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教师个人工作经验总结

教师个人工作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2 12:21:2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教师个人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教师个人工作经验总结

篇1

为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一些学校的薄弱学科发展,桥东区教育局实施了骨干教师支教工程。2009年6月,把省、市级骨干教师派往各校,尤其是偏远的、规模较小的学校支教一年,逐年轮换。连续两年派出支教教师19人,涉及中学物理、化学、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10个学科。这样的支教机制帮扶的是学校的薄弱学科,成长的是教师自身。骨干教师支教工程实现了用一个人带动一个学科,引领一支团队,影响一所学校的理想境界。

一、理念接力――注入新鲜活力

支教教师在支教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一是举办理论专题讲座;二是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三是上好示范引领课,构建教学模式;四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并在个人工作室记录支教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触发的感想,与全区共享。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支教工作中来,多次开展经验交流互动活动,将自己学习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好方法、成功的经验一一进行汇报展示。如支教教师的《支教一年苦与乐》和《多捕捉育人的蝴蝶》的经验介绍;所作的《幻灯片的制作与使用》讲座,提高了全校教师使用电脑的技能、技巧以及自制幻灯片的能力;引领学科教师的《如何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受援学校注入新的教学理念,为探索高效的备课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行为带动――做实专业引领

承担管理工作――这些骨干教师,在受援学校承担着一定的管理工作,他们注重细节的管理方式受到好评。有的教师承担起了教导处教学管理工作:指导学科教学、校本课程、辅助完成各级检查验收、组织师生家长读书活动:有的老师承担了受援学校实验仪器室管理工作,在省教育督导评估中规范实验室管理,顺利通过验收,辅导学生参加桥东区实验操作竞赛,获得优异成绩;有的担任毕业班班主任和备课组长;有的老师担任了起始年级的实验教学的改革任务,他们与组员一起备课、说课、听课、评课及反思,开展了一次次有效的教研活动,逐步完善了备课模式,尝试新的改革,为带出一支支优秀的、过硬的团队努力工作着。

开展课题研究――与支教学校老师共同开展课题研究。有的老师带着课题来到了受援学校,有的老师协助受援学校申请了“十二五”省级课题,在课题中他们研究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进而提高了支教学校教师的科研水平。

课堂教学实践――讲授不同类型的示范课,指导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有的老师通过数学学科的概念课、图形课、复习课的不同教学方法,向全校教师展示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朱洁老师每天听课、评课进行问题诊断;有的老师做不同年级的示范课、视导课、组内研究课,指导五年级专题备课;有的教师组织教师开展主题研讨课、说课及评课、撰写课后反思。有的教师开展观课议课活动,认真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精心打造优质常态课,形成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实效。

结对协同共进――与受援学校的骨干教师结对,进行备课、讲课、评课、议课一系列活动,为对子做示范课、引路课。由于他们的引领作用,使所在的教研组的整体研究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反思跟进――经验总结提升

篇2

本学期我担6-7年级10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工作。分别是七年级6个班(7年11班-7年16班)六年级4个班(6年1班-6年4班)。音乐课的测评标准如下:课堂平时表现,期末卷面考试,期末文艺汇报演出。

课堂平时表现:

我所教的班级中4个6年级班级。6个7年级班级。其中6年级学生相对7年级学生表现的较好。

学生平时课堂上比较好的班级是6年3班和7年12班。表现较差的班级是6年2班和7年14班。7年12班是7年级的实验班。该班平时课堂表现非常好,上课时学生能够积极地配合老师讲课。能作到气氛活泼,纪律不乱。班级学生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道德修养。这时我所任课的10个班级中表现最好的班级。卷面考试成绩也排在了10个班级中的首位。6年3班在6年级中表现比较突出。6年3班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学生,经过几次教育后这些学生改进很快。课堂上能够遵守纪律的同时积极回答问题。给班级带来了一个很好的音乐学课习环境。

课堂平时表现较差的班级:7年14班和6年2班。

7年14班学生课堂学习气氛不浓,课堂上课时基本没有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缺乏创造力和学习音乐的兴趣。多数学生课堂上有小动作、溜号、说话等情况。多次教育效果不好。

7年11班个别学生影响班级。每节课都要用大量的时间组织课堂纪律。班级学生说话接话想象严重。重点学生:刘浩承于添聪 孙语良 杨京瀚 蒋博 高志昂。

6年2班时六年级的实验班,与七年级实验班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班级女同学表现良好,主要问题出现在男同学。该班男同学说话现象严重,严重影响到了其他同学。多次教育效果不好。

期末卷面考试:

成绩最好的班级是7年16班。出现问题:由于本学期期末“红歌会”合唱比赛占用了学生课余时间。临近期末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其他学科考试。经组内研究决定采用开卷考试。此次开卷考试题内容多位学生自由发挥的文字题。给学生2天时间(周六周日)完成试卷。试卷成绩突出的班级是7年12班和6年2班。较差的班级是7年15班(该班雷同卷较多疑为集体抄袭)。

期末文艺汇报演出:

期末文艺汇报演出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班级音乐会形式进行考试。表现较好的班级是:7年12班 7年16班 6年3班表现较差的班级是:6年4班。其中7年16班的音乐会最有气氛。班级干部经过了精心的策划(演出顺序,邀请函出场顺序 班级设计主持人串词)。6年3班的整体节目设计的非常好。7年12班的节目很有艺术气息。演出较差的班级是6年4班(没有演出节目顺序学生没有准备考试内容 没有主持人 没有班级设计学生积极性不高)

活动表现:

本学期6,7年级主要的文艺活动有:军训文艺汇演,校庆运动会班级文艺节目,“红歌会”合唱比赛等。

军训文艺汇演中各班节目都比较出色。相对来说7年11班的全班同学大合唱非常出色。校庆运动会文艺表演中大多数班级能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排联节目。突出的班级是7年16班 6年1班。本学期最后一项大型活动是“红歌会“合唱比赛。6年2班的节目《闪闪的红星》,7年12班的《黄河大合唱》都获得了学校合唱比赛的前10名。红歌会活动中。6,7年级从学生道班主任都能够积极的参与,使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以及合唱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红歌会”暴露的问题:

1.“红歌会”初期个班班主任不够重视,临近比赛前几天“临阵磨枪”直接造成了学生上台紧张忘词等情况。

2.平时训练时学生不跟伴奏练习。正式演出时跟不上节拍。

课代表表现:

7年11班课代表李冠达,7年16班课代表李佳绮,等表现出色。

个人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这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教师这一职业首先让我感受到的是快乐。生活在省二实验这个附有挑战性的环境,身边是一群同龄的充满着活力的同事。每天相伴的是满带着天真的孩子。快乐的背后我感到的是从未有过的压力。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我们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的时候做出的反应。仔细想想压力就是来源于责任,来源于潜意识里的责任。我担心无力面对时刻的挑战,害怕缺乏经验的我无法马上胜任教育工作。我开始彷徨,我渴望鼓励与帮助。这时学校给我配了师父。是师父和同事们的帮忙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同时让我知道在激烈的职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下,我必须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努力学习充实自己。  1  

