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动物教案

动物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14 12:59: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动物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动物教案

篇1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

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面(平面、曲面)”接触和“面——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教师总结形变的概念.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形状改变总结出弹性形变的概念: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2、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

(1)钩码受哪些力?(重力、拉力、这二力平衡)

(2)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

(3)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弹簧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

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

(1)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于什么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么?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5、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继续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又是什么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谁?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6、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7、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

式中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8、练习使用胡克定律,注意强调为形变量的大小.

(三)、布置课后作业.

探究活动——运用弹簧的串并联知识研究钢材的拉伸

课题1:

题目:关于弹簧的串并联——钢材的拉伸

内容:在建筑力学中,关于钢筋的劲度以及拉伸,可以根据弹簧的串并联进行研究。

有关弹簧的串并联内容可以参考“探究活动”中的相关内容。

探究活动——自行设计实验求解弹簧的劲度系数

篇2

设计意图:

 影子是幼儿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幼儿在有意无意间都会注意到影子。影子充满了神秘,并且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以及便利。5—6岁的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他们愿意学习新的东西,并乐于主动解决问题。本次活动,旨在将幼儿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与幼儿年龄特点结合起来,

 为幼儿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目标:

1.正确地认识物体的影子,知道物体在阳光下会产生影子。

2.在游戏中探索影子变化的特点。

3.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活动。

活动过程:

1.用猜谜语引起幼儿对影子的兴趣。

(1)师问:小朋友喜欢猜谜语吗?

(2)教师出示谜语:我有一个好朋友,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请你猜猜它是谁?

(3)引导幼儿在阳光下走动,注意观察身边的影子,揭示谜底——影子。

1.在游戏中探索影子。

(1)组织幼儿玩游戏“踩影子”,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2)师生一起玩“踩影子”游戏。

(3)通过游戏,引导幼儿说一说影子有什么特点?

幼:——影子爱动,跟着人动。

——影子是黑色的。

——影子和自己跑的一样快。

(4)带领幼儿来到荫凉处,发现影子全不见了。

教师小结:有光的地方,才会有影子。

3.发现影子会变化。

(1)教室请一胖一瘦两个幼儿站在一起,

师:小朋友们请仔细看一看他们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2)幼儿分别变换不同的动作,发现影子的变化。

师:你的影子怎么变的?请仔细观察。

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交流。

幼儿:动作变了,影子的样子也会变。

4.教师出示挂图,请给图中的小动物找到对应的影子。

篇3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二)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验证,通过举生活实例加以巩固:

展示课件三,人造卫星做曲线运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曲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篇4

1、知道曲线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它在某点的瞬时速度方向在曲线这一点的切线上.

2、理解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所受合外力与初速度不在同一直线上.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有两个知识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一开始提出曲线运动与直线运动的明显区别,引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紧接着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的现象,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方向是曲线的这一点(或这一时刻)的切线方向.再结合矢量的特点,给出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教材从实验入手得到:当运动物体所受合外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就做曲线运动.再通过实例加以说明,最后从牛顿第二定律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教材的编排自然顺畅,适合学生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互渗透,适合对学生进行探求物理知识的训练:创造情境,提出问题,探求规律,验证规律,解释规律,理解规律,自然顺畅,严密合理.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因素,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重要补充,是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进一步理解和完善,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教法建议

“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建议是:首先让学生明确曲线运动是普遍存在的,通过图片、动画,或让学生举例,接着提出问题,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速度的方向呢?可让学生先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展示录像资料,让学生总结出结论.接着通过分析速度的矢量性及加速度的定义,得到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关于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的教学建议是:可以按照教材的编排先做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提问题: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得到结论,再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加以解释.如果学生基础较好,也可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先从理论上分析,然后做实验加以验证.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一)让学生举例:物体做曲线运动的一些实例

(二)展示图片资料1、上海南浦大桥2、导弹做曲线运动3、汽车做曲线运动

(三)展示录像资料:l、弯道上行驶的自行车

通过以上内容增强学生对曲线运动的感性认识,紧接着提出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问题:

(四)让学生讨论或猜测,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应该怎样?

