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2 04:29: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2、开火车认读5个前鼻韵母。

3、强调前鼻韵母一定要读准“”的另外一种读音。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叫做后鼻韵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做后鼻韵母吗?

我们来看看今天要学的后鼻韵母和前鼻韵母有什么区别呢?(出示“”和“”)

要学好后鼻韵母首先要发好“”的音。

2、学习“”

①学会了后鼻韵母的发音要领之后呢,我们来看看这四幅图,(出示图片)。先请小朋友来说说图上的内容。

②出示ang,“羊”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学的第一个后鼻韵母,先请小朋友注意把“”发准确,在把“”带上去。

③练习“”的发音,正音。

④“”的四声:请小朋友给“”带上声调小帽子,自己试着读一读。老师抽读检查。

⑤给后鼻韵母“”找几个朋友,两拼音示范,三拼音师范。

⑥随机抽一写小朋友来练习音节(拓展)

3、学习“”

①后鼻韵母“”呢就是我们看到的图上的“灯”当中的韵母了。小朋友记得后鼻韵母发音的秘诀吗?请小朋友来说一说。

②再次强调后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先发“”再发“”。

③小组比赛读,正音。

④学习“”的四声。

篇2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秀丽"和"流连忘返"造句;2,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部分段式,重点学,三段的写法.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投影片及其它音像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秀丽遮挡增添千姿百态

缠绕笼罩变幻流连忘返

二,新课

一默读第一段

1,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2,看图读文,说说这段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神秘)

3,体会秀丽一词,想想我们什么时候能用到,你能造个句子吗

4,齐读第一段

二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轻声朗读二,三自然段,分别找出两段的中心句.(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提问第二自然段写了些什么呢(千姿百态)

⑴作者是如何写它的千姿百态的(总分结构式)

⑵主要写了云雾的哪些特点(根据地点不同写出了云雾的各种各样的姿态)

⑶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学生体会作者写的语句的优美是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说一说.

②学生自由朗读.

③指名学生读,齐读,练背.

3,总结第二自然段的学法.

找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的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的姿态及语言美练习读,背.

4,运用第二段的学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自由学习,反复朗读,讨论.找出云雾的特点.

⑵重点读背.

5,着重指导两段所运用的总分构段方式和打比方的写作方法

6,分组读两段,背两段.

三齐读最后一段体会感情.

理解"流连忘返",并用"流连忘返"造句.

四总结全文

三,作业指导

1,形近字组词

2,仿照课文的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小学

题目:9,母亲的恩情

执教者:石桥镇东温庄小学于学花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四册第9课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游子吟》;

2,学会本课1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3,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爱护之心,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1,背诵《游子吟》,会用"看到,忙着"造句;

2,教育学生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从小尊重,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投影出示词语

游子望着忘怀针脚

恩情抚摸注视著名

二,结合看图,细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其余学生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第一,二两句写了什么他母亲是怎么做怎么想的第三,四句写了什么(生答)

⑶看图⑴指名读体会哪儿看出母亲是在深夜缝衣从哪儿看出是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指名练说.

⑷小结:这一自然段讲了孟郊要出远门,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服.

⑸齐读第1自然段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

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生答:四句)第一,二两句说了什么(生答)(板书:送儿,天天挂念早点回来)看第三,四句说了些什么(生答)(板书:多了白发,眼睛湿润)问:谁能说说为什么孟郊看到母亲的头上多了几根白发,眼睛就湿润了呢

⑶看图,谈体会

⑷小结:第2自然段写孟郊上路时,母亲送他的情景.

⑸齐读第2自然段

3,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

师重点指导以下词语:抚摸,注视,报答不了,生机勃勃

指名读,体会

师作小结:这一自然段写了孟郊上路时所见所感

4,让学生自学以下问题:这首诗是孟郊在什么时候写的诗意是什么为什么要写这首诗自学以下几个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

共同解决以上问题

三,总结课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游子吟》讲给家里大人听

板书设计:

9,母亲的恩情

出远门

孟郊抚摸注视心里想

母亲的恩情永远不忘恩情

母亲夜深了一针针一线线

送到挂念早点

关于于学花教师第15课《鸟语》的评课意见

评课意见:

本节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要求切合实际,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教学中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准确,板书设计精当,符合教学内容,课堂上能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符合教学原则,课堂上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课堂气氛活跃,落实了本课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显著.

听课组成员:

年月日

小学

课题:15.鸟语

执教者:石桥镇东温庄小学于学花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八册第15课

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懂得鸟类是人类的朋友要珍惜爱护鸟类;

2,借助生动的语言材料理解和感悟鸟语的丰富.

教学重点:感受鸟语的丰富及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挂图及音像材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精读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作者写了这些想告诉我们什么

2,出示思考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⑴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

⑵作者为什么爱上了鸟语,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⑶课文的重点写鸟语,为什么用一个自然段来写爷爷所讲的公冶长的传说呢

3,逐人解决思考题,并讲解1—3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一段(1—3自然段)

⑵了解这段内容,并让学生明白引用爷爷的故事是为了什么

4,小作者为什么爱鸟,指名读2——3自然段

⑴是什么原因使我想做 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呢

⑵从哪里可能看出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⑶指导朗读

5,作者为什么爱鸟呢指名读第三段

⑴指名读3—9自然段

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对布谷鸟啼叫声喜爱

②抓住"无拘无束","有趣"等词语想象和鸟和谐共处相互对话的有趣画面.