与本篇 2010—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总结 内容有关的:

| | | | | | | |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在这短短半年的工作,让我学习到了在学校课本中永远都无法领会的教育教学的宝贵财富。同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成为“好老师”最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崇高的师德。教师要热爱学生,师爱是师德之魂。对于我们新老师而言,我们有着非常艰巨的任务。怎么样才能让自己具备肩负重任的基本教学素质呢?我想无非也就是这两点:第一点是写教案,对待教案一定要认真,新教师几乎毫无讲学经验,那怎么才能不在讲台上出洋相,不说错话,不写错字呢?那只能认真对待教案和备课,我一般都会先备课,再默课,最后设想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尽量解决,如果无法解决,我在上课时也会尽量避免。第二点是听课,新教师快速成长唯一途径,自己学科的公开听课是一定要听的,但光听公开课是不够的,我在自己的学校里没听课调节,但我会去听语文和数学公开课,说不定能从中体会到一些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对我同样是有帮助的。

有梦就有希望,有希望就有朝阳。尽管追求梦想的路遥远而又坎坷,但我想说:"就算很受伤,也不要闪泪光!"让梦想起飞,总有希望之花盛开的那一天!既然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那就要认真对待我们的学生、学校还有自己的教学态度。万事开头难,只要我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勇于钻研和攀登,我相信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XX年 年是幸福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当中我付出着、收获着、快乐着.

(2)

篇3

导读

 

本文导读提纲

 

一、工作总结概念、作用、分类、特点

 

(一)工作总结概念;

 

(二)工作总结作用;

 

(三)工作总结类型;

 

(四)工作总结特点。

 

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设计

 

(一)年度工作总结结构

 

1、年度工作总结标题;

 

2、年度工作总结正文;

 

3、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步骤

 

1、年度工作总结标题确定;

 

2、年度工作总结正文撰写;   

 

3、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三、学年工作总结案例——校教学督导组2018-2019学年督导工作总结(PPT)

 

(一)校教学督导组2018-2019学年工作总结标题;

 

(二)督导组学年工作总结正文:

 

1、学年督导组工作概述、督导专家队伍概况、督导办公条件;

 

2、2018-2019学年[秋、(春、夏)]季学期常态下十方面教学督导工作:①教学督导专家听课;②期末试卷、教研组活动记录、实验实训专项检查;③期中教学检查;④期末考试督导专家巡考;⑤201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档案专项抽查;⑥20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督导巡视;⑦督导专家校园值班巡视;⑧督导专家对教师坐班答疑和自习辅导情况巡查⑨编写“督导通讯”;⑩督导组督导例会(16次)。

 

3、教学督导工作实践研究、探讨;

 

4、督导组教学督导专家队伍建设(管理)措施;

 

5、督导组校外督导工作;

 

6、校教学督导组督导工作效果(第三方评价);

 

7、学年督导组工作总结结语(含今后打算)。

 

(三)督导组学年工作总结落款。

 

四、结语

 

摘要:年终工作总结是人们对一年来的工作、学习或思想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应用文体。既是对自己一年来工作的回顾,又是来年新的工作计划的基础,对个人的职业规划很重要。写好工作总结往往能从一个侧面看出一个人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概括能力、逻辑能力和文字功底,甚至是工作作风。本文对工作总结的概念、作用、分类、特点及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设计进行阐述,并附校督导组学年督导工作总结案例,以期对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教师、督导专家们)撰写一年一度工作总结时给予分享、借鉴。

 

关键词:总结撰写设计;成绩问题;经验教训;今后工作;督导总结案例     一、工作总结概念、作用、分类、特点

 

(一)工作总结概念  

 

1、总结的概念:把某一阶段时间内的工作、学习或思想等情况,经过回顾、分析,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用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2、工作总结是企事业单位、个人等通过对过去一个阶段内工作进行全面回顾、检查、分析、评判,从理性认识的高度总结经验教训,以明确努力方向、指导今后工作。

 

3、年终工作总结是人们对一年来已经完成的工作,用正确的立场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回顾分析,通过肯定成绩,查找问题,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引出规律,用以指导明年工作的一种实践活动。

 

4、学校(部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是将一年(可以是自然年度、也可以是学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系统的梳理、检查、分析、评价、研究。既肯定成绩,得出经验;又找出问题,得出教训,以便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本单位(部门、个人)工作总结→主要总结本单位(部门、个人)工作→通过总结年度工作成绩、存在问题→找出经验、教训→找出规律→指导本单位(部门、个人)今后工作。

 

 

 

(二)工作总结作用

 

从前面的概念可以看出,就是回顾一年的工作,肯定成绩,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教训,规划来年。通过总结,可以把碎片化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发扬成绩、克服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

 

1、展示过去一段时间的整体工作面貌。这个整体指该总结规定范围具体的整体。如果是一个专项工作的总结,那么它所反映这个专项工作的总体情况既包括好的方面成绩、经验等,规律性、本质性的情况;也包括差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包括深层次问题等。 

 

2、提供经验和教训可用以指导、推动今后的工作。工作总结与经验材料不同的是它可以总结好坏两个方面的情况,有成绩、经验就如实总结成绩、经验,有问题、教训就如实记录问题、教训,全面反映。回想过去一段时间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就容易对工作形成规律性认识,从而提高工作水平。同时立足当年着眼长远、立足自己着眼全校,对今后工作和别人也有借鉴意义。

 

3、存档的需要。一段时间的工作结束了,如果没有一个文字性的总结材料,时间久了,当时情况、某个问题解决,就容易被人们遗忘。如果对这项工作及时进行总结,形成一个文字材料,作为档案存放起来,日后想了解一下以前这项工作是怎么做的,查看档案便知。

 

(三)工作总结类型

 

1、工作总结有多种类型。按其所指向的领域不同,可简单分为工作总结、活动总结、教学工作总结等等。

 

2、按其运用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个人工作总结和单位单位总结;如市、县、区、镇、街道工作总结、班组工作总结、部门工作总结等等。

 

3、按时间长短不同,可分为年度工作总结、有半年工作总结、季度工作总结、月份工作总结等最长时间的工作总结大约是政府等换届,3至5年或更长时间的回顾性总结等。

 

4、按其涉及面大小不同,可分为综合性工作总结、专题性工作总结等。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写得最多的总结,主要是工作总结、经验总结。

 

(四)工作总结特点

 

1、回顾性。通过分析过去工作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好的方面保持,差的方面改进,从而获取经验教训,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2、客观性。工作总结要求人们客观公正地分析和认识过去的工作,不能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报喜不报忧,更不能弄虚作假、浮夸邀功,要还原过去工作的本来面貌,如实地、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自己的工作,对成绩不要言过其实,对问题不要轻描淡写。

 

3、叙议结合。总结的最终目的是得出经验、吸取教训,找出做好工作的规律,因此,总结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认识和客观事例的罗列上,必须从实践中归纳出规律性的结论,形成有益的经验,对今后工作有指导作用,对他人有借鉴作用,因此在表述上要求有叙有议、叙议结合。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设计

 

  工作总结的写作过程,既是对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的回顾过程,也是人们思想认识提高的过程。工作总结的撰写,可以帮助我们将碎片化的思绪条理化、系统化,在描述现象与解释意义、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实践行为与思想理念之间找到联结点。工作总结的写法尽管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下面主要讨论年度工作总结的撰写设计。

 