(五)展示录像资料2:火星儿沿砂轮切线飞出3:沾有水珠的自行车后轮原地运转

(六)让学生总结出曲线运动的方向

(七)引导学生分析推理:速度是矢量速度方向变化,速度矢量就发生了变化具有加速度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二、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方案一]

(一)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沿水平直线滚动的小球,若在它前进的方向或相反方向施加外力,小球的运动情况将如何?若在其侧向施加外力,运动情况将如何?

(二)演示实验;钢珠在磁铁作用下做曲线运动的情况,或钢珠沿水平直线运动之后飞离桌面的情况.

(三)请同学分析得出结论,并通过其它实例加以巩固.

(四)引导同学从力和运动的关系角度从理论上加以分析.

[方案二]

(一)由物体受到合外力方向与初速度共线时,物体做直线运动引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如果合外力垂直于速度方向,速度的大小会发生改变吗?进而将问题展开,运用力的分解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力改变运动状态的两种特殊情况:

1、当力与速度共线时,力会改变速度的大小;

2、力与速度方向垂直时,力只会改变速度方向.

最后归结到:当力与初速度成角度时,物体只能做曲线运动,确定物体做哪一种运动的依据是合外力与初速度的关系.

篇5

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比较丰富,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上,给出了什么叫平抛运动,提出了探究的问题:探究平抛运动的特点。探究的过程既有实验现象的观察。又有分析、推理的过程,还将实验现象与分析、推理结合起来,探究出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

(二)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2.知道平抛运动形成的条件。

3.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4.会用平抛运动解答有关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

1.利用已知的直线规律来研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及“等效代换”“正交分解”的思想方法。

2.平抛物体探究实验中突出了“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的思想。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际情景培养学生关注物理、关注生活的意识,并且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使学生爱物理、爱生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平抛运动规律的得出过程。

二、学情分析

深入的了解学生是上好课的关键,我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如下:

⑴高一学生已经具备较好的物理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⑵学生刚学习过直线运动规律,对直线运动的分析方法记忆犹新;并在上一节中刚学过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对这一分析曲线运动的方法并不陌生,这为本节课在方法上铺平了道路;

三、教法与学法

为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教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情景创设教学法

学法:以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设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鱼”,教是为了不教,根据本课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基本情况我作如下的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

引入课题创设情景: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空投物资;(视频)

引问:请同学描述上述物体运动的轨迹和运动性质

(演示I)用力弹一下放在桌面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让同学观察小球离开桌面后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重复两次让同学们能够清楚地观察。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小球为什么会做曲线运动呢?情景创设教学法:

从生活情景中构建物理情景,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联系物理的习惯,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和积极性。

交流与讨论及猜想接着说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在观察小球做平抛运动时,发现小球在水平向前动的同时,在竖直方向上有下落的运动,那么,这两个方向上运动只具有什么特点呢?

猜想:平抛运动水平方向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是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

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与探究

Ⅰ探究平抛运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演示2)在如同2所示的装置中,两个相同的弧形轨道M、N分别用于发射小铁球P、Q;两轨道上端分别装有电磁铁C、D调节电磁铁C、D的高度,使AC=BD,从而保证小球P,Q在轨道出口处的水平初速度VO相等,将小铁球P、Q分别放在电磁铁C、D上,然后切断电源,使两小球能以相同的初速度VO同时分别从轨道M、N的下端射出,实验结果是两球发生碰撞,增加或者减小轨道M的高度实验结果都是一样。

教师引入问题:这个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通过老师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归纳物理现象的能力,利用已知的直线运动的规律来探究复杂的曲线运动,渗透物理学“化曲为直”、“化繁为简”的方法。

实验与探究

Ⅱ教师创设问题:既然平抛物体水平方向上作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在竖直方向上作什么样的运动,我们如何探究呢?

[演示3]用平抛运动演示器做实验

如图所示,用小锤击打弹性金属片C,使A球沿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与此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改变实验装置离地面的高度,多次实验,两球总是同时落地。(用耳朵听声音)

问题创设:A、B两球同时落地的现象,得出什么结果。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可以下这样的结论呢?

我们可以运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得到平抛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坐标x、y以及水平速度VO和竖直速度Vy。我们设物体以初速度水平VO抛出,它在飞行过程中在时间t内的水平位移x和竖直位移y应如何表示呢?

