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4 21:23: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业主义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译者:裴立杰
在21世纪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无处退缩。个人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跨越国界,胜利者与失败者的区分变得更为清晰,唯有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兼备的专家才能在全球化经济社会站稳脚跟。
全球著名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我们清晰地阐述了国际化专业人才必备的四种能力要求:先见能力、构思能力、讨论能力和适应矛盾的能力,对于现代职场人士的个人职业修炼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前研一还客观地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翔实的案例和敏锐的洞察力分析了企业和国家在复杂的前进道路上需要面临的挑战和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在当今世界格局中,这对于中国企业乃至中国的发展也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先见能力包括: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怀疑一切,享受变化,不怕失败、执着探索,磨练直觉能力,对事业倾注全力等。
大前研一首先提出了“看不见的新大陆”的概念,即“眼睛看不见、手触摸不到的无形的活动将成为主流。”置身于“看不见的新大陆”、全新的经济空间,专家需要有先见能力,需要以往的常识,能够看清别人看不到的事物。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8-0060-02
中国地市电视新闻媒体作为地方党政机关的耳目喉舌,一直以来,为地方党政机关的舆论宣传,政府与民众沟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受广电科技的进步和行业政策法规的限制,地市电视媒体长期处于夹缝生存的艰难中。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席卷而过后,包括电视业在内的媒体行业发生震荡重组,地市电视媒体由此面临更为严峻的生存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从新闻专业主义角度来审视中国地市电视媒体,或许对其应对困境,探索发展之路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观念的核心和西方记者恪守的职业准则。它起源于美国,是在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和商业化运作的背景下,在新闻行业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务”信念。标志性事件是,以哈钦斯为首的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这个报告正式地号召新闻媒介的专业化。此后,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在不断建构和消解中成为西方主导性的新闻观。
新闻专业主义的涵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新闻媒介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担负独特的社会责任等一系列行为规范和行业标准。[1]其内涵不同于政治权力对媒体的要求,也不同于市场经济行为对媒体的要求,是一种服务行业的专业化要求。
新闻专业主义的主要特点有:1.客观性,新闻工作者应保持中立的立场,将事实隔离于观点,不带个人偏见地、不歪曲地、客观地反映事实,报道新闻。2.真实性,真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生命线,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地反映、展现事件原貌,传达给受众真实的信息。3.独立性,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具有独特地位和作用,独立于政府、社会组织,在政治上、经济上保持独立。4.自由性,新闻自由是西方自由思想的一部分,包括采访、报道、出版、发行等的自由,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在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下,有采集和信息的自由。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专业精神是强调新闻媒体具有专业服务性,新闻媒体及新闻工作者要遵守职业准则和伦理道德,客观、真实、独立、自由、负责地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二、“后危机时代”下地市电视媒体的主要困境
“后危机时代”的来临,中国地市电视媒体并未如同宏观经济那样进入相对平稳期,其面临的生存困境更为复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马太效应”作用明显,加剧了地市电视媒体的弱势地位
“马太效应”下,电视产业格局呈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的态势。较之央视、省级卫视等的强势电视新闻媒体,地市电视媒体作为弱势媒体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主要表现为:1.在重要资源的获取、信息报道的速度等方面远不及强势媒体,导致收视率下降;2.企业的广告投放更多地向强势媒体集中,导致地市电视新闻媒体广告收入不容乐观,广告市场渐趋缩小。
(二)“口红效应”不断扩大,娱乐化势头难挡
近些年,娱乐化的浪潮在电视行业风起云涌,金融风暴更是推动了娱乐的抬头。当人们的生活、心理压力骤然加大,迫切需要得到心灵抚慰、精神激励时,会对轻松娱乐、价格低廉的文化消费品产生强烈需求,这就是所谓的“口红效应”。而“后危机时代”,娱乐化继续呈现扩大化,地市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甚至达到了泛娱乐化的地步,势头难挡。
在广告市场萎缩、收视率低迷、社会追求娱乐等几重因素循环作用之下,地市电视媒体不得不为自身的命运担忧。为了在“后危机时代”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纷纷无限使用和放大媒体的娱乐功能,深陷商业化娱乐化的泥潭不能自拔。“娱乐至死”现象的背后,正是地市电视媒体职业道德的沦丧,这对其生存和发展有极大的危害。
