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2 14:51: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美丽宜居村创建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基本情况
三合村距万盈镇人民政府3公里,位于镇政府东北角。现有786户,2038人,耕地面积6200亩,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三合庄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宜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到2016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将三合庄村建设成为人居环境示范村,具体目标为:
1、农村经济更加发展。形成以高效农业、生态养殖、林果苗圃种植为主导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以上。
2、村容环境更加整洁。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庄道路、入户道路全部硬化为水泥路,自来水覆盖率达100%,农村电力、通讯、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社会更加和谐。村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得到全面提升,民主法制、生态意识深入人心,生产生活方式更加健康、科学、文明,党建工作全面加强,村民自治不断深化,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四、建设内容
(一)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按照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的要求,一要加强怡美社区建设。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动员群众搬入社区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危房改造,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改善居住条件。三要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二)加强环境治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建立8人的专职环卫队伍,做到生活垃圾日扫周清。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推动农村改水改厕。
(三)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发展高效农业。以村秋中养殖场为龙头,引导农户发展生态养殖。以三合庄游乐园为骨干景点,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四)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环境。结合“五星文明户”“好媳妇好公婆”评选活动,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群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实行村务政务公开,加强诚信建设,完善诚信建设制度,提高村民诚信度,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成员为组员的三合庄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落实工作责任,严密组织实施,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谷庄村位于大义镇西南部,254省道东侧,距巨野县城约10公里。2018年,结合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镇因地制宜,加强谋划,扎实开展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改厕规范升级、乡村道路建设、村容村貌治理和“美丽庭院”建设,以谷庄村为试点,着力打造“村庄院落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的美丽宜居乡村。2020年7月16日,全县“美丽庭院”现场观摩会在谷庄村召开,走进村庄,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的水泥路,能感受到诗一般的美丽,世外桃源般的魅力。
二、主要做法
一是干部带头推动,群众主动参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一直坚持村干部作为创建美丽乡村的带头人,坚持村干部包片包街制度,村干部带领党员、保洁员在清理地表垃圾、治理沟渠污水、进行垃圾分类等环境整治建设。并一次次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指导群众进行垃圾分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村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的思想发生转变,逐渐由“要我做”逐渐改变为“我要做”,群众的主体作用,为建设美丽乡村打下良好的基础。“上面喊破嗓子,不如底下甩开膀子”。道路硬化时,村民主动承担自家门前路面的硬化建设,增加了建设进度,节约了建设成本,达到了现在“干群齐动手,村庄焕新颜”的美好局面。
二是培养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一花引来百花开。”打造美丽乡村样板不是追求形式上的“好看”,而是为了工作中“好学”,如果靠政府“砸钱”搞千孔一面,只会引起人们心理上的反感。谷庄村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思路,寻找村里热爱种植花草果木的农户作为先进典型,重点培养,以示范的成功效果拉动周边群众的积极性,引领群众主动创建“美丽庭院”,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进度。“美丽庭院示范户”王宗梅,喜爱种植各种花草,了解情况后,村支部专门为王宗梅申请了花草种植培训,并提供多种花草供其种植,王宗梅小院的美丽风景吸引了邻居的注意,周边邻居纷纷向她请教种植技术。在村干部的指引下,她将嫁接的花草赠送给周边邻居,并指引邻居进行花草选种。示范引领之下,“美丽庭院”建设以星火燎原之势在村内迅速扩散。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创建实效。“清扫清洁坚持做,亮丽环境真不错”,环境的保持,离不开长久的坚持。谷庄村先后建立了《干部包片制度》、《门前三包制度》、《季度考评制度》,用制度规范群众持之以恒的保持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干部负责村主要道路的环境卫生,村民负责自家屋前屋后卫生,每季度对村民进行考核,考核前十名奖励稀有花草一盆,后十名取消“美丽庭院示范户”资格,并进行全村通报。良好的制度确保了谷庄村美丽乡村的长效,创造出了现在“草儿绿,花儿香,环境优美人健康”的美好局面。
