时间:2023-01-22 15:16: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纺织业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20xx年,××县委、县政府敏锐地把握国内纺织产业重心从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利时机,及时确立把纺织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的战略决策。几年来,纺织产业发展实现了从无到有、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总体上呈现四个特点:
一是发展速度快。五年内先后引进了天顺纺织、恒昌纺织、金源纺织、三邦实业、宏丰制衣、宝源彩纺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2家,占地面积1100多亩,总投资达15亿元。
二是产业规模大。全县已形成75万锭纺纱规模,占全省纺纱规模的1/3,年织布可达800万米,年产针织服装可达630万件(套),初步形成了“纺纱纺线织布制衣”的纺织产业链。企业95%的设备达到了国内国际先进水平。20xx年,××县被省经贸委授予“江西省纺织产业基地”称号,今年8月又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称号。
三是经济效益好。尽管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纺织产业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产总体保持稳定,平均达产达标率接近80%。上半年,园区纺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13.2%,占园区工业销售收入的27%;实现税收3200万元,同比增长111.3%,占园区税收的27%。
四是就业人数多。目前,纺织企业直接吸纳了6500多名劳动力就业,占园区就业总人数的23%。以天顺纺织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供销一体模式,发展农村家庭纺织100多户,引进织机近600台,每年可帮助农户增收1000余万元,有效地促进了群众增收和全民创业。
××县纺织产业在发展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优。纺织产业以纺纱为主,织布、服装加工占的比重较小,不到总产值的15%。纺织企业的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两头”在外,企业只进行来料加工。此种经营模式不仅利润率低,而且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科技含量不够高。现有纺织企业的研发能力普遍较弱,核心技术大多是从外部引入或者与外部联合开发。企业产品主要为化纤纱、纯棉纱,加工模式以粗加工为主,精深加工所占比重小,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智能化转杯纺、紧密纺、喷气纺等新型纺纱技术在该县纺织行业中所占比重明显偏小。三是产业规模不够大。目前,纺织基地化纤产能仅12万吨,与外地产业基地相比,差距明显。比如浙江萧山区汇集的纺织企业达20xx多家,规模以上企业近500家,20xx年的化纤产能达404.7万吨。
二、发展机遇
尽管全球金融危机对外贸依存度高、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影响比较明显,但从总的发展趋势看,纺织产业发展正在逐渐好转,再次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1、国内国际的需求潜力是最长远的机遇。从国内来看,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内需市场,13亿人口的纺织服装品消费绝大部分靠国内的纺织产业来供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纺织服装品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从20xx年的7.5公斤增加到目前的15公斤左右,但与发达国家人均年均纤维消费量30—40公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内需市场也存在新的增长点,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特殊材料等领域的产业用纺织品需求量迅速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将每年增长80—100万吨。这些意味着纺织产业发展还有很大有空间和潜力。从国外来看,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在国际纺织行业中具有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专业分工明确、劳动力成本低等较强竞争优势,在全球纺织贸易市场占有1/3左右的份额。
2、国家对纺织工业的重视是最直接的机遇。在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纺织工业被定位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纺织工业的极端重要性,国家将会对对纺织工业发展越来越重视,为纺织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3、现有纺织产业的布局调整是最有利的机遇。目前,全国已形成广东西樵、浙江萧山、福建长乐等有规模的纺织产业集群110多个,其中绝大部分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五省的纺织产业集群就占总数的90%以 上。受土地资源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沿海发达地区纺织产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同时国家鼓励东南沿海地区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业和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鼓励中西部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纺织服装加工基地。江西在承接纺织产业梯度转移中有着突出的优势,如毗邻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位置、诸多的优惠政策及较低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对全省四大“纺织产业基地”之一的××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4、××纺织产业取得的发展成就是最现实的机遇。××纺织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园区平台、交通区位、产业聚集、生产成本上具备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方面,纺织工业园区面积达4平方公里,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环境优美,规划中的××纺织印染集控区目前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局的环评审批;交通方面,××距离省会南昌仅50公里,距港口城市九江168公里,南昌与邻近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连,并可实现铁海联运,交通十分便利,已经开工建设的昌奉高速公路和规划建设的杭南长铁路、九长铁路将使××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产业聚集方面,集中了以金源为龙头的纺纱企业4家,以三邦为龙头的纺线企业2家,以及宏丰制衣等针织服装加工企业4家,纺织产业已初具规模。依托现有的聚集效应,可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对上、下游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生产成本方面,纺织企业对用电和用工的要求较高,用电、用工成本分别在生产成本中占40%和20%左右的比重,××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座、110千伏变电站3座,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保障,而且执行的工业用电价格为全省最低,对纺织企业具有较大吸引力。此外,××有较为充足、稳定、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能较好地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三、思考对策
(一)兰溪市纺织产业发展情况。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是“中国织造名城”。全市现有纺织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1万,规模以上企业217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含毛巾企业275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6家。织布机1.3万台,其中进口喷汽织机3150台、剑杆织机8000台,织布无梭率达100%;环锭纺35万锭,气流纺6400头;印染生产线7条,后整理线22条,阔幅平网印花生产线7条;年产布10亿米、毛巾6亿条、棉纱10万吨、家纺用品等800万套。,棉纺织工业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其中织造企业产值达68亿元,占纺织工业总产值的84.9%,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6.9%。纺织工业年上交税收3.2亿元,且每年以30%左右的幅度递增,年出货值25亿元。
(二)湖塘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江苏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是闻名遐迩的“纺织之乡”、“全国色织布中心”和“中国织造名镇”,两度获得“中国乡镇之星”殊荣。全镇现有工业企业4660家,其中从事纺织服装生产的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生产企业约占半数以上),从业人员10万余人。现有织机4.4万余台,其中喷汽织机3500台,剑杆织机30000台,有梭织机10000台,经编机500台,喷水织机150台,形成了以色织面料、牛仔面料和灯芯绒面料为主、以针织面料和产业用面料为补充的产品结构。培育了“江苏新光”、“浩华纱罗”、“顶呱呱”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产品。,全镇纺织企业完成产值136亿元。
二、两地纺织业发展的主要经验
(一)高起点定位,提升产业档次。兰溪、湖塘地处江浙地区,棉花资源有限,发展纺纱优势不明显。为此,两地都把发展重点定位于织造、印染、家纺等纺织行业下游产业中高端产品上。兰溪市有纺织企业1300家,其中织造企业1150家,占纺织企业总量的88.5%以上;湖塘有纺织企业2800家,其中色织面料企业占半数以上,企业普遍应用“无锭纺纱、无梭织造、无纺成布、无水印染”等先进技术,产品实现了系列化、配套化、个性化、时尚化。产业定位的高起点为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高精尖装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鼓励企业应用先进设备,淘汰落后产能,两地政府都出台了对纺织企业的相关扶持政策。兰溪市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对纺织企业购买无梭织机进行补贴,每购买1台喷汽织机财政补贴1万元,购买20台剑杆织机补贴1万元。同时,对每台织机规定最低纳税额标准,遏制低价无序的恶性竞争,促使企业应用高端设备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湖塘镇提出了“纺织强镇”的发展战略,扶持引导纺织企业投入80多亿元进行技术改造,普通织机已基本被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使得湖塘纺织产品逐渐与国际高档服装面料接轨。
(三)高质量管理,打造高档次产品。兰溪、湖塘十分注重企业的管理。湖塘镇针对纺织企业制定了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健全了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制定了一整套质量管理制度,所有企业都推行了技师责任制和质量工资制。在湖塘镇江苏旷达集团生产现场,我们看到,生产设备一尘不染,流水线生产井然有序,物品放置规范到位。该企业先后通过了iso/ts16949(版)标准评审、德国dqs公司颁发的质量体系论证和iso14000环境质量体系认证。企业在“精益生产、顾客满意、实现零缺陷”的质量方针指导下,致力于原材料到成品品质的把关和提升,实现了高标准的品质管理。
