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17 13:26: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

篇1

教研室是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元,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组织和实践单位,也是学科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执行单位。教研室所属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晋升,教研室所辖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发展,配套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的改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情况调查,都可以进入教研室的工作范围。上述很多工作都是长期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思路,难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推动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思路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科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人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1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哪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指教研室所属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辅助部分,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辅助部分课程的建设能够较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教研室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安排一名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建设小组,以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并在核心课程中挑选一到两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动员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都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以点带面,建设好核心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而带动辅助部分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高职特点的优质课程乃至精品课程。

就国际贸易教研室而言,教研室所属的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辅助课程有《通关实务》《商检实务》《货运实务》《跟单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前面3门课程概括了一个外贸业务员必须掌握的职业知识,其他的课程只需要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外贸业务员基本了解。在这些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是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课程,它的建设成果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和示范性,可以将其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研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1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凸显精品课示范地位

精品课的建设是示范性建设,尤其应当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教研室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引进先进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努力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和实践条件5个方面加大内涵建设力度。

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的建设作为试点,努力在课程定位、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提炼、课程学习任务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出一些成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基于外贸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块,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关系,实现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致性,丰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改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涵,奠定课程的示范地位。

1.2注重在课程改革中提高队伍的教改水平。建立团队教研室

教研室可以借课程改革与建设这个契机,利用“大教研”的理念,建立团队教研室…,组织教研室教师合作开展高职课程开发方面的教学研讨,鼓励教研室老师广泛涉猎各高职教学专家有关课程开发的论文,广泛借鉴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网站,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加深教研室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理念上的认识,探索高职课程开发先进理念的推广应用办法,提高教学改革实践的质量。

在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已有省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较多;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有关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供教研室教师们参考。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外贸类课程的教改科研,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并及时申报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

2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专业建设是教研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当时刻结合人才的需求标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注重通过交流合作理顺专业发展思路,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实习实训的有效性。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具体来讲应当注意:

2.1基于工作领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外贸行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新的人才需求标准都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的参考因素。专业建设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基于行业变化的适时调整上。

教研室要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在锻炼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还要邀请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与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座谈,了解行业对外贸人才的最新需求标准,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分析外贸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实际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设置、学期安排、实训安排和考试安排,逐步形成基于工作领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当前人才需求新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2.2能力培养靠实训,实训环境可模拟,循序渐进引入真实实训环境

教研室要把“如何强化学生外贸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外贸工作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借助于完善的实习实训,因此实习实训建设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支撑。

教研室在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上有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实习实训的环境建设,其次是实习实训的模式设计,最后是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其中,实习实训环境是关键,不同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的模式和人员安排各不一样。

高职教学提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外贸企业合作难度比较大,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范例几乎没有,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还很普遍,教学改革因此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室可以通过在校内营造模拟外贸实习实训环境,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贸业内人士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办法,缩小模拟实习实训与真实工作的差距。因此,教研室应当注重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弥补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上的不足,大力吸纳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循序渐进地引入真实实训环境,寻求在实训环境上的新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层次。

3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由于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上偏重论文和科研成果,对教学上的“硬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软”,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强、教学弱的失衡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室应采用引导、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尊重和满足教师需求为导向,以争取最大的个体满意度为目标,强调把个人的综合表现与职称评聘挂钩,既促进教研科研,又能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

3.1制定学期教学任务整体方案,实现教师相互配合。课程相互支撑

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它与前后学期的课程是有联系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课程类别上,还是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上都是有衔接的。教研室要引导教师们处理好这个问题,在每学期开始,可就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归纳,然后制定一个教研室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关联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操作办法等。

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中就有重合的内容,为了避免不同老师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不分主次地反复讲解课程中的相同内容,而导致课程侧重点不突出,就应当在学期之初组织相关任课教师集中研讨以明确课程的衔接关系和支撑关系,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严密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专业全程计划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篇2

教研室是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元,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直接监督和管理单位,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组织和实践单位,也是学科长远发展计划的重要执行单位。教研室所属成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和晋升,教研室所辖专业和课程的改革发展,配套实习实训设备和场所的改善,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情况调查,都可以进入教研室的工作范围。上述很多工作都是长期性的,没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正确的思路,难以充分发挥教研室的基层推动作用。因此,教研室工作思路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科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本文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以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日常教学管理三项教研室常规工作的开展为切人点,简要论述了教研室在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教师素质,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精品专业,改善实习实训设备和环境等方面的工作思路。