三、存在问题
一是乡风文明有待提高。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文明乡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多数村庄还普遍存在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等脏、乱、差现象,农村生活垃圾、废水处理问题突出。同时,由于在农业生产中存在不正当地使用化肥、农药、地膜等问题,造成了农村环境不同程度的污染。此外,由于农民法治意识不强,封建迷信活动、人情风依旧,一些与社会文明相悖的习俗依然在蔓延。
二是资金、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但是目前除了政府部门在投入外,并没有太多的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参与进来,多形式、多元化的共建机制没有形成。此外,美丽乡村建设是需要产业来带动和支撑的。目前我省农村普遍都存在着主导产业弱,产业组织化和发育程度低,知名品牌少,市场竞争力弱,产业规模效益不明显,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
三是创建美丽乡村的合力尚未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各部门大多是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没有形成合力。这样就导致对建设标准和建设内容要求不一,而且相关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配合。省市层面上全面统领、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格局尚未形成。
四、意见建议
第二朵生态之花。过去的源头村就是一个典型的脏乱差村庄,曾是环境脏乱典型的源头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猛药去疴,洁化序话,制定“一改、二提、三拆、四化、五清、六个一”工作流程,5天时间便整治小屋300余间,空间腾出的面积多达2447.2平方米,村里的小屋、露天坑无一例外的全部拆除,过去堆放垃圾杂物的庭院,如今建设成了一个个农家美丽庭院。通过门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该村将集约利用“腾空”的空间,打造成一个个精致小院和美丽的公共休闲空间,最终把整村打造成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典范。此外,为了创建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源头村还引进了垃圾分类积分机制,通过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终端,将村民们舍不得扔也没处扔的废品转化为可回收的资源。打造成生态宜居之花,实现脏乱差到白洁美的生态文明蝶变。
一、加强组织领导,齐心协力抓创建
在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基础上,今年,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县委全会报告和县政府工作报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制定了《临武县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7—2021年)和《临武县2019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细化了目标任务,确定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组抓项目落实,做到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
二、加强宣传发动,群众主体抓创建
为了扎实搞好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工作,使乡村更加美丽,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媒体,加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五美”要求宣传力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
三、加强统筹谋划,因村制宜抓创建
严格按照“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五大标准开展创建工作。一是优化布局。三个村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充分依托山水林田自然资源禀赋,彰显自然美景,突出乡土风情,做好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谷富塘村以“龙文化”为主题,依托古村提质改造,挖掘古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重点打造旅游乡村;下庄村依托规范农村建房和异地扶贫搬迁,重点打造美丽新村;柳坪村主要实施新农村建设提质改造,重点打造宜居环境。二是优化产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产业,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提供有力支撑。谷富塘村继续做大做强村纯净水水厂、竹器加工厂、无公害水稻基地、油茶林基地和南丰蜜桔基地等传统特色产业,重点打造旅游乡村;下庄村依托煤炭开采,重点发展煤炭销售和运输业;柳坪村重点发展壮大大冲辣椒种植和山羊养殖业。今年1-10月,谷富塘村、下庄村、柳坪村的产业总产值分别为0.62亿元、1.13亿元、0.11亿元。2018年度,三个村的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元以上。三是优化环境。大力实施农村卫生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拆危拆旧等环境治理工程。三个村按标准配置了专职保洁员,村庄保洁常态化。谷富塘村和下庄村建好了村庄污水处理工程,柳坪村正在建设。三个村的旱厕全部拆除,危旧房基本拆除,建好了公厕,卫生厕所使用率达98%。四是优化生活。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基础建设。谷富塘村投入3000多万元,建好了村景观塘和休闲文化广场,油化了通村公路和环村公路,立面改造民房140间,实施了绿化和亮化工程。下庄村投入1800多万元,完成了规范农村建房122栋,水、路、电、文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全部建成。柳坪村投入500多万元正在建设村庄环村公路、污水处理工程、文化广场等基础建设项目,预计年底全部完工。五是优化风尚。