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0 11:34: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数学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一起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对于我们学校,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
(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
(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
(6)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课堂秩序混乱。
(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
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反思必不可少。教学反思是指在课堂结束后,把对教学过程的感觉、学生的反应和自己的想法汇总成文字材料,对自己课堂的总结和反馈。反思是教学的进步,是提高教师素养和学生水平的重要环节。进行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形成一套教学的系统,和学生的实际相结合,更有助于其钻研学生心理、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如果一个教师不能剖析自己课堂的优缺点,不能照顾学生的情绪,不能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那么,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养成反思的好习惯,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及时积累,上升到一定高度,使之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对教学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反思教学也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查找到原因,找到对策,我们就会进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二、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反思教学
(一)教师的反思
1.加强自身学习
专业知识的学习是必须的,也是很关键的,有了理论基础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才更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发展要求。学习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进步的过程,也为我们的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的学习很重要,给别人一桶水,自己需要有三桶水,这样别人才会觉得你是个知识渊博的人,为人师者更应该如此,要时时刻刻不忘提高自己的素养,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积极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钻研新课程标准,钻研心理学、教育学等重要学科,这些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积极的影响。一个不学无术的教师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教师的学习过程就是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自己不断完善并且不断反思,教学过程才会顺畅,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与同事交流
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不断进步和成功的动力,一个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教师是不会得到学生的喜欢和尊重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体中,作为个体,你会常常感到自己力量的单薄和知识的匮乏,要相信集体的力量,主动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个人才会进步,学生才能感受到力量,不但能拓宽自己的思路,学生也会感觉豁然开朗,重视和采纳不同意见,是我们提高自己和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学习是一个团体性的事业,不是一个人就能创造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教学的良性互动。
3.多听取学生的意见
学生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反映教师教学的过程,因此,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我们必须及时听取和积极改进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教师与学生要经常进行交流与对话,不仅学生要听教师的教导,而且教师也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倾听是一种修养,是素质教育对老师的基本要求。对于学生不懂的、似懂非懂的问题要及时找到原因,这样才能创设一种平等的良好氛围,引起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渴望,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学生的反思
1.创新学习方式
创新是新世纪的召唤,创新的年代需要我们创新学习方法和手段,使学习适应时展的要求。开放性学习、问题式学习都是不错的学习方法,是师生互动的学习过程。每个学生应积极参与到创新型小组的学习中,大胆地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创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利于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的奥妙,体会学习的乐趣,发挥其主动作用。
2.教学评价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有利于激励教师有针对性地不断学习,促进教师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把重难点知识能充分地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轻松地掌握。对于教师的讲课方式、方法,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中肯
教师教学工作是一个逐渐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在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之中,笔者认为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随时进行教学反思,尤其是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反思对教师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教师始终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行为,通过不断地回顾、调整等,来实现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和个人素质,并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对于反思教学而言,它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方式,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业已成为当前学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反思”,我意识到知识的掌握应该遵循从感性到理性发展的规律,为我的教学找到了突破口。
一、数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
1.教学反思的内涵
高中数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反思、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以及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所谓反思,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自己对教学实践的总结与研究,在分析优点与不足的同时,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反思,通过教学理念、方式和方法的改进,来不断地拓展业务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反思的价值
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教学反思尤其是以课例为基础的教学反思,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其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回顾、思考,对教学经验的一种自我总结和研究。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教学反思具有非常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全面提高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与教学技能,对于实现教学水平的持续提高,意义重大而深远。
