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目标

财务目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1 11:56: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目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企业在一个经营期间的财务目标是年度目标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生产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销售收入,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指标来保证的。为便于实行财务控制的操作,我们归纳了以下公式:

1、目标利润=目标销售收入利润率×目标销售收入

2、目标销售收入利润率=当年生产目标利润十年初结存产品的利润/当年生产的销售价产值十结构产品预计销售收入

3、当年生产的目标利润=Σ(各产品目标产量标准品单价×目标质量)一目标成本一各项目标费用

4、目标成本=Σ(各产品目标产量×目标单耗×目标单价)十目标制造费用

按照上述公式,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纳入了实行目标控制的轨道,对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了定量的控制管理。在上述公式中,应用的是目标利润=目标销售收入一目标成本费用这一基础原理,而主要的控制方式是实行滚动控制,主要内容是以年度利润为目标,把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工作目标分解为阶段性执行目标,按时间进度控制工作进度,在分阶段的执行目标上,个别指标结果往往有超前或落后,就要通过实施控制使其进度趋同。滚动控制形成的是累进目标利润累进销售收入一累进目标成本一累进目标费用。这样,滚动控制目标从空间上纵贯全企业上下、分为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从时间上目标指标累进日旬月季年,分为年目标,季目标,月目标。整个滚动控制过程是由四个层次,六个环节来实施的。

四个层次是:六个环节是:

1、预算目标。这是一个自下而上预报指标,形成预算方案的过程。由控制中心在搜集大量成本、利润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发动企业由下而上预报经营期内工作目标,控制中心在汇总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据以预测出经营期内的成本费用和利润目标,报决策层研究确定。

2、确定目标。决策层根据预测的目标,召集中层管理干部讨论论证,进行方案的优化选定,经确定后公布目标,明确保证决议,明确目标责任,明确激励和奖惩办法。

3、分解控制。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对成本和利润的组成指标层层分解。进一步明确下达到执行层和落实层,在执行目标的时间和进度上加以控制。

4、落实控制。是分解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落实,使分解指标落实到工作终点,指标分劈到各项数据终点。

5、反馈。从目标落实点的基层起,在目标执行过程中逐级及时地把目标进度反映上来,提供出各种工作信息,报告各阶段上的目标执行结果。

6、分析。按时对反馈的结果和信息做出分析,找出各项目标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找出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找出哪些措施可以采用,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滚动目标方案。

日常工作中,以上四个层次和六个环节形成了财务目标控制工作的循环。这样的循环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进行,财务目标得以在滚动控制中滚动前进。

财务指标的弹性控制

篇2

企业在一个经营期间的财务目标是年度目标利润,目标利润的实现是由生产成本,原材料采购成本,销售收入,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指标来保证的。为便于实行财务控制的操作,我们归纳了以下公式:

1、目标利润=目标销售收入利润率×目标销售收入

2、目标销售收入利润率=当年生产目标利润十年初结存产品的利润/当年生产的销售价产值十结构产品预计销售收入

3、当年生产的目标利润=Σ(各产品目标产量标准品单价×目标质量)一目标成本一各项目标费用

4、目标成本=Σ(各产品目标产量×目标单耗×目标单价)十目标制造费用

按照上述公式,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纳入了实行目标控制的轨道,对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了定量的控制管理。在上述公式中,应用的是目标利润=目标销售收入一目标成本费用这一基础原理,而主要的控制方式是实行滚动控制,主要内容是以年度利润为目标,把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工作目标分解为阶段性执行目标,按时间进度控制工作进度,在分阶段的执行目标上,个别指标结果往往有超前或落后,就要通过实施控制使其进度趋同。滚动控制形成的是累进目标利润累进销售收入一累进目标成本一累进目标费用。这样,滚动控制目标从空间上纵贯全企业上下、分为大目标、中目标、小目标;从时间上目标指标累进日旬月季年,分为年目标,季目标,月目标。整个滚动控制过程是由四个层次,六个环节来实施的。

四个层次是:六个环节是:

1、预算目标。这是一个自下而上预报指标,形成预算方案的过程。由控制中心在搜集大量成本、利润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发动企业由下而上预报经营期内工作目标,控制中心在汇总时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据以预测出经营期内的成本费用和利润目标,报决策层研究确定。

2、确定目标。决策层根据预测的目标,召集中层管理干部讨论论证,进行方案的优化选定,经确定后公布目标,明确保证决议,明确目标责任,明确激励和奖惩办法。

3、分解控制。是根据确定的目标对成本和利润的组成指标层层分解。进一步明确下达到执行层和落实层,在执行目标的时间和进度上加以控制。

4、落实控制。是分解指标的进一步细化落实,使分解指标落实到工作终点,指标分劈到各项数据终点。

5、反馈。从目标落实点的基层起,在目标执行过程中逐级及时地把目标进度反映上来,提供出各种工作信息,报告各阶段上的目标执行结果。

6、分析。按时对反馈的结果和信息做出分析,找出各项目标完成或未完成的原因,找出有哪些潜力可以挖掘,找出哪些措施可以采用,据以拟定出下阶段的滚动目标方案。

日常工作中,以上四个层次和六个环节形成了财务目标控制工作的循环。这样的循环伴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进行,财务目标得以在滚动控制中滚动前进。

财务指标的弹性控制

篇3

风险投资体系通常涉及投资者(Investor)、风险资本家(VentureCapitalist)、创业者(Inventor)三方参与者,他们是相互独立的财务主体,通过风险资本这一枢纽,构成了双重委托的关系。如图1所示。

风险资本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公司),经过后者的筛选决策,再流向资金使用者——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风险资本得到价值增值,再流至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风险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了风险资本的周转。

一、风险资本家对投资者的首重及其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

风险投资体系中的投资者,往往是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信托基金、投资基金等,此外还有少数富有的个人和家庭。在美国,养老退休基金是最大的风险资本的来源。投资于这一行业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耐心和专业投资经验,广大中小散户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而且缺乏承受高风险的能力,一般只投资于证券,而不会冒险涉足风险投资领域。

风险资本家大都来自工商企业和金融界的精英,并拥有良好的业界关系网络,他们最大的本钱莫过于自己的行业信誉和资历,这与他们所能募集的资金数额是正相关的。“对那些具有高能力而且其能力已经通过以前的成功得以展示的人们来说,当他们想扩张其经营时,会较少地受到个人财富禀赋的制约”(张维迎,1995)。同时,风险资本家还具备相当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组建风险企业、物色职业经理人时游刃有余。通过预期的研究和背景审核的帮助,风险资本家利用其专业人员来评估投资的前景,但是,与成功投资项目相关的因素太复杂,而且多为主观上的判断,这些判断包括所提供的经营管理队伍的质量,再加上风险资本家先前对此行业的个人经验,有时甚至只是“勇敢的直觉”。因此,风险投资更多的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形成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一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契约化载体就是风险投资公司。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而引起的人问题。不论是事前的逆向选择,还是事后的道德风险,其外在表现最终都归结为财务目标的冲突。投资者的财务目标是预期投资回报最大化,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最终获得最大化声誉和个人收益。那么,风险投资公司采取什么样的产权组织形式,如何构造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人问题,降低成本呢?

