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1 20:21: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村旅游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方式。国际上开展乡村民俗文化旅游最好的是匈牙利。匈牙利的乡村旅游模式,即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范式。
3.农业旅游。“农业+旅游”式的乡村旅游现在正成为许多地方和国家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个模式。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旅游促进农业的发展,把农业生产和旅游活动结合起来,使农业和旅游业的相互促进,既能够增加旅游业收入又带动农业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据预测,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中农业旅游收入占5%~10%。仅法国乡村旅游每年可给农民带来700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法国全国旅游业收入的1/4。
4.生态乡村旅游。把生态旅游和农业旅游相结合,建立生态农业园,用高科技手段来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的种植与管理。旅游活动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旅游者通过在农业园内生活,参与农业园的劳动。并且可以通过购买或者租赁的形式在农业园内选择一块土地,自己种植一些农作物。有的国家的生态农业园非常大,形成一个联合体,乡村旅游活动都在生态农业园内进行。进行生态农业旅游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是波兰。波兰的生态农业旅游区的面积超过了4000公顷。
(二)国内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最初是一种自发型的,没有具体的模式和组织运做,是在探索中不断发展。最初的乡村旅游者主要是国际游客,这些旅游者不再到那些传统的旅游热点,而是到一些比较偏僻落后甚至是尚未开发的地方去旅游而且乐此不疲。他们喜欢到中国的内陆和边远地区,尤其是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方。都市里无法体会到那些原汁原味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乡土习俗,而在上述地方却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随着到乡村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乡村旅游”这个新的旅游形式在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形成了几个大的乡村旅游热点地区。例如江苏的周庄、同里、乌镇等以江南的小镇古色古香的建筑和水乡生活方式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者。皖南黟县的南屏、歙县的郑村(棠樾牌坊群)、徽州的汤口等村落生产纸、笔、墨等工艺品,以传统的制作手艺和富有特色的民居建筑为吸引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几个地方的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以外,还有许多颇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地尚未开发,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些尚未开发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都位于偏僻的地方,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以及那些老少边穷的地方,那些地方农业经济不发达、工业落后、交通不便,因而不为外界所知。但是当地的风景却十分优美,并且得以保存了众多原始奇特的自然景观和古朴浓郁的民族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业的后发优势。因此,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发展,以乡村旅游带动扶贫工作,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以贵州省为例,贵州省大约有85%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经济水平比较低。贵州省少数民族众多,大多村寨是珍稀民族文化的保留地。贵州省提出“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的指导思想,创造出四个主要旅游扶贫模式:一是景区带动,如黄果树景区就带动四周村寨的农民脱贫致富。二是发展村寨旅游。如郎德苗寨、石板寨、镇山村等,旅游成了这些村寨经济发展的支柱。三是企业加农户生产旅游产品。如台江民族刺绣厂,带动千家万户在搞民族刺绣蜡染。四是把旅游当作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如荔波、施秉,县域经济的发展靠旅游。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底,贵州农村有53.2万人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
乡村旅游从发展层次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基础层次
以观光度假休闲为主,吸引物主要是乡村幽静的环境、秀丽的景色、淳朴的民风和较为缓慢的生活节奏。乡村旅游是使城市居民体验乡村劳作、了解风土民俗、领略田园风光和回归自然的最佳方式。这种以观光度假为目的的国外游客大多数是来自经济发达的都市,收入水平比较高。因此基础层次的乡村旅游的客源十分稳定,游客的重游率比较高。根据法国的统计数据表明,有70%游客采取乡村旅游度假的方式,更有超过15%的旅游者每年都住在同一地方。目前我国的乡村旅游地大多数是以观光为主。参加乡村旅游的国内游客,绝大多数是为换个环境来度过假期生活。因此主要是去那些接近城市的附近农村旅游,出游的时间也都比较短,一般是利用双休日或者其他假期一至两天的时间。
(二)提高层次
注重乡村旅游的内容和文化内涵。乡村旅游内容要广泛而富有特色。在国内客源市场上,许多游客对于农业生产活动很有兴趣。“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和采摘各种农产品的旅游很受欢迎。
除了以在农田里耕种、采集等方式让游客来体验农村生活的乐趣之外,传统的制作工艺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吸引物加以发扬。天津杨柳青年画、贵州蜡染、南通扎染、潍坊的风筝、手工造纸以及各种刺绣、泥人、甚至是食品的加工,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文化依托。例如澳大利亚葡萄酒业生产制作就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重要组成,澳大利亚葡萄酒业已成为重要的乡村产业。并且由此产生了澳大利亚葡萄酒业旅游。
在提高乡村旅游层次的另外一个吸引物就是乡村所保留下来的珍贵的传统文化、风俗和完好的古代建筑。巍峨气派的乡村宗祠祠堂,高大挺拔的镇村古塔,村边的土地庙等等,是乡村在历史发展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乡村居民生活。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也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一些乡村风俗习惯像我国各地的锣鼓戏、舞狮子、扭秧歌、祭祀谷神等,都可以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引力点。
贫困地区是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域,更是扶贫重点投入的地区。乡村旅游扶贫丰富了扶贫开发的形式内容,提升了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乡村旅游贴近农村、贴近农民,是调整农村经济、农业产业、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手段,自然成为扶贫开发的重要载体。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有机结合是资源优势的融合,是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其本质都是为了提升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是促进贫困地区繁荣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助力。