美国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将传播的社会功能概况为环境监视、社会协调与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三个方面。之后,美国学者赖特又在“三功能说”的基础上增加了“提供娱乐”的第四个功能。可见,“提供娱乐”是媒体重要的功能之一,在社会中起到“减压阀”的作用。可是,当一切媒介的信息日益以娱乐化形式出现的时候,媒介的娱乐功能也就发生了扭曲。在这样被扭曲的媒体功能的作用下,人们的神经普遍被“麻醉”,不辨优劣,玩世不恭。也许最终真如尼尔•波兹曼所言:“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
三、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对地市电视媒体的启示
后危机时代,地方电视媒体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应该加强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有效地发挥其专业性和服务性,倡导客观、真实、独立、自由、责任等原则。
新闻专业主义的服务性,要求地方电视媒体能够充分行使社会“t望角”的角色,在“后危机时代”不仅充当地方党政机关的喉舌和宣传利器,更要发挥其服务性,发挥地域优势,成为地方百姓及时获取当地有效信息的窗口。地市电视媒体可以有效利用本地信息来源的快捷性与便利性,正确定位,打造地方特色,在栏目制作、编排等方面更贴近地方观众的口味。地理和心理上的接近性,往往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增加观众对本地电视媒体的好感度,这是那些以重要性和显著性吸引观众的强势媒体所不可替代的,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市电视媒体收视份额被强势媒体抢占的尴尬局面。收视率的增加,必然有助提升广告市场份额。因此,地市电视媒体遵循服务性准则,既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也为“后危机时代”地市电视媒体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导向。
新闻专业主义秉持客观、真实、责任的原则,这就要求地方电视媒体履行好“把关人”的角色。“把关人理论”强调媒介组织在向受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过滤、筛选的作用,其有权控制信息的流量和流向,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以及如何通过。地市电视媒体掌握着“把关”大权,信息传递单项性强,其播出的内容,对观众乃至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把关人”角色的缺位,削弱了地市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且过分注重电视栏目的娱乐性,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就降低电视媒体的水准和品味,甚至沦落低俗粗糙。因此,地市电视媒体应当遏制“泛娱乐化”势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质,在商业利益面前不丧失新闻专业主义,有效引导大众健康的审美趣味、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及价值取向,以社会使命感、责任感为支撑的电视媒体才会最终赢得观众的信赖和支持。
新闻专业主义的独立、自由的专业精神,要求地市电视媒体要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地方电视媒体不仅是当地政府机关的喉舌,还是自负赢亏、自由竞争的媒介组织。如何在自由竞争中拔得头筹,不是依靠泛娱乐化的手段、同质化的内容,而是要加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富有创新精神,才是地市电视媒体不断进步的灵魂,才是摆脱收视率下降、市场份额降低的有力武器,“娱乐至死”的最终结果,只会导致同质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和观众的审美疲劳,使地市电视媒体陷入更尴尬处境。因此,唯有自主地、积极地创新,以创新占得优势,以有品味有内涵的栏目赢得市场,才是地市电视媒体的生存之道。
四、结 语
新闻专业主义作为西方的舶来理论,由于意识形态、理论本身的矛盾性等因素影响,仍未实现完全的本土化。就当下中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占主导性的新闻主义或新闻价值观是宣传新闻主义,而非专业新闻主义、商业新闻主义;宣传新闻主义处于中心的、核心的地位,专业新闻主义、商业新闻主义处于边缘的、次要的位置。[3]尽管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不是核心、主导的新闻观,但其作为一种职业理想,在不断建构和消解中能走到今日,体现出具有传承发扬的意义和重大的理论价值。
中国地市电视媒体如何有效应对“后危机时代”出现的问题,改善处境、谋求发展,从新闻专业主义视角看,需要媒体本身和媒体从业者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构建新闻专业主义,坚守专业主义理念,加强专业主义意识。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公民大众的理解,便是对中国地市电视媒体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建构莫大的支持。
参考文献:
去年6月,她决定做出改变,发起了“天祥关爱计划”,对刑事案件双方当事人及其家庭进行救助,甚至希望促进双方的谅解和宽恕。老父亲杨天祥看到女儿发起救助行动后,主动捐出5000元作为天祥关爱的启动资金。这笔钱被直接汇到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专项账目下,与其他专项捐款成为天祥关爱的行动资金。每个受助家庭都能从中获得3000元资助,特别困难的家庭,还能获得持续资助。
发起救助行动后,杨斌慢慢认识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的职业大多是律师、法官、公务员、大学老师和心理专家。他们走进求助家庭,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孩子教育问题。这个由体制内检察官发起的公益救助项目就引起了公益圈的关注。去年底,在凤凰卫视举办的“发现新公益”比赛中,“天祥关爱计划”进入四强,获得了20万元的公益奖金。在随后南方都市报举办的“责任中国・公益盛典”中,“天祥关爱计划”获得公益行动奖。
参加“发现新公益”比赛时,曾有评委问天祥的团队:“如果给你们10万元,你们会怎么用?”杨斌们当时的回答是:“90%以上拿来资助个案。”比赛过后,他们静下心来思考,觉得有点不对,“评委应该是希望我们用这笔钱来发展壮大。”这次的比赛,让杨斌开始思考:如何让天祥关爱计划更加专业化?
