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机械系论文

机械系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17 22:50:1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机械系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机械系论文

篇1

随着机械设计行业的革新,机械设计管理已经不单纯的是产品的功用性管理,更为主要的表现在产品的知识密度,产品的多个功能性,产品的质量绝对安全和产品的推广价值以及规避高风险性的实用价值管理上来。机械产品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产品的质量安全,其次是产品本身的价值所在,再有就是在设计流程中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产品,通过对管理资源的有效控制达到流程的节约化,直接化和实用性,更好地保证产品使用用户对新产品的满意度的提升。

根据当前机械设计企业的行业特点,对于机械设计行业中存在的几大管理问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1机械设计质量安全管理

任何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是头等大事,机械设计也不例外。在机械设计行业中,设计人员一定要有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设计思想,严格排查安全隐患,在设计中杜绝因管理疏忽而带来的安全问题。在机械设计过程中要把安全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责任明确,分工具体使质量得到保证,安全隐患消除与萌芽状态。

2设计工艺流程的规范化管理

机械设计属于严谨的学科范畴,一切的设计行为要遵循科学,遵循设计原理。在整个设计工艺中要考量图纸的可行性,理论的灵活运用和灵活变通,对于设计所需要数据要进行深入的运算,确保达到数据的严密性。对于不确定的数据要进行多个论增,对于不明确的,不理解的理论要加以掌握理解,确保设计工艺的规范化,科学化,工艺流程的万无一失。只有严格地执行规范化的设计工艺流程才能保障设计成果的规范化以及它的市场价值所在。

3机械设计中的误区以及出现问题的解决

在过去的机械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注只是重了设计成果的使用性,但是对于设计成果的实用性以及它的多个功能,我们并没有过多地关注。赶时髦。为求“省事”,追踪市场新产品和畅销产品,对顾客的需求一片模糊,又不愿花力气搞清,你上我也上,一轰而起,一轰而下。缺乏科学而准确的市场(需求)调查、需求分析和产品规划,是一种盲动行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证明,好多机械设计企业经营失败的根本原因首先是设计人员忽略顾客、缺乏市场调查与可行性认证,它们将导致90%的企业失败。其他导致失败的原因还有:由于管理者忽略变化、过分自信、过分自信与傲慢而错误地估计市场接受能力、吸收了不必要的合作伙伴、不能跨专业全面思考、企业缺乏长远的目标与规划,以及企业的经验没有公司和产品的特色。“现在供应,以后修理”。忘记了企业生产的产品(可触摸的)和服务(不可触摸的)只能在被顾客接受并使其满意的前提下才能获得竞争胜利和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这是企业缺乏“信誉资本(良好的社会信誉认同感)”的表现,它的严重后果是导致企业的成员没有诚信、弄虚作假,最终使企业。所以企业的管理层应该清楚地知道,信誉资本有多少进展,以便即时采取扩大信誉资本的措施。对机械设计中出现的类似误区,机械设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市场敏锐感,严谨的设计理念,积极负责的工作作风,才能彻底矫正因为设计思维而带来的对新产品的影响。4核心技术的保护管理

机械产品及其制造系统的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从本世纪初到60年代,机械设计业的竞争是以成本为测度的数量扩张时代,企业核心竞争力因素是成本最低,即规模经济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对大多数进行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来讲,需要的不是产品创新,而是引进产品与生产设备。70年代到80年代末它转变为质量的竞争。几十年的成本与质量的竞争,使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或可重现至今仍占主流的中低技术产品(占80%~90%的世界产品)的制造,且彼此间质量的差距越来越小,而成本的优势在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变化为:新产品创新与改进的设计开发能力及其上市的速度;为保证新产品上市速度、产品质量(特别是可靠性与安全性)的控制和成本控制要求创新和改进制造系统及其运作;创新与改进服务及其质量。设计产品及其制造系统和制造过程控制的创新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而产品的设计与制造质量、成本、开发上市速度成为企业活动的第一类核心自变量。

5机械设计的风险管理

机械设计是一项高风险投资。新产品的成功创新或改进将有利于形成机械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合理的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形成,以及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但是各国多年的产品开发实践证明,它是高风险、高投资、高收益的活动。其最突出的特征是高风险性。如何应对这种风险,其主要依托应当是对于新产品的市场前景和潜在前景科学的分析,通过分析和观察做出有利的判断,尽可能在设计之初就规避因为设计带来的市场风险。

6机械设计的成本管理

好的设机械计不但要技术先进,制造可行,操作方便,而且要经济合理,同样也要求它易与管理,尤其是对成本的控制。所谓成本管理,其核心就是降低产品的成本。可以说,产品成本的高低,在产品设计的阶段就基本上确定了,因此,降低产品成本,永远是设计人员的一项主要任务,是机械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永恒的技术经济问题。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牢固地树立经济效益的观念,对每一个零部件进行功能成本分析,确定合理的技术指标和成本目标。加强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成败,这个环节至关重要,我们在成本预算中永远要把最低的成本核算到设计体系中,也就是说最低的成本就是开拓市场最大的资本,由此可见成本管理在机械设计企业举足轻重的作用。

7机械设计产品的质量评估管理

树立长效果的评估机制,对于设计成果的安全性能,可靠性,稳定性要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通过评估掌握设计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方法,发现不足,在此基础上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为今后的设计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和理论基础。

8对设计人才团队的管理

人才永远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为了实现建设机械工业新高地的战略目标,加快各类人才队伍,特别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企业内在机制的建立和外部环境的改善,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吸引和凝聚各类优秀人才,在企业内部形成优秀人才在数量、结构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人才高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此外对于优秀的人才,企业更要做到敢于用,敢于叫他们走出去,请进来,灵活的用人机制无疑是保证机械设计技术人员设计生命力的灵丹妙药。

篇2

2机械臂控制系统硬件实现

采摘机械臂要实现其特定的动作离不开控制系统的支持,其控制系统主要由AVR主控板和舵机控制扩展板组成,此外还有一些辅助的硬件模块。例如,使其系统稳定工作的开关电源模块、调整工作姿态的键盘模块、实现人机对话的显示模块和语音播报模块。同时,为了实现在上位机上的监控,设计了基于MAX232的串行通信接口。

3机械臂控制系统软件实现

机械臂控制系统软件主要由主控板控制程序和上位机监控程序两部分组成。采摘机械臂主程序流程如图8所示。整个程序主要是通过键盘模块上按键的控制来切换操作模式,也可以在上位机设计的监控软件中来进行模式的选择判断。主程序主要由单自由度功能模式、多自由度功能模式、轨迹规划功能模式这3种工作模式组成,通过这3种工作模式,可以完整的展示采摘机械臂的整体自由度配合情况。为了在上位机上实现对机械臂的监控,借助于Labview软件设计了机械臂上位机控制系统。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6]。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控件并进行合理的布局,就可以构建一个美观的仪器仪表界面。设计的控制界面如图9所示,该界面包含有六个舵机的数据监控转盘、串口通讯设置、速度调节滑块、按键模块。通过RS232通信协议该监控软件可以实时的实现对六个自由度转角和方向的控制,其中舵机转盘上的数值代表脉宽值,其可调整的范围为500~2500μs,代表舵机相应的角度为0°~180°。在上位机上的控制信号发送给AVR主控制板,主控制板对接收到的上位机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需要的运动形式及参数发送给舵机控制板,各个舵机根据接收到的控制数据进行相应的动作响应。

篇3

会计这个职业对于每一个行业来说,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熟悉的。那么会计论文致谢大家是否同样熟知呢?如果还对论文有疑点或者不太会的话,就来看看今天小编的分享吧。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会计论文致谢范文,欢迎阅读!

