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04 03:51: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校服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从目前国内女装业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区域特征突出
中国女装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杭派、粤派、海派、闽派、汉派等几大派别,各派都凭借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因此区域特征十分明显。比如杭州女装,具有浓重的江南水乡文化气息;粤派由于临近港澳地区,则时尚感较强;汉派则以颜色鲜艳为特色。各地均有自己显着的特点,而各地品牌在当地形成一定气候后,开始进军目标城市。
(2)积极寻求个性发展
现代消费者着装比较讲求个性化,追求自我风格,而服装当之无愧地成为表达中国女性自我个性及自我追求的外在显示,这已成为当今着装的主流时尚。其中色彩、款式最能表达人的个性,因此对于女装生产企业来说,色彩搭配和款式的个性化成为关键因素。女性消费者对服装的个性要求越来越高,女装企业也认识到为了自身更好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面向市场要求,更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济地位、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129-01
自2009年7月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实行至今,长春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得以迅速发展,但在发展的进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就此,笔者于2011年9月份对长春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以问卷、访谈和资料法为主要方式。共到9个社区进行调查,对社区妇女贷款负责人进行谈话了解基本情况,然后又找到已经贷款的妇女发放问卷。总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4份,有效问卷90份。下面对所做的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一、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申请人的年龄。表1数据表明:贷款人主要集中在31―50岁之间的妇女,占总量73.9%。由此可看出,31―50岁作为主要劳动力群体的妇女,是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最主要人群。
(二)申请人的文化程度。表2数据表明:贷款妇女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初中及以下有69人,占总量的76.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6人,占样本的6.7%。一般意义来说,文化程度与可支配的要素相关,文化程度越低支配要素越少,她们有选择小额担保贷款的资金需求。因此,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目标群应放在低文化程度上。
(三)贷款金额。从表3数据表明:贷款妇女的贷款额度主要集中在2万以下。其中2000元―2万元的有73人,占贷款妇女样本的81.2%。这说明小额贷款的妇女可能不需要太多资金,也可能是批核的贷款额度较小,也表示着在贷款政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升额度。
(四)贷款手续。表4中反映贷款手续的难易度,从数据中可以看到86.7%的被调查人感觉手续麻烦,跑好多部门,补各种资料,所以贷款还存在手续比较复杂的问题。
(五)贷款的反担保。表5中显示反担保是否好找,46.6%人说很难找,本身为低层的人群就不好找反担保的抵押物、质押物或反担保人,硬性要求的条件就得使她们想办法解决反担保的问题。
二、长春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
除了上述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的一些基本情况和问题,笔者还总结出3点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办理手续复杂。办理小额担保贷款需到社区进行初审、填表,然后到街道和区就业局,然后报送的是就业局贷款办公室,审批合格后银行放款。大部分调查的妇女反映贷款手续多,需往返好几个部门,办理完得一个多月才下款。
(二)反担保的门槛较高。现行的反担保政策是可以采取实物抵(质)押和第三信用担保等方式。在调查中显示被调查人比较难找反担保,因为本身为低层人群,很难找得到担保人或者抵(质)押物,所以反担保的门槛有待于进一步降低。
(三)贷款经办网点少。长春市现有4个城区和4个开发区,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经办银行只有吉林银行亚泰大街支行,银行经办网点少与越来越多的贷款人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就会影响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放款速度。
三、完善长春市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建议
(一)理顺各部门间的关系。相关部门应该分清自身的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通力配合,妇联穿线,简化贷款办理手续,加快放款速度。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逐步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步入正轨。
(二)探索新型反担保方式。反担保主要是为了提高还贷率,可以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些有效的反担保方式,例如,联保互保方式。也可以尝试资产再担保、典当担保等方式,探索出一些新型反担保方式,尽快缓解反担保难的问题。
(三)增设经办网点。现在吉林银行只有一个办理点,需求贷款的人数较多,这就导致放款慢,所以应在繁华地段的支行新增设经办网点,加快放款速度。
【参考文献】
[1]原淑炜.小额担保贷款实务指南[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
小学生是特殊的青少年群体,学习对其而言是极其重要的生活事件,学习幸福感是其主观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主观幸福感是指作为特殊个体的学生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特定的生活领域所做出的整体评价,是指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积极引导下,伴随着道理的认识,对学习产生的情感体验。国外研究发现各生活领域的青少年对学校满意度的低下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不良、退学、违纪等一系列的负性后果。学龄期儿童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否在学习中有快乐的体验,对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实地调查,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现状,为提高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和丰富学校教育评价体系提供实证性支持。
一、调查方法
采用《中小学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量表共16个条目,由学习体验、现有成绩感受、环境激励以及希望学习成绩等4个维度组成。每个条目分为“完全符合”(1分)、“比较符合”(2分)、“不太符合”(3分)、“完全不符合”(4分)四个等级,根据学生的回答计算每个维度得分。
本次调查对象是江西省吉安市师范附属小学1~6年级学生。将调查问卷发放至小学各年级儿童,随堂测试,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并当场收回问卷。
将回收的有效问卷整理编号,数据输入SPSS 16.0数据库,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年级量表得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P
二、调查结果
发放问卷 349份,回收有效问卷 334 份,有效率为 95.7%。调查结果发现男生在学习主观幸福感总得分、学习体验和现有成绩感受维度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女生,环境激励和希望学习成绩维度男女生得分无显著性差异外。在学习主观幸福感总体得分和现有成绩感受、学习体验、环境激励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希望学习成绩维度上各年级无显著性差异。
三、分析与讨论
对于以学校为主要生活场所的小学生而言,学习主观幸福感对学生个体的行为与人格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观幸福感低下将不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品质,将妨碍其终身学习理念的确立。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生在学习主观幸福感总得分、学习体验和现有成绩感受维度表现要优于男生。可能因为小学阶段女生学习成绩和心智成熟要优于男生,口头表达能力较好,与父母有较好的沟通和交流。而在环境激励和希望学习成绩维度无显著性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无论男孩女孩都是父母心中的宝贝。
小学生的学习主观幸福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下降,1~2年级学学生学习幸福感在中上水平,三年级开始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处于中下水平,总体呈降低趋势,三年级与1~2年级出现显著性差异,提示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期,此时需特别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标志,现有成绩感受是直接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子,学习主观幸福感随年级变化的趋势可能与学生成绩感受密切相关。1~2年级学生刚开始入学,对一切充满好奇,较少的考试也尚未显示出学习成绩的差距,但进入三年级后,随着课程的增加、内容的复杂,学生间学习差距逐渐明显,这时学生现有成绩感觉最差,逐渐适应后,现有成绩感受略有好转,但六年级面临紧张的升学压力,现有成绩感受略有下降。学习成绩直接决定学生接受表扬或批评的多少、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体验。
学习体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体验,是影响学习主观幸福感关键因素。根据积极情绪“拓展-建构”理论所阐述的原理,积极情绪体验有利于提高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得不到积极情感的体验,必将厌倦学习,降低学习主观幸福感。根据学习体验各条目的因子分析,发现随着年级增加造成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下降的学习体验原因主要是学习的趣味性和与师长的分享性逐渐下降。对于心理水平尚处于从幼稚逐渐成长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时期的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加,心理发展逐渐体现出较强的矛盾性,表现为反抗性与依赖性并存、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其幸福感逐渐从满足于简单与家长的倾听、表扬和鼓励,发展为需让孩子感受到独立、尊重和自主,因此随着年级的增加,其环境激励维度得分逐渐下降。
学龄期儿童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否在学习中有快乐的体验,对其未来的学习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关注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是小学教育的崭新内涵和创新壮举,使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从关注社会发展对人的异化影响,到关注以人为本的主体能动精神科学素养。作为学习最初阶段的小学教育,在提供启蒙知识教育的同时,需重视小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培养熏陶,对于完善人格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年级增加的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下降的现状需引起小学教育界同仁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甘雄.初中生学习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1:70-72.
