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优秀外教申报材料

优秀外教申报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3 01:51: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优秀外教申报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优秀外教申报材料

篇1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吸引和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教育部决定从2011年起,实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第二条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第三条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支持高等学校聘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

第四条 长江学者实行岗位聘任制。高等学校设置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经教育部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由高等学校聘任,实行合同管理。

第五条 高等学校设置长江学者岗位应当明确重点突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与实施国家教育、科技和人才规划结合,与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结合,与创新平台和创新基地建设结合,与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新兴交叉学科建设结合。

第六条 每年聘任特聘教授150名,聘期为5年;讲座教授50名,聘期为3年。

第七条 特聘教授、讲座教授由教育部授予“长江学者”称号,在聘期内享受长江学者奖金。

第八条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实施经费由中央财政专项支持。

第二章 岗位职责

第九条 特聘教授主要职责:

1.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

2.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发展思路,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

4.领导本学科方向发展和学术梯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学术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第十条 讲座教授主要职责:

1.开设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程或讲座,指导或协助指导青年教师和研究生。

2.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重要建议,促进本学科进入国际学术前沿。

3.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参与组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团队。

4.积极推动国内高校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章 基本条件

第十一条 特聘教授基本条件:

1.申报当年1月1日,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人选年龄不超过45周岁,人文社会科学类人选年龄不超过55周岁。

2.一般具有博士学位,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海外应聘者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副教授及以上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国内应聘者应担任教授或其他相应职位。

3.胜任核心课程讲授任务;学术造诣高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创新性、战略性思维,具有带领本学科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领导和协调能力,能带领学术团队协同攻关。

4.恪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拼搏奉献精神。

5.聘期内全职在受聘高校工作。应在签订聘任合同后1年内全职到岗工作。

第十二条 讲座教授基本条件:

1.在海外教学科研一线工作,一般应担任高水平大学教授职位或其他相应职位。

2.学术造诣高深,在本学科领域具有重大影响,取得国际公认的重大成就。

3.诚实守信、学风严谨、乐于奉献、崇尚科学精神。

4.每年在国内受聘高校工作2个月以上。

第四章 聘任程序

第十三条 高等学校根据设置的具体岗位,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符合条件者可通过自荐、专家推荐、驻外使领馆推荐等多种形式应聘。

第十四条 高等学校组织相关专家或由校学术委员会对候选人进行遴选,择优确定推荐人选。

第十五条 高等学校应对推荐人选申报材料、实际能力水平和学术道德情况进行严格审核,并将申报材料在校内公示一周。对于实名提出的异议,由学校组织调查,有关异议材料及调查结论随申报材料一并报送教育部有关部门。

第十六条 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推荐的候选人申报材料进行初步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候选人进行评审。评审程序为: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同行专家会议评审,公示,评审委员会评审等。

第十七条 在公示期间有对候选人提出实名异议的,由申报学校组织调查并形成意见,教育部进行审核。

第十八条 高等学校与拟聘任人选签订聘任合同,并报教育部备案。

第十九条 教育部根据高等学校与受聘者签订合同的情况,公布年度聘任结果、颁发“长江学者”证书。

第五章 支持方式

第二十条 特聘教授奖金为每人每年20万元人民币;讲座教授奖金为每人每月3万元人民币,按实际工作时间支付。

高等学校可对特聘教授实行年薪制。特聘教授奖金可作为年薪的一部分。

第二十一条 高等学校应为长江学者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支持他们牵头组建学术团队,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梯队建设。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重点支持由长江学者领衔的学术团队;对中西部高校聘任长江学者组建的团队予以优先支持。

第二十三条 鼓励东部地区优秀人才应聘中西部高校长江学者岗位;对中西部高校聘任的长江学者,实行倾斜政策。

第二十四条 设立长江学者支持项目。支持高等学校举办“长江学者论坛”,资助出版“长江学者文集”,推荐“长江学者精品课程”。

第六章 考核管理

第二十五条 高等学校与长江学者签订的聘任合同应明确聘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长江学者在岗工作期间的科研成果按照国家有关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高等学校对长江学者实行聘期目标管理,聘任起始时间以实际到岗时间为准。聘期结束后,由高等学校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报教育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高等学校每年11月底前将长江学者实际在岗工作时间和履职情况报教育部。教育部对长江学者履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按年度向高等学校拨付奖金;对于聘期内到岗工作时间不足、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的,停发奖金,并视情况撤销其“长江学者”称号。

