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3 14:18: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篇1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这样错误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大多数教师仍然利用一言堂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要求下被动学习。教师没有认识到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其数学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也有很大意义。但是,受到学校数学教学氛围,教师教学模式以及家长过高成绩期待的影响,小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许多小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给老师和家长学习,学习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上课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最终影响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1.加强教学思想更新

教学思想,是一切教学行为实施的前提。要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师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思想的更新。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递学科知识那么简单,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对教学活动评价观进行改革,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更好地组织教学。从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师是权威的教学思想,认识到与小学生做朋友,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融入小学生的世界,与小学生打成一片,促进让小学生对自己依赖感的增强,才能让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2.应用自主教学模式

自主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所提供的教学模式之一,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调动,更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应用,促进小学生成为课堂积极参与者。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要给小学生设计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水平,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找到数学学习成就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有关加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到加法的定义,看谁找得最快,用竞争机制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一个加法例子,促进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数学定义。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他们给出的加法例子有可能十分简单,教师不要嘲笑小学生。只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了学习成果,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表扬小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

3.应用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技能。通过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教师要为小学生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比如,在讲解有关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分蛋糕的游戏,让小学生通过分蛋糕理解分数的含义。也可以组织小学生以小组赛的形式,看图说出正确的分数,说得最快的一组计一分,哪一组得分最高,哪一组获胜。这样的合作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放化,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篇2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经验客观地受家庭环境、地域所处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的地使用教材、巧选素材、合理设置教学活动内容、使用有效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多年的教学使我真正懂得“课标是源、教材是流”,逐渐具备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的能力。但也留下了一些教学遗憾:一方面部分学生计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一、用“发展”眼光去评价小学数学教育对象

1.教师要树立“发展”观

“发展是硬道理”,人的发展首当其冲是各种发展的核心,教学必需坚持“以人为本”。在数学教学中,必须要打破“只注重书本知识,只注重问题结果”,以“结果对错”做为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唯一评价标准,以“得分高低”做为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评价尺度等从眼前出发,急功近利,有损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落后评价观,而应该思考一下我们今天的教学对于学生的明天,对于他们能否自主地学习、发展有什么影响。

2.教师要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做好长远的服务

“终身教育”是时代对受教育者提出的要求,所以做为教育者的教师要从“服务”的角度审视每一天的工作,不仅是一本书、一个单元、几道题等该掌握的知识,而是学生在获得这些知识的同时,是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觉的学习”将来能够伴随他们的终身。所以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做好今天的服务,从这样的角度加强自我反思和评价。

3.实现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差异性”是人在素养方面的客观存在,它反映了人在教育发展中的不平衡性,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数学教学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区别的分层教学;

在评价上,教师更要实施分层评价,使评价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际。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追求高平均分、高优秀率的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符合自身基础的前提下实现真正意义的发展。我们尤其要关爱“学困生”,理解他们的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也能够在自身的进步中发展,不至于被排挤在数学、乃至整个学习之外。

篇3

一、课堂教学实现生活化

数学学习不能脱离生活现实,学习数学实际是为了用数学以及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实现课堂教学的现实化,就要从备课抓起,备任何一节课的时候就要想到新知识与实际例子之间存在什么联系,生活中哪个地方哪个时刻可以使用它。作为教师,我们坚决不能照本宣科,应当将数学知识融入实际情境中。对于例题的呈现,特别是有些枯燥的例题,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有兴趣的例子;在数学教学中,对于动手实践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进行灌输式教学;对于备练习,发现与实际生活有联系的练习,就可以放入课件,与书本上的练习题配合使用。实现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归于生活。

例如,在教学“整数的加减法”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周末,王老师乘公交去亭林公园,一上车,包括我一共有15个乘客,到下一站上来10个乘客,下去2个乘客,现在公交车上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提问:你认为应该怎样列式计算?我把原本枯燥的例题换成学生熟悉的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就很自然地在情境中进行思考,从而学生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法。

解法1:可以用原有的人数15,加上10,再减去2,就是先加再减。

解法2:也可以想想先下去2个乘客,再上来10个乘客,就可以用15,先减去2,再加上10,也就是先减再加。

解法3:还可以想想上来10个乘客,下去2个乘客,就是上来8个乘客,先用10减去2,再用15加上8,也是先减再加。

学生先自己列式,试着解释,和同桌相互说一说,这样的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适时表扬课堂练习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学生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感受和体验数学

