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村干部任职报告

村干部任职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8 06:37: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村干部任职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村干部任职报告

篇1

1、对村主任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学习、理解和实践。

篇2

建强基层组织,保障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建强基层组织是基础性工程,更是保障性工程。驻村以来,我坚持把建强村“两委”班子,带强村支部书记,夯实村级组织作为硬任务硬指标,抓紧抓实抓好,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组织保障。一是认真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坚决落实“”制度、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二是突出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积极发展党员,今年通过召开党员会,发展了2名年轻优秀预备党员。

二、结合本村实际开展工作

登门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今年以来,在村“两委”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克服种种困难,认真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召开村两委干部座谈会,村两委工作会议,商讨研究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工作。按照组织部和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围绕今年的工作主题,确定了驻村工作的目标:一是帮助发展村集体经济促增收致富;二是帮助村民解决热点难点实际问题为民办实事解民忧;三是走家串户访疾苦提高群众满意率助推工作高效开展。

三、工作开展情况

(一)基础设施方面。2018年实施投资6.65万元实施一事一议项目串户路步道硬化2.097km,已经完成主干道硬化,剩余入户步道下半年完成;其他基础设施人饮工程建设、危改、村级活动室维修扩建、村图书室、太阳能路灯、停车场、村卫生室、宽带网络和移动4G网络、消防设施等方面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

(二)产业发展方面。2019年归己村种植魔芋28亩,覆盖所有未脱贫贫困户,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三)易地扶贫搬迁方面。2017年搬迁19户75人,已全部完成入住,自筹款收缴完成100%,已完成旧房拆除,复垦复绿工作正在进行。2018年申报27户95人,已完成10户28人自筹款收缴。

(四)贫困人口退出方面。全村共有贫困户67户261人,截止2018年底,已脱贫63户246人,未脱贫4户15人,计划2019年脱贫 4 户 15人,实现全面脱贫目标。

篇3

我是一个老农村工作者,也是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穷秀才。以前常给领导写述职述廉报告,这次县委的“党建”工作要求自己也述职述廉,其实我也不算是领导,我是年月份任农经办副主任的,简单谈谈个人对述职述廉的认识吧。

有人说领导干部写述职述廉报告,往往写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是在搞形式、走过场。其实不然,什么事情都一分为二,如果能正确对待这件事,述职述廉是很有意义的:是自己画张像让组织评分,让人民审判;是自己给自己弄面镜子,照照过去,看看现在,想想未来。领导干部写述职述廉报告,就是让我们检查自己是否做到“君子当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一,述职要“有所为”。是说好的领导干部要有事业性,应该有所作为。党和人民给我们职位和权力,我们就要有挑起单位和国家重担的责任感,要为国家为人民为自己为家庭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来。当今天是市场经济和平时代,不需要我们领导干部上战场抛头颅撒热血,但我们应该在促进一方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来,比如我们农经工作者,如何落实中央惠农政策,保护农民权益,为阳新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农村环境,就算是“有所为”。当然“有所为”,并非包揽一切,做好份内的事情,这才是干部立身处事之本。在如今人文关系微妙复杂的社会群体中,如果越权代包一切,自已受累不说,也不一定受人欢迎,有越权沽名之嫌。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很有处世技巧的!当我们在述职述廉报告中,述职部分确实有政“绩”可述,有真“话”可言,这就够了,也就是“有所为”了。

第二,述廉“有所不为”。是说好的领导干部应该具有很高的思想修养。不要拿不该拿的东西,不要收不该收的钱,不要说不该说的话,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当面不说,背后骂领导、笑同事,偷偷摸摸搞小动作,算什么君子?向属下收受礼品,向百姓索要钱物,假公济私,贪得无厌,算什么领导?抛妻弃子、苟且贪欢,有老不孝、有长不敬,算什么英雄?当然“有所不为”,也并非是让我们什么话都不说,什么事都不做,要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要有正义感,敢于与不公正的行为作斗争,保持一团和气,明哲保身装老好人,也是害人害已。当你年终述职报告中,述廉部分让人无话可说,无刺可挑,这也就够了,也就是做到“有所不为”了。

“有所为,有所不为”,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最其码的要求。前者让人发挥自己的才能,后者让人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做一个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篇4

消防安全不但涉及到辖区范围内的各大小企业,也关系到我村两千多村民的人身安全,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为全面推进消防安全工作,半年多来我配合上级部门在重大节假日和各类重大活动期间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工作,对各类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消防安全隐患保持零容忍的态度,并要求限期整改,对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上报后责令停业整顿,消除隐患。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通过前期根据名单挨家挨户的摸底熟悉后,我基本做到各家企业心中有底,针对隐患较为集中的区域,我主要是加强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开展消防、生产安全方面加强日常的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扩大宣传等方式。对于上级部门纳入整改名单的需淘汰企业做好沟通安抚工作,将上级部门的整改意图按期按质落到实处,切实保障我村的消防安全。

今年主要针对“三合一”场所、规模化租赁住宿场所、农村自建出租房、人员密集场所、液化气使用安全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检查,结合“迎接进博会 聚力保平安”活动,发现消除安全隐患,帮助企业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整改工作,并做好后续整改效果的落实巩固。同时进一步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充分调动和发挥群众支持、参与,通过群众监督有效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保障。

二、环保工作方面

半年来主要配合上级不么对辖区内重点污染企业和区域进行检查,并根据下发淘汰名单对企业进行引导和调解,促使淘汰工作稳步有序进行。为进一步强化落实我村环保工作,对辖区内重点污染进行检查,特别是加强对徐行原色织厂区域内环保问题突出企业的监管和淘汰,对于其余未纳入名单的中小型企业要求切实负起环境风险隐患排查的责任,组织好本单位的自查自纠,及时做好环保备案工作,替代污染工序和产线,并认真配合环保部门检查,切实把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抓实抓细,对于没有相应环保手续和环保应急预案的要求马上建立并落实。

