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20:32:3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田间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6)02-0060-01
前言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的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大多数,玉米是农作物中种植范围比较广的品种,东北三省更是春玉米的主要种植地。辽宁省作为较早种植玉米的省份,已经培育出几十种高产的玉米品种,走在玉米种植的技术前列。玉米育苗期间,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多,是较为关键的时期,需要重点看护。
1.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意义
1.1规范玉米的生长,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苗期是玉米根系生长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田问管理能够有效促进玉米根系的生长,合理的措施可以使得玉米的生长逐步实现规范化。玉米生长中出现的病虫害等难题都可以很好地解决,实现苗壮、苗全的局面,为玉米的高产量奠定了基础。
1.2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在玉米的苗期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可以明显的提高玉米的产量,从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生活难、看病难等的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1.3提高农业技术,加快现代化进程
辽宁省作为玉米种植的先进省份之一,对于玉米的种植、培育以及管理有很多的经验。在玉米苗期进行田间管理,将先进的技术运用于田间管理,将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教授给农民,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业的科学化水平,提高当地玉米的产量,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进行玉米苗期田间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做好补苗移苗的工作
在玉米播种的时期,种子会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诸如天气状况,水分补充,土壤适应,种子自身质量等问题。这时会出现缺苗现象,即栽种下去的部分玉米种子无法正常发芽。所以在栽种之后,农户应时常到田间视察,及时发现没有正常发芽的种子,予以补苗或者移苗。
如果缺苗较多,则可用浸水催芽的苗种栽种,为补苗。如果缺苗较少,只需稍添数苗,则可移苗栽种。补苗和移苗都应选在晴朗的下午进行,最好是带土栽培,如果缺乏相应的条件,也可直接栽培。补苗和移苗完成后,应给种苗及时浇水,让种苗尽快渡过缓苗时间,更快地适应栽种环境,以达到全苗的目的。
移苗补苗是发苗时的基础工作,只有确保大部分苗种正常发苗,才能使之后的育苗工作正常进行。这也是一个筛选苗种的过程,要求农户在选种时必须准备过量的种子,防止部分苗种无法发苗时,田地出现苗种空缺的情况,使得最后玉米收成降低。
2.2做好间苗定苗的工作
在确保全苗发芽之后,还应做好间苗工作。因在田问发苗的苗种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可能会出现生长不齐,发育较弱,突发疾病等现象。所以,在发苗之后,扎根之前,叶面生长到3-4叶时,就要根据情况拔除一些弱苗,病苗。还要适时清除一些生长较为拥挤的苗种,防止苗种之间争夺水分和养分,造成后期生长不良,影响上部发育。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不同,间苗工作也可拖至5叶,但最迟不宜超过6叶,否则生长过长,需要问苗的苗种已经影响到了周围苗种的生长,可能会造成周围苗种生长不良。间苗时,拔除的苗种一定要连根拔起,否则土壤中留有残根,可能会出现二次发苗的情况,影响到周围苗种的生长。
2.3做好蹲苗工作
问苗之后紧接着就是蹲苗,此时苗种根系开始发育,需要各种营养,可蹲苗的方法帮助苗种发育。蹲苗一般在出苗后到拔节前这段时间,结合间苗,在合适的苗种周围扒开三厘米左右的土壤,让地下的根茎暴露出来,在日光下晾晒。晒根的时间应持续7~15天,晒根结束后要及时追肥,可使土壤地温提高1℃左右。在晒根时,要严格控制时间,以防根茎受到过度暴晒而受伤。蹲苗也要根据苗种的发育状况和土壤肥沃度,若苗种较壮,土壤肥力适宜,则可蹲苗,若苗种弱,土壤贫瘠,则不能进行蹲苗。
蹲苗后,幼苗的发育将更加健硕,增强苗种在后期经受干旱的能力,也可使苗种具备一定抗倒伏的能力。蹲苗能为苗种后期发育打下良好的基础,虽然不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无疑能够促进苗种发育,增强抗性,降低后期发育风险。
2.4定期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工作基本贯穿玉米苗种的整个苗期,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应在问苗之前,苗种才长4片左右叶子的时候,对深度在3~4.5厘米的土壤进行除草,防止出现杂草与幼苗争夺水分养分,致使苗种在幼苗时就发育不良。第二次应在间苗之后,苗种之间分布清晰之时。此时除草,才能让苗种在间苗之后能够有充分的空间成长。第三次在拔节之前,深度扩展到9~12厘米,此时除草要除尽,特别注意要除尽“护脖草”。除草过程中,需要注意深度,不能伤害到正在发育的苗种根茎,出现压苗或者伤苗,妨碍幼苗根须发展。应遵循“头遍地不培土,二遍地少培土,三遍地拿大茎”的原则。
2.5定期追肥
小麦是我省沿淮淮北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100余万公顷。由于小麦生长周期长,播种期正处中晚秋,病虫草害发生种类多,为害时间长。因此进行小麦田间管理是小麦优质、高产的关键。
1苗期管理
在此阶段要保证小麦全苗、匀苗,力争早扎根、早分蘖,冬前达到壮苗标准。壮苗标准:半冬性品种越冬时主茎叶片数要求6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根,群体茎蘖数1200万根/hm2左右。
