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1 12:38: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经济运行情况分析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篇1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按照“2311”发展战略,以龙头产业为引领,以园区规划为核心,以基地建设为载体,狠抓项目,发展生猪、肉兔、核桃产业、小米小杂粮加工,成效显著。

1、主要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截止目前,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完成3528万元,同比增长10.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49万元,增长18%;税收完成17.8万元,同比增长9.1%。乡镇企业增加值实现156万元,同比增长8.6%。实现了任务“过半”,预计全年主要经济指标可圆满完成。

2、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情况。

(1)产业发展方面:一是传统产业稳步发展。谷子种植面积8000亩,改造老梨树300亩,发展新品种梨树300亩,嫁接梅杏500亩;建成养羊小区、养猪小区各一个,猪、羊存栏、出栏数实现了新突破。二是兔养殖业和有机蔬菜种植实现新突破。武乡县檀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辐射带动作用凸显。檀原公司位于__乡斜道沟村,成立于2010年3月,是一家以养兔和大棚蔬菜种植、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武乡县村官创业示范基地。现已建成优质兔繁育养殖基地1200㎡;有机蔬菜大棚50座、15000㎡;有机小杂粮示范基地2000亩。公司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带动了全乡19个村养兔和种植产业的发展,每年可向社会提供种兔1万只、商品兔15万只、有机蔬菜80万斤、有机小杂粮180万斤,每年实现年人均增收300元。三是核桃经济林长足发展。截止目前,全乡核桃种植总面积达6000亩,实现了户均1.5亩的目标。乐家坪、圪针庄村核桃种植实现了集中连片,张庄、铺上的管护工作走在了全县前列。下一步将组建核桃经济林专业合作社,加强全乡核桃种植、管护、加工、销售等工作,到十二五末,力争核桃种植总面积达10000亩,实现人均1亩的目标,核桃加工销售一体化,使核桃产业成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支柱。

(2)项目建设方面:一是王家垴万头生猪项目建设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建设全面启动。该项目位于__乡王家垴村,总投资1808.37万元。去年完成投资125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投资450余万元,已建成猪舍等生产区建筑面积8500平米,饲料生产及产品库建筑面积1039平米,办公区建筑面积600平米,职工宿舍等后勤区建筑面积350平米,检验检疫中心100平米,销售服务部100平米。考虑市场和发展效益,6月份与山西大同佳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引资1500万元,继续扩大建设规模,建设猪舍2000平米,饲料生产及产品库1000平米,职工宿舍200平方,绿化、硬化3000平米,购置空调、热风炉等配套设施,引进种猪500头,目前项目完成立项批复,办理了前期手续,主体工程已开始建设。建成后可年出栏商品猪10000头,年销售收入1698万元,年纯利润608万元。同时采用龙头企业带动养殖农户的发展方式,为社会提供100多个就业机会,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饲草资源,降低养殖成本,极大推动我乡养猪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二是蒋家庄金谷子杂粮有限公司万吨小米精加工生产线建设项目。总投资1633万元,去年完成投资126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373万,项目建设全部完成。

3、美丽乡村建设情况。蒋家庄美丽乡村建设,总投资200万元,截止5月底完成投资120万元,完成健身广场、跃进门、凉亭、便民服务中心、洗浴中心主体设施建设,建成200平方光伏发电项目、完成旧村改造完成工程量的60%,村庄绿化、污水处理系统及附属配套工程将于8月底前全部完成。

二、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总体来讲,上半年我乡主要经济指标均按计划完成,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种养业仍是我乡的主打产业,起着主导作用。二是近年来引进的个别企业今年将成为我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亮点。三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于去年工程项目续建,新签约项目进展缓慢,投资侧重于种养殖业,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未能落实。四项目签约数量单一,储备项目落地尚有困难。五是一产较之去年同期有所上扬。其主要原因是农建设施作用不断壮大,部分设施农业发展较快,核桃经济林管护工作初见成效。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企业自身力量有限,重点项目推进资金十分紧张。二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支撑经济发展的企业数量有限。三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观念滞后。

四、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措施:

(一)目标任务:

1、抓好业生产,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5000吨左右;

2、农村经济总量达7700 万元,绝对增加700万元,同比增长700万元;

3、固定资产完成200

0万元,全年完成3349万元,增长12%。4、招商引资完成33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10%。

(二)、主要措施:

篇2

一、财政收支预算完成情况

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14076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6.2%,比上年同期增收1013万元,增长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69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7.5%,比上年同期增收3447万元,增长4.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2%,比上年同期增支40265万元,增长19.4%。

全州上划中央两税完成3426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0%,比上年同期减收6074万元,下降15%。上划所得税完成2500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4%,比上年同期增收2841万元,增长13%。

二、财政预算执行中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一)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首次恢复到正增长。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州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对房地产、矿冶等重点支柱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宏观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持续走低,到1季度末收入降幅达到了创纪录的负增长22%。面对复杂多变的财政经济形势,州委、州政府高度关注,于4月中旬接连召开了1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和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深度分析了当经济形势、财政经济运行走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增投资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的提升了全州上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政策上资金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予了及时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运行,财税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组织收入,进入4月份后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形势有所扭转,5月份保持了趋好的势头,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缩,比1季度末减少了1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趋势已得到有效的扼制,在4月和5月有效工作的基础上,进入6月,各级财税部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更加果断有力的措施,突出抓好收入的组织和入库工作,使本月入库数创历史新高,一举恢复到正增长,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完成情况要明显好于税收收入,对扭转收入持续下滑局面恢复增长作用显著,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538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2.6%,比上年同期下降1.5%,减收97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531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3.4%,比上年同期增长40.6%,增收4419万元。从税种结构看,主体税种,特别是与市场和生产投资关联度大的税种减收较多,其中:营业税减收3236万元,增值税减收1961万元,资源税减收954万元。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显现和州县党委政府采取的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鼓舞,我州房屋交易量有所增长,带动了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的快速增长,共计增收3579万元,增长58%。

(二)分级次分地区预算收入执行不平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州各县的影响因产业布局和对市场依存度不同而程度深浅不一,矿冶、房地产等产业占经济比重大的县年受到的影响相应较大,而这些县在全州收入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全州有5个县和州本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比上月增加了1个,比1季度末增加了3个,特别是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的累计增幅分别为18.5%和11.8%,分别增收4794万元和899万元,对止住全州收入下滑势头恢复增长作用巨大,另外丘北县增长了23%、广南县增长了10.1%、西畴县增长了4.8%、州本级增长了7%,对帮助全州收入走出困境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3个县收入仍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但下降幅度都有了一定的减缓,其中麻栗坡县下降38.3%、马关县下降13%、富宁县下降0.3%。

(三)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增幅呈下降趋势。

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确保增长的政策背景下,依靠省财政厅在资金调度上的大力支持,我州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早明确和下达年度预算收支指标,加大资金的拨付力度,不断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在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突出支持扩大内需项目、抗灾救灾、涉农惠农、社会保障和扶贫等方面资金需求,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受财力增量制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低等原因的影响,财政支出呈现下滑趋势。1-6月全州一般预算支出共计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55.2%,达到了序时平均进度的要求,增支40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虽比上月多了2个百分点,但比1季度末少了4.8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支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增幅下降的趋势也很明显。从 支出的经济分类看,财政统发工资支出10977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4.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保工资保运转仍然是我州财政支出的大头,但随着财政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资金所占支出比重在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正不断得以改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9.9%、增支11637万元,主要是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带动了这类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13.4%,增支13102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在公共财政的理念下加大了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增长18.7%,增支1245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为缓解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和投入;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增长148.2%、增支2422万元,这得益于中央拉动内需实行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从分级次的情况看,受财力增量慢的制约,州级支出增长乏力,累计支出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9%,而县级增幅为20.9%,有4个县的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2个县增幅更是在25%以上。其中: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支出形势明显好转,分别增长了28.4%和22.9%,共计增支14557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6%;而相对较为贫困的丘北和广南两个县在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增势也较为强劲,分别增长了32.5%和22.2%,共计增支12896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2%。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存在和显现。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企业生产依然困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运行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还很脆弱,工业生产和销售还处于较低层次,规模小、效益差,部分工业发展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有限,增收亮点不多,增长的潜力有限;