通过与企业每年年初签订的责任书,要求企业明确在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特别是离村民居住区近的一些企业,一定要严格把关,规范经营,杜绝一切因生产而导致的污染事故。以及及时处理厂群矛盾,使双方统一了认识,把矛盾及时化解。

根据上级部门对环境整治的要求,配合镇环保部门积极开展了各项工作,对于辖区没有环保手续的企业进行了网上备案,消除了环保盲区。同时截止2018年底计划再关闭(包括截止目前已整改完成的)11家严重污染的环保不达标企业,保障村居环境的可控。

三、预警网络、农信一点通方面

预警网络以促进农村民间团体自有组织管理为主,政府部门和村委协助管理为辅,在我村原有的5个群团健康有序发展的基础上,配合文体条线做好群团的活动管理工作,通过“公益伙伴日”义卖等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各村群团间的交流成长,使群众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农信一点通作为政府与广大农民朋友们信息交流的平台,主要以信息及时有效为主,每月从政府网站和农业网站上选取和农民息息相关的信息和动态收集编辑后进行,在信息查询过程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宣传作用,利用多平台信息的收集提高了农业知识的普及率和知晓率,逐步提高全民道路安全意识,保证了信息传达的有效性。

四、加强学习、提高为民服务的素质。

篇5

实行“一人兼”和交叉任职,“两委”干部职数减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但权力更加集中了,如果监督制约不到位,很容易出现“个人说了算”、滥用权力等问题。加强对农村干部的权力制约,根本在于建立一套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的村务运行机制,把重大村务的决策权交给广大群众。一是要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在坚持“两委”联席会、党员村民代表联席会等民主决策制度的同时,要因村制宜积极探索扩大民主决策的途径和形式。二是要增强制度操作刚性。结合修订《村民自治章程》,对群众普遍关注的农村发展党员、财务收支审批程序、合同签订和重大事项的决策程序,纳入到《村民自治章程》,作为刚性制度,在广大党员群众参与、监督之下,约束“两委”干部严格执行,确保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三是要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二、围绕规范农村干部行为,健全完善民主监督机制

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是失控的权力。要使农村干部规矩干事,仅有民主决策机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一是要健全监督体系。一方面,要通过严格落实村务公开、民主议政、“两委”班子定期向党员村民代表报告工作等各项制度,加强党员群众的监督。另一方面,要建立乡镇党委对各村制度落实情况定期检查制度和乡镇包村干部列席参加所包村会议制度,切实强化乡镇党委的监督。二是要突出监督重点。把重大村务财务和“两委”干部施政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组织党员群众对村级财务收支、重大村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两委”干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三是要改进监督方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

三、围绕提高农村干部素质,健全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篇6

本次调研选取了部分有代表性的政府机关及大学生村官,共发放给政府机关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0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问卷回收率93%,问卷有效率为95%。发放村官本人的调查问卷350份,回收312份,有效问卷306份,问卷回收率为89%,问卷有效率为98%。

(一)应聘的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应聘村官的动机为迫于就业压力的是主流。3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想为农村做贡献”;37%的被调查者是“迫于就业压力”;有的是“作为过渡,先解决就业”,有的是“ 积累经验便于以后找工作”;30%的被调查者选择“公务员或研究生考试优先”。

几年来,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的最大难题,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现吸引了很多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对一些想考研、考公务员的农村毕业生来说,选择做“村官”也是一条不错的出路。按河北省村官保障制度来看,任职2年以上,他们可以享受到考研加分和公务员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找工作太难、就业压力太大已经成为应聘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原因。

(二)工作岗位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村官日常工作内容主要是日杂、勤务、处理文字工作以及协助村干部处理日常事务。被调查者中,“协助村干部处理村委会的日常事务”和“处理各类文件,拟写报告、总结及汇报材料等文字材料”共266人,占87%;“普及科普农业知识”的共36人,只占11%。在对农村实地考察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村干部文化水平比较低,大部分农村户籍人口通过考学等渠道提高学历后离开本地,而大学生村官的到来正好弥补空缺。大学生村官有较好的文化理论基础、活跃的思维,所以来到农村基层就往往担负起处理文件、撰写文字材料及日杂等工作。但真正从事普及科普农业知识、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传播的却占少数。

二、大学生村官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

目前,河北省村官任职后,不仅高校没有设置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设的专业,各级党校、相关部门也很少组织大规模的工作培训、指导。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要满足这个标准,不论是高校,还是政府机构都是有一方责任的。

(二)村官的管理、保障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在认定村官身份上缺乏统一标准。现在,大学生村干部是政府公选出来的“干部”,但不能纳入国家公务员体系;与本地选出来的村干部相比,他们又有着质的区别。虽然各级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的政策吸引大学生到村任职,但这些都只是可能性的短期的政策,没有明确的长期政策。

其次,村官对自身待遇满意度不高。大学生村官虽然和乡镇干部做一样的工作,但没有编制,待遇也不同,有的地方也没有养老以外的保险。据调查,在邢台、张家口、衡水等地区任职的村官,工作三年以上,工资还在每月1500元以下。在对于自己工资待遇满意度的调查上,有14人持“非常满意”的态度,占5%;174人持“满意、一般”的态度,占57%;而持“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人数比例分别占到10%和28%。

