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12 20:36: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审计硕士毕业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词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 公司治理 风险管理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以对整个组织的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与改善,以达到防弊、兴利、增值的目的的一种审计理念[1]。它要求内部审计以内部控制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识别和评估公司风险作为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的目标,并把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作为风险管理的手段。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03年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对内部审计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2]。”
美国Treadway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在2004年提出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讨论稿,在该稿中风险管理被定义为“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过程,受组织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风险管理应用于战略制定,贯穿于整个企业。风险管理旨在识别影响组织的潜在事件,在组织的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3]。”
现代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组织的整体风险评估作为工作目标。内部审计的目标经历了防弊、低层次兴利、高层次兴利的过程,发展到风险导向阶段,内部审计就更注重与企业目标的直接联系,在企业创造价值目标的作用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目标由高层次兴利转向了增值。通过事先发掘问题,改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率的转变。
传统内部审计通常只局限于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的有效性,内部审计人员关注的是控制的充分性和遵循性,虽然有着防弊与兴利的审计目标,但是无法与企业目标关联。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则先确定企业目标,再对可能影响这些目标实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风险设计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对风险的管理控制有效。
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公司治理是被管理人员、投资者、董事会广泛使用的概念,其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其核心是科学决策。在公司实现增值目标的过程中,在进行战略规划、经营计划等决策时,风险是不可回避的因素[4]。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作为内部审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最新动向,对公司治理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
首先,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包括监督、评价和分析组织的风险和各项控制;复核并证实信息是否可靠并且符合相关政策、程序和法律,协助管理者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执行管理机构提供风险防范以及治理的有效的保证。
其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为公司创造价值产生了促进作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通过对于公司风险的评估和改善,可以帮助公司预防和减少损失,同时可以使公司内部保持良好的审计环境,对于经理层、员工都起到威慑作用,努力改善经营绩效。
三、对我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的几点建议
下面笔者将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如何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独立性是指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是指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客观性反映的是内部审计人员的特征,与评估、判断及决策的质量有关。企业应该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不参加任何可能损害或者假定会损害他们无偏评估的活动,不能接受任何可能损害职业判断的东西,应该披露所有的重要事实,不能歪曲事实。
2.加强公司的内部控制,完善公司的风险预警机制
公司的治理目标是在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愿景之后,争取增加企业的价值,保持股东权益长期的最大化。企业的风险预警机制是企业在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企业风险的关键。
3.管理层应更新观念,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
管理层要彻底转变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把风险导向审计摆在重要的位置上。正确处理风险和效益的关系,把企业的长远利益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形成由最高管理层直接负责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系统。
目前在企业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应该以风险为导向,从降低风险损失的角度帮助企业有效增值。在审计过程中,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关键流程,内部审计人员使用风险管理原则改变审核过程,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经营风险。企业应有效利用风险导向审计进行风险管理,为企业提高经济利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耿慧敏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问题.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第八卷第二期):71-74.
2.强化金融研究生金融计算能力培养的课程设置
3.多维互动式:研究生金融双语教学模式探究
4.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6.校政企研联合培养金融硕士模式创新与策略研究——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
7.关于发展我国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若干思考
8.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9.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10.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11.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12.“分类协同型”金融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14.金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探析——以苏州大学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为例
1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录取1982年度硕士研究生
16.美国金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析
17.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18.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19.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20.知识结构·素质要求·创新能力——以金融学专业研究生为例
21.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23.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24.金融学研究方法论的思考
25.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以金融学研究生培养为例
26.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27.关于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层次实行双语教学的探讨
28.金融专业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
29.后金融危机时代研究生就业分析与探讨
30. 财经类研究生“三个自信”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以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研究生为例
31.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32.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基于金融学研究生论文特点的分析
33.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4.在硕士研究生教学中开设金融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35.对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探讨
36.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37.金融危机下研究生的就业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38.校企协同模式下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研究
39.金融数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40.西部地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分析
41.谈金融学专业研究生论文写作
42.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
43.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通胀惯性特征及货币政策研究
44.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思考
45.金融学中大数据思维的应用研究
46.试论金融学研究中大数据思维的运用
47.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48.地方高校金融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需求分析
4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工商大学为例
50.协同创新视角下金融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51.金融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52.金融危机对医学研究生就业与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53.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研究生就业问题探索
54.金融危机下研究生创业的几点思考
55.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就业情况探析
56.论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生就业机制探析
57.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
58.对匈牙利银行改革的考察——刘鸿儒同志在总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的报告(摘要)
59.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一九八八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
60.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
61.金融危机条件下硕士生的择业心理与政策评价——基于高校硕士研究生的问卷调查
62.金融与财务管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63.金融危机背景下女研究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64.金融危机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报考的实证分析与引导机制构建
65.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1983年招考研究生试题
66.金融危机笼罩下美国高校研究生资助的理念、策略与价值借鉴
67.金融全球化新时期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型之思考
68.首届财经院校研究生经济理论讨论会(金融组)综述
69.我国金融业人力资源现状及需求预测
70.我国金融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及供求状况研究
71.金融院校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72.浅析研究生就业压力成因及调适
73.财经院校金融数学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4.金融危机下硕士毕业生求职状况调查
75.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艰难探索
76.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
77.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
78.金融学专业《计量经济学》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
79.关于金融学科界定的探讨
80.统计在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金融统计学》教材编写初探
81.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双师”制探索
82.金融学术硕士与全日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比较探究
83.东南亚金融风波与港元联汇制
84.全球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
85.战后日本的政策性金融
86.浅谈应重视金融电教教材建设
87.加拿大应对金融危机促进科技发展的新举措
88.衍生金融市场的正面经济效应
89.金融危机时医学教师的职业素养培养探讨
90.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
91.以科学发展观构建金融学专业硕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92.构建适应金融人才差异化需求的课程体系
93.转被动为主动——金融IT人才培养机制当与时俱进
94.金融专业硕士培养对接新兴服务业发展研究
95.新疆与全国金融学课程内容及体系差异分析
96.数理金融研究前沿与公司理财问题探讨
97.知难而上 创新突破 积极调整产业战略应对全球金融风暴
98.高层次金融人才培养途径之浅见
99.吕家进——结合邮储实际积极做好农村金融创新
100.英语专业硕士金融翻译课程教法探索
101.全日制金融专业学位“双导师”制
102.一个执著金融梦想的人——记80级校友高飞
103.我亲历的中国金融教育历程
104.在国际金融的研究道路上
105.面试闯关终结金融职场“七年之痒”
106.总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培根谈——当前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
107.美经济学家认为控制资本并非防范金融危机的良方
108.基于双导师制培养模式的金融硕士教育研究
109.金融硕士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10.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
111.探讨当前金融学研究方法及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缺陷
112.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的问题与对策
热衷书法,喜欢古书。他说,这些是能让自己平和的秘诀。而实际上,这位会计学博士的人生经历同样精彩。
勤奋,戴上真正的博士帽
能够戴上真正的博士帽,是李国运的一个梦想。
“或许是喜欢看书,包括参考消息等。从小,我就被同学和老师叫做‘李博士’。”通往博士之路,他走得坚定从容。
作为一名会计学子,李国运一开始对会计学并没有很深的认识。早先是懵懵懂懂进入这个学科,后来发现是一个很好的“谋生手段”,继而才发现是经济与管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987年,大学毕业后,李国运在湖北荆州某银行平稳地度过7年时间。上个世纪90年代初,银行的待遇很高,很多人的工资只有三五百元,而银行员工的月收入已经达到了1500元左右。“但是我还是选择了离开。因为看看周围人,觉得自己的前程到头了,最多是个科长,一辈子难道就这样了?不愿意一直从事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工作。” 而且,在银行期间,他深刻地体会到会计学的重要,由于有会计学的专业背景,所写出的调查报告分量就大不一样。这更坚定了李国运继续深造的决心――研究生的新目标,本想继续留在银行系统的他,因为上司的一句“银行不需要研究生,只要高中生就够了”,让年轻的李国运离开得义无反顾。
不破不立。之后,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中南财经大学郭道扬教授的硕士研究生。“郭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这种严格对我的学业大有裨益。”李国运的毕业论文《公共会计师职业与会计公司的发展》尚未答辩,其主要章节就被中国经济出版社以《以史为镜:注册会计师职业发展史》的书名出版,后来又成为录入到《会计大典》中惟一入选的硕士论文。做学问得到了基本认可,老师认为我有一定潜力。”回想起来,李国运笑着说。
硕士毕业后,李国运正式踏上证券之旅。
2001年,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李国运打算报考郭道扬教授的博士。
那时候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但是心中总是有梦未圆。那么,萦绕心头的是什么呢?
