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产品整改报告书

产品整改报告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5-11 11:25: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产品整改报告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产品整改报告书

篇1

通过专项检查,规范中药市场秩序,整治违法违规行为,查办典型案例,切实解决当前中药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提高整体质量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

二、工作任务

(一)生产中药饮片必须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GMP证书》;必须以中药材为起始原料,使用符合药用标准的中药材,并应尽量固定药材产地;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药品标准和《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及工艺流程;必须在符合药品GMP条件下组织生产,出厂的中药饮片应检验合格,并随货附纸质或电子版的检验报告书。严禁生产企业外购中药饮片半成品或成品进行分包装或改换包装标签等行为。

(二)加强中药制剂生产监管。加强辖区内中药制剂生产企业药材和饮片购入渠道及相关资质证明、供应商审计、按照《中国药典》(年版)对购进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检验、建立质量档案等情况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企业按照《中国药典》(年版)和符合制剂产品注册要求的中药饮片和中药提取物的投料情况、中药材前处理或提取情况、中间产品质量控制、批生产记录、浸膏收率、物料平衡等情况。

(三)加强中药饮片经营监管。加强中药饮片经营监督。批发零售中药饮片必须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药品GSP证书》,必须从持有《药品GMP证书》的生产企业或持有《药品GSP证书》的经营企业采购。批发企业销售给医疗机构、药品零售企业和使用单位的中药饮片,应随货附加盖单位公章的生产、经营企业资质证书及检验报告书(复印件)。零售企业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中药饮片批发业务。严禁经营企业从事饮片分包装、改换标签等活动;严禁从中药材市场或其他不具备饮片生产经营资质的单位或个人采购中药饮片。

(四)加强医疗机构中药饮片监管。加强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协调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切实加强中药饮片使用环节的监管。医疗机构从中药饮片生产企业采购,必须要求企业提供资质证明文件及所购产品的质量检验报告书;从经营企业采购的,除要求提供经营企业资质证明外,还应要求提供所购产品生产企业的《药品GMP证书》以及质量检验报告书。严禁医疗机构从中药材市场或其他没有资质的单位和个人,违法采购中药饮片调剂使用。医疗机构如加工少量自用特殊规格饮片,应将品种、数量、加工理由和特殊性等情况向市局备案。

(五)加强中药饮片包装标识监管和质量检验。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加强中药饮片包装标识监管和质量检验。中药饮片包装上应标明品名、产地、规格、数量、产品批号、生产日期、质量合格标志、生产企业;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还应标明批准文号。毒性中药饮片应严格按照《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规定,实行特殊管理。应加大中药饮片监督检验力度,重点加强对易混淆、易掺杂使假、价格异常和包装标识不规范品种的质量检验。

三、工作分工

市局药品注册安全监管科:负责全市专项检查的牵头组织、工作协调、工作督查、情况汇总上报;负责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药制剂生产企业的专项检查、工作督查、情况汇总。(联系人:,联系电话:)

市局药品市场监管科:负责组织中药饮片经营企业、中药饮片使用单位的专项检查、工作督查、情况汇总。(联系人:,联系电话:)

市局稽查支队:负责制定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专项抽验计划,确定重点品种,并组织实施专项抽验;及时汇总抽验情况,进行质量状况分析;负责组织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立案查处。(联系人:,联系电话:)

各县市局区按材料要求开展专项检查工作,汇总报送本地检查工作的有关情况,组织查处本辖区内的违法违规行为。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月)。各县市区局要召开专门会议,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全面动员部署专项行动。具体实施方案于年月日前报市局药品注册安全监管科。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月至月)。各县市区局要组织开展全面专项检查,加强中药生产、经营、使用行为的规范和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

(三)工作督查阶段(年月上旬)。市局将组织相关科室对全市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和现场抽查。请各县市区局根据《市中药生产监督检查工作方案》要求,按季度上报《中药生产监督检查情况报表》,并于年月日前将前段中药专项检查情况报市局药品注册安全监管科。

(四)总结提高阶段(年月)。各县市区局要对组织实施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对责令整改、限期改正的要加强复查和落实;对办理的案件要进行梳理和督办,并评选出典型案例;各县市区局在年月日前将专项检查总结情况、典型案例报市局药品注册安全监管科。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中药饮片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中药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医疗效果。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应充分认识加强中药监管对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强化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落实监管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工作目标和检点,明确职责,逐级分解,责任到人。

篇2

1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

1.1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1.2环评队伍素质不高,环评质量差

环评单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环评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别是一些乙级评价单位,问题就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意义。

1.3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收费偏高

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在收费上却是狮子大开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2解决对策与措施

2.1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充分认识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2.2加强环评队伍建设,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

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

2.3把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总量控制轨道,突出浓度与总量同时评价

实践证明,把总量控制内容引入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深化环境影响评价内容,而且大大提高了环境影响评价实用性和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科学性,通过总量分析,可以明确区域允许的纳污量和评价项目的允许最大排污量,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只采用单位浓度评价,已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采取措施尽快推行浓度、总量双重评价制度,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污染防治措施,这不仅克服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环境目标相脱节的状况,增强环境影响评价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而且也有效提高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质量。

2.4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

篇3

一、电梯检验的几个阶段(设定:每阶段所用工时分别为T1-T5)