学生:x=VOty=

gt2

教师:我们要求出物体在t秒末的速度,怎么求呢?(如图所示,物体在t秒末位于B点)

课外探究

用摄像机拍摄小球的下落过程,输入电脑,由视频工具按帧播放小球下落过程,抓图、通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将各帧图像叠合,从而得到小球运动轨迹。通过叠合照片与实际实验装置的大小比例,可分析小球的运动。

师生共同总结平抛运动规律:

速度:

水平方向:Vx=V0

竖直方向:Vy=gt

合速度大小:

合速度方向:

位移:

水平方向:X=V0t

竖直方向:

合位移大小:

合位移方向: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精神。通过分析、归纳出平抛物体运动的速度、位移公式,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推理、归纳的能力。

突出一条研究物理科学的一般思想方法的主线:

观察现象——初步分析——猜想──实验探究──得出规律──重复实验──鉴别结论──追求统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使问题更加深化,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外探究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电脑带给人类的好处。

巩固

练习例:一架装载抗洪救灾物资的飞机,在距地面500m高处,以80m/s的水平速度飞行。为了使救灾物资准确地投中地面目标,飞行员应在距目标水平距离多远的地方投出物资?(不计空点阻力)

作业:63页2、3题通过接近生活的问题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平抛物体运动

一、平抛运动概念

只受重力的作用初速度为水平方向的抛体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二、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篇6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剪纸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五、教学准备:软纸,简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1 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 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 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 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

2 学习实践剪纸方法 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 手剪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 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走样)。

3 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 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第二课时

1 介绍交流作品 展示作品: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 纸方法)。 比较各自的作品: 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 的见解。

2 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学生实践: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 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 这时, 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 由于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他们的创作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 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的目的。

篇7

初步建立幼儿的序数概念,并能从不同的方位准确说出动物的位置。

材料:

5个小动物玩具:小兔、小狗、小猫、小鸭、小象,1块盖布。

玩法:

1.用可爱的小动物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家长用神秘的语言对孩子说:“今天有几个小动物来我们家做客,你想知道它们是谁吗?””——拿出小动物,散放在桌子上,让孩子确认动物的名称。

2.“今天小动物要和我们玩排队的游戏,咱们来给小动物排好队吧!””家长指导孩子把小动物排成一横排。

3.家长分别从两个不同的方向(左、右)引导孩子准确说出动物排在第几位。然后;家长用手指着从左数起,并问孩子:“请你来告诉我,从这边数,小兔排在第几?”让孩子回答并指出小兔所在位

置(如孩子回答对了;可用小兔来亲亲孩子的脸。)……让孩子熟悉从左边确定所有动物的位置。

4.换个方向(从右边)让孩子说出动物的位置。家长手指向右边:“现在我们从这一边数,排在第一的是谁?”“请你把排在第二的动物拿给我。”小狗排在第几?”用不同的提问方式让孩子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动物的准确位置。

篇8

2.进行思维方法教育训练、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难点: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半径和周期的分析确定。

教具:

洛仑兹力演示仪,洛仑兹力纸板模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讨论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洛仑兹力。下面请同学们确定黑板上画的正负电荷所受洛仑兹力的大小和方向(匀强磁场B、正负电荷的q、m、v,课前画在黑板中央)。

一学生上讲台画f方向,写出f大小,另一学生指正,如图1所示。

师:通过作图,我们再一次认识到,洛仑兹力总是与粒子的运动方向垂直,这样一来粒子还能做直线运动吗?

生:不能。

师:那么粒子做什么运动呢?有怎样的规律?这就是我们上节课没有解决,今天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板书(课题):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师:带电粒子包括电子、质子、α粒子等带正负电荷的粒子,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研究正、负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板书:研究q在B中的运动规律。

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师: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规律应从哪里着手呢?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规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物体的受力情况;二是物体具有的速度,因此,力与速度就是我们研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出发点和基本点。

黑板上画的粒子,其速度及所受洛仑兹力均已知,除洛仑兹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吗?严格说来,粒子在竖直平面内还受重力作用,但通过上节课的计算,我们知道,在通常情况下,粒子受到的重力远远小于洛仑兹力,所以,若在研究的问题中没有特别说明或暗示,粒子的重力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可认为黑板上画的粒子只受洛仑兹力作用。

为了更好地研究问题,我们今天来研究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情况,即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且只受洛仑兹力作用的运动规律。

