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28 00:03: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总结

篇1

自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下的国民生活质量日趋上升,人们在保障好自己生活质量的同时,对于一些技术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再者,技术产业是带动国家经济的重要模块,因此国家在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要性,这导致社会各阶层也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然而,在电工电子技术产业中,许多阶层人民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电工电子上,而在实训教学中忽略了非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这使得电工电子技术的分级化现象的产生,也使得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的实训教学较为缺乏。因此,为苛求非电类电工电子专业更大跨度的发展以及消除实训教学分级化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中职非电工电子的实训基础以及创新能力,寻求非电工电子专业分层教学模式的更大发展。

1相关理论基础

1.1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涵盖了非电类基础认识,然而其专业涉及的范围可以延伸至机械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生物与环境工程系,化工与材料工程系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这五个层面的技术都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能够涉及延伸的范围。面对现实生活与工作的需要,这五大层面在我国产业的核心地位中也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们组成了电工电子工程的丰碑。

1.2分层实训教学模式

分层实训教学模式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中有着三层递进关系,实训分中职校内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实地演习教学和企业实践生产教学,三个重要模块分别以层层递进的关系形成一个更好的循环,从而带动中职的学生从学习到生产,进而形成一体化的实训学习。

2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中存在的问题

2.1专业归属不同,导致实训效果不佳

就目前来说,非电类专业与电类专业区分较大,非电类专业不可能和电类专业一样安排那么多的电工电子实训课时。电工电子是工科专业学习的基础,打好基础才能更好的学习专业课。然而非电类的实训明显是弱于电类专业的实训内容,实训内容的差异更是千差万别。对于这种现象,国内学者总结得出专业归属不同导致了实训效果不佳。

2.2无法学以致用,工作的应用性不大

日趋更新的教学模式已经使得学生们无法学以致用,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实训作为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也会因为部分教学细节问题而面临很多挫折,比如电工电子技术的理论支持和实训内容的空泛性。这些不利因素使得学生在实训学习过程中表现比较盲目。就中职的实训内容来看,中职对于实训的最终效果并不是很重视,只是注重学生学习的一个心态。这种做法只会让实训过程形成松懈心理,使得实训不认真,工作又失利。另外,在校园的实训教学中,实训内容的针对性并不是很强,校园实训内容常常是长年以往都是那几个项目,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缺乏更新,也就是说学生实训中掌握到的只是长期以往的一种旧有学习模式,便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综合以上原因,我国中职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在对于工作上所更新的技术实训里,校实训方没有针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实训效果,在那方面投入的精力比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学生实习后无法迅速进入岗位,甚至脱离岗位。

2.3实训教学模式单一,灵活性不高

相较于专业性较强的电工电子专业,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模式并非样样俱全。他们在实际电类实训中涉及电子技术的东西不算多。另外,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比较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缺乏注重性,这使得实训效果不佳,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强,其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几年来,工科中职一直围绕着电类实训教学的目标来实现学生学习-应用一体化的学习模式,中职教育办一直在不断改革,因此,外部政策对于实训教学是非常支持的,只是中职机构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似乎关注度并不高,因此,这种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却没有被改进。一方面这阻碍了电类教学理念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失利。二方面实训教学体系并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培养与发展,实训方式单一,模块简单,实训教学改革不彻底,形式也单一,且团队合作性较差。这些都已经让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单一的实训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的障碍瓶颈。

2.4实训评分机制落后

现如今,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其评分机制是平时分加考试分,其中的平时分是可调控的,即依靠老师对学生认可度。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评分模式中存在很大的弊端,首先实训内容多导致老师顾及不到每个学生的实训效果;其次就是实训评分机制,以最终结果来评定实训成绩,这使得实训内容存在很大的虚假性,这样的虚假情况使得实训目的显得意义不大,比如学生中途叫人帮忙代实训,甚至连实训作业都代做了;最后,就是实训场地的落后,实训场地里有些设施陈旧太久,这样的设施使得学生有些优先使用较好的设施,因而在评分成绩阶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这种评分其实是不公平的,特别对于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教学中,他们本来就是专业的弱势群体以及设施的不熟悉,这使得学生成绩评分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3促进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具体对策

