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3 12:09:2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生科技创新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作者简介:毛鹏军(1972-),男,河南方城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张伏(1978-),男,河北宁晋人,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河南 洛阳 4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第二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09Y-011)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86-02
“农业机械学”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述农业生产过程中常用的农业机械(即耕地农业机械、整地农业机械、播种农业机械、栽植农业机械、中耕农业机械、施肥农业机械、喷药和排灌机械等)的类型、理论分析、结构、工作机理、参数校核、基本设计、性能试验等。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否经住社会的实践,这不仅对学生素质与能力是一种考验,更是对高校教学质量改革的期盼。因此,“农业机械学”面对快速的社会发展与激烈的人才竞争,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为此我们在近几年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以改善和提高教学效果为起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科技创新环节等方面对“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研究新的教学方式,重视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以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为主要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向有利于个性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方向发展,以此推动“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农业机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机械学”是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必修课之一,理论教学主要讲授农业机械的理论、原理和设计,实践环节主要体现在各类农业机械的结构、使用方法、验证实验和性能实验。受传统教育模式、实验教学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虽经改进了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仍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教学方式过于简单是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
传统的“农业机械学”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课堂讲授,授课形式单一,没有太多的教学互动环节,教学过分依赖课堂教学,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最终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课时压缩与教学内容难度和广度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教学质量
传统的“农业机械学”教学方式主要体现在:讲全面、讲细、讲透彻,主要以教师授课为主。这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农业机械学”课程的学时为80学时,与以前相比课时量被大量压缩,教学中虽采用多媒体授课形式,而这一课程的性质决定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广度,包含着巨大的信息,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加大知识信息传授的密度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
3.落后的教学手段造成了教学效果不佳
对于“农业机械学”课程来讲,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在课堂教学中,涉及到大量的机构图,如何对机构理论分析和设计计算进行讲解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些机构图均是静态图,其同步性、生动性、直观性较差。如由教师描绘,虽能达到师生的同步,但浪费时间,教学信息量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落后的教学手段不仅减少了教学信息量,且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在“农业机械学”教学中采用差异教育模式,实现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差异性教育[5]须以大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依据,使每个有差别的学生在其原有基础上纠正偏差的个性,培养良好的个性,找出能让自己的才能得到发展的独特领域,最终达到个性的和谐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转变。
1.转变四个观念
(1)教育观。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个性差异。在认真分析和观察的基础上精心安排,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培养。
(2)学生观。教师须承认每个学生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并承认其发展的可能性,使学生成为能动的主体,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
(3)教学观。教与学是一对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每名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状态和经验背景,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其积极性,达到以学习促进身心发展的目的。
(4)人才观。确立多层次的人才标准,培养多规格的人才,使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成才之路。
2.优化“农业机械学”课程结构
建立以“农业机械学”课程为主、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个性特征为基础,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学生个性的途径,必须做好实践教学的开发和设置,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参与其中,在活动中不断发展完善自我,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3.实施分层教学
在进行“农业机械学”教学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因材施教,教学内容上要有层次性;知识的巩固上要变一致性练习为分层练习;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训练;在学习的指导上,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学习习惯和基础施行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课程测试上,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摒弃只以学习成绩定格的评价方式,力求评判角度的多元化、评价机会的多样化、评价形式的灵活化。注重客观的测试,同时也注重问题情境等形式的测试,形成有梯度的多维测评方式,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积极发展。
三、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提高“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质量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目前“农业机械学”课程以多媒体教学模式为主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农业机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新方法,改变了原有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模式。[8]
目前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了“农业机械学”相关课件及动画,购买有关农业机械应用方面的视频资料,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和理解程度。目前“农业机械学”课程已是校级精品课程,该精品课程网站的顺利开通和内容的及时更新,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河南科技大学迎接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特殊要求,提前完成了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课件及网页的设计制作,在预评估前就完成了上传并顺利投入使用,为学校获得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另外,随着“农业机械学”课程的循环讲授,有关课程的新内容和新观点及时上传到网站,网站内容及时得到了更新,教师和学生能方便地从网上答疑和下载文件,方便了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农业机械学”网络课程建设项目已获批为河南科技大学2009年第二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待项目完成后,“农业机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更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在“农业机械学”教学中以学生就业为教学目标,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在研究现有就业岗位和技术领域的基础上,完善“农业机械学”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内容上,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强化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9]。在课程教材上,“农业机械学”新教材编写已完成,使教学内容紧随时代步伐。经过认真考察,决定放弃已使用较长时间、教材内容熟悉的由桑正中、吴守一编写,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农业机械学》,该教材是1987年出版发行的,内容有些老化,很难满足目前学生培养质量要求。经认真研究并与兄弟院校广泛联系,学校参加新教材的编写活动,本学期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上课均采用新教材的书稿,该教材在内容布局上舍弃了以往教材内容为顺序编写的传统方式,更突出了工科院校以农业机械设计为主要内容的特点,更体现出农业机械中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农业机械学》新教材书稿投入使用后受到学生普遍好评。
五、结束语
在“农业机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系统且长期的工程,需要从学生能力层次以及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办学理念、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信息时代的,高素质、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冯晓静,刘俊峰,杨欣.《农业机械学》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农机化,2004,(1):67-68.
[2]张晓辉,李法德.高等农业机械学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3):61-63.
[3]任文涛,宋玉秋,林静,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农业机械学课程改革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6,(6):55-57.
[4]张晓辉,李法德,李晋阳.《农业机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9,(1):57-58.