1.在电梯检验前的工作(T1)

检验准备,带好必要的检验工具,检验仪器仪表并检查完好率、标定时间是否在有效期内。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具(衣、帽、鞋),分析电梯复杂程度,做好一定的技术准备(图纸资料等)。

2.现场检查(T2)

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电梯监督检验规程和检查报告书的要求,按电梯检验流程:确认检验条件审查文件资料现场静、动态检验功能试验开具整改通知单判定结论填写原始记录。

3.现场意见反馈(T3)

检验人员要根据检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以口头形式,十分通俗地向企业有关部门和按装保养人员反馈,并要求按时完成整改项目,并作说明、解释、以及宣传工作(如三角钥匙的管理,松闸装置使用规定等),最后以整改单形式正式书面交付对方,抄送保养、安装单位,并要求对方签字、盖章,我所存档,作为凭证。

4.完成检验报告书(T4)

检验人员在检验完成后,要按规定要求抓紧完成报告书,及时将报告书交送质量工程师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技术负责人签字,及时交给对方。

5.技术质量反馈(T5)

①如果验收中有重大关键项不合格,或八条以上一般项不合格,还需安排复验来确定。

②遇到验收单位技术部门不能作出决定,如有严重安全隐患,还应立即以书面形式向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局特种设备监察处汇报,等待批示,再做决定。

二、计算工时定额的二种方法

由于电梯种类繁多,不是单一产品,复杂系数不一样,现场条件也不一样,很难作出统一规定,因此只能请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

1.估算法

根据目前检验员一般水平,暂定验收一台10站10门10层载重量为1吨的客货二用梯,所需时间大致如下:

T1=15分钟 T2=90分钟 T3=15分钟 T4=15分钟

T5=15分钟(因T5较少,因此取平均值,一般10台中有一台需复验,50台有一台需技术反馈解决的,那么每一台中的时间也必须考虑计算在内暂定为15分钟)

T=T1+T2+T3+T4+T5=2小时30分钟

也就是验一台梯2人需2小时30分钟

2.现场实测法

由于检验定额要有可操作性,经确认后要在较大范围内实施,因此还应考虑检验员熟悉程度,根据检验员实际情况,将本系统每档检验员查一台电梯需多少时间进行累加再除上检验员人数,即可取得每一档检验员查一台梯用的平均时间。也可以取二组检验员,一组技术较好,熟练技术程度较好,一组熟练程度较差。累计五个阶段需时间分别为TA和TB,然后取平均值即T=(TA+TB)/2,将这一个时间值作为一个基数,即可进行定额管理了。这方面我们已做了不少工作,根据逐项检验计算总时间和估算差不多。

三、需要说明的问题

1)环境不同

由于电梯层站不同、吨位不同、梯种不同,检验所需时间也不同,因此我们必须分别对待,由不同系数来决定各类电梯验收总时间。

2)层站不同

由于层站的增多,势必增加检验检查门锁的时间,增加检查钢丝绳、甚至补偿链的所花的时间,因此必须加以考虑。根据实测,以下比例较好,设定以检验10站10门载重量为1吨垂直电梯所需时间为T,设K为层站系数。

①普通电梯

3)吨位不同

电梯有各种各样吨位,根据实际经验,吨位与难易基本上无关,因此不考虑系数问题,因为虽然吨位大,可能搬压重用时间多,但相对来讲轿顶宽敞,操作上也较方便,且一般吨位大的电梯以货梯为多,安全环节也较少,因此不考虑系数问题。

4)梯种不同(垂直电梯验收96条、液压梯验收仅40条、杂梯仅25条)

因此也要考虑系数,设C为梯种系数,以检验一台10站10门载重量为1吨客货二用梯所需时间为T。

①液压电梯一般层站较少,直顶式与侧顶式难度稍有差异,建议直顶式C取0.8,侧顶式C取1。

②杂物梯一般层站少而且控制十分简单,建议C取0.5

即杂物t=0.5T

③观光梯较普通梯复杂一些,建议C取1.2即t=1.2T

综合列表如下

篇4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7(a)-0024-02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的信息化建设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消防安全形势越发严峻,目前消防监督管理日趋繁重的工作任务,与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良莠不齐的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越发凸显。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就物联网技术在日常消防监督管理中的应用,以山东省消防维保监督系统为例,对改进消防监督工作所面临的困难进行了探究。

1 当前消防监督面临的问题与矛盾

1.1 消防监督管理部门压力越来越大

一是警力不足与当前任务不断增长的矛盾。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与之相应的监督人员并没有明显增加,工作中难免有失控或漏管的地方;随着部队人员服役年限调整,有经验、懂业务的干部面临着转业退伍,消防监督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没有足够的警力去完成消防监督工作。二是消防监督管理手段效率低下。在互联网普及、信息化全面发展的时代,消防监督部门对社会单位的监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不高。三是不能有效监督维保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

1.2 各维保检测机构管理不规范、不统一

一是部分维保检测机构管理体系混乱、质量控制不严、只收钱不服务、走过场瞎糊弄、放弃社会责任、逃避消防监管等突出问题,恶意竞争导致消防维保质量下降。二是维保企业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手写维保报告漏洞多,维保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三是企业执业行为不规范,自身管理不严,维保企业管理者对完成的消防维保任务不放心,又没有监督、约束自身企业员工的有效方式。

