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学校校长年度汇报材料

学校校长年度汇报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24 23:16: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学校校长年度汇报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学校校长年度汇报材料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11-0047-03

一、调研背景

在举国上下高度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大背景下,江苏省教育厅高瞻远瞩,于2010年12月成立了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这是江苏省教育厅依托南京师范大学建立的省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机构。主要任务是承担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的科研工作,开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术研究,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意见。宗旨是立足于学生体质健康促进领域的科学研究,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政府和社会服务,以提高江苏省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二、调研内容(体育方面)

1.强化体育课:开齐开足体育课、体育课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效果。

2.强化体育锻炼:大课间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竞赛、学校运动队特色。

3.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原始测试数据、测试数据分析报告)。

4.教研组教研工作:体育教研组工作计划总结、校本教研情况、教师、课题研究。

5.学校体育保障基础:体育师资、运动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体育经费。

三、调研形式

1.查阅资料

根据调研内容,查阅各方面工作过程性的支撑材料。

2.实地观察

(1)根据学校课表随机观看1~2个班级体育课,并现场测试练习密度与负荷,进行评价。

(2)观看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

(3)察看校医室(保健室)、食堂、体育场地器材等情况。

3.测试与调查

(1)随机抽测一个班学生的2~3个体能项目。

(2)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涉及体育课标、《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体育教师培训、每天一小时落实情况、省级监测点体质测试情况、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建议等。

四、评价与反馈

1.依据查、看、测、访的结果,专家组对评价表逐项打分,并现场反馈意见和建议。被查单位现场均表态,如何扬优补差,力求将此项工作更完善完美。

2.调研结束后给各地市教育局和各学校书面反馈意见。

五、调研组人员组成

调研组一般有四人组成,高校学校体育学教授一名,一线体育特级教师一名,体育教研员一名,学校卫生专家一名,从理论到实践,人员组成结构合理。高校教授旨在注重了解、比对反思教、学、用、改层面,教研员旨在注重对区域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推进层面,一线教师旨在注重发现、比对、把脉、扬长避短层面,卫生专家旨在注重健康教育、公共卫生、习惯养成,对体育活动的监督指导层面。可谓四方汇集,形成合力,服务基层,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很受基层的青睐与欢迎。

六、调研感悟

1.校长理念清晰前瞻,思维创新引领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一个理念前卫、以生为本的校长身后必定是一所富有生命力和活力的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应该是校长办学最重要的理念。校长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情怀来至于两方面,一是对学校体育工作及上级部门关于体育工作政策文件、法规的认识和理解,二是自身学生时代体育学习经历的体悟与生发。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校长的理念和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认识,感动着我这位体育人。一位校长在反馈时叙说了他自身的故事:他在学生时代文化成绩非常优异,但因为体育成绩不好,做不了“三好学生”,他就强迫自己苦练体育,终于使体育成绩达到优秀等级,获得了“三好学生”称号。同学二十年聚会,昔日的体育教师拿出了当年体育成绩登记簿,对他说,我当年没有为难你,你自己看看,有哪些项目成绩不理想,总成绩的确达不到“三好生”标准。校长说我永远感激这位体育教师,让我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我也更加热爱体育、支持体育。一番话语,引发了我们体育人深深的思考。这个案例至少向我们阐明了三个道理,一是这位体育教师的责任心极强,对学生认真负责,没有因为学生文化成绩好就随便提高他的体育成绩,维护了学科尊严。二是当时的体育学习考核很严格很科学,让学生认可自己的体育学习成绩,维护了学科评价信度,维护了学科发展的历史性,有力的说明了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更热爱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与学生时代的体育教育呈因果关系。三是这位体育教师的档案意识强,注意资料的积累与运用。这个案例对我们当代学校体育人的工作有着较好的借鉴价值。

2.工作方法推陈出新,特色亮点精彩纷呈

时代在进步,理念在更新,但学校体育工作的本质没有变,即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发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常态工作,在周而复始着,但想要整体提高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离不开创新而又扎实有效的措施。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学校的特色亮点,许多创新举措打破了我们传统思维的束缚,拓宽了新视野。