1教研室课程建设的工作思路

课程建设是教研室的一项具体工作。这里的课程不是指哪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指教研室所属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分为两个部分,即核心部分和辅助部分,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辅助部分课程的建设能够较好的突出专业特色。教研室可以为每一门专业课程安排一名课程负责人,相同课程的教师组成一个课程建设小组,以核心部分课程的建设为重点,并在核心课程中挑选一到两门课程作为精品课程,动员教研室所有相关教师都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来,以点带面,建设好核心部分的专业课程,进而带动辅助部分的课程建设,逐渐形成一批有实力、有高职特点的优质课程乃至精品课程。

就国际贸易教研室而言,教研室所属的专业主要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这个专业的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外贸函电》;辅助课程有《通关实务》《商检实务》《货运实务》《跟单实务》《商务谈判》《电子商务》《国际商法》等,前面3门课程概括了一个外贸业务员必须掌握的职业知识,其他的课程只需要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外贸业务员基本了解。在这些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是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课程,它的建设成果具有较好的迁移性和示范性,可以将其作为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教研室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1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凸显精品课示范地位

精品课的建设是示范性建设,尤其应当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教研室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们在学习的基础上归纳引进先进高职课程开发理念,努力突出课程的高职特色,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师队伍和实践条件5个方面加大内涵建设力度。

可以把《国际贸易实务》精品课的建设作为试点,努力在课程定位、课程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和提炼、课程学习任务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的选取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上做出一些成绩。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教师“双师素质”提高,基于外贸工作过程设置课程教学模块,合理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支撑关系,实现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一致性,丰富有高职特色的教学方法,深入探索并实践“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开发模式,改善实践教学的软硬件环境,在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突破,丰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涵,奠定课程的示范地位。

1.2注重在课程改革中提高队伍的教改水平。建立团队教研室

教研室可以借课程改革与建设这个契机,利用“大教研”的理念,建立团队教研室…,组织教研室教师合作开展高职课程开发方面的教学研讨,鼓励教研室老师广泛涉猎各高职教学专家有关课程开发的论文,广泛借鉴比较成熟的精品课网站,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加深教研室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理念上的认识,探索高职课程开发先进理念的推广应用办法,提高教学改革实践的质量。

在国际贸易教研室,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相关课程已有省级精品课和国家级精品课,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较多;在高职课程改革方面,有关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都是比较成熟的理论,可供教研室教师们参考。教研室可以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借鉴,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外贸类课程的教改科研,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检验和运用,并及时申报优秀的教学科研成果。

2教研室专业建设的工作思路

专业建设是教研室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教研室在专业建设方面应当时刻结合人才的需求标准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注重通过交流合作理顺专业发展思路,注重专业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性和针对性,注重专业实习实训的有效性。以国际贸易教研室为例,具体来讲应当注意:

2.1基于工作领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市场需求适时调整

外贸行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工作方式、新的岗位职业能力结构、新的人才需求标准都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建设的参考因素。专业建设的科学性正是体现在基于行业变化的适时调整上。

教研室要安排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顶岗锻炼,在锻炼中了解行业的最新动向,除此之外,还要邀请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与教研室的相关教师座谈,了解行业对外贸人才的最新需求标准,开展专业建设研讨会,在分析外贸工作领域的基础上,调整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优化课程体系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功能结构,并结合实际调整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设置、学期安排、实训安排和考试安排,逐步形成基于工作领域、注重职业能力培养、适应当前人才需求新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

2.2能力培养靠实训,实训环境可模拟,循序渐进引入真实实训环境

教研室要把“如何强化学生外贸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外贸工作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能力培养要借助于完善的实习实训,因此实习实训建设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支撑。

教研室在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上有3个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实习实训的环境建设,其次是实习实训的模式设计,最后是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安排。其中,实习实训环境是关键,不同的实训教学环境,实训的模式和人员安排各不一样。

高职教学提倡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这就要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但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与外贸企业合作难度比较大,目前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比较成熟的校企合作范例几乎没有,学生校外实训效果不稳定的情况还很普遍,教学改革因此受阻。在这种情况下,教研室可以通过在校内营造模拟外贸实习实训环境,聘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外贸业内人士担任实习实训指导老师的办法,缩小模拟实习实训与真实工作的差距。因此,教研室应当注重从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弥补实习实训环境建设上的不足,大力吸纳企业的工作人员参与专业的实践教学。与此同时还要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循序渐进地引入真实实训环境,寻求在实训环境上的新突破,以进一步提升实践教学的次。

3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思路

由于高校教师在职称评聘上偏重论文和科研成果,对教学上的“硬性”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偏软”,导致高校教师普遍存在科研强、教学弱的失衡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教研室应采用引导、监督与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本着尊重和满足教师需求为导向,以争取最大的个体满意度为目标,强调把个人的综合表现与职称评聘挂钩,既促进教研科研,又能保证日常教学工作的质量。

