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18 06:49:5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信息的鉴别与评价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篇1

    在高等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在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同时,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在高校管理中的越发重要,它既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又直接影响学校管理的权威性。研究表明,我国目前高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在评价功能定位方面存在含糊、片面的问题,在评价内容、评价途径、评价结果等方面不同程度存在着简单化、信度低等问题,严重影响评价质髦。

    一、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命题提出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学工作评价,其结果多用于教师聘任与人事升迁决策,发挥的是鉴别功能;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国外教师发展性评价理论的兴起,评价重在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促进教师发展的功能受到广泛关注,并出现了发展性评价和鉴别性评价在观念及实践中的割裂倾向。在此,笔者在区别评价目标与评价功能的基础上,在协同观念的指导下提出“基于发展目标的综合评价”的命题,希望在观念上有所澄清,为实践提供较明晰的思路。

      1.鉴别与发展:综合评价协同双重评价功能

    所谓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就是通过评价过程的综合达到评价功能的综合,使评价既清晰地鉴别教师教学质量,又给教师充分的发展空间,协同鉴别和促进发展双重评价功能。

    综合评价命题的提出,有利于解决发展性评价和鉴别性评价在观念及实践中的割裂问题。无论在理沦上还是实际需要中,评价的鉴别功能和促进发展功能都需要;而且鉴别功能与促进发展并非水火不相容,可以相辅相成地发挥作用。评价,简单地说就是评定价值。教师教学工作的最大价值是促进学生发展。鉴别性评价通过核定教师教学质量,为学校教师奖惩、聘任提供依据,指向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服务;发展性评价,通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发展。因而,无论核定控制取向的评价,还是促进发展取向的评价,是可以殊途同归,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目前,国内研究强调发展性评价,不应导致对鉴别性评价的全部摒弃,而应认真研究如何科学地组织评价工作,将两种评功能结合起来。片面发挥鉴别功能的评价是不完全的,片面强调发展功能的评价也是不全面的,教师教学下作评价需要同时承担两种功能。

      2.促进发展:教师教学评价的目标定位

    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功能有鉴别和发展两方面,其目标应明确定位于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学校工作的终极目标,促进教师发展是教师教学评价的本位目标;鉴别只是实现目标的一种功能手段,其本身不是目的。

      以发展为目标的教师评价是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产物。教师评价,应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尊严,相信教师有追求专业价值的愿望,认定教师有责任并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作出判断和思考,在评价中帮助教师获得足够的信息与有用的建议,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热情。这样激发起来的内部动机比奖惩性的外部压力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评价活动就能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发力点。

      二、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作用机理探微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坚持促进教师发展的目标,发挥评价的多重功能,其工作机理在于坚持发展为本的指向性、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指标体系的周密性和信息分析的充分性,把握好“发展是目标”与“鉴别是手段”的关系。

      1,发展为本的指向性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坚持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逻辑思路,把教师提高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通过核定教师教学方案、过程与活动,及时为教师提供诊断反馈信息,切实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反对把评教活动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反对给教师分门别类,贴上不同的“标签”。评价结果对教师人事管理仅作一定参考,不作唯一参考,不凭某一次的结果下结论,而需借助累积、比较等信息分析和处理方式作判断。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根据克龙巴赫的定义,教育评价是为了作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而搜集和使用信息的过程。评价主体应该是掌握信息并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包括他评人群和教师自我。不同评价主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各有侧重地对教师教学工作的某些方面进行评价,相互作用,有利于综合实现评价的双重功能。

    教师主体参与评价能有效提高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教师是掌握信息并能够进行有关价值判断的人;教师决定理会还是不理会评价信息,决定评价功能能否发挥。在教师自我评价中,教师个人特色和风格能够得以展现,内在的教学思想能够得以解说;同时,教师得到尊重信任,自我发展的动力就更大,能自觉地把评价和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在教师的自我评价中,应引导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观察、追问和改进思考,而不仅是打分。近年,美国部分高校采取了一种新型教学评价方法,即“教学文件选辑法”,教师按照学校和学院导向自己制作,选辑的文件包括教师本人的教学思想和理论阐说、优良的教学产出、教学材料、搜集的他人的评价材料等。

      3.才旨标体系的周密性

    评价指标体系的周密,是评价结果真实和准确的保证,是评价被教师接受从而实现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综合评价功能的保障。

    指标的周全性。周全的评价指标一是应全面关涉教师的课程教学和研究两大方面,课程教学至少包括教案等课前准备、课堂实施以及课后作业辅导、考试考查等环节,而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二是在有量性指标的同时要有质性评价,质性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以保证教师获得具体的意见和建议。只有量化结果的评价往往会使教师感到无所适从,它无法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改进要求。获得质性评价的途径有问卷中的开放题、座谈等。三是要有评价课程的指标。研究表明,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被学生认可的重要程度等不由教师决定,却影响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评价课程的指标与评价教师教学工作的指标都应有,并须有提示语分开,以便分析评价结果。四是教师教学情况评价内容既要有绩效(果)评价,又要有胜任力与态度评价(因),以便进行归因分析。

    指标的严密性。一是不同类型课程应有不同的评价指标。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和授课特点,将学生评教问卷分为理论类、实践类和体育类。二是评价等第应有明确描述。评价等第宜采用形容词—定义式量表,这样可以较好地减少不同评价人由于对评价等级理解的差异而产生评价误差。三是指标应尽可能行为化,是教学中可观察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对隐性因素的猜测、推断。如:“提供或推荐的教学资料有助于学生学习”较“注重引导学生课外学习”具体。四是为尽可能减小评价者的主观随意性,应设计评价者对参评情况的自我问责题,如“我的评价是否客观公正”等。

      4。信,息分析的充分性

    分析评价信息是得出评价结论、进行归因分析、提供合理建议的过程。信息分析不应仅是对数据进行简单加减排序,更要进行各种纵横比较,帮助教师发现根本问题,提供一些质性的意见和建议,以同时发挥评价的鉴别与促进发展双重功能。

    在教师个体的纵向分析中,要区别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情况,对照教师成长的一般阶段特征给予恰当的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人事决策,审慎的态度应该是借助累积的信息,而不是某个年度的信息。

    在信息分析中倾听教师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组织教师和专家进行交流,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形成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实现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目标。

    三、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工作综合评价路径构建

      基于发展目标的教师教学综合评价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标指向,力求实现鉴别与促进发展双重功能,讲究指标的周密性等,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构建清晰的实践路径十分重要。笔者以为可以遵循这样的总体路径:以评价教师教学绩效为切人点,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胜任力、努力程度以及应用胜任力的能力三方面归因分析,进而发现关键问题,与教师一起制定改进计划,这样综合实现了鉴别与发展双重评价功能。在此,教师绩效鉴别不止于一种管理手段,更是归因分析的基础,是为促进教师发展这一评价目标服务的。具体可有这样四个阶段的工作。

