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就业意向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03 21:24: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就业意向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篇1

中图分类号:F241.4

此调研报告基于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主要通过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典型外贸企业的实地调研,将学生的就业意向与现实行业的需求相结合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给予有建设性的就业意见。同时根据现实情况发掘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帮助企业正确认识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乃至所有学生的共同优势,为独立学院学生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并博取更多认同感。在现实的背景下切实提出解决就就业问题的意见对策。

一、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就业意向调研

2011年9月—11月,团队承担的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江苏省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前景调研》启动对江苏省四所独立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学院滨江学院、江苏大学京江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32份。回收率90.38%。

1、调查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省内代表性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在职业规划、职业定位、就业地区选择,就业行业选择、求职渠道,求职意愿、求职困惑等方面的问题,充分了解学生需求,为本专业学生培养提供现实依据,同时更好的为学生就业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2、调查对象

因江苏省内独立学院众多,地区分布较为分散,因此选择四所代表性的独立学院,近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兼顾了学生的地区方向和年纪层次,使得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参考性较强

3、调查内容

问卷共设置了14项调查内容,分别为(1)

4、调查结果分析

(1)就业意向

根据对江苏省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倾向调查分析显示,超过58%的学生认为工作可以与专业有关联,但是不一定要对口,这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环境下是个很好的选择。国贸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参与相关联的工作,这避免了出现在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也可以缓解市场就业的竞争压力。但是我们也发现,选择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学生只有4%,这对于国贸这个专业来说人数偏少,这让我们思考,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就业意向过于偏离自身所设专业的初衷,给我们提出了要加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竞争力的要求。

(2)独立学院国贸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

根据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79%的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就业困难的原因在于自身缺乏实际的经验与技能。外贸行业是一个重在实践的行业,在独立学院本身存在的与公办学院的区别的同时,必须为国贸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机会。而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也不能安于现状,自己也应该去争取更多的上岗实习机会。上图可以看出在学生心理中认为的就业困难原因,超过79%集中于缺乏实际技巧与精炼,这便显示了毕业前实习和工作经验的重要性。独立学院国贸专业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从实际操作上入手,通过各方面实习工作渠道,争取到学习工作经验的机会,这无疑将大大提高就业竞争力。

(3)职业规划

对于国贸专业学生是否关注过本专业就业问题的统计如下,有专门去了解的仅占有23%,明显数据偏低。

根据以上两项数据可以很明显看出,国贸学生毕业并没有充分做好就业的准备,甚至对自己专业就业问题并不看重,这无疑给现实就业严峻形势雪上加霜。作为独立学院国贸专业的毕业生,在与公办学院国贸专业毕业生竞争就业的过程中,如何超越他们得到自己心仪的工作,更多的取决于自己对于就业的准备情况。

(4)就业优势的自我认知

在对于自身优势的问题上,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同学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家庭背景次之。但是个人就业竞争力不只是毕业生求职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其中,前面统计有79%的学生认为个人实际工作操作能力不足是求职过程中最大的困扰。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独立学院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知识和能力离用人单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般的学生在求职中并无突出的竞争优势。因此,国贸毕业生要顺利就业,最根本的就是要有针对性的提高个人核心就业竞争力。

篇2

自1999年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长,就业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其中,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全国妇联的《女大学生就业创业状况调查报告》统计结果显示,被访的女大学生中,有56.7%的人在求职过程中感到“女生的就业机会少”;有91.9%的被访女大学生感受到用人单位存在明显的性别偏见。

本文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0届毕业研究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为基础,聚焦不同性别的IT类研究生在就业中的优势和弱势,探讨性别差异对他们职业规划、求职过程、求职结果及质量的影响,并简要分析IT类研究生就业市场上性别差异的原因。本次调查问卷于2010年7月发放,共发出问卷241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94.6%。其中,被访者中硕士占82.5%,博士占17.5%;男性占80.7%,女性占19.3%;专业分布为计算机专业(包括智能专业)63.6%,电子专业25.4%,微电子专业11.0%,该比例与全院毕业研究生总体的学历构成、性别比例及专业构成基本一致。

1性别差异对IT类研究生就业情况的影响

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主要反映在男性与女性在获得机会以及接近机会的容易程度不同,即性别歧视,特别是针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1979年联合国通过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认为,所谓“对妇女的歧视”,就是“基于性别所作的任何区分、排斥或限制”。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关于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的规定中指出:“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即是基于性别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其后果是取消或损害就业方面的机会平等或待遇平等”,但“基于特殊工作本身的要求的任何区别、排斥或特惠.不应视为歧视”。根据上述内容,我们所关注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主要指就业机会和就业待遇方面。

1.1对性别差异的求职感受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1所示)。超过半数(55.7%)的受访研究生认为,性别因素对用人单位的招聘及录用有影响。其中,大多数男生(50.5%)表示“没有遇

图1女性毕业生较男性毕业生更倾向于

认为求职市场上存在性别差异

到性别差别”,而女生则仅有18.2%;“感到明显的性别差异”的男生仅有6.5%,而女生达到31.8%。

从图2中可以看出,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超过三成(35.5%)的男生承认,自己的性别在求职时给自己带来优势;而只有不到两成的女生认同这一点,绝大多数(84.1%)女生明确指出,与男同学相比,在找工作时,她们没有任何性别优势。

图2绝大多数女性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性别没有带来任何优势

与此相对应的是,有79.0%的女生表示遇到过就业性别歧视问题;而仅有23.4%的男生有类似的感受。特别是在 “只招男生或女生”、“男生优先或女生优先”等较为直接而明显的性别歧视,女生中有40.4%遇到过。而其他形式的性别歧视[1](在本问卷中,“其他形式的性别歧视”指:1)由于性别原因在面试中被要求回答私人问题,如是否有男或女朋友;2)用人单位认为自己的性别不适合做某些工作;3)因为性别原因而被淘汰;4)待遇比同职位的异性低;5)用人单位对于自己的婚育问题做出要求。)女生中也有38.6%遇到过。

综合来看(如图3所示),性别因素影响着IT类研究生的求职感受。在找工作时,男生对自己的性别更加认同,近八成女生表示在求职中遇过性别歧视。这种性别歧视主要体现在择业过程中,即获得机会的不平等上。例如,有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名额中明确规定只录用男性,或者直接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女大学