1.3 社会单位对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出现盲区

一是单位值班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不会日常检查、不敢操作设备,认为出问题就是维保单位的事。二是过度信任维保企业,对自有的消防设施实时运转情况无法了解。三是信息沟通慢,消防安全问题不能及时反馈给单位负责人、管理人,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放松了单位消防安全管理。

2 启用“山东省消防维保监督系统”,构建新型智能化火灾防控

为加强信息监管,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山东消防总队会同潍坊市平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依托“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规范开发建设了山东省消防维保监督系统,实现社会单位、维保企业和消防部门信息互联、资源共享,构建了新型智能化火灾防控体系。该维保监督系统平台强化系统与设备接口的兼容性、实用性,主要开发针对电脑端浏览器和针对手机端APP的两种应用模式,共分三大管理模块。

一是创新开发了维保任务管理模块。按照维保规程要求的范围、频次、抽检比例,实现全年全覆盖,每月自动生成维保任务书,现场人员登陆手机APP进入任务书,如执行末端试水联动测试任务时:打开末端试水,水流指示器动作,压力开关动作,联动喷淋泵启动,测试状态和时间实时反馈到电脑端及手机APP端,检查测试结果自动研判,维保报告书在线打印,解决了维保机构对现场人员执行维保任务的管理难题。

二是重点开发了实时监控和异常部件查询功能。可提供实时的控制器报警、故障等信息,统计维保区间内火警、故障、动作等状态的发生次数及发生时间。便于及时发现火情、误报、故障等,并进行分析处理。可自动发送报警短信到有关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员手机上,同时能根据故障预测结果,通过系统自动通知相关负责人及消防监督员,对有关火灾信息及时处理,提高现场值班人员的火警反应速度,针对检查出的不合格项制定整改方案,确定责任人,限期整改,解决了防火单位对本企业的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了解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

三是重点开发了图表中心和地图应用模块。对维保任务的完成率、消防设施的完好率、不合格项的整改率以图表的形式展现,方便消防监督机构对维保机构和防火单位的在线管理,对管理水平差的单位限期整改,直接督办。针对总队、支队、大队的垂直监督管理,采用红、黄、绿3色管理,对亮红色的单位直接查处督办,对亮黄色的单位限期整改,解决了消防监督机构没有足够警力去完成消防监督工作的难题。

为推动系统的使用安装,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规范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企业的执业行为,山东省公安厅制定《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规程》,统一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服务质量评判标准;并将使用系统执业列入《规程》的强制要求,强调“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机构应当依托山东省消防维保监督系统,采集、录入消防设施检查、测试、维修、保养信息,审核、监督维护保养服务流程。消防设施维保检测机构必须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月维护保养任务书,由维护保养项目负责人和操作人员具体实施,维保结果自动生成维护保养报告书,并上传公安消防部门,公安消防部门通过系统对维保检测机构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抽查”。使用系统执业,每月任务未按要求完成将无法生成维保报告书,出现检测不合格项无法生成合格的报告书,有效扼制了维保检测机构不服务、不作为的行为。

3 加强服务结果运用,实现维保服务与消防监管的良好衔接

山东消防维保监督系统有效解决了防火单位对自身消防设施运行情况不了解、维保机构对企业员工维保任务缺监督、消防机构监督管理工作警力不足等难题,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使维保工作更加规范化,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使检查结果真实,更具说服力,更有利于各维保公司开拓市场,节省了人力物力,有效降低了成本。其价值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3.1 实现了主管部门对消防过程的全控制

该系统是在消防自动化控制的基础上,综合利用了物联网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开发而来,所有数据都采自各种传感器及在管理控制过程中自动生成,人为干扰因素极小,数据可靠性很高,这样就保证了各种分析结果的客观真实性,避免了造假作弊,有利于消防部门全面掌控各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真实情况。

3.2 提高了政府消防安全科学管理水平

该系统基于共同的数据前端,同时为“防火、维保、消防”三方服务,有效将三方整合到一个工作平台,打破了原来“背靠背”的工作模式,有利于消防机构对防火和维保单位的动态监督;同时,通过对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的消防设施运行状态和维保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评估一个单位整体消防管理水平。今后的政府决策将不再是凭经验和问题倒逼,而是基于大量数据分析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从而增强主动防范能力,提高消防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3.3 增强了消防业务的精细化导引

系统提供了大量图表分析、数据统计和数据查询功能,有力地辅助了各级决策。如:系统能实时提供某个防火单位当前设备故障情况,这就为维保单位科学安排适当的工人师傅并携带必要的机具和配件上门服务提供了依据;再如:火灾警情与基础档案的关联,可以方便救火指挥员快速判定失火部位、火灾类型及规模等情况,为快速安排合适的救援力量、车辆路线、灭火剂和机具等提供了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施救效率。

3.4 降低了消防工作运行成本

该系统的应用,可以合理地配置企业人力资源、设备机具和原材料供给等生产要素,根除了工人出工不出力、配件消耗不透明、维修时间长、费用高等弊病,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另外,它不仅为企业节省成本,而且还可以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譬如,消防设施验收、检查对于消防监管部门来说是个风险活、苦力活,使用该系统后,消防验收主要就是看各项基础资料填报是否准确、各类前端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可以设想,今后消防工程的验收及日常巡检工作主要是在网上开展,直奔问题所在,既杜绝了工作的盲目性,又有效缓解了人力、物力、警力不足的矛盾。