板书:条件

下面,我们从洛仑兹力与速度的关系出发,研究粒子的运动规律。洛仑兹力与速度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洛仑兹力和速度都与磁场垂直,洛仑兹力和速度均在垂直干磁场的平面内,没有任何作用使粒子离开这个平面。因此,粒子只能在洛仑兹力与速度组成的平面内运动,即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运动。

板书:平面(f、v)B

第二、洛仑兹力始终与速度垂直,不可能使粒子做直线运动,那做什么运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回答。

生:匀速圆周运动。因为洛仑兹力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对粒子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可知,合外力不做功,动能不变,即粒子的速度大小不变,但速度方向改变;反过来,由于粒子速度大小不变,则洛仑兹力的大小也不变,但洛仑兹力的方向要随速度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由洛仑兹力提供。

师:说得好,下面请同学们观看纸板模型演示(剪两片硬纸板如图2所示,在表示正、负粒子的圆板中央挖一个可插入粉笔的小孔,把表示负粒子的模型按在黑板的相应位置上,使纸片上画的负粒子与黑板上画的负粒子对准,在小孔里插入粉笔,教师边讲解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原因,边操作纸板统固定转动,画出粒子的圆形运动轨迹)。

师:分析推理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实验来验证。教师介绍洛仑兹力演示仪的构造、原理,然后操作演示不加磁场和加磁场两种情况下,电子射线的径迹。

师:从演示中,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生:在不加磁场的情况下,电子射线的径迹是直线;在加垂直于速度的均强磁场情况下,电子射线的径迹是圆。

师:对,这就证明了上述的分析、推理是正确的。到此,我们就可下结论了: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在只受洛仑兹力作用的情况下,粒子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板书:结论:匀速圆周运动

师:既然粒子是做匀速圆周运动,那么它的圆心在哪里?半径有多大?周期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从上面纸板模型的演示中,你能看出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哪儿吗?

生:在纸板的固定点,即洛仑兹力作用线的交点上。

师:对,圆心一定在洛仑兹力作用线的交点上,正因为此,解题时可通过作两洛仑兹力作用线的交点来确定圆心。

板书:圆心:洛仑兹力作用线的交点。

师:半径、周期应怎样确定?根据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条件,洛仑兹力可提供所需的向心力,由此可确定半径、周期。

板书

(教师板书时,故意漏掉2次方让学生纠正)

师:由半径表达式可知,当进入磁场的粒子确定后,其半径r与v成正比,与B成反比,这一规律可用实验来验证。

通过改变洛仑兹力演示仪的加速电压和磁场电流,定性验证r与v、B的关系。

师:由周期表达式可知,周期T与v、r无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遗憾的是我们无法用实验验证它,但对这个规律必须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凭经验我们知道,跑步比赛时,跑得越快经历的时间就越短。为什么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与v、r无关呢?它与跑步比赛有何不同呢?

生:跑步比赛时,跑的是大小相等的圈,速度越大,时间就越短。而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圆大小是随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的。从半径公式可知:速度增大一倍,半径也增大一倍,圆周长也增大一倍,所以周期不变,因此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周期与v、r无关。

板书:T与v、r无关。

三、巩固练习,反馈矫正

师:当然,静止的粒子不受洛仑兹力作用,不会运动起来,则无周期可言。周期是对运动的粒子而言的。那么粒子的运动速度又是怎样获得的呢?

一般粒子的速度是通过电压加速获得的,下面我们在黑板图上加一个加速电压。

板书:画图3。

师:使带正电的粒子加速,则哪板接正极,哪极接负极?

生:左板接正,右板接负。

师:若加速电压为U,粒子带电量为q,质量为m,匀强磁场磁感强度为B。大致画出正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圆心位置,求出半径大小。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操作把表示正粒子的纸板模型按在黑板的相应位置上,画出正粒子的运动轨迹)

师:圆心一定在f线上,若以料子刚进入磁场点为坐标原点,以v方向为坐标x轴,向上为y轴,则圆心坐标为(0、r),那么半径有多大?

板书:

师:若把上式变形可得:

板书:

师:同学们对这个式子有什么发现吗?