图3绝大多数女性毕业生遇到过性别歧视

生。在2008年的《就业促进法》出台之后,有些招聘单位不直接表明拒收男生或女生,但他们通过提高对女大学生的录用标准等方法限制女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1.2性别差异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如图4所示),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在具体求职目标的明确程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绝大多数人表示“基本明确”或“非常清楚”。在选择“择业时最先考虑的因素”时,也都将“发展前景”、“薪酬待遇”、“实现个人理想”、“个人兴趣”及“工作地点”排在前五位,这反映出不同性别的毕业生在择业价值天平上有较多的共同点。但是,差异仍然存在。有15.7%的女生认为“薪酬待遇”这一因素比较重要,相对于男生的20.7%低了近5个百分点;而在“工作地点”、“社会地位”这两项考量指标上,分别有13.0%和7.8%的女生认为重要,较男生方面的数据均高出4个百分点左右;另外,也有更多的女生将“家庭情感”纳入择业选择因素。这些数据说明,女大学生对自己的薪资水平的要求相对较低,更多青睐于稳定的工作环境、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些女性仍未超越女性角色的传统认同,性别意识已渗入到她们择业观念中。她们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在当前社会,女性的何种行为是合适的、可被接受的,因此在对未来就业的计划及价值观的选择上与社会实际职业中的性别差异趋于一致。

图4女性毕业生与男性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基本相同

如图5所示,在未来职业定位上,女性更倾向于成为管理者,有34.1%选择“专家型管理者(如CTO、IT项目经理等)”,有18.2%选择“职业管理者”,而男生分别有25.0%和15.2%;在“创办企业”这一项上,男生与女生存在明显差异,男生的比例达到21.2%,而女生仅有2.3%。对于这些怀抱激情的毕业生们,他们创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身梦想”,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2]。然而,社会职业分工上和心理上的差异使女性在进行职业活动时处于劣势地位,她们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需要兼顾职业和家庭,其成功又在社会期望之外[3]。在这种性别角色期待的长期影响下,女性虽然在智力、能力上与男性相类似,但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与进取心上却薄弱许多。因此,相对而言,男生更加敢于追求自身的梦想,对成功的渴望和开拓精神也更为强烈。

图5女性毕业生与男性毕业生对未来职业发展的期待不同

综合以上结果说明,男生和女生在职业定位上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社会观念和男女性之间不同的自我性别认同所导致,这将直接影响了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路径。

1.3性别差异对求职过程的影响

所谓“女大学生就业难”是指女大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因受各种因素影响而出现的就业受阻,以至于不能实现就业或就业不理想。

由找工作所花的时间(从写第一份简历到最终签约)计算,女生在一定程度上付出了相对较多的时间成本。用1~3个月时间完成求职过程的男生约有53.6%,而女生则低了9.4个百分点,仅有44.2%。相对而言,超过一成的女生求职时间在半年以上的,而男生只有6.5%(如图6所示)。

其次,调查结果(如图7所示)显示,在“找工作中发出的简历数”这个衡量指标上,男生与女生的回答总体上呈现相同的趋势,即在头尾两端出现峰值,中间出现低谷,说明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一共投出的简历数量在21~60份之间的人数较少,大部分毕业生或者是有选择性地投出20份以下的简历后快速结束“战斗”,或者是采取“海投”式的“广撒网、多捕捞”策略。具体而言,投出简历数量为0~10份的男生有24.5%,女生有18.2%,比男生低了6个百分点;在“11~20份”中,男生中有19.6%,女生中有22.7%,高了3个百分点。选择另一个峰值“61份以上”的男生有13.6%,女生则达到22.7%,比男生高出9个百分点。

图6女性毕业生在找工作时花费更多的时间成本

图7女性毕业生在找工作时投出了更多份简历

由此可见,在名校和热门专业的背景下,对于这些女毕业生们而言,找到一份工作并不是难事,但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她们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承担了相对较高的时间成本和心理成本。这个结果一方面印证了就业市场上存在性别偏见,由于男女在获得机会上并不平等,女生需要花费更多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如前文所述,由于对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价值观较为认同,女性角色在择业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倾向于进行更多的尝试以满足多种需要。在这个意义上,女毕业生们的自我定位并不是完全由自我意志所驱动,缺乏清晰度与稳定性。甚至有部分女生缺乏个人主见,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始终是盲目地受虚荣心支配或从众心理影响。

1.4性别差异对求职结果的影响

总体而言,在获得的接收单位数量上,男生与女生间的差距并不明显。如图8所示,数目在1~3个之间的,男生中有55.5%,女生中有65.9%;获得录用函“7个以上”的,男生中有11.0%,而女生中仅有4.5%。因此,女生获得的工作机会略微弱于男生。

图8女性毕业生获得的接收单位数量略低于男生

如图9所示,在工作第一年的薪资报酬方面,女生的劣势并不明显。主要的差异集中在月收入“6000~8000元”这一档,男生中有19.3%,而女生中有26.8%;而在高收入“10000元以上”选项中,男生中有31.5%,女生仅有22.0%。总体而言,相对于男生,女生的收入分布更加均衡,二者间的差异并不大。但在高收入段,女生处于弱势。

图9女性毕业生第一年的薪资报酬更加均衡

如图10所示,在“求职满意度”这个指标上,女生的比例分布与男生基本等同,均有超过2/3的毕业生表示对自己最终找到的工作表示满意。虽然在求职过程中,经历不同的苦辣酸甜,女生始终处于弱势地位;但如果“不看过程只要结果”,性别差异在这里并没有得到体现。

由此可见,就本次调查的受访者而言,性别差异对求职结果的影响并不显著。结合前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女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接近就业机

会的不均等,以及与此过程相伴的心理感受、价值观、花费的精力等方面的差异,而较少体现在同工不同酬等就业歧视方面,其原因主要是由IT类学科的专业背景所决定的。相对于文科专业的女毕业生,理工科类的女生由于有“一技之长”,在北大的名校背景下找工作存在优势;同时,理工科类女生比例明显低于男生,较小的基数在一定程度也会使性别歧视问题有所缓解。

