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0 09:56: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交流材料

篇1

一、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准备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教师对初中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的分析,并收集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益,老师首先应该加强对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分析与把握,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数学教学辅助资源,其中就包括习题材料、视频材料、教学课件材料等教学资源,设计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制定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2.增强对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老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数学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数学薄弱环节与思维逻辑短板,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性与辅导性。

3.拓展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教师将这些教学思想与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得数学教学方法是为了数学教学活动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实施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有效性。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提前做好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老师应该提前进行预习教学活动,通过安排数学预习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的了解与熟悉,进而找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数学学习困境,为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利用生活案例来进行数学教学情境设计,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理解数学知识点。比如,老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鸡兔同笼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知识点地引入,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具体化理解与分析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逻辑的形象化认知。由于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过程往往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数学教学创新,将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逻辑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形象化理解。比如,老师在进行《函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函数图像以及运动函数图像的视频(图片)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与掌握。

4.坚持问题导向性的数学教学理念,优化数学问题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是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以及思维拓展的重要形式,因此老师可以主动利用数学问题教学法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落实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情境,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抽象、解决的数学思维全过程,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出数学问题逻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5.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帮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为了促使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以及相互协作,老师还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以解决问目标而展开相关的讨论与分析,增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完成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与信息分享,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逻辑的多样性。比如,老师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教学时,让学生来对随机事件的相关理论部分进行分解性讨论,实现学生对随机事件模式所需要满足的所有要求进行列举性总结,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6.逆用数学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反向逻辑思维活动。数学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对学生进行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此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以及数学思维引导,将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对此老师应该积极参与逆向数学思的方式来开展反向逻辑思维过程,促使学生与数学思维精准化掌握。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答案来反向推导数学过程或者是数学条件,用逆向思维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质量。三、结束语初中数学是初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老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以数学基础与思维能力为教学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林青.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教育,2016,(11):88.

[2]杨允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初探[J].成功,2013,(23):152.

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效益

一、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准备工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1.加强教师对初中数学知识重点与难点的分析,并收集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源。为了有效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益,老师首先应该加强对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分析与把握,收集并整理相关的数学教学辅助资源,其中就包括习题材料、视频材料、教学课件材料等教学资源,设计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制定初中数学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2.增强对学生数学学习需求的了解,充分掌握学生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老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以及数学学习需求,了解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数学薄弱环节与思维逻辑短板,并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与数学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目标性与辅导性。

3.拓展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尤其是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教师将这些教学思想与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得数学教学方法是为了数学教学活动而服务的,而不是为了实施教学方法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组织形式与教学形式的有效性。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思维,提前做好学生的数学预习工作。老师应该提前进行预习教学活动,通过安排数学预习任务的形式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与数学思维的了解与熟悉,进而找出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数学学习困境,为教师开展针对性的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依据。

2.利用生活案例来进行数学教学情境设计,帮助学生更加真切地理解数学知识点。比如,老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鸡兔同笼的生活化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知识点地引入,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的具体化理解与分析能力。

3.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逻辑的形象化认知。由于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过程往往是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数学教学创新,将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逻辑以图片、视频的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形象化理解。比如,老师在进行《函数》相关知识的教学时,老师就可以利用函数图像以及运动函数图像的视频(图片)形式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形象化认知与掌握。

4.坚持问题导向性的数学教学理念,优化数学问题教学情境。数学问题是促使学生进行数学思维以及思维拓展的重要形式,因此老师可以主动利用数学问题教学法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落实以问题为导向的数学教学情境,实现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抽象、解决的数学思维全过程,提高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进而保证学生可以更好地找出数学问题逻辑,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5.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帮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去。为了促使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以及相互协作,老师还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来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让学生以解决问目标而展开相关的讨论与分析,增强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与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完成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与信息分享,进而提高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逻辑的多样性。比如,老师在进行《随机事件》的教学时,让学生来对随机事件的相关理论部分进行分解性讨论,实现学生对随机事件模式所需要满足的所有要求进行列举性总结,进而提高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与掌握。

6.逆用数学思维,帮助学生进行反向逻辑思维活动。数学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所需要对学生进行的重点教学内容,因此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思维训练以及数学思维引导,将是初中数学的基本教学内容,对此老师应该积极参与逆向数学思的方式来开展反向逻辑思维过程,促使学生与数学思维精准化掌握。具体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答案来反向推导数学过程或者是数学条件,用逆向思维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质量。

三、结束语

初中数学是初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因此老师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要以数学基础与思维能力为教学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数学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做好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高数学课堂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林青.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效益[J].教育,2016,(11):88.