亮点一:年级体育月工作计划

以年级部为单位,每月初向学校上报“年级体育月工作计划”,计划中有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要求,每项具体工作有时间节点和责任人,每位责任人要根据工作计划拟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对照计划督查落实情况,月月有考核,及时反馈考核情况。

亮点二: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情况反馈表

在每学期期末和学生素质报告单一起发放“学生体质健康检测情况反馈表”,让家长了解到孩子体质健康状况,带着爱孩子的倾心督促孩子锻炼身体。

亮点三:体育选修与校本课程结合

在小学开设体育选修课,将课外活动时间与校本体育课程相结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运动特长选择选修课程,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学练,有效促进学生技能特长形成。

亮点四:吸纳社会资源参与业余训练

利用体育俱乐部资源,聘请足球专业教练,参与学校足球队训练,同时对体育教师足球技能进行培训。

亮点五:专题集体备课

体育教研组集体备课扎实有效,安排固定集体备课时间,进行教学业务研讨活动,如开展“体育课堂中提问策略的研究”“耐久跑授课策略”“基本体操――队列队形”等专题研讨,定时定人定主题。

亮点六:体育课考核成绩需学生亲自签字认可

某市体育中考中安排了一定比例的平时分,平时分按照六个学期计算,每学期根据日常体育课学习计划进行考核,将得分换算成体育中考的平时分,因此平时考核尤为重要,为防止,计算错误,需要学生亲自签字确认方可有效。体育课考核成绩向学生公示,让学生签字认可,是对人权尊重的体现。

亮点七:制定学校体育工作五年规划

学校根据五年发展规划总体设计,要求体育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结合体育师资力量,制定体育工作五年规划,并且要求反复论证。

3.行政干预创新高效,考核评价机制健全

教育发展需要行政部门保驾护航,更需要教育主管部门指导引领,科学高效的管理,能促进基层学校规范有序发展。学生体质健康是一个永远没有完工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反反复复的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懈怠、停滞不前的不和谐现象,要想把工作不断向更高层次引领,需要创新管理和激励措施。一个地级市的体卫处领导向我们介绍说,他们会不定期的对基层学校进行明察暗访,查看体育课执行情况,检查每天一小时落实情况,不打招呼不听汇报,核实情况后通报。某地级市规定,每年学生体质调研后三名的学校在年终考核中不得被评为优秀等级,校长考核不得被评为优秀,行政部门以积极的措施引导校长对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高度重视。

4.教师爱岗精神可嘉,学生行为习惯文明

进入一所学校办公楼的大堂,“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一行字直入我们的眼帘,校长向我们介绍说,他们学校的体育教师就践行着这条工作信念。体育组一帮人精诚团结,不计得失,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看看体育教师的课表都是满满的,每个班级的学生数也是满满的,课余之外每位体育教师都有业余训练和体育社团任务,看看每位体育教师的脸蛋,黑黝黝的皮肤中透露着精神。一位初三的体育教师说,决不会让任何一位学生因为体育中考没有考到最理想成绩而埋怨体育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位体育薄弱生,利用节假日为学生义务补差是我应尽的义务。多么朴实无华的语言,没有豪言壮语却能折射出教师最朴素的职业情怀。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教师,“良心饭”是教师永远要吃的饭,当教师把最普通最常态的工作完成到极致,把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教育的工作一定会有美好的明天。

一节体育课进行中,一位学生举手,教师问干什么,学生说要吐痰,在得到教师同意后,学生到垃圾桶去吐痰,然后继续上课。我们听课教师看到这一幕,敬意油然而生。养成这样的行为习惯绝不是一日之功,是体育教师长年累月行为培养的结果,通过这一插曲,能看出这位教师在日常的体育课中德育教育到位,教学规范到位。学生的品行影响着终身发展,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最佳场所,学生的天性在户外运动中会自然流露,当文明礼仪一旦形成习惯,学生的文明素质就达到了一种境界,好习惯金不换。在体育课中要谨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倾向,品行从小事抓起,点点滴滴都是德育教育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契机,因势利导,培养真正意义的文明少年。