“李博士”,不是为了虚名,只是觉得有事情没有做完。但是,命运好像故意在和他开玩笑,通往博士的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年,由于种种原因,我没能如愿,第二年,我考得很好,总分会计学院第一,英语85分,全校第二名,第一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这也符合李国运“把事情做好”的一贯原则。郭老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要求他必须回武汉上课。于是,为了心中的博士梦,李国运从北京回到了武汉。“我几乎不逃课,是个很好的学生。”李国运笑着说。
作为国际知名的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对博士生的培养方式与众不同,在入学前,博士生论文提纲已经上交,入学后,就要收集资料,也就是说,博士论文是用三年甚至四年时间完成的。这种方式也让论文质量得到保证。李国运的这篇题为《资本市场与会计演化关系史研究》的博士论文也为他的博士后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他陆续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光明日报》理论版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武大《经济评论》等刊物上发表相关资料文章。
“在武汉读博士时候,正是证券市场低迷的时候,所以我有大把时间用来学习。”厚积薄发,武汉大学博士后期间成为李国运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两年左右,他共在武汉大学认定的权威期刊3篇,核心期刊5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被评为武汉大学优秀博士后。
敬业,将事业做到最好
11年的证券行业经历,我喜欢这份职业。
会计不仅对工作有帮助,还会让人的思想发生变化。“我很多观点和思维模式的形成都受益于会计。”在长城证券工作时候,时任营销管理总部总经理的他,首创月度、季度经营分析会议制度,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分析当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让每一个人都能清楚知道自己所处的地位和努力的方向。
李国运认为,财务出身最大的优点就是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比较高,每开展一项业务,你都要进行风险评估,要明白风险点何在,是否可控,也要进行成本测算,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因为,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也是一个周期性行业,不适当的时侯过于扩张会折戟沉沙,所以每一个行动都要经过财务分析才可以。
对于证券行业,李国运情有独钟,他认为这是一个有前途的富有挑战性的、前沿性的行业。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单纯的行业,只要把事情干好,让自己做得足够优秀,就会有人来找你。在李国运身上,就是最好的验证。2005年,长城证券遇到领导班子大变更,董事长、总裁、分管副总裁,他一个也不认识,但领导却从他的工作业绩认识了他,将他从武汉营业部总经理直接任命为公司经纪业务管理总部(营销管理总部)总经理。原因是他将武汉营业部从湖北市场第43名带到了前4名,从公司的后2名进入前2名之列。当然,也只有李国运知道,这其中付出的艰辛和遇到的困难,绝非只言片语能概括。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有有梦想、有理想、有热情的年轻人,都可以来这个行业闯荡。
每个硬币都有两面。无疑,这也是一个诱惑很大的行业,一夜之间可以成为千万富翁,但也有不少人成为阶下囚。所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是要时时放在心上的。
对于事业,李国运十分赞同日本三洋公司前总裁井植薰的观点:“如果你只想8个小时为公司服务,那么你可以成为一名员工。如果你有12个小时为公司服务,那么你能够成为中层经理。如果有16到24小时能想到公司,你可以成为高管。如果你没有得到这些职位,那么会有人让你实现。”
没有明枪暗箭,可绝对刀光剑影。在11年的时光中,李国运打了很多“不可能胜利的胜仗”,但他笑言,那很多是不能变成铅字的故事。
李国运把自己在证券业的成绩归功于两个字:敬业。风险意识要强,“敢为天下后”也是李国运借鉴步步高老总段永平的名言。“做第二个,风险最低。”“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这个行业,很难了解一种全新产品在市场上会不会受欢迎,而推一个新产品需要资金以及风险很大。对于市场要充分观察,不怕别人抢先做,而一旦做出判断,我们能在最快时间上马。日本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能够超过欧美,采用的就是这种办法。”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做第二个,好吃没毒,那就多吃一点了。
趋同,统一会计标准建设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是会计界的盛事。此前,会计出身的李国运也曾就会计标准发表相关言论。
在李国运看来,会计标准的全球大一统的状况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它至少应经过这样几个阶段,即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阶段、几个著名的国际性会计标准共存阶段,和会计标准全球大一统阶段。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过程、每一条款的协调过程都是一个多重博弈的过程,
统一会计标准的建设不仅涉及到国际惯例、国内法律制度体系和现行做法之间的衔接问题,也涉及到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协调问题,还涉及到会计标准的理论研究、制定、执行和检查之间的关系问题。
其一,正确处理国内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协调的关系。国际化不是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单向接轨,而应是一种双向的沟通、协调。我国在会计标准建设方面,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吸收国际先进理论与实务,借鉴包括国际会计准则(IAS)、美国的公认会计准则(GAAP)和其他国家的制度。
其二,正确处理原有体系和新的框架之间的关系。一个高质量的会计标准除了具有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外,还必须具有可检索性和可执行性。然而无论是IAS,还是GAAP都存在分枝过细、各自为政、体系庞杂、缺乏协调、不易操作的缺憾。我国在进行会计标准建设时,除了保留原有体系的合理的部分外,会计标准建立在一个更高的起点,形成了一个架构科学、层次分明、协调统一、易于执行的会计标准体系。
其三,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会计标准必须建立在先进的会计理论基础之上,否则不仅无法反映交易与事项的经济实质,而且还会产生前后矛盾、宽严不一的弊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对此,西方国家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我国制定会计标准以先进的会计理论为指导,避免了理论研究与标准制定的脱节。
其四,正确处理会计标准的制定与执行效果之间的关系。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不仅需要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更需要良好的执行效果。否则,再高质量的会计标准也很难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提高现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加强其职业道德教育,同时严格外部审计监督,强化执行效果的检查,切实保障会计标准的执行效果。
快乐,将“书呆子”进行到底
被朋友誉为“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的李国运,自嘲是个“书呆子”,“但是我享受其中,也会将书呆子进行到底。”
和其他金融行业一样,证券市场也是一个浮躁的行业。与金钱打交道,心情难免会起起伏伏,如何让自己心平气和是很重要的事情。
“闲时,我会看一些古书,比如《二十四史》等。更让我醉心的是书法,从小学时开始,我就一直练习书法,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
李国运对自己有一个要求:就是每一年出一个东西留给自己。他是这样计划的,也是这样实施的。1990年,《汉语成语钢笔字帖》;1991年,楹联书法;1993年,《青少年书法报》头版专访;1995,《精编学生钢笔字帖》;1996年初,《签名的艺术》;1996,《财会人员专用钢笔字帖》,1998年,《签名艺术举要》。谁能想到,一直在会计学界和证券市场辛勤耕耘的李国运会是眼下流行的签名艺术理论的主要贡献者呢?他的两本分别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和中山大学出版社的近50万字的签名艺术专著曾启发了多少人的艺术灵感,但面对如今热闹的签名市场,李国运则置身世外,泰然处之。
写字让人心态平和,读史则让人跨越古今。“做证券,更多的是需要冷静。这时候,我习惯去打开另一扇世界的窗,吹吹冷风。”在这个市场上有很多无奈,所以自己要学会超脱一些。自号“二超堂主”的李国运给我们独家解释了二超的基本含义:超越、超然。对于理想和事业,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地去追求,但是无论做什么事,我们也不要太功利,要有一种超然的心态。
功到自然成。2008年的5月,一家猎头公司的出现让李国运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北京,走上了一家综合类新锐证券公司的领导岗位。“北京的文化氛围不一样。无论是文化还是艺术,这都不是奢求而成为一种必须,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
我祝贺李国运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他谦虚地说,“我不是一个成功的人,恰恰相反,是一个很不成功的人。只有不为了某种利益而去做事的人才是成功的,我只能说我没有太虚度时光。”他说,他的梦想是拥有一定财富后,能悠闲的写写字、看看书。
一、案情简介
2003年中国人寿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发行74.4亿股票,募集资金34.8亿美元。2004年1月,国家审计署审计报告称,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涉嫌各类违规资金约54亿元人民币。2004年3月,一位美国投资者以“未适当披露审计信息、违反1934年美国证券法”为由,对其提讼,五位高管、董事也被列为“个人被告”。书认为,中国人寿在上市前知道国家审计署要重大不利消息但不披露,导致股价虚高,投资者受损。随后,又有8位投资者提讼。美联邦法院授意9位被告合并诉状,个人诉讼变为集体诉讼。2004年2月4日,中国人寿澄清公告称,国家审计署所审计的是中国人寿的前身――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与上市公司中国人寿无关。2004年3月16日,由美国投资者聘请的律师事务所Milberg Weiss宣布,其拟投资者对中国人寿提起集体诉讼,称中国人寿及其部分高级管理人员违反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在中国人寿募股期间没有披露以下不利事实:①其母公司中国人寿集团涉嫌6.52亿美元的巨额财务欺诈;②在IPO时,中国国家审计署已经完成了审计,并且马上就要公布对其母公司不利的审计发现;③其母公司存在非法、超额退保、挪用资金和私设小金库等违法行为;④其母公司的违法行为应当在中国人寿的股价中有所体现,毕竟三分之二的涉案人员是中国人寿原先的董事或者高级经理。中国人寿对以上坚决不予认同,表示“提起的诉讼没有任何依据”,并称将进行“强烈抗辩”。目前,上述案件的诉讼程序仍在进行之中。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人寿集团已经向中国政府缴纳了税金和罚金总计约6749万元人民币。
中国人寿案件集中反映了国内企业在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同时,必须尊重并遵守市场规则和当地监管规定,否则将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在本案中,中国人寿抗辩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上市公司与出问题的中国人寿集团无关,二者之间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责任安排。但是,美国证券法律法规和纽约证券交易所多如牛毛的上市规则的核心之一就是确保信息披露,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为了实现对投资者的保护,法律甚至不惜要求上市公司承担繁重的披露和合规义务。故意或过失违反了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则,都可能遭到来自监管部门严厉的处罚。更为严重的是,市场和投资者可能会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当行为做出激烈反应,如股东集团诉讼和股价下跌,给上市公司造成更大损失。下文就中国人寿案件分析我国金融机构在境外上市的法律风险。