在学习数学时,小学生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小学生这个阶段的学习对熟悉的生活情境带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小学教育,那么怎样把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小学生发自内心地爱上数学,从而主动地用数学,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色彩斑斓的数学世界。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把抽象空洞的数学知识化成具体现实的情感体验与实践操作,将数学学习更加贴近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更加有兴趣地学数学,感受和体验数学的价值,让学生主动应用数学。在实际教学时,要关注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实际入手,从而使学生自己学数学、用数学。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切土豆,来认识“面”“棱”和“顶点”,先切第一刀,让学生摸一摸新切的面,和切之前有什么变化,从而得出切出的是一个面。再切第二刀,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指一指新增的边,并想一想它是怎么形成的。重点说明: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最后切第三刀,观察又有什么新变化?指一指新增的点,并数一数它是由几条棱相交而成的。重点说明: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最后利用课件演示将一个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感受和体验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三、用实、用好情境图

小学数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大量的情境图,绚烂夺目的图画、活灵活现的故事,学生深爱的卡通画,这些将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灵动起来,这为我们的教学设计赋予了生命。教材例题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求教师局限于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比较真实的情境,利用实物进行教学,学生动口、动手,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对数学学习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学习数学就会更有效,从而就会有真实地感受和体验。用实、用好情境图,我会利用书上的图片来寻找生活中对应的实物和图片。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更贴近现实生活,使数学学习变得灵动起来。

例如,在教学“树叶中的比”时,利用课前大家收集的很多种树的树叶,仔细观察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再集体交流。让学生说说自己采集的树叶,并说出最喜欢的是哪种树的树叶。出示一些常见的树叶图(教师采集的以及教材第66页上的树叶图),引导:请大家进一步观察这些树叶,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相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和大家分享。指出: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树叶,形状是相似的。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同一树叶的形状相似,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反映了什么特点呢?指出:长与宽的比的比值接近。不同树叶的形状一般不同,在数学上又反映了什么特点呢?指出:长与宽的比的比值不一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开始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自己采集的树叶,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树叶的大小、形状,由此引入话题,提出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对学生有新的认识,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优势与不足,不能一刀切。当学生无法独立解决问题时,不能一味地斥责,要充分理解信任学生,给学生留有自尊,不能让学生在全班面前抬不起头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其次,和学生交流时,可以蹲下来和学生平等地交流,目光要和蔼,语言要亲切。如“真默契,我的想法和你的想法一模一样。”“你的这个想法很有创意。”对于回答不到位的学生,我寻找他答案的亮点,比如“你能解释一下吗?”“你说得有点道理。”我听明白了你的意思。”课尾,我一直会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体会?对于你自己的表现,还有遗憾吗?还有谁也想来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这样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下更加乐意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尊重学生是有效组织教学活动的第一步,除了尊重,我觉得教师不能吝啬赞赏学生。不管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只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极其细小的进步,赞赏他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

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甲、乙两个人合伙做生意,甲投资10万元,乙也投资10万元,到年底共赚了3万元。这3万元应该是怎么分配的?学生交流,得出平均分,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追问:如果甲、乙两人合伙时,甲只投资了3万元,乙投资了10万元,到年底赚了3万元。这3万元还能平均分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后得出不能再平均分,你能解释一下吗?为什么不能平均分?在这里,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先创设平均分的问题,再呈现不能平均分的问题,形成思维冲突,让学生感受需要新的方法。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下,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

我们在实践、反思、探索中不断成长,每一节数学课后我们进行自我反思与总结,新课程、新理念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对于使用教材,我们可以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以实现课程目标,攻克教学重点、难点。小学数学改革要有实质性的变化,就要从每一位教师的观念上转变,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改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搞好小学数学教学,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生活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思想、方法与模式都稍显落后,没有满足教学改革与创新的要求。新一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明确教学责任,更好地开展创新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现状

1.教学模式较为落后

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下,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在这样错误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大多数教师仍然利用一言堂的模式开展教学,在课堂中向学生灌输数学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自己的要求下被动学习。教师没有认识到创新教学模式的重要性,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2.学生学习兴趣不足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对于其数学学习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以后的数学学习也有很大意义。但是,受到学校数学教学氛围,教师教学模式以及家长过高成绩期待的影响,小学生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许多小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给老师和家长学习,学习是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足,上课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最终影响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方法