一、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xxxx县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创建乡村旅游品牌、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扶贫支柱产业。一是打造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目前新建龙桥、长安、太和、云雾民族风情街,板壁房,保存浓郁川东特色民居和人文景观,提升旅游接待服务基地的形象和档次。新建三桥、龙桥、蜀鄂、杉木等扶贫移民旅游新村,与绿树花草相映衬,与景区景观相辉映。农户依托景区发展农家乐、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商贸和后勤服务,实现安居乐业、经济增收。二是建设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大力培育餐馆、宾馆、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服务业。制定出台《xxxx县乡村旅游农家乐补助标准及验收办法》,搭建贫困地区创业协会和小额信贷金融服务平台,采取政策扶持、信贷、借款贴息等方式,解决资金困难,鼓励引导发展。已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农家乐1000家,总床位12000个,餐位15680个,接从业人员1万余人,其中贫困群众2000余人。致力乡村旅游扶贫人才培养。开展乡村旅游景区知识、乡村旅游扶贫营销、农家乐服务规范、农家乐基本厨艺等专项培训30余期,培训从业人员1.2万人次,大大提高了乡村旅游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村,增强景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产业发展。三是壮大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围绕“示范带全域、旅游促产业、产业辅旅游”的思路,以乡村旅游产业为龙头,发展“养生休闲”农业特色产业、观光休闲农业园、规模化生态养殖。培育现代农业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本土企业,围绕乡村旅游要素,扶持、引导农业产业企业发展。鑫桥特色种植、云龙牧业生态养殖等龙头企业逐步成长,与之相应的就业群体、服务团体正在形成,走上致富之路。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立足资源、市场和乡村旅游发展,谋划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布局,支持、引导实施特色效益农业产业项目。建设红豆杉生态原料林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4.1万亩,繁育红豆杉种苗7000多万株。带动5000余户农户种植红豆杉,近200农户实现年收入超万元;发展脐橙30万亩,油橄榄6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四季特色小水果15万亩,满饱游客眼福和口福,带动成片农户致富。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建成兴隆扶贫观光园、鹤峰油桃基地、江南脐橙观光园,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余人,新增产值1亿元,户平增收2万元。四是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深度发掘乡村生活、乡村文化内涵,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凸显三国文化、诗城文化、移民文化等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积极培育壮大巩义美术产业群,开发名优特产品、绿色食品、传统工艺品,以及民风民俗手工制品和民族饰品等旅游产品。五是创建乡村旅游品牌。打造了聚龙观光园等2个3a景区、铭阳等3个2a景区、回龙和杉木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二、乡村旅游扶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发展缺乏共识联动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产业与扶贫产业相融合形成的新兴产业形态,两种完全不同的产业的结合,有一个探索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就目前而言,还没有完全形成产业发展共识,主要表现为各级党委、政府对乡村旅游与农村产业发展的关系、乡村旅游与扶贫开发的作用、乡村旅游与巩固农村经济地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乡村旅游扶贫思路不明确,理念不清楚,引导不给力;乡村旅游扶贫很大程度处于扶贫部门自说自唱的阶段,宣传推荐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不高,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得到凸显;公安特种行业管理,文化、工商、税务、旅游、卫生、防疫等部门管理服务还没有跟进,产业联动发展机制还没形成。
(二)旅游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受扶贫项目资金投资周期的约束和绩效评估机制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形成的多是“几间房,几张床,天热歇个凉”的低端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深沉,已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产品缺乏市场分析,同质化现象突出。季节性强、效益不佳;开发方式粗放,急功近利、模式单一,文化内涵单薄,无法形成特色产品和核心竞争力等问题。
(三)发展环境急需改善提升
贫困村多处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往往是对外交通条件是最差的地区。要发展乡村旅游扶贫,必须改善和提升道路等级、用电保障、饮水安全、环境整治等环境条件。
(四)服务管理缺乏规章规范
一是制度不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由于跨多种行业,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管理服务职责模糊不清,没有形成系统的管理制度。二是纠纷处理机制不健全。有经营行为,就有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在经营过程中,主顾摩擦、食物中毒等大小纠纷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条件限制,乡、村、户处理纠纷的能力已很不适应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需要。三是人员素质低。在实际的乡村旅游扶贫操作中,管理人员一般由村干部或当地农民担任,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本土农民,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
(五)乡村旅游扶贫“扶强不扶弱”
由于贫困户多数是经济、能力、条件多种致贫原因叠加的结果,住房条件、个人能力、经济收入大多不符合参与乡村旅游扶贫所必备的要素,所以乡村旅游扶贫的扶贫性也在一定程度饱受社会争议和质疑。由于乡村旅游投入大,点多面广,贫困户大多和旅游扶贫政策沾不上边。
三、乡村旅游扶贫的对策建议
(一)深化认识,形成乡村旅游扶贫共识
各级党委政府要努力形成乡村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战略的共同意识。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是推进扶贫开发、创新扶贫模式及方式的探索与实践;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区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旅游发展方式转变、建设旅游品牌的重要途径”这一重大意义。
(二)科学规划,强化规划操作性严肃性
一是科学规划。把乡村旅游扶贫作为一项区域经济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来策划规划。要站在统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以县人大通过的《关于加快xxxx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为指针,与白帝城—瞿塘峡和天坑地缝等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总体规划纲要等相衔接,突出扶贫特色和可持续性、可操作性,高起点、高规格制定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二是明确主题。xxxx县乡村旅游扶贫应该坚持丰富文化内涵、突出区域特色、培育品牌精品的基本方略,全力打造城市人群最关注的以文化、生态和健康为主题的扶贫品牌。三是注重规划的严肃性。乡村旅游扶贫总体规划,必须对全县的乡村旅游扶贫具有指导性和约束性。在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坚持规划执行的刚性原则,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延续性。
(三)突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扶贫品牌