[2]杨允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初探[J].成功,2013,(23):152.

篇3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199-01

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重在教,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改变无法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独立性与能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学生很难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能动性,启发学生通过实践去感受知识。具体来说,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相应的情境对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初中教师应该创设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的教学情境。在《角的认识》开课的时候询问学生"同学们,老师今天想和你们一起玩一个拼图形的游戏,你们想玩吗?"通过老师亲切、激励的话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接下来利用拼图形的问题,让学生操作,(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同桌竞赛的形式,同桌合作完成,看哪一桌摆出的图形多,这样小棒的长短就可能不一样,从而摆出更丰富的图形。在这里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要把小棒的连接部分挨紧)然后展示、交流。用四根、三根小棒拼出的图形有很多种,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使学生了解到用4根小棒可以拼成正方形,用3根小棒可以拼成三角形。在交流用两根小棒拼出的图形时,我从拼出角的同学手中拿起角,向同学们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图形吗?""这个图形和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进而告诉学生什么样的图形是角,使学生把角这个名称和它看到的图形联系起来,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

2.真正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自身处于主导地位的局面,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例如在《角的认识》中创造角这一环节,教师只提供给学生简单的材料,让学生亲自操作,主动去探索,创造出了不同的角,并且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体验到创造出来的各种角虽然形状不同,但是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即都有"一个尖尖的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从而进一步丰富有关角的表象,加深了对顶点和边的认识,使学生具备创新的精神,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3.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贯穿数学过程的始终,教师设计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探究、交流、展示的机会,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画角这一环节中老师采用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画角的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创新精神也得到了锻炼。

4.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由于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该乙脑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使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规律,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有效的满足,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5.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课堂知识的学习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基础,但是还是需要实践的配合,才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的掌握数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角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角,使学生加深对角的认识和理解,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做出角,学生展开活动时,老师参与学生中间,即时采集有用信息。并且当有的学生用一种材料不止做出了一个角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表扬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可以使孩子思维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还可以使学生创新能力提高,从中真正领悟学习数学的价值,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6.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积极的评价,对于学生做的对的地方要及时的表扬。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对于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发表的独特见解无论是否正确都不应该正面的批评他们,要细心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以此来全面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综上所述,想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首先应该创设相应的情境来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只有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创新能力的人才,从而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为了使我国的数学教育能够有很大的进步,就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自己创新精神,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成绩的提高。通过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学校能够很好的满足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2-0097-01

初中数学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性理论课程。在所有学科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是最先出现的一种学科,它是其他一切学科的基础与工具。初中数学的学习不仅是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开阔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方式,更是现实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知识工具。而运用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工程建造、高端技术研发等,这都需要运用数学知识。但是,目前初中生动手能力较差,应用意识不强。新课标要求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使学生们具备扎实的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初中数学的应用能力,能够积极、自觉地运用初中数学相关知识解决在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难度和困难。经过研究和实践证明,运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并被广大师生所认可。

1初中数学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再是分散的,不是以前那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形式了,也不再是某个教师的教学模式了,现如今数学老师们都可以利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来教学和授课,这足够证明,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是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但是,仔细考究后你会发现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有点过于形式化,大多数老师还是不能很好的将这种模式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授课当中,在他们看来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实际的效果。其中表现为分组合作学习讨论的问题没有实在的价值,单纯的知识为了讨论而讨论,这样不能够让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思考。如果充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鼓励学生提高合作和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的合作学习中不能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问题。

