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企业文化研究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1 16:08: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文化研究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文化研究论文

篇1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et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et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et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eI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et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et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et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et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et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et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et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et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超级秘书网

篇2

1从企业文化功能角度来研究企业文化作用

第一,凝聚作用。企业文化是把员工和企业追求联系在一起的纽带,使每个员工产生认同感(袁玲,2002),让员工团结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形成一种凝聚力。第二,导向作用。企业把建立共享价值观当作管理上的首要任务,对员工理想追求进行引导,使企业形成一种“文化定势”,进而把员工努力方向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使员工把企业追求作为自己的追求(陈国强,2003)。第三,约束作用。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周小波等,2008)。第四,激励作用。企业内部形成文化氛围可以对员工精神进行激励,让其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潜力得以挖掘(彭华平等,2009)。

2从企业文化的内在结构来研究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内动力。企业文化从外到内层次划分物质力、行为力、精神力。第一,物质力。物质文化是一种物质形态的表层文化,是企业行为和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金春奉,2011),通常以企业生产资料、产品、英雄模范人物等为载体,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和面貌直接展示在公众面前,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增强吸引力。第二,行动力。行为文化以企业活动为载体,处于企业文化的中层(尧志刚,2008),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衔接和传递的作用,让员工、管理者能充分释放热情,积极工作。第三,精神力。企业文化让员工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其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从而让其精神境界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王利生,2012),这种升华就是与精神文化形成高度的一致。

3从企业整体层面研究企业文化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永不枯竭的能源,是企业的“护身符”。第一,灵魂支柱作用。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共同信仰和精神信念,是实现企业制度与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和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这表明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发展具有保证和支撑作用(武恩太,2003)。第二,汇聚力量作用。企业文化宣传以人为本的理念,能树立正确价值观,为企业创造和谐发展环境,将员工团结凝聚在一起共同努力,汇聚各方力量提高企业综合力。在此基础上,企业文化能打造企业营销差别优势和保证企业战略方案实施(袁孝中,2014)。第三,形象塑造作用。企业文化是人与企业、企业与社会健康联结的纽带(杨金柱等,2002),是树立企业形象和品牌的关键,而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给社会带来巨大影响,也就能够帮助企业塑造良好形象。第四,提升竞争力。企业文化决定企业核心能力,代表生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影响企业思维方式和战略形成的全过程(陈剑锋,2010),在此之上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方能推动企业内部的凝聚团结,让企业综合实力增加,竞争力增强。

4从员工个体层面研究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当属基层员工,他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石,同时,企业文化的作用也主要是通过他们展现出来。第一,形成“粘合剂”。企业文化可以把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袁徐强,2012)。这样把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联系起来,和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产生对企业的强烈归宿感,形成一种凝聚企业活力的源泉。第二,归属感。当共有认识和价值观被企业定义得越清楚,员工就越愿意把自己和企业任务联系在一起,感觉自己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吴志强,2012)。而具体的企业目标能够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感到只有企业的价值实现,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这能够让员工不断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二.基于实证研究的企业文化作用

探索根据维普数据库,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社会得到快速高效发展,使得对企业文化的探索方法、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证研究成为了主流。对企业文化作用的实证研究主要是从企业整体层面和员工层面进行。

1从企业整体层面研究企业文化作用

1.1企业文化有利于企业形成品牌

企业文化影响到企业品牌塑造与品牌营销战略选择和执行,在企业品牌创造之初和涵养之中都具有直接的决定性作用(罗微,2013)。海尔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创海尔世界知名名牌”思想的指引下,经过近18年的艰苦奋斗和卓越创新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壮大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跨国企业。宇通客车通过构建“敢为天下先”的企业精神等形成企业文化,让宇通客车从一个小厂发展为全球最大的客车生产基地和中国客车第一品牌。

1.2企业文化影响企业绩效

韩丽晶(2005)证明了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文化力量雄厚的企业可以取得较好的绩效。孙剑等(2008)通过长三角地区10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的问卷调查来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的灵活性和企业文化的关注外部程度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2从员工个体层面研究企业文化作用

2.1增加员工认同感

企业文化通过统一员工思想等来获得员工的认同。魏璐(2012)通过研究发现企业文化对员工认同感有正向作用。许辉泽(2014)采用文献法与实证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得出企业文化对员工组织认同有重要影响。

2.2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企业文化能够通过其自身独特的要素让员工切身感受到企业带来的归属感(刘坤,2013),从而激发员工无限潜能,充分发挥精神力量,积极调动工作积极性。同时,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从而产生满意,然后让员工积极性得到加倍调动。

2.3培养员工忠诚度

郭玉锦(2001)以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等的员工,对企业文化的感受均分别有显著差异,企业文化的一致性越高则员工的组织忠诚度越高。孙海燕(2011)实证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影响组织承诺负向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这就是说企业文化可以培养员工忠诚度。

篇3

随着新经济时代数字和网络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在这种新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企业所面对的竞争环境、管理对象、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而使企业文化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凸显出来。综观中外成功企业的发展不难看出,他们的背后都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松下电气公司、中国海尔集团等,其经营绩效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就是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实践表明,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之间沟通、交流和合作的通用话语和基础。可见,新经济一方面为企业文化增加着新的内容,另一方面也赋予企业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新的演变趋势。

一、企业文化的演变趋势

趋势之一:人本文化趋势

新经济时代强化了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一方面,人们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要求企业具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并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我们知道,高品位地不断创新是新经济的特点和要求。而创新的源泉来自于人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就要求企业把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企业的中心和主题。另一方面,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的自主性、个性化、自我价值实现的愿望等都将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鼓励,这些都促使企业在管理之中把对人的关注、人的个性和能力的释放放在首要位置,人的积极性的调动推到了空前的中心地位。可见,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不是片面地发掘人的体力,更重要的是挖掘人的智力资源,发挥人的创造性。这一时代的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性管理,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与此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发展战略,也必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

趋势之二:融合文化趋势

新经济时代揭示了企业文化发展将在各民族文化的冲突、嫁接中逐渐融合的历史趋势。各国跨国公司在地域上的相互交叉与渗透,跨国界跨地区的企业战略联盟,生产销售合作、合资企业,跨国兼并企业等合作形式使不同文化交流、开放的进程日益加快。企业要融入世界,实施跨国经营战略,面临着交往过程中如何缩小文化差异,如何增强企业学习、吸收外来高新技术,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如何应对西方文化的渗透,吸取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要素,并有效地抵制其腐朽文化的侵蚀,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企业文化战略新课题。即使同一国家内的企业,也面临发挥各自优势、资源重新整合、创造更大发展空间的重大问题等,这些都给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趋势之三:品牌文化趋势

品牌服务是未来企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有优秀品牌就意味着有市场竞争力、有实力、有利润。因为企业的品牌形象表征着市场对企业产品、服务、价值观、信誉、企业家形象等文化因素的认同和接受。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渐渐经过以价格为主到以质量为主的消费阶段开始重视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服务品牌。当产品价格、质量接近的时候,那些服务周到、文化含量高、美誉度好的产品便成了消费者的首选品牌。未来企业,其企业文化的重点无疑会围绕创建品牌进行,这种企业文化建设既强调提高内在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吸引力,更注重提高企业外在的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另一方面,将来的企业文化将不再是企业制度的衍生物或副产品,它将会和生产、服务连为一体,实现企业赢利。生产出好的产品,必须有与之配套的优质服务,才能获得消费者的称赞与青睐,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面对消费者这种心理,促使企业加强品牌意识、职业道德和文明礼仪的教育,在生产、服务上不断注入科技、文化和情感含量,便成为未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取向。