七、调研价值

现在举国上下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学校体育工作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中央到省市,有关学校体育工作、学生体质健康的文件纷至沓来,从行政干预到业务指导,可谓是无一不备,但对文件的执行力如何呢?会不会层层打折扣?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急切想知道一线的真实做法,本次督导调研达到了摸家底、知想法、讲规矩、递消息、树牌子的效果。

1.传递先进理念,提升体育管理水平

本次督查调研组在每个学校调研半天,深入课堂,查阅大量资料,进行不同层次人员访谈,观摩大课间、课外活动、课余训练现场。在调研过程中当地行政主管和业务主管都一起参与,一系列的举措使调研组对基层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调研交流反馈中,专家向基层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传达了省体卫处和教研室关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最前沿的信息和最基本的要求。大课间是“每天一小时”的规定动作,调研组向基层学校诠释了“用好每一分钟,用足每块场地,激发每位学生运动激情”的大课间设计理念,以及“安全、有趣、有效”的基本要求。个人和学校的档案材料是对历史的记载,对个人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工作的开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资料,调研组专家对个人业务档案、学校活动资料如何整理归档的规范与要求进行了翔实地指导,所有材料均要有电子档和纸质档,以备不便。材料保存均要建立目录索引,以便自己归类存放材料和查找材料。以一次体育竞赛活动资料积累为例,应该包括:活动通知、活动方案、竞赛规程、报名表、竞赛成绩单、过程记录单、活动过程照片、成绩公告、新闻报道等。调研组专家在各自分工调研中,帮助学校挖掘和提炼成功经验,及时记录下主要成绩和与众不同的亮点,将这些成功经验写入调研报告,向全省推广。在查阅资料、看现场、访谈、测试、反馈等调研过程中,调研组全方位的了解学校体育工作,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向参与的地方行政领导、学校领导以及体育教师指出不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里不行怎样才能行,如何突破,这些可行的措施、合理化的建议使一线体育管理者和一线体育教师澄清了认识的误区、正本清源的价值凸显。

2.规范教学行为,提升调研水平

篇2

为此,我在上任之初就跑遍了全镇十九所学校,在充分听取各级领导及广大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基本工作思路为“抓德育,促成绩,保普九,变校貌,求发展”。基本工作思路确定后,总校一班人就紧紧围绕这个中心开展工作。2000年5月教育体制改革、2001年9月原浩特乡教办撤并到东明教办,尽管当时的教育都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但基本工作思路没变。后来的实践证明,这个基本工作思路不仅是当时的工作中心,也是近十年来的工作重点。

一.德育工作 统一人的思想是搞好其他工作的前提,而德育工作正是统一人的思想的有利手段。德 育工作的开展主要是围绕自身德育修养、教师德育工作、学生德育教育三方面展开的。 1.加强自身德育修养 古语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只有自己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才能对广大教师和学生具有说服力。近十年的工作中,我主持修改和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二十余个,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上,我可以说为广大教职工做出了表率,节假日很少休息,经常加班加点;在利益面前不争不抢,在1995年的考核中主动放弃评优指标,在1996年职称晋级中主动让出小教高级名额,在1997年的3%调资时又主动放弃。所有的这些我只想说明一点:我是领导,只有吃苦在前,才能产生榜样的力量。 2.完善教师德育考核体制 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托,建立了教师德育考核体系,从爱岗、协作、敬业、爱生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德育考核,并将此项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的重点,实行德育考核一票否决制。由于教师德育教育得体得法,使我镇的教师队伍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一种昂扬进取的拼搏风貌,一种同步时代的开拓意识。10年来,全镇累计有103人次受到镇党委、政府及教办的表彰,19人次受到旗委、旗政府及教体局的表彰,8人次受到旗级以上部门表彰。全镇无一例教师违法违纪现象。尽管这是看似平凡的成就,但却是广大教师精神风貌的完美体现,是教师德育教育的丰硕果实。 3.规范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经长期的探索,现我镇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已形成了课堂德育渗透、班队主题教育、社会巩固监督的良好格局。课堂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课为主阵地,结合其他科的德育渗透,使学生接受系统而全面的德育教育;利用班队会、升旗仪式、红领巾广播站、板报、手抄报、扶贫助残等主题形式对学生进行德育主题教育,升华课堂德育渗透;建立德育三结合网络,吸纳社会和家庭参与到学生德育教育中来,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德育教育在社会和家庭得以巩固,并能处在社会和家庭的监督之下,从而强化德育教育效果。长期的实践证明,这种德育教育格局效果良好,全镇各校都形成了校风正、学风浓的良好局面。