1.加强教学思想更新

教学思想,是一切教学行为实施的前提。要改革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教师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思想的更新。当代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只是传递学科知识那么简单,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促进学生爱上数学学习。成绩,不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指标。对教学活动评价观进行改革,认识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更好地组织教学。从师生关系方面,教师要改变教师是权威的教学思想,认识到与小学生做朋友,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性。教师要融入小学生的世界,与小学生打成一片,促进让小学生对自己依赖感的增强,才能让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顺利。

2.应用自主教学模式

自主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所提供的教学模式之一,将自主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调动,更能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应用,促进小学生成为课堂积极参与者。针对不同的内容,教师要给小学生设计不同的自主学习任务。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理解水平,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任务,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找到数学学习成就感,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比如,在讲解有关加法的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到加法的定义,看谁找得最快,用竞争机制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一个加法例子,促进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数学定义。小学生的数学能力不同,他们给出的加法例子有可能十分简单,教师不要嘲笑小学生。只要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得到了学习成果,教师就要给予鼓励,表扬小学生,给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数学教学成效的提高。

3.应用合作教学模式

合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具有更强的学习技能。通过合作教学模式的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教师要为小学生设计不同的合作学习任务,引导小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学习。

比如,在讲解有关分数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分蛋糕的游戏,让小学生通过分蛋糕理解分数的含义。也可以组织小学生以小组赛的形式,看图说出正确的分数,说得最快的一组计一分,哪一组得分最高,哪一组获胜。这样的合作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开放化,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综上所述,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不足,利用针对性的策略做好教学升级,能够让小学生更好地体会数学学科的魅力。创新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学活动服务于小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展示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需要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善于发现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际情况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大多以应试教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引发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

一、小学数学教育现状

小学数学教育大多还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学校虽然打着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依旧奉行着应试教育的教育目标,使得学生虽然考试成绩很高,但却无法有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实际中,这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而且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配合,课堂与课后之间的联系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同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为节约有限的课堂时间,通常会选择通堂讲解的方式,整堂课一直由教师进行讲授,授课内容过于死板,不懂灵活变通,课堂枯燥乏味,无论是理论部分还是实际做题方面,未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和练习时间。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一跌再跌,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不利于日后对数学的进一步学习。其次,很多数学教师实行题海战术,让学生做大量的习题,使学生不堪重负,对数学的兴趣进一步降低,做题效率和效果也会明显降低。还有,一些教师太过于放松对课堂的把握,无法紧跟课堂的实际变化,课堂无规律和方向可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最后,很多教师课后不进行反思,无法及时认识到自身在教学方面不正确或者还有待改进的地方,这样便更不利于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开展,等等。

二、小学数学教育的对策

1.提升教师教学的主导意识。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在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情境、组织学习活动的同时,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并适时的给出相应的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数学问题的认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因而教师应有策略的对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向给予一定的引导。跳出传统教育的思维误区,不仅要引导学生独立、合作完成思考,也要提升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改革数学教师培训机制和模式。小学数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导,其教育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成果。除学校举办的培训外,学校也应当鼓励教师参与不同课题的研究,并时常举办不同类别的教学研讨,以此来帮助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知识。学校也可以设立教师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在教师中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促进教师自身的进步,以此带动学生的发展。

3.提升教师更新教学资源的速度。教师自身也应当随时紧跟社会变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丰富的信息都可轻易得到,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丰富的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和更新自身的教学资源。用于吸取外界新鲜、有用的经验,并将其实践于课堂中,在实际使用中归纳和总结其中的优势劣势,改进其中不适宜的地方,保留可用的内容。还要时常与其他教师交流,敢于创新和革新,不断推陈出新,在培养祖国花朵的同时,也要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高。