挥笔行文至此,我的论文写作已接近尾声。岁月如梭,我在大学的四年本科学习时光也即将敲响结束的钟声。离别在即,站在人生的又一个转折点上,心中难免思绪万千,一种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我衷心的感谢学校对我的培养,并对给予我指导和帮助的老师、同学、亲人以及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最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在本科论文协作期间的研究和学习中,老师以其严肃的研究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激励和感染了我,他谨慎的做事态度也将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他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从论文的选题到最终定稿完成,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四年来,老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予以关怀点拨,他以博大的胸襟包容我、鼓励我,让我感受到师生情谊的无私和伟大,在此谨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论文致谢BR>感谢某某等同学,他们在这篇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予我很好的建议和极大的帮助,我至今铭记在心。另外,特别要感谢的是某同学,她在最繁忙的时候仍然肩负着班级工作,为同学们的顺利毕业付出了许多时间和心力。

感谢我的舍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给及了我很多关心和帮助。感谢等同学,他们使我这四年的本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篇4

(2)应力腐蚀破裂。金属在腐蚀和拉应力的同时作用下,首先在薄弱区产生裂缝,进而向纵深发展,产生破裂,称为应力腐蚀破裂。选用堆焊硬质合金及铸铁、碳化钨、碳化钛等密封环,容易出现应力腐蚀破裂。密封环裂纹一般是径向发散型的,可以是一条或多条。这些裂缝沟通了整个密封端面,加速了端面的磨损,使泄漏量增加。

根据断裂力学的观念,材料内部原始裂纹尖端的应力场强因子K1=yσ1a(y—系数)。在开始时由于应力σ1小于临界应力σc,a小于临界裂纹σc,所以腐蚀作用时,由于原始裂纹a的腐蚀扩展,导致K1的增大。当经过一段时间后a=σc及K1=K1c时,断裂就发生了,只有当原始裂纹a足够小,以致于K1<K1c(应力腐蚀破裂)时,材料不会发生应力腐蚀破裂。①应力的存在。如果堆焊或加工中,残余应力、旋转离心力、摩擦热应力,引起金属环应力σ1大于a2c,应力破坏就很难避免。②材料。金属密封环材料强度、硬度指标越高,K1c越低,材料内气孔、夹渣、裂纹越多越长,越易发生应力腐蚀破裂。一般K1(应力腐蚀破裂)=(1/2-1/5)K1c,且随材料强度级别的提高,K1(应力腐蚀破裂)/K1c的比值下降。③磨损。构件表面越光,应力腐蚀破裂敏感性越低。端面磨损使金属表面钝化膜破坏,光洁度降低,促使应力腐蚀破裂的发生。④介质。应力腐蚀破裂,只发生于一些特定的“材料—环境”体系。例如“奥氏体不锈钢—cl”、“碳钢—NO3”。⑤温度。温度越高,氢扩散越快,应力腐蚀破裂加快。密封环端面剧烈摩擦,如果端面比压过大,表面光洁度低,冷却不够,表面不好,摩擦热则加速应力腐蚀破裂的进行。

2非金属环腐蚀

(1)石墨环的腐蚀用树脂浸渍的不透性石墨环,它的腐蚀有三个原因:一是当端面过热,温度>180℃时,浸渍的树脂要析离石墨环,使环耐磨性下降;二是浸渍的树脂若选择不当,就会在介质中发生化学变化,也使耐磨性下降;三是树脂浸渍深度不够,当磨去浸渍层后,耐磨性下降。所以密封冷却系统的建立,选择耐蚀的浸渍树脂,采用高压浸渍,增加浸渍深度是非常必要的。

(2)石墨环的氧化在氧化性的介质中,端面在干摩擦或冷却不良时,产生350-400℃的温度能使石墨环与氧发生反应,产生CO2气体,可使端面变粗糙,甚至破裂。非金属环在化学介质和应力的同时作用下,也会破裂。

(3)聚四氟乙烯(F4)密封环的腐蚀。F4填充如玻璃纤维、石墨粉、金属粉等以提高其耐温性、耐磨性。填充F4环的腐蚀主要是指填充物的选择性腐蚀、溶出或变质破坏。例如在氢氟酸中,玻璃纤维分子热腐蚀,所以填充何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3辅助密封圈及其接触部位的腐蚀

(1)辅助密封圈的腐蚀橡胶种类不同,其耐蚀性亦不同。由于橡胶的腐蚀、老化,其失效的橡胶遭腐蚀后表面变粗糙且失去弹性,容易断裂。橡胶耐油性因品种而异,不耐油的橡胶易胀大、摩擦力增大,浮动性不好,使密封失效。橡胶与F4耐温性差,硅橡胶耐温性最好,可在200℃使用。

(2)与辅助密封圈接触部位的腐蚀机械密封动环、轴套、静环、静环座,与橡胶或F4辅助密封圈接触处没有大的相对运动,该处液相对静止易形成死角,给与之接触的金属轴套、动环、静环座及密封体等造成了特种腐蚀,主要有缝隙腐蚀、摩振腐蚀、接触腐蚀,三种腐蚀同时存在,交替进行,所以腐蚀面较宽、较深。观察其表面深度在1-1.5倍密封圈直径,蚀度不小于0.01mm时,密封泄漏就严重了。

4防护方法

(1)选材。环境不同,选材不同,既要照顾选材的一致性,又要照顾环境腐蚀差异;温度、浓度、压力不同,选材不同;同一介质温度,浓度、压力不同,腐蚀情况各异,要对腐蚀性有所了解,酌情选材;腐蚀形式不同,选材不同。