(一)年度工作总结结构

 

1、标题。直截了当写明是什么单位、什么事项、什么时间的工作总结就行。如《学校教学年度工作总结》不必太复杂如概括式、结论式、 提问式副标题、正标题之类。     

 

2、正文。写工作总结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有大体的路子,一般写法分为四部分:

 

单位年度工作总结,除开头和结尾外,一般包括四个部分:一是主要成绩,就是把一年的工作成绩摆一摆;二是存在问题,即把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说一说;三是经验教训,就是把之所以取得成绩和出现问题的原因找出来;四是来年工作的设想,就是在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基础上,依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新年度工作做出部署安排或提出设想和打算。这是第一种结构方式,另外一种结构方式将经验提练和问题、分析合在一起。

 

(1)总概述

 

主要概述一段时期的工作过程,侧重交待本总结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主要工作概貌以统领全篇。

 

(2)成绩归纳——全面

 

工作成绩是工作总结的重要部分,把本单位(部门)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成绩全面写出来。写成绩见仁见智,各有高招。最常用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一年来所干的工作先划分为几个大的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哪些具体的工作成绩,分门别类地进行全面表述。成绩归纳要突出重点;要善于应用事例、数据和对比;学会细化,把大成绩里的小成绩全都具体列出来,没有小成绩,说明不了大成绩。

 

(3)经验提炼

 

除成绩部分外,经验是工作总结的重要部分,或者说是核心部分。一般成绩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有目共睹。而经验则是比较含蓄的,隐蔽在成绩里面,需要经过分析研究,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才能提炼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成绩是实践的概括,经验是把成绩上升到理性上认识,经验源于成绩,但又高于成绩,工作总结的过程也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4)问题及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把问题找得准,分析深刻。因为总结过去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把下一步的工作干得更好。找不出问题,不写问题,就不知道今后努力的方向。单位再好,成绩再突出,问题和不足总是有的,写总结不能不涉及问题。有时将(3)和(4)合起来写。

 

(5)总结结语 

 

  除了写一些基本的结论性文字,还可简明拖要地写一点下一阶段工作的打算。这也是总结写作与工作经验等写作不同的地方。

 

3、总结落款。在文末的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及撰写完成日期。(二)年度工作总结撰写步骤

 

1、年度工作总结标题确定

 

工作总结的标题通常分为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种。单标题又可分为公文式标题和文章式标题。公文式标题格式为“单位、部门名称+时间期限+总结内容+文种”,如《××学校××年教育教学工作总结》等。有的公文式标题中不出现单位、部门名称,如《××年教学工作总结》等。文章式标题一般是直接标明总结的基本观点,常用于专题总结,如《××学院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双标题是同时使用上述两种标题,一般正题采用文章式标题,副题采用公文式标题,如《××年教学工作总结交流——××学院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

 

2、年度工作总结正文撰写

 

(1)汇总归纳年度工作资料

 

写好工作总结,关键在于全面了解总结时限内的各类信息和资料,全面地把握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如果不能切实把握所做的工作,就谈不上写好工作总结,下笔时也无法做到有的放矢。

 

(2)年度工作总结总概述

 

工作总结的开头,一般都采取高度概括的写法,或概括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或对工作进行总体评价,或提炼工作的基本经验等。这段文字可以集中在一个段落,是工作总结的开头语或导语,其内容应起到提示全文的总纲作用。可按时间顺序概述,或按工作内容概述,字不宜多,高度概括,提纲挈领紧扣主题简明扼要,点明就行。

 

(3)年度工作成绩撰写

 

如成绩多、琐碎,可以概括起来,归纳几条写,抓住主要成绩,不能面面俱到,写成流水账。各成绩之间用一、二、三等序号隔开,也可归纳一个小标题,冠在前行,这样看了比较清楚,条目分明。在结构上,一条成绩一般为一个段落,如果是重大的成绩,也可分为几个小段落,组成一个大段落或大的层次。

 

写成绩一定要归纳、综合,突出主要成绩,使人一看便能明白,切忌松散,条理不清,别人看了不得要领。同时,写成绩要用直述的表述方法,语言实实在在,少发议论,应当多用数据,多举事实,让事实说话,没有虚言。这部分的篇幅决定于内容,该长则长,能短则短,以说明成绩为准。

 

(4)年度工作经验提练和问题分析

 

有的人说,成绩好写,经验难言,这反映有一定的道理。因此,写经验部分要很好地开动机器,动一动脑筋,把经验提炼出来。

 

经验可以分条写,用序号一、二、三分开,或者可以冠上小标题,两者都可以。每条经验安排一个段落,也可在一个大段落里再分出几个自然段。重要的经验还可在每条经验里再分(一)(二)(三),成为三级或四级的观点。在几条经验中,应分主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经验,主要经验排第一,次要的和再次要的经验,按次序排后;重要经验应展开写,写深写细,多用些笔墨,次要经验可以浓缩,概括地写,以节省又字,但一定要写清楚。写经验要突出重点,不要平均着力,把主要的经验作为重点写好,令人看了信服。

 

总结中最难写也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对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体会”的归纳提炼。成绩收获是感性的东西,而经验体会是理性认识。这一过程虽然难度大,但也有规律可循,将其归纳为:①从收集到的大量材料中抓主题,确定方向;②找到共同的成绩、做法,进行综合归纳;③列出观点,真正反映该项工作的某种规律和指导意义。

 

写问题一是要抓住重点,二是要掌握分寸。要比较概括,不必展开,可用序号排列,也可用分号隔开,还可分层次连写。 

 

所谓抓住重点就是把最突出的问题列出几条就行,不宜太多。掌握分寸就是既指出问题,又不说过头话。对问题的写法,基本上是点到为止。

 

“成绩”和“问题”可以分开写,也可以放在一起写。分开写就是成绩一个部分,问题另一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序号。放在一起写,就是写完成绩后另起一段写问题,成绩和问题不各自单独成为一个部分,只用自然段分开就行了。

 

对问题还要分析,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找原因,尤其要从思想上剖析,不能怕揭短。这部分的文字不宜长,能写深刻便可。

 

(5)年度工作总结结语(含今后打算)

 

结尾要富有张力。或对经验加以提炼概括,或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或提出下一步工作打算,或表明态度。总之,要给人们留下想象空间,展望未来,争取更大的成绩。

 

写今后打算实质上就是明确方向,交代任务,提出要求。摆成绩是干了什么,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写打算是准备干什么,拟达到什么程度。对于可以量化的工作项目应量化。不过也可不写今后打算。结尾应做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在写作时,不是三个部分都要写,有时为了突出某部分,就把着重点放在某一部分,其他部分可以省略或合并。比如要突出写经验,前两部分可合并作一个部分,而且可以简写,这样经验部分就比较丰满而实在。通常对上级总结汇报时,成绩、问题要详尽一些,今后打算从简,经验教训可以不说。对下级总结工作时应全面,并且今后的打算或工作部署要占很大的比重,一般占一半以上的篇幅和分量。

 

以上几个部分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情况有分有合,有详有略。

 

3、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工作总结的落款方式有两种:一种在文末的右下方署上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名字及写作时间。如果标题中已有单位名称或个人的名字的,只要在文末的右下方注明日期即可。另一种,在标题下署上总结单位的名称或个人的名字,文末的右下方只注明日期即可。公开发表的总结常用这种署名方式(文末的右下方无需注明日期)。