图10女性毕业生的求职满意度与男性毕业生基本持平

2形成性别差异的个人主体原因

调查结果(如图11所示)显示,男生和女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别。女生成绩排名前25%的比例反而略高于男生。成绩作为一个可直接测量的显性指标,虽然并不能充分说明其专业水平,但仍十分重要。相对而言,女生会比男生更看重这项指标。因此,虽然是在IT类这样要求严密逻辑思维与较强动手操作能力的专业学科里,女生的成绩并不逊色于男生。

图11女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不差于男大学生

当用“考取相关资格或证书”作为职业能力的衡量指标时,男生与女生总体上并没有表示出显著差别(如图12所示)。通过资格考试或者获得相应的证书是职业化能力的一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求职竞争力。相对而言,女生会未雨绸缪,对自己的将来考虑较多,从而提前做好各种准备,通过更加多元的方式在各种硬性指标上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图12女大学生增加求职竞争力的方式更加多元

在以“担任学生干部”与“参与学生社团”等两个指标来考查在校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时,我们发现,女生在这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如图13所示)。例如,在回答“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时,超过半数的男生表示没有,而女生只有三成表示没有。具体来看,女生群体中担任校级、院系级或班级干部所占的比例都高于男生群体,担任学生社团骨干成员的比例也略高于男生。虽然在理工科院系中,女生人数一般较少(以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为例,男女构成比例大约为4:1),但在各类学生活动中,女生却占有一定的优势,表现出善于沟通交流、工作细致及执行力强等特点。

图1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花费了更多

时间和精力在课外活动上

调查(如图14所示)同时也显示,男生和女生在参与兼职、实习等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生积极活跃、积极从事社会实践的特点。

图14女大学生与男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程度相同

因此,从教育素质来看,女大学生在学业成绩、获取额外就业资本方面与男生没有显著差别;在社会实践方面也十分活跃,社团经历与实习或工作与男生旗鼓相当,甚至表现更为突出,担任学生干部和骨干成员的比例也高于男生。

就这个角度而言,造成就业市场上性别差异的个人主体原因不在于女性求职者智力上或者能力上劣于男性。相反,女生在校期间一般都勤奋刻苦、成绩也比较稳定,同时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其他社团活动,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想象力、实践力及知识的灵活运用方面完全不逊色于男生。那种认为女大学生“重成绩轻能力、重学习轻创新”,因此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的观点有失偏颇。

3结论与建议

以上实证研究表明,就IT类研究生而言,性别差异确实影响着女性毕业生的就业。近八成女生认为,就业市场上男生处于优势,女生处于弱势,用人单位有性别偏见。比如在问卷中有女生认为“部分单位偏爱招男生”、“工作压力强的职位男生更受益”、“男生可申请职位更多”、“技术开发类喜欢要男性”、“男生在IT领域相比女生天然就有优势”、“简历关,男生的简历通过率比女生高”等。

但是,就具体的求职成本与求职结果而言,在北大这样的名校中,女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弱势,但性别差异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显著。同时,男女生在学业成绩等个人主体的客观素质上基本相同,而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和实践经验来加大自身的求职砝码的女生甚至多于男生。

那么,就业市场上的性别差异更多地体现在求职心理感受和职业定位上。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自信和更强的责任意识,勇于承担风险;女生虽然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并不弱于男生,对自身的发展前景也有较多的期待,但往往受传统观念对女性定位的影响,或者迫于家庭等方面的压力,在择业方面不能充分考虑自身的能力和意愿,择业取向上趋向保守,对职业稳定性与安全感的要求较高。另外,女大学生求职的心理预期也影响着她们的求职过程,例如,认为男性优于女性,在潜意识里承认男性更有能力,这种潜意识直接或间接地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会遭遇到性别歧视”的心理预期。在这种心理预期的暗示下,女性求职者会变得更加敏感,不自觉地扩大对“性别歧视”的认定范围,甚至可能将劳动力市场上正常的性别隔离认定为歧视或者偏见,加剧焦虑紧张情绪和自卑感,从而影响求职心态与求职表现。

从长远来看,基于职业定位的差异,男女生的职业发展方向也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而这种职业发展方向虽然是女性自我选择的结果,但却根植于整个社会结构建构出来的性别角色行为与性别角色期待,并反过来制约女性将来的职业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解决性别差异最关键的着手点在于观念引导。这一观念的转变,不仅需要用人单位在招聘、待遇、晋升制度等方面提供公平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需要全社会对传统女性职业角色产生观念性的转变,从而对女性能力实现认同。

对于高校教育而言,在完成常规就业工作任务的

同时,更要关注女大学生的状态。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培训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技巧、形象礼仪、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女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努力营造使女大学生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女大学生特有的力量、潜能和优势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进一步增强女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具体可采取的手段,比如邀请优秀的职场女性与大学生们分享自身的职业发展历程,打破传统观念对女大学生思想的束缚,消解女性就业的消极意识。又如,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强调女性在保持美好丰富感情的同时应增强自信,寻找协调的而非对立的标准来评价两性差异。在开发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求职和生活的挑战充满必胜的信念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女性就业确实有不同于男性的地方,生育等方面所承担的不同责任要求所有的职业女性必须严肃面对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这样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孙晋. 我国女大学生就业歧视与就业难的政策环境研究[EB/OL]. [2011-03-12]. /newlaw 2002/slc/slc.asp?db=art&gid=335592735.

[2] 李妍,许凝. 金融危机下IT类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J]. 计算机教育,2010(1):40.