为改善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我们可遵循以下建议。一者,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学生的众多,专业繁杂且难以区分的局面,首先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将电类与非电类课程分开,将提高型与创新型的实验项目注入电类实训的课程体系,并增加电类专业的实训的课时量。而对于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基础型甚至科普型项目中,在保证基本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将实训时间控制在一周以内。这样既符合了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又保证了大规模实训的教学时间。二者,为改善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脱节的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应大胆引入虚拟平台作为实训前期预习辅助。例如,实训室控制电路项目,很多班级在实训前没有相关的理论铺垫,长时间的理论介绍很难让学生完全理解其原理,直接导致在实训过程中难度增加,检查线路时大量烧坏保险丝,引发学生的实践挫折感。而在实训项目进行前,将仿真软件以及建立虚拟实训室控制电路的教程拷贝给受训学生,通过前期仿真过程,学生更加理解实训项目的原理与注意事项,大大降低了实训过程中的元件损耗,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能力。针对缺少差异化教育这一问题,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教改过程中将实训项目分为基础型、研究创新型与个性化实践型三个层次,基础型实训项目面向大部分学生,完成即达标。研究创新型实训项目面向水平较高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三者,由于实训过程时间较长,评分考量的因素较多,其客观性与公平性十分重要。因此,为了创造更好的实训评分机制,我们可以让实训监督机制变得更加严厉,对学生考勤以及平时分的记录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去评平时分。再者,根据国内外教育学家的观点,引导持续性成长与学习的刺激,从课程终结时进行的评价变为持续地展开的评价成为今后教育评价变革的方向之一。实训过程的表现应该在实训成绩中得到有效的体现,这样的评分机制将更加能保证客观性与公平性。所以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在实训的评分上加大过程性评定的权重,更注重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现的能力和态度的关注,消除了部分学生对电工电子实训评分客观性与公平性的质疑。总之,以上三种对策是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教学中所发现的问题的集中解决对策,而面对传统实训教学模式的弊端,最主要的还是现代教学模式所缺乏的分层实训教学概念,即中职-实训基地-企业的三环实训模式。

4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构建

4.1中职实训教学模式

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中职教学体系,中职应该遵循成果转换的结果。中职实训教学主要是由电路基础、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组成,这四个模块分别是对电工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稳固与提升。因此,在设置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中,应该需要有针对性。其中电路基础是磁场及电磁感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电工技术是常用电器、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现代控制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是常用半导体器件、整流及稳压电路、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数字电子技术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数字电路的应用。中职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所以教学上可灵活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但是需要与应用模块相关。如:制作“电路图识读实训”,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快速识图的能力。接着是对照任务上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安装与调试基本环节电路或对照已经安装好的电路进行识图和检修训练。最后对基本环节电路进行分类归纳,对同类电路进行类比,比较各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优点和缺点等,并通过电路图任务单”快速识读基本控制环节电路。

4.2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

针对于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的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和创新技能实训。基本技能实训包括电工基础实训、模拟电子技术实训、数字电子技术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包括嵌入式实训和单片机实训,综合应用技能实训包括电子综合实训、综合布线实训、智能交通综合实训、船舶电力拖动实训,创新技能实训包括中职生科技创新基地和电子创新实训等。其中的几个实训模块可针对实训学生来选择,但实训体系需遵循基本-专业-综合应用-创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如:制作“工艺任务单”,循序渐进地训练“维修电工技能”,有效提高训练效果,将电气工程电路的安装要求及操作规范等制作成“工艺任务单”,在安装电路时发给学生,督促学生严格按照任务上的工艺要求进行电路的安装与调试。

4.3企业实训教学模式

现代企业的实训模式是针对生产应用而产生的,就如国内南车一样,他们是先做培训,再上岗实践,学习与生产相结合的实训教学模式。因此,对于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我们可有以下建议:一是优先采用行业模块方式,选择组合培训,节省企业成本;二是采用虚实结合的实训形式,将技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训途径;三是开放性教学,理论实训同步进行,评分要跟进,设施要更新。综合以上的实训建议,企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应当遵循学习-生产相结合的模式,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发现学习内容,并不断循环学习下去,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润进而实现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的目的。如:让学生读懂“企业实训内容”,理解实训任务单上的要求,自觉地按任务单内容反复进行单。项技能训练。训练中如发现学生没有按要求操作或工艺达不到任务单上的标准则令其返工,直到达标为止;学生掌握“实训任务单”上的单项技能后,再进行单项技能的链接训练;当学生能独立完成基本控制环节电路安装与调试后,再加大训练强度,规定的时间、规定内容,训练学生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最后,进行实战训练,即复杂电路的安装与调试,以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技能进行生产实践的能力。

5结语

非电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实训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中职、实训基地、企业形成稳定的沟通模式,即学习与工作的良性循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电工电子技术产业是有促进作用的,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中职能完成教育办的文书目标,而企业则能达到企业生产的目的。在未来,这种分层教学模式也将被普及开来,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艳,张伟宏,贾旭,王帅.依托电工电子实训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4(05).