1.1查苗补缺
出苗后要根据基本苗的要求及早进行基本苗调查,三叶期前苗数不足,可催芽补种,三叶期后可移稠补稀。
1.2因苗管理
1.2.1弱苗管理。因土壤肥力和墒情不足引起的弱苗,要先追肥后浇水,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和分蘖生长,变弱苗为壮苗。因晚播引起的弱苗,除缺墒严重外,一般不宜浇水,以免降低地温,应浅锄松土保墒增温,促进麦苗生长。
1.2.2旺苗管理。旺苗一般是由于播种过早或品种播期不对,加上施肥不当、气温偏暖、雨水较多等造成麦苗旺长。对苗期旺长麦田,可通过深耕、镇压、喷洒植物生长抑制剂等办法阻止主茎和大分蘖生长,压制分蘖发生,控旺转壮。
1.2.3壮苗管理。对底肥足、墒情好、适时播种的壮苗,一般不再施肥,但要松土保墒。
1.3中耕划锄
冬前要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表土,以利于提高地温,通气保墒。一般第1次中耕在开始分蘖时进行,第2次在分蘖盛期进行。
2中期管理
中期也就是小麦器官建成阶段的管理,一般指从起身到抽穗前的阶段,是小麦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本阶段主要是在前期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个体与群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和光合利用率,培育壮秆大穗。
2.1追施拔节肥或孕穗肥
拔节肥追施是小麦高产栽培上的一个重要措施。拔节肥可以提高中期功能叶的光合强度,积累较多的光合物质供幼穗发育,提高分蘖成穗率和穗粒数。拔节肥一般应掌握在群体苗色褪淡、分蘖高峰已下降、第一节间定长时施肥(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追肥量一般可占整个氮肥施用量的40%,即折合尿素150.0~187.5kg/hm2。追施孕穗肥可提高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能够保花增粒、提高粒重。追施孕穗肥一般在剑叶露出时施用,施尿素60kg/hm2为宜,用量不宜过大。
2.2春灌与防渍
拔节至抽穗阶段是小麦一生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干旱会使植株上部功能叶片变小,小穗、小花增多,穗粒数减少。所以发生春旱时要进行春灌,尤其是施用拔节肥应结合灌水。如果这期间降水偏多,要及时清沟沥水,以防小麦根系早衰甚至烂根和加重病害。
2.3防倒伏
预防措施:①选用高产、耐肥、抗倒伏品种;②科学施肥,防止氮肥过量,严格掌握追肥时间;③合理密植,防止群体过大;④对高秆品种应用化控技术,在苗起身前喷洒矮壮素、多效唑、缩节胺助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及磷钾肥液等,用量300mL/hm2。
3后期管理
后期管理也就是籽粒形成阶段的管理。小麦抽穗后根、茎、叶生长基本停止,进入以籽粒形成为中心的开花、受精结实、籽粒灌浆、养分运输和产量形成阶段,是决定粒数和粒重的关键时期。本阶段要保根护叶,防早衰或贪青晚熟,延长上部叶片功能期,保证叶片正常落黄,预防旱、涝、冰雹、病虫、倒伏等自然灾害,达到籽粒饱满、增加粒重的目的。
3.1叶面喷肥
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叶面喷肥,植株吸收快,肥料利用率高。一般要用1%~2%的尿素溶液750~1500kg/hm2进行叶面喷洒,以补充植株氮素营养不足,缺磷麦田可喷洒0.2%~0.3%的磷酸二氢钾,对提高粒重有明显作用。
3.2一喷三防
小麦生育后期,病虫害、干热风、倒伏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后期进行“一喷三防”可有效防止这些危害。“一喷三防”就是把农药、肥料、植物生长调节剂按适当比例混合复配在一起,喷洒在小麦田里,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防干热风的目的。
3.3后期灌溉和排涝
小麦从抽穗到成熟约需降水150mm左右,这段时间淮北地区平均降水量为90~100mm。因此,此期小麦生理需水与自然降水有一段差距,除多雨年份外,干旱年份和贫水年季节都需要补充灌溉。
3.4适时收获
在正常成熟的情况下,小麦粒重以蜡熟期至完整期为最高,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也最高。因此,蜡熟末期是收获的最佳时期,应根据劳力、机械、天气等情况及时抢收、避免损失。
4小麦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
(1)返青至拔节期防治小麦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3000mL/hm2对水900kg/hm2,喷施小麦茎基部。
(2)3月底至4月初,防治麦粘虫麦叶蜂、麦蚜、麦蜘蛛、吸浆虫,使用高效低毒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
田间管理要达到“墒高、墒平、饱满、田间顶无烟花,腰无烟杈、墒无杂草、沟无积水、病虫害轻,烤完一棵桩。”通过栽前、栽后的田间管理,使烟株生长发育健壮、整齐、清秀无病,群体与个体协调一致,产量、质量达到预定目标。
二、烤烟大田移栽管理要求
(一)、预整地理墒
预整地理墒是烤烟规范栽培的基础,必须要保证较高的质量,做到先预整地理墒,合格验收后再栽烟,改变过去边整地理墒边栽烟的习惯。
1、深耕细耙:烤烟根系发达入土较深,根系又多密集在30—40厘米的土层内。因此深耕细耙有利于根系生长,扩大养份和水分的吸收范围,对地上茎叶的旺盛生长有利,深耕以25—30厘米之间为宜,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机耕。平整土地必须做到田平、土细、均匀一致。
2、开挖排水沟:在理墒前必须先在四周开挖边沟,较大田块中部还要开挖腰沟,沟深45厘米以上。
3、理墒规格:烟田平整好后开始理墒,理墒要求规范化,实行宽行窄株模式,连片烟田要统一墒向,改善通风透光条件。理墒时要求按1.2米的行距拉线起墒,先理10厘米高的毛墒,然后把中层肥15公斤,分两行施在毛墒上,行间距20公分;最后再从两边拢好墒。拢墒后要求田烟墒高35厘米,地烟和地势较高、坡度大、保水肥性差的沙质土,墒高要求30厘米以上,烟墒墒面宽50厘米以上,无论是田烟或是地烟都要求做到墒与墒之间宽度一致,深浅一致,墒平、沟直、土细,排水通畅。地膜覆盖的地方,理好墒后视土壤墒情及时盖好薄膜。
