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9 20:38: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数学教案设计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数学教案设计

篇1

1.教师要及时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课程的标准要求,教师要做好对教材和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分析工作。

2.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数学教学中,成绩好或者坏的学生学习程度不同,要求老师既能照顾好成绩稍微差的同学,也要赶近成绩优异学生的教学进程。

3.对教学的目标要求。要正确理解教学课程,对初中数学知识的技能,教学方法要做有计划性的教学,把设计的教学计划逐个突破,提高学生的总体成绩。

4.在教学进度方面。初中数学的课程分为单元和课时,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要包括课堂学习,课堂交流,课后分析,书写作业和进行有计划性的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由数学老师和学校相结合统一设计教学计划。

二、活跃课堂气氛

篇2

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但可以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和阐述,而且还会对教学行为进行记叙,能够充分的反应和体现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接下来,笔者就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详细的分析。

一、教学案例

1.教学案例的涵义。所谓的教学案例就是指对实际具体的教学过程进行描述,包括具体的情境、问题、矛盾等。它是一个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描述的是教学过程的一系列事件。

2.教学案例的特点。首先,教学案例与论文相比,在文体和表述上论文是以议论和说理为主的,而案例则是以记录和叙述为主,同时进行必要的、适当的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以此来阐述和说明一定的道理。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写作思路和方法上,两者的区别也是非常大的。

其次,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相比,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在课前就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而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一种反映。前者是在教学活动之前,后者是在教学过程之后,两者在时间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除此之外,教学案例比较适合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教学设计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最后,与教学实录相比,虽然这两者比较相似,都是对教学情境进行具体的描述,但是教学实例是有针对的对教学情境进行记录,必须是作者经过反复的思考的结果。

综上所述,教学案例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本身具有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和启发性,这也是教学案例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活动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教学案例的构成要素。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教学案例的设计一般需要包括如下几种基本要素:

首先,在背景上应该把事件发生的有关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都向读者交代清楚。

其次,要把该案例的主题交代清楚,这也是案例设计中最重要,同时也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在对案例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案例想要反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个问题做出一系列的阐述和分析。

再次,在确定主题之后,就要考虑具体的情节,如果说主题是主干,那么情节就是支架,是使主题变得更加丰富的重要因素。例如,把教师在课堂中如何指导学生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介绍,或者把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等。

最后,对设计方案进行具体的实施,即应用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在对教学思路进行说明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们的反应,从而了解到教学案例的结果,这对加深了解整个过程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这次教学案例的设计,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总结。在反思的基础上,对事件进行进一步的揭示和分析。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进行设计的必要性和意义

1.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在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也是教师对自己教学的一种检验,通过在教学中应用教学案例,教师可以对一些教学问题有一个更加客观、合理的认识,能够对这些不足进行总结,从而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2.推动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发展。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一定会与教学理论结合起来。因为只有把教学理论作为最基本的理论支撑,才能计出优秀的教学案例。这对促进教师学习和掌握学习理论也是有很大的帮组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发展。

三、初中数学教学案例的设计策略和方法

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的一些要求,在对教学案例进行设计时应该充分的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案例才能符合新课程的具体标准。

1.充分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往的传统教学只是侧重对知识的灌输,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因此,在对初中数学案例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新课标理念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已经成为当今初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的那样,现在很多数学课堂只是把现成的饭拿上桌,而缺少绝提做饭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这一节时,教师就应该摒弃以往那种向学生灌输的教学方法,而是向学生们提出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们通过对直角三角形各边的观察和计算,从而得出具体的结论。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且对开发和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也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3.培养学生数学的抽象思维 。初中数学最终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即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具体的数学问题,并用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解决的能力。一般建议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等形式的教学案例。

4.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外,还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等进行培养。具备以上几种能力也是新时期对初中生最基本的要求,是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的。

结束语:

初中数学作为初中课程中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也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学案例的涵义、特点和组成要素,以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案例的意义和具体策略、方法等,做出了详细的阐述和说明,希望可以为初中数学教学给予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数学卷[C]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全日制普通初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第3册(上)[M]

篇3

制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先要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目标,哪些属于层次目标。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的要求。

2 教法学法的制定

制定教法学法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如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注重培养其自学能力;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对C层学生则要求要低,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也应结合各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4 教学过程的设计