趋势之四:学习文化趋势

近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年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老知识很快过时,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更新换代,使企业持续运行的期限和生命周期受到严重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将势必成为企业生存的生命之源。因此提高企业学习能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是企业文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目标。企业终将要成为具有学习能力的有机体,将个人和团队的学习纳入管理的轨道,这将是企业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趋势之五:生态文化趋势

随着新经济时代环保运动的兴起,对企业提出了必须与环境协同、必须重视周边的生态环境的要求。生态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如果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只重视人的价值,忽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肯定会被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生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另外,未来的消费群体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通过“绿色浪潮”来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也将是一个发展趋势。可见,由于长期的传统企业发展习惯问题,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迫切需要生态文化建设。

趋势之六:信用文化趋势

企业的诚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的信用、实力和形象,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也是经济发展之本。从2001年美国安然公司破产案、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信用危机案到2002年世界通信公司虚报利润案,无不说明没有高度内外一致的、以诚信为核心的价值观体系、期望和行为,企业最终将失去竞争力并被逐出舞台。可见,一个企业最大的危机就是诚信危机,如果出现诚信危机,也将危机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积极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推广诚信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二、企业文化演变的几点启示

启示之一: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一是建立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的有效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创造性发挥的文化氛围和有效模式。二是在注重员工的知识、技术的同时,要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思想情操和人生观、价值观。三是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明确举贤任能的条件,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平等条件;健全奖励考核制度和分配机制,以情感人,彻底激发企业文化中人才要素及其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四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开发能力。加大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投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不断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具有文化内涵和审美韵味的新产品,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启示之二:重视跨国界、跨区域、跨企业的融合和并购企业之间的文化整合

一是提炼核心价值观。在分析融合、并购双方现有企业文化的优劣成分及其对企业未来发展影响程度的基础上,确定最有利于形成新企业文化的积极的文化成分,筛选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核心价值观。二是进行跨文化培训。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使员工增加对企业经营和公司现行决策的理解,促使融合、并购双方员工对新企业文化的认同,强化每个员工对不同文化环境的适应性,提高不同文化间的合作意识,维持新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和决策过程的效率.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新企业的凝聚力。三是加强双方沟通和交流。彼此尊重融合、并购双方对方、风俗习惯。了解对方行为方式和处事原则,减少对对方的文化偏见,消除种族优越感,促使双方平等地进行双向交流,加强双方之间的理解与互助。四是构建新的企业文化。在调研的基础上,找出融合、并购双方文化的差异,根据对文化的共性的认识和认可程度,寻找新企业文化的形成趋势。剔除一些消极的、不利于新企业文化形成或阻碍企业发展的落后的文化成分,继承和吸收双方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在相互渗透与充分融合的基础上.找到双方文化的结合点,再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生产经营目标、员工对双方文化共性的认识程度及理想的企业文化整合模式,创立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

启示之三:建立学习型企业文化

一要优化学习型组织结构。设计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鼓励集体学习、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促进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沟通和部门之间的信息渠道畅通的学习型组织,保障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和学习任务调整的适应性,进而使组织在竞争中处于有利态势。二要确立组织学习和创新的模式,借鉴和合理引进外国成功经验,根据自身的体制、行业特征和组织能力设计组织学习模式。三要建立充满活力的学习激励机制。在组织学习目标的制定上要注重与成员成功欲相匹配.与个人职业生涯相结合,使员工在个人事业发展上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共同发展。超级秘书网

启示之四:实施企业品牌文化

现代企业必须自觉引入企业形象设计,以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为基础,通过企业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和推广,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基本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商品风格、员工素质、服务质量等传播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中去,全方位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文化内涵、拥有广泛市场影响力的企业信誉、形象和品牌。

篇4

本文试图从理念和形象这内外两方面来阐述如何导入文化营销这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在此过程中,大量引用国内外企业的成功范例,在分析他们是如何导入文化营销这一模式的同时,让读者更加信服文化营销能够给企业带来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文化营销,营销理念,形象

进入21世纪以来,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越来越动荡,要在这样一个时代潮流中站稳脚跟,达成目标,势必要有一个先进的营销理念来导航。人是在文化中生活的,不可否认,消费者也是在企业建立的文化中消费的,只有当消费者在消费文化时产生共鸣,企业才能真正建立起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因此,利用这种文化力进行营销必然能给企业带来勃勃生机。

一、文化营销的概念

文化营销系一组合概念,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文化力进行营销,是指企业营销人员及相关人员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影响下,所形成的营销理念,以及所塑造出的营销形象,两者在具体的市场运作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营销模式。

二、文化营销的意义

从小的方面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和共有的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可以吸引外部优秀的营销人员来为本企业效力,还可以使本企业内部员工紧密团结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从而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高。

就大的方面而言,知识经济这个时代,人们在消费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文化形态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由文化创造的,利用文化力营销,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由此看来,文化营销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三、现代企业文化营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多数企业还没有认识到文化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这一点,或者说,他们还没有找到成功地导入文化营销这一模式的途径。

从企业内部看,营销人员的营销理念不明确。在产品高度同质化的今天,要把一个什么样的,有别于其他企业、其他产品的信息传递给目标顾客群,是赢得市场的关键之所在。是成本最低,让消费者买到最便宜的商品,还是别具一格,确保他们买到的产品永远是最先进的呢?要不,是最佳服务,对顾客提供始终如一的高水平的服务和帮助?营销人员是企业产品信息的传递者,他们的理念不明确,是信息传递失真的根本原因,这直接造成企业产品销路不畅,大量积压。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更别谈社会效益了。

从企业外部看,企业着力要追求与塑造的营销形象不清晰。本企业辛辛苦苦打造的质量观念没有宣传出去,没有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也就难以起到提升本企业的产品形象的作用。企业的广告形象,没有很好的与产品形象结合起来,造成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再有,服务在我们这个时代已成为商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服务形象塑造方面的投资,几乎是空白。这些使得企业整体营销形象没有形成,形象所应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也就无从发挥。四、如何才能开展卓有成效的文化营销呢?