二、中国金融机构境外上市的法律风险
中国企业在境外上市必须面临两大关卡。首先必须满足中国境内证券监管部门对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条件。境内企业到境外上市的模式非常多,但归纳起来主要有直接上市与间接上市两种。无论通过哪种方式上市、在哪里上市,大体要满足的实质条件相同,主要包括:①符合我国境外上市的法律法规;②筹资用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及国家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的规定;③对于拟上市企业的资产总量和盈利金额都有相应的具体规定;④上市后分红派息有可靠的外汇来源,符合国家外汇管理的有关规定;⑤具有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及较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有较稳定的高级管理层及较高的管理水平。国内的标准以及相关的审核程序对于大型的金融机构来说比较宽松,问题出在第二道关卡――国外证券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以下就其内容作相关的阐述。
萨班斯法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必须面对一系列的条件,如设立独立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负责监管执行上市公司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特别加强执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特别强化了公司治理结构并明确了公司的财务报告责任及大幅增强了公司的财务披露义务;大幅加重了对公司管理层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增加经费拨款,强化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预算以及职能。
其中,萨班斯法案中有两个条款需要在美上市的公司或准备赴美上市的企业特别留意。
其一,302条款――公司对于财务报告的责任:萨班斯法案302条款2002年9月生效,规定美国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和财务总监(CFO)在其年度和中期财务报表中必须签名并认证,其财务报表完全符合萨班斯法案中有关规定,并不含有任何不真实的并导致其财务报表误导公众的重大错误或遗漏。如果将来发现有问题,CEO或CFO个人将对公司财务报表承担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这个302条款对于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同样适用。然而,实际操作上如何把握,国有控股的在美上市的大企业老总如何面对由萨班斯法案带来的大量法律诉讼,将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其二,404条款――公司管理层及外部审计师对于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的责任。萨班斯法案404条款要求,公司管理层和公共审计师每年在年报中就公司产生财务报告的内控系统分别作出评价和报告,还要求外部公共审计师对于公司管理层评估过程以及内控系统结论进行相应的检查并出具正式意见。
尽管萨班斯法的颁布主要是针对众多的美国上市公司,但是外国赴美上市的公司也要受到萨班斯法的管辖。美国证券法的核心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合法全面地披露信息。与此宗旨相违背的企业和高管要承担相当严重的责任。中国的企业稍不留意就有遭遇集体诉讼的风险,损失巨大。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也相继效仿美国制定类似的法律法规。除了实体方面的限制,在程序方面也是限制颇多的,特别是境外直接上市的程序相当复杂,涉及的境外咨询机构和审查机构之多,手续的繁琐以及经费的要求都是境内上市无法比拟的。中国金融企业的境外上市的首要难题就在于此。
三、中国金融机构境外上市法律风险的控制和对策
1、加强国内金融机构的监管
就像是谈到巴林银行的倒闭人们就很自然地想到巴林交易员里森的违规交易,而很少人会把它与英格兰银行联系在一起一样,中国人寿遭受集体诉讼,人们只会考虑到企业内部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或者是高管违规欺诈等。殊不知,大家忽略了政府监管当局在境外上市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承担的责任和风险。
国内企业的境外上市审批是需要经过国内证券监管部门批准的,由于公司注册地仍在内地,实质上是中外合资公司的外资股部分在境外上市,而且上市集资仍需返回大陆,所以中国证监会的政策指引是鼓励的,“成熟一家,批准一家”。通常,境外直接上市都是采用IPO(首次公开募集)方式进行,其程序较为复杂,需聘请境内外中介机构较多,成本较高;需经过境内、境外监管机构审批,花费的时间也较长。但是,正因为需经过这些相对严格的程序,申请企业一旦获准在境外上市,将能够比较容易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公司股价能达到尽可能高的价格,公司可以获得较大的声誉,股票发行的范围也更广。再次,境内政府一定要承担起严格的监管责任,才能使企业免受境外受挫之苦。
2、建立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
没有进行信息披露的内容一般是不利于上市公司募资的负面消息,与其从“标”上对信息的公开性严格的限制,倒不如从引起企业内部产生不良信息的原因着手,治“本”才是正道。内部控制的产生、发展、完善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早在上个世纪中期,针对美国“水门事件”调查的结果,立法者和监管团体开始对内部控制问题给以高度重视,并且开始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结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得出内部控制体系包括内部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交流和监督评审五个互相联系的要素,以此合理确保取得经营的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相关法律和法规的遵守。新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也把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作为银行内部管理的标准,我国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应当建立相关的制度保障金融机构健康有序的运行。
3、加大金融立法力度,顺应金融全球化趋势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市场准入和承诺列表的实现,在第一个五年过渡期后,金融业也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涌入。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法制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以《中国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为首的一系列法律规章制度的建立,促进了我国金融法体系的建设。但是,我国的金融立法相对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金融法体系而言还相差甚远,尤其是监管和风险控制上的规定。而国门的打开促进了立法的迫切性,不同的标准不仅不利于国内外资企业的监管,也不利于我国的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的开展。除此之外,国际上的监管标准也在向发达国家靠拢,金融监管立法的迫切性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4、从业人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
中国企业的法律风险是世界各国企业中最高的,但是对法律风险的重视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却是最低的;而且企业越不重视,风险加剧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形成一个法律风险的恶性循环。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企业能在境外上市的屈指可数,即便能够得以上市也会遭遇不同的法律风险最终以退回收尾。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尤其是高管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是金融机构发展的内部因素。金融机构内部的合规性建设和人员素质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法律风险防范的有效性。
四、结语
法律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新兴成份,在金融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监管当局和金融机构应当给予相当的重视。金融法律风险在中国具有潜在性、高风险、低防范的特点,金融监管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美]布鲁斯:银行金融服务业的管制,案例与资料(第二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一、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优化,我国的测绘技术在信息系统办公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中,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以及科学决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导,能够及时对企业数据发展做出详细的规划评估。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企业行政办公系统中实现自动化管理,加快企业在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化管理改革以及企业决策合理化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促进现代化办公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中。
二、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
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简称SMIS。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深化,GPS、RS、GIS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信息测绘中,加快了测绘工程信息系统不断向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一体化目标迈进,推动了我国测绘技术的应用发展。目前,在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中,测绘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渗透到自动化办公中,实现了安全、智能、高效、标准化、科学化、合理化的办公处理系统。有效的保障了企业发展数据的安全性,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信息工程测绘系统在办公开发运营上实现了友好快捷方便化,系统的良好运营以及各个系统功能的不断更新开发,使得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具有商业价值和社会发展价值。
