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制图教学论文

制图教学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26 11:56: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制图教学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制图教学论文

篇1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发展,教育改革浪潮迭起,职业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的我校师生,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适应市场的需要,培养各级各类专业合格人才,是我们当今的首要任务。国家尤其对机械制造、机械加工的人才需求也日益广泛,它强调要求具有一定机械看图、绘图、识图、机械加工水平的各级各类的人才脱颖而出,这就使在机械专业内作为重要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机械制图的教学要求也愈来愈具体化、规范化、系列化……但从我所教机械制图的班级学生状况来看,无论是招收学生的文化素质、知识水平还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配备、领导的重视、专业建设都刚刚起步、处于萌芽状态、非常薄弱,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这些除受客观条件制约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教师厌教、学生厌学。针对这一问题及现象,多年来我反思、感悟、摸索出适应当今高一职高学生机械制图教学的新路子:明确意义——激发兴趣——把握责任——搞好服务。

1.明确意义

作为选择读职校的职高生,由于受社会观念、人们思想意识的影响,总认为自己是个中考落榜生,选读职高是被父母所逼,毫无兴趣、前途渺茫。选择读机械加工专业,该专业应学点什么?具备什么?将来为社会做点什么?一概不知。所以,作为教机械制图的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在上第一节课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意义、社会作用,弄清楚怎样学好制图。只有让每位学生明确了制图的意义、作用、奋斗目标,达到了跃跃欲试,乐意入门求学,才有了动力、才会进入角色,再扮好、演好角色。

2.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指出:一个人的执著追求绝大多数都来自好奇和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他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记忆就会深刻而持久。学生在学习方面更是如此。学生成绩的好坏除与他的理想、目标有关外,最活跃、最直接、最有效的还是兴趣的强弱。机械制图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

2.1引导式导入课。

高一学生,首次接触到制图,多数产生出新奇、为难、无从着手和害怕学不好的心理表现。这时,教师要给他们心理上卸压、放包袱。首先要在导言课上狠下功夫,抓住“奇”、突破“难”、架趣“桥”。比如:上导言课时先问同学们都知道在坐标系内划点吗?画直线吗?画三角形、画长方形、画正方形吗等等。那么,我们制图课就把这些点、线、面堆集重叠起来画在一个平面上,于是学生立即对自己学好这门课有了信心勇气和好奇;又利用高年级学生或就业在外的学生做导生,让他们演说制图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学好制图并不难,这样进一步使学生在思想上破除了难,树立起别人能学会的我们也能学会的决心;再给学生介绍学习制图要多想、多画、多听、多动手、多动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稳打稳扎、步步提高。

2.2直观式学习。

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时都是机械强迫的学习,空间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差,因此,上制图课时尽量多的利用教学模具、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乐意接受,以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如:六面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可让学生拿出身边的粉笔盒、书本,也可以用橡皮泥或泥桨或纸或塑料瓶捏成或折成、剪成我们所需要的各种形状的物体,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也大大的提高,也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直接刺激大脑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加强理解和活学活用所学知识,还能亲身通过实践直接感受到探索发现新知识的快乐。

2.3比赛活动式。

根据现在学生的个性特点,表扬激励法教学尤其重要。虽然是高一学生,由于初中文化成绩差,他们经常受到冷落、挨批评、悲观失望、自暴自弃、胸无大志又缺少吃苦精神。但进入新的学校对新的专业充满了好奇,爱表扬好表现仍然没变。作为教育者不妨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学生的专业学习的点滴进步予以发自内心的表扬和赞赏,并通过多种形式比赛活动。如:制图比赛、制图测试、制图展览、模型制作等评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长才干,突显优秀。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如:一姓沈的男同学过去任何作业不做,任何课程不学,但是我的制图课通过第一节课的引导,每一节课的关注、鼓励、表扬,他的制图、绘图技术是班上的前几名。由此可看出:通过比赛活动形式表扬鼓励学生是成功的阳光、空气和雨露。

2.4充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多媒体现代化手段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可以模拟一些不易观察、很难制作、有危险性、无法或没有条件实现的零件图、装备图。如:断面图作图与分析中涉及大量的图形分析通过多媒体综合应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育活动,就会使内容更形象、更直观、更简单,达到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有效地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超级秘书网

3.渗透专业道德思想入教学活动中

3.1明确责任。

学生走进学校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做人的道理。先成人后成才。职高生是社会合格的劳动者,企业具体工作的操作实施者。他的专业道德优劣关系到行业、企业形象,影响到产品、服务的质量。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引导他们遵纪守法、文明生产、讲究质量、钻研技术、开拓创新、团结协作、尊师爱徒、敬业爱岗、勤俭节约的社会的责任意识;其次利用课余时间向学生讲一讲《砥砺人生》、《超越自我》,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困难、面对矛盾、勇于挑重担、努力工作的责任意识。

篇2

1.1室内设计制图标准不统一

由于室内设计是一门新型行业,发展历史较短,在现代化社会进步和发展中逐渐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纵观室内设计行业的制图现状来看,尚未制定统一的标准,仍然是采用以往建筑制图规范。但是由于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所以完全参照建筑制图规范可能会导致很多细节存在错误和不足。行业内的部分企业可能为了规范图纸,在图纸绘制中制定公司内部标准,这就导致公司和公司之间图纸绘制标准不同的现象。

1.2教材内容不合理

当前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中,对于教材的选择十分关键,很多教材是从工程制图课程而来,并未真正的突显出室内设计制图的特点;部分教材则是参考建筑制图标准,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编制,教材内容十分不合理。甚至教材本身所附带的图纸绘制不严谨,如果学生以此作为参考,可能导致制图的错误,影响学生制图能力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室内设计制图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需要予以高度重视[1]。