2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

2.1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采取各种形式的合作分组学习模式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丰富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进而去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媒体以其丰富的内容、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相互交流的欲望,促使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会合作与交流,这就需要老师们对学生进行辅导和训练,来获得更加的成效。强调多媒体技术,并不是意味着每节课都需要进行这种模式,这也是需要看时机的,教师们应该清楚什么时候安排这种学习方式才是最合适和最有效果的。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的积极性。

2.2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教师除了使用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外,点燃他们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火焰,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注意加强学生团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首先,教师们在课外需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安排每节课的内容,对材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所要体现的新概念。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对小组合作学习做教学设计,内容必须具有适当的难度,讨论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有探索的价值;需要多少课堂时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发挥和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中强大的信息资源,演示数学合作中的优秀案列,供学生们观摩和学习。

其次,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分析和观察每个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尽量确保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各方面的实力是相当的。领导负责组织和管理,资料员负责收集数据,记录员是负责录制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成员之间互相交替。再次,教师组分配完成后并不是就可以置身事外,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如邮件、QQ等通过网络提交作者的方式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总之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提高办事效率,让学生活跃地参与交流,并向正确的方向进展。

3总结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运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模式,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们全面发展,进而实现老师们的教育目的。总之,在当今科技和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只有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以往过时的教育模式,才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进而为国家培养适应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五中,内蒙古喀喇沁旗024400)

参考文献:

[1]黄景峰.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中小学教育), 2011,26(03),126-127.

[2]陈春仙.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3,(3):14-15.

篇5

开放式教学是与封闭式教学相对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学中把关注人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知识教学为载体,通过建立开放的教学体系,使教学策略与不断变动的教学活动相适应,体现出一定的应变性、灵活性和弹性,从而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主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从而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可以说开放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它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要达到以上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就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转而实行开放式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着眼点,强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使得学生在通过数学教学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具体说来,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思想上要充分认识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意义

初中数学实行开放式教学具有多重的意义。对于教师而言,开放式教学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而优化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开放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对于数学学科教学而言,有利于形成宽松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实施素质教育。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并且对行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广大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首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数学开放式教学的重要意义,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吸收和借鉴先进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实施数学开放式教学服务,切实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2、数学开放式教学要做到全方位的开放

数学开放式教学的“开放”,应该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而不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有限的开放。就数学教学的内容和题材而言,它主要来自教材,但是又不单独来自教材,也可以来自生活、来自社会;既可以来自教师也,可以来自学生,甚至可以来自家长等。就数学教学方法方式而言,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使教学方法体现出灵活多样的特点,并且在教学方式中多运用“探索式”、“研究式”、“分组合作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获取知识。就教学手段而言,不但要善于使用传统有效的教学手段,还要不断开发和丰富新的教学手段,比如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动手设计和制作教学器材,特别是要学会善于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新技术产品来为数学教学服务。就课堂例题或练习题而言,数学开放式教学要体现在答案的开放性、条件的开放性、解题方法和思路的开放性以及习题类型的综合开放性等方面上。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而言,不但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努力程度。就课堂师生关系而言,教师既是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习的参与者;既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教师从学生的学习中进行学习。总之,在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中,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必须是开放而多样的,开放性是初中数学开放式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

篇6

一、初中数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心理学基础

研究表明,教学理论必须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以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作为基础。对于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心理基础而言,主要包括构建主义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情境、交流、协作与意义构建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四大要素,由此可看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习得的过程是从环境中接受和感受信息导致信息生成的过程,而信息的获得是学生探究的结果,及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进行最终的解释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获得的知识是学生直接发现与体验的,并非被动获得的。而“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学与其说是依靠自己已经成熟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的机能,而正在成熟的机能则是通过不断的探索才逐步发展成为已经成熟的机能,因此数学学习与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不断探索的过程。

(二)教学论基础

一定的教学论思想产生一定的教学方法,现代教学论思想是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教学论基础。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是巨大的,思维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的,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这与现代教学论思想是一致的。现代教学论思想作为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除了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之外,还应充分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特征,遵循学生尝试、教师引导的原则,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程序