三、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一)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进行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设计时,首先要对使用企业进行生产环节和经营管理环节的数据调查研究。严格根据企业相关的生产流程进行数据设计和规范操作。对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要针对企业的规模、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评估,充分收集企业发展的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工细化模块设计,然后制定出详细的设计流程和方案以及相关的维护系统。在生产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查询系统设计以及后续的系统维护中实现有效统一的设计管理,增强系统在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
(二)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在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任务登记、技术考核、任务分工、质量评估、员工考核等等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模块结构划分设计。同时进行市场调研,针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发展情况设计资料移交、统计分析模块,针对用户结构方面不断完善用户管理、历史记录以及相关的人事信息等内容。同时,在原有基础上,测绘工程信息系统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特色,不断适应环境需求的变化,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意见,对原有的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拓宽,不断丰富完善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
(三)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流程
测绘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流程为任务登记,也就是对生产经营中的项目合同等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上级批准后方可下达生产任务。在质量检测环节,通过对产品进行检测并及时总结记录,然后录入测绘系统,进行审计核查。在经过上级领导批准后然后才能将具体的生产日期以及相关的检查日期通知到生产经营环节中,完成任务下达环节。之后的生产安排要根据具体的人员安排设置进行合理的明确的任务分工安排,明确生产与检查的人员分工,确定职责。通过对合同中所涉及的内容,项目经理对于设计的信息技术内容进行细化分工处理,最后以文档形式进行管理。最终在移交客户环节中,需要将完成情况以及完成的相关任务进行数据记录,经领导批准然后由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资料的移交,最终让客户进行检验。在达到客户的满意度要求后最终实现对档案记录的备案管理,录入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库中,为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
(四)测绘工程信息系统的目标实现
测绘新技术在自动化软件办公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化程度不断升级。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以及高科技设备的应用为测绘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基础。高科技的仪器的投入使用,在数据的测量上更加精确,能够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更新升级,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了资金、物流、数据的统一化管理。对于企业的生产发展信息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覆盖管理,促进企业在管理体系上更加灵活。测绘新技术与传统的测绘技术相比,在经营管理上更具可操作性,在测绘数据以及相关的数据整合优化上的结果上的精确度更高。实现数据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合理化。
四、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前景分析
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在传统的管理中,主要是依靠人为主观性进行管。这种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科技信息的发展。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飞跃发展的时代,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分工管理的细化,企业管理所涉及的数据信息也越来越细致广泛。通过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实现有效的管理,提升企业的发展速度,增强员工的办公行政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良好发展。与此同时,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对软硬件系统的配置要求高、依赖性强,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入发展,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升级改进。为满足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数据分析统计,降低企业发展运营成本,实现企业的自动化管理,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The Analysis of Electronic Commerce Security Problems and Preventive Technology
Meng Hui,Shi Huocai,Hao Xianyun,Du Qiang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Huainan232000,China)
Abstract:The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is rapid,the e-commerce security issues present a challenge.The electronic commerce safety is a complex systems engineering,needs from aspects of technology and legislation to protect,to regulate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exists many kinds of security problems.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electronic commerce application security problems,as well as the prevention technology analysis.
Keywords:Electronic commerce;Safety problem;Safety technology;Information security
当前电子商务发展非常迅速,但电子商务安全问题成为当今严重问题。这个问题也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下面就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防范技术做出简要阐述。
一、电子商务存在的安全问题
(一)电子商务安全的主要问题
1.电子商务网站的安全性问题:有些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网站本身在设计开发时就没有考虑安全问题,所以存在很多的安全漏洞和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服务器操作系统都是使用windows系统。Web服务器使用系统自带的iis。如果没有及时给系统打补丁,系统暴露的漏洞就会被不乏人员利用,攻入服务器窃取用户资料。
2.网络协议安全性问题:网路大多数使用TCP/IP协议,但TCP/IP协议是开放性协议,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数据是以数据包的形式来传送的,数据包可以被恶意攻击者抓获、然后加以修改和仿冒。
3.用户信息安全性问题:目前电子商务形式是基于B/S结构的电子商务网站,采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进行交易,如果使用的电脑中有恶意木马程序或病毒,这些用户的登录信息如用户名、密码就会被盗取。另外,很多用户的帐号和密码设置都很简单,容易被猜测出来
二、电子商务安全技术措施
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数据加密技术
所谓数据加密(Data Encryption)技术是指将一个信息(或称明文,plain text)经过加密钥匙(Encryption key)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cipher text),而接收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Decryption key)还原成明文。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数据加密技术可分为对称密钥加密和非对称密钥加密。
1.对称密钥加密对称密码体制是一种传统密码体制,也称为私钥密码体制。在对称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为加解密密钥相同,需要通信的双方必须选择和保存他们共同的密钥,各方必须信任对方不会将密钥泄密出去,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于具有n个用户的网络,需要n(n-1)/2个密钥,在用户群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对称加密系统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大型网络,当用户群很大,分布很广时,密钥的分配和保存就成了问题。对机密信息进行加密和验证随报文一起发送报文摘要(或散列值)来实现。比较典型的算法有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数据加密标准)算法及其变形Triple DES(三重DES),GDES(广义DES);欧洲的IDEA;日本的FEAL N、RC5等。
2.非对称密钥加密非对称加密技术也叫公钥加密,即公开密钥密码体制,是建立在数学函数基础上的一种加密方法,它使用两个密钥,在保密通信、密钥分配和鉴别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非对称加密体制是由明文、加密算法、公开密钥和私有密钥对、密文、解密算法组成。一个实体的非对称密钥对中,由该实体使用的密钥称私有密钥,私有密钥是保密的;能够被公开的密钥称为公开密钥,这两个密钥相关但不相同。在公开密钥算法中,用公开的密钥进行加密,用私有密钥进行解密的过程,称为加密。而用私有密钥进行加密,用公开密钥进行解密的过程称为认证。非对称密钥加密的典型算法是RSA。
(二)其他安全技术
电子商务安全中,常用的方法还有数字签名技术、数字证书、安全认证协议、网络中采用防火墙技术、虚拟专用网(VPN)技术、Nat地址转换技术等。如果仅仅依靠某种网络安全技术是不够的,还必须与其他安全措施综合使用才能为用户提供更为可靠的安全服务。
三、结语
电子商务的安全是一个复杂系统性工程,仅从技术角度防范是远远不够的。技术只是防范的一方面,还必须完善电子商务方面的立法,以规范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从而引导和促进电子商务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易久.电子商务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2]洪国彬.电子商务安全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3]张波,.电子商务安全(第二版)[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1
[作者简介]孟绘(1981-),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子商务。
(六)良好的用户体验度。本系统的研发做了充分的市场调研,行业业务探讨,整合考虑了业内专家和员工意见。该系统用户参与度极高,操作界面简单,人机交互效果极佳,在拥有专业严谨的业务的同时,又不失游湖体验度。
三、网络KPI自动巡检系统的架构设计
网络KPI自动巡检系统严格遵守反层架构设计,即展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处理层。数据处理层提供整个系统的数据源,业务逻辑层负责巡检业务的流转,展示层展示给客户有好的界面。
