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04 12:41: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综合素质测评自我总结

篇1

一、传统《矿山机械》教学的不足

由于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得传统的《矿山机械》授课死板、不灵活,学生们更多地被进行灌输式的教育,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操作中的应变能力。总体来说,传统教学模式虽然使得学生获取了大量的书本知识,但是也使得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实际操作演练,传统教学模式也使得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更为重视单一的传授,而缺乏对学生们实际演练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造成忽视学生的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对各类专门人才的培养,也影响大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矿山机械》教学改革

(一)提高教师素质

《矿山机械》是一门与实际联系极为紧密的课程,因此要大胆地开创从实践中学习,结合实际学习的教学模式,这就需要不断地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通过对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能够在把握同期生产技术的同时,还掌握市场发展前景,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地提出培养方案。因此,需要全力打造优秀的教学团队,在传授《矿山机械》时,教师既是课本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具体操作实践的带头人,做到“双职双师”。

(二)保持课程实时性

教学不能与实际尤其是现实技术的发展相脱离。《矿山机械》教学必须与国内外先进的机械研发技术、企业生产动态等相结合,随时关注新的技术、新的信息,以期把握技术,把握市场。把新技术、新内容融入到《矿山机械》当中,如此以来《矿山机械》课程将不再脱离现实、脱离市场,而是能够与现实生产、当下市场相匹配、相适应的优秀教材。教材的多元性、立体性以及教材的连贯性,都能够确保《矿山机械》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占据优势,保持先进水平。

(三)改善教学环境

在教学环境方面,应当注重建立“校企合一”的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学校内部建立实验室,用来进行矿山机械的教学实验,还要建立练习基地,要依据企业生产流程或者是企业的生产环境来设置具体的操作实验课。通过这种“校企合一”的模式,能够提高学生们应用矿山机械动态测试分析水平,使他们能够灵活、熟练地找我各种综合技能,如实际机械操作甚至是故障诊断等。这种真实有效的职业体验性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对操作规范的掌握,在学习中就开展了有针对性地岗位培养。在实训基地建立时,要尽可能地按照就业企业类型的原貌还原建立,例如可以将矿山、井下、煤矿中的矿山机械照片、工作录像等纳入实训基地,同时利用电脑技术,创制矿山机械的三维模型、运动学动画等,同时还需要设立与当地矿山集团、煤机厂相联的实习基地,全面开展好《矿山机械》课程。

(四)革新教学思想

1.教学方案设计的改革。“校企合一”的教学模式必然要求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对于教学方案的改革,可以依据“三实原则”进行。首先,高职教学的内容必须具有“实用性”,能够确保其教学内容是能够在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直接用到的;其次,高职的课本必须具有“实际性”,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确保其获取的知识的专业性强,知识层次合理;最后,高职教学必须做到“实践性”,通过开展实践课程或者是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动手能力。坚持按照“三实原则”即“实际、实用、实践”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培养其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要。

2.教学方法的改革。(1)利用多媒体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能够对文本、图形、图像等开展综合处理,能充分创造出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快乐学习落到实处。(2)实践教学能够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必须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与关注。通过在学校建立实训基地,对企业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流程进行全方位的模仿,在营造了逼真的工作情境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培训和专业学习。同时,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要做好动态记录,进行自我总结和自我检验,而教师要通过实训对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做出评价。

(五)改革考试方法

1.考核体系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以专业技术、职业素质的标准为准,设立双向的考评机制,既要将技术培养纳入其中,又要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总体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和素质,体现应知、应会、应是。

2.考核体系改革的第二步就是要打破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不再将对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评价寄托于一份纸质试卷上,而是要采取多元的考察模式,如加入口试、技能操作测试等环节,同时在传统的闭卷考试的基础上增加调查论文撰写,技术设计制作等,从各个方面来考察学生掌握技术的水平。

3.考核体系改革的第三步就是要改变原有的对考试结果的分析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阅卷、分析试卷的模式,要对整个考试的内容、试题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同时采取学分制,将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数据纳入考察体系,确保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篇2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56-03