      1。制定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不同评价主体、不同课程类型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各评价指标体系要周密,追求高信度高效度。

      2。实施评价

    确定评价时机,组织多主体参与评价,注重在实施评价的现场作一定的宣传与“训练”。例如,组织学生评教时要使学生能够对“什么是好的教”有恰当的理解。在量化评价的基础上,要辅以座谈等多种形式的质性评价。

      3,得出评价结果

篇2

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红细胞,如果尿液中进入了血液,经离心沉淀后的尿液,显微镜下每高倍视野有2个以上的红细胞,称为血尿。主要分为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疾患导致的血尿,其红细胞绝大部分是畸形的,形态各异,大小明显差异;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其红细胞绝大多数大小正常,仅少部分为畸形红细胞。两类血尿对症治疗原则也是相反的,肾小球性血尿常需抗凝、抗栓、抗血小板聚集或活血化瘀治疗,而非肾小球性血尿常须应用止血疗法。因此,判断血尿来源非常重要。

日本Sysmex公司生产的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以下简称UF-100)结合流式细胞技术与电阻抗测定法,通过测定前向散射光,荧光的波幅和强度以及电阻的变化报告12种参数,对尿5种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细菌)进行分析,同时可将红细胞分为均一型、不均一型和混合型,对鉴别红细胞来源(肾小球、肾小管或是下泌尿道)有参考价值。以往这种检查要用显微镜,而且主观影响较大。为了解UF-100鉴别血尿来源的功能,我们对95例肾小球性血尿和15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进行检测,统计红细胞各项数据,并将仪器红细胞提示信息与光学普通显微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尿标本来源

95例肾小球血尿和153例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各科室已确诊的患者。医务人员严格按照中段尿采集指南操作,取患者清洁中段尿,立即送检。

1.2 仪器和材料

UF-100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包括质控品)为日本Sysmex公司产品。奥林帕斯显微镜。

1.3 UF-100使用方法

工作前先作仪器的每日质控,数据正常时开始检测。将进样针插入含充分混均样品的试管,按进样开关,仪器自动吸取800 μl样品,分析各种参数,记录分析数据。

1.4 临床尿标本检测

取尿液标本用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统计红细胞各项数据。取尿液标本10 ml于试管内,以每分钟2 000转速离心沉淀3~5 min,弃上清,约剩0.2 ml沉渣,镜检。所测结果与UF-100尿液仪检测红细胞各项数据比较。用Yerushalmy模式评价镜检与UF-100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结果

UF-100尿液分析仪检测红细胞各项数据见表1;镜检与UF-100鉴别血尿来源的评价见表2、3。按表2、3内容采用Yerushalmy模式计算,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见表4。

表1 UF-100测定肾小球性血尿与非肾小球血尿中红细胞各项数据(x±s,ch)

表2 UF-100鉴别血尿来源的评价(例)

表3 镜检鉴别血尿来源的评价(例)

表4 镜检与UF-100 2种检测指标鉴别血尿来源的评价(%)

3 讨论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血尿来源与尿红细胞形态变化的关系已得到公认。虽然肾穿刺活检确认出血病因及病理变化,但常会给患者带来痛苦。近十余年来国内外相继使用相差显微镜,扫瞄电镜等观察尿红细胞形态来鉴别血尿来源,但因价格或主观影响太大而未能普及。

尿中红细胞在镜检与UF-100检测中的表现形式,①肾性红细胞:镜下特征为形态多形性大小不规则,环形和部分膨胀;②UF-100图形在FsC/Fl上分布于Fsc区,RBC/FSC分布于直方图的左边,RBC-lnfo显示肾形RBC,支持镜下红细胞不正常形态,在红细胞存在于许多肾、尿道疾病和出血性疾病;③UF-100图形在FSC/Fl上RBC出现在典型的RBC分布区,皱缩RBC和体外RBC出现在同一区域。Fsc/Fscw:较小数目的RBC分布于Fscw相当低的区,在这个区,正常RBC和穿刺RBC出现,RBC/FsC直方图:在左边出现一个小峰表示没有出血。

UF-100红细胞形态分析包括三种信息,①Dysmophic:肾性红细胞即≥80%的RBC的FSC≤126 ch且<80%的RBC的FSC>84 ch;②Lsomophic:均一性红细胞即>80%的RBC的FSC>84 ch;③Mixed:混合性红细胞即(Lsomophic+Dysmophic)。

将已确诊的患者作为金标准,将镜检和UF-100判断结果与之比较。UF-100红细胞提示信息与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分别为94.7%和82.1%,差异有显著性(P<0.01),特异性分析为84.3%和86.3%,差异无显著性(P>0.05),误诊率分别为0.16%和0.14%,漏诊率分别为0.05%和0.17%。

5 结论

鉴于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鉴别肾小球性血尿的高敏感性(94.7%)和较高特异性(84.3%),笔者认为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非均一性和均一性来鉴别血尿来源具有一定的过筛作用。

[参考文献]

[1]寇丽筠.临床基础检验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

[2]曹鲁宁,吴飞.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尿干化学法、显微镜镜检联合尿白、红细胞结果分析[OL]..2008-06-22.

[3]叶应妩.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79.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146-02

分层教学是新型的教学形式,也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内涵体现,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根据现有教材内容、目标要求、能力达成度、学生具体实际等方面,综合进行分析论证而采取的有效学习策略,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崭新的科目,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分层优化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目标分层优化

教学目标是指通过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规定的知识内容、训练要点,并养成相应的能力等,在不同的方面各自达到一定的标准,具体包括知识目标,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掌握一定的信息知识,充实学生的信息知识量,为下一步的操作及信息能力培养奠定理论基础。实践能力目标培养是指通过相关信息知识的学习,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将知识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形成了稳定的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再次是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信息知识学习与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树立了独特的个性观念与态度,培养了特定的思想情感。在具体教学中根据学生综合情况分成不同层次,在目标培养及达成度方面要略有不同,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共同发展。