③"从立即","一想起","真不敢"等词语语体会作者先是依依不舍,沉湎其中而后幡然醒悟的可爱情态.

⑵指名读10—11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读懂句子,并思考,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什么

②指导分层

6,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⑴指导读出感情

⑵指导作用

三,总结全文

四,指导书写

1,抽读生字卡

2,指导书写,学生观察"催"要写紧凑,"怠"是上下结构,就注意结构安排.

3,学生练写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15,鸟语

想做"公冶长"

从小爱鸟保护鸟类

交谈倾听猜测

小学

6,跳水

执教者:石桥镇东温庄小学于学花

教学内容: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6课

教学目的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练习用"模仿"和"风平浪静"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事情发生的紧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方法,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掌握课文内容及内函,处理在事情的紧急关头果断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及磁带,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检查朗读

1,同桌互读互查,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3,指名回答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精读课文

一朗读指导第一自然段,思考回答.

1,反航时有一只猴子再干什么(钻来钻去……哈哈大笑)

2,结果猴子又怎么样了呢(更加放肆起来)

小结:由于猴子放肆,而引出了下文,出现了一次紧张事情的发生.

二学习指导第二至四自然段,讨论提问

1,故事的开头是怎样发生的(摘下,戴在,爬上)

2,猴子又做了哪些动作(用牙咬,爪子撕,追他,撕得更凶)

3,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去追猴子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理解:"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孩子气极了"

4,孩子追猴子遇到生命危险,从课文的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理解:孩子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甲板上的水手们全都吓呆了,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5,指导朗读,先各自练习,再分角色读.

小结:这是故事的发生和故事发生到紧张激烈的地方.

三精读指导第五,六两节.

1,指导朗读第五,六两节,思考讨论.

⑴船长发现后是怎样处理的(瞄准,不跳,开枪,一,二,三)

⑵这时孩子又是怎样做的(跳了下来,扑通一声,扎进)

⑶水手们是怎样准备的(跳进立刻抓住救上)

2,小结:本段突出了船长在事情的紧急关头,能果断的处理好事情的办法.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2,了解这个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完成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6,跳水

猴子

逗追捉弄

水手孩子

小学

6.但愿人长久

执教者:石桥镇东温庄小学于学花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七册第6课

教学目的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使学生学会生字词,理解词语.

3,使学生理解文中深刻的含义.

4,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含义.

教学用具:教学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读准字音.

2,说出每节大意.

二,细读课文

1,指名读1-3节.

①思考:第一节讲谁,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

②齐读第一节,了解第一节主要讲什么

③学习第二节.

⑴学生自由读课文.

⑵出示挂图.让学生看图理解"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在中秋的夜晚,人们都在干什么苏轼又是怎么想的

⑶"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用自己的话说出第二节大意.

4,学习第三节

⑴指名读课文,请生思考:苏轼为什么这么思念弟弟

⑵"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他们"手足情深"

⑶师小结:课文在1-3节中主要介绍了作者创作的原因,即思念弟弟.

4,细读4-5节

⑴月亮西沉,苏轼躺在床上想到了什么

⑵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怨月实为怨人)

⑶指名读第五节,体会作者转念间的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

5,齐读第6节

①理解"吟诵"(指有节奏地吟诵诗文)

②"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他为什么宽慰了许多这说明了什么

③出示词文,指名读,并说出词文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

1,学生分节读,教师分节作指导

2,教师示范,学生自由练读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指名学生回答讲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苏轼的那些感情

2.教师总结.

五,指导背诵.

1.学生齐读课文.

2.帮助学生理解清课文脉络.

3.指导学生分节背诵.

六,指导写字.

1.师指导"躺"左窄右宽,"缺"字要和"缸"字区分.

2.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篇3

2、能力目标:快速阅读课文,能用讨论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目标:体会人物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分析:

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媒体:

硬件媒体:计算机、扫描仪、投影仪、录音机、录音带。

软件媒体:文字、图形、音乐。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1)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

含苞欲放的早字。图1(略)

教学策略设计:用“早”字引出作者,简介作者,为学生了解闰土后,从鲜明的对比中体会社会的不平等,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埋下伏笔。

2、学习课文。

(1)教学过程与内容:听录音。

策略设计:纠正生字读音,感受语音变化;认读生字新词。

(2)教学过程与内容:

①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图2(略)、图3(略)

A:脸——紫色

B:头——小毡帽健康

C:颈——银项圈活泼

D:怕见人怕羞

策略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②讲述闰土的新鲜事,了解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图4(略)、图5(略)、图6(略)、图7(略)。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说说讲了哪些事?选一件你最喜欢的讲给同学们听。

教学策略设计:体现自主学习,结合口语交际,力求读写合壁。

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和我都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提问)

和闰土相比,“我们”的知识太少了,目光太短浅了,写出了作者不满现实,追求自由生活的心态。

④惜别

作者:大哭。

闰土:躲在厨房不肯出门。

策略设计:从人物的外表体会人物的内心,感受作者与闰土的浓厚情谊。

3、课外延伸:(图书室或网站)

篇4

1、认识汉字:狮子、骆驼、斑马、丹顶鹤、鹦鹉

2、拓展识字动物类认字:雄鹰等等

3、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动物卡片,用所学新字。词讲一个故

事或者说一句完整的话。

4、能结合自己收集的动物玩具、卡片朗诵表演自编或收集的儿歌。

5、培养学生利用进行拓展识字的能力,激发学生潜在的识字意识,锻

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资料收集,有关动物挂图,一至二幅,学生自做的词卡、资料卡、小报等。