[5]王云明,刘立芳,宋建民,等.差异教学在高等农林院校物理教学中的实施[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7,(4):98-100.
[6]杨欣,冯晓静,刘俊峰,等.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CAD教学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5,(5):275-277.
[7]张伏,杨欣,付三玲.论农自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改革[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22-124.
体验营期间,学校将举办专业介绍、学术报告、实验室参观、动手做实验、书院团队活动、与在校学生座谈等活动,让营员们通过科学实践近距离感受大学学习生活.本次体验营拟招收120人左右.
一、 报名条件
(一)、综合素质较高、思想独立、有国际视野、有创新意识、有批判性思维、有志于从事科学技术学习和研究的高二、高三理科学生;
(二)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成绩排名原则上需位于年级前5%;
(三)获得过学科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学生,或者可证明在某学科有明显优势的学生优先;
(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学业学术行为不端记录.
二、报名材料
(一)自主申请所需材料
1、自述信1封:结合南方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学生独立完成个人自述信一封(800字内,需本人签名,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2、推荐信1至2封:由学生班主任、任课老师、课外活动指导老师等叙述该生特点及推荐理由(800字内,此材料不是必须提交的材料,需推荐人签名,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3、学生本人从高中入校起每一学期的学业成绩及年级排名证明(必须使用报名系统中的模板并加盖学校公章,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4、学科竞赛获奖证书,科学发明证明及其他能反映本人综合素质的材料(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复印件,验原件);
5、《南方科技大学2015年优秀中学生科技创新体验营报名表》(填报完毕从报名系统下载、打印并签名确认,报到现场交原件).
6、《安全责任告知书》(报到现场填写并签名).
(二)校长推荐所需材料
除提供自主申请所需的1-6项材料外,还需提供《南方科技大学2015年“中学生科技创新体验营”校长实名推荐表》(校长签名、学校盖章后,扫描或拍照上传,报到现场交原件).
(三)注意事项
上传报名材料的照片或扫描件时须通过我校报名系统,并确保电子文件清晰可读.
三、报名方式
(一)网上申报:申请人登录南方科技大学招生网进行体验营报名,根据系统提示、按要求如实填写各项报名信息,上传报名材料,并选择拟参加的体验营专业类别,注明是否服从调配.
网上报名地址: .
(二)获得校长推荐资格的学生仍然需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进行网上申报,并扫描或拍照上传校长实名推荐表等全部报名材料;
(三)体验营报名时间:2015年11月20日-12月3日.
四、材料审核与报名选拔
学校成立专家组进行审核和选拔工作,于12月6日前选拔出120名左右优秀中学生参加我校体验营,在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网站上公布,同时通过邮件及短信通知入选者.
五、体验营活动安排
12月10日全天:报到
12月11日上午:开营仪式、参观校园
12月11日下午-13日:学术报告、科学实验、参观高科技企业等体验活动
12月13日晚上-12月14日:离营
六、特别提示
(一)校方为参加体验营的学生提供食宿及相关活动费用;
(二)校方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入营学生提供交通补贴.
(三)校方对学生在体验营活动中的表现予以考核.
七、联系方式
南方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
院校要培养出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新型人才,这是对院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具体针对我院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方法和实践也因此需要一个转变,应该把务实和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如何培养出符合要求,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学以致用能力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环境,灵活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做出突出成绩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围绕学生的科技创新应用能力人才培养问题,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生四年人才培养过程中,探索了培养具有应用技能和创新精神人才的方法,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经验的探索、教学实践的应用等方面都作了大量的尝试和创新,在教与学相结合的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应用。
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针对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多年来学生工作实际反馈的信息,我们将方向定位于务实和科技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面向部队基层的军事型应用人才,能够适应基层部队的实际需求,向部队输送合格的实用型人才,真正做到:“懂军事,宽口径、重效果、增素质”,我们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改革。通过与毕业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到学生希望有全面锻炼能力的课程设置,有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老师“逼”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完成课题。这些现象说明,在教学中应将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宗旨,根据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改革,突出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从培养个人素质来看,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快速适应工作需要的一个强有力的基础,也是今后能否成长为军队基层知识型应用人才的保障,能力对个人整体素质和军事应用具有双重作用。
二、务实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什么样的师傅却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有天壤之别。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作为教师,一定要教给学生系统开发的手段和方法,但如果教师都没有实际科技开发的经验,只是照本宣科,肯定是教不好的。所以说具有实际开发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教师应多参加一些系统开发的相关项目,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教学与科研开发过程联系起来,将书本知识与具体应用相结合,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通过循环往复的过程,实现质的飞跃。这样,教师在教学生的时候,很自然的将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应用能力作为首要的任务,作为重点要求的目标。
我们还组织了教师对其它高校进行参观、考察和观摩,主要针对这些高校怎样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参观清华大学组织学生参加的全国“挑战杯”的比赛,包括观摩他们学生参加比赛的作品等。在对其它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培养的学习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的启发和感想,虽然和其它地方大学相比,我们的培养目标有所不同,但有一些方法是可以借鉴的。主要是从低年级开始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下实验室,着手参加一些具体的科研任务、竞赛课题等。
三、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要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
传统的延续多年的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到一大堆前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抽象理论和概念。学生在课本上可以找到每一条理论定义的基本原理和推理过程,但就缺乏将这些从实践中得到的基本原理再重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究其原因,是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足和实践经验的匮乏。这就需要我们在强化理论教学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亲手去做,不断地积累实践经验,逐步提高应用能力。因此,我们提出“重效果、练技能”的教改目标,使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多方面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胜任部队多元化、多口径的任务需求,不仅培养学生具备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其具备应付灵活多变的实际基层环境的能力,更强调动手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不能培养出只懂书本知识的“书呆子”。
四、围绕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学生科技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多方位的改革和探讨,从知识层面、实际动手、面向应用等各方面入手,使学生从最基本的知识获取,到最后的装备应用,系统地得到能力的培养、考察、锻炼,达到最终的培养目标。
1.激发学生自己动手、主动参与的意识
我们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宗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一个具体的、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科研任务,如某一个科研项目数据库开发任务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要传授的琐碎、枯燥的理论知识巧妙地蕴含其中,把书上死的理论变成活的应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从而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科研应用以及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指导联系起来。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在用的需求下学,从而可以将理论的学习和实际的应用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及科研项目,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学生参与科技周科技创新项目研制,是对学生应用能力提高的极其有利的锻炼机会。从大学二年级时就有意识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尝试接触一些科技创新项目的研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逐步提高学生从事科研的思维和实际动手能力。