“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道格拉斯。诺斯,1989)。在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制度安排和产权设计,其效率性集中表现为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也就是“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微观表现过程。换言之,需要建立能够促使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趋同的风险投资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表明,有限合伙人公司(VentureCapitallimitedPartnership)是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美国风险投资产业组织形式中,有限合伙人公司占80%以上。在这个制度下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LimitedPartner),风险资本家是一般合伙人(GeneralPartner),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组建风险投资公司。

有限合伙人只对所投入资金负有限责任,不能参与风险资本的具体运作,但对一些重要事项亦有表决权,如合伙人契约的修改,在期满前解散有限合伙组织,或延长基金的期限,解雇一般合伙人,投资项目的资产评估。一般要求有三分之二的有限合伙人同意,上述内容变更才会有效。

一般合伙人负有无限责任,他们投入占风险资本1%左右的自有资金,但一般不用现金,主要是作为一种管理承诺和税务优惠上的考虑。一般合伙人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一般可拿到所有投资收益的20%,另外80%属于有限合伙人的投资回报。通常要在风险资本产生了最低的投资收益率(至少是保本)之后,一般合伙人才能兑现这20%的投资回报。

一般合伙人必须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报告所投资企业的业务进展和资产价值变化,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和风险企业管理层的三方联席会议。由有限合伙人或他们的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主要提供技术评估服务,如风险企业的资产评估,因为这是影响到最后投资者所获利润的关键。

契约同时还规定一般合伙人不能在风险基金之外用自己的资金去投资该基金所投资的风险企业,或从企业获得股票;追加募集的同名基金不能投放于一般合伙人先前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以防止他们为解决已投资企业的亏损而盲目追加投资;一般合伙人必须在用完一定比例的前期基金(如5%左右),才能再次募集下一轮基金。

上述契约条款所构造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分散了投资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风险资本家作为资金管理者(人)而非所有者(委托人)的人问题,诱使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使双方福利同时趋于最大化。

二、风险企业对风险资本家的第二重与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

创业者以其新点子、新思想、新项目,形成对风险资本家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的需求,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是风险企业,并且形成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二重委托关系。风险资本家(及其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中介,按照能否带来高投资回报这一根本标准,选择具有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融资、投资,组建风险企业。这些项目多为高新技术,也可能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更新换代的产品和技术、新开放的行业、新的经营服务方式等等。在信息社会,推动知识型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既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就连IBM这样的跨国大企业也宣称自己不属于制造业,而是提供全面服务的公司。从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最后争取成为规则制定者,是大企业集团梦寐以求的目标。

前面已经提到,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创业者的财务目标是追求货币收入的最大化,在风险企业中往往通过经理股票期权计划(ExecutiveStockOptionsPlan)来实现。同时,创业者也追求一种领导自己企业的成就感,体现了双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激励效应。风险投资就是把宝押在创业者及经理人身上,对打算介入的“种子公司”的经理人和管理队伍素质反复打量、严格遵选,“一个公司最大的资产不是它的经营思想,而是站在它身后的人,包括自络在内的现代技术永远是一种工具,而管理永远是一切工具的驾驭者”(Amadeus投资公司AutonRichard),风险资本家如果拥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投资者甚至愿意给他下跪,而没有这些条件,他转身就走。

美国IDG国际数据集团总裁麦戈文在《国际资本眼中的因特网投资》报告中,提出风险资本选择投资项目的三条标准:成长速度快、有望成为行业排头兵、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最重要的是第三条,同时,他认为当前国外风险投资进入中国有四大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法制风险、政策风险。其中,管理风险就是指中国缺乏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创业管理滞后。

风险企业仍然存在人问题,风险资本家(委托人)和创业者(人)双方利益的平衡机制同样是通过签订契约来构造的。在投资契约中,确定可转换优先股这一类复合式证券作为融资工具。风险资本家名义上是一个非执行董事,但他是最有影响力的董事,他注重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的专长和经验使他完全有能力(也完全有必要)控制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过程充分了解,有效地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人风险。

长期持有可转换代先股的风险资本家也可以拥有普通股表决权,相当于优先股已经提前转换为普通股,并且由于利益的捆绑,不会出现“用脚投票”的退出现象。这是风险企业与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区别。“混合经济”概念的使用与扩散,是二十世纪对经济思想史的巨大贡献,风险企业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式或边缘式的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合同确保风险资本家参与风险企业管理,并分享风险企业的成长。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决定各自所占的股份;并根据转换比例来调整双方所持有的股份,还与风险企业经营业绩挂钩。这个转换比例是动态的,可以随风险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调整,这是对不完全契约的一种修正,是协调双方财务目标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起到了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和激励管理层等作用。事实上,这种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将比已经明晰的股权更具有激励作用。在受让资本权益的分配上采取建立于资产增量基础上的“经营者基金”模式,利用经营者自身创造的效益,通过再投入生产的价值来激励分配。经营者基金不是简单的股权量化,而是一种动态的股权分配与管理方式,经营者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股份和利益,其效果就是让经营者永不满足。经营者基金突破了传统的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把资产量化,建立存量基础上的做法,而是把分配建立在增量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保证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将增量部分资产按比例分成,并以此来达到持久地激励经营者、凝聚人力资源的目的。

三、风险投资及其启示

现代商业社会中,个人价值最终是通过对财产的占有来体现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注入有99%来自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仅以1%的资金承诺便可获得20%的收益分配权,这付高比例利润分成的“金手铐”,表明风险资本家在风险投资公司中有直接的重大经济利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险资本家参与收益分配所凭借的要素就是其私有股权化的智力资本,从“资本雇佣劳动”到“智力劳动雇佣资本”,既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人类精神自由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实际上,风险投资产业是投资于人(People)而不是投资于证券(Paper)。在新经济时代,公司价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知识及其创新方面,传统的资本运作时代将逐步成为历史。如果说知识代表了过去和现在,创新则意味着未来。尽管契约中有苛刻的约束条件,优秀而充满自信的风险资本家,还是愿意接受这种固定期限的合伙制基金与投资业绩挂钩的高额利润分成措施。

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机构中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有限合伙制企业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企业组织制度上的重大缺陷。从世界立法趋势来看,为了适应高效快捷的市场经济运作节奏,降低民事主体的交易成本,很多国家都尽可能多地赋予民事主体以法人资格。英美法系国家在法人与非法人的民事权利认定上,更是没有太大差异。

从监管的角度看,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资本金较普通合伙制企业要大,业务复杂,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大,各国通常将其作为金融机构来对待,由金融监管机构统一监管。正因为法律对法人的监管比对非法人的监管要严格和有效,所以也应适时赋予有限合伙人的风险投资机构以法人资格。只有当具备法人资格的有限合伙制成为风险投资市场的主流形式,各类资金才能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规范运作,民间资金才能真正进入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领域,在成熟产业推行高附加值的服务化经营方面,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认识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朱总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要“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在主要行业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骨干和依托”。

例如,成立于2000年6月的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深圳鼎尊投资有限公司、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交大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家股东投资3.35亿元人民币组建的。鉴于目前中国的《公司法》中没有明确有限合伙制这一公司组织形式,而且有限合伙制中的一般合伙人仍然需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处理投资业务,依然要控制这一层面上的道德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激励,以避免创业投资中的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因此该公司从成立伊始,就考虑了如何控制人风险,采取了准合伙制(项目合伙制或内部募集制)的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项目经过必要的审查和评估程序准备投资时进行内部募集,这个环节有四个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项目才能获得通过。

(1)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承诺,公司如果投资,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也必须投资,而且根据项目的规模公司有一个基本投资额的要求;

(2)在投资决策通过后,决策人员中投赞成票者要有一个基本投资额;

(3)向全公司进行公开募集,对投资的总人数有一个最低的基本要求,目前是要求三个人或三人以上;

(4)内部募集投资总额必须达到一个基本投资额下限。

内部募集后,员工与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说明各自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确认投资自愿的原则。同时,公司将按照项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作为公司奖金,其中的50%发给项目人员,体现提成业绩向项目人员倾斜。

项目合伙制实际上是一种内部控制和激励制度,对于解决人问题是有效的。在我国目前有限合伙制没有被法律认可的情况下,试行项目合伙制,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现阶段我国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方向,具有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意义。

上述分析表明,在风险企业中产权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有趣的现象。风险资本家持有可转换优先股并参与管理,使得所有者管理者化;创业者(代表管理层)从事经营并拥有经理股票期权计划,使得管理者所有者化。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最根本的要求,就是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投票权)应当尽可能对应,即拥有剩余索取权和承担风险的人应当拥有控制权;或者反之,拥有控制权的人应当承担风险。“廉价的投票权”会使得不称职的经理更有可能控制企业。在风险企业的治理结构中,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得到恰当的匹配,各独立经济利益主体的财务目标呈现趋同效应。如同桥牌比赛中的交叉将吃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双方协同作战的效率。