2.歌曲磁带、实物投影仪、动物头饰、生字卡片、奖品、教师自编短文(同在一片蓝天)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播放歌曲)

美丽富饶的松嫩平原,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一望无尽的芦苇展现在地平线上,姿态优美的丹顶鹤时而嬉戏,时而引颈高歌,时而翱翔蓝天翩翩起舞,远处一只罪恶的猎枪伸向丹顶鹤,砰的一声,一只丹顶鹤受伤跌进了芦苇荡里,它痛苦地挣扎,发出绝望的哀鸣。这时,一个小女孩勇敢的跳进芦苇荡抱起丹顶鹤向岸边划去。然而,芦苇下边的沼泽地使小姑娘越陷越深,在这生死关头,小姑娘用平身的力气,托起受伤的丹顶鹤,丹顶鹤得救了。可是,勇敢的小女孩却永远没有回来。

二、观察图画

1、图上画了什么?教师出示生字。

三、学习生字

1、拼读正音。

2、分析字形。A、读一读。B、小组自组学习。C、游戏一:做找朋友游戏。

游戏二:带上头饰表演,巩固所学生字。

四、拓展识字

提问:1、你还喜欢哪些动物?

2、你喜欢它的什么?叫声、动作、生活习性。

提问:1、你收集了什么动物资料?新认识了哪些字?

2、小组交流。

3、班上汇报。

提问:4、现在你最想对你的心朋友说些什么呢?

五、学生读短文,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作画。

1、老师指导读段文。

2、学生有感情的读短文。

篇5

1、了解太阳的三个特点,知道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

2、体会关联词的作用。能够正确填写关联词。

3、了解列举数字的作用。

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谜语

出示谜语:(齐读)

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却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

出示课题。

2、有关太阳的神话、传说、故事

太阳给人类送来了光明与温暖,从古至今,有许多关于太阳的故事。

看,这就是古代人眼中的太阳——三足乌。(出示图片)

(师讲述:太阳的传说)

3、过渡语

我们的课文就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开头的。

学生齐读,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1、这些神话故事反映了人类在远古时代对太阳的认识。2、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现在人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4、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太阳?

(板书:特点关系密切)

二.新授

1、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

太阳是个大火球。

太阳这个“大火球”有什么特点?各用一个字概括。

2、分析指导

远:距离地球1.5亿公里。在学生回答时,出示有关的图片。

问,课文是分几步来说明太阳的“远”的?(列数字、比较)

齐读有关的句子。

教师小结。

(出示要点)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太阳的“远”,

再用比较的方法让人形象地感到太阳的距离远。

学生齐读要点

3、学生自学“大”和“热”

大:130万个地球。

热:表面温度6000度,中心温度更高。

分小组自学,自学后交流,说说课文中是怎样说明这些特点的?

4、能不能把太阳的这些特点连起来说?

刚才同学的话中运用了许多数字,用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通过列举数字和比较,可以给人留下比较清晰的印象。

4、教师小结: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有巨大的质量和引力,它与地球距离有1.5亿公里,那么遥远。

出示关联词练习:

1、()太阳离我们很远,()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2、我们看太阳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太阳离地球太远了。

3、(虽然)太阳很大,(但是)太阳离我们太远了,(所以)看起来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

分析:第一句中可以什么关联词,为什么?

第二句呢?这是什么句?(指名读句子)

第三句有几层意思,谁能正确填写?

齐读练习

太阳()离我们这么远,()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5、太阳与人类的关系

A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划出重点句子。

划出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交流中提出来。

提出问题,解答疑问。

B学生读有关的句子,提出不能解答的问题。

C归纳,集体解答

6、学生表演:

谁愿意来扮演太阳,回答同学们的几个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提问:太阳,有人用箭射你,能射到吗?

为什么我每次看你总感到很刺眼?

书上说,埋在地层底下的煤炭与水的循环、风的形成你有关,可是我怎么也看不出来,你能告诉我吗?(观看有关的影片)

妈妈很喜欢晒被子,她说有好处,这是真的吗?

老师说,刮风下雨,也和你有关,这是什么道理?

出示关联词练习:()没有太阳,地球上()不会有植物,也不会有动物。

这句话该怎么理解?(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来理解。)

三.结束

1、练习:我这里有一段影片,可惜它没有配音,谁愿意当一回播音员,给影片配音?

(先看一遍影片,讨论后确定解说词)

(边看影片边配音)

2.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太阳》,它介绍了太阳的几个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它与地球的关系十分密切。

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有些有了答案,有些还没有答案。因为人类对于太阳的了解还十分有限,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正等待人们去揭开。希望在将来,人们能揭开这些奥秘。

板书

太阳(大火球)

特点大

动植物的生长

篇6

(一)复习音节,看图学习音节词,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并说出图意,读句子,认识“山、田、左、片、右、风、云、她”8个字。

(三)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读儿歌。

二、教学重点

复习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

三、教学难点

能按顺序观察图、说图意。

四、教学方法

游戏法、演示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复韵母卡片an、en、in、un、ün。

2.出示两拼音,三拼音卡片。开火车读;(小兔小兔快开门,谁来开?)指名读、齐读。

(二)导学新知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

1.看图学音节词。

方法:找一人敲鼓,鼓停时,拿花环的同学上台抽一张音节词卡片,读两遍。

(1)做游戏“传花环”。

(2)师出示音节词卡片。

(3)出示实物图、铅笔盒、字典、转笔刀。

大家读一读,用一两个词说话。学生上台抽卡片贴图。

(激发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快!为了放松一下,让我们大家坐上氢气球一起到郊外玩一玩吧!