坚持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重要任务,引导农民群众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订了村规民约,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强化自我约束机制,通过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和洁净户评选活动,引领百姓发扬传统美德,改变陋习,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培育乡土特色文化,挖掘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古村文化、农耕文化,收集传统故事、传统习俗,建设民族村落,涵养文化底蕴,让乡土文化成为美丽乡村示范创建的灵魂,确保乡愁的记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活动,积极组织农民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等议事机构,遏制农村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秩序,提高了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四、加强资金投入,后盾有力抓创建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抓实粮猪生产。积极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别是生猪稳产保供摆在首位,装满“米袋子”“菜篮子”。全县小春粮食扩面2.09万亩,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4万亩,同比增加2.2万亩;大春粮食作物播种规划面积170.37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生猪出栏30.86万头(核定数),同比增长19.83%;生猪存栏(核定数)61.55万头,同比增长22.80%。
(二)高质量谋划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围绕优质粮油、生猪、道地中药材、优质蚕桑等主导产业,加紧谋划编制《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重点园区规划。二是按照“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深化大合作”的建设思路,组织开展2021年度县级园区考评工作,筹备省四星级园区、市一星级园区晋级和蚕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新晋市级园区工作,集成建好“21115”现代农业园区及中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六大现代农业园区。
(三)持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抓好15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运行管护,对全县周边、工业园区周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及其他可疑风险点位开展重金属监控取样分析,及时污染防控预警,指导全县做好耕地安全保护利用,持续维护好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认定成果(全部为优先保护类152万亩)。
(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自去年启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以来,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研究制定《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分类处置意见》,广泛宣传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相关规定,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指导乡镇完善图斑信息和举证资料。截至目前,共上报问题图斑2324个,面积759.55亩(其中耕地687.16亩,含基本农田469.93亩)。
(五)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召开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季度联席会议暨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和村庄清洁长效管护机制,研究出台《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实施方案》《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督导方案》,启动《县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截至目前,完成2021年5个项目村1500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运营、1617个“美丽·宜居乡村”垃圾分类收集亭建设等方案已挂网招标。
(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2020年度项目建设进度达到80%以上,完成投资1.5亿元,预计4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10月底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二是启动2021年度项目方案编制,加快推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新增耕地协调等前期工作,确保9月底开工建设。三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等相结合,启动全县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粮猪稳产保供。坚持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定位,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6.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81.48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4.12万亩,出栏生猪115万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稳定在47.5万吨以上,水果产量稳定在4.23万吨以上。
