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8 03:53:0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信息化经验交流材料

篇1

一、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建设的基本规划

巩固基础、开拓前进,以点带面、全面发展,是建设和发展法院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原则。基层人民法院要落实法院信息化工作,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阶段、分层次进行。

(一)落实基础。其重点是普及计算机的使用,一方面提高法院干部应用计算机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也为深化办公自动化程度奠定基础。

(二)系统管理。在具有一定计算机设备和应用能力的情况下,运行部分系统软件,如档案、人事、财务管理软件等,为综合和大型业务软件系统的使用积累经验。

(三)建设网络。在已经有相当计算机使用经验,办公场所建设任务已经完成的中级法院和基层法院,开展内部局域网的建设工作,并系统运行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软件和其他管理软件,全面向法院业务信息化程度迈进。

(四)启动人民法庭入网工作的落实,并重点添置计算机设施,完成印章管理系统、数据卷宗系统、历史档案系统、海量输入系统、自动印刷系统的软硬件配套、完善工作,从而全面实现法院业务信息化、自动化、无纸化的最终目标。

由上我们可以下结论,由于各地法院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办公自动化工作在全省范围内的开展,不能以“”或者“一刀切”的方式进行,必须充分结合各地的不同情况,在规划的时间段内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

作为基层法院网络系统建设来讲,要着眼长远,高投入,有重点,既保证网络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要保证经济实用性和扩展性。法院网络系统建设重点在于计算机中心机房的配置,要保证计算机中心机房的建设在五至十年内不落后,实现无人值守。网络结构及材料的选择上要经济实用和易于维护,确保数据传输的速度。工作站的配置要立足于五年内不落后。

2、ups电源的选择:由于服务器是整个网络的中枢,对电源要求高,电源不稳定或突然断电,都可能给网络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因此作为服务器用的ups电源应具备智能化功能,能随时向服务器提供电力状况,并以定时开关机,当市电突然中断时,ups电源自动转换为后备电源供电,当市电来电后,自动转换为市电供电。当后备电源电力不足时,通知服务器准备关机,并自动将所有数据存盘,然后执行正常关机程序,关掉服务器,这一系列操作即使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完成,以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

二、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应用

建立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目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通讯自动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用办公自动化。一个完整的办公自动公系统包括信息的生成和输入,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存诸和检索,信息的复制,

信息的安全管理等,其作用就是提高办公效率和办公质量,改善办公条件,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管理和决策和科学化,防止和减少人为的差错和失误。

三、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的管理维护

人民法院信息化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设备并不能为法院工作做出直接贡献,只有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应用逐步升级的过程,进而扩展到整个系统的管理,才能保证信息网络系统对法院工作的支持和促进。在这一过程中,运行维护管理已成为应用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信息化网络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主要内容:

一是系统运行管理。指对整个信息网络系统支撑环境的管理和维护,包括运行环境、网络系统、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等的配置、运行维护、故障

检测、升级、恢复等。

二是信息管理。指各类应用中产生、处理和使用的数据信息、语音信息、图像信息、视频系统和管理及维护。

篇2

新一轮征管改革前的税收征管状况,有五大问题未从根本上解决:

1、难以有效地遏制税收流失现象。缺乏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征管基础管理、单项税种和行业税收管理未到位,税收执行“失之于软、失之于宽”。

2、难以有效地提高纳税服务水平。缺乏统一的纳税服务质量标准和规范的纳税服务工作流程,岗责不明晰,税收征管“便利于纳税人的原则”未充分体现。

3、难以有效地降低征纳双方成本。受制于经费等原因,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统一的专业化、信息化平台,大量的低效的重复劳动,造成征管效率不高。

4、难以杜绝执法随意性的产生。缺乏统一的征管监督制约机制,日管中手续不全、程序不到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5、难以解决干部队伍素质不适应新时期征管改革的发展需要。缺乏既熟练征管业务,又精通计算机、法律等其他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以上问题归结起来,是当时的税收征管仍停留在以手工操作为主的“粗放型”管理阶段,在“粗放型”模式下的小改小革,只能解决局部的短时间的问题,很难适应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严重地阻碍地税事业的发展。深化征管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迫在眉睫。2003年始,一场以信息化建设为重心,涉及全市地税系统方方面面的自身革命在我局全面启动。

二、征管改革中的主要做法

(一)以信息化建设为重心,全力推进上线,强化后续管理。

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一个网络、一个平台、四个系统”是提升地税征管水平的关键一步。在征管改革信息化建设进程中,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

1、圆满完成新征管软件上线试点。作为全省地税系统征管业务软件上线试点单位之一,我局从2004年2月18日开始全面启动征管业务软件上线工作,历时230天,全面完成了组织发动、基础准备、数据初始化、模拟试运行四个阶段的各项工作,共采集外部信息近1000万条,审核盖章300多万次,填制各种表格28万多份,采集、审核、录入纳税人信息41169户。2004年10月8日,我局开出了新征管软件正式运行后的第一张通用缴款书,税款顺利进入国库,标志着征管业务软件在我局试点运行成功。实现了征管信息由“分散型”向“大集中型”的转变,专业化、信息化、规范化、法治化的现代化征管平台初具规模。

2、上线成功之后,进入到巩固、完善、深化信息化建设阶段性成果,强化后续管理阶段。一是全面推广应用征管业务软件。市局信息中心、业务部门及公司技术人员相互合作,完成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测试和压力测试,为系统的稳定运行、信息的完整准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截至2006年8月底,全市纳入征管软件管理的纳税户有54374户,其中企业25565户,个体户28809户,进行网络批扣纳税的个体户21221户。依托信息化网络平台,南昌市局2004年、2005年税收收入分别为314169万元、377106万元,2006年1-8月为297177万元。

二是出台系统建设规划,稳步实施配套项目。通过信息化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信息化管理。结合现有征管系统,制定了《个体工商户银税一体化管理办法》、《民主评议税负管理办法》、《发票双奖实施办法》、《多元化申报管理办法》等配套管理办法,出台了《南昌市地税局计算机保密与安全管理制度》等13项与信息化有关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岗责体系,统一规范了工作流程,顺利完成了从传统征收方式到新征管模式的过渡。

三是加强对网络监控和网络增值项目的建设和控管,保障网络安全。近两年,我局根据《江西省地税2003年-2007年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安排,完成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评估方向包括:物理环境安全风险评估、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系统安全风险评估、应用安全风险评估、信息传输安全风险评估、病毒传播风险评估。通过部署防火墙、设置数字证书、加密等手段,结合我局网络安全域的划分,严格隔离内外网,将软件和网络环境调整到“风险最低”的状态。根据漏洞扫描工具对服务器及个人pc检测的分析报告,对漏洞机器进行升级、安装补丁。在广域网四级互联的基础上完成了网络安全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部署。通过统一安装趋势防病毒软件,提供了对ip地址、端口的监控,提供了对常见攻击告警机制,确保了各区(县)网络的正常运行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开通了总局、省局、市局和区(县)局四级联网的视频会议系统,提供了基于现有网络体系的远程会议、远程教育平台。通过部署监控设备,实现了对全市办税服务厅的远程监控,有效加强了对办税服务厅的监督和管理。

