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12:22:2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会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随着电子计算机在财务会计领域中应用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财会人员参与电算化知识的培训学习。目前,在各中、高级职业院校会计专业中都增设了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电算化上岗证已成为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必备的证书之一。
一、当前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效果不佳的原因
会计电算化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会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会计操作工具和处理技术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及时性、精确性和正确性。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由于主客观多种原因导致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1.教学内容条块分割
由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涉及计算机以及会计基础理论两大专业知识,而计算机教学内容的设置上往往缺乏与会计专业理论课的沟通与协调,导致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掌握了基本会计理论,却不懂计算机操作,或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却还未掌握会计理论。这两种情况都直接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使得这门实践课程成为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鸡肋”课程,学生也无法在毕业后的最短时间内胜任企业的岗位需要。
2.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会计专业理论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由于自身的计算机能力、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会计理论课堂教学中,而对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3.课程结构不合理
对于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理论课程是其重点掌握的内容,而计算机课程却作为辅助课程存在,课时数少,往往只安排一或两个学期,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因此学生无法将所学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应用于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此外,许多学校由于机房有限,所以通常以满足计算机专业的需要为主,而对于会计电算化实训则尽量压缩。
二、职业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的开展
1.选择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
目前,企业较为流行的商业化式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有:安易财会软件、先锋财会软件、用友财会软件、金蜘蛛财会软件、天财财会软件、金蝶财会软件和中软财会软件等。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各财会软件都是大同小异,只要学会了其中的任意一个就能举一反三,但是作为教与学兼顾的安易财会软件是笔者学院财会专业的首选软件,安易财会软件不仅仅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更重要的是该软件建立套账是无限制的。因此笔者学院财会教研室以安易财会软件作为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软件,围绕该软件所需的知识组织教学,以一个个典型的财会案例作为教学任务,围绕案例剖析安易财会软件的操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实践证明该软件有效缩短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磨合期”。
第二,高职财会专业实训平台建设的构想。构想之一:建立财会实验室。实验室是财会实训的平台之一。不只是自然科学需要实验室,社会科学尤其是一些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也都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财会专业作为与实务操作联系密切的专业自然也不能另外。建立实验室,要配备相应的软硬件,硬件设施既包括一些财会用品用具,如会计记账凭证、报表、会计专用章、计算机、剪刀、凭证装订机、胶水、装订绳等,也包括计算机和企业常用的财会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购置这些硬件设施,既要注意完备性,也要注意仿真性,尽可能购买真实的会计记账凭证和报表,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财会实务的氛围,这些硬件设备是从事实训教学的基本保障。软件主要是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员。管理员应具备基本的财会理论知识和相关的财会实践工作经验,主要负责维护实训硬件设备的购置和日常管理,根据实训计划提供必要的实训工具,做好实训工具的借用和归还工作,并协助实训指导老师辅导并解决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课结束后能够及时做好实讥总结、实训工具相关记录和消耗品记账等整理工作。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高职院校还可以在实验室的装饰上下些功夫。如在实验室的墙面上贴上一些财会专业思想教育方面的宣传标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操守和意识,这也是职前教育的重要部分;还可以制作一些岗位职责图、财会核算基本流程图、会计结算凭证样板图,形象地展示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审核、记账等财会岗位的职责,展现从凭证到账簿到报表的流程。实验室就是通过创设和模拟实战的财会情景,让学生体验财会人员的具体工作,为更好地融人财务实践提供熟悉的印记。为了获得更多类型的经济业务训练,跟踪了解企业不断变化的经济业务,使会计模拟实训收到更好的成效,可以尝试联系已担任企业财会领导的校友,要求其帮忙提供企业的原始经济业务附件,供学生记账训练使用。为了保密,学校要主动承担保守相关财务信息秘密的意义,隐藏企业账号等不宜公开的信息资料。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可以获得最真实的一手资料,为学生们提供最真切的模拟情景,从而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当前,实验教学在自然学科中很普遍,而在社会科学学科中也得到了大量的推广。就会计教学来说,普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老师讲述和书本描绘的规范流程。而在会计教学中,很多流程或操作是需要实训来加深认识,特别是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财会工作,对会计中的证账、职能岗位、操作流程缺乏感性认识,为此实务操作应当作为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同时,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广泛普及,学生完成基础会计课程后,又要加修会计电算化课程,为手工操作与电算化操作融会作必要基础。所以,我们对会计教学中的模拟实训进行了必要的探索。
一、财会实训教学必须建立一个仿真实训环境