以长期持股、股权集中、智力资本股权化为特征的风险投资财务机制,在推动多元财务主体利益目标趋同的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资本市场的变革方向。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投资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双重关系,探讨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之间财务目标的协调方法,研究西方风险投资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关键词]风险投资;;财务目标风险投资体系通常涉及投资者(Investor)、风险资本家(VentureCapitalist)、创业者(Inventor)三方参与者,他们是相互独立的财务主体,通过风险资本这一枢纽,构成了双重委托的关系。如图1所示。

风险资本从资本供应者——投资者,流向资金运作者——风险资本家(风险投资公司),经过后者的筛选决策,再流向资金使用者——风险企业(创业者)。通过风险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风险资本得到价值增值,再流至风险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将收益回馈给投资者。风险资本周而复始的循环,形成了风险资本的周转。

一、风险资本家对投资者的首重及其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

风险投资体系中的投资者,往往是拥有长期资金的机构投资者,如养老退休基金、保险公司、银行信托基金、投资基金等,此外还有少数富有的个人和家庭。在美国,养老退休基金是最大的风险资本的来源。投资于这一行业需要非同寻常的勇气、耐心和专业投资经验,广大中小散户由于认识上的原因,而且缺乏承受高风险的能力,一般只投资于证券,而不会冒险涉足风险投资领域。

风险资本家大都来自工商企业和金融界的精英,并拥有良好的业界关系网络,他们最大的本钱莫过于自己的行业信誉和资历,这与他们所能募集的资金数额是正相关的。“对那些具有高能力而且其能力已经通过以前的成功得以展示的人们来说,当他们想扩张其经营时,会较少地受到个人财富禀赋的制约”(张维迎,1995)。同时,风险资本家还具备相当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从而,在选择和评估投资项目、组建风险企业、物色职业经理人时游刃有余。通过预期的研究和背景审核的帮助,风险资本家利用其专业人员来评估投资的前景,但是,与成功投资项目相关的因素太复杂,而且多为主观上的判断,这些判断包括所提供的经营管理队伍的质量,再加上风险资本家先前对此行业的个人经验,有时甚至只是“勇敢的直觉”。因此,风险投资更多的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

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形成了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一重委托关系。这种关系的契约化载体就是风险投资公司。随之而来的便是由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而引起的人问题。不论是事前的逆向选择,还是事后的道德风险,其外在表现最终都归结为财务目标的冲突。投资者的财务目标是预期投资回报最大化,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最终获得最大化声誉和个人收益。那么,风险投资公司采取什么样的产权组织形式,如何构造委托人与人之间的契约关系,才能有效地克服人问题,降低成本呢?

“一种能够提供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使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道格拉斯。诺斯,1989)。在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制度安排和产权设计,其效率性集中表现为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也就是“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微观表现过程。换言之,需要建立能够促使各财务主体的财务目标趋同的风险投资机制。

西方发达国家的风险投资实践经验表明,有限合伙人公司(VentureCapitallimitedPartnership)是最有效率的风险投资公司的组织形式。美国风险投资产业组织形式中,有限合伙人公司占80%以上。在这个制度下设立风险投资基金(风险资本),投资者是有限合伙人(LimitedPartner),风险资本家是一般合伙人(GeneralPartner),双方通过签订契约来组建风险投资公司。

有限合伙人只对所投入资金负有限责任,不能参与风险资本的具体运作,但对一些重要事项亦有表决权,如合伙人契约的修改,在期满前解散有限合伙组织,或延长基金的期限,解雇一般合伙人,投资项目的资产评估。一般要求有三分之二的有限合伙人同意,上述内容变更才会有效。

一般合伙人负有无限责任,他们投入占风险资本1%左右的自有资金,但一般不用现金,主要是作为一种管理承诺和税务优惠上的考虑。一般合伙人参与投资收益的分配,一般可拿到所有投资收益的20%,另外80%属于有限合伙人的投资回报。通常要在风险资本产生了最低的投资收益率(至少是保本)之后,一般合伙人才能兑现这20%的投资回报。

一般合伙人必须定期向有限合伙人报告所投资企业的业务进展和资产价值变化,至少每年举行一次一般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和风险企业管理层的三方联席会议。由有限合伙人或他们的代表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主要提供技术评估服务,如风险企业的资产评估,因为这是影响到最后投资者所获利润的关键。

契约同时还规定一般合伙人不能在风险基金之外用自己的资金去投资该基金所投资的风险企业,或从企业获得股票;追加募集的同名基金不能投放于一般合伙人先前所投资的风险企业,以防止他们为解决已投资企业的亏损而盲目追加投资;一般合伙人必须在用完一定比例的前期基金(如5%左右),才能再次募集下一轮基金。

上述契约条款所构造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既分散了投资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风险资本家作为资金管理者(人)而非所有者(委托人)的人问题,诱使人从自己利益出发,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使双方福利同时趋于最大化。

二、风险企业对风险资本家的第二重与财务目标的趋同效应

创业者以其新点子、新思想、新项目,形成对风险资本家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的需求,两者结合的产物就是风险企业,并且形成风险投资体系中的第二重委托关系。风险资本家(及其风险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中介,按照能否带来高投资回报这一根本标准,选择具有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的项目进行融资、投资,组建风险企业。这些项目多为高新技术,也可能是满足市场需求的更新换代的产品和技术、新开放的行业、新的经营服务方式等等。在信息社会,推动知识型企业发展的基本力量既不是产品,也不是市场,而是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就连IBM这样的跨国大企业也宣称自己不属于制造业,而是提供全面服务的公司。从出售产品,到出售服务,最后争取成为规则制定者,是大企业集团梦寐以求的目标。

前面已经提到,风险资本家的财务目标是风险资本经营业绩最大化,创业者的财务目标是追求货币收入的最大化,在风险企业中往往通过经理股票期权计划(ExecutiveStockOptionsPlan)来实现。同时,创业者也追求一种领导自己企业的成就感,体现了双因素(经济因素和心理因素)激励效应。风险投资就是把宝押在创业者及经理人身上,对打算介入的“种子公司”的经理人和管理队伍素质反复打量、严格遵选,“一个公司最大的资产不是它的经营思想,而是站在它身后的人,包括自络在内的现代技术永远是一种工具,而管理永远是一切工具的驾驭者”(Amadeus投资公司AutonRichard),风险资本家如果拥有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投资者甚至愿意给他下跪,而没有这些条件,他转身就走。

美国IDG国际数据集团总裁麦戈文在《国际资本眼中的因特网投资》报告中,提出风险资本选择投资项目的三条标准:成长速度快、有望成为行业排头兵、有一个好的管理团队。最重要的是第三条,同时,他认为当前国外风险投资进入中国有四大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法制风险、政策风险。其中,管理风险就是指中国缺乏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创业管理滞后。

风险企业仍然存在人问题,风险资本家(委托人)和创业者(人)双方利益的平衡机制同样是通过签订契约来构造的。在投资契约中,确定可转换优先股这一类复合式证券作为融资工具。风险资本家名义上是一个非执行董事,但他是最有影响力的董事,他注重与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他的专长和经验使他完全有能力(也完全有必要)控制企业,对企业的发展过程充分了解,有效地降低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人风险。