2015年以来,辉南县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突破口,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具有长白山门户特色的美丽乡村,以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生态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显成效。实施县级领导和部门包保制度,县级领导每月深入基层指导,促使乡镇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变化、有发展、有成效,并将包保乡镇的当年建设成果作为包保县领导年终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包保部门对所包保乡镇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一定的资金、物资和协调项目的扶持,以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活动和农村生态建设活动为载体,全县共出动3.4万人次,动用车辆2800余台次,清理沟渠4.6万延长米,清理围墙上的小广告6600余处,清路障700余处,清除玉米楼、柴草垛2310个,清理垃圾4320余吨、粪堆2290个,新砌垃圾池240余处,清理水源地流域垃圾5万立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以村屯道路、排水沟、杖墙、大门、环保厕所等主要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围绕杖墙统一、大门统一、厕所统一、边沟整齐、路面平坦的总体目标。投资430万元,铺设地下管网5880延长米;投资220万元,铺设彩砖2.1万平方米、条石甬路3300延长米;投资1370万元,打造沿河景观带4处;投资195万元,新建广场13个;投资120万元,建设村级卫生室9个;投资2894万元,新修水泥路32.4公里,铺设油渣路面12960平方米;投资360万元,建设高标准村部1个;投资3600万元,河区治理4.37公里;投资1300万元,新建边沟5.75万延长米;投资562万元,新砌围墙1.25万延长米;投资266万元,安装路灯620盏;投资332.5万元,新建户用沼气池950个。
美化绿化全覆盖。全县共投入1100万元,栽植金叶榆、云杉、水蜡球、火炬、金丝柳、白桦、多季玫瑰等高档树种17万棵,种栽植黑心菊、仙人菊、步步高等花草50.4万余株。美化绿化道路240公里,打造花坛45个,摆设花箱和花篮608个,打造景观带54处。以突出“一村一主题”、“一村一特色”为抓手,累计投资4800万元,完成朝阳镇郭船口村、楼街乡龙光村、团林镇小城子村、辉发城镇光辉村、样子哨镇太平沟村、庆阳镇向荣村、抚民镇榆树岔村、金川镇金川村等美丽乡村标杆村建设,做到房屋、院墙、大门、边沟、路灯、环保厕所、标准化储粮仓、绿化美化八统一。
改善人居环境促发展。各乡镇以村社为主体,成立专业保洁队伍,主要负责村屯的环境整治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花坛定期除草、道路定期维护等,乡镇成立检查组,做不定期检查,采取工作成果定期通报制。随着时间、条件的不断变化,将继续丰富、发展和完善制度建设,真正做到长效性。今年共投资1.2亿元用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其中省级投资263万元,重点建设金川镇金川村的7800平方米沥青混凝土路面铺装和路基处理;样子哨镇常兴堡村的5160平方米油渣路面铺装和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抚民镇板石村的3000延长米边沟;楼街朝鲜族乡龙光村的垃圾收集场1处、边沟2500延长米和购置垃圾转运车1辆;朝阳镇郭船口村的高标准村部1个、休闲广场1个;庆阳镇庆阳村的700延长米水泥路、广场石碑1个、硬化广场1500平方米。
?未来的乡村:农民的家园 市民的乐园
记者:一度,《博士春节返乡记》引发了人们对乡村前景的热议。有人说,乡村没有未来;也有人说,未来30年乡村将成为奢侈品。在您眼中,未来的乡村是什么样子?
董进智:未来乡村是故园还是家园?当然需要用实践来回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城乡差距在缩小。以收入为例,由3.3:1缩小到了2.5:1,城乡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其次,区域特色在凸显。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各美其美。第三,美丽乡村越走越近。中农办主任唐仁健来川调研后,对我省乡村建设的理念、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写到:“隐隐感到这或许就是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一种‘返璞归真’,可能就是今后新村建设的一个‘理想模样’”。
发达国家的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大体经历了从衰落到复兴的过程。现在,很多人羡慕英国的乡村。的确,英国的乡村无论是环境、产业,还是民居、文化都美不胜收,以至于有人说“英国的灵魂在乡村”。德国的乡村也非常美,它的基础设施、垃圾污水治理尤其引人瞩目。返回来看,我们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正在融入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走向未来。
记者:为什么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还会继续发展呢?
董进智:这取决于乡村存在的独特价值。看到城市化加速,有人断定乡村终将被消灭。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乡村独特的价值。在生产上,农业直接或间接同动植物、微生物打交道,乡村充满多样性、鲜活性、微妙性、随机性,其乐无穷;在生活上,乡村宁静、诗意、浪漫,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田园牧歌;在生态上,乡村以自然为底色,贴近自然,融入自然;在文化上,乡村淳朴、互助、和谐,充满浓浓的乡愁。当然,这些价值要在城市化进入相当高的水平且城市病充分暴露之后,才能逐步展现。
因此,我们推测未来乡村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断言乡村没未来,缺乏依据;说未来30年乡村将成为奢侈品,言之过早。实际情况是,到2020年四川也还有近4000万人走不出乡村。
因此我们认为,未来的乡村应该是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市民休闲度假的理想乐园。那里有新村民,除了传统意义的农民,还有从城里来创业的、养老的、度假的城市人;新业态,包括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民宿经济;新模式,我省创造的“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即“小组微生”就是新的建设模式;新生活,体验式的、田园牧歌式的,人们衣食无忧之后就会梦想回归乡野。
必须要注意,这里谈的乡村是城市化当中的乡村,不能脱离城市化轨道;这里描绘的乡村未来,不是所有村庄的未来,因为一些村庄不可避免会走向消亡。这符合强调的乡村演进发展规律。
?增强创建“四好村”的自省自觉
记者:“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我省从实际出发,走出了以“四个好”为目标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新路,那么这一演进路径的内在逻辑是什么?体现了中央、省委省政府怎样的工作思路?