新闻专业主义是西方新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在我国,从2000年开始被学界关注与探讨。新闻专业主义强调客观性与中立性,是新闻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它也渐渐成为所有新闻工作者内心深处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理想。随着网络和新媒体的发展,在微博等自媒体中,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现状及问题
媒体机构微博已经成为新浪微博平台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以央媒为例,从2010年2月25日《中国之声》率先开通新浪微博开始,央媒的各个载体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几年的时间里,中央的广播、电视、报纸、网站、通讯社都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并且都会通过微博这一平台新闻。此外,地方各级报纸电视台也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他们在重要新闻事件中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以下我们将具体讨论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现状及问题。
(一)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的现状
1、报道人员结构变化
在传统媒体时代,从事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是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而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从业人员身份有了很大改变,庞大的非专业新闻报道人群渐渐涌入。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信息的者,一条新闻的报道者。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及时迅速地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现代化的平台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条140字的微博就是一条新闻消息。
2、新闻专业主义核心理念变化
自媒体中新闻从业人员身份结构发生了变化,新闻专业主义的两大核心理念在新闻报道的实际操作中也有着明显的变化。
其一是客观性。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报道有着专门的机构和比较完善的新闻采编管理制度,新闻的客观性有了保证。自媒体时代,新闻发表可以更自由。但是缺乏了专业制度和规范的管理,没有了那么多的严格的采编要求,容易出现片面的、不够客观的甚至是不真实的报道。
其二是独立性。传统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会受到一些限制。而在自媒体时代,网络环境较为自由,使得新闻媒介的独立性有着较大程度的发挥。尽管互联网中也有一些管理规范如“微信十条”,但由于网络的草根性、及时性、广泛性,并且自媒体中政府监管与传统媒体相比较为宽松,所以说网络中的新闻自由要大于现实生活。
3、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
其一,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受众。微博新闻以受众为中心,它的内容和文风都更加贴近受众的需求。其二,融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介的表现形式。其三,互动性大大增强,传统的大众传播中反馈环节较为薄弱,而在微博中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微博中受众的意见可以方便快捷地传达给新闻传播者。用户可以通过微博私信或是直接评论向媒体表达自己的意见。
(二)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的问题
其一,新闻来源缺失。新闻媒体的官方微博在依靠母体提供大量新闻的同时,还通过同类媒体的官方微博、网友微博等获得新闻线索。但是,很多媒体在利用别人提供的新闻线索的时候不仅不在末尾标准来源或者给出新闻原文链接,甚至连@有时都没有。以下是近期对@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的微博统计:
从表1的统计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央视新闻给出新闻来源的共有12条微博,在27条新闻类微博中占44.4%。而@人民日报给出新闻链接的共有8条微博,在17条新闻类微博中只占47%。是否给出新闻来源是新闻专业主义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央媒的代表,@央视新闻和@人民日报做的都不好,其他一般的媒体微博的表现可想而知。所以说,在这一点上,我国媒体官方微博还需更加规范。
其二,新闻失实现象较多。微博上的信息鱼龙混杂,信源的增多会对新闻把关增加难度,加上微博新闻追求时效常常缺乏验证环节,因此微博新闻的失实报道现象较多。面对大量混杂的真伪信息,独立求证的态度应该成为自媒体记者必不可少的专业技能。
其三,社会责任感不够。作为社会公器的媒体理应担当社会责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2 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中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的制约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是新闻媒体的党性原则。我国的政治制度决定了媒体与政府的关系,由于政府监管着传统媒体这一母体,自媒体的发展空间势必会受到影响。此外,媒体掌握着重要的社会资源,承担着“下情上达”的职能,媒体要为社会服务,要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媒体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它要受到政府的监管和制约,这样,新闻专业主义中的中立性原则在我国就很难实现。
(二)市场的诱惑
首先,由于网络自媒体的开放性,各种信息能够快速低廉地被复制甚至被修改,这种不需成本的使用信息使得自媒体使用信息不加思考无所顾忌,其中的新闻信息也是鱼龙混杂,真实性不高。其次,个别媒体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接受一些广告商的贿赂,诋毁其他企业的新闻或者一些虚假新闻。比较著名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事件,以及《新京报》记者陈永洲事件。总之,市场利益的诱惑,也挑战着自媒体的专业主义素养。如何能在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坚持客观性、中立性,是在自媒体中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三)媒介的自身原因
首先,一些记者的媒介素养需要提高。目前一些媒体微博的运行者多是实习生或非专业人员,他们连基本的告知新闻来源,尊重著作权,客观报道,都知之甚少。其次,媒体和记者生存的压力,也影响着自媒体中新闻专业主义的实践。最后,媒体机构内部缺乏必要的管理,缺乏具体的新闻采集和规章制度,缺乏对自新闻从业人员必要的培训,缺乏严明的奖惩制度。这样下去,新闻专业主义在自媒体的复杂环境中很难得到发展。
3 新闻专业主义自媒体中的未来
(一)重视自媒体
首先,要重视自媒体,它和传统媒体相比有着很多优势。自媒体时效性强、互动频率高、受众群体广泛、表现形式多样便于媒介融合。其次,自媒体应依托传统媒体这一母体发展,加强与传统媒体的沟通,这是提高自媒体公信力,加强其专业性的重要途径。第三,自媒体的运营不能只靠一个人,重视它就要采用团队运作的方式,制定详细具体的操作规范。团队运作能够防止自媒体信息的过于个人化,群策群力也可以把失误降到最低。
(二)新闻业务方面的提高
在新闻业务方面,传统媒体的自媒体首先应该学会辨别信息真伪,最好的办法就是或转发新闻之前进行核实。其次,媒体微博要注意标明信息出处,因为这不仅是实践新闻专业主义,也是对新闻者自己的保护。一旦出现虚假新闻,可以追溯到源头。第三,新闻选材要以受众为中心,多一些贴近生活的新闻,注意新闻语言的通俗和接近性。
(三)传媒工作者强化专业主义意识
新闻专业主义应当是根植于新闻从业者内心的职业理念。
首先,自媒体新闻从业者应当坚持新闻客观性,客观中立平衡地报道新闻,不因为是在微博发表就掺杂过多的个人感情。其次,自媒体新闻从业者要有独立性,不受任何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2(71).
