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娱乐营销论文

娱乐营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6 12:02: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娱乐营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娱乐营销论文

篇1

一、《欢乐喜剧人》节目介绍

《欢乐喜剧人》节目的第一季开播时间是2014年4月25日。这个节目是中国第一档比较大型的明星喜剧竞赛真人秀节目,制造者是东方卫视、欢乐传媒和华录百纳。《欢乐喜剧人》节目的播出方式是周播,核心就是“搞笑,我们是认真的”。集结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喜剧演员,一季的节目总共包含十二期,总共有十个团队或者个人在舞台上进行比拼,总共有五百个大众评审来决定这些喜剧演员的去留。

节目的主要内容就是小品表演,同时也包括了曲艺、相声、不同的搞笑舞台剧表演等。搞笑的语言、多样的搞笑材料、出色的表演技巧,让上一个节目创造的观众笑声还未消散,随后节目就会让观众陷入深思。

二、《欢乐喜剧人》的营销策略

(一)品牌营销

品牌营销的定义起初源于经济学,通常指的是企业经过打造独特的企业形象和品牌来创造出巨大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品牌的总体竞争力,进而对相关消费需求的市场营销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之后品牌影响的理念进入了传媒界,重点指的就是凭借著名主持人、著名嘉宾的知名度来提高节目的名气或者凭借著名节目的知名度来提高电视台的知名度等。在当今社会中,对于“名人效应”的利用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商家借助名人来推动销售、公益组织借助名人来激起更多人员的爱心、旅游景点借助名人来招揽游客等。传媒影视界重点发挥了“名人效应”。电视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不同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例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爸爸去哪儿》等,全部都是借助名人来吸引观众。

《欢乐喜剧人》第一季的主持人就是著名的演员吴秀波,参加比赛的嘉宾包括了开心麻花团队、辽宁民间艺术团、白眉工作室、贾玲等十个名人,参赛人员大部分都是个人。根据表演节目的需求,这些参赛人员会邀请其好友来助演。《欢乐喜剧人》第二季的主持人是相声领域的著名演员郭德纲,同时请来了五个比较著名的喜剧团队,还请来了五个喜剧演员詹瑞文、李鸣宇、秦昊、白凯南、潘长江。以上知名度非常高的喜剧团队与人员都具备跨地域与跨行业的特征,他们的出现让喜剧节目变得更有活力,也给广大观众创造了很好的视听盛宴。以上喜剧领域或者演艺领域的著名演员和主持人都是这个节目的重要元素,能够吸引大量观众,这些名人实际上就是这个节目的一种品牌。

(二)差异化营销

我们所说的差异化的节目定位目标就是让节目从数量众多的同类型节目里锋芒毕露,同时让这个节目具备巨大的优势。在当今社会中,全民娱乐化变成了一种趋势,人们的生活节奏一直在变快,所以人们需要得到精神层次的放松,《欢乐喜剧人》在这样的条件下,把节目设定在大范围搜寻全中国著名的喜剧演员来到《欢乐喜剧人》的舞台,让这些演员使用小品、相声、杂耍等不同搞笑的表演内容来展开比拼,进而通过五百个观众投票来给出具体的名次。这个节目的差异化定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全中国最著名的喜劇演员都来到了一个舞台,经过豪华的喜剧明星阵容来展示出节目的特点;第二个方面是把“名人”与“竞赛”这两个词汇叠加起来,最终出现的影响超出仅仅把“名人”与“竞赛”相加出现的影响。

节目定位的差异化也对节目形式的革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喜剧演员走上舞台进行演出是非常高兴的,可是让具有很大知名度的他们通过“激烈的比拼”来划分出具体的名次,进而再次观察自己专业技巧的名次是很不容易的。无论是在参加比赛之前的邀请,还是节目播出前的采访,喜剧演员全部描述了其参加竞赛的紧张与压力,尽管他们已经具有了很多的表演经验,可是这次舞台还是让他们感受到了压力。《欢乐喜剧人》把喜剧真人秀节目与竞技比赛联系起来,结合二者的精髓来展开加工、制作进而传递给更多观众,这样的形式是非常新颖的。由于使用了这样的差异化营销方式,这个节目赢得了很多观众的青睐,大家都非常喜爱这个节目。

(三)媒体整合营销

在当今社会中,全媒体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无论是商界还是传媒界,只依靠单一媒体的宣传是不够的。整合不同的媒体来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媒体整合营销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合理。电视频道或者节目经常借助门户网站、手机短信、微博、微信与视频等展开立体化的整合营销。

在《欢乐喜剧人》第一季节目开播之前,东方卫视就开始借助自己频道的品牌资源来对其展开24小时的连续宣传,为节目的播出进行预热。节目播出之后,东方卫视一方面借助自己官方的社交媒体对节目的播出状况展开播报,另一方面也借助新颖的话题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例如微博上的“吴秀波表白吴君如”话题,在节目播出那天就登上了微博热门话题榜,众多网络用户开始了大规模的讨论。和第一季存在差别的是,《欢乐喜剧人》第二季的社会营销合作平台变成了优酷,优酷开始实时推送节目同时也制造了很多话题。此外也把节目里的很多幽默视频片段分别推送,给观众提供多样的选择。

除此之外,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也促进了节目的宣传和推广。很多由于工作忙碌而不能及时收看电视节目或者缺乏充足时间在互联网上观看的人员,一方面能够借助《欢乐喜剧人》的官方微博观看,另一方面也能够借助微信实时浏览相关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能够合理使用零碎时间。特别是2015年5月小咖秀应用程序出现后,一部分网民在观看了《欢乐喜剧人》的节目之后,借助这个应用的搞怪功能上传了一些视频,比如《暗恋郭德纲》《文松少女萌萌拳》等。这些搞怪小视频的出现,一方面说明这个节目获得了不错的社会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这个节目的再次传播。所以说,对于不同的电视节目而言,在具有了创新的节目内容之后,合理整合不同的媒体来营销,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欢乐喜剧人》营销策略的启示价值

(一)利用名人效应扩大节目影响力

提到名人效应,指的就是名人出现所实现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拓展影响的一个效应。名人一方面包括了相貌好、身材好的影视演员或者歌手,另一方面也涵盖了具有特长而备受关注同时在社会中具有威信或者具备很多粉丝的人员。在目前的社会中,娱乐化现象非常明显,从具备视听特点的电视媒体角度来看,使用名人效应也是非常必要的。

由于名人背后具有众多粉丝群体,名人参与一个节目,就会吸引其粉丝来关注,这样就可以大幅度地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收视率的提升也会提高广告收益;观众刚开始会由于自己喜欢的名人而关注节目,可是在关注了节目之后,就会变成节目的支持者,此时节目的影响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欢乐喜剧人》节目导演施嘉宁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喜剧类著名演员使非常难邀请的,同时我们节目请来的都是喜剧领域的大咖,让大咖们拿他们的专业来比拼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欢乐喜剧人》第二季中,林依晨、柳岩、黄晓明等著名演员也都出现了,大幅度地提高了这个节目的精彩程度。

(二)精准定位,创新节目形式

“定位”的概念源于西方,由美国的艾·里斯与杰克·特劳特提出同时展开合理的完善。定位就是对目标顾客的心理付出的努力,实际上就是将产品定位在目标顾客的心中。《欢乐喜剧人》就是使用独特的方式来打开了喜剧市场。这个节目的定位实际上就是借助著名演员表演的喜剧节目来吸引观众,同时把喜剧节目内容包含的搞笑元素转变成快乐传递给更多的观众。为了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欢乐喜剧人》使用了全新的节目播出方式,该节目突破了之前名人仅仅负责在舞台上展示才艺的模式,运用比赛的方式,让普通观众对名人的表现展开投票排名。准确的定位和创新的节目方式让《欢乐喜剧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三)顺应时代潮流,多渠道传播

在当今社会中,网络科技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受众本位”取代了之前传统媒体“传者本位”的观念。当观众与节目间不再是单纯的看和被看的关系,而是被添加了更多样的人性化色彩之后,收视率也开始朝着非常乐观的方向转变。显而易见,《欢乐喜剧人》做的非常不错。这个节目借助自己所属频道东方卫视的品牌资源进行广泛的宣传;节目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不断播报节目最新状况,合理制造话题,让更多人开始讨论或者吐槽节目;凭借相关视频网站的优势,在乐视、优酷网站上及时播出节目。这种合理利用不同的新媒体渠道资源,大规模宣传的营销策略是非常不错的。

篇2

海伦凯勒是一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海伦?凯勒生出来的第19个月,美国正流行一种“猩红热”的传染病。不幸,海伦?凯勒19个月时就得上了“猩红热”。所以,造成了海伦?凯勒的视力看不见,听力听不出。又过了几年,她的嘴巴不能说了。

Helen Keller is a famous female writer America. Helen? Keller, born nineteenth months, America is a popular "scarlet" infectious disease. Unfortunately, Helen? Keller 19 months on "scarlet fever". So, caused the Helen? Keller's sight unseen, listening not to listen to. For several years, her mouth can't say.