篇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84-01

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学校电子电工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训教学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目的是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实训教学往往处于“教辅”地位,实训内容主要依托课程内容,且大部分都是验证性的实训,这与开展实训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同时也不利于“重理论、强实践、喜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形势下分析当前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新时期加强高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谈几点意见。

一 高职学校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1.教学模式缺乏新意

当前,大多数高职学校在开展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时,都延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是教学的主人,学生往往履行“听众”的义务,教学主要以“填鸭式”的灌输以及“演示——模仿”为主,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在教学中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操作实践。在此环境中,学生虽然能掌握一定的技能,但基本没有创新,阻碍了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教学内容脱离现实

由于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在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中不少陈旧的教学内容明显与行业前沿技术相脱节。很多教师仍以“旧”的观念、“老”的技术来开展实训教学,指导学生实践。这样长此以往将导致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发生,不利于其未来的职业发展。

3.教学设备明显落伍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校都存在着缺乏实训资金的窘况,很多学校的实训设备还是学校建校之初购买的,不少设备老化严重,有的甚至无法正常运行。这直接导致了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了解电子技术的前沿发展,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操作实践,制约了实训教学的效果。

二 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质量的对策

1.转变观念,改进实训教学内容

针对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内容,教师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不能只局限于“书本理论+集中操作”这一单一模式。实训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要形成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技术应用和创新精神的实训教学体系,同时要兼具开放性和职业性,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同时,实训教学内容还要尽可能地紧随时展步伐,贴近学生实际,要有选择性地开展实训项目,不能难度过大或过于简单。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实训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的效果。

2.以人为本,优化实训教学方法

当前,教师要在“理论适用、实践为重”的实训教学理念引导下,以人为本,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切实提高实训教学的成效。由于实训教学的学时有限,教师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同时,对于一些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通过必要的示范加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对问题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信心。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项目教学法”融于实训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项目任务去设计、去实施,促使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进而在专业基础、技术技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3.优化设备,开拓实训教学第二课堂

加强实训教学需要有齐全的设备,配套的仪器作为支撑,这也是高职学校办学的首要条件。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一些老旧的设备已不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就要被淘汰。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设备的投入,更新换代一些常用的仪器,为开展实训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学校也可以开拓思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实训教学开辟第二课堂,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使用最新的设备,掌握最新的技术,还可以让企业了解学生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三 总结

总之,在新的时期只要教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就一定能开展好电子技术基础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掌握各种应用技能,从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实训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篇3

《电子技术》目前的学科既呈现多元化,同时又呈现出综合化,而目前我们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不强和学习积极性不高,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学好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教材进行选学,适当增减、调整学习内容,改变学习方法和进行总结。注意深入浅出,狠抓基础。

一、《电子技术》简介

《电子技术》是高等职业学院工科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课程目标是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具有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所必须的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强调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全面综合素质,为适应职业需求和未来终身学习奠定基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具有职业定向性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学生应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鉴于高职类人才的适用性有了较大的改变,而且教育要求也发生了变化,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必定要进行改革,要建立一整套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为此,我校高职学院依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针对不同专业的《电子技术》教学,就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了研究,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出了大批实用性、多元复合型人才。

二、《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大部分学校采用各类实验箱(或面包版),实验过程学生要完成电路搭建、结果验证,对于一些小型电路,各类实验箱还能应付得了,但稍稍复杂一些的电路就难以对付了,往往由于芯片短缺、电路连接过于复杂、故障难以查找,加上实验箱长期使用导致接触不良等等,实际实验过程中,电路搭建成功率低,导致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下降,影响实际教学效果。现在随着个人计算机提高和互联网的发展,功能强大的电子仿真软件EDA技术逐渐与广大专业教师见面,我们将它逐步地应用到教学之中,出现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教学中应用EDA技术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三、《电子技术》教学课程体系与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技术》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电类、非电类专业学生所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实践性强,要进行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积极探索和尽快建立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往的本、专科教育过于偏重理论基础教育,缺乏以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为指导,而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则要按照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实际需求,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的教学体系。我们的研究课题就以为上切入点对课程结构和实验环节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上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立足教材,采用不拘于形式学习的方法