[2] 黄旦.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与消解[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记者专业主义:新闻专业主义的主体构成
新闻专业主义的理念源自美国:19世纪中后期,大众化报刊全面兴起,商业化的报业竞争愈演愈烈,黄色新闻泛滥,引起社会强烈反感,人们开始思考新闻媒介应有之专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新闻专业主义萌芽出现。1908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提出《记者守则》八条,强调新闻媒介要为大众服务,要求记者客观地记录新闻事实。1947年哈钦斯委员会的《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提出了“社会责任论”,推动了新闻专业主义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①
中国近代时期,受西方宗教报业进入中国的引导,中国新闻事业初具形态,职业记者从游离状态趋于稳定;“五四”前后,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传播、新闻学术社团出现、新闻教育兴起、职业名记者出现,新闻专业主义谱系已悄然显现。作为实时学术研究的重要平台,这些景象在《东方杂志》上都有所表现。
本文讨论的记者专业主义,从新闻专业主义抽取而来,“专业主义是一套论述新闻实践和新闻体制的话语,强调的是新闻从业者与新闻工作的普适性特征”。②记者专业主义,仅强调新闻从业的主体――记者在新闻活动中的专业主义,本文在全面梳理《东方杂志》专业文章的基础上,从更微观和具体的新闻工作层面介入,搜寻关于记者专业主义的论述和研究,以窥探当时记者专业主义的系统建构。
《东方杂志》中记者专业主义的建构
1.记者对于报业的重要地位
徐宝璜认为:“报纸者,社会之耳目;访员者,又报纸之耳目也。”选用良好的新闻记者,是报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新闻学大意》在正式出版前,刊登在《东方杂志》的第15卷第9号至11号。《新闻学大意》结集出版后,徐宝璜指出:“新闻学者,以养成良好新闻记者,并导新闻事业于正轨为职业者。”③徐宝璜认为,研究新闻学是为了指导实践、培养记者,使中国报业向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他从职业报人的角度强调记者的重要地位,反映了当时新闻学者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自发性认知,是对记者职业化的朦胧诉求。
在《东方杂志》的第20卷第15号,发表了戈公振的《中国新闻事业之将来》,其中提到:“中国之执笔者……所谓新闻之精神及判断者,在于分别新闻之记事,何者为事实?何者为谣传?在中国今日,此种能力,尚不能得适当之尊重。”④这一表述虽然谈及的是记者关于新闻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但也从侧面反映出戈公振对记者之于报纸重要性未被重视的担心,即拥有专业精神的优秀记者才能拥有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记者及其这种能力应得到尊重和重视。作为中国新闻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之一,戈公振的描述投射出当时新闻人对于专业记者的重视和渴求。
2.记者的专业技能论述
新闻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专业技能?翻阅《东方杂志》中关于新闻记者的文章后发现,彼时对于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已经有相当的认知了。
新闻业务中著名的“四能说”,由黄远生提出,并最早出现在《东方杂志》第12卷第11号上的《忏悔录》中:能想、能奔走、能听、能写。“四能说”为新闻记者提出了非常具体的专业要求,即记者不仅要有调查的基本素养,还需要广泛交游、触类旁通、客观写作,这在当时是非常可贵的。直到现在,“四能说”仍是专业记者的基本业务要求,其意义不减反增。
在《新闻学大意》中,徐宝璜将记者称为“访员”,并且专辟一节讨论访员之资格。在他看来,访员“应具新闻之常识”、“须有强健之记忆力”、“书法须纯熟”、“国文须有根底”、“应熟知本国及列强之政治历史与现状”、“应知外国语一二种”等。除新闻常识之外,他对记者还提出了记忆力、书法、国文、政治、历史、外语等要求,与我们现代讲究专业记者需做“杂家”达成跨越时空之共识。
以上论述说明,在清末民初之际,我国新闻专业主义已经初具萌芽,而专业记者的出现、对记者专业技能的论述等,都从不同角度建构着记者的专业主义体系。
3.对专业报人的介绍与研究
在新闻领域,“历史上和当代的著名新闻从业者,与新闻业中某些‘热点时刻’一道,共同成为凝聚新闻专业主义理念的范例”。⑤清末民初,尤其是“五四”时期,大量职业报人出现,他们用笔、用报反映彼时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成为彰显记者专业主义精神的优秀范例。而《东方杂志》对中外一些著名报人进行的介绍和研究,展示了报人职业主义的生动图景。
陈与龄在《林白水先生传略》中,对当时我国著名报人林白水做了介绍。林白水从1901年担任《杭州白话报》主笔开始他的新闻生涯,文章写道:“白水既长于文言,复精白话,朗畅曲达,信手拈来,皆成妙谛,其见诸报章者,每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结及于政局,针针见血,物无遁形。”⑥作为曾经去日本修学过新闻的专业报人,林白水不仅具备记者应有的专业主义素养,而且为人刚正不阿、高风亮节,后因文字之祸被军阀杀害。因此,作者最后高度评价林白水是“不劫于权贵势”的“人杰”。
《东方杂志》上还有对英国现代报业奠基人、《泰晤士报》社长诺斯克里甫的介绍。在第17卷第14号上,《新闻大王诺斯克里甫勋爵》写道:“其为人多才能,富活动力,见识尤为超卓,能熟察公众之要求,而预为鼓吹,努力为公善扑减公恶。”⑦这篇文章文图并茂,从另一个侧面提供了认识国外专业报人的信息渠道。
在《东方杂志》上出现过的国内外著名报人,他们或接受过新闻专业教育,或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持共同的专业主义精神、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均以新闻作为终生事业,从实践指导到理论形成都为新闻学的专业主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也使他们成为当时记者专业主义的杰出代表。
4.专业报人的培养:新闻学科教育研究