现在海伦?凯勒已成集聋、哑、盲的一个人。渐渐的,她学会了语言,学会了“看书”,你们可能会觉的有点令人不可思议,一个盲人尽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看书?原来她是用手去摸这些字的。当然,她的书上那些字是凹凸不平的。又过了一些日子,海伦?凯勒慢慢地开始和别人有了交流。她们交流是把手放在别人的嘴巴上,利用嘴唇的震动,来分辨你在说些什么。有时,她会把手放在小树上时,还能偶然感到小鸟在枝头唱清脆的歌儿。

Now Helen? Keller has become a personal set of deaf, dumb, and blind. Gradually, she learned the language, learn to "read a book", you may feel a little weird, a blind man necessarily will read a book like ordinary people? She had to touch the word. Of course, her book on those words is uneven. And after some days, Helen? Keller slowly and others had communication. They exchange is other people's hands on the mouth, use lip vibration, to distinguish what you said. Sometimes, she put her hand on a small tree, but also occasionally feel birds in the branches singing ringing songs.

连海伦?凯勒这个盲、聋、哑的女作家都会勇敢的面对困难。而我,一个四肢健全的人,面对一点点困难就会退缩,总是叫大人来帮忙,不敢一个人勇敢的去面对。

篇3

随着3G时代的到来,电信运营商纷纷将经营的重点从传统的语音固话业务转向3G数据业务,作为中国电信业务基地之一的天翼空间应用商店,定位于中国电信的3G应用门户,肩负着支撑大网数据业务进行流量经营的重任。为用户提供各类手机应用、数字内容发现、下载、购买的一站式服务。所提供的应用软件涵盖影音娱乐、新闻资讯、游戏、理财、实用工具、书籍、旅行、社交网络等类别。

本文将从天翼空间的定位开始,沿着“行业现状”、“战略制定”、“实施方案”,的路径,通过外部环境、竞争对手及自身的分析,为中国电信天翼空间应用商店制定市场营销战略,本研究不仅对于中国电信天翼空间业务具有应用基础,对国内正在兴起的3G数据业务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研究设计方案、预期结果:

1. 运用PEST工具对天翼空间应用商店进行宏观环境分析,得出其战略定位

2. 进行三角形模型分析,设计出天翼空间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

3. 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维度制定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方案

所需条件和完成时间(附细化到三级目录的论文纲要):

时间 完成任务 特别条件

3月10日 开题报告

6月10日 中期检查表

8月30日 论文初稿

9-10月 资格审查

10月 论文正稿

10月下旬 论文评审

11月中旬 论文答辩

(附:三级目录)

1. 绪论

1.1选题背景

1.2研究内容

1.3研究思路

2. 天翼空间战略定位

2.1政策环境分析

2.2经济环境分析

2.3社会环境分析

2.4技术环境分析

2.5天翼空间战略定位

3. 天翼空间现状

3.1天翼空间产品现状

3.1.1产品平台组合现状

3.1.2商店提供应用及内容现状

3.2天翼空间推广现状

3.2.1天翼空间渠道现状

3.2.2天翼空间价格及促销现状

3.2.3天翼空间用户发展量现状

4. 制定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

4.1三角形分析模型

4.1.1竞争环境分析

4.1.2竞争对手分析

4.1.3企业自身分析

4.2制定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

5.差异化市场营销战略的实施

5.1产品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5.1.1平台差异化

5.1.2商品差异化

5.2价格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5.3渠道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5.4促销差异化战略的实施

篇4

《孙子兵法》主要讨论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孙武大将军的兵法思想。全书结构分成十三篇,其中前六篇主要论述了战略问题,而后七篇则讨论的是战术问题。至今,书中所述的很多军事思想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到一种方法论,用于指导政战和商战。特别是《孙子兵法》中所提倡的全局性思维特点以及“全胜”的战略愿景,对现代企业的经营有很大的帮助。

娱乐营销是近几年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方式。由于这种以娱乐秀为载体的营销方式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也受到商家的青睐。但是,许多企业仅仅从战术层面上考虑娱乐营销的运作,并没有从全局出发,制定战略目标,导致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具体的行动纲领,从而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因此,片面的战术运用并不能发挥娱乐营销的能量,只有将战略也融入到娱乐营销的实施中,才能有效地指导营销的各个环节。

一、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

当我们对一种产品进行营销策划时,不论是新产品进入现有市场还是旧产品开拓新市场都要先进行谨慎的市场设计。正如孙子所说的“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这里的“庙算”本是对战争的预测和谋划…,而对于娱乐营销,就是先在企业内部进行前期的审慎计划,做好“庙算”。

(一)“五事七计”的营销环境分析法

娱乐营销的前期“庙算”从预测市场开始,这也是营销的开场白。但是,娱乐营销不仅要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之上对市场进行预测,更要关注消费者的偏好。一般情况下,企业主要是运用SWOT分析法对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然而这种分析方法所得到的结果中客观因素居多,忽略了诸如消费者偏好这样的具有影响的主观因素。而《孙子兵法》中提出的“五事七计”是一种相对全面的环境考察体系。

“五事”:一日道,二日天,三日地,四日将,五日法…。结合《孙子兵法》中的阐释,“五事”在环境分析上可理解为:“道”相当于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政治条件;“天”则是整个市场的经济环境,包括消费者的娱乐偏好;“地”是指地域环境,即什么样的地方和群众基础才适合娱乐的传播,从而作为营销的根据地;“将”则与《孙子兵法》中将领的意思一致,即有勇有谋的领导者;“法”即企业内部环境中的法人文化及其对行为的约束。因此,“五事”可以看作是从纵向的角度来分析市场环境,为制定有效的战略方案奠定基础。“七计”则主要从横向对环境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计篇》中孙子提出了七个方面,即“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从广度上拓展了SWOT分析方法,达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这样才能“蓄形”、“造势”,最终达到“择人而任势”,实现“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

(二)“攻守结合”的娱乐营销战略

在《孙子兵法》中有这样一种思想:“善战者,先为不可胜”。这是说,善于指挥军队的人首先要努力创造获胜的条件,使敌人不可能有机会战胜我军。从娱乐营销的意义上看,制定营销战略计划就是创造获胜的条件。

根据环境分析的结果,一般的战略计划方案包括差异化战略、无差异化战略以及集中化战略。《孙子兵法》中又根据兵力的不足或富余两种实际情况,提到了两种作战方案:进攻型和防守型。那么,如果将这两种不同的方案结合起来,互为补充就可能形成更完整的战略方案。根据这一思维,营销的战略方案可以衍生出六种不同的划分,即差异化进攻战略、无差异化进攻战略、集中化进攻战略、差异化防守战略、无差异化防守战略以及集中化防守战略。

这六种方案大大提高了娱乐营销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因为娱乐营销在实施过程中常常遇到环境的激变,所以如此细分的竞争战略使企业可以根据目标市场上相对的企业数量、产品定位方向和对风险的态度,选择相应的战略方案。

例如,在产品进入市场的初期,进攻型战略应是最佳的方案,像蒙牛,就利用娱乐秀的形式以先声夺人的方法向消费者宣传产品及其内涵,从而迅速占领了市场;当产品进入市场后,如果继续使用进攻型战略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那么防守型的方案便可以成为战略转移的方向。

二、娱乐营销的实施“谋略”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的上策是智胜,以谋略造成有利形势…。对于娱乐营销而言,由于昔日广告影响的削弱,高层次的对立消费者的增多以及体验文化的出现,使得企业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谋略”,以此达到“攻城略地”的市场目标。.

(一)“以迂为直”的娱乐秀营销理念

孙子日:“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这就是所谓的“以迂为直”,孙子所说的迂与直不仅指征途的迂直,更是思维方式的迂直,这点对娱乐营销在营销“谋略”的启发上有很重要的意义。

娱乐营销是时代的产物,这样说它是因为,在电子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消费者需求越来越丰富,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营销和沟通方式已经风采不再,醒目的标语、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以及微笑服务也已经不能满足顾客的需要了。消费者需要的是一种有趣的、吸引人的、可以消除他们与商家之间隔阂的营销方式。因此,企业不能再执着于提供一成不变的单调信息的营销方式。那么从“迂回”的角度出发,企业应该尽量减少“填鸭式”的产品信息传播方式,尽可能为消费者提供他们能体验到的产品营销。由此,娱乐秀,这种产品营销的新平台就产生了。它是缩短消费者与产品之间距离的最好方式,也是娱乐营销的重要“略”。这种理念是将产品信息嵌入到娱乐秀的活动中,从产品宣传的侧面人手,以间接的方式对产品及其企业进行营销。这也正是《孙子兵法》中“以迂为直”的思想。

(二)“尽知之害者,能知之利”的娱乐秀选择法

如同数学论证中的反证法一样,一步一步推证假设条件的不成立,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娱乐秀有不同的类型,基本上有这样四种:现场秀、创意秀场、顾客秀以及综合秀。每一种类型的娱乐秀都会表现出不同的营销效应。现场秀,顾名思义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舞台秀。它通过魅力四射的现场表演来吸引顾客的目光。而创意秀场,就是一个固定的场所,创造出一种将顾客深深地、完全地吸引到品牌体验中的秀,并将该品牌和顾客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顾客秀,则完全是由顾客发起的,但能为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提供很好的宣传。最后,综合秀就是以上三种类型秀的综合利用,即将良好的销售环境与现场的盛事结合起来,搭建一个让顾客畅所欲言的平台,通过使用一系列的娱乐秀,让企业以及品牌在观众心中脱颖而出。

这四种秀在实施过程中有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选择一种合适的娱乐秀就显得尤为重要。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了一种类似现在所理解的“排除法”的思维方式…,即“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这种方法的逻辑顺序表现为:先列出并排除用兵中有害的方式,那么剩下的方式则大多是有利的。