 

年度工作总结撰写步骤:年度工作总结标题确定→汇总归纳年度工作资料→年度工作总结正文撰写【(总结总概述→工作成绩撰写→年度工作经验提练和问题分析→年度工作总结结语(含今后打算)】→年度工作总结落款。 三、工作总结案例——校教学督导组2018-2019学年督导工作总结(PPT)

 

四、 结语

 

企事业、学校(部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是将一年(可以是自然年度、也可以是学年)以来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客观、深入系统的梳理、检查、分析、评价、研究。既肯定成绩,得出经验;又找出问题,得出教训,以便明确努力的方向。

篇4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3.061

在学习型社会大环境下,作为日益壮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工作者――高校辅导员这支队伍,为了保持持续的生命力和闪耀更多的职业光彩,我们需要通过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来实现学校和辅导员个人的双元发展。

“学习型辅导员”是指辅导员个人注重学习、思考和创新,在工作中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1]因此,笔者认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应是有共同的工作目标,通过学习与工作相融合,进行不间断地个人学习和团体学习,不断突破能力上限,探索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规律,实现辅导员和学校双赢发展的新型辅导员队伍。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之所以被广泛研究,除了因为该理论的重要实践指导意义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其他组织所不具有的特点:

首先,从本质上讲,学习型组织的本质在于团队具有学习和进步的能力。[2]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个体的学习只不过是基础,整个团队的学习才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核心。这个队伍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促使人们不断发现自己为何会造成目前的境地,以及如何才能加以改变现状的思考,通过学习使个人价值得到体现,并具有高于单个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

其次,从个人层面上讲,学习型辅导员队伍中的成员都有与学校相一致的共同愿景,并能够认识和理解自身从事工作对整个学校乃至社会的意义和价值,对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工作中不断超越自我,从而带动整个队伍的飞跃。

再次,从社会层面上讲,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是其成员的工作和社会地位、职业价值都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队伍。目前社会乃至学校对辅导员这一职业仍带有负面的情绪和看法。但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因为具有学习型组织的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创造出持续工作业绩的可持续发展组织的特点,因此能够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虽然已经被众多高校所重视,但存在于队伍建设过程中的障碍却是事实且不容忽视的。

第一,共同愿景的缺失导致思想不稳定,事务的繁杂导致没有成就感。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二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即辅导员晋升可以走行政职务晋升和专业教师职务晋升两条路,然而走行政化受限于屈指可数的行政岗位,走专任教师路,则会招致不专业的质疑。两难的面前辅导员在寻找自己方向的过程中慢慢磨灭了自己曾经的愿景,最终导致对自身身份缺乏认同感。同时,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多的是充当了“通信员”、“家政员”、“消防员”的角色,在事业上没有成就感。以上两个原因都会极大的阻碍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第二,工作评价缺乏科学性导致缺少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荣誉感。

目前对辅导员的考核方式有两种,一是量化把握,二是模糊把握。“量化考核强调的是可证性,是‘人的到场’,易于造成格式化的机械强制;而模糊评议强调的是工作到位,倾向综合评价,但缺乏可证性且过于主观化。”[3] 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无论是哪种考核方式亦或是两者相结合的方式都没有办法完全公平科学地评价辅导员的工作,因此年终评价往往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此的考核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挫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荣誉感,导致学习愿望不强烈。

第三,地位低下导致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是一种用来保护自己或他人免于受到学习或工作中的痛苦和威胁的习性。因为辅导员在整个高校系统里从行政职务上看是属于最底层的,另外经济待遇上也相对低下,这种经济和政治上地位都不如人的情绪及教师之间文人相轻的心理都将极易造成辅导员之间的习惯性防卫,从而严重阻碍了队伍的发展。

正因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可以不断提升处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的创新意识、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从而实现学校和辅导员个人的双元发展。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形势的必然要求,而建设的途径成为这一组织发展的关键。经过调研,笔者结合实际提出了如下的建设途径。

第一,建立学校和辅导员个人的共同愿景。

辅导员是高校组织的基本细胞,如何看待辅导员及如何“激活组织细胞”是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关键因素,而一个组织的旗帜和灵魂就是共同愿景,因此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最主要的就是寻找和建立学校与个人的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人们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及与组织各方面的活动中,从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会起来。[4]而一旦组织目标模糊僵化,就会导致辅导员个人归属感缺失。因此高校管理者应该让辅导员参与到共同愿景的制定中,使辅导员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充分融合在一起,时常向辅导员说明学校发展目标及学校对辅导员的培养目标,从而使得辅导员为实现共同愿景而努力学习。

第二,旨在促进规范学习的制度建设。

辅导员学习制度是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为了有效且有序地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学校可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把间隔性学习变成经常性学习,把被动型学习变成主动性学习,以此规范辅导员的学习。一是学习方式制度,例如定期的读书报告制度、每周每月的交流会、外出考察、岗位互换、案例学习、辅导员论坛等。二是学习保障制度,由于辅导员经常会被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占用大量的学习时间,因此如何把个人工作经验总结上升至规律、形成全校性乃至辅导员这一职业的工作制度规律将是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要解决的课题,只有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更有效地在时间上保证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是可行的。

第三,树立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及终身学习思想。

竞争是一个组织得以存续和发展的源泉,个人危机意识将是引发自主学习的最根本力量。因此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必须在观念上让全体辅导员有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如果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将会导致工作思路僵化、工作方法教条和前途虚幻化。只有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新学习理念,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业务素质。

第四,合理承担课程教学并开拓课题研究新路径。

学校应鼓励和要求具备相关条件的辅导员承担课程教学任务。辅导员通过教学能够在第一线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和思想动态,把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另外由于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较多,加上年轻资历浅,因此往往对作为高校生命力的科研项目不愿也不敢问津,导致他们跟学校的科研脱节,这样不利于学校和辅导员的双元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学校应当鼓励青年辅导员结合工作实践,申报和申请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自己学科背景相关的课题,同时学校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和帮助。青年辅导员也应该在工作中善于总结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发表、出版相关研究成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并进而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

第五,形成合理的激励制度。

健全学习的激励和保障制度是强化个人需要动机的手段。在创建学习型组织过程中,应重视激励的作用,并配有切实的人性化的制度保障。[5]主要包括:(1)建立适当的薪酬制度。辅导员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应当获得适当的薪酬以此激励他们更加投入。(2)建立继续深造制度。包括在职培训、脱产深造、跨校任职等。(3)建立合理晋升和评价制度。应实行促进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多元化评价体系,使辛勤付出的辅导员能够得到组织的正确评价,加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在吸纳高素质人才的同时能确保稳定现有辅导员队伍,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创建提供契合的环境。

辅导员素质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关键是学校重视的同时提供相关条件,使得辅导员把学习变为自身内在的需求,形成强烈的终身学习意识,那么学习型辅导员队伍的路将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刘宝明.建设学习型辅导员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J].文教资料,2010,(8):212.

[2]史晓斌.解读学习型组织两大关键词[J].冶金企业文化,2007,(5):16.

[3]朱孔军,林伟庭.从两难选择到整合协调[J].思想教育研究,2008,(7):52-54.