(2)结构设计。①避免与介质接触的设计。采用内装式、外装式、隔离液等机械密封,涂层、保护套也可起到与介质隔离的作用。②端面设计。采用镶嵌结构,端面为压应力,可避免应力腐蚀破裂。③弹簧防腐设计。从结构上使弹簧不与介质接触是较好的方法,如外装上喷涂保护层、加保护套等。改旋转型为静止结构。④辅助密封圈。只要缝隙足够小,所有材料都可能产生缝隙腐蚀。波纹管与轴套接触面宽且取消辅助密封圈,是一种好的密封。

篇5

2农业机械的保养

机车在运行时,由于不停地运转操作、颠簸震动,可能造成燃油连通部件(如油箱开关、油管接头、柴油滤清器及高压油管等)出现松动而漏油,因此有必要保持良好的检修习惯,这不仅是为了安全行车,而且可以减少油耗,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机车由于长期运行,一些精密部件(如缸套活塞组件、配气机构和燃油系列等)会磨损,从而导致机车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因此,做好机车的技术保养,确保技术状态良好是节约用油的重要因素之一。

2.1新车磨合。新购买的农业机械必须根据说明书进行空车磨合试运转。不得一出厂就进行负荷作业,新车磨合要注意控制车速,尽量减少急加速、急减速。

2.2检查轮胎气压。轮胎气压偏低会引起滚动阻力增加,造成机车牵引负荷增大油耗增加。此外,要定期检查轮胎的磨损是否均匀,如发现轮胎偏磨或方向盘不居中等异常情况,需尽快到专业修理厂咨询修理,否则会增加工作阻力增加油耗。

2.3定期清洗滤清器。车况良好的拖拉机可省油15%到20%。对于空气滤清器、柴油滤清器、机油滤清器,每行驶5000公里以上配件都需要更换。因为,空气滤清器堵塞会引起气量减少,导致柴油燃烧不充分,降低燃油效率,而柴油滤清器的阻塞也会使发动机供油异常,功率下降,油耗增加。

2.4加机油需要适量。要注意机油标尺所标示的刻度,机油太多将曲轴淹没,增大阻力;机油太少则无法起到和封闭作用,甚至会影响发动机效率。同时,要按季节和作业环境来确定更换机油的周期。

2.5使用洁净的柴油。柴油必须经过48小时以上的沉淀方可使用。使用沉淀后的清洁柴油,可以保证发动机供油系统以最佳工作状态供油,不仅提高发动机喷油泵柱塞偶件和喷油阀偶件的工作可靠性与经济性,同时能有效地延长偶件的使用寿命。

2.6防止燃油滴漏。定期对发动机进行耗油技术检测,坚决杜绝燃油滴漏现象的发生。油箱开关、油管接头、柴油滤清器及高压油管等处的柴油渗漏现象应及时检修,否则在机车运行时,由于震动渗漏会越来越严重,造成不必要的油耗。

2.7保证各部位轴承良好。在装配时不能过紧或过松,要使之运转自如;过紧过松都会增加工作阻力,使油耗增加,同时要随时紧固各连接部位螺钉。据测定,如发动机支架和变速箱之间的螺钉松动,油耗就会增加。

3农业机械的日常维护

柴油机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缸套活塞组件、配气机构和燃油系精密偶件磨损而导致功率下降、油耗上升,因此要及时检修并排除故障,以恢复其正常的技术状态。

3.1严防燃油滴漏

对发动机应经常进行目测检查,并定期实行耗油技术检测,一旦发现应及时处理。严防燃油滴漏,不仅是为了减少耗油量,更是为了安全行车。

3.2调整供油提前角。供油过早和过迟都会使柴油得不到充分燃烧而冒黑烟增加油耗,因此要及时调整供油提前角。

3.3确保喷油器雾化良好。喷油器有滴油或雾化不良现象会使柴油得不到充分燃烧而增加油耗,要及时调整喷油压力,确保柴油雾化良好。

3.4经常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气门间隙过大或过小会影响充气量。据测定,气门间隙过大,油耗会增加15%~20%,因此要经常检查和调整气门间隙。如果发动机因齿轮、凸轮轴磨损而引起配气相位角减少,要适当减少气门间隙,以弥补配气相位角的减少。凸轮轴磨损严重要及时更换,否则不仅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

3.5不得带病作业。要根据柴油机排烟颜色判断其技术状态,如出现柴油机在工作中持续异常冒黑烟、蓝烟、白烟,均属不正常现象,说明柴油机带病作业。应根据不同情况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并及时加以解决,否则不仅使发动机功率下降,而且增加油耗。

3.6确保多缸机工作均衡,不能“瘸腿”。据测定,如果四缸机有一缸不工作或工作不良,可增加15%~20%的油耗。因此,如果出现多缸机有一缸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检查原因并加以解决,确保各缸工作均衡,减少油耗。

篇6

2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液压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动力元件、执行元件、控制元件、辅助元件及传动介质五大部分组成。主要特点如下:在设备作业过程中,在相关元件的作用下,实现能量的互相转换,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平稳无间隙地进行传动,这样就可以实现大范围的无级变速,并且还可以使得传动设备得到一定程度的简化,相较于其他的传动装置设备,液压传动设备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其体积较小、重量轻,在工作过程中惯性小,动态性能良好。液压系统的动力传动介质为油,这就使得液压元件在使用时,可以得到充分的,减少工作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动力元件即液压泵,是一个能量转换装置。通过液压泵,把机械能转化为液压能,输出带有压力的油液,而后,在压力油液的作用下,通过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再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这就可以进行正常的机械工作。

3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3.1基本技能

技术维修人员,要对液压系统的基本结构掌握好,弄清楚整体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主要部件的主要功能,并且对液压元件的使用特点进行详细的了解。在掌握了上述基本的技能之后,还要有一定的液压设备运行管理经验,提高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维修技术人员,还需要学会使用基本的检测仪器,在凭个人经验技术不能确定液压设备故障的情况下,需要使用相关的专业检测仪器进行故障检测,以提高故障检测的准确率。

3.2常见诊断方法介绍

3.2.1直观检查法

直观检查法就是技术人员直接通过对液压系统的看、听、摸等感觉器官进行检查,再结合个人的实际经验,对故障进行分析和判断。具体说来,要观察液压油的颜色,通过和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得出合理的结论,一些液压元件,由于使用温度的变化,也会导致颜色发生变化,比较常见的,是银白色的液压元件,在高温、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下,会逐渐变成暗黄色,时间长了,如果液压元件超负荷运转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颜色的明显变化,这就通过肉眼的观察,可以直接得出结果。在液压设备的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听设备在荷载情况下的声音,出现杂音时,要引起注意,可能是液压系统的内部构件出现了破损,若是设备发出比较沉闷的声音,可能是液压油浓度过大,这就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及时更换浓度合适的液压油。通过用手触摸,也是一种分析判断液压设备故障的良好方法,正常的液压元件应该是光滑、质地细密的,如果用触摸相关的元件时,感觉到粗糙、扎手,那就很可能是液压元件出现硬伤,比如设备的震动或较大幅度的移动,可能会给一些液压元件造成碰撞,使其出现物理硬伤。因此,通过手的触摸,可以发现这种问题。

