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自我评议总结

大学生自我评议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14 21:22:2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自我评议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自我评议总结

篇1

一、大学教育的目的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日趋功利化,为了使学生这一特殊产品更能适应社会需求,大学不断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素质评价中依旧过于强调知识应用。因此,重新审视与评价大学教育目的观,或许可为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与发展提供某些启示。

二、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弊端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为了评价和反馈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以激励和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传统的素质评价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德、智、体三方面的成绩和表现进行量化打分,并依据评分排名,基本模式多为“学生学年(学期)综合素质总分=德育得分+智育得分+体育得分+/-奖励(惩罚)分”。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该类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1.评价主体单一

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体多为辅导员,评价主体单一。现行评价体系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最后给出一个综合的量化结果。这种方法对于评定各种荣誉称号、择优推荐等工作,不仅在操作上便利,也是可行的。然而,辅导员的杂务太多,很难做到为每一个学生作出切实的评价。因此,如果评价主体不改革,那么评价多为流于形式,评价本身就会沦为一个缺乏个性培养的导向教育或者形式教育。

2.注重横向评价,忽视纵向评价

部分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注重绝对的评价结果,注重横向评价,忽视纵向评价。每一名大学生都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或许在这条轨迹的很长一段都是较差于其他一般同学,然而,他的轨迹总体是在积极向上发展的。一旦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的纵向比较被忽视,那么横向比较也就失去了它本有的激励目的与功效。该类评价缺乏充分考虑评价的导向性,不能客观、科学、全面、合理地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评价指标未能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技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难看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当成为衡量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但是,从现行的评价来看,对这两方面的测评力度不够甚至毫无涉及。

三、改善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国外学者对档案袋有丰富的研究,基本定义是通过在档案袋中系统的选择收集学生作品,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方面的发展,以展示学生在特定领域内一段时间的进步情况。档案袋评价属于质性评价,本文引用档案袋研究的相关理论作为指导,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是要收集学生的作品,而是记录学生的发展历程,对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提出一些思考。

1.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

大学生不应是被动评价的客体,他们是最有评价发言权的团体,理应让他们参与评价过程。在不少学生评价实践中,大学生作为被评价者没有任何发言权,他们根据评价者发出的指令被动地行动,对评价结果也只能默默接受。这种“被动的沉默”抹杀掉的是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宗旨和意义。评价应当融入人本因素,强调交流沟通,特别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对话,促使被评价者乐于加入到评价过程中来,只有当大学生主动地关注评价时,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才真正实践了其价值。

辅导员作为评价主体的掌舵者,他们可以策划成立以班(级)为单位“大学生综合素质评议委员会”。该委员会不只是简单打分的机器,他们应是和同学们对话的窗口,并通过积极收集同学们的真实发展历程的相关行为,通过评议委员大会讨论,作出相对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价。整个评价理应秉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辅导员可以选择约两名学生共同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纪律检查委员会”,“评议委员会”将评价结果在班内公示。公示期间,被评价个体如有不满或疑问,有权向“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纪律检查委员会”应当在充分了解情况后,监督“评议委员会”的审查,重新评价后,给出更合理的结果或者维持最初的评价结果。公示期结束后的最终评价结果在班内宣布后生效并存档。

2.注重过程性评价

关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结果,更要关注评价过程。我国受“高考指挥棒”一元的价值衡量的影响,不少高校对学生的评价的重视依旧凝固在某一点的结果评价上。然而现代大学生评价,仅仅关注大学生发展结果的评价是不够的。为了理清这一思路,我们必须清晰的是:我们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应当是为了进一步促进每一个大学生更好地发展,而不是为了通过评价找出大学生之间的参差不齐。

让所谓优生更优秀固然好,但是让所谓的差生可能走向自我忽视甚至堕落却可能是传统大学生评价的一个致命的弊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斯克利文对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作出明确区分以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目的逐步理当由原来的“证明”向“改进”转变。在对过程的评价中,让大学生真正参与到评价中来,使评价实践其教育意义,把学生评价过程变成教育和指导的过程,变成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手段。

3.与时俱进,加强评价的针对性

一方面,评价指标应当围绕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并尽可能地反映社会所需要的能力,构建评价指标时应对评价所设计到的内容进行科学赛选,抓住影响和反映素质教育的关键性因素。高校教育倡导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培养大学生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各种能力,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学生评价需要评价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身心素质和价值观方面的情况。例如,目前社会强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指标、心理素质指标也应加入。

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当根据不同类别的被测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设计。大学文化存在差异,每所大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该有校本的设计。此外,如果专业间差异较大,也很难用统一指标,或者至少指标权重的设置理当是不同的。

参考文献:

篇2

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不仅关系到辅导员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更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已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的实施原则

辅导员工作考核除了要考查辅导员工作的完成情况外,更重要的是要引导辅导员在提高工作成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促进个人自身发展。考核的结果不仅要体现组织对辅导员工作的评价,还要反映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在构建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具体实施考核过程时,应当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组织评定相结合的原则。

(一)坚持定性考核与定责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是对被考核者的德、能、勤、绩、效等方面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从整体上反映被考核者各方面状况的考核过程和方法。定量考核是主要运用可以计量的数据形式对被考核者各方面进行精确量化的一种考核方法。定性考核简便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定量考核准确性高,但量化指标复杂,且往往容易引导考核的参与者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辅导员担负着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重要责任,工作内容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成才的方方面面,如果仅靠几个量化指标则无法全面科学地评价辅导员工作的实际状况。同样,单纯用定性的综合描述也无法体现对辅导员基础性工作的量化要求。因此,在考核过程中应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不同的考核项目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到定性考核以定量考核为基础,定量考核以定性考核为目的。

(二)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目标考核主要考查辅导员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和工作业绩,是一种综合性考评。而过程考核主要指平时阶段性考核,目的在于检查辅导员平时的工作状况和思想状态,反映辅导员在关键时刻的政治表现与平时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变“静态考核”为“动态考核”。坚持目标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体现了对辅导员工作既注重目标管理也进行过程管理的理念,而且能够增强考核的延展性和深度,建立起年终考核的充分依据。

(三)坚持组织评定与师生评议相结合。组织评定主要是通过学校考评组听取辅导员自我总结、召开相关学生座谈会或进行学生问卷测评、组织同事之间互评和主管领导定性与定量评价等过程来进行。师生评议主要通过学生评议、辅导员背靠背评议,广泛征求师生对辅导员的实绩评价来进行。坚持组织评定与师生评议相结合,可以拓展考核评价主体,使考核更具民主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二、高校辅导员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制定易操作的考评指标。考评是一个客观过程,主要是对每一位辅导员的工作业绩的完成数量与质量进行考核的过程,它需要由具体的数值来说话。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一级指标(如集体体评价情况、学生评价情况、工作态度、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思想教育活动学生管理工作),二级指标(如宿舍卫生优秀率、学生遵纪守法情况、考试成绩及格率、等级考试通过率、按时注册率、学生参加竞赛及科技创新情况、班级组织的院级思政教育活动情况、班级开展的团学活动情况、完成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情况、处理突发性事件情况、配合相关行政部门开展工作情况等)。