董进智: 2005年10月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决策。十多年来,四川结合实际实践探索,谱写了三部曲,即破题(2006年―2007年)――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开局(2008年―2012年)――科学规划,产村相融,成片推进;升级(2013年至今)――注重生态文明,注重与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衔接,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因此,“四个好”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目标,“四好村”创建活动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抓手;要通过 “四好村”创建活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现“四个好”目标。
现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思路越来越清晰,可以概括为“44315”,即四大理念: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四大目标: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三大任务:新村扶贫、“四好村”创建、示范县建设;一个典型模式:“小组微生”;五大行动:扶贫解困行动、产业提升行动、旧村改造行动、环境整治行动、文化传承行动。
记者:2016年,全省创建省级“四好村”1481个,建设新r村的标杆意义何在?
董进智:在今年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命名并授牌的1481个村是省级“四好村”。由于按照程序和标准公开、公平、公正申报,从严把关评定,因此首批省级“四好村”是有标杆意义的。
其标杆意义表现在多个方面。比如,这些村不只是物质文明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能够全面形象地展示幸福美丽新村是啥样。大家会发现,有不少村,他们的产业起来了,房子也新了,老百姓都富了,理所当然是“四好村”,可就是没有申报成功。为什么?因为这些村要么有党员干部违纪政纪受到处分的,要么有刑事案件发生的,要么发生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受到通报等情况。这些,都属于精神文明建设问题。由此大家明白,“四个好”都“好”才是真的好。
记者:近年来,我省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农村的人居环境还需要大力改善,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比较严重。特别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长期滞后。要解决好这一系列问题,省委书记王东明又提出了“四个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目标,如何理解“四个好”?
董进智:最近,我们去内江、南充、遂宁、广安等地“四好村”创建活动走访,并在“农民夜校”做了两次面对面交流。总的来看,创建活动已经全面展开,干部和群众积极性高涨。同时也感到许多问题需要解答,特别是对“四好村”这四个“好”上还需要提高认识。“四个好”内涵丰富,应根据全面小康目标、脱贫攻坚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要求,着力解决当前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在“住上好房子”方面:安居才能乐业,居住权是基本权利,住上好房子有更高的追求。即应当住有所居,没有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人人有房可住;宜居宜业,不能有新村没产业,要产村相融。同时,既要防止新村建设把贫困户漏掉,又要防止农民因建房而债台高筑致贫。
在“过上好日子”方面:好日子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全省还有二三百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总体上,应当在住上好房子基础上,做到田间有产业,使之户户有家业,人人有活干;手中有票子,不仅个人有数的,集体也要有花的;生活有质量,衣、食、住、行的标准和质量,向城里人靠拢;服务有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障均等化,生老病死不担心。
在“养成好习惯”方面: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后患无穷。当前应当强调――讲卫生,包括个人卫生、家庭卫生和公共卫生,有的地方还得大力倡导洗脸、洗手、洗脚、洗澡“四洗”;讲礼貌,从饮食起居到衣食住行,事事处处体现尊重、宽容、谦让、善良;讲节俭,从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分钱这样的小事做起;讲勤劳,只要长有一双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在“形成好风气”方面:好风气是正能量,建设小康社会、美丽乡村离不开它;坏风气是负能量,会造成伤害。当前,一些不良风气在农村盛行,必改变,让好人好事蔚然成风。比如应改变赌博之风,“出门找钱、回家赌钱,年没过完、钱已输光”现象已经带来问题;改变迷信之风,有的村不光太婆大爷求神拜佛,有的年轻人甚至相信,因此应当引导他们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改变不孝之风,弘扬传统美德,孝敬父母,尊老爱幼。
总之,“四个好”既包括物质文明,又包括精神文明;既有鲜明价值取向,又有很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既针对贫困地区,又适合整个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创建工作要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
记者:省委明确,到2020年,在全省普遍建成市级或县级“四好村”的基础上,60%以上的村建成省级“四好村”。在创建过程中,党委政府如何发挥好引导作用?