(1)通过教学反思,可促进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研究的核心在于实现更科学、更合理的教育教学目标,反思教学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对不同的教学现象进行反思,追求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加深理解。
(2)教学反思可促使教师由“传授型”向“学者型”转换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往“学者型”方向发展。要想成为一名“学者型”的高中教师,教师除应具备专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具备丰富的教育理论修养、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和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具体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等,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与反思,通过教学信息的有效反馈,不断从中找到不利影响因素的所在,做到使教育教学与教学反思有效结合,并促进研究成果不断地转化成教育教学行动。长此以往,教师便也不通过增强信息处理能力、对教学经验进行总结等,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水平。
(3)教学反思可有效增强师德感
所谓师德感,实际上就是教学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者皆以教师的教学反思为基础。实践证明,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的呆板、僵化或机械式的教学姿态,以更加审慎的方式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更有效率、更富有内涵,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数学反思教学的有效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反思之内涵、意义的分析,笔者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将高中数学反思教学活动有效地落到实处。
1.加强日常教学观察
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行为表现,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多提一些疑问。例如,对课堂教学的整体状况进行质疑:该堂课上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是否有待考究,学生上课时的精神状态是否饱满;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如何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设疑,通过针对性地观察与自我质疑,可以使反思教学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2.及时评析交流
教师在课下也可针对课堂上的提问,互相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最佳方案,可以使彼此相互促进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地将一些较为典型的教学现象有效地集中在一起,向其他教师或者教育专家进行咨询,在他们的指导下对上述现象进行深入剖析,然后再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以及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来探寻更多适合教育教学的模式和方法。
3.坚持做好教学日志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把当天的见闻及时记录下来,十分重要,可以及时回忆、分析与总结。对于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想到的一些好方法、好主意,均应当及时记录下来,做好教学日志工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从外界直接听到的意见或建议,应当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感触相分离开来。在日志的正中靠左右两边,均留出一定的空白部分,一方面,可以写下教学感想、印象以及相关评论;另一方面,则对未来教学水平的提高作分析材料。
4.不断地进行自我评估
教学反思的真谛在于自我评估,教师应当对其知识理论、教学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通过不懈地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旦教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则会为此而感到骄傲与幸福;同时,科学的、批判性的教学反思,可以给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更为深刻的变化和影响。在高中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应当包括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学生中的认可度;教学实践中有没有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这些都是教学中进行自我评估的重要内容。
总之,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的改进,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不同观察发现问题、确定目标以及自我质疑与反思总结的过程。尤其在教学反思过程中,或者独立思考,或者与他人一起讨论、相互点评、集思广益,使不同的、优秀的教育教学思想观点能够相互碰撞,只有这样,才能取得长久的进步和收获。
参考文献:
[1]王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思”与“悟”[J].新课程:教师版,2010(12).
[2]段永亮.反思数学教学及其改进方法[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2).
[3]雷红艳.反思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0(12).
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来说不仅要上好每一堂课,还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的结果进行反思。因为数学教育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为关注结果是如何发生,发展的。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1、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性教学是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师范教育领域里兴起并迅速向普教领域延伸的新的教学实践和理论。也是近年来国外盛行的教学方法之一。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张扬人的主体性,提倡个性的发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及特长,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因此社会、学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体现在对教师专业知识的追求上,更重要的体现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效益的要求上。
2、教学反思的意义:教学反思是一种非常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通过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完美。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有多高,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评价、自我纠错的能力,然后再回到实践进行新的一轮反思,不断循环,螺旋上升。另一方面通过对反思的探索,构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反思基本理念进行确认,将理论回归实际。这样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二、对数学概念的反思——学会数学的思考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三、对学数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
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家做,对于书上个别特别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四、遵循教学反思的四个视角