3.5 提高了各方面满意工作的水平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防火单位的领导能够及时了解消防设施的故障情况以及维保企业的服务情况,这样就增加了彼此的信任感,进一步融洽了合作关系,增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同样,消防监管机构也在这个平台上工作,消防监管指导会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工作更易于被广大受监督方理解和支持,对于密切警民关系大有好处。

从系统总体功能看,山东维保监督系统按照《山东省建筑消防设施维护保养规程》的要求进行流程设计,实现了维保任务自动生成、操作数据实时上传、检查结果自动研判、维保报告在线打印等功能,达到了系统设计目标。从社会应用单位和维保企业使用情况看,绝大多数单位对系统的推广应用是欢迎和支持的,认为确实满足了当前消防监督管理的基本要求,系统功能设计合理、费用低廉,操作界面友好,维保人员也较容易掌握。从系统实际运行效果看,系统能较全面、客观地反映当前消防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了消防维保工作中的监管漏洞和管理缺失,做到了公开、透明、真实、规范,不仅提升了消防监督管理水平,也促进了维保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霞,薛晓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安全系统的设计[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0(10):11.

[2] 邸英.物联网技术在消防监督检查业务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3,29(8):63-64.

[3] 张岗.物联网在消防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11(3):106-107.

篇5

(一)强化对生猪养殖环节的监管。

规范产地检疫,对规模养猪场开展动物卫生监督检查,努力提高养殖环节免疫、检疫水平。对规模养猪场出栏的生猪开展瘦肉精类违禁品的抽检工作。

(二)强化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

规范屠宰检疫,严格按照NY/T909-标准,即《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的规定进行同步检疫。对进场的活猪实行瘦肉精类违禁品批批抽检。

(三)开展生猪肉品交易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

开展重点部位和环节的检查,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病死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违法行为。对批发市场、配送中心及超市的生猪产品瘦肉精类批批抽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具体专项整治活动内容

专项整治活动分为生猪养殖环节的监管、生猪屠宰环节的监管和生猪肉品交易市场的专项整治行动三项内容。

(一)实行产地检疫与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同步制度,做好生猪养殖、出栏环节的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1、加大对规模养猪场的依法监管力度。实行动态监管,按照“二二二”巡查制度,规范填写巡查记录,重点监督检查防疫条件、养殖档案、畜禽标识佩戴和免疫证。督导饲养场坚决落实封闭式饲养管理及各项防疫措施。做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监管,控制猪病的传入和传出。

2、规范动物产地检疫。严格按农业部《生猪产地检疫规程》的规定,到场到户临栏逐头(只)实施产地检疫,严格执行凭免疫证、畜禽标识、免疫档案及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结果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制度,依法应加施畜禽标识而没有佩戴畜禽标识的不得出具检疫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生猪监督货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3、开展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工作。各分站执法人员要在对本辖区内所有规模养猪场(户)出栏的生猪实施产地检疫的同时,开展同步批批抽检。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等。抽检比例为抽检数量不低于本批次出栏量的2%(每批抽检不低于1头)。对检疫、检测合格的生猪,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同时填写《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两联单,让畜主在两联单的“没有添加瘦肉精类违禁品承诺书”上签字。第一联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留存,如果生猪到达地点是辖区以外的,两联单全部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留存。对抽检不合格的生猪不得出具检疫证明,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检疫人员要按照抽检情况填写《市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登记表》,备案存档。

(二)实行屠宰检疫与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同步制度,规范生猪屠宰环节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1、严格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切实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督导屠宰企业(厂、点)改善动物防疫条件,对达不到条件的屠宰企业(厂、点)不得实施检疫,不得出具检疫证明。

2、严格屠宰检疫工作。驻屠宰场检疫人员要按照NY/T909-标准,即《生猪屠宰检疫规范》的规定进行同步检疫。要严把“四关”,填写五种检疫记录,设立并认真履行六个屠宰检疫岗位职责。一要严格生猪进场登记,查证验物。生猪进入屠宰企业时,由专人做好进场登记。要详细检查并登记进场生猪的相关检疫证明、消毒证明、耳标的佩戴及生猪个体健康检查等情况。二要规范宰后同步检疫操作,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检疫14个部位23刀的技术操作要求进行检疫。三要对检出的病害动物、动物产品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的规定处理。

3、实施生猪屠宰前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制度。驻定点屠宰厂(点)检疫人员要在实施宰前检疫,查验检疫证明、畜禽标识的同时,查验《生猪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并留存。如果没有《生猪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的,要对入场生猪进行宰前的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等,抽检比例按照3%进行(每批最低抽检1头),对检疫、检测合格的生猪,填写《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两联单,让畜主在两联单的“没有添加瘦肉精类违禁品承诺书”上签字并留存。对抽检不合格的生猪不得出具检疫证明,根据检疫证明追根溯源,通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质量检测机构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检疫人员要按照抽检情况填写《市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登记表》,备案存档。

(三)开展生猪肉品交易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市场主管单位瘦肉精类自检活动督查,规范市场生猪产品经营行为。