二.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主要体现在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在这方面,我的具体做法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材。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长队伍,强化学校一线工作的“第一管理” 校长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声誉,进而关系到全镇教育教学工作这个整体。可以说,一个好的校长就是一所好的学校。因而,经充分的考察和选拔,在我的建议和主持下,10年来更换了基层校领导13人次,将一批年富力强、文化知识较丰富、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推上了领导岗位。这些年轻人的上任,使东明教育的决策层有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特点,为东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基础。 光有素质高、能力强的校长而没有严格的监督管理体制不行。为了使各校的工作在各校长的领导下全面而有序的展开,教办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以规范校长的行为。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重视对校长工作的考核。针对校长工作的特点,教办制定了《校长工作考核细则》, 全方位、多层面的考核校长的工作。学期末由教办负责对各校长进行定量考核,考核成绩作 为校长年度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入个人档案;学年末校长在全镇教师大会上进行述职,这样各校长之间相互交流了经验,使各校在管理上取长补短,起到了相互促进的作用。 (2)要求校长任主课。校长不仅要有出色的管理才能,还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这样 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在广大教师中树立起威信。为此,在我的建议下,教办制定了相应的规定,要求各校长必须承担一门语文或数学的教学任务,并且与其他教师同等条件参与教学成绩评比。这不仅使校长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权优越感,使广大教师乐于服从管理,也为校长能更好的指导教学工作提供了最充分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为各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充分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根据我镇校点较多,教办人员少的实际情况,教办及时转变职能,集中精力抓大事,工作重点放在宏观调控督导上,充分发挥各校长的管理才能,尊重各校长的管理权,放手让各校长管理校内事务,教办对各校的校务工作主要负责检查和考核,当好参谋,做好服务,绝不无原则的横加干涉。 (4)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和外出学习交流。对于上岗的校长,教办要求必须无条件的接受岗前培训。自1994年以来,全镇中小学校长已累计培训58人次,其中现任中小学校长均参加过两次以上培训。每次校长培训期间,教办与教师进修校都相互交流,请教师进修校将各校长进修期间的表现及时反馈,以便教办全面掌握校长培训状况。为了拓宽各校长的视野,教办还积极组织校长外出学习和交流。曾先后去过通辽、大镇、太和及区外一些发达地区参观学习。 由于教办在校长队伍建设中抓住了关键环节,因而使得整个校长队伍体现出了专业、民主、干练、进取的管理特点。近十年来,没有一位校长因学校管理而受到纪律处分。 2.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学校的一线工作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好坏,进而影响到全镇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此,教办十分注重教师队伍整体建设。 (1)为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自财政统筹以来,各个乡镇几乎都不愿意接受新大中专毕业生。我多次向教体局争取,和镇党委政府协商,自1997年以来,在我镇财政也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新接受大中专毕业生63名。对于那些因病、因年龄等原因不适宜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同志,教办制定相应的政策,允许他们内退。现全镇教师平均年龄只有42岁;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89%,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其中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20%, 现全镇有24名教师正参加大专以上函授学习;经过近几年的调整,我镇教师队伍已实现了 向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转变。 (2)全员参政,民主管理,公平竞争,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师管理中,只有真正的尊重教师的劳动,使教师的劳动得到公正的评价,才能充分的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客观、公正的教育评价机制是形成性评价的核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以成绩说话,避免评优、晋级、调资等教师敏感问题的暗箱操作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努力创建人人争先但和谐有序的良好氛围。自1997年以来,我们就探索教师考核评价办法。经过反复的讨论及在实施中的逐步完善,最终形成了一套全员参政,相互评价,民主监督的教师工作考核评价管理办法。这套办法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其一,成立教办和学校或学区两级考核领导组织,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由全体教师民主选举产生,统筹全镇教师考核评价的总体工作;学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由本校或本学区教师民主选举产生,负责本校或本学区教师考核工作的具体事宜,并对教办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其二,备、讲、批、辅、考等常规教学的考核由各校或学区考核领导小组组织量化,在量化时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由于各校或学区的打分标准有差别,所以量化结果由教办考核领导小组统一平衡排名,尽量保证全体教师处在同一起点上;其三,取消了传统的全体教师投票评优选模的做法,把评优选模的指标以候选人的形式按比例分配给各校或学区,按考核结果由高到低确定候选人,候选人上报教办后,由全镇考核领导小组依据全镇平均考核结果决定正式评优评模人员。这三个突出的特点,使教师考核评价工作全程体现出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力的促进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 (3)抓好教师在职学习工作。根据上级工作安排,认真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计算机培训、普通话学习等在职培训,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丁培忠、瞿如和等专家的讲座。每年教办都组织两次以上全镇规模的主任专题讲座,并且要求各校长、教导主任每人每学期在校内至少做一次专题讲座。这多种在职学习形式,从不同的侧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