3.1制定学期教学任务整体方案,实现教师相互配合。课程相互支撑

每一学期的课程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它与前后学期的课程是有联系的,无论是在内容上、课程类别上,还是在职业能力培养的阶段上都是有衔接的。教研室要引导教师们处理好这个问题,在每学期开始,可就本学期的课程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归纳,然后制定一个教研室教师相互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的整体方案,在方案中要明确关联专业课程的教学侧重点,教学方法上的互补操作办法等。

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课程中,《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务单证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函电》等课程中就有重合的内容,为了避免不同老师在缺乏沟通的情况下,不分主次地反复讲解课程中的相同内容,而导致课程侧重点不突出,就应当在学期之初组织相关任课教师集中研讨以明确课程的衔接关系和支撑关系,让学生在上课时能够感受到教学的严密性,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更好地完成专业全程计划的任务,实现培养目标。

篇3

根据县委安排,12月24日上午,我第一考核组深入**实验小学,就该校****年度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考核评估,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我们采取以下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测评:一“听”。在大会议室听取了**实验小学***校长、***副校长的述职报告以及****年度学校领导班子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的情况汇报及新一年工作思路。二“查”。查看了该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计划、总结、规章制度、特色经验介绍材料、会议记录等各种资料。三“看”。实地查看了**实验小学的主要管理部门的工作状况。四“测”。通过对该校教师测评、谈话、问答等方法,检测了该校领导班子各方面工作情况及教师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存在的问题,听取了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五“计”。认真统计了该校完成上级各部门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

通过以上不同方式全面考核了解到,**县**实验小学整体上是一所优秀的、规范的学校,该校领导班子是一个政治坚定、团结坚强、作风优良、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驾驭能力强,能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廉洁从教、率先垂范,团结协作,全面积极引领全校教职工开展各项工作,该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过硬,作风扎实。学校积极创建平安校园,狠抓安全工作,大力改善教学环境,同时,该校十分重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培养,特别注重全体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养成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科学创新能力。学校还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县前茅。学校开展的大课间和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总之,**县**实验小学有一个战斗力强的领导集体,他们工作思路清晰,计划周密,安排扎实,学校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校领导十分重视党风廉政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始终把学校党风廉政建设和教师廉洁从教放在教育教学的首位,不仅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职责,而且在具体实施上更是群策群力、公平公正,规范执行。他们把学校安全作为重中之重,把学校的长期、稳定、积极向上的发展战略,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全体教职工更是团结一致,齐心协力,都在朝着共同的目标奉献着。

检查考核全部结束后,我们第一考核组及时对**实验小学各方面的工作做出了公正的、肯定的评价,**县**实验小学很好地完成了****领导班子年度各项目标责任制任务落实,检查考核结果为优秀。

篇4

教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现代教育科学及其相近学科理论为指导,以服务国家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教育主体――人的现代化和全面素质发展为核心的一系列教育历史变革过程。我省明确“以高标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为基础,优先推进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工作思路并采取了诸多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现代化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要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全省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分析现状,找出问题,以求更大发展。

一、我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的现状

1.教育思想现代化方面。我省政府已经确立了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体系。

2.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方面。学前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教育终身化初见雏形。并进一步完善优质教育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为导向,各级各类教育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共享的优质教育资源平台,最大限度地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我省教育资源的整体质量,基本满足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

3.教育教学体系现代化方面。我省已经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也初具规模,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教育结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布局比较合理,基本形成适应我省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并且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农村居民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明显提升。

4.办学条件现代化方面。我省加大了财政投入力度,实施农村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改造危房的工程,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各级各类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所需设施基本上能满足,校舍建筑有所完备,添加了较为先进的教学设施,为逐步实现校园联网、校际联网、区域联网奠定了基础,教育经费投入也明显增加。

5.教师队伍现代化方面。全面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加快了培养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步伐,加强了对中小学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建设,加快了农村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升了农村教师学历高等教育化、教师来源多元化、培养机构的综合化,建设了教师教育基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6.教育管理现代化方面。我省借鉴了先进教育体制和机制深化教育改革,使我省农村教育更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政府以积极的态度促进城乡教育合作与交流,帮助贫困地区和人群获得了公平的教育机会。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教育的需求,努力实现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的管理目标。

7.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方面。一方面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创新。另一方面深化各类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现代农民教

育工程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促进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作出了贡献。

二、我省农村教育存在的差距及工作思路

农村教育现代化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省农村仍然处于教育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总体上看,仍然是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协调、发展质量不高,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工作中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部分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观念滞后,体制机制障碍比较大。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和行为依然存在,制约了农村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

2.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区域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城乡发展不均衡、发展不协调已成为严重制约我省教育发展的一大突出问题。

3.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总体素质不高。目前我省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教师总体数量不足、配置不均衡、结构不合理、教师稳定性差、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突出问题。