新闻事业如何实现持续性发展,如何培养专业人才――即新闻学科教育的研究,也成为当时新闻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
在邵飘萍的《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新闻学应列为普通学科》一文中,作者开篇中即强调新闻学教育的重要性:“新闻与社会及政治关系之重要,已为世界各国之所公认,然以之列为一种学科而加以研究者,犹属近代之事。”⑧通过对比国外新闻事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及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史,邵飘萍最终得出结论:“以现在之趋势言之,各公私大学之有文科者,殆皆有添设新闻学之望,而感其缺乏者则为教授之人才。以愚个人之私见,新闻与人生之关系,既如此其密切,新闻知识应列为国民普通知识之一。”⑨在这篇文章中,邵飘萍清晰地看到,记者在我国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和认可,是因为社会尤其是政府未认识到记者的重要性,未认识到新闻事业的重要性。因此,只有发展和普及新闻教育,全民了解新闻常识,才能真正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发展,记者的地位也才能得到重视和提高。
在《东方杂志》第40卷第5号上,文章《为今日报界进一言》也首先谈论了“新闻学研究之必要”。在作者王璋看来,没有专门的新闻教育组织,没有专业的新闻业务训练,难以培养出优秀记者。作者借用英国记者列特氏的话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世界失败之记者,皆因缺乏新闻专门之教育与组织上之练习所致也”。⑩并认为只有接受过专业训练的记者,才能真正了解读者的需要,才能知道如何采写、编辑新闻,如何经营报业等。
系统的新闻教育才能培养专业、优秀的新闻记者,彼时对新闻教育、记者地位的探讨和重视,为记者专业主义的建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条件。
结 语
作为清末民初至建国前一份存活时间最长的杂志之一,《东方杂志》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从新闻学的角度来看,《东方杂志》所刊载的近百篇文章也让我们生动了解了彼时国内国际新闻事业发展的样态。记者,作为新闻活动的主体,其对专业主义的探索和追求,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和基础构成。记者对于当时新闻事业(主要是报业)的重要作用,记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记者应接受的专业教育等,共同构成了由《东方杂志》所描绘的记者专业主义谱系图景。这一图景,对于我们了解清末民初至建国前新闻专业主义在我国社会的存在样态,具有科学的和有益的窗口意义。
注释:
①罗映纯:《论“五四”时期新闻专业主义的萌芽》[J],《编辑之友》,2011年第6期
②⑤陆晔 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构建》[J],《新闻学研究》,2002年第4期
③徐宝璜:《新闻学大意》[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④戈公振:《中国新闻事业之将来》,《东方杂志》[J],第20卷第15号
⑥陈与龄:《林白水先生传略》,《东方杂志》[J],第32卷第13号
⑦《新闻大王诺斯克里甫勋爵》,《东方杂志》[J],第17卷第4号
一、《南方都市报》评论体系设置
《南方都市报》的网络版“南都网”专门设置了“南都评论”子网页(http://省略/comments/)。其评论被分为以下几类:社论;个论;街谈;来论等。该报鲜明地把社论和个论做了区别。本文选取2009年6月15目的南都网上的样本。对社论和个论进行比对分析。选取《南方都市报》的理由是笔者认为它是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操作理念的报纸。样本如下:
对样本(参见附录)分析可以看出:
(1)引用消息来源方面,社论样本和个论样本都偏向于省略对消息来源的说明,但个论省略的程度更大。个论样本中存在泛化的介绍事实信息的现象――介绍事实信息时没有具体案例,而是泛泛而谈;社论样本提到的事实信息大多都是具体的,有具体时间和发生地点的事实。
(2)在下结论方面,社论比个论的逻辑组织更加严密。社论样本c+++(中心观点并交代依据或推理)、b+++(重要观点并交代依据或推理)的次数分别是12和17。个论样本这两个数量分别是6和9,这说明在中心论点和重要观点上,社论比个论交代更多的依据。
(3)修辞方面未发现大的差别,反问、假设是最常用的方法。
(4)情感(叙述角度)方面,社论样本没有出现抒情语句,个论样本中存在抒情语句和带有感彩的评论。个论样本中出现了第一人称的写作角度,而社论样本中的写作角度是隐含的,没有交代谁在写作。
(5)社论样本体现出来的整体普遍特征是结构紧凑,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较前面,段落短(一般是3到5行一段),段落层次清晰;个论样本中出现了漫笔式的写法,相比之下,个论样本的段落也偏长。
二、新闻专业主义视角下的新闻评论
《南方都市报》将社论和个论作区分,并不是评论话题的不同,而是评论者和评论方式的不同。社论即来自媒体的评论,个论即来自个人的评论。《南方都市报》的这种“标明”行为可以给读者一个交代――这些观点是来自何处,即谁在说话――为读者判断评论信息提供参考。
文本分析可以看出,“社论”的写作方法受到了“公正、客观、平衡、准确”这样的新闻专业操作理念的影响,这种评论方式有别于个人立场的评论。
1、公论立场:媒体性质的延伸。新闻专业主义要求下的媒体并不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因此新闻报道――事实信息的传递――就不应该有利益倾向,即做到公正,新闻评论也不应该受到利益倾向的影响。对于评论者来说,他观察事件应该不是从某一个利益角度出发,而是考虑到事件中的各方利益。在新闻事件中,媒体评论人应该是一个“局外人”,所以新闻评论中一般不出现“我”“笔者”这样的词汇。
多年来,我公司已与多家知名品牌商有过合作经历,他们对包装盒的外观和细节设计得极其考究,对包装材料和胶黏剂的要求也很高,更要求保证平整精美的整体效果,这对于我公司生产设备的精度、效率以及人工的操作水平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市场需求的推进下,结合实践不断改进,练就了我公司在天地盖包装盒上的“绝好武功”,笔者以下介绍的3款知名品牌手机天地盖包装盒就足以说明。
锤子手机 匠心贯穿始终