4.1 情境导向,分层定标。教师以实例演示、设问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要利用各种教学资料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为各层学生呈现适合于本层学生水平学习的内容。

4.2 分层练习,探讨生疑。学生对照各自的目标分层自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实践,自觉地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4.3 集体回授,异步释疑。“集体回授”主要是针对人数占优势的B层学生,为解决具有共性的问题而组织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为那些来不及解决的、不具有共性的问题分先后在层内释疑即“异步释疑”。

篇4

通过学习他人经验,积极推行了“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通过近一年来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一些成效。下面我谈一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实施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怎样设计导学案?

(1)课前预习指导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把书简单的看一遍,要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课题的学习内容。怎样让学生进行预习呢?我的做法是:将学习内容以填空题或简答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并通过预习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学习初一《绝对值》这一课时时,给学生提出了如下预习指导:

①结合数轴给绝对值准确的下定义: 。

②结合数轴及绝对值定义,请问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是 关系。

③结合数轴及绝对值定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 ,零的绝对值是 ,进一步判断,任意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永远不会是 。

④结合数轴观察,一个数离原点越远,它的绝对值就越 。(大或小)

⑤观察数轴,绝对值不大于3的整数有 个,分别是 ,绝对值小于3的整数有 个,分别是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⑥观察数轴,两个负数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 。

以上问题的答案就是本课题的知识要点。有了这些问题的引导,学生课前的预习就有了方向。

(2)课堂学习过程主要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达成课堂目标。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应该是导演,学生应该是演员。为了实现课堂目标,老师要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让学生做什么。对每一环节中学生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因此在设计导学案时应重点突出探究过程的设计。例如在设计《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一》这节课时,如果用类比全等的判定让学生得出猜想,由于边的关系的弱化,我认为过于牵强,要让学生真正弄清此定理的来龙去脉,必须在学生全员参与的前提下,通过师生动手实践,启发学生猜想,提示定理的原型。这节课定理的探究我是这样设计的:

①请学生观看图1,ABC中,DE∥BC,那么ADE与ABC什么关系?

(学生容易回答:相似。)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

(学生通过思考、小组合作探究后容易得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三角形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③(教师出示演示教具――如图1状重叠的两三角形纸片),现在我们把ADE从ABC上搬下来(如图2),让它们“分道扬镳”,它们还相似吗?

(学生容易得出:仍然相似)

④(教师指出)刚才我们由DE∥BC得到

ABC∽ADE,现在破坏DE与BC的平行关

系后,它们仍然相似,这说明DE∥BC只是表面现象,那么导致两三角形相似的自身原因是什么呢?(大屏幕动画演示三角重合关系,学生得出猜想)

为什么要让两个三角形“分道扬镳”?其一是充分提示图形之间的关系,从特殊的相似,推广为一般关系的相似,为猜想开路;其二是,在后面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解铃还须系铃人”,又让两三角形“重归于好”还原成图1的形状,很好地体现思维的发散和综合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3)课堂小结能把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导学案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小结时,可由学习小组进行简单的交流,回顾学习目标,检查目标是否达到,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课堂上未完成的部分要在课下努力完成。

(4)反馈练习和课后提高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以涉及本课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③控制习题数量,避免题海战术;④精心计划,保障学生消化知识的时间;⑤教师在学生练习消化的同时,抓住有利时机进行差异性辅导,给学困生实实在在的学习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激发他们宝贵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学有所得,不断进步。

篇5

这一阶段是学案设计的第一项,教师要让学生对第二天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做相应的基础练习。本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比较高,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不会学,那么学习的效果就比较差。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愿意学习,学习的效果就相对较好。教师必须明确预习的范围和习题的要求,通过这一阶段培养学生看书自学的好习惯,训练会看书会读教材的能力,学生对练习要求理解得比较浅,习题只会模仿例题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是比葫芦画瓢,对知识是浅层次的认识阶段。

第二阶段:对知识深层认识和记忆阶段

这是学案设计的第二项,一方面教师认真研究教材、教法、课程学习目标要求,确定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掌握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后提出对本节课的困惑和不解,提出一些观点和认识与同学们进行交流。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通过引导优化和集中学生的问题,再筛选出那些可能会引发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的问题,看看学生什么地方没有看懂;什么地方理解不透;什么地方学生看书时视而不见、走马观花。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有高度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把学生真正带入到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去,他们的思维也会跟着问题步步深入。