(四)高素质人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兰溪、湖塘两地企业非常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都组织纺织企业选送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到纺织院校、先进棉纺织企业深造、锻炼,培养懂技术、会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当地政府还鼓励企业赴上海、北京等人才高地招揽人才,用灵活的机制、优惠的政策吸引外地人才。浙江立马、江苏旷达等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占职工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大量的人才储备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了保障。兰溪市到底,有国家级技术中心1家、省级技术中心3家,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省级新产品近20个,省市高新技术产品50多个。同时,企业注重同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横向合作,大力研究开发新型特种纺织原料、织造工艺、染整后处理工艺等,纺织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时俱增。兰溪市共有中国名牌1个,浙江省名牌3个、国家、省、市着名商标9个,江苏湖塘也培育了一大批品牌产品。这些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使两地纺织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五)高水平配套,营造优良发展环境。湖塘镇开发建设了武进纺织工业园、城西工业园和湖塘印染工业园等专业园区,园区内建有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实行统一治污、统一用电、统一供热、统一收费,并在产业聚集区内集中建设标准厂房等。同时,成立了纺织科技发展中心,为湖塘纺织企业提供优良的产品研发、设计、检测平台,实现设施公建、资源共享,降低企业投入,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生产发展。兰溪市在兰溪西郊开辟了面积达1000亩的灵洞工业园,作为发展纺织业的专业基地,政府在产业配套、社会协作、基础设施等方面,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优化和改善投融资环境,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和完善纺织品监测中心、纺织网、纺织协会等服务机构,努力为企业做好协调和服务工作。根据兰溪织造名城建设的规划,“xxx”期间,兰溪纺织产业将以经济开发区为轴心,建成占地13000多亩,入园企业500多家的产业园区。并按照产业集聚和资源共享原则,建立纺织生产研发中心、质量监测中心,以及纺织工业网、人才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加快我市纺织工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市是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的“中国棉纺织蜡染名城”,与兰溪、湖塘两地有很强的互补性,其纺织工业发展的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在我市纺织工业的发展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高标准制定产业规划。产业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建议依照国家和省的《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认真制定适合我市的振兴规划。要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能量集合”的原则,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高标准、高质量地制订发展规划,向上游发展良棉种植、精细加工,向下游发展高支纱、服装及服装面料、床上用品及装饰用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到XX年,纱锭达到250万枚,无梭织机达到3000台以上,清梳无卷化率达到60%,无接头纱比例达到70%,无梭布比例达到80%,精梳纱比例达到50%。年生产各类棉纱420万吨,各种布5亿米,各种针织服装1000万件。力争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0亿元、利税12亿元。
(二)高投入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增投入,膨胀规模,壮大发展实力;抓延伸,突出主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培育竞争优势,膨胀产业规模。到XX年,纺织企业累计投入力争达到60亿元,重点技术装备水平达到90%,其中40%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要用先进的剑杆织机、喷水织机、喷汽织机、经编机及整经机所替代普通织机;印染、后整理、服装等行业逐步引进筒子染色机、球茎染色、浆纱机及莫里森、门富士后整理生产线等国际先进设备。大力发展服装加工产业,重点抓好已与温州服装商会签约的总投资16亿元的山东临清温州服装产业园建设,建成集服装制造、商贸流通、商务洽谈、设计创意、时尚、论坛会展、培训交流、度假休闲、生活配套等为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区,提升临清纺织产业档次。
(三)高强度加强技术改造。当前我市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遭受困难,主要原因还是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为此,要把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作为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设备,全面提升装备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继续实施以提高“三无一精”(无卷、无梭、无接头和精梳)比重为主要内容的改造升级,加快发展高档精梳纱线、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和差别化产品,做到普通产品规模化、特殊产品订单化;加快发展紧密纺关键专件、高档喷汽和剑杆织机等新型设备,力争到XX年全市细纱机全部完成节能风机的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快淘汰“1”字头细纱机、1979年及以前生产的a512、a513系列细纱机、b581、b582型精纺细纱机、bc581、bc582型粗纺细纱机,提升装备水平。同时,严格贯彻执行《关于加强高能耗高排放项目准入管理的实施意见》,建立并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行业中各类高能耗、高排放新建项目严把准入关,从源头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杜绝新增落后生产能力。
(四)高起点进行自主创新。要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深入贯彻实施品牌战略,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兴市之路,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产业发展和集聚,提升综合竞争力,有效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要学习湖塘镇“区域品牌”与企业“名牌产品”共同发展的道路,在推进策略上,“区域品牌”以“中国纺织蜡染名城”为品牌标志,作为区域纺织服装企业共享的资源,企业名牌产品以“三和”、“白羊”、“艾诺”为代表,带动更多的优质产品和品牌。引导企业重视科技投入,积极推进科企合作,帮助企业建立科技成果引进渠道、科技合作渠道,鼓励企业加强与各研究所、学校等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重点研发120支以上高支纱、功能性新面料用纱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纱线产品,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赢利能力。企业技术中心每年都要研发2-3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争取做到研发一批、储备一批、开发一批、推广一批。到XX年,争创中国名牌2个以上,省名牌5个以上。创建国家级技术中心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个以上,中型以上企业普遍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五)高水平建立公共平台。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政府要积极引导,出台优惠扶持政策,加快公共平台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尽量争取国家扶持。组织筛选和上报符合国家要求的重大项目,积极帮助申报争取国家及省各项资金支持;二是加大奖励力度。落实好临发〔〕4号文件,对获得国家级荣誉称号(中国名牌、驰名商标)以及省级荣誉称号(山东名牌、山东省着名商标)的,分别给予30万元和5万元的资金奖励;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聊城市级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的,分别给予30万元、5万元和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当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分别奖励企业20万元和5万元;对于成功上市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当年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按实际形成投资额的万分之三奖励企业法人代表;凡重点企业当年新增税金50万元(含50万元)以上的,按照新增税金的2%奖励企业法人代表。三是设立专项奖励资金。制定专门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给予奖励,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2、加速建立融资担保平台。一是努力做好银企对接。积极贯彻国家适度宽松的金融政策,定期组织重点项目、骨干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对接,向企业推荐金融产品,向金融机构推荐重点项目和优势企业,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二是要抓好金融服务创新与业务品种开发。积极研究采取循环贷款方式,改变传统的一次性贷款方式,“一次抵押、多次借款、随时还款、循环使用’’;大力推广农信社的“大联保体贷款”的做法,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三是积极筹建担保公司。今年力争组建2家担保投资公司,缓解我市企业担保抵押难的问题。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涉及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师生452人,其中,教师44人,学生408人。
(二)调查内容
为了解机电类专业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们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为例,针对该校机电类专业中的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中高中起点的专科大一、大二年级、五年制起点专科的三、四年级的学生及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涉及问题三十余个。
二、调查的结果
(一)学生问卷