生:有的。只要测出加速电压、磁感强度及偏转半径,就可测定粒子的电量和质量比。

师:对,我们把粒子的电量和质量比叫做粒子的荷质比,质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来测定粒子的荷质比的。很多同位素就是在质谱仪中首先被发现的。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的课到此结束,下面进行课堂小结。第一,这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解决了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匀强磁场、且只受洛仑兹力作用的运动规律。其规律是粒子在垂直磁场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周期,T与v、r无关。

师:第二,这节课运用了哪些方法?

生:1.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必须从力与速度的关系出发分析、研究。

2.研究匀速圆周运动的、出发点是:提供的力等于所需要的向心力。

师:第三,还有哪些问题有待解决?

1.粒子不是垂直射入磁场的问题。

2.粒子除受洛仑兹力外,还受其他力作用的问题。

3.射入非匀强磁场的问题。

师:第四,说明三点:

1.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与其他运动一样,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又是可以认识利用的,这就是我们要树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分析推理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必须用实验加以验证,因为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应该追求、坚持的态度。

篇9

《毛茸茸的动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观察毛茸茸的动物,了解表现各种动物的特征和毛茸茸的独特表现方法;

2.技能目标:学会用水墨表现毛茸茸的动物的技法,在造型中体会笔触与墨色的变化,并进行大胆的创意表现。

3.情感目标:感受水墨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进行水墨画创作的欲望,体验水墨画创作的快乐,培养学生保护自然、动物的情感。

教材分析

(含重、难点)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内容。学生普遍对生动活泼、毛茸茸的小动物比较喜欢,用水墨画来表现毛茸茸的小动物,这种形式对他们而言比较感兴趣,很能激发学生的表现热情。四年级学生对水墨画应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验,但是由于平时接触得比较少,不排除有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教师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引导。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水墨画的魅力,在造型中体会笔触与墨色的变化,学会用水墨表现毛茸茸的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水墨的韵味,发挥水墨浓淡干湿的特点,并且用一定的水墨技法来创作出生动而富有情趣的作品。

教学方法、

手段

以“游戏体验法”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水墨画用笔与用墨的变化;

以“视频演示”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表现毛茸茸的技法;

以“教师示范”和“师生互动演示”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生探究体验”的方法催生学生探索知识的意向,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

一、游戏体验

1.

1.生:水墨画。

2.

3.

4.

2.学生准备好笔墨,开始游戏。

5.

3.学生跟随老师的口令一起玩水墨游戏,体会用笔与用墨的变化。

4.生:可以把笔竖起来,也可以躺下来画。

5.生:墨色有浓有淡,有干有湿。

1.

1.师:通过大家准备的材料,你知道我们今天要画什么画吗?

2.

2.师:水墨画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绘画方式。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玩个水墨游戏,去感受一下水墨画的独特魅力,好吗?

3.

3.教师一边描述,一边在实物投影上与学生一起体验。

4.

4.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发现画水墨画,我们可以怎样运笔?

5.师:把笔竖起来,叫中锋运笔;把笔躺下来画,叫侧锋。你还观察到我们画的墨色有什么变化吗?

以游戏的方式带领学生体验用笔的变化和墨色的浓、淡、干、湿,让学生在玩中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下面的技法学习打下基础。

二、导入课题

通过教师快速的添画,让学生产生一种惊奇感,同时也拉进与水墨画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1.

1.生惊奇地看老师变化。

2.生:变出了羊。

生摸一摸毛绒羊:毛茸茸的。

5.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水墨的形式来画什么呢?请大家看老师来变一变。(教师把刚才随意画的笔墨快速变成一只羊)

6.

2.师:老师变出了什么?老师把这只羊带来了,看一看,喜欢吗?摸一摸什么感觉?

7.

4.引出课题《毛茸茸的动物》

三、探究体验

8.

以几种动物作为切入点,用不同的呈现方式引出表现毛茸茸的技法。

从动物的特征入手,通过对画家的画进行分析,体会用笔与用墨的方法。紧接着以视频的方式展现技法,清晰直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进行示范,形式新颖,把课堂推向了一个小。

1.

1.学生欣赏动物图片。

2.生:喜欢!

2.

3.

3.学生观察回答:金丝猴除了眼睛、嘴巴周围没有毛,浑身长满了金黄的毛。它的眼睛圆圆的,手脚比较长。

4.

4.学生通过观察,回答。

5.

