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1-29 23:56: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研修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为本次培训授课的专家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霍益萍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学院安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刘静玲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数学学院刘来福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勤妮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程圭芳教授、北京大学信息学院张铭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乐群教授等8名著名学科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担任物理与工程、环境科学、数学、生物、化学、计算机、地球与空间科学7个学科7个班的培训工作。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专业素养和很强的科研能力,对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问题和中学科学教师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培训指导非常到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受到了学员由衷的欢迎和敬重。
物理与工程班的陈万明老师来自广安邻水,是我省的优秀科技辅导员,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省、全国大赛上获得奖励。但通过这次的培训,他感悟颇深,他在总结中写到:“短短的5天,我接触到了最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学观念,在培训班的引领,让我养成了‘边教边学,边学边思,边悟’的习惯,让我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不断提升完善自我。使我这样一个‘井底之蛙’对科技活动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感悟,也正是在专家的评课引领下,使我渐渐的明白了,原来科技活动课应该是这样上的,学生可以这样去学。我多么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这样的培训活动,改变以往那种闭门造车的
1 2 3 4 5教学方式,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做到‘流水不腐’。”
德阳中学的王勋老师用“角度、高度、深度、广度”这8个字来概括了他参加此次培训的感悟:“崭新的角度、专家的高度、精辟的深度、开放的广度”是对这次培训最好的评价。
来自宁夏银川中学的李志云老师说:“此次培训授课的方式很独特,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在创设情境,分组进行讨论、研究,充分调动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教师在与他人充分互动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相关问题的界定、分析与解决。通过专家细致的讲解、模拟学习、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的训练,提升了教师的指导能力。此次培训使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大有帮助。”
我们对每个学员发放了学员对此次培训的评价表,从“你对本次培训内容的设计”、“你认为本次培训的时间问题及各单元的时间分配”、“你对本次培训的培训方式”、“你对担任本次培训的专家”、“你对担任你们班培训管理工作的班主任”这5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收回的171份问卷统计,回馈情况如下表:
以上的各项数据充分证明,此次参训的学员对本次的培训是非常满意的,这在其它高中教师的培训中比较罕见。专家们对我省的学员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他们说没有想到XX的老师们这么刻苦、这么积极、这么有创新的精神,对这批学员非常满意。
1 2 3 4 5短短的6天时间,专家们和学员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课堂上掌声不断、歌声飘扬。所有课程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跟专家们合影留念,举起手中的酒杯不断向专家表示诚挚的敬意和浓浓的谢意,好多学员提出,这样的培训是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不仅学到了知识,还被专家们的人格魅力感染了,使学员们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得到了提升。学员们衷心感谢中国科协和XX省科协给他们创造了一次这样好的学习机会,希望这样的培训每年都办,他们每年都要来参加!
从学员的自我总结来看,本次培训中学员的收获主要表现为:
一、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和方法上有所提高。本次培训以比较正规的科研训练,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指导学员会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对如何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科技创新有了初步的感受。一改原来大报告式的培训模式,将以往的感性和零星的经验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提升。这是本次培训中学员感受最深的一点。
二、对学员们日常教学方法的撞击,引起了他们的反思。本次培训,学员们通过自身体验,站在自己是学生的角度去体会,切实的感受到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互动学习等方式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学习方式。这种体验,引发了很多学员对自己日常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的思考,不少学员表示,回学校后一定要尝试一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