(一)从国际市场上看,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文化差异。我认为其影响至少可以反映为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差异有时决定着企业对国际目标市场的选择。在其他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海外投资者总是先钟情于与本国文化相近的国家和地区。美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加拿大和西欧,文化相近以及由此产生沟通便利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便利的文化沟通可以大大节约国际交易的费用。来华投资的境外企业中,美国企业何以姗姗来迟?按美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实力,美国何至于落后于香港、日本而“屈居”于对华投资的第三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差异比较大。美国投资者感到中国来可能要支付更大的文化沟通费用。正如一位美方谈判专家所言,“中国伙伴在谈判桌上表现与我们不同的价值观念,中国人对合同或协议的看法,对合作伙伴的选择标准,对知识和软件的看法等等,都与我们不同,谈判有时会陷入困境┄┄”又如美国“运动鞋大王”耐克公司在中国找了多年,但始终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原因之一也是美国企业精神与中国文化观念的不协调。美国一位资深企业家甚至断言:“如果能有效地克服文化障碍,美国对华投资可以比现在增加两倍”。与此相反,香港、日本、台湾之所以成为中国大陆最大的投资伙伴,其关键因素则在于他们同属东方文化系统,特别是儒家文化系统。

2、文化差异有时决定着企业国际营销的效率和效益。例如,服装的国际营销基本上就是一种文化的营销,它的效益同文化传播和沟通的程度有直接的关系。法国、意大利的服装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经久不衰,一个重要的秘诀就在于他们舍得花钱让服装设计师大量参与世界各地的文化交流。如1990年我们刚开亚运会,皮尔·卡丹就来举办时装表演为你“助兴”。相比之下,上海的服装设计师在国际文化的参与上,在服装文化的知名度上距离相差太大。中国企业要开发服装之类产品的国际市场,首先要从内涵和外延上开发产品文化,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提高文化知名度。不仅国际产品营销是文化营销,国际广告、展览、和公关等活动更是一种文化营销。美国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为了消除文化障碍,在给中国拍摄的“万宝路”广告中选择了故宫的场景。法国轩尼诗公司为了加强文化沟通,在中国举办的XO酒公关营销活动中策划了“轩尼诗创意和成就奖”,并把该奖授予中国最著名的导演。反而观中国,素以酒消费量大和酒文化源源流长而著称于世,我们也曾在国际博览会上多次获得大奖,然而我们的茅台只是宫廷国宴品而与普通大众无缘,何谈走出国门,成为家宴的“人头马”?酒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是家庭文化的一部分,舍此又何谈酒文化呢?正如有位学者指出的那样,名牌不等于孤芳自赏,也不等于稀世珍宝。

3、文化差异有时还是国际营销管理的一个难题。日本的跨国公司到美国以后,马上就遇到了管理文化或企业文化上的种种冲突,日本人在本国行之有效的“团队精神”、“亲善管理”等在美国似乎难以被雇员接受。近年来,外资在华企业在其国际营销管理中同样遇到了文化冲突的问题。起初,经济收入的显著提高和国家对引进外资的大力鼓励的舆论导向,使得“三资企业”在内外文化上的冲突被掩盖了。当“三资企业”内外经济活动向深层次展开的时候,中外文化的差异和矛盾就不可避免地表现出来了。现在“三资企业”日益增多的劳资纠纷和雇员流失中,不少是文化价值取向上的冲突。难怪现在准备在华投资的境外企业,他们不在看重所谓的优惠政策而看重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念。因此,对一家外资企业而言,它一方面要坚持按国际惯例在中国进行管理和营销,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文化环境的适应性,因为国际营销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文化营销。一个不能“如乡随俗”的国际企业恐怕难以获得长久的成功,不重视国际文化环境的适应性,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针对这一点,我们必须寻找文化的沟通与协调,通过文化适应来磨合文化差异,找到国际市场的文化共鸣点,造就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市场格局。

(二)现在,我们再把焦点转移到,在微观环境中,企业究竟如何根据其客观条件来运用这一模式,取得优势,赢得生机。

我认为,要取得文化营销的成功,必须有强势的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的定位,直接关系到营销理念和营销形象的形成和发挥作用,从而决定文化营销的成效。

1、必须培育和强化文化营销观念。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文化是企业的伴生物,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所共识的理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根本利益。当这种文化渗透到营销及营销相关人员的意识中,与其营销专业知识相结合,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经济利益。

谈到这一点,恒源祥的成功值得借鉴。早在1996年恒源祥就成功举办了“恒源祥”杯中阿足球对抗赛,并创造了中国第一位企业家为马拉多纳发奖杯的先河。而后又在天安门广场史无前例地举办了“恒源祥”杯千名儿童体操表演赛。而后的几年里,又相继筹备“恒源祥”绒线博物馆,成立绒线编织与老年痴呆症防治课题组。所有这些为恒源祥这一百年老店增添了不少现代化的色彩,与之同时,是恒源祥独特文化的企业内部的根深蒂固和企业外部的广为传播。通过这一系列的文化营销活动,恒源祥这一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大提高,相应地,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也就更加巩固。换而言之,正是文化营销这一观念成就了恒源祥十几年来稳坐国内绒纺织品第一把交椅的殊荣。

2、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文化定位,因为文化定位对营销理念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每个企业的基本条件不同,所形成的文化也就各具特色。在这,抛弃面面俱到,仅取三种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定位作一分析,看看他们是如何影响营销理念形成的。

第一种文化定位:憎恶浪费,崇尚高效,创造一种规范化、低成本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的熏陶,必然使营销人员在保证价格与可靠服务的前提下,尽量追求最低成本,最终形成成本领先的营销理念。

也许你对这种经商方式感到奇怪: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阿科石油公司在其他公司油价大幅攀声的情况下却保持原价,致使一年内少赚了数千万美元。但在而后的五年内资本净额利润率平均递增了20%,是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三倍正是确保顾客在别处无法买到更便宜的汽油的这一成本领先的营销理念,支撑着这一策略的运作,成为石油市场上的佼佼者。

再有,戴尔的成功也证明了这一点。80年代中,当康伯集中研制比IBM更快更廉价的个人电脑时,戴尔却认为:只有在分销渠道中彻底砍掉中间商,就能远远胜过其他电脑商,于是,这样一种直销方式诞生了:直接向顾客销售,根据订单生产,以取消库存,把后勤服务与供应商结合起来,尽可能优化并精简提品和基本服务的业务流程,使之运作规范化、简洁化并加以严格的控制和集中计划。这种规范化、低成本的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使得成本领先这一市场营销理念取得成功:戴尔在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同时,依靠低廉的价格打败了康伯和其他个人电脑制造商。

第二种文化定位:鼓励个人想象力、成就感,创造一种渴望创造未来这一思维方式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在企业内的广泛传播,营销人员必然把产品的性能,其独特性作为他们赢得市场的独门暗器,相应的,别具一格的产品营销观念必然落地开花,结出硕果。

你觉得这种经营方式怎样?索尼公司一边在市场上展开声势浩大的营销活动,推销可望成为公司热销产品的微型摄象机;一边又让四个研究小组相互竞赛,抓紧研制性能更加优异的机型,以淘汰目前正热销的型号。集中注意力发明创造、产品开发及市场拓展已成为公司的核心流程,而正是这种让顾客怡然自得,使他们相信所买的产品永远是最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使索尼过去五年的平均收入递增了29%,而其竞争对手则只有14%。

第三种文化定位:具体而专业的服务,创造一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建议,努力发展深切、持久的顾客关系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在企业内生根发芽,必然使营销人员把为顾客提供始终如一的高水平的服务和帮助作为开拓市场的最好敲门砖。相应地,面向顾客、最佳服务的市场营销理念也就根深蒂固,甚至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例子:天津喜来登大酒店住进了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客人,他外出时将一件掉了扣子的衣服放在房间里,当天晚上回房休息时发现纽扣已被钉好,衣服整整齐齐的摆在那里。原来是值班服务员整理房间时,发现客人衣服上少了一枚纽扣,便在没有任何监督和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取来针线,选取了一个相同的纽扣钉上了。这位客人非常感动,他说:“我的这颗纽扣丢失已久,没想到住进贵店的第一天,服务员小姐就主动给钉上了,她们的服务真是无微不至呀!”。