长期持有可转换代先股的风险资本家也可以拥有普通股表决权,相当于优先股已经提前转换为普通股,并且由于利益的捆绑,不会出现“用脚投票”的退出现象。这是风险企业与一般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区别。“混合经济”概念的使用与扩散,是二十世纪对经济思想史的巨大贡献,风险企业实际上是一种混合式或边缘式的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合同确保风险资本家参与风险企业管理,并分享风险企业的成长。风险资本家与创业者通过对风险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测,来决定各自所占的股份;并根据转换比例来调整双方所持有的股份,还与风险企业经营业绩挂钩。这个转换比例是动态的,可以随风险企业盈利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调整,这是对不完全契约的一种修正,是协调双方财务目标是一个关键的环节,起到了控制风险、保护投资者和激励管理层等作用。事实上,这种对未来成长性的预期将比已经明晰的股权更具有激励作用。在受让资本权益的分配上采取建立于资产增量基础上的“经营者基金”模式,利用经营者自身创造的效益,通过再投入生产的价值来激励分配。经营者基金不是简单的股权量化,而是一种动态的股权分配与管理方式,经营者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股份和利益,其效果就是让经营者永不满足。经营者基金突破了传统的产权制度改革中普遍把资产量化,建立存量基础上的做法,而是把分配建立在增量的基础上,也就是在保证公司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将增量部分资产按比例分成,并以此来达到持久地激励经营者、凝聚人力资源的目的。

三、风险投资及其启示

现代商业社会中,个人价值最终是通过对财产的占有来体现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资金注入有99%来自投资者,风险资本家仅以1%的资金承诺便可获得20%的收益分配权,这付高比例利润分成的“金手铐”,表明风险资本家在风险投资公司中有直接的重大经济利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风险资本家参与收益分配所凭借的要素就是其私有股权化的智力资本,从“资本雇佣劳动”到“智力劳动雇佣资本”,既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也是人类精神自由发展的历史性突破。实际上,风险投资产业是投资于人(People)而不是投资于证券(Paper)。在新经济时代,公司价值的创造主要体现在知识及其创新方面,传统的资本运作时代将逐步成为历史。如果说知识代表了过去和现在,创新则意味着未来。尽管契约中有苛刻的约束条件,优秀而充满自信的风险资本家,还是愿意接受这种固定期限的合伙制基金与投资业绩挂钩的高额利润分成措施。

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是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有限合伙制是风险投资机构中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完美结合,从而提高投资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在我国,有限合伙制企业尚不具有法人资格,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企业组织制度上的重大缺陷。从世界立法趋势来看,为了适应高效快捷的市场经济运作节奏,降低民事主体的交易成本,很多国家都尽可能多地赋予民事主体以法人资格。英美法系国家在法人与非法人的民事权利认定上,更是没有太大差异。

从监管的角度看,风险投资公司一般资本金较普通合伙制企业要大,业务复杂,对社会经济影响也较大,各国通常将其作为金融机构来对待,由金融监管机构统一监管。正因为法律对法人的监管比对非法人的监管要严格和有效,所以也应适时赋予有限合伙人的风险投资机构以法人资格。只有当具备法人资格的有限合伙制成为风险投资市场的主流形式,各类资金才能在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下规范运作,民间资金才能真正进入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投资并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领域,在成熟产业推行高附加值的服务化经营方面,在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一认识对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西部大开发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朱总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要“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加快对推动结构升级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的开发”,“通过上市、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在主要行业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使之成为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骨干和依托”。

例如,成立于2000年6月的二十一世纪科技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深圳鼎尊投资有限公司、东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国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港机股份有限公司和西安交大开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五家股东投资3.35亿元人民币组建的。鉴于目前中国的《公司法》中没有明确有限合伙制这一公司组织形式,而且有限合伙制中的一般合伙人仍然需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处理投资业务,依然要控制这一层面上的道德风险并进行有效的激励,以避免创业投资中的心态浮躁。急功近利,因此该公司从成立伊始,就考虑了如何控制人风险,采取了准合伙制(项目合伙制或内部募集制)的风险投资公司组织形式。

具体实施办法如下:项目经过必要的审查和评估程序准备投资时进行内部募集,这个环节有四个必要条件,必须同时满足项目才能获得通过。

(1)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必须承诺,公司如果投资,项目经理或项目小组成员也必须投资,而且根据项目的规模公司有一个基本投资额的要求;

(2)在投资决策通过后,决策人员中投赞成票者要有一个基本投资额;

(3)向全公司进行公开募集,对投资的总人数有一个最低的基本要求,目前是要求三个人或三人以上;

(4)内部募集投资总额必须达到一个基本投资额下限。

内部募集后,员工与公司签订委托协议,说明各自承担的风险和享有的权益,确认投资自愿的原则。同时,公司将按照项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成,作为公司奖金,其中的50%发给项目人员,体现提成业绩向项目人员倾斜。

篇4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其目标毫无疑问的就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即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就其一般本质来讲,是“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本金是各类经济组织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而垫支的资金,增值性是其一大特征,从而决定了财务目标是追求投入资金的增值即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而,一般意义上讲,财务目标与企业目标是一致的。财务活动只是企业活动的一部分,而且,在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及委托关系中,由于经理人与财务会计人员处于关系的“内部”层次,二者不触及财产权关系,其根本利益一致,因此,财务目标还是从属于企业目标的。

市场中企业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决不仅限于市场主体中的企业,它不但包括大部分的市场主体,还包括非市场主体。会计从本质上讲是“受托责任会计”,而受托责任不仅包括经济受托责任,还包括非经济受托责任,不仅有资源受托责任,还有社会受托责任。这种本质属性决定了两权分离情况下,有着相同行为主体的会计目标与企业目标不可能一致,会计不应当像市场主体那样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应该是向资源受托者报告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以解除受托责任。但是,由于会计的受托者(企业)立场和对委托人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之间的矛盾,会计可能偏离其目标,资源受托者及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为避免这种情况,便会制定统一的会计制度、准则,以规范经营者和会计人员的行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当然,企业经营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因会计制度、准则的制定而受到侵害,也会加入到会计制度、准则的制定过程当中。因此,会计制度(准则)实际上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均衡博弈的结果,它不仅要保护委托者的利益,还要保护受托者的利益。在这种均衡博弈而形成的会计制度下,会计目标与企业目标可以兼容,即会计在实现了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的同时,也能最好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目标而服务。

由于财务目标从属于企业目标,会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不一致也意味着其与财务目标的不一致,但两者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具体表现为会计在提供信息以满足“解除受托责任”这一目标的同时,又为财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信息,如建立在财务报表基础上的财务分析、财务预测与计划、筹投资管理等,但仅仅依靠满足会计目标的信息还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需要,从而影响财务目标的实现;而财务目标的实现与否又影响着企业经营者能否解除受托责任,即会计目标的实现。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超过会计制度(准则)要求的会计信息,这部分信息作为企业经营决策、财务决策之需,无须向外部利益相关者提供。由此可见,具有相同行为主体的会计目标与财务目标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

二、考虑企业所有权配置情况下,对企业目标、财务目标和会计目标的深入认识

以上论述都暗含着一个假定,即把企业看作是一个人格化的进行专业生产的理性个体,而实际上,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组合,这个契约背后隐含的产权主体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要求企业治理结构的主体之间平等、独立的关系,这些相互联系的主体组成了“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都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并为企业的发展、获利作出了贡献,而且由于人力资本与其所有者不可分的特性,人力资本一定程度的可抵押性、专用性及其团队特征,企业目标的选择不得不考虑他们的利益。一些学者因此提出企业的目标应该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相应也就有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这一目标强调企业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和均衡每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都尽可能得到满足,它既考虑了出资者的利益,又兼顾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但遗憾的是,这一思想未考虑到既定利益不变情况下,各相关者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又怎能实现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呢?因此,企业所有权的支配问题必须予以考虑。撇开企业所有权的支配问题去谈企业目标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财务目标没有实际意义。“企业只能是企业所有权拥有者的企业,企业的目标也只能由企业所有权拥有者的目标所决定”,“财务基本目标同样只能由企业所有权拥有者的目标所决定”。当一方取得企业所有权的支配地位后,其他利益相关者各自的目标就处于次要地位,构成企业所有权支配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约束条件。因此,在考虑到企业所有权控制这一因素后,企业目标与财务目标可表述为“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约束条件下的企业所有权支配者利益的最大化”。

