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30 05:01: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警务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战术是进行对抗的方式和方法,从本质上说是源于对抗的直观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又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警务战术作为军事战术学的分支,是以警务战略为主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融合心理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学科,指导带有对抗性质警务活动的行动方法和策略,不仅是一门动态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以实战化为训练理念,以提升民警执法能力为目标,将警务战术训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警务战术训练实战化的理论依据
(一)警务战略主导警务战术训练
警务战略是警务活动的总体的政策和方针,在宏观上规划着警务活动的发展方向。警务战略的制定与国家战略相一致,亦是国家战略体系中的一部分。在实战化的训练体系中,应该体现警务战略的地位敏感性与重要性,突出主题、明确思想,必须以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作为首要出发点,树立局部服从整体,个人服从全局的观点,调整警察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战略的关系,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警务战术训练
法律是维系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保证。法律在警务活动的具体操作之中划定了一个范围,硬性规定了警察在执法中可为与不可以以及相应的结果。在进行警务战术训练之前,应组织学习相应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等,并进一步研究与警察执法安全及警察执法权益保护相关的问题,使警察在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执法环境的情况下决定其执法模式与执法策略,明确执法权限,保证警察在执法过程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警务战术训练实战化的具体应用
(一)对抗训练
对抗是战术的本质,也是战术产生的根源。警务战术这一学科的设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带有对抗性质警务活动,提高执法行动效率。由于对警务战术理解的不到位,很多单位在开展战术训练时,都忽略或摒弃了对抗训练,使训练成为了动作训练或者模拟训练,没有真正提升警察应对执法对抗的能力。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实战能力,必须在警务战术训练中开展对抗训练。通过对抗训练,可以培养警察的战术思维执与法安全意识,突出实战化的训练理念。
(二)反模式化训练
如图一所示,现阶段我国警务实战训练体系是严格按照体能-技能-战术这一金字塔型的模式进行构建的,但大部分警察无法按照这一体系进行完整的培训,实际的培训只停留在了体能技能方面,战术培新涉及很少甚至接近于零,这就导致了部分警察认为体技能培训等于战术培训,也有人认为战术培训过于高端,从而忽略了战术训练的本质和意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如图二所示,应重新构建培训体系,不再以体能为基础、技能为中坚、战术为顶端,而在培训中突出体能、技能、战术之间互相关联的理念,战术的培训可以使警察认识到自身在体能技能的哪些方面有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基层培训时间短、任务重、人数多,根据实际环境的具体情况开展,以解决问题为优先,力求在培训期间内提实战高能力,同时建立长期规划培训计划,将培训工作体制逐步完善,不断提高训练实战化训练效果。
(三)针对区域环境特点进行训练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区域之间差异较大,各地执法环境又大不相同,目前我国警务战术的培训都以公安部下发的大纲为主,培训内容大同小异,忽略了各地执法环境的区别,不贴近实战。应针对各地环境的不同开展相对应的战术训练,例如云南禁毒形势严峻,山区较多,毒贩大都携带枪支,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在山地组织对抗训练。广东地区摩托车两抢一盗案件频率较高,警察也可以使用摩托车进行抓捕训练。通过训练,切实提高警察对专项案件的处置能力,使训练与实战相结合。
(四)实战案例研究教学
实战案例研究教学是将警务实践执法活动中的经典案例,经过深入研究后形成教学案例,并运用到警察的教学与训练中。培训过程中可以选用本市的案例并让尽可能行动人员参与到培训中,讲解自己行动的感受,指出行动中的合理与不足之处。通过行动人员与参训人员之间的讨论,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最后由教官进行分析与点评。每一个案例的背后都会隐藏一些问题,认真研究问题,总结实战中成功的经验和需要吸取的教训,做到举一反三。
(五)分警种进行训练
公安机关有几十个警种,每个警种的职能与任务都不同,所以必须根据各警种的实际工作特点,进行分批次、分层次、系统化的训练。例如对交警着重进行车辆查控的训练;对巡警进行巡逻盘查的训练;对刑警进行抓捕、防卫与控制等方面的训练;对特警进行人质解救、CQB战术的训练。同时开展多警种联合训练,如抓捕犯罪嫌疑人时会有设卡拦截可以车辆的行动,需要交警、刑警、特警进行配合,的处置涉及便衣、防暴、技侦、网侦等部门的合作。通过警种的专项训练与联合训练,加强警种之间的协同配合,全面提升各警种的实战能力。
(六)训练资源的保障
训练资源是训练成功的保障,当前警务战术训练任然属于起步阶段,很多地区训练资源无法与训练计划相匹配。例如使用标记弹进行训练能够让参训人员在接近真实的情况下进行对抗,提高学员面对实战应变能力。但由于标记弹对训练场地和训练装备的要求较高,所以能够开展的训练的单位较少。应尽快完善相关训练设施,加快专业化的训练基地建设,为实战化的训练奠定基础。
三、培养实战型教官团队
(一)完善兼职教官机制
当前基层警力严重短缺,很多地区无法培养专业化的全职教官团队,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部分城市开始从实战部门引进兼职教官。兼职教官一般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在完成单位的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接受上级部门统一培训,培训完成后,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并组织开展训练。笔者认为,兼职教官的培训范围需限定在本单位,首先基层工作十分繁忙,即使兼职教官利用全部时间也无法对各警种与各单位进行系统的培训,一旦培训流程化或模式化,其效果会大打折扣。其次,兼职教官对于培训内容的理解与应用范围没有全职教官专业,只能从本身工作范围出发,会有一定的局限性。综上所述,应吸收各警种优秀力量,针对本单位的工作内容开展训练,探索适应基层培训发展需要并贴合实战化的训练理念的发展策略,打造高素质的兼职教官团队。
(二)开展培训合作,加强校局共建
公安院校作为我国警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在理论研究与教学经验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指引公安工作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公安院校自身也有局限性,大部分教师缺乏公安实战经验,研究的内容以理论覆盖为优先,很少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导致理论与实际相脱节。基层开展培训的首要目标是解决实战中存在的问题,但教官都缺乏理论总结的能力,讲授的内容都是以技能为主,没有战术思想与战略高度。所以应开展双向交流,进一步加强基层培训部门与公安院校之间的深化合作,进一步加强基层培训部门与公安院校之间的合作。院校教师应当多深入到不同警种、不同部门去实践和锻炼,感受警务实战现场,深入了解基层实战工作的特点和需求,积累执法经验,将收集到的执法案例执认真分析并总结,同时指导基层的培训教官,有针对性地选择训练内容、制定训练计划,使训练更加贴近于实战的需求,真正提高实战能力的目的。
随着执法形势的不断变化,警务战术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也在随之改变,以实战需求为引领,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战训练,进一步树立“一切面向实战、一切为了实战”的训练理念,推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 高振峰,李和.对我国警务战术发展方向之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12(2).
[2] 李和.从战略角度思考警务战术的发展[J].警察实战训练,2011(4).
[3] 闫伟民.浅谈警务战术的内容体系[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8(1).
[4] 杨福芳,尹伟,王体亮.警务实战的战术思想初探[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8).