董进智:党委政府的努力,在于配置好公共资源,营造好环境,搞好服务。因此应当把握好这几点:
尊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自己去做主。农民愿不愿意、满不满意,是衡量“四好村”创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愿望再美好,只要群众不理解,就该缓一缓,要有“历史的耐心”。
支持,搞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省上每年专门拿出二三十亿元支持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收到了成效。但总体上还有很大差距,比如区域之间很不平衡。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分轻重缓急,整体安排,有序推进。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参与创建活动。
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首要的、最重要的是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维护,维护农民权益,特别是三项基本权利。农民是弱势群体,随着社会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越来越重要。应当及时发现伤害农民的苗头和现象,研究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同时,引导农民学法用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创建工作要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记者:中国二十多年的农村改革实践证明,必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那么在持续推进“四好村”的创建进程中,乡亲们该如何做?
董进智:“四好村”创建主体是农民,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农民群众不参与就没有意义。乡亲们应做好三件事:
听党的话,真心相信党,自觉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心中随时装着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他对农业农村发展有很多重要指示。省委书记王东明经常在贫困地区奔走。党的政策好,乡亲们一定要听党的话,依法、依政策办好自己的事,为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广大乡贤、企业家踊跃投身乡村振兴热潮,反哺家乡建设,大力支持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工作。中国著名民营企业天地壹号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陈生先生积极响应“名企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回到家乡官湖村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以产业富村、安居美村、教育兴村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美丽新农村建设,昔日破落的官湖村呈现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富美画卷。
一、基本情况
遂溪县遂城镇官湖村是位于县城东北面的革命老区村庄,距遂城镇政府7公里,全村有278户1500多人。村庄依山傍水、钟灵毓秀,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始建于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温良陈氏十二世祖元斐公从遂溪温良村(今遂溪县遂城镇陈村)迁移至此地而形成,因村庄三面环湖,历史上多人在朝为官而取名官湖村。
2012年之前,官湖村因交通不便、村容村貌极其破旧、产业发展落后、村民生活水平较低而被列为省级贫困村。近年来,官湖村在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和乡贤陈生先生的大力支持下,村庄产业、教育、党建及乡风文明建设全方位发展,曾经破旧的小村庄如今大翻身,焕发勃勃生机,生动诠释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
陈生先生始终践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公益理念,持续服务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大局,在官湖村投入2.5亿元发展村庄产业、捐资2亿多元进行安居工程 和教育发展。同时,充分挖掘和盘活利用村庄自然生态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将政府、企业、投资者、创业者与村民有机连接,实施“一村一品”,有效促进村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与升级。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产业富乡村,为乡村脱贫致富“造血”