[作者简介]葛晓鸣(197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一、研究背景

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具有大学文化层次的应用型、实用型、操作型高级技术人才,毕业生在走入工作岗位后应该能够迅速熟悉工作,并很好地承担起社会职责。可是,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羞涩、怯懦、懒惰、容易气馁、喜欢抱怨,存在易骄傲,甚至自负等心理问题。

营销专业的职业特点是压力大、竞争激烈。毕业生在未来就业中所面临的职业压力较其他专业比更大,这种压力来自于业绩要求、管理工作、学习发展、沟通、工作与生活协调等方面。同时工作中始终存在激烈的竞争,使很多学生无法面对和承受,最终不得不放弃专业,转入其他行业。这造成了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对学生本人也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同时还会影响学校的声誉。因此,心理素质的好坏,成为关系营销专业毕业生事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对营销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心理素质的专项培养,提升其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最近几年,高等院校围绕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知识体系建立和完善、动手能力的增强等方面都进行了切实可行的教改探索,成绩显著,但一些院校却较少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方面的探索。因此,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特别是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是未来教改探索的关键。

二、研究内容

(一)确立“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应该以确立“实战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前提,以突出市场营销专业的职业特征为主要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为落脚点,以专职教师构成为条件,构建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使提升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方法的探索具有明确方向,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综合业务素质与实战技能,以适应未来市场营销实际工作的需要。

市场营销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必须以锻炼学生实战技能为出发点,所以不断提高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是该学科教学中首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与课程目标。尤其在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的实践中,设计一些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操作项目,是培养学生掌握市场营销学各专业学科知识点的必然选择。

(二)运用陈湘赟心理素质模型选择调查对象

1.设定研究对象

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09级市场营销专业学生进行动员后,将其中积极要求参与此次研究的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实验组13人和对照组12人(如表1)。

表1研究对象

1实验组1对照组性别构成1男:5 女:81男:3 女:9毕业后选择1就业:10 升学:31就业:11 升学:1行业选择1营销:9 改行:41营销:9 改行:32.问卷方式和心理素质模型进行调查和测评

由于时间和能力所限,难以调查营销人员心理素质与业绩之间的关系,所以本研究直接选取了陈湘赟在《保险营销人员心理素质研究与测评》中所使用的包含115道题的调查问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保险营销人员心理素质4个方面14个测量项目具有普遍适用性,可推广到所有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研究中,在心理素质测评项目构成上具有一致性;陈湘赟的模型经过多次反复检验,在类似研究中被证实有效;陈湘赟的模型是对已就业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的研究,剔除了与业绩弱相关的心理因素,比对陈湘赟模型可以找到在校生心理素质上的不足。

14一般创造性

16直觉创造性陈湘赟在研究中验证了保险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模型与业绩之间的关系,证明了保险营销人员心理素质与业绩之间呈正向强相关关系。本研究直接采用陈湘赟的调研问卷和心理素质模型,对在校营销

专业学生进行研究。

3.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为了找出在校大学生与营销人员的心理素质差异,本研究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调研对象,对参与实验的25名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使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通过t检验寻找出在校学生与营销从业人员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4个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3:

表3心理素质各分量表t值

1f11f21f31f4t11.77312.954**12.451*12.586*注:*p<0.05,**p<0.01

4.对学生心理素质t检验结果的评价

(1)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适应性两项心理素质水平显著低于陈湘赟对保险营销从业者的测试水平。说明本校营销专业学生在这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欠缺,可能将影响未来的业绩水平发挥。

(2)学生的创造性心理素质水平显著高于陈湘赟当年的调查数据,陈湘赟之前的研究显示创造性与业绩间存在明显正向强相关,说明营销专业学生在创造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可以通过加强训练将其转化为未来从业的竞争优势。

(3)在就业动机这一心理素质上,营销专业学生与陈湘赟的模型结果无明显差异。

5.针对营销专业在校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确定项目研究重点

陈湘赟在研究中提出:“自我调控能力占心理素质结构的核心地位,对其他三种心理素质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美国著名的推销专家ferdinard在其著作中也提出:“营销始于失败,营销员做的第一步就是推销自己。”对于营销人员来说,面对顾客的拒绝,最重要的心理素质就是“对挫折失败的容忍性”、“目标的自律性”和不同情景下“正确的判断能力”等心理素质。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教弱,是制约营销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和工作绩效水平最重要的心理因素。因此,本项目的研究重点是“如何提高营销专业在校生的自我调控能力”。 (三)“教、学、做合一”模式提高学生心理综合素质