学校领导非常重视研修工作,学校成立了以高亚真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王艳华为副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构建了“学校——教研组——备课组”的校本研修网络,分层次有计划地开展集体备课和研讨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切实抓好研修管理工作,认真布置研修活动和检查考核,使管理上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为了加强教师的学习,学校花大力气,为各备课组增配了21台电脑,并全部连上互联网,使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为了加强网络管理,提高计算机的使用效率,为各年级组增设了网络管理员。
二、校本研修整体情况
本学期继续以“学案导学,先学后教,创建自主学习高效课堂”,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主要内容,所有教研活动都围绕这个主题开展。以骨干教师为引领,以“集体备课、研讨课”活动为平台,进一步提高广大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1、开学初制定了详尽的计划。各项活动安排具体。计划的可操作性强,执行起来容易,便于检查,便于管理。印发了“校本研修活动安排表”、“教研组、备课组成员一览表”、“乌伊岭区中学师徒结对表”、“教研课日程表”四个计划性的表格。
2、保证每月至少有一次业务培训讲座。针对教师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全校老师及时了培训,提高了培训的时效性。
3、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全员文化课测试及文化理论考试,组织专人评卷,测试成绩存入个人研修档案。
4、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一次钢笔字测试。
5、由于校址搬迁,新楼的计算机教室设备没有安装到位,本学期计划的汉字录入测试及现在教育技术测试没有如期进行。
6、克服经费不足的困难,每次都尽可能多的派出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本学期派出7名教师赴金山屯参加“国培”经验交流会,派出14名教师赴铁力参加全市中考质量分析会。
另派出高颖、潘增华、田华三名教师分别到哈尔滨、石家庄、北京参加国培。所有派出参加培训的教师,返校后,都将要为全校教师做报告或者讲示范课。使他们在外学习的收获在我校遍地开花。
三、常规研修制度化
1、鼓励教师自主研修,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进行学习,报纸、杂志、电视、网络、函授学习等有力的推动了教师的研修工作。
2、学校规定每周至少进行一次集体研修活动,或者以备课为单位,或者以教研组为单位,规定了校本研修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其中:每周一第三节课为史地政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间;周一第六节语文组;周二第六节英语组;周二第七节理化生组;周五第三节数学组,地点在会议室。在规定的校本研修时间内,校领导全面进行检查,保证研修成效。
3、为新教师安排了专人指导,以拜师带徒弟的方式引领他们快速成长。
本学期在教育局和教研室领导和指导下,组织参加国培经验交流会的教师杨海萍、田华、李加民、林志萍、侯兆坤、张晶华分别讲了一节示范课。
在学习过程中,班主任通过上网、电话、聊天等途径及时了解各学员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督促其改正,在后阶段发现有的老师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就分别给学校领导打电话督促其完成作业,至学习结束我们班全体学员基本都按规定完成了作业(有三个特例除外—这三个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转到其他科目的培训)。对好的现象给予及时表扬,如罗晓萍老师作为我们班的简报编辑员,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自己觉得自己在简报的编辑中还有一些技术性的知识未掌握好,觉得自己所编辑的简报与别人的还有一些差距,于是联系到上一期的简报编辑,利用暑假最后两天时间不远几十公里赶到县城向那位老师请教,回到家后还自己不断地练习排版、编 辑图片等等,正是有了她的不懈努力,我们班的简报才能多次进入课程简报中的简报揽胜。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一九年级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
本人一直跟班担任九年级3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中所做的一些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1、课前精心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组织好课堂教学。
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二、认真做好总复习工作
1、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2、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针对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同时,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错误的原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
3、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首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通过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使学生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并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帮助下,我圆满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回顾这学期的工作,现总结如下:
政治思想方面:
我能遵循党的教育教学方针,热爱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尽职尽责,把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
教育教学方面:
我认为九年级总复习是重要的教学阶段,是学生再学习的过程,也是全面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收获季节”,是学生继续学习和参加工作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负起责任,让学生满载着素质教育的丰硕果实结束义务教育。
一、总复习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
具体做法是:
一教师的板书与学生的板演
教师的板书应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对问题的解答要让学生看解题思路及学生参与情况,教师的板书布局要合理,层次要分明,教学手段运用要和谐。
强化学生板演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因为学生板演可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如暴露知识上的缺欠,可弥补讲课中的不足,同时,学生板演中出现的优秀解题方法,为教师提供向学生学习的良好机会;另外也可以培养学生胆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记忆。
二注重学生解题中的错误分析
在总复习中,学生在解题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教师针对错误进行系统分析是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采取措施进行补救;错误从一个特定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教师认真总结,可以成为学生知识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学生领略解决问题中的探索、调试过程,这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会产生有益影响。
首先,教师应预防错误的发生,要了解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中发现:
⑴字面理解水平
⑵联系的理解水平
⑶创造性水平
其次,在复习过程中,提问是重要复习手段,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要分析其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可以利用反面知识巩固正面知识。
最后,课后的讲评要抓住典型加以评述。事实证明,练是实践,评是升华,只讲不评,练习往往走过场。
三关心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特别予以关心,反复采取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成为一名合格的初中毕业生。
首先,教师找他们促膝谈心,把教师的爱倾注给学生,教师热心、体贴、耐心的帮助,学生会从心理体会到师生之间真挚情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特别在题目的选择上要有梯度,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逐步使他们学习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班内开展学习中的互相帮助活动,创设一个良好的复习情境,同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二、要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是培养能力的信心”这思想贯穿整个复习的始终。
1、变更命题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寻求不同的解题途径与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广阔性。
3、变化几何图形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
4、强化题目的条件和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批评性。
5、变封闭题目为开放型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性。
三、做好数学技能的再学习,全面培养学生素质
根据数学大纲的规定,一般认为数学技能指以下3种
⑴运算技能⑵作图和画图技能⑶推理技能
为此,在数学复习中,特别在学生练习中要做到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正确性。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遵循正确思维规律和形式,在运算、推理、作图中和所得结论中都要准确无误。
第二、速度。注重解题速度。
第三、协调性。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反应,对于文字、符号、图形运用自由,融为一体,作出连贯反应。
履行职责方面:
本学期我能够认真完成上一级和学校领导教给的各项任务,认真参加各种学习,做好学习笔记,全学期不迟到不早退,出满勤。
可能在工作中还存在诸多不足,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我确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初中数学教师个人研修总结范文三叮咚转眼的时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走过了2016年上半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2015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师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个道理古今皆然。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师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