5.学生观看视频,学习浓破淡的方法。

6.

6.学生观看淡破浓的视频。

7.

7.学生欣赏画家的画,感受用大块的墨色表现动物的身体,并体会淡破浓的画法。

8.生学习。

9.一生上台与老师互动,尝试用破墨法画一只熊猫。

1.师:毛茸茸的动物有很多,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2.师:这些可爱的动物你喜欢吗?我们如何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他们呢?

3.点击金丝猴(放大图),你认识它吗?它的外形有什么特征?

8.

4.画家韩美林先生是怎样用水墨的形式表现的呢?(课件出示图)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笔的?怎样表现毛茸茸的感觉的?

5.播放视频:以浓破淡。

9.

6.师:以浓破淡是先画淡,后画浓,那我们反过来试试看呢?(播放视频:以淡破浓)

6.

7.师:画家吴作人在表现考拉的时候,就用到了淡破浓的方法。(课件出示图)

7.

8.师总结:以浓破淡、以淡破浓的方法都叫做破墨法。(板书)

9.以熊猫为例,请一生上台与老师共同用破墨法画一画。

10.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用干干的笔来画。

11.学生欣赏视频。

12.学生用干笔尝试练习,探究不同的表现方法。

13.学生欣赏不同动物毛茸茸的表现方法。

14.学生欣赏作品,并体会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毛茸茸的感觉。

15.欣赏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

10.师:小猫咪是我们大家熟悉的动物,它的毛和考拉相比更长一些。看看画家是怎样表现它的毛的呢?

11.课件演示:干笔丝毛。

12.师:用干干的笔除了拉出毛茸茸的感觉,你还能怎样画出毛茸茸的感觉呢?

13.课件总结不同的干笔法,并展示不同的干笔法表现的各种动物。

14.课件播放各种水墨动物的作品。

15.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

让学生去体验,去大胆尝试、交流,总结探究的成果。这个过程是在目标确立的激励下从模糊到清晰,从意向到图像的过程,学生享受了探究的乐趣,发现了艺术表现的真谛。

教师的直观示范和优秀作品的欣赏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进一步丰富了表现技法。

四、创作体验

分层作业的形式考虑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情况,尽可能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作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1.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发的范作进行临摹,也可以根据动物的照片进行创作。

1.

1.作业要求:(1)选择合适的水墨表现手法来表现出自己喜爱的毛茸茸的动物,要生动有趣、墨色丰富、富有水墨韵味。

2.

(2)可以临摹,也可以创作。

3.

2.教师巡视指导。

4.

3.教师用几笔添画背景,把板书变成一副完整的画。

5.

五、展示评价

9.

通过互评、师评,让学生体会什么样的画才是好的,水墨画的韵味要如何去体现。

1.

学生把作品挂在绳子上,互相评价。

你觉得哪一幅动物画得生动?它用了什么方法?哪些地方体现了水墨的韵味?

教师对优秀的作品给予表扬,对部分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六、拓展延伸

1.学生欣赏教师用破墨法和干笔法表现的其他作品,体会水墨文化的博大精深。

1.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破墨法和干笔法来表现水墨动物,其实这两种方法不光可以表现动物,还能表现其他的题材哦!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欣赏。(课件播放老师的画)

2.师把黑板上的画送给学生,课后请学生把自己的画送给亲人或朋友。

3.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大家对水墨画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兴趣,希望大家能把我们的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水墨画的文化博大精深,题材也多样,通过欣赏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拓展课程的空间,真正激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板书设计

师生共同完成的画

篇10

高中生物这门课程因为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相对集中,与物理和化学相比,生物所进行的课时相对较少,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更需要高效的课堂教学。由此可见,任课教师需要将课堂内容安排的重点放在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上。本文将针对高中生物教师如何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活动进行讨论。

一、做好备课,设计合理的导学教案

每一位任课教师都知道,一个课堂成功的因素不在于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而在于任课教师前期的备课阶段。一个成功的备课环节可以影响整个课堂进行时的效率、效果和学生配合的情况、学习的成果。任课教师往往并不重视备课的力量,认为备课只是单纯地进行课前准备,对各个环节的进展情况、每个环节之间的衔接没有做到很好的估计。在正确的备课目的的指引下,任课教师应到注重在课堂中的专业知识的传授,将专业知识渗透到每一个活动的细节中,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并了解专业知识;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在每个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感受,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应当在课堂中随着任课教师活动的安排进展,不断的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和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有效的备课准备也是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方法,而确定了这样的备课理念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备课环节中充分设计好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才是重中之重。