3.2.2排除分析法

逻辑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液压系统的整体把握,通过排除一些不可能发生故障的环节,进而逐步缩小故障产生的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大范围检查,这样可以逐步提高设备故障诊断的准确率。除此之外,在排除分析法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用逻辑分析法。(逻辑分析法,主要通过对故障出现环节的分析,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

4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常见故障与维护

4.1液压油的正确使用

液压系统经常发生的各种故障和损坏事故往往与液压油变质污染及密封的破坏有关。因此必须保证液压油的清洁。油品性能可以根据需要具体选用,必须保证油品无污染、洁净。

4.2防止空气进入

液压系统进入空气后,会使液压系统产生很多泡沫以致破坏油液的性能,且造成液压执行元件在工作中出现速度缓慢、力量不足等现象。因此,必须严禁空气进入液压系统,并应注意防止回油时带入空气,不要使回油管露出油箱内的油液表面;如果系统已进入空气,应及时检查出漏气部位,认真进行修复,并将进入系统的空气排除掉。

4.3提高液压油滤芯使用寿命

第一,提高液压油的质量。液压油系统目标清洁度的等级在确定后,始终保证液压系统在目标清洁度等级下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液压系统所必需的基本清洁度下工作,能够尽量避免由于系统污染所造成的元件磨损,以便延长系统寿命。第二,减少液压油的污染。实际液压系统中滤油器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入侵率高。高污染侵入率增加了滤芯的负担,缩短了滤芯使用寿命。液压油的污染程度越大,滤芯的寿命越小。避免滤芯由于液压油污染而减小滤芯的寿命,关键在于严格的限制将要进入液压系统的环境污染的通路。所以应该尽量仔细保证敞开的油口保持盖住或堵住,而元件的分解和重装要在经过保护、防止过多空气粉尘和污染的场所中进行。

4.4加强日常维护

执行元件在长时间的使用后,残留的污物会破坏阀芯与阀体配合,使得密封不严,动作失灵,整个系统工程循环受阻,此时应更换总成或清洗元件。液压泵在初始运转前,应向泵内注满油,以防泵空转而损坏。在液压系统进入稳定的工作状况后,维修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油温、压力、声音等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处理,以保证设备运行安全。

篇7

目前国外的机械工程教育正向着复合型人才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的趋势发展,学生不仅需要有坚实的数理科学知识,同时需要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强调理解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独立分析与解决工程实践的能力。在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进程中,不仅仅要加强理论教学和宽厚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注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它是提高人才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使工程设计的功能与方法从验证理论知识扩大到应用知识与培养能力,从模仿设计上升到独立思考与创新设计,从单一的设计内容拓宽到综合性设计,重构机械类专业的新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全面开展面向21世纪的工程实践内容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完善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机械工程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工程技术人才—工程师,其培养的主体是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要经历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工程实践的训练和工作实践的锻炼,大约需要7~9年时间,学生毕业后,需要到企业工作3~4年,取得实际经验后才能成为现代高素质的企业工程师。其中工程实践的训练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它能够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全面改革工程实践教学,大力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力求突出专业特色,是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主要内容。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应根据社会需求,从培养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培养思想出发,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工程实践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对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的、系统的优化设计,明确各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在总体培养目标中的作用。把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共同作用,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向,逐步形成完善的、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2实施全方位的工程实践活动

全面系统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在每个学期均安排有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工程实践训练四年不间断。在实验教学方面,减少验证性实验,更新实验内容,有计划地开设设计型、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的实践环节,是各高等院校的必修课,它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和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装备和工艺教育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数控机床等现代设备的操作和编程能力的培养、先进制造工艺的熟悉,因此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让学生通过更多的生产实践去掌握所学到的技能知识,达到硬件软件兼备;加强课程设计环节,建立课程设计系列,加大综合设计力度,鼓励改革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每个专业至少设置一个综合性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要着重加强现代设计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训练,要强化学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应结合社会融入工程意识和经济观点。

3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工程实践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内容要靠制度来体现,制度要准确、合理、可行、方便。首先应明确和理顺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和内容,明确工程实践在各个环节和各阶段上的建设方向、重点和主要任务,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和管理制度,使管理全面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其次网络技术为实验仪器的运行状况、材料管理与统计、信息交流、管理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实现科学的管理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应用网络技术对工程实践的实施和执行状况进行网络化管理,能够提高工程实践环节的服务水平,促进设备和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提高实验室和设备仪器的利用效率,提高管理的档次、快捷性和全面性,也有助于领导层进行评定、分析和决策。

4改革工程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机械工程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以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配合相应的工程实践教学,来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仪器设备有限、实习条件相对较差的情况下,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定时定点”的同步教学方式,构建一种工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解决难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设想:

(1)购买或录制大型现代化制造企业的高性能加工装备、先进制造过程和生产管理方面的录像或光盘,可以使学生对工程实践有直观形象的认识,对现代制造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有更深的了解,尤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工程实践在制造业中的地位,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借助计算机和高档图形软件(如Solidworks、Pro/Engineer),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数控机床及其编程仿真系统,如JIBIC公司的CNC教学系统,在计算机上模拟数控机床的控制系统、操作、编程和加工过程、故障检测;利用MAT?鄄LAB、LABVIEW软件,开发虚拟仪器、虚拟仿真系统。

(3)植入多媒体技术,开展CAI工程实践教学,对实践教学中的操作步骤、要领与技巧,以及实践中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微观组织、结构变化、形成过程等以动画形式直观体现出来,以提高教学的起点和授课信息量,提高教学的质量。

(4)探索合作教育的模式,把单一的培养模式改变成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合作教育是一种将校内学习和校外工作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通过与本地区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或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一年的“三加一教学(即三年学校教学加一年企业教学)”、或每学年设置为三学期制,其中两学期在校内学习,一学期在校外进行实践工作,目的是为了加强学习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毕业后顺利就业提供机会。

5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要有计划地开设机构创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电子设计、包装装璜设计等方面的选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培养能力、陶冶情操的活动,开展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实践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以扩大视野、启发科学思维,创造条件把学生引导到各种科学研究活动中去,他们可以参加大学生科协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要积极组织各类科技竞赛,倡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促进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和课外科研活动,如CAI设计大赛、计算机绘图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培养学生工程设计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6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

参加指导工程实践的教师和指导创新训练的理论课教师要协调配合,精心策划出实践教学每个环节,编写优秀的实用的教学实践教材,解决学生在工程实践和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构思、设计、工艺等诸多实际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教师自身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另一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工程实践的重要意义,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深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德才兼备、勇于奉献、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实践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时铭显.美国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篇8