担任跨年级初一和初三的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的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在实际工作中,那就得实干加巧干。对于一名数学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岁月的流逝,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不但自己订阅了三四种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考,而且还借阅大量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书籍,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
其次是从教学经验上。由于自己教学经验不足,有时还会在教学过程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不知如何处理。因而我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力争从他们那里尽快增加一些宝贵的教学经验。我个人应付和处理教室各式各样问题的能力大大增强。
最后我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学生也是老师的"教师"。由于学生接受新知识快,接受信息多,因此我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亦能丰富我的教学知识。
为了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和同学的希望,我决心尽我最大所能去提高自身水平,争取较出色的完成新高一教学。为此,我一方面下苦功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打牢基础知识,使自己能够比较自如的进行教学;另一方面,继续向老教师学习,抽出业余时间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学习。对待课程,虚心听取他们意见备好每一节课;仔细听课,认真学习他们上课的安排和技巧。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学,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教室在历次考试当中都取的了较好的成绩,。接手这两个班的教学,我更是一点不敢放松,每备一节课我都向老教师年轻教师虚心的求教力争尽善尽美。
三、考勤纪律方面
二、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是迫在眉捷的任务。目前,有一部分教师的认识还不到位,认为现有的知识足已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得教师轻视学习,对教师的继续教育持抵制态度,因此,提高教师对学习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做不断学习之人,来完善和提高自我。
三、为教师提供最合适的培训管理模式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
(1)培训管理模式改革的具体目标。教师继续教育要在每一个教师需要的时候、方便的地点,以最好的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帮助教师不失时机地获得所需要的东西。
(2)采取协商式培训形式。这是指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培训结果的分析与评估等方面由教学双方共同参与、协商进行、合作完成。协商式培训的基础在于:
①不同的人由于内在素质结构的不同而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人和专业发展需要,最适合一个人专业发展的环境可能完全不适合另一个人的发展。为此,继续教育应鼓励教师采用自己偏爱的学习形式,来实现自我选择的目标。当教师养成了自定目标和自选实现目标的活动方式的习惯时,他们的教育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②教师具有自我教育能力。首先,他们能恰当选择学习目标。教师个体对自己的学习需要能作出最适当的判断,他们有能力自我导向,并自主学习。其次,当教师开始并设计了自己的学习活动后,他们的使命感增强,因而学习的效率高。再次,教师是根据个人的需求判断来选择自己的学习目标的,因而,这种学习动机是最强烈的,对教师的个体行为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二、培训对象与条件
培训对象为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师,以学校为单位集体组织报名,全员培训,原则上不得缺额。根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中“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的要求,对学校尚未开设的课程,也要选派教师参加培训。
高中学校要提供教师上网学习条件,教师要具有上网学习交流的能力,能够坚持全过程的远程学习。培训期间平均每天学习视频课程2学时,每天参与学校及区域组织的面对面研讨和在线交流研讨时间不少于4小时。
三、培训时间
全省高中教师按市地分两批培训。
第一批:7月13日—25日(淄博、烟台、东营、枣庄、潍坊、泰安、临沂、聊城)
7月13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14日—25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第二批:7月27日—8月8日(济南、青岛、济宁、日照、威海、莱芜、滨州、菏泽、德州)
7月27日,完成公共课程的学习,6学时;
7月28日—8月8日:完成各学科6个专题的研修;
高中政治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0天,每天6学时,共计60学时。其他学科课程学习时间为12天,每门学科课程分为六个研修专题,每个专题2天,每天学习6小时(其中观看视频2小时,其余时间为教师面对面研讨、提交作业和参与网上研讨时间),共计72学时。
每个专题第一天学习通过高中新课程的视频案例分析,引导学员进入情景,直面问题和不同观点,各抒已见,互动交流,并以作业或讨论等形式,发表看法,分享智慧。第二天学习,通过视频讲课、专家文稿、相关文章、评论、课程简报,学员提交作业及互动交流,获得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教学能力。各学科研修进度以课程团队制定的课程表为准。
培训期间,研修平台24小时开放;集中培训结束后,所有参训教师仍可凭个人账号和密码登陆研修平台参与讨论。
四、培训方式
采取远程网络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学习、管理与互动研讨。充分发挥行政和学校管理优势,推动远程网络为平台的校本培训的深入开展。
——学员学习:包括学习视频课程、参与面对面研讨、参与在线研讨和专题讨论,按要求完成并提交作业,与指导教师及课程专家互动答疑;
——指导教师:组织、督促学员学习,进行学习指导,评判作业,点评学员观点,组织并引领学员进行研讨;
——专家团队:对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定期在线与学员进行交流,编辑课程简报,对典型问题进行集中互动答疑。