篇5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6-0085-02

在新农村建设中队伍中,农村致富带头人发挥着重要的乃至是关键性的作用,其靠自己的辛勤努力与聪明才智,为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探索了新路子。然而,由于其自身文化科学素质以及实际经济技术技能的限制,使得其经营与个人发展出现徘徊,且难以持续提升的现状。通过网络技能培训加强其农业技能,在提高其自身文化素质的同时也为新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其最理想的选择之一。

1 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技能培训对提高其个人能力的作用

网络的普及与计算机基本应用知识的掌握,为现代农民学习各种知识与技术技能提供了很多便利服务。但是由于农村致富带头人多数文化程度都不是很高,他们对网络技能并不能完全掌握,因此,政府相关部门,例如各级农委、劳动保障部门以及相关的高校等,可以根据国内、省内或各县市农业发展的现状,在对农村致富带头人做出基本摸底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开展针对他们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根据以往类似活动的开展及其成效来看,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技能培训对提高其个人能力,有着巨大的内驱推动作用。

1.1 提升其基础文化素质

从当前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训实践来看,无论是采取什么形式的网络培训,都会直接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一是系统的网络视频学习。这样的学习,一般都是某高校相关专业的专家或教授来实施,以专家们的高知识水平,只是单纯地网络听课就可以提高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二是系统的网络文章学习。在相关的培训网站,无论是网络培训学习的组织者还是相关的教师,都会公布一些相关的专业文章,让致富带头人们在网络视频学习之余,能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自由地学习。通过这样专业文章的学习,会从文章本身的文化素质来影响与改善他们基础文化素质。三是系统的网络交流学习。当然,在培训中也在既定的网站建立论坛等,让学员自由地讨论、发帖或交流等,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会建立专业性QQ群,让大家加强相互的交流学习,在相互的了解中增强大家的文化素质。

1.2 开阔其经营视野

尽管这些被培训的学员,无论在地方民间还是在官方统计中,从家庭收入总量、经营业务增值量上,可能都是货真价实的致富带头人,然而,其毕竟是靠自己的努力来实现的一切,由此也就决定了在他们思维中的经验决定论,进而限制了他们去接受新鲜的事物与技术技能等,因而,通过培训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以及开阔其视野成为必要的手段。开阔其经营地域视野。不管他们的成就有多大,毕竟就限制于一个地区或者只是很小的县市内,通过这样的培训,无论是授课教师的讲解还是其他的专业文章,以及与类似行业其他地区带头人的交流,会让他们对全国各地或者本省市内的该行业经营情况有着了解,开阔其地域视野。开阔其经营方式视野。立足在上述学习与交流基础上,可能每个人的经营方式由于所在县市或地区的情况不同等而产生差异,也或许每个经营方式都孤立且不可复制,却可以对他们产生启发,多多少少地获得借鉴。开阔其科研发展水平视野。虽然是在农村开展各种经营活动,但任何经营都需要立足在相关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其中不仅有原来成熟的科研理论指导,也有着他们的实践经验,尤其是当他们在相互交流实践经验的时候,会对他们产生更多的高质量启发。

2 农村致富带头人网络技能培训对新农村建设的激励性影响

根据对部分农村致富带头人的访谈得知,他们获得的相关知识,除了当地农技或者其他致富能人带动外,就是自己的摸索与自学,不仅在时间与金钱上消耗巨大,甚至其自己的研究或实验成本也相当昂贵。在他们创业之初也希望获得各种支持,尤其是相关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支持,然而,却不知道该去找谁学习。这种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好像找到了久违的靠山,对他们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莫大的激励作用。

2.1 激励农业经营创新

在国家各种惠农政策铺天盖地的时代,政策只会给他们指出发展的方向与政策优惠的可能性,而要变为现实性,只有广大农民自己的努力才能真正制作出来更大的“馅饼”。因而,这种培训为广大农民的创业与创新经营,准备了先进的理论与灵感。经营理念创新。在以往的农业经营中,靠差价或者政府支持与补贴等来获得更高的农业收入,这样的经营理念已经严重制约农业发展。只有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立足新时代的市场需求去创新农业经营,才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例如当前各种专业合作社等,就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创新实践。经营模式创新。同样,在经营的模式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原来都每个家庭独立的经营,农民们按照自己的特长或者喜好等实施农业经营活动,往往出现生产过剩甚至投机的现象,“蒜你狠”、“糖高宗”等都是不能科学规划生产经营的负面现象。随着人们对于市场的研究深入,一些农企合作、农超合作模式,为保障农民的利益探索了一条心的路子,不仅保障的农产品的质量,也为农产品的营销开辟了新途径。

2.2 推广农技普遍提高农业经营能力

通过这种培训,发挥这些致富带头人的作用,让他们在自己的经营中,去推广自己所学习的农技知识与相关的技术技能等,切实地提高广大农民的农业经营能力。首先,提高产品安全性。只有切实提高与改进农技,才能真正地从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上实现双丰收,避免一些二重标准的农产品出现,例如山东的生姜种植,农民自己吃的是绿色生姜,而销售的则是用高毒性农药种植的。解决这种问题,还是要从农技上来实现突破。其次,创立农产品品牌。在品牌化质量体系化的时代,不能再持着有产品不愁卖的思想来开展经营活动,必须立足市场强化特色创立品牌,才能用品牌的效应打开更加长远与广阔的市场来。例如一些冠以富硒概念的农产品,或者被认证为绿色食品的农产品,首先,从品牌上让人们认可其质量,继而去收获营销两旺的良性循环。再次,打开产品市场。在广告时代,即使是皇帝的女儿也会出现愁嫁的现象,作为一种产品,你只有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你的优越特色才能为大家所接受,在面对各种选择的时候,会把各种因素加以甄选,进而以特色适合性来决定其选择性,由此为农产品打开市场。

2.3 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内原动力

新农村与农业发展的动力源发于三个方面:国家的支持,科技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相对于前两者而言,农民素质的提高是属于农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前两者都需要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农民的学习、消化与运用才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而,这种培训活动会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内原动力。提高生产能力。尤其是现代化机械的运用,不仅极大地节约了农业经营的各种资源,也提高了生产经营的效率,为抢农时、优化生产结构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技术技能。农业原本是要靠天收成的。随着各种科技设施的运用,例如农业滴灌技术等,让农业不再局限于天气。再者,各种技术的支持,如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高,与广大农民的新种植、养殖等技术结合起来,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自然条件的影响,甚至能转为农业发展的动力等,进而提高农民发展信心。

新农村致富带头人的网络技术培训工作,以立足于新农村发展、农民成长以及农业发展改革的实际,在提高其专业管理素质、专业技术技能素质、专业市场营销素质的基础上,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搭建了更加高效的平台,为新农村的发展奠定了人文素质基础、技术技能持续提升基础、创新发展的基础,进而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好了前瞻准备。

参考文献:

[1]谭英,蒋建科,凌莲莲,等.基于网络媒体的农民技能培训效果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7(9):53,58,113.

[2]谭英,蒋建科,高嵩.基于网络媒体的远程农民技能培训效果分析——以北京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农民接受远程技能培训为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7(5):35-38.