也许你不以为然,但就是这种“超越顾客期望”的提供最佳服务的营销理念,使喜来登大酒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保持天津市同行业最高的入住率。

当然,文化定位的类型及其相应的市场营销理念,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抽象和概括。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可能并不存在单一的与上述任何一种类型完全相同的范式更多可能是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文化定位时,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因为文化营销的实质是文化适应,而不是文化硬套。

3、营销形象的塑造是文化营销取得成功的另一个关键要素。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的普遍提高以及商品种类的日益繁多,只靠质量和技术很难具有市场优势。在众多企业和商品形成大海之时,只有那些营销形象好的企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才会受到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青睐。

海尔在市场上屡屡能攻城掠地,我认为与其独特的营销形象是分不开的。他体现了给消费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面,就最能体现营销形象的产品形象、广告形象和服务形象的这三方面的内容来看看海尔是怎样做的。

(1)、产品形象

不管怎么说,能够在1995年就挥锤砸烂76台不合格冰箱的商家也只有海尔。另外,海尔的高质量内涵还可以用“6δ”来量化。所谓“6δ”就是指一百万次操作中只允许少于3.4次的失误出现。而且,海尔的质量观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也已深入消费者心中。质量是产品形象的基础,更是文化营销成功的关键。

(2)广告形象

众所周知,海尔以其电视广告著称,一开始就以其巧妙的构思抓住了观众的心。海尔无氟冰箱一问世,就打出了“世界多一个海尔,地球多一份安全”的口号。还有海尔创造出了一系列的全新概念,如抗菌冰箱、变温冰箱、变频冰箱和整体带画冰箱等等,再后来海尔“真诚到永远”的广告传遍全国大地。从中可以看出海尔广告成长历程实际上是一个由实到虚、由功能诉求到形象诉求的过程。

海尔的广告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通过广告这种传播媒介,不断给观众以视觉刺激过渡到意识的渗透,升华为对产品进而对企业的好感,甚至形成对这一品牌的依赖。

(3)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的好坏已成为拥有顾客多少的重要因素,因此海尔把“用户的烦恼减少到零”作为服务目标,为此,海尔制定了星级服务标准,其中包括:

①售前服务:介绍产品特性和功能,为顾客答疑解惑;

②售中服务: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无搬动服务”,一次性安装到位:

③售后服务:通过各种手段与用户保持联系,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难能可贵的是,海尔把星级服务落到实处。因为他们明白,服务形象的深入人心,是良好的营销形象塑造的保证,更是文化营销取得成功的精神基础。

篇5

经济危机的阴霾还没有散去,然而作为世界经济整体中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在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下,中国总体经济状况出现好转,另一方面经济转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因此,中国企业当前的重中之重就是加强自身能力的建设,尤其是企业文化的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重要价值

1.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与支柱,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精神信念,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正如古人所云:“只有魂之附体,才有人之气。”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使企业拥有优秀的文化,谁就拥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竞争优势。例如地处中国边疆的红云红河烟草集团乌兰浩特卷烟厂,在20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还是一家名不见经传、甚至面临淘汰的企业。然而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该公司在产量销售收入,利税,职工收入均实现大幅度增长。许多人都说这样的发展靠的是优秀的领导班子,勤劳的职工队伍等等。这些都是对的,但是最根本的一条,无论遇到了什么挫折,该厂都始终坚持发展的理念不动摇,以发展务实的眼光重造企业文化软实力,因而经受住了国家产业调整的考验,经受住了市场激烈而残酷的竞争。

2.企业文化是把企业全体员工凝聚在一起的武器。企业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员工之间的共同语言和互相信任,使大家能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减少各种摩擦和矛盾,并且使其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更加和谐,使员工们更有归属感,为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和提高营运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能够使员工自觉自愿,尽心竭力,增强企业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有了先进的文化就更优秀,而困境中的企业有了先进的企业文化,便能迅速解困并迅速发展先进企业文化是企业摆脱困境、走向发展的重要途径。从惠普公司尊重员工的个人价值和尊严的企业文化,从日本松下公司的产业报国,亲和一致,感恩报恩的企业精神都不难发现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企业文化的力量。

3.企业文化是激励和约束员工的指挥棒。著名的美国管理学家霍桑曾经通过实验,发现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还会受到工人的工作态度和积极性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优秀的企业文化注重每一个员工的发展,尊重每一个人,相信每一个人,从而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员工的智慧激发出来,使员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然而曾经名震全国的乳产品饮料太子奶则走的是与乌兰浩特卷烟厂截然不同的道路。20世纪90年代初期李途纯在湖南株洲,创建了株洲太子牛奶厂,生产乳酸菌饮料。不久,李途纯隆重推出新概念产品,加之太子奶在发展中坚持奉行“三高模式”,即高进价、给经销商高额返利、高营销费用的模式让太子奶迅速打开了国内市场,单品高利润在一段时间内激发了经销商经营太子奶的热情,太子奶也被摆上了很多豪华宴席的桌前。然而最遗憾的是,太子奶是一个非常家族化的企业,任人唯亲的情况很严重,一直没能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体系化的经营模式,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监督体系都很粗糙。太子奶的企业文化和家族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难以引进优秀的人才。太子奶企业是文化难留人!

对比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知道,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要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培育出比竞争对手更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

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文化缺乏独特的特征与个性。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独有的管理理念,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产生的企业文化也应该具有个性化的特征。然而,在现实情况中,由于难以把握自身企业的特点与需要,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企业容易盲目的照搬照抄,把其他成功企业的文化强行付诸到本企业,反而会弄巧成拙,难以形成自己特的文化[1]。

大部分企业都不能抓住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企业价值观。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没有明确企业价值观就难以使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基本的信念以及追求的目标,难以科学地评价企业对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意义,难以形成对企业的经营目的、对企业员工和顾客的态度等问题的基本观点以及评判企业员工行为的标准。

2.企业文化难以形成一个整体。企业的规模越大,企业文化就越容易四分五裂。这种分裂主要变现为领导文化、员工文化以及其他的小团体文化。这种问题主要是因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者没有将企业的文化很好地传播给每一位员工,忽视企业文化与管理政策相结合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地与下级进行沟通,没有把所有员工都联系在一起使得企业文化缺乏生命活力。企业应在分析、总结企业现有文化状况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企业的经营领域、领导者的个人修养和风范、员工素质及其需求特点、企业的优良传统及其成功经验、企业现有的文化理念及其适应性、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地域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建立起一个系统化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缺乏与时俱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很多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墨守成规,不思改变,死守着以前的文化,从而导致企业文化与现实不相符,导致企业整体的落后。一般而言,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定的稳定性和运作惯性,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稳定性与惯性在长期的实践中又会趋于僵化和形式化,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企业很可能被市场抛弃。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为一时一地的人而树立的,企业文化也并非企业组建之初就已形成且保持不变的;另一方面,企业发展目标决定了企业文化发展趋势,企业发展阶段和内外环境影响企业文化发展的程度。因此,企业文化并非一蹴而就,也非各个时期一成不变。企业文化本身也存在吐故纳新的问题,它的形成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企业长期积淀的结果。