2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2.1创新教学理念

在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由于学科特性,实践性较强,所以学生是否能够毕业,在岗位上的实践效果可以直接衡量出教学成效。对于室内设计制图课程而言,不能一味的拘泥于现有教材内容中,应该深入了解室内设计制图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同大型的室内设计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习正规企业制图规范,了解到大型室内设计企业内部设计规范和标准。在设计规范辅助下,教学活动可以有序开展,图纸绘制更加严谨,将其作为案例讲解可以更加生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其中,提升教学成效。很多高校教师由于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教,所以缺乏实践经验,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应该鼓励教师前往企业实习,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掌握先进技术,为室内设计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2]。对于室内设计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教师前往企业实习可以有效提升业务能力,丰富教学经验,与时代接轨,教学内容更加前沿。

2.2优化教学内容

室内设计制图课程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1)建筑测量。在建筑测量中,作为室内设计中的前期工作,对房屋内部各项尺寸进行精准测量,获得准确的数据绘图纸;数据测量精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室内空间设计的把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尽可能组织学生在实践场所进行测量,并注重细节内容的把握。(2)识图。识图并非仅仅强调室内设计图纸,还包括其他的建筑图纸和水电设计图纸等等,室内设计是对建筑内部空间的装饰,这就要求设计师能够充分了解建筑原有结构和管网布设情况,促使室内设计科学合理,避免改动这些内容[3]。(3)制图。依循现有的建筑制图规范,对室内设计制图细节仔细把握,明确各种室内设计规范和要求,建立完善的设计体系,促使室内设计更加规范化,提升制图严谨性,有助于为学生未来发展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3结论

综上所述,室内设计制图课程作为室内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内容,图纸绘制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基于此,室内设计制图课程应该进一步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累更多教学成果的同时,提升设计规范性,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作者:邢艳春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发生不断的变革,从最初注重画法几何演变到如今的注重图形信息表达。纵观国内工程制图课程,以及国内现有的教材来看,我们不难看出,该课程主要包含两大模块,分别是:

1.投影的基本知识(点、线、面、体、截交线、相贯线及组合体等)。

2.工程图的表达方法、画法及读图(剖面、剖视、规范规定的表达方法等、尺寸标注、技术要求等)。其中,相贯线、组合体、剖视、半剖视图等内容是课程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考试的重点。从课程和教材来看,课程的讲授顺序均为:投影的基本知识→画法几何→工程图的表达方法→工程图。课程偏重知识的传授,空间想象能力、图形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产品信息表达、设计构型思路、工程规范概念讲授较少。对于不同专业而言,对课程的要求不同,课程的重点也不同,因此,课程的难点也不尽相同。以统一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没有体现学生的专业特点。学生难于建立知识点间有机的连接关系,因此,难以建立工程信息的概念,缺乏灵活应用课程知识的能力。

(二)工程制图课程安排

工程制图课程授课一般在32-72学时之间,主要是针对非机械类的专业,如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电气、工程管理等诸多专业,课程覆盖本科专业面极广。但目前的课程体系对各专业几乎不作区别、授课内容完全一致且缺乏实际应用。由于学时少,多数学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中过分偏重点、线、面的投影以及截交线、相贯线等基础部分,降低了对专业图样的要求(大部分课程体系该部分采用机械类的零件图、装配图进行讲解);整个课程体系不以工程设计为主线,降低了工程制图课程的工程性和设计性。由于过于强调基础部分,不能突出各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学习后达不到具备绘制和阅读相关专业工程图样的能力。工程制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具有基本的设计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工程素养。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训练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的未来工程技术人员,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是摆在广大工程制图课教师面前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教学改革的思路

根据21世纪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创新设计为目标,探索性地建立新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结合新的教学手段,打破《工程制图》课程长期以来过分偏重画法几何基础知识、对各专业授课不作区别、缺乏工程性和设计性等现状,变为强调面向工程、面向创新设计、面向实际应用的图学课程,成为真正的“工程的制图”;通过对不同专业采用不同教学内容,达到满足各专业特定性的要求,让学习者感受到所学工程制图知识与自身专业密切相关,同时也为计算机绘图打下基础。

(一)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创新设计为目标,在课程开始就引入设计的理念。课程增加国内外先进设计理念,特别是创新设计理念。由于目前主要以计算机绘图为主,对画法几何基础部分要求可适当降低。增加计算机绘图知识,对目前使用的绘图软件,采用普遍介绍与重点使用相结合。普遍介绍目前主要的计算机绘图软件,如AutoCAD、3DMax、CASS、PKPM等,重点使用AutoCAD,通过此部分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绘图有了基本了解,建立了计算机绘图的概念。调整工程图部分内容,加强不同专业图样的知识,强调创新设计。对各专业相关的标准件及常用件进行增减改写,介绍一些适应不同本科专业的典型的专业图例,根据不同专业,使学生能够绘制、简单设计和创新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图样。

(二)教学手段与实践路线

更新课程网站,利用网络扩充学生知识面,并进行网上答疑。突出多媒体教学,增加三维实体模型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辅以计算机绘图进行工程实例演示,注重对学生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照分析规划→实践探索→分析调整→实践完善的步骤推进。首先与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接触,了解各专业工程图样的典型结构特征,表示方法,设计过程等内容。分析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对工程制图课程的评价,并对国内工程制图课程有改革经验的高校进行调研,收集国外工程制图课程的最新教学材料,选择有各专业工程背景的图样表示作为课程新的内容,收集国外标准、图例以及专业词汇的英语表达,融会贯通后写出教案,进行教学实践。结合工程背景,培养创新设计能力,满足不同专业的选课要求。强调工程素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项研究能够使工程图学的课程体系及内容反映新世纪的教学要求,使课程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