(二)财政收入增收的后劲不足,持续增长的难度大。我州财政收入增量的大头来源于营业税,而营业税增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因此,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意义重大,财政收入增长有相当份额是靠投资派生的一次性收入,如果投资增长的持续性难予保证,不仅直接影响建安营业税的增加,而且影响重点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对将来我州经济发展财政增收造成困难;

(三)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大,公共财政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服务能力差距较大,需要“补课”、“还债”的领域较多,扩大内需建设项目需要地方配套资金量大、兑现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压力大、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社会保障和医疗、国企改革、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等急需财政负担的支出项目还非常多,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旺盛,财政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四、全年财政收支形势预测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和显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在全国全省经济正趋好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预计下半我州经济将恢复正常增长,上级政府也将继续倾斜照顾和支持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工作,财政部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小金库”清理检查“回头看”和财政资金管理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将更有利于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和绩效管理,在上半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预计可以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少于1700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可超过448973万元(不含上级专款和不明确的转移性支付),力争突破48亿元。

五、下半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打牢财政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三七、烟叶、辣椒、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的互动,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能力;三是在扎实做好、砚山两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基础上,以特色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努力培育县域经济,为从根本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打牢基础。

(二)强化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一方面是认真落实好西部大开发,非公经济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着力创造和谐税收环境。同时,认真清理和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杜绝税收征管中随意减免现象,重点对社会福利企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免进行清理和规范,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加大稽查力度,开展行业性专项检查,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另一方面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政府的非税收入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好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确保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入库。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构建公共财政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减少直至退出财政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提高公共资源配置能力,确保政权运转和重大项目资金需要;二是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文化、就业和再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四是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努力规范和完善津贴补贴制度,落实好国家津贴补贴政策,提高工资透明度。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

正确把握好国家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领会好其深刻内涵,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认真落实“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细化和硬化预算管理。继续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二是理顺政府采购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业务关系,建立操作规范,方便快捷,便于社会监督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三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巩固“乡财县管”改革的同时,全面落实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安排到农场,把改革的好处落实到农工身上;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进度,集中力量加强财政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的推广,力争今年网络全部联通到县。

篇3

(一)问题

我国的煤炭产业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发展。近年来由于煤炭的需求日益增高,由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而导致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诸如无序的竞争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均引发了一些深层次问题,并产生出不少矛盾。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1、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不少地区对于煤炭资源的开发、煤炭产品的加工等综合利用程度不高。不少地区并不具备煤炭综合利用技术,对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于洗选、炼焦、发电等;而对于一些具备较高的科技含量,且顺应清洁能源产品和技术理念的开发模式,如工业型煤以及煤焦油深加工等,不具备雄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产业化发展。

2、综合利用程度低

在煤炭资源的开发中,不少地区没能意识到与煤共生、伴生的矿产资源,从而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在不少煤矿中,这些可利用资源,至今难以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浪费严重。

3、环境与生态的破坏

煤炭的生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往往涉及到很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于煤炭产业的发展而滋生的环境问题与生态问题屡屡涌现。以产煤大省山西省为例,该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差的地区之一。不少地区地表大面积塌陷,大气烟尘污染严重。

4、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不少地区的煤炭产业往往是平均规模小、矿井数量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从而导致市场竞争主体过多,产业整体难以健康发展。由于经济利益的追逐,小煤矿发展速度过快,装备水平整体偏低,安全隐患居多,阻碍了煤炭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5、安全形势严峻

由于煤矿分布点多面广,布局不合理,矿井基础差,安全欠账严重。不少企业为了压低成本,难以做到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维修,造成矿井隐患增加。煤矿往往缺乏安全管理人员,人才素质低,不具备应有的安全意识,不能接受正常的安全教育培训,这些状况均引发了煤矿安全隐患增加。

(二)原因

产生以上一系列问题的原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之下,煤炭产业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的矛盾。再加上价格机制,税制政策没有能够即时适应市场机制的发展要求,为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阻碍。具体的原因分析如下:

1、煤炭产业运行管理机制僵化

许多地区的煤炭资源开发往往遵循了粗放型发展模式,即大规模开发―大规模煤炭输出―煤炭产品增值加工的模式。这种模式难以适应当前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理念,造成国有煤炭资源资产大量流失,部分地区煤炭开发秩序混乱。

2、传统的发展观念的桎梏

煤炭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传统的发展观念没能具体注重煤炭产业发展的质量和环境质量,产生“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错觉。长期以来,许多地区惯于以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为先导,牺牲了资源和环境。

3、煤炭价格机制的缺陷

我国的煤炭资源存在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的情况,煤炭产品的价值难以在流通过程中被兑现,阻碍了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煤炭价格机制的缺陷表现在:煤炭价格没有反映煤炭的完全成本。此外上下游不同行业的比价不合理,煤炭价格的内部比例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二、我国煤炭产业经济运行存在的对策

(一) 强化煤炭产业的宏观调控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市场机制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由于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致使不少煤炭企业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政府必须进行大力的宏观调控和管理。

此外,要对煤炭生产的总量进行科学控制,使得煤炭供求平衡,做到合理和有节制的开发。

(二)推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

只有对现有的煤炭产业结构做出调整,才能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不少产煤大省的产业结构属于一种超重型结构,完全建立在对资源初级加工与资源开发上,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与繁荣。而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产业结构必将导致多种社会经济问题与环境问题的滋生。因此,应该摒弃那些区域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基础的模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煤炭产业综合实力。

(三)提高准入门槛,完善税费政策

煤炭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应该对煤炭行业的企业提高准入门槛。可以通过仿效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招标投标制度,优化配置资源,防止煤炭资源的浪费。

我国现有的资源税是基于计划经济基础,难以体现国家的所有者经济权益。由于事实上现行的煤炭资源税没能有效地实现与煤炭企业占用的煤炭资源的挂钩,虽然按照煤炭质量优劣确定税额,但是远远未能遏制住煤炭企业抢占资源的现象,造成了税额与资源质量优劣没有直接关系,不利于调动煤矿的高效率、低污染生产。

(四)完善煤炭价格机制

马克思指出“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商品的成本价格规定的。如果商品低于它的成本价格出售,生产资本已经消耗的组成部分,就不能全部由出售价格得到补偿。如果这个过程继续下去,预付资本价值就会消失。” 只有构建科学化的合理煤炭机制,才能对煤炭作为一种资源的价值性属性、稀缺性属性和成本收益性属性进行明晰化和确定,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篇4

   上半年整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424万元,同比增长2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99万元,同比增长19.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29万元,同比增长59.2%;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6万元,同比增长13.5%。整体经济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业企业先期投入和建设工业原料基地为切入点,带动工农业共同发展。

   今年旗政府积极鼓励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企业以订单农业先期投入和赊销种子、化肥等方式为农民解决种粮资金5000多万元,这样即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工业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和原料的供应问题。目前我旗大豆、马铃薯、乳业等原料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不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也带动以农畜产品加工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从目前看我旗今年自然条件好于上年,没有出现大的灾情,国家又出台了农业减税、种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有工业企业的加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走势看好。

   2、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由于旗委、旗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上半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92万元,同比增长4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79万元,同比增长40.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8.0%,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18.2%。上半年工业经济看好的主要原因是:规模以上企业继续扩大,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一些工业企业生产形势看好,如: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几家企业,实现增加累计与同期相比增长23.7%.

   今年以来我旗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工业企业改造、移动通信基站及光缆改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顺利。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8632万元,同比增长85.4%;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018万元,同比增长88.5%。

   上半年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629万元,同比增长59.2%,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为47.3%,拉动整体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趋旺。

   随着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增强。上半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27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县的零售额18853.5万元,同比增长15.3%;县以下零售额10573.5万元,同比增长8.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178万元,同比增长10.2%。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89.7元,同比增长9.1%;人均消费支出2242元,同比增长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32元,同比下降45.0%。

   全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37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6764元,同比增长14.2%;企业平均工资2093元,同比增长8.9%.