篇6

LIU Song, YAN Qio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510225,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aching perform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 combined with the need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we designed a set of management system of public basic laboratory, using B/S structure, and using MySQL as the backend database suppo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ach function module of the system in detail.

Key words: JAVA WEB; B/S; Laboratory management system

1 基础实验室管理现状

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是基础实验教学的重要基地,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基础课程教学和实验建设水平的高低。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校在学生的实验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上加大力度的同时也对基础实验室加大改革的力度,将以往小而分散的基础实验室,组合到一起,建成统一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统一平台的建立,改变了实验室管理模式和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提升了教学效果。但此时,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没有得到同步的提升。

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入到各行各业,传统的人工实验室管理方式已与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不相适应。基础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变,使得不同学科的基础实验室集中到一起,统一管理,致使规模大、结构综合、系统复杂的基础实验室日常管理不断产生大量的数据,由此带来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

大量信息数据的处理、教学科研任务的合理安排和实验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了实验室管理工作面临的难题。网络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为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途径。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结合,开发一套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可以使得实验室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合理,促进实验资源的共享,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实验人员的管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 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特点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14年初,对实验室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公共基础实验中心。将原属于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计算机基础实验室,属于自动化学院的基础物理电子电工实验室,属于化学化工学院的应用化学基础实验室合并在一起隶属于公共基础实验中心。打破原有的功能单一、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新模式,从管理体制上对实验室的管理进行了改革。因此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1)实验室管理标准统一,避免管理软件重复开发。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改变了原来基础实验室各自为政的管理方式,强调了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将原有的只面向单个实验室的管理软件综合起来,一次开发,节约资金。

2)基础管理完善灵活。提供了实时准确的实验室资源使用情况,从而全面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3)功能齐全,实用性强。除了实验室的基础管理功能外,对日常产生的数据进行保存,并进一步的分析,为学校信息化管理和决策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

4)模块化开发,扩展性强。采用模块化、组件化的编程思想,可灵活地进行各功能模块的加(卸)载,使系统具有一定程度的伸缩性。

3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介绍

公共基础实验管理系统是将计算机技术、网路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有机地结合,实现实验室、实验仪器设备与实验耗材管理的规范化、信息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实验教学、实验室开放共享的管理水平与服务水平,还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海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领导和决策者提供评估、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的数据信息。其主要功能模块包括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从功能上,它既能够保证自身实验室数据的标准化和一致性,又能够满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需求。

4 系统的技术基础

系统采用B/S (Browser/Server)模式和JAVA WEB技术。B/S模式下,用户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就能打开工作界面,客户端不需要做额的外软件开发,程序员只需专注于Web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开发即可,可有效减轻维护工作量,降低成本。Java Web是用Java技术来解决相关Web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总和,在整个Web开发应用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当前大部分的网站设计将Java Web开发作为首选。

Java技术具有跨平台、成熟、健壮、易扩充的优势,并且在Java Web的应用上有较为成熟的框架如Struts、Spring、Hibernate等,这些框架的应用能使软件开发更加简单快捷,提高开发效率。本系统是基于MVC的Web应用程序的开发,采用了SSH(Struts+Spring+Hibernate)的集成框架,从职责上分为四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持久层和域模块层。采用SSH框架能使开发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搭建出结构清晰、重用性好、维护方便的 Web 应用程序。在SSH的集成框架中Struts主要负责流程控制,也就是页面转向,同时对数据进行处理操作。Hibernate主要负责数据的持久化操作,包括数据的增删查改。它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Spring主要有IoC控制反转、AOP面向切面编程等构成,它让程序员针对接口编程,这样在修改功能模块实现代码的时候比较方便。SSH的架构如图2所示。

5 系统总体设计

本实验室管理系统是高校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与实践的一部分,是实验室管理的优化与创新。它结合我校实验室管理的实际情况和实验室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采用计算机JAVA WEB技术来实现的一套软件管理系统。该系统下设用户管理、实验室管理、实验开放管理、设备资产管理、实验耗材管理、数据与报表、信息等主要功能模块。该实验管理系统的应用能有效提升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为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信息化的运作,减少实验室管理员的工作量,避免一些人为的失误,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

实验室管理主要包括了两大部分,即实验的教学管理和实验室的工作管理。这两大部分是根据多年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它们相辅相成,但又互相约束。同样,通过对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业务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将实验室的管理系统的用户分为两大类,即教师和学生。其中教师用户还可以细分为几种不同的权限,如: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课教师等等。因此,根据高校公共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模式,将本论文所实现的系统按照用户角色划分如下:

1)系统管理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最高权限拥有者,具有所有操作的权限。主要负责系统的:数据初始化、安全性的设置、其他角色权限的分配、基本功能维护、数据库的维护以及运行过程中的实时监测等等。

2)实验室管理人员:它是系统管理的次高级权限拥有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项目的开设、实验课程安排和调整、实验工作量化统计以及实验室的监管、实验设备和耗材的使用计划、采购、领用等,查询实验室、教学人员、学生和设备的信息以及实时状况,还可以根据查询结果自动生成相应报表。

3)实验课教师:它是系统管理的真正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仪器设备使用预定、申请实验环境准备、维修登记、耗材领用、报损等等,还可以完成课表查询、网上实验安排、日志填写、开放实验项目设置、信息交流等。

4)学生:它也是系统管理的广大使用者。主要可以通过本系统进行以下操作:实验设计、实验报告提交、网上实验项目预约、实验课表查看、实验课程预定、在线交流、信息浏览等。

数据库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是信息系统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了源代码开放且免费的MySQL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维护性、安全性、操作的方便性以及故障的恢复等,因此必须对数据库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根据实验管理的实际情况,本系统设计的数据库中主要数据表如下:实验室信息表(LabInfo)、实验人员信息表(Teacher)、实验室课程表(LabCourse)、用户信息表(UserInfo)、实验项目表(LabProject)、仪器设备表(Equipment)、低值易耗品表(Receive)、信息表(Information)、留言信息(Message)表等。

6 系统的七大功能模块

本论文中的公共基础实验室管理系统主要由用户管理模块、实验室管理模块、设备资产管理模块、实验开放管理模块、实验耗材管理模块、数据与报表模块、信息模块等七大功能模块组成。每个模块针对不同等级的用户设置不同的权限,不具有该权限的用户将不能使用部分功能选项。该系统针对设计的四种等级的用户,根据该角色权限的不同设置,将会呈现不一样的操作界面。

6.1 用户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用户信息的管理。用户信息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信息也不同,教师一般包括工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职务、电话、邮箱等;学生一般包括学号、姓名、用户名、用户密码、班级、电话、邮箱等。用户管理模块用来建立用户,并赋予其相应的角色,以及用户信息的增、删、改、查操作。系统将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实验室管理员、实验教师、学生这四种主要的不同角色,他们各有各的权限,登录进入系统后的操作界面也各不相同。系统的管理员的权限最高,具有所有的操作权限,学生的权限最低,只有预约、查看和浏览的权限。

6.2 实验室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有: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管理、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实验室日志的管理等,让复杂繁琐、并发又不可冲突的实验室管理工作变得并发中有序,有条不紊。

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包括实验室人员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否是专兼职、个人基本信息、具体负责事宜等。