第二十八条 对于违反学术道德规范或法律的,教育部将撤销其“长江学者”称号,停发并追回已发放的奖金;聘期尚未结束的,高等学校应解除与其签订的聘任合同。

第二十九条 特聘教授在聘期内不得担任高等学校领导职务或调离受聘岗位。对因特殊原因担任学校领导职务或调离受聘岗位的,停发其奖金。

篇2

1、教学方法改革,共108份资料,其中主要包括:推广投影仪教学的实施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计算机辅助会计实验系统资料;优质胶片评比活动资料;沟通课教学效果调查表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资料。

2、教学管理制度7项,内容包括:教务科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若干规定;教务科听课评课制度;实施教学教案检查制度的规定;关于教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考试命题的暂行规定;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细则。

3、办学体制改革4份:关于新学校征地集资办法;关于新建学校集资办法;关于教职工集资入股的可行性报告;其他可供参考资料。

4、考试考核改革46份:阅卷方法改革的效果分析及相关资料;实行无纸化考试的相关资料;教改结果的对比分析;教考分离的实施方案;组建试题库的相关资料;加强考核管理的相关资料;考试课、考察课分离计划;扩大操作型考试范围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相关资料等内容。这些资料对我校顺利升为重点中专学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在2002年我院升格大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2007年和2012年办学水平评估中教学档案室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为评估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在2010年校志编写中教学档案室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方面第一手材料,得以使校志编写工作胜利完成。

篇3

教学档案内容丰富,层次齐全,记载着有关教学的各个方面。档案内容共分十七类,其中主要有:教务资料,记载着我院的办学宗旨、长远规划、措施方法等;课堂教学课程安排包括了教学大纲和各学期计划总结;试卷与试卷分析收集了我院历届各科的考试试卷七一些优秀试卷的分析点评;教师业务档案、学历职称证明是教师每八学期教学工作的具体记录及教师学历职称的复印件;学生档案有录简表、学习成绩册、职业资格认定名册、学籍表和毕业生档案等;还有教师编著的教材、学术论文、备课教案、授课手册和课题研究等大量的内容。教学档案记录着我院的教学成果,体现了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蕴藏着教书育人的文明与创新,反映了我院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完整的体系,从中看到了一所学校的教学发展壮大过程。

我院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采用的方法是:分散立卷、集中管理、定期归档。将零散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分类、组合、排序和编目,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就是立卷归档。档案管理要分主次和时效,我们归档时要有选择,讲求科学规范,以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对待归档工作,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分门别类保管和利用。

做好教学档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利用,服务学校的发展。在这方面,教学档案发挥了它应有的重要作用。2000年学校关申报由普通中专晋升省级重点中专学校时,其中教学工作作为评估的一个主要方面,评估材料占所有申报材料的2 / 3,为此教学档案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详尽资料,主要有:

1、教学方法改革,共108份资料,其中主要包括:推广投影仪教学的实施方案;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案;计算机辅助会计实验系统资料;优质胶片评比活动资料;沟通课教学效果调查表及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相关资料。

2、教学管理制度7项,内容包括:教务科管理制度;学生管理若干规定;教务科听课评课制度;实施教学教案检查制度的规定;关于教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关于考试命题的暂行规定;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细则。

3、办学体制改革4份:关于新学校征地集资办法;关于新建学校集资办法;关于教职工集资入股的可行性报告;其他可供参考资料。

4、考试考核改革46份:阅卷方法改革的效果分析及相关资料;实行无纸化考试的相关资料;教改结果的对比分析;教考分离的实施方案;组建试题库的相关资料;加强考核管理的相关资料;考试课、考察课分离计划;扩大操作型考试范围实施方案;关于实施学分制管理的相关资料等内容。