4.丰富授课模式,提升课堂趣味性。教师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爱上数学,在数学的学习中产生无穷的快乐。在教师授课时,可采用多种授课模式并用的方式进行,课堂也不一定要局限于教室,还可根据课程需要不定期到户外进行授课。提升课堂趣味性的方式也有很多,如游戏法、小组合作法、奖励法等。其中游戏法是最常用的方式,例如:在上课选择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可采用对举手的学生进行点豆子的方式来选择。对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一定的鼓励,如发放小红花,树立小榜样等。使用小组合作法时,首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坐在一起,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随意,学生也更易投入到课堂中去,之后让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同时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讨论结束之后,再由小组成员选取代表起来发表见解,此时教师还需给予点评。这样就可充分调动课堂的氛围,使学生更加的活跃,学习兴趣自然也随之而来。

5.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杜绝题海战术,布置作业要典型且适量,尽量不为学生施加过多无用的压力。着重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也可小组合作,总之就是要调动学生自身的思维,使学生的身心均活跃起来,参与到课程中,即眼到口到心道耳道。并为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时间,包括自我总结、提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法、置疑其他同学的意见等,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行为给予鼓励,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如九九乘法表的学习,学生会背诵之后,最主要的还是将其运用于数学情境中解决问题,做到不用翻阅乘法表便可知道需要计算的结果,当其延伸到生活中的其他数学问题时,就更有使用的价值。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学习效果在实际生活中的反映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然而随着数学的发展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小学数学教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矛盾。加之人们对小学数学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小学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挑战。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及其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6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30-01

众所周知,有效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数学教学也是小学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环节,它是小学生日后学习数学以及其它理科科目的基础,因此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一、充分理解学生的天性,重视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们一旦有了兴趣就会更加主动的去学习。同时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殊性,心智还未成熟,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于知识的学习重在兴趣培养,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我们必须重视兴趣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从生理学的角度讲,兴趣能激起大脑的兴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的内驱力,能激 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学习中自强不息,敢于面对学习上各式各样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趣的学习内容可以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设计方案,从而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同时还可以微观宏观化,把生活引进课堂,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让学生走出课堂,参与实践,检验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也就随着专注了,效率也跟着提高了。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更加的主动去学习,才可能提高教学能力。

二、重视游戏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专注

活泼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要想小学生能在一节课中都能保持专注度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不过,新时期,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总结了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尽可能的专注。那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入游戏法,即巧妙利用游戏来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假如一个老师只一味地在讲台上讲授知识,而让学生只是坐着听课,那么就会有同学走神,根本听不进去。要是我们能够抓住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从游戏和小组讨论这两种方法人手来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小学生具有调皮好动、好胜心强等年龄特点,教师就应该给学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的、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同时在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了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以及体会手和脑同用的益处。只有使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的参与意识才日益浓郁,自理自治能力也就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形成。不仅如此。这样做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忍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出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了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希望广大教师能引起重视,加大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投入,从而真正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能力

自古以来,小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感,好问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具有创造和探究的潜能。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是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探索性的活动,而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探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引导更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并积极地解决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获得成功感、满足感,进而产生探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欲望。探究性的学习方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及表现机会,鼓励学生的奇思妙想,任学生的思维驰骋,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释放。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正符合儿童的这种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我们应激发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的兴趣,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多角度地考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的确,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数学问题在实现生活中都能体现到原型,而学生对于那些实际生活的问题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在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外,还要注重学生在生活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去思考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性学习。只有这样,学生多问,多思考,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篇7

1前言

分层小学数学教学是指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思维模式、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数学学习潜力后,将学生合理科学的分成各个小组形式,并对每个小组进行分层式的指导,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这种科学的分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学习积极性有重要意义,其取得的良好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方法还处于摸索着前进的状态,因此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进行了探索研究。

2数学分层教学措施

2.1对学生的分层

过去部分老师对分层教学的含义理解不清,单纯的认为通过考试把学生筛选出优、中、差几个等级,并进行分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模式能够使优秀学生互相竞争互相帮助从而提高数学能力,但教师往往忽略了中等生和差等生,中等生一直徘徊在中下位置得不到进步,差等生甚至感觉自己被忽视从而失去学习信心和主动性,出现厌学等问题。分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能取得相应的进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处于开发状态,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在同一个班上也要针对学生情况进行分层教学。在培养优秀学生的拓展能力的同时兼顾成绩差的学生打好基础,帮助学生获得学习数学上的成就感。