[3] 陆方文. 职业性别歧视:原因和对策:谈女大学生、女研究生为何找工作难[J]. 妇女研究论丛,2000(4):5.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Gender Difference Affecting the Employment of IT Graduates

――Based on the Case of Employment for the Graduates of School of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in Peking University

LI Yan, XU Ning, YU Miaomiao

篇3

据介绍,该所已连续两年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去年不同,今年将毕业的研究生和大专生也列入调查对象。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篇4

2013年,浙江大学也了一份校园恋爱“及格线”调查报告,与榜单成绩类似,理工男异军突起,深受女生欢迎。这一份调查报告中,不少女生特意强调:“干净利落有加分,明事达理有加分,理工男,有加分!”。

根据《2013年度中国理科基础教育白皮书》中的统计,2012届本科生就业率较高的前50位排行,理科专业占比82%,2012年月薪收入较高的前50个本科专业排行,理科占比78%。其中毕业生薪酬排行榜的前十位中,理科专业占7席。排行榜的倒数几位则全部是文科专业。从高校招生计划看,理科生似乎也越来越受到青睐。上海大学今年的秋季招生中,原本文理兼收的专业,今后只招收理科生,不再面向文科招生。同时,同济大学今年的招生计划中,德语、英语、日语、法学类等专业也开始面向理科招生。

篇5

2.通过参观,调查,访问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感受。

3.书写要工整,字数不少于3000字。

4.开学后交于各团支部,(以纸质稿件兼电子稿形式)统一交到校团委。

附:2010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专题指南

1.调查当前社会经济状况,选择当地企业,调查金融危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等。

2.面向当地居民,调查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的举措成效。

3.结合低碳环保主题,调查当地环保工作的进展与成效,开展低碳环保主题宣传。

4.结合世博会主题,开展"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开放文明"相关宣传调查。

5.设计调查问卷面向大学生开展“大国国民心态”问卷调查。撰写调查分析报告。

6.围绕大学生创业就业为主题,走进当地劳动管理部门,调查了解相关情况。

7.通过与长辈沟通交流,了解时代变迁给国民带来的生活变化。

8.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问题的调查研究。

9.大城市“蜗居,蚁居”的现象实践调研。

10.宿迁大学生村官相关问题调研。

11.结合宿迁市“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主动到有就业意向的企业单位开展见习,总结撰写见习报告。

12.深入城市社区,厂矿,农村进行调查研究。

13.面向宿迁留守儿童开展服务性实践,并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研。

14.发挥旅游专业、学前教育专业、和师范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深入农村,开展支教服务,并进行专题调研。

15.关于市民防震意识的调查研究。

16.关于当代青少年信仰问题的调查研究。

篇6

男女生就业差距在缩小

【调查】男性毕业生的“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52.14%,女性毕业生的比例为46.62%,两者相差不到6个百分点,相比去年14个百分点的差距有所缩小。此外,两者对于可接受的工资起点也很一致,都主要集中在1000元—3000元。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分析认为,随着政府在消除就业歧视和实现平等就业方面政策导向性的增强,性别差异在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影响尽管依旧存在,但程度已大为减轻。此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还和女大学生比例增加有关。

研究生就业优势不突出

【调查】大专毕业生“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没有签约”的比例为49.16%,本科毕业生为65.52%,硕士研究生为66.66%。大专毕业生和本科生中分别有61.93%和60.14%的受访者将预期薪酬定位在1000元—xx元,仅有19.77%和25.31%的调查对象将xx元—3000元作为自己的薪酬预期;而硕士研究生中的大多数将可接受工资起点定位于xx元—3000元,为54.12%。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发现,普通大学的研究生就业时和本科生相比优势并不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有来自人才市场的压力以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不恰当使用,但更多的是与当前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培养特色不明显、可替代性较强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高学历人才抢占低学历人才就业岗位的现象,实质上凸现的是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大学生对政策知晓率低

【调查】在涉及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时,有21.62%的学生将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视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有效方法”。但是大学生却往往对政策的知晓率非常低,例如,在被问及学生对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的了解程度时,分别有11.18%和51.62%的学生表示“不了解”和“不太了解”。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政策的宣传力度有待提高。

表达能力欠缺成求职难题

【调查】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比例高达40.23%,比去年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解读】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认为,虽然大学生已开始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但个人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建议大学生从基本做起,累积实力,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增长才干。

篇7

为系统了解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及择业意向,同时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需求,促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由两个问卷组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及《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素质需求调查问卷》。

毕业生调查问卷选取了山东省内5家职业院校进行了发放,并通过这5家院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在济南、青岛、日照、济宁和东营五个地市进行了用人单位问卷的发放。问卷的发放采取随机抽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方式进行。共发放毕业生问卷561份,获得有效问卷522份,回收率为93%。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毕业生面对就业做出的选择

在本次调查中,对“即将毕业,你如何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的问题,分别有44.8%、46%的学生选择“非常严峻”和“严峻”,认为就业形势“较好”的只占4.6%。

而对“在择业前有充分的准备吗”的问题,只有20.7%的学生有“充分准备”, 有14.9%的学生“有些准备”,而“准备很不充分”的学生却占了58.6%。

在“你的择业观念”的问题中,有71.3%的学生持“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的择业观念,另有21.8%的学生持“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 的择业观念,只有4.6%的学生选择“不就业,继续深造” 的择业观念,持“无所谓”观念的同学仅占2.3%。

从以上调查可看出,高职毕业生面对择业趋向理性化,但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且持传统的落后就业观。这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意向

在本次调查中,对“你认为比较理想的是在哪个地区就业”的问题,分别有有46%、16.1%和16.1%的学生选择到“沿海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城市”和“自己家乡”就业另有13.8%的学生选择到“中小城市”就业,而仅有5.7%的学生选择到“贫困地区”就业。

而对 “你认为比较理想的工作单位是哪类单位”的问题,分别有32.2%、44.8%、4.6%和5.1%的学生选择到“国家机关”、“国有企业”, “三资、私营企业” 、“乡镇企业”就业

以上调查可看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理想化色彩偏重,普遍存在攀高心理和怕苦心理,缺少奉献精神。

(三)高职毕业生确定工作单位的重视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选择工作单位首先考虑的是“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华”(57.5%)和有利于发挥创造力(54.0%),其次考虑“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47.1%)和“单位的经济效益”(44.8%)。这说明当前高职毕业生具有比较高的职业追求,工具性的工作观(工作是获得报酬的手段)已转化为精神层面的工作观(寻求工作本身的内在价值)。当然,工作单位的规模、经济效益、劳动强度、岗位的稳定性也是确定工作单位时需要综合考虑的因素。