再次,村官服务期满后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虽然目前对于期满后考研或考公务员的村官,有一定的优惠政策,但对于有意继续任职的大学生来说,保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在住房,落户,配偶、子女的安置等问题上。调查显示,因待遇保障和发展空间而无法安心工作的村官占被调查者的65%。

(三)当地村干部、村民思想保守

对于大学生到村任职,仍有一定数量的村民乃至村干部思想比较保守。村民受传统思想和习惯的影响,服老不服青。农村干部对于大学生的到来一方面积极欢迎,另一方面又担心被这些“高级”知识分子取而代之,从而产生戒备思想,不让其接触核心村务。通过调查大学生村官在农村中的受欢迎程度上看,124人选择“受欢迎”,占到40%;而164人选择“一般”,占54%;同时有16人选择“不欢迎”,占6%的比例。

(四)工作条件有待改善

在工作条件方面,大部分农村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相对比较落后,网络通讯不发达,基层村委会也没有能力为大学生村官提供很好的工作待遇。因此村官住宿条件不是太好,部分村官所在工作地区比较偏远,交通出行、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都受到了限制。

(五)大学生村官本身发展的不足

1、缺乏农村工作的必备知识、实用技术

从对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的调查中看到,农学、畜牧、种植、农村经济管理以及适合农村需要的专业知识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少,具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只占21%。由此可见,大学生村官只学习了某一专业知识,技术方面懂得很少。担任村官后,他们所掌握知识、技术的单一性与农村工作的多样性二者产生明显差距,故不能解决农民最迫切的问题。

2、 缺乏处理农村事务的能力

篇7

回龙铺镇肖小年

11月9日

为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实现融城强镇宏伟目标,10月,本人就我镇村级组织运行状况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回龙铺镇毗邻县城,扼县城西大门,是湖南省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省道s209、宁横公路横贯东西,新龙公路、宁灰公路南北相连,村级公路四通八达,错落有致,国道319线近在咫尺,是宁乡通往灰汤温泉国际度假区和沩山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7万人,总面积71.8平方公里。

全镇现有实职村干部65人,其中男女性别构成为男49,女16;文化构成为初中30人,高中(含中专)24人,大专及以上11人;年龄构成为35岁以下11人,36—40岁7人,41—45岁19人,46岁以上的28人。

二、村级组织运行状况

1、村级组织运行经济状况。以段家桥村为例。收入仅有镇里财政转移支付47090元。支出情况为:村干部误工补助27360元,交通通讯费3400元,镇财政划扣11700元(车船使用税及农业税陈欠),信息指导员补助1440元,计生协会会长补助200元,计生专干助理补助800元,组长补助1800元,会议开支3400元,报刊费元,村培训费元,五保户安葬费1600元(400元/人),办公用品、打复印1000元,综治、计生活动室1500元,招待费3000元,道路、水利维修费1.7万元。两相品抵亏损31110元。

2、实职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正村级(村支书、村主任)470元/月,副村级(会计、妇女主任、治调主任)430元/月。村支书岗位补助50元/月,计生专干岗位补助30元/月。全年县财政应拨村干部工资补助及办公经费722964元,已拨330000,镇政府已通过存折发放元至6月村干部工资补助180840元,办公经费年底下拨到村。

3、离任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全镇现有离任村干部405人,其中至8月有392人,换届新产生离任村干部13人。镇党委、政府相继制定了回发19号、25号、22号等文件对退休退职村干部享受有关待遇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一一落实。对换届产生的13位退休退职村干部发放补助25000元。

4、湘发10号文件落实情况。对年满60周岁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正常卸职的离任村(社区)干部共57人进行了30元/月补助的待遇落实,元至9月发放补助15390元。做好了困难离任村(社区)干部的调查摸底工作,底对171位困难离任村(社区)干部发放了17100元困难补助。

5、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在“安全生产、质量可靠、进度按时、功能实用、不增负债”的总体要求下,党委书记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各村明确了专人负责,建规所、国土所、林业站、水利站等部门简化手续,华田、左家河、段家桥、泉福4个村都已顺利竣工投入运行。9个村在原有村小学办公,现在仍有新开河村无办公场所。

三、存在的问 题

1、村干部服务面大量多,待遇低安心难。村干部服务面和工作量比合村前增加了一至三倍,一般都是身兼数职甚至兼任了村民小组长,往往是应付多,下户走访调查民情少,农民见到村干部的次数也少,村干部与群众的信息缺乏沟通,造成群众的误解和埋怨。村干部一般来说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但经济待遇(仅470元/月或430元/月)低于当地劳力收入水平,心里失衡;同时脱不了农业生产,家里的责任田丢不下,部分村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分散了工作精力,工作被动效率低。

2、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后备人才培养难。我镇村干部35岁以下11人,36—40岁7人,41—45岁19人,46岁以上的28人;初中30人,高中(含中专)24人,大专及以上11人。年龄偏大、文化便低导致缺乏创新农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农村党员981人,35岁以下109人,占11.1%,35-60岁427人,占43.5%,60岁以上445人,占45.4%,村级后备人才青黄不接。

3、收不抵支,日常费用落实难。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办公经费212820元(按人口2.5元/人,按田2.5元/亩,基数3000元/村),全年村干部办公费、差旅费、电话通讯费和村民代表会议误工补贴等费用近50万元,缺口主要靠拆借,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难。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一事一议”难收取,无力进行水电路公益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

5、村级债务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化解难。我镇村级债权总额中,县、镇两级政府性债务占了村级债权总额的80%。政府性债务主要是是普九教育达标负债、垫付短收农业税费负债和道路、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公益事业建设负债,这些债务短期内无法偿还。