三、优秀企业文化构建策略

1.构造特色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塑造要反映行业特征,企业主要属于哪个行业,那么该行业的特征就应反映在企业文化中。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企业首先要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确定自己在行业中的位置,是要做行业的领头羊还是追随者。不同的定位需要不同的企业战略来支持,也需要与之相配的不同的企业文化来辅助[2]。企业文化是企业自身发展积淀的结晶,也是企业全体员工都认同的一种意识。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企业发展阶段、发展目标、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企业要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在分析企业特征和周围环境的基础上,建设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分析企业的经营特色,提炼企业的价值观等精神文化,避免与其他的企业文化雷同。同时要探求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建设能够满足企业需求的文化,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起到积极的作用[3]。

2.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管理者的性格和人生经历往往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有的管理者不尊重部属的人格,遇到问题时往往把矛盾转嫁到部属头上,造成企业内部干群关系紧张,管理者离心离德,员工缺乏互相信任、通力协作精神。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打造长者风度,对自己的部属既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又处处关心时时爱护,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做一个既聪明又文明的企业管理者。因此企业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注重对企业文化的总结塑造宣传和倡导,通过自己的行动去体现企业的价值观,去号召员工,带领员工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4]。

3.发挥员工主体性。企业文化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必须得到员工的认可。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要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企业的目标、信念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员工的心中。这样就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把自身利益和企业的整体利益联结在一起,尽心竭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如此坚持下去,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将脱颖而出。员工还要通过企业对自身的培训、考核、评估等整套系统化的操作规程,将企业的经营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使企业运营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每个岗位都能感受到企业文化的激励。从而为企业提高长期绩效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创新主体,是建设创新型可持续发展国家的重要载体,是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的情况下,企业要从思想意思上高度重视创新,积极培育崇尚创新的企业文化,培育出适合自己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还要注意动态发展,不断地吐故纳新。企业创新文化建设要立足于构建自由、开放的创新事业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通过大力倡导开拓进取、勇于探索、敢于冒险和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员工的创新活动得以充分发挥[5]。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会越来越多,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大,然而机遇与风险是并存的。因此中国企业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借鉴世界先进企业文化的成果,在继承中创新,在融合中升华,为企业文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努力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把企业文化的软实力变成企业源源不断的生产力和强大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魏杰.企业文化塑造,企业生命常青藤[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2]吴平.中国企业应如何建设企业文化[J].企业研究,2007,(8).

篇6

我国企业管理学方面的大家余世维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公有的价值观,是一种企业内部共同遵守的原则、共有的认识,是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价值体系、行为规范。”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文化既是企业合力之纽带,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将会制约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现代社会的发展日趋迅速,而市场竞争也将更加激烈,民营企业要想在这样的背景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地改进。

1、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既要注重企业文化形式建设,更要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民营企业多注重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忽视对企业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形式是重要的,其内涵需要通过形式才能体现出来,但是其形式如果没有体现内涵就会显得很空洞,没有实际意义。企业文化“有形”的一面很容易做到,而“无形”的一面则较为困难,且需要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真正的认识和理解,在这种基础上才能真正地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一方面,可以通过改善企业厂房的面貌,改善企业的工作环境、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加强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沟通以及设计效果更佳的企业形象等来完善“有形”企业文化的建设。另一方面,则要求企业关注需要,关心员工,尊重员工,并根据员工的职业取向和企业的发展战略帮助他们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他们构筑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实现其自我价值,从而增强其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忠诚感。

2、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从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市场定位、年度营销计划、人力资源规划到具体实施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有创新意识,制定和选择多套应变方案,因为新经济的特征之一就是创意经济,根据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上不断创新是现代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

3、培养敬业乐群精神

所谓敬业,就是对所从事的职业有执着的追求与热爱,让人生的价值在平凡的岗位上闪光;所谓乐群,就是与全体员工和睦相处,共同奋斗。敬业与乐群密不可分,只有人人敬业,才能激发创造热情,减少内耗,形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创业环境。形成人人敬业的局面,企业才会打造出自己的精品。当然也有必要引入“刚柔相济”、“严爱相融”的管理理念。首先,建立刚性的管理制度。因为人性中的一些弱点决定了人必须有相应的制度来约束,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是难以办好的。其次,营造宽松融洽的环境。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爱,就是对企业员工关心爱护,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财富的合理分配等。企业通过爱与和谐的氛围,将员工凝聚起来,使员工产生认同感,就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增强企业的生机与活力。

4、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塑造杰出的企业家精神,借鉴国外的成经验,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民营企业塑企业家精神。民营企业家不仅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者、推动者和模范实践者,也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旗手文化,企业家的素质和自觉程度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起关键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家要缔造出优秀的、高品位的文化,要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就需要具备企业家的优秀素质,包括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品质、创新精神、管理才能、决策水平、技术业务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尤其是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超级秘书网

5、向“学习型组织”转变,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

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只有通过培育整个企业的学习能力,在学习中不断实现企业的变革,才能应对这样的挑战。就企业的发展趋势来讲,企业文化向学习型组织的转变将给民营企业带来利益和机会“企业不再是一个终身雇佣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从管理者到普通员工都要有学习规划和目标。通过内培和外训,将员工教育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同时作为企业文化带头人的企业家更要对新的企业文化身体力行,躬身垂范,去影响和带动员工,使员工看到这种新型文化能给企业带来发展,给员工带来利益,把这种学习作为工作和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持续学习文化根植于每个员工心中,努力打造百年企业文化。

总之,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增强对这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以促进这项工作,将会对民营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世维.企业变革与文化[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

[2]王成荣.企业文化大视野[M].人民出版社,2004.9.

篇7

1、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要利用传统文化资源,首先应当分清楚哪些文化资源是当时合理、有价值的,哪些文化资源是现时合理、有价值的。我们重点回采与重铸的应当是现时有意义的部分,也就是所谓的“精华”。

我国传统文化能够提供给我们的主要有:价值资源与道德资源。

(1)不可发展的价值资源

价值资源的主干:一是“道统”;一是“政统”。可以说,我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维持、计划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制度的建立与这种传统文化均有一定的关联。基于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及主要生产方式建立的这种价值理念,在当时农业经济时代(特别是对重要资源——江河的治理与利用)有极重要的现实合理性。然而,由于它强调的是政府集权式的经济治理,而不是开放性的市场规则式的经济治理,所以与现代工业化、信息化经济相冲突,缺乏现时的合理性与可发展性。我们只能选择暂且不论,搁置一旁。

