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9 11:02: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数学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课堂的有效性,是指在具体的教学课堂中,在符合教学内容的要求上,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或者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学生为真正的教学主体,从中学到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一种效果。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就是指以数学课堂为基础所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低下的表现
1.提问过于单一,缺乏系统性
很多教师都意识到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他们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一遍又一遍的追问学生考虑问题的过程,表面上看来课堂很有层次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比如课堂上经常出现“是吗”,“这样对吗”等等这些词语,甚至有的教师更加的繁琐,出现“你为什么要选择A,为什么不选择B,而为什么又选择C”等等。然而,这种提问却过于单一化,对于问题本身的思考价值不高,学生也会像“挤牙膏”一样,一点一点的挤出来,不仅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长期这样下去,还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
2.照本宣科过多,缺乏灵动性
我们经常会发现,很多老师在课堂前的准备非常充分,甚至带了很多工具,比如课件、图片、折纸和一些测量工具等等,然而,一整堂课下来,学生依然觉得了无生趣,完全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可见,教师知识根据既定的教案内容教学,即使在“如何教”上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是忽略了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没有把握好学生应“如何学”这个重点环节。因此,不能很好的了解学生内在的数学思维活动,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被动,没有产生一定的兴趣,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没有很好的接受、理解和运用。
3.教学活动较少,本质有错误
数学学习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模仿和记忆,更加需要的是动手实践、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但是,目前很多小学数学老师对教学活动的理解上有欠缺,从而忽视了教学活动的本质,他们在授课时并没有让学生参与进来,完全变成了教师的课堂,导致学生在活动中缺乏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从而使教学活动被动无趣的进行,可想而知它的结果也是低效的。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目标,如果缺乏有效的目标,那么课程教学就显得毫无意义。在新课程标准中,不管是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是思维、情感甚至价值观的要求都有着具体的表述,因此,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节课都要体现对这些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每节课都要体现教学目标中的对学生的要求。当然,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离不开教材,因此有效的教学目标一定是以教材为载体,结合教材内容才制定的。一般来说,教材中的内容较为宽泛,不够深刻,尤其在小学时期,很多地方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解读。作为老师,一定要根据教材把握好难点和重点,深刻理解了教学内容之后才能更好的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2.做好备课准备
一是,做好备课工作。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有效性。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要求、教学内容、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适当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课堂计划。教师的课前准备越充足,课堂中的教学也越周密、详尽,教学目标的实现也更加的有效。二是,注重课堂实效。很多例子都证明了优秀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格绝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具有动态多变的,甚至一些数学教师同样的教学内容根据不一样的班级学生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但都同样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优化教学情景
只有根据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制定相当的教学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很多学校普遍都在使用人教版的小学教材,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大量的情景教学。这些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活泼而有趣,因为很多枯燥笼统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形象化,能够聚焦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也能够充分利用这一点,甚至有的教师更加富有想象力,利用小学生认识的卡通漫画、有趣的童话故事和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来进行课堂教学,这样不但提升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还能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回归到生活现实,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4.设置有效提问
任何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成绩,掌握知识情况总是不一样,“学困生”是每一所学校里每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在“学困生”中,绝大多数都是既是成绩差,又是行为习惯差,作为一个教师又不可能不面对,如何面对是每个老师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我近30年的数学教学经验总结得出: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在此我作简略分析,供同行参考。
1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1 学生自身因素
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因而相对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常常是三年级的学生就连简单的10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会。
学法不当,缺乏信心。特别是低年级学困生还不懂得如何学习,上课总是静不下心来,下课一走了之,久而久之,学习无信心,惰性越来越强。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学困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喜欢找借口不学习。
学习遇难而退。往往表现在学习上遇到一点难题就不想探究,有一种依赖教师的想法,怕吃苦,怕动脑。长此以往,学习处于被动的状态。
1.2 教师因素
师生情感不融洽。由于课堂守纪较差和受考试竞争等影响,学困生一般来说不受老师们的欢迎,认为拖了班级后腿,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成绩,导致教师冷淡学困生,甚至有时会发生言语、动作的冲撞等情况。因此学困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认为教师你看不起我。你的课上得再生动,再好,我也不听,这样师生的距离一拉一远,关系不融洽,学困生就越来越困,甚至会导致辍学。
1.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不到位。一方面,部分学困生父母整天迷于赌博、对孩子的学习、生活不闻不问,放任自由,认为自己孩子成绩差,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父母离异和父母双方外出打工,使部分学生缺乏关爱,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越学越困。
2 解决的办法途径
由于上述诸方面因素,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我在教学和工作中是作如下处理的:
2.1 融洽师生感情,是提升学困生的前提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困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要爱学生,尤其要爱学困生,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
2.2 善待学困生,消除学困生自卑感
合理的、理想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交往表现在师生心灵上、情感上的融洽,这种心灵的交往可促使师生产生相互感知、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吸引的互动效益。如果老师赞许的目光频频投向优秀学生,对学困生则冷眼相待。稍有过失,则加以训斥,得不到理解、尊重、自身价值得不到表现,使他们在心理上自觉低人一等,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自我贬低、自暴自弃,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卑感。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小学生心理还是很不成热的,比较容易走极端,在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往往以破罐子破摔的行为进行报复。在这种心态支配下,你越是逼迫他学习,他越是有反感,学习成绩会越来越差。因此,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必须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谈话,以理相处,以平等、尊重、信任、友好、关怀的态度对待他们,在合适的时机和他们谈谈心,和他们交朋友,满足他们心理需求,消除他们的自卑感。
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是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工作中开展由学生亲自运用学具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司考方式也是大有裨益的。比如在对方向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摆棋的方式将对方向的认识具体化,更加直观。
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小孩来说无疑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或许开始是本着热闹的心态,但只要肯学,随着知识一点点的灌输,慢慢的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同时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让学生亲身经历,用心感悟,我认为这不仅是出于学习知识的要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学教学最佳效果的需要。
前面讲的是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我自身对于数学教学即老师的角色和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能够做到寓教于乐,真正把教学当成自身的一种快乐,这对于优质教学环境的形成和学生吸收知识的加强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老师的奉献精神以及老师的快乐和满足会传递给课堂的每一名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爱心,做到有教无类但同时又因材施教,在课上反应与课外作业完成以及平时的生活中发现每个学生的闪观点以及每个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争取让教学氛围传递到每一个学生那里。我从来不会对学生板着一张脸,对待学生我总是笑意盈盈,这样就避免学生有的问题因为畏惧而不敢问我,使数学课的课堂不再是难熬的课堂是我内心追求的目标,老师教学愉快,学生学得也快乐,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数学成绩想不好都难。另外就是学生普遍头疼的家庭作业的布置方面,我采取的是一种和学生商量的方式,以及综合学生其他科作业的情况,适当的留些作用,目的就是巩固当天或者本周的学习成果,老师体谅学生,学生也会理解老师的苦心,因此我的作业学生完成的一般都比较好。
其次,将数学教学越来越多的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数学是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将数学教学变得变得有意义的方式之一就是将数学从生活中发现,同时也将数学还原回生活,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有基本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有一种学得的成就感,从而以更加浓厚的兴趣投入到数学中来。数学是对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的抽象总结反映,但数学学科的产生也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需求,生活孕育出数学。但是教材只是把现实生活作为一个缩影浓缩成一本薄薄的册子,与学生的生活背景是有一定的脱节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数学对于生活的意义”是不明确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指引来完成这一过程的转化。
所以,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尽可能贴近生活的教学环境,同时引领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善于帮助学生解决其在生活中出现的数学知识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我们可以使教学情境尽可能的贴近生活,但生活是动态的,而我们的教学过程则相对来讲是静态的,学生一定程度上是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的,这个时候,多媒体教学的辅助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不仅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到课堂上,同时这也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式和途径。
新时代的老师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运用更加直观的方法让学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数学与他们生活的息息相关,让他们在具体的情景之下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又用性,考虑到他们的心里,能用自己所学去解决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是一种十分值得骄傲的事情,也会更加热爱数学学科的学习。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会创设一些情境来丰富我的教学过程。同时把提问的问题生活化,就是把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一种放松快乐的学习环境换来的肯定是学生巨大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的过程,同时小学生又好奇、好动、好问,将这两者巧妙的结合起来,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用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这样不用你去提问,学生自己就会主动去探求结果,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向积极求知的方向转化,将他们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这是一种很成功的理想化的教学效果,学生跃跃欲试,老师加以引导,实现师生的同步发展。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我也会适时的对情境加以调整。
教学情境的设置不应当,应当以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为标准,采用多种方式运用于教学环境之中,比如可以采取积极提问、多媒体、情景再现以及通过游戏的方式,或者运用一种,或者几种兼而有之,随着学习过程的渐进,采取更合适的教学方式。像多媒体等将一些生动、直观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时会帮助学生回忆起记忆中已经掌握的知识,从而使旧知识得以巩固,新知识得以有效吸收。当然,这不是完美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继续发现新的方式持续创新,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
再次、改变单一的评价机制,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不再简单以成绩作为评价衡量学生的唯一评价方式,我努力尝试建立一种开放的全面的评价体系。我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让同学、家长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家长更能全面了解自己孩子的发展情况,同时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也会上升,在学习中体会到自身的转变,积极追求成功与进步,树立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