立足生态涵养发展,重点突出“生态休闲、健康人生”主题,提升乡村旅游扶贫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按照不同区位优势和客源市场,利用水利、农业、林业、交通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优势资源,开发避暑、健身、漂流、农事体验等旅游产品,形成比较全面的产业布局。要以“保护资源环境、荫泽子孙后代”主题。加强对乡村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保护,有选择地保留、有重点地保护、有计划地修缮古村寨、古民居和文物古迹。乡村旅游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拓乡村旅游扶贫市场。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在重点旅游线路和景区(点),设立乡村旅游扶贫宣传推介窗口。利用花卉观赏、瓜果采摘等节庆媒介,宣传推介乡村旅游扶贫目的地。加快乡村旅游扶贫管理系统建设,积极开展网络营销,网络预定等旅游在线服务,指导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扶贫示范户建立网上预订系统,提高乡村旅游扶贫发展的信息化水平。
(四)整合资源,夯实乡村旅游扶贫基础
一是加大财政扶贫的引导性投入力度。设置乡村旅游扶贫专项资金,重点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倾斜;按照渠道顺畅、方向不变、统筹安排的原则,整合农民新村建设、民族发展、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用电保障、环境整治等行业部门资金。二是拓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融资渠道。鼓励县内外各类企业、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民间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联营、购买、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扶贫开发。三是鼓励和支持项目区农民以房屋、宅基地、土地承包使用权、资金、技术等资源,采取股份制、合作制等形式,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富有活力的旅游服务经济实体,创新“公司+农户”、“公司+协会”等扶贫开发方式,提高乡村旅游扶贫的组织化程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五)规范管理,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管理体系。把乡村旅游扶贫纳入农村扶贫开发法律法规管理体系,实现乡村旅游扶贫“粗放式管理”向“依法扶贫”规范管理转变升级。二是建立和完善乡村旅游扶贫项目资金申报审批、管理使用、检查验收等制度,明确乡村旅游扶贫资金支持的对象和范围,建立扶贫、旅游、工商、卫生等相关部门管理服务联席制度。三是走专业合作化道路。以村为单位成立乡村旅游扶贫专业合作社,发挥其在市场开拓、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价格管理、投诉处理、利益分配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实行标识标牌、星级评定、收费标准、客源分配等“四统一”规范运行管理。四是强化从业人员培训。整合旅游、人力资源、教育、文化等培训资源,开展经营管理、食宿服务、接待礼仪、传统技艺、导游解说、文艺表演、市场营销等技能培训,逐步提高乡村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
(六)创新机制,实现扶贫效益最大化
-------走进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的社会调查报告
重庆邮电大学奉青队
1 关键词
经济资源 经济状况 社区发展民主政治
2 摘要
这次我们的调研地点是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武隆县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而后坪乡又是武隆县最贫困的乡。我们的调研方向包括:村庄经济资源、农村经济、社区发展、农民收入和政治民主五个方面。设计的问题很广,经过我们的调查可以说能达到完全了解当地农村的效果。经过调查我们得知:后坪乡在农业方面尚处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机械化程度极低,土地有一定程度的荒废。因此,我们建议后坪乡通过加快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小机械耕作),抛弃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充分利用农业社进行多户合作,并充分利用荒地,最终形成规模经济。当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绝大部分的村民都是以第一产业为生。我们建议鼓励村民办一些私营家庭作坊式企业,满足乡内生活需要,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据调查所知当地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即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因此我们认为可以加速旅游区的开发工作,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以此来改变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使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村民的选举权已基本实现,但是绝大部分的村民都不了解与他们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导致误解了政府的一些行为及一些国家政策。乡里医疗卫生条件太差。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也十分了解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孩子们的基本权利之一。
3 引言
目前贫穷仍是我国面临着的一个大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党和国家一个历史重任。扶贫开发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一项历史任务,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较长时期内存在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呼吁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共同探求其发展的可行之路,我们走进重庆市武隆县后坪乡进行实地调查。
4 背景
重庆作为全国四个直辖市之一,重庆的发展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目视重庆的腾飞,展望山城如画的未来。日新月异的重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下迅速发展,但其山区的落后却为腾飞的重庆留下了瑕疵。关注贫困山区,加快重庆发展,得到了许多有志之士的认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关注祖国的发展,时刻准备着为社会做一份贡献,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5 调查目的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2-0169-02
一、引言
“农家乐”旅游作为一项新的旅游项目,已成为世界潮流。它源于欧洲的西班牙,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有些西班牙农场把自家房屋改造装修为旅馆,用以留宿过往客人,并为客人提供徒步旅游、骑马、滑翔、登山、漂流、参加农事活动等项目,从而开创了世界“农家乐”旅游的先河。此后,农家乐旅游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等国家得到倡导和大发展。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年来“农家乐”旅游以其浓厚的乡土、田园文化气息,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产品类型中一个新的亮点,满足了当前我国城市居民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吸引了许多城市游客的眼光。一些地方随之也兴起了“农家乐”旅游的热潮。但中间存在的问题也是十分突出的,值得大家思考。
二、发展农家乐的意义
目前,随着绿色旅游、乡村旅游、自驾游等旅游形式的快速发展,农家乐的发展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各省、市、县政府、旅游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农家乐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而易见:
(一)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农家乐”经营者95%的家庭成员不需再外出务工,且每个家庭平均要雇佣服务员2—3人,旺季时最多要4—6人。特别是一些“农家乐”的女主人们,对发展家庭宾馆情有独钟,这种形式解决了农村40岁左右妇女盼转移、难离家的矛盾,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就地转移,同时投入少,见效快,回报高,非常适宜农民。
(二)促进了农村的分工分业,带动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家乐”集吃、住、游、购、乐于一体,它不仅作为一个窗口、一个渠道带动了当地农副产品的销售,更大的意义是在它发展的背后,有一个不断发育成长的产业拓展链和服务延伸链,拉长了农副产品的产与出,供与求的链条,为绿色农业的产品开发创造了无限的生机。
(三)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带动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近几年随着“农家乐”的快速发展,带动村庄环境建设、饮水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和有线电视通村入户工程等,在治理农村脏乱差环境、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的农民认为:环境整洁优美、交通便捷舒适、食宿卫生安全不仅是旅游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带给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平等对话的信心和豪气。“农家乐”不只是改变了农民的命运,更唤醒了他们强烈的事业和精神追求。
(四)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工业对农业、城市对农村的反哺和投入。“农家乐”的发展不仅致富一方百姓,促进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民营资本的投入和城市公共产品向农村的延伸,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做出了不菲的贡献。
三、农家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家乐旅游规划存在“城市化”倾向。农家乐要区别于城市,远离喧华,体现农家风趣。其优势集中在“农”字上,农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这些才是吸引城里人的法宝。而当前大多数经营者还处于探索阶段,一些“农家乐”定位不准,经营特色不够明显,经营无个性,农家的乡土风味不够浓,与风土人情结合不够紧密。旅游项目未能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文化内涵,农家乐活动存在“城市化”倾向。
(二)未能很好地贯彻因地制宜原则,经营模式单一。农家乐开发随心所欲,特别是郊区农家乐大多按长官意志办,片面追求规模扩张,忽视农家文化的深度挖掘,造成项目设置的单调性和同质性。经营户普遍各自为政,片面追求面的扩张,各类资源和要素未能得到充分整合和利用。农家乐经营项目还比较原始单一,品位不高,多局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打打麻将,钓钓鱼”的经营模式,对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不够,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
(三)环保意识有待提高。“农家乐”旅游所倡导的是关爱自然、保护自然、利用自然、享受自然。一些农家乐环境卫生条件越来越脏乱差,随意处理生活垃圾,造成环境污染,加上旅游立法、环境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景区的农民环保意识也与日俱增,但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排放因为人流量的增多而开始成为难题,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和环境已经遭到了破坏。这与回归自然这一旅游主题相背离。
(四)客源季节性强,市场开发不够。几个景区的经营者反映,客源季节性强,游客以散客为主,80%的客源直接来自周边城市,作为当地的农户,他们开发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大多数“农家乐”仍处于等客上门的状况,主要依靠游客口口相传,许多游客往往都是回头客或者是经朋友介绍来的,有些虽于旅行社相合作,但由于旅行社从中抽利,使得“农家乐”经营户获利的减少。
(五)管理水平不高,缺乏系统培训。“农家乐”的经营主体是农民,大多以家庭经营为模式,从业人员大多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有的虽然接受景区的培训,但不系统、不全面,效果不甚明显。目前除重渡沟景区外,大多数“农家乐”经营户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是一味模仿周围“农家乐”经营的阶段,整体接待水平较低。
四、基于“农家乐”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一)端正认识,规范政府的主体行为,走节约高效可持续发展之路。农家乐旅游开发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但农家乐旅游项目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急于求成将于事无补。因此,政府要高度重视,增强紧迫感,抓住机遇,切实加强对发展农家乐旅游的领导,将发展农家乐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明确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将发展农家乐提升到培植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位置来抓,把发展农家乐旅游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二)科学规划,发挥规模效应。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旅游发展前景等因素,科学合理搞好农家乐整体规划,努力使“农家乐”发展与旅游总体规划相协调,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相衔接,与乡风民俗相统一,与生态景观相和谐,达到“设计科学、布局合理、错落有致、各具特色”的标准。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充分考虑区域民俗特色,深挖文化内涵,增强吸引力,逐步形成一个村庄一种风格、一条道路一道风景,实现村村有特色、户户有绝活。
(三)打造农家乐精品,塑造区域整体品牌。开展农家乐既不能为满足少数客户要求而使之“城市化”,也并非越“土”越好,而要花大力气,逐步把现代化的服务和设施与农村古朴民居、民风、民俗紧密结合起来。城乡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农家乐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其差异越大,吸引力也就越大。因此,各地发展农家乐要与民俗旅游、健身旅游、劳动休闲旅游相结合,推出精特节目,提升旅游品位,扩大农家乐的活动内容,增加农家乐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四)突出特色,注重产品的开发体验性和参与性。乡村旅游具有使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农家乐产品的开发上,应该摒弃那种游客来了就是简单的几天“住农屋、吃农饭”的理念,发掘当地的民俗风情,提高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使得乡村旅游、农家乐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行为。
(五)开发产品,提升旅游品位。积极引导扶持经营者和景点附近群众,开发以地方农副产品、土特产、工艺品为主的旅游纪念品,如将核桃、板栗、柿饼、丹江风干鱼、粉条、熏腊肉;布鞋、小孩穿的绣花鞋、绣花鞋垫、绣花枕头;豆腐乳、豆瓣酱、豆豉等进行包装或配以竹篮柳筐呈列销售柜台,不仅能满足游客需求,扩大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还能提升“农家乐”的旅游品位,扩大知名度。
(六)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促其自觉遵纪守法,诚信经营。农家乐要上规模、上档次,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需根据农家乐发展特点,遵循“培引”结合原则,以培养当地人才为主,引进人才为辅。通过加强经营管理者、从业人员、村民等相关人员的旅游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以便更好地为乡村旅游服务。组织开展“农家乐”厨艺大赛、乡土采风等活动,提升“农家乐”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宋咏梅,孙根年.关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考[J].生态经济,2006,(6).
[2]王民生.合理规划农家乐,助农民走上富裕路[N].中国旅游报,2008-1-4.