4.教育质量不高,控辍保学难度大,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与城市相比仍然还有较大差距。义务教育由于受传统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学生厌学、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政府履行职责不到位和社会不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控辍保学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5.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充分。高中阶段教育总体规模不足,优质教育资源溃乏,离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小、办学条件差、发展速度慢、服务能力低。

6.学前教育规模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远低于全国的平均发展水平,办园质量总体偏低,办园行为有待规范。

7.投入不足。教育需要与投入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一些乡级学校的办学条件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距离。

总结经验与不足,推进我省农村现代化进程一要搞好规划,根据我省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人口状况科学制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推进计划。二要进一步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激活灵魂,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放眼高远,推进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现代化;夯实基础,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丰富内涵,推进教学体系现代化;构筑高地,推进师资队伍现代化;追求精致,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篇5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形成较强的应岗能力和一定的跨岗、跨职业能力,学生毕业后能满足职业的需要或具有转岗转职业的能力。因此,在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下,笔者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摸索,目的是在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笔者在Word邮件合并教学中实践项目教学法谈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带领学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老师在教学中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相应技术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对项目情境描述、任务分析、制作完成需要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内容简单进行引导。然后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给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和训练学生主动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任务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参与完成;教师起到咨询、启发、指导与解答疑难问题的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在Word邮件合并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高职学生有的在初中或高中时已接触过Word,有的学生甚至已具备一定的Word及Excel操作基础。因此,面对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如果采取传统教学法,按教材一个个知识模块先讲理论,再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学生只能机械式的被动学习,普遍会感到枯燥无味,易失去学习兴趣。笔者对Word邮件合并功能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制作并寄发成绩单“为例,打破知识模块界线,通过解决学生身边的现实问题,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锻炼学生掌握工作思路与方法,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保证学生有新的学习动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项目教学法在Word邮件合并教学中应用

“制作并寄发成绩单”项目,以邮件合并知识点为教学重点,进行项目情景描述,项目源于生活、服务于今后工作。

1.项目情景描述,任务前置,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实际日常办公中,我们需要处理的文件主要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具体数据有变化。比如学生的“录取通知书”、“成绩报告单”、“获奖证书”、“邀请函”等等。难道要一份份复制粘贴、编辑打印?有什么办法来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呢?该项目就是训练同学们巧用Word邮件合并功能,快速准确地让每个学生家长收到成绩单这样繁锁的日常工作过程。

在制作“成绩报告单”时,需要处理的成绩单主要文档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具体数据(学生地址及成绩等)有变化。通常只需更换称呼即收信人的姓名和有关具体文字(科目)或数据(如分数),信件的内容是相同的。这就需要建立两个文件:一个包括所有内容的主文档和一个包括变化信息的数据源Excel表(如每位学生的各科成绩、评语、家庭地址、收信人、邮编等不同信息);然后使用邮件合并功能在主文档中插入变化的信息;将合并后的文件(每个学生的成绩单)打印出来。

2.项目内容

“制作并寄发成绩单”内容主要包括:(1)确定成绩报告单的文档内容(即主文档)。要求学生运用所学Word编辑排版知识进行成绩报告单内容设计、录入、排版、版面设计。版面设计要新颖,页面布局要合理、成绩报告单内容要符合邮件合并要求。(2)Excel表数据源的设计与制作。根据要求收集相关班级不同学期成绩,并按邮件合并数据源要求进行录入、编辑、运用公式或函数进行成绩统计、排名和评定。(3)打开主文档,插入数据域。(4)制作信封,插入地址信息域,添加到文档。(5)邮件合并,批量打印成绩报告单及对应信封。

3.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组织实施主要分四个阶段:(1)在制作成绩通知单之前,由教师安排一次课进行项目情景描述、能力目标介绍、任务分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给学生展示一些制作实例。(2)自主选择板块。该项目选择性地设计了制作成绩通知单、录取通知书、学生证、学生出入卡、奖状5个板块。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进行分组、板块选择及内容构思。(3)设计方案。让学生上网或到教务科去收集邮件合并数据源信息资料,然后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分为5组(每组10人),进行各板块的创新设计构思,并且形成整体构思的基本框架及简单的小组、个人分工,组内、组外既有合作又有分工。(4)电脑上制作成绩报告单。根据小组分工不同,将设计的主文档在电脑上制作出来,并进行编辑、排版、页面设计;将收集的数据源信息在Excel表格中录入、并运用数据处理方法进行分数统计、排名及评分等工作完成数据源的制作;充分运用所学的Word知识进行主文档的修改、美化等工作,然后插入数据域;同时制作信封并插入地址域,将信封添加到文档;最后邮件合并,批量打印成绩报告单及对应信封。项目完成后,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以促进学生知识的巩固。先分小组由学生对本小组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进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对整个项目进行总结,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教师以此进行反馈,有利于后续项目的开展。