2.看图按顺序说图意,学句子,识字。

(1)逐步演示山、田、树、果园出现的课件,问:“谁愿意当个小导游,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郊外美丽的风景?

生说:远处、近处、左边、右边各有什么?

(训练学生观察图说话的能力。)

用“郁郁葱葱”“广阔”“又大又红的苹果像红灯笼一样”等词句,按顺序介绍一下美丽的大草原。

(丰富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①先给小伙伴介绍。

②上台指图说一说。

(2)教师贴小动物图(小鱼、老鹰、小兔等)。

师:(准备图)美丽的大草原准备开个盛大的宴会。看!大草原来了哪些小动物?

(3)想当导游的同学赶快把这个热闹的场面介绍给各位老师和你的小伙伴吧!

学生像讲故事一样,按一定的顺序给老师和小伙伴说一说。然后让想说的学生上台看图说说。

(让学生主动学习,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观察能力。)

师:大家玩得高兴吗?可是你们知道林文、孙燕会在哪里游玩呢?

3.学习儿歌识字。

(1)出示投影片(儿歌)。

小组合作读,不会的问小老师。指名读。

(2)出示课件演示爬山的过程并范读(配乐)。

(把抽象内容具体可感地展示给学生。)

(3)教师指要求认识的汉字。

指名说并组词说话,学生做动作有表情地读儿歌。

(4)师出示假山、小人的实物图演示爬山的过程。

师:看!老师画了一棵大苹果树,看谁能帮老师把大苹果挂在树上?

(三)巩固新知

1.出示大苹果卡片。

抢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篇7

1.读懂句子,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学会5个生字。

3.能正确书写生字。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句义、词义。

2.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图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每句话,理解词义。

(二)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晴天的夜空中有些什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理解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月亮和小船的关系;小孩和小船的关系。对句子中叠词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解题。导入新课。

1.课题中说小小的什么?(船)小船和小小的船,有什么不同?(表示这个船很小很小的意思)

2.我们今天要学习课文是怎样讲这个很小很小的船的。

(二)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了解小诗共有几句话。

1.出示卡片、读准字音。

t$u

ji1n

l!

zu^

ji4n

看见

小小的星星月儿

2.认识多音节。

zh9zh!

一只小鸟只看见

3.这首小诗一共有几句话,分为几行?(一共有三句话,分为4行)

(三)读课文,理解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出示蓝天月儿图。

(1)这一句说的是谁?(月儿)月儿什么形状?(弯弯的)

①“小小的船”是指谁说的?(指月儿)

②为什么把弯弯的月儿比作小小的船呢?它们有什么地方相似呢?(启发学生把月儿和小船的形状联系起来理解,月儿是弯弯的,像一只弯弯的小船,写出月儿很可爱)

(2)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弯弯的月儿像小小的船)

(3)理解词语。

①指名读第1句。问:你们比一比,“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和“弯的月儿小的船”有什么不同?(“弯弯”比“弯”还弯,“小小”比“小”还小)

②这里“小小的船”是指月儿说的,为什么要说“小小的”呢?(让学生知道月亮离我们太远了)

(4)朗读第1句,读出对月儿的爱。

2.读第2句,理解词义、句义。

(1)指名读第2句,思考问题,这句里“小小的船”和第1句里“小小的船”意思有没有不同?(这句里指的是月儿,第1句指的是真的小船)

(2)月儿的形状除了是弯的,还有什么特点?(两头尖)教师让学生看图,问:月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3.读第1、2句,让同学思考,这两句话讲的是什么?

(这两句话讲了月儿的形状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像一只小船)

指导朗读,“/”要停顿,加粗字读重音。

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两点尖。

4.学习第3句话,理解词义、句义。

(1)读第3句(三、四行)话。读通顺。

(2)理解句义、词义。

①“我”指的谁?(坐在月儿上的小朋友)

②“我”真的坐在月儿上了吗?(这是“我”的想象)

③“我”坐在“小小的船里”看见什么了?(星星和天)什么样的星星?(闪闪的星星)“闪闪”什么意思?(星光不停地一闪一闪的)你看见过“闪闪的星星吗”?它是什么样子的?“蓝蓝”是什么意思?(很蓝很蓝的意思)在什么时间才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在晴天的夜里)“只看见”的“只”是什么意思?(因为在晴天的夜晚,观看天空除了看得见蓝蓝的天和星星外,别的什么也看不见,所以说“只看见”,“只”是唯独的意思)

5.练习朗读。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

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四)朗读课文,体会感情。

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想象着自己也跟图上的小女孩一样,坐在弯弯的月儿上,看到蓝蓝的天空中一闪一闪的群星,有什么感觉?(星空美,月儿可爱)

2.带着感情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5个生字:头、尖、里、坐、见。认识一个新偏旁:小字头。

(二)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读生字卡片:头尖里坐见

2.朗读课文。

(二)学会5个生字。

1.头,t$u,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

(1)识记字形。启发学生自学后,说出自己的识记方法。(指名说)