因此教师要善于巧设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意识。教师要在学案留有空白,引导学生归纳所学内容的网络结构图和记忆知识的规律方法。

比如,学习初等基本函数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研究思路流程:

从特殊函数实例概 括一般函数的函数模型得 到一类函数的概念

作出特殊函数的图像抽 象一般函数的代表图像 根据函数的图像研究函数的性质

(性质包括:函数的变量的取值范围,增减性、最值、对称性。)

这样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打开学生的思路,学生学了一次函数的研究思路就会类比研究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大的帮助。

又如,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研究思路流程:

回想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 找到所要证明的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产生的是什么样的角 研究题目所给的条件找到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 找到相等的角证出平行。

记忆知识时,一边填空一边记,一边理解一边用。

教师利用学案让学生把每一章每一节都用研究思路流程图表示出来,学生研究问题就有章可循,在做习题时通过分析写出解题的思路流程,记忆一些知识也会设法寻找规律,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三阶段: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阶段

这个阶段是学案设计的第三项,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对比迁移达到灵活运用,形成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单刀直入地揭示出全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应带领学生分析问题思维条件、结论,联系有关知识,寻找它们的联系,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研究y=ax2+bx+c(a>0),这是二次函数的基本模型,它的图像开口向上,对称轴方程和所有其他性质学生是相当熟练,学生通过类比得到y=ax2+bx+c(a0),类比得到y=a(x-1)2(a>0)图像的顶点坐标。

无论研究什么题型,都要找到题目的原型。这就是知识的迁移问题,能否解决这个问题体现了学生的迁移能力高低,初中对这个能力要求不高,但高中好多题目都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对这种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培养这种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在学案设计中体现引导的过程,要有相应的题组训练,否则学生会说,能听懂教师讲课不会做题,只知道这个题怎么做,换了一道类型相同的题就又不会做了。

第四阶段:反思总结阶段

篇6

一、基础图案在设计教学中的定位

人类出现最早的艺术形式就是图案。从远古时代到现在,在各类器物之上都有各种各样具有观赏性和装饰性的图形图像。工艺美术家雷圭元曾经说过:“图案是一种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和建筑美术,也是关于结构、形式和色彩的预先设计。”在艺术设计中,基础图案的教学包括图案概论、构成图案的基本理论、形式美学法则、图案设计的方法和主要流程、图案语言,以及对写生物象进行具象到抽象的变化等相关技巧的训练,是进行所有设计工作的基础。和那些被细分了的专业课程不同,基础图案的教学可能被认为没有直接的使用价值,但是在新兴媒体时代,基础图案的教学内容已变得越来越宽泛,已经成为一门重要的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

二、基础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现状

随着西方现代设计观念的影响和当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图案的教学面临着三大问题:第一,教学方式的模式化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第二,基础图案的教学内容和现实应用之间没有明确的区分,导致教学内容和实际应用出现脱节现象;第三,其他设计课程的种类不断增加,使得基础图案的教学时间严重缩水。

三、基础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思考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只能进行被动的学习。在网络盛行的时代,这种教学方法早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成长于新兴媒体环境下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身的艺术素养有待提升,因为和传统的图案艺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时空距离感,所以会对这些图案产生很多疑惑。为了能够实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就需要其将传统图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结合起来,让基础图案的教学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专业性。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教师可以将自主学习带入到课堂中,在理论传授完成之后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并自己课下利用各种途径来寻找答案,拓宽他们的视野并培养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过程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和大家分享,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和补充。