[2]马颖,刘电芝.中学生学习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74-79 .
活动步骤二:选择班级研究的问题
月10日,小公民们根据自己对现实的看法,每人可选择2个问题,进行民主投票。最后,通过全班同学的讨论、投票,清点,统计,决定以“校园周边停车问题的调查”作为我们本次小公民道德实践活动的研究问题。
活动步骤三:收集班级所要研究问题的有关资料
课外,我让全班同学去查找校区停车的合理安排资料,以及关于学生接送等问题的调查,并实地考察,形成文字和图片资料。月15日,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进行班级交流。同时,大家活动热情很高,将自己收集的材料和收获制作了手抄报和书签,在班内的黑板报中展出。
活动步骤四:整理活动资料,制作精美展版
在前三个活动过程的认真进行中,大家发现了公共问题并积累了很多第一手资料,月18日,同学们把大家活动的过程和收集的资料分小组制作展版。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回顾了自己以往在小公民实践活动中的点点滴滴,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会,经过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活动及资料收集,在短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每个小组群策群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齐动手、齐动脑,制作了漂亮的展版。学生根据校园周边道路情况,划定一定的区域,设置临时停车场,展板的制作,展板是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的基本体现,是学生课题活动的核心,是活动的最后一环,因此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过程。同学们花心思、动脑筋,用自己的巧手制作了一张张展版,把自己的活动以及本组的观点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块块精美展版见证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极大提升。
活动步骤五:校园周边停车问题听证会
听证会准备:
首先,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根据我们一学期来对《校园周边停车问题》的研究,自己选取有意义的素材,根据平时积累的资料,分内容、分步骤地制作好美观实用的展版,各小组推选出代表,准备在听证会上一展风采。
听证会上的听证参加人包括校长、副校长、副教导、同年级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代表以及所有学生。按照指定位置入座。
月16日,听证会正式开始:
分小组,各代表陈述:
一:我们义庄小学从原来的弄堂小学搬迁到现在宽阔的白雪路边,客观上有效缓解了校园门通拥堵问题,但是校园周边乱停车问题、上学放学期间接送学生的车辆造成交通拥堵问题还很严重,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采取有力措施来解决。为此,我们小组联系了城南交警中队,在每天的上学、放学时间请交警进行指挥,以缓解校门通压力。
三、调查问卷分析
四、调查结论总述
五、对服装消费与生产的建议
领跑小组
一、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背景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我们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他们的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他们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大学生消费具有多样化,复杂性等特点。作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服装消费,几乎是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除食品消费外最重要的消费开支。因此通过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的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及时把握大学生消费的最新动向,对我们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及对整个针对学生服装生产销售产业提供参考。处于以上的目的我们进行了以下针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报告。
二、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概况
(一)调研目的
通过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日常服装消费和日常消费情况,进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对整个针对学生服装生产销售产业提供参考。
领跑小组
(二)目标群体
河南城建学院东校区在校大学生,包括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通过调研人员的问卷发放,对在校的四个年级的同学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采取分层抽样法,根据四个年级的人数进行分层抽样,以此来收集数据。其中年级人数比例为8:8:3:1(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四)调研过程
12月1日到2 日,设计调研方案;3日到5日,设计调研问卷;6日到9日,进行问卷调查;10日到12日,书写调查报告。其中,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不对被访者进行过多的谈论,尽量收集到被访者真实的数据,不对被访者进行诱导或是随便自己进行填写,而且尽量减少被访者受到过多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调研结问束后留下被访者的电话,以便对调研数据进行验证。调研结束后注明调查员姓名以及调查地点和时间。本小组共发出205份问卷,实际收回204份有效问卷。
(五)问卷整理
在问卷调查结束之后,由组长组织组员对问卷的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具体的能够反映调研主题的数据,然后对数据再进行分析,预测大学生服装销售行业的前景,以及对大学生的服装消费以及服装生产厂家提出一些合理化、科学化的建议。
领跑小组
(六)调查效果
在收回的204份问卷中存在4份不认真填写的问卷,其他的效果还可以,大部分问卷还都是认真填写的,这对于问卷的分析和数据的整理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调查问卷分析
1.性别构成根据调查的样本统计,在调查中男生占51%,女生占49%。(其中系别以管理系为主,另有土木系与数理系的部分同学)
2.月生活费:每月生活费在400元以下的占34%,401-500元的占38.5%,501-600元的占17.5%,601-800元的占7.5%,800元以上的占2.5%。由此可以知道现在大学生的生活水平以及他们的购买力,并且大部分同学的月生活费在500元以下。
3.购衣周期:一星期购衣一次的占2%,一个月购衣一次的占12%,两个月购衣一次的占27%,一季度购衣一次的占59%。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得出受访者的购衣频率。大多数的同学是一季度买一次衣服,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的购衣频率并不是太高。
4.每次购衣的花费:
表1.夏冬装购衣花费比例表
夏装
50元以下
51-100元
101-150元
150元以上
29.5%
42.5%
19.5%
13.5%
冬装
100元以下
101-200元
201-300元
300元以上
24%
51.5%
17%
7.5%
领跑小组
从表1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夏装的价格大部分处于51-100元这个区间,冬装大部分处于101-200元这个区间。由此可见,服装花费在月生活费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也不算是太高,但还有部分人的服装消费过高。
5.对自己服装消费状况的感觉:觉得高的不知所措的占4%,觉得较高的占28%,觉得刚好的占53%,觉得低的一塌糊涂的占2%。由此可以得出有一半以上的同学对自己的服装消费较满意,并且他们对自己的服装消费也比较理性。但还有30%多的同学觉得自己的服装消费较高。
6.购衣方式:
由图1可知,大部分大学生都是和同学、朋友一块去购衣的。其中网上购衣的比重占的很低,但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上购衣有着很大的潜力,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上购衣甚至是网上购物都将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领跑小组
7.购衣时间:根据调查样本显示,新货上市时购衣的占9%,促销打折时购衣的占34%,换季时购衣的占33%,其他时间购衣的占24%。数据显示,促销打折和换季是大学生购衣的主要时间段。
8.购衣场所:
从图2中我们我们又可以很清晰的看出,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在专卖店中购衣,这说明大学生购衣还是注重服装的品牌与质量。但是在大型百货商场和中低档批发市场的消费也不低,究其原因是在这些地方衣服的款式和价格起到的主要影响。
9.购衣原因:根据调查样本显示,适应季节变化的占66.5%,衣服出现问题的占15.5%,追求潮流的占3.5%,社交需要的占4.5%,其他的占10%。由此可见,适应季节变化是大学生购衣的主要原因。
10.服装搭配:此项调查是关于大学生是否注重服装的搭配问题,结果显示,很注重的占15%,一般的占62%,不太注重的占17%,不注重的占6%。由此可以得出对于服装搭配,大学生还是一般注重的。
领跑小组
11.购衣着重考虑因素: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购衣着重考虑的首先是舒适度,其次是价格,再次是款式。至于品牌,还不是太注重考虑。这点就可以证明了大学生购衣场所在大型百货商场和中低档批发市场也比较多的原因。还有,商家也可以从做工与面料方面入手,毕竟这两方面所占的比重也不是太小。