2.2对学习内容的分层

对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区分后,教师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学习内容的分层,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学生在任何一个学习阶段,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数学思维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课本上的知识可以通过自学还有老师的点拨就能掌握,而一些学生却总是进入思维死角,成绩无法得到提高,加上数学是需要动脑的学科,不是背诵和抄写就能掌握的。因此,在课程学习内容上,教师要明确哪些是所有学生都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哪些是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去自己探索的,哪些是能力较差学生不做硬性要求的……例如,在讲《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运用教学道具,让他们直观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状态,了解每一条边的长度,每一个面的面积,从而如何算出表面积和体积。对于已经掌握算法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道具让他们进行自由拼接,找出不同方法或者发现新的问题。

2.3对课后练习分层

小学主要有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课后练习包括家庭作业是小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主要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开拓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在布置课后练习和家庭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数学掌握程度进行难易划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训练。对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把重点放在基础巩固上,让学生看懂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到理解透彻。对于能力中等学生,则要求他们重点掌握书本上的例题同时,灵活处理变式题型,多写类似题型。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除了给他们讲解小学数学书本知识之外,还要扩大他们的视野,对他们展开相应的拓展性习题训练。通过这种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分层模式来提高各层次学生的整体数学成绩。

3数学分层教学模式

3.1师生配合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和老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高度配合。如果在课堂中只有老师在不停地讲,学生只负责听和记,没有参与度,势必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时要注意师生配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学习各种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变化时,教师在讲解了不同图形的特点和之间的联系之后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剪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剪出多边形,或者剪出对称性高的图形,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先学会剪出正方形、长方形等简单图形,让他们掌握边与边之间的变化和联系。在完成之后,进行评比,在不同层次中选出好的图形贴在学习园地上,被选中的学生自然会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对学习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对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教师不能忽视,要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鼓励,可以给予小奖品表扬他的认真。如此的师生互动配合,与分层式教学起到了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3.2创新观念提高趣味性

创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转变固有分层教学的观念,在实践教学中与时俱进、不断变通,提高教学趣味性。如在教学案例《认识人民币》中,在教学道具的帮助下讲解人民币的面额,同时通过教学来实现对加减法的学习,例如扮演商店店员,给学生分发不同面额的人民币道具进行模拟购物,高层次的学生可以多练习元和角的加减,低层次的学生练习整数的加减。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应用在分层教学中,增强了分层教学的趣味性,趣味性也带动了分层教学。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对未来科学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高,许多教学方法需要创新和改良。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更新教学形式,让数学教学更适合学生发展,提升学生知识水平,同时,将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出来,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上文中主要从分层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模式上描述了分层教学实践的的实施策略,为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有序开展起到了铺垫作用。

作者:欧阳兰芳 单位:江西省都昌县化民中小

篇8

中图分类号:TD3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256-01

前言: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就是为学生升学奠定基础,增强学生逻辑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研究发现,很多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并不感兴趣,主要是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正确,为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科学尝试教学法被应用其中,在这种教学法下,学生可以自由的探索知识,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因此,有必要对科学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开展研究。

一、 科学尝试教学法概述

科学尝试教学法我国学者邱学华先生提出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在科学尝试教学法中,教师并不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尝试学习新知识,而教师则主要起到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讨论,尝试着做过练习以后再讲解新知识。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科学尝试教学法一改以往的教师先讲,学生听讲的授课方式,而是颠倒了传统教学顺序,在这种的教学方法下,学生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会大大增强,这种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论要求也是一致的。

二、 科学尝试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一) 做好准备练习

由于科学尝试教学法中教师不能在课堂开始就传授新知识,而是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探索式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做好准备练习,以便为学生成功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一般来讲,在准备练习中应从学习状态准备入手,也就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因素的考虑,还要为学生准备一些具有吸引力的道具[2]。如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到平行四边形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将不完整的平行四边形作为道具(如下图1所示),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了解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然后向学生提问怎样才能还原平行四边形,学生就会根据教师的问题开始思考,并绘制出平行四边形的图形,然后将其与道具做对比,就可以画出平行四边形的另一部分。

(二) 编制尝试问题

编制尝试问题也是正确应用尝试教学法,做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基础。在编制尝试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尝试任务,明确尝试过程,加强与教学目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尝试教学法作用[3]。如笔者在分式运算中先带领学生复习了一下整数加减法运算法则,然后编制了“整数加减法运算与分数加减法运算是否相同?”的问题,且应用了两个例题,分别为“1+5=?”“=?”,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研究两者的区别与联系,这样不仅让学生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还易于学生接受。