(二)对传统图案进行深入学习

对传统图案进行认知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图形之美的视觉规律和图案造型的基本法则,以及图案创造的灵感来源等内容。图案是在特定时空下人类思维与审美观念的综合体,如果剔除掉这一内容,那么学生对图案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对图案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也就无法探寻到图案的“根”,更不会了解传统图案的历史演变过程,那么从传统的图案中吸取经验也就无从谈起。如果不进行传统图案的学习,图案的知识链就会出现断层,教师就无法将传统图案中丰富的设计元素、设计法则和设计素材传授给学生。因此,在基础图案的教学中教师要首先引领学生感悟传统图案之美,进而引导学生进行传统图案的学习与临摹,并结合实际需求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与审美特点,让学生创造出好创意、高品质的图案作品。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要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进行创作和设计。因为想象力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要想让图案设计具有感人的形象,就必须通过想象力来实现。举例来说,教师在进行下一堂课的教学之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其利用简单的手绘或手工拼贴的方式并结合自我独特经历与想象力来完成该课题,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在进行基础图案的教学时,要让学生掌握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并引导他们去关注最新的图形图像设计动向,例如对于“扁平化设计”的讨论。对图案设计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更深层的探索,不断提高自身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其实,现代的设计风格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将想象力和设计结合起来。

(四)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在基础图案的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目前最普遍的做法就是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表现力丰富和教学容量大的优点。以往,图案设计的工作通常都是以手绘作品的形式呈现,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完成作业就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学生在图案的学习中比较麻木,影响了教学的效果。现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图案教学能让学生从繁重的手绘作业中解放出来。学生只需要在设计的创意和构思阶段用手画出草图,明确图案的框架和结构以及相互间的色彩关系等,后期就能利用电脑技术完成润色和加工,节约了时间,也能训练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绘图技巧。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础图案的教学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一方面应坚持优秀传统图案的继承与学习,通过基础图案教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形式美法则,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应该为他们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手绘、软件操作等方式的训练使他们成为能够满足新时代要求的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在人类踏入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我们已步人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观念在不断地更新,特别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激烈竞争,使艺术设计行业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并对该领域人才的综合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更高的要求。

20世纪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发达国家的艺术设计水平都非常发达,反之亦然。本世纪造型艺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各艺术门类之间逐渐渗透、互相融合,呈现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趋势。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反映在创作观念上,传统与现代审美意识的互通共融;在表现形式上,抽象与具象并举;在技法和材料上,多样选择与综合性运用共存等等。这一切都极大地开拓了艺术设计在思维意境和表现形式上的新领域,它为艺术设计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外部条件,也对艺术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要具备多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意识,图案的创意设计也是艺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墓本能力。

狭义而言,图案仅指器物、织物上的纹样和色彩。广义而言,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工业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想设计是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美观、牢固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模型、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图案从外形上分,有平面图案和立体图案;从用途仁分,可分为实用图案和观赏图案;从理论研究和实践角度上分,可分为基础图案和应用图案;从艺术语言和风格上分,可分为中国传统图案、外国图案等。图案的形象是一种艺术形象,它不是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作者的不同目的对事物的原型进行艺术加工或者对非具体形象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

一、传统圈案艺术是设计专业教学的荃础

目前,世界各地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族,都在强调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即便是那些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工业产品。人们也在寻找一种属于自己文化的语言,亲切熟悉的造型,更何况其带有装饰性的图案形式。艺术设计师只有深刻了解和掌握中华民族传统图案的造型规律、构图规律、色彩规律、寓意手法等,才能设计出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创新性的作品来。

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课程与专业设计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基础课教学的充分落实。艺术设计专业的图案课,是基础教学的一部分也是平面图形设计的基础。图案课教学要便学生了解和掌握图案形式美的规律、图案造型的途径与方法以及图案的设计与创意。而要解决好上述问题,就必须从学习传统图案人手。对于传统图案教学。每个教师都深表赞同,但是,学生却不能理解。有些学生认为。了解传统图案在每一个朝代最有特色的纹样,在平面设计中很少专门用到。面对这种急于求成的思想,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四年的学习目的不是仅仅能接几个活的急功近利的人,而是要成为一个素质全面的艺术设计人才。

二、传统图案的艺术魅力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图案艺术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浪潮中传统图案以其不朽的民族特色与艺术魅力,装点新时代展现时代精神、时代风采。时代需要传统图案艺术,传统图案艺术在时代的进步中发展。当代企业形象、商标、品牌、广告、电视、报刊、室内装饰、博物展馆、仿古工艺品、服饰、民间剪纸等,都有传统图案的光彩,包括图案、纹饰、构图法则、古朴的风格及思想内涵等。有的企业以龙凤图案为品牌形象,以示信誉、产品质量,以及中华民族的品牌特色,以便开拓国际市场。人类已经跨人21世纪,在上海举行的亚太地区国家首脑会议上,与会的各国元首身着中式福寿图案服装,令世界为之瞩目,引导了中式传统福寿图案服装的新潮流。