(二)施肥技术
1、纯氮指标:根据我县土壤肥力水平,品种需肥特性,在栽烟当季不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全县亩施纯氮4.1—6.65公斤,全面施用氮钾肥作追肥,禁止使用尿素、碳铵、硝铵和磷铵。
2、施肥方法:施肥方法采取30%的复合肥作中层肥,20%的复合肥移栽时作带水施用,50%的复合肥和全部氮钾肥(硝酸钾)作追肥施用。
(三)、规范移栽
1、移栽时间: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及主栽品种的特性,应适当提早移栽节令,在4月15日开始移栽到5月5日基本移栽结束。各地移栽期必须相对集中,100—200亩的连片地块2—3天内移栽结束;500亩左右连片地块3—5天内移栽结束;1000亩以上连片移栽时间不超过7天。
2、移栽密度:全部实行宽行窄株模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品种特性,我县采取两个规格。即:红大种植项目行距110cm×株距50cm,亩栽烟1200—1230株,其它品种行距120cm×株距50cm,亩栽烟1100—1150株。
3、移栽方法:全部采用“移栽器”实行“带水带肥定位移栽”。即:在整地达到田平土细的基础上,先按预定的向致拉线起毛墒高约10—15cm,在毛墒中心线两侧约10cm,把计划施用的底肥做中层肥双行条施,施肥后又拉中心线进行第二次拢墒至要求的墒高(25cm以上),然后拉线用移栽器按株距规范移栽,移栽后每亩用10公斤复合肥兑成1%的浓度的肥液,每株浇1公斤左右肥液,每株再浇2公斤左右的清水后在烟根周围覆盖干地以利于烟苗保水成活,移栽后下午喷施功夫防治地下害虫。
4、移栽质量:要求烟苗栽后生长点露出表土即可,其余茎杆全部埋入土中,适当深栽有利于烟苗侧根多生快发,提高烟苗成活率,切忌移栽太浅,烟苗茎杆露出土表或露出土表过高,形成“高脚苗”,易造成铁杆早花、蹲塘不长等,不利于烟苗的早生快发。
(四)、大田期管理技术
1、科学浇水:烤烟大田期的需水规律是:还苗期需要足量的水,此时期烟株小,耗水量少,适当干旱能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后期营养物质的吸收,土址相对湿度50—60%较为理想;进入旺长期后烟株生长旺盛,耗水量增大,土壤相对湿度75—80%左右对烤烟生长,干物质积累最为有利;成熟期需要适量的水,土壤相对湿度60%左右有利于优质烟的形成,利于成熟采收。椐我县实际,移栽至团棵期适当补水,团棵期揭膜培土充分利用6—7月降水供给烟株大量需水,确保烟株健壮生长。
2、及时施用提苗肥和追肥:提苗肥的主要作用是烟株还苗后能及时补充水肥,保证烟株早生快发。第一次在栽后7—10天内,每亩用5—7.5公斤氮钾肥兑成1%浓度的肥液距烟株3—5cm处打洞浇施,施后盖土;第二次追肥在栽后15—20天内,每亩用5—7.5公斤氮钾肥兑成1%浓度的肥液距烟株10cm处打洞深施,施后盖土,严禁栽后21天后再追施氮钾肥;第三次追肥在移栽后30—35天,结合中耕除草,揭膜培土进行浇施或干施,保证烟株后期养分供应,确保烟叶得以留养成熟。
3、加强对早花烟株的管理:由于烟株个体间差异、育苗环节和气候情况等的影响,少数烟株会有早花现象,对早花的处理要抓住时机适时处理。即在早花烟株的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选好花下倒3叶或4叶的侧芽,选好侧芽后把芽上叶片及早花打除,打除部位尽量做到与侧芽平齐,以保证侧芽健壮生长。
4、适时揭膜培土、中耕除草
(1)、揭膜培土的作用:揭膜培土有利于促进烟株根系生长;有利于雨水进入墒体,保证烟株旺长期耗水耗肥量大的需要;有利于土址与外界的空气交换,促使根系和土址微生物的活跃;确保烟株早生快发;有利于彻底清除地膜,保证土址肥力的延续性;有利于降低地温,控制根茎病害及烟株后期早衰;有利于烟株下、中、上部位叶片协调生长,避免下部叶片薄,颜色淡;上部叶开片差、叶片厚、杂色重的现象。
(2)、揭膜培土时间:通过几年的实践,揭膜时间以栽后30—35天,不能超过35天,烟株生长到摆盘后期和团棵前期为最佳,该时期揭膜培土有利于烟株早生快发,根、茎、叶协调发展。
(3)、揭膜培土的技术要求:提沟培土时要把烟苗培成“喇叭口”型,培土后保证墒高达30cm以上,并呈“筒瓦”墒型,保证烟根的生长空间,杜绝培成“鱼脊型”,不利烟根的生长;培土时不能打除底脚叶,确保有效叶片数,烟株下、中、上部叶片协调生长,提高烟叶质量。
5、及时施用“宝成”除草剂:培土后10天左右及时施用“宝成”对烟田、烟地进行除草,确保后期墒无杂草。
6、适时封顶打杈,积极使用药物抑芽
定植后要及时搭小环棚,覆盖好塑料薄膜和无纺布,以利缓苗。
二、播种
母床中铺入培养6公分厚、踩实、浇透水,然后撒播催好芽的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10克,不可过密,否则易发生猝倒。覆培养土1-1.5公分,床面及四周撒少量鼠药,或在床内悬挂蘸有3911的布条驱鼠。有条件时可使用2x2穴盘育苗,不仅节约种子,管理也比较方便,分苗时还不伤根。
三、分苗
茄子出苗约1个月,在适宜温度管理下,可长到两片真叶,这是茄子分苗的最佳生理苗龄。分苗方式有如下3种:
1.营养钵:有纸钵和塑料钵两种,其直径为8-10公分,高8-10公分。前者透水透气,中途基本不用补水,管理方便,苗子生长健壮,后者中后期易缺水,需要补充25-30℃热水。其优点是容易移动。纸筒分苗时,覆土要严,钵顶露出土面,易引起苗床缺水,对苗子生长不利。分苗前浇透底水,然后用手指将苗子根部压入土中,覆土即可。
2.切块:苗床底部铺一薄层细砂或炉灰,然后铺培养土10-12公分,踏实后浇透水,将床面切成8-10公分见方的泥块,然后分苗,该方法操作简便,缓苗迅速,缺点是移栽时不易起苗。
3.开沟:一般露地育苗可以采用,方法是先开4cm深小沟,灌水后以10cm苗距摆苗,水渗完后覆土,再分下一行。此法省水,不伤根,缓苗容易,但工效太低,移苗也较费事。
四、合理整枝
及时整枝,减少养分消耗,促进生长,可提高质果率和前期产量。一般将门茄以下生长最旺盛的侧枝留下,保留2-3枝。其余侧枝都应尽早摘除;在中期要及时摘除老、黄、病叶;在着果后期及时摘心,促进果实迅速生长成熟,增进品质。
五、田间管理
1、茄子定植后要早松土,勤松土,早追肥,提高土温,疏松土壤,促使发棵。茄子喜肥、耐肥,除提苗肥外,在开始挂果时追肥一次,在第一层果实采收后施一次重肥,以供旺果期的需要。茄子叶面积大,需水量多,生长前期要保持土壤干干湿湿,大量结果后要灌透水,在雨水较多的黄梅季节还要注意排水。茄子叶大株高,移栽的苗根系人土不深,为防止土壤板结,在植株封行前应中耕,结合培土,防止植株倒伏。
2、茄子因夜间温度过低、白天温度过高、土壤干早、光照不足、营养不良等都会引起落花落果。如5月上旬前夜间温度低于15℃,为防止低温引起落花,可用30ppm的2.4-D溶液处理花朵,也可用40ppm的水溶性防落素喷花。