篇5

财务目标是财务行为运行的目的,它既是财务管理的一个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冯建,1999)。财务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制度的变迁而发展,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两权分离和委托理论出现后,财务目标有了更深入的发展,企业依据自己的发展和经营现状选择适合自己的财务目标。财务目标是评价企业财务管理是否合理的标准,它指明了财务工作的方向,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明确财务目标的内涵,切实推进财务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二、财务目标的演变及其主要观点

企业财务目标的演变,是社会不断进步的表现,是各利益主体在寻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博弈过程。财务目标的确定取决于企业价值导向,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演绎着财务目标的发展,企业价值导向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20 世纪30 年代以前,企业的价值导向是“股东至尊”,此阶段的财务目标也以股东利益为主体,如净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等;第二阶段20 世纪30 年代至80 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关注企业中除股东以外的相关者利益;第三阶段20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由于“敌意收购”及其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所带来的消极影响,许多主张股东利益最大化理论的学者纷纷转向利益相关者的观点(袁振兴,2004)。

目前学术界关于财务目标有多种观点,比如利润最大化、每股净利最大化、每股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最大化、自由现金流量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干胜道,2011),我国一些学者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冯建(1999)认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财务成果最大、财务状况最优,财务管理的目标之一是体现与企业目标的一致性,即实现企业财务成果的最大化;另外,由于财务管理是对本金的筹集、投入和收益分配的一种价值管理,它有着符合自身规律和特点的目标,即维护企业财务状况最优化;王凤荣(2002)认为理性的企业目标是在价值最大化与利润最大化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实体价值与虚拟价值良性互动基础上的企业价值最大化;龚凯颂(2009)提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袁振兴(2004)提出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张郁婧、丛丹(2010)结合已有财务目标观点和“现金至上”的财务理念,提出了新的可量化财务目标:现金流的优化管理目标。

三、对现有财务目标观点评价的文献综述

许多学者根据财务目标在实际中的运用和理论上存在的一些缺陷,对现有财务目标观点进行了评价。仁(1995)认为每股收益最大化只是投资者的目标,不适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而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主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的目标,它虽然可以衡量企业法人经营业绩的大小,但回避了企业实现未来收益的风险性和时间性,所以他认为现代企业应提倡一种以资本保值增值为前提的财富最大化目标。蒋卫平(2006)围绕企业财务目标的特点,系统分析了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以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目标的主要缺陷,在此基础上从理论角度重新诠释了利润最大化这一企业财务目标的优点,即它反映了企业的本质,易于理解和计量,且综合性强。陈东辉(1999)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传统财务目标只是站在股东或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说明企业财务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是职工、债权人和股东等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它不等于股东财富最大化,但由于利益相关者的一些冲突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很难解决,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只是非常理想的目标。

从上述一些学者的评价来看,这些主要观点各具优缺点,并且存在相互影响对立统一的关系,很难进行优劣判断,因此一些学者便提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这种观点的提出或多或少带有协调各财务目标利弊的动机。陈玮(2006)认为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财务目标观点,理论基础来源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将公司视为一个平衡机制,它摒弃了传统财务目标研究中单目标函数的思维方式,转而从多目标函数的角度来考虑,并注重以实务为导向。但这一财务目标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陈学义(2005)认为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最终目标的出发点是好的,它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未来提供了一种发展路径。但他认为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本身就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企业决策者衡量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这一缺乏定量性的目标的过程存在很大的模糊性,从而很可能导致决策的随意性和操纵性。

通过对以上学者观点的分析,我认为将企业财务目标定义为“最大化”这样一个极端值,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化必然会使一方的利益受损,不能达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由于受两权分离、委托的影响,导致不可能实现股东或某一部分利益相关者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的存在和发展就是其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不同均衡状态。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否能够成功关键在于这一财务活动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否实现了有效的均衡, 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是财务活动和成功的基本动力(袁振兴,2004)。所以,我也认为企业的财务目标应该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在公司的财务决策过程中,全方位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他们的利益达到均衡,这一目标能够使企业得到良好的生存和发展,使企业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四、研究述评与未来研究展望

财务目标受特定环境所影响,在特定环境下企业确立不同的财务目标会影响企业发展方向。对财务目标的研究有助于厘清财务目标对企业的影响,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关于财务目标的研究国内主要集中在财务目标的演变及其主要观点、对现有财务目标观点的评价等。财务目标引导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对企业有着很大影响,是一个很重要的现实问题。因此,我们应对财务目标与企业环境、企业总体目标的关系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企业选择特定财务目标的影响因素,从这些影响因素中分析出原因,为企业选择更加合适的财务目标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财务目标是财务行为运行的目的,是人们从事财务管理过程中希望实现的结果,制约着财务运行的发展方向。关于财务目标的理论研究历经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均衡)和企业价值网络资源最大化等多个阶段,总的趋势是社会性在增强。财务目标有其自身的特征:相对稳定性、利益相关性、可操作性和层次性。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财务管理目标就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财务目标又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

一、利润最大化

企业是具有盈利性质的单位,时时刻刻都把利益放在首位。企业的利润与财富具有直接的关系,企业的利润越大财富也就会越多,企业的财富是企业的资本利用的条件。利润最大化是经济理论的传统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反映当期的经营业绩,便于衡量和考核财务管理的效绩;符合企业以营利为目的的根本要求;对股东和企业都是有利的。它具有如下缺点:没有考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过于通用,不能有针对性地反映财务管理工作的业绩;无法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被人为操纵可能性大;没有考虑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因素,企业为追求利润将只顾眼前利益不考虑公司长远发展。

二、每股收益最大化

这种观点认为,应当把企业的利润和股东投入的资本联系起来考察。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股份制企业发展迅速,每股资本收益最大化成为西方企业的财务目标。这种观点反映了所得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部分避免了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缺点,有一定的优势:便于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之间进行对比;能够衡量不同时期股东资本运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股东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每股资本收益最大化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没有体现出作为价值综合管理的财务管理的特殊要求和特点,不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可能受到会计核算的影响;没有考虑债权人作为资本投资者的利益要求;没有考虑投入资本以及股东获取利润的时间性和持续性,也没有考虑风险因素;只考虑股份制企业,没有考虑非股份制企业。

三、股东权益最大化

这种观点以美国为代表,认为股东权益通过股票的市价来反映,所以股东权益最大化也就是追求股票市价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国家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外部环境,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权益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股东权益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没有考虑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益。

四、股东财富最大化

企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股东利益的增长,企业的盈利情况与股东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有人提出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企业的财务目标。这种观点的提出可以帮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它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可以充分发挥企业股东的作用,部分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缺点,通过市场来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的业绩,具有客观性;能够通过资本市场把资本获利能力与社会资本比较;反映了未来获取资本报酬所包含的风险;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了利润上的短期行为。但股东财务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又存在如下缺点:由于股东财富的衡量用公司发行在外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股票数量来计算,对非上市公司而言由于股票不上市交易,股票市价存在计量问题;同时,影响股票价格因素很多,有些因素并非公司所能控制,股票价格并不能真正反映股票价值;把不可控因素已加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它只强调股东利益,未能考虑其他利益主体的利益,容易引起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五、企业价值最大化

公司价值最大化克服利润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缺点,扩大问题的考虑范围,注重在公司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企业的存在是这些利益多方相互妥协、相互作用的结果,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各个利益集团的目标都可以折中为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和公司价值的不断增长。这种观点受到大多数学者的推崇与肯定,原因在于:反映了投资者对企业的未来预期;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以资产价值作为判断企业价值的依据;以资产的市场价值而不是账面价值作为判断标准;不仅考虑了股东的利益要求,也考虑了债权人作为资本投资者的利益要求。但是这种观点也面临一个最大的局限性:如果缺乏一个公平合理的有效市场,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是难以获取的。