篇4

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的基础是培养文化素质,核心思想是做人,内涵是学会生存、学会创造,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课程,主要途径是学科教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责无旁贷。语文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寓素质教育于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做人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一、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

要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教师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具有高尚的人文精神,良好的文化修养,富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首先,爱心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师诚挚的爱,能引起学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唤起学生的爱心,使学生心情舒畅,兴趣浓厚,思维活跃﹔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爱、欢乐兴奋﹔使学生在爱心中把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取得惊人的进步。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理有阳光。”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里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安徽的一位中学老师,在惩罚学生的时候,让学生用小刀刮自己的脸,直到鲜血淋漓。还有一件更让人触目惊心的事,某地一小学有个小学生偷了同学的东西,老师用尖刀在这位学生的脸上刻了一个“贼”字。诸如此类缺乏爱心得做法,严重地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爱心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教师一定要爱护学生。

其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长期以来教师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偏重于传授知识,忽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这样说道:“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我国古代也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名言,因此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才是最重要的。

第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广泛阅读,开阔视野,积累丰富的新知识,保持对时代的敏锐、对生活的新鲜感以及思维的张力,并把这种新鲜感带进课堂,融入讲授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唤醒学生沉睡的求知欲,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诱发学生思考、分析、发言、讨论,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以往教师的满堂灌。如,在讲孟子的文章时,有这样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腹,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在同学们理解了这段话的含义后,让大家结合现实谈自己的感受,一个人如要成大器,是否如孟子所说,必须经得起苦难,受得住磨练?有的同学提出“逆境出人才”的观点,并列举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实例来旁征博引,如身残志坚的张海迪,教育家海伦凯乐,音乐家贝多芬等。还有的同学提出,在现代社会,“成功是成功之母”,顺境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等,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这样,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开发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使人际交往日益频繁。据有关资料表明,在现代社会中,采用书面语的比例大约只有10%,采用口语的比例竟高达90%。可以说,口语已成为人类语言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最便捷的工具。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方式有以下几种:

1、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优美的课文,要求必须读得准确流利,能达意,有感情。

2、大胆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课堂即兴演讲,每次每人2─3分钟,当场给每个学生打分,并由学生或教师点评。

4、讲述自己阅读过的、感受最深的文章的内容,或者是成语故事。(要求同学们充分利用阅览室,读书看报,寻找素材,做好准备。每次讲完课文之后,留一会空余时间,让1到2名同学轮流讲述)这种做法,行之有效。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文化素质、口语表达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明显的提高。避免了“茶壶里煮饺子──满肚子里有,嘴里倒不出来。”

二、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学生做人能力

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优秀文学作品,作为“人学”、“心学”的文学作品,以其可读性和感染性,在点点滴滴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升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的文化品味、审美情趣以及做人的能力。它的效果和抽象说教绝对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我们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并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培育他们的人文精神,加强对学生的人性教育,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首先,培养学生的良知。著名的道德学家赛缪尔 斯迈而斯曾经指出“一个人没有良知,他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他将做不了任何事情,哪怕他身居高位,名声显赫,也是品行恶劣的人渣”。 良知能使一个人坚定地站立起来,能摆脱自己的激情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使人的行为规范化、合理化,符合他所属的社会或群体的利益。

其次,培养学生的爱心。“爱”能使人美丽,使人愉悦,使生活变得美好﹔爱也能给人力量,给人奋发向上的动力﹔但只有心中有爱的人,有一颗博爱之心的人才能拥有。正如古人所言:“爱人,人恒爱之”。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怀揣一颗“爱心”走上社会,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爱”、社会的“爱”,才有可能得到更多的展示才华的机会,实现其人生价值。

第三,培养学生学会宽容。宽容是人的一种高尚的品格,是做人的一种风度和境界。宽容能使人性情和蔼,能使人心灵有回旋的余地。宽容的人能很快地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能够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能够与人成功地合作,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学会宽容,能保持一份好心情,给别人机会同时也给自己创造机会,使自己被社会或群体所接受,使自己拥有发挥专长和能力的舞台。正如古人所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实际上,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崇尚团队精神和集体智慧,讲究双赢或者全赢,企求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工作关系,认同家和万事兴,团结力量大。

第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责任心是一个人成功做人、成功做事的最有效的保障。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敢于面对生活的烦恼和工作的挫折,才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并以无畏的勇气战胜它。有责任心的人就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就会非常认真和严谨地选择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自己的行为失范﹔就会终其一生追求美好的生活并为理想和事业而奋斗。

篇5

二、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制图中的具体应用

机械制图作为机械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学生要具有较高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项目教学法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实用型的专业高能力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项目计划的制定是项目教学法中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先拿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零件进行举例,讲述其中的技术关键,然后各小组抽取零件,并制定项目名称,之后对所取零件的特点、零件草图的选择、技术要求、零件工作图的绘制等诸多方面进行讨论,准备好项目工作所需的图纸、手册等必要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分发一下参考资料,如方案、尺寸基准和技术要求的选择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等,以供学生参考。项目计划的实施是项目教学法中的关键,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参考国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整体素质为重点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大概是5-6人。教师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项目流程和任务书,学生们依照内容和流程进行讨论、设计和制作,各个小组要凭借自己所学的知识做出零件草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小组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或者向教师询问,由教师进行解答。项目结束后,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项目成果,促进团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进而加强了他们的职业素质和道德水平。机械制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传统的教学中,枯燥无味的讲解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运用项目教学法能够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机械制图课程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识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绘图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另外,项目教学法将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便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能够让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且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提高了他们的专业能力,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打下稳固的基础。