本项目源于现实生活,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促进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拓宽了教学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生分工协作、团结互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合作性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篇6

教育是培养能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人的基础事业。为国家服务,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承担对社会发展的引领潜质;为人民服务,教育必须满足人民对教育的需求,这是一种上下贯通式的对整体的服务。所以,教育事业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必须办好。然而,教育是科学,有自身的发展规律,那么,要办好教育,必须尊重科学。教育科研是对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对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本质揭示,所以,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最扎实、最可靠、最有效的保障。

2、教育科研要站在比教育更高的维度去观察、思考和研究教育。

要把教育事业放到国际社会当中去谋篇布局,放回中国的现实当中去创作篇章,这样才会保证教育不辱使命。换个角度说,教育科研要充分发挥对教育服务的功能,就必须着眼全局,了解国际社会、了解教育、了解教育研究的发展动向,针对国内社会现实、教育实际、本地教育现状,在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踏踏实实地对教育整体开展科学研究。

3、教育科研的成功要体现在成果和成效两方面。

“十一五”伊始,我市也和其他地区一样存在着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状况,面对此种现状,如何谋划教育事业的发展,怎样确定全局的工作思路,怎样落实工作思路,怎样实现教育的发展?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市教育局注重科研引领,带头寻找科学答案。同时,组织科研部门、相关处室和教学部门共同研讨,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对教育发展进行了科学的整体设计,确定了“和谐 普惠 均衡 优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并以省重点(资助)课题“区域和谐普惠教育发展研究”为统领,以各相关处室的局本研究和直属学校的校本研究为引领,开展全局工作。2007和2008两年内,围绕“和谐 普惠 均衡 优质” ,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工作思路,通过多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的调研分析做出科学决策,合理调整了学校布局,改善了资源配置,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手拉手”帮扶贫困生等活动,实现了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整体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使“十一五”的全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教育科研的具体实施中,我们体会到:教育科研对上要紧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中心,对下要关注全体学校的发展,实现上下贯通,多方参与,是充分发挥自身功能的必要条件。

二、宏观设计和微观操作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有效方法

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何实现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自然就是教育科研要探讨和解答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教育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往往这些问题又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教育科研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及时求解。彻底解决教学内容一层不变、教学模式陈旧单一,教学方法呆板不活,教学行为没有新意,学科教学重视不一等等不适应现代学生学习发展的现状,是首先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只有使教师的职业事业化、教育观念问题化,教育行为研究化才能实现。为此,教育科研必须做好以下最基础的工作。

第一,教育科研必须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扎根成长。

要使教师的职业事业化、教育观念问题化,教育行为研究化,教育科研必须在教育教学的沃土中扎根成长。那么,只有教师的教育教学日日新,苟日新,今又新,这个问题方可解决。2007年9月,以全面推进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为主题,启动了吉林市“校本科研工程”,有80%的学校近6000名教师参加研究。通过一年的研究实践,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增强了问题意识,形成了研究习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许多教师感慨地说:原来课题就在我们身边。2008年8月,第一期“校本科研工程”顺利结题;9月,确定了以提高教育科研的实效性为主题,启动了第二期“校本科研工程”,100%的学校近万名教师参加研究,进一步推动了吉林教育的发展。2009年9月,以建设和谐学校为主题,启动了第三期“校本科研工程”。和谐学校建设是长期的研究任务,目前,通过2年的研究探索,教师的研究行为正逐步形成他们的生活习惯。

第二,教育科研要重点解决“教育三农”问题。

要实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难点是必须解决好农村教育、农村学校、农村教师这个“教育三农”问题。由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致使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等,这种教育的不公平,既需要政府的大量工作,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科研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来逐步解决教育“三农”的问题。无论农村教育什么情况,提升农村教师素质都是关键,为此,我们实施了农村科研基地建设工作。2008年,我们在全地区选择了办学硬件设施较差的11所农村中小学校,作为第一批吉林市农村科研基地校,旨在通过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加快这些学校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并通过迁移达到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通过5年的探索,这11所学校当中已有70%转变了原来的现状,成为政府肯定、家长满意的学校,有近百名教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成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和地区知名的教师。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农村科研基地建设工作,把这些学校打造成为农村教育典型,激励更多的农村学校赶超这些典型,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村教育快速发展之路,加快促进教育的公平发展。

