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栽培管理论文

栽培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30 17:09: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栽培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栽培管理论文

篇1

杜仲为落叶乔木,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之一。杜仲皮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益腰膝、除酸痛、降血压等功效;杜仲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和胡萝卜素及人体需要的10余种元素;杜仲除木质部外均含有重要的工业原料杜仲胶,其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粘着性,广泛应用于电器工业、化学工业和电讯器材工业;杜仲干直,枝叶茂密,根系发达,树姿优美,适应性强;既是优良园林绿化树种,又是丘陵山地和平原造林的重要经济林树种。现将杜仲育苗、栽培管理及采收技术总结如下。

1播种繁育

杜仲播种育苗一般春、秋播均可,但以春播为多。播种的圃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肥沃、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性至中性的砂壤土。播种前要对圃地进行翻耕冻垡,并做成宽1m、高15~25cm的苗床。同时,结合翻耕,施腐熟有机肥30t/hm2。为了减少地下害虫,还可适量施生石灰、福尔马林等对圃地进行消毒。为保证种子纯度和质量,提高发芽率,播种前要精选种子,并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用30℃左右的温水浸泡2~3d,每天换水2次,待种子吸水膨大时,捞出晾干,即可播种。杜仲播种常采用条播方法,播种沟深3cm,行距20~25cm,用种量一般为150~225kg/hm2。播种后覆1~2cm细土,并浇水盖草保墒。种子出芽后,要趁阴天或傍晚揭草,幼苗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进行除草。当幼苗长出2~4片真叶时,要进行间苗,并进行第1次追肥,施用尿素22.5~30.0kg/hm2,此后每月结合除草追肥1次,并逐渐增加施肥量,最后1次追肥应在立秋前进行,以钾肥为主。当幼苗形成5~6片真叶时,结合间苗进行移稠补稀,保留30~45万株/hm2左右。

2造林

2.1造林地选择和造林密度

杜种造林地应选择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杜仲造林密度主要根据作业方式和立地条件来确定,一般株行距为2m×2m或2m×3m,栽植1500~2400株/hm2。

2.2整地

杜仲为深根性树种,主根明显,深达1m以上,所以杜仲造林要实行大穴。对缓坡和平地造林,要力求做到全面整地或带状整地;对坡度超过15°的造林地,除局部可以全垦外,一般应进行带状整地;对坡度25°以上的地,禁止全垦,应进行带状或穴状整地。带状整地必须沿等高线进行,带间保留2~3m原有植被;穴状整地要求规格为60cm×60cm×60cm,挖穴时,表土与心土应分开放穴旁备用。

2.3栽植

栽植宜在3月上旬进行。在栽植前,要修整好根系,浸沾泥浆。栽植时,先将表土与基肥混合后垫入穴底,然后放入苗木,埋入细土,轻轻提苗,让根系舒展,再填土至穴满,踏实,上覆心土。栽植深度稍深于苗木原土痕处即可,切勿深栽。

3抚育管理

3.1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每年进行2次,第1次在4~5月份,第2次在7~8月份,中耕除草宜浅。对土壤粘重、板结林地,从栽植后第2年开始,必须进行深翻,以后每隔1年进行1次。同时,提倡间种豆科作物或绿肥,增强土壤肥力。

3.2追肥

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2次。追肥以腐熟有机肥加尿素混施为好,每株每次施入0.3~0.5kg。

3.3病虫害防治

杜仲在苗期易发生立枯病,在幼苗出土后1个月内,用0.5%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0d喷洒1次,1个月后用1.0%等量式波尔多液每15d喷洒1次,2~3次即可。地老虎、蝼蛄等害虫用毒饵诱杀。地下水位高或排水不良的林地,杜仲易发生根腐病,导致整株死亡。因此,要加强排水。同时挖出病株烧毁,对树穴用5%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150g/株,施入树冠土壤中防治根腐病。猝倒病和叶枯病在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

4采收与贮藏

4.1叶的采收和贮藏

4.1.1采叶时间。一般采叶时间可在7~10月,8月是采叶最佳时期。选择无病虫害和没有喷洒过农药的树木,要采绿叶,忌采发黄的叶,因绿叶有效成分含量高,发黄叶含量少。

4.1.2树叶采集后的处理。为防止腐烂,杜仲叶采收后要先摊放在室内,并及时进行杀青处理。常见杀青方法是以普通铁锅作为炒锅,翻炒至叶面失去光泽、叶色暗绿、叶质柔软、手握叶不粘手、失重30%左右即可。

4.1.3贮藏。杀青处理后的杜仲叶要及时烘烤或晾干,去杂质装袋。制胶用的杜仲叶也要晾干装袋,存放于干燥、通风的仓库里,注意防潮、防晒、防虫、防鼠害。

4.2皮的采收和贮藏

4.2.1剥皮时间。杜仲在生长季节的5~7月剥皮效果最好。剥皮宜选择气温25~35℃、相对湿度80%以上的阴天或晴天16时后进行。注意不要在下雨天剥皮。

篇2

疫病是甜椒保护地栽培中重要的真菌病害。该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几天内可使成片或整个温室大棚植株枯死,损失惨重。笔者根据多年生产实践发现,利用科学的栽培技术可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并且辣椒产量高、效益好。但在已发病的情况下,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冶。

1为害症状

甜椒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疫病,尤以现蕾、坐果期最易感染和发病,茎、叶、花、果各部位都可染病。植株茎部受害,近地表茎基部和分枝交界处形成黑褐色病斑,并迅速扩展环绕茎1圈,病部表皮腐烂,容易剥除,仅病部维管束变褐,病健分界明显,病部以上部分迅速凋萎青枯,极易落叶,直至光杆。叶上病斑圆形,边缘黄绿色,中央暗绿色水渍状,气候干燥时,病叶似茶叶。果实多从蒂部或果缝开始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斑,病部迅速变褐软腐,有时病果上有深褐色同心轮纹,湿度大时,病斑表面产生稀疏白色霉层,气候干燥时,病果干缩不易脱落。

2发病规律

辣椒疫病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气温高于10℃就能形成发病中心,早春保护地栽培高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病。当田间温度28~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病害发展很快,植株从发病到枯死只需3~5d,果实从感染到整个果实腐烂一般只需2~3d。一般棚膜破漏处、低洼积水处以及排水不畅的田块都会加重发病,保护地浇水后,若不及时通风,病害会迅速扩展蔓延。

3栽培控制措施

3.1选用抗、耐病品种

可选用苏椒4号、中椒5号、甜杂6号等。这些品种生长势强,株型紧凑,不仅适宜保护地栽培,而且对疫病具有一定抗性。

3.2轮作换茬

选择前茬为非茄果类、非瓜类作物的田块,发病重的地块应尽量与豆科或十字花科蔬菜轮作,非专业蔬菜区可与水稻轮作,效果最好。

3.3穴盘基质苗

选用4~5cm大孔径的50~70孔穴盘以缓和苗期的争光矛盾,培育壮苗;选用“美士杰”牌或“田粮”牌蔬菜专用育苗基质;播前晒种1~2d,然后进行温汤浸种以降低病原基数,实现无病育苗。