在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武进办学点的机电类专业中,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实际收回408份。被调查人员中男生333人,女生75人;初中起点五年制专科210份,高中起点专科198份;机电一体化专业82人,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166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82人,电气自动化专业40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9份。
被调查的408名学生,有335人认为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有26人认为应该在其他时间进行创新意识教育,有46人对是否应该将创新意识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中持无所谓的态度。
对于学校的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学生的培养方面,有277人认为应该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有285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30人认为应该通过创新大赛加强创新教育的培养,263人认为应该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谈及创新人才应具备的条件时,228人认为应具备独到的思维方式,229 人认为应具备高科技素养,226人认为应具备团队精神,305人认为应具备探索精神,190人认为应具备勤奋的精神,134人认为应具备良好的品德修养与责任感,有130人认为应具备交流能力,有19 人认为应具备其他方面的条件,如良好的创新环境,不懈坚持的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等。
调查中,有63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影响最大,213认为应该是学校的活动和教学才是影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有63人认为是创新大赛,93人认为是个人因素,19人则认为是先天因素对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影响最大。
在对问题“您认为高职学校机电类学生要创新,目前最缺乏的是什么”的调查中,48人认为最缺乏资金,193人认为最缺乏氛围,58人认为最缺乏信息知识,141人认为最缺乏技术指导,绝大多数同学希望能将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全部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创新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84名同学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176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106 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有39人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有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
(二)教师问卷
在对机电类专业教师的44份问卷中,多数教师对机电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提出了好的意见和建议,并赋予了较高期望。
问卷调查显示:认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好的老师有13人,其中认为很好的只有1名老师,仅占总人数的2%。被调查的44名老师都认为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多数老师都希望能将学生创新教育贯穿于每个年级的教育教学中,并通过创新意识教育的培养,增强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校的专业竞争力和影响,从而帮助学生就业和创业。
在问及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因素时,认为是家庭教育的7人,36名老师认为主要因素为学校的创新氛围,22名老师认为是课堂教学,认为是学生个人因素的有27人,认为是教师引导为主要因素的则有21人。
对于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因素问题,被调查的老师中,31人认为是资金支持,23人认为是制度扶持与激励,23人认为是专任师资的缺乏,36人认为是学校缺乏创新氛围,22人则认为制约学校创新意识教育的主要因素是领导的重视不够。
对于“您认为,学校应该从何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的问卷调查显示:有20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学生创新意识教育,35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每年举行的创新大赛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认为应该通过讲座的形式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33位老师,29名老师认为应该通过外出的参观学习来加强和丰富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
问题如下:
污染度——严重性稍有升高
与2009年相比,全球原棉严重污染和中度污染比例由22%上升为23%。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在被评估的所有棉花中约有7% (2009: 6%)被杂质严重污染,约有16%轻度污染(2009: 15%)。由于该结果显示的数据取自各类污染物的平均数,因此具体污染程度还要参照单个污染物的调查结果。在棉花加工过程中,“有机物”对其构成污染,其中焦油构成主要污染物,其比例为5%~51%(2009:4%),其他有机污染物为落叶、羽毛、纸张、皮革等等(2009:42%)。构成严重污染的还有无机物(31%),如“棉纺织品”(30%), “塑料编织纱”(29%),“塑料编织品”和 “塑料膜面料”(各28%)。调查显示,污染最严重的棉品来自印度、尼日利亚、津巴布韦、中国和土耳其。相比之下,产自如下地区的棉花较为洁净:美国(得州、亚利桑那、比马及孟菲斯、加州)、叙利亚、贝宁湾、巴西、西班牙、阿根廷、希腊和澳大利亚等地。
粘稠度——大幅上升
[2]魏敏,吕震,嵇剑彬,等.合肥市患者选择医院的情况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11(8):825-827.
[3] Hans O,Birk Lars O,Henriksen.Which factors decided general practitioners’choice of hospital on behalf of their patients in an area with free choice of public hospital:a question-naire study[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2,12(126):1-10.
[4] 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EB/OL].2011[2011-09-15]..
[5]文斌.大理州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14,13(2):85-88.
[6] Ruby A,RouseM,Hamilton A.Dentists Evaluate Their Patients: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Preferences [J].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1990,3(13):307-319.
[7]景汇泉,李君,李海梅,等.求医行为的哲学思考及社会发展相关性的探析[J].医学社会学,2014,8(7):43-45.
[8] Claycomb C,Lengnick-Hall C A,Inks L W.The customer as a productive resource:a pilot study and strategic implictions[J].J Bus Strateg,2001,18(1):47-68.
[9]肖圣鹏.患者选择医疗机构影响因素研究[J].广角镜,2013,7(23):253-254.
[10] Kara Hanson,Winnie C Yip,William Hsiao.The impact of quality on the demand for outpatient services in Cyprus[J].Health Econ,2004,13(12):1167-1180.
[11]楚蓓,王伟,兰迎春.城乡居民就医行为多元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3,10(A):45-47.
[12]杜珠英,吴媛阳.汕头市居民就医行为分析[J].管理观察,2014,6(17):64-66.
[13]张容瑜,尹爱田,Shi Lizheng,等.就医行为及政策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2,6(6):861-862.
[14]王粤湘,何丽金,张秀华.门诊患者择医方式的调查与分析[J].医学社会学,2009,30(12):42-43.
[15] 向雪瓶,魏俊丽,彭芳,等.患方选择医院的主要原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1,31(12):13-15.
[16] David S,BrennanA,John Spencer. Dentist preferences for patients:dimensions and associations with provider.Paactice,and service 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Medicine,2006,13(1):69-78.
[17]孙艳华.门诊患者选择医院的参考因素的研究[J].求医问药,2012,10(14):327-328.
人民币升值会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的成本,并相对提高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报价,从而降低国际竞争力,减少纺织品的出口数量。中国纺织品要想保持国际市场上的销量而又有所利润,就必须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所以人民币升值会促进国内纺织品更新换代,促使纺织企业向高精尖发展,逐渐抛弃高能耗的粗放经营,对中国纺织企业长期发展是好事,不过短期而言纺织企业的阵痛或者叫洗牌是难免的。所以人民币升值短期内对纺织企业具有一定杀伤力,也会影响棉花的消费。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消息,人民币升值直接影响的主要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的总出口增速将因此减少1.5~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将因此提高0.2~0.5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将对进口比重高、外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构成利好,而对出口行业、外币资产高或产品国际定价的行业冲击较大。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是我国仅次于电子通信行业的第二大出口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力,纺织服装行业将成为人民币升值的重灾户。
根据测算,美国设限以及人民币升值2%,纺织业出口将减少25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增速下降近3.5个百分点。相对而言,在该行业中,化纤行业因原材料进口成本相对下降而出口比重较小,负面冲击不会很大,而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的受损则较大。在外销产品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下,很多产品将由外销转为内销,加剧国内市场的竞争。
人民币升值对进口棉价格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2%会相对降低进口棉的价格,具体降低的幅度我们以国内某外商今日对美国MOTM 1―1/8″3.5~4.9NCL棉花港口提货报价57.39美分/磅为例进行说明。