四是建立南昌地税网站,构建以政务信息网为骨干、覆盖全市的业务网络。2005年8月,南昌地税网站正式上线。网站定期对外最新的地税动态、政策法规、税讯等,方便纳税人查阅资料;组织业务骨干在线答疑,及时对纳税人的问题提供解答和建议;通过网站信箱,认真听取来自各个方面的工作意见和建议;通过网上稽查模块的投入使用,为纳税人提供了公开透明的稽查服务。地税网站的建立展示了地税的文化和形象、搭建了沟通税企的桥梁和纽带。截至2006年9月底。南昌地税网站已税收法制742条,优惠政策151条,办税指南37条,网站点击率达14842人次。同时,根据省局网络建设的规划,建立起以政务信息网为骨干、覆盖全市的计算机网络,多方面拓展信息化应用。在各县(区)局内部各自建立起局域网的基础上,实现了市局与省局、12个县(区)局、基层分局的广域网四级互连,方便了数据共享和数据传输,为征管业务平台的应用提供了媒介;实现了与党政信息网的互联,为今后的政务数据共享、统一规范信息化平台提供了渠道。

(二)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依托,夯实征管基础,提升征管质量。

根据省局批复《南昌市地税系统新一轮征管改革方案》,针对南昌地税收入总量大,征管工作受关注面大,征管范围相对集中在城区,征管户数多,税源结构丰富等特点,我局在完善征管办法,改进征管手段,加强税源监控,创新税务稽查等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工作的重心是,以科学规范管理为依托,夯实征管基础,提升征管质量。

1、完善单项税种管理。一是克服政策性减收因素,加强“两业”管理。主要做法是:通过加强与房管、土地、建设和规划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摸清税源底数,及时掌握南昌市房地产开发项目进度和完税情况,从而有效地进行信息化、精细化税源管理;出台《关于加强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南昌市土地增值税预征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对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实行预征管理,加强税源监控;建立两级巡管巡查工作机制,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工作权限、巡查方式、巡查内容,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全方位的跟踪管理;依托信息化网络,加大对房地产业税收的稽查、检查力度,通过税收征管平台的指标分析,以实地踩点、综合分析等方法认真开展专项检查;在对房地产业进行清算时,严格按照要求,以稽查部门为主,管理局为辅,全面展开清算工作,充分发挥合力,规范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秩序。今年截至8月底,我市房地产业入库8.02亿元,同比增长37.8%,建筑安装业入库5.27亿元,同比增长13.6%。“两业”的税收占全市地方收入比例高达44.7%。

二是强化餐饮、娱乐业税收管理。制订印发《南昌市饮食、娱乐业税收征收管理暂行办法》,规范餐饮、娱乐业的征收方式、方法,明确征管各部门职责;加大违法违规餐饮业的打击力度,分期分批对违规餐饮业进行查处,今年8月,我局对第一批查处的使用假发票的十三户餐饮、娱乐业在南昌日报上进行曝光;成立督导领导小组,加强对餐饮、娱乐业税收征管的督导;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对餐饮、娱乐业税收征管问题抓细、抓实。今年截至8月底,我市餐饮业营业税共征收5262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同期增长18.2%。

2、强化重点税源监控。及时跟踪重点税源,扩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面,制定了重点税源监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方案;按月收集整理、汇总重点税源监控企业税收缴纳情况及有关财务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对全市地税收入增收或减收100万元以上的100户重点工程及重点企业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收入执行情况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全市重点税源摸底监控及调研工作,对重点税源增减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发现征管中的薄弱环节。

3、强化发票管理。大力推行有奖发票,加大对不规范使用发票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使用发票和假发票。专门成立了发票举报中心,受理对南昌市地税局所辖范围内所有发票违章行为的举报、查处和处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违法使用发票行动。共检查400户(其中查出有问题的户134户)。共查获各类违法发票(收据)9542份,填用金额达213万元。其中假发票1079份、倒买、倒卖假发票2104份、重复使用发票663份、收款收据4887份、转借发票730份、过期发票79份。有力打击了发票违法行为,维护了税法尊严。

4、推进稽查体制、稽查方式和稽查手段创新。完善稽查制度。制定了《稽查首查责任制》、《稽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操作办法》、《“阳光稽查”实施方案》、《征管质量分析反馈办法》、《稽查人才库管理实施办法》、《四县一区稽查业务竞赛办法》等制度,推行查前辅导、企业自查、按纳税信誉等级分类检查等稽查服务方式。推行能级管理。试点“以能定级、以级定岗、以岗定奖”的动态能级管理制度。大力打击税收违法行为,对建筑安装、医药购销、交通运输等行业进行重点检查,共立案件,查补税款、滞纳金及罚款万元。

(三)以信息化应用为支撑,创新管理模式,促进税收增长。

近年来,我局将信息化建设成果广泛应用于税收征管领域,对二手房交易税收管理、车船使用税代征等进行项目技术规划,参与税收征管业务的信息规范流程设计、网络规划建设和有关软件开发,实现了税收征管与科技的完美组合,有效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增长。

1、开展个人所得税管理信息化系统试点工作,促进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管理。近年1月,总局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在我局正式上线试点运行。通过信息化管理,对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和扣缴义务人扣缴情况进行比对,加强控管,堵塞漏洞,促进了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管理,完善了代扣代缴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试点用户达到1063户,通过该系统申报的个人所得税累计达到1113.6余万元,全市共有15.4万多名纳税人纳入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管理。征收入库个人所得税4.28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工资薪金所得入库2.73亿元,在费用扣除标准提高的情况下,仍增长4.2%。

2、开发车船使用税代征系统,全面实施车船使用税源泉控管。车船使用牌照税涉及面广,对税务机关来说征管难度大。同时,随着车船数量的不断增加,车船使用牌照税又是日益增长的税种。我局将车船使用牌照税的征管作为突破口,创新征管理念,探索新的征管方法。积极寻求政府部门协调、支持、配合,要求公安交管部门在管理车辆年检手续时必须“先税后检”。并开发了南昌市车船使用税代征系统。本系统由车管信息系统、征税中间库、地税征收软件、车船税信息软件和车船税信息库组成。其中地税征收软件使用现有的江西地税综合征管系统,包括:在车管所“机动车登记系统”现有基础上加入完税控制功能,简称车辆完税控制系统;征税中间库;车船税信息软件;车船税信息库;历史数据导库。地税综合征管软件负责税票发放及缴销、税票打印、税票补录、汇总、入库。车船税信息软件接收车管所的车管数据,并将该数据存入车船使用税数据库,将完税后的车辆信息存入税征中间库。车管信息系统通过从税征中间库中读入完税信息后,确认该车已缴纳相关税收后才能进行后续处理。同时,建立税务系统内网及市局集中数据库、中间数据库,通过防火墙和安全网闸连接公安系统网络,实施业务控制。从9月份开始,我局在市区设立的4个车船使用税征收点已正式投入运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核发新购机动车辆牌证、办理车辆定期检验、转移、变更登记时,先查验完税情况,对没有缴纳车船使用和牌照税或没有办理免税审批手续的,通知其道车船使用和牌照税征收窗口缴纳税款或主管的各地方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后,再办理有关车辆业务手续。车船使用税代征系统的开发使用,极大地促进我市车船使用税收入的增长。