一、南京江心洲旅游市场营销现状
江心洲的地理位置位于南京西南侧,距离市中心仅6.5km。这里有着大量的自然田园作业景区和生态环境保护区,先后建成了葡萄乐园、金陵凤凰台、潜水坝湿地公园等一系列可用于旅游参观的景区。当地政府旅游部门也根据景区环境特点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旅游活动,吸引了许多投资商前来投资,建立了著名的旅游景点。
江心洲的葡萄节作为南京著名四大节日活动之一,据2007年的统计报告显示,本届葡萄节共开办32天,接待人次超过40万,为当地经济带来了超过6000万元的收入。
二、南京江心洲旅游市场营销理论分析
2.1景区游览元素单一
虽然国内旅游部门对江心洲当地旅游资源开发较晚,但是当前旅游景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从景点到旅游住宿酒店场所等都十分迅速。然而实际调查数据显示,尽管当地的旅游景区在内容上看起来十分丰富,但特色元素相似的景点较多,旅游者认为景点中具有特色的占40.7%,相似的占59.3%。
2.2价格水平不高
实际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大部分的游客在选择近郊环境旅游时,所愿意花费的费用大约在300元左右。从对经营农户的走访中得知,景点门票、餐饮和果蔬类的出售是他们最直接的经济收入来源,价格水平较低,难以获得旅游收益的更大提高。
2.3渠道类型单一
旅游景点一旦选定就具有不可移动性,对应产品的消费也相对固定。纵观全国,旅行社销售是目前国内旅游业最普遍采取的销售渠道,网络营销技术是也当前热门销售方式之一。然而江心洲景区的旅游销售渠道却相对简单,其客源构成主要是由朋友、家人组成的自驾游团体,消费水平低、利润不高,资金的缺乏导致对景区营销研究、开展工作比较滞后,反之也制约了景区客流量的进一步增长。
2.4促销力度薄弱
江心洲的旅游产业是当前南京近郊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每年的葡萄节开办都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宣传。但当前葡萄节的开办,还处于只是一个普通节日活动的认识阶段,目前的状况是经营农户们各自为阵,缺乏市场经营理念和市场开拓意识,对产品的各项开发、包装和推广都经验较浅,因此江心洲的市场知名度和景区旅游特色未得到充分宣传,文化品牌也未能打响。
三、江心洲旅游营销策略
3.1出游前的营销策略
当前旅游营销模式的开展应当根据游客的身份、年龄和职业等特点,进行差异化策略营销。因此,在制定景区宣传主题的时候,应当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方案,可以针对不同目标市场采用多样化的方法。旅游地的形象不是单一的,除了田园风情、乡村生活之外,近郊游旅游可以给城市白领环境变换的释放体验,为年轻家庭亲子活动创造乐园,给老人以寻找回忆的空间……
3.2游玩中的营销策略
游客出行游玩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得一次身心愉悦、安全舒适并有所收获的过程。近郊游旅游的重点发展方向应当是文化营销和绿色营销相结合的方式。以绿色消费为中心和出发点,让游客通过绿色环保食品、环保材料和环保教育等形式充分享受回归生态自然景区的感觉;以文化感染为线索和终结点,通过民风民俗、特色物产、农业科技等内容让游客获得休闲度假与扩展视野的双重享受。[1]近郊游旅游可以从景观环境、景观造型、服务设施、服务水平、娱乐项目等多方面营造体验氛围,从而强化游客的乡村旅游体验。
3.3旅游后的营销策略
对游客后续的信息保持和情感维系,是游客游玩结束后重点营销的阶段。[2]旅游产品在售后服务的质量保证问题上,和普通产品存在一定的差别,很多旅游景点的经营者对该方面的营销关注重视度不够,进而也就失去了提高重游率的机会。游客此次游览的结束完全可以成为商家再次销售的开始,可以向游客赠送或以较低价格出售当地旅游纪念品。如,江心洲葡萄是江心洲旅游的核心品牌,可以制作葡萄形的汽车挂件或印有“江心雨露”商标的背包,让自驾游和背包族游客留有纪念,也为旅游地形象宣传增加了途径。[3]
四、近郊旅游景区所应采取的营销方案
4.1更新理念
近郊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营销理念的及时更新,提前对市场发展动向进行预估,才能实现市场营销策略从传统模式到现展模式的转变。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对客户和旅游者的实际内在需求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才能更好的为其进行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和具体细节划分的同时,做好各传统、现有产品的升级和管理问题。
4.2实施保障
计划的开展一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各项资金的监管使用情况决定了计划能否顺利得到执行,同时要极力避免后续资金短缺问题;二是需要及时进行反馈调整,在每一阶段都应对市场的变化做出数据统计和合理分析,随时根据游客的需求变化及时做出调整,把握旅游市场发展先机。[4]
4.3外部营销措施
(1)广告媒体宣传。利用媒体方式加强对当地旅游业和旅游纪念品的宣传开发。具体可分为:开发能够反映当地旅游特色的景区内容,并制作旅游纪念宣传品,在游客和市民中进行针对性发放推销;借助广告媒体的销售渠道,在当地及其他城市报纸期刊中加入对当地旅游业的介绍,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甚至可进行一些跨地区的旅游电视广播节目宣传。
(2)互联网的利用。互联网是人们当前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旅游资源对互联网的应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图。利用网络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我们可以在网络电子版的地图中看到旅游参观的景点、停车场和住宿酒店等;②交通信息。对于出行到达旅游城市所需要乘坐的交通工具都可以在网络平台中实现查询和订阅,了解所在地到目的地城市的距离、交通天气等状况。
4.4加强与旅游行业伙伴的合作
当地旅游部门应当和其他伙伴(如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加强合作关系,对地区旅游资源推广和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帮助。
4.5参与展览会活动
借助地方政府或其他城市举办的旅游产品展览会,能让市民对景区旅游文化产生更加迅速、深刻的认识,在对旅游产品的接受上也比较容易。因此,参加各种形式的旅游展览会不失为一种有效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的途径。
五、总结
本篇文章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之上,以江心洲为例,对城市近郊旅游资源和营销策略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从江心洲旅游市场的营销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产品功能、价格水平、渠道类型等方面揭示出当前江心洲旅游营销策略中的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此作为借鉴,对近郊游的旅游策略的确立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最后,就南京市江心洲营销模式的构建提出初步构想。(作者单位:中山陵园管理局)
参考文献:
“互联网+”将给传统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必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农业可谓是传统产业中的传统产业,当“互联网+”的时代来临时,这样的产业也注定会改变。事实上,有些变化已经发生了。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等企业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这是中央1号文件连续第三年提及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并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这无疑给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理念,带来了新机遇,增添新活力。