1、各分站要突出重点,重点区域重点防范,进一步加强对有过问题的乡、村、市场的监督检查力度,尤其加大对病死动物加工黑窝点和专业村的打击力度,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空白,发现重大问题,及时上报。

2、全面开展肉品经营专项整治活动,组织执法人员深入肉品批发市场、冷库、超市、生肉销售点等重点环节进行联合检查。发现运输、生产、加工、贩卖病死动物及其产品的违法行为,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时立案查处,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对涉嫌犯罪的,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查处的大案、要案利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震慑不法分子。

3、开展生猪产品批批抽检督导行动。各分站要对辖区内大型超市、肉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进行摸底调查,了解经营单位生猪产品进货情况,建立专项档案,对以上经营单位的批批抽检工作进行督导检查,每月最少督导检查两次,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及沙丁胺醇等,抽检比例按照3%进行(每批最低抽检1头)。对抽检合格的填写《生猪及产品瘦肉精类违禁品抽检合格报告书》,同时让畜主在两联单的“没有添加瘦肉精类违禁品承诺书”上签字并留存。检疫人员要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将经营单位自检情况列入重点检查内容,督导超市及批发市场、配送中心等经营单位建立自检机构,配备检测设施设备,对于不具备自检条件的大型超市、肉品批发市场及配送中心,要让其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或市质检站进行检测,但所需费用由经营者自己承担。督导检查中发现抽检工作不积极、不落实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抽检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检疫人员要将督导检查情况填入监督检查记录,备案存档。

4、杜绝公路“三乱”行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严禁在公路上设卡、拦车、检疫、收费,坚决杜绝公路“三乱”行为的发生。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生猪肉品动物卫生监督专项整治时间为年6月至8月底。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6月17日前)。各分站要根据辖区实际情况,对各规模养殖场出栏情况、屠宰场生猪入场情况、大型超市生猪产品进货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加大宣传力度,采用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引导生猪养殖户、购销户、屠宰加工户等从业人员守法经营,增强其法律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严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瘦肉精类违禁品,严禁屠宰、加工、销售、运输含有瘦肉精类违禁品的生猪。

(二)全面实施阶段(6月18日至8月20日)。各分站按照本方案要求,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三)总结验收阶段(8月21日至8月底)。各分站要将此次专项整治情况进行总结,并在8月底前上报给市监督站。市站将对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对工作开展好的给予肯定,对工作开展差的通报批评。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市站成立由高伟兴为组长,各分站长为成员的生猪肉品动物卫生监督专项整治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我市专项整治活动的组织实施。

篇6

中图分类号:X8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ferred to the eia, it is to point to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lans and construction projects may cause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nalysis, forecast and assessment, and put forward to prevent or alleviate adverse impacts on the environ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track the monitoring method and system. Popular said analysis is project put into prod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may influence,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pollu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is paper analyzed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w, the masses participate in publicity education and further standardize and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report of the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of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measures

一、引言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系中,县市级处于管理体系的下游,点多面广,既有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自,可宏观调控,又可微观直接影响接触建设项目,能能动全面的考察建设项目。因此,对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极为必要。

二、环境影响评价现状分析2.1 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2.2 环评队伍素质不高,环评质量差。环评单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环评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别是一些乙级评价单位,问题就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意义。 2.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收费偏高。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在收费上却是狮子大开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2.4公众参与不足。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强调不充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基本上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的。调查表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下,往往调查范围窄,调查对象少,代表性差;再则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内容、污染状况、污染损害不了解,很难发表有价值的意见。这样,造成个别项目即使环评阶段有公众参与,实施生产后仍然会造成对项目周围社会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不断,公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维护。

2.5 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国家基层环保部门均实行双重领导,即行政上隶属当地地方政府管辖,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环保部门领导。由于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基层环评执法就难免受制于地方,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局限于地区发展水平,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 另外,国家、省、市环保行政机构对基层环保局的任务布置得多,宏观指导少,对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能和严格执法的监督指导不够,使基层环保局负责的中小型项目的环评执法压力大、难度高上级环保机构对下级的执法监督不力使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环评执法常常得不到有效保证。

3 解决对策与措施

3.1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3.2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加强环评管理除应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其执法观念,还要协同相关部门一起来参与环境管理,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环境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改善还有助于环境影响报告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环评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3.3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个原则问题,首先要改进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尽快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环保部门应组建专门的有一定任期的“环评审批”委员会,并建立相应的专家认定制度,由其负责技术性事项的查核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论证,并由其向环保部门和主管领导提出最终审查意见,以供审批决策,其次是国家应抓紧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通用和特定行业项目的审批准则,三是要完善审批程序,避免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走过场。一般来说,审批过程可分为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审批部门在审批之前,要组成初审小组负责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和有关数据、资料审查、核实,这是保证审查结论客观、真实的重要程序。

3.4 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使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环评意见更为合理。基层环保机构要加强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确定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规定公众参与的形式。

3.5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

要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保部门自身职能,提高对不法行为的监察力度,首先要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很多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促进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中国所有环境制度有效实施、促进环境管理的保障。

篇7

中图分类号:P28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0-0315-01

1、环境影响评价的必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区域规划、开发建设活动及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科学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优选方案,指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在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环境影响评价的本意是为环境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提供依据,同时也避免对企业和社会造成一些不应有的损失。因此,对基层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极为必要。