6、惠农政策多,配套资金少,集体减负难。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心工作、突发性事件开支等无经费来源,导致新增债务。退休退职村干部,既无养老保险金,又面临生活实际困难,上级给予的生活补助杯水车薪,村两委帮助有心无力,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农村实行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各项事务必须公开和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是压缩了再压缩,但补贴不能少。一般一次党员会开支至少1000元,村民代表会需500元。村上都怕开会,但又不得不开。

四、对策及建议

1、构建新型农村基层组织网络。积极探索构建农村“一建三联”的基层组织网络,即建立农村中心户,村干部联系中心户,联系党员、村民代表、农村经营能人。中心户个数不超过合并村组前的小组数。中心户的职责是“一联二传三收四带”,即联系农户、传达、政策、收集信息、带头致富。

2、加大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启动村级人才工程,按照“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合格接班人”三步走的模式,通过各种培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致富能人、生产工作一线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同志中发展党员,着力改善党员队伍年龄、文化和能力结构;大胆启用年轻人,提供岗位“练兵”。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村级组织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增加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改变按人口规模定补的办法,积极探索新的补助方式,力求各村转移支付补助平衡、合理。

(来源:文秘站 )4、加大招商引资节支力度。积极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开发本地资源、废弃学校等固定资产,开办企业,安排剩余劳动力,发展地方经济。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争取扶助资金,发展群众受益的产业和项目。村级开支坚持公平、公正、量入为出原则,厉行节约,不举新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确保干部工资发放的基础上,压缩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5、积极化解村级债务。认真落实中央化解农村债务的政策,开展资产清理和债权债务核定工作,有针对性地采取“财务清理化债、化转债务降债、削减高息减债、清收债权还债、债权债务抵冲化债、盘活存量资产资源还债、发展经济化债、落实减负政策清债”等办法和措施化解农村债务。

6、减轻村组经济负担。到农村开展各项工作,应尽量减轻村组负担,高效率高质量地指导各村完成中心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解决工作经费。特别是大的政策落实,给予专项经费补助,多方筹资解决难题。对退休退职村干部待遇、困难退休退职村干部生活补助、村干部旅差旅费、通讯费、及党员、组长、村民代表会议误工补贴等经费应落实相关配套经费。

小年

11月9日

为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加快实现融城强镇宏伟目标,10月,本人就我镇村级组织运行状况进行了为期20天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回龙铺镇毗邻县城,扼县城西大门,是湖南省最大的肉鸡生产基地,省道s209、宁横公路横贯东西,新龙公路、宁灰公路南北相连,村级公路四通八达,错落有致,国道319线近在咫尺,是宁乡通往灰汤温泉国际度假区和沩山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13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3.7万人,总面积71.8平方公里。

全镇现有实职村干部65人,其中男女性别构成为男49,女16;文化构成为初中30人,高中(含中专)24人,大专及以上11人;年龄构成为35岁以下11人,36—40岁7人,41—45岁19人,46岁以上的28人。

二、村级组织运行状况

1、村级组织运行经济状况。以段家桥村为例。收入仅有镇里财政转移支付47090元。支出情况为:村干部误工补助27360元,交通通讯费3400元,镇财政划扣11700元(车船使用税及农业税陈欠),信息指导员补助1440元,计生协会会长补助200元,计生专干助理补助800元,组长补助1800元,会议开支3400元,报刊费元,村培训费元,五保户安葬费1600元(400元/人),办公用品、打复印1000元,综治、计生活动室1500元,招待费3000元,道路、水利维修费1.7万元。两相品抵亏损31110元。

2、实职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正村级(村支书、村主任)470元/月,副村级(会计、妇女主任、治调主任)430元/月。村支书岗位补助50元/月,计生专干岗位补助30元/月。全年县财政应拨村干部工资 补助及办公经费722964元,已拨330000,镇政府已通过存折发放元至6月村干部工资补助180840元,办公经费年底下拨到村。

3、离任村干部待遇落实情况。全镇现有离任村干部405人,其中至8月有392人,换届新产生离任村干部13人。镇党委、政府相继制定了回发19号、25号、22号等文件对退休退职村干部享受有关待遇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一一落实。对换届产生的13位退休退职村干部发放补助25000元。

4、湘发10号文件落实情况。对年满60周岁连续任职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正常卸职的离任村(社区)干部共57人进行了30元/月补助的待遇落实,元至9月发放补助15390元。做好了困难离任村(社区)干部的调查摸底工作,底对171位困难离任村(社区)干部发放了17100元困难补助。

5、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情况。在“安全生产、质量可靠、进度按时、功能实用、不增负债”的总体要求下,党委书记亲自抓,组织委员具体抓,各村明确了专人负责,建规所、国土所、林业站、水利站等部门简化手续,华田、左家河、段家桥、泉福4个村都已顺利竣工投入运行。9个村在原有村小学办公,现在仍有新开河村无办公场所。

三、存在的问题

1、村干部服务面大量多,待遇低安心难。村干部服务面和工作量比合村前增加了一至三倍,一般都是身兼数职甚至兼任了村民小组长,往往是应付多,下户走访调查民情少,农民见到村干部的次数也少,村干部与群众的信息缺乏沟通,造成群众的误解和埋怨。村干部一般来说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但经济待遇(仅470元/月或430元/月)低于当地劳力收入水平,心里失衡;同时脱不了农业生产,家里的责任田丢不下,部分村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分散了工作精力,工作被动效率低。