第三,教育科研要引领各学科教学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而和谐发展。

组建艺术教育联合体,集体开展艺术教育发展研究。全面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体音美学科是最直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的学科。作为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全学科;遵循教育规律,不以个人好恶行事;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作为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科隐含的美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美的感受。但事实并不为人所愿。据调查有些学校的体音美成为或正在成为边缘学科,让路给了语数外等学科。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成立了艺术教育联合体,并实施了“艺术教育发展研究”的课题研究,研究范围覆盖全部学科,通过研究实践,既引导了各学科教学内容对隐含的美的因素的挖掘,培养了学生对美的追求,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充满美的享受,又促进了各个学科齐头并进,不断追求美的教育和教育之美,引领了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为吉林市书法城建设也做出了一份贡献。

第四,教育科研要踏实抓好学校科研室工作。

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就要把科研工作一贯到底,落到实处,而学校科研室是重要的支柱。科研所要把学校的日常科研工作抓好、管好,既要让学校领导真正重视科研工作,又要让学校科研室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为此,“十一五”教育局发文明确规定了学校科研室的机构建制,“十二五”伊始,我们以“学校科研室标准化建设研究”课题为载体,积极探讨学校科研室的标准化建设。制定学校科研室工作职能、硬件配备标准等,促使学校的科研工作条件适宜,工作内容更加明确,给教育科研增添了的生机与活力;促使地区科研网络机构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了所校科研的真正贯通,为科研工作的贯彻、实施的畅通和科研功能发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上述问题的一一破解和落实,使整体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三、强化管理和督评结合是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功能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既然是科学研究,就要体现它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且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谨慎操作,避免产生错误的结果,误导教育发展。必须认真规划研究蓝图,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一丝不苟地按着蓝图走好过程。为此,我们从规划的职责出发,结合本地区实际,从四方面入手,强化科研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效果。一是认真制定了《吉林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课题审批标准、课题鉴定标准、优秀成果评选标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评选标准,以及各项工作的实施细则,使各个环节的管理都有标准可依,规范行事,保证了课题研究的较高质量,发挥了评价的激励作用;二是制定了规划课题建档标准,有效利用档案管理,即时跟踪课题完成情况,保证了研究课题90%以上的高结题率;三是设计、印制和使用了《课题研究手册》,规范研究全程,培养了研究者的科学态度、探索精神、科研知识和实践能力;四是采取优秀成果形式,广泛宣传优秀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了优秀成果的应用转化,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效性,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篇7

1.完全学分制对学生工作产生的影响

(1)完全学分制更加明确“以人为本”的学生工作管理理念。完全学分制的本质是一种人本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这是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基础、切入点和关键。

(2)完全学分制更加强调学生“三自”管理机能。完全学分制强调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高校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就是顺应这种趋势而产生的学生管理机制,是学生自身作为教育、管理、服务的对象,发挥主体能动性,提高综合素质的活动。

(3)完全学分制更加要求“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管理机制。因为,完全学分制的推行,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教育目的上要求培养符合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在培养目标上强调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在教学内容上,要求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注重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工作思路

基于完全学分制对学生工作的影响,笔者思考了“4+2”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工作思路。“4+2”的学生工作管理模式是以专业为单位的管理模式,“4”是指专业书记宏观协调下的党支部、团总支、学生会、辅导员成为一体的“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2” 是指专业主任宏观协调下的班主任团队和导师团队的管理模式。

(1)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4+2”管理模式中要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其核心是以学生为本,并且要重视心理疏导,以人的内心变化为中心,改善和改变人的心理状态为目的,对人的不良心理或心理亚健康进行疏导,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2)充分发挥学生“三自”管理机能。“4+2”管理模式要突出强调学生的“三自”管理机能,其中“四位一体”的党、团、学生会“三位”都是由学生自主运营的组织,更加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自主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四位一体”的管理方法要求各个组织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教育、互相管理、互相服务,不能削弱或淡化某一组织,必须做到一起发展、一起进步,更好地发挥“四位一体”的作用。

(3)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为基础。要实施“4+2”管理模式必须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育人体系为基础。全员育人要教师、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以及学生等多方协调联动,形成多方参与的开放的格局。全过程育人要从新生的入学教育设计,最后到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校友资源的整合,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要设计利用好。全方位育人要抓好教室第一课堂的主阵地;抓好学风建设和素质养成教育的公寓阵地;抓好互相学习、开展学科交流、拓展人脉关系的校园实践活动;抓好接触社会、体验职场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3.创新学生工作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1)实行分工协作,强化团队意识。“4+2”管理模式中每个部门和团队都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体现各部门和团队的能力,逐渐形成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的管理。并且要形成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的“竞合”精神,最终推进团队协作精神的良性发展,才能达到共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标。

(2)实行快乐工作法,激发工作效能。快乐工作法是通过快乐为引领,提升人的精神需求,激发工作效能的一种方法。“4+2”管理模式的和谐发展更要做到思想认识的统一性,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融入快乐,在快乐中倡导科学精神,使学生快乐接受、愉快解惑而树立信心。要创新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工作形式,才能实现良好的快乐工作效果。