——网络平台系统:提供学习资源、交流平台,记录学员网上学习时间、作业完成情况、参与互动研讨点评情况、讨论记录和作业成绩等,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综合成绩评定。
五、培训工作流程
1、管理系统数据审核(6月1日—10日,各高中学校)
各高中学校利用已经注册的“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员账号和密码登陆管理系统,补充、修订、审核确认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及个人信息。
2、综合管理培训(6月9日,各市教育局)
各市教育局选派相关人员参加省项目办组织的集中培训,熟悉“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审核、报名、编班以及指导教师配置等工作要求与流程。
3、报名、编班和配置指导教师(6月11日—15日,各高中学校、各市教育局)
各高中学校利用“山东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填报参加培训的教师名单,本工作于6月10日—13日完成。各市教育局按照区域就近原则(以县区为单位,对于教师人数少的学科,各市可根据实际情况跨区域,或以市为单位组班),每学科、每100人左右编为一个学科虚拟班级;各市教育局根据相关标准(附件)选拔成立本市的指导教师团队,根据本市各学科班级数,为每个学科班配备指导教师1-2人。此项工作于6月14日—15日进行。
4、指导教师团队及技术人员培训(6月19日,省项目办及各市教育局)
6月19日,省项目办通过山东省教师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对各市指导教师及各级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各学校领取课程资源,并下发至参加培训的教师手中。
5、熟悉学习平台(6月21日—7月10日,各市教育局、各高中学校)
指导教师、各级技术人员熟悉学习平台,下载整理各类手册,对参训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检查各校培训场所、设备是否正常,为正式培训做好准备。
6、试点培训
6月21日—7月初,拟组织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培训。试点培训方案另行通知。
7、培训实施(7月13日—8月8号):
(1)各学校根据统一要求,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播放已经准备的课程资源,组织各学科教师观看;
(2)学校在区域教科研部门指导下组织本校学科教师开展面对面的互动研讨;
(3)各市指导教师在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下对研讨内容和学员作业根据相关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点评和互动研讨。
对于培训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及账号密码错误等问题,由各校技术人员在本校依托“山东教师继续管理系统”予以解决。
六、考核评价
所谓网络环境下互动式校本研修就是提供网络支持,通过专家的引导和学校一系列设计的互动式交流活动,让教师亲身参与,从而让教师内在和外在都得到成长的一种校本研修方式。要使网络环境下为互动式校本研修的开展提供前提条件,除了组织保障外,几个支持体系不可少:一是理念支持,这是行动的先导;二是制度支持,这是行动的保障;三是硬件支持,这是行动的条件。
理念引导。2009年4月初,学校作总动员,并通过各种会议、网络、校内刊物等,认真宣传学习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的意义及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重要性,动员全体老师积极参与进来。同时,学校邀请多位相关专家作了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实践研究重要性及如何实践专题报告,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科研意义与方法的培训,进行即席交流。通过各种学习宣传活动,使老师们更清楚地了解了校本研修的内涵及其意义,增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学到了不少科研知识,为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奠定了基础。
制度保障。学校先后制定了《白云中学教师发展规划》、《白云中学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有效教学校本研修制度》、《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管理要求》、《广州市白云中学教育科研考核、奖励暂行办法》等。同时对校本研修进行规范化管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校本研修制度化,网上研修与面对面研修相结合,形式分两种。固定的:定时(每周星期四、五的下午)、定地点,分别开展文、理科老师的校本研修,并进行考勤。半固定的:在一定时间内要求完成的学校及科组的网上研修活动。2. 校本培训学分化。根据课程计划,将培训目标,教师完成研修任务的质与量,出勤率等量化为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学分,而校本培训又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并将这一制度纳入到教师工作绩效考核中去,学期结束时由教导处进行考核,并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评分。
硬件支持。一是物质条件,包括设备、场地、器材等,为老师们配备电脑、安排研修场地等。二是培训师资:由本校教科研骨干和外请专家组成。三是网络档案管理与技术咨询,由教学处、电教科负责。
二、理清思路,确定方案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校本研修,必须首先转变教师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让教师成为研修内容的决定者,让学校成为研修活动的建议者、组织者和条件保障者。使教师的自我设计、自我实施、自我督促、自我总结和学校、学科的计划、实施、指导、调控、评价同步交错运作,让教师顺潮流而动的同时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教师的研修积极性,同时发挥学校的调控、指导作用,实现校本研修优质化。其次,网络研修必须与现实研修相结合,才能相互补充,拓展交流的空间,进行更广泛的互动交流,真正体现网络环境下校本研修“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特点。因此,我们根据学校校本研修的“规划和原则”,确定了校本研修的运行机制:实行“双轨式”运行机制,即学校教学处和各学科教研组在学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中,教学处负责互动式的校本研修活动,包括专业引领(教育理论、科研方法讲座)、教学研讨、实践反思、同伴互助、观课评课等;各学科教研组既以科组或年级为单位进行专题研修或同伴互助等方式的实践研究,又指导教师个体通过个人职业发展的自主规划、成长记录以及反思交流以,来引领和促进教师在网络环境下通过校本研修实现个人专业成长。
