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班组长脱产培训总结

班组长脱产培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29 11:08: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班组长脱产培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班组长脱产培训总结

篇1

1.思想观念滞后,认识程度不够。一是认识存在偏差。在班组建设中,有些单位不重视班组长的培训,认为培训就是“走形式”,是为了完成培训学习指标,应付上级检查。还有些班组长认为自己现场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技术精湛,没有必要再进行培训。二是缺乏学习积极性。由于技术等级与工资等级对应不明显,班组长对业务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日常学习不重视,即使参加培训也是应付差事。甚至有些班组长认为,技术好的干活多,出错率就高,导致受处罚多,学的多还不如干的少,能力高低与收入多少不成正比。

2.脱离现场实际,培训效果不佳。对班组长培训内容没有经过详细调研,不能结合现场实际,培训内容和现场脱节,致使班组长培训目标不明确,培训内容“全而不专”,没有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在培训后班组长能够掌握并在实际作业中运用的很少,培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3.培训流于形式,学习意识不强。班组长主要分布在生产一线重要岗位上,是基层单位的业务骨干。在运输生产任务非常繁重的情况下,一些单位认为班组长长时间脱岗培训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不派班组长或派其他人员代替班组长参加培训的情况时有发生,班组长培训流于形式,失去真正意义。

二、突出实作培训,增强班组长业务能力

1.转变方法,增强沟通。班组长在班组的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和桥梁纽带作用。班组长要重视培训,提高自身综合能力,以树立其在职工心目中的威信。根据实际情况,要不定期举办适应性培训班,由领导或专业技术科室主管亲自授课,与班组长一起探讨在管理和业务方面的知识,体现领导层对班组长培训的重视。通过强化培训,使班组长准确地理解管理层的意图,以及当前铁路形势对站段管理、班组管理的需求。班组长在培训过程中也可以向管理层汇报班组建设状况以及班组发展建议和意见,让管理层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班组的现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依据,使班组长能更好地协调好关系,开展好工作。

2.创新方式,提高实效。“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培训内容上,紧跟铁路发展形势,从思想道德、业务知识、班组管理、创新能力等内容入手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技能培训;在培训方法上,因地因人因工种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培训形式,灵活多样,按需施教,业务知识可按系统组织培训,其他相通知识可不分系统共同培训,加强交流。培训方式可采用脱产与业余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技术大赛相结合,抓住好的典型,全面推广,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3.健全机制,奖优罚劣。由于班组长自身岗位的特殊性,参加技术业务和管理知识培训的时间比较少,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定期组织班组长进行脱产培训,使其适应铁路快速发展形势。班组长参加培训期间可由副组长或有能力的其他人暂时带班生产。有条件的可分期分批组织班组长到上级部门统一培训,也可委外培训,结业考试结果与当月安全经营考核挂钩,奖优罚劣,形成竞争机制。

4.加大投入,提高水平。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加大培训设备的投入,通过各种方式为教师队伍“加油”“充电”,使其具有更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现场经验,为培训班组长打好坚实的基础,用新理念、新信息指引班组长建设发展的方向。引进先进的教学软件,举办模拟演练培训,利用教学软件让班组长在课堂上体验到与现场一样的感受,使其 “身历其境”,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利用软件系统进行练功比武,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的作用,提高教学整体水平。

三、对班组长培训的思考及建议

1.掌握好“供需”原则。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有的放矢,要深入现场一线进行调研,了解实际工作,根据现场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在班组长培训中,要让有限的资源投入发挥最大的作用,及时调整“供需”的培训思路,让班组长通过培训掌握各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班组管理方法和技巧。

2.加强班组长人格培养。班组长是班组的领头雁,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班组的整体形象和内部稳定。因此,对班组长进行岗位知识培训时,不应只偏重于业务技术教育,而忽视人格品质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班组长对自已所做的工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和上进心,才能在职工中树立威信,在职工中有号召力,全面增强班组凝聚力,向建设和谐班组更近一步。

篇2

在煤炭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是煤矿企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首要任务,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以及第一现场大多在班组,班组成员每天直接面对复杂多变的工作现场。因此,班组的安全建设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是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也是一项长期的最基础的日常管理活动。

一、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加强班组安全建设的基础

班组安全建设要取得实效,建立完善班组管理制度是班组建设的基础工作,形成一套闭合、量化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班组每个成员的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组成员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班组长是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明确规定班组成员在安全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责任和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班组建设各项管理制度。煤矿要规范班前会和班后会制度,坚持班中安全巡回检查、现场质量验收和交接班制度,实行安全宣誓制度,严格执行开工确认制。同时,还应建立班前提示安全、班后总结安全制度,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劳动竞赛制度、职工学习制度、基础管理制度,使班组管理进入以制度管人、激励人、约束人的轨道。

二、选配综合素质较高的班组长是班组安全建设的关键

班组长作为“兵头将尾”,站在现场管理的最前沿,班组长素质的高低和管理水平决定着班组整体作用的发挥。一是要选出技术精、责任心强的员工担任班组长。要选思想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好,在班组有较高的威信和群众基础的人担任班组长。瑞能煤业公司实现的是竞聘上岗和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法。职工民主选出的班组长,队领导放心,职工满意,能带领全班成员实现安全生产。二是多措并举提高班组长的整体素质。要提高班组长的思想素质,提升班组长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班组长的管理水平和协调能力,提高班组长的创新能力。班组长要积极学习新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大胆创新,提高班组的生产效率。三是加强班组长的动态管理。建立班组长管理档案,对班组长的生产管理、安全意识、现场指挥能力、在员工中的威信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和全面掌握,建立职工民主测评制度,增强他们工作的压力感和动力感。四是建立班组长业绩激励机制。把班组长纳入到后备干部的管理之中,对他们政治上关怀,工作上培养,生活上关心,在发展党员、提干、续签长期劳动合同等问题上优先考虑班组长,提高班组长的待遇和津贴。

三、加强班组的自主管理和现场管理是搞好班组安全建设的重点

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井下,在工作现场。井下工作环境复杂,不确定因素较多,现场安全管理必须强化班组的全员管理和自主管理意识。一是要在班组成员的规范化管理和程序化操作方面下功夫。要以“手指口述”和“岗位描述”为抓手,以岗位精细化管理为重点,规范班组成员的职责和行为。使每个员工的行为都置于班组集体行为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个人行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减少井下现场因随意性而引发的事故隐患。二是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动态达标工作。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组织班组成员认真学习,明确标准和职责,落实专人进行负责。加强现场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的管理,落实程序化操作责任,规范操作行为,力求达到精细化。要把工程技术措施落实到现场的每一道工序之中,在动态达标上下功夫。建立工作质量验收评比制。每班要对作业现场的工程质量、岗位工作质量进行验收和评估,将工程质量与职工的工资紧密挂钩,积极创建安全精品工程。三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员的作用。每个班组都要对生产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设备及各系统进行定时、定点、定路线、定项目进行巡回检查,及时排查治理现场事故隐患,隐患没有排除,班组长不得组织生产。四是落实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完善班组考核,强化班组成员自主管理能力。建立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动态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将班组成员每一天、每一时、每一事全过程的程序化操作作为每人每天考核的组成部分。落实班组长的责任权利,使他们有安全管理权、生产指挥权和奖金分配权。