12.服装类型:根据调查显示,喜欢休闲型的占65%,喜欢运动型的占19.5%,喜欢时尚型的占9.5%,喜欢职业装的占1.5%,喜欢其他类型的占4.5%。由此可见,休闲型的服装在大学生服装消费中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分析其原因,从购衣考虑因素中我们得知衣服的舒适度是主要的原因,而休闲型的服装恰好满足了大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需求。并且一般大学生在大四之前很少出席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所以职业装的比重就比较低了。
领跑小组
13.理想服装的特点:经久耐穿的占12.5%,方便洗涤的占7.5%,舒适得体的占71%,实用性强的占10%。通过此项调查可以得出,大部分大学生都希望穿到舒适得体的服装,这就与上面所分析的相照应了。大学生总归还是注重服装的舒适度,所以服装生产厂家可以就此方面入手,进行生产销售。
14.服装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认为很重要的占30%,认为比较重要的占54%,认为一般的占15%,认为不重要的占1%。这项调查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服装对个人形象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也就可以进一步的说明大学生注重服装的质量、舒适度的原因了。
15.服装品牌的喜爱度:
由图4可见,一般的比重近于一半。这充分证明了品牌在大多数的同学购衣中确实占据不了太大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对服装品牌的喜爱度并不是相当高。
领跑小组
四、调查结论总述
根据各个调查员的调查以及上述的问卷分析,由于受访的大学生家庭情况不同,大学生的生活费也高低不等,从而在服装消费上的表现也就参差不齐。有少数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服装消费较为奢侈,追逐名牌,且购买服装的周期很短,花费很高。大多数的同学购买服装的态度较为理性,能够自己实际的经济状况来确定购买,并且购买服装更趋于舒适、实用,对品牌的追捧也并不那么热切,购衣时机也往往在换季之时,购买服装的周期较长,多为一个季度,且花费中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因为家庭条件比较贫困,经济实力有限,服装消费的水平很低。但其中有部分同学的消费观念不是十分的理性,因为爱面子、爱慕虚荣而喜欢攀比,即使经济实力有限,在服装上的消费也颇高。除此之外,同学们多因为季节变化而带动对服装的消费需求,同时也比较看重价格、款式,对那些打折的品牌服装比较青睐。
大学生的服装消费层次差别较大,两极化现象也较为突出,但从整体上来说,大学生的服装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
五、对服装消费与生产的建议
(一)对大学生服装消费的建议
首先,因为两极化的存在,所以大学生一定得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不要只顾着攀比、超前消费,迷失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与目标。
其次,服装对个人形象的影响固然重要,但是任何的才能都不是通过服装甚至外表才能表现出来的。只要我们注重自己的仪表与道德素质
领跑小组
修养,穿着再平常的服装我们也是高尚的人;而那些卑鄙无耻之徒,即使穿着多么前卫、多么时髦的服装,也裹不住他那颗肮脏的心。
第三,衣服够穿就行,何必买那么多呢?我们不能否认那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同学三天两头的去逛街买衣服,但是又何必呢?有再多的衣服比得上有更多的学问吗?有再多的衣服比得上有更健康的身体吗?所以在此建议这些同学一定要控制自己购衣的频率,注意适度。
最后,对于服装品牌的问题,大部分同学并不是太注重服装的品牌,更注重的服装的舒适度与质量。而在这两方面做的比较好的也往往是那些知名的品牌,一些批发市场上也确实买不到什么好质量的服装。但是,在同学们购买品牌服装时一定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自己的经济水平出发。名牌没有错,有错的是我们心中对名牌的追捧与崇拜。
(二)对服装生产厂家的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的结论,建议服装生产厂家应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产规模和营销策略:
第一,大学生无经济来源,多数是靠父母提供,基于此,厂家生产的服装定价不宜过高,要让大学生得以接受。诚然不同地区的生活水平是不同的,厂家也可以对所要进入市场所在的地区进行调研,了解一下当地的消费水平,进而进行定价销售。
第二,大学生正值双十年华,内心本来就喜欢休闲时尚类型的服装,所以厂家可以在服装的款式、面料以及做工等方面入手,进行一下更深层次的市场调研来了解大学生更喜欢的服装类型的特点。
领跑小组
第三,大学生购衣多是由女友、朋友、同学等陪同,建议厂家生产一些特别服装,如情侣装、兄弟装等可供两人或多人穿的组合装。并且还要在宣传方面做好工作,如此可增加销售的连锁性。
第四,在换季之时,也正是大学生购衣高峰期,应加大营销力度,采取种种优惠活动,抓住大学生的购衣需求时机,进行打折、赠送等促销活动。
领跑小组
附录:
(一)营销调研立题
调研要解决的问题:市场调研是市场营销的第一步,在这次调研中主要是锻炼同学们的工作能力,让同学们学习到一些调研技巧和加深对市场营销的认识;另外就是对大学生目前的服装消费状况进行一下了解,从中得出结论,并总结出原因。
调研课题: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
调研提纲:一、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背景
二、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概况
三、调查问卷分析
四、调查结论总述
五、对服装消费与生产的建议
(二)调研信息索引
一、参考文献
1、主编:祖立厂 范应仁 《市场营销学》,科学出版社 2019.9 §3
2、主编:高金章 《市场调查与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9.8
二、资料网址
2、;FormID=12599
问卷资料参考
领跑小组
(三)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问卷设计
大学生服装消费调查
除有特别提示外,以下问题均为单选题,请在横线处填写所选答案序号。
您所在院系__________年级_____性别_____
Q1.您平均每个月的生活费是____
1.400元以下 2.401-500元 3.501-600元 4.601-800元 5.800元以上
Q2.您一般每隔多久购买一次衣服____
1. 一星期 2.一个月 3.两个月 4.一季度
Q3.您每次购衣的花费为夏装____
1.50元以下 2.51-100元 3.101-150元 4.150元以上 5.您认为____
冬装____
1.100元以下 2.101-200元 3.201-300元 4.300元以上 5.您认为____
Q4.您觉得您现在的服装消费情况怎么样?____
1.高的不知所措 2.较高 3.刚好 4.较低 5.低的一塌糊涂
Q5.您日常穿着的服装一般是由____
1.自己购买 2.和朋友一块购买 3.和家人一起购买 4.网上购衣 5.其他
Q6.您购衣的时间一般为____
1.新货上市 2.促销打折 3.换季 4.其他
Q7.您喜欢去的购衣场所为____
1.大型百货商场 2.专卖店 3.中低档批发市场 4.其他
Q8.您购买衣服的原因是____
1.适应季节变化 2.衣服出现问题 3.追求潮流 4.社交需要 5.其他
Q9.您是否注重服装的搭配____
1.很注重 2.一般 3.不太注重 4.不注重
Q10.您购买服装着重考虑的是____(可多选)
1.款式 2.价格 3.舒适度 4.品牌 5.做工 6.面料
Q11.您喜欢的服装类型是____
1.休闲型 2.运动型 3.时尚型 4.职业装 5.其他
Q12.您心中理想的服装应该是____
1.经久耐穿 2.方便洗涤 3.舒适得体 4.实用性强
Q13.您觉得服装对个人形象的重要性____
1.很重要 2.比较重要 3.一般 4.不重要
重庆市政府“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把重庆建成西部地区的购物之都,其中服装消费不容忽视。目前,重庆市服装消费的现状、特征和影响因素等情况并不十分清楚,相关研究匮乏。为了实现目标,首先必须从消费者的角度把握重庆服装消费文化的总体情况及其特征,全面分析呈现其影响因素,才能制定立足现状的重庆市服装产业发展对策。这就成为我们此次调查的基本出发点。
一、关于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工具及调查思路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首先明确,服装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人们在服装选择、购买和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取向、消费态度、生活形态等的总和,并在历史发展中传播、分化、发展,反映着特定时代社会成员的普遍心理和民族精神实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服装消费观念、服装消费心理、服装消费行为和服装消费审美4个基本方面。[1]其次,分别从这四个组成部分细化调查指标,如服装消费审美包括消费者关注的服装风格、款式、色彩、工艺、面料等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了力求掌握重庆市服装消费文化总体情况的调查问卷,命名为《重庆市服装消费文化调查问卷》。
问卷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服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调查,此部分包括服装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段、受教育程度、月收入等情况,因为这些情况的调查具有唯一性,所以采用单选题的形式;二是服装消费的观念、行为习惯、心理和审美等情况的调查,采用表格形式,要求被调查者在合适的数字下方打“√”,当然,每个数字代表消费者的不同态度,即“1”表示“完全不赞成”,“2”表示“不赞成”,“3”表示“一般”,“4”表示“比较赞成”,“5”表示“非常赞成”。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重庆市的服装消费者,被调查者的范围很广,具有随机性,但为了获取有效数据,通过观察被调查者的年龄、服装、行为特征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协调。本此调查对象中,女性占60.8%,男性占39.2%;18至25岁占47.1%,25至30岁占22.9%,31至40岁占13.7%,41及以上占17.3%;学历层次高中及以下占28.4%,专科占11.5%,本科占51%,研究生及以上的占9.1%;月收入500元以下的占30.3%,501至1000元占17.2%,1001至2000元占18.4%,2001至3000元占20.1%,3001至4000占10.3%,4001及以上的占3.7%。