3、有序推进二手房税收征管。在南昌市房产交易大厅设立征收窗口,建立由契税为总把手,地税局办理征免营业税手续并开具发票,房管局见发票发放房产证的先税后证的管理模式。

4、进一步加强地税机关代收费管理工作。随着地税机关代收费项目逐渐增加,工作量不断加大,为进一步规范地税机关代有关部门收取各项基金、费的管理工作,我局加强与市残联等各有关单位的协调、配合,明确职责范围和权力义务,统一全市地税机关代收费工作流程。目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代收费工作进展非常顺利。2005年共代征入库残保金1500万元,占全省总收入的50%。2006年至8月底,全市已代征入库残保金2197万元,代征工会经费500多万元。

(四)以“三个服务”理念为基石,优化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创业。

1、完善“一窗式”服务体系建设。实行以纳税人为中心的“一窗式”服务。具体做法是:一是前移涉税申请受理。将税务登记、征收方式认定、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领购、延期申报审批、减免税申请等所有涉税事项,前移至办税服务厅,变“多头申请”为“一窗受理”,统一实行“前台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一窗式”流程,纳税人可选择上门申报、电话申报、网上申报和划卡纳税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方式。二是整合窗口服务功能。对办税环节实行电脑全程监控,在每个办税服务厅设立“一窗多能”的涉税服务窗口若干个,综合服务窗口和发票发放窗口各一个。对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领购等事项,即时受理,当场办结;对纳税咨询、纳税辅导,实行首问责任制、首问终结制;对税务登记、减免申请等申请审批事项,即时受理,限时办结。三是提供预约服务。对发票领购量大的,可电话预约,窗口事先按纳税人要求的发票种类、金额准备好发票,并将发票号码锁定,纳税人购领时可立即领票。彻底解决了用票大户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大大缓解了征收高峰期的窗口压力。

2、全面推行多样化、人性化、透明化的办税服务。完善了“延时服务”、“限时办结”、“首问负责”、“查前告知”、“稽查准入”等各项便民制度,办税服务厅全部实行双休日正常到岗,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业务。逐步实现了“办税服务零距离,办税程序零障碍,办税质量零差错,办税对象零投诉,规定之外零收费”。

3、不折不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全民创业。全面树立税收经济观,严格执行好税收优惠政策,全力为开放型经济服务。一是认真落实省局有关精神,制定并实施南昌市地税局《支持和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创业、快速崛起”50条新举措》。二是确保国家各项税收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三是在办税服务厅开通下岗再就业绿色通道,精简办税程序,增强创业积极性;进行政策咨询和辅导,发放涉税资料,提供涉税帮助,增强创业软环境吸引力。截至8月底,在执行下岗再就业减免政策上,享受下岗税收优惠政策的个体户为6948户,吸纳下岗失业人员1492人,减免税款460.56万元;享受下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82户,吸纳下岗失业人员654人,减免税款819.20万元;因提高起征点而享受政策的下岗个体户443户,免征税款达269.44万元。

三、征管改革成效

——“三个转变”:实现了税收理念由“执法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实现了征管信息由“分散型”向“大集中型”的转变;实现了服务方式由文明用语、热情周到等浅层次服务向多元化服务、简化办税程序、提高办税效率,降低办税成本等深层次的转变。

——“四个变革”:实现了组织体系的变革。管理机构纵向重新分布、服务机构呈现扁平化;实现了管理方式的变革。税收管理能力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提高;实现了工作方式的变革。地税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变革。实现了“一窗式”、“一站式”对外服务。

——“六个提高”:实现了依法治税效能和执法效能的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的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税收效益的大幅度提高。2005年全市地方税收入库37.7亿元,增长20%,完成年度税收计划的105%,占全省地税收入总量的28.4%,占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重的64.7%。今年1至8月,全市地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29.72亿元,同比增收4.23亿元,增长16.6%。完成省地税局下达税收计划的69.6%,完成市政府下达税收计划的65.9%,完成市政府下达全年奋斗目标的64.3%。

四、征管改革实践中的体会

实践证明:新一轮征管改革是地税部门提升依法治税水平,保持地税收入稳定增长的有效载体,应该坚定不移地巩固、完善、创新、提高。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抓好征管改革的前提。通过实践,我们深刻认识到,新一轮征管改革,是建立有效的税源监控体系,减少收入流失,实现地税收入稳定增长的紧迫要求;是建立优质的纳税服务体系,降低纳税成本,营造良好区域税收环境的必要途径;是建立严密的执法监督体系,规范税收执法,充分发挥地税职能作用的重大举措。

2、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省局的正确领导,是抓好征管改革的关键。实践证明,省局提炼出的“六个坚持”工作理念,是对新时期地税工作的准确定位,只有在征管改革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六个坚持”,才能争取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广泛支持,才能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

3、凝聚干部奋发有为的精神,是抓好征管改革的基石。征管改革千头万绪,尤其是信息化建设,情况复杂,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必须发挥广大地税干部的聪明才智,凝聚干事业的激情,形成干事业的合力。

篇3

二、税收筹划能力建设的着力点

这里抛开税收筹划技巧存而不论,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三大挑战,从组织建设视角出发应着力于以下三点:1.着力于推行全员参与下的税收筹划。在传统视域下,税收筹划工作似乎为财务部门的专属职能范围。然而,从上文所列举的挑战中可以发现,为了防止在税收筹划中出现系统性风险,则需要推行全员参与下的税收筹划模式。这里的全员归属于不同的职能部门,他们在开展诸如采购和外包活动时,应具有税收筹划意识,并在供应商选择、会计凭证规范化上尽责。这里就引申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如何在全员范围内精准实施税收筹划知识培训。2.着力于重塑供电企业组织运行架构。基层供电企业的组织架构属于直线职能型,总公司的组织架构则为事业部型。但无论以何种组织架构形态出现,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职能壁垒问题。我们无法在供电企业内部开展组织变革的情形下,则需要着力于重塑供电企业组织运行架构,即以财务部门为核心、以会计管理为手段,全过程对各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跟踪与督导。笔者需要指出的是,税收筹划能力建设的中坚力量仍是供电企业的财务人员。3.着力于形成共享下的知识外溢效应。从上文“第三个挑战”中可以知晓,供电企业财务部门的人员并不一定具备税收筹划的“经验”。笔者之所以强调“经验”二字在于,税收筹划工作需要在合规的基础上降低企业的纳税额,而供电企业每个月度、每个季度的经济活动内容多样,所以税收筹划经验所涵盖的“知识”和“自觉”,能够保证相关工作被高效的完成。为此,这里需着力于在财务部门人员间,形成经验共享下的知识外溢效应。