(三) 让学生参与讨论

讨论也是科学尝试教学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对学生学好数学知识也有一定帮助。在学生尝试着学习以后,教师也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有了一定了解,但这并不能直接讲解,而是要给予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讨论中解决一些自己还不懂的问题,小学生的思维与成人思维不同,有些知识教师直接讲解并不一定让其完全了解,很可能通过同学的讲解就了解到了其精髓,并为其恍然大悟之感,所以,教师应让学生参与到讨论中。但在正式讨论以前,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讨论内容,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全班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前后桌四名学生为一个小组,教师只要在适当时机给予指导即可,也就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讨论结束后让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充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 做好难点讲解

在科学尝试教学法被应用到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以后,并不意味着教师讲解已经不重要,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学生能够解决的都是一些相对浅显的问题,至于重难点问题依然由教师来完成。所以,在科学尝试教学法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联系实际情况,做好难点知识讲解,帮助学生走出学校困境。如在认识时钟这节课中,尽管很多学生认识时钟上面的数字,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会看时钟,很多学生都会将2:55分看成3:55分,这时教师就要为学生讲解如何正确看时钟,告诉学生要看时针所处的位置,通过几次练习学生就会了解怎样看时钟。此外,在利用科学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还要做到二次尝试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加深学生记忆力的有效措施,这时需要教师结合所学知识为学生设置与新知识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自主解决,这对学生巩固知识也有一定好处。

结束语:

科学尝试教学法是现代教学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它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还能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以前所学知识应用进来,减少学生对以前知识的遗忘几率,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科学尝试教学法,并提出了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措施,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师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 尝试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J].人民教育,2014,04:32-35.

[2] 陈今晨,李成忠.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尝试教学理论”引导“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J]. 教育科学,2016,02:19-25.

篇9

当前,我国大力开展教育体制改革,新的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讲解数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灌输,教师不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完全一致的教学内容导致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教学进度,逐渐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息和学习的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基本特点,采取分层次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一、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概述

( 一) 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分层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依据教学目标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在分层教学模式之下,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明确对学生知识掌握的具体要求,使学生也能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保证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差异化的学习需求。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日趋多样化,教师可选择的教学模式逐渐增加,为此教师应当依据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情况,构建起分层的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过于简单的灌输教学方法。

( 二) 教学环节以及课后教学的分层

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比较复杂,这也直接决定了教学环节的丰富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分层教学模式最适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保证教学内容和知识点的连贯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获得应有的提高,实现高质量的数学教学。同时,教师应当加强对课后教学的重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在课后分层时同样需要分析学生的特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 一) 学生的分层以及教学内容的分层

传统的分层教学模式下,很多小学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在不同的班级,这种模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提高主动学习意识,但很多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会感觉到一定的自卑,逐渐丧失学好数学的信心。开展分层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积极进行引导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对今后的发展有重要的基础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在同一个班级内对学生进行分层,使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能够得到提高,成绩优秀的同学能够更加优秀。

在学生分层结束后,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分层。一些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同学,教师只需要简单进行指导便可以完成知识的学习,但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往往无法准确理解数学知识,需要教师全面细致的指导。在分层教学的模式之下,教师可以为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增加学习内容,实现知识结构的拓展,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则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练习。比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针对一些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当鼓励其自由发挥,创作出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寻找其中的规律。一些基础薄弱的同学则需要教师使用教具演示长方体和正方体,使这些学生能够直观的认识这两种图形,掌握具体的计算公式。

( 二) 分层次开展教学过程以及布置分层次的作业

分层教学的核心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一些重点的知识点,教师需要向全体同学讲解,避免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过大的差距,同时教师可以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满足一些成绩优秀学生的需求。比如在讲解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999-16,8×18,很多同学在计算时会思考简化的方法,999-16=1000-16-1=983,8×18=8×20-8-8,这种题目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优秀的学生能实现思维能力的创新和提高。在完成教学过程后,教师需要布置分层次的作业内容,改变传统的作业内容完全一致的模式,使不同的学生能够通过课后作业巩固课堂知识。

三、结束语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当深入研究,保证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10