服务工具采用B/S方式实现,由web服务、采集服务与数据库服务组成,维护终端只要支持IE浏览器、不需要安装其它插件就可轻松使用。因此服务工具仅需部署于服务端设备,不需要在客户端再次部署。
1.web服务:使用APACHE作为WEB服务,用JAVA语言实现。
2.数据库服务:采用oracle数据库存储系统管理数据。
3.采集服务:用JAVA语言实现。
可以将3种服务部署于一台设备,根据设备的数量,可通过增加设备,分布部署方式实现轻松扩容。
(一)客户端。客户端采用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浏览器/服务器即B/S模式,服务器支持大部分的UNIX、LINUX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主要完成业务操作、数据展示、警报提醒等功能。其中数据展示的表示方式多种多样,根据需要可以展示大量数据报表,也可以展示更加直观的饼状图、柱状图等。
(二)WEB应用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也叫业务逻辑处理层,主要完成严谨的逻辑和数据处理,配置模块主要包含:日常性能巡检、链路性能巡检、高级脚本巡检、资源审计。应用层集成了通用的借口,可以与对其他系统通过WEBSERVICE等方式进行数据对接,同时提供巡检数据的自管理功能,并通过集中调度实现巡检任务的执行周期管理。此外应用层服务预留了云计算的数据处理服务,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能力。
(三)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支持多种主流数据库,如oracle、mysql、mssql、sqlserver、db2d等。数据服务器通过人工录入或者对接现有系统完成巡检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通过SNMP/TELNET/SSH/SYSLOG等方式采集对纳管对象的维护数据,根据需要保存到不同的数据系统中。数据库根据可以根据需要就行选择,存储过程、视图、数据连接池、加解密等先进技术保证了数据操作安全、快速。
四、具体功能模块
(一)前台展示模块。快捷获取巡检指标基础信息:模拟人工指令巡检时通过指令获取信息的方式。用户定义指令,系统自动获取回显信息,作为巡检展示定义的依据。前台展示模块灵活多样,采取可定制的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定制出不同风格展示效果。
(二)强大的处理服务。处理服务器采用云台的方式、云端结合。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分布式计算技术的一种,其最基本的概念,是透过网络将庞大的计算处理程序自动分拆成无数个较小的子程序,再交由多部服务器所组成的庞大系统经搜寻、计算分析之后将处理结果回传给用户。透过这项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成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
云计算具备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等优势,云计算也为本系统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麻烦。
(三)先进的数据管理。Oracle是以高级结构化查询语言(SQL)为基础的大型关系数据库,通俗地讲它是用方便逻辑管理的语言操纵大量有规律数据的集合。是目前最流行的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的数据库之一。
本系统采用目前最先进的oracle做数据存储,从物理上和逻辑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LOG巡检。LOG巡检支持TELNET读取与SYSLOG协议两种方式主动获取设备的LOG,同时主动根据定义的检查规则对LOG信息进行检查,形成检查结果报告。
LOG检查规则定义:可视化定义LOG检查规则,支持检查项目的快速扩展。
LOG巡检执行与报告:自动执行LOG检查,生成设备与时间两维度的检查报告,直观获取有故障的设备与时间。并且快速定位到详细的故障点。缩短故障发现时间和处理时间,并有利于历史的对比与回顾。
手动检查:让LOG检查更加灵活。自动分析是在既定的规则上进行检查,而临时的检查可能会需要添加一些额外但不常用的规则,可以采用手工分析方式,临时对一些信息进行检查,弥补自动的不足。
五、网络KPI自动巡检的业务优势
及时发现故障:系统具有实时监控的特性,一天24小时不间断,无死角地扫描电力运行的状态。发现问题后自动启动报警系统,并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以往类似问题的处理意见,能保证用户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正确无误地解决问题。
预估问题:系统收集了电力行业业务操作的各种参数,在实时监控电路是否运行正常的同时收集各种参数,通过与正常参数的对比可以预测该线路耗损情况和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后系统将这些警告通过前台直观展示给用户,提醒用户采取相应维护措施,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显示简明、易懂:系统数据通过各种图形(如柱状图、饼状图)对系统运行数据进行直观展示,并提供辅助决策意见。用户通过这些直观信息反馈更容易做出准确判断,节省宝贵时间。
节省人力、节约成本:本系统完很好地完成了人工检测和监控功能,一套系统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时间和成本。
集成多系统: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借口,遵循统一表春规范,可以整合目前行业内各种的系统,复用性、重用性良好,节省资源、提高效率。
六、KPI在电力行业中的运用情况
KPI大量应用在电力行业考核,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网络KPI自动巡检自进入电力行业以来,发展势头迅猛,得到广大电力工作者的首肯,目前很多的省市已经采用这一技术解决方案。
这款系统大大节约了人力,提供了良好的安全保证,满足了企业自动化办公需要。随着电力行业软硬件的变更,KPI自动巡检系统也在悄悄变身,做到适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产品,我们有理由相信越来越多的用户会加入到KPI自动巡检的任务中来。
综上网络KPI自动巡检系统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它节约成本,节省时间,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它功能强大、时时监控,保障电路安全、良好运行;它接口规范,复用性强,多系统对接,整合性强;它业务严谨,专业性强、是为电力行业量身定做的系统软件。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提升电力运行效率的同时,网络KPI自动巡检系也必将迎来光明的应用前景。
参看文献:
[1]华泰龙.华泰龙监控系统技术建议书,2010,4
[2]李士勇.模糊控制、神经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8
[3]吴泉源.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
[4]乌日图.实时专家系统及其应用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1998,17,2:17-21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业务的发展现状
对资产公司来说,不良资产收购和管理依然是业务发展的核心。资产公司为了开展商业化业务,相继涉足信托、证券、银行、保险、金融租赁、基金等一系列金融牌照,拓展多元化的业务渠道,但辅业创造的价值依然根源于主业,只有在不良资产这一领域资产公司才能号称权威。如今,资产公司商业化产品及服务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简要介绍资产公司的商业化业务现状:
(一)证券股票的发行及交易,即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早在成立之初各家资产公司就已获得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发行与承销资格证书,获准从事资产管理范围内企业的股票发行与承销业务。早在2004年4月,长城资产就担当了晋西车轴成功上市的主承销商,当次发行股票4000万新股,为企业成功筹集资金245亿元。在此之前,该公司还成功推荐濒临退市的渝钛白恢复上市;2012年由华融资产担任副主承销商的青岛黄海橡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发行上市。
(二)主导资本不良资产)运作和增值,现资银行的核心业务。资本运作是现资银行的核心业务品种,资产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兼并、重组、破产等业务手段使不良资产资源焕发生机,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对资产公司来说,除了部分物理功能已经完全灭失的实物资产外,大量的不良资产均可通过市场化运作后发挥第二次生机,这正是资产公司“点石成金”的魔力所在。在不良资产运作和增值方面,四家资产公司已经有了大量成功案例,他们频繁通过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之间的企业重组,成功推动了数百亿元资产的重新配置,有效地把不良资产处置同经济结构调整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助力我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长城资产收购某制药公司债权并首发上市案例,华融资产通过债转股的方式,与太重集团重组太原重工并促其上市。
(三)资产证券化业务等不良资产增值业务。2013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严控风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为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一步发展释放出了积极信号。为了加快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盘活存量资产资源,提升不良资产价值,四大资产公司均在尝试符合自身特色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资产公司拥有大量的不良资产资源,资产证券化项目将成为不良资产的商业化经营新途径,这符合资产公司商业化转型的方向。早在2006年,东方及信达资产就推出了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首批试点项目,引起市场强烈关注,长城资产的首单资产证券化业务也即将面世。
四)财务咨询与财务顾问等中间业务服务。[JP2]
资产公司一直都在为客户开展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华融资产系统内就有三分之二的分支机构开展过管理咨询和财务顾问业务,已累计与近千户企业签订了服务协议,内容涉及财税政策咨询、投资与融资咨询、资产债务重组、应收账款管理、委托资产管理、收购兼并与反兼并、企业改制与法人治理结构设计、行业分析等业务。此外,资产公司还将管理咨询与财务顾问业务与其他业务融合,创造出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力的服务品种。据了解,仅2012年四家资产公司在这些新的业务领域中就创收逾十亿元。
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业务发展的风险因素
(一)自有资金不足,负债经营风险加大
资产公司与其他投资银行不同,他们成立初期均以处置不良资产为唯一目标。财政部作为唯一股东向每家公司注资100亿元,以定向购买“四大国有银行”相应的不良资产之后,四家资产公司还先后向央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举债过万亿元。虽然资产公司均完成了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但因此负担了大量政策性再贷款的本息偿还责任,产生了大量的挂账亏损。有市场消息称,即使是发展最好的信达,也有高达2000亿元的挂账损失。而开展商业化业务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资产公司为了发展商业化业务,不得不再次向体系外金融机构负债融资。目前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资金主要来自于商业银行授信及保险资金,融资成本已经达到7%左右,要维持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需要不断扩大资产规模,消化大额融资的压力。
(二)内控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需完善