篇3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1、搞好煤矿班组建设的意义

在煤矿企业中班组是最活跃、最基层的组织,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等各项工作和举措最终都要通过班组去实践完成。在煤矿,班组建设水平的高低、班组管理效能发挥如何,体现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团队战斗力,关系着企业的兴衰、家庭的安康。班组建设在煤矿管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把班组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班组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只有保证现场每个人的安全、每个班组的安全,才能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加强班组建设,是强化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关键环节。煤矿基层基础薄弱,是影响与制约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搞好煤矿安全工作,必须抓好煤矿班组这个最基础、最基层的单元。实现班组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是强基固本、夯实煤矿安全基础,推动煤矿企业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2、搞好煤矿班组建设的途径

2.1强化班组安全管理

安全是煤矿的头等大事,煤矿企业要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就必须要强化安全管理工作。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到班组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执行班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坚持班组安全学习日制度,坚持开好班前会、班后会和现场安全确认、隐患排查及整治。严格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把安全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形成“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工作氛围。要经常性的开展具有代表性的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案例学习,使员工吸取教训,自觉规范操作行为,做到不安全不生产,事故隐患不排除不生产,整改措施不落实不生产,工程质量不达标不生产。要进一步加强现场环境治理,给职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充分调动班组成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把每一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注意力都引导到有利于安全生产上来,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同时,还要认真抓好班组成员之间的自保互保工作,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实现班组安全生产无事故。

2.2加强班组制度建设

完善班组长管理制度是班组建设的基础工作,只有用制度来规范班组的行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企业要结合班组实际情况,健全完善班组各项规章制度,并组织班组人员认真学习、严格执行,使班组建设制度化、工作规范化、考核标准化。一是建立组织领导制度,要成立班组建设领导小组,对班组的工作业绩和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核;二是建立健全班组长管理制度,对班组长的职责、权限、选拔条件、任用程序和待遇进行规范。建立起班组长信息档案,给予适当的政治、物质和精神激励,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班组长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建立和完善班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质量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劳动竞赛制度、职工学习制度、基础管理制度和交流沟通制度,使班组管理进入以制度管人、激励人、约束人的轨道。

2.3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是班组建设的核心

企业千条线,班组一针穿。企业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调节、监督及生产力三要素的科学结合等,最终都要落实到班组和班组职工的活动上。班组生产作业活动的质量和员工队伍的素质往往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质量的决定因素。因此,要加强班组建设,就必须把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班组长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加强班组建设的关键环节。因此,要采取各种方式对班组长进行培训。同时,矿还应充分利用各类手段,把对班组职工的培训同考核、使用、评比、奖励、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培育出高品质、强素质的员工队伍,推动班组建设向高标准发展。

2.4大力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班组员工的业务素质、技能水平与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质量标准化工作息息相关。因此,要加强班组建设,就必须把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利用各种方法和载体抓好班组员工的技能提升。要充分利用班前会、安全学习日等时间,采用集中学习、脱产或不脱产培训等方式,充分调动职工学习安全知识、技术知识的自觉性,不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技术素质,适应班组工作的需要。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员工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教育和安全态度教育,实现班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养成正确的作业习惯和规范的作业行为,掌握在异常情况下处理意外事件的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施工质量,消除事故隐患。要积极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拜师学艺、劳动竞赛、征集安全生产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发明创造、评选安全技术能手、生产明星等活动,培育技术骨干,攻克技术难题,为生产工作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2.5关心员工增强班组凝聚力

构建优秀的基层班组,培育团队意识、凝聚班组人心是保证。一是要在班组员工中树立起良好的意识,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要树立大局意识,统一员工思想,克服片面、消极看待问题,树立团队意识,增强协作共事能力,树立纪律意识,保证班组的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二是要积极开展和谐班组建设。要建立和谐融洽,相互信任,凝聚力强的人际关系,要千方百计将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蕴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潜能。要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理顺职工情绪,疏导化解矛盾,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工作中产生的意见和矛盾不回避,多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解决问题。要准确把握组员心理,关心组员生活,切实为组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员工生病、生日要送去组织的祝福,对困难职工要定期走访慰问;三是坚持班务公开制度,特别是对职工最为关心的工资分配问题,要坚持按劳分配,不打人情分,切实维护组员的切身利益,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同时,还要激励组员为搞好班组建设建言献策,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进班组建设。

2.6推进班组文化建设

良好的班组文化就是基层班组的灵魂。因此,要想建设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关键时刻冲的上、顶得住”的优秀班组,打造班组文化,培育班组魂是重点。要结合矿区企业文化、和谐文化建设实际,着力打造班组文化。一要弘扬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献身祖国煤炭事业的精神;二要强化理念渗透,弘扬企业宗旨、企业精神,努力培养班组成员爱党、爱企、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和“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的责任感和荣辱观;三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思想、道德、观念教育等无形的东西融入到为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型载体之中;四要强化创岗建区活动,激发工作干劲,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要推进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康杯”竞赛、“安全生产月”、安全知识、技能培训、事故案例分析等,强化安全理念渗透、安全行为养成,不断提高班组成员的整体素质,推动基层班组建设。

2.7选准班组长、提高班组长素质

篇4

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坚决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为全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进一步加大安全投入,提升安全装备水平。根据上级政策,加快技改进度,我们将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进行资源整合和扩能改造,结合实际对矿井生产系统、安全管理、灾害防治、技术装备,人员配置等各个环节有计划地进行升级改造,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专款专用,加快“六大系统”建设,淘汰落后和明令禁止的设备和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矿井生产能力。

三、严格执行矿长带班制度,每班至少一名副矿长在井下带班,明确带班的任务与职责,与工人同上同下,严格井下现场交接班,及时处理安全隐患,尽职尽责。定期对下井带班情况在井口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四、坚持“双基”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把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和调度质量标准化建设作为矿井安全生产工作的系统工程抓好、抓严、抓细,从标准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升华,深化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力争再上一个新台阶。加强和完善矿井班组建设,在班组长任用上采取竞争上岗,并付予现场管理应急处置的权利,把班组建设作为基层建设的起点,倡导班组安全文化,建立一支“重安全、会管理、敢负责、强执行”的高素质班组长队伍,使之成为安全、文明、优质、高效的生产单元,进一步增强班组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管理规范,争创一流的班组创建理念,为筑牢安全生产第一道防线奠定基础。