三、税收筹划能力建设的路径

篇4

作为生产制造型企业,我们从工业生产的特点分析,基本上分为两大方式:离散型与流程型。离散型是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部件组成最终产成品的方式。流程型是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的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陕重汽车身厂作为典型的机械制造企业基础生产单位,各车间主要是通过对金属原材料物理形状的改变、组装,成为产品,使其增值。具体特点有:产品结构清晰明确,但结构变化多样;工艺流程简单明了,工艺路线灵活,制造资源协调困难;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生产计划的制订与生产任务的管理任务繁重,刚性生产线要求生产准时化,各方面,包括设备、工艺、物流、安全、生产等各系统工作均要求平稳、有序开展。但现实管理中,我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影响陕重汽车身厂正常生产的因素较多,例如,设备、模具维修不及时,巡检不到位,小隐患造成大故障,影响生产全线停线的现象时有发生,需要统一的信息平台对车间安全、设备、模具、运行等巡检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突发故障进行统一管理,将各类问题通过信息平台及时反馈监管部门或领导。

2.陕重汽车身厂危险源点数752个,危险因素1207类,数目繁多且分布广泛,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安全监管不能做到系统化、规范化、周期化。

3.陕重汽车身厂内部信息流通不畅引起各部门工作组织协调性差。各部门因难以获取其他部门工作状态信息,因此在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时很少考虑其他部门工作计划及进展。这就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提供各单位工作计划及执行情况的反馈信息,为统一、协调安排陕重汽车身厂安全、生产、设备、工艺等各项工作提供数据依据,提升陕重汽车身厂工作的整体协同性。

4.陕重汽车身厂模具、设备、工艺、运行部门巡检项目繁多,人工记忆方式造成的缺检漏检现象时有发生。另外,工作人员接收到工作计划时缺乏统一、明细的作业标准。需要有一个可以自动提醒的信息平台,防止遗忘或遗漏,并提供工作执行标准数据作为参考,提升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管理水平。

5.员工内化的经验知识难以交流共享,新入职员工无法快速掌握工作技能,可借助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员工知识经验,将管理和工作经验进行固化。

6.陕重汽车身厂需进一步降低库存资金占用和生产成本,库存结构也需进一步优化。信息平台可实现统一监控库存,优化库存结构,加快资金周转,减少投入的目标。

7.设备、模具等故障数据量大,传统的信息存储方式和人工统计方式费时费力。信息系统则可以辅助人工进行故障统计分析,摸清故障规律,针对性的执行故障防范措施,为预防维修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8.陕重汽车身厂驾驶室生产品种较多,BOM结构相对较为复杂,各车间在制品管控存在一定的难度,且生产计划逐层分解及安排存在一定的延后,计划安排出错率、返工率较高,信息系统则可以将装配计划与BOM结合,然后对比库存,设定生产产能,自动进行计划生产,此过程由系统自动进行,无需人为操作,且计划安排精准,真正达到生产过程可控,提升生产效益。

为了能够解决以上基础管理问题,做好并推进基础管理提升,我们以信息化为基础,把现代精益生产、标准化管理思想等进行融合,确定以“开发一套适用于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工作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主要实现途径,我们基于企业现存问题与企业信息管理现状,陕重汽车身厂管理相关部门提出如下需求:

1.建立一个从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工装模具管理、运行管理到工艺管理实现全面集成的系统;

2.通过标准化管理,以达到员工知识经验固化与共享的目的。以标准化管理带动生产过程中工作计划控制和优化,生产职能部门以计算机应用软件为支持,改进和优化现有工作方式。

3.实现工作计划智能提醒,对各部门工作计划、进度及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的跟踪和控制,并准确及时反映,做到工作及时开展无遗漏。

4.规范库存管理,增加库存管理的透明度,降低库存成本,控制投入产出,资金占用,从事后分析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过程控制。

5.提升车身厂各系统工作协同性,保证企业范围内各职能单位信息流的畅通,实现信息的集成化与共享化。

6.系统辅助人工分析数据,提供决策支持信息。如在设备故障分析功能中,能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设备故障历史状况查询功能和报表;

7.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的需求。信息化工程的实施,带动企业员工学习和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使员工具有较高的技术素养和思想素质,以适应现代化企业的运行方式。

我们主要以“自顶向下”规划,“自底向上”逐步实现的方法来实现和完成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整体运作。如下图:

陕重汽车身厂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是在陕重汽车身厂现有软硬件环境和业务需求的基础上研究设计出软件系统,用来“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全厂的生产、安全、设备、模具等管理信息,并且进行整理分析、加工处理,提供给生产、安全、设备等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通过引入信息化的方式,我们推进了基层管理逐步向标准化程度迈进,提高了各基层管理模块的利用率,其次,建立了辅助数据库,拒绝数据重复输入。生产管理是陕重汽车身厂管理的核心领域,所涉及的标准和规程众多,而陕重汽车身厂的标准化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实现标准化与信息化同步。

结合自身业务建立标准化体系。陕重汽车身厂应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生产过程的设备管理、运行管理及安全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建立标准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作平台和信息技术平台,把标准化内容展现在这些平台上,从而构建数据统一、响应及时、信息流畅、处理闭环的信息系统。在这个过程中,以规范标准为准则,流程平台为载体,实现基础数据信息管理、工作流程管理、报表管理、高级分析与统计等生产相关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陕重汽车身厂管理标准化、协同办公、业务流程规范和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先进的工具手段,提升了工作效率。

1.提高了标准化管理水平。目前本系统己经在陕重汽车身厂内的各级标准化管理部门使用,通过信息系统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纠正了以前许多不规范的基础数据,如以前生产部门的生产计划有多个,冲压车间有冲压计划、装焊车间有装焊计划、涂装车间有涂装计划,通过系统整合了各种计划,统一为一个计划指导下的生产模式。安全监管内容标准统一,检查过程有记录、处理有结果、从而做到安全工作的标准化,安全检查工作无真空、整改隐患无漏洞、整改信息反馈及时。工作计划智能提示,大大减少了查询的次数,又使巡检工作无遗漏。并且通过系统可随时查询各项工作计划及完成情况,做到了工作执行过程的实时反馈。

2.规范了管理流程。以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比较混乱,人们都是靠经验在管理,任何一个人离开都会对整个生产造成影响。通过信息化建设,技术部门的技术文件及故障排除方法都记录到系统当中,为工作人员提供知识经验交流平台,达到了管理经验固化的目的,同时管理也更加细化。如模具管理员对模具故障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后,通过不断调整周期和冲裁频次上限两个参数来优化检修计划,使模具检修工作计划更科学。涂装机器人、前处理故障专项管理,使涂装设备故障管理工作重点突出,更具针对性。由于所有的流程在系统中走,所有的数据存在系统数据库中,把原来靠人的经验的工作方式变的更加合理化、透明化,因此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失造成对整个生产的影响。