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而言,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可遵循以下主要程序:首先,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学生感知为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创设探究式情境,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作为思维的开始,提出问题十分重要,教师要结合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提出问题,并营造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探讨问题,增加交流与沟通,进而使每个学生获得更为丰满的知识;再次,在探究式课堂情境中,根据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讨论情况提出假设,然后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小组讨论,并最终得出结论;第四,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信息反馈,并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反思,给予一定的正面评价与鼓励;最后,结合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对学生的探究式学习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学习技巧的获得等。

三、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创设探究氛围,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结合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可在数学探究式教学中选择实物或者实物图片的方式创建探究氛围,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兴趣,如在几何教学中适当引入著名建筑物作为例子进行探究式教学等。在这一过程中,探究教学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要尊重和鼓励学生开放性的结论,尊重学生不同兴趣与能力,以及不同的探究问题方向,但探究学习的过程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避免偏离大方向。另外,实物或亲自动手操作的探究方式,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以学生为探究主体,教师处于引导者角色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某些环节,设计探究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所涉及的问题要均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能够大大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热情。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情境模式,能够使学生在问题驱动下完成独立思考,并结合学生互动与教师引导,实现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主的数学探究式教学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性思维,由“经验数学”上升到“推理数学”层面,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

(三)注重探究的深度与宽度

数学探究深度是指数学探究活动所获得的数学知识的多少与深浅程度,数学探究宽度则是指数学探究活动所包含的数学要素的多少。对于初中生而言,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数学学习方面则为数学理解能力、数学学习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等,因此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课堂教学时,需要考虑到学生智力、数学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适当把握和控制探究内容的深浅与涉及知识面的范围,尽量做到探究问题的较强针对性。

(四)尊重个体差异,确保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对象的覆盖面是整个班级,而非某个或某些学生,因此数学探究式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每个层次的学生,要保证全体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师在设计探究式数学问题时,必须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开放性与全面性,让学生敢于积极发言,并感受到自己观点受到认可,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为了弥补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探究过程还应重视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分组,保证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互吸收长处,提高交往能力。

四、结语

在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中,要强调教学的重点是展示教学的思想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与自主学习能力,并积极吸取探究式教学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使教学模式得以优化。当然,探究式教学虽然是一种较为理想、有效的教学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有效的数学教学要求运用多种方式与策略,这些任然有待于广大教师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133-02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同时,还发挥着开拓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又面临很多问题,软硬件设施都较为缺乏,教学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正确面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节课都应当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使每节课的教学有所成效,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做好课前准备,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没有计划性。即使教师每节课都制定了教学目标,教师也完成了教材内容教学,但这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学,学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造成教学以老师为中心,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课堂。表现在教师讲课较为生硬,不注重教师的仪态,只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对教学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不能统一,往往忽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没有加强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1.2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落后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仍然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一堂课就这样结束了,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和交流,学生之间也没有交流,教师感觉一节课讲下来非常劳累,而学生呢,却又感觉上课很无聊,没有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这种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除此之外,很多数学教师还使用题海战术和问答教学。所谓题海战术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大量的进行习题练习,通过大量的做题让学生领会其中的知识,并理解和掌握。题海战术有一定的效果,但时间一长学生就感觉厌倦,看到习题产生退缩情绪。问答式教学方式,是教师问学生答,可以是一对一的回答,也可以所有学生一起回答,应当说,问答式教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但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问答式教学中所采用的问题随意性太大,缺乏深度,容易流于形式,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1.3 教学没有以学生为主体

农村中学与发达地区的教育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很少给予学生表达自我的机会,对学生缺乏必要的自由关怀。虽然很多教师教学态度认真,对待学生很好,但没有意识到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当占据主导地位。另外,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存在着与义务教育不符合的现象,如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等。师生间缺少“对话”课堂缺乏一个充满着民主、平等的和谐氛围,因此,造成教学活动只能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1.4 缺乏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较为单一,很多教师都是满堂灌,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没有将所学是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虽然有部分教师有意识地举行教学实践活动,但往往是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出教学实践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参与程度过低,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参加数学实践活动,这一方面与他们的学习水平有关,再就是教师没有说明实践的意义。第二,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没有认识到实践的目的,认为实践就是出去玩了。这些因素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学生成绩提高很慢。