五、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立足于查大系统,治大隐患,防大事故的原则,以“一通三防”和防治水为重点,突出抓好顶板管理和提升运输两个薄弱环节,对排查出的问题严格实行时间、人员、责任、措施、资金、预案“六落实”,继续完善“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强化煤矿防治水管理十项特别规定》狠抓“三违”,充分发挥带班矿长、安检员、班组长的作用,强化现场管理,有效控制各类零星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技术管理,健全技术管理责任体系,充实技术队伍,提高技术人才的专业素质,实现人才兴安,科技兴安。加强培训教育,加大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班组长安全培训,着力抓好新工人岗前安全培训,坚决杜绝不经培训上岗,无证上岗,全面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素质。继续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选送优秀管理人员参加本科层次专业证书班,采取脱产培训,函授学习等方式,加大企业领导层继续教育力度,形成人才培养和管理用人的长效机制。

篇5

一、供电企业生产班组员工培训现状

目前生产班组员工的培训方式较为丰富,在职培训有“师带徒”、专项培训等方式,脱产培训以“单元制”培训为主,并充分利用网络大学为员工提供自我开发的平台。供电企业的培训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班组员工知识技能的更新、补充,提高了技能操作水平。但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各供电企业的培训也暴露了一些不足。

1.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供电企业的培训没有考虑到各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有时员工接受的培训是已经掌握的,有时培训的内容超出了其目前掌握的能力范围,造成了培训和员工的需求不匹配。

2.重视技能培训,忽视态度培训。供电企业对于生产班组员工的“单元制”培训,将技能人员的培训模块化,过于强调技能的提升,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等态度方面的培训。只有技能和态度两方面的提升,员工才能将学到的知识技能用于工作实践中。

3.培训评估力度不够。供电企业对于生产班组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通常以调查问卷、考试和实际操作等方式开展。但是,对于生产班组员工能否在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提升工作绩效,能否在工作中进行创新带来业务流程的改善,以及能否为企业带来效益方面的评估有所欠缺。

二、提高供电企业生产班组培训效果的方式

1. 建立基于胜任力评估为标准的课程体系

企业培训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岗位需要员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二是怎样开展培训才能使职工具有企业发展需要的能力素质。因此,对于生产班组员工培训,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岗位胜任力模型,针对该岗位不同的胜任力级别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其次,每年组织班组长对班组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进行评估、汇总。再次,由班组长申请该班组各员工需要的培训课程,同时班组成员根据职业生涯申请想要的培训课程。最后,由人力资源部培训管理人员对于培训需求进行汇总,建立结合岗位需要、班组长评估和个人需要相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

2. 开发基于问题学习的培训方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方式。PBL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建构”四大要素,突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学习者知识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构建基于问题的学习应当模拟各岗位的实际工作情景,由学员自主建立协作团队,自行分配角色,利用学习到的知识、经验匹配现有的问题,通过知识的重新构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 开发培训评估系统

企业培训运用最为广泛的评估模型是柯克帕特里克的四层次模型。柯式四级评估将培训效果评估分为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四个层级。目前,生产班组员工的培训评估仅仅停留在反应层和学习层。因此,对于生产班组员工的培训效果的评估应当结合绩效考核,在培训后的行为得到显著改善的可以由班组长进行适当加分。另外,应逐渐建立独立的培训评估体系,由班组长进行行为层的评估,由公司组织专人对结果层进行评估。

4. 构建能力付薪的薪酬机制

能力付薪是指企业根据员工所掌握的与工作相关的技术、技能以及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支付报酬的一种薪酬制度。供电企业应当将胜任能力评估和培训评估相结合,对那些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并在工作中将培训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实际应用的生产班组员工在薪酬福利上给予倾斜。此外,还应当将生产班组员工的培训与职业生涯、晋升通道、绩效管理等方面相联系。

三、总结

供电企业为生产班组员工提供了大量的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生产班组员工认为他们所接受的培训课程并不是他所需要的;另一方面各供电企业认为生产班组员工的培训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给企业的生产活动带来显著的提升。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培训方式、培训评估和效果激励等方面给出了建议,期望在供电企业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培训氛围,提升生产班组员工的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雁枫. 培训效果评估及其在企业的运用[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7, 4 (41): 88-93.

[2]杨学军, 王政. 提高电力企业培训效果的方法探讨[J]. 价值工程 2011, 22: 42-43.

[3]于鉴夫, 赵晶, 时勘. 针对管理人员开发的PBL培训模式研究[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2, 3: 45-47.

篇6

对于负责航标规划、管理和维护工作的航标处来说,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可以说安全是航标处的生命,直接关系到航标处的兴衰,而安全工作的好坏又与航标处员工特别是工作在施工现场第一线航标工的素质息息相关。由于航标专业的单一性,决定了一部分航标管理以及工作人员无法通过“人才流动”的方式获得,因此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大量的人员补充,并且受历史和客观因紊的制约,我国现有航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普通偏低,所以挖掘内部潜力、加大安全培训力度才是提高航标管理队伍安全素质的根本途径。

下面,本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了几种提高航标工安全管理的几种有效方法。

1、加大事故追查力度,实施事故责任认定

安全系于责任,责任重于泰山。失去了责任,随之而来的就是哭声、是血泪,是家庭的破碎,是企业的泥潭,是社会无法承受之重。凡事都应遵循法规、准则,安全也不例外。幸福和痛苦,仅在一念之差,只缘于你触碰了那本不该碰的“高压线”。安全关乎你、我、他,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有可能以你、以我、以他,甚至更多的无辜生命为代价,在岗一天,就要尽职一天。岗位上的一时疏忽,也许留给你的是一世的苦痛与不幸。

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岗位,用违章事例、“三违”人员亮相和“三违”处罚等对航标工进行有针对性和指向性的安全责任教育,给广大航标工打好思想上的“预防针”,让航标工在强大舆论和制度的双重约束下,安全意识始终跟上时代节拍,在生产过程中自觉履行岗位职责。

在现实工作中,由于受历史和客观因紊的制约,仍有少数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不足,往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思想根源。因此,只要出了事故,不管是主管领导,还是普通航标工,都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追查,无论查到谁的责任,都必须按规定严肃公开地处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电化有形教育