3.4棚膜选择

选择高保温、高透光性、防流滴、防雾的新型多功能棚膜,以保证温室、大棚内透光率高、膜面无水滴、防雾性好,利于辣椒生长;同时,也可降低温室、大棚内空气湿度,有效减少或避免病害发生。

3.5合理密植

商丘地区根据品种和栽培方式不同,一般种植4.50~5.25万株/hm2为宜。

3.6改畦作为垄作

采用抬高畦面式垄作,挖好田间排水沟系,降低土壤含水量。根据温室、大棚跨度的不同,垄面净宽1.8~2.0m为宜,以方便田间管理操作。

3.7地膜覆盖

垄面覆盖地膜,膜下铺设微滴灌管道,通过膜下灌水解决浇水与保护地内降湿的矛盾。

3.8加强田间管理

3.8.1合理施肥。结合深耕(深20cm)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30t/hm2、45%硫酸钾复合肥375kg/hm2,耕后细耙1~2遍,使肥土混匀;定植前和花期分别喷施0.1%~0.2%硫酸锌,以补充微量元素;门椒膨大前应控制肥水防徒长;门椒收获后根据长势,采收1~2次果实后追1次肥,追施有机肥1500kg/hm2(不提倡用化肥),全面补充养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3.8.2植株调整。始花期及时去除门椒以下部位的侧枝和腋芽,结果盛期去除基部老叶,并适当疏去一些内膛枝,以增加透光率,减少养分消耗,稳定植株长势。

3.8.3清洁田园。田间开始发病时,要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和病叶,并带到田外深埋或烧毁,控制侵染源,减少病菌在田间传播。

3.8.4温、湿度管理。温、湿度管理应以适温、排湿,兼顾甜椒正常生长和防病控病为原则。根据天气情况及发病情况灵活掌握揭膜、通风时间及通风量大小,生长中后期当田间发现病株后,上午温室、大棚内温度达到18℃即要开始放风,下午降到20℃时闭棚,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15~17℃,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应防止昼夜温差过大,叶面结露而引发病害流行。

篇3

1、施肥数量

毛竹林的施肥量,可根据竹林的采伐耗肥量和林地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根据国内外研究者的分析资料,毛竹生长对氮、磷、钾的要求比例为:5:1:7,每采伐鲜竹材(胸径D=9厘米)500千克,秆、枝叶全部运走,需消耗氮1.56千克、磷0.38千克、钾2.38千克。但是在确定施肥量时,还要考虑肥料的利用率,因为采伐带走的养分数量中不包括土壤流失的养分和被土粒固定不能直接利用的养分,以及林下植物消耗的养分。也就是说,施肥的数量一定要超过采伐带走的数量,才能保证竹林生产力不断提高。

毛竹林应提倡施有机肥,因为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和提供多种养分的作用,且柴草嫩叶来源丰富,可就地取材,是山地毛竹林的很好肥源;也可在林间空地、林缘套种绿肥,每年可埋青作肥料。据研究,有机肥中以饼肥为最好,猪栏肥次之,干稻草、青草以及塘泥较差。在有条件的地方,每年每亩竹林可施饼肥150~200千克,或厩肥、堆肥、垃圾肥、绿肥、嫩草肥等2500~3000千克,或塘泥5000~10000千克。施用有机肥的毛竹林所产的竹材质量好(竹腔壁加厚),增产的持续时间长。

近10年以来,全国各地对毛竹林施用化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毛竹中心产区的试验来看,氮、磷、钾3要素的施肥效应并不是一样的,单施磷、钾肥的效果并不那么特别显著,而单施氮的效果却非常显著,每亩施尿素15~20千克,增产幅度可达50%~100%。这是因为一般土壤母质中,钾的含量较为丰富,磷的需要量也不很大。一般竹林施复合肥效果最好,可按5氮:3磷:2钾混合施用。中、高产毛竹林每亩可施氮15~20千克、磷8~12千克、钾6~8千克,其中氮最多不超过25千克。据国外报道,使用硅肥可使毛竹增产和增强抗病性。但据国内研究,我国一般毛竹林硅素营养不缺乏,且施用硅肥可能有阻碍出笋成竹、降低产量的趋势。

2、施肥时间

施肥时间要随肥料种类不同和竹子生长需要而定。一般迟效性有机肥在冬季松土前施用,并埋入土中。对速效性化肥的使用国内外均有不同看法。有的主张出笋前施,有的主张在笋芽分化期施。从大多数试验来看,一般出笋大年在5~6月份施有利于行鞭;小年在5~6月施有利于换叶,使新枝新叶茂密浓绿,增强整个林分同化效率,积累大量干物质;小年在8~9月份施有利于笋芽分化,对来年出笋成竹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很大,这也是生产上普遍采用的时期。而出笋大年在2~3月份施,对新竹质量和产量也有效果,但总不及小年8月施。此外,采笋后在笋潭中施追肥,其效果非常理想的。

3、施肥方法

不论施有机肥或化肥都提倡深施,不宜面施。面施不仅流失快、挥发多,有机肥也难以转化为腐殖质,而且容易诱导鞭梢向上,产生浮鞭。目前,生产上一般采用撒施、沟施、竹蔸施和伐桩施等几种。撒施适用于有机肥和化肥,是一种与松土相结合的施肥方法。其做法是:先将化肥均匀撒在林地上(或将有机肥均匀铺在面上),尔后再垦覆或松土埋入土中。开沟施肥是在林地内开深宽都为20厘米的水平带沟(有机肥要更深更宽些),沟距3~4米,肥料撒入沟内后,回土覆盖。竹蔸施肥是在竹秆基部上方30厘米左右开半圆形沟,深20厘米、宽15厘米,撒入化肥后,覆土盖好。伐桩施肥是在竹子砍伐后不久的伐桩中,用铁杆打破节隔,施入化肥,然后用泥土封好。伐桩施肥具有吸收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同时能加速伐桩腐烂又不伤鞭等优点。伐桩施提倡当年砍竹当年施,一般施碳酸氢铵较为经济。近年来有人在地形复杂、坡度较陡、大暴雨较频繁、削山松土后容易引起水、土、肥流失的竹林中做了毛竹林免耕施肥试验,效果较好。安吉还对毛竹叶面喷施化肥做过试验,配成20%左右的溶液,在笋期进行叶面喷施。根据试验报道,各项生物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为以后飞机大规模喷施提供了可能性。

各种施肥方法在短期内对肥效有显著影响,年数延长、差别缩小,在常用的撒施、沟施、竹蔸施和伐桩施中,撒施肥效发挥最快,竹蔸、伐桩施肥效果较慢,沟施中等。综合起来以沟施为好。

4、新肥料的应用

篇4

莲雾(SyzygiumsamavangenseMerr.etPerry)是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又名辈雾、琏雾、爪畦蒲桃、水蒲桃等,属热带常绿乔木。原产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目前国外以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栽培最多,菲律宾次之,泰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均有栽培。我国广东、海南、福建、广西、云南和四川等省(区)有少量栽培,以台湾省栽培最多,其最具经济价值的品种为黑珍珠莲雾和黑钻石莲雾。莲雾果实含水分92.87%,蛋白质0.35%,碳水化合物5.97%,灰分或矿物质0.21%,粗纤维0.46%,还富含维生素C等多种维生素,营养非常丰富,具有生津止渴、解热利尿及养颜润肤等功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此外,由于莲雾果实颜色鲜艳、果形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因此,探索和研究莲雾的特性及丰产栽培技术,为当地莲雾的生产提供技术参考,对繁荣水果及园林绿化花木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生态学特性