据最新统计,全国仅在淘宝和天猫上的农村网店,就超过200万家。CNNIC第35次调查报告也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7.5%,规模达1.78亿,较2013年底增加188万人。阿里巴巴在去年10月的“千县万村”计划中,宣布将在未来3到5年内投资100亿元建设覆盖10万个行政村的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京东则宣布在2015年全面启动“千县燎原计划”,首批在全国55个试点县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试点。连硬件厂商英特尔也表示,将推出定制化的农村网店专用电脑和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
从表象上看,这是“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是农村网民、农村网店的爆发之势,而其背后则是更为深刻的变化。无数农民正在通过鼠标和手机屏幕“日进斗金”,电子商务在带动农村收入提高的同时,通过打破数字鸿沟和信息不对称,倒逼农业转型升级。曾经饱受销路之苦的农产品与广阔市场的距离不再遥远,曾经就业无门的乡村青年有了创业就业的新平台,曾经缺乏后劲的农民增收之路有了新途径,曾经活力不足的农村消费市场出现了令人兴奋的新增长点。基于此,许多地方非常勇跃地把发展农村电商作为实施新农村“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首选。
但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互联网+”不该只是局限于农村电商,如今的“互联网+”孕育着无限可能。有人认为,“互联网+”时代赋予了传统农业、落后农村、弱势农民奔向现代化征途上一次后发制胜的绝佳契机。也有人认为,“互联网+”给新农村建设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将是下一个风口。例如,“互联网+生产”,使农业生产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数字化、可控化和全程监管;“互联网+培训”,用互联网思维、信息化技术等造就出一批“新农人”;“互联网+服务”,以借助农业信息平台和信息共享,构建科技成果应用新通道;“互联网+管理”,突出农业政务系统和农产品质量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总之,“互联网+”在新农村建设中意义是重大的,涵盖着众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必须要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而那种只把“互联网+”局限于农村电商,就显得过于短视和狭隘了。
“互联网+”之于新农村的未来,前景广阔,值得期待,是一座富矿、金矿,有待于挖掘和开采。我们坚信,“互联网+”的时代,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就一定会到来。
广州黄埔古村商埠文化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
广州乡村旅游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网络用户搜索引擎使用行为及其评价的调研与分析
一种新型的社区服务模式的探讨——以广州市海珠区、荔湾区、越秀区为例
避世逸隐之心声——简论古琴曲“归去来辞”的意境
在古诗文教学中彰显国学精神——以中学语文教材中苏轼的诗文为例
有限元病态时的几个异常现象
Aglet服务环境下快速启动移动Agent项目的算法实现
新时期高职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特征研究
关于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的思考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马克思人本思想视阈下的民生问题思考
从教学计划到人才培养方案转变的隐性教育指向
海内外研究生教育模式比较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Pro_ENGINEER软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
高职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
《企业纳税实务》课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
建筑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深度访谈的实践与认识
职业教育的政策取向刍议
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教学名师为视角
上海社区教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经验与启示
沪穗两市社区学院发展的对比分析
NAT的UDP穿透技术分析及实现
基于直方图主分量分析的珠光体球化评级方法的研究
高职焙烤教学开设综合性实验的探索——以面包制作为切入点
《数据库VFP6.0》教学网站的设计开发
高职(高专)院校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广州市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特色分析
高职毕业设计改革初探
试论高校校园文化与人才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加强学生公寓育人实效的思考
信息社会中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从信息到知识建构、知识到能力生成及智慧转化
建构和谐医患关系的伦理学分析
高校反腐倡廉工作中的新情况及其对策
我院艺术系师生设计的优秀作品
明确定位,差异培养,推进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实践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建设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的大学文化
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模式新探索
当代农民道义理性抵抗的心理变化路径分析
公司治理制度与文化关系探讨
论唐代诗歌观念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蓖麻粗毒蛋白的提取及灭鼠试验
降脂中药的研究进展
我们要构筑三大经济发展高地
经济和谐发展下的中国制造业区域转移研究:一个全球化视角
浅谈交通建设对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广州市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与新取向
快速排序一个低效问题的完善处理
F-MAT251离子源高压电源电路的维修
带扰动项的Hasegawa-Mima方程的Hm(m≥3)解的存在性及解的正则性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群体也在不断的扩大中。传统的旅游项目是针对一些城市白领以及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退休人员。这群人的特点是有工作或者生活压力,他们需要一种方式来释放自己,而且他们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来支付旅游费用。传统的旅游模式是由旅行社组团出游,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类似于自助游等旅游新模式逐渐出现。针对不同的旅游消费群体,制定不同的消费计划,已经成为各个旅行社提高业绩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这一类群体在未来的十年内存在一个很大的旅游消费市场。他们所需要的旅游模式是打破传统模式的。研究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策略是进一步发展我国旅游业的重要方面,也是旅行社存在与发展的关键。相对比上班族来说,大学生的空余时间要多出很多。也就是说大学生存在旅游时间的可能性。传统的旅游消费群体又的仅是在假期或者是黄金周出游,除去这一周期,很多旅行社和景点都处在不饱和的状态,而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恰好来填补这一不足。避开旅游高峰出游已经慢慢的成为大学生旅游新观念。所以,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制定大学生旅游营销策略,不仅可以给旅游产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增加新的盈利模式,而且也能缓解目前旅游业出现的假期爆满,平时无人的现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制定符合他们自身特点的旅游消费模式。对这一模式的推广和运用制定一个营销策略。基本内容分为以下几点:
(1)从我国旅游事业和旅游政策入手,分析传统模式的旅游消费模式成功的因素和不适应时展的原因;
(2)分析我们旅行社的营销模式,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3)研究当代大学生特点,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存在的商机和挑战;
(4)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提出一个以大学生为旅游消费群体的新的营销策略。
2、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制定的营销策略。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研究,作出具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打开大学生旅游消费这一道大门,促进我国旅游事业的全面发展。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1)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了解大学生旅游存在的问题和优势;
(2)通过对旅行社的调查分析,结合国家旅游政策,深入探究旅行社生存环境;
(3)通过调查研究,制定大学生旅游消费营销策略。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针对大学生,作出一份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主要在在杭高校中做一次普遍的调查,了解大学生消费心理,可以给研究提供一份可靠的数据。
(2)文献分析法。收集相关研究文献、期刊、报纸,对文献进行分类分析。
(3)案例分析法。寻找营销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来证明研究的可行性和不可行性。作出正确的且具有创新性的营销策略。
四、研究的总体安排和进度:
总时间:本届毕业论文从2009年10月--2010年6月.
第一阶段:确定选题阶段
第二阶段:毕业论文实施(2009年11月—2010年5月)
1.2009年11月20日(第12周周五)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设计工作要求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2.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前根据学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完成任务书、开题报告撰写等工作。
3.2009年12月8日(第14周周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答辩。
4.2009年12月22日(第16周周二)根据开题论证小组修改意见,将完善后的任务书、开题报告修改后交指导教师。
5.2010年1月中旬,上交经指导老师审核的论文提纲,提纲详细至三级目录。
6.2010年3月初(第二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初稿;
7.2010年5月初(第二学期),完成毕业论文,将毕业论文提交指导老师。
第三阶段:毕业论文答辩(2010年5月—2010年6月)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柴松,王洪武.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指南[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31.
[2]王婉飞.浙江乡村旅游发展与创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46.
[3]刘丹平.旅游凝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87.
[4]张文.旅游影响[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6.
[5]陶虎.旅游广告——远离与创新[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68.
[6]罗明义.旅游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21.
[7](澳)赖辛格(Reisinger,Y.),托纳(Torner,L.W.).旅游跨文化行为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65.
[8]耿步健.当代大学生心理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8:12.
[9]李浪.心理学从书-旅游心理学[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67.
[10]高舜礼.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25.
[11](英)摩根(Morgan,N.),安妮特•普里查德(Pritchard,A.).旅游休闲业的广告创意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43
[12]张小红,陈全.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心理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4,9
持续的硬件和教师培训投入并没能有效拉近贫穷落后地区与发达城市地区的教育差距。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卡罗琳.雷迪(Carolyn Reidy)表示,虽然为非洲捐赠纸质书籍很容易,但是要成功运输到目的地却成本高昂。
而且,即便是孩子,也关心当下发生的事情,而不是已经埋在坟墓里的知识。里舍很快意识到:信息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数字化的资源传输快并且几乎没有复制成本。因此,既能看书,又具备书店功能的Kindle便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09年,里舍成立了非营利组织Worldreader,打算用Kindle来代替传统的纸质教材,帮助受贫困所困扰的非洲儿童解决教材问题。在加纳政府、美国政府以及基金会、投资公司的支持下,从2010年11月到2011年9月,Worldreader在非洲国家加纳的六所学校开展了有350 名师生参与的实验项目iREAD,一共推送了大约3万2千本电子书。根据Worldreader所的调查报告,尽管43%的学生都没有用过电脑,但对于他们而言是容易上手的;学生接触的书籍数量大幅提升;经过标准化阅读测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呈上升趋势,从13%上升至16%。
受到积极结果的鼓励,Worldreader计划下一年再为乌干达、肯尼亚的学生提供Kindle以及100万本电子书。与传统的书籍相比,电子阅读器使得非洲作家的作品非常容易,而以印刷的方式出版他们的作品一般都很难。以前,乌干达汉伯学校的图书馆收藏的大部分书都是美国捐赠的。“书内容大部分都是关于美国,说孩子在冰上玩耍,而我们的学生根本就无法理解,”学校校长Ester Nabwire说,“而在Kindle阅读设备中,孩子们可以看到让他们兴奋的非洲作家、非洲人的名字。”
乡镇是中国商业的终点。
为什么?