如在学习“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时,注意分析本节内容与学生自身实际,高中生具有独特的知识水平与思维特点,对一些特定的内容有自我认识与判断能力,在鉴别与评价方面可以显现出个性特色。加强信息的鉴别与评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知识训练目标,掌握信息的来源途径,了解信息鉴别的实际意义,掌握信息鉴别的方法;其次是信息鉴别与评价在生活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鉴别与评价等相应能力;再次是通过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掌握,树立良好的鉴别与评价态度及价值观念,从思想深处养成良好的习惯。在知识目标养成方面,对于综合素养较高的学生层面,可以进行全面学习掌握,而素养低些的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强调。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来源的多渠道,从课堂学习中获取、从自我发现与探究中来、与他人交流中获取、从对周边事物感悟与体会中来等途径,其中会掺杂一些不和谐的因素,有对人们有益的,也有对学生成长不利的,要学会从中筛选与甄别,挑选对生活学习有益的加以运用,发挥有益信息的资源优势,同时剔除不良信息,提升信息资源利用率。如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手机上经常收到一些关于获奖、红包、优惠等令人心动的信息,有些人禁不住诱惑就相信了,结果给自己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如何更好地进行信息甄别,这就要学习到信息鉴别与评价的方法,这也是本节学习的重点,通过学习要掌握到信息的鉴别可以通过一些权威机构或身边资源力量来完成等。手机上的信息可以到通讯部门完成相关鉴定,从中学习到一些新的知识。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与实践,学生的相应能力得到训练提升,也促进自身性思维的发展,在自身情感教育与价值观等方面有一定的转变与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层优化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的学科,要有一定的知识与信息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相关学习,实践证明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致,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生主观因素,也有外在客观因素。主观因素有学生自身对信息的爱好程度、学习方法及能力的差异,还有学习习惯的不同等;客观因素有学生的家庭、社会及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等,都可能对学习过程产生相应的影响。具体实践学习中,要结合具体实际,综合考虑分析,更好地把握住其中的技巧,重点围绕学生不同情况,全面进行分层优化,促进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相关学习中来,在学习与训练中提升对信息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学习的效率。

如在学习“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一节中,由于本节内容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学生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及综合实践环节上,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形式的优化设计,如在学习小组的安排上,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可以根据一些学生对多媒体的熟悉或喜欢程度,将学生归为 A、B、C 等组,每一类水平的学生抽取若干名组成学习小组,实施以生教生的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进行平等心灵上的互动,另一方面也可增强优势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结合家长资源优势,利用有些家长对多媒体熟练使用的专长优势,让学生家长参与到多媒体信息的(下转第148页)(上接第146页)综合活动中。通过家长的参与指导,既有效利用了家庭资源优势,促进了家校联手教育,也在一程度上有效分担了教师的负担,共同教育完成信息的综合实践学习活动。在多媒体信息的表达展示环节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尤其考虑到学生在展示方面的特点,学习小组的组成中要将外向、中等型及内向型学生有机结合,在展示交流环节中一方面可以带动全组加强互动交流,还能在本组中引导内向型学生产生转变,促进互动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

学生层面的分层优化,从根本上关注了学生学习环节的效率提升,让学生在掌握信息知识的同时,很好地促进学生信息化能力、分析能力、展示能力等方面的训练与提升。

三、作业及评价分层优化

由于受学生整体素质及知识要求的不同,在信息技术课堂学习中,要将学习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在作业的设计方面进行分层优化,不同类型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作业,让学生在自身知识与整体素质的基础上,都能充分发挥潜能优势,一方面较好地完成作业要求,另一方面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水平,真正实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愿望,避免出现因要求过高,致使一部分学生失去完成的信心,从而使作业的质量无法提升。同时在信息学习中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都能在作业评价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与愉悦,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学习了“创作一份电子板报”一节后,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自制电子板报,整体要求独立创作、美观实用。在内容上可以对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要求,如对整体素质高的 A 组,要求突出新意、体现个性特色,整体给人以美感;对中等水平的 B 组要求能体现个性、规范、实用性强;对整体水平偏低的 C 组则要求独立完成,符合基本要求即可。

篇4

关键字(Keywords):

安全管理、风险、弱点、评估、城域网、IP、AAA、DNS

1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普遍意义上,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防止其因为偶然或恶意侵犯而导致信息的破坏、更改和泄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所以说信息安全应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来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这些安全需求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抵赖性”、“可追溯性”和“真实性”等。

信息安全管理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动态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即要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标准ISO15408-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估规则),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

既然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则对PDCA模型有适用性,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BS7799(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就是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与部署-监控与评估-维护和改进)的循环过程。

图二信息安全体系的“PDCA”管理模型

2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

如图二所示,在PLAN阶段,就需要遵照BS7799等相关标准、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建设适合于自身的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构建包含以下主要步骤:

(1)确定ISMS的范畴和安全边界

(2)在范畴内定义信息安全策略、方针和指南

(3)对范畴内的相关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a)Planning(规划)

b)InformationGathering(信息搜集)

c)RiskAnalysis(风险分析)

uAssetsIdentification&valuation(资产鉴别与资产评估)

uThreatAnalysis(威胁分析)

uVulnerabilityAnalysis(弱点分析)

u资产/威胁/弱点的映射表

uImpact&LikelihoodAssessment(影响和可能性评估)

uRiskResultAnalysis(风险结果分析)

d)Identifying&SelectingSafeguards(鉴别和选择防护措施)

e)Monitoring&Implementation(监控和实施)

f)Effectestimation(效果检查与评估)

(4)实施和运营初步的ISMS体系

(5)对ISMS运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6)在运营中对ISMS进行不断优化

3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实践步骤

目前,宽带IP网络所接入的客户对网络可用性和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且IP宽带网络及客户所处的信息安全环境和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又在不断变化。IP宽带网络的运营者意识到有必要对IP宽带网络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以使得能够动态的了解、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网络运营者目前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所以一般采用信息安全咨询外包的方式来建立IP宽带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此类咨询项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项目实践:

3.1项目准备阶段。

a)主要搜集和分析与项目相关的背景信息;

b)和客户沟通并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与蓝图;

c)建议并明确项目成员组成和分工;

d)对项目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声明;

e)对客户领导和项目成员进行意识、知识或工具培训;

f)汇报项目进度计划并获得客户领导批准等。

3.2项目执行阶段。

a)在项目范围内进行安全域划分;

b)分安全域进行资料搜集和访谈,包括用户规模、用户分布、网络结构、路由协议与策略、认证协议与策略、DNS服务策略、相关主机和数据库配置信息、机房和环境安全条件、已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件信息等;

c)在各个安全域进行资产鉴别、价值分析、威胁分析、弱点分析、可能性分析和影响分析,形成资产表、威胁评估表、风险评估表和风险关系映射表;

d)对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并按照重要次序,给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选择和风险处置建议。

3.3项目总结阶段

a)项目中产生的策略、指南等文档进行审核和批准;

b)对项目资产鉴别报告、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准;

c)对需要进行的相关风险处置建议进行项目安排;

4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要点分析

运营商IP宽带网络和常见的针对以主机为核心的IT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同,其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性。所以不能直接套用通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资料。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4.1安全目标

充分保证自身IP宽带网络及相关管理支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客户的业务可用性和质量。