航标维护是航标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环境恶劣、危险系数大的艰苦作业。航标工中绝大多数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结构老龄化比较严重。因此,培训教育难度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传统课堂式的安全培训教育方式难于适应新时期的航标工安全教育培训的客观要求。应该从传统课堂式培训逐步向电化与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转变,从感观上直接刺激,使安全教育培训更加形象、直观。因此,积极安排航标工在空余时间学习,并多放映电视教育片,来提高航标工的学习兴趣,让培训教育发挥出“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技术上帮助,文化上提高”的积极作用。

组织航标技术人员按工作海区实际情况编写各种培训材料,并把它们制作成安全教育卡。每张卡片涵盖了本岗位的应知应会、操作规程、岗位职责、安全警句、事故案例等内容约100题,便于携带,方便航标工学习,有利于航标工的自学与互教,使航标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要领和安全注意事项,为更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提供一种有效的培训手段。

针对航标工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单位可以投入部分资金搞好安全教育长廊建设,形成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网络,有效地提高职工安全意识。首先,制作大幅安全宣传标语,悬挂在航标站以及海标船的醒目地方,做到每月更换一次;其次制作安全警句标语标牌,悬挂在主要通道和各作业点,做到随时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切莫违章作业。并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对获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航标的积极性,加深安全教育培训效果。总之,安全教育切忌枯燥乏味和流于形式。

3、完善培训教育规章制度,实施强制管理

由于部分航标工人思想认识不统一,结构老龄化比较严重,因此在安全培训教育上长期存在着应付多、走过场多、被动型教育多、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从而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效果差。为此,应从完善安全教育培训规章制度入手,重新规范教育培训工作,把教育培训效果作为考核这项工作的主要指标,建立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培训机制。重点抓好新航标工人安全教育培训、班组长写安全电教片的观后感、职工随身带教育卡、现场抽考等几个方面的安全培训管理制度。为了保证管理制度的落实,采取月抽查考核办法,每月评比安全教育培训先进工作者一次。从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有效地保证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4、发动全体职工,实施监督机制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点,不一定人人都会自觉地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所以还必须在各个生产环节上辅之以各种安全监督措施,使其在偏离安全生产规范时加以提醒和制止。强有力的安全监督就是要教育职工只能这样做而不能那样做,使其自觉遵守安全规程。监督可分为专职监督、兼职监督、领导监督、亲属监督和群众相互监督等。一般做法,要求监督人员在发现违章行为时,不能简单地说教,要有耐心地将为什么违章的道理讲给违章人员听,让违章者从心理中信服,彻底根除违章根源。通过全员全方位的监督教育,来规范每—个航标工的安全行为,确保事故苗头早发现、早解除。

5.突出重点,实施专业培训

安全技术培训的目的,在于提高航标工操作技能和自我防范能力,以及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因此,应根据各航标工种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规范化操作培训。

(1)抓好“兵头将尾”的安全技术培训,全面提高他们安全管理水平

班组长是安全生产直接指挥者,班组长的素质如何对安全生产有直接影响。这类人员培训,主要以施工现场为主,采取半脱产培训形式,强化对班组长的安全培训。

(2)抓好海标船船员的安全技术培训

篇7

一、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最早由谢尔顿(Oliver Shelton)于1924年提出。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企业社会责任曾经一度被企业普遍抵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部分企业被动的接收,后来企业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提出要求,从此企业逐渐接受了企业社会责任。虽然企业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意识有了一定的增强,同时也履行了社会责任的义务,在取得成效的同时还是会存在一些弊端。近期,许多企业都爆发出员工集体罢工、大规模裁员、员工劳动纠纷事件,这对于企业的形象声誉都带来了许多的负面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形,企业应当重新思考该如何在社会责任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在西方,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认为企业的长期生存有赖于对社会的责任,追求利润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财富杂志在对1 000家公司的调查中发现,95%的被调查者坚信在今后的几年中,他们将必须采用更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行为以维持他们的竞争优势。与西方国家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相比,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还有许多的不足,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看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利润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图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和探讨,去构建一个以企业社会责任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为中国企业提供借鉴经验。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一个企业在创造企业利润、对自有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必须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承担责任。以国家电网为例,国家电网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时候,还必须要顾及一些不同的相关者的利益。例如员工、消费者、社区、政府和环境等等之间的平衡,强调企业与其他对象之间的和谐交换和良好互动。而且企业的社会责任还会根据不同国家、企业、时期、发展来进行变化。

二、基于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以国家电网2015年的社会责任报告为资料依据,探究其基于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国家电网对每一位员工都是认真负责的,能够做到自觉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保证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重视其的个人发展及开拓创新,能够在企业和员工之间构建一个和谐的劳动关系。国家电网能够履行好员工的发展责任,也是履行其他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和基础,同时是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总结资料来看,国家电网对员工的培训投入为24.86亿元,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1500余个,完成计划内脱产培训360.4万人次,职工合理化建议征集参与62万人。

(一)健全员工诉求服务机制

员工诉求服务中心已建成509个诉求服务中心,服务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员工诉求服务工作不仅帮助普通一线员工解决生活困难,还受理了大量员工对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日常经营管理的意见建议,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等的咨询,落实劳动保护措施、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提出的请求,以及一些员工的情绪问题、心理问题等。2015年累计受理员工诉求1448件,答复率100%,荣获2015年度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二)确保员工的体面劳动

1、坚持公平雇用。公司用工总量172.2万人;职工劳动生产率653029元/(人・年),同比增长1.5%;人才当量密度0.9992,同比增长0.0375。女员工25.3万人,当年新提供就业人数2.6万人,职工离职率0.58%。公司实施统一的薪酬分配制度,男女同工同酬,薪酬水平按岗位价值、绩效表现和能力素质确定。员工参加工会比率100%。

2、全面落实福利保障制度。依法建立健全的福利保障体系,维护制度的公平。为每位员工参加并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工伤、生育和失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员工覆盖率100%。

3、建立合理的带薪休假制度。建立规范的带薪休假制度,按照工龄给予其休假天数,并且维护所有员工的产假/陪产假权益。

(三)保证员工健康与安全

1、有效保障员工安全。扎实开展安全大检查,公司143万名干部员工开展安全日活动,累计整治缺陷隐患4.6万个。加强作业组织管理、现场安全管控,提高安全生产预防控制水平,保障员工人身安全。

2、送文化到基层。与公司重点工程、劳动竞赛、班组建设、职工小家创建活动和职工书屋建设工作相结合,丰富一线职工的生产生活。

3、关注员工身心健康。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重点访谈、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员工思想动态进行专题分析,及时抓好教育引导。评选100个精神文明建设创新项目,及时总结推广各单位开展心理帮扶等方面的工作举措。组织员工定期体检,为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员工平均年度健康体检率100%。