实验室信息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房间数、房间面积等信息,可以通过查看实验室的信息,也可以统计所有实验室的部分信息,同时也可以逐级打开查看个别实验室的详细信息。

实验室使用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状态信息,提供学生预约开放实验室,设置实验室的开放时间与房间号等。

实验室日志的管理包括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设备维护记录以及统计信息等。

6.3 设备资产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实验室仪器设备账目,对使用过程进行管理,达到优化数据的真实、有效性,降低仪器设备管理难度的目的。其中又包括了以下三个子模块:

仪器管理模块: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一些基本信息,例如设备编号、名称、型号、规格、生产厂家、出厂日期、存放地点、价格、现有状态、所属管理人等信息。

仪器变动管理模块:包括仪器设备变更的申请、审批和管理功能,以及仪器的批量验收、变更、报修、维修、报失及报废等信息的管理。

数据信息服务模块:包括仪器设备相关信息的多种查询方式,仪器设备数据的统计,数据报表的自动生成及其打印服务。

6.4 实验开放管理模块

该模块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的开放,一是实验项目的开放,二是实验室的开放。

1)实验项目的开放

实验项目开放是指为高校专业教师上实验课提供功能完备的实验项目开放管理功能和提供预约实验项目的功能。

开放实验项目申请管理可以从开放的实验项目中进行选择和修改操作。选择设置中,可对实验项目的开放时间、实验地点、实验人数进行设置;修改则是对原有项目进行修改然后再进行开放。

实验项目预约管理是系统提供给实验老师开放实验预约申请和学生登录系统后预约自己的实验项目两种方式,实验项目可以规定实验的时间、地点、人数等。

2)实验室开放

实验室在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后,可将实验室设置在某一时间段内进行开放,学生可以进行上网申请,也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展以及个人爱好自主选择相关的实验申请,让实验室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使实验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其中在实验室的预约操作中,实验教师和学生都可进行预约和取消预约操作,从而选择实验项目或自定义项目预约开放实验室。

6.5 实验耗材管理模块

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现对耗材申请预算、接收、验货、存储、领用、统计等业务流程及实验室耗材采购登记与报账管理,对库存及经费进行统计查询,还可以实现账目查询与打印功能。

6.6 数据与报表模块

数据是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是系统操作的对象,它包括学校信息数据、各院系信息数据、各专业信息数据、各个课程信息数据、全体教师、班级和学生等的信息数据等。该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以上所有数据的批量导入以及增删、修改和查询功能,并且与教务系统获取的数据保持同步。系统对运行数据可进行统计与分析,生成各种统计报表,如实验室情况统计表、实验管理人员结构分析表、实验室资产统计表、实验耗材使用情况统计表等,相关统计报表可作为学校和部门科学决策的依据。

6.7 信息模块

篇7

中图分类号:G729 文献标识码:A

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屡次提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已成为继续教育事业全新的目标和使命。在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动下,知识和技术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人们对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自我提升、能力重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伴随着这些根本性变化,继续教育以学历为主的格局也随之发生转变,继续教育越来越注重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领域的开放性、教育过程的终身性、教育内容的丰富性、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等等。

一、信息化时代继续教育特征分析

(一)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在继续教育领域占主导地位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又重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提出了“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等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工作任务。从国家教育战略角度可以看出“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已成为指导继续教育工作的主要方针,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利用让这一指导方针得以充分体现。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终生受用的一次性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增长的知识,可持续发展才能顺应时代潮流。信息技术的利用一方面实现了教育内涵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进一步扩展,时间上呈现终身教育化的趋势,空间上展现出教育社会化、国际化的趋势。这是顺应时代的变革,把人的一生作为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过程,每个人都可以得到终身进修和不断丰富知识的机会。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要求社会中的人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催生和培育成人学习意识的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的社会化,树立起“全民终身教育”、“全民终身学习”、“为生存而学习”等一系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这种全新的思想观念逐步改变人们对继续教育的认识,并在教育发展进程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二)继续教育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个人化和虚拟化的特征

继续教育因信息技术的利用而发生变革,并因信息技术固有特性决定了继续教育呈现出与传统教育截然不同的特征。

1.知识传播载体呈现数字化特性

将传统的采用纸张、黑板、录像或录音作为知识传播手段转变为用计算机处理和传输的数字信息,把文字、符号、图形、声音、影像等媒体数字化,这是继续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后发生的根本变革。当今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传递、处理均已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实践证明,数字化处理的知识信息具有保真度高、存储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等特点。

2.学习环境呈现网络化特性

信息时代下继续教育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将人类带入全新的网络环境,人们学习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信息技术把分布在各地的具有独立处理能力的众多计算机系统,通过电讯线路和相应设备联结起来,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数字化知识信息的网络化交流变得越来越便捷、高效,电子邮件、远程登录、交流论坛、远程答辩等也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之中。

3.管理和服务呈现智能化特性

与传统的面授教育或脱产学习相比较,信息时代继续教育更多地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克服了以往采用纸介建档的人工管理模式所带来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把参加继续教育对象的基础信息、继续教育档案、学习管理与服务等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联系学习课程、学习状态、学习提醒、通知、学习交流等内容,继续教育参与者获得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且享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学习服务。信息技术用于继续教育体现了学习和管理的智能化融合。

4.课程资源呈现多媒体化特性

信息时代下继续教育具有一个显著特点便是充分整合优质课程资源,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库以满足学习者需求。数字化课程资源以多媒体形式呈现,集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仿真模拟于一体,课程多媒体化消除了信息的不确定性,参与者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课程呈现形式。

5.教育方式与学习计划呈现个性化特性

信息时代继续教育以个性化学习为中心,充分体现了5W,即无论何人(whoever)、在任何时候(whenever)和任何地方(wherever)都可以自由地与世界上其他任何人(whomeyer)进行任何形式(whatever)的交流学习。不仅如此,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参与者可以随时根据自身需求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计划。

6.实践场景呈现虚拟化特性

通过由计算机仿真生成的虚拟现实情境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知识和技能,是信息时代继续教育传输知识的重要手段。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图书馆、虚拟社区等等,为参与者提供了便捷快速的学习场景,为人们进入现实客观世界之前提供感知。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教育功能,把虚拟教育和实在教育结合起来,这是信息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从教育内容和组织方式来讲,信息化时代继续教育呈现出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特征

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10年来,无论是办学网络还是资源建设、教学模式、质量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继续教育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建设学习型组织,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和组织方式取得了创新发展,呈现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和协作性特征。

1.开放性和共手性

信息时代下继续教育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是相辅相成的。开放性指的是教育目标的开放、课程资源的开放、教学模式的开放以及管理的开放;共享性指的是优质课程的共享、先进模式的共享以及成果的共享。实践证明,只有在开放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共享,也只有在共享的机制下才能进一步推动开放。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项目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充分展示了信息时代继续教育的这一特性。

2011年11月,教育部主办“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与服务成果展”,以“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开放,搭建优质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服务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为主题,展示宣传和推广共享近年来我国继续教育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与服务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以北京大学为代表的103所高校签约了继续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项目,清华大学等50所高校被批准成为首批继续教育示范基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等15所广播电视大学被授予“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示范基地”称号。