第一是将自己的经历融入教学过程之中。在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常常把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参照,我们每一个人都做过学生,我们每一个人都学过数学,在学习过程中所品尝过的喜怒哀乐,紧张,痛苦和欢乐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学生仍有一定的启迪.当然,我们已有的数学学习经历还不够给自己提供更多,更有价值,可用作反思的素材,那么我们可以“重新做一次学生”以学习者的身份从事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并有意识的对活动过程的有关行为做出反思。
第二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行为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得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在新课程实验中,学习分段函数时,让学生去了解出租汽车的出租费用,或家长工资中的扣税标准,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学生表面上听懂了,但当他自己解题时却茫然失措.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连板书都设计好了,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我们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有什么收获呢?所以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一、教学反思的必要性
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教学的自我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教学中能否取得以上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从我的亲身感受来说,这是一个相当痛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师本人有极大的责任心、耐心与勇气,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挑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培训,更重要的是加强反思性教学,即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学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是教学经验理论化的过程,是促进教学观念改变的强有力的途径。
二、对数学教学的反思
对于在数学课堂的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作“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
1.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实施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对学生知识背景、理解水平、兴趣爱好的反思。教师教学的准备及实施过程中,对学生知识背景及理解水平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及当前知识背景的研究、认识,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结合了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要,这是反思性教学应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3.对教材的反思。教材是知识传递的有效载体,对教材的反思主要是教师在深刻理解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学生学习要求,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补充、改编和整合的活动,如立体几何的模型教学、函数的板块教学等。对教材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方法,从而促进教师对教材更深的理解和对学生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
三、教会学生自我反思
1.教学观念上反思
新课程的改革,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师的传承作用,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知识学到了,能力并没有提高,没有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测、尝试、探索、失败,在这样的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而教师角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和具备的学习水平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2.知识结构上反思
从初中升到高中,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所体现的思想和方法;不适应这样"大容量和跳跃式"课堂教学方式,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学生的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教学,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
4.学生学习反思
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有的勤奋,有的懒惰;会学习的、勤奋的学生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学得又轻松,遇到问题他会考虑越周密越能激发其探索精神,能力得到提升,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懒惰的学生经历紧张的中考开始放松学习成绩下滑,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
5.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6.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参考文献:
[1]林华荣.数学分层教学法浅谈[J].今日中国教研,2007(1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2.033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不管是人们的生活脚步还是工作与学习脚步,都在不断的加快,有时候高节奏的生活、工作与学习,使人们没有停下来,更没有慢下来的条件。而作为育人者,教师要更加注重效率化,但是也要适时的慢下脚步,静静的进行反思与总结,为进一步更加高效的展开教学实践提供保障。
一、教师对个人对学生的示范性作用进行反思
对于“师者”的思考古来有之,人们思考的视角非常的多元化,有从知识传播的角度思考的,有从培养学生思想情操的角度思考的等等。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本人对为人师表进行深刻反思,从教师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出发,究竟教师应该给学生产生什么样的榜样作用。如果教师能够对这一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提升的不仅仅是学生的知识,更是学生的综合素养与良好的精神品质。
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认为思想政治这些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的学科的教师应该为学生树立榜样,而数学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运算,在思想教育方面及为学生树立榜样方面并没有肩负相应的责任。其实,数学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对学生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一些数学品质,例如:严谨、认真等,都是宝贵且不可多得的好品质,也是其他学科不具备培养条件的品质。数学教师要在授课的每一个环节通过个人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去影响学生,这不仅仅使现代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而且也是数学教师的一项神圣的使命。
二、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教师的学生观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生的成长都至关重要。学生是教师直接接触的群体,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经验略浅的新教师呢,都有一定的学生观,而学生观是否科学,就是一个值得做进一步深思的问题。高中数学教师身负的重任自然不言而喻,在学生人生发展的这一特殊阶段,数学教师又肩负着特殊的教学使命,如果具备科学的学生观,那么就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成长进步,这无疑是锦上添花。