4、“送温暖”慰问活动。推动各级工会组织建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2015年“元旦、春节”两节期间,公司系统共走访慰问职工48930人。

(四)保障员工成长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强企战略。2015年,新增国家级人才20名,还包括数名优秀专家人才后备。公司荣获“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最佳企业奖”。公司评出10名特等劳模、155名劳模、230个先进班组和200个优秀班组长。

2、加强员工培训提升队伍素质;公司根据各类人员岗位业务工作需要和培训需求,通过多种途径分层分类开展了大规模全员培训。公司系统全员培训率达94.55%,直接用于教育培训的投入达24.86亿元,共完成计划内脱产培训360.4万人次。不断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分别设置依法治企、“三集五大”、改革创新、国际化发展、“三个建设”、依法治企与创新发展6个专题,帮助领导干部加快知识更新,拓宽视野,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五)深化职工民主管理与监督

1、加强民主管理和职代会建设。始终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方针,全面推进《职工民主管理纲要》规范化实施,实现全覆盖、全落地。

2、加强民主管理制度建设。督促各单位认真落实通用制度,研究制定公司《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办法》,强化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六)增强基层员工组织活力

1、加大班组培训,减轻班组负担。以培训班组长和班组业务骨干为重点,优化提升班组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大达标班组创建力度,公司95%班组实现达标。进一步减轻班组负担,促进班组管理水平、工作业绩、业务技能、思想素质和班组凝聚力提升。

2、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劳模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品牌作用,组建1500余个劳模创新工作室,核心员工1.6万余人,获得国家专利20000余项,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三、结语

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如今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当代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以国家电网为例,从建立服务机制、确保体面劳动、保证健康安全、身心成长、深化管理监督、增强组织活力六个方面来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将社会责任落实为具体的行动,为提升国家电网的竞争力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8

为顺利完成安全标准化达标工作,公司采取了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要求,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实现了安全标准化达标的目标。

一、确定思路、设置机构、下发工作方案

201X年X月,经公司安委会研究决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复评工作进行了启动部署,要求从201X年X月份开始,在公司范围内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复评工作。

201X年X月,以XXXXX号文件下发了《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按方案要求开展安标工作。各单位召开动员会议,动员全体职工积极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现全员参与。

公司成立了安全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设置有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考评内容下设6个专业组,指定专业组组长及成员,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安全标准化工作。

二、建章立制、全面完善管理基础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谁主管,安全谁负责”的原则,完成205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编制,对X类《应急预案》重新进行了修订、重新编制了《设备操作规程》(XX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XX种)、《专业安全管理制度》(XX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XX种),形成了6大类制度体系,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向法制化管理转变,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推向新高度奠定了基础。

完善了班组班前会记录、单位(班组)安全指标月度考核记录表、除尘设施日常检查记录表等多种记录台账,为安全生产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分解责任,层层落实安全职责

201X年X月份公司下发《201X年度公司各单位安全指标》,将安全工作目标、指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将安全指标再次分解到班组和管理人员,严格履行安全管理职能,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层层分解到所有人员。

各单位(班组)按照《安全工作指标月度考核表》管理等要求开展基础管理工作。

安全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分专业分解到相关单位、相关专业组人员。各专业组均制定了实施计划,对设备设施进行了排查摸底,对照安全标准化考评标准进行排查。

各单位、各专业组每月上报安全工作完成情况,严格按照工作计划、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安全管理及整改工作。

四、因材施教, 宣传培训灵活多样

做好安全标准化工作,必须搞好宣传、教育培训,从上之下,使公司全体人员深刻了解和领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内涵,为此,公司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培训活动。

1、X月XX日,公司邀请了专家在公司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脱产培训,对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组长等进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培训,并进行了考核取证。

2、各专业组长分别对本专业组成员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了本专业组相关知识培训。

3、6个专业组按考评标准,编制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培训材料,精选了60道安全标准化基础知识试题,并组织全员进行标准化知识的培训,确保全员掌握安全标准化基础知识。

4、按照公司年度培训计划和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先后开展了XXX余人XX余次的安全培训,其中公司主要负责X人、X名安全生产管人员、XX名特种作业人员均持有岗位资格证书,符合国家、行业的有关上岗要求。

5、先后开展XXX余人次的安全标准化知识培训,对XX名中层及以上领导、XX名技术人员、 XX名新职工、XX名转岗人员、XX名复工人员、XX名班组长、XX人XX次安全管理人员组织了专项安全培训;XX名中层领导上讲台讲安全参与人数XX人次,XX余人次的应急知识培训,XX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XX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履行、XX名岗位责任人进行了新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培训、XX余名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培训、XX次XX人应急预案演练、XX余人次职业危害岗位员工职业健康培训等相关知识培训。

五、摸清家底,隐患整改不留死角

以问题为导向,以“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自评”的循环方式查找问题,确保隐患整改不留死角。

1、各单位自查。对本单位的考核内容进行排查,摸清家底。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容易整改的问题,基层单位积极主动地自行解决并做好记录。难度较大,基层单位无能力解决或不具备条件解决的问题,分类登记,上报相应专业组。

2、专业组排查。根据分工,各专业组制定各自的实施计划和细则,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定期深入基层对照标准开展专业隐患排查,疏理隐患,建立专业档案,指导基层单位或协调相关单位对隐患进行整改。经过多次排查整改,共整改隐患项目XX余项。

3、201X专家咨询检查及整改。

XX月XX日至XX月XX日,安全生产专家对我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咨询,检查发现问题XX项.经过为期XX个月的整改,截至XX月XX日,我单位完成整改XX项,整改率为XX,还有XX项未完成整改,目前已列入整改计划。

篇9

关键词 创新管理 素质工程 成效理念

一、具体做法

(一)创新培训理念

良好的硬件环境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该公司牢固树立“培训就是生产力”的理念,舍得在培训上花钱,加大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培训硬件条件。

化巨资建成了占地5332平方米的高标准培训基地。目前新培训基地内设有可容纳百人教室和44座电脑教室各一个,中等教室三个,学员宿舍13间(可供52人就寝)、教师宿舍2间,10kV配电模拟室、抄核收计量故障模拟室、综合实训室、低压故障模拟室、低压设备安装室、电动机测量室等各种专业培训设施一应俱全。室外实训场地占地近3000平方米,装配完整的10kV高压及低压配电线路及设备、耐张紧线及引流线安装、低压终端制造、低压三相四线制线路接地线挂设、登杆及双横担安装、接户线安装、拉线上下把制作及定位、动力配电箱安装、扎线绑扎、配变接地电阻测试工位等学员实习设施,具备开设53项培训项目的能力。良好的培训场地和设施、设备为全公司培训工作正常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硬件支撑。新基地启用四年来,已累计承办各类培训班、竞赛、比武、考试等活动200余期、18000人次。成功举办了“三位一体”配电、营销技能比武和内部技能评定。