4.2项目范畴

应该包含宽带IP骨干网、IP城域网、IP接入网及接入网关设备、管理支撑系统:如网管系统、AAA平台、DNS等。

4.3项目成员

应该得到运营商高层领导的明确支持,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管理大型安全咨询项目经验的人承担,且项目成员除了包含一些专业安全评估人员之外,还应该包含与宽带IP相关的“业务与网络规划”、“设备与系统维护”、“业务管理”和“相关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人员。

4.4背景信息搜集:

背景信息搜集之前,应该对信息搜集对象进行分组,即分为IP骨干网小组、IP接入网小组、管理支撑系统小组等。分组搜集的信息应包含:

a)IP宽带网络总体架构

b)城域网结构和配置

c)接入网结构和配置

d)AAA平台系统结构和配置

e)DNS系统结构和配置

f)相关主机和设备的软硬件信息

g)相关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接口

h)相关业务数据的生成、存储和安

全需求信息

i)已有的安全事故记录

j)已有的安全产品和已经部署的安全控制措施

k)相关机房的物理环境信息

l)已有的安全管理策略、规定和指南

m)其它相关

4.5资产鉴别

资产鉴别应该自顶向下进行鉴别,必须具备层次性。最顶层可以将资产鉴别为城域网、接入网、AAA平台、DNS平台、网管系统等一级资产组;然后可以在一级资产组内,按照功能或地域进行划分二级资产组,如AAA平台一级资产组可以划分为RADIUS组、DB组、计费组、网络通信设备组等二级资产组;进一步可以针对各个二级资产组的每个设备进行更为细致的资产鉴别,鉴别其设备类型、地址配置、软硬件配置等信息。

4.6威胁分析

威胁分析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按照不同的资产组进行针对性威胁分析。如针对IP城域网,其主要风险可能是:蠕虫、P2P、路由攻击、路由设备入侵等;而对于DNS或AAA平台,其主要风险可能包括:主机病毒、后门程序、应用服务的DOS攻击、主机入侵、数据库攻击、DNS钓鱼等。

4.7威胁影响分析

是指对不同威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定,作为下一步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处置措施的参考依据。在威胁影响分析中应该充分参考运营商意见,尤其要充分考虑威胁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信誉影响。

4.8威胁可能性分析

篇5

关键字(Keywords):

安全管理、风险、弱点、评估、城域网、IP、AAA、DNS

1 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普遍意义上,对信息安全的定义是“保护信息系统和信息,防止其因为偶然或恶意侵犯而导致信息的破坏、更改和泄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所以说信息安全应该理解为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通过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活动来保证信息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得到持续满足。这些安全需求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防抵赖性”、“可追溯性”和“真实性”等。

信息安全管理的本质,可以看作是动态地对信息安全风险的管理,即要实现对信息和信息系统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标准ISO15408-1(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和评估规则),给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如下图一所示:

既然信息安全是一个管理过程,则对PDCA模型有适用性,结合信息安全管理相关标准BS7799(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过程就是PLAN-DO-CHECK-ACT(计划-实施与部署-监控与评估-维护和改进)的循环过程。

2 建立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步骤

如图二所示,在PLAN阶段,就需要遵照BS7799等相关标准、结合企业信息系统实际情况,建设适合于自身的ISMS信息安全管理体系,ISMS的构建包含以下主要步骤:

(1) 确定ISMS的范畴和安全边界

(2) 在范畴内定义信息安全策略、方针和指南

(3) 对范畴内的相关信息和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

a) Planning(规划)

b) Information Gathering(信息搜集)

c) Risk Analysis(风险分析)

u Assets Identification & valuation(资产鉴别与资产评估)

u Threat Analysis(威胁分析)

u Vulnerability Analysis(弱点分析)

u 资产/威胁/弱点的映射表

u Impact & Likelihood Assessment(影响和可能性评估)

u Risk Result Analysis(风险结果分析)

d) Identifying & Selecting Safeguards(鉴别和选择防护措施)

e) Monitoring & Implementation(监控和实施)

f) Effect estimation(效果检查与评估)

(4) 实施和运营初步的ISMS体系

(5) 对ISMS运营的过程和效果进行监控

(6) 在运营中对ISMS进行不断优化

3 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主要实践步骤

目前,宽带IP网络所接入的客户对网络可用性和自身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需求越来越高,且IP宽带网络及客户所处的信息安全环境和所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又在不断变化。IP宽带网络的运营者意识到有必要对IP宽带网络进行系统的安全管理,以使得能够动态的了解、管理和控制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由于网络运营者目前对于信息安全管理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和人才队伍,所以一般采用信息安全咨询外包的方式来建立IP宽带网络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此类咨询项目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项目实践:

3.1 项目准备阶段。

a) 主要搜集和分析与项目相关的背景信息;

b) 和客户沟通并明确项目范围、目标与蓝图;

c) 建议并明确项目成员组成和分工;

d) 对项目约束条件和风险进行声明;

e) 对客户领导和项目成员进行意识、知识或工具培训;

f) 汇报项目进度计划并获得客户领导批准等。

3.2 项目执行阶段。

a) 在项目范围内进行安全域划分;

b) 分安全域进行资料搜集和访谈,包括用户规模、用户分布、网络结构、路由协议与策略、认证协议与策略、DNS服务策略、相关主机和数据库配置信息、机房和环境安全条件、已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曾经发生过的安全事件信息等;

c) 在各个安全域进行资产鉴别、价值分析、威胁分析、弱点分析、可能性分析和影响分析,形成资产表、威胁评估表、风险评估表和风险关系映射表;

d) 对存在的主要风险进行风险等级综合评价,并按照重要次序,给出相应的防护措施选择和风险处置建议。

3.3 项目总结阶段

a) 项目中产生的策略、指南等文档进行审核和批准;

b) 对项目资产鉴别报告、风险分析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准;

c) 对需要进行的相关风险处置建议进行项目安排;

4 IP宽带网络安全风险管理实践要点分析

运营商IP宽带网络和常见的针对以主机为核心的IT系统的安全风险管理不同,其覆盖的范围和影响因素有很大差异性。所以不能直接套用通用的风险管理的方法和资料。在项目执行的不同阶段,需要特别注意以下要点:

4.1 安全目标

充分保证自身IP宽带网络及相关管理支撑系统的安全性、保证客户的业务可用性和质量。

4.2 项目范畴

应该包含宽带IP骨干网、IP城域网、IP接入网及接入网关设备、管理支撑系统:如网管系统、AAA平台、DNS等。

4.3 项目成员

应该得到运营商高层领导的明确支持,项目组长应该具备管理大型安全咨询项目经验的人承担,且项目成员除了包含一些专业安全评估人员之外,还应该包含与宽带IP相关的“业务与网络规划”、“设备与系统维护”、“业务管理”和“相关系统集成商和软件开发商”人员。

4.4 背景信息搜集:

背景信息搜集之前,应该对信息搜集对象进行分组,即分为IP骨干网小组、IP接入网小组、管理支撑系统小组等。分组搜集的信息应包含:

a) IP宽带网络总体架构

b) 城域网结构和配置

c) 接入网结构和配置

d) AAA平台系统结构和配置

e) DNS系统结构和配置

f) 相关主机和设备的软硬件信息

g) 相关业务操作规范、流程和接口

h) 相关业务数据的生成、存储和安全需求信息

i) 已有的安全事故记录

j) 已有的安全产品和已经部署的安全控制措施

k) 相关机房的物理环境信息

l) 已有的安全管理策略、规定和指南

m) 其它相关

4.5 资产鉴别

资产鉴别应该自顶向下进行鉴别,必须具备层次性。最顶层可以将资产鉴别为城域网、接入网、AAA平台、DNS平台、网管系统等一级资产组;然后可以在一级资产组内,按照功能或地域进行划分二级资产组,如AAA平台一级资产组可以划分为RADIUS组、DB组、计费组、网络通信设备组等二级资产组;进一步可以针对各个二级资产组的每个设备进行更为细致的资产鉴别,鉴别其设备类型、地址配置、软硬件配置等信息。

4.6 威胁分析

威胁分析应该具有针对性,即按照不同的资产组进行针对性威胁分析。如针对IP城域网,其主要风险可能是:蠕虫、P2P、路由攻击、路由设备入侵等;而对于DNS或AAA平台,其主要风险可能包括:主机病毒、后门程序、应用服务的DOS攻击、主机入侵、数据库攻击、DNS钓鱼等。

4.7 威胁影响分析

是指对不同威胁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评定,作为下一步是否采取或采取何种处置措施的参考依据。在威胁影响分析中应该充分参考运营商意见,尤其要充分考虑威胁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和信誉影响。

4.8 威胁可能性分析

篇6

一、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安全问题及其原因

计算机网络之所以存在着脆弱性,主要是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着安全弱点、系统的安全性差、缺乏安全性实践等。此外,信息安全处在初期发展阶段,缺少网络环境下用于产品评价的安全性准则和评价工具。系统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培训等也相对缺乏。在系统安全受到威胁时,缺少应有的完整的安全管理方法、步骤和安全对策,如事故通报、风险评估、改正安全缺陷、评估损失、相应的补救恢复措施等。

根据攻击能力的组织结构程度和使用的手段,可以将威胁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无组织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威胁与有组织结构的内部和外部威胁。一般来讲,对外部威胁,安全性强调防御;对内部威胁,安全性强调威慑。

1.病毒。病毒是由一些不正直的程序员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它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可以在受到某个事件触发时,复制自身,并感染计算机。如果在病毒可以通过某个外界来源进入网络时(大多数是通过某个受到感染的磁盘或者某个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文件),网络才会感染病毒。当网络上的一台计算机被感染时,网络上的其他计算机就非常有可能感染到这种病毒。2.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是破坏性代码的传输工具。特洛伊表面上看起来是无害的或者有用的软件程序,例如计算机游戏,但是它们实际上是伪装的敌人。特洛伊可以删除数据,将自身的副本发送给电子邮件地址簿中的收件人,以及开启计算机进行其他攻击。只有通过磁盘,从互联网上下载文件,或者打开某个电子邮件附件,将特洛伊木马程序复制到一个系统,才可能感染特洛伊。无论是特洛伊还是病毒并不能通过电子邮件本身传播――它们只可能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传播。3.恶意破坏程序。网站会提供一些软件应用(例如ActiveX和Java Applet)的开发而变得更加活泼。这些应用可以实现动画和其他一些特殊效果,从而使网站更具有吸引力和互动性。但是,由于这些应用非常便于下载和运行,从而提供了一种造成损害的新工具。恶意破坏程序是指会导致不同程度破坏的软件应用或者Java小程序。一个恶意破坏程序可能只会损坏一个文件,也可能损坏大部分计算机系统。4.攻击。目前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网络攻击,它们通常被分为三类:探测式攻击,访问攻击和拒绝服务(DoS)攻击。(1)探测式攻击实际上是信息采集活动,黑客们通过这种攻击搜集网络数据,用于以后进一步攻击网。(2)访问攻击用于发现身份认证服务、文件传输协议(FTP)功能等网络领域的漏洞,以访问电子邮件账号、数据库和其他保密信息。(3)DoS攻击可以防止用户对于部分或者全部计算机系统的访问。它们的实现方法通常是:向某个连接到企业网络或者互联网的设备发送大量的杂乱的或者无法控制的数据,从而让正常的访问无法到达该主机。更恶毒的是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在这种攻击中攻击者将会危及到多个设备或者主机的安全。5.数据阻截。通过任何类型的网络进行数据传输都可能会被未经授权的一方截取。犯罪分子可能会窃听通信信息,甚至更改被传输的数据分组。犯罪分子可以利用不同的方法来阻截数据。6.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是一种越来越流行的通过非技术手段获取保密的网络安全信息的手段。7.垃圾信件。垃圾信件被广泛用于表示那些主动发出的电子邮件或者利用电子邮件广为发送未经申请的广告信息的行为。垃圾信件通常是无害的,但是它可能会浪费接收者的时间和存储空间,带来很多麻烦。

二、技术保障策略

1.加密。加密方法多种多样,在网络信息中一般是利用信息变换规则把明文的信息变成密文的信息。既可对传输信息加密,也可对存储信息加密,把计算机数据变成一堆乱七八糟的数据,攻击者即使得到经过加密的信息,也不过是一串毫无意义的字符。加密可以有效地对抗截收、非法访问等威胁。2.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机制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安全问题。数字签名采用一种数据交换协议,使得收发数据的双方能够满足两个条件:接受方能够鉴别发送方宣称的身份;发送方以后不能否认他发送过数据这一事实。数据签名一般采用不对称加密技术,发送方对整个明文进行加密变换,得到一个值,将其作为签名。接收者使用发送者的公开密钥对签名进行解密运算,如其结果为明文,则签名有效,证明对方身份是真实的。3.鉴别。鉴别的目的是验明用户或信息的正身。对实体声称的身份进行惟一识别,以便验证其访问请求,或保证信息来源以验证消息的完整性,有效地对抗冒充、非法访问、重演等威胁。按照鉴别对象的不同,鉴别技术可以分为消息鉴别和通信双方相互鉴别;按照鉴别内容不同,鉴别技术可以分为用户身份鉴别和消息内容鉴别。鉴别的方法很多:利用鉴别码验证消息的完整性;利用通行字、密钥、访问控制机制等鉴别用户身份,防止冒充、非法访问;当今最佳的鉴别方法是数字签名。4.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的目的是防止非法访问。访问控制是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系统资源不被非法访问和使用。一般采用基于资源的集中式控制、基于资源和目的地址的过滤管理以及网络签证等技术来实现。5.防火墙。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基础上的应用性安全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专用网络与公共网络的互联环境中。大型网络系统与Internet互联的第一道屏障就是防火墙。防火墙通过控制和监测网络之间的信息交换和访问行为来实现对网络安全的有效管理,其基本功能为: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封堵某些禁止行为;记录通过防火墙的信息内容和活动;对网络攻击进行检测和告警。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将用于进一步地提高业务和通信的效率。如果企业始终站在这种新型技术的前列,并能够防御最新的安全威胁和攻击,网络所带来的好处必然将远远超过它所带来的风险。