(1)抓基础弄清基本概念,特别是今后的学习或生活中常用的概念。弄清基本概念是分析计算的前提,是学好《电子技术》的关键之一。首先要学会定性分析,务必防止用所谓的严密学习推导掩盖问题的本质。其次要学会进行定量计算,务必防止乱用公式。

(2)抓规律,抓典型,抓相互联系是学好《电子技术》有效途径之一。《电子技术》内容繁杂,总结归纳十分重要,要注意:重要的不是具体的,个别的知识点,不是各种单一电路的简单罗列,而是要抓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彼此的内在必然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学习中不断进行总结我们的成绩才会得到提高。

(3)理论联系实际做好课堂实验也是强调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课堂实验可以帮助验证所学理论知识,丰富扩展知识面,而且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要按照学习和老师的要求,结合实际做好课堂实验,在课堂实验时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做好总结,把实验放在重要地位。

五、实验(实训)环节改革方案

篇4

在煤炭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学内容的安排与后续专业课脱节,很多电子技术讲授的知识点后续专业课用不上,而真正用上的知识点又没有深入地去讲,煤炭高职的培养目标是专才教育,而不是像本科的通才教育,所以,应立足以煤矿生产应用为主线,充分考虑以煤矿生产对课程的要求,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力争编写具有煤炭高职特色的电子技术教材。我们的改革设想,就是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以期找到比较好的解决方案,使电子技术课程在煤炭专业上用得有理由、有方向、有目标;使教师教得有方法、有工具;使学生学得有动力、有用处。发挥教和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我们煤炭高职的培养目标。

一、改革的内容、目标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煤炭高职电类专业课所涉及知识范围为切入点,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

(2)如何将后续专业课所涉及的电子技术实例纳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去。

(3)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时数、内容、讲授方法、相关性等进行研究。

(4)对课程的实验、实训及课程设计等环节中的内容、实施时间、实施方法、考核方法等进行系统配套改革。

2.课题研究的目标

电子技术作为煤炭高职专业基础课,在特色专业建设中占有较重分量。通过教学改革将达到如下几个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要求队伍要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不但要代电子技术基础课,而且要求同时代后续专业课。

(2)不断改革课程内容,跟踪煤炭类电子技术最新发展,充实和完善一流的教学内容。

(3)优化教材内容,总结教改经验,追踪煤炭类电子最新技术与器件,力争编写符合煤炭类专业教育的高质量教材。

(4)完善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进一步完善各种教学文件和有关教学资料,实现教学管理合理化。

3.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结合煤炭高职的办学特点,根据各专业所涉及电子技术的后续专业课,完成《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重点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整合。

(2)在煤炭高职办学基础上,完成《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有关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的编写。

(3)制作和完善多媒体教学课件,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煤矿生产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改革实施方案、方法、计划及可行性分析

1.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

结合我院煤炭类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基于煤矿的生产实践,剖析煤炭高职后续专业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知识点等,可以看出,要使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提高,就必须重新审视我们现行的教学大纲,重新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我们的实验、实习、实训及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中不合理的内容、时间与方法,制订出行之有效、科学合理的计划,注重计划的可行性、实用性、实效性。

2.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

(1)教材改革

教材编写应以煤炭类高职学生的专业特点为出发点,减少烦琐的理论推导;以文字叙述为主,借助图表说明问题;侧重器件选择使用、电路调试方法;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煤矿生产应用实例的介绍,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应介绍新知识、新内容。

(2)教学内容与方法

从培养煤炭类高职技术人员的角度出发,对课程重点内容、授课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了课程讲授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并按课程主讲教师多年总结的经验,归纳了一些科学的讲授方法。

(3)实验改革

实验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已有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实验课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实际工程应用能力及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要使实验课真正发挥作用,应多安排与煤炭类专业课相关的实验,如,简单的电子保护器的设计,以便对后来专业课的学习提供帮助。

(4)课程设计与实训

课程设计、实习这两个环节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至关重要。从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煤炭专业素养出发,应安排与后续专业课相关的设计和实训项目,例如,电子综合保护装置的设计和实训。

3.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计划

从煤炭类高职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出发,考虑到本教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化改革:

(1)理论教学

①教学内容,课程的重点内容、知识点、教学时数、教学的重点内容、具体课时分配、采用的教学手段的改革。

②教学方法:实物展示、专业课电子部分实例的引入、多媒

体等。

(2)实验教学

①实验内容:引入综合设计性实验,对后续专业课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提前验证。

②实验方法:由教师设计题目,学生进行设计并验证。

(3)课程设计和实训

把传统的焊接收音机、放大电路换成煤矿电气设备电子保护电路的设计。

(4)可行性分析

本教改课题立足于煤炭类高职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将煤炭特色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煤炭办学理念与电子技术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实效,本课题的实施将会使学生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也将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

争力。

总之,该项目拟建立煤炭高职教学特色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新思路和方法,把后续的专业课教学内容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煤炭类高职培养专才教育为出发点,对现行的电子技术教学进行合理改革,以适应后续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以后煤炭类相关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京南,余玲玲,堵国梁.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04):20-21.

篇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37-02

2014年的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工科非电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内容包括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模块,覆盖面广,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操内容。现在高职高专院校非常重视教学改革,各院校各专业都在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都在开展教学改革。《电工电子技术》该课程目前的情况是学时少,任务重,而高职高专学生底子薄,学习兴趣不高,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下面本人结合所在高职院校的教学实际,论述有关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看法。

一、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特点

首先它是一门高职高专院校非电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主要内容是电子技术和电工技术,以本人所有的机电信息学院数控模具专业学生为例,他们在校的后两年要学习《电气控制与PLC》、《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等课程,他们所学的专业,所学的课程要求他们必须具备有关电的基础知识,只有在大一学习了《电工电子技术》,具备了有关电的基本知识,才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学生既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锻炼动手能力。《电工电子技术》的授课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目的是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是希望他们学以致用,能够具备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电工电子技术领域更是飞速发展,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国防,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电工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必须不断摸索新方法,深化教学改革。

二、教学方法较单一

目前,课堂基本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师上课可采用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但是目前的课程教学大多数依然属于“填鸭式”教学,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存在这样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1.教师授课经验不足,教学手法单一;2.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动力不足,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最终结果就是课堂氛围沉闷,学生上理论课的积极性不高。

三、考核方案单一

随着教学改革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推进,一些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调整。但大部分课程的考核标准依然是以试卷考试成绩为主。期末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同时会让学生产生错觉,降低他们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四、高职高专《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1.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根据教育部下发的有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高专学生情况,需要调整《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理论知识做到少而精,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践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除了安排学生做常规实训以外,根据实训室设备情况,增加创造型实训,如制作电子时钟、收音机等。创造型实训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既锻炼动手能力,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考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目前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法。尽管老师也在不断探索多样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教学,做PPT课件,准备相应的视频等,但是理论知识本身就比较枯燥难懂, 同时高职高专学生初高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好,学习动力不足,如此下去,教学效果大都不太理想。教师认为学生不主动,不积极;学生埋怨听不懂。

结合上述情况,以《电工电子技术》为例,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实训室教学的方法,教师先讲理论知识,然后可安排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进行实操,如采用项目教学方法。课前告诉学生项目内容,让学生事先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预习;课堂中教师讲完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要求后,安排学生进行实操,并对他们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例如,讲到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电动机控制的相关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动手连接一个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起动点动控制的线路图,并让他们观察电动机点动控制和连动控制的特点。这样与传统课堂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任务驱动式教学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自己去思考,这样会大大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己动手操作并总结,这会增加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主动去学,这样的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很好。

3.调整考核方案,提高平时成绩的比例

期末试卷的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并且传统的考试方法会让学生产生误解,存在“60分万岁”的思想。为了更加全面的掌握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的领悟程序,为了引导学生走出只重视期末成绩的误区,课程改革中要调整考核方案,改变考核方法。考虑到《电工电子课程》是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课程,课程考核的安排如下:平时成绩占总评成绩的30%,实践教学占总成绩的30%,期末试卷成绩占总评成绩4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勤情况,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教学主要是实训内容和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团队协作及沟通能力、创新设计能力。调整后的考核方案,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课程学习有正确的认识,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最终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成为具备 的栋梁之才。

五、结语

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的实施,《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初见成效。首先课堂上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教学,愿意动脑筋思考问题,实训操作更是积极参与;其次通过把课堂放在实训室,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更加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更加突出以生为本的要求,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国家非常重视高职高专教育,因此需要高职高专的教师根据学生特点,结合专业行业的情况,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能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近年来,国家对技术工人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一些地方城市的工业现代化建设也急需一大批技术工人。在这种背景下,政府的教育方向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地方初中的考核不再是以考上重点高中为唯一标准,而是将一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送进了重点高中进行重点培养。考不上重点高中的这些学生,则大部分进入了地方职高或者技校进行学习。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就是进入职高或技校的学生,从整体上来讲,素质并不是很高,而这些学生恰恰是我们城市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首先得面对学生基础差这样一个现实。用最适合这批学生的教法方法来培养。那么我们应如何来教他们并让他们喜欢上《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呢?