资产公司成立之初是按照国有企业序列配置管理机构和经营单位,内部管理与大多数国企相似,缺乏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信达和华融虽经股改建立了股份公司的治理模式,但并未真正建立起激励和制约相结合的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资产公司的权力机构、决策机构及执行机构之间的制衡关系容易失控,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内部监督机构“形似神不至”,风险管理委员会、经营决策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各管理机构应有尽有、门类齐全,但管理职责却并未完全厘清;信达和华融公司也组建了“三会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但新瓶装旧酒,并未真正按“三会”的规则运行,表现为公司治理运作不协调,董事会会议召开程序不规范,公司决策不公开,行政色彩浓重,公司信息不透明,投资收益不能得到充分保障等。资产公司均有计划的在完善内部法人治理机构,提高公司整体决策效率及市场竞争力,但要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仍需时日。
(三)缺少稳定的盈利模式,风险偏好过于激进
资产公司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并被允许续存后,信达、华融公司已基本完成商业化改制目标。按照“一司一策”的方针,其他两家也会相继完成转制。然而,资产公司的业务发展方向不清一直是发展桎梏,要完全获得市场认可,快速的扩大资产规模并实现利润是发展的必经之路。为了确保利润增长的持续性,四大资产公司各显神通,不断在金融市场掀起阵阵资产公司热潮。2013年四家资产公司的商业化利润均接近或超过100亿元大关,资产规模全部进入中国金融业前100强,这已是资产公司利润连续四年翻番增长。
此外,随着业务发展的快速推进,四家资产公司均大规模涉足房地产、矿产等高风险行业,从2013年下半年至今,资产公司已向11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的房地产企业提供融资超过120亿元。他们通过商业化方式收购涉房类的不良资产,变相向房地产企业提供贷款。当然,为了控制风险,资产公司也会要求融资方提供高于银行标准的抵押和担保措施,但在经济下行周期,房地产未来不被看好的情况下,四大资产公司过度依赖抵押物及上市公司担保的房地产融资业务,风险不容小觑。
四)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市场本身的风险难以回避
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且资产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因素极易发生交叉感染,从而产生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源于经济周期的衰退性波动或重大风险突发事件,由此导致金融企业整体资产质量恶化、经营运行失效而带来的风险因素。系统性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大多存在着非常密切而复杂的关联,而系统性金融风险一旦产生,就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金融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安全。此外,经济全球化及金融领域的创新发展,使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链接越发紧密,彼此之间的抗风险措施高度依存,对资产公司风险管理和防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产公司是开展资产收购与处置、投资投行业务的金融服务商,在从事资产收购及投资业务时,不可避免的要持有大量债权资产、实物资产、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性产品,而金融资产大多数属于虚拟资产,内在价值无法准确做出衡量,市场价值波动性较大。价格受价值和市场供求关系的共同影响,当市场信息不透明时,金融资产的价格受市场信心影响程度较高,一旦市场上出现不利因素,资产公司持有的大量非现金资产存在很大的贬值空间,即会对资产公司自身经营和利润增长带来消极影响。
三、资产公司商业化业务的风险防范及启示
加强资产公司自身风险防控,对资产公司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资产公司应认真反思金融危机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金融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客观性,审慎推进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实现“百年金融老店”的梦想。
(一)创新产品研发能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资产公司商业化业务起步较晚,资产规模相对较小,为了使融资项目产生较高的收益,资产公司偏向于选择收益高、风险较可控的产品和服务。对资产公司而言,高度依赖收益、回报高的业务品种,难以快速提高生产效率。这种业务模式仅仅在经济周期下行期间具备竞争力,一旦经济向好,这种“坏银行”的生存模式很难和好银行竞争。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偶然因素的变动都可能给资产公司商业化业务带来极大的风险,因此,资产公司在开展商业化业务时,要避免因资金集中进入高风险行业而产生系统性风险,避免因资金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努力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及服务模式,在产品收益和投资风险两者之间实现平衡。当然,这个业务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资产公司自身业务发展和运营目标的变化而每时每刻都在动态调整的。
(二)培养全面的风险管理人才,提高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根据国际投行的经验,合格的风险管理体系涵盖了各个业务单元和内控部门、各业务产品及员工等风险因素。资产公司在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时期,特别重视对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和选用,为不良资产处置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和人才资源。在开展商业化业务时,要继续依靠自身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人才优势,实行全面、独立的风险管理制度,保障风险管理机构和人员拥有较高的工作效率,提高审核、评估、监察、法律等部门准确发现和处置风险的能力。对资产公司来说,要提高商业化业务的风险管控能力,关键是要拥有一批专业的审计、法律、财务人员,培养和锻炼一支具备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化员工队伍,适应投资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随着商业化业务的深入发展,各资产管理公司逐步意识到加强风险管理机制,培养风险管控人才,加强人才选用机制的重要性。如2012年开始,长城资产为了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为全系统经营单位配备专职风险总监,以此提高经营单位的风险识别能力,为商业化业务保驾护航。
(三)发挥内外监管机构的监督作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经过几年的商业化转型发展,资产管理公司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商业化风险管理经验,也建立了比较完善、科学、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业务运作和风险防范机制。但资产公司内部风险防范依然存在着诸多薄弱环节,如尽职调查不严谨、审核流程虚置、风险责任不清,需要资产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继续优化和完善。因此资产公司需要在风险管理、风险识别及诉讼处置制度上不断完善。资产公司已出台了百余项风险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办法,建立了经营决策委员会、资产处置审查委员会、财务审查委员会和资产评估审查委员会等各类专门委员会,使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正确把握整体的风险状况。长城资产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的管理要求,使公司的内控管理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道路。
此外,资产公司还需积极借助外部监管、审计力量,有针对性的完善和改革内部管理漏洞,提高外部监管的全面性及有效性。政府主管部门可通过强化专项审计和不定期现场检查等措施,进一步增加外部监管力量,及时发现系统内部的风险因素,防范资产公司产生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银监会定期会对资产公司开展业务检查和窗口指导,以帮助资产公司完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违法、违纪事件。
四)加强国际合作,审慎推进“走出去”战略
资产公司一直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不良资产处置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通过不良资产处置的国际招标、国外资产证券化以及利用外资进行不良资产重组,资产公司均已与国际上一些著名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投资银行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联系,在吸引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方面探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国际经验。国际合作为资产公司商业化转型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国际资源,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信达资产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东方资产、华融资产在境外成功发行美元债券,长城资产与日本生命保险合资成立保险公司等。但是,资产公司在享受金融全球化的益处时,也应时刻警惕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因素。20世纪80年代,日本金融业机构大跨步推行国际扩张策略时,片面追求海外资产规模的增长,忽视了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最终遭遇金融惨败。资产公司期望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自己固然值得鼓励,但现阶段更重要的立足自身发展现实,更加关注自身竞争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ZK#]Black,B,RGilsonVenture Capital and the structure of Capital market: Banks versus stock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8,47: 243-277
[2] 黄泽民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最大潜在风险是对外投资国际融资,20084)
[3] 何德旭,葛兆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与风险防范中国金融,2008 年第8 期
Abstract:The failure of main U.S. investment banks in 2008 turned the U.S. subprime crisis in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very quickly,which almost damaged all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financial systems and further caused global economic crisis. These series crises strongly demonstrate that timely and effective early warning of the failur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investment banks)is very important. This paper reviews current research results about early warning of the failure of securities companies and provides a sound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important field.