篇6

[作者简介]李华平(1971- ),男,湖南郴州人,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副主任,讲师,主要从事高职语文教学和高职文秘专业教学工作;黄玲青(1967- ),女,湖南永兴人,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文秘教学与高等教育管理。(湖南 郴州 423000)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资助课题“六位一体课程教学模式及评价标准”的最终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JK08BZC02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3-0052-02

一、高职教育对教师的普遍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类型”。一种类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其具有其他类型不可替代的特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开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这是现阶段国家赋予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高等普通教育的整体特质。

教师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资源。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整体特质创新同教师队伍建设紧密相连。一方面,任何一项类型特色创新,只有依赖于全体教师的观念认同和行动参与,才能得到贯彻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形势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其关键环节就是必须努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能力。这里所说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包含观念和技术两个层面。观念层面指符合职业教育内在要求的教学思想和敬业精神,技术层面指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的技能及素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其教学能力首先应体现为教学思想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并且努力按照要求来规范教学行为,其次才是教学技能与素质。

二、高职语文教学教师的教学定位

近年来,高职教育获得空前发展,高职教改包括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整体状况仍然令人担忧。许多高职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现在的语文课越来越难上了,大学生对语文这类文化基础课不感兴趣,积极性不高。究其原因有二:一方面,学校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甚至存在偏见。受实用主义教育观的影响,部分高职院校领导片面地认为学生来学校是来学专业技术的,语文这样的文化课程要尽可能少开、甚至可以不开,将语文教学高度边缘化,甚至有取消的倾向。在这种偏见的误导下,一些学生也错误地认为学文化课“没用”,还是学好专业实惠。另一方面,教师自身的教学定位不准。有些教师的职业教育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陈旧。

鉴于此,高职院校和高职语文教师都应对语文教学予以正确的定位。就学校而言,要正确认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的内涵。高职教育应使学生获得相应职业领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是指专业操作技能和其他为完成职业任务、胜任岗位资格所需要的相关素质,如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协作、创新和挑战意识、自我实现意识,等等。另外,学校教育不同于职业培训,应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适应未来发展的能力。因此,学校不能只片面强调教学的实用性,而应该既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又兼顾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培养。语文教学在这些方面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就语文教师而言,必须彻底摆脱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充分挖掘和发挥语文教学在职业能力培养上的功能,具体做到:切合专业需求,切实加强语文运用能力的训练;为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养成服务;把道德、法制、诚信、敬业、团队、创新、社会适应性、终身学习等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入语文教学的全过程。

三、高职语文教学教师的突破

1.把握高职教育特点,把自己打造成“双师型”、科研型教师。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从事教学的教师,不应仅仅是该领域的研究者、教育专家,还应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或工程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双证书”制的实现,需要“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后盾。如果教师自己缺乏实际操作技能或技能不高超,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教师同时还应具备深厚的学科学识,及较强的相应技术领域的科研能力。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如果教师是相应技术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就能够以科研促进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其教学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因此,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向“双师型”教师、科研型教师转变,由单一教学型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

高职语文运用能力培养必须切合专业实际,才能适应学生的心理预期和动机需求,激发其学习动力。各专业实际岗位究竟需要何种语文能力,教师必须心中有数。要求学生“应会”的语文能力,教师必须先掌握,甚至要更高一层。为此,语文教师同样要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采用岗位培训、下厂锻炼、挂职顶岗、跟班研讨、导师带徒等方式,定期到社会第一线学习实践,同时与企业合作,开展语文应用项目开发等活动,掌握“第一手”资料,积累实训教学素材,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念,并通过这样的途径,培养、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

2.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创新教法和模式。应该说,高职语文教学面临的不仅是改革,甚至是革命,要有全新的目标和全新的方法。

第一,全新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是:先会说后会写,以说、写为主,兼顾听、读。这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必需的,也是够用的。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所以高职语文教学应面向市场,针对学生实际,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说、写、听、读”能力上来,将目标瞄准学生将来就业的需要上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语文教师应在新生上课的第一天起,就让他们认识到语文课不仅可以学到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还可以学到其他学科无法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明白学好语文对以后人生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使他们萌发学好语文的强烈愿望。

第二,全新的课程群。职业院校要根据专业分布和专业需求,打破原有课程结构,大胆调整教学内容,开发全新的、以语文能力训练为主的课程群。这个课程群应以“技能为主,人文为辅”为原则,以说写训练为主干课程,以艺术欣赏、社交礼仪、中外思想史、中外历史、科学技术史等为选修课程,还可以根据专业特殊需求,开设书法课、口语课、辩论课,等等。从而做到在课程开设层面,满足学生毕业求职和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实际需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从学习动机和需求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课程设置是“有用的”、符合学生学习动机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第三,全新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课堂逐字逐句逐段深挖掘、透分析,似乎教师不讲解就不是在上课,学生只能被动地听写,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这样做的效果其实很差。要改变“一人言”“满堂灌”的现状,教师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教法,授课过程中尽量缩短讲析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教师应通过精心策划,运用有意留白、重点阐述、举一反三、引导启发、设置情境、集体讨论等方式,通过师生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学、善学,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一是以用为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说,让学生写,让老师成为“隐身人”,成为“一只看不见的手”。要设计仿真情境使学生“真说”“真写”,使学生想说就能说得适宜,想写就能写得适宜。具体而言,“说”的训练是“我口说我心”,即说自己之想说,首先解决说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讲究言语规范,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写”的训练是“写自己之应写”,同样是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讲究“动笔有方圆”,解决方法和写作范式等怎么写的问题。当然,语文教学还有其他方面,但具体到高职教育,应该围绕技能形成为中心来设计教学,语文教学自然应以语言技能的形成为目标,以此来培训学生。语文技能训练的内容和方式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把握:交谈、谈判、发言、演说、朗读、朗诵、书法、实用文体写作、科技文体写作等,以上项目均应最大限度地贴近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二是使用现代技术。当代青年多数是在音像文化的影响下长大,天生亲近音像作品,为此,高职语文教学应多用课件,多用音像,以增加趣味性和情景性。三是重新设定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控制方法。新方法应以高职语文诸技能为主,面试读说,笔试写作,设定学分,随学随结,不获该项学分者不得毕业。