中国传统图案有着悠久的历史。自6,7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以来,无论在器物造型上,还是装饰纹样方面,都呈现多样的风格无论在运用图案语言方面还是在表.情达意寓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特点。学习传统图案,首先应了解中国传统图案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造型风格、不同的构图形式、不同的色彩风格及寓意手法。如原始社会早期的彩陶,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以几何纹样为主体,也有实体形如鱼、蛙、舞蹈的人等。这些图案造型简炼、变化幅度大。在构图上已能作对称、连续的配置,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使用红、黑、白、橙黄、橙红、揭黑等色彩,具有质朴的艺术风格。

三、传统图案设计法则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价值

图案作品是通过设计过程完成的.而设计过程则必须运用设计法则。中国传统图案艺术博大精深,蕴含着完备的图案设计法则。这些设计法则足以使中国图案设计事业走进新时代、走向更辉煌。其中形式美的法则有: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构图法则有:太极图形,“罗形,“米”字格,九宫格等。现代西方构成法则的同构变异,元素替代设计法则,在中国古代图案中,都能找到类似这些法则设计的作品。如:龙、玄武、翼马、伏羲〔人首蛇身)等图形。这些法则运用于教学作中,提高了民族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不可否认,学习图案可以解决平面造型问题.这一点与现在基础教学中所看中的平面构成有相似之处,但是传统图案的构成法则以及九宫格的布局等等规律是平面构成所代替不了的。特别是在学习传统图案还必须将一定时期的图案放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去加以理解,把握不同时代图案风格气韵,这种感性的理解是平面构成的理性训练所不能代替的。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通过传统图案的用线、布局、色彩等角度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图案风格特征,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现代设计。以前对传统图案的学习是通过大量的图案临摹来增加对图案理解的。诚然,临幕是学习传统图案的一套有效而扎实的方法,老一辈的图案学家都是从这条路走过来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学习传统图案必不可少的方法但是也应看到由于目前课时的变化以及学生心态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三、四周的时间里用临摹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传统图案成为不现实的事。大量枯燥的临摹只会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学习产生反感,而手头功夫的练习不如放在工笔白描课上解决在上传统图案课时应把重点放在对传统图案造型、风格的整体把握上洲一通过一定量的临摹切实感受古人在图案的用线、用色、骨格、布局等方面的独到匠心

四、传统图案的寓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创意的融合

中国图案中的寓意美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彩陶上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图莱意境,象从一条鱼形变化出抽象的三角形、曲线、直线、点线面组成的图案,在今天看来,依然是新鲜的构图。意境的美在中国图案的设计上,经常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象陶瓷中的雨过天晴釉、界红、美人醉、雨点釉等。如楚、汉漆器上的云气、庭园布置中的层云叠彩的假山等的意境.是虚中见实。没有形象。或者是形象捉摸不定,这样的手法能引起许多联想。如:松竹梅图案会联想到岁寒三友”的忠诚友爱。如:太极图形中设计了一对蝴蝶马七就会联想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喜相逢”悲欢离合的意境等。

中华民族以旧历年为最隆重的节日,张灯结彩,舞狮舞龙,贴对联、窗花、年画、门神等,无不以传统图案表达人们驱除灾害、邪恶,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等美好愿望。在人们的心中,有了门神就不会受邪恶的侵害;有了“寿桃仙鹤”就会健康长寿。这些图案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古代人与现代人是相通的,因为他们表达了人类自身最根本的需求。因此可以看出传统图案本身包含的思想.在节日喜庆活动中的使用价值。它极大地满足、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其次,是传统图案思想内涵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传统图案通过节日喜庆活动在人们心中产生的吉祥、平安、幸福、欢乐的生活气氛,从而产生要求国泰民安的全民社会思想意识。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是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这种思想意识无疑都是社会安定的思想基础。