三.教学管理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核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基础,是教师的事业生命。同时教学质量又是老百姓最关心的热门话题之一。提高教学质量既是老百姓所期待的事情,又是教师所努力的最终目标。教学工作周期长,成绩回报隐形大,因而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近十年来,教办在按时组织各校按大纲及上级要求认真完成各项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形成了以下几大特点: 1.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根据我镇的实际情况,教办在近十年中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常规教学要求》、《考勤制度》、《课堂常规》、《教科研制度》等在内的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各项制度12个。这些制度,几乎涵盖了教师教育教学的所有方面,大到教师职业道德,小到作业批改日期的写法,规定的都非常详细,便于教师操作,便于领导检查,同样也便于规范学生的学习。 2.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教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教办深知这一点,因而十年来努力构建东明 镇教科研体系。现我镇已形成了“教办—学区—学校—教研组”教科研四级网络。教办教导处负责全镇教科研主题确定、落实及检查指导等全面工作;全镇划分为6个学区,每个学区设中心教研组,负责学区内的教科研安排组织工作,对教办教导处负责;完小教导主任及校点负责人负责本校教科研组织安排工作,对中心教研组及教办教导处负责;学校内设教研组, 为教科研基本载体,承担教科研的具体工作。在活动内容上,教办教导处结合全镇实际确定大的教科研课题,分解到学区中心教研组或各校,再转分到教研组或个人。对于教师或基层 教研单位所确立的教研专题,必须逐级上报至教办教导处备案。在活动时间上,要求教研组每两周至少一次,学校每月至少一次,学区每学期至少两次,教办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全镇规模的大型教科研活动。在活动形式上,教师必须有活动记录,教研组、学校、学区中心组必须有教研活动报表,并且附原始材料上报。教科研网络的形成和运作,对提高我镇教师队伍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落实素质教育,改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教育都徘徊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尽管素质教育已喊了多年,但由于众所周知的体制等原因,老百姓甚至是一些教师,还始终把升学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结果导致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放弃原本就很脆弱的素质教育。针对这种现象,教办用几年的时间,通过对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调整,逐步改变了教师的这种教育教学观念。主要做法是:首先取消将升学率作为考核学校和教师的一项主要指标;其次在成绩评比中不单纯的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加大优秀率、及格率、巩固率的参评比重;再次在常规教学要求中加大素质教育方面的考核权重;第四在考核中以附加分的形式为在素质教育方面取得成绩的教师加分。第五是教办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小学生技能技巧比赛等全镇大型活动,检验我镇素质教育的成果,展示我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风采。上述种种努力,使素质教育在我镇得以较全面的落实,基本上改变了教师应试教育的观念。 4.应用信息手段,开发教师教育教学渠道 现代化和信息化教育是教育的最终发展方向,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途径和有力 保障。近十年来,我们抓住一切机会为我镇争取各类现代化的教学设施。1996年在我地区最先进的教学设施是一机一幕,我镇争取到17套;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远程师资培训项目刚到我地区,我镇就争取到1套,并指派专人送录像下乡;自2000年以来,教办又抓住一切契机共为11所学校争取到了“百年树人”、“李嘉诚”现代远程教育项目,为镇中学争取到了语音室、微机室项目。同时,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2003年派4名教师参加了自治区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到今年教师完成了计算机全员初级培训,并有38名教师完成了计算机中级培训。