莲雾喜温怕寒,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花期遇到7℃以下的气温时,花蕾与幼果会受寒害而脱落。高温潮湿环境下,生长快,结果多,果大,产量高。果实发育期遇干旱无雨,果实小且品质差。久旱后遇骤雨,易落果和裂果。充足的光照下果实着色好。莲雾对土壤要求不严,各类土壤都能生长结果,但以肥沃、疏松和潮湿的土壤生长结果较好。莲雾还是河岸林优势树种。

2丰产栽培技术

2.1育苗

莲雾种子少,—般采用空中压条繁殖,也有嫁接、扦插繁殖的。

2.1.1空中压条育苗。空中压条育苗也称圈枝育苗,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苗快、结果早,并能保持母树优良性状等特点。选茎粗2~3cm的枝条于5~6月先进行环剥皮,宽度约3cm,同时除去形成层,然后用粘土适当掺些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扎起来。为保证生根迅速、量多、根壮,可用吲哚丁酸等生根粉涂抹剥伤部,或在生根基质中加入吲哚丁酸或生根粉。一般1个月后即能生根,待2~3个月新根充实后从基部剪断。刚剪下圈枝苗,必须在苗圃或树荫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假植,使根系发育壮实。假植期间应经常观察、防治病虫害,并酌情修剪,培育出良好的树形才可出圃。

2.1.2扦插育苗。选充实饱满、无病虫害、已木栓化的一至二年生枝,剪成20~25cm长的插穗,上部保留2~3片叶,并且每片叶子都剪去一半,插条基部削成楔形,然后将其基部浸入配好的一定浓度的激素中,可以利用浓度为1000~1500mg/L的生根粉2号、IBA、NAA和国光牌生根粉等进行处理,浸入深为插穗的1/3~1/2处,浸泡2min取出,立即插入沙床上。沙床预先用1000倍的多菌灵消毒,插后立即淋足定根水,采取大棚内通风、棚顶遮光、喷清水等管理措施。

2.1.3嫁接育苗。莲雾嫁接苗具有主、须根发达,适应性强,种植后速生快长,早结丰产的优点。可以用蒲桃、莲雾的实生苗作砧木,在丰产、稳产、果大质优、品种纯正的莲雾母树上,选取生长充实、树冠已木质化的一年生枝条作接穗。接穗采后剪除叶片,保留的叶柄与潜伏芽齐平,用湿毛巾包扎或用湿河砂藏保湿备接。嫁接方法用补片芽接、腹接、切接或劈接均可。嫁接苗出圃一般要求砧木根系发达、主干离地面5cm处粗度在1.0cm以上、接穗生长2~3次梢,高40cm以上、顶芽稳定时才出圃。

2.2栽植

2.2.1选地、整地。宜选择光照充足、高温潮湿的环境,要求土壤肥沃、疏松、潮湿。建园宜选背风的园地,以微酸性砂质土为最适宜,微酸至微碱(pH值5.5~7.8)的砂壤至红壤均宜。采用穴状整地的方式。按株行距(4~6)m×(6~8)m挖定植坑,坑的规格一般为80cm×80cm×60cm,最好能提前1~2个月整地,并施足基肥,回填好坑。

2.2.2栽植。栽植以4~6月为宜,若水源充足则2~3月或9~11月均可。种植后基部覆盖,以防土壤干燥,且每隔2~3d灌1次水。并立支柱固定植株,避免风吹摇动,影响根部发育。

2.3抚育管理

要达到丰产的目的,必须做好莲雾的抚育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土壤管理、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2.3.1中耕除草及灌溉。除草是莲雾果园管理的一项常规工作,视杂草的生长情况、结合施肥进行。幼龄树可不必中耕,结果树在9~10月结合施肥进行中耕除草,以促进开花结果。9~10月可使土壤适当干旱以利果树进入休眠及花芽分化,其余时间应供给足够的水分,尤其是在修剪、施肥及催花处理后2周花芽形成后,应全园灌水,以防落果裂果,增大果实。

2.3.2施肥。莲雾需肥量大,幼龄树对氮、磷和钾均需要,但应勤施薄施,而5龄以上的结果树,则以氮、钾肥为主。施肥方法由树冠滴水线挖环状沟施。在施足基肥外,还要抓好以下几个关键时期追肥。①开花前,即萌芽至开花结果初期追施速效氮肥,适当配施磷肥,施肥数量随树龄而定。②幼果膨大期,一般株施氮、磷、钾含量各为15%的复合肥0.25kg。③果实转色期,即采果前5~10d追施速效磷、钾肥为主,以沟施为好,可使果实体积增大、果形色泽好、品质提高。南方降雨量多,易造成肥料淋失,整个生长期宜叶面喷施0.2%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4~5次。

2.3.3整形修剪。莲雾生长快,分枝多,整形修剪是重要管理环节之一。定植后树高1.5m左右即可短截整形,待新枝抽生后定干,留分布合理、生长健壮的主枝3~6条,整成自然圆头形或开心形。修剪应在每次采果后进行,主要疏剪枯枝、病虫枝、直立徒长枝、下垂触地枝以及主干和主枝上萌生的过密枝,以上重下轻、内重外轻为原则,使内膛通透。生长旺盛的壮年树可适当重剪,老年弱树则轻剪。

2.3.4果实套袋。果实套袋能明显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增大单果重。果实套袋还能防虫害,使果面光洁。一般在幼果期,约花后20d实施。若果实蝇族群密度太高,即在谢花后进行。套袋前需彻底防治1次病虫害,可在套袋前1h再对果实喷1次杀菌剂,果实外表干燥后马上套袋。一般选取规格长36cm、宽32cm的纸袋(经过处理的防水纸袋)。套袋前将袋口(2~3cm)部分泡水,浸软10~20min,将袋口多余的水分甩去,然后成束直立放置。套袋结合疏果同时进行,每个袋以留5~6个果实为宜。果穗上方的第1对叶必须露在外面,不能将它同果实一起套在袋内,以免影响果实的颜色及甜度。同时套袋开口的铁线必须旋紧,以避免雨水、果实蝇或粉蚧壳虫爬入为害。

2.3.5病虫害防治。莲雾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果腐病、蚜虫、果实蝇及介壳虫等。在防治过程中,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喷药后7d内不可采收。防治方法:①清洁果园。采果后结合修剪,彻底清园,剪除枯枝、荫蔽枝和病虫枝,集中烧毁。②及时喷药控制病虫害。幼树以保梢为主,成年树以保花保果为主,抓好花期及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近成熟期喷药防治。防病可选70%甲基托布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等药剂。虫害的防治,应抓好保护和利用天敌、松土灭蛹、灯光或性信息素诱杀、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等环节。目前防治果实蝇的措施是采用甲基丁香酚配成毒饵,果园悬挂吊瓶诱杀成虫,及时摘除和拾净落地果并埋于0.5m以下深土层中,以减少虫源,并结合杀虫药剂防治,可用90%敌百虫晶体800倍液,或杀灭菊酯乳油8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蚜虱净等交替喷雾防治。此外,在做好莲雾土壤、施肥、病虫防治等管理工作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修剪、耕作措施或者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诱导花芽分化,进行产期调节。