   三、市场物价继续上扬。

   6月末全旗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比上涨2.1%。主要是受粮油、肉、蔬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32.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7%;水产品上涨7.5%。

   四、财政、金融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旗委、旗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确保政府各部门正常运作。上半年财政总收入3306万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31万元,同比增长24.8%;地方财政支出10027万元,同比增长14.4%。上半年我旗机关事业单位没有拖欠工资现象。

   金融形势较为平稳,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03亿元和10.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为0.5%和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7亿元,同比下降1.9%。

   五、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是好的,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是我旗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26.4%和13.5%。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看,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远远低于第一产业,显示出三次产业不能均衡发展,而我旗农业又是不能稳定发展的产业,首先是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其次是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主要是依赖于自然条件,并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我旗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

   二是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原料短缺,产销衔接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点工业项目进展缓慢等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由于原料不足,今年全旗油脂行业生产进程比较缓慢,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造成工业生产成本提高,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要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大豆、马铃薯、白瓜籽、葵花等我旗有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扩大无公害蔬菜和中草药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绿色大豆,增加甜瓜、小米、元葱等特色农产品,营造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转变原始的种植方式。共2页,当前第1页1

篇5

(一)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42.5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5.3亿元,增长37.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5亿元,增长35.1%,增幅均居全省第2位,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5和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4.4亿元,增长31.6%;引进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省外境内实际进资24.9亿元、增长68.1%;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835万美元,增长171%;出口创汇1亿美元,增长127.9%。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增长3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54元,增长20.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613元,增长14.8%。

(二)主攻工业成效显著。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各月累计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4.4亿元,同比增长31.6%。二是园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力作用继续加强。全市十个工业园区招商实际到位资金25.67亿元,同比增长3.4倍;完成利润40338万元,同比增长237.25%;实现税金37786万元,同比增长125.35%;列入全省“十百千亿工程”的金巢经济开发区、抚北工业园区、东乡经济开发区运行状况良好。三是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效益综合指数1—5月份达184.18%,同比提高28.6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完成113.84亿元,同比增长59.8%;实现利税7.73亿元,同比增长58.9%。四是重点企业快速发展。全市30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30亿元,同比增长73.93%,有13户企业增幅在30%以上;实际入库税金12699.4万元,同比增长6.4%。五是重点技改项目和新产品开发进展顺利。20个重点技改项目已有5个基本完成,8个正在建设。

(三)重点项目进程加快。一是城区重点项目建改进展较快。市中心城区40个重点项目中,已正式开工建设的有24个,其中14个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要求。在今年要求完工的19个重点项目中,已有18个开工建设。同时,向莆铁路、抚吉高速、济广高速抚州段前期工作也有了新进展。二是城市经营成绩突出。上半年,中心城区共上市成交土地17宗,面积1411亩,土地经营性收入成交价款9.2亿元。同时,建设规费收入超过6800万元,为重点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支撑。三是城市管理效果突出。进一步发挥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功能,逐步建立了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全面实施了临川大道、南门路及23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工程,市政设施完好率达到95%以上,路灯亮灯率达到98%以上;强化主次干道及背街小巷的保洁,保洁率达100%,垃圾处理率达98%,抚州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投资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上半年,第二产业投资28.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2%,占投资总额的49.1%;第三产业投资29.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1%,占投资总额的50.3%。二是重点建设项目、行业投资持续增加,上半年,制造业投资25.64亿元,增长35.2%。三是房地产业投资增速放缓。上半年全市房地产业投资13.67亿元,同比增长31.0%,低于全市投资总额的增幅。

(五)农业经济形势看好。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两大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以强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上半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4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

1、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粮食是我市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稳定农民收入基数中,其作用至关重要。今年我市按照“山下建优质粮仓”的要求,以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为重点,稳定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品质,主攻单产,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稳定增产。全市落实粮食生产面积595万亩,比去年略有增加,其中早稻种植面积229万亩,比上年增加3.6万亩,早稻丰收已成定局,预计早稻总产量达89.44万吨,亩产为391公斤。

2、高效经济作物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经济作物看,近几年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收入比重越来越大。特别是以南丰蜜桔、食用菌、蚕桑、烤烟、花卉等为主的特色高效经济作物,已成为种植业增收的主体。今年我市在发展“一村一品”上狠下功夫,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品质和档次,重点抓好南丰蜜桔的开发。据统计,全市新增南丰蜜桔面积15万亩,新增烤烟1万亩,新增白莲1.5万亩,新增桑园0.6万亩,新增花卉苗木1万亩。

3、养殖业生产前降后升。养殖业生产前期受疫情的影响,整体发展速度下降。近期受市场影响,得到有效恢复。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10.87万头,同比下降2.1%;家禽出笼2787.35万只,增长0.9%;肉类总产量达11.41万吨,下降5.7%;生猪存栏122.88万头,下降9.8%;家禽存笼1890.4万只,下降3.7%。但第二季度禽畜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水产养殖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上半年,水产品产量66140吨,同比增加6250吨,增长10.4%;特种水产品产量17321吨,同比增加5371吨,增长44.9%。

4、新农村建设有效推进。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和省委、省政府“五新一好”的总要求,我市新农村建设在抓好去年537个试点村的基础上,今年又有798个自然村列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行列,目前全部完成了试点村的规划设计工作,正在进行“三清三改”。生态家园建设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市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2743户。阳光工程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805人。

(六)市场繁荣活跃。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4亿元,同比增长16.0%。

今年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张力不断加强并持续释放,推动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连续走高,特别是3—6月份,受肉类及其他食品类价格轮番上涨的推动,CPI逐月攀升走高,上半年抚州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103.47%,比上年同期的100.6%扩大了2.9个百分点,涨幅不仅高于年初确定的3%的物价控制目标,而且在全省十一个设区市中,与宜春并列第一位。但离5%左右的适度上限还有一定距离。

(七)财政金融稳健发展。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5.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5%,保持了今年以来连续在33%以上的增幅纪录,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5.5%;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51亿元,增长35.1%,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数的58%。国税、地税收入增势强劲,“两个比重”得到提高,税收收入完成11.3亿元,增长43.6%,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74.2%,比上年同期提高了3.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0.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个百分点。

6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43.14亿元,比年初增加22.25亿元,增长6.9%。其中储蓄存款256亿元,比年初增加11.6亿元,增长4.8%;贷款余额达179.87亿元,比年初增加13.34亿元。

(八)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上半年,实际利用境外资金7835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出口创汇1亿美元,增长127.9%。一是引进项目质量有所提高。引进了一批大的、好的工业项目落户,上半年引进工业项目数量和进资额,分别占全市引进项目和进资额的80.2%、83.9%,其中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省外境内工业项目50个,实际进资24.9亿元。二是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今年引进的项目中,来自长珠闽地区产业转移的项目占全部项目的57.3%。

(九)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围绕实现“四个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全覆盖)和年初确定的23件民生实事,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取得了较好成效。就业再就业形势继续趋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2万人,完成省下达年目标的90.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参保人数27.6万人,参保率达38.3%,超额完成了省下达参保率33%的目标。市中心城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展顺利,3.2万平方米(含0.8万平方米廉租住房)的首期工程于5月底进行了首次公开摇号,共有168户城区低收入家庭领到了经济适用住房购买通知单。

二、当前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1、宏观调控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益。今年以来国家相继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多次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这些将制约企业发展的资金来源,财政部发行15500亿元的特别国债将使下半年进一步收紧银根的可能性加大。从7月1日起,大幅降低出口退税率以及人民币快速升值将影响纺织企业的出口和效益。部分生产要素供求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原材料能源涨价将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影响企业进一步发展。