人民币升值前该棉花的港口提货价(含关税、增值税,以下同):
配额内进口棉港口提货价:0.5739*8.27*2.205*1000*(1+0.01),(1+0.1 3)=11944(元/吨)
滑准税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0.5739*8.27*2.205*1000*(1+0.05),(1+0.13);12417(元/吨)
人民币升值后该棉花的港口提货价:
配额内进口棉港口提货价:0.5739*8.11*2.205*1000*(1+0.01)*(1+0.1 5)=11713(元/吨)
滑准税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0.5739*8.11*2.205*1000*(1+0.05)*(1+0.1 3)=12176(元/吨)
两者之间的差额:
因人民币升值配额内进口棉港口提货价降低11944-11713=231(元/吨)
因人民币升值滑准税下进口棉港口提货价降低12417-12176=241(元/吨)
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因人民币升值而使进口棉价格降低了二百多元,降幅1.93%。这将提高进口棉的国内竞争力,从而带动国产棉下降。由于人民币升值提高了国外棉花对中国的销售预期,外棉有提高报价的可能,所以因人民币升值而使进口棉报价降低的幅度可能小于上述结果。
人民币升值对纺织业的影响
此次调整在短期内必然会给行业中的出口型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尤其像今年,成本增加、减利的因素比较多,而且国际贸易环境十分严峻,各种贸易摩擦接连不断,再加上人民币升值,就使得纺织出口企业的压力更大。从理论上讲,人民币升值会使我们企业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有所削弱。除此之外,有些供货合同在升值之前签订,汇率变化会带来价格变化,而合同履行必须按合同价格执行,这也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纺织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本来就不高,只有不到3%。2%的汇率调整幅度,将使利润率、产品附加值本身就不高的企业承受巨大压力,甚至造成一定的亏损。
根据产品和原材料的进出口状况,可以把主要的服装企业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产品出口收入占比较高,而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内的企业,这类企业处于净出口状态,人民币升值负面影响较大;第二类是原材料需要大量进口而产品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的企业,这类企业基本上处于净进口状态,人民币升值具有正面推动效应,这类服装企业只占整个行业的很少一部分;第三类企业是原材料主要来自于国内,同时产品以内销为主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对其影响较小,如大部分自有品牌的服装生产商等。
从总体来讲,人民币升值和欧美设限,其短期影响大于远期影响,对低附加值产品的影响大于对高附加值产品的影响,对小企业影响大于对大企业影响,对生产企业影响大于对纯贸易企业影响,对原配额出口产品的影响大于对非配额产品的影响。
面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压力,企业没有必要只是怨天尤人,这并不意味着行业会无法生存,小幅度的升值长期而言也有利于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并以此为契机,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对纺织企业来说,关键在于自身的调整,最根本的还是要在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提高产品卖价水平,同时在合理降低相关成本的条件下,降低换汇成本,把换汇成本控制在升值以后汇率水平的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中美纺织品之间的持久战
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一再施压,是变相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手段之一。由于中美两国贸易相互依存度很高,在这场持久的贸易战中任何一方都不会获胜。人民币汇率窄幅上扬,纺织品行业直接受到出口价格升高的冲击。但2%的升值看来并没能满足美国的胃口,中国纺织品可能面临来自美国的贸易限制压力。
从今年年初WTO成员国同时取消纺织品配额制之后,中美之间的纺织品贸易磨擦就没有停止过。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一再施压,也是变相迫使人民币升值的手段之一。而这一次人民币刚升值的第二天,美国即表示有可能对中国纺织品贸易实行“特别限制”。所谓特限,是WTO成员国用来保护本国工业的一种特别举措,一般说来,当别国某种商品的大量进口已经对本国这个行业造成威胁,并有充分证据时,可以对这种产品进口实行暂时性限制。美国此举引起了中国业界和贸易部门
的强烈不满。据最新消息,美国对纺织品是否实行特限的决定日期延长到了8月31日。
据外电近日报道,在取消进口配额制之后的7个月里,中国纺织品对全世界的出口总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1%,总量达到503.5亿美元。但是配额制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美国等发达国家就此会减轻对中国纺织业出口限制。美国政府以行业代表请愿为名,屡次考虑要对中国纺织业施压,给中国的纺织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困扰。
根据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的调查报告,美国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影响我国企业超过1万多家,其中60%以上企业受到严重影响。企业为了抢在任何“限制”正式出台之前出口,打乱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周期。而人民币对美元已有的升值似乎并不能够让美国感到满意,不仅没有减缓这种贸易限制的压力,反而让中国出口纺织品相对价格出现升高,再背上一个汇率的包袱。
贸易战中没有赢家。美国看似手中握了一张强牌,但是,中美两国贸易相互依存度已经很高,这就使得任何一方都不会在贸易战中获胜。事实上,仅在上个月,美国现任贸易代表波特曼在第16届中美贸易联合会新闻会上,宣布会慎重使用纺织品特别限制措施。波特曼的这句话是中国对农产品进口方面承诺做出让步换来的。中国每年对美国出口价值数亿美元纺织品,同时也从美国进口大量农产品。据商务部统计,加入WTO三年后,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高达6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第四大市场。
然而波特曼的这个“承诺”的有效期还不到半个月就出尔反尔。所谓“慎重”使用特限,只不过是美国为继续谈判留下的余地,而举着业界请愿大旗则是给这张牌增加砝码。但美国应当意识到不断提价只会增加两国贸易合作的难度。如果到8月底美国决定实行特别限制措施,那么中国也可以取消之前在农业上做出的让步,并且无视美国对中国汇率持续的施压。中美纺织品纠纷很有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取消配额制并没有给纺织品带来自由贸易,取而代之的不过是更多贸易限制举措。
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战
产业结构调整是突围良方
商务部日前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其调查的84种纺织品服装中86.9%的商品供过于求。这个数字再次印证:纺织业国内竞争不断加剧,产业结构升级迫在眉睫。
中国纺织产业链部分环节失控。受国内纺织行业生产能力过剩、欧美对中国纺织品设限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当前纺织产业一些环节出现失控,处于内外挤压状态的纺织企业可能再次返困。造成失控局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纺织产业链的基础环节,即棉花种植与加工环节薄弱,要扭转这种失控的局面,需要调整税收结构、夯实棉业基础、稳定纺织产业。
当前纺织产业链主要存在5个失控环节。首先是棉花供求数量的统计数据失控。据介绍,到现在国内还没有权威部门棉花供求统计数据,企业只能通过各种民间机构公布的数据指导生产经营,而来自不同机构的数据往往出入很大,令企业无所适从。
其次是棉花质量失控。目前全国各棉花主产区所产棉花异型纤维含量普遍超标,使得纱布产品质量无法满足客户要求。目前,对异型纤维的质量标准也没有判定依据,由此产生质量问题,带来退货、赔款、退单屡见不鲜,令不少纺织企业一筹莫展。
第三是棉纱产量快速增长将带来棉花价格失控。今年5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当月的棉纱产量为115万吨,而去年同期为90万吨。新一轮高新设备的投产还在延续,预计棉纱产量将继续增加,今后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四是出口秩序混乱带来成品价格失控。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量增价跌”引发美、欧“特保”贸易摩擦,造成纺织品产销混乱。纺织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一些产品的价格大幅跳水,下跌了20%~30%,恶性价格战的苗头已经出现。价格战势必挤干企业利润空间,使企业进入返困阶段,一批企:业将倒闭。
第五是进口棉花价格失控。中国进口的棉花绝大多数来自于美国,5月份美国棉花价格曾经下跌,近日又出现回升。对于美国棉花价格的变化,国内纺织企业只能被动接受。而过度依赖进口美国棉花还加大了中国纺织企业的经营风险,因为途中运输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内市场可能出现很大变化。
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出口创汇较大的行业,对外依存度非常高,对汇率变化特别敏感。企业大多处于净出口状态,人民币升值将使我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弱化,产品竞争力降低。特别是服装产品处于产业链的最末端,因此服装行业将首先受到升值的影响,且呈金字塔状辐射,基层多数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后部分出口产品可能会转到国内市场销售,也将加剧内销市场的竞争态势。因此,纺织行业成为预期受到升值较大负面影响的行业之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服装行业出口依存度为60%,人民币每升值1%,服装行业全面受损程度为行业利润下降6.18%。特别是特保、欧美设限,从今年1月开始,我国部分服装出口征收从量出口关税,每件服装加征0.2~0.3元的出口税,《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7月20日开始实施,等等,在这种国际国内形势下,本次人民币升值,虽然仅仅升值2%,对我国许多服装企业,特别是部分出口企业将是雪上加霜,可能直接导致许多依靠低附加值产品,低价竞争的中小型企业难逃厄运。
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正在取得成效。事实上,为了提高中国纺织晶的竞争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不曾间断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2000年至今的几年间,整个行业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引进外国资本和品牌等,使得中国的纺织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应对后配额时代必然出现的全球加工能力过剩,利润空间缩小,技术竞争激烈,以及国内改革和可持续发展的种种矛盾和困难,中国纺织业将走上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简单的数量增长已不是中国纺织品出口追求的目标抓住一体化机遇、实现纺织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方向。产业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仍然是中国纺织行业要接着做下去的事情,因为在当下国际贸易摩擦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下,这是突破重围的一剂良方。
[15]卫斯.尼雅遗址农业考古探秘――精绝国农业考古资料搜括记述[J/OL].中国经济史论坛,http:///jjyj/trgj/hyjl.htm,2006-1-2.