2、干部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后备人才培养难。我镇村干部35岁以下11人,36—40岁7人,41—45岁19人,46岁以上的28人;初中30人,高中(含中专)24人,大专及以上11人。年龄偏大、文化便低导致缺乏创新农村工作的动力和活力。农村党员981人,35岁以下109人,占11.1%,35-60岁427人,占43.5%,60岁以上445人,占45.4%,村级后备人才青黄不接。

3、收不抵支,日常费用落实难。村级财政转移支付办公经费212820元(按人口2.5元/人,按田2.5元/亩,基数3000元/村),全年村干部办公费、差旅费、电话通讯费和村民代表会议误工补贴等费用近50万元,缺口主要靠拆借,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农村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难。村级集体经济一穷二白,“一事一议”难收取,无力进行水电路公益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举步维艰。

5、村级债务特别是政府性债务化解难。我镇村级债权总额中,县、镇两级政府性债务占了村级债权总额的80%。政府性债务主要是是普九教育达标负债、垫付短收农业税费负债和道路、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公益事业建设负债,这些债务短期内无法偿还。

6、惠农政策多,配套资金少,集体减负难。新农村建设、农村中心工作、突发性事件开支等无经费来源,导致新增债务。退休退职村干部,既无养老保险金,又面临生活实际困难,上级给予的生活补助杯水车薪,村两委帮助有心无力,形成新的不稳定因素。农村实行民主管理、决策和监督,各项事务必须公开和民主决策,村民代表会是压缩了再压缩,但补贴不能少。一般一次党员会开支至少1000元,村民代表会需500元。村上都怕开会,但又不得不开。

四、对策及建议

1、构建新型农村基层组织网络。积极探索构建农村“一建三联”的基层组织网络,即建立农村中心户,村干部联系中心户,联系党员、村民代表、农村经营能人。中心户个数不超过合并村组前的小组数。中心户的职责是“一联二传三收四带”,即联系农户、传达、政策、收集信息、带头致富。

2、加大培养后备干部力度。启动村级人才工程,按照“科技明白人—致富带头人—合格接班人”三步走的模式,通过各种培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扎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注重在致富能人、生产工作一线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年轻同志中发展党员,着力改善党员队伍年龄、文化和能力结构;大胆启用年轻人,提供岗位“练兵”。

3、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村级组织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着力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增加公益事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对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改变按人口规模定补的办法,积极探索新的补助方式,力求各村转移支付补助平衡、合理。

4、加大招商引资节支力度。积极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开发本地资源、废弃学校等固定资产,开办企业,安排剩余劳动力,发展地方经济。抓住新农村建设机遇,积极争取扶助资金,发展群众受益的产业和项目。村级开支坚持公平、公正、量入为出原则,厉行节约,不举新债,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确保干部工资发放的基础上,压缩管理费用等非生产性开支。

篇8

1、农村需要“下得去”的村官。作为一名已经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应该站在农村的角度来看问题,考虑的应该是农村的事务,打交道的是全体农民,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他们必须放下身份、用活知识、加强实践,要广泛地接触农民,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生存状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知道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和最盼望得到什么。只有那种“下得去”的精神,大学生“村官”们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那些事情怎么干和怎么把它干好,做出真正有益于农民群众的事情来。

2、农村需要“待得住”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会面临着一系列的的困难:一是办公条件落后,不可能提高像城市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二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村官到村任职后,衣食住行不方便;三是农村工作繁杂琐碎,经常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缠住而无法脱身。这些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大学生“村官”的意志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他们人生追求的一大考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容的面对这些困难并能很快的克服它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就必须要待得住、要扎得下根。这样在农村能够干出自己一番事业,对农村农民有所贡献才不是一句空话。

3、农村需要“干得好”的村官。国家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农民群众用知识、用科学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过上富裕的日子。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恪守本职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要经常虚心向那些有基层经验的老干部学习,向那些有农业技能的农民师傅请教,逐步提升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要放下架子,真正去融入农村,深入农民,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正拥护,才能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开展工作的经验不够足。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学校读书,普遍对农村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个别大学生“村官”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单独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2、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够优。有的村干部害怕“徒弟”长本事,不愿意倾心相帮,倾囊相授;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既然是助理,就要又“助”又“理”,将一些烦事、杂事、难事统统推给大学生“村官”;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使大学生“村官”放不开手脚,发挥不了优势。

3、管理服务的机制不够细。首先,身份角色有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村干部,也不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准自己的坐标,履行职责时存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其次,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第三,任期满后的出路有待进一步拓宽。

4、扎根农村的意识不够强。到农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存有心理落差。有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只是把当前职位作为日后报考公务员或者谋求更好发展的“过渡期”,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

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管理

1、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使大学生“村官”选得准。要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逐步健全完善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要针对农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在选聘过程中,除进行文化考试外,还要对他们的德、智、体、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亲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下来。

2、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稳得住。要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的岗位目标。乡镇党委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考核。考核时大学生“村官”向任职村和乡镇党委“双向”述职,认真参加民主评议。要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适当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制定合理的待遇增长政策。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能力和口碑差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诫勉谈话,重点帮教。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方面,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优惠政策。拿出一定的乡镇领导干部职位向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对期满后自寻门路的大学生“村官”,要加强引导和推荐。要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1)

如何管理和培养大学生村干部 >>查看更多

【返回 栏目列表】

3、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使大学生“村官”推得出。除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外,任期中要广泛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带对子,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政治思想、生产技术、调解艺术等方面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他们到实践培训基地、发展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到省、市、县集中培训,开阔视野。要广泛开展大学生“村官”联户活动,组织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为他们搭建工作舞台。