头,t$u,用数笔画方法记,一笔点(丶),二笔点(),三笔横(),四笔竖撇(),五笔长点(头)。一共5笔。

(2)学生书空练习,口述识记方法。

(3)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口头组词。

两头东头西头人头一头牛

(4)指导书写。

找准该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①整置:下紧下松。

②笔画位置。第一笔点,写在坚中线上半格二分之一的地方。第二笔点,点在左上格的右下角。第三笔横,从左半格中间横中线下一点儿起笔,写斜横,到右半格中间横中线上收笔。第四笔竖撇,从离边线三分之一,竖中线右边起笔,写斜竖到中心点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五笔长点,从中心点右下方起笔,点向右下格中心点,收笔要圆,点要上尖下圆。

③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2.尖,ji1n,拼读音节,读词语:两头尖。

(1)识记字形,自学,指名说识记方法。(尖ji1n,上下结构,上面小字头,下面“大”字,两头尖的尖,一共6笔)“尖”字上面的小字头,和“小”字有什么不同?(尖字上面的小字头,第一笔是竖,“小”字第一笔是竖钩)

(2)练习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两头尖铅笔尖刀尖心眼尖尖锐

(4)指导书写。

①找准位置。整置(上小下大);笔画位置(一笔竖压竖中线。二、三笔左点、侧点,两边对称,四笔横,斜压横中线,五笔斜撇,从中心点上对齐一笔竖起笔,撇向左下格中心点,第六笔捺从横与撇交叉点起笔捺向右下格中心点顿笔写捺脚)。

②教师示范,学生仿写字头。

3.里,l!,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按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横“”,四笔横“曰”五笔横“”,六笔竖“”,七笔大横“里”。共7笔)

(2)练习书空,口述识记方法。

(3)口头组词语。

里头里面手里门里地里水里

(4)指导书写。

①找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上半部斜压横中线,最后大横在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五个横与横中间距离相等。第二笔是横折,第三笔小横不靠两边。

②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字头。

4.坐,zu^,拼读音节。

(1)识记字形。

①用顺口溜记字形:左、右两个小人,坐在土台上。

②用部件组合法记字形,上面两个“人”字,下面“土”字。(人字做部件,捺改为点)

(2)练习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坐下坐在坐车坐船

(4)指导书写。

①找准部件位置,左边的“人”写在左上格的右下角,右边的“人”略比左边“人”高一点儿。下面上第一横起在横中线下,收在横中线上。竖压竖中线,第七笔大横占下半格一少半的地方。

②教师示范带写,学生写字头。

5.见,ji4n,拼读音节,读词语:看见。

(1)识记字形。

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一笔竖(丨),二笔横折(),三笔竖撇(),四笔竖弯钩(见)。一共4笔。

(2)书空记字形。

(3)口头组词语:

看见见到再见会见见面

(4)指导书写。

①找准笔画位置,第一笔在离边线三分之二靠近竖中线写竖,到横中线收笔。第二笔横折,斜横折到与第一笔对称的位置。(有的学生把上面“”写得太宽)第三笔压竖中线起笔,过横中线向左撇到左下格中心点靠右一点儿的地方。第四笔竖弯钩,从中心点起笔,压竖中线,在下半格一半的地方写弯,横向右下格,过中心点写钩。

②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三)指导背诵。

1.用问答方式练习背诵。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月儿还有什么地方像小船?

(3)“我”到了什么地方?

(4)“我”看见些什么?

2.用填空方式练习背诵。弯弯的月儿____________。小小的船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只看见__________。

(四)巩固练习。

1.背诵课文。

2.写生字。

3.写出下面各字的笔顺。两____________。里____________。坐____________。

4.填空。

弯弯的()()

篇8

1、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认识生字15个,2、会写字8个。

3、能有感情的分角色读课文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自立的重要性,养成从小不依赖父母,自己的事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知道动物中谁森林之王吗?它为什么能被封为森林之王呢?(板书课题:小狮子)

2、初读课文,3、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的读读课文,2、画出不3、认识的字。

4、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学不5、认识的字。

6、学生汇报:通过自学,7、你认识了什么子?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认识的?

8、学生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何必、抬起头

(指名认读——学生领读——齐读)

9、生字游戏

4、熟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认真听,3、并标4、明自然段。

5、小组比赛读课文,6、请学生当评委。

5、课堂评价

1、两人一组拿生字卡片,相互测试。

2、练写田字格的生字。

第二课时

1、复2、习

1、听写生字。

2、认读词语:狮子、懒洋洋、晒太阳、练功、原来、

饭来张口、一辈子、享福、劝告、依赖、必须、凭着、滚、咬、

3、精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2、学生思考:你认为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狮子?说说你的理由。

3、四人一组交流交流。

4、学生汇报:(学生可能会用以下词语来形容这只小狮子:懒惰、知错就改、勤奋、聪明、听话、自立、真正等)

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拨:(主要是围绕“知错就改”和“真正”这一主题来展开学习)

(1)小狮子刚开始有什么表现?他为什么不(2)练功?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理解“饭来张口”

(4)分角色读课文1——6自然段。

(5)后来,(6)小狮子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呢?