2.4采收加工

2.4.1采收贮藏。莲雾要适时采收,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当果实达到品种应有的大小,呈现品种固有的色泽,果脐展开时,即可采收。一般2~3d采收1次。因其果皮薄,采收时要小心轻放。莲雾不耐贮藏,一般室温下可放7d。马上销售的,可用白纸包裹,分层叠放于纸箱中包装运输。贮藏的果实可置于塑料袋或保鲜盒后,置于12~l5℃温度下。贮藏前不需清洗果实,待食用时清洗即可。

2.4.2加工。莲雾的果实一般以鲜食为主,食用时加少许食盐可增进风味。也可盐渍、糖渍、制罐头及脱水蜜饯或制成果酱、果汁。

参考文献

篇5

辣根别名西洋山菜,为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5cm,根状茎圆柱形,长为30~50cm,外皮较厚、黄白色,肉白色,侧枝多,易生不定根,叶披针形、深绿色、长30cm、宽15cm,叶缘有缺刻。4月中旬抽薹,5月上旬开白色小花,但种子不易成熟。经深加工后可作高档辛辣味调料,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具有很高的出口创汇价值,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纯收入可达3.0~4.5万元/hm2,经济效益非常明显。辣根原产于东欧,后通过日本引入中国,属于野生植物,适应性非常强,极易栽培管理和成活。它不但耐低温、冷冻、冰雹、洪涝及干旱等不良自然环境条件,而且高抗病虫等灾害。并且有着生育后期即初霜至土封地前这一阶段,气温冷凉,昼夜温差大,根部干物质积累多,增重快的特点,现将其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1品种与土壤选择

一般选择适于出口的品种,如英国辣根、日本辣根等;要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土层深厚及保水、保肥力强微酸性(pH值约为6)的砂壤土。辣根的生长对前茬选择要求不太严格,除避免3年内连作外,其一般旱田前茬如玉米、大豆、秋冬蔬菜均可,但不宜与十字花科蔬菜连作,由于它是深根植物,喜肥喜水,最好选择平川或漫岗的大豆茬砂壤土,有利于根系生长,易于起收。整地要求深松打垄,镇压保墒,垄距65~70cm,深松后打垄前同时深施底肥。

2种根准备

于秋冬采收时,选取直径1~2cm的主根或侧根,根色黄白、无病虫害的作为种根。将根切成10~15cm长的根段,上口切平,下口切成45°的斜面,并将切口用消石灰消毒即可种植。

3适时定植

春、秋季都可种植,秋季定植适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但在苍山县春季播种为多,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栽种,气温已回升到5~10℃。栽植一般行距50cm,株距25~30cm,栽6.0~7.5万株/hm2。先用木棍开洞,洞的直径与种根直径相当,洞深与种根长度相当,打洞时向北倾斜45°打成斜洞,然后将种苗插于洞中,但要注意种苗顶部向上,不能倒插,而且顶部应低于畦面6cm,种后覆浅土或不覆土,有利出苗,种后不需要浇水。栽种方法:打垄后如土壤墒情好,可用人工挖35°~45°斜坑埯种。在垄底深松后,等距沟间人摆种,再由大犁掏墒覆5~8cm厚土后镇压。必须深耕30cm,并撒施15t/hm2腐熟厩肥作基肥,然后作高畦,畦宽(包沟)1.5m,畦面精细整平,以利辣根出苗。

4加强田管

在4月下旬出苗后,苗高15cm时,进行浅锄,并第1次追肥,施腐熟人粪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第2次追肥在6月中旬或立秋之前,施腐熟人粪尿18t/hm2、硫酸钾225kg/hm2,以促进辣根进入旺长期。在辣根出苗到旺长期以前(5月上旬至6月下旬),必须注意中耕除草,并注意在第2、第3次中耕除草要结合培土,以防止辣根倒伏。做到铲前趟1犁,起到疏松土壤防寒增温的作用。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铲趟,做到3铲4趟,尽量用人工铲锄杂草,以利松散土壤,提墒增温有利幼苗生长。大面积种植也可采用大豆田化学封闭除草剂苗前封闭处理。对病虫害严重危害地块,可用40%乐果乳油1.5kg/hm2,对水300~600kg喷雾,或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对水450kg喷雾防虫害;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叶喷,防止细菌性叶斑病。本地引种年限不长,发生病虫害较少,在5~6月有菜青虫和小菜蛾的幼虫为害,采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但要注意轮作以减轻疮痂病发生为害。于7月末至8月初结合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氢钾稀释液和2%的尿素混合液300~450g/hm2进行叶面喷施,隔10d再喷1次。当9月初叶子高达70~80cm时,即根系膨大期,用15%的多效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25%缩节胺水剂2000倍液,叶喷1次控制地上生长,促进根部发育。同时深松1次,达到垄体活土疏松,加速根系生长。

5收获贮存

篇6

海盐县地处杭嘉湖平原,是一个粮、棉、油、畜等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农业县。全县单季晚稻面积约1.69万公顷,水稻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在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了县乡(镇)农技推广部门的共同努力,已超额完成了农业丰收项目计划指标,全县直播稻面积约1.47万公顷,其中免耕直播8020hm2,翻耕直播6673.33hm2,项目达标面积7686.67hm2,比计划指标超了1020hm2,平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全县共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1单季晚稻直播技术实施概况

1.1气象与苗情

直播单晚生育期(6月1日至10月底)积温3937.2℃,比2006年多107℃,日照时数1006.3h,比2006年多46.8h,雨量468.5mm,比2006年多46.8mm,雨日47d,比2006年多1d,直播单晚大部分田块出苗较好,苗数充足,虽受台风影响,单晚仍获得丰收。据县苗情点10块田调查,最高苗峰出现在7月20日左右,最高苗峰834万丛/hm2,比2006年高217.5万丛/hm2,叶龄8.9张与2006年相同。

1.2起发快,分蘖早,根系活力强

据苗情点定点调查,单晚免耕直播在播后20d,平均叶龄为5.38张,苗数505.5万丛/hm2,平均单株带蘖2.1个,比翻耕直播稻多1.8个;播后30d,平均叶龄为8.05张,苗数873万丛/hm2,单株带蘖4.6个,比翻耕直播多0.9个。成熟期根系考查,免耕直播白根数比翻耕直播高1.8个百分点,黑根系数比例则比翻耕直播少3.4个百分点,平均单株根数比翻耕直播多13.8根,增幅27.4%,平均根系增加0.6cm,增幅3.2%,平均单株根系鲜重增0.21g,增幅22.2%。

1.3经济性状表现好

据全县8个乡镇、40块田6.14hm2调查汇总,平均播种量51kg/hm2,播期6月14~20日,始穗期9月3~9日,齐穗期9月6~11日,最高苗峰784.5万丛/hm2,有效穗数396万穗/hm2,株高89.24cm,穗总粒数113.5粒,穗实粒数99.7粒,结实率87.8%,千粒重23.6g,理论产量9318kg/hm2,实际产量8520kg/hm2。根据16块田调查汇总情况看,直播稻平均产量8505kg/hm2,比移栽稻的8310kg/hm2增加195kg/hm2,增幅2.4%。直播稻增产主要靠增穗增产,同时可以适当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