2、环境影响评价中出现的问题

2.1 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2.2 环评队伍素质不高,环评质量差。环评单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环评人员专业素质差,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特别是一些乙级评价单位,问题就更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降低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实际意义。

2.3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收费偏高。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在收费上却是狮子大开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2.4 公众参与不足。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强调不充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基本上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的。调查表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下,往往调查范围窄,调查对象少,代表性差;再则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内容、污染状况、污染损害不了解,很难发表有价值的意见。这样,造成个别项目即使环评阶段有公众参与,实施生产后仍然会造成对项目周围社会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不断,公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维护。

2.5 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国家基层环保部门均实行双重领导,即行政上隶属当地地方政府管辖,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环保部门领导。由于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基层环评执法就难免受制于地方,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局限于地区发展水平,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

另外,国家、省、市环保行政机构对基层环保局的任务布置得多,宏观指导少,对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能和严格执法的监督指导不够,使基层环保局负责的中小型项目的环评执法压力大、难度高上级环保机构对下级的执法监督不力使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环评执法常常得不到有效保证。

3、环境影响评价解决对策与措施

3.1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3.2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加强环评管理除应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其执法观念,还要协同相关部门一起来参与环境管理,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环境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改善还有助于环境影响报告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环评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3.3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个原则问题,首先要改进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尽快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环保部门应组建专门的有一定任期的“环评审批”委员会,并建立相应的专家认定制度,由其负责技术性事项的查核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论证,并由其向环保部门和主管领导提出最终审查意见,以供审批决策,其次是国家应抓紧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通用和特定行业项目的审批准则,三是要完善审批程序,避免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走过场。一般来说,审批过程可分为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审批部门在审批之前,要组成初审小组负责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和有关数据、资料审查、核实,这是保证审查结论客观、真实的重要程序。

3.4 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使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环评意见更为合理。基层环保机构要加强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确定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规定公众参与的形式。

3.5 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

要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保部门自身职能,提高对不法行为的监察力度,首先要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很多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促进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中国所有环境制度有效实施、促进环境管理的保障。

4、结束语

总之,加强基层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来改进和完善基层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8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the situation, importance, main contents and standards are analyzed, and puts forwar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ccording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effect make correct evalu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tective measures, is currently in a difficult task project builders their.

Keyword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mportance;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在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协调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限的资源过度消耗.人民健康和生活受到威胁,环境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工程建设数量不断增加,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

1、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况

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是趋严重,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

环境影响评价简称环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环境影响的评估是进行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为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实际上就是工程环境管理的一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的指标需要跟标准相符,同时还要跟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预测数据来对比,判断与预测结果的差别。进行分析,并说明原因。

3、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及其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工程项目的建设中,对已经变化的环境因素进行补充和完善所作出的评价,正确把握规划建设,及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状况,为控制环境质量,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及设计可行的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工程环境管理主要在两个阶段进行:施工期和试行期。主要包括: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环境监理工作执行和投入正式运行后的环境管理建议等。

3.1环境保护措施或设施的实施情况。主要是合适在进行污染防治的措施和设施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要求是够一致,有没有漏项或者变更。

3.2环境保护措施或设施的运行。保证设施措施长期稳定的运行,并保证污染物排放达标。在没有满足要求时,采取补救措施,对情况进行预测。确定设备的工艺、运行和停运时间。对于新的技术措施进行考核,确保设施的运行效果。

3.3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达到指标。生态环境,如:动植物的分布、数量、优势物种、国家保护,绿化覆盖率,水资源分布,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等,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正确辨别。

3.4水环境保护措施的标准,和大气环境的保护措施标准等。

4、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4.1 环境影响评价普遍存在滞后现象。环境影响评价是预测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项目的环境可行性研究。而在现实中很大一部分建设项目,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中小型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在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是先评后建,而是边建边评,有的甚至是先建后评,个别的根本就不评。 4.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长期拖延。一些环评单位自持唯我持证的老大思想,认为与建设单位签了合同就是煮熟的鸭子,不及时开展环评工作,迫使有的建设项目投资到位、土建开始,环境影响报告书还未编制,使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可行性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大降低,环评的目的更是打了折扣,严重影响了建设单位进行环评的积极性。 4.3公众参与不足。基层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参与的强调不充分,现阶段的公众参与基本上是采用发放调查表的形式来进行的。调查表内容过于简单;而且在有限的时间、精力等条件下,往往调查范围窄,调查对象少,代表性差;再则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公众对拟建项目的内容、污染状况、污染损害不了解,很难发表有价值的意见。这样,造成个别项目即使环评阶段有公众参与,实施生产后仍然会造成对项目周围社会环境、人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污染事故和环境纠纷不断,公众的环境权益得不到维护。 

4.4 监管能力建设不足。目前,国家基层环保部门均实行双重领导,即行政上隶属当地地方政府管辖,在业务上接受上级环保部门领导。由于人、财、物都属于地方,基层环评执法就难免受制于地方,出现"权大于法"的现象。许多地方政府局限于地区发展水平,在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选择上,就会出现重经济轻环保的现象。  另外,国家、省、市环保行政机构对基层环保局的任务布置得多,宏观指导少,对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效能和严格执法的监督指导不够,使基层环保局负责的中小型项目的环评执法压力大、难度高上级环保机构对下级的执法监督不力使中小型建设项目的环评执法常常得不到有效保证。