3.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我。面对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职业教育从专业型向素质型转轨的现实,要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师的业务进修和知识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现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的分支越来越细,任何形式的教育都会产生时间差。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面临着逐年加大的“知识废旧率”,停滞不前就会落后于时代,语文教师也不例外。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必须具有探索精神创新研究能力,不断关注和掌握教育、科技、专业方面的新信息和产业技术进步的内容,不断更新知识,并内化为一种能力,再传授给受教育者。目前的高职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观念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与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这严重影响了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高职语文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应当不断推陈出新。高职语文教师本身已经具有一定的学历和知识积累,有自己的专业方向。继续教育应该是教师知识的更新、研究技能的提高、专业领域的拓展。作为教育者,高职语文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应不同于受教育者,应具有更强的自制力和自学力,应更清楚自己的学习目的,对自己的知识更新和技能提升应更有计划性和执行力。

4.树立高职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不能只是教学生技术,受教育者的敬业精神与其所学的职业技能同样重要,优良的品德能使技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而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养成得益于教师的言传身教,因此高职语文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增强职业责任感,教书育人,真正做到为人师表。除专业知识外,高职语文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多领域知识的接触和掌握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转变思维方式,完善自身的整体素质。在提高整体素质的同时,高职语文教师还要培养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发掘与发展个性潜能和优势,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素质良好、全面发展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化教学特色的高职教师,从而树立起高职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篇7

2、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分析

大学英语是一门把语言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能力的课程,它潜意识地把语言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结合在语言的整体行之上,它是一种特殊行为和能力的结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愈加感到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交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这一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从小学到大学,虽然教师、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英语学习上,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原因:

1).教师和学生就如何“教书”和如何“学习”都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重知识传授与学习,轻能力培养与训练,结果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再精彩,学生充其量只是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听,被动地记笔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形成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状况,其结果是教师愤然,学生茫然。

2).随着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质量每况愈下,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也差。导致了学风方面的种种问题。

3).学习与运用脱节,导致了教学双方的消极互动,使学生经历了学习失败的消极体验,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使教学难以获得满意成效。

4).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传统单一,抽象化,程式化,缺乏语言学习的氛围,激发不起语言学习的兴趣。

5).教学缺乏研究,“重教学,轻教研”的倾向在教师中普遍存在。他们只注重埋头上课,不重视教学理论、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总结和研究。

上述因素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大学英语教学的思考与对策

当前,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大学英语教学质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扭转大学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局面,我们的思考与对策必须围绕“教”与“学”的问题展开研讨,应从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质量管理五个方面入手深化教学改革,从根本上实现“五个转变”。

3.1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强调教学对象是“人”,而不是“书”,因此,我们认为转变思想,转变学习观念首先应从新生抓起,新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努力拼搏,怀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跨入大学校门,大学生活对他们来说,既新鲜又陌生。不少新生进入大学时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他们想当然地认为“金榜题名”就是成功,再也不用像高中那样苦读了,从此可以松口气,在大学的学习中表现得松懈茫然。由于在中学阶段,学习在家有父母管着,在学校有老师压着,养成了一种依赖性。学习缺乏主动性,进入大学以后,情况都变了,他们需要独立地面对生活,面对学习,面对各种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学的学习更强调自主性,具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这使得他们一时难以适应,具体表现在:

(1)对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的和目标不明确;

(2)学习的主动性差,对教师的依赖性强;

(3)英语基础差,语言运用能力弱;

(4)不知道如何合理支配学习时间;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于新生来说,入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殊时期,过渡得好,为他们四年的大学生活开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把握好这一时机是完成中学向大学生活过渡的关键。抓好入学教育,帮助新生上好大学第一课至关重要,大学英语教师应围绕转变学生的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组织学生认真学学英语《教学大纲》,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要求每人针对自身的情况,制定大学英语学习目标和阶段学习计划;

(2)要通过摸底分级考试,摸清新生的“家底”,获取新生英语基础水平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因材施教、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3)增强新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强调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改变一部分新生把英语学习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的依赖心理,对学生强调要做学习的“主人”,不要做学习的“奴隶”。

(4)积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观念,调整学习策略,养成“课前预习——课上练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变“消极被动地接收知识”为“积极主动地猎取知识”。