1.4涌现了一批中心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

我县根据省级项目积极开展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各乡镇建立了一批直播高产示范方和高产攻关田。中心示范方中如西塘桥青莲寺村7.07hm2直播秀水110,平均产量8430kg/hm2,比常规水稻高705kg/hm2,增幅9.1%;县级百亩示范方武原镇金星村泾塘10组7.012hm2直播稻,平均产量8265kg/hm2,比常规水稻高540kg/hm2,增幅7.0%。高产攻关田如秦山镇长川坝村万建生1133.34m2免耕直播秀水03,产量8580kg/hm2;百步镇万胜村严德方1200m2秀水110直播稻,平均产量8400kg/hm2;沈荡镇沈荡村二组陈福忠1400m2直播秀水09,产量8730kg/hm2。

1.5省工节本增产增效

水稻直播栽培法,达到了省工、省种、省秧田、省成本和增产的目的。据8个乡镇调查汇总,全县7686.67hm2直播晚稻达到了项目计划指标,省工节本增产增效1566.9元/hm2,推广直播轻型栽培技术共增产增收1204.42万元,超额完成了项目计划指标。

2直播晚稻技术试验研究结果

为了进一步研究直播技术,更好地指导生产,我县进行了单晚直播粳稻不同播种量、不同播期试验。不同播量试验,品种为秀水110,4个处理分别为播种量15kg/hm2、45kg/hm2、75kg/hm2、105kg/hm2,随机排列,重复3次,共12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播量为45kg/hm2产量最高,播量15kg/hm2由于苗数不足,产量为最低,播量75kg/hm2、105kg/hm2由于苗数过足,但成穗率不高而导致产量不高,所以播量45kg/hm2群体比较适中,成穗率、产量都较理想。不同播期试验:品种为秀水03,3个处理播期分别为5月30日、6月10日、6月20日,3次重复,共9个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早播比迟播的在经济性状上表现千粒重高、产量高。前茬为冬闲田的田块可以适当早播,其他茬口的田块能早播的尽早播种。我县的直播稻播种期定在6月10日左右为宜。

3直播稻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3.1选用矮秆抗倒的优质高产良种

我县推广应用的适合直播单晚品种有秀水03、秀水09、嘉花1号、秀水110等。

3.2精细整地

大田整地做到“四要”:一要早翻耕,使杂草、桩头等腐

烂;二要田面平整,不留水渍害;三要畦面软硬适中;四要沟渠配套。

3.3适期播种,精量匀播

常规粳稻用种量在45~60kg/hm2,杂交粳稻18.75~22.50kg/hm2。播种期因品种而异,一般以5月底至6月上旬为宜,最迟不超过6月20日。播前种子要经晒种、浸种、催芽,后期做好疏密补稀的工作。

3.4合理运筹肥料,促进平衡生长

采用氮、磷、钾配套,用腐熟有机肥7.50~11.25t/hm2结合基肥施入。分蘖肥用尿素112.5kg/hm2,钾肥112.5~150.0kg/hm2,长粗肥用尿素112.5kg/hm2,穗肥在8月10日前后,施尿素45~90kg/hm2,后期苗色明显落黄的田块,可酌情补施尿素30~45kg/hm2。

3.5水浆管理

篇7

石斛为兰科属附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茎入药,有滋阴清热、生津止渴作用。具气生根,茎直立丛生,肉质、黄绿色,有多节和沟槽。喜阴凉湿润的环境,生长以背阴避光、通风处为宜。现将石斛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方法

1.1大田荫棚栽种法

选较阴凉潮湿的地方,用石头砌成高9cm的长方形高畦,以防雨水冲刷畦土壤。用腐殖质填入畦内,将土壤弄细整平,在畦上搭2m高的棚,棚南面挂草帘,以防烈日曝晒,然后将石斛分株栽于畦内,再盖上2cm厚的细土。用小卵石压紧即可。为了加速繁殖,将石斛按行株距15cm×20cm直栽,只将尖端露出土面,当茎切上萌发新芽及白色气生根后,挖出横排畦上,用小石块压于土面,上盖细土0.5cm厚,待新植株长出5cm高时便可分割移栽。

1.2岩石栽种法

选较阴湿、生长有苔藓植物的岩石,将1.5m宽的厢面挖深18cm,将岩石放好,再将石斛分株后放在岩石凹处或固定在石缝里,用苔藓中泥土、牛粪、豆渣糊在根部,保证石斛生长有足够的养分。

1.3贴树法

早春或秋季贴栽,选树干粗、水分较多的阔叶树,如梓树、楠木、枫杨、银杏、梨树等贴栽。选择生长健壮、根多、茎色青绿的石斛株丛,剪去枯茎、断枝、老茎,将过长须根切短至1.5cm长,大株石斛分切,每丛留5株带叶嫩茎,选树干平处或凹处用刀砍一浅裂口将石斛株丛基部紧贴在砍口处,用竹钉钉牢。若贴树干较凸部位,则先用刀砍平再钉,用竹蔑或绳索捆牢。枯朽树枝及皮处不能贴栽。固定后,用牛粪、豆渣及其他肥料拌成肥泥涂株在石斛根部及根周围树皮上(切忌糊在石斛茎基),以供生长需要,贴植数量可视树干的大小及树枝的多少而定。每株树可栽数丛至数百丛不等。

2田间管理

2.1浇水

石斛栽后应保持湿润,植株才能生长良好,遇天旱要适当浇水;但不宜浇水过多,以免积水烂根,导致植株死亡。荫棚栽培的遇冬季晴天要揭开荫棚,若有霜雪或大雨要盖上。

2.2追肥

栽后第2年开始追肥,每年2次。第1次在4月份,由油饼、油脚、猪毛、豆渣、人发等与牛粪、肥泥、钙镁磷肥和少量氮肥调匀发酵后,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际周围,促进其幼芽生长。第2次在11月上旬,同样用上述稀泥肥敷在石斛根的周围,使其能保温过冬。荫棚栽培的可分次施用水粪,每次30t/hm2。追肥前要拆掉枯干、断茎和气生根。

2.3中耕除草

石斛种植后,每年要进行2次除草工序,种在树上的石斛,很少有杂草生长;种在石头上的常杂草丛生,应随时拔除,遇有枯枝落叶也应清除。栽后2~3年的石斛要将周围的泥土、枯枝、落叶清除干净,确保根的透气和养分的吸收,同时要对附生树进行整枝修剪,调整郁闭度。

2.4修剪

春季发芽前,应剪去部分老枝、枯枝和过密的茎,以促进萌发出健壮的新茎。种在树上的,还要剪去过密的树枝,以达到适度透光。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石斛主要病害有石斛黑斑病、石斛煤污病、石斛炭疽病等,石斛黑斑病一般在3~5月发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煤污病通常在3~5月或梅雨较长的多雨天气发病,可用50%多菌灵或石硫合剂500倍液喷施1~2次防治;石斛炭疽病在1~5月均有发生,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施2~3次防治。