3、为改善茄子通风透光的条件,应摘除第一花朵以下的侧枝。当茄子第一、二果实收获以后,基部叶片过多影响通风透光,应打去部分黄叶、老叶以减轻病害。
4、茄子的病虫害有绵疫病、褐纹病、青枯病、蚜虫、红蜘蛛等。绵疫病主要危害果实,也可危害幼苗。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以后扩大为褐色、黄褐色圆形凹陷的病斑。在高湿条件迅速扩大,果实软腐,表面生白色绵状菌丝体。褐纹病危害茎叶及果实,病斑近圆形,褐色,后期为灰白色,有轮纹或元轮纹,斑面生许多黑色点状的分生抱子,病部薄脆易穿孔,茎干基部的病斑由于皮层腐烂,如遇强风可使植株折断倒伏。这两种病害都是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通风透光不良等不良的环境条件都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种子、床土进行消毒;实行轮作;清沟排渍;铲除杂草使田间通风透光良好等。在发病期间及时喷药,如0.5%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喷2-3次。
5、蚜虫与红蜘蛛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液、50%二澳磷乳剂1500倍液、20%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以及敌敌畏、辛硫磷等药剂均可防治。
6、追肥:幼苗定植还苗后,即可追施稀粪肥或化肥,以后随苗龄增大,逐步加大追肥量,每隔10天左右追肥1次。开花初期,结合培土,追重肥1次,可每667平方米施复合肥30-40千克。结果期间需肥最多,特别是氮肥,宜每隔5-6天追施1次。茄子是一种需充足肥料的蔬菜,很少因为肥料过多引起徒长。
7、水分管理:茄子单叶面积大,水分蒸腾多,需要及时灌溉,并随灌随排,当雨水过多时,注意排水防涝。
8、中耕培土:可结合除草、施肥进行,大雨过后,表土板结,可在半干湿时中耕。促进茄子发根,结合中耕进行培土,避免倒伏。
进入七月份,玉米全面进入抽雄――孕穗期,水稻进入抽穗期,是加强田间管理,做好抗旱、防涝的准备工作的关键时期。应以争积温、促早熟为中心,采取拔除杂草、适时追肥、合理施用叶面肥、防治病虫害等有效措施,促进作物正常生长发育,确保适期安全成熟。加强田间管理,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促早熟。
玉米抽雄开花、水稻出穗将进入快速生殖生长期,对水肥等需求量大,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各地要酌情灌溉。同时,早施粒肥、喷施叶面肥等促进早熟。
二是清除杂草防草荒。
旱田拔除田间大草,清理田边地头杂草,降低草籽数量,以防导致明年草荒。水田要清除池埂、灌渠杂草,并重点清除田间野慈菇等大草,以利于水稻生长。对前期除草剂应用效果不好的旱田和水田,都不能再施用除草剂,只能采取人工或机械除草,避免产生药害。
三是防治病虫危害。
及时防治病虫害,根据气候特点和病虫发生规律,加大普查力度和频率,及时准确地掌握发生趋势和动态,及时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预报、早防治。要重点做好玉米斑病、稻瘟病等主要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做好农药、药械等物资准备,确保发现一点,控制一片,坚决遏制大面积危害。作物进入各种病虫害多发期,各地要及时预测预报病虫害的发生趋势,跟踪调查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加大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粘虫、玉米螟、蚜虫、蝗虫、双斑萤叶甲、稻瘟病、水稻二化螟、稻曲病等重点病虫草害的监控力度,及时监测,早动作、早发现,科学有效防治,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在水稻进入始穗期(破口期),预计一周的时间将进入齐穗期,这一时期是水稻稻瘟病的最佳防治时期,因此,要抓紧开展对稻瘟病进行防治。
一、分析形势,提高认识,增强抓好秋作物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市粮食生产的总体形势是比较好的。今年夏粮丰产丰收,预计总产、单产以及小麦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夏粮连续5年增产,为实现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目前秋粮生产的形势也很好。一是播种面积大。全市秋作物播种面积较往年有所增加,增长幅度在7%以上。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达到677万亩,较去年增加27万亩,增长4.2%;超级稻种植面积505万亩,较去年增加122万亩,增长31.8%。二是苗情基础好。夏种期间大部分地区水源较为充足,夏种工作较上年提前4-5天结束,种得早,种得好。三是管理抓得紧。截止目前,全市秋作物已中耕76万亩、追肥461万亩、化除526万亩、防治病虫害162万亩。总体来看,如果不出现大的灾害,秋粮丰收应该"不是梦"。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确保全市秋粮在面积增加的基础上,真正实现增产增收
在看到粮食生产有利形势的同时,还要看到我们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当前,尽管我市夏粮获得丰收,但夏粮只占全市全年粮食总产的30%,秋粮是我市粮食生产的大头,占总量的70%强。虽然目前秋作物的生长势头普遍较好,但我市夏季天气变化大,旱涝灾害多,秋粮生产还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秋粮生产出了问题。全市粮食生产目标就很难实现。而且也会对全省粮食安全产生一定的影响。刚才,陈全国副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他强调,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国家先后遭受雨雪冰冻、汶川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我们还将迎来北京奥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面对特殊的形势,河南作为产粮大省在粮食生产问题上不能再给中央增添麻烦、增加压力。信阳市担负着全省粮食总量1/10的重任,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继续为全省、全国粮食安全作贡献,我们责无旁贷,使命光荣,而且在今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更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秋粮生产作为当前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克服困难,强化措施,认真抓好秋粮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实现秋粮丰产丰收、圆满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