这些资料对顺利升为重点中专学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为在2002年我院升格大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这些内容的资料提供,升为重点中专就很困难,升大专也就不可能了。

在2007年和2012办学水平评估中教学档案室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为评估顺利完成做出了贡献。

在2010年校志编写中教学档案室也提供了大量的教学方面第一手材料,得以使校志编写工作胜利完成。

教学档案中收集的教师业务档案、学历职称证明、教师的论文、论著为教师的晋级、职称评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领导对教师的考核提供了参评依据,也使得晋级评定避免了单纯的靠座谈、凭印象,做到了公平公正。同时把教师的学历、职称、论著、教学成果等详尽内容记录在案,促进了教师积极努力工作,并不断总结、提高教学水平。教学档案室每年为各科老师、教务处提供近 65 次左右的查阅。

在教学中,各科室经常搞一些教学评估,教学档案室也为其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如在全省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中,为体育教研室提供了大量教师业务档案以及奖杯两个、证书八本、奖牌六个,为顺利通过教学评估发挥了重大作用。

篇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3)23-0028-04

北京大学师资力量雄厚,不仅拥有许多资深教授、教学名师,而且在教学中涌现大量获奖的青年教师,他们学识渊博,讲解透彻、在课堂教学中彰显教师个性风采,极受学生欢迎;但总体相对而言,这些优秀教师的教学信息化资源却很困乏。如何激励、引导、帮助教师,设计与制作出独特的课程教学资源,以辅助促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近几年来所思考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北京大学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概况

去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简称《规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的子规划,针对教育信息化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在教育信息化体系六个要素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教育信息资源可分为教育软件资源和教育管理信息资源两大类。其中教育软件资源主要包括多媒体教育信息资源(多媒体素材、各类CAI课件、网络课程等)、图书情报信息资源、各种工具类资源、Internet资源等。

北京大学早在1989年就开始筹建校园网,酝酿规划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92年北京大学校园网(一期)正式开通,93年就在全校范围内开始实施使用网络和计算机进行数字化教学和管理。图书馆、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原电教中心)被称为我校公共服务体系的“三架马车”,也是我校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主要承担单位。

图书馆建立起宏大的学科齐全的馆藏体系、数字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全校师生提供文献资源保障与服务;计算中心主要承担全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及运维管理、全校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及集成、全校公共课程的上机实习机房的管理等;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传统业务是全校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实验室的技术支持、有线电视及天线的管理;课堂实录、视频制作等数字教学资源制作;全校教职员工的教育技术培训;CAI工具软件及课件的研制等。

最近五年,本中心根据国内外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学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以及院系教师对教学信息化支持的需求,增加并调整部分中心业务职责和范围,把与教师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资源的建设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北京大学近10年教学信息化中课程资源建设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1.2003年之前主要是院系教师自行课程资源建设的起步阶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学校各部门及院系从80年代开始陆续为教学和管理配置了计算机和服务器。一部分教师首先应用PPT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将教学资源放到院系提供的FTP服务器上,供学生课外下载;个别院系提供WEB服务器,极少数教师自行创建简单的课程网站,供学生课外浏览;

当时教学资源较少、制作技术落后;资源种类不多,无视频在线点播;院系无技术支持队伍,学校无资源管理平台,无面向教师的技术支持单位,是初级探索阶段。

2.2003-2010年是各级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发展阶段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北京大学由校领导带队、教务部组织实施、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技术支持的精品课程申报及建设工作模式。即教务部制定管理条例、激励政策、监督协调各部门工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则承担精品课程资源制作方面的任务,包括教学录像的录制剪辑、申报材料DVD光盘制作;自2005年开始又增加北京大学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及运行管理、视频点播流媒体服务器的更新和管理、教师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工作。

截止至2010年,北京大学已获准国家级90门(校本部71门,医学部19门)课程;北京市级87门(校本部68门,医学部19门)课程,居全国精品课程前列,精品课程建设工程为我校教学资源的快速发展带来契机和动力。