第一,要解决教学与实践的结合问题,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就学校而言,以前的实务操作基本是与某些企业单位联系,学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作为生产实践环节,组织学生到单位了解和观摩财会实际操作流程。这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大程度上,学生在课堂与实践脱节,使实训的作用大打折扣;从效果上看,企业不可能提供一个仿真场景,让学生直接对经济业务进行处理分析,也不可能顺序地、真实地经理整个账套的完成过程,仅能简单地介绍几大流程内容;而作为学生,因未能亲自动手参与操作,往往只能是“看来并不难”,但难于达到期望的能干活效果,充其量算是个“见习”。因此,应该建立一个仿真实训场地,模拟企业常规的经济活动,让学生能在仿真的环境中亲自实际操作,这既产生感性的认识,又便于配合课堂内容讲解,可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学会解决问题。
第二,建立什么模式的财会模拟实验室呢?通过走访,现在很多财会实验室,功能较单一,学生上完课后,作为教学实验内容进行实务操作;基础会计学完后,会计电算化又作为后续课程内容在计算机实验室里实训。为此,由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已渗进各门学科,我们应该创建一个多功能的、适合于辅助教学和实践应用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需要的财会实验室。
二、如何建立一体化的实训环境
从社会要求来看,财会专业的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因此我们把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定位在实用的传统手工实训和先进的电算化实训两方面的结合。首先,应实现手工实训环境仿真化。
(一)实训角色真实化
配合一般的会计工作,应该在室内的布置上按相应职能岗位设置,即六个岗位一个小组,包括出纳、制单、审核、记账、成本核算及会计主管等。仿真实训使人各司其职,又紧密联系,形象地代表一个财务科组,学生实训时可轮流地模仿各个角色,产生一种置身于实境的体验,在实训中既学到具体业务知识,又训练了相互协作的团队合作能力,有目的地培养每个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道具逼真化
在各个不同岗位上,按职责范围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会计道具,从算盘、计算器、练功钞、借支单、收据、仿真发票和各种银行转账凭证单据等齐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类明细账和总账的账簿,以及全套会计科目章,使学员直接接触实物,亲自操作,从而获得履行职责的感受。
(三)手工操作适当电算化
目前会计电算化应用很广泛,很多企业单位的手工与电算化操作也已经合并,因此我们应在每一岗位上除配备手工道具外,还配置电脑,建立了会计信息网络,安装计算机辅助会计实验的账表系统,使学生在手工与电算两种环境下同时实训,相互参照、印证,锻炼了综合操作能力。
(四)教学手段与时俱进
很多具体账务操作,如填写凭证的要求、账账核对的流程,凭证、账簿的装订等,还有财务软件的演示,在课堂上往往不易讲清楚的,我们应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并在讲台上设立配套的教师专用微机,包括控制台、投影机、摄像机、pc-tv转换器及转播的先进声像设备。通过pc-tv转换器可把计算机屏幕的演示直接在大屏幕电视上播出,同时可切换到实物投影仪上播出老师的实践操作视频,使学生可参照教师的演示及笔记自己进行操作,达到直观、准确的效果。
三、在课堂教学上要充分发挥好财会模拟实验室的作用
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建成,给学生与教师提供了较为贴近实际的实训环境。如何充分利用这一场地,使财会教学与实践相协调起来,使之适应教学上的要求,符合教学规律,成为培训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的要地。在实践中,我们的做法是:首先,保证财会模拟实验室的正常运转,先要尽量要求教师使用实验室的先进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电算化实训室基本是以计算机操纵的,如因计算机的技能不熟练,上课时基本上仍是沿用传统授课形式,那么先进的设备就形同虚设了。为此,我们先对学科老师培训,使之掌握整套设备的操作。其次,在排课上,会计课程就安排在财会模拟实验室进行,力求做到面授与实践相结合,具体动作方式有两种: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
(一)手工操作过程
手工操作由教师设立一套某企业单位完整的经济业务资料,包括所涉及的原始凭证、企业运作特点、会计核算要求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等,并提出实训操作的目的,要求学生对这些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接触面又设置了两种实训模式:一是面向有一定的财会专业知识,有的虽未接触过财会工作,但也已有一定的了解,对这类大三学生采用“独立实训”的模式,即在指导老师的辅助下,所有业务均由学生独立完成,包括根据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填制记账凭证,根据会计凭证登记各种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账,期末调整有关账项,以及编制试算平衡表及会计报表等,并做出实训总结。这种模式旨在训练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和掌握企业的会计流程程序。二是对于较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大一、大二学生,则可采用“分岗位实训”的模式,即在教师辅助下,学生分小组进行,组内不同成员担任不同的任务,如设置制单、出纳、记账、复核、成本核算、主管等岗位,以各具职能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一整套会计处理流程。最后由指导老师考核评分,通过后才能取得课程的学分。实践证明,只有经过这样的实务性学习,才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财会知识。
(二)电算化操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操作旨在训练学生在工作中掌握现代化的先进工具。我们分两个层次进行:一是初级电算化操作层面,要求学生配合手工的操作,先对手工的操作电脑化进行难,再把整套账目同时建立在计算机辅助的账务系统上,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把手工流程中繁复、量大的登账、对账以及报表的分析等转化为电算处理操作,使学员顺利地完成从手工到电算化操作的过渡。二是中级会计电算化管理操作,目前社会需求的不仅是懂得财会的人员,更需要具备财会专业知识的组织管理人员,因此这是面向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员,开设属于训练管理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具体的实施方式是,以数据库为主要内容,让学员从建库开始,熟悉数据库的操作,并以一定的命题或屏幕界面,按功能要求训练学生学习编程技术,在编程及调试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管理能力。整个设计过程运用了学生所学的各种知识,提高了综合水平,使财会模拟实验室的多功能性能得以充分发挥。
四、结束语
对于会计专业而言,会计模拟实验室是辅助教学的良好环境,学生在模拟实验室中既可接触到仿真性强的实物,又能亲自参与动作的全过程,不仅增加了课程的感性认识,印证和巩固了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求学阶段已初步具备专业化的业务能力,实现学训一体化,为毕业后适应社会、发挥专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个行业对专业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社会科学领域中,还将有很多学科需要建立模拟实训场所,如金融、证券、地产、信息管理等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能强化模拟实训教学,将会缩短学校教学与社会实践的距离,对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举芝,王书果.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1).