营销专业学生由于特定的知识结构层次,在就业中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突出表现在自我控制能力低下。本着以需求导向为主的教育改革精神,客观上要求在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实现动态的适应和有效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体现高等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改革教学方式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1.教——教学生明确职业心理训练的目的

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自我了解和职业环境认知。了解自我包括对职业心理素质中的心理调节系统和职业能力系统的充分认知,了解职业特点、职业气质、职业现状和前景,提高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具备正确的职业态度,从而积极乐观地接受未来工作中可能存在的挑战,能够自主调动积极情绪,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拥有团队合作精神等。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把职业看成人生的一种体验,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自我提高的过程,学会动态地看待自己的职业生涯。

2.学——学习帮助及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将模拟实战教学的方法引入课堂,以推销技巧课程为试点,强调学生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通过不断的练习磨练性格,提高心理成熟度,从而提高心理素质。在实践课上增加心理辅导,结合破冰式的团队建设和团队拓展训练,强调学生自我控制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心理动态进行实时监控,不断调整心理辅导的频率和方法。

3.做——强调学生参与,积极分享心得

在试点课程推销技巧的教学中以及校内实训中,强调学生参与,弱化考核,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实验组学生,创造条件进行多次不同角色参与实践,并针对他们的心理状态进行辅导和小范围的心得分享。使学生减弱心理压力,增加自信心,同时积极分享心得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提高心理素质的作用。

另外,利用校企联合平台,努力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将实验组部分学生选送到平安保险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寒假实习,利用保险公司提供的内训和实践机会,参与社会实践,将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并与实验组其他同学分享。

(四)心理训练的组织和实施过程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心理素质提升训练采取封闭式训练方法,由项目参与教师采用经过精心设计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教师遵循认真、严肃的程序进行讲授、引

互动、干预和主控气氛等活动。

选取实验组学生13人,采取自愿形式参与。训练的方法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穿插个人拓展训练、团队游戏、团队竞技、故事分享、头脑风暴、音乐影视激励等手段,具体训练内容见表4。

操作方法:

1.经验分享。由教师和有从业经验的学生与实验组学生分享从业心得,通过讨论的形式,分析每个成员的性格特点和缺陷;由教师讲解营销行业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训练积极性。

2.团队活动。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团队活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对活动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进行干预。每次选取一个模块的一个训练,模块间交替进行。在一次训练结束后, 带领学生进行自我反省和感受分享。教师对于情绪不稳定者进行个别辅导,引导他们如何管理和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3.反思内化。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自我总结和经验交流,通过思考、讨论、分享、总结和互助等形式,把训练的成果内化为自身的心理品质。学生通过不断反思和强化,将有目的的性格培养变成学生习惯性的心理素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湘赟.保险营销人员心理素质研究与测评[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1(6):58-61.

[2]丁茂芬.创新“教学做合一”训练方法,提高职业实战能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72-173.

[3]彭移风.大学生心理训练及其效果研究[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5(2):74-76.

[4]彭移风.大学生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与效果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46-51.

[5]涂勇.市场营销类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初步构想[j].决策管理, 2005(17):51-52.

篇3

1.高校评优评奖工作应起到的作用

1.1评优评奖工作应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

从评优评奖目的来看,评优评奖是为表彰和鼓励优秀学生的一种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因此,其设应该起到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如果制度不健全,操作不当,便会对学生产生消极负面的影响,挫伤落选同学的自尊心,使一些未评选上的学生产生低期望效应,自暴自弃,认为反正自己与奖项无缘,而丧失对参与评选活动或班级活动的积极性。

从激励心理来看,各奖项的设立和评选对经济上尚未独立的大学生而言,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这不仅使对他们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又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他们生活上的负担。根据大学生的这一心理,我们应该多思考如何增强该项工作的教育激励效应,让其真正达到激励大学生的作用。

1.2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

根据评优评奖的规则标准以及最终是否能评到奖这一过程,可以促进学生自身不断反省,不断进步。在评选过程中,学生认真对照评选标准,进行自我总结,通过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己。这样,评优评奖便能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并促进良好学风校风形成的作用。