六、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所谓利益相关者,一般是指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管理者、供应商、顾客甚至企业所在社区、社会公众在内的、所有与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后果有利害关系的群体。相关者利益最大化就是指企业的财务活动必须兼顾和均衡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的提出有一定的合理性:企业价值最大化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和基础;该目标有利于股东的长期利益;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使未来现金流量更大。然而,也有其缺点所在: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要去企业兼顾多方利益,这样就会导致决策目标的分散化和模糊化;不符合目标唯一性和明确性的要求;目标可操作性不强。

总之企业财务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总体目标相一致。对于企业来说,生存、发展、获利是首要问题,选择企业财务目标不能违背这一前提。综合考虑影响财务目标的各种因素,比如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员工、关联企业、外部行政单位等。企业在制定目标时首先就是要制定完善的企业财务目标,企业财务目标对于指导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新经济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革命带来的高增长、低失业、低通胀的新的经济发展态势。其时代特征是:①以知识为核心资源。新经济依靠创造和掌握知识来创造财富,知识经济成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②新经济首次实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效益递增的人类社会发展目标。③知识经济推动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创新。信息资源形成了企业新的财富观。信息技术扩大了企业的理财环境,为企业理财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以上特点的呈现对企业产生了以下影响:

首先,新经济依靠创造和掌握知识来创造财富。由知识经济所带来的“联结经济”效应,远远超过了工业经济时代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对形成于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种崭新的“泛财务资源”理论正在形成,并且逐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所接受。所谓泛财务资源,是针对传统财务学的物质资不而言的。被定义为:“对企业有用或有价值的所有部分的集合”。从形态上分为硬财务资源(物质资本)和软财务资源(智力资本即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两大类。

其次,新的企业模式改变了企业财务主体观念。在新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再圃于工业经济下的实体或生产函数概念,更多地被定义为“一种治理和管理专业化投资的制度安排”,或者“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合约”。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团队生产”理论和“契约联结”理论。所谓团队生产,是指资本、劳动、土地等各种生产要素相互耦合,联合完成生产活动。“契约联结”理论认为,企业只不过是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一一系列契约的联结,所有契约的履行推动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实现运转,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这两种理论的共性在于,确立了智力资本的提供者与物质资本的提供者共同构成的企业财务主体,同样享有剩余收益索取权。

再次,财务经营成为可能。新经济下,智力资本通过互联网自由交易,这种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之间、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之间的交易,为企业开展财务经营创造了条件。非直接生产的财务经营创造的财富,是新经济下知识型企业财富增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财务目标理论研究回顾

关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归纳起来,财务界先后出现了四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l、利润最大化。在早期,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是经营者,企业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赚取超额利润,实现利润最大化,增加业主投资收益,扩大经营规模。

2、股东财富最大化。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所有者为了扩大竞争优势,聘请专门经理人员进行管理,并让渡部分所有者权能如使用权、占有权、处置权等,但保留了财产收益和最终处置权。于是,一些财务理论研究者站在所有者的角度,提出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

3、企业价值最大化。公司制企业尤其是股份公司的出现,使得企业股权由原来的少数几人迅速分散,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内部人控制,他们也无法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法人——公司董事会成为独立的财务主体,拥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财产权。很显然,股东财富的增加并非企业理财目标的全部,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可以通过举债、募集股本,扩充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财务目标集中体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

4、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最近,一批学者提出权益资本利润满意值最大化财务目标,这一目标采取杜邦分析法分解,责任到人,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三、新经济下企业财务目标:资本配置最优化

经济体制、企业组织形式、理财观念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目标能产生极大的影响,联系上述企业财务特征进行分析,笔者认为,新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财务目标应定位为资本配置最优化。理由如下:

1、从财务本质来看,财务本质是一种对资本要素的配置。新经济条件下,财务本质并未发生变化,相反,由于资本要素范围的扩大,企业财务对资本要素的配置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追求各项资本的最优化配置,理所当然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目标。

2、资本配置最优化财务目标顺应了企业财务治理结构发展的需求。在新经济下,以信息技术为主流的高科技高度发展,适时财务报告系统的建立,一方面为企业财务优化配置资本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将逐渐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企业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加强对企业财务配置资本状况的监督,这种“共同治理”的财务治理结构的形成,呼唤一个能充分体现企业契约各方利益的企业财务目标,而资本配置最优化,证集中体现了各相关人的利益。

篇8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它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相互适应,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是指发展必须保持持久性和承续性,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正确处理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又要改善、优化结构,提升增长质量、提高增长效益,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也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2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的系统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可以确定相应的目标。财务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财务目标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2.1相对稳定性

财务目标在一定时期或特定条件下,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保持相对稳定的。必须把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外界环境的变化与财务管理的内在规律结合起来,适时提出并坚定不移地抓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

2.2多元性

财务目标的多元性是指财务目标不是单一的,而是适应多因素变化的综合目标群,要以主导目标为中心,协调各目标之间的矛盾。

2.3层次性

按财务管理内容的层次,可把财务目标划分成由整体目标、分部目标和具体目标构成的层次体系,以整体目标为中心,做好各项具体工作。

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国家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不同,在体现上述根本目标的同时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财务管理目标代表观点有:

2.3.1销售额最大化目标

厂商所追求的是销售额最大化。其理由是,经理阶层的工资和其他报酬与销售额的相关程度大于与利润额的相关程度。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密切注视的是企业的销售额,只要企业销售额扩大并继续增加,银行就乐意向企业提供贷款和服务。如果销售额下降,市场份额降低,就会削弱自己的竞争地位以及与对手讨价还价的能力。

2.3.2利润最大化

有观点认为,利润代表了企业新创造的财富,利润越多,则越近企业目标。假定在企业投资预期收益确定的情况下,财务管理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

该观点的缺陷:①它不能区分不同时期的报酬,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今天的一元钱比未来的一元钱更值钱;②没有反映创造的利润与投入资本之间的关系,不利于不同资本规模的公司之间或期间的比较,税后利润最大化不能成为利润最大化的目标;③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可能导致企业短期行为,如忽视产品研发、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等;④没有考虑风险因素,高额利润往往要承担过大的风险;⑤会计利润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成本———机会成本。

2.3.3每股利润最大化

通过将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可以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

该观点缺陷:股票市价除了受企业经营盈亏影响外,还要受其他外部因素影响。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为财务目标,意味着只要资金能投资于内含报酬率大于零的项目,企业就不应该支付股利,但这种股利政策对股东不可能总是有利。

2.3.4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

美国学者ArthurJ.Keown在1996年版(现代财务管理基础)中提出“财务管理与经济价值或财富的保值增值有关,是有关创造财富的决策。”可口可乐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只为一个原因而生存,那就是不断地将股东价值最大化。”Equifax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为股东创造价值是我们全部的经营和财务策略的目标。”Georgia-Pacific公司,1995年年度报告中指出:“我们的任务永远是创造新的价值和增加股东财富。”

这种观点认为,投资者建立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这种财富首先表现为企业的价值。公司价值是指公司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股票与负债市场价值之和),它是以一定期间归属于投资者的现金流量,按照资本成本或投资机会成本贴现的现值表示的。

该观点的优点:①财富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因素,并用货币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科学的计量;②财富最大化目标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方面的短期行为。反映了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因为影响企业价值的不仅有过去和目前的利润水平,预期未来利润的多少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③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利于社会财富的增加。各企业都把追求财富作为自己的目标,整个社会财富也就会不断增加;④财富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有效地克服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不顾风险大小,只片面追求利润的错误倾向。一般而言,报酬与风险是共存的,对额外的风险需要有额外的收益进行补偿。报酬越大,风险越大,报酬的增加是以风险的增大为代价的,而风险的增加将会直接威胁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在考虑报酬的同时考虑风险。企业的价值只有在报酬和风险达到比较好的结合时才能达到最大。财富最大化的观点也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因而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2.3.5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