二、突出重点,落实措施,切实加强秋作物田间管理
一是要明确秋作物管理的重点。秋作物管理的重点在秋粮,秋粮的重点在水稻,水稻的重点在超级稻,超级稻的重点在"百、千、万"工程示范区。各地要突出超级稻百亩核心区、千亩示范区、万亩辐射区的田间管理工作,向管理要产量、要效益
二是要突出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病虫害防治是当前田间管理的重点。从气候情况看,今年水稻主要病虫害极有可能偏重发生。各地要提高警惕,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准确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和防治对策。要积极开展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确保病虫害不出现大发生、大流行。水稻的田间管理还要把握其生长期中的几个关键环节,严格落实专家制定的技术措施,切实加强肥、水管理,确保健壮生长。
三是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各县区要根据超级稻实施方案,集中力量,落实措施,把高产示范点办出层次、办出水平。同时,还要在玉米、红薯等其他作物上,考虑安排1-2个高产创建示范点,通过高产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水平。秋收后,我们要组织高产创建竞赛评比,先进的要表扬,落后的要批评。
四是要抓好旱作物田间管理。秋作物除677万亩水稻外,还有300多万亩旱作物。要切实抓好旱作物的田间管理工作。要抓好中耕、化除、施肥、抗旱、防涝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各种作物田间管理都要有技术方案,按照方案抓好落实,力争夺取秋作物生产全面丰收。
三、积极主动,不折不扣,认真落实粮食生产有关政策和措施
(一)认真落实良种补贴政策。今年信阳首次启动水稻良种补贴工作,补贴面积636万亩,补贴标准15元/亩,补贴资金9540万元。当前在深入做好政策宣传的同时,要抓紧做好水稻良种补贴面积核查、登记和公示工作,务必在半个月内把水稻良种补贴款兑现到农户。
(二)积极推进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我市被确定为省水稻保险工作试点地区。各地要按照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市财政局、农业局《关于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抓紧完成水稻保险手续办理工作。
(三)及早谋划秋冬种工作,尽力消除冬闲田。前不久,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充分利用耕地资源切实提高耕地复种指数的通知》,各县区要按照《通知》要求,认真排查,澄清本地冬闲田的底数;因地制宜,提出消灭冬闲田的指导性意见;落实政策,激发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坚决遏止出现大面积土地撂荒现象。
四、强化领导,搞好服务,努力实现秋作物丰产丰收
一要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分管领导要尽职尽责。各级发改、财政、农业、水利、科技、供销、气象、农机等有关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到秋粮生产第一线,及时开展调查研究,有效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论文摘要介绍了无公害面条菜温室高效栽培技术,包括留种、整地、适期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供种植者参考。
面条菜又名米瓦罐、麦瓶草,石竹科二年生草本。常生于麦田、荒地。全株有腺毛,茎直立,叉状分枝。茎生叶对生,矩圆形或披针形。聚伞花序,顶生,花粉红色。果实表面光滑,顶端开裂。种子多粒,红褐色,扁圆柱状,上有环状排列的点纹。春夏季挖掘其嫩茎叶作菜用,气味清香、甘甜,营养丰富,尤其富含抗坏血酸素,有“蔬菜中甘草”的美誉。近几年,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仍供不应求,市场发展前景极为广阔。为此,现将探索、研究取得的一套温室面条菜栽培技术简介如下,以供种植者参考。
1留种
选择地势高燥、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块作留种田。在播种后的翌年2月中旬进行间苗,保持苗距20cm,留苗24万株/hm2左右。3月中旬结合浇水,施三元复合肥90~120kg/hm2,初花期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促使种子发育良好。5月中下旬当种子有80%成熟时,即可采收。采收的种子晒2~3d,然后放在干燥处贮存备用。
2整地
面条菜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但在肥沃疏松的黏质壤土上生长较好。因面条菜种子细小,接触到肥料时易影响发芽,故播种前应进行精细整地。随整地施入充分腐熟的细碎猪粪或人粪30~45t/hm2,一般不用化肥作基肥。先深翻细耙2~3遍,整平后做成高10~15cm、宽100~120cm的小高畦,为便于管理,温室栽培多采用南北向作畦。
3适期播种