(三)调查方法
该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在重庆市沙坪坝、解放碑、大渡口、南坪、江北等五个典型商圈发放问卷,采用小组协作调查的形式,分成10个调查组,每个商圈2组,随机选取调查对象,搜集重庆市民的服装消费信息。在调查过程中,要求调查者在选择被调查者时不能集中于某一性别、年龄段,而应有意识地协调其比例关系。
(四)问卷发放和回收情况
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538份,回收率为76.9%。由于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的素质高低有别,对待此调查的积极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调查问卷的完成度或真实度也可能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本次调查所得数据繁多,采用SPSS软件系统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能在调查数据的统计结果基础上分析重庆市民服装消费的各种现象。
(一)服装观念状况及分析
随着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服装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悄然发生变化。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重庆市民对服装的态度是不同的,其中,小于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身份的象征和追求时尚的表现,25-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更赞同服装是个人品味的象征。这表明中青年重庆市民希望通过服装显现个人品味,标明自己的身份地位,并且还讲究服装的时尚性;而中老年重庆市民可能因为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已经比较稳定,因此对服装这些作用并不十分看重。
关于不同收入重庆市民对服装的态度,调查数据显示,月收入4001元以上的比1001至3000元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个人品味的象征,服装消费月开支在1501元以上的比1500元以下的重庆市民更赞同服装是保暖遮羞的实用生活品、个人经济实力的体现、个人品味的象征。可见,经济实力越强的重庆市民越注重服装的社会功能,相反,经济实力越弱的重庆市民越看重服装的实用功能。
(二)服装风格的消费状况及分析
人们选择服装首先会根据本人情况确定总体风格,因此,服装风格是服装消费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查可知,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喜欢休闲活泼、高贵典雅和复古怀旧的服装风格,证明重庆市女性通过着装反映她们注重生活品质、敢于表现个性;从年龄看,重庆市民对服装风格的关注程度大体上呈现一个倒U型的关系,即25-40岁年龄段重庆市民关注程度较高,在24岁以下和41岁以上年龄段的关注程度较低。例外的是,24岁以下年龄段青年对复古怀旧的服装喜好度最高,可见,大胆夸张的复古风服装很受重庆青少年的喜爱。
从受教育程度看,调查数据表明,受教育程度高的重庆市民喜欢选择职业、时尚的服装,收入越高的越喜欢职业干练的服装。具体来看,收入501至2000和3001至4000元的重庆市民更喜欢休闲活泼的服装,收入1001至2000更喜欢前卫时尚,收入4001以上的更喜欢高贵典雅的服装。通常情况下,受教育程度越高,个人收入也相应越高;同时,年龄的高低意味着经验的丰富程度与能力的强弱,因此,作为个人价值体现的收入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的制约,这就折射出重庆市民的服装风格与其收入、年龄紧密的相关性。
(三)服装购买原因的情况及其分析
与其他类别的消费相比,服装消费有自身特点,人们购买服装的原因各有不同。根据调查我们发现:重庆市民相对最普遍的是因为适应季节变化而购买服装,然后是因为旧衣服已不合适和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其次是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最后是因为追赶潮流而购买服装。从调查数据看,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多情况是因为追赶潮流和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这说明女性是感性的动物,潮流和心情足够令她们产生对服装的依赖,使其通过某种符合潮流的服装实现心理的调节和平衡。
调查数据也显示,40岁以下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会因为适应季节变化和因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说明41岁以下的重庆市民在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社交圈时需要用服装为社交服务,当然也不可能忽略季节变化的因素;而30岁以下的比3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多因随心情变化需要改变形象而购买服装,这说明30岁以下的重庆市民心理不够成熟,会借助服装进行心理调节。同时,在服装购买频率方面的调查数据表明,一个月购买三次及以上的比一个月购买一次或两次或不购买的重庆市民更多因为追赶潮流和因社交需要而购买服装,这印证服装具有为社交服务的价值。
(四)对服装某方面的关注情况及分析
服装的美由面料、色彩、结构、工艺、装饰图案等方面共同构成,人们在选择服装时对这些方面都会不同程度的加以考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小于40岁的比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的款式、舒适性和装饰图案,18至25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色彩。这说明中青年重庆市民要求服装既要美观也要舒适,而对正值花样年华的青年来说,服装的第一视觉符号――色彩最为重要。
调查数据也显示,月收入4001以上的比1001-3000的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面料,而更不在意服装的款式、装饰图案,月收入3001-4000比2001-3000重庆市民更关心服装舒适性。收入高的重庆市民最注重服装面料及其舒适性,收入高的市民通常也是年龄较大的市民,他们看重服装的实用品质是可以理解的。
(五)服装购买时间的状况及分析
服装随时尚和季节变化不断更新,但每个人购买服装的时间却因人而异,并不会是新款式上市或季节变化了就去购买。通过本次调查发现,重庆市民相对最喜欢在的确需要时和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然后才是在正当流行时和在新品上市时购买服装。这说明重庆市民的经济消费能力还不是很强,服装的价格在较大程度上左右着重庆市民的购买时间。
具体而言,重庆市女性比男性更喜欢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为购买更多数量和更好品质的服装,这种服装消费行为还是不错的选择;其次,41岁以上的比其他年龄段的重庆市民更不喜欢在新品上市时购买服装,这表明41岁以上的重庆市民在服装消费方面更为理性;第三,月收入3001至4000元及4001元以上的比月收入500元以下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新品上市时和正当流行时购买服装,这又证明了经济实力决定购买能力;第四,每月服装消费1501至2000元的比其他情况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这个群体应该是刚工作或依赖父母的年轻人,他们购买衣服讲究款式丰富,而经济能力有限就只有在促销打折时购买服装。
(六)服装购买场所及其选择原因的状况及分析
随着服装营销模式的丰富化,人们购买服装的场所也逐渐增多。根据调查可知,女性更喜欢在网络上购买服装,男性更喜欢在商场或超市购买服装;31至40岁的比其他年龄段重庆市民更喜欢服装专卖店,18至30岁的比41岁及以上的更喜欢在网络上购买。调查数据也表明,月收入3001及以上的比3000以下的重庆市民更喜欢服装专卖店,月收入501至1000比4001至5000元的重庆市民更喜欢在临街服装店购买服装。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学者对幸福的关注逐渐深入到工作、家庭与社会生活中,职业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成分,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也引起了一些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我国古代哲学家孟子曾讲过“君子有三乐”,其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即是一“乐”。反观现实,我们的教师特别是一些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对教师自身及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危害。研究表明,教师们开始感受他们的职业带来的回报越来越少时,教师会产生消极的心情和态度。反映在教师的生理上表现为性急易怒,在情绪上表现为缺乏热情,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对于教学,也很少投入精力,导致教学质量的降低,学生的纪律问题增多,从而导致教师对教育环境产生污染。正如美国学者德肯沃(1987)指出“无论教师的消极态度对教师个体及学校组织产生什么样的后果,这些教师的学生才是最终的牺牲者”。