3.消除了部门之间的重复劳动。原来的工作方式下,许多数据不同的部门需要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而各部门之间信息沟通的不及时,使各部门数据又不一致,造成了管理的混乱,同时也做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繁多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工作既费时又费力,通过标准化信息系统可以辅助人工统计故障数据并提供图表辅助分析,大大有助于对信息的综合利用,为相关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各生产部门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按照各自权限查询、修改、维护系统数据资料,保证了数据时时更新,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免除了各部门分别整理相同数据的重复劳动,大大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

篇5

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多处提到了要发挥有关会计团体的作用。从会计学会(协会)的性质看,它是会计学术团体和会计行业组织;从其职能看,它具有组织会员开展会计学术研究、会计实务交流,会计咨询服务、会计知识培训等功能。因此,会计团体必须走在会计改革发展的前列,引导和支持会员单位及全体会员为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出贡献。而基层会计团体,除了具有一般会计团体的性质职能外,又往往是单位会计机构的延伸,它更加贴近管理会计的实施主体,更应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会计团体应该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联系S机电会计学会的实践进行探讨。

S机电会计学会(以下简称“机电会计学会”或“学会”)的会员单位涵盖了S机电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而S电气集团是在原S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及其管辖单位的基础上改制设立,机电会计学会的会员单位与S电气集团及其下属各单位(以下统称“会员单位”)一致,面向S电气集团的全体财会人员(以下统称“会员”)。在集团财会领导(兼学会领导,以下统称“集团财会领导”)的协调下,会同集团会计机构,在推进S机电行业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挥宣传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在我国会计改革发展中,财务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趋同及持续趋同,而管理会计的发展相对滞后。S电气集团虽然推行管理会计较早,但依旧停留在部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引起各单位的足够重视。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做好宣传培训成为首要任务。S电气集团的财会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即从集团总部到产业集团,从产业集团到企业,从企业到下属子企业;而机电会计学会直接面向各会员单位。集团财会领导为扩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培训面,发挥了学会的主渠道作用。

(一)利用会刊和微信公众号宣传管理会计

基层会计学会的会刊有着在业内发行量大、阅读面广及免费赠阅等优势,是向广大会员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机电会计学会在《上海机电财会》月刊开辟了“管理会计”、“知识之窗”专栏,集中宣传发展管理会计的意义、作用及管理会计的先进工具方法。同时,在“专题报道”栏目及时宣传集团开展管理会计重点项目和会员单位联系本单位实际实施管理会计的动态。

基层会计团体的微信公众号虽然受众面没有其他社会公众号广泛,但由于它的内容贴近本行业实际,受到广大会员的青睐。机电会计学会在《上海机电财会》微信公众号,及时管理会计微新闻、微论文、微视频,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会员的关注度。微信公众号的及时性、可读性与期刊的全面性、深入性相结合,营造了学习管理会计、运用管理会计的氛围。

(二)通过讲座和办班培训管理会计知识

基层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培训中,一方面要开展现代管理会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更新会员的知识;一方面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机电会计学会先后举办了《管理会计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创新与应用》等大型讲座,邀请著名教授做精彩演讲,与会会员参与互动。每次讲座的听讲人员均多达400多人,广大会员一致反映,这样的讲座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加深了对管理会计的理解。

学会还连续三年承办了集团财务总监培训班,每年对产业集团财务总监、二级企业财务总监、部分三级企业财务总监近100人进行24学时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第一年突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第二年突出了“新常态下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完善战略、规划、预算、绩效四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第三年突出了“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会计”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完善财务业务融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充分运用系统数据,展开“数据透视”,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健康程度的具体因素,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扩大管理会计知识的普及面,学会举办了由广大会员参与的“管理会计知识竞赛”;为了增强管理会计知识辅导的针对性,学会举办了“管理会计咨询会”,组织专家解答会员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中的具体问题,并将微信公众号与腾讯的“部落”功能相连接,在公众号页面开辟了“咨询平台”,随时解答会员提问。

(三)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目前,我国的会计团体尚不具备考核认证管理会计资质的职能,国家也是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纳入整体会计人才培养工程。会计团体应该支持政府的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并探索与国际会计团体合作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基层会计团体重在为会计人才培养工程推荐人才和组织会员参加适合本行业需要的合作项目。

机电会计学会会同S电气集团每年推荐优秀财会干部参加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适时推荐更优秀的人才参加全国领军人才培养。根据S电气集团境外业务不断扩大、境外分公司及境外并购企业不断增加,而对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学会选择了比较成熟的、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联合引进的国际财务管理师项目(IFM),组织并资助业内70多名财会骨干参加了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课程的培训和考试,并辅导他们撰写职业能力评估材料。目前,参考人员均已通过考评审核,获得了SIFM证书,为集团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国际化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发挥研究交流的组织推动作用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总结研究实践经验,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在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再创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不断提升和创新管理会计。基层会计团体既有行业专家的理论支持,又有会员单位的实践,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交流中发挥组织推动作用。

(一)组织管理会计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层会计团体应将管理会计理论与会员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实践相结合选定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发动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吸取会员单位的实际经验教训,支持课题研究的主要论点;促进会员单位把管理会计的探索应用上升到理论高度。努力形成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成果。

机电会计学会近年来每年组织管理会计课题研究,先后开展了《管理会计发展动力与实施机制研究》、《工业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转型发展期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管理会计,促进企业去产能稳增长》等课题研究。学会的各项课题研究分别在S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级会计学会立项或在专业杂志发表,形成了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举办管理会计征文活动

管理会计论文是课题研究的必要补充,可以发动更多会员、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研究探讨管理会计。基层会计团体应该动员广大会员参加上级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并组织开展行业内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

2015年机电会计学会响应财政部开展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并举办了业内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共评出优秀征文29篇,有多篇在《新会计》、《中国总会计师》、《财经研究》等杂志发表,其中《“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化探析》一文被评为财政部管理会计征文活动优秀征文。2016年学会再次举办了“新常态下管理会计创新”征文活动,已收到会员来稿30多篇。通过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会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管理会计论文的积极性。

(三)开展管理会计经验交流

尽管不少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着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经验,但是这些企业各自的内外部环境和性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与其他企业不一定相同。基层会计团体要根据“适应性”的原则,组织好本行业的管理会计经验交流,提高交流效果。

机电学会组织了多次业内管理会计经验交流会,让广大会员分享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会计经验。如S电气电站集团“开展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验、S三菱电梯公司“加强绩效管理促进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的经验、S集优股份公司“运用管理会计整合境外购并企业”的经验、S海立股份公司“开展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提高竞争优势”的经验、S汽轮发电机厂“以管理会计信息化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经验等,在交流会上介绍后,符合集团战略、贴近行业实际的管理会计经验在其他会员单位得到了推广或借鉴。

三、发挥推广应用的助手作用

基层会计团体要成为单位财务领导的助手,成为单位财会机构的延伸,在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中用好自身平台,当好参谋助手,发挥积极作用。

(一)宣贯和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统领,也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指针。基层会计团体在发挥管理会计应用的参谋助手作用中,首先要引导会员学好基本指引。