温室栽培多在10月中下旬即在前茬秋延迟收获后播种。面条菜均为直播栽培,可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条播时,每畦开5道顺畦向等距离宽播种沟;沿沟先浇1次透水,待水渗后播种,播幅5~6cm,然后盖细潮土约1cm厚,再整平畦面,稍加压以利保墒。采用撒播时,先从畦面取出1cm厚表土堆在畦的一端,耧平第2畦浇透底水,水渗后均匀撒播种子;再从第2畦取土盖第1畦,盖土厚约1cm。然后耧平第2畦浇透底水,水渗后均匀撒种,再从第3畦取土盖第2畦,依次类推,最后一畦播种完毕时,用第1畦取出的表土均匀覆盖。也可畦面播种后从畦埂或畦沟取土覆盖,播后盖地膜。由于面条菜种子较小,为使播种均匀,播前可将种子拌合2~3倍细土。同时,播后切忌用齿耙耙畦面,以免影响出苗,播种量为15~18kg/hm2。
4田间管理
4.1温度管理
温室栽培面条菜,播后出苗前保持白天20~25℃,不高于25℃,夜间10~12℃,5~6d即可出苗。在出苗约7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出苗后为防止幼苗徒长,温室内温度可降至白天15~20℃,高于22℃应及时放风,夜间8~10℃。
4.2水肥管理
出苗前后要小水勤浇或用喷壶喷洒畦面,以保持地面湿润,防止土壤板结而影响出苗。同时为促进出苗和苗齐、苗壮,可在所喷水中加入“云大120”配成2000倍液使用,则幼苗生长效果非常明显。面条菜进入旺盛生长期,因种植密度较大,需水量多,应经常浇水,保证肥水供应充足,以利茎叶生长。当幼苗长至2~3片真叶时,应进行第1次追肥,随水冲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180~225kg/hm2或经腐熟的稀薄人粪尿22.5t/hm2;10~15d后进行第2次追肥,可用硫酸铵150~225kg/hm2。以后每收获1次,追肥1次,同时施肥量可适当增加。最后1次追肥宜在收获前7~10d进行。
4.3化控与除草
出苗后应及早浅划锄1~2次,以利促根壮苗;同时,发现杂草尽早拔除,以防影响面条菜生长。在收获前15~20d结合浇水追肥,用20~30mg/kg的赤霉素(九二)喷洒茎叶,对改善面条菜品质,提高其产量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5病虫害防治
温室栽培面条菜主要发生霜霉病和蚜虫。可在面条菜出苗后20d左右,霜霉病发生前采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预防。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600倍液或72.2%谱力克水剂800倍液进行防控。蚜虫可在为害初期或点片发生阶段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进行防治。同时,可结合药剂防治进行人工摘除病株或带病茎叶。但应在采收前15~20d停止施药。此外,也可在浇水追肥后的当天晚上用45%百菌清烟剂及时进行薰杀防治。
6适时采收
温室中栽培面条菜,在出苗后40d左右,长出10~16片叶时,可结合疏苗陆续进行采收,一般用2.5cm宽的小斜刀挑采面条菜。为了提高产量和整齐度,延长供应期,采收时宜掌握收大留小的原则,细收勤收,但需灵活掌握。每15~20d采收1次,可采收3~4次,折合产商品鲜面条菜22.5~30.0t/hm2,同时采收后应去掉泥土和枯、黄叶,根部保留2~3cm,其余截去,以利经销商加工外销。
参考文献
按新梢长势留穗。酿造型山葡萄,一般留法是强三中二弱一。若一个新梢4个果穗,一定要清除1个小穗或弱穗。鲜食大粒型葡萄,一般留法是强二中一弱不留,若一个新梢3个果穗,一定要清除1~2个。鲜食大粒型葡萄花前未将果穗掐尖的,此时进行也可,掐去穗尖1/5~1/4。要清除病果、残果和畸形果。促进留下的果穗、果粒增大、增重。提高产量和质量。若计划鲜食葡萄套袋,此时期为最佳时期,可抓紧进行。
二、肥水管理
葡萄果实膨大期是全生育期需肥、需水最大的时期。此时应及时追肥,氮磷钾配合使用。每亩追施尿素40千克,磷酸二铵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混合后追施。若发现有缺素症,则应增加所缺的微量元素,但用量要准,不宜过多。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促进养分的吸收。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防止内涝。
三、中耕除草
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消灭杂草,疏松土壤,提高地温,减少养分消耗,促进根系向下生长,有利于抗旱、抗涝和养分的吸收。
四、病虫害防治
葡萄果实膨大期正是高温多雨季节,也是病害多发季节,常发生的有霜霉病、白腐病。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嫩梢及幼果。危害症状是在叶背面生长一层白色霉状物,逐渐扩大,导致叶片变褐干枯。防治方法:一是消灭菌源,修剪时彻底清除病枝、病叶、病果,集中烧掉或埋掉。二是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旺季应及时绑蔓、摘心、合理修剪,保持架面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三是化学防治。发病前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1:200叶面喷雾,是理想的保护剂。发病后用58%的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1苗期
花生苗期生长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出苗整齐,但生长弱。特别在5月1日前播种的花生,出苗后由于气温和地温明显偏低,根系生长受阻,养分吸收不足,植株生长缓慢,极易遭受病菌侵袭。二是花叶病毒病有发生趋势。该病发生与花生播种时间过早、气温偏低有直接关系。三是红蜘蛛、蚜虫等虫害开始发生时加强管理。
1.1及时抠苗、引苗
对出土的花生要及时抠苗、引苗,一是防止温度过高烧苗,二是保证花生健壮生长,确保苗全、苗壮。
1.2重视花生病毒病的防治
特别是早期播种的花生,要提早防治。用病毒立克800倍液+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纯品多菌灵800倍液,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
1.3加强花生虫害防治
要用低毒高效药剂进行防治,如扑虱蚜、吡虫啉、阿维菌素等。
1.4补充养分,促进花生生长
花生齐苗后,要根据长势情况,及时补充养分。一般用磷酸二氢钾2 250 g/hm2+花生墩墩丰600 g/hm2喷雾,每隔7 d喷1次,连喷2次以上。对有根病发生的地块,可加30包/hm2根益碧,能有效促进花生根系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减轻枯萎根腐病的发生[1]。