高等级公路建设施工,在北方地区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每年仅几个月的施工期,给野外作业环境恶劣的工程机械在点多、面广、线长的情况下增加了作业难度。为有效减少无效的作业台时,减少机械的故障频次,应有针对性的在施工计划安排、人员配备、机械配件的供应保证、检测手段的完善、保养作业时间等方面给维修保养工作及技术保证合理的组织。

由于受季节性影响,在施工淡季,往往会对技术状况下降的施工机械视情进行恢复性维修(我公司习惯称机械冬修,以下简称冬修)。冬修不同于施工现场的抢修保养,它是辅之以厂房设施,工具仪器设备等由具有一定维修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人员予以完成。这些集中进行修理的工程机械因机型复杂、结构不同难以实现流水作业,往往采取就车修理法。这种修理方法,要求维修人员技术相对全面,却对维修质量的保证或提高带来不利因素。来自技能的、责任心的、机配件的、工艺装备的诸多影响,客观上把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应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形成有效的质量检验体系,严格技术规范,利用先进的修理手段,改进作业方式并不断总结加以完善,以达到实现维修质量目标。这一维修质量的要求与通常所说的质量没有本质区别,但就工程机械而言,使用条件的苛刻,应该说在程度上更为严格。

2机械维修工作原则

维修工作不是简单的通过各自的技术劳动,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而是需要不同类别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解决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拿出最佳方案,以最经济的方式予以解决。

机械维修工作原则应从原则规定和技术(具体)要求两个层面理解。首先,所规定的维修原则必须能保证工程机械通过维修达到使用要求,且可靠性、耐用性达到标准要求;同时,必须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较短的时间消耗达到这一要求。从以上两方面看,第一个方面主要是维修工作应达到的目标;第二个方面是讲经济性的问题。制定机械维修原则,不仅要考虑应达到的目标,而且必须考虑其经济效果,这不仅有利于机械维修工作的开展,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束缚,机械维修工作偏重维修技术,忽视经济管理,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局面,机管部门大胆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机械维修成本考核办法》及《机械统计核算细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通过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就如何强化机械管理,加强薄弱环节工作力度,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收集整理的原始数据为开展企业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

机械设备管理,倡导以经济效率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力求减少机械寿命周期费用的投入,在施工中对机械进行合理的技术使用,并提高维修工作的经济性。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不同的维修方式。在定期维修的基础上,推行状态监视维修,努力提高维修质量与效率。

人是机械维修的行为主体,因此在机械维修原则中涵盖的主要内容是人的因素,任何一项工作的完成,人是第一位的,围绕维修对象——机械,核心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使维修人员的质量意识和维修技能适应现代化机械的维修要求。

3机械维修制度

在公路施工企业中,工程机械维修制度长期实施的是“计划维修制”,基本内容是工程机械在使用中按照预定计划的间隔时间(或里程),规定保修项目,逐级增多,更长时间的定期工作则划入修理的范畴。这种在“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机械损坏和零部件磨损的规律制定的制度,在几十年的施行过程中,对工程机械保持完好的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具有指导意义的维修制度。然而,科技进步,大大加强了工程机械的发展进程,使得工程机械的制造水平和使用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进而机械的周期使用寿命延长了,可靠性、耐用性提高了。但是原有制度规定的保修类别和间隔周期的一程不变,使得保修周期与机械实际状况不相一致,影响了机械的使用效能,增大了修理成本,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被广泛宣传的“预防检修制”的基本思想是“定期检查,按需修理”。它是通过预防性检查这一环节(技术手段)来确定保养和修理。它的核心是“按需修理”,也就是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技术状况,而不是按照实际使用时间来控制的维修方式。这种制度较好的解决了“计划保修制”中僵化的强制性修理,但也要注意避免漏拆漏检导致失保失修。有关资料表明,两种制度都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计划保修制”正在发展故障的早期诊断技术;而“预防检修制”也提出根据维修记录资料,找出机械的磨损规律以确定修理周期。由此看来,这两种制度有很强的互补性,对工程机械而言,两种制度没有先进、落后,高级与低级之分,总是在于对某机件视情最适用、最有效、最经济。所以,面对两种制度要认真结合实际,根据人员构成,维修能力强弱,维修机具装备及机械的自身技术状况一并考虑,即要做到最大限度追求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又不会有漏保漏修的现象出现。

以上是对工程机械的维修工作中几个主要方面提出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不是从工程技术角度而是从组织管理角度加以阐述。我们在今后实践工作中将运用现代化管理技术不断完善,加速机械维修工作的现代化步伐。

篇9

和谐化设计,即设计在处理人、产品和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时,使各个对立因素在动态的发展中求得平衡,并将具有差异性、甚至矛盾性的因素互补融合,建构成一个有机的、谐调的整体,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之于功能和情感的双重需求。

基于产品,其和谐化设计不是简单的造物,乃是创造出演绎时代、民族的文化根性,孕育着人的丰富情感以及强大功能性、审美性、经济性的和谐整体。

1、和谐化设计的演变

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用和谐来定义美,认为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

亚里士多德也用和谐来解释美,认为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美与不美,区别就在于美的事物里,原来零散的因素得到了统一。只有和谐的东西才是美的,万事万物莫不尽然。于是,产品的和谐化就一直受到特别的青睐。

早在18世纪下半叶,魏德伍德就依据市场口味的不同,合理协调器具的艺术性和实用性。在设计中,既讲究适应批量生产的理性,也尊重富有艺术趣味的感性。从充满罗马式古典气息的炻器器具到至今还在生产的女王牌茶具,均体现了这种和谐。而工艺美术运动期间,从阿什比的融合纤细、起伏线条和强烈功能的银质水具,到德莱赛包罗各式文化、材料、风格和技艺的产品,也体现了美与技术结合、师承自然、忠实材料与实用的和谐设计观。

无独有偶,我国早在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就对饮茶的器具哪些宜茶或不宜茶做了精辟的分析,指出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红白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明式家具更是以简、厚、精、雅的协调而闻名于世。另外,我国古代宫廷建筑讲究的红、黑、白、金四色搭配亦体现了和谐的设计观。

综观早期的产品设计,虽然和谐的思想一直有所体现,但它不等于今天的和谐化设计,二者的演变是一个从知到行,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索过程。这期间承载着人们对产品审美情趣和情感追求的提高、设计文化的丰富、生活态度的改变以及科技的发展、人文艺术的繁荣等。因此,我们今天谈到的产品和谐化设计,就不是以往那种和谐思想的简单应用,而是超越产品本身,延伸至人-产品-环境系统的设计。