(二)准确定位考核的主体。目前,与辅导员有直接工作关系的主体主要有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及本学院同级辅导员。要对辅导员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考核,至少要有来自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领导、学生、本学院同级辅导员和辅导员本人五个方面的信息反馈。在学校层面上,可考虑设立辅导员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校辅导员的考核工作,包括考核原则的确立、考核指标的确定、考核结果的审定、考核争议的处理等。各院(系)相应成立辅导员考核小组(简称“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院(系)辅导员考核的相关工作。

(三)制定严格的考核规程。根据考核主体与辅导员工作关系的不同性质,应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而考核主体的各方面以相应合适的评价方式参与对辅导员个体考核的集合,就构成了一定的考核规程。具体来讲,辅导员考核规程包括自我评议、学生评议、辅导员互评、院(系)考评、学校评定等五个方面。自我评议:辅导员本人对照辅导员素质要求和工作职责,对自己的思想品德和年度工作及其成效作出客观评价,形成个人工作小结。学生评议:“考核小组”对辅导员所带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网上测评或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测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形成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整体反馈。辅导员互评:在院(系)范围内开展辅导员互评。院(系)考评:“考核小组”结合辅导员自我评议、学生评议、辅导员互评等情况,依据学校对于辅导员工作考核的指导意见及辅导员考核指标体系对辅导员个人工作进行评议,提出考核评语和考核等第意见。学校评定:“领导小组”审定院(系)提出的考核结果,尤其是对“优秀”和“不称职”辅导员进行综合评议,经公示无异议后,最终确定辅导员的考核等级。

篇3

成立社团的初衷很多,想法也很多。当没步入大学的门槛之前,憧憬满满的我们想着大学里让自己提高,让自己充实,让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质的变化。我们社团也正好出于学生们种种心里的渴求,通过演讲的形式反映学生的心声,为同学们带来更多的舞台,更多的实践,从而让每个学生能发现自己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超越自己。

我们认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并重。社团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态度,通过丰富的演说和精彩的活动,为社员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锻炼社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实践运用能力,让每一个社员都有一个对自我的新的认识,发现自身的优点。此外,也会给其他学生带来精神上的震慑。通过在校内的各种励志演讲,让学生们充满自信,勇往直前,向各自的理想迈进。

社团的活动将深入群众,真心与每个学生交流,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既给了社员的实践锻炼,又增进了与其他学生的情谊,从而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每个学生更好的发展。此外,社团将紧密与老师们取得联系,请教老师问题,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极大地帮助,而且又增进了师生情感,从而让我们的校园充满浓浓的友情与师生情,使整个校园成为一个和睦的大家庭。

我们申请成立社团的想法很多,我们也坚信会引领不断成长起来,让社团成为学校又一道亮丽的风景,让社团更好的服务于我们每个同学的学习,成长,做人。

最后,我们共同喊出我们的大学:我们的大学拼劲不甘落后,我们的大学态度惜时如金,我们的大学知识海的储量,我们的大学生活有条不紊,我们的大学朋友志同道合,我们的大学理想巨人肩膀,我们的大学毅力精神,我们的大学人生灿烂辉煌,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以上是我和伙伴们申请成立“龙吟社”的种种想法,望领导能给予指导。下面学生对社团做以简单介绍:

社团名称“龙吟社”,顾名思义,社团以演说为主要内容,夹杂其他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通过演说真正为大学生的学习,成长,做人,实践起到极大地鼓舞作用。

社团紧密结合本校鱼化龙精神,纳川成海,集物成龙,自强不息,真理为伴,多元集纳,自强创新,从而再铸辉煌。

社团的活动内容涉及很广,对知识储量的要求必然会高,演说内容之丰富,演说效果之震慑,演说魅力之反映等许多通过言语表达的文字无不需要深厚的知识储量,这给每个社团成员的提供了巨大的学习机会。舞台上的言语表达,面部表情,手势动作都无一不影响到演说的效果。从暂时而言是对学生自我的锻炼,从长久而言,未来的工作面试,亦会很是轻松应对。而最为重要的是对每个大学生的思想启迪,语言的能力是重要的,没有语言的世界是一个死的地狱,通过实践活动,实施我们的演说说活动,反映每个大学生内心的感受,唤醒大学生心中的迷茫。我们不能像伟大的演说家一样鼓舞人心,具备经久难熄的影响,但我们会通过实际通过实践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质的共鸣。

社团将举办很多的富有真正对大学生有意义的活动,为每个社员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交流的平台,实践的能力之外,并与其他社团保持友好联系,共同打造学校的多彩社团风。

希望在“龙吟社”的演说下,让每个大学生找到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改变自我……让学校的鱼化龙精神发扬光大,永世不灭,不断传承!

以上是对社团的介绍,希望校领导能给予意见。学生定会虚心接受,认真采纳。

下面是对社团的具体分化:

一,组成

1.会长:全盘总理社团工作,指导社团活动,引领社团的发展方向。

2.秘书部:会议记录工作任务,下传会长指示,汇报工作总结。

3,纪律部:维持各种活动纪律。

4.学习部:社员的学习任务。

5.生活部:活动的生活工作。

6.宣传部:社团的宣传工作。

7.外联部:与各社团的交流工作。

8.评议部:演讲活动的评议工作。

二,社团活动

社内演讲,班级演讲,公开演讲,即兴演说,诗歌朗诵大赛,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小品大,社论收集,辩论大赛,教师讲座,师生互动,联谊活动,文学知识大赛,实践活动,文学创作,创业活动……

三,原则:非盈利。公平公正公开。

四,精神:蛹化蝶,鱼化龙。

五,口号: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六,目标:打造学校里的演说家,培养学校里的创业家。

以上是学生对“龙吟社”的全部介绍,学生大胆的设想希望学校给予支持。学生承诺与伙伴们共同打造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让鱼化龙精神发扬。

真诚的感谢领导能耐心看完学生的申请。

此致

敬礼

篇4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4 — 0131 — 02

大学新生是大学校园的生力军。俗话说:“鸟无头不飞”。作为这支“军队”的领军人物——新生班干,无疑是做好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架设在学校与新生、教师与新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基础。因此,选拔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生班干队伍,不仅是促进新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是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必然要求。