2 改进农村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1 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要想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从加强师资力量入手。总体来说,农村中学的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特别是一些偏远乡村,农村教师更是较为缺乏,很多数学教师都带多个班级,精力和教学经验都较为缺乏,不能按照正常的教学秩序进行教学。加强师资力量,首先应当注重引进人才,要从高等院校中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校任教。其次,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如邀请优秀教师到校进行优秀课讲,也可以把本校教师送到培训班进行短期训练。此外,数学教师之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多分享教学经验,做到智慧共享、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2.2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要达到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教学手段有效结合,传统的教学工具主要是黑板、粉笔和一些纸质材料,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工具来展开教学。数学课程知识大都较为形象和生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并结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些直观的、有趣的材料来表达课程知识内容,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新课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材料,用多媒体来展现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观看生动的画面来感受数学,这些画面能够直接显现教学的主题,学生能够更深入理解数学包含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多媒体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领会贯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这些手段来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使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学效率。

2.3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农村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当成为主体,而教师只是主导者和服务者。然而,当前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了。学生只是跟随着教师的步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没有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应首先转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力量。数学教师应注意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进行分析,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应当让学生预习要学习的知识内容,并查找与课程知识有关的材料,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2.4 积极开展课程实践活动

课程实践活动是有效教学的延伸,通过课程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的理解课程知识,并利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感受到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随时不断的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外面寻找轴对称图形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谁找的多,对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适当奖励,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能够正确的理解知识内容,领悟知识的真正内涵,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实践活动的展开,学生能够真正的学习到知识,并能把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此外,通过课程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谊,对于搞好数学教学也是大有裨益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正确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落后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等。认真分析这些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新时代的农村教师,要紧跟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书育人,2004(12).

[2] 许彩娟,李忠海.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归纳推理的应用[J].中国数学教育,2010(7):17-19.

篇8

现在世界各国都普遍重视教师的素养,关注教师在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技能等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提高。尽管在大学里,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教与学;尽管在实习中,学生也有一些接触实际教学的机会,但由于时间极短,所以他们对教育理论课程的认知并不深刻,也无法实现对教育理论课程的内化,换句话说,教师对教育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真正的内化,是在较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相应的专业化教育与专业化实践的结合之中,是在积极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在这种意义之下,数学教师对相应的理论课程的深刻的认识与内化,当然应当在相应的数学专业化教育与数学专业化实践的过程之中,是在针对数学教师成长与成才的职后教育或成人教育之中,尤其是对初中数学教师的培养与提高,更需加强他们的课程认知水平。初中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是义务教育的第三学段。对初中数学教师的课程认知,可从课程内容与教材教法两个方面加以研究。

一、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研究

对初中数学课程内容的认知,至少要从课程内容的构成、选择、编排和呈现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一)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构成。为了比较,特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简说如下。

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数学知识为主线出示的,主要有“数及其运算”、“式及其运算”、“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初步”、“统计初步”、“平面几何”,其中包括直线形(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圆、相似形和解三角形的基本知识。《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是以学生的认知结构领域出示的,四个领域的内容标准是“数与代数”(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传统的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与《标准》中所述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就其知识主线来说,差别不大,但传统课程内容在大纲中规定较死。《标准》在内容标准中规定了学生在第三学段应该达到的基本水平,这就体现了灵活性与选择性,而且《标准》并不规定内容的呈现顺序和形式,教材有多种编排方式。

(二)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主要考虑三个方面,即依据义务教育的性质和需要,选择最具基础性和工具性价值并且是初中学生都能够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选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理解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习;依据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未来社会对数学需要的较新的内容让学生学习和体验,比如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和预测,对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并做出解释,对实际问题的模型化和运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对电子计算器的酌情引入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以满足未来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除了基础性原则外,考虑可接受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之下,选择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对发展初中学生的能力,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思想,有较强的教育作用。