Key Words:securities company,early warning of failure,research review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16-05
一、引言
自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美国投资银行业逐步陷入危机。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而被摩根大通收购;2009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而美国银行则宣布收购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2009年9月21日,美国第一和第二大投资银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美联储批准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主要投资银行的基本崩溃,使得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为传染遍及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危机,进而导致全球经济危机。这一系列危机表明,及早有效地对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的失败进行预警极为重要。
就我国而言,2001年到2005年,伴随着证券市场数年的低迷,证券公司长期累积的风险先后暴露,证券监管部门在短短几年间对近60家证券公司采取了风险处置措施,以妥善化解行业危机。这次全面行业危机的集中爆发,既反映出监管的不足,也恰恰说明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金融风险早期预警系统,以防患于未然。
本文拟通过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分析,为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系统的建立完善提供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看,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很少,而且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基本上被视为一般公司(非金融类)失败预警研究在证券行业的应用,其研究方法也基本沿袭了一般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因此,本文在全面梳理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现状时,必须涉及一般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现状,也须涉及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现状。回顾一般公司和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既可以理清失败预警研究的发展启承脉络关系,又可以为证券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二、一般公司(非金融类)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一)国外一般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Beaver(1966)的文章开创了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研究的先河,最早采用了单变量分析法进行企业财务失败预警研究。其后,大量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诸多研究成果,可以说国外企业财务困境预测研究已经臻于成熟。
1. 多元统计方法。
(1)多元判别分析。判别分析用统计模型的语言描述为,设有 个总体,希望建立一个准则,对给定的任意一个样本 ,依据这个准则能判断它是来自哪个总体。
Altman(1968)首次采用多元判别分析对企业财务困境预测问题进行研究,选取了于1946―1965年间破产的33家制造业上市公司,通过行业、资产规模及报表年份进行配对选取了33家非破产企业,研究了涵盖流动性、盈利性、杠杆比率、清偿能力和经营活动5个方面的22个财务比率变量,最终建立了
(营运资本/总资产)、 (留存收益/总资产)、 (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权益/负债总额、 (销售收入/总资产)五变量的值模型:
采用样本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财务困境前一年该模型具有95%的预测能力,在财务困境前两年该模型具有72%的预测能力。这说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后来,Altman,Haldeman 和Narayanan( 1977) 修正了模型,在原有 5 个财务指标的基础上加入了公司规模与盈余稳定性两个变量,建立了模型。Altman(1995)又进一步拓展了其研究,分别建立了针对非上市制造企业的 模型和针对非制造企业的模型。2000年再次对 模型进行了修正,去掉了带来行业影响因素的销售收入/总资产,得到了跨行业的 值模型:
由于多元判别分析方法不仅能够了解哪些财务比率最具有判别能力,而且同时考虑多项指标,因此对整体绩效衡量较单变量分析更为客观。在Altman(1968)之后,多元判别分析成为学术界研究财务困境预测问题的主流方法。但是应当注意的是,多元统计分析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的,包括自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财务困境组与非财务困境组具有相等的方差-协方差矩阵,发生财务困境的先验概率和误判成本均为已知等,而事实上,这些假设常常不成立。
(2)多元条件概率模型。学者们随后引入了假设相对宽松的多元条件概率模型Logit分析和Probit分析,克服了多元统计分析面临的统计假设问题。Logit模型的目标是提供可以归为某一类观察对象的条件概率。它建立在累计概率函数的基础上,不需要自变量满足多元正态分布和两组间协方差相等的条件。
Ohlson(1980)将Logit分析方法应用到企业财务困境的研究中。Ohlson选择在1970―1976年间破产的105家公司(破产前在证券交易所上市至少三年)和2058家非破产公司组成的非配对样本,使用Logit回归方法,分析了样本公司在破产概率区间上的分布以及两类判别错误和分割点的关系。相比而言,运用Probit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少,这主要是因为Probit方法计算较为复杂,且预测效果与Logit方法相差不大。Logit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对多重共线性、极值和数据缺失等问题极为敏感(Ooghe,2006),而且一些实证研究对MDA和Logit两种方法的预测效果进行了比较,并没有得出Logit方法明显优于MDA方法的结论。
2. 期权定价方法。1974年,默顿论述了有关将期权定价理论运用于风险贷款和证券估价的思想。其后,许多学者尝试将期权定价理论应用于信用风险的度量领域,KMV模型正是这样的一个成功的例子。
KMV模型是KMV公司开发的一种违约预测模型(信用监控模型,Credit Monitor Model),运用预期违约频率来衡量一年内借款者的违约概率。违约风险大小是用违约距离(Distance-to-Default)来衡量的。该值越大,说明公司到期能偿还债务的能力越强,该公司信用风险越小;反之,则公司信用风险越大。为计算违约距离,KMV模型采用Black―Scholes―Merton期权定价模型构建了资产市场价值和股权市值之间的关系。在计算得出公司违约距离后,将其与相应的违约距离数据库相对比,把相同违约距离公司中实际违约公司的百分比作为该公司的预期违约频率(EDF),从而对公司违约破产概率进行衡量。KMV模型是一种动态模型,它是一个基于现代公司理财和期权理论的“结构性模型”,对外界条件的改变能很好地作出反应(EDF每季度更新一次),并且可以及时反映股票市场上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不过,KMV模型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由于KMV模型主要依靠股票市场数据来预测违约率,股票的价格若受投机因素影响很难正确反映公司资产价值及其变化情况,模型的精确性将大打折扣;根据同样失败距离确定失败频率必须依赖于一个庞大的公司失败信息数据库。
3. 其他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综合智能等方法被应用到研究中,主要包括:递归分类算法(Recursive Partitioning Algorithm)、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s)、神经网络(Neural Networks)等。但是并没有证据表明这些方法的预测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多元判别分析和Logit分析(Ooghe,2004)。
(二)国内一般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由于我国企业破产制度不完善,并且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国内对企业财务失败预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的会计实践和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国外的研究方法应用到国内的研究中,得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主要的研究按照方法不同介绍如下。
1. 多元统计方法。陈静(1999)以1998 年27 家ST 公司和27 家非ST 公司为对象,进行了单变量和二类线性判别分析,总体正确率为92.6%,该研究是国内第一个以上市公司为样本判定企业财务困境的成果,虽然在方法选择、样本构造、判别标准等方面有待深入,但其意义却是重要的。
高培业、张道奎(2000)选取深圳市非上市企业作为样本,运用多元判别分析、Logit分析、Probit分析等多种方法建模,并借鉴Altman设定待定区间的做法,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率。吴世农、卢贤义(2001)则以140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比较了Fisher 判别、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t 回归分析的预测效果,发现多元Logit 回归模型的判定能力最好。
2. 期权定价方法。由于有关公司破产的历史统计数据严重缺乏,相应数据库还未建立,很难把违约距离转化成预期违约频率,KMV 模型的建模方式在我国应用尚有些困难。而由于宏观经济的差异,我国直接使用国外的数据库来建立映射关系显然也是不合适的。
3. 其它方法。刘洪、何光军(2004)在用传统的判别分析方法和Logit方法对公司经营失败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另外,有些学者将数据挖掘方法(吴俊杰,2006),生存分析中的COX模型(陆志明等,2007),学习矢量量化算法(王静等,2004)应用在我国公司财务失败预测模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三、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由于金融类公司与非金融类一般公司在资本结构、经营方式、风险暴露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金融类公司失败的预警研究更要有针对性。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外部评级机构的评级。比如美国联邦金融机构检查评议委员会于1979年建立的CAMEL评级系统。二是借鉴非金融类公司的思路和方法对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进行研究(见表1)。对非证券、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国外文献比较少。