那么,就现场秀而言,由于它是一个短期的或者说是暂时性的展示,虽然能带给消费者很大的冲击力,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它不能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持久的关系,很难发展忠诚度高的顾客;而创意秀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场秀存在的问题,但是秀场毕竟是固定的,是一种较为被动的形式;顾客秀的说服力很强,但也是风险最大的一种秀,因为企业很难控制顾客秀的发展,如果顾客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出现了障碍,产生了不满情绪,顾客秀就会产生负面的反馈;对于综合秀来说,它的营销成本是最高的,企业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员才能顺利实施。

因此企业在选择娱乐秀时,首先要考察到每一种娱乐秀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将最不利的或者最不合适自己产品营销的秀排除,那么剩下的就是合适自己的。

(三)“慎战”的娱乐秀投资法

在娱乐营销中,娱乐秀是一种“先声夺人”的最佳方案。但是它常常涉及到资源的高度整合,使得投入变得很大,特别是想要把娱乐营销的影响做到街知巷闻,那更是需要具备雄厚的实力。然而娱乐营销的结果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不是高投入就能有高回报的效果。因此,在娱乐营销的投资上要慎重规划。这就是《孙子兵法》中提到的“慎战”的思想。孙子倡导慎战,认为只有国家利益才是战争决策的最终衡量力量。那么,对于娱乐营销而言,企业的投资规模也应从企业的利益出发。企业的领导者不应该随波逐流,更不能因为个人的成就感或者好大喜功的思想而盲目投资。正如孙子所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那么企业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考虑投资的规模呢?在《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这样五个标准,即“度、量、数、称、胜”。孙子日“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孙子指出,根据战争一方的目的,决定大的战术布置,再决定所投入军队的兵力及装备,由此安排军需,也就是说“有多少本钱打多大的仗”。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度”就是产品的市场,“量”就是资金实力,“数”就是市场上相对竞争者的数量,“称”就是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实力对比,“胜”就是娱乐秀规模的选择。

因此,企业可以将这五个方面作为基本标准,按照《孙子兵法》中“慎战”的思想,使娱乐营销的整个过程始于企业的利益,也同时终于企业的利益。

三、“斗乱”、“形圆”的娱乐营销目的

娱乐营销的目的在于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宣传产品品牌的内涵和建立与顾客的联系。这样才能通过娱乐的形式使产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然而,很多企业在娱乐营销实施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不能突出产品及其品牌的内容,从而大大削弱了娱乐营销的作用。

篇5

引言 

虽然有很多人不承认现在己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但无可否认,互联网己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改写了经济社会运行的部分规则,使得信息更加公开化,市场透明化程度更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为了获取利润, 企业 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原有的市场定位、营销策略以及渠道建设。

1 传统分销渠道受到新经济的挑战

篇6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娱乐营销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应用

收录日期:2013年5月22日

随着工作节奏的日益加快,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十分渴求娱乐放松身心。娱乐作为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逐渐被作为一种商品在市场上生产和销售。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为适应人们生活的旋律,各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刺激消费,产品和服务的营销也顺势而发,改变传统的营销方式和手段,创新营销模式,将娱乐元素导入营销,娱乐营销随之产生。与此同时,使品牌广泛传播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娱乐营销与品牌传播的概念

所谓娱乐营销,就是借助娱乐的元素或形式将产品与客户的情感建立联系,从而达到销售产品,建立忠诚客户的目的的营销方式。而品牌传播是指通过广告传播、营业推广等手段将企业设计的品牌形象传递给目标消费者,以期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认同,并在其心目中确定一个企业刻意营造的形象的过程。娱乐营销就将企业的品牌传播与娱乐相结合,改变了传统营销中严肃、呆板的一面,营造了一种轻松有趣的环境。娱乐营销的本质是一种感性营销,通过感性共鸣更能拉近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激起消费者的兴趣,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认可并接受企业品牌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形成品牌忠诚度。

二、娱乐营销在企业品牌传播中的应用

1、提高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是指目标消费者知道品牌名称或品牌标识。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今天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产品差异缩小的趋势下,产品进入了“同质化”时代。“价格战”、“促销战”、“渠道战”等一系列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之后,企业发现这些手段并不能有效引起消费者注意和购买。很明显,传统营销模式已不能激起消费者需求,而娱乐营销给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营销思路。曾有专家指出:“产品往往是同质的,而没有一种娱乐带来的快乐都是相同的。”所以,要想使企业脱颖而出,就要从无形产品中去找突破点,用品牌代替产品传播,并以娱乐为载体,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通过席卷消费者的视觉、听觉、感觉和思考,引起消费者注意,从而提高品牌知名度。

2、提高品牌认知度。品牌认知度是衡量消费者对品牌内涵及价值的认识和理解度的标准,具体指消费者知道品牌更具体的一些信息,如品牌内涵、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品牌所属产品有哪些及这些产品的特点、品牌广告的内容等。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们满足了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求外,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满足,尤其在社会生活压力不断加大的今天,人们渴求娱乐,希望通过娱乐来缓解压力放松身心。人们在消费时也想更多的追求产品的附加值,而娱乐营销借助娱乐元素可以传达品牌精神与信念,无形中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支持,激发感情共鸣。

3、提高品牌忠诚度。品牌忠诚度是品牌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品牌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满意程度以及由此引起的重复购买与使用行为。娱乐营销使企业、媒体、公众三位一体,企业、媒体、公众三者之间的互动,企业既可以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宣传自己的品牌,又能亲自为企业招募人才。再次,媒体所做的节目本身既避免了一些只见娱乐不见品牌问题,也没因为商业味道太浓而削弱节目本身的娱乐性,还有利于节目宣传推广。而这一过程中也满足了公众对娱乐的需要。实际上,很多娱乐内容都来自于公众自身制造,同时通过人们的不断参与,品牌信息就随着娱乐内容的广泛传播而得到扩散,而娱乐营销恰恰包括这三个主体。三者相结合,最终提高了品牌忠诚度。

4、提高品牌信仰。品牌信仰就是对某种或某些品牌产生极高的、持久的消费忠诚度,并建筑在消费行为之后获取愉悦与归属感的消费精神活动,属于企业品牌打造的最终阶段。而品牌忠诚是品牌信仰的基础,现在一些品牌已经有了自己的稳定忠诚消费者,如何把他们转化为自己品牌的信仰者,使自己的品牌能够成为常青树,超越品牌生命周期,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参加职场招聘真人秀无疑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尤其是其性价比比较突出。

5、提高品牌美誉度。品牌美誉度是知晓品牌的目标消费者对品牌持肯定与赞赏态度的比重。美国娱乐业顾问、经济学家迈克尔·J·沃尔夫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消费者的时间如此少、口味又如此善变的世界里,企业应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呢?一旦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企业可以加进些什么来提高产品的价值,使产品更具吸引力?答案只有四个字:“娱乐内容”或“娱乐要素”,也就是企业需要提供消费者可以参与的娱乐体验。传统的营销和沟通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企业的发展。顾客已经开始根据公司提供的体验来判断一件产品、一个品牌,甚至一个公司。根据现在商业发展的特征总结出:所有的行业都是娱乐业。要想成功,就必须让企业和消费者建立一种感情上的联系。

主要参考文献:

[1]郑秋锦.品牌传播娱乐化研究[D].华侨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向北.企业职场招聘营销为哪般[J].市场观察,2011.7.

[3],严晓丹.职场真人秀节目娱乐化分析——以天津卫视《非你莫属》为例[J].新闻界,2012.10.

篇7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文娱产业步入高速增长的新时期。艺人经纪公司对于中国来说还属于新生事物,2002 年 10 月,《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文化部令第 25 号)正式实施,第一次允许在公司名称中使用经纪一词。艺人经纪此种全球通行的影视服务,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不可小觑。当今社会,绝大部分艺人无论个人或团体,素人出身或演艺院校毕业均签约于经纪公司或工作室,由专业团队培养、规划其演艺生涯并打理演艺业务,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如影视剧出演、舞台活动演出、唱片/单曲打造、节目主持、时尚走秀、广告代言、公益活动等等。

国泰君安在报告中表示,在经济放缓所引发的口红效应下,由于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以及新世代年轻人的娱乐消费偏好,未来高水准的全能型艺人在国内将供不应求,预计到 2020 年,内地艺人经纪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未来五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 30%左右[1]。但与此同时,一方面,艺人市场青黄不接、艺人同质化严重、艺人与经纪公司纠纷等现象不断涌现;另一方面,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艺人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资本与媒介的策划包装下,艺人越来越呈现出商业产品与媒介品牌的特性。由此可见,如何运营、维护好艺人这一特殊产品,成为亟需切入研究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第一,挖掘艺人特殊属性,明确经纪公司艺人定位。目前娱乐消费市场上存在的艺人同质化严重、艺人转型失败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经纪公司对艺人特性的认知不够深入。本文把艺人视为一般商品和特殊媒介产品的结合,并分析其偶像特质,对艺人经纪公司培养与打造艺人、深入挖掘艺人潜质并进行市场定位及营销包装提供理论参考。

第二,为艺人经纪的具体运营提出针对性策略,促进艺人经纪行业良性发展。根据艺人经纪的人文性特质,分析艺人产品的生产策略;根据艺人经纪的经济、社会双重效益型,分析其市场管理策略;根据媒介生产与传播的品牌性,分析艺人经纪的品牌传播策略。