警务战术连贯演练是一种带有考核性质的,实警、实装和模拟实战的战术训练方法。通常在单科目战术训练后,结合某项执法行动,随机抽组训练科目或课目内容,按执法行动要求连贯实施。警务战术连贯演练,主要适用于警种大队(含)以下分队或基础战术培训、专业战术培训等战术考核性训练。按训练层级,可分为单警警务战术连贯演练、警组警务战术连贯演练、警种中队警务战术连贯演练和警种大队警务战术连贯演练;按范围,可分为科、所、队战术演练;按空间,可分为地面警务战术连贯演练、水面警务战术连贯演练和空中警务战术连贯演练等。一般由各级训练基地(中心)或公安院校的相关专业系、部组织实施,条件允许的,也可由总队组织大队、支队组织中队、大队及科、所级单位组织警组和单警实施。 目的是考查检验单警、警组、警种中队及大队、各科、所警务战术单科目训练质量是否达到了战斗力标准要求,并为转换科目训练提供依据。组织警务战术连贯演练,要以突出对指挥技能、分队协同行动及单警执法技能的检验与考评为主。通常按照演练准备、演练实施、演练总结的步骤进行。
一、演练准备的组织
演练准备,是警务战术连贯演练实施前所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建立演练(考核)组织,抽组演练内容,确定演练场地,设定演练和导调方式,制定演练和考核实施方案,组织演练和考核保障,培训情况演示人员等。
建立演练(考核)组织。建立演练(考核)组织,是警务战术连贯演练顺利进行的保证。演练前,组训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考评机构,负责演练的组织实施和导、调、评、裁等工作。考评机构主要由考核组和导调组构成。考核组设主考官1名和评核员若干名。主考官通常由组训部门的主官担任,评核员由主考官指定。考核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考核评估方案和实施具体考核。导调组设总导演1名和调理员若干名。总导演一般由战术素养深厚的专职教官担任,也可由主考官兼任;调理员一般由专业战术教官担任。导调组的职责是制定连贯演练方案和组织实施演练。
抽组演练内容。导调组应按大纲或培训要求,结合训练计划和单科战术训练情况,抽组演练科目或课目内容,作为受考分队、学员队连贯演练的具体内容,其中进攻性执法行动和防控性执法行动各不少于1项,且能在多种不同环境下,昼夜连贯实施。
确定演练场地。连贯演练的场地,应围绕演练的目的和内容,根据组训单位的实际训练条件确定。应力求在生疏的环境下组织实施,室内和野外条件交叉设置,并要具备一定的地幅,满足多维立体设置战术情况的训练需要。
设定演练和导调方式。警务战术连贯演练通常采取分组流水作业的方式连续进行,也可采取分组交叉、对进作业的方式进行。警务战术连贯演练的导调通常以计划导调的方式为主,随机导调为辅,既可分段定点导调,也可跟随导调。
制定演练和考核实施方案。制定演练实施方案,是导调组的主要工作。制定时,要根据抽组的演练内容和训练要求,对演练过程进行全盘筹划,包括确定警务战术连贯演练的目的、阶段目标、顺序编排、情况构设、受演人员编组、导调人员任务区分、保障措施等事项。其重点是内容编排和情况构设。内容编排应符合设定的演练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训练理念。情况构设要紧扣训练目标,符合训练目的,要遵循一地多情,一情多练,一练多法的原则,把练技术、练战术、练指挥、练作风等训练因素综合考虑进来。制定考核实施方案,是考核组的主要工作。制定时,要根据训练大纲的规定和训练的相关要求,综合考虑演练目的、演练内容、演练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切忌简单化和过度拔高等不切实际的作法,把重点放在对演练标准的细化上。采取计分和等级评定相结合的方法,对能具体量化的内容,按计分的方式,制定评分细则;对不能具体量化,能进行定性评估的内容,按等级评定的方式,制定评定细则。
组织演练和考核保障。警务战术连贯演练的组织者,应周密计划和准备演练及考核所需各种物资、装备和器材,结合演练内容和构设的情况设置演练场和考核地,根据演练和考核的需要,组织演练保障人员、考评人员和演练现场安全警戒人员的培训。
培训情况演示人员。警务战术连贯演练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是使演练分队有一个高水平的对手。因此,情况演示人员的选拔和培训尤为重要。情况演示人员应熟悉演练内容,有相关执法活动的经验,对执法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比较清楚。一般由兼职教官或受训学员中,实战经验丰富的人员担任。培训的重点,是弄清每个构设情况的演示目的,围绕演示目的设计和熟悉多种演示方法,并能有针对性地控制演示节奏和与导调人员高效配合。
二、演练实施的组织
警务战术连贯演练的实施,是在完成连贯演练准备的基础上组织受演分队、学员队进行现地演练的实践活动。连贯演练的实施通常按照演练直前准备、全程演练的步骤实施。
演练直前准备。演练直前准备,就是在演练开始前,由考核组首先进行考核检查。检查的主要事项包括:清点受考人数及携带的武器、装备、器材;宣布考核评定标准及注意事项;明确考核要求和特别规定。然后,由导调组宣布演练提要;进行演练编组;明确演练规则和特别规定;指令受演分队、情况演示人员和演练现场安全警戒人员进入指定位置;导、调人员对受演分队和情况演示人员进行演练直前准备检查,确保安全和正常后,发出演练开始指令。
全程演练。当发出连贯演练开始指令后,总导演以“110指挥中心”或上级领导的身份,向演练分队下达出警指令,通报警情和明确有关事项;受演分队指挥员根据接收的指令,在调理人员的诱导调理下,明确本分队的任务,迅速收集相关情报资料,研判信息,组织出警行动。受演分队接近行动(演练)现场时,导演应按序组织情况演示人员对构设的情况进行演示,调理人员诱导调理受演分队依次处置。在受演分队对构设的情况进行处置时,考评人员应跟进考评。考评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受考分队指挥员的指挥与控制情况进行考评;二是对分队依照指挥员的指挥实施处置的行动进行考评。对指挥员的考评,应细化在定下决心是否及时,并符合客观实际;指挥命令是否体现决心意图,是否简明、全面;控制分队行动的能力、手段是否合理、及时、到位,有成效。对分队的考评,应细化在行动是否体现指挥员的决心意图;协同动作是否规范、合理,协调一致;警员技能动作是否运用得当、合理,体现战术原则和思想;警员战术意识、方法运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的需要等等。为保证连贯演练的连续性,导调人员可通过以上级身份干预指挥和诱导调理等方法,对受演分队指挥员和受演分队的行动进行协调,但不能影响到演练的效果。在演练过程中,导、调、考、评及情况显示人员要密切配合,采取计划导调和随机导调相结合,计分考核和等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及时调整受演分队的行动,控制好演练的每个环节,做到“三有”和“突出三个重点”。所谓“三有”,既有情况、有指挥、有协同。有情况,是指导调人员指令情况演示人员按计划演示情况,对计划内没有和无法演示的情况,导调人员要以口述的方式加以弥补,以确保“一地多情”;有指挥,是指受演分队指挥员要根据现场所提供的情况,立即做出情况判断,果断定下决心,灵活不间断的指挥和控制分队行动;有协同,是指受演分队根据预见到的情况和本队指挥员的指挥,相互配合,合理处置,协调一致地行动。演练中,考核组的评核人员要认真检查受演各级指挥员和分队的实际行动,根据成绩评定细则的标准计分和评定等级。所谓“三个突出”,既在进行成绩评核时一要突出指挥员指挥技能训练的应用;二要突出执法原则、方法的运用;三要突出指挥与协同方法的应用。总之,在连贯演练中,要通过计划和随机构设情况,不断形成矛盾焦点,为受演分队创设演练条件,达到锻炼、检验、提高指挥员指挥能力和分队综合执法能力的目的。
三、演练结束的组织
在警务战术连贯演练实施结束后,导调人员应迅速向预订位置收拢人员。首先,由受演分队指挥员组织清点人员,检查武器、装备和器材,并进行自评;在受演分队自评时,总导演应立即召集调理人员、情况显示人员和现场安全警戒人员,收集情况,拟定讲评提纲;考评组立即汇总考评情况,制作考核报告。受演分队自评后,再分别由总导演和主考官进行演练总结讲评和考核验收情况总结。总导演的总结讲评,侧重于指挥员指挥、控制分队的能力及分队协同动作的能力发挥的程度、存在的问题和以后努力克服的方面;主考官的总结讲评,侧重于考评点的选择和权值的确定,指出受演分队由成绩评核反应出的执法强项与弱项,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打好社区警务战略的主动仗。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公安机关如果不能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建设的发展动态,及时把社区治安工作的设想融入到社区建设之中,就会错过一次深化基层警务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给社区治安工作带来被动。因此,全省各级公安派出所指导部门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打好社区警务建设的主动仗。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派出所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克服与己无关、等待观望的思想,坚持超前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协调,精心指导,努力做到社区建设发展到哪里,社区警务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前介入,当好参谋,积极提出社区建设中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关建议,为今后有效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打好基础。
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社区警务建设。搞好社区警务建设,派出所指导部门和派出所责无旁贷,必须知难而进、奋发进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社区警务建设,在改革中施展抱负,在发展中建功立业。要加强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社区警务建设的相关知识;要精心谋划,研究制定社区警务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要积极调研,及时总结和推广社区警务建设的先进经验;要加大投入,树立人往一线走、钱往一线投、物往一线用的指导思想,在警力和财力上向基层倾斜,不断开创社区警务建设的新局面。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引入社区警务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中已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的警务工作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总体而言起步较晚,且由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地域上的差异以及公安队伍素质不整齐,在实践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