[16]张蕾蕾.北宋时期西域诸国与宋贡赐活动考述[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3(2).
[17]陈征平.明清时期云南纺织业发展的形式及特点[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3(2).
[18]杨富学.回鹘文文献与高昌回鹘经济史构建[J].史学史研究,2007(4).
[19]章立明.滇南苗族葬礼中的麻文化[R]//中老泰越苗族/蒙人服饰制作传统技艺传承国际研习班田野调查报告,2000.
[2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1]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2]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G]//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3]坎迪达・马奇,等.社会性别分析框架指南[M].社会性别意识资源小组,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A STUDY TO THE WOMEN WEAVE LABOR 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ANCIENT CHINA
姓名:某某
班级:xx级师范1班
一、 青木关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青木关位于106°17′35′~106°19′45′e和2°47′~29°49′49′n之间,在地理单元上包括缙云山中段、川东平行岭谷区;在行政单元上包括重庆沙坪坝区青木关镇、凤凰镇,北碚区歇马镇。
(二)自然地理状况
青木关地区处于缙云山背斜地带,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多浅丘平坝,平均海拔225米,地势北高南低,山峰与谷底的相对高差在200米—300米之间,地势起伏和缓。属于西南岩溶区,岩溶地质环境特殊。
青木关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以温暖湿润的气候为主,多云多雾。冬暖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6.5℃, 无霜期达360天,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250mm,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流域面积达13.4平方千米。
青木关地区多发育地带性土壤黄壤和非地带性土壤石灰土,植被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覆盖率较高。自然资源丰富。
(三)人类活动状况
青木关是重庆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总人口3.5万人,下辖两个社区和五个村。农业主要有林业、水稻种植、以及蔬菜种植,实习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渔业。青木关镇工业基础雄厚,以摩托车、汽车配件为主导产业,有建筑、建材、有色金属铸造、表面出理、纺织业等企业128家,各类技术型从业人员18932人,其中在乡镇企业的有6000人。镇内文化、教育、医疗、通讯、交通、供水、电力、天然气等基础设施齐备,功能完善,交通便捷。319国道横贯全镇,湘渝线回龙坝火车站、国家渝怀铁路西南编组站距该镇仅10余公里,渝隧高速公路、重庆外环高速公路在青木关镇交汇。
二、 青木关地下水形成条件
青木关地区位于缙云山背斜轴部,其中发育有断距不大的横断层,在须家河组砂页岩地区的单斜山地貌,发育了一系列次成谷和汇水洼地。地区内断层区构造裂隙多,长期受溶蚀作用,形成了良好的下河管道系统。因此地下水多沿断层分布。该地区碳酸盐岩分布,水热条件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岩溶地貌大量分布,易于地下水的赋存。须家河组砂页岩一般呈中粒至细粒结构,质地疏松,裂隙多,利于蓄水。青木关地区全年降水丰富,利于地下水的蓄积。青木关地下水多以上升泉的方式出露,实习过程中,我们看到的地下水出露有风化裂隙水水井、遛公桥温泉水、青木关温泉游泳池、马家湾溶洞、姜家龙洞等地。(见附页调查区简要地质地形图)
留意身边的变化,这样的假设可能确有几分真实: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出口退税及加工贸易政策大规模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价格抬高、环保要求及民众意识提高。珠三角所面临的“内忧外患”便是典型例证。
上海美国商会和博思艾伦咨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今年3月了一份《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2007-2008》调查报告。在接受调查的美国、日本和西欧制造商中,超过一半认为中国相对其他低成本国家,正失去其作为制造基地的竞争优势;竞争力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人民币升值和工资成本上升。
调查还显示,外资公司的成本每年增加7%-10%;同时,中国在物流基础设施、贸易环境、技术可获取性、管理能力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亦削弱其吸引力,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甚。
收紧加工贸易
事实上,随着近年中国外贸顺差大幅攀升,以往受到鼓励的加工贸易,在宏观管理者看来已成为不可承受之重;与之相应,外贸政策重心转向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控制“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商品)出口。
加工贸易相关政策调整相继出台,包括调低及取消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及限制类商品目录等。
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将出口退税率整体下调了3个百分点。此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极为频繁,集中于钢材、水泥、焦炭、肥料等“两高一资”商品。
从2003年至今,出口退税调整累计达20多次,出口退税率整体水平持续下降。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的范围,扩展到服装、鞋帽、玩具等2000多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普通出口商品。此外,对一些“两高一资”产品开征或提高了出口关税。
同时,已取消出口退税的商品,被陆续增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2006年,有804个海关编码商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到2008年,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的商品数量猛增到1816个。目前的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也高达1853个商品,主要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内地收紧加工贸易政策,减低出口退税率,并加强在清洁生产和环保方面的规定和执法力度,对香港公司在内地的加工业务带来深远影响。” 香港贸发局特派驻北京高级研究主任陈碧君对《财经》记者说。
陈碧君称,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珠三角港资企业影响最大。香港贸发局去年底对珠三角1000多家港资中小型加工企业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四分之三的受访公司均认为,政策调整,原材料、半制成品采购价上升,企业进口原材料和零件须缴纳台账保证金,内地逐步加强清洁生产和环保的规定等,对其生产构成了影响。
据香港贸发局等调查推算,若内地政府继续大幅扩大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或全面取消加工贸易税务优惠,可能导致的最坏情形是:1.45万家港资企业将受严重影响,其中1500家企业将会停产;37.5万内地生产工人面临失业。
严峻形势下,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寻求生存之路。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刘展灏对《财经》记者说,珠三角留存企业惟一的出路是产业转型升级,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新型的、科技化的生产方式,创建自己的品牌。此外,拓展国内市场也是方向。
即使面临如此多的成本制约因素,中国企业以往将内部成本外部化的做法已难以为继。
“落后产能将遭淘汰,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清洗’过程。”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对《财经》记者说,中国正在进行要素价格重估。土地、资源、能源及劳动力成本还处于边际上升的阶段,其影响会逐步释放。
应对成本攀升
在中国调整加工贸易政策的同时,土地、电力、用水供应紧张,环保标准提高,劳动力供应出现短等也成为珠三角等地的普遍现象。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强化了对员工的保护,也被认为是推升企业用工成本的一个新因素。
香港工业总会调查结果表明,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绝大多数企业成本上升,近半数企业表示劳动力成本上升达两成。有30%的受访企业在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出现劳资纠纷,认为今后一段时期将成为劳资纠纷的多发期。此外,过去两年人民币升值,导致84%的制造业企业成本上升5%至10%。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部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人民币升值10%,会导致中国GDP降低1.46%,就业岗位减少140万个,商品出口降低8.10%。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已超过15%。