说起应用案例,最令我公司感到自豪的莫过于帮助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锤子科技”)旗下的Smartisan T1智能手机获得iF设计金奖。这是中国大陆首款智能手机首次获得素有“产品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国际设计奖项,大奖赛评委会给出的评语是:“这部智能手机中蕴藏着诸多体贴的设计细节,还有那些精妙的新特性,它们都包含于一个完整一致的产品概念下,这些都令我们着迷。从包装到产品本身,匠心贯穿始终。总体而言,这部手机最令人心悦诚服之处是其易用性及高品质的设计和完成度。”
这款Smartisan T1手机的天地盖包装盒(如图1所示)采用可再生黑卡纸制成,最大限度地节省了印刷成本。低调、内敛、尊贵的黑色包装纸盒和手机追求完美的精雕细琢相互映衬,将消费者的注意力集中于包装盒的细节做工上。生产这款天地盖包装盒对生产工厂最大的考验,除技术外更多的是来自细节的管理。而我公司则凭借专业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将这些细节处理得非常完美,盒子的转角部位设计得无可挑剔,更不会出现诸如灰尘、纸面褶皱、擦花等质量问题,正如网友形容“双手小心翼翼触摸着盒子,心理上有种很微妙的感觉,让你对里面的手机充满无限期待。”
坚果手机漂亮得连包装都想收藏
拥有众多粉丝的坚果手机(锤子科技旗下一款智能手机)背盖共有7个不同的颜色版本,无论哪个颜色版本的背盖,其颜色都与包装盒上印刷的背盖颜色几乎一致,这样的细节设计来自于其背后的包装团队―斯道拉恩索正元包装有限公司。
除了精致简约的视觉效果,坚果手机的天地盖包装盒(如图2所示)还为消费者带来了绝佳的使用体验,即坚果手机天地盖包装盒成功实现了“3~5秒滑开”的奇迹,这对于包装生产商来说是一项严苛的挑战,因为其对包装材料和生产工艺的要求都非常高。坚果手机天地盖包装盒采用了高档双铜纸(双铜纸来自斯道拉恩索苏州紫兴工厂,是经FSC森林认证的环保型可再生材料)和高光灰板纸。不得不提的一个细节是,坚持“情怀”的罗永浩(锤子科技的创始人)团队不允许包装盒滑开后出现手工胶带的痕迹,这也是其他手机品牌商从来没有提出过的要求。经过数次试验后,几近放弃的时候,转折性的一幕出现了,我公司的技术团队研究出了独特的定型技术,可避免包装盒滑开时出现划痕,并采用半自动化代替手工制作,生产效率更高、质量更稳定。
包装就是品牌的外衣,极其注重产品声誉的罗永浩团队,对包装供应商的筛选谨慎小心,我公司最后实现了坚果手机“连包装都值得收藏”的高品质交付。
小米5手机装在白盒子里的黑科技
2016年2月24日,当备受期待的智能手机小米5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全新的手机包装也随之亮相登场,令粉丝们兴奋不已。
小米5手机天地盖包装盒(如图3所示)一改惯用的牛皮纸原生态设计风格,主色调不仅换成了纯白色,包装盒表面还印刷了金色、粉色、白色和黑色4款手机的实物图案,与iPhone的风格极为相近。小米5手机天地盖包装盒有一个令人赞叹的细节,即无论哪款手机颜色,都与包装盒上印刷的背盖颜色“零色差”,这个细节对印刷工艺和包装制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与以往“自然清新”的设计风格相比,有网友评价这款全新包装更加赏心悦目。整体来看,小米5手机天地盖包装盒具有稳重、简洁、大气的设计感,还非常结实,经网友测试,该包装盒可至少站上去一个人而不发生变形。
的新闻理念。报人对新闻报道以及新闻关注公众生活的高度重视和对政党信息的有意偏离,表明新闻专业理念在传播者意识领域的初步萌芽,体现出新闻从业者理想追求和职业伦理的单纯维度。这一时期的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以及由此而来的传媒实践都给新闻专业主义套上了无形的镣铐,致使其步调踏不上“专业”的正常轨道。从而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形成一种缺乏自觉的职业意识,或是一种偏离本来面目的行业利用。而自觉以新闻为职业,并运用专业理想和专业实践逐步完善新闻专业主义,那是19世纪末独立报刊时期才有的历史事实。19世纪70年代,美国独立报刊兴盛而促使雇佣专职记者逐渐涌现,直至80~90年代,记者已成为一个社会职业,以尊重事实、精确新闻报道的实践,开启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理论雏形。
二、美国独立报刊与社会责任理论
独立报刊在美国新闻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其呈现出的“职业化报刊样式”和“新闻信息模式”,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摹本,也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研究提供了一条清晰的路径。美国独立报刊是一个复杂的新闻现象:新闻专业理念已成为他们的职业道德理想、新闻报道、写作和编辑的行为准则。1947年,以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为首的新闻自由委员会出版了名为《自由和负责人的报刊――关于大众传播系统:报纸、广播、电影、杂志和书籍的总报告》的小册子,对美国新闻自由的历史、现状和前景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受到垄断报刊威胁的新闻自由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观点,形成了报刊的新理论的基本框架。到1956年施拉姆等多位学者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出版,书中西奥多・彼得森[U1]写了《报刊的四种理论》一文,以“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命名的新理论得到了确认。
社会责任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在享有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尽责,否则,政府就应该加以干预。为使传播媒介达到上述要求,新闻自由委员会认为应由传播媒介、公众、政府三个方面共同努力。传播媒介要加强自律,坚持专业精神,不为金钱驱使,减少广告客户对节目的控制,并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公众则可通过设立非赢利的传播机构和新闻研究中心来对媒介进行督促;政府在面对滥用新闻自由的现象时,可采取新的法律手段来制止。社会责任论为新闻专业主义的成熟打下了充分的理论基础,但并未否定媒介自由。
三、新闻专业主义与新闻职业道德