3.2虫害防治

篇8

花椒属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能,在我省东部农业区的黄河、湟水河谷地温暖地带,已有几百年的栽培历史。栽植适宜区已接近海拔2500m地域,亦能正常结果。花椒为深根性树种,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pH值在6.5~8.0范围内都能种植,但以pH值在7.0~7.5的范围内生长最好,花椒耐寒,年均气温为8~10℃的地区均能栽培。花椒喜光照,一般要求年日照时数不少于1800h。多在农户庄廓周围及具有小气候的退耕地内栽植,其根系耐水性差,低洼易涝地不宜种植。

1栽培时期

由于我省冬春季气候干燥,土壤水分少,最易造成脱水干燥现象。因此,在气候温和、雨水较多、土壤较湿润及空气湿度大的秋季栽植,一般在9月上旬至11月上旬,并将嫩稍、嫩叶剪除一部分,以减少蒸发,保持苗木体内水分平衡,提高成活率。

2栽植

应做到“窝大底平,深挖浅栽,重施底肥,熟土填窝,根深苗直,水分充足”。栽前按计划确定栽植点,按行距2.2m,株距1.5m进行挖穴,一般栽花椒苗3000株/hm2,挖穴深浅随苗木而定。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茎略高于地面为宜,一般定植穴保证直径和深0.5m以上,每株施有机肥3g、过磷酸钙0.2kg,并做到肥土拌匀,填入穴内,定植灌水后用干细土或地膜覆盖穴面,防止水分蒸发。

3土壤改良

深翻土壤,扩大树盘,达到熟化土壤的目的,花椒是一种深根性植物,根系的旺盛生长,需要有通气良好和富有有机质的土壤条件。定植后如不进行深耕扩穴,随着树龄的增长,根系也会限制在表土层内,其后果将造成冠形矮小,地上部分所需营养供不应求,果实丰产性差,花椒树寿命短。所以从秋季开始到封冻前要进行深翻改土,具体做法是:花椒树冠下土壤浅挖,树冠外土壤深翻,以免伤根,松土的深度一般应掌握在20~25cm。

4施肥

花椒的正常生长与结果,需要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各种营养物质,尤其是氮、磷、钾三大元素对花椒树的成长与果品丰收有重要的作用。施肥方法主要有穴施、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3种。一般以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为宜。施肥时沟穴应掌握将坑挖在树冠滴水下面,这个区域内花椒的须根最多。此外,还可在树上进行叶面喷肥,如磷酸二氢钾、增产菌、叶面宝等,以补充养分,提高产量。

施肥一般可分为基肥、种肥、追肥、根外追肥4种。基肥在第1次耕地前(秋耕),将肥料均匀撒于地面,在翻耕时肥料被埋入耕层中,达到全层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并配施磷肥。秋季施基肥,土壤潮湿,地温高,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繁殖,使有机物有效地转变为无机盐(物),迅速被花椒根系吸收,增加树体营养,起到恢复树势的作用。一般六至七年生的树,每株施有机肥15kg、过磷酸钙0.3kg为宜。追肥以有机肥为主,氮肥配适量的钾肥,一般可分为2次进行。第1次在4月下旬或5月初,追施有机肥和钾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增加叶面厚度,提高光合作用,提高坐果率和幼果发育。第2次在6月下旬至7月初,以速效氮肥为主,促进花芽分化和果实膨大,六至七年生的结果树,第1次每株用有机肥5~15kg,第2次每株用复合化肥0.25~1.00kg。

5修剪

花椒幼树易徒长,造成枝条骨架不结实。因此,幼树在第2年和第3年中应进行夏季修剪,以采取摘心控长为主,培养矮而开张的树冠,以利树体的通风透光和采收果实。树龄进入盛果期后,除自然灾害外,坐果一般没有大小年之分。为此,冬剪以短截为主,结合夏季修剪即可调整生长与结果的矛盾。

6防冻保产

花椒树在开春后发芽较早,果苔形成也较早,易受春寒威胁,严重者颗粒不收。因此,应注意天气预报,随时掌握天气变化。在花椒树发芽、坐果期如遇到春寒,应采取必要手段,如进行人工煨火、熏烟等预防措施。煨火时间一般应选在日出前2~3h内。煨火位置:零星树应煨在树冠下,成片林掌握风向,布设梅花点,煨在上风口效果最佳。如遇昼夜长时间低温的特殊冷冻天气,应掌握气温出现0℃以下时开始煨火,不能间断,直至气温回升到0℃以上时为止。

7病虫害防治

常见的病害是锈病,发病初期(7月中下旬)用1∶1∶100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期间用25%粉锈宁600倍液喷打。蚜虫是花椒树的主要害虫,一般发生在5~6月,以5月下旬至6月中旬最为严重,危害严重时对树木的生长和产量影响甚大。为此,在蚜虫宜发生期应随时注意观察虫情,如有发生危害及早进行防治。花椒谢花后喷施40%乐果1000~1500倍液或三氯杀螨醇1000倍液,严重时8d左右再喷施1次,在休眠期喷5~8°Bé的石硫合剂。跳甲虫为害花椒叶,发生时用溴氰菊酯3000倍液或杀螟松喷打;天牛蛀食枝干,发生时用注射器向蛀孔中注入甲胺磷800倍液;木蠹蛾为害树干及根茎,发生时用40%乐果柴油液(1∶9)涂虫孔,进行毒杀,在成虫产卵盛期和幼虫孵化盛期用50%杀螟松500倍液杀死。

篇9

欧美杨107号是中国林业科学院林业研究所选育出的杨树系列新品种,在抗旱、抗寒、生长速度、抗病虫能力及成材质量等方面都非常优越,是目前国家林业局倡导推广的杨树新品种之一,可成为我国西部及华北地区植树造林的首选树种。通过引进种条,开展育苗、造林试验,进行物候期观测、适应性表现观测、生长量测定等,初步掌握了欧美杨107号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出了科学适用的育苗、造林技术,为全面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在甘肃省子午岭林区的东华池林场,位于108°23′E,36°14′N。该区属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8.00℃,年降水量550㎜,无霜期145d,海拔1210m。土壤类型为垆土,土层厚度80~120㎜。

2苗木繁育

2.1种条来源

试验种条来源于北京时空通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繁育基地,2001年3月采购,种条为一年生苗干,截成12cm长的插穗,用蜡封顶,每50个扎成小捆,使用通气纸箱包装运输,扦插前用湿沙贮藏。

2.2苗圃地选择

育苗地选在东华池林场基本苗圃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

2.3整地作床

4月上旬圃地深翻25~30cm,每亩施羊粪1000kg,FeSO415kg,灌足底水,待土壤疏松,作成垄状高床,床面宽60cm,床高20cm,并覆盖地膜。

2.4打孔扦插

4月中旬扦插,每垄两行,株距20cm,行距30cm,扦插密度每亩4500株。扦插时先用打孔器在地膜上打孔,然后将插穗垂直插入,插穗上端与地面平齐,再用土封住地膜上的插孔。