(三)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编排原则是:正确处理数学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顺序的关系,把知识的系统性和证明的严谨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性相结合;突出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加强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相关知识(例如方程、不等式、函数)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由浅入深、循序渐近地进行编排;知识结构力求简明;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还应适当编排一些数学史的知识作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阅读材料,例如一些有关正负数与无理数的历史,一些重要符号的起源与演变,《几何原本》与《九章算术》这两种数学的源头,勾股定理及其典型证法,等等。

(四)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与第一、第二学段相比,整个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已经能够初步体现中学数学学科的知识结构,在“数与代数”中,“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的呈现方式是适当分段、螺旋上升的;在“空间与图形”中,“图形的认识、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坐标、图形的证明”的呈现方式基本上是“直线型”的;在“统计与概率”中,呈现方式以强调“过程体验”与利于“探究发现”为主;在“实践与综合应用”中,“课题学习”以“切近初中生生活”与“提倡合作交流”为主。初中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在内容的表述上要注意趣味性、可读性,在内容的呈现上要图文并茂、有直观性,在内容的组织上要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对初中数学教材教法的研究

初中数学的课程内容以教材的呈现与教法的落实而体现。教材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法为初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方法,是实现初中数学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初中数学教材综述。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基本上实施“一纲一本”的策略,“一纲”由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一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初中数学教材。从1992年开始,国家教委实行“一纲多本”的措施。从1993年秋季开始,出现了6种初中数学教材,分别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于三年制或四年制初中)出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四年制初中)出版、华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沿海地区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适用于内地的三年制初中)出版、另有国家教委“中学实验教材研究组”编写的《三年制初中数学实验教材(普及本)》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写的初中数学“自学辅导”教材。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标准》,在第三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中提出“一、选取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的素材”,“二、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三、体现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四、呈现形式要丰富多彩”,“五、内容设计要有一定的弹性”,“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宜体现螺旋上升的原则”,“七、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在这种基本理念和保证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许多省市都编写出版了体现自己风格和特色的初中数学教材。数学教师在使用和研究本省教材的同时,也一定要参考其他教材,开发各种优秀资源,为课程内容服务。

篇9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10-01

在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当中,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明确。在此次教学体制的改革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三者要在教学体制变革的带动下进行变革。初中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热情与探究欲望,是将小学所学的数学进行丰富与细化的过程。所在,初中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不断进行数学探究与思考。

1 创设情境,规范学习目标

虽然情境教学法在创新教学方法当中已经属于较为传统的一个教学手段,但是情境教学对于学习活动有效性的提高作用依然不减。教师应当以初中数学的具体教材料为准,全面分析教材的内容与要求,对学生喜爱的学习方法进行研究,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与轻松的氛围,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初中数学课堂当中来。情境教学存在的最大意义最大意义就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逐渐融入到数学学习当中去[1]。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观察与理解,不断加深自身对于初中数学的理解,找到学习目标,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当中,笔者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转变学生的数学态度,引导其摆脱数学的畏惧心理,实现畏惧向厌恶、厌恶向不讨厌、不讨厌到喜欢数学的态度转变。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具体的教学内容,开发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工具,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比如说,在学习几何性质的时候,为学生创造一个制作工厂的情境,使学生扮演工人,制造生产立体几何模型,使其更直观地了解到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另外,在学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之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动画,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形象生动的动画之上,教师也可以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2 探究学习,提高学习动力

教育事业是服务于广大学生个人发展的事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目的。因此,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之时,教师应当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愿望为基础进行备课与教学目的的规定、教学活动的组织等等,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自主思考数学问题,探究数学原理。在数学课堂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应当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正确的修正学生的逻辑错误,鼓励学生动手动脑,积极思考。当然,教师也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与学生一起探究数学理论,分享数学研究成果,分享喜悦。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要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教师要改变传统严肃的教师形象,与学生平等交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不可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想法,在学生自主学习之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多样的帮助,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探究性学生需要学生的自我思考、与同学生交流、分歧与意见的讨论、二次自我思考。在经历这些的流程之后,学生的数学探究才是一个完整的自主探究过程。所以,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适时给予学生帮助,使学生在探究中有所收获,找到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找到数学的学习动力,愿意不断探究,不断进步。