对于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较为乐观。央行跟踪1000多家出口型企业的“微观经济主体对汇率变动承受能力”的调查显示,以纺织业为例,在2007年四季度对相关纺织企业的调查中,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都居于“影响企业出口的主要因素”中的前几位。
例如,目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业工人平均小时工资已超过印度等国;而汇改以来,中国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积极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一定程度上消化了人民币升值压力。
以纺织业为例,部分纺织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嫁接先进技术等方式,增强品牌开发能力,由原先的贴牌加工生产转向品牌设计和研发合作。调查显示,目前约三分之一的纺织企业把提高品牌影响力或创立自主品牌作为经营策略。此外,大部分纺织出口企业通过提高出口价格来分摊人民币升值压力。
但《财经》研究员陆磊等进行的一项调查反映,企业难以将汇率风险转嫁国外,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就整体而言产业层次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优势,因而价格话语权不强。
对于多数中小企业,创新也依然是它们的弱项。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一项调查表明,约六成的中小企业没有研发部门。
冷暖不一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如此悲观。
“昆山的台资企业,也有因成本上升而被迫迁移或关掉工厂的,但数量很少。”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苏来得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近两三年,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税收优惠政策取消,汇率调整等因素,导致当地台资企业生产成本上升30%至40%。但长三角台资企业并未出现“迁移潮”。
目前,在昆山投资且正式运作的台资企业有2800多家,加上正在建厂的共有3000家左右,投资金额200多亿美元。
苏来得说,长三角企业起步比较正规,在员工劳动保护、社会保障、支付加班费用等方面,执行得比较好,当政策调整时压力不大。
此外,昆山的台资企业多是高科技企业,环境标准提高对其影响也不大。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10%左右,这在预料之中。
不过,整体上长三角的出口同样面临内外因素制约。上海市统计局今年3月的一份报告称,长三角地区外贸出口增幅去年连续第三年回落。
与集中于消费品、工业、医疗等产业的制造商不同,业务多元化的跨国公司也相对从容得多。
“我没有看到我们的任何一个成员因为成本提高而退出。”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吉莫曼(James M. Zimmerman)向《财经》记者表示,美国商会成员一贯有长远的打算,而中国有太多机会。
他强调,中国不仅是全球供应链中的一环,而且是一个最终市场。石油、燃料、电力等价格上涨,影响到全球每一个人,不仅仅是中国。对于劳动力成本,无论到哪里投资,比如巴西、加拿大或者法国,企业都必须考虑是否能够承受和消化。
2008年中国统一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对于跨国公司来讲,这意味着划定一条相同的起跑线,属意料中事,也符合事物逻辑。“我们只是希望,不要在不同城市之间、不同地域之间存有差别。统一、连贯、全国范围内的政策实施是我们的要求。” 吉莫曼说。
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贺利得接受《财经》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杜邦着眼于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发展,这能够抵消任何短期的市场环境因素的变化。中国各种生产资料成本的上升对市场中的任何一家企业的运作都会带来影响,“我们并不会对此特别担忧。”
“生产资料成本上涨和通胀,是全世界无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贺利得说,生产资料成本的上升对生产大宗商品会造成不小的成本压力,在短期内会产生负面影响,但长远来看有正面意义,它能促使人们更有效地利用各种生产要素,促进人们厉行节约和提高生产力水平。即便是跨国公司,变革同样不容回避。
博思艾伦大中华区副总裁何德高(Ronald Haddock)表示:“外资跨国公司在中国近十几年来的生产经营思想,可能需要一次彻底的改变。中国正在改变中的成本及货币状况,这将驱使公司重新思考在华经营的战略,以及如何将中国融入其全球战略。”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孟加拉采取了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和积极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与措施,如:大幅提升外国直接投资的市场准入水平和保护水平;实施贸易和外汇自由化;货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投资体制自由化等等,从而大力改善投资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外国资本的流入。
从投资来源国看,孟加拉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为美国、挪威、马来西亚、日本、英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德国、南韩、印度、新加坡、泰国、法国等。
从外国直接投资的领域看,一直以来,最主要和最集中的投资领域是能源行业,如天然气勘探开发和利用、电力建设等,其他投资领域主要还包括制造业尤其是纺织和服装业、电信业等。根据孟加拉国投资局《2002年孟加拉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状况》调查报告,2002年外国直接投资中制造业所占比重大幅增加,达到44%,这意味着孟国工业化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从吸引FDI的趋势上看,孟经历了一个低水平―高水平―低水平的循环,即从1985-1995年均不足300万美元,到2000年的高峰2.8亿美元,再到2002年仅4500万美元的低谷。2001年以来吸引FDI下滑的趋势已引起孟加拉国内外及有关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要求孟政府尽快采取应对措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孟加拉投资局《2002年孟加拉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状况》调查报告,2002年孟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高达3.228亿美元。而且,根据该局于2003年9月30日最新的《孟加拉国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状况调查报告―第2期》(2003年1月―6月),孟加拉今年上半年共接受外国直接投资约2.87667亿美元,同比增加71%。其中,新增股权投资1.68655亿美元,再投资额9789.3万美元,公司间借款2122万美元。这二份报告似乎表示,孟加拉国利用FDI趋势已经转好,前景也一片光明。不过,孟加拉国外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争议,众多业内人士和专家对孟投资局的调查结果持怀疑态度。
总之,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孟加拉国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比如,如果没有国际石油公司参与孟加拉国天然气资源的探测和开发,孟巨大的天然气资源可能仍然处于未开发状态,从而会严重制约孟加拉紧缺的电力工业发展,并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增长。
鉴于FDI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目前,孟加拉政府已制定了“2003―2006年利用FDI中期战略计划”(见表2),拟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积极吸引和利用FDI。
投资机会分析
我国在孟加拉投资兴办企业始于1985年,1990年以后发展较快,已先后在孟建立合资合作、独资企业几十家(不含港资、台资企业),投资领域涉及服装、纺织、陶瓷、装修、饮料、医疗、养殖、家电等,比如中孟陶瓷企业有限公司、大吉麻制品限公司、中孟YMSC有限公司永业纯净水厂、中国塑料制品(孟加拉)限公司、贺氏海尔有限公司、孟加拉运城制版有限公司等。
尽管目前我国在孟投资规模尚小,但从长远看,孟加拉国作为人口近1.4亿的国家,仍然具有一定投资环境优势,未来我在孟投资存在众多合作机会。
1.对孟直接投资的政治环境良好。
一方面,这体现在孟加拉国政府对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支持。尽管孟两大主要政党―孟民族主义党和孟人民联盟在政治上斗争十分激烈,但他们上台后均无一例外地非常重视吸引外资。因此,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孟加拉历届政府即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民间资本的发展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比如:外国直接投资仅需在孟政府投资局登记而无须获取事先批准;对外国直接投资比例无最高限制;对投资所得和利润汇出孟国不限制;在投资鼓励和进出口政策方面对国内外投资一视同仁;对外国投资者的歧视性政策极少等。根据世界银行报告《孟加拉的外国直接投资―长期持续发展议题,1999》认为,孟提供了“可能是南亚地区最自由的外国投资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中孟两国政治与经贸关系十分友好,经贸合作一直顺畅,中国人民在孟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也很高。这对于减少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至关重要。
2.孟加拉国是一个相当“同质的”社会。
在孟近1.4亿人口中,孟加拉族占98%,孟加拉语使用者95%,伊斯兰教信徒88.3%, 英语在孟广泛使用。相当“同质的”社会使孟加拉国基本没有重大的内部种族冲突,这有利于确保我国在孟投资企业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3.孟是一个成长中的潜在大市场,并有望借此进入其他市场。