三、“双轨运行”,相得益彰
(1)教学处方面
专业引领。为教师们搭建一个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依靠本校科研力量,创办白云中学《教与研》科研小报,利用科研小报,介绍教育发展的潮流、趋势,校本研修的时代意义、基本内涵、核心要素及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并利用小报宣传研究成果。开设教科研理论、方法专题讲座。每月确定1—2个学习专题,利用每周四、五的下午,分别对文、理科老师进行网络环境下的教科研理论与方法的培训,设计有问答的过程,实现专家与教师的互动,帮助教师解除校本研修中的困惑和畏难情绪,提升校本研修的科研含量。
个体规划与专业成长记录。广州市校本培训网专门为每位教师建立了“电子档案袋”。通过对记录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来对教师发展状况作出评价。我们积极引导教师利用“电子档案袋”进行专业发展规划,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累教学素材、与同行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等,让老师们在自主发展的同时,通过阅览他人的成长记录袋,汲取他人的智慧和长处,看到自己的专业优势与不足,进而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实现教师自身内驱力与外力的互动。
同伴互助——师徒结对、观课议课。“师徒结对”既是一种专业引领方式(老教师对新教师的引领帮助),又是一种同伴互助的方式(新老师在新知识、新技术方面给老教师以启示),是促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快速成长的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学校规定教龄五年以下的青年教师必须拜师学艺。要求师傅拟订指导计划,随时向徒弟开课,听徒弟上课,言传身教,助其成长;要求徒弟拟订学习计划,主动向师傅请教在教学中遇到的学科疑难问题或教法问题,随时接受指导老师的检查,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撰写教研论文等。每学期师徒有书面总结与反思,每年进行一次总结和经验交流,并举行表彰活动。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方面取得很大进步,效果明显。
“观课议课”,“是参与者相互提供教学信息,在充分拥有信息的基础上,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和反思,以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研修活动”,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观”强调用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观”课前教研组有明确的“聚焦”方向,观课时有重点。“议”是围绕共同的话题,就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进行平等交流,着重思考“教”与“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教学成效,使教师成为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者和行动者,帮助他们实现专业成长。
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都必须上一次公开课,我们还组织了“学生民主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课题实验课,组织老师观课、议课,让老师们在观课、议课中,分享成功的经验,提升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同伴互助实现新老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2)教研组方面
为做好暑期语数外教师全员培训工作,学校采取多项措施,加强研修管理。
1、抓研修前准备工作。为确保所有研修学员顺利进入研修状态,我校组织开好管理人员会、指导教师会、参训教师动员会,明确要求,同时要求网管人员在假期内熟悉操作规程、做好网络调试等,做实做细研修前准备工作。
2、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在研修过程中要做到两个“结合”:远程研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研修培训和平时教学相结合。针对培训中可能出现的部分老师只重视关注度,忽视作业质量的现象,学校召开了指导教师会议,要求各学科明确研修目的,在推出精品作业上下工夫,确保教师有所学必有所得。
3、强化制度管理。建立完善三个制度:一是责任制度,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培训的全面工作,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直接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考勤制度,要求考勤人员认真做好考勤记录,研修教师在培训过程中要按正常上班对待,不得迟到、早退、旷班;三是考评制度,学校制定了量化考核措施,对教师的培训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专家交流,给教师思想的洗礼