一、山东省社区警务实施的现状
作为公安基础工作,社区警务在山东省得到广泛推行,大部分地区能够实现一区一警,即使警力严重不足的地区,也能够保证每个社区都设有警务室,兼职社区民警定时到警务室工作。近年来,各地公安局都加强了社区警务室规范化建设,合理划分警务区,建立了统一规范的社区警务室。一般说来,公安局会出一部分资金,派出所积极协调街道办事处、辖区单位,采取自身挖潜、警民共建、社区配套等方法,按照“十有五统一”的标准新建和改造辖区警务室。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民警的职责任务,规范了工作方式。各地公安机关出台各种具体措施规范派出所警力的使用,加大社区警务工作的配套勤务机制改革,为社区民警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加强了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为社区民警安心工作创造条件。
信息化、动态化程度不断提高。各地公安局自主研发社区警务平台并投入使用,强化基础信息采集和应用。加强人防、物防、技防,扎实推进“社区六进”。 为了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深化社区警务改革,以社区小平安积累社会大和谐,2012年以来,山东公安机关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了“社区六进”活动:消防进社区、物管进社区、车管进社区、外管进社区、危管进社区、网管进社区。推行社区警务考评机制,完善了考核奖惩制度体系。各地公安机关围绕社区民警的五项职责任务,以“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为根本目标,健全完善了绩效考核系统,主要考核社区民警对警务区是否熟悉、警务区治安状况好坏、群众是否满意,重点考核见警率、熟悉率、发案率、满意率、情报信息有效率。
二、全面推进,社区警务工作成效显著
(一)社区农村治安防控成效明显
社区警务推进以来,山东省各地治安防控取得了极大成效。济南市公安局基层派出所认真分析社区各类案件法案情况,及时预警信息,加大宣传和巡逻盘查力度。社区民警依托移动核查采集系统,开展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行业场所的走访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各类安全隐患,有效纺织路“小隐患”酿成大事故的问题。同时,全市公安机关认真开展混乱地区整治,对外来人员集中的城中村、开放式小区、旅游景区、汽车站等重点场所区域,逐一落实针对性强的整治措施,营造了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基层矛盾化解能力明显提升
社区民警下社区时间有了保证,能够及时排查化解社区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处置社区各类不稳定因素和安全隐患。济南天桥公安分局纬北路派出所茂新街警务区社区民警对于辖区出现的各类矛盾全部建立回访机制,只要有诉求,一定第一时间上门听取意见,化解矛盾纠纷,切实做到矛盾不上交、不出社区。茂新社区的不满意率至今仍为零。
(三)社区情报信息收集能力明显提升
社区民警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将社区管理服务与打击防范有机结合起来,情报信息线索深层次收集力度明显加大,有力服务了打击破案工作。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社区民警突破思路,拓展思维,借助社区一些特殊群体的力量,来帮助获取信息,搞好防范。博山市夏家庄派出所的社区民警借用社区查看水表、电表等工作人员以及社区老年人的力量,收集流动人口和租赁房屋的信息。2013年以来,济阳县崔寨派出所通过采集信息、人口管理等基础工作提供线索,抓获嫌疑人7名,打击处理7名。
(四)群众工作能力明显提升,警民关系密切联系、和谐推进,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借助社区“六进”工作的推进,社区加强了对辖区群众服务的范围,全面提升警务服务。目前,在许多社区可以办理各种证件,例如身份证、居住证等等,还可以进行驾驶证的审证工作。滨州市北镇派出所化工社区建立了7110便民服务队,打造十分钟服务圈,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在警务室开辟了四点半学校服务中心、少儿阅览室、妇女儿童教育中心以及社区禁毒咨询服务中心等等。济南市广大社区民警依托依托济南社区警务平台和公安民生警务平台,充分利用小区论坛QQ群、微博、微信等联系方式,网上互动、网下服务,直面评论、真诚回应各行各业的不同声音,第一时间答复各种问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五)科技应用能力明显提升
公安机关将科技信息化手段充分融入社区工作,以警务区为依托,对案件高发部位、路段、区域进行分析研判,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辖区单位支持,大力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努力消除监控“盲点”和“死角”。在桓台县马桥镇,目前封闭小区视频覆盖率达到80%,主要出入口实现了视频全覆盖。济阳县基本上实现了技防村村通全覆盖,而且视频监控延伸到了每一个种植大棚,社区警务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地区发案率明显下降。
三、当前社区警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80年代末期引入社区警务的理论,经过90年代的探索、二十一世纪的推广,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社会面貌都发生了重大而可喜的改变, 社区成为经济发展、社会改革稳固的后方。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着社区警务的顺利推进, 无法满足社区公众对公共安全的需求。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来看,对社区警务的认识有待提高
社区警务战略是第四次警务革命,并不仅仅指的是社区警务工作。现在在大多数人看来,社区警务就是社区民警。其实这是不正确的,社区警务战略是一种战略思维,是一种警务哲学,所有的警务运作都应该围绕社区警务工作来开展,但是目前我国的社区警务仍然停留在浅层的、狭隘的层次,没有将社区警务放在一种战略的高度。
(二)落实社区警务的机制滞后
由于对社区警务战略的认识不足,导致落实社区警务工作的机制建设滞后,社区警务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很多的机制没有围绕社区警务工作来建设,既缺乏理论指导,又缺乏实践探索。按照社区警务战略的要求,所有案件的查处应该落实到刑警队,派出所主要从事基层基础工作,做好治安防范。目前虽然各地公安机关纷纷出台各类文件理顺队所关系,减少基层派出所的打击处理指标,但是派出所依然担负着大量的侦查破案工作。同时,社区警务工作的落实应自上而下,单个派出所、单个社区是搞不好社区警务的,运动式的行动虽然效果明显,但是对社区警务工作冲击较大,打乱了基层工作的秩序。作为公安机关主管部门应该切实减少基层派出所的专项行动,让社区民警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基础警务工作。
(三)社区民警承担太多任务,职责任务依然不清、工作导向不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抓基层、打基础最重要的是派出所和社区,但是直到现在,对于社区民警的职责依然不是很清晰,即使对派出所的职责目前为止也没有明确的界定。派出所的具体职责全靠领导发挥,没有法律方面的规定。领导改变,任务也随之改变,造成工作没有连续性。社区民警的五项职责是口号性的,包罗万象、太笼统、不明确,可以有无限的含义。社区民警具体的工作到底是什么、应该干到什么程度?对社区民警来说,这的确是个问题。同时,公安机关社会承诺太多,“有困难,找警察”使社区民警承担了太多社会职能,加重了民警负担。服务群众不是公安工作的目的,是达到工作目的的手段,只有通过服务才能加深与辖区群众、辖区单位的感情,才能密切警民关系,才能达到我们工作的目的。公安工作不是为了服务而服务,而是为了达到目的才服务,服务是手段。
(四)社区警力不足、保障不力
目前,社区警务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警力不足。按照规定,社区民警应占派出所总警力的40%,但是能达到这一标准的还在少数。济南、淄博、滨州的公安机关中,只有济阳县勉强达到了这一标准,即使在条件较好的历下区东关大街派出所,也只能采用民警AB角的方式保证警务区内每天都有社区民警在工作。而在滨州经济开发区杜店派出所,只有四名兼职社区民警,他们建立的四个警务室,资金也全部是自筹的,缺乏资金支持。如果真的按照省厅“四个一律”保证社区民警每周在社区工作不少于30小时,派出所的其他工作就瘫痪了。同时,一个警务区的人口也远远高于社区民警的配置比例。在济南市丁家警务室,辖区面积三平方公里,外来人口15,000人、常住人口8,000人,600多间门头房,警务区比一个派出所都大、流动人口又多,却只配了两名社区民警。
(五)考核系统不合理、不科学
不论社区大小、辖区治安现状,对社区民警的考核一刀切,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有些考核就是根据领导意愿考核,随机性大,领导考什么就去抓什么。社区民警责任重大,但是责权利不清,缺乏科学的警力配置标准,也没有给予与其责权利相适应的考核,社区民警工作量大、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基层基础工作难干,难出成绩。
(六)社区民警专项培训滞后