外界对孟加拉国的一般印象是:人口密集而贫穷,人口众多但购买力极低。其实,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随着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多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年均GDP增长率高达5%左右,孟加拉国民收入不断增长。而且,孟加拉存在拥有一定购买力的中产阶层,而且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使中产阶层规模不断增长,他们拥有不断膨胀的购买力和日益增长的产品和服务需求。因此,孟加拉国市场规模及其潜力仍不可小视。
此外,孟国还有可能成为我们进入其他市场的桥梁。
一是通过孟加拉进入其他南亚市场。因为,孟是“南亚经济合作联盟”(SAARC,以下简称南盟)的成员国。南盟早在1993年即达成了“南亚优惠贸易安排”,1996年该组织成员国的商务部长承诺在2005年前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因此,即使相对贫困,“单一南亚市场”因为其众多的人口(12.5亿以上)和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其规模也是十分巨大的。一旦“南亚自由贸易区”成立,我们就可能通过在孟投资企业进入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不丹、马尔代夫、尼泊尔等南亚市场。
二是通过孟进入欧美日等国市场。由于孟最不发达国家地位,孟在欧美日加澳等众多国家享受免关税、免配额等优惠贸易待遇,我国在孟投资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可因此获益,同时还可达到绕过有关国家贸易壁垒进入其市场的目的。
4.孟是潜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基地。
劳动力价格低廉是各界最经常提到的在孟投资最有吸引力的因素。作为人口大国,孟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且价格低廉,即使按地区标准也颇具竞争力。
我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已经上升很快,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因此,某些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一定时候可考虑向孟加拉迁移。
5.孟加拉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天然气。
孟加拉有其自身的资源优势。除人力资源十分丰富外,储量最丰富者当属天然气。据孟能源和矿产资源部估计,孟已探明天然气储量为20.42万亿立方英尺,其远景储量为41.8万亿立方英尺(注:孟天然气具体储量无统一说法,存在较大争议)。
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吸引了外国公司的极大兴趣,国际石油公司如Unacol、Shell 、Cairn等纷纷进入孟国市场从事天然气的开发与输送业务,成为至今为止孟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产业。
孟其他重要的资源主要还包括:石灰石、磐石、煤炭、硅砂、白粘土、黄麻、原皮、鱼类资源、待开发的石油、丰富的农业原材料等。
对此,我国可采取产业转移和产业开发等方式进行对孟投资与经贸合作。
所谓产业转移,就是通过直接投资向孟转移耗用资源、且在我国已趋于成熟或饱和、而在孟尚处于短缺的产业,如耗用天然气的化肥工业(特别是大颗粒化肥)、耗用白黏土的陶瓷工业、耗用木材的造纸工业(在孟可利用黄麻、竹子)、耗用煤炭的冶炼工业等,产品既可在当地销售,也可向周边国家辐射,进入其他国家市场,还可返销国内,平衡双边贸易。
所谓产业开发合作,就是利用我工业相对领先及技术相对成熟优势,以经济技术合作方式,开发利用孟相关资源。比如煤炭,我国作为煤炭大国,从勘探到设计、从开采到利用(承建燃煤电站)、从发电到废物(煤灰)利用(生产机制空心砖),完全有能力与孟在该领域形成梯度、链条式产业合作。
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投资与合作业务已有所开展,比如,在黄麻利用方面已投资设立“大吉麻制品有限公司”;在白黏土资源利用方面已设立“中孟陶瓷工业有限公司”;在天然气利用方面已建成中孟合资机动车天然气加气站;在煤炭开发和利用方面,由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在孟总承包的巴拉普库利亚煤矿将于2004年底完工,同样由其总承包的燃煤坑口电站也已于2002年开工,二个项目合作总额达4亿多美元。
6.孟加拉需要大量投资来改进其落后的基础设施。
目前,基础设施开发已被列为孟加拉优先发展的领域之一,因为孟政府已充分认识到,基础设施落后和低效率是制约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基础设施的好坏也对吸引外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孟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着众多的投资与合作机会。
7.孟加拉急欲吸引外资协助实现工业化。
不断发展工业以增加其在GDP的比重是孟当前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孟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社会,仍是一个农业国家,农业对GDP所占的比重近几年来尽管有所下降,但仍有约80%人口生活在农村,在6000多万劳动力中,62.3%就业于农业。工业则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包括纺织服装业、化肥业、水泥业、黄麻及黄麻制品业、皮革及皮革制品业、冷冻食品业以及茶业等少数工业;重工业微不足道,制造业欠发达,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战略产业结构远未形成。因此,孟急欲吸引外国直接投资以协助其实现工业化。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轻纺、家电、电子、机械、化工、医药、建材、冶金等行业中,已有相当多产品具有较成熟的技术水平,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而且,现在很多产品在我国已趋饱和,生产能力出现过剩。由于孟国工业发展水平低,我国众多企业的设备与技术在孟仍属先进与适用,故通过设备投资和技术入股等方式对孟投资存在广大的发展空间。
8.我国在孟投资与合作的具体机会。
据笔者观察,我国在孟投资与合作的现实与潜在机会包括:
纺织业 这是孟目前急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因为,孟最主要的出口产品是成衣(约占总出口76%),而成衣的原材料―纺织品主要依赖进口。特别是随着2005年MFA的结束,孟国将可能面临纺织品更加紧缺的情况,进而可能对孟成衣出口业造成巨大冲击。据有关统计,孟成衣业目前每年需求机织面料21.8亿米、纱线4亿公斤、面料2000万米;为此,孟需建立约75―80家拥有25000锭生产能力的纺纱、80家120梭织机能力的机织厂、120 家染色及制成厂和50家针织面料厂。
农副产品加工 由于孟加拉具有丰富的农业原材料如水果、蔬菜等,因此农副产品加工业因其潜力巨大逐成为优先发展行业,这对于增加孟农民收入、减贫扶困都有重要意义。而我国目前正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我国农副产品加工技术与设备均具较好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机电产品组装 尤其是冰箱、空调等家电产品及自行车、摩托车等产品的加工组装业务。我国家电产品、摩托车等已近饱和,而孟相关产品市场正处于发展初期,而且还可充分利用孟廉价劳动力。
基础设施开发 主要包括发电与输变电;电讯业;港口、机场、铁路的升级改造等。
鱼类资源加工利用 孟加拉鱼类资源丰富,冻虾冻鱼是孟主要主口产品之一。
皮革制品业 孟原皮丰富,品质优良,但加工制造设备、技术及工艺比较落后。
资源勘探开发 天然气、煤炭、黄麻及其它资源的勘探开发、利用与加工制造。
其他 如医疗、礼品业、玩具业、旅游业、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业等。
在孟直接投资的风险因素
孟加拉国与其他不断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一样,在向外资提供巨大潜在机会的同时,也存在许多影响投资收益甚至人身财产安全的风险因素,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措施加以预防。
1.孟政策缺乏可靠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孟两大主要政党―孟民族主义党和孟人民联盟对抗性极强,每当政府换届,前政府所作决策经常被否定,甚至中止,前政府所批的项目要经过重新审核;而落选的一方则不与执政党配合,经常组织各种罢工等对抗活动。另外,孟加拉缺乏清晰的产业发展政策。因此,政策往往缺乏可靠性、稳定性和延续性。
2.开明的外资政策往往不能很好的实施与落实
如前所述,孟加拉国拥有较为自由的外国投资体制”。但是,孟吸收和利用外资的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尤其是近两年孟利用FDI额更是急剧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为孟政策落实不力,现有的开明外资政策得不到有效执行,甚至有些孟政府官员把外资企业作为自己谋利的途径,对外资企业进行敲诈。
3.腐败现象深入各阶层
孟加拉已被“国际透明组织”连续3年评为“世界最腐败国家”。孟政府存在办事公开索贿(如内政部在护照签证、工业部在“工作许可证”发放时公开索贿等)、项目审批官员腐败等众多腐败现象。对外资企业来讲,当地政府腐败一方面会增加其经营成本与风险,另一方面将降低办事效率。
4.基础设施落后。
孟加拉基础设施落后,如电力供应经常中断,电压不稳,企业大多必须另外准备备用发电机;电话/传真安装费过高且经常出故障,申请安装时间太久(超过6个月甚至一年);天然气供气压力不足、不纯;经常停水等。同时,孟最大和最主要的港口吉大港货运处理能力不足、效率低下、海关清关时间长(快则1―3天,慢则1个月,平均约一星期)。另外,孟加拉道路交通十分拥挤。
5.孟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急待提高。
孟加拉行政管理复杂而不透明,政府部门官僚习气严重,办事效率低下。比如,外资企业为其员工申请新“工作许可证”平均耗时约3―4月,“工作许可证”延期则需1―2个月,有时在不行贿时甚至6个月内也不能获得“工作许可证”。
6.法律和公共秩序不佳。
有些企业经常受到当地黑社会势力的骚扰如敲诈勒索等,有关当局在打击犯罪不力。