1.2.2、 研究意义。

1.2.2.1、 理论意义。

第一,本文综合运用跨学科分析,研究视角另辟蹊径,独具学理价值。在以往,艺人仅被视为艺术创作的主体从文学、戏剧学角度来研究,而本文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传播学等理论进行交叉分析,把艺人作为特殊的人、商品及媒介产品来思考,总结出艺人身份的多重属性,并通过挖掘艺人经纪的相应特性从而得出艺人经纪运营策略。此研究切入点独具新意,弥补了学术空缺;研究思路层层深入,具有理论深意。

第二,本文全篇论点与论据均紧贴时代,为现有艺人经纪理论提供及时的学理补充。由于社会及媒介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艺人多重属性也越来越突出。而以往的学术研究往往过于陈旧,现有的研究又流于案例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逻辑。本文应恰好能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增添时代感并提供学理补充。

1.2.2.2、 实际意义。

本文所有案例及论证分析都基于实际、紧贴时代脉搏,故所得出的策略建议对企业、市场及社会良好可持续发展具备启示作用。从企业角度来看,据业界预测,未来三到五年,国内会出现至少 3-5 家市值 200亿量级的专门型艺人经纪类的上市公司。随着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陆续推出泛娱乐战略、大文娱计划,华谊、光线等传统大型民营影视集团依旧坚守,艺人领域作为核心资源,即将成为必争战场。在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艺人经纪的运营与管理,将成为企业杀出红海的制胜法宝。从市场角度来看,泛娱乐势不可挡,资本不断涌入,给市场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市场规制及行业规范的出台、对中国艺人经纪产业的合理引导势在必行。从社会角度来看,在新媒体语境下,艺人属性又产生许多新的变化,本文从新的角度去及时把握、分析变化,以期对中国文娱市场发展产生良好积极作用。

1.3、 文献综述。

根据作者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的结果,艺人经纪的相关着作存在不多,尚未形成成熟理论。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艺人经纪的概念还未有明确定义,因其属于文化经纪范畴,主要服务对象是艺人,由此笔者参照文化经纪的概念,把艺人经纪定义为:在文娱市场为供求双方提供中介服务(居间、等)并收取佣金的行为,业务范围包括但不局限于影视剧出演、舞台活动演出、广告代言等。另外,针对明星、艺人、偶像、演员四个易混淆的概念,笔者参照较为成熟的日本娱乐圈的划分标准,作以下说明:明星更多时候是指代一种属性,演员、偶像、歌手、主持人有了名气的都可统称为明星,我们甚至还讲政界明星、体育明星等等;艺人指代一种职业,演员和偶像是艺人职业下依据工作内容细分的小职业。本文选取的艺人的研究范畴即广义上的娱乐工作者,包括且不限于演员、歌手等。

1.3.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艺人经纪产业起步较晚,相关学术着作也存在不多,国内学者的研究尚未形成专着。关于艺人经纪的概述可在文化经纪的相关专着里略见一二,如:颜海、彭桂芳、蒋冬青主编的《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中只在文化经纪职界一章中提到演艺经纪人,略述了演艺经纪人的历史、现状与发展、专业素质要求、认证制度、自律与行业管理。其他相关专着还有胡晓明、肖春晔编着的《文化经纪理论与实务》、何衡主编的《经纪原理与实务》、蔡正鹤主编的《文化经纪人培训教程》、肖学文主编的《经纪人与文化市场》。笔者在中国知网及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上以艺人、明星及经纪等关键词进行交叉搜索,发现与艺人经纪相关的电子期刊共达 29 篇,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艺人经纪产业商业运行模式、艺人经纪公司经营管理模式、艺人营销推广策略、经纪人制及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

第一,关于艺人经纪产业商业运行模式的研究。

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切入,探讨艺人经纪产业商业运行的最优模式。贺朦的硕士论文《中国演艺经纪产业盈利模式研究》探讨了演艺经纪产业商业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及特点,并详细剖析经纪公司和经纪个体的盈利模式。文章认为,目前我国演艺经纪公司盈利模式的主要问题表现在:运行机制不成熟;相应利润屏障未建立;完整产业链未形成,盈利模式单一[2]。邱乐乐的《民营影视企业价值链整合分析以华谊兄弟为例》运用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提出艺人经纪是民营影视企业价值链中的重要业务之一,可与电影、电视剧业务协同发展。这有利于集团在价值链条上进行资源的配置优化、提高利用率,增强核心竞争力。李扬眉的《国内外艺人经纪业运作模式比较及探讨》对日韩、欧美、香港的艺人经纪模式进行了特点分析与比较,归纳出成熟艺人经纪行业的共同特点:产业链式运营,集团化背景;专业化程度较高;执业环境规范,行业法规完善。袁玥(2010 年)详细剖析美国娱乐经纪业四巨头,以中介视角切入,分析美国娱乐经纪公司的商业模式。在美国,由于娱乐业内的反垄断传统,经纪公司的独立性与中介性更为显着。陶陶的《浅析韩国娱乐经纪公司商业化运作模式以韩国 S.M. ENTERTAINMENT 公司为例》从流行文化的角度切入,从前期准备、产品制作、产品营销、后期盈利四个阶段探讨以 S.M.为代表的韩国娱乐经纪公司商业运作模式特点,通过对韩国流行文化商业化的分析,得出对中国经纪公司的启示。

第二,关于艺人经纪公司经营管理模式的研究。

关于此方向的研究,学者们大多采用管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公司内部运营。王杉的《影视经纪公司运营模式研究》引入交易费用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社会网络、社会资本理论,勾画出影视经纪公司的社会关系网络结构,并分析其核心竞争力来源。文章把经纪公司的网络模式归纳为以下三种:纯经纪模式、联盟模式、一体化模式[3]。杨德玲发表的《明星制造: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管理》以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理论为依据,认为明星产品的制造和价值创造契合产品生命周期规律:从市场导入、成长、成熟到衰退。文章创造性地提出明星四层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并为经纪公司有效维护与延长明星生命周期提出合理建议。崇袁的《娱乐经纪公司的品牌经营研究以 S.M. Entertainment 为例》从品牌角度入手,结合韩国娱乐经纪公司 S.M. Entertainment 的成功经验,提出打造娱乐经纪公司形象标签的重要性。文章认为娱乐经纪公司的经营不应止步于内容制造,应从艺人主导转向经纪公司品牌主导,实现品牌化经营转型。

第三,关于艺人营销推广策略的研究。

国内的明星包装及艺人推广策略还未形成成熟体系,学者们大多运用对比分析法,借鉴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成功经验给予内地艺人营销以启示。胡小奇的《中国内地明星包装与推广系统研究》旨在探索出一个适合当代中国大陆的中国明星包装与推广系统。文章基于内地明星包装推广现状,运用案例分析法、中外对比法,通过剖析喜天影视传媒实例及欧美明星制范式等研究明星的包装与推广系统。陈耀竹、胡如虹的《台湾经纪公司评选新艺人之研究》通过数据模型分析,在模糊环境下为台湾经纪公司构建了一套评选新艺人的模式。谢一冰(2012 年)运用案例分析法、中外对比法,通过对华谊兄弟的明星运作模式的剖析,探究适合我国电影产业的明星制体系。

第四,关于经纪人制及法律法规建设的研究。

此方面研究大多来自于法律方向的相关学者,专业性较高。张建凤(2010 年)通过分析美国创新艺人经纪公司成功经验,探索美国明星经纪人制度及其成功之处,对比我国的明星经纪人制度存在的问题,从中得出对完善我国明星经纪人制度的几点启示,如建立明星经纪人的培养与审核机制、加强明星经纪人法规建设等。唐燕蕾(2008 年)通过剖析我国内地现阶段的明星经纪人制,归纳出现存问题:经纪团队专业人才及职业素质的欠缺;行业协会或其他自律组织的缺位;经纪人法律体系的不完善。文章针对问题,提出了经纪人素质建设、自律组织建设、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于涛的《我国演艺经纪制度法律研究》从法律角度入手,对演艺经纪合同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如经纪合同的性质、生效要件、双方权利义务、解除方式等。文章针对演艺经纪合同中分成比例及合作期限不合理、双方权利及义务不对等等诸多乱象给出了对应指导意见:针对演艺纠纷的司法解释的出台、经纪合同的备案审查等等。

除此之外,笔者还搜索到一些实例调研及访谈整理,虽学术水平不高,但却存在不小的实际意义。赵宁宇、杨紫苏等人的《中国演艺经纪公司调研报告》通过对中视影业、拾捌文化、上海唐人、光线传媒、君为天美、唐德凤凰、荣信达、金英马、小马奔腾、华谊兄弟的实例研究,分析中国演艺经纪公司和演艺经纪人制度的积极意义及负面影响,并提出战略展望。李小虫的《纵论经纪 解析韩流与韩国 DR 公司中国艺人部经理沈凌对话》提出经济活动是一种市场活动,经纪活动中,需要把艺人身上被大众广泛接受认可的特点放大推广,进行市场化包装。张琛的《演艺经纪:

从个人价值到品牌价值》立足蒲剑教授与黄晓明工作室 CEO 黄斌的访谈。文章提出:品牌意识是演艺经纪业的基石;输出主流价值观是品牌运营的关键;人才储备是经纪团队成长的原动力。