2012年2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出台,强调指出:建立数字化学习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创新资源开发机制和共享机制;建立国家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建设各类公益性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库;推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建设10,000门课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通过多种模式和机制向公众开放;推动建立各类学校、行业企业、社区教育体系之间继续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全社会各类学习者提供优质数字化资源。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从运行现状来讲,继续教育的开放性和共享性已经逐步转变为其本质特性,开放性与共享性是衡量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

2.交互性和协作性

信息技术为继续教育提供了高度信息化、网络化的教育服务环境,使得继续教育更多地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开放,更多地通过纵横交织的渠道,利用电视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现代远程教育的技术手段扩大教育受众面,有效地解决了工学矛盾。面对面的集中学习讨论逐步减少,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网络交互功能、利用虚拟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场所,建立起来的师生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讨论”。这种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起来的“交流”和“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参与对象的限制,只要能够解决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都可以用于彼此交流,同时还能够建立类似案例问题库以供其它人参考。交互性和协作性充分体现了信息时代继续教育教学组织特性。

二、当前校企继续教育合作现状及困惑

(一)校企合作层次不够深入,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性设计欠缺

在当前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数高校为求生存、求发展和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结合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继续教育服务,企业依据自身的人才需求规划或者人才培养计划定向性与高校合作。高校每年从不同企业中承担个别人才培养项目,而对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长远利益关注甚少;企业也是在合作中不断得更换合作对象,缺乏对人才培养的连续性,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开展培训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合作导致的结果,也是目前依然存在的继续教育针对性差、培训脱节现象。

(二)校企合作模式单一,学历化倾向严重

对高校来说,学历教育是高校对过去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当高校面向企业开展继续教育服务的时候,难免会带有一些学历教育的色彩,这不仅仅是在形式上,而且也表现在课程和师资上。高校在接受企业所送的培训项目时,提供的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和师资都是学历教育成型的,其中虽有很少的一部分按照企业需求开设,也仅仅是一些点缀,并不能真正解决企业所需要的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没有跳出学历教育的培养模式。就企业而言,企业在向高校输送培训项目时,往往要求培训结束后领取一个毕业证,既完成企业培训任务,也解决了企业员工学历达标或者是满足少数群体的需求。这就使得高校与企业的继续教育合作倾向学历层次。

(三)校企资源整合不足,“双师型”师资和“有用”课程匮乏

高校和企业都拥有部分资源,但这些资源中很大一部分包括企业和高校的师资力量、信息资源和设备资源等等,都未能充分利用和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这些都需要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创造能力和工作能力,而企业员工一劳永逸的一次性教育已经不复存在,他们除了不断更新基础知识还要努力提高和强化专业技能,需要把学习植入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给他们提供终身学习的场所或环境。要解决这类问题,不仅涉及到技术问题,更涉及到师资和课程,这主要是“双师型”师资和“有用”课程。然而,单就高校或企业培训机构自身而言,建立一支专门的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非常困难的,高校里许多教师都是传统的理论型、研究型教师,这些教师没有生产一线的实践经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密切联系生产实际问题开展教学,企业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又难以迅速掌握日新月异的理论前沿知识,从而造成了师资力量难以满足企业继续教育需求的矛盾,这同时也是导致“有用”课程匮乏的主要原因。

三、适应企业多元化需求的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创新探索

(一)继续教育会员制服务模式的创新和探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2001年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无论是从学历教育规范办学、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学习平台和管理系统建设、学习支持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并且伴随着学历教育的稳定发展,探索建立了为行业、地方企业提供继续教育的专用培训网——中国能源教育网,探索出一条适合现代企业发展的校企合作新模式——会员制模式。

所谓会员制,是指企业以加盟方式与高校合作,高校为加盟会员定制企业网络学堂(或大学),提供学习管理平台支持服务,提供学历教育、岗位培训、职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等学习资源,通过专用数字卫星教学系统和网络平台,提供专家讲座和公益培训课程;为会员提供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咨询、培训项目设计等服务;并为会员单位宣传产品广告和推广企业形象等,为会员提供企业与社会相似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流渠道。

首先,在该模式下,企业无需投入人力物力便拥有本企业专属的企业网络学堂(或大学),可以通过中国能源教育网资源共享平台选用适合自身要求的的课程资源,面向所有员工组织实施培训项目,组建学习型班组,建立工作经验交流环境,真正实现全员的继续教育;其次,企业可建立培训项目管理档案,管理全年培训项目计划和项目方案,建立员工学习档案,实现培训管理信息化;再次,企业还能够建立自身的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库和培训师资库,提高企业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另外,还要促进学员学习常态化、学习交流信息化。即通过该模式,企业建立起一种混合式的继续教育组织模式,学员参与培训活动不受工作时间限制,还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企业规定外的课程。

会员制模式,促使高校和企业关系更加紧密,高校站在企业立场设计培训项目和开发课程,企业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推动企业员工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截至目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与行业内多家企业、社会地方企业建立起这种新型合作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在信息化时代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会员制模式下校企继续教育合作优势

1.责任主体优势

会员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高校和企业都处于一个责任主置。对高校来讲,从企业继续教育的参与者转变为设计者,站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长远利益基础上为企业设计继续教育项目和课程,利用高校作为社会公共教育服务机构这一优势,为企业调配适合企业业务需要的师资和课程;对企业来讲,从继续教育组织者转变为倡导者,与高校责任主体虽说都是站在企业人力资源发展长远利益基础上,企业更肩负起员工终身学习环境的搭建,学习型企业建设的推动责任。角色的转换、责任主体意识的加强,有利于整合校企继续教育资源,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层次,有利于推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2.教育与技术的融合优势

信息化时代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最有效手段就是利用网络,通过企业网络大学系统建立起面向全体员工、面向业务所有专业领域、面向所有岗位的继续教育。建设企业网络大学,不仅仅是建一个网站,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教育理念、学习习惯、管理流程、服务方式等等因素,只有把教育理念和信息技术融合起来,才能有效实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过程中,高校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融合过程,已经取得这方面的成功经验,这是任何单纯网络技术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便是这类高校中的代表,其自主研发的中国能源教育网综合设计了成人学习习惯、企业培训管理、教育理念和教学服务等元素,为企业构建企业网络大学提供了便捷通道,这也是会员制模式能够成功实现的基本条件。

3.成本优势

网络在线培训的优势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会员制模式下的校企合作,成本优势也很明显:企业不用对软硬件系统进行投入,只需要获得一个会员账号和远程地址即可,而且也不用建服务器,甚至于技术维护也不需要,学校还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咨询服务,为企业设计年度培训项目以及提供企业特色课程定制;而企业的会员费投入也就仅仅是一个网络技术维护人员的工资成本。可见,这种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避免了企业软硬件方面的重复建设,提高了企业继续教育信息化水平,有效节约了资金。

(三)会员制模式的实施保障

1.资源保障

资源保障是校企合作成功的根本保障。一方面,学校通过社会公共教育服务机构为依托,汇集行业内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师资库和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另一方面,校企共同参与研制继续教育课程,企业提供生产现场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学校设计课程框架和提供配套课程研发技术,以定向研发方式制作课程资源。同时,企业优质资源也可以通过共享方式通过学校对外呈现,供类似企业选用。优质资源库的建立需涵盖本行业所涉及的所有专业领域,包括职业素养教育等。

2.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