《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从知识面来讲,任何一个初学者对它的理解都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采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是很有必要的且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学电的人都知道,电流是一种看不到但确实是存在的一种物质。在对电路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要告诉学生电流在电路中的动作过程。如果单靠讲授,学生是无论如何也很难理解。如果通过动画演示,最好能做成动画游戏的方式,那学生就非常感兴趣了。

除了上课要借助多媒体优势外,我们还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并精选。如有条件的话,最好是自己编写,因为每个学校的软硬件条件都不一样,任何一本教材都不可能完全适应各个学校的学生的培养。有一体化的教材还不行,还得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即一体化实训教室。

当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人的因素。再好的教材,再好的设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也是不行的。学校应给专业教师提供各种提升专业技能的平台。对于专业教师的培养,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模式,这里我们不进行过多探讨。

下面我们来探讨第二个问题,我们要教给学生什么?

现在我们职业教育的普遍观念是,我们的学生只要知识够用就行。在这种背景下,枯燥的《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就可以大大减少。可以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进行实践操作。具体可以这样:

(1)教师的准备工作。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要做好课题的设计与器材的准备工作。明确一学期学生要做的实训课题,达到预期的目标。再根据实训课题,实训老师准备好相应的实训器材。

(2)学生的准备工作。学生主要从思想上进行教育,要让学生热爱实训教学。引入职业标准,将职业标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觉穿戴好劳保用品,自觉准备好实训工具。能配合老师,积极参加实训,同时要注意对实训安全的教育。

(3)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进行实训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位实训的学生进行指导,指出实训过程中违反行业操作规程的。要严格按照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并亲自示范,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的操作。

(4)学生调试,教师指导。学生电路板焊好以后,要让学生自己学会调试,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调试维修的能力。老师坚决不能因为仪器的贵重等原因,帮其调试。教师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多进行指导。

(5)学生写总结体会。每完成一个课题,一定要让学生写出心得体会,总结实训过程。让其找出焊接过程中或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6)教师打分。就是设定一个评分标准,教师按这个评分标准给学生的电路进行打分及评价。

以上是一个一体化教学过程的设计。这只是一个参考,每个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制定相应的一体化教学过程。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利用课堂,是我们要讨论的一个重要课题。

重视课程设计的指导。《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要学好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必须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不断的给他们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学会设计电路,学会调试。当然,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教学方法应该不是单一的,而应是多种形式并存的。何种教学方法更有效,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肯定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但不管怎样,它最终都是为了得到一个更好的教学效果。相信有了教学理论方面的提高,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付植桐主编,尹常永副主编.电子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篇7

(1)现阶段,大多数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基础科学都设有一些辅的实验探究。这些辅的实验探究多半只是起到演示、验证性的作用,无法真正达到实验的作用。加之部分学校的办学基础相对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实验的相关设备陈旧不堪。学校的管理人员在对待实验设备方面的态度一直很消极,相关实验设备的投入资金相对较为匮乏的同时,也存在着师资力量缺乏的情况,导致实验课程的教学水平不断降低,实验设备的使用率逐步降低。学校实验设备的陈旧与缺乏的现状,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课程的计划只具有存在的意义,没有发展的动力。长此以往下去,会使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失去存在的意义。这些实际的情况阻碍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师观念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在教学中无法达到实践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也在一定不程度上影响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发展。

(2)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专业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专业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专业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2)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其对专业的实验意识的同时,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质量,突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技能发展。在对相关课程的安排方面还需要注意,专业课程的时间、地点在安排时尽量达到教学一体化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去进行理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份额准确答复与点评,增加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

篇8

关键词:项目驱动教学法;高频电子技术;创新;实践

Key words: project-driven pedagogy;high-frenquency electronic technology;innovatio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7-0179-01

1《高频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和现状

《高频电子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通信工程及其它相近专业重要的应用技术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工程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达到设计和运用各种高频电路的能力,为专业课和其它电子信息学科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但由于这门课程电路庞大、数学计算复杂、元器件更新发展快、分析方法特殊、理论性和抽象性都很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难上,学生厌学的实际教学问题。诸多老师通过简化计算方法、模块化教学方法、EAD仿真教学方法来改进教学方法,但是收效甚微。