虽然绝大多数教学视频由本中心录制,但还有三分之一的精品课程网站资源分散存储在各院系服务器上,性能不稳定、访问不流畅;课程资源技术标准、制作质量不一样;最主要问题就是当时精品课程网站定位于申报材料的呈现和展示,不能很好地支持日后发展的实际互动教学的需要。

3.2009年至今网络交互教学课程资源建设的逐步成熟阶段

早在2004年,教务部和本中心合作研发“北京大学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只针对北大师生开放,分为教务系统(开课排课、人员管理)、教师系统(通知、上传课件、布置作业、讨论答疑)、学生系统(提交作业、课后辅导、课程讨论等)。该平台正式运行5年,基本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

《纲要》中强调“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北京大学早在2008年开始选用基于“Blackboard”来建立“北大教学网”(http:///)。该系统的最大改进就是与学校教务选课系统、统一认证系统的数据进行对接;教学资源分级(个人、课程、院系、教参)统一管理、交互式教学活动设计丰富(测试、调查、题库、成绩、协作等)、在线编辑排版功能强大(文字、图片、视频、公式等)、课程管理功能完善(人员、复制、备份、课程定制等),是更加成熟与稳定的商业化的教学管理平台。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自2009年开始,免费帮助教师在“北大教学网”移植或制作了校本部全部国家级(本科)64门以及部分市级精品课程资源,教师只需在课程中添加交互教学活动,就可以快速建立起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网络课程。特别是2009年通过策划承办“北京大学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树立交互教学的网络课程应用典范,以引导、帮助教师灵活高效地使用教学网。

目前,“北大教学网”更新使用“Blackboard”9.0版本,是北大教学管理部门(教务部、研究生院)推荐、院系和教师首选的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正式运行5年,据统计,目前已有用户近5万名、课程近1万门;实际用户和课程的使用率近50%。

二、北京大学课件大赛组织管理及成效

为了推动北京大学教学信息化建设,鼓励优秀课件制作与教学创意,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北京大学分别在2007、2009、2010、2011和2013年举办了五届校级“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大赛”。

1.校级大赛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本中心与学校相关部门多次联系协商,经主管校长同意,主办单位确定为教务长办公室、教务部、研究生院、人事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工会、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承办单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具体负责大赛各项组织管理及技术服务等相关工作。校工会给予大赛部分资金支持。

2.学校对课件大赛的鼓励奖励政策

参加校级大赛获奖的教师和单位,由北京大学统一签发荣誉证书、奖牌(杯)等;

参加校级和全国大赛的获奖成绩作为我校每三年举办的教学信息化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比的重要评比指标之一;

所有对外参加课件大赛教师的评审费和会务费由大赛组委会统一报销;

所有参加校级大赛的教师将得到相应的奖金;

在学校庆祝教师节大会上,由校领导宣布大赛获奖教师名单;

“北大新闻网”、“北大信息”、“北大教学网”、“大赛网站”大赛获奖信息;

全国大赛获奖教师可从教务部申请教改研究专项经费。

3.坚持以教师为本的大赛组织原则

大赛日程安排密切结合教师教学需求,又不影响教师教学工作。我们在每年2月一开学就做出宣传页和大赛网站,宣传推广并启动大赛;在3~4月开展一系列大赛免费培训课程;3~6月了解教师教学需求、指导教师改进作品;6月底(考试结束)进行作品征集、作品初审;7月初(放假前),进行校级大赛现场决赛;7~8月放假期间,技术支持教师改进作品;9月协助教师准备参赛资料;10月指导并技术支持教师参加全国比赛;11月组织大赛工作研讨会;12月整理汇总大赛资料。

大赛组织管理处处体现以教师为本,让教师时时感受到我们的贴心服务。我们一贯坚持对参赛教师的技术支持服务是免费的。只要教师有创意灵感,或有全面改进课程资源的意愿,就可以报名参赛,我们技术支持团队会指导并帮助这些教师快速实现,从素材设计加工、视频编辑管理、教学设计改进以及参赛作品包装等。

针对每个教师的顾虑和压力,给予参赛教师各方面的的支持。我们常与教师进行沟通,在做好赛前指导、技术支持工作的同时,还主动与院系领导进行沟通。有的院系不仅在工作上支持教师,还拨专款奖励参赛教师,使得教师倍加鼓舞,更加专注参赛准备。