(7)女同(8)学读狮子妈妈说的话。

(9)联系课文理解: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

4、课外延伸

篇9

1.认识“输、睫、否”等8个生字,会写“炸、医、输”等13个字,正确读写“医院、护士、消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神态、动作变化中体会人物内心,感受阮恒身上所体现出的真诚的友谊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前准备

1.文字投影片和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了解关于抽血输血的知识。

教学设计

A案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问“她”和“我”分别指谁,这对朋友间发生了什么事等),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2.下面就让我们自己轻声朗读课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到课文记叙了战争时期,一个叫阮恒的小男孩为了挽救同伴垂危的生命而勇敢献血的故事)

3.出示生字卡片,指导读准字音。“输”shū,不要读sū;“恒”,读héng,不读hén;“拭”读shì,不读sì。

研读献血过程,体悟美好心灵

1.小组认真研读第5~11自然段。

a.个人默读,画出描写阮恒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反复读一读、想一想阮恒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b.组长组织大家按下面的顺序进行讨论。

献血过程

阮恒表现

心理活动

献血前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

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他想:

他想:

献血中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他想:

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

他想: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他想: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

他想:

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他想: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

他想:

c.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内容。

2.全班交流。

a.出示文字投影片,各组代表汇报小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或有不同意见可展开争论。

“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阮恒沉默时是在思考,在犹豫;“颤抖”“放下去”是因为对献血、对死亡很害怕;“又举起来”是虽然害怕,但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仍坚持要献血。

“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阮恒在献血时因特别害怕而紧张,但他强忍着不表现出来。

“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阮恒在献血过程中忍不住害怕,怕自己会死去;但为了不影响献血,又竭力掩饰自己的害怕与痛苦。

“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阮恒一想到自己会死,他又害怕痛苦得哭了起来,但为挽救朋友的生命,他仍竭力掩饰。

“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随着抽血的进行,阮恒想自己的血一定快抽尽了,自己也快要死了,他的害怕和痛苦越来越无法掩饰,但为了好朋友,他仍在拼命掩饰。

“男孩立刻停止了哭泣,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当男孩知道献血没有生命危险,他非常坦然、平静,还可能为自己刚才的表现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b.通过小组间有感情朗读竞赛,来体会阮恒的心理变化。

各小组自己设计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齐读、表演读等),参加比赛。

识写生字

“眉”不要少写一竖;“垫”不要少写一点;“酒”不要少写一横;“柔”不要少写一点。

第二课时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随文练笔

1.(出示插图)医生用轻柔的声音安慰阮恒,阮恒立即停止了哭泣。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医生会说些什么?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再写下来。

2.找学生读一读。

深入体会人物情感

1.在上节课我们各小组共同学习阮恒在献血时的心理活动时,老师发现有的小组在议论阮恒一点儿也不勇敢。哪些同学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阮恒到底勇敢还是不勇敢呢?我们一会儿要组织一次辩论。

2.再认真读一遍全文,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在文中标上序号。

3.组织辩论,深入体会阮恒为朋友所做的无私奉献。

(如,正方──勇敢;反方──不勇敢)

正方:我方认为阮恒是勇敢的。在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位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献血时,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最后只有阮恒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多勇敢呀!

教师插入:是呀,课文说小姑娘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情况多么紧急,文中有个词语是“迫在眉睫”。

反方:但是阮恒在举手时,表现得一点儿也不勇敢,是“颤抖”着,还放下去又举起来;在献血过程中一直在哭。

教师插入:课文中写阮恒哭用了几个不同的词呢,反方快来找一找都是什么?(啜泣、低声哭泣、抽泣)是啊,阮恒哭得越来越厉害,真是有点儿不勇敢。

正方:对方别忘了,阮恒之所以哭,是因为他以为把血全献给了朋友自己就会死去。他是害怕这个才哭的,并且他一直竭力掩饰,当医生安慰他后,他立刻就不哭了。

反方:为了挽救朋友的生命,作者如果写他始终没哭,不是更能表现他对朋友的无私奉献吗?

正方: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再设身处地为阮恒想一想,他还是一个孩子,当以为自己就要死了时,怎么会不感到恐惧与痛苦呢?任何人面对死亡时,都会感到害怕的。而阮恒在感到害怕的同时,一直在努力克制,他为了朋友,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准备,这难道不是真正的勇敢吗?

有感情朗读全文

在同学们的辩论中,我们认识到阮恒不仅勇敢,而且为了友谊情愿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个真实而令人感动的故事。

了解综合性学习情况

1.交流本班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情况。

2.教师小结。

刚才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对父母之爱的了解与理解,非常令人感动,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更多的方式来感受这份亲情,比如写日记,为照片写说明,阅读爸爸妈妈为你做的《成长记录》,并准备向父母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B案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有自己的好朋友吗?你的好朋友是谁?(学生自由谈)在战争时期,一个孤儿院里的孤儿,为了抢救受了重伤的好朋友,是怎样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想想课题与文章有什么联系。

2.看了课题想知道些什么?带着问题读书。估计学生会问: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为什么说“她是我的朋友?”等。

引导学生抓住“迫在眉睫”这个词语,知道“她”是一个身受重伤、生命垂危、急需输血的小女孩;“我”是愿意把自己的鲜血献给小女孩的阮恒。

3.自学生字词。让学生当小老师,组织学习生字。

4.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运用方法,理解内容

1.教师引导:课文的预习部分给我们提示了学习本课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按照预习要求开始自学。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态、动作的句子,还可以把你不懂的内容画出来,准备和大家一起讨论。