公司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目前绝大多数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目标,但这一目标具有以下缺点:①对非上市公司不能用股票价格来衡量其价值;②对上市公司,股价不一定能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股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它同时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时期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为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3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从财富最大化的内涵来看,它是指通过企业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企业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在股份有限公司中,企业的总价值可以用股票市场价值总额来代表。这个目标完全是从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推出来的,从单个企业角度来说是比较合理的目标,因为它满足了企业生存、发展、获利的目标,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说,它却是个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目标。这是因为:

3.1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忽视了企业生产负的外部性问题

一般说来,如果某人或者企业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带来危害或利益,而该个体又没有为这一后果支付赔偿或得到报酬,则这种危害或利益就被称为外部经济,也就是外部性,收到的危害叫做负的外部性,得到的利益叫做正的外部性。比如说,空气污染就产生典型的负外部性,因为它使得很多其他的,与产生污染的经济主体没有经济关系的个体支付了额外的成本。这些个体希望减少这样的污染,但是污染制造者却不这样认为。例如,一家造纸厂排放废气,它可以建造设备以减少废气排放量,但是它从中却得不到收益。但是,在造纸厂附近居住的人们却可以从减少废气的排放中大大受益。

由此可见,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而忽视企业生产负的外部性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也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富的增长是牺牲整个社会的财富为代价的。因此,笔者认为企业的生产应减少负的外部性,增加正的外部性,增强企业生产的社会责任感。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修正为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这存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权衡取舍问题,也是一个企业和社会的利益分配问题。

3.2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削弱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往往会违背社会发展这个大局目标,比如企业会利用各种渠道得到各种资源,尤其是优质的资源。而资源是稀缺的,企业获得了优质资源意味着社会在配置资源的能力和规模上大大降低。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往往导致企业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尤其是生态效益,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正说明了这一问题。企业单纯追求企业财富的最大化,使企业缺乏改进企业生产方式和技术进步的动力,如果企业还是采用集约式的生产,即高投入、高能耗、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这显然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笔者认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符合企业集约式生产的新要求,应同时满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应修正为公司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3.3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不利于人力资源会计和绿色会计的推行

在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反映人力资源增值的信息,而科学发展观指出“以人为本”,尊重人的利益和价值,这就要求会计学科的发展也要核算人力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价值管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财务管理的目标理应体现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应将人力资源对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贡献体现出来。

在企业价值的计算公式中没有反映绿色价值的信息,而科学发展观指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会计学科的发展也要加强对绿色资源的价值管理。

篇9

一、引言

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实质就是围绕着企业的财务目标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构建配套的具有明确经济责任的激励机制以及过程管理机制,通过目标的选择确定,确保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明确工作中心,进而围绕企业效益最大化以及战略发展,形成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合力,并最终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普遍出现财务管理力度薄弱、资金使用效率较低以及预算管控不足的背景下下,采用财务目标化管理模式,不仅可以理顺规范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质效,对于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健康稳定运营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工作作用分析

(一)财务目标化管理能够推动企业战略规划的实现

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付诸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通过实施财务目标化管理,在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方面就围绕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来确定,将企业的战略规划充分体现到财务目标以及财务计划之中,并具体落实到企业的财务预算、收支管理、风险管控等具体的财务管理活动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财务管理,因而能够起到将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细化分解的作用,进而以财务管理的强化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财务目标化管理是提高企业效益水平的关键手段

企业的效益就是企业通过产品或者是服务的提供过程中所获得的正当收益,这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主要目的。通过实施企业财务的目标化管理,可以通过财务目标化管理过程中的预算管理、资金控制、资产管理、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内容,确保所有财务活动都是围绕提高企业效益收入开展,形成鲜明的价值导向,进而确保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三)财务目标管理可以有效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力

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并不是单纯的制定财务目标,而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管理体系,需要配套建立完善的责任管理激励与监督约束机制,通过责任的分解落实,继而形成推动企业内部各部门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动力,这对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力度具有非常有利的作用。

三、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对于企业的财务目标化管理,影响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概括分析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方面。外部因素主要是指企业经营发展所面临的市场环境风险问题,诸如企业市场周期风险、企业所处行业风险、金融行业风险影响以及政策环境变动风险等;这些外部影响因素对于财务管理目标影响力重大,对企业分析市场、把握政策的能力要求较高。影响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的内部因素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文化上,企业内部的组织治理结构、决策模式、权益分配、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职工素质能力、激励约束制度等各方面的因素,这也是实现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需要重点侧重完善的内容。

四、提高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措施研究

(一)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确保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实施,首先应该具有一个高效运行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这就要求必须健全企业内部的董事会、股东大会、总经理以及管理层等机构设置,理顺内部的管理关系,同时明确不同机构的财务决策权、财务执行权、财务监督权,重点在企业内部构建其权责明确的组织管理机构,为财务目标化管理实施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

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施目标化的管理,首先必须具有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设置,应当定位在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角度,准确科学地制定与企业实际相符的财务管理目标,应该重点体现出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以及经营能力等与之相关的技术指标,通过这些明确具体、可量化分析的财务管理目标设定,进一步地强化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经营发展能力,指导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强化企业财务目标管理的流程管理

对于企业财务目标化的管理,应该重点在预算、资金、财务分析以及资产管理等几方面采取措施:在预算管理方面,应该以企业的财务收支以及财务目标为依据,初步确定预算计划对企业的各项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在资金控制方面重点防范资金漏洞,并控制资金闲置或者是周转不畅的问题,确保企业资金需求能够得到及时满足。财务分析工作重点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并及时改进完善财务管理措施。对于资产管理工作,主要是通过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要求,细化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管理措施,避免资产流失以及资产浪费的问题。

(四)加强重点财务活动的管理

关系到企业经营发展的重点财务管理活动主要包括企业的账款管理、存货管理、投资管理以及融资管理等几方面。对于账款管理重点要制定合理的赊销政策、资信管理以及催收机制,存货管理则重点确保存量账实相符与存货规模适当,筹资管理重点确保渠道多远、资金充足、筹资成本低,投资管理主要是确保决策科学、风险控制有效。通过这些财务活动的重点控制管理,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

(五)完善企业的财务治理激励与约束机制

通过财务管理激励与约束机制,可以确保企业财务目标化管理各个主体的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并进一步地明确各自管理主体在财务目标化管理工作中所应承担的权责,进而实现财务目标化管理的效应发挥。对于具体的财务目标化激励措施,应该适当的采取长、短期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方式,依靠工资薪酬激励、权力激励、岗位晋升激励等内容,对企业的员工形成行为激励,提高财务目标化管理工作的积极性。

五、结语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关键与核心,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实施财务目标化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企业的财务目标,并细化管理措施的制定,明确管理责任,以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实现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与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为山东黄金高级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篇10

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失责的愈演愈烈之势,学术界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从企业财务目标的角度进行切入,在研究企业财务目标与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学者也对企业使命与企业财务目标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企业使命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进而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目标;财务目标的设定也是影响企业使命实现的关键。

因此基于以上的观点,本文将系统的阐述企业财务目标,社会责任以及企业使命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三者关系的研究,来寻找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方法。

二、企业财务目标、社会责任与企业使命的影响机制

(一)企业财务目标

企业的财务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根据企业所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企业财务目标主要包括: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目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及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在财务目标理论当中,财务目标也主要经历了这四种变换。

(二)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就是指企业作为经济关系、法律关系和社会道德关系的主体,对企业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援助与支持。企业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基本的维护股东权益,实现利润增长的责任;对员工的责任;对消费者的责任;对商业伙伴的责任;对社区的责任;对自然环境的责任。

(三)企业使命

彼得?德鲁克在他的著作《管理:任务、责任、实践》中提到的表述“我们的企业是什么以及它应该是什么”是企业使命的最初涵义。后期的学者对企业使命的含义的研究也大多延续了德鲁克的观点。我们国内主要强调了企业使命的三个特点,即:企业使命对企业行为的指导作用;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共生关系;企业使命的灵活适用性与成长型。