从2006级至2009级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踊跃报名,参与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同学们都从实际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学到了书本之外的知识,创造了优异成绩,收获较大,感触很深。
同时,鼓励、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学科竞赛,进一步检验所学知识,同时开阔了眼界,提高实际动手和应用能力。鼓励学生进实验室,从大学二年级就跟随教师接触科研项目、竞赛项目的研究,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时间,逐渐地锻炼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应用情况和实践效果
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和学生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是我们进行教学改革的创新点。通过对学生的引入、指导,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活动给学生提供的学以致用、施展才华的机会。学生收获较大,感触很深。
1.在2006至2009年期间,连续多年学生在科技周科技创新项目中的多次获奖,学生的应用能力、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积极踊跃、气氛活跃。科技创新项目可以是贴近装备,也可以是贴近生活的。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积极参加学院科技创新项目研制的活动。多个项目申请获得科研部立项,得到资助。同学们积极报名,踊跃参加,有近七成的同学参加了科技创新的活动。自2006至2009年,学生在科技周中获得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2.2007级部分学生学习完所学知识后,参加全国数据库三级考试,通过率为98%。
3.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进入复赛。(600个参赛队,30个进入复赛队)。
4.学生参与设计和研制的多媒体软件,在总参军训和兵种部电教教材评比中获得二等奖2次,三等奖6次。
5.学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章,体现出同学参与科研,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价值,说明学生已经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打破书本的局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第一步的飞跃。
6.在2004级至2007级同学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撰写。参与了诸多科研项目的研制工作。
在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中,我们借鉴了国内外高等院校在教学方面,学生全面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的最新教学方法、成果,在教学理论、方法、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有关学生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在教学方法体系、实践装备应用、应用能力培养和学生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方面获得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
这项教学改革,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得到授课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肯定,在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贴近实际,受到了学生的欢迎,通过近几年的实践积累,对大学生科技创新、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周仲魁.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赵士杰,赵庆海.论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教育研究,2008,(18).
【中图分类号】G633.8
创新是我们人类独有的一种认识能力及实践能力,也是促进民族前进与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发展初中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增强初中生的科学素质是初级教育革新的出发点与归宿,同时也是强初中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渠道。
一、科学合理创设情境,培养与提高初中生创新意识
要想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就一定得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而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对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一定得全面激发出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初中生便会对新知有探究的欲望,从而获得新知,并且,如此一来,还可以帮助初中生把所学习到的新知识、新原理运用到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来,进而实现激发初中生的创新能力。譬如:通常而言,大家一般觉得水和火是无法相容的,可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这一观点是无法成立的。就如白磷便能够在水里边产生自燃,所以进行实验便可以向大家证明水和火在某一种情况之下是可以相容的。
二、结合化学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实不难发现,在所有的创造和发明当中,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往往是其的前提条件,而其的核心便是创新能力。而创新教育关键在于发展学生学会自我实现之创新性能力,譬如发展学生的丰富想象能力便是创新素养的一种具体表现。比如,在对"性质活泼的氧气"这一内容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在使学生应用文字这一方式来表示出在实验室里制取O2之化学反应的相关表达式,能够讲出在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的名称和操作的要点,以及初步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实践过程,还要根据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相关反应与原理,明白催化剂的相关定义和催化功效。在这一前提下再向初中生提出能够引发他们进行思维与展开想象的问题:(1)在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当中应该着重注意哪一些问题呢?(2)长颈漏斗的下端为什么要插入到液面以下的位置呢?(3)导气管为什么就不可以伸入容器中太长呢?而为了能够培养起初中生的触类旁通的能力还可提出以下的问题:(1)倘若实验室里的器材暂时不足,这一装置当中的锥形瓶我们可以用何种仪器来进行代替呢?(2)长颈漏斗这一器械可以用何种仪器来进行代替呢?在学生进行回答和讨论以及教师的引导和点评的过程中,初中生的创造性能力得以有效地锻炼与加强。
三、精心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我们知道,化学教学的核心是实验教学,只有通过实验才可以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正确理解。身为一名化学教师就应该积极地创造有利条件,创设探索性的实验,引导初中生自主地进行探究,全面发挥出他们的主体作用,尽量做到方案全权交由学生去设置,实验全权交由学生去实践,问题全权交由学生去分析与思考,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进行化学实验能够有利于学生去更好的理解其中的概念、了解其中的性质以及揭示其中的原理与规律,培养起学生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实验操作的能力等,培养起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知识的强烈求学欲望,促使更好地培养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譬如,在对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的时候,化学教师可以提供出一些进行化学实验的仪器让学生自行去设计实验,因为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对灭火的方式与方法有所了解,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所以可以借助实验这一方法自主探索出关于灭火的相关原理。在给初中生提供了药品仪器:火柴、蜡烛、烧杯、坩埚钳、水和石棉网以后,引导初中生自主设置且亲自动作进行实验操作获得了许多熄灭烛火的办法:运用坩埚钳夹掉灯芯、用嘴吹灭、用烧杯盖住烛火、用泼水破灭烛火、用石棉网盖灭烛火,之后再分组进行讨论,此时教师可让学生去对比各种燃烧条件以获得准确的灭火知识原理。在此实验中,学生一直是作为主体来实施科学探索的,这样便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会探索,并且对初中生的洞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实际能力以及科学态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无形当中得到了提高。值得一提的是,笔者指导学生积极开展化学实验的设计与演练活动,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自主探索精神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有2位学生由于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强,在市科技小发明设计竞赛中获得佳绩。
四、积极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基础实际上是建立在科技的活动当中,通常而言,科技活动的实施会在某一情况之下会直接对创造性活动的进行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化学教师应该想尽各种不同办法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科技活动。创新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组织活动的过程当中,化学教师一定要对学生实施正确而有意义的引导,与此同时,也可对科技活动给予一定的提示,促使全面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灵感和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大量的实践表明,在初中的化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要想发展和增强初中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广阔的空间,并且还有许多种方式和方法。但是,即便如此身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也应该努力掌握新型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精神之意识,努力挖掘与课文教材相关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优良的科技创新思维的能力,借助合理性的激励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养成优良的创新思维品格。唯有如此,才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适应当前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新喜.初中化学教学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J].岁月:下半月,2012(4)