2、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发展后劲不明确。缺乏旗舰型、税源型的龙头企业,工业的主导作用和支柱产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1—5月份,我市工业增加值的增幅虽然在全省名列第四,但比重只占全省的4.2%,如按人口面积比较,我市应占全省比重的8—9%;从上半年的数字分析,县(区)工业经济运行优于市本级工业,县(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传统的五大支柱产业纺织、机械加工、化工、食品、医药的增长速度落后于其它产业;目前我市部分县(区)工业增长主要由于新引进的有色金属加工企业增长带动,这些企业依赖税收政策,发展前景存在很大变数。

3、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全年农民增收任务仍然艰巨,由于季节因素,农民增收的大头在下半年,农民能否真正实现增收,目前断言还为时过早,困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畜牧养殖疫情难以预料,上半年部分主要畜牧产品出现减产,下半年畜牧产业发展趋势受病害和价格双重影响;二是农作物病虫害潜在威胁不可小视。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比较薄弱,抗灾能力差,受天气、病虫害因素影响大,靠天吃饭的状况使粮食增产仍有压力。三是农资价格和石油价格上涨提高了农业生产成本。受原材料等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的影响,农资价格及农机用油价格也水涨船高,已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粮食直补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继而挫伤农民的种田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最终将影响农民增收。

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过快,困难群体生活压力加大。今年以来,我市食品价格普遍上涨,粮食、肉、蛋等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压力加大,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和粮、油、肉等食品的价格快速上涨,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要远远高于一般收入人群。此外,医疗、教育支出负担仍很重,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逐年快速递增,增加了居民的支出,对低收入户来说压力更大。

三、几点建议

1、适时调度,确保各项指标保持较高发展速度。由于总量基础小,我市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了预期增幅,在全省排位前移,但总量和人均水平仍居全省后列。如上半年我市财政收入增速排全省第2位,总量排第9位,人均居最后一位。

篇6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县发改局、县统计局、县经贸局的领导从各自的业务角度作了很好的发言,对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作为县城所在地,我们xx镇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工业发展“12345”工程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我镇当前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在去年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镇工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一是工业产值总量再创新高。第一季度,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98004万元,同比增长10.8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7499万元,同比增长23.19%。

二是销售产值增长较快,产销衔接良好。第一季度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7767万元,同比增长14.01%,产销率整体接衡,产品销售率达100%,销售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0%,企业效益和利润进一步提高。

三是主导行业拉动作用明显。第一季度,我镇六大主导行业共实现产值59782万元,同比增长18.35%,其中:原创:我镇塑制品、服装、机械、礼品、电子通讯配件、皮革制品这六大行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5997万元、6213万元、3896万元、29079万、5623万元、897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8.34%、40.15%、13.22%、13.21%、17.96%和1.65%。

四是园区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我镇服饰工业园区已投产的22家企业中,有16家企业都是规模以上企业,第一季度完成工业总值185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3%。目前,已落实用地指标的另外23家企业,正积极筹建,争取早日进场。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今年以来,我镇以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树立县外就是外的思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的新突破,确保完成县下达各项指标。1—3月份,共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11%,实际到位内资620万元,完成22.96%。同时,推出包括国贸大酒店、中央公园、物流中心等一批服务业、社会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工业性投资比重加大。今年1—3月份,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2万元,同比增长9.85%,特别是工业性投资完成增长速度加快,1—3月份累计完成4573万元,完成14.29%,同比增长6.32%。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今年1—3月份,全镇完成财政收入106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70%,完成工商税收6720万元,同比增长7.25%;其中国税完成收入2380万元,同比增长11.42%,地税完成收入4340万元,同比增长5.08%。

(五)金融运行基本平稳。今年1—3月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8040万元,比年初增加17311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9077万元,比年初减少699万元,银行存款余额270265万元,比年初增加11617万元,银行贷款余额185892元,比年初减少3480万元。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突出问题

当前,我镇经济增长速度态势良好,但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不尽如意,产品单一等矛盾较为突出,并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相互交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重压力。一是信贷趋紧的压力。截止3月末,全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907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99万元;金融机构倾向大用户和在建项目,大量收缩流动资金贷款,而且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加重。二是企业成本增加的压力。主要是基础产品原材料涨价,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飘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高,金融机构扩大浮动利率范围,公路、铁路货运成本大幅度上涨,劳动力紧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变小。

(二)土地资源依旧成为经济发展硬瓶颈。由于受土地问题的制约,企业发展空间和后劲受阻,导致部分企业不敢上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的更新、增效。土地供需矛盾还使我镇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增加,限制了一些外地企业的流入,也使本地的一部分企业流出,影响了我镇工业增长的潜力。

(三)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一是体现在后劲不足上,由于近年受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我镇一些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总体滞后,影响了新的增长点快速形成,亮点不多。二是体现在重点支撑上,虽然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政策扶持下,我镇企业规模已逐步壮大,但整体规模还偏小,规模以上企业少,仍存在“低、小、散、乱”的状况。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单一矛盾仍较为突出。

(四)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历史欠债太多,加之我镇和县财政分成体制及土地出让、规费分成比例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和开发建设负担过重,财政支出压力仍然很大,制约着我镇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第一、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树立县外就是外的思想。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明确招商引资重点,突出招大项目、好项目。继续推进“以民引外”、“民外合璧”,要抓住与瑞安、温州及周边地区产业接轨的有利时机,甘当配角,发挥优势。注重引进符合我镇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能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的项目,引进出口创汇、进口替代的项目,引进农业、服务业、社会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项目。认真组织项目,建好项目档案库,做好项目的规划、论证、包装和推介工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宣传工作,突出亮点,选好切入点,充分打好交通、区位、政策、文化、环境五张优势牌。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要加快建立解决工业经济问题的协调机制,推行重点项目挂钩联系制度。积极主动做好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全程服务和延伸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项目的兑现率和落地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依法从严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营造安全、文明、法治的投资环境,创造安商、养商、亲商的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外贸经济。积极实施经济增长的外贸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和兑现各项出口政策。大力促进外贸结构调整,继续保持以皮革为主打产品的外贸出口良好势头,鼓励发展服饰、塑包、汽配、商务礼品等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鼓励企业承接出口加工业务,扶持发展外贸加工重点企业。力争实现我镇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

第二、以工业项目推进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工业经济是我镇经济工作的重心,要以“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千方百计加快工业项目推进。要树立强烈的项目意识,以重要项目推进牵动我镇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张。实行项目推进“两挂两联一分解”制度,全面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健全重要项目定期汇总、分析制度,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进度。继续抓好工业项目供地率和进场率,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今年要重点抓好乔治白休闲服饰、显峰汽配、高翔电子、鸣峰礼品、一鸣牛奶、华厦实业等29个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全镇工业性投资3.2亿元、去年供地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100%及今年供地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90%的县定目标。

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要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调整完善服饰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引进规模大、产品优、品牌响、效益好的企业。同时,盘活存量,搞活“预期”,做好土地集约使用和园区扩容文章。要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服饰园区主出入口市政道路和园区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形象。要加快入园企业建设。已落实用地指标的23家企业要全部进场;在建的10家企业要加快建设进度,早日投产;已投产的22家企业要通过强管理、上水平,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完善园区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园区企业联谊会积极作用。另外,积极做好城南塑编企业厂房改造规划,积极做好城西企业外迁工业小区规划调整工作。

千方百计加速企业自主创新。要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产业提升步伐,改造提升塑编、服饰、商务礼品等传统产业,扶持培育电子通讯、汽摩配、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开发、研制,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争取10个列入省、市级科研项目。强化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原创:培育名牌,创出更多的国家和省、市级名产品、名商标。提高企业家素质,继续办好MBA第二期研修班,积极举办多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班和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专题讲座。

第三、以繁荣市场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以繁荣市场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篇7

一、上半年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牧民人均收入及支出同步增长

经测算,—月份全旗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元,较上年同期增加元,同比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元,增长,销售粮食收入元,增长,销售畜牧业产品收入元,增长。农牧民生产生活消费支出迅速增长,人均现金支出元,同比增长,生产资料购买、交通通讯、文化教育等项支出增长明显,增幅均在以上。

(二)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旗累计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万亩。其中粮食作物万亩,经济作物万亩,优质牧草万亩。