篇7

近几十年来,超声在诊断及治疗卵巢肿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卵巢肿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为4.35%~23.9%,其中恶性肿瘤约占10%[1]。经腹部及经阴道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卵巢肿瘤的良恶性诊断,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三维超声、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超声造影的应用以及利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的应用都进一步提高了卵巢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1超声评分系统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应用超声评分系统评价卵巢肿瘤的良恶性的报告。Sassone等[2]利用阴道超声观察卵巢肿瘤内部结构特点,根据肿瘤的内壁结构、壁的厚度、有无分隔及内部回声进行评分:内壁光滑、壁薄3 mm、内部为低回声且局部回声偏强,每项评3分;内部大部分为实性或囊实混合性,每项评4分;当内部完全为实性时,评5分。总分以9分为界,9分以上高度可疑恶性。

2超声造影技术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在卵巢肿瘤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超声造影是利用造影剂在血管内增强声波反射及红细胞的散射信号,可动态观察卵巢肿瘤周边及内部微血管形态、分布、血流灌注特点,利用谐波成像技术可检出直径

超声造影主要从从血管形态学估计,造影前后多普勒信号强度的变化及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及观察卵巢肿瘤的CEUS灌注(增强)模式和灌注特点三方面鉴别卵巢肿瘤的良恶性。

3三维超声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

三维超声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依赖全息化数字技术,可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数字信息,获得直观、立体的超声图像,并且可通过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对卵巢肿瘤进行三维重建,立体、完整、清晰地显示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供分布。此外,三维超声造影能够提高对微小血管及低速血流的敏感性,增加其显示率。

三维表面模式重建可以准确分析肿瘤的表面结构特征、瘤体内的实性状突起、瘤体内分隔及内壁是否光滑,尤其在评价瘤体内部细节结构方面,比如小于3 mm的小突起,要优于二维超声[3]。我国陈桂琴等[4]对68例卵巢囊性肿瘤患者中的6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三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二维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4%,三维灰阶超声成像在评价内部细微结构方面较二维灰阶超声有明显优势。然而,Kurjak等[5]发现三维超声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对早期卵巢癌诊断的准确性可提高至97.7%,显著高于单独使用三维灰阶超声的诊断率(74.4%)。因此,对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还需进一步结合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

造影技术与三维技术联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卵巢肿瘤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Kupesic等[6]对45例附件肿物进行Levovist造影增强,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他们将肿物的血管形态分为4级。因此,三维超声造影显示复杂血管空间结构具有优势,故在鉴别卵巢肿瘤良恶性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4结论

由于卵巢肿瘤可形成病理类型不同的肿瘤,超声检查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较大的价值。常规二维超声操作者常常容易依据恶性肿瘤的某个特征做出预测,易产生误诊和漏诊。超声评分系统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卵巢肿瘤良恶性判断的准确性,但也存在假阳性率。超声造影技术虽然能弥补常规超声的不足,但由于操作不方便,加上造影剂费用较高,临床不易普及。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基础上,三维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大大提高了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准确率。实时三维的应用加强了对肿瘤形态学和血管生成状态的客观评价。随着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肿瘤血管定量分析技术的提高,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有望进一步提高。为了加强诊断卵巢肿瘤的特异性和提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超声还应与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测定、免疫组化分析等联合应用,使多种方法相互补充,以便于早期发现卵巢恶性肿瘤,减少病死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Stalbovskaya V,Ifeachor EC,Van Huffel S,et al.A new method for modeling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ovarian tumors[J].IEEE Trans Biomed Eng,2007,54(11):2064-2072.

[2]Sassone AM,Timor IE,Alner A,et a1.Transvaginal senographic characterization of ovarian disease:Evaluation of a new scoring system to predict ovarian malignancy[J].Obstetrics&Gynecology,1991,78(1):70-76.

[3]S露萍,唐少珊,刘守君,等.三维超声成像在附件实性及囊实混合性肿块中的应用[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627-630.

篇8

中药调剂员和中药购销员是中药学相关专业学生日后就业比较常见的岗位。两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中包括:常见的400种中药饮片的识别;能运用常见分析仪器对中药进行初步分析检验。

由此可见,现行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对就业人员的岗位要求是不相符合的。因此,以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为目标,对《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现状

1.1 理论课上缺少互动性

目前,大部分医药院校在上《中药鉴定技术》课时,都是理论和实验分开教学,理论课在先,实验课在后。在理论课上,老师用语言描述或用图片来介绍药材的性状鉴别特点,学生则是不停的做笔记,而不是通过口尝,手摸,鼻嗅来学习药材的鉴别要点,这种“注入式”、缺少互动性的教学模式是存在一些弊端。因为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形态学科,需要反复观察,不断实践,加深印象,增强记忆,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掌握好中药鉴定的知识与技能[1]。中药鉴定技术的内容繁杂,琐碎,记忆点多,同一药材存在一药多源,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情况;同一药材有不同的规格、等级;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同一药材还存在多种混淆品。因此,如果仅仅用图片来介绍,而没有药材来观摩的话,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单一,不适应岗位需求

实验课的传统内容是以显微鉴定为主。其中,显微鉴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课前老师准备实验材料,课上讲授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然后学生按照要求去寻找药材的粉末特征组织,最后画药材的显微特征图。这种单调,“验证性”的实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漠,积极性不高。

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的岗位要求可知,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之一,理化鉴别也广泛应用于中药鉴定的实际工作中,但是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在实验课中开展的非常少,就使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之间,出现知识层次的断档。

1.3 实验材料选用不全面,缺乏完整药材

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鉴定任何药材的关键步骤,学生只有多看、多比较、多学习,才能更好地具备药材的性状鉴别能力。因此,实验课中所选用的材料就非常重要,应选用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完整药材、不同规格的饮片以及相对应的常见混淆品作为材料。然而,大部分实验室由于经费,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只选用单一的饮片作为实验材料,导致很多学生只认识饮片而不认识原药材,在学习过程中把原药材和饮片割裂开。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面对市场上不同规格,不同等级的药材时常常不知所措,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专业优势。

2 《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改革探讨

2.1 重在实践,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学习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要学生具备药材的性状鉴别能