3.2坚持“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从重“语言知识”向重“语言运用”转变。

语言是社会交际需要和实践的产物。语言只有在交际中、在使用中才有活力,才有生命(王奇民:2002)。掌握语言是通过实践逐步培养习惯的过程。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这一语言,也就是说运用是语言学习的归宿,同时又是语言学习成功的保证。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的基础,但知识并不等于能力,知道并不意味着会用。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学了几年英语,掌握了一些语法规则和数千个英语单词,就已学会使用这种语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精讲多练,一个动词、一个短语、一种句型要通过学练结合、考练结合、练用结合,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通过以语言知识的训练为手段,培养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的实践反复证明,要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就必须正确处理好“用法”与“运用”的关系,要认识到“用法”作为“运用”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不一定能保证“运用”,而“运用”则可以促使“用法”的掌握。同时,要引导学生正确领会和摆正“知”和“行”、“懂”和“会”、“课堂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关系,实现从学“用法”到“在运用中”学的转变。

3.3坚持“互动型”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

大学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并非教而会之,需要大量的、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掌握,因为语言的社会性和交际性本质使英语学习有别于其他课程。就语言学习而言,“教”与“学”实际上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的结果最终得由“学”来体现,抓住了“学”,就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了“学”,就是明确了英语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以语言学习规律为基础的,它把学生从被动引向主动,从消极接收引向积极参与(王超英:2003)。语言知识尽管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但语言知识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转化为交际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使课堂变为交际活动的场所。教师应从传统的主导地位向指导地位转变,课堂教学应从传统的“单边灌输型”向“双边交互型或多边交互型”活动转变。通过平等参与和学生的主角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听读,提高学生的接受性技能;通过说写,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技能;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努力形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活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保证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本领。我们设计教学活动不仅要有益于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学会”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和被动性,而“会学”能使人终身享用,符合“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会学”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效果更佳,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送金子,更要教学生点金术,使之掌握独立学习的方法。只有“会学”,才能学好,才能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3.4坚持营造“多维度”的语言交际环境,使教学手段从“黑板-课本-录音机”向“多媒体化”转变。

外语学习和母语学习的不同主要在于缺乏必要的语言环境,而语言环境是语言存在的条件,离开具体的语境,语言只能是一种抽象的符号(王奇民:2002)。大学英语之所以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传统的“黑板-课本-录音机”这种单调、抽象、刻板的语言教学模式。从一定意义上讲,英语教学是一种语言环境的创造,一种能创造出激发、高昂、活泼的教学场景,使教与学双方始终处在“活化”的动态之中,使死气沉沉的课堂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舞台。多媒体技术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它能创造一种融真实性、交际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互动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语言。然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许多工作要求教师“幕后”准备,教师需要学习,掌握诸如Powerpoint、Authorware等软件制作,备课量大,工作量更大。但是多媒体教学为改变教师“一言堂”的课堂局面带来了契机,为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3.5坚持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制度,使大学英语教学从注重“目标管理”向注重“过程管理”转变。

有效的教学质量考核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方面,建立严格、科学和规范的教学管理保证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就必须强化发展性过程考核,通过这种教学过程的量化考核实施教学质量的“动态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教学工作的量化考核,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考核体系;

(2)加强测试研究,实行教考分离;

(3)建立学生成绩档案,落实教学质量目标责任制;

(4)强化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周情通报”制度;

(5)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建立听课评教制度;

(6)建立教学质量考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教金,奖学金。

篇8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现代学徒制在企业的联动上有着天生的优势。在学徒制模式下,学员一进入职业院校,就拥有了两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这两重身份一个来自于职业院校,一个则来自于与学校合作的企业。在学徒制下,企业与学校是合作关系,共同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技能型人才,学生自进入职业院校起就已经有了自己的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方向。学生所接受的教育与考核标准也来自于企业与学校的双方商定,企业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学校的培养有了导向,学生的就业发展有了保证,与传统培养模式相比,这种基于职业院校内的现代学徒制将成为职业院校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现代学徒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六个因素:国家因素、政府因素、行业因素、法律因素、家长因素、社会因素。国家允许、政府促成、行业支持、法律保障、家长鼓励、社会接纳,共同作用才能最终让学徒制成为可能。由于现代学徒制度主张企业定点向职业院校派遣具有技术资质认证的“师傅”进入职业教育。在教学实践中,师傅可以把企业正在使用的各项技术与技能面对面、手把手地传授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借此机会学到最新、最实用的本领。通过师傅这根纽带,职业院校与企业达成了深层次的教学合作,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用人要求进行定点培养,企业可以根据发展要求进行实时调整。作为最了解人才需求的一方,用人单位的指导性直接提升了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性。当学生毕业时,不仅可以拿到学历证书,同时还可以拿到行业资格认证。可以说,现代学徒制十分适合我国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

三、现代学徒制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一)提高培养效率

职业院校与企业一同构成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可以实现企业与学校的双赢。由教师与师傅共同组成的教学搭档可以直接分工为两种,由教师负责学生基础理论方面的教学,由师傅进行技术技能操作教学。师傅在企业长期的工作经验让其拥有了大量的实践积累,教会学生的也是实用性非常强的技巧。相比于理论化教学,师傅所传授的更偏重于行规、操作小技巧、习得性技艺等。在这个过程中,师傅所带来的企业文化熏陶也会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形成与具化。在这样氛围下培养起来的学生,对企业的适应性和企业的认同感更强,也就无形中提升了学生对于企业的忠诚度。