四、要注重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培养

1、德能正其身,注重提高道德素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的道德素质,树典型、学先进,树立道德标尺;严要求、高标杆,提高业务水平。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提高自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组织“大学生村干部”积极参与思想讨论,查找问题,寻找根源,使他们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才能胜其任,注重提高工作能力。一是强化培训,尽快转换角色。可以通过党员干部讲课等形式,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培养素质,坚定信心,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进行“传、帮、带”活动,尽快适应工作。通过 “二帮一”或“三帮一”的形式教授工作方法,传授工作经验,助其早日成才。三是进行专题培训,尽快融入角色。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县各种理论谈论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村官的综合能力,拓宽“大学生村干部”的思路、视野,使他们改变思维方式,增长综合知识,促进工作能力提高。

3、言能达其意,注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基层工作,“大学生村干部”每天都要面对群众做大量的政策宣传工作、思想工作,要求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尽快适应农村工作需要。可以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使他们通过参与提高协调、会话、临场应变等能力。通过讲课,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心理素质。

4、书能成其文,注重提高写作水平。每名“大学生村干部”都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既增强写作水平,又使其加深对村情民意的了解。挖掘写作能力好的“大学生村干部”,表彰优秀,树立典型,供其他“大学生村干部”学习。

5、体能担其责,注重提高身心素质。农村工作琐碎而繁重,需要很好的身体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使他们在快乐中工作,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篇9

一、XX镇村干部监督工作现状

XX镇下辖37个行政村,共有村两委干部174名。新一任村“两委”班子换届完成后,镇党委、政府采取多项措施强化了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成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完善村干部监督管理。2014年换届工作中,XX镇按照上级要求,全镇42个村均依据《选举法》推选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成员3-5人,目前都能按照要求正常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对村级集体财务活动进行民主监督,参与制定村级集体财务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督促村级组织完善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台帐;监督村“两委”及其成员的工作效能和作风建设情况。

(二)逐步推广村“两委”轮流坐班和为民代办制度。XX村、XX村等村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多年来一直坚持在村办公室轮流坐班,接待群众来访,为村民代办事务,逐步形成了简单可行的制度。建立了《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服务事务记录簿》、《村民事务代办事项登记簿》和《群众事务代办情况登记表》等档案材料,坐班人员对当日来访接待工作、代办事务办理、处置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等情况进行登记,收集代办事务有关资料,处理事务做到“有记录、有答复、有反馈、有签名”。并按照“谁受理、谁处置、谁反馈”的原则,随时处理村内日常事务,帮助群众解决各种问题;对坐班时间内无法解决或需转交他人办理的事项,由受理人负责跟踪落实,并向当事人反馈办理结果;对不属于村级管理的事项,及时报告镇党委、政府协调有关方面予以解决,保证受理事项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三)严格落实“一办法两清单”,规范村级运行机制。《滨州市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下发后,我镇采取标语、宣传栏、大喇叭、漫画等多种形式,宣传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情况,并将《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办法》印发每家每户,做到户均一册,使群众知晓率达到100%。严格按《办法》规定开展村级事务管理,依托“民主议政日”对村级重大事项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交党员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并硬性明确了民主议政日组织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完善落实“村两委班子公开承诺”、“”、“财务审核审计”、“民主评议”和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全面推进“三务公开”,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作用,保证村级权力运行的透明性。

二、村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存在局限性。各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均由一名村委会委员兼任,村“两委”成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交叉任职,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的发挥上造成了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村务监督委员会功能比较单一,在作用发挥上也受到了影响。

(二)落实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和为民代办制度有难度。村“两委”成员轮流坐班和为民代办制度除在我镇少数村开展外,其余村一直没有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村干部工资及各方面待遇无法保障。在工资方面,一般村干部一年工资仅两三千元,村支部书记也就六千多元。村干部属于基层群众自治体系,不属于国家干部行列,很多村干部觉得自己政治地位低,没“名分”,没盼头。偏低的待遇和村干部所承担的繁重工作任务很不相称,造成村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工作积极性低。

(三)部分村干部对监督机制的认同程度不够。一些村干部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不强,认为上级监督是“不信任”、同级监督是“找茬”,群众监督是“不自量力”,思想上消极抵触,对监督工作不配合。

(四)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和完善补充,我镇对村干部监督管理制度基本成形,任期审计、定期审计等制度均有较强的针对性,但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执行不到位,有的形同虚设,有的虎头蛇尾,有的时紧时松,造成许多“漏洞”。

三、健全完善村干部监督机制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完善组织监督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公开选拔村干部、干部任前公示、干部任免党委成员票决等干部制度改革措施,把好干部的“入口”关。在村干部任职前、任届中期和任期届满时,都要进行组织谈话,全方位了解村干部的情况和思想状况。对少数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一些苗头性问题的村干部,由镇纪委和组织部门进行诫勉谈话,强化对村干部的事前监督和日常监管。

(二)研究建立《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主要依据《滨州市村级组织规范化运行管理办法(试行)》中的“议事清单”和“村干部追责清单”,研究建立《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对村干部行使比较频繁的一些权力逐项分解,从界定标准到操作流程全部作出具体要求,明确村干部的岗位职责,确保村干部小微权力运行“一切工作有程序、一切程序有控制、一切控制有规范、一切规范有依据”。便于监督,杜绝村干部权力私化、决策随意、监管薄弱等问题,让村干部的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让村务工作更加透明。

(三)实施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制度。按照县委组织部出台的村支部书记星级管理实施意见,结合全镇中心工作和各村实际,细化村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管理办法。确定村党支部书记年度目标。镇党委与村党支部书记签订《目标责任书》,并于年底进行考核,按照得分评定星级。以绩定星,以星定酬,落实村干部经济待遇。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在基层干事创业的热情。解决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不稳、活力不足、能力不强、精力投入不够等问题。