1.3引导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整个评选过程全员参与,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评选,让学生从中学习公正客观的态度,不拉选票、不弄虚作假,让他们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荣誉,从而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通过评选,让学生明确学校激励什么,抑制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看重什么,忽略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明白,社会需要和认可的优秀人才所应具备的素质,从而调整自己的价值观,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去完善自己。

2.高校评优评奖工作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2.1学生重复获奖问题突出、获奖面受限

尽管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设定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奖励,如优秀学生奖学金、三好学生、伍达观奖学金等,但这些名目繁多的奖学金都是在学生学习成绩良好的基础上评选,学习成绩似乎成为了评选的唯一重要的标准,尤其是一些奖励金额较高的奖项,严格设定学习成绩,而学生成绩在一定时间内是具有稳定性的,获奖名额受比例限制,成绩排名靠前的学生基本会保持不变,这使得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重复获得各种奖学金,而其他学生无缘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获奖面。另外,由于评奖评优工作中没有明确规定不得重复评选,有的学生就坚决要求兼得奖项,从而导致在同学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纠纷或矛盾。这使得评优评奖工作看似激励表彰了优秀的学生,却在本质上使得学生忽略了为人处世、集体利益、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也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利益心,这样的结果违背了评优评奖的初衷,而这些问题将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2评优评奖标准单一,导致学生单一价值观

在评选过程中,评优评奖的标准过于看重学生成绩,这就导致一些学生眼里只有学习成绩和奖学金,放弃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放弃与人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也放弃了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机会,一心只读圣贤书,认为只有学习成绩才是最重要的,成绩好了一切就好了,形成了一种单一的价值评判标准,这与社会多元化的评判标准和需要是不相符合的,如果学生没有认识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当他们走向社会时往往会很受挫。

2.3评优评奖机制不健全,影响评优结果不全面

评优评奖标准应全面考虑学生在学校里的各项表现,如参加活动情况、上课考勤情况、宿舍内务情况、综合学习以及各类事件记录情况等,而往往我们的学生系统只能反映学生的成绩情况,对于其他情况却无从得知,这必将导致在评选过程中评选标准单一的现象,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综合考虑,但因为没有监督机制,因此,无法实现真正的“综合”评判,主要还是看学习成绩,这使得该项工作的结果导向有失偏颇,无法达到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3.评优评奖工作中的教育激励策略与方法

3.1全员激励,限制重复获奖,扩大学生获奖面

评优评奖决不仅仅只是个别人或少数人的事,而是全体学生的大事。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自身的评价外,还应充分考虑同学老师的意见,从多方面和多角度对学生做出评价,在评比过程中,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优秀学生,鼓励后进学生。

根据“雪中送炭,而不锦上添花”的原则,应该明确规定学生获奖的次数或者金额,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学生也得到相应奖项,进一步扩大获奖面,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不一味地盯着奖学金而忽视个人其他方面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为别人着想,为集体着想的优良品德。

3.2评优标准多元化,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学生群体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优势或强项,因此,评优原则设定也应多元化,奖项类型应该丰富,让每个人都能获得评优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在自己的努力下能获得奖励,体会被认可的喜悦,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如前面分析,评优标准如果只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单一,会严重误导学生的价值导向,而就目前市场需要看,在校大学生是否能获奖、评优已经关系到能否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优秀程度和胜任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评优规则将对学生自身价值评价产生重要影响,学生会将评优条件等同于市场认可条件,因此,学校评优应充分结合市场需要人才的标准进行标准设定,除了考虑学习成绩外,也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品德,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为人处世态度等,并且以最终的综合情况评定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除了学习成绩之外,在大学期间也应注重自我修养与综合能力也的培养。

3.3完善学生系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全面记录学生信息

针对学生系统只能单一反映学生成绩情况这一问题,评选过程无从判定学生的参加活动情况和考勤情况等,这样评选出的结果就缺乏一定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了。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系统,全面记录学生日常在校情况,如考勤、各项活动参与、宿舍内务情况、获奖情况、专业证书获得情况以及一些事件反映等等,将这些情况都作为评优评奖时的考评条件,通过评优标准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4完善评奖评优制度,学院增设补充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