[2]邢玉清.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学教学参考,2012(29)
[3]孙洪.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探[J].学周刊:C,2012(2)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面向全体在校中小学生开展的,一种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导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动。作为一种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探究项目的综合的科技竞赛,它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也是集中展现我国中小学校园中的各类科技创新活动所取得的优秀成果的一种形式。创新大赛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有效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并能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从而有效提高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素质,激发学生的潜能;并能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整体技能与素质,进而有效地推进国家科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 科技创新大赛的活动内容
现有的科技创新大赛主要分为:青少年和科技辅导两个板块。活动内容也主要分为:竞技类活动和展示型活动两个系列。
1.竞技类活动
竞技类科技创新大赛汉族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小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中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竞赛、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
竞技类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因为有赛事结果为依据,所以有很多分类形式,主要包括如下:按项目申报人数分(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按年龄段分(小学项目、中学项目、高中项目),其中小学中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研究学科分(生命科学、技术与设计、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行为与社会科学等),中学中举办的科技创新竞赛则通常会按研究的学科进行分类(如数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物理学、植物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动物学、医药和健康学、行为与社会科学化学、环境科学);科技辅导员的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通常会按照项目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分类如科技教育方案(科技教育教学以及科技教育活动)、科技制作类(包括生物、数学、物理、化学等五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科教制作项目)、科技发明类(包括外观设计项目、发明项目、实用新型项目三种)。
2.展示型活动
这类活动通常包括青少年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以及科学幻想画展两大类。(1)科技实践活动:指青少年围绕某一主题,以小组、班级或学校、校外教育机构等组织的名义,在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中展开的、具有一定科普意义和教育意义的综合、群体性的科技实践活动。(2)科学幻想绘画:指少年及儿童充分展开想象,畅想未来的科学发展状况,展望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情境,并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参与者常为5~14岁少年儿童参加。
三 科技创新大赛的评审标准
1.“三项自主”的原则
第一,自己进行选题策划:即选题必须是由参赛者自己经历发现、筛选的过程,然后自主提出的。
第二,自己对选题进行设计和研究:参赛作品中的创造性的贡献必须是由参赛者本人进行构思,并自主完成。支持主要论点的论据也必须是参赛者本人通过有效的研究手段(观察、考察、实验)亲自获得的。
第三,自己完成选题的实践过程并撰写出来:参赛者本人必须参与到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
2.新颖性、科学性、实用性的原则
第一,新颖性:包括对选题的独创程度、先进程度、新颖程度的规范,以及技术水平与难易程度的要求。
第二,科学性:包括对选题及其成果的技术方案的合理性,其中包括科学理论的可靠性、研究方法的正确性等。
第三,实用性:指该项发明和创新技术其中包含的可以预见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其中包括课题研究及该项论文的应用意义、影响范围以及推广前景。
四 教师如何辅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大赛
1.指导学生自主选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关注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选题应贴近现实生活,体现出创新的思维,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原则,这样才能符合科学和社会发展需求。
教师可以正确引导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改造学生身边的物品等废物制造活动,从而提高其使用效率。在这种改装的过程中,一项项发明创造也就产生了。
引导学生多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事物提出疑问。青少年往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找出原因,从而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钻研的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189-01
1 构建良好教学环境,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1.1 借助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创设相应的教学问题情境来实施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信息技术课的知识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基于学生对于新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这一特征,提出相应的问题,并正确引导其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分方式,不仅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同时还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便更好地实施教学。
1.2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能力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下,高中阶段的学生,其心理与生理也逐步成熟,若仍旧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仅会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厌倦感,同时还会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使学生创新思维受到阻碍与限制。鉴于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建议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并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我自我学习,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作为主要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得到上机操作的机会。
1.3 确定合理且科学的上机操作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实施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学生自身的兴趣来布置一系列关于计算方面的问题,开展满足学生需求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其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及认识。
例如,在学习《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以及自己所接触到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展示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些信息,并让学生来观察,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得到激发,并且举例借助于计算机可实现听音乐与画图,而这些都是实物吗,继而引出“软件”这一概念。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更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动力,同时还便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2 创新能力发展策略
高中计算机教育对于学生视野的扩展、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知识的积累等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创新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创新意识的积累、创新能力的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造能力的引导,基于其所包含的这些内容,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内容。
2.1 灵活运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注重创新意识的积累
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自由灵活性以及较强实践操作性,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多变性应用,改变以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学生看作教学活动的主体,采取合理、先进且科学的教学手段与方式,通过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生自己上机实践操作,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在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与培养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上机实践操作的具体步骤以及环节,创设一个良好上机环境,加强学生上机行为的管控,使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所呈现出来的不同点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继而使其认识到树立正确且先进的创新意识的重要性。