篇10

一、我县村级班子建设的基本情况

我县1180个行政村(居委),共有村干部4948名,其中35岁以下的891人,占18%。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的1179人,占23.8%。调查表明,近年来,我县在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方面卓有成效。一是班子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各乡镇党委在选拔和任用村级干部时能坚持“以人为本”,勇于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选人用人观念,全方位启用人才,及时将优秀人才充实到村级领导班子。近3年来,全县先后调整村支两委成员1984人,其中村党支部书记548人,村主任492人。村级班子整体结构逐步得到了优化。二是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大多数两委班子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做到了按章理事。特别是近年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促进了村干部们的廉洁自律,拉近了干部、群众的感情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强化了村干部的民主意识和群众观念,也促进了村干部作风转变。大部分村干部能勤政务实,兢兢业业地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村级班子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三是村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县、乡两级将村干部的培训教育纳入了干部教育规划。近3年来,全县共举办村级干部各类培训班386期,受训的村级干部达26840人次。特别是通过村级“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全县村干部普遍受到了一次党性党风和政治理论教育,政治思想素质明显提高。四是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大多乡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了岗位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对村干部报酬全面实行了统筹,推行了“基础职务工龄村类别绩效”的结构工资制度,并严格按规定兑现奖惩,使村干部干有目标,管有依据,评有尺码。同时,大部分乡镇党委政府能做到用真诚与亲情联络村级干部,在感情上与村干部真心交朋友,工作上及时为村干部撑腰壮胆,生活上尽力为村干部排忧解难,村干部不安心的思想不断淡化,工作积极性普遍高涨。五是后备干部队伍不断壮大。近3年来,全县共培养和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党员750名,其中已任村干部的164名,已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储备的达415名。

调查也表明,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村级班子建设中出现和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一是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全县4948名村干部中56岁以上的达756名,占15.3%。有的乡镇56岁以上村干部的比例高达30%以上。江南镇老屋村和百花村支部书记年龄已满70岁。全县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有1503名,占30.4%。有的村干部连自己的名字、同意开支等简单的字都不会写。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部分村干部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往往理解不透,认识不深,贯彻不力,严重影响了村级组织作用的发挥。二是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仍然不够。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缺乏依法行政、按章理事的自觉性。墨守成规,不求改革创新。一些村级班子缺乏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带领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强收入方面办法不多、能力不强。发展经济的思路不清、路子不明。据各乡镇党委评定,全县村干部能力一般和较弱的达2696名,占54.4%;村级班子能力一般和较弱的673个,占59.3%。三是部分村两委班子关系不协调,工作合力不强。部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不能互相配合共同开展工作,存在拉山头,闹派性的现象。有的支书与村长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班子不协调,思想不统一,无法发挥出村级班子应有的工作合力。工作无法开展,群众无所事从,经济无从发展,基本失去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和凝集力。四是村级干部队伍难稳定。农村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村干部待遇低、难落实,不少村干部不安心本职工作,人心思动现象较普遍,甚至干脆“撂担子”。东山乡高星、下茶两个村共有党员51名,曾任村组干部的22人,近三年来辞官不做的12人,现任村干部中外出打工的10人。五是部分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青年新生力量处于分散、流动状态,村级组织难于对他们开展有效的教育和培养。部分地方对村干部后备人选的培养选拔缺乏硬性措施,真正有文化、有素质、有培养前途的人才很难选拔,后备干部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有的村甚至找不到合适人选出来担任村干部。

二、当前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第一,个别乡镇对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重视不够。有的乡镇只把经济工作视为主要任务,使基层班子建设与经济建设脱节。忽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忽视对基层干部和党员管理与教育,不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与发展。有的村甚至近10年没有发展一名党员和后备干部,组织生活基本没有正常开展。

第二,缺乏健全的村级干部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党委、政府对于村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任用上缺乏完善健全的工作机制。靠家族、帮派势力当选村干部的现象仍然存在,那些觉悟高、观念新、能力强,善于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优秀人才难以被选拔到村级班子领导岗位上来。有的乡镇对村干部重使用轻培养,对于村干部的教育和培养抓得不力,资金和精力投入不够,村干部出现思想问题时,主要采取调整的办法而很少采取教育的办法解决,客观上难以建起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三,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弱化了村级班子作用的发挥。实行后,多数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弱化。据调查,安化县8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不足万元,60%的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几乎是空白,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少。特别是税费改革后,“三提五统”等收费项目取消,乡(镇)、村两级财力进一步减弱,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矛盾更加突出,村级组织为群众办实事的条件受限。群众长期得不到实惠,对干部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导致不少村班子软弱涣散,在群众中没有威信。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抑制,出现基层干部难选、难当、难留的“三难”问题。