2、林英法.高职会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探索[J].会计之友,2010(17).
3、刘岳兰,许静.高职会计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之友,2010(17).
一、当前财会专业技能实训课程面临的困境
综观国内各高校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中会计实务模拟实训课程,大多是一个模式:购买实习教材和相关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练习,或者指导教师编写相关的整套业务让学生练习做账,但这种惯例忽略了设置该课程的初衷及目标――让学生能够在真实企业运营环境中完成相应的会计核算工作。当前的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的共同弊端就是从书本到书本,无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生经济交易的真实环境。
二、制约财会专业技能考核评价的瓶颈
当前,高职财会专业技能考评机制面临严重的瓶颈,主要体现在:第一,作为评价结果体现形式的实验手册流于形式,网络摘抄严重。第二,过于强调标准化教学,答案唯一,解答过于死板,无法针对行业企业特点进行实操练习。第三,教师实务能力不高,对真实业务和政策变动不熟悉,无法对实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三、真账实训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设计
引入真账实训模式构建高职会计全真实践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财会专业技能考评机制是巩固实训教学成绩与效果、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力保障。
1.实训环境模式评价
(1)大学生创业园经营模式。通过大学生合伙办企业,掌握真实运营流程,并在运营过程中熟悉注册、办证、报税、记账流程,并锻炼与各利益相关者打交道的公关协调能力。
(2)企业顶岗实习模式。顶岗实习是指在校学习2年,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指定企业, 带薪实习12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
(3)会计技能实验室岗位。采用“企业搬进校园”模式,在产学研实习基地或实验室中复制各个市场主体的真实业务流程,实现“完全市场环境”,解决财会类专业无法大规模安排实习的难题。
(4)记账模式。校内真账实训模式强调的是以技能培养为目标,以高素质教师和科学的教学安排为保障,以真实会计主体为实训对象要求对某一中小型企业一个会计期间整个会计循环过程的实务操作。
(5)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Q群、微信、论坛、在线视频等互联网形式,进行网络讲解、课后理论辅导、问题在线解答,大大减轻了人力成本和空间限制。
2.实训业务能力评价
(1)合同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合同法基本知识、尽职调查(背景)、业界行规与法规政策、合同责任与义务、合同违约责任、合同补充条款、合同生效与终止、调解与诉讼、行业规范与合同风险等。
(2)财务风险能力评价。主要包括要资金风险、采购风险、库存风险、销售风险、票据风险、资产风险、投资风险、融资风险、费用风险、财务分析预警能力评价。
(3)税务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纳税申报管理、税收票据管理、税种核定管理、税务稽查沟通、合同设计涉税问题、公司筹建涉税问题、经营活动涉税问题、并购重组涉税问题。
(4)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评价。财务档案保管、邮件病毒防范、漏洞检测技术、杀毒软件与防火墙技术、财务数据保管、数据储存与恢复、电子支付安全、电子凭证处理、信息安全教育与制度建设等。
(5)风险管理能力评价。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衡量、财务风险管理制度、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风险管理措施等。
3.创新教学手段评价
(1)以老带新面授。通过安排新学生拜老学长为师,通过师徒结对,发挥骨干员工的示范作用,减轻教师指导压力,快速解决新手面临问题,凝聚团队作用,让会计学习更加赋予友谊和感恩。
(2)现场实地演练。通过接触税局报税、开票、会计师事务所稽查、内审、现场盘点等真实场景,使学生更直观的接触经营业务,减少面试和上岗试用的生疏感,提升认知能力。
(3)教师布置作业跟踪。通过布置作业形式使重要的财会知识点得以强调和巩固,通过作业反馈、课堂测验、回答问题等形式掌握学生的知识点疏漏,反馈教师教学不足,使会计实务重点、难点得到不断巩固记忆。
(4)充分讨论头脑风暴。在不预设前提下让学生自由地思考,,通过身边经历以及当前财务热点等思想碰撞产生很多的财务新观点和风险问题解决方法。在分享基础上,集大家之智慧,使观点不断完善和补充。
(5)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能了解真实企业的内部控制、授权审批和工作流程,更深刻地理解业务间的内在联系和财务、账户报表的勾稽关系,通过对财务、出纳、生产、销售、采购、库存不同岗位的轮换,明确各岗位责任,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6)PPT展示。通过PPT展示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逻辑推理能力和现场控制力;通过财务案例汇报,学生通过知识总结和汇报加深对财务问题的剖析能力,同时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领导力和公关能力。
4.实训效果反馈评价
(1)就业力评价和品牌知名度评价。主要考查通过真账实训教学是否提升了学院财会类毕业生就业力和学院专业品牌知名度。例如引入课程考评体系以来,学院财会类专业年均就业率、新生入学人数,专业对口率等。
(2)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通过设计《财会类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问卷,考察毕业生的学历提升情况、职务、职称晋升、工作表现情况。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企业的不断涌现,会计成为一种有着较高技术含量的职业,随之而来的是各高等院校会计专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因为侧重于职业性的培养,财会专业学生人数不断上升。学生人数的上升使得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相对紧张,包括教师人数不足,导致师生比例不协调,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实训室不够,不能合理安排学生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基地较少,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要求。课程资源的紧缺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和难以提高,这也是所有高职类院校财会专业急需解决的一个共同问题。
财会专业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习内容的标准性,即所学内容都是准则、制度规定的,并以各种税收法规为依托,这就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以常州高职教育园区为例,园区内各校的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可以实现共享,并多途径的开发课程资源,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对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的认识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一般的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包括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师资源、教材资源、习题、讲义、课件等一切有利于教学目标实现的资源;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社会环境、校外实训基地、专业网站等。高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既具有一般课程资源的共同特点,又具有高职和本专业的特点,因此本文把高职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分成三个方面:
(一)基本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有财会专业,但是具体的专业方向和名称不同,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时以专业基础课为主,进行基本资源的建设。财会专业的学生都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基本资源的建设可以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为基准,主要建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的相关课程资源。具体包括课程标准、讲义、课件、习题、视频、模拟题库、手工实训资料等。任何课程的学习都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课程性质不同,对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依赖不同。财会专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不可能过多的根据直接经验来学习,只能根据会计准则和模拟的高仿真实训来完成学习。
(二)特色资源
常州高职园区每个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各有特色,各校可以在基本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建设自己的特色资源。如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用T型账户来讲解经济业务的特色,并形成了讲义和相应的课件与习题,极具特色。
(三)拓展资源
财会专业的另一特点是通过专业资格考试来进行专业水平认证。学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取得会计证后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师的考试。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提升的空间,财会专业的课程资源可以就后续的职业资格考试进行拓展资源的建设,例如初级会计师考试的考试要求、考试科目、考试大纲、相关练习题、模拟试卷等资料。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当前会计行业发展的热点和新闻,拓宽学生知识面。
三、高职园区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途径
(一)以学生需要为出发点
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各学校也在不断努力改进提高教学方法,可是总感到无法进行真正的创新。究其原因在于,虽然我们一直在说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但是并没有真正的从学生的立场来思考如何上好一门课。专业课的相关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已经是非常熟悉了,但是对于没有专业学习经验的学生来说,是一片空白,没有经验可以依赖,完全要从头开始接受每一个专业名词,所以在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认知上,师生之间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我们在进行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时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结合专业特点来开发。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不完全以教材为依据,而是思考从哪个角度来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在编制讲义时,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怎样表达学生更容易接受;在制作课件时,以学生的角度来思考,什么样的课件学生看后会更明白,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教学内容;在进行课程网站建设时,多以学生的角度来分析,学生希望在网站上看到哪些学习资源,需要什么样的资源来帮助他们进行课后的学习。只有真正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进行课程资源建设才能使课程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资源不应该是教师单方面使用、维护,应该师生共同使用、维护,实现教学相长。
(二)结合专业特色建设
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财会类专业,每个学校的财会类专业都具有自己的特色。专业特色就是一种资源优势,这种优势可以是软资源,如师资力量;也可以是硬资源,如极具特色的实验室、教材建设等。充分利用好这种资源优势,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形成。有的学校财会专业历史悠久,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专业积累较深,可以从这方面进行特色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有的学校虽然是新办的财会专业,但是结合了当前行业发展情况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一些很有特色的专业方向,在进行资源建设时也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三)从教材讲义建设入手
目前财会专业高职高专方面的教材非常多,水平层次不齐,教师在挑选教材时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把每一本教材都看一遍,只能通过目录来了解。有的学校为了避免错误和麻烦,就用考试专门用书来代替教材。但这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考试用书是专门针对考试大纲编写的,是针对有专业知识基础的人群,或者是为了考试而编写的,目的性很强,适合于一段较为集中时间的强化学习。考试用书虽然内容标准化,但却不适合没有实践经验、正处于理论积累阶段的学生,其内容编排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因此,课程资源建设的第一步就应该进行相应课程讲义、教材的建设,教师把在实际授课中总结出的学习经验、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习方法在讲义中提供给学生,供学生参考,经过两至三轮学生的使用,不断修改和提高讲义,就可以把讲义出版为教材,形成较为成熟的一种课程资源。
在开发讲义、教材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同时会配合着改进提高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内容也不断进行提炼和总结,多媒体课件进行相应的修改,习题资料进行相应整合。这样一来,讲义和教材的建设就带动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习题资料等方面的建设。
(四)从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入手
财会专业的特点是理论对实践的应用非常强,实践活动能够对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印证。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不仅仅是安排学生去实习,更重要的是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使开发出的课程资源具有极大的实用性,在学习阶段就能够按照企业的需要去培养。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的开发,例如手工实训可以由企业提供业务资料,把企业的相关原始凭证进行技术处理后让学生来做账,相比较实训书上的资料,能给学生感官上更大的触动,带给他们一定的职业体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理论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对授课内容进行指导,以符合企业的用人需求,同时可以为平时的授课提供大量的案例资料,通过开设专题讲座,让学生感觉他们的学习和企业没有脱节。和校外实习基地合作开发课程资源,是财会专业发展的根本,只有这样,开发出的课程资源才更具有活力。
四、结束语
在高职高专财会专业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需要课程组教师的通力配合,需要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把握好两个方面:
(一)应用性与长期建设的关系