2.5灌水施肥

扦插后及时灌水,灌水量以不淹床面为宜。此后根据土壤墒情掌握灌水时间和次数,经常保持土壤湿润,通气良好。为了促进苗木生长,分别于6月、7月下旬各追肥1次,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15kg。追肥方法是在苗行内开沟撒施,施肥深度5~10cm,施后埋土并灌水。

2.6放苗抹芽

插穗发芽展叶时,拨去插孔上的覆土,放出压在地膜下面的幼苗,再用土压住地膜上的插孔,以防地膜破裂。5月中上旬,当幼苗长到20cm左右时开始打杈抹芽,抹去细弱的新梢,保留一个健壮的新枝。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对长出的侧芽要随时抹去,做到苗木不分枝。

2.7病虫害防治

欧美杨苗期病害主要是褐斑病和叶锈病,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甲基托布津和粉锈宁溶液1~2次,就可控制病害发生。苗期虫害以白杨叶甲和大青叶蝉较为常见,用50%敌敌畏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3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800~1000倍液在苗木上喷洒,杀虫效果良好。

2.8造林苗培育

欧美杨多用2年根1年干苗木造林,因此,在翌年3月中旬进行平茬,田间管理同上年。

3栽培技术

3.1苗木选择

造林选用2年根1年干苗木,苗高2.50m,地径2cm的一级苗,顶芽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

3.2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在东华池林场川台农耕地,其土层深厚,土壤疏松、肥沃。

3.3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方法,按株行距定点挖穴,穴规格为60cm×60cm×60cm,将穴内活土、死土分别堆放地表两边。

3.4栽植

栽植时间为4月上旬,栽植密度每亩110株,株行距2m×3m,,栽植时将活土分层填入穴内,层层踩实。栽植后可适量灌水。

3.5抚育管理

为了促其快速生长,栽植后连续抚育3年,进行松土、除草,保持造林地土壤疏松,树盘下无杂草。对病虫鼠害进行监测和预防,控制其发生危害。

4结果与分析

4.1扦插育苗当年平均苗高230cm,地径2.10cm,第二年平茬后平均苗高280cm,地径2.60cm。达到造林一级苗标准,说明采取春季扦插、高床作业、地膜覆盖、平茬培育等技术,是欧美杨繁植的理想方式。

4.2造林成活率为98.60%,第三年保存率仍在95%以上,平均树高8.10m,地径7.20cm。结果表明,该树种造林成活率、生长量均高于新疆杨等其它杨树。表现出了明显的速生性。

4.3造林后物候观测结果,欧美杨107号造林后连续三年萌动期在4月下旬,展叶期在5月中上旬,叶变色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落叶期在10月中下旬。没有发现干旱、霜冻、冻拔及冬季抽条现象,整个物候期和苗期、引种地基本一致,证明在本区生长完全适应。

篇10

仲恺花1号是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新选育的花生新品种,2005年春季参加省区试,平均产干荚果3916.8kg/hm2,比对照汕油523增产7.91%,增产达极显著水平;产仁量为2598.75kg/hm2,比对照种增产7.3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春季复试,产干荚果3818.4kg/hm2,比对照种增产4.51%,增产达显著水平;产仁量为2647.5kg/hm2,比对照种增产4.94%,增产达显著水平。仲恺花1号为珍珠豆型花生品种,春植全生育期126~129d,与汕油523相当。株高中等、生势强。主茎高47.9~52.7cm,分枝长52.3~57.6cm,总分枝数6.7~7.6条,有效分枝5.3~5.8条。主茎叶数17.2~19.1片,收获时主茎青叶数6.9~8.8片,叶片大小中等,叶色绿。单株果数14.8~16.2个,饱果率79.0%~80.0%,双仁果率77.8%~82.4%,百果重157.0~177.2g,斤果数345.4~387.9个,出仁率为66.3%~69.3%。含油率为49.7%~51.4%,蛋白质25.82%~26.31%。中抗青枯病,田间表现中抗叶斑病(2.5~3.1级),高抗锈病(2.4级);抗倒性、耐旱性强,耐涝性中等。2006~2007年罗坑引进仲恺花1号,并进行试验、示范,取得了成功,通过摸索、探讨,总结出一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现将其介绍如下。

1播种前准备

1.1选地

花生为圆椎根系,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要求深、活、松的土体构造和上松下实的土层结构。应选择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通透气性良好、排灌方便、保水保肥能力强的砂壤土,并经2年轮作、隔年犁冬晒白的中上肥田。

1.2深翻晒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冬耕,深耕20~23cm,熟化耕作层。早春浅耕,及时耙匀耙细,达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1.3土壤消毒

播种前进行土壤消毒,施生石灰375kg/hm2,于犁地前撒施。土壤深翻后,石灰与土壤充分接触,既可消毒土壤,又可中和土壤的酸性。

1.4种子处理

仲恺花1号花生剥壳前在阳光下晒2d,种植前1d或当天再剥壳,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选饱满的籽粒作种子,每1kg仲恺花1号花生种仁用2g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1.5适时早播

适时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春播要根据当地春季的气候条件,以5cm土温连续5d稳定通过12℃(昼夜平均温度)为标准。一般在4月底播完。立秋至处暑是秋花生的播种适宜期。旱坡地种植要适当提早播种,可在大暑前后播种,减少秋旱影响。若过早播种,容易引起徒长,病虫害又较多,不利于开花结荚;若过迟播种,由于后期低温干旱,荚果结实发育不良,空果多,产量低。

2施足基肥

土壤消毒3~5d后,采用一次性施肥方法,施腐熟农家肥15t/hm2、花生专用复合肥750kg/hm2或国产复合肥1125kg/hm2,加过磷酸钙600~750kg/hm2、氯化钾150kg/hm2、硼砂15kg/hm2,于犁翻前全层均匀施下;并耙碎耙平,使土壤全层熟化,然后起畦播种。

3合理密植

采用小畦深沟,宽行窄株密植的播种方法,可以发挥边行优势,充分利用光能,为仲恺花1号花生建立一个优良的丰产群体结构。即每畦1.6m包沟,沟宽30cm,每畦种植5行,每穴播2粒种仁,行距25cm、株距18cm。播种密度为28.5~34.5万粒/hm2。

4覆膜栽培

春植仲恺花1号花生采用覆膜栽培不仅可使花生的播种期提早10~15d,而且可以达到保温保湿以及保肥的目的。经覆膜的地块,可保持整个生长期土层疏松,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促进养分的吸收和运转;而且覆膜地对太阳的反射光,能增加花生叶背对光能的吸收利用,从而提高花生的结实率和饱满率。在播种完毕,覆膜前,应淋1次薄水后即行盖膜,畦边地膜用泥土压紧,使其密封;畦面应在适当位置用泥块压好,以免地膜被风吹开、撕裂。当花生幼苗长出显绿时,应及时进行人工打孔助苗长出。秋植仲恺花1号花生可露地栽培。