总的来说,国内学者对于艺人经纪的研究积极性很高,一些领域的研究也较为深入,但研究方法较为单一,总体创新性不够;对艺人经纪公司的运营模式研究多停留于表面,并未挖掘其产业特性形成深入研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与中国学者对于艺人经纪产业的学术探究相比,以西方学者为代表的国外研究相对较早,但时至今日,还并未形成国际学术界公认的系统性权威论着。当然,国外对艺人经纪产业的探究更加成熟与丰富,其中不乏一些深入性研究可为中国内地的艺人经纪产业提供理论补充及借鉴。外国学者关于艺人经纪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关于经纪人制度的研究。

从笔者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来看,西方学者集中于对经纪人制度进行研究,他们大多以法律视角出发,分析艺人、经纪人、经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探讨经纪人制度的发展完善。欧美等国的演艺经纪人又称为明星人,即在好莱坞,经纪人(明星人)担任着演员(明星)与制片人之间的桥梁作用。Slater.R.在其着作《好莱坞首席明星人》中,对头号经纪人 Michael Ovitz 及其领导下的 Creative ArtistsAgency(创新艺人经纪公司)做了深入分析及挖掘。在这之后,国内学者王贤清、万山对此着作进一步归纳整理,更系统的研究 CAA 模式及其发展,形成着作《好莱坞操盘手》。Koh Siok 和 Tian Wilson 研究经纪人、经理人与艺人间权利的约束与制衡,从历史发展的视角分析过程中的博弈与冲突。此外,美国俄勒冈大学新闻与传播教授Janet Wasko 的学术巨着《How Hollywood Works》对好莱坞电影产业下的经纪人制度进行深入剖析。2015 年 JL Ordelinfont 在《Vniversitas》上发表的的学位论文以具有代表性的演员及歌手的经纪合同为案例分析了相关法律制度。

第二,关于艺人经纪产业盈利模式的研究。

此方面的研究还未成体系,可零散见于一些经典的经济学专着中。关于盈利模式,国外的学术思想根源来自美国学者 Adrian J. Slywotzky 的《The Profit Zone:HowStrategic Business Design Will Lead You》,他提出利润区来自盈利要素间的匹配度,盈利模式即要素间的组合和匹配模式。奥地利经济学家 Kirzner 从市场信息的角度对产业盈利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Kirzner 认为企业家本质上是一种经纪人,他们担任着市场缔造者的职能,善于感知市场、捕捉机会、实现盈利。

第三,关于艺人经纪产业经营与管理的研究。

目前涉及到艺人经纪产业经营与管理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学者们多以某一艺人经纪公司或某一演艺行业出发进行案例分析,研究成果足够深入却不够系统。美国西北大学营销学教授 Philip Kotler 和艺术管理教育家 Scheff Joanne 的着作《Strategies forMarketing: the Performing Arts》探究了演艺产业的市场发展和营销管理策略。美国中田纳西州州立大学教授 Geoffrey Hull 在其着作《The Recording Industry》中将音像产业的发展置于经济及历史语境下阐释,对其战略运作、生产营销等做了细致剖析,总结出一套美国娱乐业的运营发展规律。此外还有《New Developments for J AudreyEllison International Artists Management》进行 J Audrey Ellison 的案例分析,研究经纪公司的内部运作管理。

第四,关于艺人经纪公司具体业务的研究。

此方面研究多为明星包装系统、艺人推广策略的分析阐释,实际应用价值较高,但学理性不够充分。陈江燕编译的《欧美:明星是这样经纪的》对美式明星经纪体系进行了关键词阐释及案例分析,文中阐释了包装、明星制、优胜劣汰等相关概念。通过对好莱坞演员及歌坛明星如玛丽莲梦露、猫王等的经典案例剖析,总结出偶像本人是否存在并不重要,其形象的生命力有多强才是最重要的的结论。

文中创造性的提出商业化社会包装概念,阐述明星包装的重要意义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社会,这种本不应存在的虚幻弥补了处于无尽信息与人际沟通之间的真空地带,化为一种真实的存在。虚幻而华丽的包装使明星走向神坛,吸引大众目光并成为平凡现实生活的最佳代言人[4]。

综合上述,国外学界对于艺人经纪的研究范围更聚焦、研究内容更前沿。但与此同时,艺人经纪独立的理论基础尚未形成,且研究领域过于聚焦,宏观视野稍显不足。艺人、经纪人与经理人个体关系的特性并不能体现产业整体的运作规律;具体业务的探究也无法解释艺人经纪模式的形成、运营策略的发展。

目前来看,尽管国内外学者积极性很高,艺人经纪产业的相关研究也越来越丰富,但是整体看来,理论深度及宏观视野仍显不足。经济全球化带动的文娱产业交流碰撞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外学者们还需进一步探究,互相学习借鉴,共同促进艺人经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1.4、 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交叉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专家访谈法。文献研究法:收集有关艺人经纪内容的相关专着、期刊论文等相关文献;在对文献信息整理的基础上,进行筛选,提取真实有价值的信息。交叉研究法: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大众消费心理等相关理论对艺人及艺人经纪特性做出归纳总结。比较分析法:在部分章节的研究中,通过对我国艺人经纪公司运营管理模式与韩国、日本、美国等的对比,分析运营管理手段的优缺点,为内地艺人经纪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意义。专家访谈法:通过与艺人经纪从业人员的访谈,了解艺人经纪行业前沿动态,保证数据真实性,验证资料准确性。

1.4.2、 研究内容。

本文正文研究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中国内地艺人经纪的实践分析:首先,笔者综合考虑我国法律法规、宏观政策的变化及行业内大事件,梳理出我国艺人经纪发展的三个阶段并归纳各时期特点:20 世纪 80 年代到 1994 年的艺人经纪雏形时期;1995-2004 十年间的传统艺人经纪时期;2005 年至今的艺人经纪再探索时期。其次,笔者针对艺人经纪产业现状梳理出六个发展困境,如专业化程度不够、传播渠道不便、利益分配不平衡等。

第二部分,基于艺人属性的艺人经纪特性理论分析:第一节综合运用传播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理论进行跨学科分析,对艺人的三重属性进行归纳界定。首先,是作为艺术创作主体和观照对象的艺人。笔者从物质、精神、技能三个层面来分析解读,包括艺人的外貌审美审异、人品道德等榜样对照、艺术表现再现水平。其次,是作为商业产品的艺人,他们拥有一般商品的四个特性:符合观众的消费口味与需求;可以规模化、模式化生产与再生产;遵循市场规律,在市场上交换价值;通过消费实现价值。最后是作为媒介产品的艺人。媒介产品具有四种功能,即监视环境功能、协调关系功能、传递遗产功能、提供娱乐功能[5]。作为媒介产品的艺人更多功能体现在娱乐产品及其服务上。这种娱乐功能的实现,一方面以媒介加以传播的样式得以呈现,另一方面以影视产品创作得以实现。作为信息源的艺人:携带当下大众文化的讯息,体现社会性;作为传播主体媒介公司产品的艺人: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加以策划、包装、生产,体现商业性;媒介传播过程中的艺人:要经历符号化编码、解码过程;作为媒介受众接收、读解的艺人:既有影视产品议程规定的客观性,也有被观众主体各自读解的主观性。第二节运用所得出的艺人特性分析艺人经纪三重特性。一是经纪公司以人为产品的人文性;二是经济效益为主兼顾社会效益的双效益性;三是媒介生产与传播的品牌性。

第三部分,把所得出的艺人特性及艺人经纪特性应用于艺人经纪运营策略中,从产品生产策略、市场管理策略、品牌传播策略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最后结论。

1.5、 研究特色及创新。

本文创新点主要有三:

篇8

[中图分类号]17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7-0095-05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移动营销绩效的影响因素及测量模型实证研究”(批准号:GD10YGL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隐私保护的移动商务推荐系统研究”(批准号:7097102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格环境下用户QOS需求驱动的移动服务资源选择优化研究”(批准号:71171062)

[作者简介]何军红,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

刘洪伟。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移动商务;

莫赞,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广东广州510520)

随着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我国移动用户的规模增长迅速。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十亿,达到106,202.8万户。在这一背景下,不少企业日益重视移动设备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如2011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北京地区利用手机进行促销活动。在促销期间,凡购买可口可乐、雪碧、芬达促销瓶装2升产品任一瓶,凭瓶盖内的8位编码,发短信C0KE#8位编码至12114,即可参加“畅饮可口可乐公司汽水系列产品,赢取价值4999元旅游抵用券”促销活动,并有机会赢取相应奖项。该活动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参与,极大地提升了企业销量。然而,尽管已有不少企业开展移动营销取得了骄人成绩,但多数企业开展时却是障碍重重,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消费者对这种营销活动不接受甚至反感与投诉。本文主要研究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识别消费者在不同行为阶段影响其参与移动营销的各种因素,以便在后续研究中为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企业在消费者行为过程的不同阶段抓住营销工作重点,合理分配营销资源,有效设计移动营销活动。

一、文献综述

移动营销研究现已出现在各种商业和信息系统期刊上。主要的电子商务期刊和少量的商业期刊都发表了有关移动营销特定问题的文章。在这些期刊中,大量刊登移动营销研究的期刊主要有两种,即《国际移动通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bileCommunications)与《国际移动营销》(InternationalJournal of Mobile Marketing)。其中《国际移动营销》杂志主要集中在移动营销领域。据预测,这种期刊会很快成为主流期刊,而且有助于提升移动营销的研究深度。移动营销的研究内容涉及范围也较广,包括移动营销生态、移动营销跨文化比较、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移动广告应用等。其中与本论文相关的研究主要有:

(一)移动营销概念研究

移动营销是指以消费者为目标并通过移动渠道进行的任何形式的营销、广告或销售促进活动。对移动营销的理解,不同学者与机构有着不同解释。研究者在对移动营销现象进行描述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四种概念:(1)移动营销(Mobile Marketing),指通过个人移动设备连接的广泛网络而开展的任何营销活动。(2)移动广告(Mobile Advertising),指发送到手机、PDA及其他携带式移动设备上的广告。(3)无线营销(Wireless Marketing),指通过无线网络向手机或PDA等移动设备进行传递的广告信息。(4)无线广告(Wireless Advertising),指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及其他无线设备进行传递的短信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广告。

(二)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研究

目前移动营销研究内容涉及范围较广,其中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作为一种新营销沟通模式,如果消费者不接受、不参与,移动营销活动效果将难以得到应有保证。这里的消费者采纳指消费者对移动营销这种沟通模式的采纳,并非指对企业提供的某种产品与服务的采纳,主要表现在消费者愿意阅读企业商业短信、彩信,愿意衔接到企业手机网站上察看相关产品信息,愿意参与企业互动营销活动,愿意接收手机优惠券甚至积极去兑换等等。

从现有文献看,已有不少学者为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作出了贡献。Varnali等认为消费者对移动营销信息的采纳受到如下因素影响:消费者的个性、态度及个人感知、人口统计因素、社会/同辈因素、文化因素、媒介因素、内容的相关性和可信性、对信息发送者和无线服务商的信任水平、移动营销信息的情景因素、使用者的许可及使用者对内容的控制、营销信息的传递时间与频率等。在现有文献当中,暂未发现有关移动营销消费者持续行为的研究,但在移动数据服务领域近几年的研究中,出现了少量有关移动数据服务持续行为的研究,如Zhao等研究了服务质量与公平对移动数据服务的顾客满意和持续行为的影响。

整体来看,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方面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采用了应用的观点。如Wang研究了移动杂志的互动性特征对移动营销者的启示。冯利芳研究了手机扫描习惯的培养对移动营销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类使用了既定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来进行研究。如Yang以TAM2理论为基础,在我国台湾省高校调查了468名大学生,以了解他们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及接受意愿。结论表明社会影响显著地影响消费者对移动营销的态度。而且,他们对移动营销的态度又会影响其对移动广告的态度及使用意愿。

(三)研究评述

文献研究表明,虽然已有不少研究者研究了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但在研究时仍然存在如下薄弱环节:

1.对移动营销现象的描述使用了多种概念,概念阐述得不够准确与完整

多样化的概念与不同概念阐述之间的差异,容易使企业应用者及理论研究者感到困惑与茫然,既不利于后面的研究者开展理论研究,也不利于指导企业开展移动营销。后续研究者在对移动营销概念进行阐述时,应考虑如下几点:

第一,无线与移动其实是有差异的。如当消费者在家里通过台式机的局域网站与外界进行沟通时,只能称为无线沟通而不能称为移动沟通。无线接人有时只允许小范围内的移动,然而真正的移动则是通过移动网络来实现的,移动网络使得通讯在整个网络覆盖的区域都能实现。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更倾向于用移动营销或移动广告来代替无线营销或无线广告。

第二,移动营销比移动广告概念范围更广。目前企业开展的大多数移动营销活动均为移动广告,如向消费者发送短信广告或彩信广告,在手机网站上所作的WAP广告等。尽管在多数研究中,用“移动营销”术语所描述的现象与其他研究中“移动广告”所描述的现象接近,但本文仍倾向于用前者,因为前者比后者范围更广,即移动营销并不仅仅局限于移动广告,还包括其他活动,如短信优惠券、短信抽奖活动是销售促进活动而不是广告。

第三,与传统营销概念相比,移动营销概念更应强调沟通。不少学者在界定移动营销概念时都不约而同地将移动营销描述为个性化、互动性的活动。也就是说,在界定移动营销概念时突出地强调了其与传统营销的不同之处。然而,将这些概念与美国营销协会(AMA)的营销概念进行比较,便发现一个显著特征,移动营销看上去仅仅只描述了营销活动的某个部分,也就是促销沟通活动。该结论可从两篇研究文献获得支持,这两篇文献在描述类似现象时均使用了移动营销沟通。同样,Pousttchi等认为移动营销主要集中于营销组合的第四个P,即促销。因此,本文建议移动营销可以理解为移动营销沟通。

在以上分析及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初步将移动营销概念定义为:以消费者为目标并通过移动设备进行的任何形式的营销沟通活动。

2.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问题的研究仍存在较大分歧

在现有文献当中,虽然不少学者对移动营销消费者的采纳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影响因素较为零散,研究结果也存在一定分歧。如有研究者认为移动广告的娱乐性对消费者采纳意愿有较强的直接影响,但有研究者持不同观点,认为娱乐是通过影响消费者态度来影响采纳意愿的。另外,有些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者考虑得比较少,如营销因素。实践表明,在移动营销领域,企业自身移动营销的设计能力对消费者的采纳意愿影响明显。

3.对移动营销消费者初始行为后的评价及持续行为的研究极为少见

在营销领域,已有学者对重复购买行为进行了研究,如李东进等探究了感知价值、顾客满意、转移成本和消费时间间隔四个因素对重复购买意向的影响。但在移动营销领域,绝大多数研究者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整体研究了消费者采纳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未将消费者行为进行初始行为与持续行为的划分,很少有文献对行为后阶段进行关注。由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希望消费者参与一次移动营销活动后能继续参与,因而此方面的研究对企业的意义更大。

4.现有研究忽略了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过程

在其他研究领域,偶有研究者利用动态思想来研究消费者,如Choi等通过建立贝叶斯时空模型研究了网络零售商顾客需求的动态演化。但在移动营销领域,研究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过程的文献极其缺乏。对于开展移动营销活动的企业,其营销对象既有移动营销的潜在参与者也有正在参与者或者曾经参与者,既然不同行为阶段的影响因素是不同的,那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企业针对不同行为阶段的消费者开展移动营销活动,从而提升消费者参与移动营销的意愿,进而提升企业移动营销成功的可能性。鉴于此,本文着重研究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的动态演化这一科学问题。

二、概念模型的构建

(一)初始采纳行为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经过前期研究,本文初步提炼出三个比较重要的影响移动营销消费者初始采纳行为意愿的因素,即技术因素、营销因素与消费者因素三个变量。

1.技术因素

对移动营销产生影响的技术主要有:

(1)信息传递技术。信息传递技术指影响到信息传递速度与准确性的移动通讯网络技术。如果移动网络信号不好、总是断线、网速过慢等而使得消费者不能准确地收到信息或者迅速及时地参与移动营销活动,必然会使其参与热情大打折扣。

(2)移动设备技术。在移动营销开展与应用过程中离不开大量新移动数据服务的使用,但采用新的移动服务如浏览网页、参与手机互动游戏等的前提条件是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智能手机的渗透。通常情况下,智能手机具备较大的屏幕,拥有智能手机的消费者能接收到更具有吸引力的多媒体商业信息,其参与移动营销的意愿也更高。

(3)移动数据服务技术。移动数据服务技术指开发各种数据服务如短信、彩信、彩铃、手机游戏等的技术。这些开发出来的数据服务是移动营销发展的基础。WAP、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移动营销沟通渠道。多样化的手机应用及移动营销活动对消费者产生的吸引力也更大。

2.营销因素

许多营销者根据消费者的时间、地点和偏好来使信息与消费者需求相关。如正在看房的消费者对房产信息的好感就要明显强于无购房需求的消费者。另一方面,与网络广告一样,许多消费者认为移动广告是一种打扰,所以会通过一些途径来回避广告。但有些信息只针对会员发送,或者为消费者提供一些退订条件,消费者的参与度也更高。因此,许可对移动营销消费者的初始采纳意愿具有影响。除此之外,许多消费者平时使用移动数据服务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如通过玩手机游戏,消费者可以获得娱乐和放松,因而,娱乐性强的移动营销活动对消费者的接受意愿有着重要影响。

3.消费者因素

根据创新扩散理论,对新技术的采纳与试用和个体接受新产品的倾向有关。创新性强的消费者显示出好奇、喜欢冒险以及寻求刺激等特性。由于移动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沟通活动,因而消费者对其的采纳也容易受到消费者个人创新性等个人因素的影响。另外,根据费希本行为意向理论,具有强烈行为意愿的消费者更有可能作出该行为。

据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1:技术因素对初始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2:营销因素对初始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3:消费者因素对初始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4:初始行为意愿对初始行为产生影响

(二)移动营销消费者初始采纳行为后的过程研究

消费者在接受移动营销之前和之后对移动营销感知不同,因此,消费者对初始行为经历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到其持续行为意愿。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如果个体在行为后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会有重复该行为的倾向。因而,消费者在行为后对满意水平的评价将会影响到其持续行为意愿。另外,TAM理论表明,感知有用性与感知易用性对意愿均有显著影响。同时,感知易用性对感知有用性具有显著影响。有了初始行为经历的消费者在重复行为时不再像初始行为那样抱着一种尝试的心理,而更多地会考虑行为的价值和行为的难易。因而,本文初步将有用性与易用性变量考虑到持续行为阶段,研究其对持续行为意愿的影响。