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建设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课程资源被使用过后才能反映出来,那么相应资源就需要再进一步应用,在应用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改进。在课程资源没有完全成熟之前,每一个课程团队都要做好在应用中长期建设的准备。
(二)稳定性与时效性的关系
会计准则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要兼顾课程资源的稳定与时效性。课程资源的稳定体现了教学经验的累积,体现了前期的开发成果;课程资源的时效性体现了与时俱进,体现了课程的生命力。课程资源的稳定性是时效性的基础,时效性是对稳定性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J
(注:本文系2012年度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院校科研基金项目计划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2012322)
参考文献:
1.戴勇.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核心问题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0,(3).
2.石兰萍,成丙炎.高职课程资源开发:内涵、原则与方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
3.钟慈方.高职院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优化策略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02).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 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 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 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 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 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 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
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 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 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 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 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 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大学教学, 2003年12期.
工学结合是近两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使用频率最高、最热门的话题之一。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是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发生器、整合机,反映了高职业院校办学方向、教学资源和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
寻求有效的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方式、提高财会学生的实践能力,一直是高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探索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建立高职财会专业生产性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工学结合模式,也一直是理论研究的热点。
加强会计生产性实践教学,构建相对独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应用型与技能型人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在构建适合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培养目标需要、以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上,作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有益的尝试。
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以实际情况为本,实践教学层次化的原则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不同阶段学生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根据教学规律和技能层次来安排学生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时间,以合理、可行的原则编制学生实践性教学的总目标和分阶段目标。
(二)以能力培养为主,实践教学全程化的原则
会计职业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从业之本,执业之基。这一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知识能力和技能操作能力两方面。操作能力是学生毕业后胜任工作岗位的支撑,是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实践教学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由基本技能到综合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采用递进的方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通过实践实现理论知识的升华。
(三)以实际应用为先,实践教学角色化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以实际应用为宗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
二、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内容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层次化的构建
根据“四段递进式”职业能力培养设计过程,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设置不同层次的实践教学目标进行相应能力的训练:
1.基于职业认知的基础能力训练。一是通过校外企业真实环境进行职业认知训练:从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开始组织学生轮流到会计师事务所认知实习一周;二是通过校内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进行会计基础技能的训练,主要有会计书写技能、珠算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点钞及假钞识别技能等;三是通过文化基础课程和课外专业兴趣小组活动等形式进行人际沟通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
2.基于核心课程的专项能力训练。在专项技能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通过核心课程的训练项目进行专项能力训练。核心课程为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六门,分别形成六个专项能力,即登账制证能力、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能力、税费计算与申报能力、电算化操作能力、成本计算与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3.基于会计岗位的岗位能力训练。在校内分岗位实训室的模拟环境下进行会计岗位能力训练。共分为出纳岗位、往来结算岗位、材料物资岗位、固定资产岗位、成本核算岗位、报税岗位、资本核算岗位、总账报表等八个岗位。同时按相应岗位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基地进行岗位能力训练(如到实训基地进行纳税申报岗位的实训等)。
4.基于工作过程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校内会计师事务所的分所和校外企业实训基地等真实环境顶岗实习进行职业能力训练;通过指导、上岗培训、顶岗工作、职业能力展示和毕业设计来训练综合能力。