4.大赛组织规范评选结果公正

大赛作品分为多媒体课件组、网络课程组、微课程组,安排在同一场地不同时间段内进行。大赛聘请了主办单位领导、各院系知名教授(包括医学部)等十人担任评审工作。

大赛评选分为作品初评(技术人员)、赛前预评(专家评委)和现场决赛(专家评委)。专家评委在赛前需要登录大赛网站,对所有参赛作品进行在线预评;在决赛时聆听每一个教师15分钟的现场讲解,针对每个教师提出1~3个问题,最后现场打分;工作人员现场核算(去掉最高分、最低分),八个评委的平均分为教师大赛成绩。

我们比赛现场完全开放,全校师生可临场观摩;我们录制参赛选手全程视频的同时,还进行网络直播工作。

5.校级大赛及全国比赛的成效

(1)培训情况

五年来,本中心面向所有北大教师免费开设课件制作类培训课程13门,包括音视频处理与转换技巧、图像处理与美化技巧、快速制作FLASH课件技巧、交互式网络课件制作技巧、高级PPT课件制作技巧、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技巧、校级大赛参赛指导、全国多媒体大赛参赛指导等。共138 学时,培训150 人(不重复计算),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及网络应用能力,受到教师的普遍欢迎。

(2)参赛情况

校级大赛自2007年开办以来,越来越得到院系教师踊跃参与,五届大赛共提交72个参赛作品,参与人数为105人,覆盖校本部18个院系,医学部8个单位(第三医院、护理学院、人民医院等)。

北京大学从2009年开始,已四次组织参加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主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共提交26个作品,其中一等奖5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14个,教学设计奖2个,艺术效果奖1个,荣获两届的组织奖和个人奖。

(3)效果评价

自举办大赛以来,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同。我校副教务长在学校教师节表彰大会中多次对大赛给予高度肯定和鼓励,校工会也特别资助大赛的部分经费。参赛教师在赛后研讨会上发言,认为大赛是个“契机”,可以免费得到全面的技术指导和支持,能够系统地改进和更新课程网站,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加快课程资源的建设。同时也可以培养和提高自身素质、获得荣誉及教学成果。这些反馈表明大赛的做法基本达成既定目标。

三、以赛促建的课程资源建设经验

我校举办课件大赛的核心宗旨是“以赛促建,树立典范,加快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举办大赛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形式、手段,更是促进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推力。我们通过五年的工作实践,形成较为合理的建设模式。

1.推荐教师参加课件培训课程,培养教师课程资源建设基本技能

我们在春季一开学,就策划启动新一届大赛。由组委会向全校大赛通知(内含免费培训课程通知),教师(包括医学部)可以通过大赛网站在线报名选修课程;我们每周也定期培训通知,提醒教师补修课程。

我们也根据每一个教师的前期需求及技能水平,推荐一些选修课程,以便普及教师课件制作知识,开阔教师课件制作视野;同时在培训的过程中,帮助教师确定实现方案、指导教师解决技术难题。

每学期都有几十个院系或个人报名参加培训,也为宣传推广课件大赛创造有利条件。

2.鼓励教师参加教学新思路项目, 引导教师初步建立网络课程资源

“教学新思路”从2009年开始,由学校出资、本中心组织实施、一线教师参与的一项教改项目,每人可获得学校4000~6000元课程建设经费。

由于项目要求起点低,我们鼓励院系教师参加此项目。我们指导教师设计与制作他们在“北大教学网”上的网络课程,同时针对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给予个别提高指导。通过一学期的探索建设,教师基本上搭建起与实际教学密切相关的网络课程。

每期都有20人左右参加,也为培养挖掘参赛选手营造良好环境。

3.动员教师参加校级大赛,协助教师完成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

在大赛举办初期,院系推荐或教师主动参赛的不多,主要原因是教师认为自己技能水平不够强,而且没有时间和精力准备。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动员参加过培训课程或教学新思路项目,有思想、有创意的教师参赛;同时我们从“北大教学网”中精选一些学科特色课程及青年教师参赛。在一对一帮助教师课程建设的同时,深度挖掘教师创意潜力,协助教师完成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