2开花下针期
花生从开花到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此期管理的主攻方向是花多、花齐,果针多而入土早,为结荚和饱果打好基础。管理措施如下:
2.1中耕培土
花生开花下针期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中耕要深,并结合中耕进行培土,缩短果针入土距离,以利果针入土。方法是:在锄钩上套个草圈,深锄猛拉,将土壅于花生根茎部使行间成小沟,以利于防旱、防涝,减少烂果。
培土时应小心,防止压蔓,防止松动或碰伤入土的果针。培土时间要适宜,过早结果枝容易壅起,起不到培土迎针的作用,减少结果数量;过晚,缩短了荚果迅速发育的时间,降低了培土效果。在植株尚未封行前,低节位、先伸长的果针入土后,单株盛花期时培土最为适宜。
2.2看苗追肥
花生开花后根瘤菌固氮能力较差,一般在前期施肥条件下,开花以后不再追施速效氮肥。如果花生植株瘦弱,叶片发黄,表现早衰趋势时,可采用叶面喷肥补充营养。喷施1%~2%尿素和0.2%~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750 kg/hm2。植株长势过于瘦弱,表现出明显缺肥症状,可追施硝酸磷肥150~225 kg/hm2。高产田应施用钙肥,在初花期施石膏300 kg/hm2,结合中耕施入结果层内,墒情不足时,追肥要结合浇水,以利根系吸收。
2.3旱灌涝排
花生开花下针期如遇干旱会引起植株早衰,花量减少,甚至开花中断,影响果针发育。因此,应及时浇水。以喷灌为好,可防止土壤板结,有利于果针入土。如遇涝害,则应及时排水,以防积水影响花生生长。
2.4化学调控
为防止花生徒长,可在花生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150 mg/kg多效唑,以达到有效侧枝数增加、植株抗逆性增强,开花早而集中、结果多,饱果率高的效果。喷施药液量750 kg/hm2。配制方法: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50 kg。
3饱果成熟期
饱果成熟期也可称为生育后期,是指半数植株有饱满荚果至多数荚果成实饱满,即成熟收获的一段时间。中熟品种历时约35~45 d,极早熟和早熟品种短些,晚熟品种长些,夏直播花生与春播同品种相当或略长。花生饱果成熟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茎叶等营养体生长达到峰值并开始衰退,中下部叶片变黄脱落;根系老化吸收能力减弱,根瘤固氮和供氮能力降低;生育重点转向生殖体,茎叶中积累的营养物质大量向荚果内运转,荚果迅速充实;有效果针和荚果总数很少或不再增加,饱果数和果重则迅速增加,这一时期增加的果重一般可占总重的60%以上,是形成经济产量的重要时期。田间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减缓叶片衰老变黄速度,推迟落叶时间,保持较大的绿色叶面积,维持较长的功能时间;增强光合强度,提高光合效率,增加营养物质积累量;促进茎叶中的营养物质向荚果内运转,提高运转速率,加快荚果充实,尽快形成经济产量;控制主要病虫危害,减少损失数量[3-4]。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3.1叶面喷肥
花生进入饱果成熟期后,由于根系老化,吸收能力降低和根瘤固氮及供氮能力减弱,往往因脱肥引起早落叶。花生后期叶面吸收能力增强,及时多次叶面喷肥可有效补充养分,推迟落叶,具有作用迅速、吸收利用率高、投入少、受益大等优点。
3.2喷调节剂
此前未喷调节剂或已喷调节剂作用不明显的田块,要补喷1次壮饱安800~1 200倍液(注意不要喷到地面上),可明显使叶片增厚,叶色变浓,并能增强抗旱性和耐涝性。
3.3喷杀菌剂
叶斑病尤其是网斑病和褐斑病是引起花生早落叶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旦发生,蔓延迅速,往往几天内叶片大量脱落,造成减产。结合叶面喷肥,加入代森锰锌或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可大大减轻危害,推迟落叶。多菌灵和以多菌灵为主要成分的杀菌剂效果不佳。
3.4喷杀虫剂
后期为害花生叶片的主要害虫是棉铃虫、造桥虫等食叶害虫和叶螨(红蜘蛛)等,前者高温多雨高湿条件下易发生为害,后者则在气候干燥条件下发生,应注意检查,在幼龄阶段和点片发生时喷杀虫剂和杀螨剂防治。对蛴螬、金针虫、蚂蚁等地下害虫要在此前防治的基础上,检查结果土层内仍有幼虫或被害状时,再撒施1次速灭地虫药肥粉或用甲基异硫磷灌墩。
3.5排水防涝
后期雨水较多,地内积水和土壤耕作层潜水过多,也是引起早落叶的原因之一,重者还可能引起烂果减产,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和耕层潜水。
3.6适时收获
当大部分叶片脱落,顶部叶片变黄,茎枝变黄枯软,大部分荚果成实饱满,及时收获。过晚掉果多,拣拾困难,产量降低,品质变劣。
4参考文献
[1] 关婷卉,张秋实,赵孔辉.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09(12):47.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麦适应性强,种植效益好,分布广,用途多,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
1 合理追肥
春季小麦追肥应掌握3个重要时期,即苗期、拔节期和孕穗期。一般麦田追肥油量应掌握“前期重、后期轻”或“前期重、后期补”的原则。
1.1一般在3叶期施苗肥,促壮苗早发,以利分蘖和孕穗分化。如果基肥和种肥充足,土壤肥沃,麦苗茂密,3叶期可暂不追肥,待拔节前期再集中施肥;如果麦苗点片发黄,可点片补施;如麦苗发育较弱,也可提前普遍追肥,667m2施尿素10 kg,施肥后即灌水。
1.2拔苗肥(5叶1心期)667m2施尿素15~20 kg,如苗期已普遍施过化肥,用量可酌减。施肥时间一般在生理拔节期,弱苗适当提前,旺苗适当推迟,防止第1、2节间生长过快,后期茎秆发生倒伏。
1.3春小麦 孕穗间酌情追肥,结合灌水667m2撒施尿素3~8 kg。
2 适时灌水
春小麦生育期灌水,一般应抓住分蘖、拔节、孕穗和灌浆4个时期,早灌头水,赶灌第2水,增加灌水次数,适当减少灌水量。全生育期灌水6~7次。
2.1早灌苗水,能满足小麦“坐胎”对水分的需要。春小麦3叶期灌头水宜早不宜迟,除底墒充分可延迟到分蘖初期灌水外,争取在3叶期灌足、灌透头水。
2.2春小麦拔节水在主茎5~6叶期灌。春小麦灌头水后,第2水必须跟上,两水间隔时间一般不宜超过20 d,否则会导致减产。