2、和谐化设计的具体层面

伴随着和谐化设计的深入,产品设计的重心已经不再是有形的产品个体,而越来越转移到多元的具象关系上。这些关系事实上就是人、产品、环境三大要素之间两两相交的关系。它们的协调与平衡,就是产品和谐化设计的具体体现,其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点:

2.1人与产品的协调

这里的人是围绕设计行为或设计成果的所有人,包括使用者、设计者、工程师等;而产品则是设计的成果。

产品的设计不仅要可用,即实用功能性,还要适用,表现为体量适中,使用舒适、气氛愉悦以及对特殊群体如老人、小孩、病人、残疾人、孕妇、左撇子等的关怀。因而,在设计中就要求整合加工工艺、材料等要素,依据人机工学原理,使产品与人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相协调,重点考究在使用过程中好拿、好放、好用以及使用时的心理体验,使产品的把手距离恰当,粗细适度,机理自然,材料耐骤冷骤热等。例如,这款名为TAGCUP的杯子(如图1),曾获得日本优良设计奖。它具有良好的隔热性,可防止手被烫伤,无论水温多高,都可以四处拿动,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赋予了人美好的情感体验,真正实现了人与产品的和谐。而图2则是2003年日本眼镜设计大赛的金奖作品,最大化地方便了人使用与携带,同时又增强了产品的安全性能,亦是和谐的典型代表。

2.2产品与产品的协调

首先是单件产品自身各零件、部件所构成系统的协调,包括形状、大小及彼此间的连接关系,其中又包含各零件间的线型风格、比例关系以及色彩搭配等。如图3,这是典型的韩国设计,将便签纸、名片夹在两个啤酒肚中间是一种趣味,更是一种理智的协调。

其次是单件产品与构成相互关系的其它产品的协调。例如,为发挥汽车的高速效能,就要设计好道路和桥梁,否则,汽车的高速性不能发挥。又如,设计暖水瓶,应尽量使其容量与煮水壶成整比关系,才能发挥它们的容量效能。如图4,这也是2004年杜邦国际工程塑料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它解决了一个我们天天都会碰到的问题。鸡蛋、鸡蛋套以及台面三者的协调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3产品与环境的协调

这里的环境是指接受设计的消费主体(亦可称设计美的审美主体)进行消费活动(包括审美活动)时所处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品应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于是,就有了一般居家的生活用品,休闲场所的娱乐产品,宾馆酒店的奢侈产品,以及旅游场所的纪念产品等等

首先,与社会环境协调。毕加索曾说:艺术家必须懂得如何让人们相信虚伪中的真实。之于产品,这种真实乃是其背后的故事或文脉。这里的故事或文脉就是产品所处的社会人文环境。古人习惯于在器具上题写、雕刻诗文,绘制诸如松、竹、梅以及花、草、瑞兽之类的图案,将文化升华为产品的灵魂,让人陶醉在引起诗意反应的人文环境中,回到虚构的真实。事实上,这种和谐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如图5,是湖南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作品,它将东西文化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实现了其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协调。

其次,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生态是我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设计产品是每一位设计师的义务和责任。如图6,是南京艺术学院张剑老师的作品,用简约的造型最大化地实现了人、产品、环境的和谐,是典型的和谐化设计。

总之,随着现代都市的发展导致人变得心浮气躁,设计作为人、产品、环境沟通的媒介,就迫切需要创造出一种协调与平衡。而旨在创造协调的和谐化设计就上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3、和谐化设计的要点

和谐是一个永恒的命题。关乎人类与自然,关乎现在与未来,关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需要由客观的物象和其表现的情感意境共同诠释、展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产品的和谐化设计是设计文化整体浓缩的物化形态。需要跨学科的、综合性的理论和方法作为基础。在设计中,考察人们的生理需要、身体结构、动作过程直至使用的自然环境,需要自然科学的支持;考察人们的心理、情感、道德和价值取向直至使用的社会环境,则需要人文科学的支持;构想解决方案并通过物质形式加以实现的过程,如结构、材料、加工、装饰等,包括如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消除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都需要技术科学的支持;而满足使用者的情趣、激发使用者的愉悦、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则需要艺术科学的支持等。

其次,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的需求日益扩展、提高,这意味着人类和谐迈进的脚步将无限延伸。动态的和谐将是设计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一个不断被超越的中介。因此,我们所说的和谐事实上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为终极的、最高审美理想的和谐;一是作为具体设计行为中不断被超越的和谐。这两者的关系是有限与无限的关系。

总而言之,产品的和谐化设计是跨学科、多层面的系统工程。其最终目的在于创造人化的产品,实现物质和精神范畴内诸多要素的和谐。之于产品本身,是其所处时代、地域、民族文化的符号再现;之于人,是解疑难、抒情怀、道心曲、剖灵魂、展风韵的物象。

【参考文献】

1.[法]马克.第亚尼编著,藤守尧译,《非物质社会--后工业世界的设计、文化与技术》,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澳]德西迪里厄斯.奥班恩著,孙浩良林丽亚译,《艺术的涵义》,学林出版社,1985.7

3.杭间何洁靳埭强主编,《岁寒三友: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1

篇10

为了说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首先必须阐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构成问题。第一,国民经济是人们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过程。人们要生活,就要进行生产,生产出人们进行再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要进行买卖,生产出的生产资料要出售给需要这些生产资料的企业,以便用于再生产;生产的消费品,要出售给需要这些产品的居民。这些出售的商品,要经过运输过程运送到销售企业,由商业企业进行买卖。商品买卖又要通过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而货币是通过金融企业发放的。这一系列生产、运输、买卖、消费的总体就是国民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按生产资料不同所有制划分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我国要发展国民经济,要大力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同时也要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使得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的总体当中,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是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使我国不断地强盛起来。

第二,我国的国民经济分为不同的经济产业。国民经济是由各不相同的经济产业构成,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国民经济。

以上说明在国民经济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国民经济中,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既有分工,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在发生作用的同时,又相互联系,达到它们应发挥作用的目的。

二、国民经济各产业和行业的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同时又能把生产出的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满足各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同时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消费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协调发展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要能满足农业和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农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要首先满足农业再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在农产品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种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用于农业进行再生产。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满足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工业生产的产品要能满足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对生活消费的需要。钢铁企业生产的各种钢材,要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企业对各种钢材的需要;机械设备制造业生产的各种机械设备,要能满足使用各种机械设备的企业进行生产的需要;生产发电设备的企业要满足发电企业的需要;通讯设备企业生产的电话机、电报机、手机等商品,要能满足人们使用这些通信用品的需要。在工业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生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各种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种原材料,要能相互满足需要,工业的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才能协调地发展。