2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特点和优势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面向企业一线需要的、实践动手能力强、良好职业道德、下得去、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笔者在课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法是教与学双方通过一个系统的项目为导向而进行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特征:①项目应有计划、具体目标;②教学内容应有实用价值;③项目应体现理实一体化;④教学过程应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联系;⑤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参与,突出学生为主体;⑥项目工作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效果评估;⑦项目应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3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为确实实现“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理念,培养出适合于企业发展需求的“职业人”,实现学校与企业之间岗位“无缝对接”,就必须抛开以教师教授为主体、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重新构建以项目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基于岗位群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中,采取理论、仿真、实验、实训、实习相结合,课堂、实验室、企业生产车间“三位一体”的授课方式,教学步骤按照项目工作流程,项目提出―项目分解―实物展示―企业参观―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仿真实验―电路调试―项目总结。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主要优势有:①《高频电子技术》是衔接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将《高频电子技术》教学大纲中要求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融合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把分散的教学内容应用到每个子项目中,使整门课程由“独立的开环体系”变为“统一的闭环体系”。②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应用项目驱动教学法,能够实现教学相长,教学效果良好。在实施项目教学中,边讲授理论、边作实验、项目,理论和实践相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理论知识以学生自学为主,实践能力以企业生产车间要求为准,选择的项目贴近于实际生产、实际产品、实际员工,能代表当前电子技术新前沿。③应用项目教学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参与性,培养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扬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强优势,避高职学生理论功底差的劣势。

4项目驱动教学法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4.1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项目设置的原则。

首先,课程项目的设置应符合《高频电子技术》的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课程的性质,项目的内容应满足理论和实训的时间比例为1:1。其次,项目设置应具有实用性、可行性、先进性,《高频电子技术》项目设置应与实际生产产品和实际生产岗位相结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项目设置应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设置,难度不宜过深;项目设置中涉及到的产品、技术、工艺应与时俱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先进性。最后,项目的设置应该具有差异性和发展性,因学生基础有差异性,项目的设置可以有选择性,制定出必选项目和选学项目,对于基础性的、通用性的项目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选学项目可以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项目设置应考虑学生的后续可持续发展能力,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应教会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技术、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工艺来完成,不应该是“独立的开环体系”,而是“统一的闭环体系”。

4.2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项目确定及教学计划。

《高频电子技术》课程项目设置共四个项目,总计学时数90学时,每个项目实训时间8~10学时、实验时间2~3学时,根据每个项目的内容不同可自行合理分配学时数,但实训的课时应超过了理论课时。

5驱动教学法在《高频电子技术》课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软、硬件的保障

5.1 软件保障。

编写规范、合理的《高频电子技术》教学大纲。大纲的编写应以专业人才培养评估方案为依据,有市场调研的数据作支撑,经专业指导委员会研究批准后方可实施;编写《高频电子技术》项目驱动教材,驱动教材应包括理论讲授、实验、实训,内容体现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重点突出基本实验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具有一批双肩挑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尚的职业道德、高超的教学艺术,还要有熟练的动手能力、丰富的企业生产经验。

5.2 硬件保障。

硬件保障包括实验、实训室的建设,资金支持。实验、实训的建设应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校中有厂,厂中有校”,主要应包括下列实验、实训室:高频电子技术实验室、通信技术实验室、电路安装、调试实训室、PCB板制作实训室、EDA工程技术实训室、电子产品组装车间。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教学的实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可以通过申请为精品专业或精品课程来获得国家、学院的全面支持。