综合分析全旗春播情况,原创:主要呈现以下五个特点:一是为养而种格局更为明显。全旗饲料玉米、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较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分别达到万亩和万亩,同比增长和;新增水地优质牧草万亩。农区舍饲养殖基础更为牢固。二是经济作物种植结构发生变化。受近几年葵花病虫害及市场价格下降等因素影响,全旗葵花播种面积有所下降,麻子、籽瓜、胡麻等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稳中略增,甜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达到万亩,较去年增加万亩,增长。三是订单作物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旗落实农作物订单播种面积万亩,其中蔬菜万亩,甜菜万亩,玉米制种万亩,籽瓜、葵花等其它经济作物万亩。累计辐射农户万户。四是粮食作物稳中有增。全旗累计播种小麦万亩,较上年增加万亩;玉米总播面积达到万亩,同比增长。全旗年度粮食总产量有望突破亿斤,同比增长。五是农牧业结构调整已逐步成为农牧民的自觉行为。农牧民的年度种养安排更加关注市场需求,更加突出“为养而种”,对接市场、驾驭市场的能力逐步提高。

(三)舍饲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牲畜总量稳步增长。截至月日,全旗存栏牲畜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加万头(只),同比增长;其中肉羊万只,绒山羊万只,奶牛万头,肉牛万头,生猪万口。

二是养殖基地建设再掀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举全旗之力加快养殖小区建设,落实市旗两级包扶单位个,其中市直单位个,旗直单位个,计划投资万元,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处,总数达到处。截至月日,全旗已建成养殖小区处,在建处,累计到位资金万元,其中市直单位包扶资金万元,旗直单位包扶资金万元。按照“模式化示范,规模化推进”的要求,打造舍饲养殖精品乡镇,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积极性高的榆林子乡“整乡推进”养殖小区建设,拟新建高标准养殖小区处,截至目前,全乡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处,在建处。

三是改良工作成效显著。全旗新建改良站点个,总数达到个。累计完成羊人工授精万只,牛冷配万头;调入优质绒山羊种公畜只,肉羊种公羊只,所有种公羊均已发放到户;淘汰不合格绵、山羊种公畜只;推广良种鸡万只、良种猪万只。

四是防疫工作扎实推进。新选拔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乡镇动物防疫站,全旗动物防检人员总数达到名,动物防检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加强牲畜免疫、检疫工作,春防期间共完成型口蹄疫免疫万头(只次),免疫率达到;完成内外寄生虫驱治万头(只次),羊三联免疫万头(只次)。完成牲畜亚洲型口蹄疫免疫万头(只次)。到目前,全旗无牲畜重大疫情报告。

(四)农牧民人口转移工作进展顺利

全旗农牧民摸底清查工作已结束。据统计,全旗现有农牧民户,在册总人口万人,其中劳动力(—周岁)万人。农村牧区现有长住人口万人,劳动力万人,其中直接从事一产的万人,从事二产的人,从事三产的万人。截至月底,全旗累计输出劳动力人(次)。

(五)农牧业产业化工作稳步推进

截至月底,全旗个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万元,吸纳从业人员人,带动农牧户万户。各重点龙头企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四季青肉联加工精卷羊肉吨,同比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增长;东达绒纺生产羊绒纺纱万吨,增长,加工羊绒衫万件,增长,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增长;华森饲料加工配方颗粒饲料吨,实现销售收入万元,分别增长和。农牧业产业化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加强,入库项目个,其中万元以上的项目个。

(六)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生态建设方面: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万亩,飞播造林万亩,分别占年度计划任务的日元贷款风沙治理项目完成造林亩。绕城公路绿化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植树万株,高速公路沿线造林万株。合同沟、河洛图坝系治理工程全部完工,建成治沟骨干坝座,中型淤地坝座,小型淤地坝座,累计完成投资万元。

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累计完成水利建设投资万元,开挖土石万立方米,新增节水灌溉面积万亩,保灌面积万亩,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善有效灌溉面积万亩;解决了万人、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险工险段治理及堤防加固工程进展顺利,完成黄河堤防防渗工程公里,乌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处,穿堤涵洞改扩建工程处,修建吉格斯太段戗台公里。投资万元实施了全旗水资源评价与宏观经济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项目外业勘测工作已全部完成,评审报告正在编制中;乌兰蒲圪卜、昭君坟、打瓦壕三处取水工程预可研编制工作已全面铺开,计划月初通过专家评审。

土地开发方面:去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已完成,改造农田万亩,新打机电井眼,配套机电井眼,埋设低压输水管道公里,修筑机耕路公里,栽植农田防护林万亩。今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选址工作已完成,涉及个乡(镇),计划实施面积万亩。

二、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我旗今春农牧业经济工作形势喜人,开局良好。但农牧业生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

一是由于今春有效降水少,大风日数多,各地农田表层土壤失墒较快,特别是梁外地区前个月平均降雨量不足毫米,土地干旱厚度已达—厘米。据初步统计,全旗耕地受灾面积达到万亩,预计将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二是受春耕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农牧民生产增收空间略有缩小。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基本与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性支农补贴持平,甚至高于补贴总额,农牧民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

三是养殖小区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区建设进度。现有养殖小区饲喂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养殖水平不高,规模效益无法发挥。

四是农牧民人口转移组织化程度不高,农牧区人口转移和劳动力输出仍处于自发状态,人口转移的渠道还不够畅通。

五是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现有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机构服务的时效性、针对性不强,民间服务组织发展缓慢,专业服务不足,原创: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按照既定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增加农牧民收入这一核心,全面提升农牧业经济运行质量,促进农区畜牧业上规模、上档次、出精品、出效益。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狠抓养殖小区建设。严格按照“十有、六化”的要求,高标准,严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各养殖小区的建设进度,确保月底前完成个小区建设任务。充分依托小区平台,加强青贮、畜种改良、防疫等项工作,切实提高舍饲养殖生产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综合治理”的防灾减灾方针,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切实抓好黄河险工险段治理及孔兑堤防加固工程,确保“黄河不决堤,水库不垮坝,孔兑不死人”。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防雹增雨、抗旱等工作,为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提供可靠保障。

篇8

一、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高于全国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年,轻工行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10.16%,其中12月当月同比增长9.4%,比11月份回落0.7个百分点。轻工行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高于全国工业0.46个百分点(同期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长9.7%,12月当月同比增长9.7%)。

二、主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

2013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20.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66%。累计增速自下半年以来在13%-14%的区间内小幅波动,走势平稳。其中12月份主营业务收入2.12万亿元,为年内月度最高值,同比增长15.2%,月度增速较前期有大幅回升。

2013年,轻工快速消费品、文体休闲用品及原料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速较去年有所放缓;日用消费品、耐用消费品行业主营收入增速提高,轻工机械装备制造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增长,比上年同期提高7.06个百分点。

在各主要行业中,羽绒、陶瓷、照明、食品行业表现良好,主营业务增速均超过15%;乐器、钟表、造纸等行业增速较低。

三、产品结构调整初现成效

2013年,国家统计局统计的92种轻工主要产品中,69种产品产量正增长,占总数的75%。全年各月度产量同比增长的产品比重均超过70%。在产量增长的轻工产品中,家电、电池、电动自行车、食品类产品增速较快。

产量下降的轻工产品中,下降较多的是以纸、革为代表的原料类产品和被转型替代的产品。其中:轻革、新闻纸产量降幅分别为23.7%、5.7%。玻璃保温容器、钟、家用电风扇、白炽灯泡、脚踏自行车等被转型替代的产品降幅分别为21.3%、12.6%、4.0%、3.55%、1.8%,这表明轻工行业加速淘汰低端落后产品、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趋势已初步显现。

四、轻工商品出口保持稳定

2013年,轻工产品出口总额5583.38亿美元,同比增长9.99%,累计增速虽比上月有小幅回落,但稳定在10%左右,其中,12月份当月出口额547.2亿美元,为年内月度最高值。