2013年,陈生先生把“壹号土猪”品牌带进官湖村,投资2.5亿元建成年出栏8万头的“壹号食品(湛江)土猪产业园官湖养殖基地”。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公司统一提供猪舍、猪苗、疫苗、饲料,出栏后统一收购,养殖户风险低而收入稳定。2018年8月,官湖村被选为广东壹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湛江)土猪产业园基地之一,再加建一个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扩大壹号土猪、壹号土鸡养殖和水果等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创业,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目前,官湖村共有110多户农民与公司合作养猪,平均每户每年可出栏肉猪500-1000头,纯收入可达7-20万元。同时,将村庄已出租的千亩山地高价赎回,重新分配给80多户村民种果,按劳动力每户经营5-10亩果园,每年可增加收入5-10万元。同时,将村庄产业、生态、人文资源有机融合,充分借助社会关注的力量,吸引各地游客、社会团体、各级领导莅临官湖村参观调研,并以此为契机扩大招商引资力度,将官湖打造成乡村特色旅游精品村,与湛江遂溪的旅游景点形成一条旅游线路,实现产业带动多元化发展。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通过乡贤助力产业发展,解决了村民就业难、留守老人和儿童照顾难等问题,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幅提升。
(二)安居美乡村,为美丽宜居乡村“输血”
2014年,陈生先生捐资2亿元开展安居工程,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官湖。全村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新村场和改造旧村场总面积约280亩。规划分两期建设别墅民居129幢258户、农民公寓2幢80套无偿赠送给村民居住。2018年5月,已建成第一期新型民居69幢138套并安排入住,同时配套小学、幼儿园、村办公楼、文化戏楼、景观湖、休闲公园等设施,并建立落实村规民约、长效管理机制等规章制度。通过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实现巷道全面硬底化、集中供用水源净化、污水排放治理系统化、民居建筑特色化、村庄治理有序化、环境绿色美化。
(三)教育旺乡村,为乡村持续发展“活血”
(一)强化领导,压实责任
成立了**乡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干部和各村支部书记负责具体实施工作,由村书记为环境整治工作第一责任人,包村干部为各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监督员,形成了乡党委统筹抓,村支部具体抓,乡纪委、派出所协调抓的工作机制,以美丽宜居乡村“十有十化十无”,最美庭院“五美”为重点,制发了《2020年度**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先后召开人居环境整治推进会议3次,开展乡域内人居环境巡查督导5次,建立各村整改台账汇集问题45条,目前已完成整改25条。明确各村任务区域,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供了组织保障,压实责任划分。
(二)多管齐下,汇聚合力
以爱国卫生月,绿化种植周等载体动员乡干部、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中来。在爱国卫生月活动中。乡党委组织机关干部、各村干部、各工作队共同参加劳动,累计出动1300余人次,车辆300余车次,对乡内45公里道路展开分段拉网式清洁,清理路边沟5000多延长米,修复倾倒栅栏46余处,清理路边杂草2000延长米。在绿化种植周活动中,以乡干部为骨干,以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工作队为基础,组织志愿者、老党员等175人参与到全乡绿化种植、白色垃圾捡拾工作中去,共种植小叶丁香20余万株,捡拾“白色垃圾”近20立方米。为我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示范,强化培训
乡党委组织6个村书记,全体机关干部,对上级下发的《佳木斯市美丽宜居乡镇创建工作方案》《佳木斯市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条例》等文件进行学习,明确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各村按照文件结合自身实际编写了六个版本的村规民约,并下发到村民家中,依托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将管理和服务相结合,为村民们树立规矩意识。在卫华村、渔业村、卫明村着力打造255户最美庭院,并组织六个村书记进行参观学习,要求各村按照划分区域范围内再打造一批,庭院干净整洁。厕所厨房卫生,室内摆放整齐的示范院落,并以此为标准,形成村内家庭卫生排名,激发各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动力,营造比学赶超氛围。
(四)多措并举,保障投入
乡党委、政府由保障投入破题,为每个村提供10000元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为各村人居环境起步工作提供保障,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激发各村支部工作热情,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同村老三位的工资进行绩效挂钩,多干多得,少干不干不得。在庭院卫生方面,对评选为最美庭院的贫困户奖励2000元,一般户奖励500元,极大的促进了百姓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热情。为解决各村垃圾清运问题,为各村配发了由市执法局下发的240L垃圾桶18套,为各户下发30L垃圾桶685个,为各村配备垃圾回收车6台,为村内保洁人员配备工作服、清扫工具等。全力保障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巩固提升,取得长效