社区工作繁琐复杂、事无巨细,因而对社区民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精通公安业务、法律知识、心理学、对辖区熟悉、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丰富的社区经验和阅历,还要有为社区居民服务的意识和热情、善于动脑。但是目前对社区民警的培训只是贯穿在民警综合培训当中,以业务培训为主,没有针对社区民警的法律、交际、心理学以及工作方式的培训。而部分社区民警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群众工作能力较差,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吃苦耐劳精神,工作方式简单僵化,不会联系群众,工作内容工作态度敷衍了事,对社区基本情况了解不清,导致社区警务工作不到位。因而,加强对社区民警的教育培训势在必行。同时,多年工作在社区,许多老社区民警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解决了无数难题,他们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对这些经验的交流目前还比较欠缺。
(七)社区警务平台研发过多,资源浪费
警务室内管装备齐全
各项制度齐全且按标准上墙
我园一直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以此为契机,更是提高意识,严密措施,落实责任,积极营造共创平安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收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同时将安全落到实处,定期自查自评,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我园北楼只有一个楼梯,现在在西侧加固了一外部楼梯,改造现在已经完成,确保将安全隐患排除。(附照片)
自查情况分析:
1.警务室建设基本按照“校园标准警务室的建设标准”,完成警务室外观标志标识的改造,安保设施设备基本到位。
前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中,犯罪问题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社会治安形势严峻,重大恶性暴力犯罪案件不断上升,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凶残。为了有效地打击各类暴力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对人民警察的警体技能战术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斗争的需要,公安部先后举办了《枪案临战处置培训班》、《查缉战术》、《擒拿格斗》培训班,还发了《关于加强公安业务教学训练有关问题的通知》,2003年又下发了《公安部关于加强基层和一线公安民警实战训练工作的通知》。我校于2004年调整、修改了教学计划,增设《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程。但从《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教学现状看,还需广大警体教育工作者积极探索,怒力提高。本文就我校开设《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理论和实践性教学,谈几点看法,供同仁商榷。
1、从警体教学整体看《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开设
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而警体课程体系的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我们所培养目标的实现。目标决定课程,课程体现目标。所以警体课程的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充分体现警察专业培训人才的规格,即应用性和实践性。长期以来,警体教学中的体能训练、擒拿技术、射击等各科目教学中,往往各行其是事,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系统性的教学体系。这种脱离公安实际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严重地阻碍了警体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警体各学科之间是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完整系统工程。而《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开设,一方面使警体课的教学内容更加合理、全面,符合公安工作实际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警体教学整体性、系统性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如射击技术与枪战战术;楼房攀登与楼道搜索战术、人质解救战术;擒拿技术与缉捕战术以及地形地物的利用、追缉堵截都与体能教学训练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开设,我们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的指导思想,彻底改变过去警体各学科自成一体狭窄的教学体系为互为贯通、相互作用的整体教学观。
2、《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教学要以实战性教学为目的
《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是一门应用性、实战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要从理论教学入手,其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应突出实战性。在理论教学中对战术的基本理论,如概念、特点、原则等力求简明扼要,对组织战斗的内容、方法、程序等要作重点详细讲解,以增加学员的战斗实践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性教学中,要在基本掌握单警战术动作及小组战斗队形的基础上,把功夫下在学员的能力培养上,重点放在小组战术协同配合和综合演练的教学训练上。广泛地进行较为直观、接近实战的小组模拟演练,尽可能地缩短教学与实际的距离。实战模拟设计与操作程序可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地形地物的选择与设计――案情想定与诱导――模拟演练――总结讲评。教学方法上可先培养骨干,由骨干担任小组指挥员,教师充当导演,通过教师对条件、情况、地形变换诱导,由小组长担任指挥,让学员从领受任务,定下决心到组织战斗的各个阶段的战术处置,都能充分发挥学员的思维创造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3、《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它受到教学目的、内容、任务和对象的影响,最终要渗透到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中。《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除了必须遵循其他学科所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外,还必须遵循其本身实战性、应用性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教学的首要环节。如提示诱导教学、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分组教学、综合练习等方法,能有效地保证《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教学目的的实现。
3.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教育本身发展的产物已广泛的应用于教育的各个领域。在我们警体教学中,虽然也早已被普遍采用,但应用的面还不广,大部分仅作为简单理论提示的教学内容,效果也不很理想。而《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特点,是对某一具体现象和事件,按一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展的一系列演示教学活动的过程。仅用老师的讲授示范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再则,我们现在的授课制,学员人数过多,而警察实际执法实践活动中,通常是以小组战斗形式出现的;其三,目前学校受到场地器材、授课时间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媒体教学,使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教学涉及的时间和现象,能在学员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过程,以提高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2提示诱导式教学
该方法适用于案例教学,也可以应用于综合练习教学过程中,在案例分析研究中,基本步骤是教师设计案例宣布情况,引导学员采用多种方法,找出几种处置方案。学员可以单独,也可以集体研究,论长道短,相互补充,在争论中得到提高,加深记忆。教师在归纳总结时,可选择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处置方案同时予以肯定,指出各自的长短。通过肯定与否定的争论,加深案例研究分析及预案设计的记忆,以提高教学效果。在综合教学训练中,教师要预先设计好案例及地形地物,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也可采用声响、形象、暗示等诱导,让学员灵活迅速地运用各种战术动作,充分发挥独立作战和协同作战的能力。
3.3分组练习
根据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的原则及公安实际工作情况,在教学训练中,除了学习基本战术动作外,重点应放在小组战术配合的教学训练上。如2~3人或5~10人等为一组的教学训练,由各小组长负责指挥,组长可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相互轮换指挥练习。教师通过不断的情况诱导,假设敌情显示、变换情况,以提高学员的战术技能和小组指挥、协同作战的能力。
3.4综合练习法
根据本课练习内容和要求,将各单个动作有机的结合,如单警战术动作、越障碍、射击、地形地物的利用等多个动作组合的单警综合练习,以及有围、追、堵、卡、捕、搜等战术相结合的小(大)队的综合演练,让学员在逼真的近似实战的情境中,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4、从警体现状看《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开设