当今时代,只会上课而不会教育研究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为促进中小学数学教师完善研究方法,提升中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素养,拓宽研究视野,2015年7月7日至9日,“中国首届数学教育研究方法培训会”在西南大学成功召开。培训会中,4位国际数学教育界的顶级专家,即国际数学教育杂志(ZDM)执行主编、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数学建模研究专题委员会(ICTMA)主席、ICME-13主席、德国汉堡大学的Gabriele Kaiser教授,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现为PISA专家顾问团成员、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的张立民教授,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弗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梁贯成教授,共做了6场关于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的专题讲座。来自国内外49家单位的205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培训会议。基于对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分析,本文着重梳理录像研究法、人类学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三种研究方法,简略探讨中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将其运用到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当中,旨在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

 

一 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即是对数学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创新性的研究。中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有熟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在丰富的数学课堂中可以发现并研究问题,在教学的实践环节中可以设计研究方案等,与专业的研究工作者相比,数学教师有着极大的优势。基于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更应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数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自我升华、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掌握教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提高科研能力,成为一名教学和研究并重的高素质人才。

 

二 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学者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统计分析法等。在培训会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介绍了研究数学教育教学的多种方法,如: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行为研究、历史学研究、人类学研究等。当然数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研究问题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结合会议期间专题讲座的内容,下面简单介绍三种国际流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1.录像研究法

 

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费莱登塔尔奖获得者、中国目前唯一一位学科教育领域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梁贯成教授做了题为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video studies”的专题讲座,给与会者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录像研究的精彩讲座。梁教授从1995年和1999年分别进行的第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简称TIMSS)的录像研究的背景和结论出发,介绍了国际数学课堂录像研究的意义、优势、原则、框架和方法。

 

研究者们可以从多角度的镜头中捕捉到利于研究的不同画面,不同的研究者也可以针对同一视频录像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相比现场观察,录像研究有可以重复观看,中途可以做停止、倒退、快进等操作的优势。因此,录像研究法深受研究者们的喜爱。录像研究主要关注课堂,关注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与学生的互动情况等。具体体现在:教师与学生讲话字数的比例、教师提问的个数和难易程度以及问题之间的联系、复习旧课与学习新内容的时间比例等。研究者可以从录像中研究了解这些问题,反复地观看课堂教学的过程,确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以便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2.人类学研究法

 

国际知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数学教育教与学研究手册》主编、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Ken Clements教授做了题为“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的讲座,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数学教育,所举例子形象生动,资料丰富,令与会代表耳目一新。数学教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也可以多学科化、多视角化。其中,人类学是所有学科中最富于人文性,也是人文科学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教师们可以以人类学为基础,通过深入实地考察、跨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法来阐释数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现象和问题。

 

人类学中最引以为自豪的研究方法就是田野调查,而田野调查的具体方法就是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数学教师们可以利用学校课堂能亲身参与学生活动的优势,以人类学独特的视角,融入教学过程。培训会中,Clements教授介绍了他在2011年从人类学的视角提出的“5—R模型”,并以反函数、代数方程与因式分解以及有关几何的教学为例介绍如何运用“5—R模型”,最后得出了许多有趣的结论。

 

3.统计分析法

 

国际知名心理测量专家、曾任PISA项目副总监、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张立民教授做了题为“Sampling considerations for large-scale assessment”和“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data”的讲座,介绍了大型测验中样本选取的方法,并亲自用Excel、SPSS等软件演示如何进行数据分析,使得在场的听众受益匪浅。张教授在讲座中还特别介绍了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理论,即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简称IRT)。IRT是在一定假设之下,用一个数学函数去反映考生在试题上的可观察的作答表现与其不可观察的能力水平之间的关系,其主要内容是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对心理与教育领域存在的随机现象进行量化分析。国际教育测评项目(PISA)也在应用IRT编制测验、建立题库和进行计算机自适应测验等。

 

IRT具有经典测量理论所不具有的许多优点,如:项目参数和能力参数具有不变性;项目难度和考生的能力水平定义在同一度量系统上;IRT定义了CTT中没有的项目信息函数和测验信息函数等。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IRT来编制试题,检测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情况,评估学生的能力水平。目前,已有几种计算机程序如BISCA、LOGIST、BILOG和MULTOLOG等都较成功地实现了项目反应模型的参数估计,为教师们在实践中的应用扫清了障碍。培训会中,张教授介绍了自己所编的IRT程序包(TAM Tutorials),并结合具体实例,用R软件演示了如何分析数据,研究者们可以借助张教授提供的技术资源合理地开展研究。