3 合作学习,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精神一种重要的学习精神,在合作中,学生们对于数学问题进行自我意见的表达与他人意见的听取,通过对比,可以了解到自己数学思维的不足与他人数学能力的优势所在,通过互相学习的方式,达到共同提高与进步的学习目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来促成学生的合作学习[2-3]。在对学生进行分组之时,要科学分组,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精神水准,将学生分为不同的级别,使每一个小组都具备最优学习力量,提高小组学习有效性。其次,教师所设定的数学问题要具有合作探究的价值,问题的解决要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允许范围之内,过于简单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过于困难则会使学生望而却步。另外,在小组学习中,要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使学生在合作的同时进行自主思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使得数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了数学教学工作者的必然工作要点。本文基于避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目的,对我国初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希望我国的初中数学教师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目标,利用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篇10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素质教育和中学数学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核心内容之所在. 因此,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经验,来阐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对于初中阶段十几岁的学生来说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处于初中年龄段的孩子们,自身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当在初中数学中遇到方程组和函数等知识时,他们最先体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好奇心,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 主要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 创造自主学习情境

为学生创造自主的学习情境,不仅需要学生自身的投入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才能在自主的学习框架中,完成兴趣的培养,进而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新潜能.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真正做到角色转换,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指导者转变为教学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更加投入,即便是在课堂上,也要为学生创造激发兴趣、激发创新潜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实现老师和学生的互动.

2. 营造愉悦教学氛围

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愉悦的教学氛围其实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己严肃的教学风格,活跃课堂上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提问,积极解答,并可以举一些学生生活中能够实际体会到的例子,来形象生动地解释教科书中的晦涩字眼.

3. 塑造学生成功感

当学生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中发挥自主学习时,主要的途径是自学和交流,又以交流为主,而和老师的交流更是影响他们学习态度和学习干劲的关键因素. 教师所要做的就是不断从学生的积极思考、表达中塑造学生的成功感,培养学生创新的自主性.

二、提高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学生在学习问题上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两方面. 学习过程指的是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及练习方面. 在这个阶段中,每一名学生除了自己学习之外,还要与老师、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和探讨,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训练,与同学共同合作,才能达到锻炼创新思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其次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优缺点,如果只是自我封闭式的学习,没有与其他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学生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学习方式的缺陷在哪里. 因此就要求每一名学生都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自己的参与意识,重视与老师的交流、与同学的交流,找出自己的不足,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不断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 培养学生参与创新的热情

培养参与的热情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这不仅可以通过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实现,还能将学习的兴趣融入到参与学习的热情中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进而达到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2. 重视学生的创新实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践操作,就是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等多种感官并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从而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概括等一系列思维活动,进而真正参与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来.

3. 创造参与创新的机会

事实上,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们参与的机会并不多. 为此,我们需要特殊安排,为学生们创造出参与的机会. 比如精心编出题型多样、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学生练得有兴趣,从练习中找到了知识的“源”和“流”,体验到“现买现卖”的乐趣,再加上适时地点拨,又提高了学生审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方法的基础. 所以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教会学生创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学习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1.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老师通过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导方法来指导学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让学生有针对地吸收. 或者我们可以将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划分,分别提供不同的时间安排模式,不仅要强调课前的预习、认真听课,更要强调后续复习的及时性.

2. 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

养成良好的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对于初中数学,学习要有规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做的笔记要在课后及时回顾,不仅要复习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的重要内容,还要复习那些自己仍感模糊的知识. 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坚持定期复习笔记和课本,并做一些相关的习题,那么他们定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些内容,并且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保持更持久,从而可以在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对创新方法的形成和应用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 优化学习方法

注重劳逸结合,在学习的过程,还应该学会用脑子去想. 因此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全神贯注. 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寻求创新的方法,从而为其进一步探索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知识和方法保证.