转贴于

力,并且还能用常规的分析仪器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优劣。我校从下学期开始将选用一个班级,30名学生试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该教学方法是将《中药鉴定技术》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中药鉴定实验室。在实践中教理论,能很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脱节问题。

在课间,以4人为一组,将课堂上要讲的药材分组发给学生,课堂上老师边教药材的性状鉴别,学生边根据老师所讲的鉴别要点,通过眼观、手摸、鼻嗅、口尝等传统方法,对药材进行观摩。在学习过程中如有任何疑问,随时都可以提问,老师教完后,学生也学会了怎样鉴别药材,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印证。下课后,以宿舍为单位,学生可以保留一份药材,从而在课后还能继续学习。下堂课开始前5分钟,以宿舍为单位,让学生根据手中的药材,讲述来源,性状鉴别特点,以巩固学习效果。

2.2 重在能力,充分利用中药标本馆资源

我校中药标本馆藏标本共500余种药材,其中冬虫夏草,鹿茸,燕窝等贵重药材约50种。在《中药鉴定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安排(6~8课时)参观中药标本馆进行学习,尤其是要学习贵重药材。由于实验材料是消耗品,大多数院校从降低实验成本考虑,大部分贵重药材就不会作为学生实验材料。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不法商人为牟取暴利,常用伪品或混淆品来代替正品贵重药材。通过参观标本馆,树立学生对混,伪品的警惕意识,既不会增加实验成本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鉴别能力。

同时,随着数字化的快速发展,我校中药标本馆已将馆藏标本以文字、图像等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建立了中药学习系统,并由专任老师定期进行维护,充实。中药学习系统中的每味药都是图文并茂,记载全面,包括中药的四大鉴别方法,功能主治,用法用量,近年来的临床报道等等。学生在中药标本馆看标本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馆内配备的电脑随时查阅相关信息,从而能够全面又系统的掌握。在课外,由于中药学习系统的建立,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界限,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网站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可真正实现中药资源的全面共享。

2.3 重在拓展,深入药材市场进行现场学习

药材市场是进行药材交易的场所,市场里所含的药材品种繁多,规格齐全,可弥补实验课上教学品种的不足。此外,市场里交易的药材良莠不齐,真伪混淆,需要用专业的眼光去鉴别,因此,是学生学习的最佳场所。学校可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去当地的药材市场进行现场学习,要求学生每天至少学习8味药,掌握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熟悉药材的商品规格及划分依据,熟悉常见混淆品的鉴别要点,了解市场价格,了解日成交量。每天的作业是以实验报告的形式把在市场上所学的知识,按照药材的性状鉴别要点、商品规格、市场价格以及相应混淆品的鉴别要点,分门别类的记载下来。通过零距离的接触市场,通过用专业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4 重在应用,增加理化鉴定的实验内容

理化鉴别是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的一种鉴定方法。理化鉴别的方法很多,要全部掌握也是有困难的。《中国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是从事鉴定工作的基本依据。笔者认为参照《中国药典》的标准,掌握最常用的理化鉴别方法:薄层色谱、紫外色谱及高校液相色谱,熟悉这些鉴别方法的原理及操作步骤,这对于今后从事鉴定工作会有一定的帮助。在实验课的授课过程中可根据《中国药典》的标准,进行鉴定程序的讲解与演示,从药材的取样开始,然后根据不同样品及检测要求,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鉴定,最后对药材的真实性、纯度、质量进行评价和鉴定。通过模拟情景,使学生认识到鉴定工作的严谨性,必须按照严格的程序和步骤进行。

2.5 重在创新,中药鉴定的新技术,新方法

转贴于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也逐渐应用于药材的真伪鉴别。2010版《中国药典》第一部中乌梢蛇[2]和蕲蛇[3]都新增了用pcr技术来鉴别药材的真伪。dna分子作为遗传信息的直接载体,直接分析生物的基因型而非表现型,其鉴别结果不受观察者的主观性,药材的环境因素,样品形态(原品,粉末或片状)和材料来源的影响。因此,对于一些用传统方法难鉴别,对观察者经验要求高的药材,用分子生物学遗传标记法来鉴别,其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2.6 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中药鉴定技术》课程传统的考评方式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情况)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占总成绩的70%。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偏重于应付理论考试,考前死记硬背性状鉴别特点,考完后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篇9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342-02

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有超声及钼靶X线成像,因为超声无放射性,安全、方便、适用性强,在临床上被视为乳腺病检查的常规手段,在诊断乳腺肿块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肿块硬度的彩色成像获得变应率比值(srainratio,SR),拓展了常规超声诊断的空间[2],为鉴别乳腺肿瘤的性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35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43.5±8.2岁,其中良性病灶30个,恶性病灶8个,肿块直径在4~154mm之间,平均47.7±23.6mm。

1.2 方法 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对患者术前超声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寻找一种诊断正确率较高的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具有RTE功能的日立EUB9000,探头频率为6~13MHz,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双乳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首先使用B超模式对双侧乳腺进行扫描,发现肿块后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评价肿块的良恶性,确认病灶后切换到RTE模式,使用专用探头进行加压解压操作,采用实时双幅模式分别显示弹性图及灰阶图,弹性取样框调节至病变区域面积2倍以上[3],压力指数在3~4,获得弹性图形后,测量肿块及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获得RTE进行探讨。

1.3 诊断标准 因超声的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开展时间不长,尚无系统分级标准。现应用中山大学曾捷提出的5分诊断标准,弹性应变率比较=病灶周围乳腺组织应变率/病灶区应变率,1分:病灶整体或大部分为绿色;2分:病灶中间位蓝色周围为绿色;3分:病灶蓝色、绿色分布范围相近;4分:病灶整体为蓝色,内可有少许绿色;5分:病灶周边为蓝色,内少许绿色。RTE4分以上为恶性,3分以下为良性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RET评分与病理结果对比见表1

表1 RET评分与病理结果对比

RET评分与病理结果良性诊断符合29例,符合率为96.7%,恶性诊断符合6例,符合率为75% 。

2.2 常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比较见表2

表2 常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比较

常规超声与病理结果良性诊断符合21例,符合率为70%,恶性诊断符合5例,符合率为62.5% 。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的诊断正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两种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常规超声结果主要包括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及钼靶X线,通过观察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回声及血流情况对肿块进行分析,一般认为乳腺良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回升均匀,边界清晰,恶性形态不规则,边界毛糙,内回声可见穿支状血流信号[4],但是上述图像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较大重叠,给常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UE是一种新型成像技术,能反映被测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不同,将组织内不同的应变分布进行成像就可产生弹性图。在本组中有1例<10mm的肿块,临床活动度好,常规超声内回声均匀,无明显血流信号,后方无衰减[5],提示小纤维腺瘤,但弹性应变率>4,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提示UE对微小肿块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早期诊断乳腺癌,为乳腺癌患者早期治疗增加机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骆峰,刘雪玲,成平,等.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0,32(1O):1226―1227.