机电会计学会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会员单位学习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宣贯和详细解读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应用原则、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要素、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及应用领域,并从《基本指引(草稿)》、《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到《基本指引》正式稿的完善过程,强调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必须以战略为导向,适应单位内外部环境,合理运用相关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通过《基本指引》的宣贯和解读,使与会会员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方向和方法。

(二)征集和汇编管理会计案例

案例示范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辅助,也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活教材。如果说管理会计经验交流材料还只是“毛坯”或“半成品”的话,那么管理会计案例就是精雕细刻的“产成品”。基层会计团体要做好管理会计案例的整理、修改、挖掘、提炼,使其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

机电学会开展了管理会计案例征集,收集整理了会员单位的20多个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并按财政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案例格式文本(征求意见稿)》对案例进行补充调查及修改整理,汇编了业内的示范案例集。管理会计案例有效促进了各会员单位的管理会计应用。

(三)为管理会计应用项目提供支持

篇6

1 教学档案管理的类型和内容

1.1综合管理类档案

包括上级部门下达的教学指导材料;学校教学管理;学院教学会议记录;教学管理制度;教师教研活动;教学工作计划;专业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情况;教学管理队伍情况等。

1.2专业实验室建设类档案

包括实验室建设的材料及实验室的论证、评估、申报及审批材料、仪器设备的购置计划、报告、安装调试、保修单、移交文件、检修使用故障记录、使用情况统计等。

1.3教学与实践类档案

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任务书;课表、学生测评;试卷管理;调课记录;期末考试安排;学生成绩;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考核表等。

1.4学生管理类档案

包括专业学生名册;学籍更改;各门课程成绩册;学生个人档案,学位清册;就业指导;毕业生去向;毕业生调查等。

2 教学档案的作用

2.1查考与凭证作用

教学档案是高校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状态的记载。它是全体师生员工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因此,在查考材料和处理问题时,它可以为人们提供无可质疑的证明材料。高校在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编写校史、查阅学生情况等都起着重要的历史凭证作用。

2.2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一所学校和学院的教学质量如何,这些都与教学档案息息相关。有完整的教学档案也就有了比较多的经验和成果,并加以完善和提高,为教学活动提供借鉴和分析,才有可能提高教学质量。

2.3为加强教学管理提供参考

教学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得依靠教学档案。通过对教学档案中有关内容的分析、总结、从宏观上明确学校的发展方向,制定教学计划,更好地安排师资,并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短期规划和长远规划。

2.4教学档案是教学经验交流的有利工具

学校要发展,有时需要接受兄弟院校的建设经验,要了解学校的规划、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等。将这部分档案进行科学地集中统一管理后,势必方便兄弟院校间的经验交流,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档案材料收集不全面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工作规范程度低,层级归档机制不明,师生员工的档案意识不强,不少教学档案散存于部门或个人手中,没有定时收集整理;档案材料不归、漏归现象严重。

3.2数据不统一,材料不规范

统计数据繁多,相互间不一致现象严重。诸如学生学籍异动、毕业论文答辩、科研获奖统计、历年考研学生人数统计等各类数据出处甚多,相互不一;有的教学档案未按档案归档要求进行规范。

3.3教学档案服务方式落后

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全新时代,但很多学院的教学档案信息仍停留在运用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方式,信息化管理手段明显滞后。

4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策略

4.1树立正确的教学档案管理思想

教学档案的管理应由主管教学的院长具体领导负责。加强教学档案工作应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教学档案室,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把分散在教学部门和个人手里应归档保存的教学文件材料集中起来,进行统一管理;二是要配备专职教学档案管理人员;三是要把教学档案工作真正纳入学院教学工作计划,把教学档案工作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

4.2建立健全完善合理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严格的制度,使档案管理能够做到按章办事。将教学材料的归档工作同年终考核及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挂钩,从而增强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归档的积极性。教学档案要确定保管价值与保管年限,同时要从长远利益出发,不断依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对库存资料、分类原则、目录编码等进行调整,使教学档案在数量与质量两方面保持动态平衡,以便于开发利用。

4.3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与水平

教学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档案工作质量的好坏,档案人员不仅要精通档案管理业务,还要了解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不仅要熟悉手工管理方式,还要掌握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基本技能;不仅要会立卷归档保管,还要有科学管理、主动服务、有效提供信息资源的意识。为此,就要加强对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掌握新的档案管理技能和方法。

4.4教学档案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充分利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的编目管理,实现自动检索,提高查询效率。建立了一批电子教学档案数据库。另外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优势,实现档案材料的远程检索与鉴定利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档案的利用价值。

二级学院教学档案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的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明艳.初议院系教学档案的管理[J].考试周刊,2008,(14):169-171.

[2]曾菊君.高校系部教学档案管理刍议[J].长治学院学报,2008,(1):84-86.

[3]武艳芹.浅谈教学档案建设与管理的重要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8,(2):132-134.

篇7

在市场导向中,使烟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企业为了在竞争夹缝中求生存,并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加快信息化的管理升级,提高企业的生产质量与管理水平。然而,当前我国烟草企业在计量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烟草企业计量管理自动化水平低

我国的烟草企业数量比较多,但是在规模、性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正因为如此,使企业在管理自动化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烟草企业的计量管理系统依然比较落后,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控制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在计量工作中,无法实现全面自动化管理,需要人工辅助才能完成。这样,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而且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2、烟草企业计量数据出现纰漏

通常情况下,烟草企业在制定下一步发展计划时,主要通过对计量资料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企业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然而,在具体数据管理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数据漏洞百出,并不能反映企业当前的真实运营情况。不仅如此,还对企业的正常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鉴于此,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审查的力度,认真检查各项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以此来保证计量结果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真实、有效的计量信息,满足烟草公司的正常生产、运营。

3、计量管理设备失修,影响计量精度

很多烟草企业在计量工作中,依然采用老化的设备。同时,部分故障设备长期得不到维修,影响了计量信息的精度。另外,部分采用人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信息计量。由于管理手段的滞后性,使计量工作的精度难以达到要求。相关资料显示,在烟草企业计量工作中,信息精度不够的原因主要是计量设备维护管理不到位。

4、烟草企业没有统一的计量标准

调查显示,不同的烟草企业中,采用的计量标准也是不用。其中,每一家烟草企业在计量中,都使用自家制定的一套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烟草行业计量信息不统一的局面。当计量标准不统一时,就会导致数据不准确,不可靠,并降低了企业在计量工作中的管理效率。因此,必须建立统一的计量工作标准,采用标准的计量设备,以此来保证计量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

5、没有专业性的计量人员

当前,烟草企业计量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也正因为如此,阻碍了烟草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速度与水平。调查显示,我国烟草企业每年需要大约300万左右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然而,从实际的发展状况来看,烟草企业在信息化计量,以及自动化控制方面的人才非常少。针对以上情况,烟草企业必须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其在信息化计量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二、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具体应用

本文在分析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计量管理经验,对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展开论述。