(3)推行民主制度型管理,规范学生工作。“4+2”管理模式也要有规范和制度等,并把这种制度、要求纳入评估体系,使之成为体现学生、教师价值和利益的载体,成为学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运作的权威体系。同时,确立制度权威还必须建立保证制度权威的机制。

篇8

二,工作目标:带动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

强化常规管理,保证教学质量。努力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总体教学质量和学科竞赛成绩要有所提升。

完善教导处的指导功能,管理功能和服务功能。提升教导处基础工作的力度和效率。

继续保持现有课改成果的前提下,深化课程改革的各个领域。强化以校为本的科研力度,提高教师的名师意识和精品意识。努力实现科研和学科教学的结合。今年要努力探索"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落实好上学期的课改成果:评价改革,校本课程的实施。

深入实施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今年要保证"做中学","英语评价"实验的顺利进行,"阅读教学"实验的验收工作。

进一步完善提高英语教学特色,尝试开展双语教学,实现学校英语教学的跨越式发展。

推广"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验,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与学校教育和管理的结合,逐步实现教育信息化。今年的工作要使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达到熟练(不单纯的课件制作,具备网络教学能力,学生的网络学习指导能力,包含个人主页制作以及常用软件的使用);同时学生在保证信息技术学习的同时达到提升(竞赛,网络浏览,个人主页,以及运用网络的自我学习能力培养),争取做到"无纸化办公及教师电子备课"。

发展学校教学特色——逐步实现并促进"教学与德育的结合;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校本课程与艺术教育的结合"。

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突破口,努力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提高学校的社会满意率,逐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立体教学结构。

以科技为龙头,加快学校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的发展。今年的各项活动和比赛要见成效。

10。以校本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倡教师树立"名师意识"和"精品意识",今年保证校本培训的同时,增加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继续进行案例,反思,教学设计集锦的编写。

三,具体工作思路及措施

完善常规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篇9

[中图分类号] TP3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3- 0043- 02

步入信息时代,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Office系列办公软件成为企业内部办公及与外部开展业务的有效工具,企业对员工Office应用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开展了相应的技能培训。

1 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的内容及重要性

Office办公系列软件包括微软公司所研发的Word,Excel,PowerPoint等,具体包括:利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图文混排以及Word的高级功能,Excel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PowerPoint设计和制作幻灯片,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及掌握Office高级应用技巧,等等。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借助计算机和数字信息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办公,无论是企业内部之间的一些基本交流、日常办公,还是企业与外部其他组织机构进行业务往来,都要借助office办公软件来实现和完成。因此,企业也在这一方面对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员工具备运用Office办公软件解决实际工作问题、提高办公效率的能力。

2 开展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的新思路

随着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企业针对员工Office应用技能也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但从培训的现实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应当以新的工作思路指导培训实践。

2.1 强调培训过程的互动性

培训教师与员工之间的有效互动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率。当前,企业Office应用技能培训所采用的培训模式大多数为:培训教师站在培训机房前面,借助幻灯片就教学内容进行讲解;员工坐在下面对着计算机进行技能练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除少数员工在实践操作中会请教师进行指导之外,师生之间很少有什么互动交流。培训教师应当针对这一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2.2 确保培训活动的持续性

培训活动的持续性是提高培训实效性的重要保障。信息技术是不断更新及发展的,Office软件的应用学习与技能提升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Office应用技能培训是一项长期工作。企业要注意保持Office应用技能培训课程的连贯性、递进性,使培训工作循序渐进地、规范有序地开展起来。

2.3 增强培训考核的反馈性

评估考核是本期Office软件应用培训工作的收尾环节,也是下一阶段培训工作的开始。通过考核,引导培训教师对培训教学进行反思,发现培训方案、培训流程、培训策略的种种不足;引导参加培训的员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发现自己Office应用能力方面亟待提高的地方。同时,要对在培训考核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完善措施。

3 加强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的新策略

根据企业员工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实践的新思路,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提高培训的实效性。

3.1 开展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即依据Office应用技能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教学目标,对真实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后,使之形成供员工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并引导员工对案例问题进行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Office应用技能培训是一项技能型、应用型学习,单纯讲授操作流程和步骤属于机械性教学,学习起来难度较大。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培训教师讲解的生动性,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培训内容。例如,在讲解Excel表格操作和数据处理时,以员工在实际办公中可能遇到的某一案例为例进行详细解说,员工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3.2 强调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当前学校教学和企业培训所经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当前各企业的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多采用“一对多”模式,一名培训教师要负责多名员工的技能学习。培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员工们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又是多样的,教师往往很难做到兼顾。如果培训教师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将参加培训的员工分为若干学习小组,任命学习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责任心的员工为小组负责人,小组成员共同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将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效率。