(四)毕业生对所就读院校在软、硬件建设及专业设置等方面的评价

在本次调查设计的几个选项中,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还不能完全贴近市场(58.6%),人才培养目标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教学条件、实验设备陈旧落后,不能够满足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65.5%);单一型的师资配备,缺少实验实践型的任课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尚待建立(72.4%);课程设置上未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注重理论说教,缺乏实践教学环节(70.1%);建有较为完善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但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教育还很薄弱(59.8%)。

(五)单位录用毕业生的重视因素

在本次调查中,,用人单位在选聘高职院校毕业生时,首先重视的是毕业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70.8%),其次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66.3%);这与高职院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当然,学历层次、所学专业以及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也是考虑的因素。这说明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更看重的是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六)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面临的困惑及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你认为当前毕业生择业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毕业生问卷前三项的回答依次是:高职院校的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薄弱(54%)、高职院校在教学软硬件建设、培养目标、师资配置等方面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50.6%)、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就业信息不充分(47.1%)。用人单位问卷前三项依次是: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陈旧、期望值过高、择业过于挑剔(75.3%),高职院校的毕业就业教育和指导薄弱(46.1%),就业信息机制不健全、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充分(43.7%)。由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在毕业生择业过程中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毕业生就业教育过于薄弱,没有帮助学生形成符合当前实际的就业观念,没有建立起功能健全的就业指导组织机构和就业信息网络。可见,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化建设是当务工作之急。

(七)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

本次调查表明,毕业生“认为学校就业指导中的主要问题”依次是:就业指导形式单一、乏力(51.7%),就业指导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44.8%),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43.7%);而用人单位问卷回答前三项依次是同用人单位的沟通不够(58.4%),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50.6%)和对就业市场的走向和变化的分析和研究不够(48.3%)。可见,无论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问题体现在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就业指导效能低下甚至流于形式。

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大力加强那些内容”的调查显示,毕业生问卷的回答前三项依次是: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选择搭建平台(56.3%);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宣传和解释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54%);收集、整理和社会上有关人才需求的信息,并向社会毕业生的有关情况和信息(48.3%);而用人单位问卷的回答前三项依次是: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项选择搭建平台(53.9%),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宣传和解释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49.4%),加强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48.3%)。可见,无论毕业生还是用人单位都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应加大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双项选择搭建平台,以及为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举办就业指导讲座等工作的力度。这充分说明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篇8

一、概述

社会调查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基础、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具有公共政策属性的城市规划而言,社会调查的意义和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则以甘肃舟曲为例,重点探讨灾后重建规划、尤其是灾民住房安置规划中的社会调查。

二、灾后住房安置规划中的社会调查特点

从舟曲的灾民住房安置规划来看,此类社会调查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间紧。重建和安置工作的紧迫性,决定了各项规划设计以及社会调查的时间都非常紧迫。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调查内容和方法的选择要更具针对性,围绕调查目标,把握关键问题;另一方面,短暂的工作周期也客观上导致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2)调查对象比较明确。尤其是住房安置规划。例如舟曲,调查对象是按计划将要在峰迭新区解决住房的2195户受灾居民,调查小组结合灾民所属的单位或社区,共选取了1570户进行访谈或问卷调查,覆盖率达到70%以上。

(3)调查具有双重(乃至多重)任务,在舟曲住房安置规划中,既要清楚了解居民的住房和生活需求,也要起到对于安置规划宣传讲解的作用。

(4)调查结果能够快速反映到规划决策中,即时效性较强。规划设计人员或是与调查小组密切配合、或是直接参与到调查工作中,因此能够及时、有效地将调查主要结论落实到小区规划和住宅设计方案中。

总体来看,在灾后安置规划中,调查对安置工作的指导作用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落实当前安置政策的前提下,使小区规划和住宅建筑设计更加切合居民需求;二是通过调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为安置政策的改进提供建议。

三、调查形式

问卷(Questionnaire)和访谈(Interviews)是两个比较常用的社会调查方法。前者较适合量大面广的调查,也适用于量化分析;后者则更加注重深度,但对调查人员的要求较高,在安置规划中,访谈也兼顾了宣传讲解需要。舟曲调查工作中采用了两种方法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对1500户安置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覆盖面较广。通过调查和量化统计获得了一系列直观且具有普遍性的结论,这些结论将直接影响到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乃至后续的施工和装修。同时,调查所获得的灾民基本情况、特别是家庭结构情况,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居民对户型的需求,因此也指导了住宅设计中的户型配比等重要内容的确定。

除了大量的问卷调查,调查小组还选取了部分灾民代表(共70户)进行了现场访谈。相比于间接发放和收集问卷的调查方式而言,访谈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一方面,在间接问卷调查过程中,问卷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调查过程是一个与受访者进行交流的过程,访谈可以较为直接和全面地了解灾民的真实想法,更重要的是,调查人员通过对于规划耐心的讲解,可以帮助居民重塑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四、调查问卷设计

不管是采用问卷还是访谈的形式,题目设计都是一个重要环节,既要追求信息的容量和针对性,也要便于受访者理解和填写,总体而言,调查问卷应力求做到“内容简明、形式活泼、题量适宜、填写容易”。

住房安置规划中,调查内容通常涉及三大类:受灾家庭的基本情况;居民对小区布局、设施和环境的使用需求;居民对安置住房的使用需求。题目形式一般以单选题为主,多选题和开放题为辅。对于问卷调查来说,题目和选项要尽量简明易懂,题目数量不宜过多,简言之,问卷设计不能因盲目追求信息量而降低信息的有效性。

五、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是调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作用是将调查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归纳、分析和表达,使设计师和决策者能够客观全面的了解灾民情况和意愿,并最大限度地反映到规划设计中。

1、数据统计

完成现场调查以及问卷的回收工作之后,则进入了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目前较为常用的问卷统计方法是借助SPSS等计算机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类统计。但由于数据录入要消耗较长的时间,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在舟曲的调查中并未采用这一方法,而是沿用了常规的“人工统计+EXCEL图表生成”的方式。其优点是可以快速简便地形成一些基本结论。

但是,这种统计方法存在着先天不足,它忽略了调查对象的个性特征与其选项之间的内在关联。因此,本次调查又进一步抽取了少量样本(100份),进行相对深入的统计分析,这一分析有助于调查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灾民的实际情况,从而提出更具针对性的规划建议。