5、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措施

5.1广泛开展环评法宣传教育。实践证明,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经济活动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制约关系的过程,在认识,掌握自然状况和社会状况的基础,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产业产品结构的科学调整提供可能和机遇,国内外的实践都充分说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经济发展中没有充分运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这一重要手段,以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布局,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从而达到既发展经济又不影响破坏环境的目的。 5.2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应严格环评单位的资格审查,对达不到规定要求的单位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的考试和发放。对已获得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的单位,要制定考核办法,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对限期不整改,确又不能胜任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持证单位,坚决吊销资格证书,对于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以确保环境影响评价的质量。加强环评管理除应不断加强环境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其执法观念,还要协同相关部门一起来参与环境管理,相互配合,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同时,环境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改善还有助于环境影响报告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环评工作的指导性和有效性。

5.3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批,一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急待解决的一个原则问题,首先要改进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尽快使其制度化和规范化,环保部门应组建专门的有一定任期的“环评审批”委员会,并建立相应的专家认定制度,由其负责技术性事项的查核和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论证,并由其向环保部门和主管领导提出最终审查意见,以供审批决策,其次是国家应抓紧制定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通用和特定行业项目的审批准则,二是要完善审批程序,避免环境影响报告书和审批走过场。一般来说,审批过程可分为审前、审中、审后三个环节,审批部门在审批之前,要组成初审小组负责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内容和有关数据、资料审查、核实,这是保证审查结论客观、真实的重要程序。

5.4 公众参与要落到实处。加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弥补单纯技术研究的不足,使环评中的预测和分析更加完善,环评意见更为合理。基层环保机构要加强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保障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确定合适的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明确的公众参与环评的程序和方法;规定公众参与的形式。

5.5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

要加强环保部门在环境执法力度,完善环保部门自身职能,提高对不法行为的监察力度,首先要加强环境监察机构建设。很多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是由于环保部门监管力量薄弱,执法手段落后造成的。促进环境监察队伍建设,提高环境执法水平是中国所有环境制度有效实施、促进环境管理的保障。

6、结束语

总之,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是十分必要的,必须采取措施做好对环境保护的工作,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李劢. 论环境影响评价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重要作用[N]. 科技创新导报. 2011(6)

篇9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已成为当地七大支柱产业龙头的“一根针”——医疗器械产业,将纳入全省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入住医疗器械产业基地的生产企业65家,经营企业84家,形成三大特色板块(即城南、长山、李渡)幅射五个乡镇的产业主体格局,时逢,二次生产许可和产品注册的换证,家庭式的作坊拒之门坎之外,为促进和确保占80%的生产一、二类卫生耗材的医疗器械企业产品合格安全上市,通过日常监管的实践和摸索,运用实用性和操作性的“五步监督法”——开避了当地药械监管事业的一片新天地。为促进医疗器械产业日逐规范,取得显效,具体方法是:

一、原辅材料把关法:一个合格产品上市,所采购的原辅料和零配件必须合格,否则一切均是徒劳,把准这个环节至关重要,在日常监管中我们称“把关法”——一是供方的资质是否合法,二是所提供的原辅料是否证件齐全(附质量保证书和检测报告书),三是对采购的原辅料进行批次自检,四是建立档案并做好库存记录。如果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企业各类资料不全,可对其原材料或该批次的成品进行监督性抽验。

二、生产过程程序法:首先查核生产车间内外环境,①人流物流是否通畅合理;②进入厂区的员工穿戴及个人卫生;③生产车间是否混入原材料外包装或产品外包装等杂物;④车间内环境卫生、设备及洁净器是否卫生;⑤外部环境是否有污染源,其次是每道工序流程是否合理(流程卡),再是对照标准对中间品进行检测附中间品出车间合格证。

三、产品灭菌规范法:首先必须核查灭菌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灭菌程序到位,一是查验灭菌检测操作过程参数记录,附灭菌的原始记录(电脑打印),二是查核灭菌液与入库的成品量的比例是否有漏灭或未灭菌,三是通过反查法将灭菌液供应商和企业所购灭菌液与企业入库的成品比较,推测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否灭菌。

四、产品检测标准法:产品按企业的注册标准进行检测是保证产品合格安全上市的最后一关,在监管过程中首先必须核查企业的质检人员是否在岗,检测设备及试剂是否齐全运转有效,其次查核每批次的成品检测报告书的检测项目是否齐全,再是核对项目的原始记录是否正确操作和准确计算,目的是以确产品检验的真实性。

篇10

断绳计算依据:在用钢丝绳破断拉力总和为F1=1195.24kN,箕斗自由落体下落36.9m惯性冲击力为F2=2178.48kN。F2>F1,钢丝绳被拉断。提升机检测情况:矿方委托陕西煤矿安全装备检测中心于2010年7月中旬对该提升机进行了检测,结论为合格。2012年3月30日对该提升机在用钢丝绳进行了检测,破断拉力总和为1195.24kN。