第四,待遇偏低难保障,抑制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农村基层干部承担着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任,但许多情况下他们的责权利并不明确,也不平衡,存在着对基层干部责任上严格要求,但权力上无相应保障,经济待遇上又不够关心的情况。这使农村基层干部难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任务上,对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只是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影响了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责权不一,心理难平衡。计划经济时期,村干部手中掌管着生产的领导权、劳力的调配权、收入的分配权、实物的支配权、资金的使用权等,“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找,当地有威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不断调整和发展,村级干部原有的工作权力实际上变空或大部分丧失,而责任却越来越重,计划生育工作以村为主、“三收”任务完成情况与村干部报酬挂钩等等,责任与权力的不统一,使部分村干部心理上难平衡。部分村干部认为,有本事外出打工赚钱,当村干部是“要蠢不化的人”搞的。许多村干部存在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政治上的“压力感”。二是经济待遇低、难兑现。据调查,目前我县村支书年平均误工在200天左右,最多的达300天以上,村主任、文书和计生专干年平均误工180天左右。而年平均报酬收入为:村支书1180元、村主任1120元、村文书1038元、村计生专干854元。全县60%的村干部年报酬收入在1000元以下。这样的工资待遇使许多村干部无法养家糊口,村干部普遍认为不划算,即亏了自己,又亏了家庭。即使按这样的标准许多村也不能及时足额兑现。全县有40%的村因无法完成乡镇的工作任务,村干部领不到足额的工资数。有的村干部的工资完全用于填补上交缺口,最多的村一年用村干部工资垫补达5000多元。三是政治待遇上无奔头。以前,优秀的村干部可以招聘为乡镇合同制干部,甚至还可以考录国家公务员,对村干部鼓励很大。政策取消后,一些有能力的农村青年认为村干部在村任职,最多干到村支书,既不能进事业单位,又不能进入公务员序列,感到当村干部政治上没有奔头,不愿当村干部。有的在职村干部则认为“劳多,酬少,前无出路,后无退路”,工作上得过且过,有的甚至干脆“撂挑子”。四是卸任后生活难保障。卸任村干部生活贫困的现象较为普遍,全县6413名卸任村干部中,生活处于特困状况的达1308人,占20.4%。为探求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的问题,我县曾于1996年制定并实施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办法》,但由于保险体制变化和存款利息大幅下调,不得不于2000年将已收的保险金连本息退还给乡镇。县每年下拨6万元专项经费到各乡镇,由乡镇根据财力状况适当解决。各乡镇虽然根据卸任村干部的任职长短,每年给予了适当补贴,但仅仅是表示意思而已。目前,卸任村干部的待遇不如农村五保户、残疾人、复员军人和特困企业下岗职工。

三、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加强对村级班子建设的重视和领导。各级党委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对村干部队伍建设的领导和指导。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责任制,强化乡镇党委的责任。党委书记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党委成员要齐心协力抓。二是出台有关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县委要根据上级的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有关优惠政策,特别是鼓励村干部建功立业的倾斜性政策,吸引优秀年青人才从事村干部工作。三是营造有利于村干部工作的良好环境。乡镇党委政府要大力支持村干部的工作,执纪执法部门要强化措施,确保村干部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新闻媒体要加大村干部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推介一批优秀村干部典型。市县乡三级建立定期评比表彰先进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机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第二,健全村干部选任机制,致力提高队伍素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干部队伍“四化”的方针,通过全面推行村支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拔懂经营、善管理、能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的人进村级班子,并有重点地进行帮带、培养。一是把好政治素质关。要把那些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二是优化队伍结构。要围绕支书这个“主角”优化群体结构,配好支部班子,选好行政班子。村干部队伍要形成以40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村级班子至少配备1名35岁以下的优秀年轻人。三是拓宽村干部的选配渠道。既要注重在致富能手、复员军人、回乡知青中选配,又要动员在外打工或经商的能人返乡任职,还要积极探索和建立国家干部下派任村干部与从回乡下岗职工中选配村干部的用人机制,使村干部的来源渠道不断扩大。四是加强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重点是培养有一定知识水平和专业特长的回乡知青、退伍军人和外出打工返乡的优秀青年在农村创办领办经济实体,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村的干部储备人才。要注重发展优秀青年农民入党,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有计划地选送他们接受各种职业和专业培训,参加实践锻炼,并定期进行考核、考察,能够使用的,尽快进入村干部实职岗位。

篇11

“敬业”是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题中之义,更是领导干部的第一选择。古之孔子称敬业精神为“执事敬”,宋学大师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敬业是一种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是个人形象的彰显,是在工作中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低调做真实自我,在处世上真实自然,这就是一种真正的积极的敬业态度。

敬业是一种对群众的真挚感情。天下之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本,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有言“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其实,事不论大小,利不论巨细,只要对老百姓有利的,领导干部就应该干,既要善于抱西瓜,更要善于聚芝麻。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切实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

敬业是一种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为人处世不虚饰、不做作、不违良心,深情执著,恬淡如菊,清清白白,真真实实,这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领导干部作风要实,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在干事创业上,用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上。多考虑群众需不需要,多考虑对地方发展有益还是无益;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作为领导干部,为人要朴实厚道,待人要真诚善良,不矫情,不耍滑,不霸气,做坦荡荡的君子,做人民拥戴的公仆。

大胆地解放思想和使用人才

贵州要实现大发展,我认为在使用干部上还要大胆地进一步地解放思想,科学合理地使用人才,特别是对全省县乡两级干部的使用要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捆绑使用。按照领导分管的部门和发展项目挂钩,把领导分管工作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政绩与福利升迁挂钩;对工作政绩一般,政绩不突出的要降格使用,努力造就人才平等、公正的用人环境,严把干部政绩考核关,实行异地交差考核,以杜绝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当然,还应当建立人才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因为,人才是贵州发展之本。

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农机服务中心石齐周

为贵州鼓掌

捧阅2009年第一期《当代贵州》的《冬天里的温暖》这组报道,让人鼓掌。

面对金融危机,我省各级政府、企业沉着、科学、顽强应战。各级政府部门结合国家出台的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积极施措,为实现经济平稳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企业调结构、谋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培养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增强了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

“狼”来了,贵州没有畏惧、害怕与恐慌,而是多方寻求解决的办法,求出路、谋发展。这无疑预示着,贵州企业大发展的春天正在来临。

铜仁地区松桃苗族自治县招商引资局 唐义长

“监视器”*“紧箍咒”*“指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