(二)提升职业兴趣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岗位操作要求,在理论的高度上更好、更快地掌握技能。教师与师傅两方面的培养侧重点可以更好地构成教学良性循环,学生在两者间取其精华、自由成长,不仅能感受到身为学生所受到的照顾,还能体会今后作为员工应承担的责任,并且对于职业要求和职业发展,学生将会有明确的感知。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齐头并进的同时,也就能更快、更好地进入创新阶段,直接拉升了学生对于职业的兴趣。同时,现代学徒制下师傅与徒弟相比于传统教学而言,更具亲近感。因为师傅与徒弟都处于解决同一问题、完成同一任务的情境。沟通更为有效,反馈更为及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徒能全方面地参与师傅的动脑与动手过程,情境式教学能完美地提升学生对于技能的掌握度。作为参与者,学生成为实践技术、应用解决的主体,师傅也能对学徒的实际学习情况有更好地掌握,方便教学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因此,学生在良性互动下,学生在师傅的潜移默化下,对于职业的认知将会更为深刻。

(三)强化职业适应力

现代学徒制在后期会直接让学生进行企业实习,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以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能直观地感受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两者间的不同。与传统实习相比,由于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时就已经接触到了师傅这一级,所以在后期的实习中,学生对于职业的适应能力将直线上升。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得到的职业化指导将是最为直接有效的,不仅能开拓学生的眼界,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的人力培训成本。当然,在现代学徒制度下,学生的特长与自身性格的特点能迅速得到确认与定向培养。在师傅的带领下,学生能很快地认清自己在岗位上的不足,也就能更快地找准自己的定位。对学生而言,经过实践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其拥有准确的自我判断,同时还能让学生更快成熟,更快地拥有对于岗位的责任心。

四、如何构建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一)立足现状

我国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与历史特点,由于我国产业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很多行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国外人才培养有着很大的区别。目前来说,国外的职业教育如果全盘引入我国职业教育,会产生严重的“水土不服”。再加上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的主流教育模式,全部再重建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引进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时应结合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要求。基于此,在构建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时,教学中应以讲授和实践为主。当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化教学方式已经有了固定模式,其教学的流程与量化考核已经有了体系化基础。但对于企业所提供的师傅们来说,他们作为岗位一线人员,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每个人的性格与工种不同,所以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会产生很大差异。高职院校应看到这一点,进而全力协助师傅们去制定更为科学完善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先根据师傅们不同的工种进行教学区域划分,让师傅们向学徒对不同工种需要用到的设备与仪器进行演示,并对其操作中的关键点进行解说。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分步讲解,考虑到师傅们在教学方面的短板,这种讲解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师傅再进行分析纠正。学生在提问与实践的过程中及时提问,师傅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重复。师傅同时也要拥有对于学徒的技能鉴定权限,当师傅认定学徒的技能掌握已经达到一定层级时,才能进行下一个技能层级的教学。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师傅与学徒间教学的有效性。

(二)全面考评

由于引进了师傅进行教学,所以考评时也要把师傅的教学放进去。在职业教育中,对于学校教师的考评主要集中在教学成果、科研进展、学生评价等几个方面,教师的职称与等级标准也来源于此。相应的,在现代学徒制度下,学校教师与师傅共同构成了教学双主体,所以师傅也要与教师一样,有奖有罚。可以从对学徒的培训情况入手,根据学生在企业与学校共同组织的技能考核与竞赛中的成绩来评价教学的成果,联系企业、学校、学生等方面共同对师傅进行考评。考评的目的是让师傅有更强的教学主动性,而考评的方式则应客观公正。对于态度不认真、教学马虎的师傅,应及时发现,停止培训工作,以避免延误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职业道德不过关、教学心态有问题的师傅更应及时停止其工作,以免学生对就业产生负面认识。当然,师傅的考核应从企业与学校两方面进行,由学校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共同裁定,以提高考评的科学性与全面性。

(三)优化环境

在构建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应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强化专业与职业间的联系上。现代学徒制目前为止还没有完整的教学模式,也没有固定化的制度。不同专业不同企业都会带来不同的职业教育新环境。作为职业院校,要从经济上保障现代学徒制的可操作性。由于现代学徒制对师资水平要求高,对实训设备要求齐全,对实训环境也有相应要求,职业院校应把资源尽量集中在创建良好的实训场所上,并在管理方面多下功夫,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同时,从国家层面上分析,现代学徒制要成为职业教育的常态化教学方式,就离不开法律与完善的制度支持。严格的就业准则制度,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间的相融合,都是确保现代学徒制度能无缝连接职业教育的关键点。因此,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学校的共同推进。

篇9

《机械制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并和其它一些相关课及生产实习课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在教学计划中承上启下,贯彻始终,是培训中级技术工人基本技能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组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学习《机械制图》的技巧,提高识图、绘图以及空间想象能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教学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1.直观性教学法

技校制图课是以"识图为主,识图与绘图相结合"作为教学指导思想的,其中重点是识图,就是由平面图形想象物体空间形状。直观性教学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任何具体的东西都比抽象的东西容易理解和认识,直观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机械制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把学生原来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知识,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快,记得牢,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难点和重点。如以墙面为投影体系,课本、铅笔等常见物品作为各类几何元素,让学生主动感悟空间投影体系,模拟摆出各种不同几何元素的位置,再观察假设投影后的效果。引导学生透过物体看本质,培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正确思维方式。

2.互动式教学法

互动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意境,巧妙设问,在提出问题后,发动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互相解答、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教师从旁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在争论中得到明确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例如在讲授线、面的投影规律时,我让学生以铅笔作为投影对象,再打开书与桌面形成三投影面体系,摆出各种位置,得出投影规律。掌握线段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3.分层次教学

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通过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乐趣,从而对下面的学习产生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视图这部分内容时,首先了解学生情况,按其学习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分成三个层次,三类不同层次的木制模型,一类为最简单的正方类,一类为以方形与方形为主的叠加类,一类为切割类(或带斜面),放在同一箱中。然后,在课堂中把不同的木制模型分发给相应层次的学生,让他们分别画出三视图。结果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正确的画出。通过多次的训练,不但那些原来基础比较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也缩短了和高层次学生的差距超级秘书网