我们在学期末承办现场决赛,参赛教师在15分钟内完成讲解、演示及答辩。

大赛不仅起到“以赛促建、树立典范,加快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的目的,而且为选拔推荐教师参加国内外大赛奠定后备基础。

4.支持教师对外参赛,帮助教师树立学科课程资源应用典范

我们在校级大赛结束,就根据获奖作品特点和参赛要求,推荐教师对外参加不同大赛。

由于国内外大赛起点高、要求多、难度大,教师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我们加大支持力度,全方位地指导教师进行参赛准备,包括参赛作品的教学设计改进与实现、教学资源完善与美化;参赛资料的准备指导、修改审核与加工制作;现场决赛的赛前培训与演练、现场指导与技术支持等,尽最大可能减轻教师负担和压力,做好参赛教师的指导员和助手工作。

我们选派的对外参赛作品,不仅结构清晰、资源丰富,而且紧密配合课堂教学,设计出许多互动教学环节,具有很强的课程独特性,是我校满足实际教学的应用典范。

5.组织教师赛后研讨,提高教师教学应用水平及改进大赛管理

我们在课件大赛结束后,组织召开全校范围内的课件大赛研讨会,聘请校内领导、评审专家、参赛教师和部分教师参加。会上,我们提交总结报告,获奖教师畅谈经验、评审专家点评大赛。大家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给出大赛发展建议。同时我们将全部参赛作品及现场视频整理后,放在大赛网站上,供其他教师参考学习,同时作为培训课程的重点样例。

6.推送教师对外交流,开阔教师视野及参与全国大赛工作

我校推送教师参加由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举办的“高校数字教学资源建设研讨会”;积极参与全国大赛工作,我校教师编写了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TITT项)项目的教材《混合式教学与交互式视频课件设计教程》、 并作为主讲教师参与全国巡回培训;我校还有三名教育技术学者被聘请为全国大赛专家评委。这不仅使我校教师开阔视野,实时了解国内课件发展趋势,而且通过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学习。

四、结语及未来发展规划

教学信息化是一个宏观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信息化资源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我们的工作刚刚初见成效。

为了鼓励和引导更多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法,保证大赛平稳持续发展下去,我们结合教师建议,改进大赛组织和管理方式,初步形成未来改进及发展规划。

一是调整课程体系内容,坚持赛前免费培训,即以实例讲解、问题解答、解析优秀课件为主、增加教师上机实习时间等;

二是继续支持教师参赛,组建专业队伍配合教师参赛,即购买国内外优秀课件制作工具、组织人力研究课件开发技术,中心技术人员根据教师需求参与到课件制作中去,形成共同开发,共同参赛的团体;

三是形成学校常规赛事,申请学校专项资金支持,争取每届25个以上作品参赛,推荐和支持10名教师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以及国际赛事Greenhouse 优秀课程设计大赛等;

篇5

【摘要】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归纳事物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海外实习始于20世纪40年代国际性的大学生交流活动,是教学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与本文同名的研究课题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和调研,结合自身项目指导教师和负责联系人的经验,系统整理前期准备、项目运作及后期跟踪,旨在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项目运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本项目的后续发展及其他海外实习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借鉴。

关键词 海外实习;实证研究;文化大使项目

作者简介:吴洁,女,汉族,浙江杭州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1实证研究与海外实习

1.1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Research)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归纳事物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实证研究法以实践为研究起点,重视研究中的第一手资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亦被称为案例实证研究。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

1.2海外实习

海外实习最早起源于1948年和1961年颁布的国际文化交流法案,是专门为世界各地大学生提供的一个国际平台。海外实习”的宗旨是为广大中国大学生及莘莘学子提供到海外实习,工作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各自的领域里获得知识和锻炼,同时也能更加的了解这个世界。海外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水平、良好的实训设备和独特的多元文化氛围,是兼具创新性、人文性和国际性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海外就业背景亦能极大提高高职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海外实习一般根据从事工作的性质分为四种:教育类,市场管理类,科学技术类和公益事业类。