教师认真研修,热情高涨。每天早早来到计算机室,坐在电脑前看视频、做作业、发评论,该休息了还迟迟不肯离去。室内空气燥热,可是老师们不叫苦,不喊累,为期10天的研修无一人旷班、迟到早退,老师们都想抓住这次很好的提高充电机会,好好学习,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视频里专家们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的教学经验、高尚的师德修养、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堂堂精彩的报告,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理论水平、教学实践给予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老师们普遍认为每一次的专家报告对每一位培训的教师都是思想的洗礼、灵魂的撞击、理论的引领、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教学艺术、实践经验对我们教师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一线教师的现场讲课也给老师们很多的启迪,他们对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的满腔热忱,他们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艺术,对教育教学细致地研究,给学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树立了榜样。
三、收获希望,让培训教师受益匪浅
这次全员培训活动安排有序,内容丰富,方式便捷实用,实效性强,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全体学员珍惜这次学习机会,认真参与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的专业化发展,达到了预期目的。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收获很大,每每听完专家的讨论点评,总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每次面对面讨论,都是一次真诚的交流;每次作业,都是新的感悟与思考,全体参训学员都对模块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新学期的选课走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月27日—8月7日集中研修期间,绝大多数参训教师能够认真观看视频、浏览资源、提交作业,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每天集中学习6个多小时。经培训点负责人、班主任和全体学员共同评选,评出了26名同志为优秀学员,由教委颁发证书予以表彰。对于非全勤学员全市进行了通报,要求各学校将学员考勤情况纳入下一学年的年度考核之中,凡迟到(早退)达二次以上、事假达一天以上、病假达二天以上或旷课半天以上的学员其全部午餐补助费学校不予报销。
通过2012年语数外三科培训,各科教师知识面加宽,与专家交流及时的解决教学中的疑惑,极大地促进了我办中学的教育教学。
四、几点建议
1、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使培训学习成为教师工作生活的常态。
目前,学区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区内教育资源均衡与公平的问题,但并没有真正内生性增加优质教育供给。所以,如何真正提升学校自身教育供给的质量,成为每个学校的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2014年,东城区提出“盟贯带”模式,北京171中学与青年湖小学实施九年一贯制,生均师资配比、生均资源配比成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供给的制约性因素。这个难题如何破解?路径和策略在哪?
以此作为问题切入,我们从科研视角审视和探索影响学校教育供给的科研、教研、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学校教育供给质量。
做特色教研,提升教师质量
管理者要知道教师们在想什么,在做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读懂教师想要做什么。要把教师想要做的和学校教育想要供给的形成一个价值共同体。
1.以理论为指导,以课题为抓手,确立学习型校本研修团队新理念
教师发展,首要任务是构建学习型的高效团队。而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学校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科研课题,如学案教学行动研究、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等,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问题,有层次、有侧重地采用“渐进式――议”“引领式――研”“进入式――学”“硬推式――训”“能动式――行”等方式推进。在行动研究中,使“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
2.以组织变革为依托,以行动研究为途径,搭建团队校本研修新平台
通过“基于学习型教师团队建设的学校组织变革”研究,探索出级部、班级组、备课组三级学习型组织建设模式。
级部引领,研究好“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提升级部校本研修水准。级部长要联合年级组长、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做到“五位一体”。级部作为学校管理与实践层面的桥梁,要搞清楚教师需要什么,学校能提供什么。级部管理重点要从四个维度着手:级部质量分析会、级部教学经验对接会、级部考察活动、级部统领学科。
班级组连横,研究好“综合学习力的木桶效应”,形成班级团队校本研修合力。在级部下设置班级组,提出“班主任是班级成绩的第一责任人,任课教师是本学科成绩的第一责任人”。
备课组合纵,研究好“真、实、新、活”,形成备课即研究的校本研修内涵。“真”研修:专题研究、话题研究。“实”研修:人人参与、全程参与。“新”研修:与时俱进的微创新,即倡导课堂教学中的微创新。“活”研修:活学活用、迁移变通,提倡能力立意。
形成校本课程丛林效应,提升课程质量
具有丛林效应的课程体系,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所以,学校教育供给质量的核心是构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校本课程丛林。
1.国家课程校本化
国家课程校本化是学校教育基础供给质量内涵发展的过程。学案教学、海量阅读、自主高效课堂等是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有效路径:变课标为学标,变教材为学材,变教案为学案,变先教为先学,变接受为探究,变独学为合作,变同质为个性。
2.特色化校本课程丛林
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中,学校着眼于特色校本课程体系的构建。19个艺术课程模块、13个体育课程模块、10个科技课程模块,丰富的校本课程丛林向学生开放并形成成熟的特色课程精品化的操作与实施路径,全校网络选课、全校走班、“专人、专项、专室”培养学生专长。在课程丛林中,学生至少要学习4门艺术课程、2门体育课程、1门科技课程,即“4+2+1”特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