一、把握四个环节,选准新生班干部

班主任要在坚持品德与能力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正面了解与侧面考察相结合的原则下,紧紧把握以下四个环节,科学选拔新生班干部。

1.把握阅档环节,了解新生的潜力值。主要了解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任职、参加集体活动等方面情况,同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运动爱好等。查阅学生档案一定要做到全面、细致、周密。在此基础上,初步筛选出品学兼优的班委候选人,同时做好相关记录,为后期的选拔工作奠定基础。

2.把握报到环节,感受新生的活力值。通过对新生进校时的待人接物、言谈举止进行观察,着重考察新生的道德品质、精神面貌、语言表达能力、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等。初印象可结合阅档记录,对重点学生进行重点考察、深入交流。经综合比较后,选择主动热情、善于交往、做事踏实男女生各一名,确定为班级的临时负责人进行重点考察。

3.把握军训环节,考察新生的能力值。军训是新生进校后的必修课,训练时间较长、内容较多、校、院也会利用这一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的入学教育活动。班主任要充分把握这个阶段,深入学生宿舍、军训现场、入学教育活动现场等,与新生开展广泛接触、了解,重点考察新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自律意识、吃苦奉献精神、团结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等。结合前阶段考察,基本确定主要学生干部人选。

4.把握竞聘环节,检验新生的魅力值。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了解,同学之间已较为熟悉,为了给那些工作能力强、思想觉悟高、有奉献意识的同学一次展现才能的机会,同时也作为对新生班委在语言表达、感召力、亲和力等方面的再考察,更为培养班级公平、公正、民主、竞争的氛围起好步、开好头,在全班开展一次公开演讲竞聘,产生第一届班委会。竞聘活动需在班主任主持下,由自愿申请担任班委的同学进行公开演讲,同学们结合其现实表现,进行选举,产生班委会人选,班主任再结合前期考察及学生的个性特长,量体裁衣,具体分工。

二、紧扣四项内容,精心培养班干部

新生班干也是新生,他们也有对新生活的适应、有对新角色的转变等问题,他们只有通过精心培养,才能尽早胜任所任职位,才能尽早在班级起到引领、带头作用。

1.目标管理树旗子。管理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最先提出“目标管理”这一概念。德鲁克认为:“……每个成员所作的贡献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必须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作贡献。他们都必须朝相同的方向作努力。”〔1〕也就是说,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而就是有了目标后,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根据目标管理的思想,我们应首先制定班委的工作目标:做好班主任、院(系)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保证班级各项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师生共建和谐班集体等。根据目标,我们按班委会、团支部分别制定各自的工作职责,从而使他们有方向、有目标,也知道为什么做,做什么。

2.组织培训引路子。在有了目标并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后,就该学习怎么做了。班委成立之初,由于缺少经验,各班委的具体工作会出现入手难、活动不易展开的问题,我们就是要在他们最有激情、最有热情的时候进行培训,传授方法,授之以渔,引导他们开展工作,为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训活动可分三步走:一是集体培训。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讲解如何做好班干部,重点是要强化班干部的一个定位(纽带角色)、两种意识(奉献意识、模范意识)、三种关系(师生关系、与普通同学关系、工作与学习关系)、四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二是交流互动。组织高年级优秀班干部与新生班干进行经验交流,面对面互动谈心,从而提高班干部的能力水平;三是个人自学。要想真实提高水平,别人的指教还是有限的,要想不断提高班干部自身的综合素质,还是要养成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的意识,进而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3.委以重任压担子。“实践是智慧的源泉,是人才的摇篮”。〔2〕班干部的成长与进步必须在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为此,班主任一定要充分信任和尊重班干部,要敢于将一些重要活动的组织交给新生班委去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和自我发挥的空间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以及工作的热情。让他们将培训内容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大胆开展工作。此外,当班干部开展工作出现困难时,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事后及时作总结,并给予赞许和鼓励。工作中,班主任还要注意尊重班干部,避免产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命令者的形象。布置工作尽量避免简单强硬的方式,而是采取征询意见的方式,如“你觉得这个事情怎么办呢”、“你觉得这样如何呢”、“你还有什么补充意见么”等形式的话语,让班干部得到尊重,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的意识。这样,即使工作任务较重、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将工作做好,从而在工作实践中成长、成熟。

4.重点指导出点子。这儿的重点是指重点班干和重点工作两方面。作为学生工作的基层管理者,班主任也是许多学校工作的落实者、执行者。新生班干也不是一天成熟的,这个过程我们就需要对重点培养对象进行重点指导。我们要对那些执行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生干部进行个别交谈,当面指导,与他一起讨论工作的细节,不断的提醒、补台,从而在保证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的同时,也培养了重点学生干部的能力。

三、抓住三个结合,考核新生班干部

班干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着眼长远,建立相应机制,对班干部的任职进行考核,才能优胜劣汰,从而对班干的工作起激励作用。考核班干部要坚持激发动力、调动活力、增强自律力为原则,以普通同学为评价主体,以平时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与群众测评相结合,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对管理者的评价将直接影响其工作的侧重点和努力方向。同样,对班干部的评价,也将直接影响其工作的兴奋点。为了营造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督促班干部注重与同学保持联系,注意工作方法,增强服务意识,需将班干部的考核与群众测评相结合,建立民主评议制度。民主评议要采取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旨在通过评议,促进班干部的工作,切忌一次测评定结果。具体评议可包括期中、期末全体同学对班干部的测评;每月一次的班干部民主生活会,相互评议;学期末的学生会主要成员对班干部的测评等。

2.与综合测评相结合,建立公开承诺制度。班干部的权威和影响与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密切相关,德、智、体、能诸方面是否走在班级同学前列,对其能否在班级顺利开展工作、能否取得同学的信任与支持都密切相关。为督促班干部的成长、成才,结合德、智、体、能四方面综合测评,建立班干部的公开承诺制度,要求班干部在全班同学面前公开承诺自己的综合测评诸方面追求目标,含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宿舍卫生、参加活动等方面,并将书面承诺在班级网站、QQ群、教室等公共空间进行公布,从而督促班干部负重前进,自加压力,逐步走向成熟。

3.与任职调整相结合,建立奖惩激励制度。古人云:“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3〕 “劳臣不赏,不可劝功。”〔4〕故对班干部的考核,应做到做与不做不一样、做多做少不一样、做好做坏不一样,奖罚分明,方能激发他们动力与活力。这不仅要求我们班主任要能做到深入班级,掌握一手资料,对班干部的具体工作情况能了如指掌,而且还要求我们能根据掌握班干部工作实际,结合民主评议、践诺等情况,对班干部的任职进行调整。调整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将表现特别不好的同学调整出班干部队伍;可以对不能胜任主要学生干部的调整到一般岗位,并提出要求;通过选举,将乐于奉献、主动热情、表现突出的普通同学吸收到班干部队伍中并进行培养;对表现突出的主要学生干部,推荐进校、院(系)学生会进行更好地培养锻炼。通过建立班干部的奖惩激励制度,对班干部任职进行调整,做到有升有降、有进有出,从而解决班干部消极应付被动工作的情况,引导班干部主动思考工作,努力追求完美,积极争取成绩。

〔参 考 文 献〕

〔1〕〔美〕彼得·德鲁克.管理实践〔M〕.毛忠明,程韵文,孙康琦,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137.