1.2对事故的初步分析

直接原因:工人在箕斗运行中违章清理井底落煤,被坠落箕斗砸伤。间接原因:①曲轨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卡箕斗。该矿立井井筒长期存在淋水,腐蚀钢质罐道,矿方没有及时进行防锈处理,导致曲轨间隙超限(下限),造成卡箕斗;或受冲击力导致曲轨局部变形,矿方检修不及时;或提升机司机没有按照运行速度操作、箕斗横向颠簸造成卡箕斗;②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清煤工缺乏安全基本常识、违章站位作业;提升机司机(含副司机)责任心不强,对异常情况处置不及时。或矿方对习惯性违章未予制止或存在违章指挥;③提升机安全保护存在缺陷。提升机松绳保护动作不灵敏,不及时,造成卡箕斗后,继续松绳达36.9m。提升机现有松绳保护有接触电路导通动作型;钢丝绳压行程开关动作型等。接触电路型表现为动作灵敏,缺点是如果钢丝绳涂油过多、易造成拒动。行程开关型,由于采集的是钢丝绳的压力,表现为动作不灵敏。可考虑激光传感器型,更加灵敏可靠;④提升机后备保护缺乏先进性。提升机运行现有成熟技术,在司机操作台上,可以准确显示箕斗位置。该提升机缺乏这样的功能。

2精细化是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

2.1检测检验技术工作要进一步精细化

事故的发生,对照现有的行业标准《煤矿在用缠绕式提升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在检测检验方面是没有问题的,但作为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技术人员,在标准没有涉及的某些细节方面,还是要值得我们思考,从中找出问题,以便达到精细化,作为防范事故的有效措施。现场检测过程和检测报告存在不足:①认为检测报告中提升机保护装置(防过卷、防过速、限速、闸间隙、松绳、满仓、减速功能、深指失效、过负荷和欠压保护)检测结果不明确,应量化的技术参数没有量化。如:松绳保护,报告中仅描述“有”、“合格”,未描述松绳多长保护动作并起到作用;②检测过程中不能仅做模拟试验,应做实际运行试验,确保各项保护装置动作正常且有效。现场检测中通常是将罐笼停放在井底(或井口)罐座上,开始检测各类保护。在检测方法上,应进一步改进。检测检验程序方面应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测中,应与矿方一起制定详细的检测检验方案,并经矿方确认签字。检测检验中应严格执行标准,规范检测检验行为。原始记录、现场描述要准确无误、无涂改,采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记录设备的原始状态。对动作失效或安装位置不合理的设施装置,要严格执行中心的质量控制程序,认真填写《安全检测存在问题告知书》和《在用设备设施安全检测重大隐患报告书》,矿方负责人签字认可后上报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和当地安全生产行政主管部门,以督促其尽快整改,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对可以采取的新技术、新工艺等要向矿方友情提示。要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确保在其它煤矿在用设备设施(主通风机系统、主排水系统和压风系统等)安全性能检测中,努力改进,严格按检测中心质量控制程序执行,不断提高检测检验技能。

2.2检测中心在内部管理也应进一步精细化

中心应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①全面检查各分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可聘请专家或外省中介机构对各分中心的质量控制文件、作业指导书、报告模板等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内审和管理评审工作;②要进一步落实检验员、主检、质量监督员、检测组长、检测科长、授权签字人、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责任。加强员工培训力度,增强培训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当今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突飞猛进,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基础上开展工作。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①聘请高校教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②派员去其他省份中介机构进行现场实践学习;③内部检测检验人员对自己专长的项目进行讲解学习;④签订师徒合同,培养新进人员;⑤去参与标准制定的机构、设备制造厂家、先进矿井等进行现场学习、解剖式学习。通过学习提高我们的技术能力和水平。加强技术服务产品的内审工作:定期对各检测部门的报告进行抽查。建立报告评比制度,每季度对各检测部门的报告进行评比。可以采取各组互评,中心技术委员会评比、聘请同行专家评比等方式。对评比中发现的问题,书面下达整改通知。建立激励机制,奖优罚劣。

篇11

一、坚决杜绝禁止类及抑制淘汰类、重复建设类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各级环保、发改、经信、国土资源等部门,对国务院批转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工商投资领域禁止重复建设目录》及国务院《关于抑制部分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被列为禁止类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一律不予受理与审批;对列为淘汰类、重复建设类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坚决采取抑制措施。

二、进一步提高各类重点流域、区域内建设项目准入条件

(一)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水源保护无关的建设项目;在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在饮用水水源地准保护区内,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可能产生严重污染的建设项目,改建建设项目,不得增加排污量。

(二)在各类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严禁审批任何生产设施项目。对在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项目,在自然保护区保护地带建设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环境质量的项目,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受理和审批。

(三)对在城市规划区、城市上风向、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内增加产能的钢铁、焦炭、平板玻璃、水泥、电石、火电机组、草浆造纸、化学浆粕、石化、化工等污染空气的新建、扩建项目,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受理和审批。

(四)在污染严重且长期得不到改善的重点流域,在流域水质达标前,对增加排污总量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实施暂缓受理和审批;在水环境中汞、镉、铅、砷、镍、铬等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超标的流域,在此类污染物达标前,对向水体排放上述污染物的项目暂缓受理和审批;对未完成水和大气污染物减排目标的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对增加污染物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在其完成污染物减排目标前,暂缓受理和审批。

(五)新建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原则上要进入规划化工园区;全市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化工、石化类建设项目,一律由市级有关部门受理和审批;重点提升的69个小城镇规划区内,不再审批有异味气体产生的工业类建设项目。

三、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严格建设项目环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