新闻专业主义在现今时代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媒介的独立受到来自政府、商业利益团体的越来越大的威胁。媒介的独立性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基石,然而现在媒介与政府、利益团体的关系远比表面上密切得多,同时有人认为,新闻的客观性是难以实现的目标,新闻事实根本就是不可能中立的,无价值判断的,新闻不是直接从现实事实中产生出来的自然现象,而是新闻行业的产品,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高度选择后的解释。新闻专业主义并没有一个明确不变的定义和标准,在不同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下尤为如此。不管是新闻从业者自我认同的职业道德,还是官方所倡导的外部职业道德,两者要想发挥效用,必须得共同作用于新闻从业者的心理层次之上。新闻专业主义的各项要求促使有关机构和部门制定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新闻职业道德,使新闻从业者能够从道德层次上符合新闻专业主义的各项要求,满足统治阶级和上层意识形态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但同时,新闻职业道德的实施和执行,也可以在实际层面上维护和落实新闻专业主义。
新闻专业主义从本质上说,至少包含三方面的理念:新闻传媒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新闻从业者的行为准则。而新闻职业道德的背后应该包括职业职责、职业权利和职业利益等三方面的内容。新闻专业主义中的社会功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应该对应着新闻职业道德中的职业职责和职业权利,同样,新闻专业主义中的行为准则和新闻职业道德中的职业利益密切相关,新闻从业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行为准则前提下,才能够获得其应有的职业利益,获得别人的赏识和尊重。
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新闻专业主义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然而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伴随着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到来,新闻日趋娱乐化、商业化,网络迅速崛起,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共生共争。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许多媒体不惜通过夸大事实、追求猎奇来博眼球、博出位,满足受众日渐刁钻的阅读口味,虚假新闻层出不穷,新闻煽情、炒作之风盛行,反转新闻屡屡见诸报端。新闻专业主义缺失现象愈加严重和普遍。
另一方面,近年来,技术的进步使信息传播愈加复杂化、多元化,新闻传统范式早已变形,许多网络热点事件的传播已经打破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的藩篱,受众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是参与到信息当中来。网络媒体的便捷性使受众直接参与传播的诉求越来越高,参与式新闻、公民新闻、草根新闻崛起。在这些前赴后继的网民中,不乏激进的跟风者,造成舆论僭越。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如何坚守新闻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如何在强调新闻自由的同时,尊重公民的隐私权,如何坚持新闻专业主义,正确地引导舆论,及时消除大众疑虑,排解大众不满情绪,让媒体真正成为民众意见的集合场,使网络热点事件的报道更加理性、客观、公正,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更好地践行新闻专业主义:
(1)媒体应转变观念,强化自律机制,提高行业专业化水平。自媒体时代,受众需要的是深入挖掘新闻事实,综合分析多方消息,启发受众思考的报道,而不是为了抢时效、争先恐后发出的尚未得到印证的信息。
(2)相关部门应健全新闻法治,推动实名认证制度及诚信记录制度的普及进程,加大自媒体刊发内容的监督和审核机制,最大程度地确保自媒体平台上信息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2 今日头条我要爆料频道新闻生产过程中公民记者的使用分析
1)爆料内容的主题。今日头条是一款新闻聚合类App,若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只能依靠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稿件来填充自身,即便是这样,也无法保证平台能聚合到每时每刻发生的重大突发事件。而我要爆料频道恰好弥补了这些不足,频道所有的爆料内容,均是第一现场的用户独立完成搜集、、分析原创信息,用户内容之后,后台编辑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内容便可出现在频道中,有显著新闻性且及时性强、新闻六要素全、图文并茂的爆料内容还会被推荐至地区首页,通过大数据算法将内容分发至相关用户的移动端。
我要爆料的引入,使得深处第一现场的普通公众也可以参与到新闻制作中,公民记者只需要通过手机,就可以迅速、及时地完成文字、图片、视频的爆料,弥补专业记者无法第一时间深入现场去获取新闻事实的不足,为主流媒体及公众提供丰富的现场信息。
根据我要爆料频道的内容显示,公民记者的报道范围,多集中在道路拥堵、寻人启事、事故现场、大型活动现场以及各地美景等,多为公民记者在行车路途中或者日常生活的见闻。此类突发事件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信息接收者的情感共鸣,但在普通公众的生活中并不具有普遍性。且为数不多的社会负面新闻的出现,极易形成消极的拟态环境,公众也难以从中获取有用信息。
2)爆料者的身份。传统媒体有较高的准入门槛,新闻生产、制作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普通大众仅扮演信息接收者的角色,只能被动接受大众媒体所构造的媒介现实。而互联网去中心化的特征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任何人都有机会表达其想表达的内容,我要爆料恰好提供了一个发表观点的平台,公民记者将任何想要发表的经验、观点、体会、见闻在平台上传播,自由发声。