篇5

一、思想建设方面

为了不断提高大家的思想水平,学生会积极的开展学习工作,充分利用学生中的典型事例开展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学习”、“新老生交流会”、“干部培训”、“干事培训”等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组织建设方面

加强学生会的自身建设,对提高学生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有着重大意义。在过去的一学期里,学生会及时的组织干部换届和干事招聘,并不断进行改革。同时不断完善学生会的制度建设,工作条例、例会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民主评议制度等各项制度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

三、学生会各项具体工作

在学期初,学生会积极协助老师的完成了迎新工作,这也拉开了学生会工作的序幕。

在工作伊始,学生会各部门就狠抓常规工作,组织部的团员工作学习部的查课、生活部的查寝等都尽量做到一丝不苟。

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课余生活水平、提高大学生的情操。学生会还积极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和特色活动首先是迎新生系列活动,新生舞会给了08新生相互认识和交流的机会,新老生交流会给了08新生行动的指南。

其次是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学生会积极参与各项组织工作,运动员选拔与训练、太极拳方阵训练、特色方阵训练等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经管学部再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再次是学部的红歌会和百米长卷展评,学生会积极的协助老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红歌会不仅让同学们让同学们重温了红色经典歌曲、了解了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继承和学习了爱国主义精神。

还有学院一年一度的科技节,为了积极配合学院的工作,学部学生会在在科技节中承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在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学生会遵照学院的要求,同心协力、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力争把活动办到最好。同时还积极的配合其他科技节活动的选拔工作。

最后,是学生会开展的各项特色活动;学风建设和考风建设动员大会、学风show评比给大家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了学风建设。生活部与宿管会联合举行的星级寝室评比促进了寝室文化建设。还有文艺部的服装培训、女生部的彩妆培训、组织部的特团评比、宣传部的分团委简讯等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学生会一学期工作的简单总结。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但是,我们也深深明白我们自身仍旧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此也简单总结如下,以便改进和完善:

一,学生会的组织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篇6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6-0070-02

一、元认知的含义

元认知的概念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Johe 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他认为,“元认知指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及结果或其他相关事情的知识”;同时也指“为完成某一具体目标或任务,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的监测以及连续的调节和协调”[1]。也就是说,元认知是以认知过程本身为认知对象,包括两方面内容:对认知的认知和对认知的调节。具体而言,一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二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节。元认知由三部分组成,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认知主体、认知材料、认知任务、认知策略等的一般性知识;元认知体验是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元认知监控是个体在认知活动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不断对认知过程进行积极而自觉地监控和调节。

二、元认知有助于指导辅导员角色认知和职业发展

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发展方向是专业化建设、职业化发展。辅导员个人只有认清职业角色,掌握工作策略,合理规划和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走专业成长之路,才能顺应时代要求。元认知意识和策略有助于提高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和工作现状的合理认知,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心态。

高校辅导员集教育、服务、管理、心理健康咨询及职业指导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工作内容广泛而复杂。在高投入后没有获得相应的高回报、工作负担与心理承受能力也不成正比的情况下,辅导员对自身的工作会产生不良认知,出现迷茫失落和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元认知理论指导我们对自身内在和辅导员角色认知评价进行再认知,消除不良认知,控制自我情绪,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监控和自我调节。

首先,增强职业认同感,把自己的个人价值和意义同辅导员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统一起来,全心全意履行工作职责。其次,设立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辅导员要对职业发展目标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设计符合个人实际的规划,为个人的成长及成功指明正确导向,实现自我发展。第三,不断丰富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辅导员要不断学习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理论及知识结构,学习更多的成功经验以便在工作中找到自信,提升情感体验,提高职业自我效能感。第四,培养自身反省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注重总结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表现,采取各种策略来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第五,要善于调控。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调整职业心态,理性对待工作中的成败得失。

三、元认知有助于全面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

美国学者Schoenfeld的实验表明,尽管拥有相关领域的学科知识,行为人也可能由于缺乏元认知技巧而无法成功地解决问题[2]。掌握元认知理论,提高元认知能力,并将其应用于辅导员工作之中,对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元认知与学生管理工作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成为高校学生工作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调查和研究发现,多数大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源于不合理的认知结构。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统一体,认知决定情绪,情绪影响行为,行为的结果又通过认知成为反馈信息,进一步制约情绪和行为。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合理认知和信念,但都可以在正常范围内进行自我反省和调整。然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通常存在较多的不合理认知,并且往往不能自我觉知,更谈不上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反省、控制和调节。久而久之,情绪困扰和不良人际关系不断增多,焦虑、抑郁、烦躁、失眠等伴随产生,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元认知能力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系密切。运用元认知理论,对自己、他人和事物的认知评价进行再认知,从而达到对认知、情绪、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辅导员应自觉提高自身元认知能力,并将其应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采用走访家庭、深入宿舍、个别与整体谈话相结合等传统方式,同时利用微博、飞信、QQ群、人人网等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二,针对学生的心理困扰,开展个体和群体心理辅导,传授学生心理学常识,进行元认知能力训练,帮助学生通过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认识并消除存在的不合理认知和信念,调控自身情绪,培养健康人格,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大学生就业观念教育。大学生就业难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产生可归结为两个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状况、就业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在就业和择业观念上的认知偏差等自身因素。认识偏差导致择业决策偏差,择业决策偏差又加重就业困难。认知偏差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偏差、择业期望过高、择业患得患失等。如何扭转大学生的就业认知偏差、调适就业心理,提高就业率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元认知理论为这一课题的解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大学生求职心理活动也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样需要对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辅导员要应用元认知理论,教育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健康的择业心理,在求职过程中主动地进行自我反馈和调节,避免盲目、冲动,提高求职成功率。

3.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学中,学生不仅要学到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更应掌握开启无限知识的要领,即自主学习能力。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培养良好学风,促进学生成才,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元认知对整个学习活动起控制和协调作用,指导学习策略的选择和使用。元认知能力高的学生善于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策略,学习目标明确、计划性好、自控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首先,要建立学习的心理自觉。在学习活动进行之前,学生要分析自己的学习能力及学习任务、制订目标与计划、准备好学习条件。第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估,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第三,协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学习计划和方法。