在“四段递进式”工学结合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会计职业成长规律,探索使学生职业能力从“职业认知”基本技能向“专项能力”、“岗位能力”,最后到“综合能力”逐级递进的“递进式”层次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全面化的构建
根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四段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上作了以下的安排(如图1、表1):
(三)实践教学考评体系科学化的构建
实践教学考评系统科学化,根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训,既要注重结果考核,更要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为学生进行下一目标的学习提供可以参考的评判标准,确定当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合格,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否则还应对那些没有通过的项目进行重修。这样以考促学,以评促进,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校内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建设方法
在高职院校内建立财会专业教学的生产性仿真实训基地,追求财会专业教学中的真实情境,谋求在学校内部以及财会专业课程教学进程中有效实施工学结合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在教学过程中能实现学生的仿真生产性实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会计岗位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二是有助于学生对企业全过程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训练,使学生更深刻理解并处理好经济业务与会计核算业务之间的关系;三是有助于提高财会教师的专业技能,使专业教师及时把握财政、税务以及会计核算准则制度方面变化的要求;四是有助于学校与企业之间保持紧密联系。
经过调研和实践,笔者提出采用以下方式具体实施高职财会实践教学中的工学结合: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做到如下两个方面:一是利用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已经申请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真实企业――丽水佳信会计服务部,开展真实的记账、企业审计、验资或评估等经济业务。二是从熟悉的企业中定期扫描、拍摄经济业务的附件(隐藏企业的账号等需要保密的信息),建立附件贮存库,指导学生操作,使学生熟悉各项经济业务应具有原始附件的种类、格式、颜色、经办的手续等真实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真实内容让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仿真实际操作。这样既可以解决学生实训需要很多企业结果,又很难满足学生的实训等情况。
可见,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所提供的凭证、账表、软件、票据,操作办公用品、日常用品、设备齐全,做到尽可能贴近实际的仿真情况或者是真实的情况。但是,在这种生产性仿真实训过程中,对于记账等业务取得是关键,本文采用授权制方式授权会计专业教研室联系会计记账公司。会计教研室在制定计划基础上安排教师负责联系记账公司。本文采用三种方法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一是上网搜索本区域的会计记账公司;二是在电话号码簿上寻找会计记账公司;三是专程到本区域的主管财政部门了解会计记账公司的单位分布;四是利用原来的毕业生资源,根据已经毕业的学生所在单位的实训情况,联系其业务介绍到“丽水佳信会计服务”。在取得了近20家记账公司的电话号码等初步情况后,逐个电话联系,表达我们的愿望和思路。约定记账公司来校实地了解和座谈,在有意来校设点的记账公司中选择规模比较大、记账业务比较多又具有较强责任意识的两家公司作为日后生产性实训的典型例子;然后由学生单独完成经济业务,对所有财会学生进行轮番实训,这样就可以解决会计专业生产性实训单位少而学生多、难以落实的具体情况。记账公司核算会计业务形成的会计凭证和账册又随时可以成为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核算实例,使理论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操作,提高理论教学效果。但这样的结果是开展仿真实训的成本较高(每一个的经济业务均需要重新仿真),为此也采用另一种仿真实训的模式,选用厦门网中网的财会实训软件,在计算机上进行完全的仿真实训,这样就可以大大降低实训成本。
采用该软件进行实训的主要好处有:1.能使学生直观、系统、全面认识会计业务及会计核算程序,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2.能让学生感受到实际工作中会计机构各岗位的业务分工和会计凭证在各岗位之间的传递过程,增强了学生对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解。3.学生材料消耗较小,会计实训成本降低。
通过会计实训软件的操作,既能使学生对会计业务相关凭证有良好的感性认识,也能使学生对会计操作过程建立起完整流程概念,起到了良好的实训效果。会计实践基地建设应该是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和校外实训基地。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建立长期稳定和提供多岗位的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实习基地可利用会计专业教师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各位成员联系有意向的单位,同时可以试着开拓其他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不同专业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专业教师可以联系以往毕业生等多渠道多方法建立长期而稳定的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分阶段性顶岗实习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阶段性顶岗实习利用学校建立的实训基地,让每一个单位留有固定岗位给学生进行轮流顶岗实训,实习结束后还需要学生进行总结与相互交流经验,以便更进一步地提高与巩固。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应考虑到学生就业情况,将实习和就业结合在一起,岗位可以由学校联系提供。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报酬,有的话也只是一点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为就业提供了方便,而对于企业来说减少了支出,也有利于实训基地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可谓是双赢的策略。当然,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也可以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而进行提前就业。
总之,为适应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学校应始终坚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能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基础充实、理论够用、以实为本、以能为主、以用为先”的主体思想为宗旨,努力构建科学、成熟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
[2] 银样军.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05(4).
[3] 刘方乐.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昆明大学学报,2005(2).
[4] 滕为.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研究[J].会计之友,2006(14).
[5] 刘会卿.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06.
[6] 黄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经济,2009(10):77-78.