2国内外院校海外实习研究综述

海外实习始于20世纪40年代国际性的大学生交流活动,形式主要有校际合作、校企合作和校地合作三种。纵观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海外实习均被视为教学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以亚洲邻国新加坡和韩国为例,上世纪末起,新加坡政府开始在职业教育中推行“海外训练计划”,每年选派人员赴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实习、培训,并提供差旅和生活补助。2007年7月初,韩国大学教育协会发表了“VISION 415”发展方案,其中一项核心内容即实现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开发优秀的海外实习项目,在今后5年内每年增派2万人,最终实现“派遣10万名大学生的海外实习计划”,并在差旅和生活费用上提供补助。此外,走在职业教育前端的德国也十分推崇海外实习教学模式。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建议学生在国内完成全部的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后,充分利用国外工厂设施和培训条件进行现场实习和实地体验。

国内高职院校亦在积极推行海外实习。较有代表性的有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经过15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在阿联酋、新加坡、美、英、日、韩等国建立了海外实习基地。此外,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在海外实习项目运行方面也卓有成效。目前学生在国内选择的出国实习渠道有AIESEC(国际经济学商学学生联合会)、中介机构、校方直接派送等。

与如火如荼开展的实践相比,理论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国内教育工作者开始着手海外实习领域的研究,有一些成果问世。如安桃艳(2009)的“建立海外实习基地—高职旅游专业实习模式创新研究”,张恩兰(2008)的“旅游高职院校‘学校—企业’订单型国际化发展模式探索”,孙峰(2011)的“境外院校开展海外实习综述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张艳虎(2011)的“大学生海外实习项目的开拓和管理”等。成果形式多为论文,内容以普遍意义上的归纳总结为主,对海外实习项目管理有整体指导意义,对于具体院校的具体项目的实证性研究较少,研究有待细化和深化。

3旅游职业学院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开展现状

近年来,本院积极推进国际化教育进程,大力开发海外实习项目,每年选派大量学生赴日本、迪拜和美国等地旅游企业实习就业。其中,“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在本院已开展两年,主要针对外语系大二、三年级学生。截止2014年4月,已有13位英语专业学生已经或即将赴奥兰多迪士尼世界中国馆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商品部、餐饮部及观光部。本课题通过对该项目的分析和调研,结合自身项目指导教师和负责联系人的经验,系统整理前期准备、项目运作及后期跟踪,旨在对已有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为项目运作管理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本项目的后续发展及其他海外实习项目的开发和实施提供借鉴。

4项目研究后续步骤

4.1项目运作系统化

“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操作流程包括报名信息的收集和,动员并接受学生咨询,系部初试,专业复核并确定推荐学生名单,为期四周左右的集中面试辅导,外教模拟面试,确定终极面试名单,线上及纸质面试材料的填写和寄送,最后带队赴上海参加终极面试。相关操作和资料的收集,以及管理经验的提升能为项目后续发展提供运作上的支持,有利于项目管理系统化,对同类海外实习项目也将起到借鉴意义。

4.2学生海外实习情况跟进

与在迪士尼实习的学生保持实时联系,及时总结提供培训材料、实习心得、工作近况的图片文字甚至视频材料,使在校英语专业学生对项目有更直观的了解,激发海外实习的热情以及英语学习的动力,以项目促进教学改革,以教学改革助力项目推广。(下4.3项目参与者就业发展跟踪调查

11级项目参与者将陆续于今明年归国就业,恰逢2015年上海迪士尼开园营业,届时将产生约13万工作岗位。作为中国大陆首家迪士尼乐园,其承诺优先招聘文化大使项目参与者。对实习生就业发展的跟踪调查是对项目实践效果的检验,是文化大使项目的延续,也是成果的最好体现。

5结论

本项研究参与者以英语教师为主,以旅院“迪士尼文化大使项目”英语专业参与者和后备力量为研究样本,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等研究方法。首先,设计两份调查问卷,其一针对本院在校英语专业13级和12级学生,了解其对该项目的认识、关心的问题和存在的困惑。第二份针对项目参与者,旨在获取项目管理和培训的反馈、实践经验和具体建议。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课题组将结合自身所有及系部存档的相关资料,和海外精英班迪士尼调研小组的调研成果,广泛收集课题所需的文字、图片、案例材料和项目相关文件、表格和申报材料,系统整理项目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通过线上及线下联系,实时跟进学生实习情况。对于结束项目的归国参与者,及时关注就业发展动态,为研究的深化和特色宣传积累素材。

参考文献

[1]孙峰.境外院校开展海外实习综述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1(36).