工业生产的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这些工业产品,除出售给城市居民使用外,也出售给农村居民使用。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的食品,也要有一部分出售给农村消费者。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工业部类、农业部类两者相互提供着它们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各种消费资料,所以,它们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三,工农业的产品要经过交通运输业运输出去。农业生产的产品,除了一部分农民自用外,大部分的产品都要销售出去;工业各行业和各企业生产的商品除少量产品在企业所在地区市场上出售外,工业企业生产的绝大部分商品,要运送到外地市场销售,这就需要运输行业的运输。

第四,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工农业生产的商品大都要经过商业企业销售出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农业的生产和经营,必须经过商业企业,其生产和经营才能顺利发展起来。

第五,金融业。金融业是进行货币经营的行业。银行把政府拨款和居民储蓄的货币资金贷放给企业,企业用这些货币资金去购买生产资料和招聘职工,从事生产和经营,并按规定的期限归还银行本息;交通运输业的经营要用货币购买运输工具,运输完成要收运费;商品的交易也要以货币作中介。货币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媒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从以上的理论说明看,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必须协调才能顺利发展。

三、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问题

1.国民经济是需要不断发展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是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更高水平的阶段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各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也必须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只有不断地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国家强盛起来,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发展就是硬道理。

2.国民经济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就是某一个经济部类或某些行业或者某些企业发展的快,其他部分行业及企业不能够与它们的发展速度相适应,这些发展过快的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就会出现不利于生产发展的一些情况。我们所讲的国民经济要快速发展,是指相互协调的快速发展,即它们的快速发展,是各相关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都能够快速协调发展起来,使得国民经济各经济部类和行业及企业,在更高的发展阶段上也能够协调快速发展,也就是发展到能生产出的产品数量更多和产品质量更高阶段上的协调快速发展。

3.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要相互带动和相互协调。一个经济部类和一个行业及企业先快速发展起来,对其他与之相关的经济部类和行业及企业的发展也要能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快速发展起来。既然所有的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和企业是相互联系的,某一经济部类、行业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能带动其他经济部类、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工农业产品生产的快速发展,也必然为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等创造出相应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使它们能与工农业的发展相协调,促使交通运输业、商业、金融业要相应快速扩大经营规模,使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4.国民经济只有相互协调才能快速发展。国民经济必须协调发展,才能使国民经济所有的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是不协调就不能使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要条件。

四、培养出使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人才

1.国民经济要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各类管理人才。国民经济要协调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出有能力为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做出决策和指导的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认识到国民经济中可能出现的不协调状态,同时能及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以调整,使国民经济不协调的状态不致发生。

2.快速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出具有高深科学理论和高技能的科学家。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卫生各个方面都必须造就出一支具有相当数量的高技术理论和技术研制能力的人才,即必须大力培养出大批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要求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大力培养进行机械设备操作的人才。在大力培养高水平的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培养出能操作机械设备去加工于劳动对象的高技能人才。“在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技工总数的30-40%,我国高级技工仅占技工总数4%。差距之大,促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尊重高技能人才,关心高技能人才,培养高技能人才。”从这个数字看,我们要提高我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加速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除了培养高级技术专家外,还必须采取有效方式,大力培养出数量更多和技能更好的高技能的技工人才。

我国现实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客观上需要我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量高层次人才。这种大量是指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都需要具有高深理论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才的来源大多数需要依靠发展教育进行培养。当然培养人才,不只是在学校,在工作实践过程中也能进行培养,像许振超等都是在实践中学习成为高技能操作型人才的。

五、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业

以上说明了我国已培养出大量高级专家,研制出了一些对国民经济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科技成果,还制定了继续培养人才的规划,这会促进我国今后继续快速发展,但要快速发展,还需要大力发展先进的机械设备制造业,培养出研制先进机械设备制造的人才,才能加快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

1.我国自己研制出高性能的先进机械设备还比较少。我国生产使用的机械设备,虽然比起过去有所更新,但比起发达的国家来,我国自己生产的机械设备还比较落后,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我国的机械设备制造业,研制出新的高效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械设备。我国现时虽已有了一批高水平的机械制造方面的专家,数量还比较少。他们还分散在不同的科研院所、大学、大型企业中。每个科研院所、每个大学、每个大型企业,他们自己用来研制工作的仪器、机械用具大多不足。因此,研制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仅仅依靠某一个科研机构、某一所高校或企业,是很难完成研制任务的。我认为应该把一些科研院所的有关高级技术人才,把各大学有关的科研人才;大型企业与该项研制工作有关的人才,暂时集中起来,组成研发小组,把分散的科研设备、资料等资源也暂时集中起来,共同使用。组成的科研开发小组可以集体进行讨论,集体进行研究,以扩展每个科研工作者的知识范围,从而提高研制工作的科学家对新机械设备研制的能力和水平,使研究更能产生新成果,能更有把握研制出先进的新型机械设备产品来。

2.研制新机械设备也可以依托某一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研制新机械设备所需的人才,如上所说,可把各有关研究院所和各有关大学的人才组织起来。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某一个企业具备进行研究所需的条件,可依托某一相关的大型企业。依托大企业进行新机械设备的研制,能节约大量的研制费用。

3.研制新机械设备可吸取发达国家生产同类产品的经验。我们研制同种机械设备时,要吸取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技术,以便使我国制造出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性能更好的产品来,能使我们的装备制造业得到更快的发展。要在一定的时期内,使国民经济各部类,各行业和各企业,能够使用我们自己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设备。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在大力发展先进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基础上,才能使我国国民经济加速强大起来,由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现代化。

六、国民经济的协调具体表现在市场的供求平衡上

第一,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当某些商品在市场上出现供过于求时,这就表示这些商品生产过多了,这是国民经济不协调的一种表现。生产出的商品,有一部分卖不出去,就表示生产出这部分商品不能及时用于国民经济的再生产,这便会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和发展的速度。如果生产这部分产品长期卖不出去,积压时间长了就会变质,成为不能使用的废品。这就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损失,对于整个国民经济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

当市场上出现某些商品供不应求,即这种商品满足不了购买者的需要时,如果这种商品是劳动资料,使用这种劳动资料进行生产的企业,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如果这种商品是原材料,使用这种产品作为原材料进行再生产的行业或企业也就不可能进行再生产,从而就会影响到这些行业或企业继续的发展,这也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如果供不应求的商品是居民生活消费品,就会影响一部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在市场表现为供求关系的平衡。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发展,表现为各经济部类和各行业及各企业进行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生产所需要各种机械设备都能及时购买到,不仅购买的生产资料在数量上符合需要,同时在质量上也符合应有的标准,这样才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生产出的各种产品又能够及时销售出去,迅速回笼货币,使各企业不仅能够进行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这就是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平衡地发展。