(二)元认知与教学工作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身份,在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之外,还承担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多门功课的授课任务。教师的元认知能力也就是与教学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表现为教师元认知知识的把握能力和元认知的监控能力[3]。辅导员的元认知能力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在教学中,首先应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社会现状、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学生心理和要求等,帮助学生实现对社会形势、专业知识学习以及个人素质的认知。其次,在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社会和家庭背景以及学生自身需求、学习动机、心理状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认知层次及接受能力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兴趣爱好,准备教案、调整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进度,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最后,要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活动做反省和评价。学会实践、反思、再实践,使教学过程变成促进教师反思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及提高教学技能的过程。

四、辅导员元认知能力的培养途径

元认知能力,就是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等三种成分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具体地讲,就是建立在一定的元认识知识和体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高级能力[4]。辅导员元认知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可经由以下途径。

第一,激发和强化辅导员的职业热情,培养辅导员核心价值观,提高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才能够有动机、有兴趣去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与认知能力,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在工作中体会到高自我效能感。第二,不断掌握高等教育元认知知识,自觉学习有关高校学生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建立同行评议和学生评议制度,制定相应激励措施。通过同行及学生的信息反馈,能够增强辅导员对自己能力水平的自我意识,有助于激发成就动机,实现元认知能力的突破。第四,进行元认知技能培训。把元认知技能培训纳入辅导员的培训与考核体系之中,并使之制度化。

综上所述,元认知对辅导员个人成长和辅导员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辅导员应自觉学习元认知理论,培养提高元认知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成效得到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Flavell J H.Meta cognitive aspects of problem solving.In:L B Resnick ed.The Nature of Intelligence.Hillsdale,N J:Erlbaum,1976:232.

[2] Desoete A,RoeyersH,Buysse A.Metacognition and Mathemational Problem Soving in Grade Three[J].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篇7

活动背景:面对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大学生文明修身活动, 我班积极响应号召,在全班开展文明修身活动, 以此引起所有学生的关注, 提高同学们的自我修身意识,争 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大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此活动,使学生自觉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综合素质,改善学风、班风,逐步在全班形成“人人讲文明、处处现文明”的人文环境,进一步推进我院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营造素质教育的软环境,引导和激励同学们奋发有为,自觉成才,成为我国现代建设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活动主题:“文明修身·诠释文明·彰显自我”

活动对象:历史地理与旅游学院10级地理科学(3)班全体同学

活动时间:4月中旬

活动地点:(待定)

活动内容:

一。 组织召开“文明修身”动员班会。

1.4月10日下午6:00,在综合楼103。班长主持召开“文明修身”主题班会。

2.首先由团支书金俊昊向全班学生传达:校自律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全体督查员和战地记者会议精神。

3.副班长罗慧芳向同学们阐述文明修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班长丁玉斌对文明修身活动向全班同学做全面的工作部署。

二.以文明修身为主题的:“历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

1.4月14日下午4:30进行“历史地理知识竞赛”活动,地点暂时待定。

2.先组织学生及嘉宾入场。

3.吐鲁那一跳开场舞蹈。

4.主持人向观众介绍参赛代表队及到场嘉宾。

5.主持人宣布比赛开始。

6.竞赛第一轮进行必答题。

7. 竞赛第二轮进行抢答题。

8. 中场进行观众互动。

9. 竞赛第三轮进行风险题。

10.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11.请到场嘉宾及督查人员对获胜代表队颁奖。

三、辩论赛

1.4月21日,地点待定

2.辩论赛主题:“读大学对青年人就业的利弊”

3. 辩论赛开始,宣布辩题

4. 介绍参赛代表队及所持立场,介绍参赛队员

5. 介绍评委及点评嘉宾

6. 辩论比赛过程:开篇立论、攻辩、自由辩论、观众提问、结辩

7.评委及嘉宾评议

8.宣布比赛结果,辩论赛结束

四.4月16日下午4:30组织召开小结班会

1.班会有班长丁玉斌主持召开。

2.请督察员对我班第一周文明修身活动具体的开展情况进行发言

3.请班级2到3名学生谈谈参加文明修身活动的深切体会。

4.班长丁玉斌对前期班级文明修身活动进行总结和部署文明修身后期具体工作。

5.请校自律委员会代表总结发言。

五.拔河比赛:

1.要求10史(2)班和10史(3)班每班排8名女生2名男生组成代表队参加比赛。每班出一名学生担任本班拉拉队队长,请校自律委员会一名成员当裁判员。比赛现场秩序有本班责任督察员负责。

2.4月23日下午4:30在校风雨棚进行正式比赛。比赛实行三局两胜的原则。

3.注意事项:比赛开始参赛双方用力拉,当拉过红线以裁判员哨声为准。输的一方且不可松绳,以免造成对方队员受伤。《1》

4.裁判员宣布比赛结果,并向胜利的一方颁发奖品。

六. 组织召开“文明修身”活动总结班会。

1.4月24日下午4:30。地点待定

2.班会有团支书金俊昊主持召开。

3.请督察员对我班第一周文明修身活动具体的开展情况进行发言,

4.请班级3到5名学生谈谈参加文明修身活动的收获。

篇8

一、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含义

制度的概念是源于西方信用社会语境下的一种方式,英文的表达为“institution”,泛指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和行动准则。杰克・奈特总结出制度具有两个特征:“第一,一个制度是一套以某些方式构建社会互动的规则。第二,一套规则要成为制度,相关团体和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了解这些规则。”[1]道格拉斯・C・诺思对于制度的认识和杰克・奈特相似,他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规范。”[2]廖小平认为制度:“一般被看做一种由人们所制定或自发形成的,具有普适性,以激励、支配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和规则体系。”[3]由以上三位的观点可见,制度的含义极其丰富。

二、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

(一)加强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建设前提是要引入社会个人信用系统,并建立统一的、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数据库管理查询系统。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就是大学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记录和反映个人学术诚信表现,以个人或者学术团体为单位、以电子化数据材料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学术诚信档案中的学术诚信行为记录是根据学生真实的学术科研活动为基础进行记录的,不是凭空编撰的,是学术诚信行为的实时记录。这种形式的学术诚信档案制度有可操作性强、记录对象的针对性、学生的实时参与性及教育性等特点。