本人在反思中对高中数学教师科学的学生观有以下几点感受:1.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放纵。每个班总是有那么几个数学成绩佼佼者,而教师往往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持一种较为放纵的态度,教师的态度往往会助长学生骄傲自满心理的产生与发展。因此,越是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教师越要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更上一个台阶。2.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不止步。数学成绩平平的学生是教师教学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的一个群体,虽然这一群体的成绩一般,但是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教师如果拉一把,学生会成为成绩优异者,教师如果不管不问,学生会成为学困生,因此,这一群体最具未知性。教师要善于实现中等水平学生向优等生的转化,期间教师要注意鼓舞其士气,引导其掌握有效方法,使学生打破原有的瓶颈。3.对学困生不放弃。在大班制教学形势下,一个教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因此教师会出现无暇顾及部分学困生的情况。而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环节就是学困生,教师一定要持不放弃的态度,投入耐心、爱心、恒信、信心去帮助学困生,最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正常化,跟上教师及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节拍。
三、反思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也是值得高中数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如果能够理顺师生关系,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都有很大益处。传统教学中提出了很多定性化的师生关系处理方法。例如学生要绝对服从教师等,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在一定时期发挥了调节课堂教学的作用,但是遇到现代教学却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现象,尤其数学学习的难度较大,更需要艺术性的完美处理好师生关系。
本人认为现阶段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是学生完全受制于教师,也不是教师对学生的无度妥协,而是双方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一种相互尊重,这样教师的尊严与威信能够得到保障,同时学生的人格也能够得到尊重,师生都会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教师愿意接近学生,学生也愿意亲近教师,这对教师主动向学生给予帮助及学生遇到困难时求助于教师搭建了良好的心理平台。当然,现代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十分微妙,教师不仅要思考还要注意处理师生关系的灵活性,使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洋溢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四、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五、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现“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标理念下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施存在着误区: (1)小组合作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教师为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2)合作人员搭配不合理,责任扩散和"搭车"现象时有发生,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3)学生社交技能欠缺,之间缺乏沟通和深层次的交流,合作效率低下,结果是优等生的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和想法,差生成了陪衬。(4)教师课前对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也有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只是按照预定的设计,把学生往教学框架里赶。(5)合作时间给予不足。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是教师呈现问题后未留给学生片刻思考的时间就宣布“合作学习开始”,不到几分钟就叫“合作学习停止”。这时,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下次开展合作活动学生也懒得配合了。(6) 表面上的“假热闹”,实际上“活而无序”。 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教师对小组学习缺乏必要的计划、调控等组织技能,指导作用没有跟上,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辨别、分析并对学生们进行帮助。(7)评价体系没有跟上,三重三轻突出,小组合作名存实亡。小组代表或个别优等生的发言多数一听就知不是代表本组意见,而是代表个人意见。合作学习结果变为:重个体评价轻小组评价;重学习成果评价轻合作意识、合作方法、合作技能评价;重课堂随机评价轻定期评价等。
我们应明确,合作学习这只是有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合理的选择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要避免“将所有的原料配料放入合作学习之盘”。教师需关注学情,提前建立评价建体系,挖掘合作点,顺学而导,使学生掌握技能会合作,同时应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激活内因真正促发展。
六、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一、对数学概念的反思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学会数学的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让数学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教师来说,他还要从“教”的角度去看数学,他不仅要能“做”,还应当能够教会别人去“做”,因此教师对教学概念的反思应当从逻辑的、历史的、关系的等方面去展开。
以数列为例: 从逻辑的角度看,数列的概念包含它的定义,表示方法,通向公式,分类,以及几个特殊的数列,结合之前学习过的函数来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说,数列也是一类函数,当然也具有函数的相关性质,但不是全部。 从关系的角度来看,不仅数列的主要内容之间存在着种种实质性的联系,数列与其他中学数学内容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数列也就是定义在自然数集合上的函数。
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教师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反思体现在教学实施过程的各个方面。如: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能做到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促进能力及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需要及实际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课程实施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有教师在教学中的体态、动作、言语、学生的状态等。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比如查阅学生的作业,找个别学生谈话,依据教案回顾课堂教学,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对于在数学课堂每一位学生来说,他们的头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有着自己的认识和感受。教师不能把他们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这些“空的容器”里“灌输数学”,这样常常会进入误区,因为师生之间在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兴趣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他们对同一个教学活动的感觉通常是不一样的。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维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每一堂课都有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要求。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能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在立体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如在教授立体几何之前,要求学生每人用铅丝做一个立方体的几何模型,观察其各条棱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各条棱与正方体对角线之间、各个侧面的对角线之间所形成的角度。这样在讲授空间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就可以通过这些几何模型,直观地加以说明。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在一堂课上,有时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