 

三 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述三种数学教育教学研究方法,中小学数学教师们可以加以深入学习及合理借鉴。(1)可以通过观看一节课,或者观看几节课的录像视频,从数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某一角度对录像内容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如:分析教师如何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来组织不同内容的教学,如何加深学生对某一概念、定理、法则的理解等,最后得出相关的结论。(2)可以以某章节的数学知识为例,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定期的、有规律地进行课堂观察,课后与学生和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然后通过测试数据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观察数据对数学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的练习册、问卷及访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分析。(3)可以基于IRT做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业成就水平的研究,可以做中学学生数学课堂的学习适应性评价,也可以做学生理解能力与认知水平测验研究,还可以做学生数学素养的评价研究等。当然,与教育教学有关的研究方法还有很多,研究者们也可以积极探索开创新的研究方法。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289-01

小学数学教师是专门传授基础数学知识于小学生的专职教师,他们教育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谈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

一、教育实践能力

1、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作为一个小学教师数学教师,两个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要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书面语言,如板书字要写得端正、整洁、美观。教师语言大量的是口头语言,数学中的概念、意义、性质等均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所以教师的口头语言,首先要求准确,要发标准音。其次要求语言具有教育性,要注意语言修养,讲究文明,用健康高尚的语言影响学生,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教师说话要富于情感,用健康高尚的情感激发学生,感染学生。第三,语言表达要具有艺术性,要富于表情,抑扬顿挫,语调语速适当,并以手势和姿势辅助说话。同时要依据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不同的话语、语气和语调,以达到语言表达的理想效果。

2、教学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能力首先要求教师研究和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正确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确定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和关键。期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并且出好每单元的测试卷,期末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出好期末测试卷。

(1)还需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加工。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一,在教学中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也就是说要因材施教。教学中,我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好不同的题目来教学。如教长方体的认识时,因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早已认识了这类形体,但是还没有在头脑构建起这一知识的模式,也就是不具有立体图形的理性认识,因此,学生在认识实体到抽象概括到理性的认识就存有差距,我就要求学生能从实体开始,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和数一数的方法得出长方体有六个面十二条棱和八个顶点的特征,这时再要求学生观察立体图形,具体再认识长方体是由六个长方形围成的图形,这样他们才能在头脑中建立立体图形的模式,并且能和平面图形加以区别。

(2)教师需要科学布置和指导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及时作好辅导。作业的布置也要能因材施教。因学生完成作业的能力不同,在不影响教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可分别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题目来做作业。例如,在掌握了小数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之后,因这类习题计算较繁琐,对于做作业较慢的学生可以少做一些,而对于能量较大的学生就可以多布置一些,还可以增加一些具有计算技巧的习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培养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减轻了一些同学的学习负担。

(3)教师还需要具有听课和分析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分析和总结,并吸取别人优点和克服自己缺点。每次听课就是一次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的机会。例如,每次在听“圆的认识”的一课后,对于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的理解,每位执教的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而我就吸收了别人的优点,然后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二、教育和组织管理能力

1、需要研究和了解学生思想、学习、身体状况,了解班集体和少先队的整体状况,如果身兼班主任还要能依据班主任和少先队辅导员职责制订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计划的能力。虽然是小学数学教师,也要能做好班主任和辅导员工作,能选择干部,组织班级和少先队集体,建立班级和少先队组织,形成班级和少先队核心。在我担任班主任期间,结合学校的七项常规竞赛,组织好班干部,在争取流动红旗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如为使班级在“两操一会”方面做得更好,每天的早操,眼保健操力争每位同学要动作到位,我可花了不少心事,由于班级中有一位学有困难的学生,平时动作欠协调,所以每天的出操,做操都受她的影响,于是就组织了互帮小组进行训练,最后通过大家的努力,不仅形成了良好的班风,更是为集体教育提供了一次良好的机会。

2、应该建立与教师、家长和社会联系,利用一切力量进行管理和教育的能力。我在工作中除了原先的家访和家校联系单的形式外,还采用了现在的家校路路通,及时和家长联系,解决好教学中的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协同处理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