2013年二季度轻工出口表现低迷,出现了月度出口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情况,下半年恢复正增长,从10月份起出口增幅有较大幅度回升。目前出口增速已稳定在10%左右,出口低迷局面有所改善,对促进轻工行业发展起到重要促进作用。

五、效益水平有所提升

2013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利税总额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4.89%;实现利润1.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4.61%。

目前轻工行业亏损面收窄,行业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增速以及资产负债率较前期也有所下降,轻工行业经济运行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2013年,轻工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47%,比上年同期提高0.25个百分点。其中酿酒、饮料、日化、洗涤行业主营业务收入率均超过10%,排名前列。

六、主要行业投资力度强劲

2013年主要轻工行业保持较高投资热情,主要轻工行业投资增速均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其中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速较上年有所提升,为行业持续增长提供了有效保障。

七、2014年经济指标预测

篇9

关键词:交通经济;运行特点;发展研究

2014年以来,盐城市公路水路经营状况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运输服务水平稳步提高。预计全年累计完成公路客运量9440万人,客运周转量836.5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68%和0.69%。完成公路货运量5093万吨,货运周转量136.4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9.79%和10.07%。完成水路货运量9761万吨,货运周转量236.8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59%和9.69%。

一、交通经济运行特点

1.客运经营主体整合初步完成

近年来,盐城市客运企业采取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对客运经营主体进行整合,对市际客运班线进行公司化改造。市际班线方面主动与其他城市对接,完成了盐城至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通、烟台、潍坊,泰州、靖江,连云港等市班线公司化改造工作;县际班线方面,大丰、射阳、建湖、阜宁公司化班线改造实现零的突破。公司化改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以盐城最大的运输集团为例,2014年该集团公司化改造班线整体经营效益平均提高30%左右,个别班线经营效益达到翻番。

2、大市区公交一体化程度显著提高

车辆方面,市政府将大市区公交一体化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新购置公交车300辆,新建市公交调度中心二期工程和部分公交站场,总投资3个多亿,有效缓解了大市区交通压力;线路方面,开通了K5、K7、K8、K9、K501、K601、B支6等公交线路,盐都区、市开发区、城南新区已实现市镇公交全覆盖;场站方面,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市区客运综合枢纽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市规委会审核,各项前期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东台汽车客运站基本建成,建湖建阳农村客运站已完成主体建设。市公交调度中心二期扩建工程、城南新区BRT公交回车场等项目正加紧推进各项前期工作,青年西路公交枢纽站、环保产业园停保场正在开展土建施工,城南科教城公交回车场已正式投入使用。

3.交通物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一是积极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优化整合物流资源,推进物流基地建设从量的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重点发展具备物流集聚效应的物流基地。2014年,苏州传化公路港与市交司合作建设“盐城公路港”物流项目,建设规模162亩,投资概算2亿元,目前已进入项目合作签约阶段。随着沿海航线和港口吞吐量上升,大丰港物流园区逐步凸显物流集聚效应。二是大力培育大型龙头物流企业。以营改增为契机,加快推进现有货运企业向第三方物流转型,开展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商品车发送、汽车配件、烟草、医药、家电、电子商务等专业物流运输服务,实施物流供应链管理,提升物流增值服务。省“江苏快货”品牌企业江苏华晓医药物流有限公司发展规模大幅提升,支持神龙公路港运营配套建设工作,形成具备区域代表性的大型龙头物流企业。支持江苏盐海现代物流中心加快完善物流建设,结合客运资源优势,加快开展快件配送、城市配送等业务。

二、存在问题

1.道路客运行业竞争压力大

一是道路客运企业的市场竞争、生存压力日趋增大。一方面,铁路分流对道路客运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未来连盐铁路、徐苏淮盐铁路建成及小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另一方面,苏州等地的工业园区向内陆方向进行迁移发展,往苏州无锡方向的打工客流有较大减少;同时,近年来私家车增多对客流的分流,节假日高速实施的免费政策,使得客流量进一步减少。二是客运经营模式有待进一步改变。部分企业改变采取全额融资的方式由经营业主出资购车进程缓慢,这种经营方式实质上是经营权的变相转让或转卖,与实行公司化经营的方针政策不相符,从而产生很多弊端;三是道路客运票制落后、联网水平较低,很难适应区域一体化和综合交通衔接服务的需求。

2.镇村公交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

由于镇村公交平均实载率过低,镇村公交对财政支持的依赖度越来越高,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差。大丰三个镇开通了镇村公交,共有10条线路,投放10辆公交车。由于班线刚开通不久,老百姓出行乘坐公交车的意识尚未形成,每天乘坐镇村公交的乘客相当少。据初步测算:三镇10辆镇村公交车今年运行成本合计约174.7万元,票价和其他收入合计约15.2万元,燃油补贴约20.3万元。

3、水运市场流动分散,管理难度较大

目前盐城市水运市场单机船多且流动分散,常年在外省外市运输,难以安全现场管理,存在一些单机船主趋利作祟,冒险航行,潜在的安全隐患大。

三、发展对策和建议

1.合理引导道路客运企业战略重组

鼓励市域、县域范围内多家经营主体重组成立股份制经营主体,不断提高道路客运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以客运站等场站设施建设为契机,推进同城区域内客运企业间的整合,实现运输联合、站运分离。打破地方保护限制,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跨区域联合重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规模、资金、品牌、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跨区域整合,组建运输集团。并通过兼并、收购、入股等方式吸纳经营管理方式落后、安全管理薄弱、竞争力不强的弱小企业。

2.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稳步推进镇村公交发展

篇10

(一)造船三大指标涨落互现

2013年,全国造船完工453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4.7%;承接新船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截至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310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2.5%。

全国完工出口船3573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7.9%;承接出口船订单647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33%;12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154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0.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78.8%、92.7%和88.1%。

(二)船舶行业经济效益延续下降态势

2013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66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001亿元,同比下降3.6%。其中船舶制造业4071亿元,同比下降6.2%;船舶配套业932亿元,同比下降2.1%;船舶修理业225亿元,同比增长11.4%。

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其中船舶制造业171亿元,同比下降18.3%;船舶配套业47.2亿,同比增长7.8%;船舶修理业4.2亿元,同比增长13.1%。

(三)船舶出口继续下降

2013年1—11月,我国船舶出口金额267.4亿美元,同比下降26.9%。我国出口船舶产品中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仍占主导地位,其出口额合计为182.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68.2%。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8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亚洲出口163.6亿美元,占比61.2%。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成为行业的共识和行动

2013年,国务院颁布了《船舶工业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3—2015)》,针对船舶工业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矛盾,抓住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和核心问题,提出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全行业各单位认真学习、贯彻,各地区主管部门的积极推进落实,深刻地认识到依靠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控制新增产能是国家从船舶工业实际出发,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的重大决策,是保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由大做强的必然选择。

(二)抓住市场回升机遇,船舶海工接单成绩显著

2013年,全球船舶市场需求有所回升,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我国船舶和海工骨干企业,抓住市场机遇,加强营销工作,全年新接船舶订单698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占世界新船订单14577万载重吨的47.9%,以载重吨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其中骨干船企优势明显,前30家船舶企业接单6279万载重吨,占全部接单的89.9%。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装备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29.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已超过新加坡,位居世界第二。新承接各类海洋工程平台共61座和1艘钻井船,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49座,占世界总量一半以上。

(三)加强科技创新驱动,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3年,骨干企业和研究单位,强化市场需求引导,加强绿色环保主流船舶开发,加快高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取得新的进展、新的突破。据不完全统计,全年新推出100多型绿色环保船型,优化和研发了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气(VLGC)船、超大型系列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双向不锈钢化学品船、海洋执法船、公务船、远洋渔船等高技术船舶和特种船舶,大多数船型获得批量订单。在海洋工程装备方面,自主设计或联合设计多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风电作业平台、15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和深水高性能物探船、5万吨半潜驳、油田增产船、海洋居住船、风电基础运输船等一批档次较高的海洋工程船。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双高船型、海工产品接单金额比重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中船重工集团公司长期“坚持创新驱动,实现持续发展”,2013年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获得“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企业集团。