在我国的教师队伍中,小学教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的职业幸福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小学生的基本道德的建立与综合素质的养成。而国内对于小学教师群体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
因此,本研究将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将着眼点放在国内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上,希望通过对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测量,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发现小学教师群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了解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11所小学发放问卷650份,回收问卷612份,其中有效问卷586份,有效率为90.15%。
2、研究工具
采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成就显示、工作认可、情感支持与工作吸引力,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施测程序
团体施测,测试前由主试宣读统一的指导语和注意事项。测时间为20分钟,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
4、数据的统计分析
使用SPSS15.0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所有教师在职业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和各个维度上的得分情况见表1。
由上表可见,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总量表的均分为3.77。由于本量表采用5点计分,中数为3,所以,结果显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人口学变量的数据分析
为了便于进行分析,将频次少的组进行合并。如职称,把小高之外的组进行合并,分为小高与非小高两组;教龄,将非11-20年的进行合并,分为教龄11―20年组与非11―20年组。
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职称、教龄和所教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小学教师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数据分析。以职业幸福感总分为因变量,以职称、教龄、年级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上表可见,取P
鉴于教龄的主效应临界显著,我们对教龄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进行了时候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从事后多重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差异显著(P
鉴于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4。
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只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而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中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低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只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而对于低、高年级差异不显著。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
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见图1。
鉴于职称、年级与教龄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6。可见在低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903,P>.05。在中年级上,职称与教龄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F=1.778,P>.05。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F=3.751,P =.055
从结果看出,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方面,而对于教龄11―20的职称差异不显著。职业幸福感的教龄差异表现在非小高职称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差异不显著。
教授高年级教师的职称与职称的交互作用见图2。
四、讨论分析
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从研究结果看来,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处在中等偏上的状态,也就是一般幸福和比较幸福之间。其中,总量表的均分为3.77,工作吸引力、情感支持、工作认可、成就显示四个维度的均分分别为3.19、3.90、4.06、3.95,都高于理论中值3,所以可理解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中等偏上。国外有关研究表明,大多数个体体验到的幸福感在中等程度以上,也即表现为正性水平(Diener,1984;Huebner, 2000a)。此外,该结果与姜艳(2006)对于苏州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结果相一致。
对于职业幸福感的四个维度来说,工作认可维度的分数最高,其次是成就显示,再次是情感支持,而工作吸引力维度的分数相对最低,并与其他三个维度相差较大,但也仍处在中等以上。该量表的工作吸引力维度主要涉及教师对工作本身的兴趣以及从业动机。有研究表明,在职业幸福感测量中,男女教师在工作动机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性教师的工作动机显著高于女性教师(张忠山, 2000;胡小丽, 2006),而性别因素在职业幸福感以及其他维度上(如领导关系、工作成效等)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的被试中女教师为457人占总人数的78.1%,男教师为128人,占总人数的21.9%。由此可解释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由于女教师占了更高的比例,因此工作吸引力维度上的得分与其他维度相比较低。
2、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在教龄、职称以及所教年级上的差异分析
根据数据统计的结果可知,教龄在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总分上的主效应临界显著,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以及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所教年级在工作吸引力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在工作认可维度上主效应显著;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与工作吸引力维度上显著;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在量表总分上显著。其它因素则不显著。
对教龄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后发现,在职业幸福感总分、工作吸引力维度和工作认可维度上,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得分显著高于11-20年教龄的教师。非11-20年的教师由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构成。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非11-20教师群体,也就是工作10年及以下的年轻教师和工作20年以上的中老年教师群体在职业幸福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工作10年以下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这是因为年轻教师刚刚从其他的角色转换到教师的角色上来,新鲜感和挑战性都比较强,较容易得到满足。工作10-20年的教师多为中青年教师,早已对熟悉的工作环境失去了新鲜感,重复的工作任务也很难再带给他们挑战,对工作的不满开始不断增加,因而他们的职业幸福感较低。而工作20年以上的教师多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较高的职称和较好的人际关系、熟练的教学技巧,与教龄10-20年的教师相比更容易体验到幸福感,但与教龄10年以下的教师相比,成就动机有所下降,体会不到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新鲜感,因此职业幸福感指数较低。
在职业幸福量表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从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年级差异表现在小高职称教的方面,对于小高职称教师来说,教授低年级和高年级课程的教师比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具备小高职称的教师已经具备一定的资质和阅历,相对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低年级的课程对他们更没有挑战性和吸引力,因此体验到更低的幸福感。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中年级的方面,对于教授中年级课程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要比小高职称的教师体验到更多的职业幸福感。这是因为中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和新鲜感,而对于已取得小高职称的教师来说缺乏同等吸引力,因此体验到的幸福感较低。