据此,论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初始行为经历对消费者满意产生影响

H6:初始行为经历对感知有用性产生影响

H7:初始行为经历对感知易用性产生影响

H8:消费者满意对持续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9:感知有用性对持续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H10:感知易用性对持续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三)移动营销消费者采纳行为动态演化概念模型构建

篇9

一、体验经济与体验营销

根据约瑟夫派恩(B.JosephPineII)与詹姆斯吉尔摩(JamesH.Gilmore)1998年在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欢迎进入体验经济”一文说明,体验经济时代已来临。所谓体验经济(ExperienceEconomy),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素材,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的一种经济形态。

体验营销是伴随着体验经济产生的新营销方式。所谓体验营销,就是企业以满足消费者追求美好体验的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舞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为他们提供高质量体验产品的一切活动的总称。基于此定义,体验营销应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关注顾客的体验。在体验经济中,为顾客创造的特殊体验是顾客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决定消费者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企业应注重与顾客之间的沟通,发掘他们内心的渴望,站在顾客体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2)把消费过程看成是一种整体的体验。体验营销认为从消费者与产品接触到购买再到使用这一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是影响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应该在每个环节都创造不同的体验,最后形成对该品牌的立体层面的整体体验。

二、体验经济时代下发展旅游体验营销的必要性

旅游从本质上讲就是人们离开惯常环境到异地去寻求某种体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体验消费”。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旅游企业必须适应营销环境的变化,转变传统营销观念,树立体验营销理念,使体验营销成为旅游营销的主要营销策略。

1.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呼唤体验式营销。从当前旅游市场的情况来看,体验性需求正逐步成为旅游需求的主流,体验性消费也逐步向普遍化、差异化、丰富性、人性化等方向发展。旅游企业必须积极地适应这种变化,努力按市场需求提供合适的旅游供给物体验性旅游产品,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

2.体验营销是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旅游企业要发展,不能消极的等待旅游者表现出有某方面的需求,而应该积极发现需求,引导需求。体验营销给那些日益陷入激烈竞争的旅游企业提供了一个基于观念变革的新的竞争途径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3.体验营销能够在更深的层次上带来旅游业运作思想上的一大变革。体验营销观念的核心思想就是设计体验,让消费者获得完美的体验从而留下美好的回忆。它在旅游业的应用,正是抓住了旅游的灵魂,把握住了游客旅游消费活动的本质追求。

三、旅游体验营销模式

(一)娱乐营销模式

娱乐营销以满足游客的娱乐体验作为营销的侧重点。娱乐营销模式要求旅游企业巧妙地寓销售和经营于娱乐之中,通过为潜在旅游者创造独一无二的娱乐体验来吸引他们,达到促使其购买和消费的目的。在旅游过程中,每一位顾客都希望购买的是一次难忘的、愉快的旅游经历,所以在旅游业中,娱乐营销模式尤为重要。旅游企业应将娱乐营销的思想贯穿于旅游营销过程的始终,在顾客旅游的整个经历中时时地加入娱乐体验,使整个旅游过程变的有趣而愉快,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二)美学营销模式

美学营销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经由知觉刺激,提供给旅游者以美的愉悦、兴奋与享受。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企业为了迎合“感性消费”,要以满足人们的审美体验为重点,运用美学原理和美学手段,按照美的规律去开发旅游资源、建设和利用旅游景观,配以美的主题,提供美的服务,以迎合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兴趣并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使客人在旅游审美活动中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获取丰富的美的享受,留下美好的体验。

(三)情感营销模式

情感营销是以旅游者内在的情感为诉求,致力于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要。游客对于符合心意,满足其实际心意的产品和服务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它能提升游客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情感营销的运作需要了解用什么刺激可以引起某种情绪,以及能使消费者自然的受到感染,并融入这种情景中来。旅游企业需结合旅游产品特征、探究旅游者的情感反应模式,努力为他们创造正面的情感体验,避免和去除其负面感受。

四、旅游体验营销的实施策略

旅游企业应在深刻把握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体验营销策略,并通过多种途径向旅游者提供体验。

(一)设计一个鲜明而独特的主题

体验营销是从一个主题出发并且所有服务都围绕这个主题,所以体验要先设定一个明确而独特的主题,这可以说是实施体验旅游的第一步,如果缺乏明确而独特的主题,游客就抓不到主轴,就不能整合所有感觉到的体验,也就无法留下长久的记忆。主题的确定应根植于本地的地脉、史脉与文脉,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突显个性、特色与新奇,避免与周边邻近地区同类旅游目的地的雷同。总之,能触及旅游者内心的渴望,吸引他们进入旅游状态的就是一个好的主题。新晨

(二)建立旅游者体验数据库,加强对游客心理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分析

建立旅游者体验数据库在体验营销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可以加强对旅游者心理需求和内心感受的分析。旅游者体验数据库不仅要有通常客户数据库所含的基本资料、交易资料,而且必须包含从中挖掘出的旅游者的体验性资料,这就要深入分析旅游者心理

(三)通过体验广告传播旅游体验

篇10

美国著名消费者行为学家M R 所罗门认为:“改变消费者行为的许多生活方式都是由年轻消费者所推动的,他们不断地重新定义什么是最热门的而什么又不是”。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年轻消费者更善于掌握先进的信息交流手段,信息交流更加快捷,如何针对当前年轻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指定更有效的广告营销策略,显得尤为迫切。

一、年轻人消费心理

如今对市场营销影响越来越大的可能就是出生于80后的一代。他们具有独立个性、有思想、享受生活,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受到营销与企业管理界的格外重视。

(一)追求时尚和个性化

青少年大多思想解放,富于幻想,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往往是某些新产品的首批购买者和消费带头人。特别在高中阶段,他们会去模仿所崇拜的明星,相互观察、议论、模仿,使得在消费流行中能尽量赶在前头,如近年来大受年轻人追捧的匡威(CONVERSE)流行鞋。而大学阶段的年轻人不仅仅受流行所蛊惑,往往在消费中还要求反映他们的个性,自信、乐观、渴望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些年轻人开始为自身着想,并渴望能够自己把握未来的命运。

(二)迷恋高科技产品

在数码产品大量充斥生活的今天,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消费领域,最新款的手机、数码相机、MP3、笔记本电脑等都是年轻人迷恋的高科技产品。尤其是手机,时尚一族的年轻人总是随着潮流更换手机以及追求最新的手机业务。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的调研显示,近80%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为18到30岁。中国的年轻人对新技术应用很敏感,更容易接受新的概念,他们偏好使用移动新业务,尤其对娱乐导向的新业务感兴趣,如彩铃业务就是在他们的带动下而迅速火起来的

(三)超前消费

年轻人乐于接受新的消费行为,如信用卡透支等,而新事物的层出不穷使得很多人经受不住诱惑,不懂得积累,往往陷入经济入不敷出的局面,也导致了“月光族”等新流行语的出现。

鉴于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据2006年麦肯锡的消费者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市青少年每年的直接消费及因为他们而产生的年消费总额已达2900亿元人民币。各类收入阶层的家庭中,约有90%的受访父母表示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增加对子女的消费支出。如果加上间接影响,其市场价值还将增加2250亿元。

二、针对年轻人消费的广告营销分析

传统的市场理论与营销方法的基础,在于对消费者行为的充分了解和准确把握。现在,随着一批年轻态的消费者的长大,这批年轻化消费者群体的形成,其影响力将为我们传统的市场理论和营销方法提供新的研究基础和带来更多的改变。以下就当前的一些广告营销策略加以分析。

(一)差异化策略

在商品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的选择口味也更加多元化。因此更加细分市场,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是诸多厂商的共同策略。在竞争激烈的电脑市场,惠普面临本土企业联想以及跨国品牌戴尔的夹击,如何在此形势下通过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尽快扩大市场份额,需要惠普做出正确决断。

惠普公司2008年在我国了“我的电脑·我的舞台”年轻人市场策略。此战略针对年轻人群体,以网络为核心,通过创意方式展现自我个性,同时也是对消费细分市场的重大划分举措。值得注意的是,在惠普全球战略中,中国是目前唯一一个此全球市场策略的国家。对于此次的策略,中国惠普信息产品集团市场部及中小企业业务总监萧振义说:“这是因为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人群体对未来消费趋势和消费行为的强大影响力,这是惠普将这一策略在中国首发的原因。”。

从实施效果看,重点开拓年轻人消费市场推动了惠普电脑在中国消费类市场的品牌提升和业务发展。到2008年第一季度,惠普在中国大陆销售了103.32万台个人电脑,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49.7%,两倍于市场平均增长。更重要的是,在年轻人市场策略后的半年中,惠普通过多方面的活动为年轻人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个性表达平台,增强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忠诚度。短短半年时间就为惠普电脑品牌带来了17%的增长。

(二)网络广告营销

遨游网络可以说是当代年轻人的首选娱乐方式,这也促使各品牌把营销和广告的重点放在网络上。百年品牌可口可乐是较早的实施网络广告营销的公司之一。

可口可乐公司率先在网上设立了虚拟互动工厂,通过游戏、故事及提供各个生产阶段的情况介绍,向网民解释可口可乐的生产过程,以吸引网友上网参观和了解。2000年8月,可口可乐又在中国建设了以年轻人为诉求对象的集音乐、电影、聊天、游戏等频道为一体的中文网站,突出强调了互动与娱乐的特点。