中国图案的寓意美,真正体现出r设计者的思想,是代表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并且通过图案,把信息传递给广大民众。它的美不是视觉的美所能概括的,而是一种广阔的、崇高的精神境界.是起到了一种共鸣作用的心灵感应。因此,在图案课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将传统图案寓意美的表现手法,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之中。这样才能设计出即有传统文化特色,又富有时代活力,形成中国图案艺术的主流作品。

篇8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发展。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数学学习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给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通过问题情境创设,能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模式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的热情得到提高。教师在数学教案设计时要刻意创设情境,可以通过提问法或活动法让学生带着解决问题的态度进行数学学习。例如,在教学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时候,可以创设情境,要求学生先画图,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所画的图形,再通过度量让学生找出中位线的性质,依照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相关数学知识的欲望,也就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了。

2.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实践操作

教学要让学生在实践练习中探索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而学生的思维定势的发展是与其活动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具体的活动,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空间想象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践活动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悟程度,促使学生在不断的数学实践体验活动中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新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去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节课时,这节课的新数学知识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知识的基础,让学生总结对对称图形的感受,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哪些东西属于对称图形。同时,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数学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自带活动工具,制作出自己想象中的对称图形来。同学们根据平时积累的对称图形的知识,制作出了飞机、树叶、蝴蝶、脸谱等等生活中所见过的对称图形。在数学课堂中,通过这样的一个实践制作过程,让抽象的数学概念一下子变得极为形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轴对称图形”有了更深刻、更直观、更形象的理解,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也就掌握了数学知识。

3.加强数学知识训练,保证充足的课堂训练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学习训练,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课堂数学知识的训练。而数学教学中, 数学学习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活动,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学习训练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数学的要重环节。它的特点是要从整体设计教案,有效地安排好教学内容,形成综合学习效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进行数学训练是数学习题的教学中的有效活动,而数学训练的主要平台即是通过数学习题的训练来进行。在数学教材中,数学学习训练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投身到数学学习训练中去,不断拓展数学训练的层次和类型,完善和充实好数学训练的内容,充分培养好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9

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观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学教研,建立和完善教学评价标准,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水平,保证所有课的基本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全面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学习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合格的人才。结合全县教育教学实情,2004年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实施“课堂教学质量二期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是我县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这对推动“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工程”的实施,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新理念,实践新理念,更新教育教学方法,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结构,落实“课堂教学质量的五项基本标准”,(即上课准备充分、课堂活跃有序、师生平等、教学民主、教学实效明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推进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及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实践探索。我们认为”工程“实施的中心工作是落实课堂教学质量五项基本标准。

1上课准备充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合理)

上课做好充分准备,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教,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这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上课准备包括教师“教的准备”和学生“学的准备”。上课准备要体现出既备教材又备学生(针对性),教学设计合理,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其起点、密度、坡度和难度的设计都往往是大不一样的,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了可行性、实效性。为此,上课准备要做到:

1.1教师要有所教学科的课标、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教案;教案设计要有新颖感、创新意识。有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教具或课堂演示实验等等,课前教师要认真准备,熟练掌握教学内容及操作程序,熟悉教具或仪器的操作性能,驾驭教具或演示实验,确保实际使用效果良好。

以初中数学教案为例来说明其基本格式:

课题――所教内容的题目或标题。

课时――第几课时或几课时(教学时数)。

教学内容――本节课所教与学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

教学的重、难点――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层解决疑难。

教学方式――坚持启发式、参与式、废止注入式,体 现民主式的教学、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方法――博采众家之长,灵活运用,综合创新。

教学用具――教的用具和学的用具相结合。

教学手段――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尽力运用多媒体教与学。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结构层次(序列):创设教学情境,复习引入;尝试探究(究其原因,试其结果),得出结论,验证升华;新课讲授;变式训练,内化知识;练习巩固,反馈矫正弥补;归纳小结,系统深化知识;课外作业,巩固提高发展。

板书设计――板面划分一般为3块,合理布局、清醒淡雅、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教学反思――写出成功的,不足的以及改进的。