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可操作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中的所有记录内容都是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学校学术诚信管理部门、学院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及辅导员等执行主体都能通过数据库系统如实记录在案,可操作性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针对性表现在:学术诚信档案是专门对大学生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活动而制定的档案,是对大学生的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实行动态的管理。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参与性表现在:学校为每一位同学建立个人的学术诚信档案,在学生登录学术诚信档案的第一时间,就要在电子化的“学术诚信承诺书”上郑重签字,并且在以后的学术诚信记录过程中,大学生可以随时登录个人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查阅自己的学术诚信档案,对于学术诚信档案的记录存在异议的,可以直接向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提出,并申请重新审核,整个档案的建立、记录、审核、确定过程都有大学生参与其中。学术诚信档案制度的教育性表现在:学生学术诚信奋斗目标的确立、学术诚信自我教育、学术诚信理想信念的形成及学术诚信行为正确选择等都属于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的教育性体现。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的培育离不开学术诚信档案制度建设,其将推动大学生学术规范常态化、机制化的进一步完善,并且带动整个高校学术诚信信念的提升与学术诚信氛围的营造。

(二)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就是在正确的学术诚信价值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国家和学校的学术诚信规范、行为准则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目标,使用学术诚信有关的理论基础和规范技术,收集学术诚信基本信息,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信念和学术诚信行为选择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评判的过程。学校层面要成立学术诚信评价机构,主要是为了加强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是以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规范、促进学术诚信制度的发展及调动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道德修养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建设的途径,主要有高校学术诚信管理机构评议、老师评议、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等。

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内涵、目的和途径都要求学术诚信评价过程要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与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相结合。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是指通过一定的量化指标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进行全面的数值量化,如学术剽窃内容所在文章内容的比例,引用是否规范等,学术失信的量化结果表达直观,但不能明确地描述大学生学术失信的性质。学术诚信的定性恰恰弥补了量化评价的不足,定性评价是学术评价办公室结合多方面的信息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给予性质描述。对大学生进行学术诚信评价时针对学术成果给出一个量化结果是必要的,同时也应当给出明确的学术诚信性质评价,将学术成果的定量评价和学术诚信的定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将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与民主评价相结合。大学生学术诚信自我评价是大学生根据学术诚信规范的标准,按照学术诚信评价的要求,对自己在学术研究和学术诚信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这是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评价过程中的自我诚信教育、自我品质提高的过程,但是部分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自评过程中隐瞒事实,弄虚作假,以至于学术诚信的自我评价形同虚设,不起作用。所以,必须在学术诚信自我评价的基础上,结合客观公正的民主评价制度,根据学校学术诚信管理办公室、教育者及同学对其在日常学术研究和学术实践行为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鉴定,以保证学术诚信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制度的实践运用,不仅表明大学生学术诚信评价的内涵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而且使大学生在学术诚信践行和评价中,明确应该坚持什么,抵制什么,从而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按照学术诚信的规范要求和约束自己的学术行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加强学术诚信监督制度建设

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构建是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和实施的有效保障机制。学术诚信监督制度,需要学校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委员会、学院层面的学术诚信管理人员、学术诚信教育者、辅导员及学生五位一体的合力,共同对大学生学术研究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第一,建立学校和学院层面的两级学术诚信的监督机构,负责专门宣传和教育大学生学术规范和行为准则,执行学术规范的要求,监督并检查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学术失信行为,加强高校学术诚信行为的监督作用。并且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大学生学术诚信档案数据库,对大学生的学术成果定期进行查阅并组织专家对相似学术成果进行鉴定,确定是否存在学术成果抄袭剽窃和弄虚作假现象。第二,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监督制度的具体制度。如,建立大学生学术诚信科研学术成果认证制度、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举报制度及学术失信公示制度等,特别是加强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网络公式制度,定期公示部分学术失信行为的大学生,使学术失信行为暴露在阳光之下,使大学生的学术失信行为完全透明化。在此基础上,高校、教师和所有学生都能够准确地查阅大学生的学术诚信信息。第三,要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合力建设。不仅要结合学校、学院、教师、同学及大学生自我的学术监督合力,而且要重点加强对教师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监督建设,不仅要加强全面监督建设,而且要加强重点监督建设,形成学术诚信监督的合力。

因此,健全完善学术诚信监督制度,形成学术科研的活动的大众监督制度,让学术科研活动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保障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加强学术诚信奖励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正确选择是需要全面的激励制度作用的,一个良好的学术诚信激励制度既能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意识培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又能从制度激励上影响学生学术诚信行为选择倾向。第一,加强精神激励和榜样激励。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保持学术诚信意识和行为的学生,通过宣传表彰、树立学术诚信典型等榜样激励手段,宣传学术诚信信念,激发大学生对学术诚信的内在认同感和责任感,调动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积极性。第二,加强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荣誉激励和物质激励。对在学术实践活动坚持学术诚信的学生,不仅要给予学术诚信荣誉激励,记录学术诚信档案中,而且将学术诚信作为学术成果评奖评优、大学生入党等方面推荐的参考标准之一。

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激励制度的建设,就是要使大学生从内心和行为上都认可学术诚信,从而有效引导学生提高学术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思想信念,形成规范的学术诚信行为。

(五)加强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在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在实施过程中的核心是如何正确合理地的利用制度的强制惩戒的功能。运用制度的惩戒手段是利用高校的行政文件,利用一定的行政办法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做出相应的强制性的行政处罚过程。因此,要保证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完善及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更需要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对学生学术失信行为要做出详细的规章规定,并且要明确学生学术失信后的惩罚力度等制度方面的建设,才能促使其自觉养成学术诚信品质,在学术活动中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

第一,明确大学生学术失信的表现形式是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的关键。要对学术失信行为进行认定和鉴别,通过教育和宣传促使其明确哪些行为涉及学术失信,从而形成学术诚信的自我约束。第二,大学生学术失信惩罚制度建设要明确规定大学生学术失信的不利后果,将学术道德教育和制度惩罚手段相结合,根据学术失信行为的认定标准,针对不同程度的学术失信行为,使用不同程度上的学术惩戒手段,促使大学生明确学术失信的代价远远高于用过学术失信获得的学术荣誉和学术成果,使其收敛学术失信行为,规范学术诚信行为。第三,要加大对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严惩力度,绝不姑息。对于在学术实践活动中失信的学生,要依据学术失信的不同程度,从谈话劝诫、通报批评、行政处罚甚至法律制裁,绝不轻易让失信者逃脱惩罚。通过严厉的学术失信惩罚力度,让大学生对学术失信行为产生忌惮心理,促使其在学术活动中不敢违背学术诚信。

大学生学术诚信惩罚制度就是要发挥制度的威慑作用,从制度约束的严厉性着手,促使大学生在学术实践活动中约束学术失信行为,信守学术诚信。

(六)加强学术诚信反馈机制建设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是完善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过程,同时也是制度运行的实践活动。但是现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滞后性及有制度但不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等问题,所以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及时反馈制度,对于学术诚信制度内容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及时调整、补充、完善和创新。

第一,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内容出现滞后性的时候,要及时地自我调整,删除制度建设内容中不符合学术发展的内容,补充和完善与实际学术诚信制度发展相适应的内容。第二,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过程中,要根据反馈的现实问题,结合实际学术发展情况,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改革和创新学术诚信制度。

只有当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建设与时俱进,才能使学生自觉地遵守,且自觉地形成对学术诚信制度的信念与敬畏感,从而促使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日趋完善,实施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美]杰克・奈特.制度与社会冲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

[2]卢现祥,等.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115.