2.2 加强师生间、生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管理者与引导者,对于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讨论,不仅便于学生好奇心的激发与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借助于这种讨论与交流,学生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或者观念等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创新,通过讨论,自己来解答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2.3 强化学生的主体认识,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
将学生实践操作作为主要内容,凸显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认识到自我发挥所产生的作用,针对每位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能力等,为其安排合理且可科学的操作任务,以此使每一位学生在上机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都可获得成功,将以往的被动探究转变成为主动探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教学成效得到提高。
2.4 借助于第二课堂教育的应用,加强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还应与课外所开展的关于计算机方面的活动有机结合,开设和信息技术课程同步的各种教学活动,以此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继而进一步提升其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时,除了要注重教学方式与手段的改进与创新外,还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创设良好且轻松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并和课外实践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沛县歌风中学,江苏 徐州 221600)
参考文献:
[1]吴美霞.面向高中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信息技术教学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0.
科技绘画,即为科学幻想画。多数初中教师在这一观点上存在模糊的理解。之所以为科技,旨在以绘画形式表达学生对未来科技的畅想。科技绘画也并非胡思乱想,而是在一定的科学性之上进行想象。评价科技绘画的基础,也是从其畅想创意以及新颖程度上进行分析评价的。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也是科技绘画的重要特征。科技绘画对于初中美术教学,具有很多实际教学价值。
首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适当开展科技绘画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接触科技前沿,从而对未来世界产生联想。其次,通过对未来科技的想象,以其绘画形式进行表达,培养学生对科技的想象力,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本文重点在于明确科技绘画的教学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运用绘画表达科学幻想,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构思描绘出对未来科学发展的画卷,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引导学生在科技绘画中创新实践的思维模式
1.科技绘画引入初中美术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提出:“人的智力层面包括九种方式,其中包含了视觉与空间关系智力。”视觉与空间关系智力的阐述中,明确了人对色彩、空间位置、形状等元素具备表达和感受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形状、线条、结构、空间和色彩关系的敏感,并且通过绘画将其表现在书面上的能力。将多元智能理论引申到现代初中美术教学中,就是通过视觉空间的绘画形式,引发学生对科技的表现形式。而对于科技绘画而言,本身就是对实践的探索,对创新的想象。那么基于这一理论基础,通过灵活、开放、不受约束的美术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想象空间的发展,便可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通过绘画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科技绘画引入初中美术教学的实践方法
我国对科技绘画的教学方式引入实际教学中,尚未树立明确的教学方法以及经验总结。笔者通过多年初中美术教学的经验,总结出以下教学方式仅供参考。其在教学实践的尝试工作中应当明确,以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前提,通过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内容对比,从而找出绘画科技教学的方法与规律。
一方面,应当合理运用有效的绘画资源,包括:书籍、画册、网络、图书馆、展览馆等有效资源,开展素材内容的收集。然后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从而引导学生对未来进行合理的畅想,包括宇宙未知空间、生活居住环境、能源开发、环境保护、交通工具等,并应用到科技绘画的素材中,让学生在充分的想象空间中,描绘出对未来科技的主观想象,同时根据这一想象的画面配以相应说明。另一方面,利用社区资源开发绘画素材。例如通过某些地区的自然环境或者标志性建筑,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方向。也可以从农业角度引发学生的思考模式,或者通过参观科学展览和少年宫,丰富学生的思考内容。而一些科技杂志和视频资源也都可以成为学生描绘作品的素材。通过不同绘画作品的表达,建设学生对未来科技的联想,收集学生作品进行分析,整理成册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从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总结出可以通过多方面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想象空间。也能从培养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激发创新意识的形成。正面的评价,能有效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三、科技绘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教学方式
1.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提升教学内容与科技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学生学习的内在联系。”这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事业中首要突破的目标。科技绘画的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在教学课程中,美术教师应当紧密结合新课标的重要制度思想,通过相应的教学经验规划出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科技绘画的教学内容中。那么重点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技绘画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学生是通过自身的想象完成其绘画内容的。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发挥想象,从而让学生在自由想象的环境中发挥其内在潜能。而这样没有约束的空间就是对学生兴趣培养的最好方式。
2.正面评价,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科技绘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正面评价的作用,它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根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品中的闪光点,也要勤于展示闪光点的内容,从而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和鼓励。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表扬性的评价,就是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勤于实践。不能因为对学生作品无法理解而导致负面的评价内容,也不能过于主观地评价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想象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体现,不能因为学生想象的内容而约束其发展。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成为想象力的发挥者,而教师应当在这样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让学生能根据教师的思路完成想象的拓展,以便于最终落实于绘画中,通过色彩、构图、形状等方式,将新颖的思维模式表达出来。进一步形成学生能自己掌握与发挥的绘画思维,以便于学生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中完善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3.多方面引导,提升学生想象空间
在科技绘画的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应用多方面的引导,为学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从而通过科技绘画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可以适当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进行关于科技绘画的教学,例如科技绘画比赛、科技绘画联想工艺品展示、小玩具科技创新设计等。通过相关活动的组织与操作,必然能引发学生的联想,从而提升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未來幻想的同时,也要注重联想生活科技的需求,为学生规划出合理的科学范围,从而在绘画中进行贴近实际生活的未来畅想。例如,组织学生在厨房中展开对未来的想象,如何加快厨房工作速度,如何清理厨房垃圾,如何提升厨房空间使用率,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模式的拓展。而在实际应用科技绘画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关于现有教学内容的联想,包括对非美术教学的其他课程的联想,如化学、物理、数学、生物、体育、历史等。以物理为例,让学生想象未来实验室的模型,通过想象能实现诸如众多物理现象的实验过程。而这些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方式,必然能有效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提升相关的创新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虞小新.领略艺术之美,提升创新能力:初中美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56-57.