《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开设,为实现警体整体化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之警体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贴近公安工作实际。但是从当前警体教学的现状看尚有一定的差距,如师资水平,教学与公安实际工作联系;场地器材设备以及课时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严重地束缚着《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这诸多的因素中教师的素质是起决定作用的,特别是当前公安工作方式、勤务体制的改革,110快速反应机制的建立,对人民警察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开设又带来了警体课程内容、方法的重大改革。这就给我们每位警体工作者,提出了一个如何适应这一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提高警体教学质量和自身素质的重大课题。
从当前公安院校师资状况看,大部分来自普通体育院校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各有一技之长,但缺乏一定的警体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不少教师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然难以适应教学改革发展的要求。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忙于应付各项教学任务,缺少继续进修提高专业知识和深入基层公安实际工作的锻炼。如我校10位警体教师中,下基层锻炼半年以上的无1人。当然这也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有些同志认为警察体育与实际工作关系不是很重要,警体教师下基层没有多大的意义,这种脱离实际的教学指导思想,是阻碍我们警体教学,特别是《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教学的一大障碍。二是公安院校与基层单位之间也缺少相互间的了解和交流。
5、我校开设《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几点做法
5.1深入教学改革
根据公安部《通知》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在教研室领导的带领下,于2004年及时调整修改了警体教学计划和内容。重新修订了警体教学大纲,增设了《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改变了长期以来警体教学各学科之间狭窄、单一的教学方法,使《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教学内容实现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的结合。先后制订了由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体能、擒拿技术、射击等教学内容融为一体的实战性综合演练训练,使警体教学更加贴近公安工作实际,有效地提高学员的各项警体技能。
5.2师资培训是警体教学改革的首要环节
当前警体教师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原因,师资培训滞后于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教改的前提是教师素质的提高,为使教改的新思路、新方法尽快地付诸实践。近年来学校及教研室领导努力创造机会,采用派出去和内部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加强教师的业务能力。
利用派出去继续进修提高警体教学的理论水平和公安实际工作的锻炼,及指导《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教学与训练。我们计划与有关基层巡特警大队建立友好协作关系,定期了解基层警体训练动态,收集分析与警体教学训练有关的案例,充实丰富教学内容。从2004年开始,凡是参加警体教学工作的教师。首先学习军事基本知识,以提高教师良好的警容姿态,严格的组织纪律,掌握必要的公安业务知识。为今后的警体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内部提高、积极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研讨教改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构建新的教学内容和体系,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以及教师自我完善。为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我们先后制订了《警体课程教学规范》、《警体教研室日常工作、教学、制度管理办法》。定期进行中青年教师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规范化教学训练。为提高警体课的教学质量,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5.3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积极地开展《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教学
虽然受现有场地器材、课时量等条件的限制,但我们利用各种方法、假设诱导等方式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并积极调动教师、学员、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为解决课时量不足,充分利用早操、课外活动时间加强警体训练。初步形成了全校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早操、课外活动、警体课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格局。
6、结束语
总之《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开设,对警体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明确教学指导思想,改变过去各学科自成一体、各自为战的旧格局。从实战、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学员、教师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灵活多样的开展《警务技能战术实战训练》课的教学,力争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B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虚拟地理环境概念自提出以来,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逐渐被广大研究人员所接受,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明确界定虚拟地理环境的研究内容与边界,部分研究人员对虚拟地理环境的定义及其理论与方法展开了讨论。
本文认为,虚拟地理环境不仅仅是三维GIS系统或虚拟现实的代名词,也不仅仅是人类生活的地理环境的扩展。通过分析研究虚拟地理环境的含义、研究内容、主要特征及其分类,本文认为虚拟地理环境可以定义为:以目标地理环境为原形,以虚拟化技术为基础而建立的一种抽象化的地理环境。它既可以是现实地理环境的表达、模拟、延伸与超越,也可以是虚拟空间中存在的一个虚拟社会(社区)世界。在虚拟地理环境应用中,在我国公安领域将是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说明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2虚拟地理环境在公安领域的应用
绝大部分的公安工作都与地理位置、地理环境相关,因此,虚拟地理环境在公安领域具有相当广阔的应用前景,是科技强警,进一步提升公安战斗力的有效手段。随着“金盾工程”项目的逐步开展和深化,公安部门科技应用能力和信息化应用水平正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公安部的指导下,各地公安机关也逐步开展了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建设,部分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开始尝试将基于计算机手段的虚拟地理环境技术应用到日常的警务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成效。通过对现实地理环境的虚拟,公安民警可以足不出户,在虚拟地理环境中熟悉自己所管理的片区及侦办的案件,分析各种线索,实现对工作环境进行全方位、多维度、多尺度的感知。另外,虚拟地理环境也使得对非现实的对象及环境的构建与认知研究成为可能,如反恐与灾难救援的演练等。
公安业务工作中所需的业务数据与空间地理环境数据都是相辅相成的,例如:重点人口的分布、案件的分布、警用基础设施管理、重点单位、报警地点、娱乐场所、道路交通等等。公安机关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和服务管理社会的工作职责以及协同作战、快速反应的工作特点决定了传统的人工熟悉地理环境或依靠普通地图指挥作战已远不能适应当今实战的要求,而使用虚拟地理环境技术来辅助决策、指挥作战等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公安机关作战指挥和管理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目前,虚拟地理环境作为一种高效的技术手段,在公安领域主要可以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挥调度
对于警务指挥决策人员来说,他们不仅关心犯罪问题本身,同时,他们必须能够处理那些涉及资源调配、执法影响、以及社会公共关系处理等多方面的棘手问题,虚拟地理环境的引入可以辅助警务指挥决策人员迅速地对所发生的问题做出判断,分析预测趋势,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指挥决策。通过虚拟地理环境与真实环境的交互,民警可以参与到其中,指挥人员可以看到当前警力的实时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并可以根据当前案情的进展,灵活的调配警力资源。同时,还可以根据警用专题数据和出事地点信息快速查询事故发生地附近的社保、安防、交通、建筑分布和居民分布等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地理环境状况,以提供多种决策支持信息,辅助指挥决策。