5施肥管理

仲恺花1号花生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植株生长所需的氮素需要土壤供应,因此必须早施速效氮肥,促进早生快发,早分枝,保证苗期生长良好,一般在齐苗后主茎具3~4片叶时施尿素60~75kg/hm2。具体用量视植株生长情况而定。花针期不用追施氮肥,以免引起徒长。应结合培土撒施草木灰300kg/hm2和氯化钾375kg/hm2。每次施肥后要即时扫落粘附在叶片上的肥料颗粒,以免灼伤叶片。施肥时间一般于晴天下午4时后。硼是花生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它能促进花生对钙素的吸收,使花生正常生长发育,加速花粉萌发,有利于受精和种子的形成,提高产量,而且能促进根瘤菌的发育形成,加快花生的生长速度。因此,在花生的始花期或充实期喷施效果最好。一般于无风的晴天下午3时后喷施,用硼砂1.50~2.25kg/hm2对水1050~1200kg喷施1次。还可于结荚期以后进行根外追肥,叶面喷施0.5%的尿素溶液和0.2%~0.3%的磷酸二氢钾1~2次。

6水分管理

仲恺花1号花生是比较耐旱的作物,需水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苗期要保持土壤干爽,一般播种后至盛花前中午如大部分植株不出现因旱反叶就不需要灌水,即采取不旱不灌的原则,通过制水来促苗矮生节密;盛花期要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开花结荚;后期要注意清沟排水,防止雨后渍水。但各生育阶段遇到干旱,对产量均有影响,以结荚期干旱影响最大。因此,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确定灌溉水平或浇水的程度,确保取得高产。

7田间管理

仲恺花1号高产花生田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抓好清棵蹲苗,在播后10~12d,当大部分幼苗有2片真叶展开时,及时把埋在土壤中的2片肥大子叶清出,促进1~2对侧枝早发、快发,实现多花、多针、多果的目的;其次是注意做好中耕培土,中耕能防除杂草,疏松表面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再次是要科学控苗,花生始花后40~50d即花生结荚前期,当植株长至30cm时,应及时叶面喷施70~100mg/LPP333水溶液,用液750~1125L/hm2,可使花生植株矮化,防止徒长倒伏。喷后若生长仍过于旺盛,可隔10d左右再喷施1次,确保植株高度控制在30~40cm。

8病虫害的防治

延长仲恺花1号花生生育期,保持收获期有一定数量的青叶数,是达到高产的关键。而要达到青棵活熟,防治病虫害是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①病害。仲恺花1号花生有零星发生茎腐病、根腐病、青枯病、黑霉病、白绢病及叶斑病、病毒病,但对产量影响不是很大。防治的药剂及时间是花针期后用1∶1∶100倍波尔多液,75%百菌清500倍液,隔10d使用1次,轮换使用,共喷施2~3次。②虫害。仲恺花1号花生全生育期都有虫害,苗期一般以小地老虎、蓟马、蚜虫为多,中后期以斜纹夜蛾、菜青虫为主。防治小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可采取诱杀,方法是用青菜叶75kg/hm2切成碎片,加入醋精1.5kg/hm2,敌百虫1.5kg/hm2混匀于傍晚放在畦面,每1m放一小堆。也可喷杀,方法是用辛硫磷800倍液或用52.25%农地乐1000倍液于傍晚全畦喷杀;防治蓟马、蚜虫可分别用20%好年冬1500倍液、10%吡虫啉1500倍液喷杀;菜青虫、斜纹夜蛾可用48%的乐斯本1000倍液、2.5%功夫菊酯2500倍液、5%锐劲特3000倍液等农药傍晚时喷杀。

9适时收获

仲恺花1号春秋植的生育期都在110~115d,顶端2~3片复叶明显变小,茎叶转黄,中部逐渐枯黄脱落,地下荚果果壳变硬,内果皮极度干缩变薄,中果皮由黄褐转黑褐,此期即可收获。在完熟期及时收获,可避免营养物质倒流损失和产量损失,获得最大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篇11

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种,主要分布在浙江台州到福建宁德的沿海地带。盘菜的食用部分是扁圆如盘的肉质根,故称盘菜,其外形美观,肉色洁白、细嫩,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是根菜类中稀有品种。盘菜可进行多种加工,贮存期长,一般产量可达22.5~30.0t/hm2,产值可达45~90元/hm2。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好品种,及时播种

盘菜对播种期要求较为严格,在海拔300~700m的山区,为提早上市,以选择早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8月上旬至9月上旬;在平原地区,以选择迟熟种为宜,播种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过迟播种会降低产量。

2适时间苗,培育壮苗

选择土质肥沃、排灌方便、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地块作为苗床,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再配合施入少量的复合肥。大田用种量225~300g/hm2,1hm2大田需苗床75m2,播前将5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375g/hm2与40%毒死蜱乳油150g/hm2随浇底水时施入。由于种子较为细小,可用细土与种子拌匀后播种,播后用细土覆盖,厚度为0.5~1.0cm,再盖薄薄一层细草,或用遮阳网覆盖。出苗后要及时去除覆盖物,3~5d出苗,10d左右间苗,苗距2cm,经过25~30d左右,就可选择壮苗进行移栽。育苗期间要施2次稀薄人粪尿;特别要做好蚜虫及病毒病的防治,可用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加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另外加抗病毒的药植物助壮素(百菌K)1200倍液喷雾防治。

3精细整地,施足基肥

盘菜抗病力比较弱,特别是抗病毒病比其他十字花科作物要差些。一般选用2年以上未种过十字花科作物的田块,以疏松肥沃、土层深厚、地势较高、水源较近、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田块为宜。在种植前2~3d,土壤深翻16~20cm,整碎、耙平,南北做畦,畦面宽130cm或90cm,沟宽30cm、深20cm。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2或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2.5~30.0t/hm2、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750kg/hm2、草木灰1500kg/hm2、硼砂15kg/hm2,翻耕时,将肥料均匀翻入地里,以防止烧苗。

4适期移栽,合理密植

盘菜播种后25~30d左右,选择肉质根膨大至碗豆粒大小、2片子叶完整、真叶4~6片、大小一致的健壮幼苗进行定植。起苗前施1次送嫁肥,并喷洒1200倍液植物助壮素(百菌K)加25%苗菌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要带土移栽,定植时要栽正,小肉质根露出地面,定植后浇定根水。一般种植4.00~5.25万株/hm2,畦面宽1.3m可种4行,畦面宽0.9m可种3行,株行距0.5m×0.4m。

5合理施肥,科学管水

盘菜要重施基肥,追肥一般分2次进行,第1次在移栽缓苗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结合中耕浇施稀薄人粪尿;第2次在定植后25~30d左右,肉质根横径6~8cm,施15-15-15三元硫酸钾复合肥300kg/hm2,以后一般不追肥,如苗较弱,可适当追施少量复合肥。在水分管理上,由于盘菜的根系不发达,吸水能力较弱,一般幼苗期叶片数目少,叶面积小,蒸腾量小,需水量不大,少浇水;进入膨大期,肉质根和叶面积都迅速增大,植株进入生长盛期,需水量激增,要多浇水,勤浇水。水分供应不足,易造成糠心、黑心,降低食用品质,所以要保持土壤湿润,但水分不能太多,否则易烂根。

6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

中耕除草可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有利于肉质根的生长。盘菜定植后一般进行1~2次的中耕,第1次中耕在定植后肉质根横径2~3cm时进行,第2次在定植后1个月肉质根快速膨大前。中耕要浅除,以免伤及根系,且不要让泥土覆盖肉质根。除草主要是喷洒5%盖草灵乳油1000倍液,基本可解决禾本科杂草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