[2]管红增.美在创造中:初中美术“设计·应用”领域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J].浙江教育科学,2012(3):105-106.
[3]马丽莉,王文先.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幻想与创新能力[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6-88.
生物属于自然学科,实验是生物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进行高中生物学习时,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也需要对一些生命现象系统剖析,实验方式能够使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究,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对学生的科技教育,并且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有所收获[1]。
1做好学科教育与科技教育之间关系的处理
在进行生物学科教育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科技辅导,多数高中生对科技活动的参与热情都比较高,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活动小组中的人员在流动性方面比较大,取得的效果也差强人意,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学科教育与科技教育之间的关系。科技教育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科学知识,培养科技人才,学科教育是由教育体系向认知体系的转变,进而使学生在丰富认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因此学科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相互影响、联系紧密。但是就当前情况来讲,学科教育是教育活动主要方向,并且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使学生认知水平获得发展,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重点[2]。因此科技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和学科教育之间实现融合,这样才能获得社会的广泛支持,进而增强学生的科技活动当中的热情,使活动小组更具稳定性,进而科技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获得更好效果。
2对科技教育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
科技教育与科学教育之间的整合,能够使科技教育获得快速发展,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对整合模式进行积极探索。在课程改革逐渐实施和深入背景下,教育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主要方式是使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实现方式的转变,由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状态逐渐变得主动,积极运行探究、合作学习模式。在对高中生物进行探究学习时,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制定计划、做出假设、交流讨论和实施计划等几个方面[3]。探究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能够使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探究时,可以以某个方面为切入点,也可以将完成过程作为切入点。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促进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之间的整合。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有很多关于思维创新与科学实践的课题,比如微生物学、环境学以及动物学等,这也使科技教育和创新能力在培养层面上变得更加广泛,使学生在对课题进行研究时更具多样性。在学习中,兴趣能够发挥对学生的驱动作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更具倾向性,因此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科技教育的重要推动力。在生物教学中,往往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使其在学习中更好地获得灵感,在获取灵感时,学生可以运用查找书籍方式,也可以运用寻求网络、杂志等帮助的方式,这主要是由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发现课题、探究课题以及理解课题,并且对课题内容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同时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比较能够使其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兴趣培养充分的重视,促进其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增强。
3综合利用教学资源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中的主体,运用帮助、引导以及启发教育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此过程中,需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学会独立思考、探究,并且积极创新,进而使教学获得较好效果[4]。在此过程中,尤其需注重对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培养,开展针对性教学。科技教育实际上属于自由、开放活动,需要学生在学习中对内容、方法等进行研究,并且对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将学校资源作为依托,并且自主地查找一些有效的资源,进行使学生在接受科技教育时能够获得较为丰富的资源,并且获得社会比较广泛的支持。
4组织科技创新大赛
为了使科技教育获得更好的效果,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应积极组织科技创新大赛,在组织科技创新大赛时,需选择比较有价值和创意的研究课题,并且解决科技创新大赛与学科教育在时间方面的冲突。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可以在课程当中进行研究学习,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并且发现相关研究价值比较大的课题。在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自身课余实践参与相关活动和大赛。
5积极联系生活实际
一、科技创新教育活动个例:关于用花椒仁制剂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探索试验
1.活动背景
有效的利用农副产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上级领导特别重视农民的经济收入,具体措施为大力推广经济作物的栽培和种植,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甘肃临夏地区在北片区大力推广种植花椒树,并且发展很快,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国家林业局命名为“花椒之乡”,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但是,他们在出售时,收购者只收购了做调味品的花椒瓣,这样,大量的花椒仁留了下来。据了解,有些花椒种植大户每年留下的花椒仁竟达2500~3000千克。虽然花椒仁可以榨油,但用其做饭味道不是很合口味,而且家禽、家畜都不多食,于是,大量的花椒仁因得不到利用而成为废弃物。确定该课题,就是探究花椒仁的利用途径,变废为宝,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2.活动目标
(1)通过各项科技活动,进一步树立学习现代科学、弄清科学道理、尊重科学事实、热爱科学真理、学会科学的生活等观念,有创新的想法。知道创新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发展离不开创新。(2)通过科学实验和操作活动,培养寻找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科学问题答案的意识,培养尊重科学、热爱科学,长大为科技创新作贡献的情感。对生活中未知的科学问题感兴趣,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答案。在科技活动中能合理分工,积极合作。(3)通过各项科技活动,锻炼思考科学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谨踏实的学习和探索态度。
3.研究思路
借鉴制中药煎剂的方法,分别制取多种不同配比的制剂,在发生病虫害期间,进行喷雾,然后,对病虫害进行观察、计数、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4.实施研究过程
(1)试验对象:蚜虫。