(2)可重铸的道德资源

道德资源的核心部分在于儒家文化和儒家精神。体会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所谓“中庸”是提倡“我们不必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只要我们对生活有高度觉解,在平常的生活中,在现世伦常的义务中,在某种社会角度和社会位置上,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非常崇高地生活。作为普通人,我们能否成就外在的功业并不重要,只要我们内心得到了某种精神满足,就实现了我们生活的目的”(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1999年)。这种中庸式的精神价值观的印记深深地刻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准则中。比如成于清代、流传至今、广为人知的处世名篇——《菜根谭》就一再告诫人们:“做人做事留余地,求业求功勿使盈”;“留一步与人行,减三分让人尝”;“做事勿太苦,待人勿太枯”。中庸精神、中庸文化以和缓、平衡、淡泊的为人处世之道,对我国农业经济时代人多地少从而人际管理紧张的社会环境是必要也是重要的。然而由于它无意中忽视了创新,忽视了发展这一天地人类存在的本质,因而不仅无法适应现代经济的效率创新准则,恐怕对过去几千年拖滞我国商业化、工业化进程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儒家文化中的“道”,指的是我们应遵循天性、尽道德义务。“极高明”,指的是人应该有道德境界和道德人格,甚至应达到超道德的“天地境界”,“人只要挺立了道德自我,以良知作主宰,我们就能超越世间各种境遇,超越本能欲望,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业”(华中理工大学《中国大学人文启示录》1999年)。此种境界的儒家传统文化对现实经济活动是极有益处的。

经济学可以证明:“仅靠经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然后互相抗衡达到利益均衡,是不行的。那些历史地形成的精神力量、道德规范是有效率的。这个世界不能没有道德,没有精神。经济活动必须要靠精神道德的无形力量来维系”(盛洪《为万世开太平》1999年)。我感觉松下的使命感,其潜在的重要启示也可能正是得益于中国儒家文化道德的力量。松下企业精神里:“企业报国、光明正大、友善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激报恩”,是不是散发着一种浓浓的道德情结呢?

儒家文化的精神与道德观在更深的层次上是人的生命价值观,它希望人们能够充分理解并维护自己生命的理性,从而全面发挥其本性,回应天地的生命精神。由于儒家最后总要落实到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上来,从而人在宇宙中创造性的地位不倡而立。

现代经济重压下的人们来不及或者说缺乏对自己心灵、生命及价值取向的反省,对工具理性、物质准备过于执迷,免不了内心惶恐与不安,甚至觉得自己处在“上不在天,下不在地,外不在人,内不在我”的荒谬境地。儒家文化的精神风格、人文智慧无疑可以为人们提供精神的调解和治疗,它不仅有助于解决当代人精神的惶惑、思想的迷失、生命的困惑,而且可以消解人们的紧张浮躁,从而使人焕发出潜藏的创造性来。这不正是现代企业文化中经营大脑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吗?

(3)回采哲学结晶

我国传统文化中道家的决策哲学、法家的领导哲学、兵家的权变哲学、墨家的创造哲学以及生、变、和、敬、群、无的管理哲学原则,对于丰富我国现代企业文化内涵,凸现其人性与科学性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与现代企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而且可为之提供深厚的底蕴。

2、汲取外国现代企业文化精华

篇8

一、前言

随着中国加入WTO,不断开放国内市场,拥有雄厚资金、成熟管理模式的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军中国。在如此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如何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问题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的利器,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中国物流企业领先于竞争对手的关键性力量。

二、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

随着企业的发展以及与国外优秀物流企业的竞争的加剧,我国许多大型物流企业逐步建设起自己的企业文化并努力完善实践。

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大体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文化继续发扬。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多为传统运输企业转型而来,保持着我国特有的“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和“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特色。中远现在世界各地有五千多个外国雇员。这些人与中远的国内员工一样,都以被评上中远劳模为荣。中远形成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崇尚劳模、争当劳模”的行动氛围,是我国国企特有的劳模企业文化特色,对国企员工的行为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2.克隆文化有所成效。我国民营物流企业的发展模式各种各样,更多成功的例子是在借鉴国外成功物流企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建设而来。如:在我国快递行业发展迅速的民营企业“宅急送”从日通公司“宅急便”的发展中寻得成功经验,公司从成立到战略目标、市场定位、业务模式、网络结构等,都借鉴日本“宅急便”这个原型,同时它也不断吸收了像UPS、联邦快递、中外运等先进企业的基因。这一模式的成功要点在于,企业发展战略要有前瞻性,在体制上、机制上确保战略自标的一致性。

3.品牌建设执行不到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据不完全统计,企业总数已达几十万家,但真正能够在世界上叫得响的牌子,却是屈指可数。而国际上的物流企业,诸如DHL、UPS、FedEx、EXEL、TNT等品牌却在我国市场上已经有了极高的知名度;相较于这些外来品牌,在国内已经经营了几十年的老传统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像中外运、中远物流和中海物流、中邮物流以及新兴的宝供物流等本土品牌,普通民众却陌生得多。.

4.文化独创性不强。由于体制、传统的关系,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市场竞争主体地位不强,企业领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不高,这就使得我国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表现出独创性不足,企业文化雷同化的程度十分严重。如职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企业精神大全》,收集了北京33家企业的企业精神表述,它们几乎都是用大同小异的标语口号表述出来的。20家使用了“团结”一词,14家使用了“创新”一词,12家使用了“求实”一词,分别占总数的60.6%,42.4%和36.4%。

三、对我国物流企业文化建设的建议

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如何才能建设好有独特个性的企业文化呢?笔者认为,好的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不断积累,在企业领导者的组织、引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参与下,遵照一定的原则和策略逐步建立起来的。针对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下面从品牌文化和人本文化两方面来详述我国物流企业文化的构建:

(一)品牌文化的建设

品牌是物流企业与客户沟通的工具,是客户认识物流企业最主要的途径,所以,对客户来说,物流企业的品牌文化就是客户眼中的物流企业文化。

1.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品牌理念。UPS的“最好的服务,最低的价格”、中铁物流的“向社会提供高效率的专业物流服务”、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的理念给其品牌注入了强有力的前进动力。正确的品牌理念是创建品牌,占领市场的向导,不致使企业盲目地前进。同时正确的理念还应该符合时代和顾客心理的要求。

2.品牌定位准确、有个性。一般来说,企业品牌的创立关键在于企业定位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企业要对目前和未来市场有个准确的定位。只有把握了市场的发展动脉,才能制造出发展空间。定位策略的运用,即在于创造和渲染企业和产品的个性化特色。

3.重视品牌的命名和企业标识的确立。要在对品牌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颖生动的新品牌名称,方便识别和记忆的商标符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对众多的对手,企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借助于一个个性鲜明的商标,以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上独树一帜。

(二)人本文化的建设

“企业即人,人为企业之本”。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在物流企业内部体现为全面理解人,尊重员工的人格,重视员工的价值,发挥员工的才智;在物流企业外部表现为以客户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于客户。

1.物流企业要完善“求才”、“留才”机制,留住优秀人才。企业实施“求才”机制,旨在吸纳优秀人才为我所用,因此企业要制定优惠的人才吸引政策,以吸引国内优秀人才的加盟;在目前国内优秀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的情况下,企业要把眼光投到国外,即引进企业急需的国外高层次的物流专业人才,以加快物流企业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提高其现代物流运作水平。

2.物流企业要进一步重视“育才”工程,培养自己的人才:

(1)企业要加大物流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投入,以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物流企业应重视物流基础理论和先进物流技术研究,尤其要重视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2)企业要重视员工的职业再教育,即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以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物流专业人才。培训是物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环节。企业不仅要转变观念,重视员工培训,更要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使企业的培训投入真正落到实处。

3.物流企业要完善“用才”机制,用好企业人才:

(1)建立健全人才配置机制。使人才能够在企业内各个部门,如仓储部门、运输部门、配送中心等合理流动,合理配置,使人才与岗位尽可能得到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

(2)建立健全人才竞争机制。通过人才竞争,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潜在人才,“识才能用才”;“人才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更能实现人才自身的价值。

(3)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更加重视激励机制在人才管理中的巨大作用。作为竞争力较弱的国内物流企业,更应通过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把企业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人才的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

四、结语

只有所有的物流企业都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并建立起属于企业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成长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企业;只有形成了一个良性发展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才能形成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文化就是现代物流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陈莹.物流企业文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7.