下面是我在财会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对素质教育的一点体会,与大家讨论商榷。
一、设计好案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于会计学科的理论性较强,学生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才能理解知识要点。若会计的基础理论学生都无法透彻理解,就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别说运用原则了。因此要改革会计教学手段,从“填鸭式”的传授转变为案例讲解和会计方法的传授,利用报纸、杂志、网站所报道的各种新闻和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补充教材的理论知识和教材中案例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与学。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形象生动地使学生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会计课中,案例的设计与教学是极其重要的。设计和选用案例应认真把握以下几点:
1、要体现正确性。案例的设计要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使整个会计处理过程符合会计制度的要求。
2、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选用案例要围绕教学目的与要求,紧密结合会计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案例的关系。案例的内容不能过于复杂和面面俱到,否则,将使学生减少兴趣,甚至不易理解,起不到好的效果。
3、要体现典型性。要选用能够反映教学内容的典型案例,能够比较有代表性地说明教学内容,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要体现系统性。包括案例本身的完整性和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由于经济业务的独立性,设计的案例在逻辑上应该是严密的。从设定的条件到解题过程都应符合逻辑。各案例之间的关联性常常表现为内容上的连续性,但不要重复,并且要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例如,使一个案例的结果,成为另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案例的条件;或者一个案例稍微改变其中的个别条件,形成一个新的案例。这样进行教学,就效果较好。
二、分阶段、分层次开展实践性教学。
笔者建议按照课堂实训、课程实训、单项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社会实训来开展。(1)课堂实训。课堂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生在平时上课中接触到的实践内容,是教师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教与学的过程,它融合在日常上课之中,较为分散,其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和了解技能。如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进行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践,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践,会计账簿的开设和登记、试算平衡表的编制,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审核等;(2)课程实训。课程实训包括了与财会专业相关的学科课程实训,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在《基础会计》课程组织简单的过程实训,实训的经济业务是最为基本的,涉及的凭证也是最常见的,目的在于突出会计核算从填制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全过程,加强学生对会计工作过程的感性认识,掌握会计工作的基本规范;(3)单项模拟实训。主要是成本核算、办税、银行业务、固定资产、工资、应收应付、成本核算等。这些模拟实训可以单独进行,也可分解到各课程中进行。(4)综合模拟实训。综合模拟实训是把一个企业某一会计期间的经济业务经过设计与加工,形成完整系统的原始资料,由学生充当企业财会人员,按照会计实务处理的规范进行仿真操作演练。综合模拟实训是会计专业理论教学效果的总结,是会计专业毕业生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前的“大演练”,实际操作能力的巩固与提高,绝大部分在此阶段已经得到体现和检验,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尤其重视。(5)校外社会实训。由学校组织专人或学生自己联系到校外企业进行的毕业实习,该阶段是以前面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以及理论教学为基础,更加突出技能的综合运用,训练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即将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首先,建立仿真模拟教学的平台和环境,例如,高度模拟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实验室。其次,教学模拟的工作岗位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一致,工作流程尽量与现实工作的岗位相接近或一致,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边学边干,不仅可以巩固学过的理论知识,还能体验财务工作的职业氛围,在学习过程中获取直接的工作经验,加深对工作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准备好课堂教学的材料。以支票教学为例,需要提前准备好真实支票和仿真支票、各种财务业务签章等、投影仪、多媒体、凭证、账簿等。
二、创设主题情景,进行岗位分工
不同的财会实训课学习主题也不同,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主题情景,设置不同的岗位让学生来扮演模拟,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观察、思考、理解会计技能的要求。例如,支票的实训设置会计、出纳、银行、经理等相关岗位,展示支票的申购、填写、签章、兑付、记账等环节。然后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定位不同的财会实训角色,让学生渐渐熟悉财务系列的不同工作岗位。
三、学生岗位模拟,教师岗位指导
在创设主题情景、岗位分工的基础上,学生的“学”通过扮演某个特定的财务角色,解决实际的问题。学生共同参与角色任务,共同思考角色工作内容,讨论完成角色任务的方法,相互合作,最终共同完成模拟真实财务工作场景。这一过程,既是学生相互交流、主动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角色内涵、体会角色心理的过程。教师的“教”体现在学生角色演练的过程中,根据学生互动情况、模拟演练的进度,作为指导老师合作、参与学生的演练过程。
例如,支票章节实训课上支票的签章环节,学生往往不明白为什么要分开保管以及为什么使用两个签章可以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这时教师可以作为指导者,让学生多次演练不同的签章保管方式,使学生自己观察、思考、讨论不同保管方式的结果,教师不设置标准答案,通过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勇于展现自己的思维和创造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
四、根据岗位模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会计实训的岗位模拟内容不同,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选择不同的方法。某个特定岗位单独可以完成的模拟演练,采用个体岗位模拟训练的方法。例如,支票的填写环节,企业财务核算中,往往由出纳完成。那么在角色演练时,就可以采用个体岗位模拟训练的方法,全班同学均模拟出纳角色,大家采用探究的方式,填写一张支票。多个岗位合作完成的模拟演练,采用小组的角色模拟训练的方法,直观展示会计业务流程。大组间的岗位模拟更适合展示、观察、思考,练习会计的业务流程;小组内的岗位模拟更适合模仿操作、思考和体会。
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小组演练方法。例如,支票印章的分配通过银行大组同学的集体探讨后,派学生代表将印章直接放在保管印章组,即会计组和经理组的桌面,学生代表的走动、选择、展示,可以引发全体同学的关注和思考。练习阶段,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部担任固定的角色,经过反复多次的角色模拟练习后,达到熟悉企业会计角色的工作内容、灵活运用会计知识的目的,同时锻炼学生的会计制度的设计能力、财务分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
五、成果展示,问题剖析