编写教案是一种细致、复杂、具有创造性的劳动。编写教案时不能只照抄各种备课资料,或学科教案集,或单纯的为应付各级部门的检查而“造”教案,更要消除“造”教案这种不良行为和现象,而是要针对本班学生和教材的实际,也可适当参考有关的资料,编写出博采众长、有所创新、切实有用的教案。所编写的教案要体现出创新性、新颖性、有效的启发性,更要力求创设出新颖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以旧引新,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结构层次(序列),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准确性),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灵活、创新),以及教学的系统性和高度的组织性。

1.2学生要具备课本、练习本、作业本和学具等。为减轻学生的负担,课外作业要适量,优化课堂训练,以训练为主线,内化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学具的准备要根据教学内容而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制学具,教具与学具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发挥它们为学习而起到开发思维,提高技能、能力的作用。

1.3教师的仪表要端庄,精力充沛,有激情。作为一名教师,他的“天职”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上课前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在学生中树立一个良好的为师的形象。教师要妥善地处理好工作、学习、生活等之间的关系,上课时要保持精力充沛,对工作有热情,上课时要有激情,对学生要有感情,以饱满的教学激情进入课堂,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为落实素质教育而努力做好课前准备。

2课堂活跃有序(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

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心情愉快,生动活泼、思维活跃。这就要求教师要恰当、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进程,保持活而不乱的良好课堂教学秩序,创设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心情愉快、生动活泼、思维活跃,活而不乱。

2.1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经常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听讲认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

2.2学生尝试、回答、讨论问题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生动活泼、活而不乱,体现出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的特点。

2.3学生上课入神,保持最佳状态,不高声喧哗、玩耍、乱走动等,充分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动手实践、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中心的课堂局面。

2.4教师必须按时上下课,不酗酒后上课,上课期间不会客、不吸烟、不吃零食、不看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书籍、杂志、报刊等。严格遵守课堂教学的纪律,按时完成本节的教与学的内容以及任务,体现出有计划的有步骤的有目的地在进行教学,确保课堂教学活动在正常有序开展。

3师生平等

师生相互尊重、沟通、理解,师生平等,教师亲切和蔼,对学生一视同仁。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下进行的。真诚、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为此,在教学中要做到:

3.1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师生间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与学生平等相处,真诚相待,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辅导,多使用表扬性、激励性语言,使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起自信心,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3.2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善于启发学生自我反省,鼓励学生自觉改错,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正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的兴趣、信心和毅力,实事求是,探索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

3.3教师对自己出现的错误(口误、笔误等)要敢于承认所错之处,面向全体学生及时纠正,切勿马虎含糊过关。若当堂课中所出现的问题,理应在当堂课内妥善解决;若因其他原因的导致,要在课后或下节课上及时处理解决。

3.4在教学过程、活动中,师生语言要规范,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使用规范语言,促使学生达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和《中小学生守则》的要求。

4教学民主

学生广泛、主动参与,合理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等学习方式,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教学民主,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允许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和观点。课堂以学生学习为中心,采用民主的教学方式,教学民主强调学生参与教学是学生的权力,要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做到教学活动方式是民主的,鼓励学生发问、发表独立见解,允许学生与教师争辩,教师要真心接纳学生好的建议或意见。要做好这一点,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改进课堂教学结构,优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性。为此,要从平时做起,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体现教学民主。

4.1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设计好问题,多鼓励学生发问、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习的态度,教师不能压制学生的发问或堵止学生的提问,并要做出合理的答复或解答,让学生满意,心情愉快。

4.2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回答错了,不要阻止或转变学生的回答问题。

4.3在讨论问题时,要鼓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都能积极的参与,各抒己见,在讨论中学,在学中讨论,“知是非、明因果、会运用、善运用”。达到教与学的目的(目标),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

5教学实效明显

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并能达到目标,学习过程和结果统一,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面向全体学生、讲究实效,学生活动充分,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有效参与教学,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有所发展。

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指导学生尝试探究,使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活动时间要充分,让学生“究其原因、试其结果”,得到结论,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而充分利用并发挥教学设备仪器的作用,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实效,就必须做到:

5.1教学要切合实际,教学环节要紧扣分明、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科学,时间分配合理。

5.2教学目标要求明确、具体,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层次解决难点。

5.3运用启发式和参与式教学,教学方式民主、教学方法得当,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思考回答问题或提问、发问反应面广。

5.4按时完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任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发展,绝大多数的学生达到教与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