2、调查报告

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调查人员通过书写调查报告的方式对规划设计提供建议。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由调查工作情况和调查主要结论两部分组成。前者包括:调查的背景,主要任务和目的,调查对象、内容和采用的方法,调查工作的进展情况等;后者(调查结论)则是报告的主体内容。

以舟曲为例,根据调查的主要任务、并结合问卷的题目设置,《报告》将调查结果归纳为八个方面,分别为:(1)受访者的基本情况;(2)安置意向及最关心的问题;(3)交通方式及停车场地需求;(4)安置住宅户型及室内装修需求;(5)小区公共设施及活动场地需求;(6)小区管理方式;(7)未来就业意向;(8)受访者提供的补充信息(即其他需求或建议)。每个方面均提供了一个基本结论,并附上相关的统计数据。

除了分项结论外,《报告》还就调查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归纳和强调,以利于规划设计师做出整体判断、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下举三个例子。

(1)从安置对象的家庭结构来看,三口及三口以上家庭比重较高同时,结合居民意愿调查发现,受灾家庭普遍希望获得“三室一厅”的安置住房。根据这一结果,《报告》建议住宅设计中应注意:一方面,在政府提出的80平米安置标准限定下,户型设计应力求紧凑实用,特别是更高比例的三居室户型;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受访者提出愿意通过适当出钱的方式提高安置面积标准,因此户型设计中也应考虑这一因素,留出弹性,更好地满足不同家庭的居住需求。

(2)调查发现,部分受访家庭中拥有残障人士(约占调查总数的8%)。应该说,这一问题在以往的住房需求调查中关注较少。而针对这种情况,住宅设计在符合安置面积标准的前提下专门提供了一定比例的无障碍户型(图6),以满足特殊人群的生活所需,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3)本次调查格外关注受灾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生计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受访家庭的整体收入水平较低,因此《报告》强调,新区建设不仅要为灾民提供住房等硬件条件,更要综合考虑他们的生计问题,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关于灾民对未来就业(再就业)的憧憬和期望,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灾民更愿意留在舟曲,其中比重最高的就业选择是在峰迭新区或舟曲老县城做小买卖,相应的,这也就带来了对底层商铺的高需求,根据这一情况,在安置小区的规划设计中,特别提供了较高比例的沿街底商住宅。

篇9

然而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很多初入行业的创业者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由此,加盟则成为创业者们一个很好的选择,可以减少风险,接受经验,加强保护……中国加盟网12月20-21日两天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即将举行第七届中国(国际)品牌加盟投资博览会,为广大创业者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欲了解详情,请致电:4000-500-555。

本报告依托中国加盟网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编写,以全国范围内在该网注册的意向投资加盟者为客观研究对象,针对2014年上半年注册数据的最新导出量进行分析,揭示信息,预测行业未来的走势,为广大创业投资者和其他用户提供参考。

研究地域范畴

研究时间: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

研究区域: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其他地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海外地区)

一、关注招商创业人群比列分析

2014年上半年创业投资人群总体呈现微小的下降态势,较2013年上半年同期,下降率仅有4.85%。中国加盟网首席数据分析师分析,国家鼓励让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有着很强的持续性,还是有很多人走上了创业之路。虽然数据显示在2014年上半年比率有所下降,但是创业投资的人数基数还是很庞大的。

2014年1-6月中,3月份创业投资人群关注比例最高,其次是2、4、5月份,1、6月份的比例相对较低。其实每年的3月份几乎都是创业高峰月,3月恰逢春暖花开季,又是年后的第一个月,创业找项目的人一般都会相对集中在这个月份。其次,2、4、5月份的传统节日外来节日等较多,人们找项目有时候追随“节日效应”,相比较之下,1、6月略显暗淡的比率也有相应的原因了。

二、创业投资人群分析

1、创业投资人群性别分析

在2014年上半年,创业投资群体性别比列中,男性创业投资群体占58%,女性创业投资群体占42%。与2013年上半年同比均衡,女性创业投资群体明显扩大,2013年男性创业投资群体还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今年,男性与女性已渐趋平分秋色。但是终归男性还是比例大一些。

女创业者逐渐增多。男性创业更看重机会,而女性创业更多带有浪漫的幻想。但创业中毕竟要面临或多或少的挫折和困难。此时,男性很可能容易放弃,而女性的韧性、协调性帮助她们勇于面对困难。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如果能做到男女互帮互衬,可能效果更佳。

2、创业投资群体年龄段分析

2014年上半年,在新增投资者中,30-39岁人群依旧占据主导,占总比例的49%,将近一半,同比有所增长。其次便是20-29岁人群占的比例较大。从数据看来,创业的主流力量还是集中在中青年阶段。

3、创业投资人群学历分析

2014年上半年,在新增创业投资人群的学历调查分析中得出,专科学历占30%,本科及以上占据21%,高中学历占32%,初中及以下总共占17%。从分析数据看来,占据创业主要学历群体为专科和高中,与去年同期大学生占指导地位相比,有了显著的变化。政府对就业有所扶持,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机会增加。受学历门槛牵制的大专生和只有高中学历的群体不甘于屈居人下做打工仔,于是纷纷投入创业的大潮。

4、新增创业人群职业分析

2014年上半年,在新增创业投资人群的职业调查分析中得出,占最大比例的职业群体是就职于IT行业的,占总体的26%;其次是教育行业,占总体的24%;还有一大部分比例是营销公关类职业和建筑业,占总体的17%和15%;其余的像服务、金融房产、电信网络、政府、传媒娱乐界和零售都占了很小的比例。

5、新增创业人群投资区域分析

2014年上半年1-6月中,新增创业投资人群全国分布出现“西疏东密”情况。在东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及长江三角洲地区分布较为密集,东部沿海地区的新增创业投资人群分布也较为密集,而西部、、青海、新疆地区分布较为稀疏。东部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渤海湾、东部沿海地区这些重点区域。西部经济一直处于滞缓状态,这也导致了创业投资群体的稀少。