7.劳资关系处理风险。
尽管中美贸易统计存在差异,但贸易失衡迅速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美方的统计,从1991年起,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对美贸易顺差国,从2000年以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在美国原先有一种期望,认为中国“人世”以后美国对华逆差会缩小,但这种情况没有出现。虽然中国“入世”后美国对华出口增长迅速,但中国对美出,增长更快,据中方统计,2002~2005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年均增长38.8%:根据美方统计,2002~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年均增长25.7%,2005年美对华贸易赤字占其贸易赤字总额的1/4。2006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更是达到创纪录的2325.5亿美元,占美贸易逆差总额的27.8%。
美中贸易逆差问题不仅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同时也引起美国制造商的关注。2003年5月,美国制造业协会公布了《对华贸易对美国制造业的影响》的调查报告,其中说,根据协会最新的民调,75%受访的美国制造业人士认为,美国制造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危机,6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发展成为出口大国是对他们生存的最大威胁。美国政府将贸易失衡视为“中美经贸关系中的头等问题”,尤其是国会中一些人试图把贸易逆差问题政治化。这种观点的集大成者是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会2005年1月11日发表的《美中贸易,1989~2003――在全国和各州对就业和各个行业的影响》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在1989年到2003年的14年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了20倍,从62亿美元到1240亿美元。这导致美国丢失了150万个就业岗位。中国2001年“入世”后,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长了一倍多,美国就业岗位丢失的速度也就比先前快了一倍。中国输美的高档电子产品和通讯设备这些高科技产品增长的速度远比劳动密集型产品要快,因此在人们原先以为不会受中国低工资竞争影响的半导体工业现在也受到了贸易赤字的影响,在汽车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国的份额也在增大。
二、反倾销问题
自1980年美国对中国的薄荷醇进行首次反倾销调查开始,迄今美国已对中国产品实施一百多项反倾销调查,是世界上对华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中国“入世”后,反倾销更是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美国对华反倾销不仅次数最多,而且金额较大。自我国加入WTO以来至2005年初,国外对我国发起的反倾销调查案涉案金额超过1亿美元的共有六起,美国就占了4起。其中2004年1月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认定中国家具厂商对美出口的卧室家具价格太低,已经构成掠夺性倾销,对中国采取的反倾销案中涉及的贸易金额一次就高达10亿美元,成为了中美贸易史上最大金额的一起反倾销案。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从2001年到2005年,美国反倾销立案指控的中国产品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涤棉印花布、氯化钴、搪瓷厨具、电风扇、铅笔、大蒜、一次性打火机、浓缩苹果汁等近百种产品,在已经结案的产品种类中有80%左右被美国加征反倾销税。中国已经成为有史以来遭受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可以说,美国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和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数目远远超过任何国家曾经和可能承受的规模。
在1990年至2003年间,在对受到美国反倾销措施调查最多的10大经济体统计分析中,美国对中国的反倾销措施与其他经济体相比,特点非常显著,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中国是美国实施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比位居第2的日本多70%以上。(2)在对中国发起的91项反倾销调查中,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有61起案件,占67%,日本比中国略少。(3)以反倾销案件中唯一被调查国家这一指标着,无论以案件总数还是所占比例衡量,中国均为首位。关注这一指标意义重大,因为自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对其反倾销法律修改后,允许在反倾销调查过程中,对各进口来源实行数量累计加总,从而增加了美国申诉企业胜诉的可能性。所以,在针对中国的91项反倾销调查中,几乎有一半即41起案件只涉及中国,这一情况的确有耐人寻味之处。(4)美国对中国征收了最高的反倾销税,美国对中国征收的平均反倾销税率(127%)、比位居第2的巴西(76.5%)高66%。当然,比较税率高低可能缺乏说服性,因为两国被征收反倾销税的产品不同。但是,在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经济体的共23起反倾销案件中,中国产品被征收的平均税率和中位数税率分别是117%及、11%,而其他经济体的两项数据分别是36.4%和32.2%。美国对中国产品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比其他经济体高2倍,反映了美国对中国产品的贸易歧视。
三、人民币汇率问题
自2002年底以来,国际上掀起了一场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国际风波。这场风波不仅引发了国内外学界、政界的广泛讨论,而且也已演变成中国与美日等国的经济摩擦,成为了干扰正常的中美经贸关系的一大问题。在这场风波中,中国政府受到的促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美国是这场风波的主导者。最早提及中国人民币需要升值的是美国摩根士丹利公司首席经济师斯蒂芬,罗奇,他在2002年10月发表了一份题为《中国因素》的报告,该报告称中国正在通过商品出口将自身通货紧缩转向全球。尽管后来罗奇很快就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观点,但该观点已引人注意,成为国际上“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和“人民币升值论”的源头。从2003年初开始,美国政界和商界的部分人士将近几年来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逆差不断扩大的状况,都归因于中国对美国出,的持续增长,并认为“中国的汇率政策使美国产业和工业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此时美国一些出口商、劳工组织和国会议员开始指责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认为中国通过这种固定汇率制故意低估了人民币的币值,从而削弱了美国商品的竞争力,增大了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导致美国的物质财富不正常地向中国转移,并导致美国丢失制造业的就业岗位。2003年6月,美国最大的工商业集团美国制造商协会牵头、80
多家机构联合组成的“健全美元联盟”召集会议,对政府和国会施加压力。6月25日,美国纺织品生产商协会(ATMI)向美国参议院小企业委员会听证会提交了题为《外币的人为操纵对美国纺织业的影响》的证词,声称“中国将其货币贬值40%,然后其他亚洲竞争对手的货币也贬值40%,最终导致美国制造业经历美国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对美国纺织业而言,亚洲货币贬值的效应不亚于一次‘浩劫’”。
2004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一些试图在大选中与布什一争高下的候选人和一些利益集团也在就业和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纷纷表态,表示要采取强硬态度,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的压力持续不减,国会也继续对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政策进行猛烈攻击。2004年9月底,中国第一次参加西方七国财长会议,美国财长斯诺再次要求人民币升值。进入2005年,美国国内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层浪迭起。2005年4月6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修正案,要求中国在6个月内升值人民币,否则将对中国的进口商品课以27.5%的关税。5月1.7日美国众议院又通过了《中国货币法案》,要求政府部门对中国政府是否“操控了货币”进行调查。在国会的强大压力之下,白宫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也不断增强。
2006年3月,一个关于对华征收27.5%惩罚性关税的议案刚宣布推迟表决,美参议院又抛出更具操作性的新议案,要求中国采取与“国际贸易体系相符”的货币政策,并获得布什政府支持。2006年以来,美国更是积极利用国际机构和多边场合增加对华压力,催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监督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制度,推动七国财长会议点名要求中国增加汇率灵活性。2006年,中国出台一系列继续改革的措施,人民币汇率对市场反应更加明显,贸易加权汇率比去年同期上升10%。实际上,人民币汇率与中美贸易失衡关系不大。据牛津经济预测机构预测,即使人民币升值25%,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总额也最多下降2%。
四、知识产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