(四)“产学研用”密切结合,设计制造技术取得突破

2013年,一批国家重点高技术船舶(海工)科技项目通过验收。超大型集装箱船研制项目突破了船型总体设计、水动力性能综合优化、结构分析和设计、动力系统优化设计、集装箱堆放和系固、货舱通风、建造工艺等关键技术;超大型油轮(VLCC)研制突破了少压载水船舶线型设计、阶梯型压载舱布置、新型底部斜升结构设计等关键技术;海洋工程装备设计建造科研项目从设计关键技术(总体方案、结构设计、系统集成、三维仿真、柔性构件等)、数字分析技术(稳性技术、动力定位、强度计算、疲劳寿命、耐撞性分析、构件涡振等)、模型试验技术(锚泊定位、动力定位、风洞模型等)、平台总装制造技术(精度控制、系统安装、专业模块制造、整体提升合拢、无余量建造、动力推进水下安装等)、专用焊接技术(焊接规范标准、高强度钢焊接工艺、残余应力控制、高压管线焊接等)等方面均取得进步和突破。有力地支持了先进产品开发,缩短建造周期,提高建造质量,取得明显效益。

(五)海洋保障能力提升,海洋开发装备能力增强

面对日趋复杂的周边海域的行政执法工作要求,适应海上维权执法及调配使用需要,保障我国渔民的海上作业安全,我国船舶企业成功交付了“海监01”、“海巡5001”等新型执法船,并承接了多艘5000吨级、3000吨级大型海监船及3000吨级渔政船的订单;完工多型挖泥船、海洋救助船、打捞船等,使得我国海事部门的航海保障能力及海上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得到提高。

海洋科学考察装备进一步得到加强,“蛟龙号”深潜器2013年开展首次试验性应用航次,首载科学家完成3个航段21次下潜,取得丰硕科考成果;深海移动工作站“龙宫”完成总装和首次水池试验,极大提高我国深海探测和科研能力;远望5号海上测控神舟十号飞船和天宫一号自动交会,远望6号成功完成嫦娥三号登月测控任务,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发展作出贡献。

(六)重视配套设备研发、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国内首台最大功率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10S90ME-C9.2)、首台“绿色”极长冲程电控智能型低速柴油机(7G80ME-C9.2)、首台自主品牌 6CS21/32高中速柴油机、万吨级海监船动力系统、低压690V(2×1000KW)、中压3300V(2×3000KW)国产化电力推进系统、首台2MW高温超导电机、技术先进的蝶式分离机、燃(滑)油供应系统、水封式焚烧处理系统、自升式平台升降装置、HDP3动力定位系统、大型平台吊机、压载水处理系统、新一代综合船桥系统(IBS)、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船舶操舵仪等一批新产品研制成功,实现产业化或完成样机试制,我国船舶和海工装备配套设备本土化率有望逐步提高。

(七)推进企业重组调整,资源整合迈出新的步伐

贯彻《实施方案》调整优化船舶产业生产力布局的精神,一些企业集团、主要造船地区,积极开展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中船集团公司全面启动内部资源优化工作,14个造修船企业初步整合为8个;整合动力板块,成立动力研究院,组建中船动力有限公司;调整九江地区“四厂一所”资源,改制组建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整合相关单位夯实信息与控制板块、成套物流产业发展平台等,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八)金融支持船舶工业,两大集团募资取得成功

2013年,中国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及各有关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重视市场研究、加强企业调查,对符合评估要求的国有集团和民营骨干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金融机构与船舶企业签订授信协议2000多亿元,与境外船东签订买方信贷近50亿美元,通过融资租赁形式支持船舶出口,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船舶建造、承接合同和转型升级。

2013年,两大船舶集团创新融资方式,在资本市场募资、发行债券取得成功。中船重工集团公司整合军工资源上市,募资80多亿元,有力支持军工船企的发展;中船工业集团公司在香港完成8亿美元债券发行,成为我国第一家在境外发行3年期美元债券的军工企业集团。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交船难,船东推迟接船情况较多

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船舶运力严重过剩,航运费率不断下跌,航运企业亏损严重,加之造船新规频繁出台等因素,船东对前几年订造船舶接船积极性不高,采取提高船舶建造要求,提出修改船舶合同等手段推迟接船,造成船舶企业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管理成本提高、应收账款增加、资金状况恶化、经济效益受损。据分析,全行业约有一千多万载重吨船舶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了交船日期,全年造船完工量下降幅度较大。

(二)盈利难,造船业务基本无利可图

统计显示,2013年1~11月,全行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应收账款1062亿元,同比增长4%,财务费用49.9亿元,同比上升12.8%。尽管全行业仍实现利润252亿元,但主要来自非船产品、物流配套、资本运作等业务,船舶产品生产业务已基本无利可图。

(三)转型难,造船企业面临多种考验

国家提出船舶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这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贯彻中,企业转型面临多种困难。一是船厂船坞、船台、码头、大型吊机、专用生产线等设施、设备难以用于其它产品;二是大部分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难以应对船舶技术不断升级和产品结构的调整;三是调整业务结构,市场开拓难度大,支柱产品难以培育和发展;四是兼并重组收购,骨干企业动力不足,职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都给船舶工业企业带来挑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四)融资难,依然是企业的突出问题

尽管金融机构对部分国有和骨干民营船企给予了融资支持,但对行业内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资金紧张一直是近几年困扰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由此,一些企业手持船舶不能按计划开工,影响交船进度;一些企业因落实不了贷款资金,丢失了订单,开工不足问题更加突出;一些企业更是因资金紧张,拖欠职工工资,带来不稳定因素。

(五)修船难,单船修理工程价低量小

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对修船企业也形成直接的冲击。2013年船舶行业重点监测修船企业完成船舶修理3608艘,同比增长2.9%,但船舶修理产值129亿元,同比下降1.7%。主要是附加值较高的尾轴、舵系、机械工程等修理项目明显减少,大部分为换板、打砂、特涂等附加值不高的工程,单船修理工程量大幅降低。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修船行业缺乏自律,竞争激烈,修船价格报价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人工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六)配套难,产品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国际造船新规的频繁出台,对船舶海工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上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集成化的船舶、海工配套产品不断出现,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日韩、欧盟等发达国家调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研发,加强对我国技术封锁,为占领船用市场采取低价竞争等策略;我国船舶配套业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关键设备、系统长期依赖引进和进口,与日韩相比,本土化率处于较低水平。国际造船配套业的发展趋势和优势国家的竞争策略,给处于不利地位的我国船舶配套业带来严峻挑战,建设造船、海工强国,配套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四、预测和建议

(一)预测

2014年,专家们普遍预测,全球新造船市场难以全面复苏。乐观分析,新船成交可能维持2013年水平(约1.4亿载重吨)或会略有回落。从船型分析,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汽车运输船、客滚船、化学品船,以及节能、减排、安全、环保型主流船舶市场相对看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仍将保持活跃,特别是浮式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前景相对乐观。

受航运市场低迷、完工船舶价格较低、生产成本刚性上升等影响,预计2014年我国船舶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将继续处于低位,全年完工船舶约为4000万载重吨,新接订单量也会略有下降,手持订单量将保持在1.2亿载重吨左右。

(二)措施与建议

1、继续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步伐

一是加强对国际造船新规范、新公约、新标准的宣传、培训和推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和工艺技术研究,开发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船型,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二是加快海洋保障能力建设,高质量、高标准建造好行政执行船、应急保障船、科学考察船、远洋渔船和工程船舶,满足海上维权执法、应急救援、勘察监测、工程施工、资源开发的需要;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船舶海工企业(集团);四是加大对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关键配套设备、系统的开发,努力提高本土化水平。

2、抓紧实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

《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是工信部组织行业专家,经过深入调查、反复研究形成的成果,是船舶工业加强行业管理,化解产能过剩矛盾,加快结构调整,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转型升级,引导船舶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协会建议行业内船舶企业能按照自愿原则,积极做好申报工作;各地方主管部门,中央企业(集团)公司,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也都要组织做好申报企业材料的初审和评估工作,使船舶行业当前这项重要工作有序、规范地开展。通过规范条件的贯彻实施,推动企业改进和完善生产条件,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3、深入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