以一向注重年轻人消费市场的百事可乐为例,百事可乐建立了与其公司形象和定位完全统一的中英文网站,以游戏、音乐、活动为主题,其背景则依然是创新的标志和年轻的蓝色。同时,百事可乐与Yahoo携手。2000年4月,百事可乐公司首先宣布与Yahoo进行全面网络推广合作;在音乐站点,如MTV.com的投放力度加大;同时还涉足于体育类网站,例如NBA.com、美国棒球联盟等。从奥斯卡到古墓丽影游戏和电影,百事可乐的网络广告总能捕捉到青少年的兴趣点和关注点

(三)娱乐营销

在娱乐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娱乐已经成为营销的一个载体,当营销主体借助娱乐这种“高附着力”的介质进行推广时,其效果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2005年,蒙牛酸酸乳与湖南卫视“超级女声”节目达成互动宣传,整个广告运动多向整合资源,并高效应用资源,充分地将蒙牛酸酸乳零售业务与“超级女声”有机的结合。

“酸酸甜甜就是我”被确定为蒙牛酸酸乳的广告语,用“表达真我”作为创意核心,鼓励小女生真正注意到真实的自我。在创意表现上,让上一年的“超级女声”优胜者张含韵进行代言,把“丑小鸭变天鹅”的诉求直接指向蒙牛酸酸乳,因为它能带来信心及勇气,让小女生们实现自己“丑小鸭变天鹅”的梦想。整个广告运动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来制造舆论,利用年轻一代的自我表现欲望制造新的卖点,整个广告运动的影响力就像滚雪球一样,产生了几何极数的效应,形成了超强影响力,并最终将影响力转化为销售力,帮助蒙牛酸酸乳成功打入市场,获得令人瞩目的市场业绩。

此后,娱乐营销得到快速发展,仁和闪亮滴眼液冠名湖南卫视《快乐男生》,美特斯邦威服饰赞助《加油!好男儿》,而蒙牛再接再厉,与国家体育总局、央视联合打造趣味健身活动《城市之间》,首创全民健身海选,在奥运背景下倡导全民健身,通过无门槛的竞赛最大限度地与消费者互动。

(四)观念营销

耐克一直以“体育精神”介入广告,较早的把运动产品在田径场、体育馆等专业应用上引入到平常百姓生活中,成为青少年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身份象征。其“JUST DO It”(只管去做)口号,指出运动不只是运动,而是象征了大胆尝试、拼搏、坚持、活力,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运动无处不在。耐克的“JUST DO IT”首创了观念营销的先河,引得竞争品牌群起效仿,如阿迪达斯的“impossible is nothing”(没有不可能),李宁的“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REEBOK的“I am what I am.”(我就是我)、安踏的“Keep Moving”(永不止步)等等。

“一切皆有可能”这句口号,是李宁品牌在过去的15年不断积累和完善的结晶。李宁赞助举办的大学生3对3篮球赛,其赛制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品牌定位十分贴切,提出“不服就单挑”的口号,此项赛事战火燃遍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哈尔滨、南京、杭州、成都、武汉全国9大城市,赛事转战120所高校,受到在校学生的热烈欢迎。这种实实在在的活动比起单纯赞助赛事更有效。不但加强了品牌的亲和力和认知度,而且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面对面的沟通机会,能切实打动他们的心扉。比起国内其他体育品牌,单纯利用“明星+广告”的营销模式开拓市场的做法,“李宁”组织校园活动,建立与消费的直接沟通,要明智许多。

(五)捆绑式广告营削

麦当劳在2003年全球同步推出了“我就喜欢”品牌更新活动,麦当劳一改几十年不变的“迎合妈妈和小孩”的快乐形象,变成年轻化、时尚化的形象。

为了配合麦当劳的品牌更新活动,2003年11月24日,两个“M”麦当劳与“动感地带”(M-Zone)结成了合作联盟,并共同推出了一系列的“我的地盘,我就喜欢”的“通信+快餐”的协同营销活动。中国移动副总裁鲁向东在活动仪式上,用“最酷、最眩、最动感”来形容这次营销活动。动感地带一直宣传一种很鲜明的品牌态度“我的地盘听我的”,在年轻人中的认同感非常高,麦当劳极为看重这一点。而对动感地带的客户来讲,购买麦当劳的产品在价格上可以得到优惠,这是一种特权感,可以得到双赢。以前他们来麦当劳只是吃汉堡、薯条,麦当劳儿童游乐场的设备让他们认为自己不属于这里。现在,由于动感地带的介入,使得他们更加有满足感和归属感。

三、结语

最近著名投资银行百富勤就大胆预言,从现在到2016年,将是中国的一个消费繁荣期,80后一代将步入成年,并会成为消费的主力。80后一代正成为我们许多行业的消费主力,他们引领着音乐、互联网、数码产品的消费潮流,要想抓住这股潮流,必须认真调研分析年轻人的消费心理及变化,比竞争对手先想到年轻人消费者心里去。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7)03―0326―03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服务质量的调查,剖析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服务质量的总体情况,并以此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探讨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服务质量问题,促使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为取得对服务质量调查数据的真实性与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对象界定于:1)具有完全市场主体的独立法人企业;2)必须是会员制单位;3)从理论上来说,服务必须是本企业差别竞争的核心;4)健身娱乐业主要涉及健身、球类、跆拳道、击剑、高尔夫、游泳等。

从以上条件出发,本文对上海市一兆韦德、健力宝、攀宇、陆云、黑带、武道馆、好动、剑锋击剑、大都会高尔夫、白领丽人、源深、青年会、新生命、华爱、贝菲特等15家健身娱乐俱乐部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本文查阅了大量服务营销方面的相关书籍和论文,为本文服务内容的调查与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如国外服务专家Gronroos、Leonard L.Berry、A.Parasuraman、v.A.Zeithaml等关于服务研究方面的相关论著,国内如张金成、韩经纶、黄少军等从事服务领域研究的专家论著,除此之外,还大量查阅了关于国内健身娱乐行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研究论文。

1.2.2问卷调查法本文共设计两套调查问卷,第一套问卷主要调查会员对健身娱乐行业服务期望与要求;第二套问卷主要调查会员对健身娱乐行业目前提供服务的真实感受。问卷经多次征询专家意见,筛选出2,4个服务质量评价因子,采用李克特问卷量表7段计分法,“1至7”表示由“非常反对”到“强烈赞同”的渐进式发展。本文对感知问卷进行了15名专家的效度检验,有效性达93.2%,同时进行了同质信度检验,α=0.9607,而Standardized item α=0.9598,因而,问卷具有较高同质信度。

会员问卷共发放36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期望问卷有效卷为360份,有效回收率达100%;感知问卷有效回收卷为359份,有效回收达99.7%。

1.2.3数理统计法本文所有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服务质量研究的逻辑起点与依据研究服务质量,必须首先认识服务质量衡量的依据是什么,这是一个逻辑起点,也是开展服务工作的起始点。显然,服务业竞争的激烈性凸显出了服务业买方市场的重要地位和价值,谁在买方市场上经营有方,谁就能够占据差别竞争的有利制高点。因此,面对体育健身娱乐业竞争激烈的上海,针对会员服务质量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2.2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分析

2.2.1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会员服务质量期望服务质量期望能够表达出现阶段会员的服务需求,根据服务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措施,可以实现会员的服务期望值和会员对健身娱乐行业的满意度,服务期望。

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中,会员对俱乐部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技术水平、服务的承诺兑现以及服务的理解能力上有较高的期望,而对一些有形因素,如设备、员工形象、提供健身资料等方面期望并不高,说明随体育健身娱乐业的快速发展,有形性因素已经不够成健身娱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致命武器,顾客对体育健身娱乐业发展的内涵追求显得更加理性与务实。

2.2.2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会员服务质量感知 服务质量感知能够反映出上海市健身娱乐业会员对服务的感受性,通过感受性数据,可以判断现阶段上海市健身娱乐行业服务发展状况,并能够针对会员普遍感受较低的服务质量因素,进行服务补救,重新建立会员对俱乐部的满意水平。

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中,会员对体育健身娱乐企业提供的服务质量整体感知较低,尤其在员工对服务的理解能力、服务的成功率、服务的承诺性保证和员工服务的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缺陷,而这些指标恰恰反映出上海市体育健身娱乐业服务内涵的缺失。

2.3上海市健身娱乐业服务质量发展战略整体服务因子分析由上述分析可知,从短期看,可以通过改变一些服务因素来提高会员的服务满意度,但从长远看,必须有一个长期、稳定的整体服务质量跟进措施。因此,本文对上述24个服务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寻求体育健身娱乐业的服务分类模块,提高服务的全面性和针对性。

经过因子分析,不难发现,原有的24项服务因素转化为三类服务因子,对服务质量的整体分析变得简单便捷。根据三类服务因子包含的特征分析,第一类可以称为“交互服务质量因子”。基本上反映了服务成功率、服务准时性、服务忠诚性以及服务诚信、服务敏感性、服务移情性等方面内容;第二类可以称为“有形服务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健身娱乐设备、健身材料宣传以及服务配套设施等内容;第三类可以称为“员工技能服务因子”。基本上反映了员工的技术水平、员工对服务的理解能力和员工知识的掌握数量等内容。三类因子的划分有助于体育健身娱乐业从整体上把握服务质量因素的组成,并重视交互服务质量和员工技能服务两个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