[2]李晓龙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一、邮政企业文化功能

1.导向功能

这种导向体现在邮政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目标的指导上。经营理念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凝聚功能

文化像一根纽带,把职工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每个职工产生归属感和荣誉感。邮政企业文化的这种凝聚功能,在邮政企业创业开拓之时更显示出巨大的力量。

3.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生死存亡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创建先进的企业文化,激发创造力。使员工发扬团队精神,拼搏进取,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邮政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文化意识不到位

中国邮政长期以来在人心目中,是政府部门,是个“为人民服务”的部门,因此一直认为邮政的文化是“为人民服务”。具体表现在:(1)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精神文明建设,仅满足于开展文体活动,做思想政治工作。(2)将企业文化“表象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形象塑造,单一注重外在环境、形象建设。(3)将企业文化“口号化”,只注重在理念层面提出一些口号,缺少员工参与的过程,没有真正起到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但随着邮政企业化改革,邮政企业的文化不在是简单的是“为人民服务”,而是“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为人民服务”,同时邮政企业还得进行企业化运作。

2.缺乏文化价值观体系

作为一个邮政企业的文化系统,必须有一个核心价值观体系,用以塑造、规范员工行为。但我国邮政长期以来没有建立一套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体系。

三、中国邮政文化建设对策

1.加强邮政价值观建设

我国邮政企业独立运营以来,已逐步走出分业时的低迷,但艰辛后的疲态、驱动力不足的矛盾有所显现,这已成为邮政企业进入更高层次竞争的思想障碍。加强邮政企业价值观建设迫在眉睫。

2.加强邮政精神建设

邮政独立运营以来,各级邮政企业都倡导、提炼了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如江苏邮政的“爱岗敬业争奉献,开拓进取创一流”企业精神;上海邮政的“创一流邮政,建都市窗口”企业精神。进入转轨时期的邮政企业,必须从时代要求出发,从中国邮政大局出发,从邮政行业目标出发,不断调整、丰富、完善,提炼、培育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宗旨、经营理念、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的总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坚持普遍服务。邮政企业虽然进行了现代化企业改革,但仍属于社会基础设施,是社会公用性行业,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普遍服务应是邮政企业文化着重强调的理念。(2)确保邮政服务质量。“质量是第一生命线”。邮政企业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业务操作技能。德国邮政全国不论远近,信报都达到了“次日递”的指标。由于德国邮政安全可靠,信用卓著,用户对许多重要文件也基本上都按平信交寄,他们以“迅速、安全”取得全国人民的高度信任。(3)提高经营效益。邮政企业应以专业营销为突破口,以社会营销和中间业务为着眼点实施虚拟经营手段。如澳大利亚邮政改革后,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按照商业运作模式,引进了私营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设立年度盈利计划,实现邮政的扭亏为盈局面。

3.加强邮政形象建设

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大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与评价,是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在社会上树立起来的知名度,是企业开拓市场的无形资产。邮政企业塑造的企业形象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塑造服务形象。优质服务既是用户的需求,也是邮政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树创”活动和行风建设,坚决杜绝“冷、硬、顶”现象,本着“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原则尽量为用户提供方便,真诚而高效地为用户服务,树立优良的行业风气。德国邮政营业员是坐在高凳上办公的,好象站着一样。给用户办理业务时,脸带微笑,动作神速,口中还不时与用户交谈,交代已办的手续后并道声“谢谢”告别。(2)改善员工队伍。如加拿大邮政公司为改变公司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从其它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招聘高级管理人员,并实行了全面的管理培训计划。同时,为了向员工传播新的经营目标,加拿大邮政采用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定期散发内部出版物;录像带寄到每个员工的家里,解释重要的变化;规定对重要的建议和模范的工作表现给予奖励;为员工子女教育制定计划等。(3)塑造企业标识。如德国邮政营业厅里,不论州局、市局或的小邮局,在大门上标有“POST”(邮政)字样,德国邮政徽志牛号角下有两个反向的箭头,表示向各地发送邮件。为此,要突出“中国邮政”(CHINAPOST)企业标识宣传,使“中国邮政”这个品牌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篇10

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成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所形成的,为企业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的无形资产,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经济中,要使企业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并得以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的内涵非常广泛,即包括企业内部大家共同认可的企业观念,也包括企业外在的,看得见的行为表现。一切有形的物品、设施、办公环境、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等等都是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企业的创立和不断积累,每一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理念,行为规范,产品形象,品牌形象等等,这就是特定企业独特的企业内涵。另一方面,作为企业文化,任何企业都有企业文化,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强弱不一样,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强弱也不一样。若有几十年历史的企业,品牌理念就会非常明显,深入人心,问任何一个员工,都知道企业推崇什么样的价值观,员工应该怎样工作,这种企业文化的独特性就非常强,精神内涵也非常强。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分成两个层次的职能,一个是基础层次的职能,一个是深层次的职能。基础层次的职能也叫员工优化,包括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的信息系统等,它的中心目的就是围绕整个职能的目标让企业拥有最优秀的员工,让员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深层次职能叫组织优化,包括组织的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层领导风格与技能等等。大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都是在基础层面展开的,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价值观已成为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取得更大发展的前提,这就要求人力资源工作必须向深层次职能展开。

三、人力资源倡导企业文化。

若把企业文化看成企业的大系统,人力资源就是系统的建设者、捍卫者和辅导设计者。人力资源的组织优化管理,直接导致企业文化的深入开发,导致企业文化的优化变革。

1.人力资源是企业文化的建立者。大量的研究和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动、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这就要求人力资源要围绕企业文化,围绕核心价值观开始工作,广泛征求员工意见,共同探讨企业文化,然后再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洞察把握企业已经形成的价值理念,提炼简化成文,使隐含的企业文化形成质的飞跃。

2.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捍卫者。企业文化形成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领导层应做一个有效沟通,确认企业文化是不是把握到位,把握准确。在形成了新的企业文化理念同时,高层领导者应是塑造企业文化的楷模,同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用企业文化激励和约束员工,将企业文化导入工作中,也就是把理念转化为行动的过程,使自己的工作与文化相结合。

3.人力资源部门是企业文化的辅导设计者。一方面人力资源部门应有意识地用比较先进的理念来更新优化现有理念,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随着企业价值观实践管理的进一步深入,随着企业内外环境的改变及企业对于环境认知的变化,又会逐渐形成企业新的思想和理念。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随时深入企业内部,提炼新的理念,对原有价值观体系进行调整或者就原有价值观具体内涵进行更好的阐释,从而对整个企业行为和个人行为提出新的要求,确保企业始终能在市场中保持正确的航向。

四、企业文化指导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它将反过来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使企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超级秘书网