2.分小组进行讨论。

3.交流汇报。

a.献血前,“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让学生从中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提出问题同大家讨论。如:沉默之后,阮恒为什么颤抖地举起小手?阮恒举起手为什么又放下,然后又举起来?两次“举”起手,有什么不同?

b.献血时,“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学生反复读以上句子,教师可进行如下板书:

啜泣捂住摇头呜咽

掩盖又摇头哭泣制止

根据板书,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交流。估计学生会问:阮恒为什么输血时,突然啜泣,并且用手捂住脸?他摇头表示不疼,既然不疼,那为什么要啜泣呢?又摇头也表示不疼,而且抽血是不会疼的,为什么阮恒要竭力掩盖自己的痛苦?他为什么这样痛苦?阮恒由“啜泣”到“呜咽”,又由“呜咽”而“低声哭泣”,表明他越来越痛苦,可他又为什么想竭力“制止抽泣”?

4.出示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且联系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阮恒内心的痛苦。

总结学法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提出的问题,反思自己是怎么提问的,帮助学生概括提问的方法。

1.抓住反常现象及矛盾之处提问。

2.抓住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提问。

3.由人物的神态、动作去推测人物的内心提问。

4.联系生活实际或有关知识提问。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阮恒感情变化的层次,体会他当时心情的变化。

发挥想象,合作释疑

1.我们学习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什么问题?(阮恒为什么会哭呢?阮恒输血时为什么那么痛苦?阮恒是不是后悔为小姑娘输血呢?阮恒当时在想什么呢)

2.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几句话,结合下文,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下面的几句话,想象一下阮恒当时可能在想什么?(出示文字投影)

在()里写上阮恒当时的想法,愿写几句就写几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a.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b.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

c.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d.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e.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此时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

3.各小组派同学汇报本小组的想法。

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探究阮恒的内心世界,体会阮恒虽然误以为献了血自己就会死去,但为了朋友能活下去,仍然坚持献血的可贵品质。

角色扮演,深入理解

1.医生到底跟阮恒说了什么,使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同学们结合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医生说的话,然后同桌合作,将它改编成一段医生和阮恒的对话,并表演出来,看谁说得好,想象得合理,再选几组同学在班上表演。

2.表演完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想问阮恒吗?(引导出示问题:小男孩能够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们同在孤儿院里生活,平时一定互相关心和爱护,就成了朋友,所以在小姑娘生命垂危的关键时刻,阮恒决定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救他的朋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反复朗读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读出表达的感情。

总结,扩展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然而阮恒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相信一定会深深地印在同学们的心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1.这个故事可以什么为题?课文为什么用阮恒的话作为题目?你从阮恒的这句话想到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在困难时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

3.请同学们选择一件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感人的事情,讲给同学们听。

篇10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体会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有关部分。

2、想象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的有关句段,背诵第7、8自然段感受大榕树的美丽奇特。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陆续”造句。

3、认识“鸟的天堂”,初步体会景物动态和静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作者简介。

2.揭示课题。

(对作者巴金作简单介绍,既是一种文学修养的熏陶,也是从语文的内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正确;(2)读通顺。

思考:谈谈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自由读是一种面向全体、照顾差异的读书方法,目的在于让每个学生能对课文有一个完整初步的了解。)

2.检查反馈。

(1)课堂交流:你对“鸟的天堂”的认识。

(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促进学生认真阅读,学生的回答不可能完美,但有助于了解学情;教师的宽容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阅读的信心。)

(2)个别读课文,随机学习生字和部分新词。

(读的是个别学生,检查出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字词的学法似乎有些凌乱,但有实效。)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脉

1.速读课文。

思考:课文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怎样分?为什么?

(1)自己读读、划划、想想。

(2)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

(简化分段,强调清晰分段的思路,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2.检查反馈。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轻声读课文第5、7、8自然段,想象所描写的情景。

2.质疑:在这些句段中,有那些你不太理解的问题?

(尊重学生的质疑,鼓励学生相互作答,教师重点指导。质疑是一种重要能力,既有利于学生运用已有的阅读知识和能力,又激发学生边读边思。)

3.在这些句段中,选择你最喜欢的有感情朗读。

(1)尝试有感情朗读。

(2)朗读指导。

(3)有感情朗读有关句段。

4.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背诵7、8自然段。(机动)

(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鉴别能力,培养学生自主的阅读能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有关句段,感受“鸟的天堂”里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理解“应接不暇”、“留恋”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应接不暇”造句。

3.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描写景物动态和静态的方法,了解作者观察描写的精细、巧妙。

教学过程:

一、精读课文,感受情趣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第一部分的第5、7、8自然段。

(1)比较:这三段话之间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分析,领悟作者观察、描写之巧妙。)

(2)尝试将这三段话按树根、树枝、树叶的顺序改写成一段话。

(这是一项语言表达练习,同时也是理解的深化。)

2.自由读课文第12、13自然段。

(1)思考:用一句话表达你的感受,并想想你的感受来自于课文的什么地方?