[2]汪亚明,楼钢.高职旅游类专业海外实习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迪拜实习项目为例[J].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

[3]赵继政.高职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调查[J].外语教学,2008(5).

[4]张能辉.海外实习育人平台的构建和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8).

篇6

一、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强化组织建设,提高团员的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增强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在校党总支的关心下,校团委认真贯彻团中央关于开展增强共青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有关精神要求,周密部署,扎实推进,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针对我校团员工作的特点,召开了第十届团代会,及时调整了团组织班子,健全了团组织,各自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及时督促各班团支部进行换届选举,保持团支部班子的工作热情和活力。在健全各级团支部班子后,及时布置、落实团的各项活动,确保团组织活动健康、有序进行。

在做好团组织建设同时,校团委认真作好各项宣传工作,加固宣传阵地,思想教育深入基层。校团委充分利用和发挥班级板报、校报、视听课、讲座等载体,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凝聚等功能,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的舞台。利用现有的网络媒体,建立团委工作论坛,创造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

校团委还广泛开展主题实践( )活动。重温入团誓词,发挥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帮助团员进一步明确权利和义务,增强团员意识,动员每位团员为团组织发展建言献策。校团委还充分利用本校高琴老师捐献骨髓这一事迹,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开展向优秀团员青年典型高琴老师学习的系列活动,各班团支部积极开展“向高琴老师学习”的主题班会,制定工作计划,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切实提高青年团员的思想意识

开展团干部结对“一帮一”活动。每一名团干部至少要结对帮扶一名团员青年。重点帮助解决团员青年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思想上给予指导,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鼓励,让团员感受到团组织、团干部的关心和帮助。

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建设,开展法制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

团委始终注意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广大同学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同学全面成才放在首位,充分利用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宣传栏等舆论阵地对广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以来,学校先后组织并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系列活动、收看法制教育专题片活动、健康教育宣传月活动、高三年级“百米冲刺迎高考”誓师大会、“艰苦奋斗、民族精神”学习交流、“我为团旗添光彩”主题活动、“立足身边小事,践行八荣八耻”讨论交流活动等,真正做到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用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教育学生;用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活动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达到“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优秀的自我”的德育目标。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广大团员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学校非常注重依托德育基地——城北看守所、马洲书院、刘国钧故居、岳王庙、武警中队,以及实践基地——江山公司、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轴承厂,定期带领学生参观、学习。通过到江苏新世纪造船有限公司、江山公司等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去敬老 院义务劳动,增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每年清明校团委都会组织高一团员去孤山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在缅怀先烈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青年学生革命传统教育。为更好地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遵纪守法等成人教育,对此学校经常开展校外辅导员法制教育活动,多次聘请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长顾明琪和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队长等校外辅导员来校作报告。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内容,着重宣传了《宪法》、《民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与青少年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通过这些活动,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得到增强。

三、不断加强素质教育,弘扬文明新风,深入持久地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

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是我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特色。在校党总支领导下,校团委多次组织学生种植树木,营造优美校园,纯洁美好心灵。通过种树植绿实践活动,使广大青年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营造讲究卫生氛围。

我校是省重点中学,对外教育教学活动和友好往来频繁。卫生是一个学校的窗口,从这个窗口能够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精神面貌,所以培养团员树立环境意识,营造讲究卫生的氛围,能够充分展示当代员青年的精神面貌。因此,校团委将营造优美校园环境,纯洁美好心灵作为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环境污染的危害,卫生与健康的关系,人与自然等知识,通过宣传,大家懂得了创造优良环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