第二,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应及时纠正。从国民经济发展规律上说,国民经济必须协调才能迅速发展,但是在实际经济运行当中,我国国民经济有时还会出现不协调的情况。根据2004年商务部公布的信息,“据对上半年600种主要商品排队调查,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达138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23%,与去年上半年相比增加了8.5个百分点,与去年下半年相比增加了1.8个百分点;供过于求的商品462种,占排队商品总数的77%,与2003年上半年相比减少了8.5个百分点,与2003年下半年相比减少了1.8个百分点。”这些数字说明我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对生产相对过剩的商品应适当压缩其生产的产品数量,或促使这些行业和企业转产市场能够销售出去的产品。我们必须理顺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及企业之间生产和需求关系,使国民经济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也能协调快速发展。

第三,投资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投资就是投入到国民经济中的货币资金,用于购置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使企业不仅能进行简单再生产,还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如果这些投资投入到生产商品供不应求的一些行业和企业中去,这种投资就是合理的;反之,则会出现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问题。“去年下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新开工项目过多、在建规模过大,投资膨胀的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投资结构不合理,钢铁、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些投资生产的产品一时不能被充分利用,这就必然使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我国对国民经济中某些经济行业或企业的投资,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把资金投到有社会需求的产品生产当中。

总之,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不协调发展的国民经济,会使一部分生产资源不能被有效利用,而需要的一些产品又不能被生产出来,阻碍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七、加强宏观调控

1.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要使国民经济在发展过程当中始终保持协调快速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就是国家机关对各经济部类和各行业及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调控。各经济部类各行业及各企业,都是相互独立进行生产和经营的,它们往往只考虑本部类本行业及本企业的发展,而对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往往考虑不够,或者对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很难认识清楚,所以国家有关机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以更好地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

2.国家的宏观调控要认真深入研究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目的,不仅要使国民经济实现一时的协调快速发展,还要使国民经济能够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国家对国民经济各部类各行业和各企业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时,要研究国家已经制定出的国民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而制定出宏观调控的政策与措施。国家在研究国民经济长期协调快速发展时,既要研究现实国民经济中一些部类、一些行业和一些企业快速发展的优势,也要考虑它们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薄弱环节。国家在实施制定的长远规划时,还要随着观察国民经济发展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修改或补充,使国家制定的发展经济政策能完全符合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

篇11

1.1液压零件加工的污染控制通常采用湿加工法加工液压零件。在加工过程中,要求每一道工序必须滴加清洗液或液,保证表面的清洁度达标。煤矿液压系统通常要加工接头、泵体、马达、阀组和缸体。

1.2液压元件、零件的清洗安装前对液压件进行维修。彻底清洗被污染的旧液压件后方可使用。清洗要求如下:①按照国家标准,在无尘室或净化室内拆装和清洗液压件。若条件不允许,则必须隔离操作室,装配液压件的工作室不要和机械加工车间、钳工车间共用,不宜选择露天操作或在简陋的棚子、仓库、杂物间等随意的场地内装配液压件。对液压件进行拆装时,为避免拆装液压件时,灰尘、毛发、纤维等固体物落入液压系统造成认为污染,要求必须使用不易掉落纤维的布料制作工装,不穿戴工作服的员工禁止进入操作室。另外,操作室禁止进食和吸烟。②在专用清洗台上拆洗液压件。如果是临时工作台,拆洗前必须将工作台清理干净。③选择与液压系统配套的液压油来拆洗液压件,也可以用汽油、煤油。④用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将液压件吹干,切忌用皮老虎向零件鼓风,以免灰尘混入,造成二次污染。⑤不允许在钳工台、装配台、地板或地面上直接搁置拆洗后的液压件,应该找注入液压油的带盖子的容器放置。⑥拆洗后不用于装配的液压件必须搁置在防锈油中保存,以免零件锈蚀。

1.3液压件装配中的污染控制①通过“干装配”法装配零件。“干装配”就是液压件拆洗后,待其表面干燥后再装配,以免零件表面残留清洗液影响装配效果。②装配过程中切忌用铁器敲打零件。可借助铜棒、木锤或橡皮锤进行打击。③禁止带手套进行零件装配工作。手套等纤维制品容易对系统造成二次污染。④暂不组装的液压元件、组件应该用塑料塞塞住油口妥善存放。

1.4液压件运输中的污染控制运输中的液压元件、组件不宜沾水沾尘。液压件如需向井下运输,应提前打好塑料包装或用防雨纸包裹零件,以免运输过程中零件沾水或混入尘土。装箱前和开箱时,重点查看液压件的油口是否被塞子赛牢,及时对受污染的零件进行清污,如污染严重,应该进行二次拆洗。

1.5液压系统总装的污染控制①用压缩空气吹走软管内水分,安装软管。②安装接头体之前先清洗吹干。有的接头体要缠生料带密封。生料带必须沿着螺纹方向缠绕,且生料带要低于螺纹端部,以免拧紧时螺纹切断超出部分对系统造成二次污染。③液压管道安装的污染控制。液压系统中有一个现场作业项目———安装液压油管。在装配现场,液压油管的装配重点在于防尘、防泥水或砂土的污染。要看液压系统的保洁效果怎么样,首先要看液压管路污染控制效果如何。清理完油管头部盖帽后进行装配。装配期间,严禁破布、石块等污物污染管路。装配时,如果中途须停顿一段时间,必须将管口封堵严密。另外,应该用氩弧焊等气体保护焊接法施焊,以免系统内混入焊渣、氧化铁皮等杂物。

1.6油箱加油油箱注油前检查内部清洁度;加入油液前检验清洁度;注油时过滤,切忌直接注油。

2系统运行阶段污染物控制

2.1缸体防尘在液压系统中,液压缸体(千斤顶)是比较关键的元件。系统运行阶段,缸体防尘是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若现场条件允许,给活塞杆增设可防止杆体与渣石碰撞的防护装置,坏掉的防尘环及时换新,以免煤(岩)尘侵入缸体。

2.2更换元件按照液压系统保洁要求配备新元件。旧元件换新时,兼顾液压系统污染物控制要求,以免因新元件保洁度不达标影响防尘效果。

2.3换油液在使用阶段,若液压油损耗或达到换油期限,须按照保洁标准对液压油进行补充或换新,以确保油品运输及换新过程少污染。建议用原始洁净容器通过洁净手摇油泵抽入油箱进行更换,尽量避免中间环节的污染。另外,在换油过程中,应该彻底清理原油箱,以确保新换的油品清洁度达标。

2.4保证油液温度在液压系统运行时重点关注油液温度的控制。油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系统运行状态。油液温度超温可能造成液压系统密封件加速老化甚至损坏,使得污染物侵入油箱,污染系统的运行环境。

2.5检查系统压力系统压力是液压系统运行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另一个部分。系统运行时,若压力突然降低,应快速反应,查明缘由。系统压力下降多半由污染物侵入引起,出现此类状况后油液须立即换新,或者尽快清污,以免影响系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