1、现代化信息技术体系

烟草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从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利用远程控制管理的方式,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自动化控制。使用该系统后,为企业减少了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成本,并且提高了管理控制的效率。因此,很多烟草企业都建立了计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加大了系统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网络管理在计量信息工作中的作用。除此之外,企业管理人员在网络安全维护的意识也逐渐提高。下面是系统中远程控制操作技术。如图1所示:

2、信息管理维护体系

计量设备是计量工作的物质条件。当前,很多企业因为没有及时对故障的设备进行维修,导致计量数据失真。因此,必须加强计量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在企业计量信息化管理体系中,可以利用信息录入、检索、储存的功能,及时对计量设备的运营状况进行统计、管理。然后,根据设备运行的记录,对计量数据的精度进行分析、判断。如果精度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时,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查、维修。这样,不仅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而且及时的规避了故障设备带来的危害。总而言之,建立烟草企业计量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将风险扼杀在萌芽中,使企业产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3、计量管理标准体系

该体系采用ISO 10012标准,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由于标准不统一造成了影响。该管理体系应用后,降低了企业运营的成本,增加了经济收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实力。实践证明,ISO 10012标准在技术、经济效益方面,都发挥了具体的优势。标准认证管理采用统一的业务管理流程,促进了粗放型经济运营方式向集约化、精细化方向转变。同时,明确了每个部门、人员的岗位职责。在此基础上,加强了部门之间、员工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最终,建立了全方位的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4、员工评估培训体系

烟草企业在计量工作中,尽管实现了计量工作的自动化管理,但是部分工作依然需要检测人员来操作。鉴于此,必须加大对人员的管理力度。通过评估培训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在工作中的不足。由于人员误操造成故障的,应该给予严厉的批评,或者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起到警示的作用。针对业务技能方面的原因,应该对相关人员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在计量工作中的专业性。上面论述中也提到,当前我国烟草行业计量人员的素质普遍比较低,因此必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在该体系中,管理者可以将相关的知识上传到系统中,这样可以方便员工进行学习。同时,建立专门交流工作经验的窗口,加强计量人员之间的经验交流,努力提升自己在工作中的水平。

5、行业制度体系

篇8

【关键词】电厂 班组建设 考评

1 开发背景

(1)集团积极推行班组现代化管理。2015年是国电集团《班组建设五年规划》的关键一年,要求各所属电厂积极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网络等技术,构建班组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和反馈平台,全面提升班组建设现代化、科学化水平。

(2)长春热电一厂是国电东北公司下属的一家电厂,装机容量700MW ,人员1000余人,厂内配有能量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物资管理系统、两票管理系统等软件。对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成熟,人员接受程度高,并多次被授予东北公司“现代化管理模范单位”的美誉。

(3)尽管该电厂整体信息化水平高,但在班组建设考评方面仍沿用传统办法,考核部门每年一次到各班组进行人工考评,手写打分。管理人员对班组内平时情况并不了解,多数班组都是临时抱佛脚,现补材料、记录,打扫卫生,使得班组建设制度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效果。长一热现阶段迫切需要对班组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实施信息化管理模式,促使班组管理的网络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 系统功能设计开发

2.1 系统功能需求

经过初期调研,系统应满足班组建设工作的管理提升、竞争激励、鼓励创新等方面的需求。重点从三方面体现:

2.1.1 全面促使班组管理网络化

将班组日常工作、创新成果等定期录入系统,管理人员无需现场检查,直接在网络上查看。创建班组新闻新事交流平台,采用多种形式展现职工风采。将考评成果展示出来,便于全厂浏览,以激励职工争先创优,传播先进的管理经验。

2.1.2班组考评标准化

参照东北公司的有关标准,制定考评内容及要求,设定评分标准。评分项目要实现量化管理,要涉及班组的方方面面,包括生产安全、思想教育、技能水平、创新培训等方面。考评标准直接显示在网上,允许班组自行打分。

2.1.3 班组管理规范化

不同考核项目由不同部门负责,确保考评成绩的专业可靠,班组信息录入要规定期限,以防止临时补材料现象的发生。规范系统权限,上报内容及考核分数他人不得随意更改。系统设计思想要易于操作,简化班组管理流程,减轻工作量。各班组派发MP3,录制语音材料。

3.2 系统功能框架

3.2.1 首页

点击班组建设系统的IP自动进入,用于展现各层级班组建设的优秀事迹,设立焦点新闻、工作留影、小家建设、创新展示、经验交流五个版块,由班组建设的管理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材料并上传,采用文字、Flash图片轮播和视频等形式,全厂人员均可见,浏览权限。点击标题链接进新闻页,每模块5条新闻,按照时间排序。首页设有快捷入口,登陆后可依次进入其他页面。

3.2.2 班组建设

由班组权限填写,按照《国电东北电力有限公司班组建设考评表》内规定,设立六大分类,依次是班组基础建设:录入班组组织、制度、信息、计划、现场、成本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内容;班组队伍建设:录入班组长和职工队伍建设的内容;班组安全建设:填报有关安全保障、安全责任制和应急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班组技能建设:填报机制保障、岗位培训、技能竞赛的工作内容;班组创新管理:定期上报管理、技术、机制等方面的业绩、班组民主建设:上报自主管理的有关业绩。同时设立加分项,支持word/Excel/ JPG/PPT/MP3/WMA等形式上传,支持在线浏览、下载。页面左侧设立班组机构列表,方便快捷查找。

3.2.3 班组考评

班组考评是班组建设的考核页面,由多部门共同管理,对应职能分别打分。页面上方显示考核周期、类型、总分、实际得分和得分率等信息。下方显示考核项目、内容及要求、评分标准、自检分数、考核分数和手型按钮,点击按钮调出填报材料的详细页面,分数由系统自动统计,总分设定为400分,加分项50分,考核合格不扣分,未达标按照评分标准扣分,逐项累计出实际得分。此处班组权限看不到考核分。

3.2.4 班组对标

由系统自动生成评分排名,展示优秀班组的成绩和业绩。设立本年度的总评标和单项考评表,也可查看历年度的考评成绩。支持excel下载。

3.2.5 系统维护

主要有用户、组织机构、考评项目、权限管理等项目,由系统管理员分派三种权限,管理权限:录入班组机构、设定考评内容、评分标准,有编辑修改权限;班组权限:上传班组建设信息、自评打分,编辑班组资料;其他为浏览权限,仅可查看,无编辑权限。

系统功能框架结构如图1。

图1:系统框架结构

3.3 系统开发设计

(1)开发环境:系统采用B/S开发模式,基于JAVA平台搭建,后台数据库使用oracle

(2)服务器端:Windows Server2008 操作系统, IE7.0浏览器,Tomcat 轻量级应用服务器,PL/SQL 数据库服务器。

(3)客户端:IE7.0或360浏览器。

系统技术框架结构如图2。

图2:系统技术框架结构

3 结束语

长春热电一厂的班组建设考评系统上线以来受到了厂领导及各级职工的好评,通过该系统,管理层对班组的管理更加便捷有效、量化透明,班组之间也实现了信息交流,经验共享,并加强学习和自我完善,从而使全厂的班组建设工作都有了显著提升,大大促进了学习型班组的建设,推进班组管理网络化、标准化、规范化。