3.3 实施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的一种新型评价策略。具体是指在培训方案实施的过程中,对于培训效果进行实时监测、评价和反馈,并根据评价结果对培训行为进行及时调节和修正,以顺利完成培训任务的评价活动。在传统的Office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中,通常都采用终结性评价手段,这样很难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容易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实施过程性评价,还要关注员工在参与培训过程中的态度及表现,以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进一步提高和巩固培训效果。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包括企业办公在内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企业办公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本企业员工的Office应用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Office应用技能,对于员工个人及企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根据企业Office应用能力培训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在重视互动性、强调实践性、突出反馈性的培训新思路的指导下,采取更具实效性的培训策略,切实提高培训效率,促进企业的健康良好发展。

篇10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作为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突破口,把小型的课题研究和大型的教学成果推广相结合,力求为我省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做好铺垫。

    二、主要活动

    组织“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组在绍兴市举行了阶段性研讨会议。

    在湖州举办分会第七届年会。

    组织名师在台州市农村小学调研和送教。

    组织名师在江山市农村小学调研和送教。

    组织年度的优秀论文评比活动。

    三、出版著作和发表文章情况

    1、出版的专著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透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课例评介》,浙江科技出版社出版。

《数学教育新视角》,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小学生学习策略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实施艺术》,中国教育出版社。

 :近60篇。                     

 一.总体工作思路

    课程教革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就本学科在实验区基本情况来看,尽管《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和课程改革的总趋势,已逐步得到社会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普遍认同,但相对于教学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产生了种种的困惑。随着我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先进的理念与教学现实之间的矛盾已日益凸现出来。因此,工作将继续以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有效推进作为中心任务,把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学科教学,作为教研工作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学会工作的重点。

    二.具体活动安排

    继续关注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

    组织参加第八届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

    举办浙江省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

    组织参加全国小数会第七届课堂教学观摩活动。

    组织优秀论文和教学案例的评比活动。

 

    各课题组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篇11

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德育作为提高当代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已经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是校园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更是促进当代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校园的进步与社会的进步同步,就必须要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当代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来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因此,笔者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为题进行研究,是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的。

1、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

利用校园文化的建设进行校园德育工作的进行,是因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工作开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我们就来对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

1.1 德育工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

校园是育人的重要场所,而育人的重要前提就是进行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进行规范的重要手段。德育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校园文化需要以德育为中心建设。在进行校园文化的建设之时,校园文化的制度以及精神活动建设的关键点在于教育学生,这也就使得德育成为校园文化中具有主导性作用的因子。德育功能的发挥需要校园文化氛围的烘托,校园文化中的德育内容更使得校园文化具有管理作用。

1.2 校园文化是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凭借

校园文化进行教育工作者与校园管理者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德育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特色性的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为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可以使学生找到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可以与学校的教学文化进行结合,共同满足当代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校园文化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观念产生潜移转化的影响,更会以学生的个性与性格产生作用,使其得到积极地塑造。将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进行结合,可以使德育工作开展地更加自然,使学生更愿意接受。

2、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对策分析

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使二者得到良好的结合。下面,我们就来对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方法进行分析;

2.1 从实际出发,打造特色校园文化

每一个校园都有其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应当是以本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的。因此,要利用校园文化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思路,就要对学校的办学宗旨与教学目换进行深入分析,开发具有自已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推动作用,更可以将德育工作进行整合,调动学生的德育学习积极性。学校可以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加之教师的配合,使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得到推广,从而可以广泛且深入地作用于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另外,校园文化的建设会使学校具有一个十分积极向上的自然课堂,学校可以将校园文化影响下的校园作为一个大的教室,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实践,使学生将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行发扬。

2.2 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建设不仅是精神层次思想行为规则的建设,学校更要注意学校内外环境的建设,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文化氛围。从学校的自然环境来讲,学校管理者要注重自然环境的打造,利用植树活动使学生参与到健康校园文化的打造当中来。从学校的文化环境来讲,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之内添加一个具有人文情怀的雕塑或者是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长廊,使学生找到不思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学校的宣传工作上来讲,校园可以利用学校广播,对具有正能量的社会事件与校园事件进行报导。教学环境也是学校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校要通过教学楼设施的改革,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要优化教学软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与时俱进的优势。只有这样,校园文化建设才能使学生对进步进行更多的思考,将思考成果转换为现实,进行自我提高,促进德育工作成果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有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德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笔者从校园文化建设与拓宽德育工作思路的关系出发,对利用校园文化进行校园德育工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以此来提高校园管理者与教育工作者对于德育的重视,利用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成果的增多,促进当代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滕辉.论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建设[J].教育科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