(宽泛的问题,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心理空间,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

(2)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

①理解“我们继续拍掌……有的在扑翅膀”一句。

A.想象句子所描写的情景。

B.有感情朗读句子。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应接不暇”。

二、熟读课文,体会写法

1.自由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课文。

比较:两个部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在这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做出比较,教师应有限度的认可这些答案,并引导学生认识在内容和写法上的本质联系和区别,比如静态与动态等。)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第二部分有关句段。

三、延伸课文,鼓励探索

1.置疑。

(在置疑中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弥补一些教学中遗漏的问题,可以称为教学民主,也可以理解为因学而教。)

2.介绍“鸟的天堂”的地理位置、历史与现状,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美。

篇11

学习目标

1.认识“竟、匆”等几个生字,会写“渴、罐”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钻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1.能够表现课文第一段内容的课件。

2.课文插图和生词卡片。

3.随文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置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播放课件)教师叙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接连几个月没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庄稼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谁来说一说,此时的水意味着什么?(使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万物才能继续生存下去,没有水,等待人和万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会怎样用掉这罐水呢?(启发学生尽可能地展开各种想象,并说明理由。如,她会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然后再给自己的亲人喝;她会跑回家去,赶紧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

同学们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七颗钻石》(板书课题)就是围绕这一罐水讲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让我们来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自读课文

提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设计方式,保证每个组员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个人默读,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

3.小组讨论故事中的神奇之处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请各小组自选方式,汇报你们学习的第一题,即是否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词卡片当小老师教读全班同学,或组员接读课文,或请老师和其他同学指定一生读某个自然段)

2.小组汇报课文中神奇的地方及神奇的原因,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或更正。

学生认为神奇的地方可能有以下几点,关于神奇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展开想象,体会到爱的力量,如:

a.“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从第1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场特大干旱,到处都没有水,而现在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多神奇啊!我想小姑娘一个人在深夜里勇敢地出来为母亲找水,一定找了很多地方,大河边、小溪旁、山泉下,可哪儿都没有水,她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上天被她的孝心感动了,给了她一罐水。

(教师板书:孝心感天)

b.“她以为,水一定都洒了,但是没有,罐子端端正正地在地上放着,罐子里的水还是满满的。”

水罐掉在地上应该是洒水或摔坏罐子,可现在罐子和水都好好的,真是神奇。小姑娘得到这罐水时,她自己渴极了也累极了,她多想喝一口水滋润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咙呀。可她一心想着妈妈,在往回跑时被小狗绊倒。还是她的孝心使上天又给了她一个奇迹。

c.“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水罐由木头变成银的,实在是神奇!在那样干渴的情况下,母亲急需水,小姑娘也渴得要命,可她仍然把水分给了小狗一点儿,救了小狗一条命。小姑娘真的把动物当作了朋友,她的爱心又一次感动了上天,才有神奇的事发生。

(教师板书:爱心如银)

d.“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水罐由木做的变成银的,又变成金做的,神奇极了。母亲又渴又生着病,她多么需要这罐生命之水,可为了孩子,她放弃了水,也就放弃了生命,这种伟大的牺牲精神使上天又一次创造了奇迹。

(教师板书:母爱似金)

e.“这时突然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那七颗钻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

水罐里能跳出钻石,能涌出救活万物的生命之水,七颗钻石能变成星星,真是神奇极了!小姑娘已经干渴到了极点,当她也忍不住要喝母亲让给自己的水时,却又强忍住渴,把水让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过路人。这种对陌生人的同情与爱,使天地为之动容,他们获得了水,还拥有了七颗星星。

(教师板书:爱心感动天地)

有感情朗读

1.自己选读认为这个故事最为神奇的段落。

2.我们来进行神奇故事接龙:老师读第1自然段,然后同学们自愿接读后面的段落。

第二课时

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读读写写

焦渴而死清澈新鲜劳累竟然哀伤舔水反正

涌出喜出望外匆匆忙忙递给忍住凑上去咽唾沫

续编故事

1.(出示插图)同学们,《七颗钻石》这个故事太神奇了,仅一夜之间,这个木头水罐就在孝心、爱心、慈母心、同情心的感动下,变成了银的、金的,又跳出七颗钻石,变成星星,涌出生命之水。让我们认真观察图画,来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让它更美好,好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也可以共同合作编故事。

3.指名学生说自己编的故事,教师注意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点拨。

(如,七颗星星在空中闪闪发光,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辉。小姑娘把水罐轻轻地放在地上,清澈新鲜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出来,很快成了一条小溪。溪水流进了大河,干裂的土地得到了滋润,裂开的口子愈合了,旱倒的草木庄稼又站了起来,树木重新长出绿叶,各种动物有了水有了食物,又活跃起来了。世界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人们走出家门,痛快地在小溪里取水喝,人们望着小女孩、母亲、过路人和那条在他们身边蹦来跳去的小狗明白了: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随文阅读

比较一下这篇文章和课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星星银元

从前有个小女孩,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她无依无靠,四处流浪。除了身上的衣服和好心人送的面包外,一无所有,但她非常虔诚和善良。

一次,她在野外遇到一个乞讨的穷人,就把手中的面包全部给了他。穷人感激地说:“你是个好心人,一定会有好报的!”往前走了没多久,又遇到一个小男孩光着头在哭。风呼呼地刮着,小女孩取下自己的帽子给了他。小男孩戴上帽子后,立刻不哭了。小女孩又往前走了一会儿,她看见一个小孩子没穿外套,在风中冻得直发抖,她又脱下自己的外套给他穿上。小孩子说:“姐姐,你真是一个好人。”再走一会儿,小女孩又看到一个没穿上衣的穷苦人蜷缩在一块石头后面,冻得发紫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小女孩心想:这人太可怜了,反正我还有一条裙子,就把衬衫给他吧。于是毫不犹豫地把衬衫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