职称、教龄与年级的交互作用显著,做简单效应分析后发现,在高年级上,职称与年级的交互作用临界显著。职业幸福感的职称差异表现在教龄为非11―20的群体,对于教授高年级课程且教龄为非11-20的教师来说,非小高职称的教师比小高职称的教师有更高的职业幸福感。这是由于高年级的课程对于非小高职称的年轻教师来说有更高的挑战性和吸引力,也能从中获得更高的满足感。
五、结论
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整体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其中,非班主任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显著高于班主任教师;11―20年教龄的教师职业幸福感显著低于非11―20年教龄的教师。
由研究结果可知,教龄为11―20年的教师在职业幸福感、职业认同、时间管理水平上均低于其他教龄教师,应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视;此外,可以通过对职业认同感以及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姜艳.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 硕士论文, 苏州大学,2006
2.刘颖丽, 任俊. 高中教师职业幸福感与资源的交叉滞后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1(6),173-140
——赴某地调研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考察报告
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省厅近年来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为了解各地这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最近,省厅单成繁副厅长率有关处室赴**、**、**三市进行了工作调研。调研期间,省厅先后听取了**等三市的工作汇报,参观考察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市中小企业局、辽宁**电磁线有限公司、**市炬丰食品有限公司、**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富祥曲轴有限公司、**佟二堡皮装市场、**七星集团造船项目、**希瑞集团、**泰达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茂华木业有限公司。从调研结果看,**等三市服务体系架构初步构建,相关工作陆续展开;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形式多样,新上项目不断增加,成效开始逐步显现。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几年来**等三市做了大量工作,各市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软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创业辅导、教育培训、融资担保、投诉咨询、信息服务等各项业务陆续展开。**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拥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服务大楼,设有创业辅导基地、投诉中心等机构,工作人员30多人。目前,全市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服务机构约500家,人员2000人左右。**市融资担保体系初具雏形,他们通过“两台一组”模式为17户中小企业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545万元,与市人民银行合作,批准和承诺贷款2.9亿元,引导9家信用担保机构为各类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4620万元。**市信息平台建设速度快,网上信息交流活跃,利用率高。仅5-9月就点击12万次。**市从信息平台、创业辅导、基地建设、融资担保、维权投诉、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市经纬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县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经纬信息服务中心为六个县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建设开通了网站,目前正在免费为百户中小企业建设网站。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建成工厂化养殖创业孵化基地、服装加工业创业孵化基地、石材加工业创业孵化基地、商业零售业创业孵化基地、旅游服务业创业孵化基地等五个创业孵化基地。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又有新进展,今年新批准成立**金鼎担保有限公司、**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和杨杖子金益创业担保有限公司3个2000万元以上担保公司。全市今年共为企业担保32笔业务,担保资金总额4260万元,比上年增加一倍。
一个案例
“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XX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15.7%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19.4%来自农业大学,6.6%来自林业大学,6.6%来自医科大学,15.3%来自师范大学,52.2%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25.3%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74.7%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0.5%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15.7%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84.3%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仅为17.6%。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93.7%。
在吃饭以外的消费上,有13.7%的贫困女大学生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购买学习用品,49.8%的贫困女大学生每月个人学习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达56.6%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购买服装的经济能力,还有25.2%的每月服装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学生无力购买化妆品,还有31.5%的贫困女大学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45.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42.2%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6.6%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84.7%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84.7%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60.2%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42.0%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28.1%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28.2%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31.4%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28.0%的向家人倾诉,17.4%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66.2%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83.8%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9.6%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50.3%和45.5%。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56.6%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65.9%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4.1%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4.1%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34.7%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6.8%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34.4%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2.8%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6.7%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43.1%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47.4%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86.1%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82.5%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40.3%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38.2%希望得到培训,24.2%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73.0%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为了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我们研制了与体育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校体育学》相关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并把这套教学光盘应用到我院的教学实践之中,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调查。