[2]智 慧,肖晓云,杨海云,等.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7):598-591.

篇10

【关键词】超声检查;弹性成像;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

目前诊断乳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有超声及钼靶X线成像,因为超声无放射性,安全、方便、适用性强,在临床上被视为乳腺病检查的常规手段,在诊断乳腺肿块性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超声弹性成像(UE)技术可以通过探测肿块硬度的彩色成像获得变应率比值(srainratio,SR),拓展了常规超声诊断的空间[2],为鉴别乳腺肿瘤的性质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介绍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1年7月收治的7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43.5±8.2岁,其中良性病灶60个,恶性病灶16个,肿块直径在4~154mm之间,平均47.7±23.6mm。

1.2 方法 患者均经手术或病理活检确诊,对患者术前超声成像联合常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评价,寻找一种诊断正确率较高的检查方法。使用仪器为具有RTE功能的日立EUB9000,探头频率为6~13MHz,患者取仰卧位,暴露双乳进行常规超声检查,首先使用B超模式对双侧乳腺进行扫描,发现肿块后根据病灶的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血流情况,评价肿块的良恶性,确认病灶后切换到RTE模式,使用专用探头进行加压解压操作,采用实时双幅模式分别显示弹性图及灰阶图,弹性取样框调节至病变区域面积2倍以上[3],压力指数在3~4,获得弹性图形后,测量肿块及周围组织的弹性应变率比值,获得RTE进行探讨。

1.3 诊断标准 因超声的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临床开展时间不长,尚无系统分级标准。现应用中山大学曾捷提出的5分诊断标准,弹性应变率比较=病灶周围乳腺组织应变率/病灶区应变率,1分:病灶整体或大部分为绿色;2分:病灶中间位蓝色周围为绿色;3分:病灶蓝色、绿色分布范围相近;4分:病灶整体为蓝色,内可有少许绿色;5分:病灶周边为蓝色,内少许绿色。RTE4分以上为恶性,3分以下为良性病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均数和率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

2 结果

2.1 RET评分与病理结果对比见表1

表1 RET评分与病理结果对比

2.2 常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比较见表2

表2 常规超声诊断与病理结果符合比较

3 讨论

常规超声结果主要包括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及钼靶X线,通过观察乳腺肿块的形态,边界、内回声及血流情况对肿块进行分析,一般认为乳腺良性肿块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回升均匀,边界清晰,恶性形态不规则,边界毛糙,内回声可见穿支状血流信号[4],但是上述图像在良恶性病变中存在较大重叠,给常规鉴别诊断带来困难。UE是一种新型成像技术,能反映被测组织硬度方面的信息,其原理是利用不同组织的弹性系数,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应变不同,将组织内不同的应变分布进行成像就可产生弹性图。在本组中有1例<10mm的肿块,临床活动度好,常规超声内回声均匀,无明显血流信号,后方无衰减[5],提示小纤维腺瘤,但弹性应变率>4,术后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提示UE对微小肿块的诊断价值较高,能早期诊断乳腺癌,为乳腺癌患者早期治疗增加机会,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对肿块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骆峰,刘雪玲,成平,等.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广西医学,2010,32(1O):1226―1227.

[2] 智 慧,肖晓云,杨海云,等.弹性应变率比值在乳腺实性肿物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初探[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7):598-591.

[3] 俞清,王文平,李超伦.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参数分析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10,19(5):408-410.

篇11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研究性学习既是一门独立开设的课程,又是一种能够渗透于其他学科课程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课题选择

(1)课题及其类别

中学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大致有以下四类:

知识探究类:这是研究课题中的最低层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文献,搜集资料,体验探究的具体行动,最终形成报告总结。

学术研究类:学生在课题教学的过程中,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小节感兴趣,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研究题目,最后写出研究论文。

社会调查类:除了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性学习之外,还可以将研究性学习融入社会,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然后撰写调查报告。

创造发明类: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最深层次的目标便是创造发明,这也正是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学生应该具有的创新能力。

(2)问题的由来

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多数选取于生活实践、报纸杂志论文、热门话题、教参提供的课题。

(3)如何选题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拥有独立自,选题时也不例外。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

2.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基本上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完成体验阶段、表达交流和反馈阶段。在研究性学习实践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相互交叉、相互推进的。

(1)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这个阶段是教师带领学生参观访问,或者组织一些团体活动,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

(2)完成体验阶段

本阶段中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应了解如何有效获取所需要的信息资料,要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识别资料的价值,最后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得出相应的结论。

(3)表达交流和反馈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报告材料。通过各种方式展示成果,从中反馈出有效信息。

3.研究性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案例设计

在中学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课题研究属于一般的课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了拓展学习范围,自主探索某一方面知识,获得学习体验后将其内容转化为研究课题的形式进行主动的探究,最后形成学习报告。以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中《2.3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为例。

(1)创设问题情境

李某上网时无意间进入一个国外网站,该网站介绍说,如果接受它发过来带有广告内容的电子邮件,上网就能免费,于是就在网站留下自己的姓名、地址、邮箱等资料。两天后他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的航空信件,说他中了26万元现金大奖,但需电汇250元手续费,且两天就能将现金送到。李某将信将疑,到银行咨询。银行职员告知他,最近到银行办理这种汇款的人特别多,怀疑这有可能是国际诈骗,目的就是骗取一定数量的手续费。于是,李某报了警,公安局通过跟踪调查,发现所有把钱汇出去的网民,均没有获得相应大奖。

(2)任务活动

在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目不暇接,扑朔迷离。今天,同学们的任务就是帮助自己和老师鉴别评价信息。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如何鉴别和评价信息,并且最终形成一份报告向老师和同学介绍你所了解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性学习。

(3)活动过程

分组:5人为一组,自由组合,选出组长并确定相应任务。

阶段一:收集并阅读关于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相关知识。收集资料是第一步,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了解相关知识,完成最终的报告需要大量查询相关资料。

研究指南:①课题背景中出现哪些问题?②为什么会出现大量信息的泛滥?有没有什么措施可以改善信息泛滥的窘境?③“信息污染”与“环境污染”有何不同?为了防止信息污染,我们可以做些什么?④信息犯罪的构成有哪些渠道?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他人利用窃取信息犯罪的情况?如果有,你是如何处理的?

阶段二:实施课题研究。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付诸行动,按照之前准备的案例进行分析,以文字、图片等形式保存信息,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将这些分析结果串联起来,最后小组选出一个比较擅长做PPT或Word的同学将所有信息制作成一份报告,用事实来证明自己能够将了解到的鉴别与评价方法展示给同学和老师。

阶段三:展示、评价。参照评价标准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并以此对学生进行督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