[3]廖小平.论诚信与制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129-137.

基金项目:

篇9

1.问题的提出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

篇10

传统的作文教学是重视写而忽视改,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经过三言两语的讲解,学生便开始习作,作完之后,有的还修改一遍,有的根本不修改,交上作文本,“任务”算完成了,而后教师慢慢地写批语,当然“慢慢的”不是说精细,而是拖沓,最后到课堂上作简单的讲评,这样一次作文训练就算结束了。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指导远远不够,学生的修改更是不到位,因此,我们在教学要采取各种途径加强教师的指导,加大学生修改的力度。

通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几年的实践,我总结了一个《中学作文教学四步法》:口头作文评议阶段、学生写作教师评议阶段、修改再作文分类评改阶段、总结讲评提高鉴赏阶段,现具体介绍如下。

1. 口头作文评议阶段

很多教师在作文训练时,只注重写,而忽视了口头作文,其实口头作文是很重要的,大家都很清楚,语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所以说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听说能力的训练表现在作文教学中,就是口头作文。口头作文不仅是书面表达的基础,而且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因此,强化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实在是当务之急。

在让学生作口头作文之前,教师必须先做好指导工作。首先作一下题解,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做作文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然后对命题或材料作引导分析,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去认识作引导分析,开拓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从多个方面,多种角度去认识思考问题,启发他们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其想像力。

学生根据教师的启发开始构思,可以在本上列一下提纲,准备口头作文,在大多数学生准备好了之后,开始下一个环节“师生共同评议”,在每一个口头作文之后,教师给学生进行评议,指出文章的优缺点或如何修改,之后教师作评议,指导学生如何去选材组材,最后形成于文。

2. 书面写作评改阶段

学生根据以上师生的评议整理自己的思路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摒弃把作文布置成作业,让学生回家写,撒手不管的做法,又不能手把手不放,只顾“导”而忽略学生的“学”,要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扶”要扶的得法,“放”要恰当,以便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在学生交上初写草稿后,教师必须尽早地抓紧时间批改,及时反馈学生作文中的信息,教师的反馈越快,就越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以便及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施的时间过长,学生对自己写的作文内容也会忘记一些或印象不深了。因此,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批改完全班学生的作文,不能再进行精细批改,教师可进行浏览,或不写批语,或作关键性点拨,但不管写不写批语,教师必须把每个学生的写作缺点记在心中,并且分类,然后在课堂上利用投影、卡片等各种形式告知学生所犯错误,并教给学生如何调整思路和修改方法,使学生真正地有所“悟”,继而去主动修改自己的文章。

3. 修改再作,分类评改阶段

长期以来,作文的修改工作往往是限定在“教师引路,现身说法”这个层界,然后作个讲评,本次作文训练就草草结束,这样只把目光瞄向了“怎样做文”,而忽视了“修改”这一重要环节是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的,只有在自我写作和反复修改中,悟出写作的技巧、规律,才能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学生把修改完了的作文交上来,教师仍要坚持“速呈”效应,就尽快地批改,而且是全批全改,因为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点。教师的批语可分为两种:

(1)点评式。对学生作文中精彩的段落,优美的句子或某个恰当的词语都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对缺点之外应及时指出。

(2)总结式。在作文末尾给予总评,包括优点和缺点。要针对本次作文要求作恰当精要地评析,如果有的文章毛病太大或缺点太多,可采用“面批”的形式,这样效果更好。

另外,教师可根据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做一些鼓励性的评语。

4. 总结讲评提高鉴赏阶段

课堂总结讲评是一种实践活动,它是通过教师的主观情感,加上自己的丰富阅历,赋予学生作文的一种提炼活动,对于提高学生自己自改作文的能力非常有益,它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作文作一下分类讲评。

总结讲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范文,学生都有向上的愿望,模仿是学生的一大特点,而范文的导向性又很强,因此教师应精心选择范文,范文是代表大多数同学思路的较完美的文章,这它可以促使学生与他的作文作比较,分析自己的不足,而且觉得有信心达到这种水平。尽量不要选那些独具匠心、出人意料、文采颇高的学生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固然好,但是不能作为范文,因为大多数学生不具备那样独特的思维方式,那样高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如果强学只能是邯郸学步、画虎类犬了。

提高鉴赏是总结讲评的一个追续,它可以给学生一个再提高的空间和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再次修改或习作,学生再次或习作,学生再次动脑动笔的过程就是理解写法,练习写法提高认识的过程。学生在修改习作中学习,在修改习作中提高。

篇11

资金项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生工作建设项目——学长辅导员制制度建设。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学研究课题——畜牧兽医类专业本科学生性别差异对就业心理和择业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黑龙江省学生工作课题——农业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9-0278-2

1 “学长辅导员”的现实意义

“学长辅导员”制度是从在读高年级学生中,通过聘任政治觉悟高、学习成绩优秀、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长辅导员,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参与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结合新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班级分派不同的高年级学长进行管理,他们以朋友的身份深入新生当中,被聘任的学长在课余时间深入新生大学生活的各个环节,协助辅导员做好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并结合自身的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帮助新生规划总体和各学年段的奋斗目标,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同新生交流,为新生答疑解惑,并在专业学习,班级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为学弟学妹提出建议,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通过这项制度实施,不仅使新生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而且使得高年级的同学在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了工作能力。

1.1 “学长辅导员”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工作的针对性

进入大学后,学生的自主意识普遍较强,许多学生遇到困难不愿意找老师交流,反倒愿意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学长沟通。学长辅导员来源于学生,经历过大学每一阶段不同的生活和学习,有着自己深刻的体会、经验,甚至教训。在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是兄弟姐妹,或是咨询顾问,或是信息提供者,或是家庭教师,或是简单的朋友,或只是一个陪伴者。学长辅导员了解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情感上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可以尽自己的所能给他们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现身说法,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

1.2 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接待工作、军训工作、入学教育等

在新生接待工作中,学长辅导员是整个新生工作中的主力军,协助辅导员做好新生报到工作,接待家长与新生,并且主动向他们介绍校园、学院概况及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及时将新生的各种问题向辅导员反映。学长辅导员在新生接待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学长辅导员在烈日中陪同他们完成了整个军训,对新生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照顾;新生通过助理辅导员了解了更多的校园环境、各项管理制度等,学长辅导员在整个新生接待及军训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学长辅导员”的主要职责