1应用多媒体光盘辅助《教材教法》教学的实施程序
本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通过现场和模拟演示,以直观、形象的教学片段、个案,剖析学校体育教材教法的各种示例,突出重点、难点,加深对课的组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采取以下程序;1)教师根据所授的教材、教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索,使学生产生探求感和学习兴趣。(2)观看光盘演示的专题内容,包括概要说明,人工控制进程(可反复观看某一片段相对独立的内容),交互改变参数(以静止、慢进、快进等状态演示)。(3 )教师因势利导,针对普遍存在的间题,进一步进行理论诱导,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教学要素有理性的认识。(4)教师在传授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正确的教学方法,提高正确运用教学模式的能力。
以“篮球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为例,教师首先可以提问,教“篮球单手肩上投篮”动作的顺序如何进行?作示范时教师是否持球?持球投篮时,球没有投中篮筐怎么办?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可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后讨论。同学也可试着练习。教师根据同学们的问题启发学生,“如果持球投篮,球没有进,那么同学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于球进没进,而不会注意正确的动作要领”然后,观看教学光盘里面示范教师的教法,教师根据同学们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理论解答,使同学们在直观体验的基础上,加深了理性的认识。可见,教师提间一学生思考、尝试一观看光盘一理论诱导一正确的方法。是以先进科学的教学技术、正确理论促进体育理论教学新的程序。应用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或简化。
2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访问、开座谈会、发调查表等方法,调查了我院学生、教师等有关人员,具体的方法和过程如下:
1)访问专家。访间了学校体育学专家曲宗湖教授等4人。
2)开座谈会。召集了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教师和部分学生,征求意见,了解教学光盘辅助《学校体育学》教学存在的间题。
3)发出调查表。根据以上座谈、访问的结果,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制定了《现代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学光盘)辅助《中学教材教法》调查表,将表发放给我院学习教材教法课的学生共53份,97级体育教育专业30人,97级运动训练专业23人,其中有效问卷50份,将有效回答表50份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制定调查表,研究此种教学方法对我院实习学生教学效果的影响,共发放问卷20份,回收有效问卷20份,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
4)教学观察。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3结果分析
1)现在采用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95%的学生认为,现采用的教学方式优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他们认为现在采用的教学方式,比较利于学生开发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一种参与意识,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而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也有少数(3%)学生认为,现采用的方法太麻烦。
2)有91%的学生认为,采用光盘辅助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教材教法,传统教材教法在理论上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教法,但是学生在实践中,往往不知如何恰当运用。故此,经常导致实践上的失误和错误。
3)有85%的学生认为,因为年龄的区别,他们现在学院里所学的技术动作方法,同中小学里面所教授的技术动作方法是有区别的。运用光盘教学,更好学习到比较适合中小学体育课的教学方法。
4)教学观察显示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学习情绪普遍比较高涨。
5)通过统计与分析,我们在表1中可以看到,我院实习学生对于《教材教法》课程是比较喜欢的,它对学生的教育实习意义是比较大的,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指导学生的具体教学,特别是使学生了解中学体育教材的知识系统、教学体系、教法的应用。
6)通过统计与分析,了解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材教法》的教学效果,学生比较满意,对于教学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利于学校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促进了学校教改的实验与研究。
7)理论课教学的实际意义在于指导实践,体育课有其特有的规律,特别是体育理论v的教学,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实际的指导,并要求学生能够教好体育实践课。通过统计与分析我们了解到,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教材教法》课的教学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8)可见,通过对学校体育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教学水平,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效益。
4结论与建议
1)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3
近年来,随着广东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开始不断增加。但与日益凸显的社区居民金融服务需求相比,现有的社区金融供给总量、供给方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为了增加社区金融供给,加快金融服务下沉,广州市各大商业银行近年来均先后提出了进社区开展金融服务的思路。但由于社区金融在中国尚属新鲜事物,很多用户对其不了解,很多金融机构也未予以足够重视。为了进一步推进广州市金融服进社区,找到一种满足客户群体金融需求的经营服务模式,解决社区居民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重点,针对小微金融用户、金融机构、社区居民等相关主体对于小微金融服务的需求展开调研,通过分析现状、问题及趋势,对未来广州市推进小微金融进社区服务提供理论参考。
一、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概述
社区类金融机构是指从事社区类金融机构信贷行为。依托在地方人文关系的基础之上,从事着关系型贷款服务的机构[1]。近年来,广州社区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发展较快,但也面临社区基础金融服务不均等、效率低,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滞后,专营性金融机构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少,金融机构存贷比偏低、资金供给量不足,小微企业风控难度大、银行偏好“保大放小”,信用担保体系薄弱、金融机构认同度低,社会诚信体系缺乏、企业违约风险加大等问题。
二、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现状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无论在总量、规模还是服务质量方面,均难以和广州市其他区域相比。整体呈现出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在区域方面,各类不同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发展水平并不平衡,越是大型社区,金融服务站点布局越是紧密,而小区域和村镇等级别的社区,金融服务水平明显示弱,无论是机构设置还是网点设备等,呈现弱化趋势。二是客户群体方面,社区金融更多侧重于中、大型社区中的中高端客户以及白领阶层。而针对当年城市人口发展老龄化的局面,并没有太多关注体现在“一老一小”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方面。三是目前的社区金融机构网点分布不平衡,在较为繁华路段和中心商业区的金融物理网点分布较多,但在真正需要社区服务的各类社区和居民集中居住地段,配置的金融物理网点明显不足,给社区金融需求满足造成一定影响。