今后将继续深化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抓重点,攻难点,努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宣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示范样板美丽乡村。
一是继续强化教育、宣传和引导,努力提升农民素质。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开展文明多村、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大力促进多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衣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生活品味,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改变落后、陈旧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确保农民既用心参与活动,又享受劳动成果,进一步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继续完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要坚持把集中整治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完善各项整治规划,完普村规民约。要进一步细化任务、明确奖惩措施,执行落实好已经建立的卫生打扫、垃圾清运、全天保洁、门前三包等机制,绝不能“一阵风”,让制度成为摆设。
三是继续强化工作措施,做到四个结合。继续同美丽多村建设相结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多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分步实施:同脱贫攻坚相结合,联合帮扶单位进行结对帮扶,提升贫困户家庭环境;同农村卫生家庭创建相结合,以庭院内外“三包六净”为抓手,联合团委、妇联、计生等部门,签订“三包六净”责任书,使卫生家庭创建全積盖:同乡镇河长制相结合,沿河村河长要加大巡河力度,决沿河垃圾、河道垃圾及沿河企业的乱倒乱排现象,规范可道治理,不断推进全县的面貌更上一个新台阶。
四是继续强化督査问责,巩固成果。政府进一步加大对此项工作的督导检査力度。要增加检査次数,扩大检查覆盖面。将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进行典型宣传,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公开曝光,让先进有光有彩,让后进无地自容。同时要将督査结果、工作成效与下拨专项资金、干部考核紧密挂钩,年底对此项工作进行评比。真正通过强有力的督查考核,推动城乡环境集中整治达到预期目的。
下一步工作打算2
下一步,我县将严格按照省、市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求,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夯实工作责任,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我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水平。
一、统一思想,营造浓厚干事氛围
全镇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模式,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卫生整治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围绕“五治并举”和“十乱现象”工作重点,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镇村电子屏滚动播放1000余次,广播宣传2000余次,悬挂横幅标语100余条,微信转发工作动态300余次,利用党员活动日开展党员带头卫生整治5次,重点区域带领镇村干部群众共同整治10余次,切实提高了党员干部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了良好的“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卫生整治浓厚氛围。
二、加强组织,构建三级工作网络
一是成立镇爱国卫生运动季领导组,详细制定实施方案,并实行“一天一排队,一周一研判”会议机制,扎实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开展;二是采取“各片集中人员力量深入一线,攻坚拆违重点难点;各村集中干部群众做细做实,进行网格化卫生整治”的方式,强化卫生整治工作落实;三是组建镇“拆违治乱”和“卫生督导”两支队伍,负责联合执法拆违和整治情况督查,保障整治效果。形成了“镇、片、村三级爱国卫生运动工作网”,层层压实责任,确保人员到位,密切协调配合,全力推进整治。
三、整体推进,突出细化五治并举
一是全面清。全镇共清理垃圾73802.8方,清除乱堆乱放26140处、乱扔乱倒109处、乱拉乱挂553处、乱贴乱画1724处。二是依法拆。全面排查,下大力度拆除四条干线可控、可视范围的违建160处、整治168处;拆除村内乱搭乱建513处。三是彻底改。全镇2020年改厕达425户、硬化通村路2.5公里、硬化街道2公里、铺设污水管道1.3公里等,通过持续“五改”和改善群众生活基础设施,改掉群众不良生活习惯,切实提升群众卫生素养。四是见缝种。全镇2020年通村路及村庄绿化11.8公里,精心打造5个小游园,目前已全部完工,努力创建森林乡村,致力于实现农村开门见绿。五是切实建。各村依据村情实际,召开党员群众大会,共同确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153项,明确干部、村民、保洁员各自职责,规范进行卫生清扫,推进人居环境面貌长期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