2.3拔节孕穗期,肥水齐功是夺取高产的重要措施。由于拔节孕穗期时间较长,在此期间除灌拔节水和孕穗水外,根据田间情况再增灌1次水。
2.4除降雨特别多的地区外,都应及时灌好灌浆水。灌浆水应在乳熟初期灌,以满足籽粒增重最快阶段对水分的需要。保水能力差的麦田,在灌浆后期还应酌情补灌1次水。
2.5成熟前的麦黄水(乳熟末期或蜡熟初期)有增加粒重的效果,但麦黄水应早灌,以防根系窒息死亡,麦株炸芒早死。
2.6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 mL/hm2对水600 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3 病虫草害防治
3.1小麦黑穗病的防治 常年发病较重地区用适乐时药种比1∶500或2%立克秀拌种剂10~15g,加少量水调成糊状液体,与10kg麦种混匀,晾干后播种,也可用种子重量0.15%~0.20%的20%三唑酮(粉锈宁)或0.2%的8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和闷种,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2小麦锈病的防治 防治小麦锈病要及时控制零星病叶和发病中心。叶锈病防治指标为病叶率10%,每亩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 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40~60 g,或25%丙环唑乳油30~32 g,兑水50 kg喷洒,7~10 d喷药一次。
3.3小麦白粉病的防治小麦白粉病在高密度、湿度大的情况下易发生。防治方法一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灌水,减轻病害发生。二是药剂防治,可用23%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雾,或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也可用40%福美砷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2)查苗补苗:马铃薯缺苗严重影响产量,缺一株减产该株实际产量的50-70%,所以出苗后发现缺苗,要从多株苗上分离进行补栽。
(3)水分管理:出苗后马铃薯抗旱能力比较强,相当于谷类作物,发棵期前,苗高15厘米以下一般不要浇水,以利蹲苗,避免造成植株徒长(特殊干旱适当少浇水)。结薯期开始浇水,一般在初花、盛花、终花浇三次水,保持地面湿润,切勿大水漫灌。开花结束可适当控水, 并保持供水均匀,浇水总的原则是小水勤灌,不要没垄,如果大水漫灌会使土壤发硬板结,土壤通透性不好。此时正是块茎增长期,易出现畸形,也影响块茎生长。若遇大雨要及时排水。收获前10-15天禁止浇水。
(4)培土中耕:
1)在上茬垄的垄沟栽培的,在出苗期苗出齐时,对苗眼培一次土,覆土6-7厘米成垄。培土增温防止倒春寒。
2)在发棵期即苗15cm左右时培第二次土,这次要浅培土,以提高地温,促进匍匐茎增加,匍匐茎越多结薯越多,是决定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
3)早熟品种只培2次土。晚熟品种在结薯期即苗20cm左右时进行第三次培土,这次要多培,一般6cm左右,加厚增宽垄台,为块茎膨大提供良好条件。此次培土主要起到降温作用,温度低些,马铃薯结的多、易膨大。
齐苗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需浅些;现蕾开花期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更浅。后两次结合培土,先培土3-4厘米,后4-5厘米,总培土不超过10厘米。
(5)追肥:早熟品种习惯上一般不追肥,但有灌溉条件的或晚熟品种可在出苗后结合灌水追一次苗肥,公顷尿素50公斤左右。
(6)病虫害防治:主要有早晚疫病、环腐病、黑胫病、青枯病、病毒病等,马铃薯的病害有防的价值,没有治的价值,所以应以预防为主。
1)用拌薯剂、生根剂处理种薯。
2)苗期喷洒枯必清预防叶枯病。
3)在花期前(即20cm株高前)喷洒保护剂,如百菌清、甲霜灵、大生、氢氧化铜、代森锰锌、双克等预防各种病害。
4)在花前至花后期喷克露、瑞毒霉防治早晚疫病、环腐病,一般连续喷3次。
5)在田间发现死秧即病毒株,应及时拔除。
几种病害症状:
①晚疫病:首先在叶片的顶端或边缘发生淡褐色的病斑,病斑外缘黄绿色,湿度大的早晨或雨天病斑很快扩大,使叶面呈现水浸状青枯,并在枯斑外出现白霉,叶被白霉更明显。侵入块茎时,块茎表皮变褐色斑点,组织变硬,切开后,内部薯肉呈锈褐色,一旦侵入软腐病病菌,块茎即腐烂。水湿条件是主要的侵染条件,块茎为寄主。
②青枯病:植株发病时出现一个主茎或一个分枝突然萎蔫青枯,其它茎叶正常生长,但不久也会枯死。病菌沿维管束侵入各茎内,先侵入的先凋萎,最后全株枯死。从匍匐茎侵入块茎,所以脐部组织最先出现黄褐色症状,切开块茎可看到从脐部到维管束的病害发展和组织变色症状,发病后期患处用手挤压出现乳状病液,但薯肉和皮层并不分离,这是区别于软腐病的重要特点。病重块茎芽眼先发病,不能发芽,而后全块腐烂。带病块茎、寄生植物和土壤传播,中耕和灌水等农事可传播。
③环腐病:病菌主要在植株和块茎的维管束中发现,使组织腐烂。植株一般生长缓慢,开花期明显,常出现部分枝叶萎蔫,下部叶从叶边缘变黄,并向内卷曲,枝叶枯死慢,这是与青枯病的不同之处。块茎发病是病菌沿维管束通过匍匐茎进入维管束环,严重时,薯肉一圈腐烂,呈棕红色,用手指挤压薯肉和皮层分离。但芽眼并不首先受害,这也是与青枯病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薯块带菌,通过切芽和运输等传播,土壤不传播。
④黑胫病:带病块茎生长的幼苗和植株比健康植株生长矮小,茎杆变硬、节间短,叶片发黄并向上卷曲,不久植株因茎基部腐烂而死亡,受害的植株因基部变黑腐烂很容易拔起,病株以从幼苗到成株陆续发病为特点。主要通过带病的种薯传病土壤湿度大,温度高易引起发病。
⑤病毒病:病毒病可分X、A、S、M、Y五种病毒和卷叶病毒、纺锤块茎类病毒等,多数是形成花叶,叶和茎有褐色坏死条斑或叶卷曲等,块茎不正常(如,纺锤形),主要以蚜虫等昆虫传播为主。
(7)虫害防治:主要有:地下害虫、蚜虫、瓢虫等。
1)结合施肥拌药防地下害虫,如甲基乙柳磷、特丁硫磷、毒死蜱等防治地下害虫,种马铃薯不能用甲拌磷,残留大。西北部风砂区地下害虫重的地块要用二种药配合效果好。
2)注意蚜虫防治,蚜虫易传染病毒,在田间点片发生时喷洒氧化乐果,或来福灵、速灭杀丁等药剂,一般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