每位用户只需要在今日头条拥有一个注册账户,便可以在我要爆料频道下爆料,形式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用户内容后,只要通过后台编辑的审核,该条爆料便可以出现在该频道下,成为任何一位打开我要爆料的用户都可以看到的公共信息,内容足够优质还会被推荐至地区首页,成为人人皆可见的新闻内容。
3 今日头条我要爆料频道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专业主义的消解
1)公民记者时代下易出现虚假爆料。公民记者大多是未经过专业培训的普通公众,以往均是被动接受信息,而当我要爆料平台出现后,他们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信息的者,观点的提供者,第一现场的见证人,所以在信息时,往往都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自己媒介素养的局限性,当身边出现新鲜、热点事件时,他们无法完全判断信息真伪,没有条件去核实信息出处,大多凭借自己的直觉和从旁人那里得知的信息去爆料;同时,平台上很多信息是上班族在上班途中的见闻,公民记者未完全参与事件中,更无从了解事情原委,在爆料时,大多依靠一张图和几句简短的话语概括事件,极易歪曲事件的来龙去脉,错误的信息。而这样的报道一旦进入大众视野,在大众媒体中广泛传播,容易传递错误信息、做出错误引导。同时,也损害了平台的公信力,造成不可挽回的
后果。
2)公民记者时代下被爆料者肖像权、隐私权等受到侵犯。公民记者积极主動爆料,显示了其作为社会公民,面对一系列社会事件想要积极参与的决心。但没有记者证、新闻采访权的公民记者是否可以行使记者权力,是否可以按照个人意愿采访、信息值得商榷。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知情权,因此,从收集信息这方面说,公民记者的行为是合法的。但公民记者在爆料时,往往自作主张将有当事人的面部的照片未做任何处理就发到公共平台,不管是出于何种善意,当爆料内容侵犯到被报道者的个体权力时,这种行为便不合法。
3)公民记者的话语形式不规范。尽管爆料的公民记者中存在很多受过培训的高校大学生,但这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公民记者都是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普通公众,其在爆料内容时,语言更加通俗、浅显直白,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得读者更易接受信息。但同时,大量日常生活中非常口语化的语言用到爆料中,也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大打折扣。如果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这类爆料,将会严重损害普通用户对平台的信赖和黏度。
4 公民记者时代下重构新闻专业主义的建议
1)设置公民记者新闻采写教学板块。同样是面对来自各地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的CNN iReport的用户,为了用户能够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他们为用户提供了一定的培训。
今日头条我要爆料频道也可以在爆料频道的显著位置投放一些新闻采写过程中间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以H5或者视频的形式呈现,内容定期更换,供新旧用户随时翻看教学内容。
在公民记者内容之前就对其进行新闻能力的培训,公民记者通过爆料,体验了职业记者的报道过程,媒介素养也在一次次爆料中获得提升,提高了对信息的辨别能力、整合能力,对提高之后爆料内容的质量也有一定帮助。
2)设置评奖机制,激励用户。我要爆料频道可在每年年终开展一次年终评奖,对全年的内容集中进行一次梳理,奖项内容可以围绕突发报道首发报道最佳文字报道等展开,并按照奖项的不同分配不同的级别的奖金,所有评委为今日头条的注册用户,通过用户投票产生不同的奖项,对获奖用户给予一定奖励。
此种奖励机制可以满足公民记者的个人成就感,有效激发公民记者的报道热情,提升报道的质量,并且可以持续吸引用户到平台爆料,对于平台长久的发展有积极作用。最终使得平台可以持久生产优质内容,达到巩固平台威信、树立今日头条品牌的效果。
3)实行用户实名制认证。人人都可以成为公民记者,人人都可以信息,在每个人享有更多的话语权的同时,也意味着话语权会被滥用。在互联网环境中,用户极易会因为主体的匿名性不负责任的言论,无论是对于平台还是对于整个互联网环境,这都是非常不利的,更何况公民记者的不是简单的评论、观点,而是具有公开传播信息功能的新闻,更应对其真实性、客观性、严谨性做出要求。
若在公民记者爆料之前就先进行实名认证,平台对其身份进行审核,设置准入机制,对每条爆料的个人都能找到真实的责任人,令其对在网络世界中的信息负责,不失为防止滥用言论自由的好方法。用户会因具体的真实身份限制而不会滥发爆料,平台也能对每条爆料找到真实的责任主体,追惩制让不良信息和有害信息的者得到有效惩罚。
4)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互联网和移动便携终端快速普及后,每一位公民都处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信息流通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也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每一位公民都有可能成为公民记者,从各种媒介中获取信息、信息。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必然对每一位公民的媒介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接收信息时,不仅需要有基本的判断信息真伪的能力,而且在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时,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信息时,核实信息源,确认新闻基本要素无误,确保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也不侵犯他人权利,等等。
新媒介形势下的造势成本非常低,物理化的媒介被去除之后,对信息或者事件的独家解读的周期较长,这和数字化时代的极短的新媒介形式的传播周期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让独家解读的专业主义的成长空间变得非常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