可以看出,我镇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环境建设,都已基本满足我镇教育的当前要求,开发了教师教育教学渠道,为实现全镇电化教学及“校校通”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适时学习观摩,拓宽教师教育教学视野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圈子内,不时时拓宽自己的视野,只 能是故步自封。为此,教办抓住一切机会,为教师提供学习观摩的机会。1997年瞿如和到开鲁讲座,1998年丁培忠到奈曼讲座,2001年在奈曼举行自治区小语基本功竞赛,2003年在奈曼举行自治区小语基本功竞赛,这都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观摩学习机会。每次观摩学习我们都统一组织,精心安排,使每次活动都井然有序。为了使广大教师学有所得,每次活动前教办都统一下发学习观摩重点,让教师有针对性的参与。每次活动结束,教办都要检查教师听课记录,并要求与会教师每人写一份学习观摩心得,在校内交流。由于每次活动的组织和安排工作圆满周到,所以都收到了很明显的学习效果。 四.基础建设 1994年上任之时,正值全旗大力推进环境育人理念之际。各校在消灭危房的前提下, 实行“香化、美化、净化”工程,全面优化育人环境。优化育人环境,首先要使领导更新观念。因而,在我的倡导和组织下,镇政府有关领导、各村干部和各校长先后两次赴太和、得胜、桥河、大镇等校园建设先进乡镇参观学习,强化了领导阶层的环境育人意识。在总校的 认真协调下,各村加快了完成此项工作的步伐。其中苏日格村1995年投入资金32万元用于学校建设,代筒村1996年投入8万元新建一栋教室,达木嘎村1999年投入3万元建办公室、硬化校园,东明村2000年投入12万元翻修教室、配置桌椅、硬化学生活动区,永胜村2001年投入1万余元更换门窗,其他各村对学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投入。现全镇29所中小学已全部达到砖瓦化,其中11所学校被授予旗级以上“花园式学校”称号。 自1997年始,总校开始协调使用义教项目、世行项目、国贫项目、逸夫工程等上拨资金,用于镇中学、中心校、逸夫小学的基础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合计使用上拨资金160余万元,今年还拟争取“希望工程”在我镇安家落户。在上拨资金的使用上,我可以说事必亲躬,从立项到预算到质量监督,每个环节都严把质量关,使资金全部用在刀刃上,到现在可以说是一名校园建设的行家里手。由于我们严把质量关,镇中学项目房在上级检查验收中被通辽市教体局授予“农村牧区义务教育示范学校”。上拨资金的使用,既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又优化了育人环境,还使我镇的基础建设走在了全旗的前列,真可谓一举三得。 五.文体卫生 文体卫生工作是学校的日常工作,时时关系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健康,因而也是教办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认真贯彻落实“33211”工程,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配合上级定期为学生体检。 2003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席卷华夏大地。面对疫情,教办组织全体人员积极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周密安排各校师生开展防非工作。为取得防非的胜利,我们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及时召开会议,下发通知,印发传单,分发防非药品,教办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监视疫情等,充分发挥了教办的组织协调作用。防非期间学生停课,为了不耽误学生学习,教办认真组织各校合理安排学生的家庭作业,收到了防非学习两不误的效果。 六.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是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重要形式,因而教办制定了勤工俭学工作管理制度,要求各校将勤工俭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单独做工作计划。在勤工俭学收入的使用上,教办严格把关,使收入真正的用于弥补教育经费不足。各校勤工俭学的主要途径是校田地,过去在校田地的管理和属权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使校田地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教办组织人员对全镇各校的校田地进行了彻底的清查,掌握了基本情况,并对过去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同时,请示政府发文,规范各村在校田地管理、权属、收益等问题上的行为,从而使我镇的勤工俭学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