二、应急管理与处置
虚拟地理环境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公安应急管理与处置工作的各个阶段。首先,在应急事件未发生之前,可以真实地理环境为参照,建立虚拟地理环境,开展应急事件处置的方预案制作,并可以通过植入的方式,在虚拟地理环境中模拟应急事件的发生,开展应急处置预案的虚拟演练。在应急事件发生时,虚拟地理环境可在与现实地理环境进行信息交换和互动交互的基础上,反映事件的实时发展态势,并与环境中其它要素进行交互分析,提供应急支持数据,以辅助现场指挥,制定战术方案;可以根据事故蔓延趋势进行影响范围分析和区域划定,制定疏散路线,指挥受难者迅速撤离;可以定位紧急避难所,根据避难所的接受能力、距离和到达时间分配受难者,并进行紧急救援物资的合理配给;可以将救援计划和战术布置以图形和文字等多种方式迅速传达到每一支救援/警备力量,从而迅速准确地执行紧急任务。在应急事件发生后,虚拟地理环境还可以辅助开展事后评估及善后处理工作。
三、犯罪分析
很多犯罪行为是与空间地理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的地理空间模式。而传统的犯罪分析因为缺乏有效的技术手段,很难在大范围的空间地理环境中去分析,只能进行简单的数值或区域统计分析。在虚拟地理环境的帮助下,警务工作人员可以随时查询并进行基于各种目标的专题分析,通过对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犯罪活动的统计分析,得出犯罪趋势分析结果,有助于制定战略性计划和决策,如:人口分布,犯罪发生地点,人口年龄分布,火灾多发区,火灾多发季等。可以详细了解犯罪区域分布情况,更有助于警力的规划和分布,通过对犯罪高发区的地形、街区和道路分析,战略性地设置路障和关卡;可以通过路径分析和模拟,用图形方式精确而直观地表示出在多种交通状态下,多个出警方案到达出事地点的时间。对于系列犯罪行为,虚拟地理环境也可以开展预测分析,分析犯罪行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总结犯罪行为的地理模式,为预防犯罪提供理论支持。
四、犯罪现场模拟与还原
近年来,我院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以硬件设施现代化、管理模式科学化、培训机制正规化、落实职能全面化作为法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规范管理、强化训练、严格考核,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
一、硬件设施现代化
近年来,国家为解决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基层法院存在的经费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困难,出台了一系列经济上的扶持政策,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西部地区基层法院的司法状况相对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我院党组在全院经费仍然较为匮乏的现状下优先划拨数十万元,对院询问室、讯问室、羁押室等场所进行了硬、软包装,办案区内全部配备监控系统和数字化审讯系统,实现了同步录音录像,开通了专门的审讯押解通道。另外,为了确保审判过程中零突发事件,我们还总结出了一套由警务值班室现场监控、指挥中心室视频监控和办案法官协助监控“三维一体”式的综合监控模式,有效防止了办案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为了提高法警工作的综合质量,我院特别为法警队配备了先进的警械警具、防护器材等现代化警用装备,筹备设立室内训练室,较好地满足了司法警察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的实际需要。
二、管理模式科学化
为改变司法警察数量偏少且分散在各业务庭室兼职书记员的状况,我院决定严格实行编队管理,实行专编专用,提高法警大队处置紧急突发事件的机动能力,要求司法警察必须坚守岗位,确保24小时手机开机待命。法警大队现行的领导岗位一律采用公开竞争,采用推选为主、委任为辅的选拔模式,严化、细化选用标准,力求使得德才兼备的干警配备到核心岗位。
三、培训机制正规化
我院法警大队在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总结出了“四个务必”的学习方法,进一步让各个干警明确了自身的职责任务,增强了警务能力。务必“一案一总结”,每次执行完重大警务任务后,专门集中时间总结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务必“一周一锻炼”,法警工作对整个审判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警务的专业技能训练更是不能马虎,所以我院法警大队每周务必进行一次警务技能学习;务必“一月一模拟”,法警队伍所面临的任务经常是具有突发性和危险性,所以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做足突发事件的预备工作十分重要,我院法警大队每月都要精心进行一次实战演练,对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模拟总结,确保法警工作的万无一失;务必“一年一集训”,我院为提高全体法警的身体素质,每年定期组织全体法警队员进行30天的全军事化封闭训练,以提高法警队伍的综合作战能力。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2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社会矛盾也随之增加,犯罪率不断上升,如何维护社会稳定,降低犯罪率,减少人民警察伤亡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警察技能战术训练课程越来越被公安院校重视,但警察技能战术训练在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就警察技能战术训练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概述
(一)警察战术能力训练理念
目前,在我国警察战术能力训练过程中,不论是警察院校的全日制教育还是各级各类的在职民警培训,警察战术训练比较流行的观点主要有两种:一是“技术训练说”。这种观点认为警察战术是警察在盘查、搜查和缉捕犯罪嫌疑人时所采取的原则、方法和行为操作的总称。训练的主要内容有战术基础动作,警械、武器、装备使用,盘查战术、车辆查控战术、抓捕战术、劫持战术、处置战术、建筑物搜索战术等。该观点认为警察战术的主体内容是行为操作,战术的核心也偏重于行为操作。
与此相对应的另一种观点是“思维训练说”。该观点认为,警察战术在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应反映出警察执法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无论军事战术还是警务战术,都属于思维训练的范畴,尤其是警务战术训练,不但受法律制约,还要受国家战略、警务战略、社会环境、经济发展需求、公民文化素质等方面的影响。这种观点侧重于理论讲解,以课堂讲授为主,而不是以受训者的实战训练为主。警察院校全日制教育、新警培训、中级警官培训等多以技能型教学为主,而高级警官研讨班及各类短期培训,多以思维训练为主。以上两种观点体现的战术主要是应该重视物还是重视人的问题,因此,不同的培训应该根据各自对战术的理解进行相应的教学训练。
(二)警察战术能力训练的目的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开展侦查、逮捕、拘留等工作仅仅是执行法律的一个环节,主要是为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审判犯罪嫌疑人提供充足的证据。因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执法活动是一种执行法律者(警察)和逃避法律制裁者(犯罪嫌疑人)之间的较量,这一执法性质决定了警察执法时应采取有效策略,在控制犯罪嫌疑人的前提下寻找其犯罪证据。除此之外,警察在运用战术时,选择逮捕还是击毙犯罪嫌疑人,主要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危险程度和反抗程度来决定的。警察战术的目的是尽量确保警察和群众零伤亡、获取并保全证据、控制社会影响。
二、警察战术能力训练内容
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是一种集体能、技能、装备、思维训练于一体的综合能力训练,既是信息收集研判、制定战术能力的训练,也是警组与警组之间或同组警员与警员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训练,还是人与警用装备最大结合能力的训练,更是一种随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灵活处置能力的训练,是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训练。警察战术训练是警察在依法、安全的条件下进行的综合能力训练,而不是获得某一项知识或技能的训练。因此,设计和安排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时,应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能训练是战术能力训练的基础
警察战术能力训练的体能基础,不同于一般的体能训练与储备,它要求经过大运动量与大强度的严格训练,使警察具备高强度奔袭、持续性的抗高温、抗严寒、抗饥饿、抗疲劳而显现的较强大的攻击与防御能力;具备快速奔袭、穿越障碍、封锁网、武装囚渡等能力;具备高度的反应能力、移动的敏捷性、爆发力。也只有具备了这些体能基础才能为战术能力训练,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达“体、技、战、器”的合一性,人与器的合一性。
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将耐力训练与速度训练相结合,在进行速度训练时,将反应速度与移动速度训练相结合;并目在体能训练中,有意识的引导在训民警对体能的延伸性思维,将一些简单实用的技术动作形成环节,在体能中大强度地训练,并达自动化和可控化程度,使体能的质量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技术是关键