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任课教师需要考虑的主体有两种:任课教师自身和学生群体。因此,在备课过程中任课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备课的各个环节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一份子,也应当参与到任课教师的备课环节中,只有课堂的两大主体同时为提升课堂效率、安排课堂教学活动做出准备,这个课堂才能是高效的,这个备课环节才能是成功的。由此可见,在备课环节中任课教师也应当为学生合理安排课前准备内容。

在学生的课前准备环节中,任课教师可以将本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相关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对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在准备导学教案时,可以在导学解疑的部分提供反馈的信息,让学生能够在预习后将预习的情况和疑问反馈给任课教师,这样任课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掌握的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尚未掌握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课堂效率。

在任课教师的备课环节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课堂环节的设计,二是导学教案的设计。课堂环节的设计关系到学生上课的学习兴趣,需要任课教师结合相关的学习内容,对课堂教学的环节进行有趣的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充足的兴趣配合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导学教案的设计则需要任课教师结合上课讲解知识点的过程和内容进行编辑,同时,要给学生充足的习题训练。众所周知,生物这门学科是偏理科思维的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将学习与练习充分结合起来,才能保证对知识点的熟练掌握。因此,任课教师不管是在课堂环节的设计还是在导学教案的设计中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习题训练内容。同时,前面也提到了要在导学教案的设计中加上学生课前预习的反馈信息以及学生课堂学习后的反馈信息,如果有必要的话,还需要加上学生复习后的反馈信息,只有学生能够将自己的问题反馈到任课教师这里,任课教师才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加以讲解,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合理的课堂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经过斯坦福大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开始前的十分钟就能进入学习状态,但是有些自制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用了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也无法进入学习状态。而现在大多数的课堂时间都是安排在四十五分钟左右,在课堂开始前的二十分钟基本上是一节课中的基础内容的讲解,如果学生在这段时间内错过了基础知识的讲解,后面提升能力的部分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生物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在课堂前期的学习过程中没有认真学习,那么在后面提升能力的部分将会很难跟上任课教师的节奏。因此,任课教师需要在课堂开始的十分钟内,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保证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在课堂开始前,有几种方式可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引导:多媒体放送、情境创设、问题提问、旧知识回顾等。这些方法都在日常的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得到的效果反馈也较好,适合任课教师在课堂开始前进行讲解和引导。

篇11

通过教学比武活动,促进教师学知识、练硬功、强素质,夯实听、说、讲、写、做(制作课件)、评等教学基本功,促进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全力打造高效课堂。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本校全体教师。

1、2015年3月——4月中旬:前期准备阶段。

各教研组在本组范围内进行第一轮初选,之后每组推选1—2名教师参加学校第二轮教学比武。参赛名单请于4月20日前报送学校教科研中心备案。

2、2015年4月下旬:教学比武阶段。

(1)各参赛教师要做好讲课的各方面准备;

(2)按照学校教务处、教科研中心的统一安排时间讲课,评委公平公正量化考评。

1、各位老师要高度重视本次比武活动,将其作为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教学比武的平台上锻炼自我、展示自我。

2、未参加教学比武活动的教师应积极参加听课,从同行身上找长处,从自己身上找不足,在比照中进行反思,有所得益。

3、要体现全员参与,全校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要积极地参加教学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同组教师必须参与听课、评课教研活动。

4、教学比武的主要评价内容:课堂常规、教学技能、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的科学性等。

5、评课应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引导教师扎实开展基本功训练,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和方法。

6、参赛教师要打印教案、说案并做好课件,及时报送教科研中心存档。

7、比赛时间:4月27日晚上6:30;地点:实验楼二层生物实验室。

1、各位评委听课后给参赛教师打分,去掉最高分与最低分后,取其平均值,即为参赛教师的最后得分。

2、比赛设置:一等奖两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胜奖若干名。

3、凡在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教师,学校将优先推荐参加__市级及以上的各类教学比武活动。

4、教师参加活动取得的成绩,将记入相关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