4.讲练结合教学法

因为《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基础技术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学生绘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讲完教学内容后,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并力求在训练中突出重点、难点。在学生做完适量的练习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讲分析,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其技能。

篇10

1.课程发展要求改革由于这门课程是与实际联系相当紧密,发展十分迅速的一门课程,其研究内容在不断更新发展,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求改革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上课时不认真听讲,考试时靠突击应对,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非常必要。

二、教学改革的效果

1.传统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

传统教学是中国几千年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师创新能力的提高。这种教学方式中,老师和教材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是知识的传播对象,成为被动的接受者。

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种要素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表现出来,同时根据需要加以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过程。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讲授形式,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多媒体教学中也存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备课不充分,板书少等问题。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笔者把这两种教学手段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例如,在讲授土壤重金属污染这章时,对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特点及存在状态用板书讲授;而向同学介绍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时,通过使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动画,能够直观、准确地表达重金属对人类的危害,可以加深学生对危害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讲解重金属污染治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放映纪录片,介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及其修复技术和治理程度。两种教学手段相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外可以把教科书中公布的一些数据、案例与现有的、最新的网络查询的数据和案例对比,分析和评价我国土壤污染的发展和治理趋势。

2.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法是教师在课堂上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事件,经过加工、整理、提炼形成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趣味相结合的案例,然后讲授给学生,学生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在土壤污染与防治课程的讲授中,案例分析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教师通过具体的案例向学生介绍土壤污染事故的发生地点、发生原因、污染状况(包括土壤、大气、水、植物、人)以及对污染土壤的处置概况和一些应对措施,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使分散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讲解,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教科书中重要的、污染严重的几种物质,分配给不同小组,学生们通过查阅文献,搜集汇总数据,做成幻灯片,给其他学生讲解某种污染物的案例。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查阅、搜集文献的能力,学生在讲台上讲解自己搜集的案例,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加强。另一方面老师和学生可以更换角色,使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所需,改进讲课中的不足,事半功倍。

3.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是加强师生课堂互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课堂讨论时,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踊跃有序发言,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朝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对讨论的内容进行总结。除了专门准备有针对性的讨论话题,在教学过程中也允许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内容随时提出质疑,大家一起讨论,这样教师可以不断提高自己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篇11

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标,就是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当作教学内容,让学生负责项目的全部工作,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及岗位技能。项目教学法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内容中项目的真实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以及教师的指导性。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主要是学生组织并安排学习活动,独自处理项目中的细节问题。经项目驱动,学生能自主查询资料,自主工作,并积累经验,培养自身的学习主动性。

2.作用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能提高学生信息处理、事务处理、沟通交流、自我管理等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和创新精神,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及岗位意识,加强学生对企业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同时,项目教学法也可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其职业教学的能力及实践能力。

二、项目教学法在中职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选择

本项目以某院1号楼工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贯穿项目,此栋楼属于8层的混凝土结构单元式住宅,首层为架空层,自第2层到第6层,每层为3套一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住宅,水电全套,总面积为1200平方米,有施工图纸以供学生参考对照。本课程便以此案例为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的主要项目,为学生学习制图和识图提供参考蓝本。同时选择同院2号楼为学生练习的工程项目,此栋楼为8层混凝土框架的教师宿舍,其建筑面积为1600平方米,每层为4套两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的住宅,要求学生将其施工图纸制订并识别出来。

2.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①指导学生学习建筑构造:教师需组织学生对1号楼进行参观,主要了解每层楼的单元格局及组成要素,在参观的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所有的疑难点。教师需以本工程项目为中心,组织学生对住宅楼整体及各部分的作用、详细部位等进行讨论。教师需全面总结此建筑的组成部分、功用、构造和使用材料,以及国家对此类住宅的设计要求等。教师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问,并让学生结合1号楼实况,完成教材中给出的课堂及课后作业。

②指导学生独自完成制图与识图工作:教师需简要地向学生介绍1号楼的图纸分类及其反映的内容,同时将此栋楼的电子版施工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并让学生从平面、立面及剖面进行学习。向其解释投影及投影的表示方法,通过对照图纸讲解知识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应的投影原理,帮助其理解平面、立面和剖面等图形;依据建筑的构造部分知识,自房屋基础到屋面,对照1号楼的图纸,对各部分的构造进行复习,同时学习图纸正确的表达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建筑图纸;安排学生对2号楼进行同步观察,自行设计建筑施工图。具体方法为:学生在课后自行参考1号楼的施工图纸,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及建筑方的规定,设计出施工图纸,并按照教学进度,回答有关的制图与识图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按照课程各阶段的要求,学习和制订相应图纸,并在各组员相互探讨中完成课外作业。依据2号楼的实际状况,每个小组完成2号楼一个单元的宿舍建筑平面图及剖面图的绘制工作,如室内装修图、家具摆放图、卫生器具位置、门窗形状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制图和识图能力。

③教学效果的检查与考核:依据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的进展阶段或者知识深度,让几组学生分组讨论后,推荐出最佳的绘制图纸,并由绘制者向全班同学讲解绘制要点及识别图纸的重点难点,最后由教师对其图纸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成绩,其成绩为小组总成绩;同时教师还需对每位同学各阶段的作业及表现进行评分。每位学生的总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各阶段作业成绩+制图与识图成绩。

3.实际应用的要点

①选择的项目: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选择的项目必须源于生活中的实例,需与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知识点相契合,同时项目教学法选择的教学内容也需为典型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