技术是体能的桥梁,是战术的基础。技术在训练中,既有它的基础性、又有它的应用性。在它的基础训练中,多体现出对基本技术的掌握,掌握动作的规格、要求、基本作用;它缺少的是它的应用性,或者是大强度的应用性、实战性,体现出的多是基础的配合性训练。在这阶段人们往往缺乏的是严格训练,反复训练,多样化训练,复杂环境下训练,因为只有把基础的东西熟练的掌握了,才会提高应用技术的能力和它的实效性。例如,在基础训练方面,除了准确的完成动作要求,还要从速度、力度、控制的准确度方面下功夫,从单警作业到集体作业,从单警到双警、多警的流水作业;从对象的单一性到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动作由配合到对抗,把基本技术熟练化、自动化、扩大化、并且不断升华基本技术的内涵。
在进行基本技术训练时,要用战术上的思维与启发性,引导训练民警的战术意识,使他们对技术规格、时机、距离的更好把握,在技术实施过程中的关节点、关节面反复地进行磨合训练,将桥梁输送关系转化为整体性、合一性。
(三)灵活处置能力训练
在警察与犯罪嫌疑人的博弈中,警察执法所采取的行动或战术取决于对犯罪嫌疑人的决策猜度,而犯罪嫌疑人的决策也取决于对警察所采取的行动或战术的猜度。这说明,警察依据犯罪嫌疑人的信息采取行动,而犯罪嫌疑人也会考虑警察可能采取的行动而进一步防范,即警察所采取行动或战术既考虑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也考虑自己的情况,对于犯罪嫌疑人来说也是如此,犯罪嫌疑人在对抗警察采取的行动或战术时,既会猜测警察可能采取的行动或战术,也会考虑因自己采取此行动而引起警察可能采取的行动和战术。如此一来,警察战术能力就是一种活动处置能力,其灵活处置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依据犯罪嫌疑人的变化而变化;二是依据环境变化而变化;三是依据自己的变化而变化。
(四)风险评估能力训练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对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其一般思路是:评估风险来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风险评估主要是对执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发生的概率,一般采用五级制评价(5级为极大可能发生,4级为容易发生,3级为可能发生,2级为也可能发生,1级为不太可能发生)来评估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从风险评估内容上讲,警察战术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可分为物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警用装备、犯罪嫌疑人的凶器、当时的地理环境等)、警察主体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警务实战技能、身体素质、战术素养、职业意识等)和执法对象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性格、袭警动机等)。
从战术实施的进程来看,可分为行动前的计划评估和到达现场的风险评估(控制5级、4级风险,警惕3级风险,关注2级、1级风险)。作为一名警察,一定要清楚风险的重点区域在哪(危险的源头是人、是物,是否存在不确定风险)、哪是重点警惕区域(是人、物、还是周围环境?应对措施是什么?)及即将面临的危险是什么、能否保持主动并控制局面,如果超出控制范围,应该如何处置等。警察的风险评估能力训练是由坐而论道式的安全评估能力训练到实景安全评估能力训练,再到情景再现的安全评估能力训练,最后到模拟实战对抗的评估能力训练这样一个过程,受训学员的危险评估意识将大大增强,执法的安全性也会随之提高。
三、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方法
现阶段,警察战术能力训练技巧主要包括了情景设置训练法、案例分析法、综合测试法及教学成果检测法。下面将对情景设置训练法和案例分析法这两种方法进行主要介绍。
(一)情景设置训练法
情景设置训练重点在于还原事件事实,设定一类与事件情节较为相似且极具现实存在价值的特殊画面。结合情景设置的目的及基本要求,在尊重客观实际的情况下,运用专业知识及理论学说,通过特殊的场景布置创造出直观的逼真的事实场景,使学员进入设定的角色中,运用自身掌握的技能和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过程。
情景设置训练法极具真实性,针对性较强,安全性较高,训练速度快,训练的效果突出。科学合理的设定情景,可以更快的引起受训者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望,提高受训者参加训练活动的积极性,引导受训者徜徉在思考、学习、探索的境界中,激发受训者的学习潜力,开发受训者的想象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技能。情景设置训练宣布完成后,教官应当引导受训者根据受训情况一一做出归纳总结,表扬和鼓励受训者所提出的极具创新特点的建议,使其从情景设置训练中得以思考,也可以在以后的情景设置训练过程中加以发展及利用。
(二)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最为常见和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悉心提取,全面总结经典、客观、详细的案例是开展案例分析法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这些典型案例的支撑及保证,案例分析法将变成空中楼阁。拿到案例之后还要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其前因后果。分析案例是针对某些特别的,具有典型性的实战案例,面向受训者表现真实情节,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分析的过程。首先要让受训者表达自身的看法及见解,之后,由指导教官给出解决典型案例的方法和步骤,仔细分析这些典型案件,研究案件发生的根源,及时总结归纳案件发生过程中的经验及教训,以此提升受训者的警务技巧及战术训练能力。案例分析法不但可以分析总结,还能够提出及时有效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技能。这样的实战能力代表了将来警务人员未来所需的解决困难的能力以及在警务实战训练过程中所需的应变技巧。
四、结语
在警察战术活动过程中,人是最活跃、最积极、最本质的构成要素,在执法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警察的战术素养和战术能力仅通过理论讲解是很难得到提高的,只有通过灵活多样的训练才能得到有效提升。没有体能、技能和装备作保障,协同战术方案无法执行,但战术训练绝不仅仅是装备、技能、体能的训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战术训练是人与武器装备最大结合能力的训练,是警组之间或警察个体之间协同能力和运用体能、技能、装备能力的训练,是依据各种情况变化而灵活处置能力的训练,是一种运筹帷幄能力的训练,是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综合能力训练。
参考文献:
[1] 董承伟.在职民警战术培训要诀[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7(1):10-12.
情景模拟教学法也被称为模拟实战法、情景教学法等,通过在公安部警务实战教官论坛上的推广,此种教法在我国警务战术课程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警务技能战术教学中, 根据当前犯罪发展的趋势, 对典型案例进行研究与重现, 以假设敌的方法, 按照实战要求进行接报案件、分析案情、制定方案、部署警力、指挥行动等战术步骤, 目的通过对犯罪分子、犯罪嫌疑人和执法环境的研究, 在模拟实战中检验民警的执法战斗技能、战斗指挥、协同意识等, 培养灵活快速的反应能力, 从而为实战作好充分准备的教学方法, 它是立足岗位, 紧贴实战, 深化警务技能与战术教学改革的新举措。[]
在进行情景模拟教学时,除了根据教学目标和实战需要编写演练剧情和进行场地器材准备以外,在情景模拟教学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情况显示员了。情况显示员是指模拟实战训练场景中除执行任务民警以外的假设犯罪行为人、受害人、事主、证人等与案情有关的人员情况,显示员是整个模拟实战训练的核心。一旦情景模拟演练开始,教官就要尽可能地跳脱出演练之外,这样才能更加接近实际执法环境,但教官直接指导的缺失会使演练偏离教学方向,此时需要现场的情况显示员通过语言和行为将演练引导返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情况显示员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表现出教学的要点。所以如果条件允许,情况显示员最好由专门人员担当,一名好的情况显示员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和课堂内容的战术内涵。情况显示员应由教官进行培训,并在剧本中详细地给出每名情况显示员的语言、动作、表情、要表现的要点等内[]容,同时要给情况显示员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
目前,在绝大多数的情景模拟教学中,情况显示员多是由受训学员担任,在教学前由教官临时指派,给其讲解基本案情、演练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几分钟简单的培训(有的甚至没有培训)就开展了正式的教学。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这些情况显示员往往对所扮演的角色还原度不够,拿捏不住教学的要点,更不用提对整个情景走向有准确合理的导向了。笔者认为,情况显示员应由专职人员担当,辅助教官、院校战术类专业的高年级学生都是很好的候选者。在确定好专职的情况显示员后,应对其进行专项的培训,对于长期重复授课的单位(如公安院校),可以在由固定的情况显示员来饰演固定的角色和剧情。
一、情况显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培养方法
情况显示员应具备的素质除了是进行选材的的标准更是对情况显示员进行培养的要点。一般来讲,情况显示员应具备的素质可以分为表演素质和警务技战术素质两个部分。
1.表演素质
情景模拟教学在很多层面上和戏剧有着相通的地方,如果将情景模拟教学比喻成为表演,那么情况显示员就是戏剧中的演员。所以好的情况显示员要具有一定的表演素质。总体来说,一个好的情况显示员应当能够很好的观察生活重塑生活的能力,这一般需要以下几点素质:
1.1深刻准确独具的理解力