与此同时,该公司投资近亿元分别新建了八个供电所营业大楼,每个供电所均设有培训教室和多媒体培训设备。

(二)创新培训管理

1.建立“三级”教育培训管理网络。成立公司职工教育委员会,加强对全公司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各级管理职责,建立健全覆盖全公司的“三级”教育培训管理网络,形成了公司领导、专业部室、单位班组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同时,建立教育培训工作联系机制,为各单位配备兼职培训员,协助单位负责人做好培训管理工作,为各基层单位配置培训联系老师,每月到联系单位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指导,定期开展授课,督导培训等工作,提升班组培训质量。

2.强化计划管理。高度重视教育培训工作,把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放在企业发展战略高度,作为事关企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每年召开专题会议总结部署教育培训工作,研究制订教育培训的工作措施,落实年度教育培训工作计划,使教育培训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真正把教育培训工作放到企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按照“月培训、季考评”工作模式,公司每月向基层部门和单位下发培训工作计划,每季组织普考,并实施末位考核制度,提高了培训效果,保证了培训质量。

3.实施培训信息化管理。加大信息技术在培训中的应用,建成全公司多功能在线培训系统。系统涵盖在线培训、在线培训过程监控、在线考试和在线考试过程监控等内容,具备在线学习培训、命题出卷、在线考试、阅卷查卷、成绩管理、分析报告、题库管理、系统管理、多媒体管理等功能。该系统开发投运后,彻底改变了传统低效的培训方式,充分简化培训的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具有实用性、协作性、完整性、灵活性、规范性的特点,实现了多工种、多层次员工的在线学习培训考试,成为目前班组自行组织学习考试的重要载体。

(三)创新培训模式

1.实行“3+X”教育培训模式。为提升员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水平,该公司非常注重培训的全面性,实行“3+X”教育培训模式,将思想道德教育、标准制度宣贯列入班组培训重要内容,与技能培训一起作为班组培训的三项基本内容。通过员工职业道德教育,形成敬业爱岗、诚实守信、忠诚企业、勤勉务实的良好风气,提升员工队伍的“精气神”;通过标准制度的宣贯,使班组员工明白管理要求,规范自身行为,自觉按标准、制度去控制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技能培训提升班组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设农电工全日制业务技能提升班。随着业务的发展,近年来, 该公司从社会上招用了近200名农网配电营业工,因他们大多为非电力专业毕业生,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参差不齐。根据班组员工素质差异,为进一步强化一线员工职业技能培训,推进素质工程建设,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和供电服务水平,该公司分层次分专业开展培训,举办了农电工业务技能强化提升班,每期进行六个月的脱产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安全、基础理论知识、标准化作业和装置标准实训、现场施工负责人培训四大项内容,争取通过三年时间完成近年来新进农电工的全员业务技能脱产轮训。为确保培训取得实效,严格培训工作纪律,对学员实行准军事化封闭式管理,集中住宿、集中学习,统一作息时间,并定期考评、总结,确保“人人过关”。

3.积极探索其他培训新形式。聘请专业培训机构资深培训讲师,举办班组长综合能力提升训练班,探索班组长队伍建设新途径。扎实开展拜师学艺活动,努力构建师带徒长效管理机制,发挥师傅传帮带作用,调动青年员工学习业务技能积极性,促进青年员工岗位成才。发挥技师创新工作室引领作用,培育优秀技能人才。

(四)创新培训载体

以“三位一体”竞赛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上级“人人过关”培训要求,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员工整体素质提升。

结合企业实际,出台“三位一体”竞赛活动方案,每月组织营销、配电、变电专业开展技能竞赛、技术比武考试,并进行排名通报,以考促学,注重实效,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提高员工技能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加大技能竞赛奖励力度,对在市公司级以上获奖的员工进行重奖,以榜样的作用激励员工发挥专业特长和技能,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企业素质工程建设,实现全员素质提升。

(五)创新激励机制

为提高全体员工参与学习培训的积极性,引导员工岗位成才,该公司大力实施培训激励机制创新。

篇10

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做好员工素质提升保障

(1)开展培训中心(县公司实训基地)工作评价。根据省公司制定的评价标准,对公司、县公司两级培训中心(实训基地)工作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明确公司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的职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强化业务支撑作用,力争2013年年末建成覆盖各专业、功能完备、资源共享的远程培训与评估平台。

(2)加强培训师队伍建设。组织编制公司培训中心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推进教师向企业培训师的转型,建立教师定期到现场锻炼制度,加强技能培训师实践能力培养。修订印发《兼职培训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兼职培训师储备库,加大兼职培训师选拔、使用和激励力度,推行分级管理。开展“领导干部上讲堂”活动,鼓励公司本部管理人员担任兼职培训师。制订兼职培训师队伍三年培养方案,逐年开展进阶式培训。“十二五”末,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培训师队伍,数量达到职工总数的2%。

推进实践锻炼培养,为员工快速成长搭建平台

(1)强化领导干部梯队建设。建立后备干部梯队,优化队伍结构,培育素质优良、数量合理、结构科学的后备干部队伍,通过针对性培训等措施加快提高后备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

(2)深化岗位实践培养。继续推行关键、重要岗位竞聘上岗制度,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实施管理岗位轮换制度,各单位有计划的组织员工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领域多岗位交流轮岗。完善干部交流工作机制,建立横向和纵向交流相结合、复合型和专业型培养相结合的交流模式,加强中青年管理干部跨专业、多岗位的交流,提高驾驭全局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加强专业部门的主导作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以ISO90015培训质量体系为基础,进一步梳理、完善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制度体系与激励体系,优化培训实施程序,建立权责清晰、目标明确、流程顺畅、机制健全的三级教育培训实施体系,进一步强化培训后评估,提高教育培训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2)强化生产岗位员工技能培训。以新入职、新到岗人员为重点,采取集中培训和现场岗位培训等多种方式,以职业技能等级和竞赛调考为考核手段,全面提高一线员工的技术技能水平和安全技能水平。

(3)继续开展职业技能帮带活动。以公司聘任的各级电网专家、专业技术带头人、技术能手、高级技师为“师带徒”培训项目的培训负责人,开展新员工的师徒合同培养项目,制定年度技术技能培养目标,以新员工转正、高级工技能等级为目标,开展师带徒活动。

(4)组织开展技能竞赛。围绕省公司专业技能竞赛和调考,组织公司生产、营销专业竞赛和调考,选拔中青年技术骨干;加大对竞赛调考优胜选手的奖励力度,强化竞赛、调考的集中培训,争取在国网、省公司的各级竞赛、调考中全面展现大连公司员工队伍的能力素质。