三、广州市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问题
1.社区金融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不高
广州社区金融服务的诞生和兴起,是伴随着广州市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应用而生的。随着社区规模的日渐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在广州市一些大型住宅区和集中住宅区均出现了各类社区金融服务的需求。金融服务需求的内容也从原有的简单存取款过渡到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多种领域[2]。但从目前广州社区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来看,现有的社区金融服务范围较小、服务效率有限,整体水平难以和江浙等同类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相比。多数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仅仅具备简单的存取款一体机和1-2名工作人员,办理的业务范围也以存取款为主,多元化、深层次的业务内容尚未得到w现,不少地区的金融服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服务盲点,难以满足区域金融服务需求的基本要求,更难以通过机构网店传递服务理念,形成服务特色产品。
2.社区金融服务网点较少,服务渠道有限
现阶段,广州市白云区专供社区服务、小微群体金融服务的专门性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较少,社区居民、小微群体融资渠道严重不足[3]。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广州市白云区共有各类金融机构物理网点329家。其中,驻区商业银行共18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银行业金融机构1家,商业银行一级支行21个,银行柜员机数2175台,其中存取款一体机数约1620台,POS机数约为2973个,从业人员约4631个。此外,白云区拥有社区金融服务站36个,农村金融服务站3个(表1)。
但上述金融机构中,真正服务社区居民、服务小微企业的金融机构并不多。绝大部分金融机构如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均以大规模客户群为首要服务对象,门槛较高,其并不是专营型的针对小微金融服务群体的服务机构,致使普通居民一旦有融资需求却难以问津。如其中,中信银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超过2000万元,建行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余额达973万元。而真正如民生银行、民泰银行等村镇银行这些民营小型金融机构,其服务的客户群体户均贷款额均在100万元以下,已成为白云区当地重要小微金融服务机构。因为缺乏专门的小微金融机构,一些小型的融资群体往往在发生融资需求时转而寻找小贷公司、民间借贷等其他途径。由于民间借贷的成本较高,除了本身较高的利息支出外,企业还需要支付各种保证金、担保费、中介费等费用,使得风险不断加剧。
此外,在当前金融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下,各大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网点设置往往以盈利性作为基本出发点,更加关注短期利益和眼前效益,能从企业的社会责任出发,考虑长远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并不多[4]。因此,在利益和成果导向的基本前提下,各大商业银行在设立时,首选的地址均在白云区经济较发达地区。如一些商业中心、产业集聚带、园区密集地等,以便能较快实现当年设立和尽快盈利的目标,尽快稳定业务来源。因此,该类物理网点的主要服务群体以公司业务为主,间接辐射周边社区,对于社区居民的金融服务功能非常有限。与此同时,广州市对于小微金融进社区项目的扶持政策有限,即使有少量进入学校、社区等地展开金融服务网点布局的金融机构,也因资源少、成本高、业务少、利润薄等原因,难以支持,往往需要本机构其他金融业务作为补贴才能持续下去。更有一些地理区位优势不足的社区,自始至终无法进入各大商业银行网点布局的视野,社区金融服务需求与社区金融产品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3.社区金融机构认同度低
目前,白云区的社区金融服务机构以村镇银行和小贷公司为主,含部分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但由于村镇银行等小型金融服务机构在广州市的发展地位尚不稳固,非业界人士对其的认同度较低,导致该类金融机构虽然在社区中设置物理网点,但却缺乏业务来源难以维系。社区居民往往倾向于选择大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办理业务,但在白云区各类社区中,该类金融机构的物理网点却十分缺乏。此外,在小贷公司方面,广州白云区内注册登记的小额贷款公司共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共2家。3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合计5亿元,2014年度投放贷款521笔,投放金额15.02亿元,纳税总额1990.44万元。截止2014年底,累计投放贷款1363笔,累计贷款金额39.5399亿元,为地区企业、居民贷款融资提供了有效补充。2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合计3.1999亿元,2014年度合计业务收入为0,净利润-248万元。此外,近年白云区已有两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因为小微企业贷款具有少、频、急、短等特点且服务的是抗经济周期能力差的小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的自身营风险,从而加速了小微融资性担保公司退出市场的步伐[5]。
4.地方政府对社区金融支持力度有限
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予以政策倾斜,有助于小微金融机构展开金融服务、金融风险防范。在我国现行“一行三会”垂直领导的金融审慎监管体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职权配置严重失衡,地方政府金融事权缺失。目前,区县级金融工作部门唯一有权实施直接监管的机构是小额贷款公司,对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各种类金融机构、各种金融中介机构只有协调力,没有控制力。地方政府推动地方金融改革发展的意愿强烈,但工作抓手少,对地方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仅停留在实施政策引导扶持、推动政金合作等方面,推动力度明显不足。
四、提升白云区社区小微金融服务的举措
1.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建设
针对目前广州市白云区社区金融服务网点严重不足和分布不均的局面,当务之急就是要进一步加大社区金融服务网点的建设。政府可通过在政策、规划、制度等方面适度倾斜,在考核标准方面设置社区服务指标等方式,适当引导各类金融机构科学布局,不仅仅以盈利为目的,更要根据全区金融发展的规划,在各类社区设置不同等级的社区银行、社区金融机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金融服务需求。实现区域之间、社区之间的金融服务网点平衡。
2.积极创新社区金融服务产品种类
要结合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的金融需求特点,积极创新符合社区金融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特别是商业银行,还需对小微客户进行细分,以采用不同的业务流程、量身打造金融产品、创新贷款流程及风险管理工具和理念。如针对社区金融中需求的存取业务、网络服务、投资理财、小额信贷等主要金融需求,积极开发适合不同社区层次、规模的个性化、差别化社区金融服务产品,促进金融服务不断下沉到社区、服务到基层[6]。同时要促进社区金融服务软件的提高,如积极培养社区金融服务的专业团队,培训专业化的金融服务人才,帮助其掌握社区金融服务特点与流程、提供上门服务等。通过软硬环境的改善,切实提升社区金融服务产品质量和水准。
3.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平台
不断完善社区金融服务的公共平台,为进一步推广和深化社区金融服务提供保障。如要针对社区居民金融业务需求的特点,从用户需求出发,为用户着想,结合具体业务,适度简化各类业务办理程序,减少社区居民和小微群体在办理业务中存在的信息不足、流程不熟等困难。同时,加强对于社区居民金融信息平台的建设,建立统一的社区金融服务公共信息平台,对不同群体展开分类管理和后续服务,力推网上银行与物理网点相结合的方式,帮助社区居民实现简单业务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复杂业务能尽快找到社区网点办理的金融需求与愿望。
参考文献:
[1]许英明,汪远航.提升城市社区金融服务的路径和机制――基于公共服务视角的分析西南金融,2013(2):13-16.
[2]樊大志. 强化创新社区金融服务[J].中国金融,2012(21):21-23.
[3]罗剑. 大型银行的金融创新实践――成都武侯区社区金融案例分析[J].西南金融,2011(11):44-45.
[4]蔡宁伟.社区银行的内涵特征、历史沿革与模式创新――基于中外社区银行的内容分析与案例研究[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15(3):46-49.
[5]郭明奇,刘书钢,果蕾,等.社区银行机构发展研究[J].华北金融,2014(3):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