IDC刚刚公布2016年第3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OPPO排名第一,vivo紧跟其后,并且二者同比增速均超过100%。它们取得如此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在于它们的渠道下沉到县城,乃至乡镇。
前段时间,一家为蓝领提供手机分期服务的公司,在江苏昆山的乡镇做蓝领分期消费调研,发现OPPO、vivo是他们分期消费的首选,觉得拿得出手、有面子,愿意花费一个月工资来购买。作为他们接触手机的实际环节,手机店店员的热情推荐也功不可没。
OPPO、vivo的销量剧增,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过去五年正在发生的巨大社会变革:一个从乡村搬迁到城市、从线下搬迁到线上的时代来了。因为城镇化,农民离开村庄,大多数的人落脚点在乡镇。而智能手机的发展让他们能够以更低成本接触到移动互联网,对智能手机的需求爆发。
数据里的乡镇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51.27%,首次超过50%;到2015年,城镇化率为56.1%,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0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0346万人,减少1520万人。
城镇化的进程里,很多村庄废弃或者空心化,人口主要流向了村庄的上一层级:乡镇。我们还可以从国家统计局《2015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中看出,留在户籍所在乡镇地域以内从业的本地农民工数量在增长:
2015年农民工总量为27747万人,从农民工构成看,本地农民工10863万人,比上年增加289万人,增长2.7%。外出农民工16884万人,比上年增加63万人,增长0.4%。本地农民工占农民工总量的39.2%,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城镇化进程里的基建也推动了中国物流的发展,手机、家电、电动车、农机等很多品类能够直接在镇上购买,现在快递公司也基本铺设到了乡镇,尤其是京广线以东的乡镇。
乡镇,正是流向乡镇的农村人口接触现代生活方式、并大幅度改造原有生活方式的主要空间:例如使用抽水马桶而非两块木板搭建的蹲坑,例如日常食品从菜市场采购而非自给自足,例如长年夜不黑的公共照明系统。
又如,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抹平城乡二元化结构带来的数字鸿沟。
根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中国数字鸿沟报告2013》数据测算,2011年中国城镇每百户拥有计算机82台,农村每百户拥有18台。昂贵的硬件投入和网络接入成本让大多数农村人口隔绝在数字世界之外。但是快速降低到500元以下的智能手机,让农民低成本接入移动互联网成为普遍的可能。
到2015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年增长率为9.5%。农村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最高,为87.1%,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7亿,比2014年增加了2391万,上升16.3%(根据CNNIC《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这增加的手机网民数量,相当于澳大利亚人口总量。
渠道下沉
中国农村人口正处于功能机转向智能机、已有智能机升级换代的红利期,这里面有很大的想象空间――越来越多手机厂商会像OPPO、vivo一样渠道下沉。
在一二线城市竞争日益饱和的状态下,互联网公司也会去农村开拓广阔市场,而它们进入农村市场的落脚点就在乡镇。
我们能看到除了阿里、京东等大公司布局农村以外,还有一批垂直细分的创业公司深耕农村市场,或者从电商切入,或者从金融切入。
乡镇的生意也不是那么好做:第一,价格要有优势,在农村人口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第二,商品和服务的品质要和城里人享有的相似。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拉平了人与人之间在信息获取和心理上的差距。看到城里人五彩斑斓的物质和精神消费,农村人口也会产生这样的冲动,尤其是乡镇上的年轻人,比上一辈更早进城,更早长见识,也更爱面子。他们买房子、摩托车、iPhone,以及旅游的欲望不比城里人少。
■山东城际铁路规划方案公示,半岛城际将公交化
由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承担编制的《环渤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近日进行了环评公示,2015年将初步形成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公交化轨道交通网络,形成14个地市间18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打造济南、青岛与周边主要城市半小时、小时直达的交通圈,实现区域同城效应的目标。
■威海市将建筑垃圾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
威海市目前出台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列入政府采购目录。威海市规定,财政、城乡建设部门在城市公用设施和公共建筑建设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采用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产品。
■2010山东人最关注啥?房价首次入围关注度前十
山东省社科院省情综合研究中心联合大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的《2010年山东公众最关注的十大问题调查报告》显示,山东人今年最关注的头三个问题分别是物价、就业、医疗体制改革与看病难看病贵等,而房价问题首次挤入十大最关注问题之列。
青岛2012年建成“无线城市“不用线缆随时上网
青岛市政府与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企业签订了“无线城市”工程合作框架协议,青岛市无线城市试点正式启动。到2012年,无线信号将覆盖岛城的每个角落,市民可随时随地地接入互联网,无线将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山东高速及国省道热线升级
今后,汽车驾驶员在省内开车上高速或国省道,打一圈电话才能问清楚路况的现象将一去不复返。山东省公路路政服务中心改造工程日前启动招标。9月底升级完成后,山东省96660与96659路政服务热线将全面实现联网,彻底治愈高速公路信息资源不共享的顽疾。
■“邹平县新型社区打造幸福家园
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东尉村有180户710人,乡村企业20家。他们与相邻的6个乡村共同建设8000人的“村企合一”的新型东尉社区,实现就业、居住、上学、医疗等的统一管理、统一资助以及养老的免费管理模式,建成安居乐业、民风纯朴的新型现代农村社区。(董乃德)
■山东省40处高速公路服务区将实现买票坐车
今后乘客可在山东省40个左右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买票坐车。此外,这些服务区具备客车捎带、小件物流等功能,还将增设手机加油站、自动存取款机、互联网接入、医疗服务等公共设施和服务。
■香港时尚购物展首次亮相山东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时尚购物展将于10月22日至26日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届时将有200余家香港公司和时尚品牌参展,产品涉及服装、手袋、皮革制品、珠宝、美容产品及家庭电器、电子产品等。
■郯城县“司法调解”进农家
近日,临沂市郯城县马头镇“流动调解小组”在东张林村村民刘采民的家中成功调解一起邻里纠纷,避免了恶性案件的发生。“流动调解小组”成立半年来,上门为群众解决子女赡养、邻里纠纷等矛盾24件,化解了民间纠纷,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房德华)
■山东拟通过立法鼓励带薪休假
山东省拟通过立法鼓励带薪休假和旅游消费。正在修订中的山东省旅游条例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工带薪休假,鼓励职工利用休假、法定节假日外出旅游。
■山东66名大学生志愿者支援新疆喀什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