1.用企业文化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最佳的组织架构有利于组织价值观的应用。一是总体的组织架构要适应企业的价值观,二是企业各个组成部分(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胜任素质要与价值观紧密结合。只有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企业才能把管理降到最少,把效果提高到最大。

篇11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前沿课题。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的冲击和挑战,生存与发展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理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等的总和。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各种有形资源、人力资源、组织投入产出活动综合作用的产物,它主要体现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的与竞争对手相比所形成的优势能力。可以通过如个人能力、组织能力更有效的发挥,使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销售、组织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做的比竞争对手更有效、更负责任、更高质量和更低风险。简单地说,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

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界和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技术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有人认为管理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也有人认为人才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际上,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受到技术、资源、管理模式等硬件因素的影响,而且与企业文化这一软件因素密切相关。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位,更重要的是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当前,从我国成功企业的成长经验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离不开优秀的、独特的企业文化,而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纵使掌握了稀缺资源和先进技术,也无法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也由于缺少文化的支撑而陷于困境。

硬件部分。企业核心价值的硬件部分,基本上说的是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包括市场拓展能力、融资能力、获得政府支持能力等)。就硬性部分一般而言,核心产品生产能力构成核心竞争力的主干;其余较细的枝干则是基于核心产品附带的外观识别、品牌特征等;提供养分、生命力及稳定力的根基部分是企业的核心资源。核心资源包括所获取的技术、知识、外部资源以及相关能力。

软件部分。核心竞争力根植于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各方面都对核心竞争能力起到推动和发展作用。

核心价值观。某种解决问题的价值观念(和方式)可以持续而有效的解决组织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道理就会成为组织的共识,继而成为理所当然的道理,被称之为核心价值观或核心理念。这种核心信念有很强的稳固性和持续性,这种持续的稳固可以使组织在统一的基本信念下协调运行,在同行业解决同样的企业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时候凸显独特的企业个性和竞争优势。同样,也可能因为组织在为适应外部环境而调整组织核心理念的时候遇到的阻力。

使命。使命也是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维度。使命定义了企业存在的意义,“它是企业进行所有活动的根本的原因”(麦克尔·茨威尔,2000)。每一个组织都必须对自己的生存意义进行清晰的诠释,而围绕组织生存意义的课题,就包含了与组织生存密切的相关者:投资者、管理者和员工、供货商、政府、社区、顾客。如何定位自己的使命,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选择取向和排序取向,比如联想的“四为”思想:为客户,联想将提供信息技术、工具和服务,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简便、高效、丰富多彩;为员工,创造发展空间,提升员工价值,提高工作生活质量;为股东,回报股东长远利益;为社会,服务社会文明进步,承担企业公民义务。再如,昊华能源的“提供洁净环保能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沃尔玛的“使平民大众有机会购买富人购买的商品”、红蜻蜓的“创造新生活、回归大自然”都是企业生存意义的清晰界定。

愿景。愿景与使命是递进的关系,或者说愿景是组织肩负使命而趋向的未来图景,是组织个性倾向性的表现维度。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对企业未来的希冀的景象,它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这种感觉遍布到整个组织的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愿景基本有三个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步接近的(可接近的)。愿景之所以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在于愿景源自企业领导和领导团队的必胜的信心和神圣的使命感,信心和责任共享本身就是组织突破藩篱,永续成功的必要条件。当组织行为出现疑惑或者冲突时,明晰的愿景可以使组织成员主动调整自己,抑制冲突。尤其是跨文化管理,树立共同的理想可以使不同国籍、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成员走到一起。企业愿景如果在领导者和组织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就会产生新的愿景,激发新的组织愿望和动力。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模型构建

企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的外层元素指企业文化的功能,包括以下内容:

指导力。即企业文化对企业经营的指导功能,企业文化为企业经营活动确定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决策方向。

推动力。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

改善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发展和完善,是在对企业管理不断改善的基础上形成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更富有思想性和人情味,具有时代特点和人文精神。

导向力。企业文化对企业意识具有导向功能,从而使员工个人思想观念与企业目标相一致。

凝聚力。企业文化通过塑造企业主体即员工的习惯、知觉、价值等,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大的凝聚,构成企业成功的基石。

激励力。企业文化对员工具有一种无形的精神驱动力。

约束力。企业文化是不成文的约束,对企业和员工的思想、行为具有约束功能。

力。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共同价值观念,在员工中起作用和相互协调作用。

开发力。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人与文化相互作用,相互构建。其中企业文化也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

感应力。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在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并对社会产生一种感应功能。

企业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关系模型内层元素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第一层面,基础层,主要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保障。第二层面,载体层,主要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发挥平台效应和起到支撑作用。第三层面,转换层,主要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

企业文化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着核心和实质的作用。因此,企业核心能力的建造和提升,其主要途径就是要构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文化体系,形成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优秀的精神文化。只有创建富有个性的独创的企业文化,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企业才会拥有自身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一)构建独特的、难以模仿的企业文化

独特的企业文化能够确保企业在竞争环境下进行的战略选择是建立在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基础之上的。IBM的三条行为准则就是“沃森哲学”的体现:第一条是必须尊重个人;第二条是必须尽可能给顾客更好的服务,这是IBM企业文化的最大特色;第三条是必须追求卓越的工作表现。卓越是沃森要求员工对任何事情都要以追求完善的精神去做。这种令人振奋的做法,传播给客户,便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客户们喜欢这种作风并愿意和他们做生意。国际上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在评论IBM时说沃森哲学对公司的成功所贡献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沃森哲学造就了IBM的企业文化,IBM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成功的IBM公司。可见,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保持自身优势并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学习型团队的建设

20世纪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彼得圣吉(PeterSenge)博士出版了《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形成了系统的学习型组织的设计蓝图和管理思想,成为最具影响力和最热门的管理新理念,其主要思想是提出了公司领导及企业组织应该如何学习,如何以学习促进有效的企业管理。圣吉提出了帮助组织学习,开发组织实现最高期望的能力,其学习的基本工具包括个人超越、心智模式、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五个方面。组织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习来自对经济和历史的反思;二是制度化的、有组织的学习。学习型团队建设的途径,首先应从企业价值观提升入手。这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要素。企业的理念及价值体系只有被员工普遍认同、接受、成共识,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业的竞争力才会得到提升。市场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提高全员的人才素质是企业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

(三)注重人才和技术资源的积累

知识经济的出现使知识对财富的贡献越来越大或者知识能直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超额收益,但知识的更新、知识资产价值的发挥,非要靠人才完成不可。因此,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谁最善于整合人才,发挥人才的群体优势,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谁就能拥有未来,赢得领先地位。企业技术资源的积累与人才资源有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技术是企业管理、企业创新、企业发展的基本内容之一,技术水平是检验企业素质与能力最直观的标准,它构成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在21世纪,离开技术创新,任何企业都无法在市场中立足。如海尔、海信等优秀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技术研究机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心技术能力。因此,培养和形成一种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文化环境,就成为现代企业技术力量高效运转的价值导向和根本动力。

总之,在信息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开拓视野,制定符合时代步伐的发展战略,形成富有个性、独具特色的企业创新文化,才能长期获得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赵光忠.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策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2.詹姆斯·C·柯林斯,杰里·I·波勒斯.基业长青[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