2.1 学习辅导

2.1.1 帮助辅导员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低年级学生了解专业背景和未来研究方向,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了解专业课程结构。

2.1.2 针对新生进行大学学习方式的适应性指导,指导低年级学生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确定学习进程,指导其选课。

2.1.3 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开展咨询服务,帮助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2 生活辅导

2.2.1 帮助低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端正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2 指导低年级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2.3 关注低年级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其在思想上健康的成长。

2.2.4 鼓励并指导低年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2.3 日常工作

2.3.1 协助辅导员完成迎新、军训、社会实践等工作的组织、监管、处理突发事件等。

2.3.2 帮助辅导员建立班委会、学生会等,并给予相关培训和工作指导,提高其工作艺术水平和工作效能。

2.3.3 帮助辅导员进行班级出勤情况、早晚自习纪律、宿舍管理等日常工作。

2.3.4 帮助辅导员开好班会,做好信息传达工作和部署工作,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畅通。

3 “学长辅导员制”的实施方法

3.1 严格挑选

“学长辅导员”首先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高度的责任心,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优秀党员、预备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优先考虑;其次一定要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熟悉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以及各教学环节。

每年9月初,各院系本着“本人自愿申请、辅导员推荐、院系审核、公示后聘任”的原则和流程对本学年的“学长辅导员”进行选拔,原则上每个新生自然班配备一名。“学长辅导员”实行院系内的聘任制,任聘期为1~2个学期。

3.2 精心培训、加强管理

由于学长辅导员的工作内容涉及到生活、学习、心理辅导等,工作面广,涉及一些比较专业的知识和技巧,因此要进行相应的思想和业务培训。辅导员要利用自身优势和知识储备给予学长辅导员在人际交往艺术、职业生涯规划、角色转换处理、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或座谈会,帮助他们做好对低年级学生的指导、帮助等工作;院系也可以每月召开学长辅导员工作例会,院系学生工作负责人、辅导员与学长辅导员借此平台相互沟通交流,也可以就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探讨,对日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3.3 定期考核

学长辅导员是老生中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认真地完成任务,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给予低年级学生指导和帮助,但也不排除少数学长辅导员工作中虎头蛇尾,遇到挫折后由积极变消极。院系应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开展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并在学期末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包括自我评价、学生评议、辅导员评议、院系意见,考核等级可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核合格的,将在学年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时按考核等级加分;考核优秀的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的奖励,在评优评奖和推优入党方面给予优先;对于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工作道德和纪律要求的,考核等级为不合格,要给予及时批评教育并解聘,也可采取末位淘汰制定期更换学长辅导员。

4 “学长辅导员制”实施过程中待改善的问题

4.1 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制”的支持力度

近年来,“学长辅导员制”工作模式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广大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者对学长们的工作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对学长“重使用轻培养”,在培训和引导工作上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做得不够;缺乏跟学长的沟通、对学长的鼓励和鞭策,使学长感到工作动力不足,信心不够;缺乏对学长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因此,必须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制工作的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引导。辅导员、班主任、专业教师都应参与到对学长的培训上来,利用自身优势和知识储备举办有关人际交往艺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角色转换处理及学长工作技巧等方面的讲座或交流会,帮助他们做好对新生的指导、帮扶工作。此外,辅导员、班主任需加强与学长的沟通和管理,成为学长的坚强后盾。

4.2 加强对“学长辅导员”工作的跟进力度

学长辅导员大多是老生的优秀代表,大部分都能积极地完成任务,与新生建立起融洽、亲密、互相信任的关系,得到新生认可,并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指导、帮扶新生,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但少数学长由于自身原因,工作上虎头蛇尾,由积极变消极,而由于学长人数较多,学院对其工作的跟进力度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及时掌握学长情况。因此,学院(系)应加强对各阶段工作开展情况的管理和监督,学长负责人要定期检查和跟进“学长”工作。此外,在每月的学长工作交流会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与学长应加强相互沟通交流,了解每个“学长”的工作频率、个人风格、工作方式,也可共同探讨问题,对日后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在学期末考核结束后,针对新生具体问题及工作中遇到的普遍问题,召开总结会议,总结经验和教训。

4.3 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在“学长辅导员制”的实施过程中,少部分学长对学弟、学妹的帮助和引导不够深入,呈现表面化倾向。由于学长都是高年级学生,在兼顾学长工作的同时,必须先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很多学长本身就是党员或学生干部,学生工作较多,因此有时候无暇顾及所帮扶的新生,无法主动与低年级学生深入交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长由于顾及到自身工作考评等因素,在向辅导员班主任汇报工作时存在报喜不报忧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对学长工作的监督和考核,规定学长必须定期向辅导员和班主任汇报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每学期向学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一份工作总结报告,学院学生工作小组需定期召集例会,听取学长的工作汇报和新生的反馈信息,再根据两方面信息对学长进行考核。对于工作出色、所带班级成效显著的学长给予物质精神双重奖励,对不负责任、不积极开展工作或有其他违反学长道德和纪律要求的,及时批评教育并解聘,也可采取末位淘汰制定期更换学长。

4.4 避免“学长辅导员制”与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在工作中“两条线”

“学长辅导员制”作为学生管理的辅助办法,其实施应有助于学校以团总支、学生会等学生组织为主线进行学生工作,而不是另砌炉灶。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平台,“学长辅导员制”和“团总支、学生会”之间不应该互相矛盾或冲突,应避免“两条线”的情况出现。因此,可以把学长辅导员制的管理机构直接纳入团总支、学生会,作为团总支、学生会的一个部门,有利于学长工作的上传下达、监督考核,推动学长工作的有效进行。“学长辅导员制”的实行对于学校管理、老生新生的健康成长及发展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该模式整合了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学长辅导员制管理模式还处在初步探索的时期,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各方面需要一起努力,加大对学长辅导员制的支持力度,并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使其不断完善,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添砖加瓦。

建立完善的学长辅导员工作制度,并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培养一支政治素质硬、理论水平高、学习成绩优、工作能力强的学长辅导员队伍,对学生进行学习、思想、生活、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大一新生迅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建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成为素质高、能力强、心理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总之,“学长辅导员制”整合了高年级优秀学长资源,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不但增强了高年级学生的责任意识,而且使得刚入学的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在高年级学长们的帮助与指导下,新生们更加明确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跨出了大学生涯坚实的一步。同时,“学长辅导员制”更是增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凝聚了班级、学院的向心力,使学生们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提高,还从中学会了感恩,有效地促进了和谐校园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方绍正,邓静.论学生辅导员助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A].科技资讯,2009,(31):187.

[2] 徐占品,易金丰.助理辅导员制度的实践探讨[A].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8):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