理解力的培养既要注重对所塑造形象的内外在特质的理解也不能忽视对于教学重点的理解。对于理解力的培养,可以采用小组座谈的形式,教官集合情况显示员,给定一段视频,或者到生活中去实地观察某一人物,之后由每个情况显示员讲出自己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样,给出演练教案,让情况显示员去分析剧本所要体现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具体应该怎样表现。
1.2丰富活跃的想象力
想象力的培养通常可以从行为想象力和故事情节想象力两个方面入手。行为想象力的培养可以给出不同口令状态,如:“沙漠”、“雪地”、“泥塘”等,要求情况显示员根据自己的想象,模拟在不同口令条件下行走的特征。也可以在空地上摆放一张凳子,情况显示员可以将其想象成为任何物质,并与之展开互动表演,比如将凳子想象成为公交车的驾驶席,表演驾车。故事情节想象力的培养的比较有效的一个方法是由教官给出一个环境及主题,由一名情况显示员先开始进行故事的讲述,其他情况显示员必须认真地聆听,教官中断故事,由下一名情况显示员接着讲述。
1.3形似神似的模仿力
模仿力是情况显示员的精髓,也是保证情景模拟教学高度拟真的充分条件。模仿不是简单的对所塑造形象的表现,外部形态和内在气质神韵的天衣合缝是模仿力的最高境界。模仿力的培养要遵循由低至高、由单纯到复杂的顺序进行。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的模仿――模仿某一动物到模仿生活中具体的人物;从外部形态特征的模仿到内在心灵精神的模仿――模仿人物的衣着装扮到模仿人物的举止行为、语气动作;从典型人物的模仿到生活人物的模仿――重复影视作品中(不局限于公安题材影视作品)典型情节到创作还原真实生活的简短小品。
1.4敏捷细腻的适应应变力
情景模拟教学实施前会根据教学目标编排既定的剧情,不同于艺术表演,由于参加教学的受训学员对情景并不了解,所以,整个情景就会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对于情况显示员的应变适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对于适应应变力的培养,要从“即兴性”的属性展开。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进行情景模拟彩排时,教官即兴地给情况显示员各种没有在演练教案上出现的情况,并要求情况显示员在不生硬改变演练情节的情况下继续将所要表现的人物的特质展现出来,突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并将演练尽可能地重新引导回既定路线上,从而锻炼其应变力。也可以即兴提出一个主题要求情况显示员进行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情况显示员,从而磨练情况显示员在出现未知状况下自如的表现力。
1.5鲜明生动的表现力
表现力是将洞察力、理解力、想象力、模仿力的成果的外化展示的能力。是通过对语言技巧基本功、形体基本功以及控制力训练来提升的一种综合性能力。对应的训练方法是在上述个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情况显示员对语言、行为、情感把握的控制力的要求,将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并使得演练情节具有节奏感、真实感和形象感。
2.警务技战术素质
2.1良好的身体素质
对情况显示员的身体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情景模拟教学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教官始终处于动态,而情况显示员更是需要全程投入到演练剧情之中,这就要求情况显示员有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工作的能力;第二,情景模拟教学中不可避免会有对抗性的情节,这样的话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控制对抗强度、避免伤害的基础。
2.2过硬的警务技能
上一点提到情景模拟教学中会有对抗性的情节的出现,情况显示员有着过硬的警务技能既能保证帮助受训学员正确的施展出其在技能课上学习的警务技能也能保证在对抗过程中自身和受训学员的人身安全。
2.3熟稔警务警务战术课程内容
这一点是情况显示员最为重要的素质。情况显示员在模拟情景开始后需要对整个情景有着全局的把控,要确保受训学员在情景中的行为尽可能的符合战术的原则,这就要求情况显示员自身对于警务战术的相关原则和警情处置有着较好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情况显示员还要对受训学员在情景中的处置行为进行现场研判,并对之作出恰当的反应,引导受训学员就教学要点进行练习。此外,情况显示员还要对受训学员的处置措施给出符合战术规范和生活常理的正确反馈以帮助受训学员形成正确的战术习惯。所以,上述这些都对情况显示员的战术战术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
2.4最好有一定公安一线工作经历
情景模拟教学是对一线执法的还原,所以,具有一定公安一线工作经历会让情况显示员对公安执法有着较为直观、深入、切身的认识,对于情景的还原大有裨益。另外,从事过公安一线工作人员的应变能力和经验都会有利于教学。
2.5情况显示员战术素质的培养
情况显示员的选材多来自院校战术相关专业搞年级学生或者直接由教官担任情况显示员,其本身已具有较高的战术素质,对于警务战术有着较为深入的认识。由于情况显示员在情景模拟教学中起到引导员的作用,其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要无比精准。以此为基准,要组织情况显示员事先进行所要涉及的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并予以考核。同时,组织情况显示员就现场执法处置规范程序、武力使用规范等其他实际执法操作进行反复演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情景模拟教学在情况显示员的培养过程中也是最重要的训练方法。将受训的情况显示员按照“情况显示员”、“受训学员”、“教学组”、“器材保障组”等进行分组,依据教学用演练教案开展情景模拟教学,并轮流交换角色。这个过程,既是对情况显示员战术素质的培养,也使得情况显示员以及整个教官组熟悉了情景模拟教学的组织与实施,相互配合更加默契,也能凸显出存在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予以避免。形成了情景模拟教学促进情况显示员战术素质,高素质的情况显示员又提升了情景模拟教学的训练水平的良性循环。
二、情景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中情况显示员的培养
情况显示员的培养是情景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所说的情景模拟教学组织与实施中情况显示员的培养是指在经过基本素质培养积累之后,针对具体的一节情景模拟教学课程所进行的培养方法。
1.解读演练教案
在教官组编写完演练教案之后,分发给各个情况显示员,并将所饰演的角色予以分工,在情况显示员熟悉剧情后,组织召开教学讨论会,会议主要以分析解读教案为目的,解读教案要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1.1分析角色
各个情况显示员分别就自己角色从语言、装扮风格、性格、动作形态、表达方式、在情景中表现教学要点的作用、表演所需的道具以及对自己在剧情中角色的改进意见发言,经过讨论,有教官组给出最终结论,并形成文字材料;
1.2明确教学要点、强化专项知识
教学要点以及要点涉及的相关技战术知识是教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学过程中的一切行为都要围绕教学要点展开。讨论会上主讲教官一定要给情况显示员明确教学要点,并深入剖析相关知识点,确保教学过程的严谨。
1.3分析剧情
讨论会应就演练剧情起承转合的节奏、戏剧冲突进行分析,因为教学要点往往在剧情的转折点予以体现,所以对剧情节奏、剧情冲突分析就是对教学要点在情景模拟教学中如何体现进行分析。经过会议讨论,要明确要点在剧情中体现的桥段、体现的诱因、受训学员处置得当的剧情的走势、受训学员处置不当的剧情走势、剧情偏离教学重点如何等。此外,教官组还应和情况显示员规定好在教学过程中的联络方式,既要能够及时调整演练节奏,又不能过于明显影响模拟教学的真实程度。
2.进行预演
分析教案完毕后,要对整个模拟教学进行预演。
2.1个人演练
单个情况显示员结合演练教案、教学讨论会以及日常生活观察对所塑造形象的定位,就形象的语言、行为动作、神态等一系列内外在属性予以表演练习,直至所塑造角色生动形象、贴近现实。
2.2警情演练
对于教学中涉及的中心警情,也就是体现教学重点的剧情,应在单个角色塑造较为成熟的基础上进行对戏,警情中的角色按照剧本将警情重现,可以说是情景模拟教学的分解演练。
2.3情景模拟教学全过程预演
教学正式开始之前,组织教官组全体成员,全方位地进行教学的预演,并根据预演情况进行总结讲评。
3.讲评总结
讲评应按照自评、互评、主讲教官总评三个步骤进行。自评、互评时,情况显示员应从表演情况、教学重点体现情况、分工配合情况等方面对自己及其他教官组成员进行评价。主讲教官除了就以上方面进行总结性的评价以外,更要指出情景模拟教学整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并根据总结重新进行预演。在反复总结预演后,才能真正地开展情景模拟教学的课程。
xx公安是捍卫xx的新型警种,地铁开通后,你们将面临着地铁安保工作出现的各式各样的新问题,为了xx市人民的安居乐业,大家必须尽快根据工作需要适应新岗位。去有成熟地铁安保工作经验的xx公安跟班培训学习是xx公安分局面对上述情况采取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为了切实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结合跟班培训活动的开展,xx公安必须注重在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上下功夫:
(一):人的方面 警员及辅警人数配备必须充足到位 一是要全面了解xx警力结构及分布,深层次地解析人员分配与其日常警务活动的关联,有针对性地调整xx公安的警力配备;二是要将安全作为地铁运营的生命线,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在工作中做到一警多能,专业技能精通,及时发现治安隐患并确保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二):物的方面 安防设施及安保设备确保必须保质保量 一是要严格按照地铁设计规范文件要求,规范地铁车站及隧道、应急通道、检测监测系统、安全设施、消防设施、信息传输系统设计建设;二是要严格按照公安警用装备配备规范,配齐配全警用执法执勤车辆及其他各类防爆应急处突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