四、锻炼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和创新能力

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甚至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有关学生的协作精神主要指的是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帮助的精神,而这也正是与创新人格中的容纳型人格、灵活型人格以及主动型人格相对应的. 通过老师积极的引导,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提供机会,并指导他们应该如何协作才比较有效率等,使他们在协作的时候可以畅通无阻,顺利地达到目标,进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火花、创新的思想,等等.

1. 重视协作

学生学习中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协作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对待学习内容与学校的乐观态度、小组个体之间及其与社会成员的交流沟通能力、自尊心与个体间相互尊重关系的处理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2. 引导协作

引导学生进行协作,为协作提供机会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思想方面的传达和引导,学生了解到了协作的重要性,但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进行协作是需要我们老师来引导并提供机会的.

3. 指导协作

老师虽然不能参与到小组的内部,但是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可能产生的问题我们还是要予以指导. 针对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考察内容划分不同的小组,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共同的目标下擦出创新的火花.

在实际教学中,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会使得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积极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并且在和同学的交流中达到有所创新、有所进步,这也正是锻炼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培养学生不同的创新人格所要求的主要内容. 因此可以说,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杨叶海. 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读与写,2008,5(4): 84-85.

[2]冉晓渊.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科技资讯,2007(14): 135-136.

篇11

关键词:情感因素;初中数学;教学

情感是人内在的心理因素,通过生活中与事物的接触,从而表达出一份心理感受。初中数学知识较为枯燥,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忽视了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教师需要先对自身情感因素进行培养,并用正确的方式应用于教学中,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主动并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

一、初中数学教学注重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1.“以人为本”的观念是教学的宗旨

新形势下,教学需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与感受,要求教师必须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对学生进行了解,明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信任关系的构建,保障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2.以情优教可以开发学生潜能

调查数据表明,情感因素是学生学习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学生在保持积极、愉悦的情感下,对知识的接受度会有效提高,亦会减少学习状态下的疲劳感。而情感与学生的潜能有着紧密的联系,潜能的结构亦包含情感与思维。因此,用情感因素优化教学,可以有效开发学生的潜能。

3.情感教育深化中学素质教育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内容可知,初中生的心理成长与发展有着极强的可塑性。因此,初中是学生提升素质的重点阶段。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皆以应试为目标,导致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所需的情感发展。教师亦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в胱鹬兀导致学生感受到压抑,从而出现各种问题。而加强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并通过加强初中教育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4.情感教育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曾有学者针对参加数学竞赛的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学科是否感兴趣关系着其学科成绩的高低。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逐渐产生兴趣,并能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将学习作为乐趣而非负担,从而提高学生数学成绩,使学生学好数学知识。

二、注重情感因素,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1.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如何将情感因素加以注重,从而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水平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为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主体性特点进行教学,保持对学生的尊重,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教学模式,这样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讲课时,运用委婉的语调,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使学生感受到重视,从而有动力学习。并且,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与学生生活习惯有机结合,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相交和平行现象,并给予学生思考空间,从而真正实现师生的交流与课堂的活跃。教师在学生争先恐后回答完问题时,还需借机总结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特征与性质,让学生拥有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正魅力。

2.构建自主活动化的教学模式

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的原则成为教学改革的宗旨,教师需要将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组织各类数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教师亦可在教学活动中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独立进行实践与探索,教师则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鼓励师生、生生之间的密切交流。此时,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利用情感因素为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保障学生独立实践最后顺利完成。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利用现有材料制作自己眼中的平行四边形,通过结合小组讨论意见,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进行总结归纳。

3.构建情感化的教学模式

为了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亦需要营造出宽松、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保持尊重,与学生密切交流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与自由学习,以此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初中数学的学习。为此,教师需要摒弃原有“师道尊严”的理论,积极组织学生自主参与平等、和谐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还是他们的合作者与朋友。教师亦须时常关心学生,利用鼓励、表扬等话语对学生给予肯定。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出引导作用,使学生在合作、自主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此外,教师亦可与学生建立信任的关系,让学生更喜欢与教师交谈,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心理的正确走向。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情感因素加以关注,摒弃传统“师道尊严”的言论,切实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利用积极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