篇9

我一直以来从事我校非电类专业的《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授课工作。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研究的是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应为非电类专业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为他们将来涉及电的知识打基础;也为他们自学、深造、拓宽和创新打基础。学习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重在应用,他们应具有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本专业和发展本专业的能力。因此《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从专业角度出发,重视实验技能的训练;从就业前景出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教材资料严重滞后,与现有项目化教学不相符。我们所用的教材是“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委员会组编”的《电子基本技能》的2005年版本,该书分为五个章节:前三章为“常用电子器件、印刷电路及焊接技术、电子产品的安装及调试技术”,后两章为“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授课内容界限分明,各章节独立性较强,元件和电路分开,理论和实践分开。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给教学带来很大不便。并且该教材设计课时为136学时,而我校课时最多才66课时。我校早几年已将《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砍掉,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此课程之前所具有的基础只是初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所以我们备课时在很大程度上整合了教材内容,添加与删减的内容很多,尽量符合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但学生阅读时往往会提出这样的问题:“老师讲的书上怎么都没有啊?”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很强,但我校学习本课程的班级较多,实验实训场地紧张,往往实践落后理论教学几课时甚至到最后安排不了实验,更不要说连续性较强的综合性电路组装。又或者即便做了实验,实训元件投入不足,实验设备陈旧,损毁严重,出现多人共用一个实验台的情况,那么就有学生趁机偷懒,想做的学生也不能尽兴,使实训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在教学中遇到的两个突出问题,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1.以模块为基础,编辑《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训练》校本教材,所有项目尽量覆盖教学目标的多个知识点,兼顾教学大纲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并且内容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俗易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最大范围地涉及实用的实训项目,所选项目应具备趣味性、实用性、完整性等特征。考虑到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每个项目的规模不要很大,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应该有明显的主题或突出的重点。针对《电子技术及基本技能》课程可以开发以下项目:(1)制作整流和滤波电路;(2)组装直流稳压电源电路;(3)组装多级放大电路;(4)组装声光控延时照明开关电路。以上项目以现实问题为内容,基本包含《电子技术与基本技能》课程的教学基础内容和基本技能要求,以现场“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为主,教师讲授和学生操作互动,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让学生在“学”与“教”中,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应用能力。

2.利用软件教学,在电子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仿真软件,在电脑上进行电子电路设计和仿真,灵活设置多种故障,克服实验设备和实验场地不足的限制,同时无需购买元器件及制版,节省实验经费,降低安全隐患。况且仿真实验本身可以让学生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同置身于真实环境中,在这种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与技能,对学生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仿真结果的演示可以把抽象理论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直观图像,让学生在大脑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情绪也被调动起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尽管计算机模拟仿真不能代替真实工作中的实际技能训练,但可以缩短学生的实际动手时间,提高训练效率与质量,突出学生的自我参与,体现技能训练的灵活性、操作性、过程性、情景性与交互性,使学生了解工作场景,熟悉操作步骤,规范操作方法,培养职业意识。并且仿真软件易于升级,现如今是知识爆炸社会,信息电子行业迅猛发展,先进知识风起云涌,先进设备日新月异,仿真软件更易于接受新知识,更新新设备。

以上只是自己对近几年教学工作的一些思考。教学本身永无止境,我们每年面对的教学对象也有所差异,每年电子信息的前沿技术都有所变化,本学科的老师一定要紧跟时代步伐,丰富知识储备,加快知识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便适应现代化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篇10

    (2)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专业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专业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专业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篇11

(2)目前,部分学校的相关课程基本都按照固有的学科安排课程的相关计划。同类学校之间相互模仿的开设专业课程,没有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去考虑专业的教学发展是否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专业的课程开设与设置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理论与实际发展相脱节的现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发展缺少了客观的现实基础,可谓是举步维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情况的发展存在的脱节问题,使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有效需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虽是箭在弦上,但是碍于实际情况的制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进程的发展一直止步不前。过去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理论教学、实训教学相分离发展模式还在沿用中,不同教师负责不同的课程,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意识不强,无法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不断加强实训教学及实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1)随着众多相关学者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改革的深入探究,改变教学模式、进一步打破专业固定学科的相关限制,最大程度的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发展改革的相关事宜成为当务之急。强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发展观念应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并将其改革的力度切实的落实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材选择的方面。进行改革中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相关事项尽量安排得井然有序,这样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有条不紊的使改革进行下去。学校以及教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课程的比重要问题,在充分考虑之后做出适合的规划。在进行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最好安排同一个教师进行授课,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对于实训课与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相互脱节的反感。同时,学校应该设立相关的平台,为相关专业的教师定制学习培训的计划。专业的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定期参与一定的培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水平。并时刻明确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将模拟型的设备通过创新的做法向着实用型不断进行转变,使学生深切体会到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现实的关系。

(2)在实践教学中,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其对专业的实验意识的同时,引进专业的师资力量,提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质量,突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验、实训的技能发展。在对相关课程的安排方面还需要注意,专业课程的时间、地点在安排时尽量达到教学一体化的相关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去进行理论、实训课程的学习。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发挥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能够得到专业教师的份额准确答复与点评,增加学生学习该专业的信心与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这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探究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