目前,国内对金融类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比较少,例如在银行失败研究方面,多是对引发银行危机原因的分析及应对机制的设计,在主流学术刊物上基本没有定量研究的论文。我们在此不作叙述。
四、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回顾
相比其他金融类公司,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具有自身行业的特殊性。目前对证券公司风险预警研究的文献不多。相对于国外证券业失败预警的研究而言,国内证券业失败预警的研究更显得滞后。
国外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代表性研究是1976年Altman和Loris发表的论文。文章以1971-1973年美国SIPA条例下破产的40家证券经纪商作为研究样本,选择能够代表NASD市场上公司规模和寿命的125家公司作为健康公司样本。指标选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传统财务指标,如盈利性指标、流动性指标、杠杆类指标等。二是能够代表证券行业特征的指标,如次级债占股东权益的比率等。三是寿命、组织形式等非财务性指标。文章根据数据完整性和可靠性并运用系统选择技术对变量的判别能力进行评估后,最终选择了6个指标:(1)反映盈利能力的净利润/总资产;(2)反映财务杠杆水平的(总负债+次级债)/权益,此处作者将来自于所有者和顾客的次级债看成是证券经纪商的负债而非权益;(3)反映公司总资产结构流动性的总资产/调整净资本,调整净资本被广义地定义为流动性强的资产与总负债之差;(4)(期末资本―资本附加)/期初资本,该比率体现了报告期资本的运转和支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反映了在没有新资本注入的情况下公司的信用情况;(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风险的加权寿命,与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经营经验相关,SIPC清算的经纪商中经营时间不长于5年的占了75%,反映出经验的缺乏是公司失败的一个重要因素;(6)涵盖10个元素的综合指标,这10个元素是在NASD工作人员对能预示失败指标判断的基础上选择的,包括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对资本短缺和破产较敏感的指标,反映寿命以及报告及时性的指标。作者通过检验得出了失败经纪商和非失败经纪商的组内协差阵不相等的结论,为选择二次判别函数形式(
)奠定了理论上的依据。文章设定临界值为-4.385,检验结果显示二次判别式前一年的正确判别率达到了90.1%,误判率仅为9.9%。由于使用初始样本检验使检验结果有被高估的偏差,作者通过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来检验模型的可靠性。检验得出的结论为:判别模型用一年前数据对证券经纪商的失败正确判别率为86.2%,误判率为13.8%。作者又利用季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由于季度数据的缺失,剔除了税后净收入/总资产和综合指标中的两个因素,最终选取了5个指标变量。剔除变量后,模型的误判率只是轻微提高,说明判别模型提前一年对证券经纪商的失败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国内最早的对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的研究,是合肥工业大学――国元证券课题组(2005)发表的《证券公司失败研究》。该课题组运用Logit 回归分析模型建立证券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系统,以2002年以来19家破产或被接管的证券公司为失败证券公司样本组A,以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正常经营的48家证券公司为正常证券公司样本组B(已剔除有经营不利的市场传闻的证券公司),A组部分证券公司和B组证券公司数据来源于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公布的财务报告。模型依据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安全性评价提出的7个指标为基础,确定了净资产、利润总额、注册资本、营业收入(主要是发行收入、经纪收入、自营收入、委托理财收入)、扣除客户保证金后的负债总额、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客户保证金、权益类证券总额、委托资产账户购入的权益类证券期末余额等10个研究变量,以失败概率P为预测变量,建立了Logit回归模型。由于选取的变量为资产负债表项目,而非财务指标,而且变量选取与设计并没有反映出证券公司业务与风险的特点。最终结果表明选取的变量对判定证券公司经营成败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未能建立证券公司失败的预警模型函数。
截至2006年10月,我国共有58家证券公司进入风险处置程序,这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较为充足的数据资料。李涛(2008)将证券公司财务困境定义为证券公司破产或被监管机构采取风险处置措施。依据这一定义,作者得到了9家在2004―2006年间陷入财务困境的证券公司,同时,根据资产规模匹配原则,按1:1的比例选取了9家正常经营的证券公司,其中剔除了虽不符合上述财务困境的定义但是公布重组的证券公司。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财务困境前1年多元判别模型和Logit模型都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财务困境前2年,其综合误判率均较财务困境前1年有显著的上升,基本上不能有效地对证券公司财务困境进行预测。由于作者只选择了18家证券公司,样本数量偏小,代表性不高,实证结果缺乏大样本数据的支持和检验,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王晓燕(2009)也将证券公司进入风险处置程序界定为财务失败,按资产规模配对的原则,共选取了24家健康的证券公司作为配对样本。作者最初设计了36个财务指标作为研究变量,然后利用非参数检验、相关性检验、逐步判别分析等方法对变量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5个变量建立了线性判别模型、二次判别模型和Logit模型。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结果表明,由5个变量构成的线性判别模型判别效果最好,回代检验和交叉检验的正确率均在85%以上。二次判别模型和Logit模型的判别效果略有下降。该论文的方法和结论有待进一步验证和优化。
五、结论
从国内外研究现状看,证券公司(投资银行)失败预警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模型和模型变量选择等方面基本沿袭了一般公司(非金融类)失败预警研究,或者借鉴了非证券、金融类公司的失败预警研究。主流的研究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以实证为基础的多元统计方法,其中又以多元判别分析方法和Logit回归分析方法运用较为普遍,该类方法多是根据公司历史财务数据和其他公司特性指标来构造模型;其二是以KMV为代表,基于理论模型、并结合实证方法(即根据失败距离,借助实际数据库映射出失败频率)的期权定价方法。由于大量证券公司并不是公开上市公司,这使得在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中运用期权定价方法存在困难。
从应用有效性来看,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在全球范围内仍然任重道远,亟待出现突破性研究成果。2008年美国具有系统重要性的诸家投资银行几乎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发生崩溃的。这为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提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为什么过去的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无法预警此次诸家投资银行的失败?这一系列危机确定无疑地表明,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极为重要;而过去的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一定存在某种局限性。
未来的证券公司失败预警研究必须努力突破这种局限性。在研究方法上,应对现有的各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选择适合证券公司的失败预警模型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今后的研究可以尝试加入更多的外部因素(如宏观因素)作为区分失败与否的另一边界,在多维空间中设定多维的阈值进行判别分类。在变量的选取上,仍然需要根据证券公司行业特征和风险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应的变量指标。鉴于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对证券市场的周期波动具有决定性影响,进而对证券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加入反映经济周期的宏观经济变量可能显著提高预警模型的有效性;同时,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过度运用金融创新工具在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同时更可能带来新的、未知的风险,所以未来的研究中也应考虑加入能够反映金融创新相关风险的变量。
参考文献:
[1]A. Aziz,D. C. Emanuel,G. H.Lawson,1988, “Bank-
ruptcy Prediction:An Investigation of Cash Flow Based Model”,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5,419-437.
[2]D. Martin,1977,“Early warning of bank failure:A logit regression approach”,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 249-276.
[3]Edward I. Altman,1968,“Financial Ratios,Discriminant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Corporate Bankruptcy”, Journal of Finance, 23,589-609.
[4]Edward I. Altman,1976,“A Financial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Over-the-Counter Broker-Dealers”,Journal of Finance, 31,1201-1217.
[5]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19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