篇9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0008(2012)04—0003—17

一、会议概况

2012年4月25-26日,第七届亚洲地区数字化学习国际研讨会(the 7th e-Learning Forum Asia 2012)在北京大学博雅国际酒店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113所大学的308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下一代的学习:愿景、创新和可能性”(Next Generation Learning: Visions,Innovations and Possibilities)。在此,“下一代学习”是一个双关语,一个含义是从学生角度,指现在的大学生已经是数字时代长大的一代,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另一个含义是从教师角度,讨论大学教学方式在数字时代、移动时代和社会性学习时代的变革方向。这次会议的报告既讨论了学习的下一个发展阶段,也谈论了数字一代的学习,与会者交换着亚洲地区高校正在发生着的教育创新活动的经验,畅想着未来高校教学发展的可能性和愿景,契合了会议的主题。

与一般学术性质的国际会议不同,亚洲地区数字化学习国际研讨会希望为一线的学科教师搭建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交流平台,特别关注亚洲地区高等院校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部分参会者是大学的学科教师,他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都有建树,来到这个会上,不是谈他们的学科特长,而是分享他们对教学的热爱,展示对教学研究的科学态度和学术认识;另一部分参会者是在高校从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和教师培训工作的老师,在此交流各自学校推动教学创新的政策、做法和技术环境。多年来,研讨会的参与人数和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已成为亚洲教育界的一大盛事。

本次会议的61位报告人在十六个分会场上做了九个主题的汇报,围绕教育教学创新、教学新技术、数字一代的学习和教学考核与评价等方面介绍了各国、各校的经验,他们的发言大多属于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方面的方法、过程和研究情况介绍,是现实教与学活动中的实际经验与科研成果的交流。下面分别就主题报告(Keynote Speech)、专场报告(Panels)和分组发言(Concurrent Sessions)的内容做一叙述,以飨未能参会的同行。

二、大会主题发言

这次会议邀请了两位专家做了主题发言。大会的第一场主题发言是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的“教育信息化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大会的第二场主题发言是澳大利亚南十字星大学的Matthew Smith先生介绍的“南十字星大学的移动性”。下面分别概述两场主题发言的核心内容。

(一)教育信息化新发展:国际观察与国内动态

篇10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已成为重要的国家经济资源,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档案作为记录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信息资源,在信息时代,档案机构的社会角色也发生重大转变,由传统的以档案实体管理为中心转变为以档案信息管理为中心;由开放档案信息的国家信息网转变为全球互联网。因此,档案工作要在未来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具备基本的信息竞争能力。而对此产生直接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档案工作者的素养,尤其是信息素养。

一、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文件信息资源,档案人员是创新知识传播信息、连接应用的桥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档案信息开发工作的需要,对档案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档案人员还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缺乏必要的信息素养和开发档案信息的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思维调整速度不快。由于知识和信息的大量产生及社会对信息和知识的大量需求,使档案部门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受到强烈的冲击,对档案人员的管理水平更是一个挑战。然而,由于档案队伍存在着专业知识老化、信息开发形式陈旧等问题,影响了档案信息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主要表现在:一是信息开发单一,仅局限于开发检索性、介绍性的内部档案参考材料,缺少系统性、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开发材料,从而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开发方式落后,表现为开发档案信息的手段仍十分原始,没有更好地广泛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

2、信息化技术运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一是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欠佳,常常出现“望机兴叹”或上机不得心应手的局面,影响了信息快速传播的效果。二是对信息化的设备功能开发配备不全。计算机管理档案具有快速检索、自动分类组合和多样化展示等设备功能,但由档案人员大多只懂档案管理而对计算机应用仅处在知之不多的状况,故无法开发这些信息设备应有的功能,对其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应用操作管理阶段,从而也就无法展示档案的魅力。三是接受信息的能力手段落后。信息时代是跨国数据的交流时代,档案人员要想更好地开发信息,就必须广征博采地接受信息,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网络运用技能,否则在国际互联网上将寸步难行,而目前档案队伍恰恰缺少这方面的人才。

凡上述种种,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制约了档案信息的开发。因此深化档案工作体制改革,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全面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势在必行。

二、面对信息化的挑战,档案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

档案人员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对档案信息的加工能力,它是在信息化时代必须具备的至关重要的能力。档案信息加工的能力主要包括搜集、整理和储存各种有用的信息。当然,信息素养的内涵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素养要求。本人以为,从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出发,档案人员应着重提高以下几方面的信息素养。

1、运用信息工作的能力。这是信息时代必须放在首要位置的一种能力,档案人员要注重自我完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运用技能,使自己能熟练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特别是网络传输工具,为更快、更好地开发档案信息打下牢固的技术基础。

2、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长期以来,档案部门主要依靠归档制度来保证档案实体的收集。而信息时代,社会将更多地从信息服务的功能上去要求和评价档案部门。因此,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较强信息获取能力,不仅要熟练、快速地获取本馆所藏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且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和优势,熟悉网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引导利用者获得更多的档案信息。

3、档案信息的交流、传播能力。档案工作者的信息交流不仅包括传统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还需具备在互联网上交流的各种能力,如应用各种相关的现代技术信息的能力等。

三、加强档案队伍建设,大力提高档案人员的信息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手段的不断完善,文件档案信息的产生数量将是惊人的,档案工作者如果缺乏强烈的信息意识,将很难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收集。档案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其涉及面非常广,因此档案工作者的信息意识应建立在深厚的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只有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掌握雄厚的基础知识,才能使档案信息收集变得轻松,并具备更多的信息收集途径。

篇11

一、抓基础,突出工作常态化

按照正规化建设标准深化派出所工作,建立健全与新型城乡形态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实现从反应型警务向主动型警务、从单纯型警务向社会型警务、从安置型警务向永久型警务的转变,切实把社区警务室建设成为维护治安的第一道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个平台,为深入推进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抓打击,突出专业信息化

继续坚持“露头就打、主动进攻、从重从快”的方针,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力维护重建市场治安稳定。大力推行网上异地同步调查取证、侦查破案和( )网上追逃,着力降低打击成本,增强打击效益,提升打击水平;强化以互联网为首的阵地控制,善于在日常工作中收集线索。充分发挥专门力量和科技优势,快侦快破各类现行案,强化打击震慑力度,实现专业化、精确化打击目标。

三、抓防控,突出防控社会化

按照“综合整治,无缝布防”的指导思想,织密全市整体联动网络,完善健全有效的整体防控联动机制,注重与乡镇、部门用捆绑考核手段衡量社会面防控工作成绩。充分整合各种社会治安资源,着力打造无缝衔接的治安防范网络。不断强化服务理念,进一步创新治安管理模式,紧紧围绕“争当灾后重建样板”和建设现代国际田园城市的总体目标,创建良好的治安环境。

四、抓管理,突出服务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