6、创业投资人群意向行业分析

2014年上半年1-6月中,新增创业投资人群意向行业中,美食和服装行业依旧是创业投资首选行业,家居和建材行业同比去年同期,有微弱的上升趋势,上升位列第三、五名。而杀入第四名的黑马行业是教育行业,去年同期,教育还排在中后位,而今年,教育跃居于家具之上。从数据看来,衣食住行仍是占主导,但是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浮现出来,所以教育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

7、创业者意向投资额分析

2014年上半年1-6月中,创业投资人群意向投资额集中在1-20万元之间。通过数据显示,创业投资人群看重的大多为小额投资的项目,对那些初次创业的投资者来说方便经营,这一数据与去年同期相比变化不大。大额投资的项目比例与去年同期相比也有所增长。说明创业群体的创业追求层次提升,人们的冒险精神凸显和规避创业风险的能力有所提升。

三、创业投资人群关注信息来源

网络仍为创业者投资选项目的主要途径,在1-6月的抽样调查中,搜索引擎和网络媒体仍然是创业投资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截止2014年上半年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到6.23亿,这足以证明以上数据的权威性。展会与朋友介绍等网络之外的渠道的比例也有所提升,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这使得创业之路走得更加通畅。

总结:2014年上半年中国招商加盟领域形式良好,中国加盟网数据研究院首席数据分析师预计,2014年下半年中国招商加盟领域将会在10月和12月出现创业高峰,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调整,招商加盟领域的发展将会得到新的机遇。

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说明:

1.该数据包含2014年1-6月份主动找寻投资项目的投资者、加盟商家、品牌方等。

2.本次调查报告抽样调查人数基数为N(N=10000人)。

3.本报告数据部分数据来源于中国加盟网。

中国加盟网数据研究院联系方式:

篇10

作为一名现代大学生,大家是否对自己周围的人、事、物做过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是否发现隐藏其中的内在价值呢?其实,对我们身边的每件小事进行一次调查,都会发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有很大帮助。

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应该是我们大学生活的两个重要部分。大家都非常渴望走向社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把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大一第二学期,裴云老师教授的《社会调查》课程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锻炼的机会。

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先是每位同学各写出自己的一份调查方案,接着每人设计自己的问卷和提纲,然后分别展开调查,最后写出自己的调查报告。

第一阶段:设计调查方案。

“万事开头难”,大家毕竟是第一次写调查方案,不免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格式不对,项目不够,内容不符,质量欠缺等等。但是,所有这些错误,在裴老师的认真指导下,都逐渐地改正过来。他一次一次地指点学生,学生也一次一次地改,一次又一次地取得进步。由开始的被动(只要完成任务就行),到以后的积极主动(尽力做好该做的事),大家从心态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家都想,第一次进行社会调查,一定要认真仔细地完成好。全班47位同学设计出了各不相同,各具实际意义和特色的调查方案。如:赵旭英的《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的调查研究》,赵建欣《关于现代大学生“拇指族”的调查研究》,李卫芬《关于武乡一中学生学则文科情况的调查》,张世娟《关于“网恋”的个案调查》……在裴老师的带领下,全班呈现出一派积极上进,激情高涨的火热气氛。

第二阶段:设计问卷和提纲。

调查方法很多,有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也有同时采用几种方法的。采用问卷法的同学设计了问卷,采用访谈法、观察法的同学设计出了提纲。所有这些问卷和提纲都由裴老师亲自来批改,每个人的问卷或提纲都至少修改过三次。有21位同学采用了问卷法,他们将最后定稿的问卷存入软盘。在院系领导的支持下,由教务处为我们印制了将近800份问卷。在这一阶段中,杨亚林和张俊花设计的调查问卷,翟琪和黄佳慧设计的访谈提纲,是优秀典型,格式规范,内容全面,设计新颖、合理。

第三阶段:展开调查。

问卷和提纲设计好以后,接进入调查的展开阶段。同学们纷纷出动,利用课余时间,寻找对象,采访和询问对方,努力使被调查者以自己的真实想法填写问卷和回答问题,从而让我们获得可靠信息。大家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途径,亲自到各个现场进行实地调查。例如:李君霞同学到华美超市调查关于商品包装情况,黄佳慧,孙志芳坚持每天到阅览室观察大家阅览的情况,王玉英到忻一中采访高中补习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李卫芬同学利用暑假到武乡中学调查,成俊敏在家乡深入农户访谈,赵旭英走访辍学儿童的家长,……。“实践出真知”,大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获得了许多可靠的第一手材料,锻炼和提高了我们参加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和增长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阅历。

第四阶段: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这是最后一步,但也是最难的一步了。同学们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调查与研究,收集资料,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提出建议,写成报告。可以说,我们在这一阶段付出的努力更多,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部分同学都写出了十几页纸的报告。裴老师对每份报告都逐字逐句地一次次地批啊改啊,然后同学们再加啊改啊写啊,一次次地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劳动成果。好多同学都在报告上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比如王玮、郭跃同学将长达三千字的报告进行了四次“改良”,尽最大

努力完善着自己的作品。赵旭英调查关于某村儿童入学问题,也做了数次修改,在裴老师的精心指点下逐渐成为一份成功的报告。黄佳慧同学凭着自己的细心观察和对几位同学的耐心访谈,写出了五千多字的报告。就是在打印这些报告的过程中,大家也费了很多心血。不只是需要掌握打字、排版、制表的技术,最苦恼的是病毒的侵扰,大多数同学都因此付出了更多的精力。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2】

为期两天的社会调查终于结束了,关于对华硕笔记本电脑消费购买行为的调查,虽然它的时间很短,但我很匆忙,很辛苦,但是她是我初步了解到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些知识,让我知道了怎么与他人进行交流与沟通。经过这次社会调查,我真的受益很多,看着我们准备好的调查问卷呗全部填完,也多少有些成就感。

调查的时候,我们也为之做了很多准备工作,用什么方法调查我们讨论了很久,最终确定用问卷调查,小组开会分工各自的任务,准备问卷,查找相关的资料,还找来了有过问卷调查经验的同学给我们讲解,现在虽然很有成就感,可是那天感觉大不相同呀!那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问卷来到了百脑汇的三大出口。开始的时候有些人以为我们是属于商业行为,所以不愿意接受,可是当我们说明来意,他们还是接受我们的问卷。但总是有一些人以没有时间为借口拒绝了我们。我个人觉得,接受问卷不会话费你2分钟的时间,为什么不愿意给我们行个方便呢?这真的让我想事情不能太天真!尤其是进入社会!