尽管我国船舶工业以获得低成本优势,对外直接投资建造修造船厂的时机、条件尚不成熟,但以获得技术、品牌、人才资源,提高营销水平,贴近海外本土市场为方向,通过自建、并购、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海外布局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营销维修网络和生产制造基地,是行业内大型企业集团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贯彻的重要问题。

4、关注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

中小企业在船舶行业统计的规模以上企业1664家中占1541家,占比达92.6%;其中船舶制造中小企业717家,船舶配套企业549家,是船舶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协会建议,各级有关部门对中小企业的调整发展给予积极关注、分类指导。对有一定实力的企业要从产品研发、金融税收、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引导发展成为“专、精、特、新”的企业;对已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的企业,要引导企业果断调整,帮助解决调整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篇11

一、 全市经济发展加速,总量增长、财政增收、投资增速

今年上半年,南宁市继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发展环境年”活动,全力以赴打好工业经济振兴、五象新区开发、产业园区建设、交通设施完善、打造“中国水城”五场攻坚战,有力推动全市经济加速发展,全市经济呈现总量增长,财政增收,投资增速的良好局面。

(一) 总量增长,三次产业齐头并进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9.09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一季度加1.9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0.18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59.53亿元,增长21.2%;第三产业增加值539.37亿元,增长10.9。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贡献率达到51.43%,比上年同期提高19.15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主要特点是:

1、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优势产业集群兴起。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18亿元,同比增长5.79%。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的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继续以现代化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为带动,着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打造优质稻、糖料蔗、甜玉米、茉莉花、桑蚕、食用菌、水产畜牧、林业等支柱产业,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2、 振兴工业步伐加速,轻重工业发展均衡。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07.51亿元,同比增长47.03%。其中:轻工业产值395.64亿元,同比增长46%;重工业产值411.87亿元,同比增长48.03%。轻重工业分别占全市工业比重为49%和51%,轻重工业结构合理,均衡发展。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节奏加快,南宁市在振兴工业经济的战略中,突出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实施战略性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其特点:一是工业发展加速,1-6月,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比全区水平高6.2、3.89个百分点,工业增速首次超过全区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工业增速快于农业和第三产业。二是重点产业增长快,上半年,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铝加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化工、建材、造纸八个重点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总产值的88.83%,同比增长48.71%,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1个百分点。三是小型企业拉动力强,上半年,全市766家小型企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64.05%,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7个百分点。四是亿元工业企业数量增长快。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产值超亿元企业190家,比上年同期增加77家,实现产值551.69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68.32%,比上年同期高10.68个百分点,亿元企业平均增长46.97%。五是三大开发区产值增长强劲,1-5月,高新区、经开区、南宁--东盟园区三大开发区规模以上总产值257.68亿元,同比增长60.77%,占全市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16%,高于全市平均增速28.5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工业效益全面提升,全市规模以上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86.86%,同比上升30.4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实现利润39.84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6.17个百分点。35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盈利,17个行业盈利增长超过一倍。实现利税77.91亿元,同比增长58.13%;亏损企业亏损同比下降13.19 %,同比下降4.12个百分点。

3、 第三产业加快质量提升,消费市场保持活跃

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501.03亿元,同比增长18.63%;其中,城镇零售额475.24亿元,同比增长18.13%,乡村零售额25.79亿元,同比增长28.60%,乡村零售额增速快于城镇零售额增速。旅游业发展速度加快,全市国内旅游收入137.026亿元,同比增长41.21%;国际旅游收入2671.68万美元,同比增长54.54%。1-6月全市在大力推进国际物流基地、空港物流中心和华南城、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大商汇等重点项目的后续建设的同时,继续办好中国——东盟轻工业产品展览会,继续提升朝阳商圈、琅东凤岭商圈,推进建设邕江沿岸商贸、快环沿线商贸带及一批特色商业街,打造一批大型工业原料、农产品、消费品、大宗商品交易市场。重点做好2011南宁消费购物节、家电“以旧换新”等系列活动,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贸配送中心改造”等惠民工程建设,扩大消费需求,提升南宁市服务业水平。加快青秀山、昆仑关、上林金莲胡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改造升级;提升马山县里山文化美食节等县区旅游节庆品牌,有利推进全市旅游业的发展。

(二) 财政增收,金融信贷投放走稳

上半年,全市财政收入完成191.96亿元,同比增长26.9%,完成全年计划361亿元的53.17%,财政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均超过2008年全年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从财政收入的结构看,增收主要源于税收,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超过六成,达到66.48%,随着企业生产加快,税收比重不断提高,财政收入持续优化。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6.21亿元,比年初增长12.1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529.12亿元,比年初增长11.54%。金融机构贷款余额4605.05亿元,比年初增长11.13%,其中短期贷款774.88亿元,中长期贷款3795.88亿元,分别增长37.7%和6.96%,短期贷款较为活跃,明显快于中长期。

(三) 投资增速,投资规模大前景好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34亿元,同比增长35.1%。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30.42亿元,增长29.81%;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99.98亿元,增长40.15%;房地产投资完成176.04亿元,增长30.79%。商品房销售面积仍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11.4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68%。

上 半年,全市通过深入实施“壮二提三强一”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产业项目、园区建设和技改投资为抓手,全力推进项目投资工作,促进全市固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不断优化,前景向好。1-6月,全市施工在建项目3369个,同比增加376个;其中,年内新开工项目2281个,同比增加411个,投资项目不断增多,为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强后劲持续快速增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上半年,全市有一批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富士康高新区项目以及珠江啤酒公司年产20万吨啤酒项目、雄塑科技、彬伟装饰、三维铁路、龙马钢构、富宁工贸等一批工业项目建成投产,预计这批项目今年释放产能、新增产值达100亿元,将成为南宁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 民生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上半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60元,同比增长10.6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32元,同比增长23.6%。

物价水平高位运行。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累计达到106.6%。构成居民消费价格的类商品价格指数同比全面上涨,其中食品类价格涨幅最大,同比上涨13.4%。

上半年,全市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把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民生倾斜,全市用于教育、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预算支出达到61亿元,其中:企业退休职工人均增加152.6元;新农合医疗人均增至200元;投入文化设施建设1673万元,资助困难学生600万元。

二、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由于历史上的欠账,全市水利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仍然很薄弱,事关生态保护,事关农业农村持续发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的实现。

2、 从工业生产看不利因素:一是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将导致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不利于中小企业扩大再生产。二是电、煤、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提高、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直接推高企业生产成本和信贷融资成本,挤占企业利益空间,抑制企业经济效益增长。三是供电紧张,影响企业正常生产。

3、 从固定资产投资形势看,随着国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收紧货币政策高频出台,使得投资环境明显趋紧;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将延续,调控力度更加严厉,商品房销售“量跌价滞”的状况可能波及全市,将导致全市商品房开发投资的增速逐步放慢和投资规模的萎缩。

4、 从消费需求看,一是房地产限购政策导致相关消费增速减缓;二是物价水平轮番走高,消费者实际购买力下降,消息信心受打击,全市消费需求增速放慢在下半年将更明显。

三、 对下半年工作的建议

下半年,全市仍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较大,房地产调控难度加大以及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的挑战。检验今年全市经济能否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关键就是要看结构调整是否取得实质性进展,民生问题是否有改善。因此,各方面工作应放在以下重点:

1、 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大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建设。完善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新农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 加强政府为企业服务职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改造促升传统制造业,积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改革措施,促进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的发展。为企业和银行搭建融资平台,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化服务业、科技自主创新、“三农”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合理调整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期限和比例,满足实体经济对金融的合理需求,为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提供支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满足企业生产的用电需求。

3、 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和项目投资。策划引进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努力解决发展环境中的突出问题;争取中央和自治区更多的资金支持和银行的金融支持;抓好园区和重大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