(2)制备制剂:将花椒仁碾碎,然后以与水质量比分别为1:6(制剂1),1:7(制剂2),1:8(制剂3),1:9(制剂4)的比例混合,在温火中熬制1小时,得到熬出液经过纱布过滤,滤液经澄清\待凉,即为花椒仁制剂。
(3)试验过程:选择寄生有大量蚜虫的花椒树树枝4枝,进行挂牌标记,并检查每枝虫口基数,同时将树枝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防止萎蔫,然后,将4种制剂分别喷洒在已挂牌且相对应的花椒树树枝上,最后分别用纱网罩住,防止蚜虫迁移。并在药后1天,2天调查各自残虫数;每次试验中,喷雾重复2次,试验次数共为3次。
(4)试验结果:(见表1)
5.研究结论
花椒仁和水的质量配比高于1:7的熬制剂对蚜虫有很强的驱杀作用,驱杀率可达85%以上,其中制剂1高达92%。同时,该方法简便易行,可靠使用,也无公害。所以,用花椒仁制剂来防治蚜虫害是一种有效可行的途径,也是花椒仁的一条应用途径,不仅可降低农民在农业生产中投入成本,又可使农作物果实质优,产量高。
二、在中学开展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
1.有助于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好奇心和探究未知的执着兴趣是科学进步的根本动力,是创新思维的内驱力。科技创新活动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展,往往容易成功,而成功恰恰是激发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探究过程的需要,也是增强学生的信心、走出学习失败的阴影、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发现的乐趣,好奇心和表现欲的满足,激励学生自主的探究热情,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兴趣。
2.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分析、综合等,都是生物科学学习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这些思维方法在生物观察、实验、理论研究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孟德尔、摩尔根等科学家对基因遗传定律的发现,就是经过一系列的生物杂交实验,并通过比较、分类、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而发现的。达尔文经过长期的对动植物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综合研究,总结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等等。而科技创新活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的用到上述思维方法,所以,在中学生物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更新,也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拓展,通过自主的探究过程来获得知识,能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实验的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品质
1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形势
在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危机的双重影响下,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我国政府出台多种政策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仍然不到总人数的2%,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比例高达20%~30%。我国政府正大力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大学毕业生创业项目可以促进就业,大学生创业不仅能暂缓就业压力,同时也拓宽了就业渠道,这是由于大学毕业生创业不仅自身就业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可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难题。为有效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多次颁布政策,引导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特别是鼓励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领域中进行创业。引导大学毕业生投身农业类自主创业是解决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双赢之举。当前我国农村人才短缺,有文化的人纷纷想要“走出去”,而愿意“走回来”的少之又少,更别提“走进来”了。而在城市中,一群掌握专业知识的大学生拿着简历四处求职,最终只有少数顺利入职,其余的仍是扎堆漂泊在城市中寻求机遇。这两大难题恰好能通过新农村建设这个方式互利共赢。更重要的是,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创业能够为农民思想观念注入全新的理念,带动科技创新,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孵化器概念
孵化器在我国也被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是一种新兴的社会经济团体,它利用将社会资源有效整合的方式,给一些新成立的企业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世界上第一个孵化器是早在1956年由美国人曼库索建立的。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孵化器数量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我国的企业孵化器仍然是在政府的领导下,由公共财政支撑起来的公益组织,特别重视战略性的新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大部分是与高校以及科研所联合共同谋求发展,并利用地方特色优势,根据经济发达程度高低不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孵化器,并且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多方面有利影响。孵化器行业对创业企业的重要意义使得孵化器行业迅速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从创业成果方面来看,企业孵化器凸显出极高的社会价值,它带动相当大数目的就业人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我国孵化器行业发展迅速,但诸多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专业性差、整合资源能力有待提高等,我国的孵化器行业亟需提高自我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运营效率,并提出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众多国内外对孵化器研究来看,孵化器对促进创业和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建立国家创新体系都有重大作用。大学生创业孵化是用于服务创业的大学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帮助的基地,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基地是为了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同时也能够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中国大学生创业孵化器基地,是伴随着我国创业孵化基地的蓬勃发展应运而生的,是在中国国情下对企业孵化器的一种新的创新和尝试,尚处在探索当中。
3农业创新的发展状况
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国家现代化水平紧密相关。基于此,在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中,我们要着眼于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和资源下,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出数目更大、品质更高的农产品,从而提高资源的生产率。而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更迅速发展,能更有效缓解市场压力和资源压力,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最近几年,尽管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当迅猛,但与世界上一些农业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现今中国农产品存在着很多问题,如质量差、市场竞争力较弱。我国要想在农业现代化上有更大突破,就必须打破常规,有所创新。《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要:“坚持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十二五”期间,中国提出建设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设想,设想一经公布,举国的农业科研单位纷纷表示赞同,并且在各个地方的省市都竞相加大投资,中央政府也大力支持,下发更多的经费。