通过这次问卷,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首先,问卷的制定要有针对性,问题的设置要便于被访者接受。同时,要采用询问的方式,他答,我记录。然后,问卷时要热情客气,问卷后要表示感谢。最后就是问卷的整理工作,数据要准确,客观做出分析,评估。

最后,我想说的的就是,我们已经是大学生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学就是半个社会,我们要学会如何与他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重要的是,我们在大学学到知识同时,要学会“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接触社会上实际的东西,而不能停留在自我的,纯粹的理论中,尽可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自己真正的迈向社会做好准备,才不会被这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

社会调查的心得体会篇【3】

我的调研报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政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与专业发展调查报告》终于进入调研大赛的决赛了,紧张了大半个月,有这样的结果还是很高兴。一开始其实也挺有信心的,后来看到有高手参加,而且58支队伍里只能有8支进入决赛,心里还真是七上八下的。

现在来总结一下一些心得体会。

1.组队要找有经验的人一起,虽然说人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有现成的,为什么不用呢?大把的伟人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成为巨人的嘛,因此,不要照顾一些人,贸贸然组队,这样的结果往往是要么你一个人累死(太熟了,他们又真的不太会,一推脱,你就没辙了),要么就是你们的成果比较惨淡,比不上别人来的成熟有深度。

2.选题很重要。这需要队伍里有有眼光的人。可以选一些贴切主办单位的主题,投其所好,或者是一些有针对性的话题……其实很难说怎么样的课题比较好。我也是属于“乱来”型的人,觉得什么有趣就弄什么,没什么眼光。但是经过这次,我觉得做调研一定要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课题,对调研对象有一定帮助的主题,才能双赢,也不算白费力气。还有要有可操作性,没有可操作性,或者可操作性低的话,那么就真的会举步维艰了。

3.要有计划,可以列出你有多少时间,或者你打算用多少时间,你有那些事是要做的,是可以做的。还要组织好你的队员。其实太忙的队员,或者和你离得比较远的的队员最好也不要多,即使他们很有实力,因为他们大多难以组织起来讨论,对小组来说,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4.要清楚你的伙伴的“强项”在哪里,信任你的伙伴,要鼓励他们,要分好工,最好分得公平点,还有一定要在适当的时候督促一下。

5.至于写的哪方面呢,很难讲,至少要有一点点的写作能力吧,还有一开始不能想着网上有得下载所以懈怠了。还有问卷的数据,还有其他的资料,一定要物尽其用,浪费了真的很可惜,因为这些才是你和别人区分开来的标志。还有要注重报告的“权威性”,所谓的权威性,对我们这种“初生牛犊”来说,也就是注意引用“专家的话”、采访“权威人士”、“引经据典”……

6.一队人写报告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就是写作的风格的统一,在这里,我觉得找一份同类型模范的是最好的。按着那份写就比较好整理,否则到后面就比较棘手,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效果。

7.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几天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在我们这个调查队每个成员的辛苦努力下取得圆满结束。感受很深,炎炎烈日下,我们不怕似火的骄阳,举着我们的旗帜向农村进军,深入农村调查;不停的大雨,我们不顾湿了的衣衫,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农村进军,落实农村家家户户。

短短几天里,实践活动内容之丰富,场面之感人,百姓之热情,都让我们每个队员难以忘怀。我们扛着黄冈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大旗,抱着自写自做的横幅到达调查试点,我们去过南湖二队,黄州火车站,杨鹰岭村,鄂州火车站等进行实地调查,对这些地方的农民采取面对面交流和问卷调查,并向他们赠送小纪念品。

在这些农村试点里的诸多所见所闻所感,在我们每个队员心里久久回荡,萌发了许多融入自我的观点和体会:

篇11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以培养素质型农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总要求,在教育培训上规范化,培训就业上一体化,劳力开发上品牌化,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主要目标和任务

2011年,全乡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568人,其中农民转移就业技能等级培训157人;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11人,使全乡多数农户每户都有1名主要劳动力通过教育培训,60%的适龄农民经过知识技能培训。

1、农民转移就业技能等级培训157人。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各工作站

工作人员:

2、农业专业技能培训411人。

责任领导:

责任单位: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各工作站

工作人员:

三、工作措施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充分抓住春节期间农民工回家团圆的有利时机,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目的意义,使农民从“要他培训到我要培训”转变,努力营造万名农民素质培训的良好氛围。

2、搞好调查,摸清底子

对全乡农民进行一次农民就业培训意愿大调查,摸清农民参与培训及就业意愿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又不愿外出人员情况,了解具体参加哪项培训,希望培训多长时间。掌握有意向外出务工人员的人数、特长、去向及培训要求。并于月底前撰写好调查报告。

3、集中精力,开展培训

根据调查情况,集中精力开展培训。突出一个坚持,二个转变,三个重点:一是坚持一个目标:完成县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二是实现二个转变: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从主要面向外出转移就业转变到外出和就近转移就业创业培训相结合上来,加大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培训力度;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从抓常规的短期培训向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特色村和种养专业大户培育的正规性农业专业技能提升培训上来。三是三个重点:①转移就业技能等级培训仍是重中之重;②大力开展自主创业培训,结合农民创业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农民所需的创业技能培训,要结合农家乐发展、来料加工等农民创业需求抓好培训;③探索开展农民综合素质培训(包括民间文化)。参加农民转移就业技能等级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的学员一般是在全乡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或市、县各类职校培训学习。一般农业技术培训是参加乡农办组织的各类培训班培训。

4、规范农民培训标准

今年农民培训列入项目化管理,县素质工程办出台了万名农民素质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指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并实现转移就业;农业专业技能培训指围绕一个农业专业累计培训时间达80课时以上;自创业培训批通过转移就业技能和农业专业技能培训实现自主创业的;一般农业技术培训时间为3天以上。

四、加强领导,把万名农民素质工程落到实处

1、加强农民培训的组织领导

为进一步加强对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领导,成立乡万名农民素质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

2、加强考核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