(5)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建立集事故警示、安全教育、培训考试为一体的安全警示培训教育室,提高现有人员和新入职人员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达到任职岗位资格要求。

加强人才选拔培养,发挥专家引领作用

高端引领,做好国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跟踪培养工作。总结专业领军人才选拔培养经验,建立竞争性人才选拔机制,依据省公司专家人才后备选拔办法,组织开展专家人才后备,公司、省公司、国网公司专家人才逐级选拔推荐工作,加强专家人才梯队建设。

搭建发挥专家人才作用的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关心慰问专家人才工作生活情况,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用为本,发挥专家特长和能力,组织专家参与项目攻关和课题研究等工作。完善专家工作室管理机制,评选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工作室,争创省公司生产技能专家工作室。

健全四级四类人才选拔培养体系,畅通管理、技术、技能人才发展路径。重点加强生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双师型人才培养,搭建技能和技术人才发展通道;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激励技能人才学技术、练技能、钻业务。

继续开展国家执业资格培训和考试认证工作。强化员工参加国家执业资格认证考试前培训工作,加大对取得国家执业资格员工的奖励。

开展评优创新活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评先评优与广泛参与并重,深入调研,完善机制,做强主营业务岗位竞赛平台;做强班组综合素质提升平台,深化班组标准化建设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做强员工技术创新平台,推进技术创新竞赛和劳模工作室建设;做强员工自主参与企业管理平台,建立合理化建议常态机制。全力做好各级各类评先推优工作,为广大员工展示能力素质创造条件。

增强科技创新素质。加强管理创新和科技管理培训,开展管理创新项目申报。调动各方面资源和积极因素,搭建创新平台,营造尊重创新、人人创新的良好氛围。全面审视员工能力素质上的差距与弱项,努力拓展知识面,牢固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养成运用科技知识和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和习惯,熟练使用和操作常用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大力推进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以创新突破瓶颈,以创新促进发展。

规范集体企业员工教育培训,提升集体企业员工队伍素质

(1)统一集体企业员工的培训组织和培训要求。按现行主业培训管理模式和要求,结合集体企业的生产实际,摸清各类集体企业对员工技能的需求和员工技能的不足之处,按全民支援集体、集体、社会化用工的顺序逐步推进集体企业全员技能培训,提高集体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对与主业岗位技能要求相近的岗位,与主业执行同一培训计划、混合编班培训,促进集体企业与主业员工的融合,通过培训互帮互补,带动集体企业员工培训效果的提高。

(2)建立集体企业兼职培训师队伍,加大考核力度。加强集体企业兼职培训师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一支规模在20人左右,热爱培训工作、业务能力强、熟悉集体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兼职培训师队伍,依托兼职培训师队伍,使培训贴合集体企业实际工作需要,提高培训实效。借鉴现行培训效果的测评模式,推进集体企业员工技能调考和培训效果测评工作,激励员工主动学习。

(3)加强岗位交流,促进人才成长。将培训作为集体企业人才展示个人才华的平台,通过培训挖掘人才、发现人才,对业务技能优秀的人才加大交流和使用力度,吸引员工主动参与培训。

员工素质提升成果及意义

提升了员工思想素质,保障“三集五大”体系建设高效开展

(1)开展主题教育,提升员工思想素质。针对深化“两个转变”的客观需求,从提升广大干部员工思想、作风和能力素质出发,组织开展了“思想大讨论”等“七个一”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积极倡导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打造“动车组”,擅于“大合唱”,发挥了公司整体优势和员工集体智慧,汇聚了公司发展新动力,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

(2)实施“三心”工程,提升员工心理素质。针对改革发展特殊时期员工的心理变化和思想波动,从关爱员工、关注心理健康出发,开展了员工“幸福指数”测评,开通了心理咨询辅导热线,组织了专家“面对面”咨询,举办了心理健康、子女教育讲座等系列活动,营造了平安、健康、快乐的工作氛围。通过“三心”工程,使员工的心理调适能力得到增强,切实减释了员工的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有效助推公司和谐、稳定。

(3)运用典型引导,提升员工道德素质。大力培树、宣传员工职业道德、社会公道、传统美德等方面先进典型。开辟了内部网站“特别推荐”专栏,开展了“大力弘扬劳模精神集中宣传”活动,举办了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颁奖典礼。公司员工“海岛活雷锋”刘龙曾被评为央视2012“温暖中国”十大人物,荣登“中国好人榜”,其事迹被新华社内参、新华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导。这些典型,有力地引导了员工道德素质的提升。

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推动“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建设步伐

把自觉学习和全员培训作为提升员工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拓展培训渠道与方式,创新实践员工自主学习、员工自助培训、集中岗位适应性培训和员工自我能力素质测评与考试,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员培训考试工作。并积极运用“181”工程主导目标:提高高端管理人员素质(员工总量的10%)、提高生产岗位员工能力素质(员工总量的80%)、提高“低当量”人员能力素质(员工总量的10%),量化并有条不紊推进了员工岗位综合素质的提升。

(1)引导员工自主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职责,一种终身追求,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学以致用,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提升理论水平。开展“读书年”活动,为员工选送优秀图书,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以公司员工积分建设为契机,完善远程培训系统,缓解工学矛盾。继续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和执业资格认证培训,不断提升专业水平。结合工作实际,深入调研,剖析实践问题,深化调研成果应用,为改革发展提供支撑。

(2)深化全员培训考试。统一公司培训计划管理,将公司级重点培训项目、基层单位现场技能培训项目和集体企业技术技能培训项目纳入公司培训计划统一管理。公司重点开展中层干部、管理和技术人才、班组长以及其他重点管理培训项目;各基层单位重点开展员工在岗工作期间的现场技能培训;集体企业重点开展集体职工的岗位技术技能培训。创新、完善中层干部、青年后备干部、管理技术人员和班组长培训模块,分类、分层开展各级管理人员培训,重点提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强化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全年累计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7天。加强生产岗位员工的技能培训,全年累计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5天。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由公司人力资源部指导农电服务公司通过轮训、集训等形式,组织开展农电用工全员培训,培训覆盖率要达到100%。重点提升“低当量”人员素质,组织落实“低当量”(人才当量折算值在0.8及以下者)人员三年素质提升计划。