企业使命的陈述主要包括九条标准,具体为:①目标用户和市场;②产品和服务;③目标区域力量;④核心技术;⑤对生存、增长以及盈利的关注;⑥企业价值观;⑦自我认知;⑧期望的公众形象;⑨对员工的关心。

(四)三者之间的影响机制

经过我们对企业财务目标,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企业使命的研究,我们发现财务目标、社会责任以及企业使命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企业使命决定了财务目标,进而影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履行,而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情况又反作用于企业使命,促进企业使命的完成。三者具体的关系如下:

1.企业使命与财务目标

企业的使命是企业决策运营的基础和依据,它决定着企业的目标的确定。而企业目标是企业活动的准则,企业的目标就决定了企业的财务目标。

2.财务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目标的差异导致了社会责任的不同,同时社会责任也反作用于财务目标。具体来讲:利润最大化目标,企业几乎不履行社会责任;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只考虑股东利益,导致企业社会责任的欠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关注企业股东与债权人的权利,不利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目标,有利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3.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

企业使命决定财务目标,进而决定了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也会反作用于企业使命。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可以通过提升企业社会公众的形象,从而达到企业使命的完成。

三、关于提高企业社会责任的启示

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已经成为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环节。提高企业社会责任不能仅依靠企业自身,还需要依赖社会和政府的引导与鼓励:

篇11

企业财务目标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环境下财务活动应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衡量企业财务活动的重要标准,决定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向。财务目标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这主要由于其是企业财务决策的依据,是企业绩效考核的准绳,明确企业财务目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一、现代企业的财务目标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于财务目标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企业价值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等。

(一)企业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认为企业通过改善自身财务状况,采取恰当的政策,考虑时间价值和风险等因素,在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之上,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关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的理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虑到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在企业现金流折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自由现金流可以分为股东自由现金流和债权人自由现金流,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若共同折现的话,会具有较大争议;第二,价值最大化理论的目标主要包含了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以及较低的风险,企业获得的收益越多,承受的风险越小,收益获得的时间越短,那么企业的价值就会越大。

(二)利润最大化

利润是指企业收入中扣除成本和税金以后的部分,代表企业所创造的财富,可以充分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最大化目标应用十分广泛,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运用量本利分析作出决策时,其基础便是利润最大化,并且企业资本存量的充足以及增量的优化配置也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但是利润最大化目标也存在较多的弊端:第一,该财务目标并没有将时间价值因素考虑在内,忽视了时间价值对企业利润的巨大影响;第二,利润最大化目标忽视了企业现金流量方面,高利润并不代表企业拥有充足的资金,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出现;第三,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以长期发展为基础,促进财务决策的短期行为忽视长期发展。

(三)股东财富最大化

股东财富最大化观点认为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股东,在对财务上进行合理筹划的基础上,促使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与利润最大化目标有一定的共通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利润最大化的不足,但是该目标也有其自身的缺点。其一,通常提高股东财富的做法是抬高股票市值,因此这对上市公司比较适用,但是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有两千多家,并且证券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所以该目标在我国的适用性值得考究;其二,如果企业只是以股东财富为中心,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话,目前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并不推崇。因为现代企业集合了多种契约关系,而不只是股东,该目标有可能造成企业失去很多发展机会,或者丧失竞争性。

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最佳选择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选择最佳的财务目标,对于企业来说已经愈加重要。通过对目前比较常见的几种财务目标的利弊分析,本文提出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应该是在考虑时间价值、风险、现金流量情况以及长期盈利能力下的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即以经济最大化目标为主要目标,再辅以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目标。

(一)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

经济增加值(Economic Value Added,简称EVA)是在税后利润中减去包含股权和债务的所有成本后的所得,它是对经济利润的评价。一般,经济增加值的计算公式是企业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资本成本,而资本成本等于资本与资本成本率的乘积。但是国内外甚至于我国各个地区由于经济状况、当地制度等的不同,经济增加价值的计算方法都有所区别。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是通过正确的财务决策和最优财务运作方案,使经济增加值呈稳定增长状态,以致达到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并且实现企业价值与股东财富的共同增长。因为经济增加值增长会带动股东财富的增加,并且可以保障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益。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势是考虑到企业投入的所有资本成本,缓解了利润高估现象。如果在以经济增加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同时,再辅以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现值等目标,会使企业的财务目标更加完善。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保证企业的长期盈利能力,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考虑到时间价值、风险和现金充足情况,应该保证长期现金流现值。

(二)现代企业财务目标分析

1、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具有其合理性

其一,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拓展了企业财务管理的视角。经济增加值在计算中引入了资本成本,从而相较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三个目标更能体现企业的真实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上市公司在股权融资上的违规现象,有效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其二,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对企业而言适用范围较广,并且更加容易理解。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不仅适用于上市公司,对非上市公司也十分普及。经济增加值会促使企业的目标与目的相一致,使企业的财务目标更加明确,更容易被财务人员或其他管理人员所理解;其三,对企业业绩可以做出准确的评价,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可以对企业各个时段的业绩进行衡量,并给与合理的分析;其四,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该目标可以促使管理注焦于全局和长远发展,而不只是考虑短期利益,并且可以激励高管人员更加努力改善企业经营状况;其四,鼓励企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由于经济增加值最大化强调长期发展,所以对于企业技术上的创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拥有创新技术的企业在竞争中比较有优势,成为行业中佼佼者,技术落后的企业其经营状况一般都比较容易受阻,而经济增加值能够更直观的反映这一情况,因此,迫使高管人员提高企业资本运用能力,保证经济利润的稳定增长。

2、对现代企业财务目标的思考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虽然有其独有的合理性,相较于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以及股东财富最大化三种观点更加完善,但是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也有其缺陷,需要其他财务目标予以辅助,促进企业健康持久发展。

经济增加值虽然可以有效避免企业只关注短期利益问题,但是经济增加值指标却属于短期财务指标,并且高管人员一般只会关心其在任期之内的经济增加值,股东财富最大化要依赖于未来经济增加值。所以应该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的基础上,考虑更多的长期财务指标,例如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现值目标,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的优势是计算出企业的经济利润,更加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业绩。作为业绩评价指标,经济增加值并不适合作为企业的外部评价指标而更加适用于企业内部业绩评定,并且是利用过去的数据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经营状况,即经济增加值在业绩评价方面具有片面性。因此,只是利用经济增加值来反映企业的业绩还是不够完善,应该加入之前我们所提及的长期指标作为辅助目标,共同作为现代企业的财务目标。

经济增加值更加偏重于业绩评价,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在其他方面的反映却不是很突显,例如企业的流动资金状况、盈利能力以及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情况等等,如果仅以经济增加值作为目标的话,难免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对于企业的市值来说,影响它的因素很多,不仅仅包括企业的业绩,还包括了国内外经济状况、行业发展情况、资本市场上资金的供给以及企业资金情况等,所以此时企业需要在经济增加值最大化财务目标的基础上加入我们之前所提及的两个辅助目标以及考核股价的指标,这样就能使企业更加全面的发展。

以经济增加值作为主要财务目标的企业,需要调整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以及经营策略,使其为经济增加值最大化这一财务目标服务,保证经济增加值的增长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目标,在这一主要财务目标下,企业的各个部门以及所有员工都应该参与其中,为这一目标而努力。而围绕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企业还需要其他的辅助目标促使企业蒸蒸日上,这些辅助目标可以是长期盈利能力、长期现金流量现值以及股票价格等目标。

三、结束语

经济增加值最大化目标可以兼顾股东财富最大化以及利润最大化目标,并且经济增加值更容易被管理者所理解,选择经济增加值作为财务目标可以有效激励员工、改善经营状况,促使企业将资源融入到财富创造中。考虑到经济增加值的局限性,所以需要引入其他财务目标加以完善,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