我国的农业生产要素已不足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量,随着社会经济蓬勃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品质,有机蔬菜等一些健康农产品供不应求,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举步维艰,惟有创新才能支撑我国农业继续向前发展。要想推动现代农业继续向前,就必须加快步伐,尽快改变现有的农业模式,提升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并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孵化器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孵化器仍然是在政府的领导下,由公共财政支撑起来的公益组织,特别重视战略性的新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大部分是与高校以及科研所联合共同谋求发展,并利用地方特色优势,根据经济发达程度高低不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孵化器,并且对大学生创业具有多方面有利影响。政府政策方面,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来推动孵化器事业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我国势必会在创业孵化器的基础设施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建造创业服务网络,并且还颁布了企业孵化器税收的相关减免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孵化器行业的发展。此外,企业孵化器因为有政府的支持,在一些项目的申报审核上大大缩短了时间,程序也更加便捷,这恰好弥补了大学毕业生阅历尚浅,缺乏经验的缺陷,使他们拥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自家企业。基础设施服务方面,当前社会物价急剧升高,创业成本成为了大学毕业生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不一样的创业项目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也不同,创建网络类企业,创业之初可能只要有一台电脑便可以完成,一些要求大型专业的机械设备的项目,对于刚刚步入社会还没有收入储备的大学应届毕业生而言却实在是没有能力承担。而创业孵化器就能够为大学毕业生创业者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价格低廉的创业场所,物资等来支持公司运营。资金方面,大学毕业生创业初期往往会遇到很多融资方面的问题,他们对于融资认识不够充足,有的对融资望而却步,有的却对融资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过度乐观,这就使得他们在现实面前会有强烈挫败感,失去刚刚创业时的那份热情。他们没有办法正确预估风险,不懂得如何融资,而企业孵化器能够在融资的问题上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帮助,给予他们支持。我国政府为他们创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专项资金和小额贴息贷款。此外,企业孵化器也积极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大大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创业者融资的机会。企业管理方面,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创业时有时只不过是一次心血来潮,他们天真地认为他们的一个好想法就可以让自己大展宏图,而缺乏更加理性的分析和对未来的规划。大学生通过学校课程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较少运用,也往往无法灵活应用,而实际创业中所必须具备的,在学校课堂上又无法获取,大学毕业生创业者往往还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在之后的公司运营中势必会有许多障碍出现,假如创业者无法坦然面对,从容应对创业之路就往往会以失败告终。大学生创业孵化器不但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和基础设施,还会指导他们管理企业,为企业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二、丰富想象、科学分析,有效推理研究
想象即是学生将各类表象在头脑中进行改造加工,形成全新的表象思维方式。丰富的想象力可促使人们抛开固定思维,通过合理推测获取科学结果。由此不难开出,想象体现了丰富的创造性,为开展创造活动的基础核心。由一定层面来讲,则为科学发明以及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开展想象活动需要不断地分析研究、合理地推理判断。例如,在讲授绿色植物利用光合效应形成有机物的相关知识时,由于叶绿体属于微观生物范畴,因此初中学生理解掌握起来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想象力,将绿叶比喻成有机物制造者,叶肉细胞则为有机物加工车间。叶绿体则变成了生产设备仪器,应用原材料包括导管运送的水以及气孔吸收二氧化碳。两者通过叶绿体加工形成有机物,并完成运输。在一系列的形象引导下,学生将抛开抽象知识,掌握具体原理,快速地理解并巩固记忆,应用掌握知识进行研究,科学应对相关问题。
三、锻炼发散以及收敛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思维主体包括发散及收敛思维两类。人们应对分析问题阶段中,应结合应用两类思维,同时体现创造发散思想。发散思维为非线性意识,活动方式较为分散,呈辐射扩散形式,主要为形象思维。相反收敛思维为线性思维,活动方式呈现内聚集中以及辐射模式,属于逻辑思维。生物课程实践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培养初中生形成良好的发散以及收敛思维,进而做到优势互补,提升综合学习水平,激发创新发展意识。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应体现主体性,为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应创建民主和谐、生动愉悦的教学环境,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应引入图文并茂的方式,促进学生结合应用两类思维,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应鼓励推动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并善于质疑,勇敢地抒发自己的不同意见。例如,在讲授水分渗入植物之中的相关课程内容时,可先令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生活知识进行回顾。即为花浇水的过程中,水透过土壤被植物吸收,那么是怎样将水分传递到茎叶之中呢?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了解植物茎叶系统结构。而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结构分析观察,学生则很快地明确,花径叶之中包含装箱运送水以及无机盐的管道。为了更加形象深刻,教师可举例证明,果园果树的果实成熟后,需要做树干环割处理,这样做原因何在。学生则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探究植物新陈代谢形成废物排掉途径。通过已有知识的练习应用,将锻炼形成发散思维,并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通过分组合作讨论,各组学生抒发了自己的观点,并进行原因解释。借助该过程学习,可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激励其实现创新发展。
四、引导学生主动操作,提升创造性
现代科技的进步,需要我们不但应积极动脑思考,还要勤于动手,在探究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创新。应全面推进知识、应用技术、工艺手段的更新发展,同时提升动手能力。该过程对学生健康心智的发展极为有利,可令其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提升综合能力水平。为此,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学科特征,开创有利条件令学生参与实验、自主操作、独立完成。例如,可令学生自主进行临时的装片,完成切片以及涂片的工作,并应细致地观察生物系统结构,总结其行为特征,借助主动积极操作,真正提升动手能力水平。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展现的个性特征,令其长处有效发挥,优化创新技能水。青少年特长才干,通常由兴趣展现,兴趣倘若持久稳定便可令学生发展能力。为此,教师可组织生物兴趣学习活动小组,引导激励学生踊跃参与相关知识竞赛,进而体味获取成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真正地发挥特长优势。再者,应激励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趣味性,剔除传统模式,引入探究教学手段,锻炼学生创造思维以及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