“吾日三省吾身”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对反思问题的最简洁表达。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我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经历了茫然与彷徨,体验了无所适从到慢慢摸索的课堂教学组织,其间不乏出现各种思维的碰撞,而正是这些体验、碰撞不断的引起我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反思,更加坚定了课改的信念,并从中得到启迪,得到成长。
一、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教学时应注意,课堂回答问题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不等于思维活跃,是否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是否适用所有学生,怎么引起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的思维,从而保持课堂张力。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思考,教学内容才能真正进入他们的头脑,否则容易造成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有时我们在上课、评卷、答疑解难时,自以为讲清楚明白了,学生受到了一定的启发,但反思后发现,自己的讲解并没有很好的针对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只是一味的想要他们按照某个固定的程序去解决某一类问题,学生当时也许明白了,但并没有理解问题的本质性的东西。还有,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时,也应妥善地加以管理,使课堂教学秩序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的“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并加强学生合理表达自己观点的训练。
三、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由此可见,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当前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还处在比较被动的状态,存在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1、学习懒散,不肯动脑;2、不订计划,惯性运转;3、忽视预习,坐等上课,寄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不会听课,如像个速记员,边听边记,笔记是记了一大本,但问题也有一大堆;有的则一字不记,只顾听讲;有的学生只当听老师讲故事时来精神等等; 5、死记硬背,机械模仿,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就是书上的作业做不起;6、不懂不问,一知半解;7、不重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而对那些偏、难、怪题感兴趣,好高骛远,影响基础学习;8、不重总结,轻视复习。
对于我们面上中学,大部分是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较低,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无须谈说。上面所谈到的学生问题表现尤为突出,因此教师需多花时间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学习状态,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只有凭借着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四、对习题、试卷评讲的反思
习题、试卷评讲不能停留于指出不足、改正错误及讲解方法,而应当着眼于数学能力的培养。要结合示例挖掘、归纳其中的思想方法,抓“通病”与典型错误,抓“通法”与典型思路,加深学生对思想方法的认识,使其领悟思想方法实质,不断提高解题能力和纠错、防错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没有反思,专业能力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的学识和身心修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勤分析,善反思,不断总结,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才能与时俱进,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表现为自然、顺畅,体现出师生关系的和谐,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各位教师在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等细节上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显现出闪光点,比如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的精彩导言、突破重难点的别具一格的智慧火花、对学生进行赏识的激励性评价等,这些都应成为我们反思的内容。
当然,每节课下来,也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自己不太满意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启发点拨不是精确到位、环节设置欠合理、方法选择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等。教师只有从整体上宏观把握课堂,认真反思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对今后的教学产生较强的指导与借鉴作用。教师要静下心来,冷静思考,认真分析学生,反思自我,找出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原因,不断进行改进,从而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
二、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反思教学的人文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注意避免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伤害。事实上,教师对待学生学习的冷漠、无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则更是对学生更大的伤害。教师在教学之余,更应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在无意间中伤了学生的情感,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经常反思自己的这一行为,在课堂上就会关注学生的存在,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潜力。例如,对于2009年高考广东理科卷:已知向量a≠e,│e│=1,对任意t∈R,恒有│a-te│≥│a-e│,则A.ae B.a(a-e) C.e(a-e) D.(a+e)(a-e )
在求解这道题时,学生如果没有仔细研究题目已给条件之间的关系,很多学生会直接从不等式│a-te│≥│a-e│着手,进行计算,这的确也不失为一种解法,但运算量显然很大。而我们如果仔细思考题中的条件,向量a≠e,且不等式│a-te│≥│a-e│对任意实数都成立,则完全可以借助向量本身的意义来进行思维,这样,运算量大为减少。在解题过程中,有的学生运用了这样的方法,在课堂上展示之后,其他同学也给予了肯定。我抓住这一机会,对该生大加赞赏和表扬。针对这一事例,在课后,我认真进行了反思,感觉到在课堂上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维,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反思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必须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当然,这一过程,必须体现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纵观以往的教学,由于受高考升学指标及条件的限制,很多学校和教师,习惯用统一的模式去要求每一个学生。而事实上,不同的学生由于其学习基础、态度和能力不同,对他们统一模式,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准备,在各个环节上下足工夫,特别是针对学生的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另外,分层教学也体现在作业的分层上,教师完全可以将作业设计成不同层次,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让力不从心的学生吃得了,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逐步推进。
四、认清自我,不断提升,反思教学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