在现职中层干部培训方面。明确培训目标:针对“三集五大”实施以来公司发展变化的需要,使中层干部能够根据供电企业管理变化特点,强化执行力,提升管理者将已掌握的领导艺术和方法在工作中进行有效发挥的能力;熟练掌握绩效管理方法和管理技巧,有效提升干部队伍精细化管理能力;面对复杂的舆论环境,增强中层干部舆情管理和有效应对媒体的能力,切实增强领导干部队伍软实力,为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施提供支撑保证。目前已完成公司聘任的现职中层干部培训120人(其中在2012年或2013年已参加过省公司组织的干部培训班的人员原则上不再参加本次培训)。

篇11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教兴企”、“人才强企”战略,制定并实施职工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按照分类指导、针对性培训的原则,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及知识技能型人才步伐;进一步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努力营造技能人才快速、健康成长的学习和

工作环境,为集团公司创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技能人才基础。

二、培养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即从2005年到2007年底,实现中级工占生产工人队伍的60%、高级工占中级工队伍的15%、技师和高级技师占高级工队伍的50%的培养目标,缓解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按2005年至2007年集团公司在册生产工人平均人数2.4万人计算,到2007年中级工人数将达到14000人、高级工人数达到2100人、技师和高级技师1000人。每年须完成中级工5000人、高级工800人、技师及高级技师300人左右的培训、鉴定或考评任务。

三、具体措施

㈠采取自培、委培、自考和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加快技能人才培养

1.充分发挥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培训基地的作用。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职工参加脱产或半脱产培训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矿(厂、处)重点开展中级工和部分工种高级工的培训;集团公司重点开展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同时承担职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考核、鉴定及考评工作。

2.实施“职工技能等级达标培训工程”。普及中级工等级培训,凡现在岗的综采支架工、矿井维修电工、地面电工、值班电工、液压支架(支柱)修理工、矿井维修钳工、井下电钳工(综采维修电、钳工)、矿井通风工、瓦斯检查员、防爆电气设备检查员、主提升机司机、采煤机司机、掘进机司机、救护队员、采掘班组长、电(气)焊工、车工、钳工、锅炉操作工、起重机械作业、企业内车辆驾驶作业、营业员、餐饮服务员、客房服务员、通讯机务员、通讯设备检修工及其它特种作业人员,应在2007年底达到中级职业技能水平,取得国家《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实施“职工学历达标培养工程”。通过举办“双证”(文化学历证、等级工证)培训班、业余文化学习班等形式,集团公司45周岁以下,从事煤矿通用工种、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班组长,到2007年底,一般应达到高中文化学历;晋升技师的高级工在晋升前必须达到高中(或中专)或以上学历。

4.推行“自学考试”模式。职工根据国家制定的工种岗位技术等级职业资格标准和规定的教材,通过自学、自主钻研或拜师学技等途径获得的知识、技能,集团公司将采取国家自学考试模式,于每年7月份的第一周和11月份最后一周,组织岗位技能应会和专业理论应知考试、考核。对成绩和鉴定合格者,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发给相应的国家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5.推广“以师带徒”等传统培养方法。倡导已取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的高技能人才,通过“传、帮、带”等方法,积极主动向周围职工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努力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各单位应将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带徒工作列为评聘条件之一,并纳入薪酬分配考核内容。

6.借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优先培养紧缺人才。煤矿紧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可借助有关高等院校、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力量,采取“校企联合办学”、“委托培养”等形式,立足实战、实用、实效,缩短培养周期,加快紧缺专业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方面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

7.通过技能竞赛培养、选拔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是提高和检验职工技能水平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集团公司和矿(厂、处)两级职工技能竞赛要与职工技能等级鉴定工作相结合,对基础理论扎实、操作技能拔尖,在技能竞赛中成绩优秀的职工,除了给予表彰奖励外,经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可直接授予中级工或高级工职业资格,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晋升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

㈡完善考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1.建立“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职工技能等级CBA递进培训模式”就是职工技能逐级培训和递进考评机制,即C代表中级工,B代表高级工,A代表技师、高级技师。各单位要运用CBA递进培训模式,结合职工职业生涯设计和素质教育,制定职工技能人才培训、考评递进目标规划,按照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序列,使他们普遍每两年上一个台阶,优秀的一年上一个台阶。各单位要将每年评选出的“劳动模范”、“六好职工”以及热爱煤炭事业、有培养前途的青年职工,优先纳入技能人才培训和递进考评目标规划。

2.改进技师资格考评制度。在不断完善技师考评机制的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促进集团公司技师考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技师考评、鉴定工作,打破工龄、年限、资历等限制,使具备技师、高级技师素质和能力的职工及时晋升技术职业等级,取得国家《技师职业资格证书》。对评聘在岗的技

师、高级技师,坚持“一年一考核”和优升劣汰制度,不搞技术等级终身制。

3.完善“技术能手”和“首席职工”评选机制。集团公司和矿(厂、处)每两年开展一届“十佳技术能”、“百名优秀技术能手”评选活动,对被评为集团公司、矿(厂、处)级“十佳技术能手”的职工,报上级批准,分别授予技师和高级工技术等级职业资格;对各单位产生的“首席职工”、“首席技术工人”、“专

业工种(岗位)带头人”和“内聘技师”,符合条件的,可通过相关程序,纳入高级工鉴定和技师、高级技师申报评聘范围,并优先授予较高一级技术等级职业资格证书。

㈢不断完善技能人才“培养、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激励机制

1.鼓励各单位建立技能人才业绩与政治待遇、薪酬分配和职业生涯发展“三挂钩”的激励机制,既要营造用事业、感情、待遇留人的社会环境,也要完善制度留人的约束机制,参加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签订培养服务协议。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2.落实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岗位津贴待遇,

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岗位津贴分别不低于50元、100元、200元。还可通过技术创新奖励、岗位津贴、协议工资等多种形式,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贡献特别突出的,实行重奖。

3.保护技能岗位职工的学习积极性,经费投入要向技能人才培养倾斜,妥善处理工学矛盾,及时帮助技能人才解决在实习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足额提取使用职教经费。职工教育经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2.5%提取,且用于工人安全和岗位技能培训费用的比例要占60%以上。各单位要按照职工操作技能特点,配备必要的现场生产设备、多媒体教室,添置投影机、摄像机等教学设备,提高教学实验、模拟操作设备和实验室的装备水平,推广现场教学和实际操作模块化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

四、加强组织领导和考核工作

㈠加强领导

集团公司成立“2005年~2007年职工技能振兴计划”领导小组。某某同志任组长,某某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组织人事部、工会、人才培训中心、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劳动工资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人才培训中心,某某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基层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

㈡明确责任

组织人事部、劳动工资部负责专业技能人才需求预测和培养规划的制定;生产技术部、安全监察部、工会负责职工技能专业技术知识、安全知识培训及文化学习的指导和检查;人才培训中心负责日常事务工作和协调、处理年度培训计划的汇总拟订和组织实施,并负责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年度考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