学生岗位模拟的任务完成后,教师将小组同学代表的“成果”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同时请别组的同学代表对演练作品从完整性、正确性、美观性等多角度进行点评。教师选择展示的成果须具有代表性:选择优秀成果,将模拟亮点展示给学生;选择具有代表问题的成果,将模拟的不足和普遍错误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六、评价总结,后续辅导
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参加高考人数却是逐年下降,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高职高专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招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为更好的制定和完善会计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了深入了解企业对高职会计和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真正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开展了此次“财经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状况调研活动”。
一、调研的对象与方法
此次调研通过与用人单位的相互交流,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听取对学生教育、管理和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有价值的建议。用人单位涉及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财经专业类型的企业,也有建筑、生物、物流,工业等其他企业。
本次调查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定量方面: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定性方面:对市场上各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本报告。
二、调研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本次调研共收集455份调查报告,通过对425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分组、累加、计算和分析,调查结果如下:
(一)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就业单位类型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会计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1)用人单位在未来的五年内社会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趋势:
此次调查用人单位中,有55%的单位表示将提升对高职财会人员的需求,有31%的单位表示持平,仅有14%的单位表示将降低聘用高职财会人员。这表明高职毕业生的文凭还是能够胜任会计人才市场需要的。
(2)单位对财会专业的学历要求
调查数据显示,有65%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本科学历,29%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另有6%的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具备研究生以上学历,这部分单位主要是上市公司和大中型国企。
(二)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评价
(1)单位需要的专业人类型
调查结果表明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复合型人才和“通才”的用人单位高达66%,仅有14%的用人单位要求财会专业人员是“专才”。这说明中小型企业希望财务人员是“通才”的比例较高,大型企业则更希望财务人员是“专才”,但所有企业都很重视人员的综合素质。
(2)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用人单位选聘人员因素中,排列在前三位的因素为:是否具备职业资格证书、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思想品德;高职学院强调的学习成绩、专业技能水平被用人单位排列在第四和第五位。可见用人单位在人才选用时,更为关注的是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和后续职业培养的潜质。:
3、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
企业对高职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团队合作能力还是基本满意的,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满意度不高,同时认为高职学生在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方面较为欠缺。对于部分用人单位要求员工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高职学生还极其缺乏。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数据如表一:
表一 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养评价表
4、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职业能力
会计核算能力、会计分析能力、涉税业务处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会计人员核心技能;而沟通协调能力则反映了企业对会计人员“情商”的要求;部分企业提出对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和资金筹集运作能力的要求,这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如下:
表二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表
5、用人单位认为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最突出问题
调查结果反映会计专业技能不熟练,会计专业知识不扎实以及动手能力差是用人单位认为会计专业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 毕业生职业能力缺陷如表三
表三 财会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问题分析表
(三)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能力证书的需求情况分析
1.用人单位对高职财会毕业生职业证书要求调研数据表明,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最低门槛,同时高职财会毕业生还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职业资格,以增加就业竞争力。
2、用人单位对财会课程的评价
统计结果表明,单位认为最重要的课程排列在前三位的是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企业纳税实务。单位认为最不必要开设的课程是政治经济学、会计制度设计和英语。用人单位最希望毕业生具备明确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取向,另外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形象,得当的行为礼仪也是单位较为关注的因素,对于具备经济应用文写作技能、多媒体应用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等综合素养的毕业生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
二、调研结果总结
(一)专业方向建议
可以结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在财会专业下设定核算会计方向、财会文员方向和税收申报专员方向。
(二)课程设置建议
1.对职业素养课程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财经应用文写作和社交礼仪等人文素养方面有较高求,因此建议经济应用文写作进行整合,改称“文化素养课程”,并在课程体系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财经应用文写作、心理健康教育、社交礼仪学时。值得一提的是,调查发现,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认为,学校应该开设“奢侈品识别”一类的课程,以提高毕业生对奢侈品的鉴别能力。
2.对专业技能课程建议
从调查可知单位对人员的要求, 最注重 4 种知识和能力: 会计核算知识、 税务专业知识、会计电算化能力和其他业务能力的培养。因此, 专业课程体系也应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 可分 4 个模块来设置, 第一模块是会计基础课, 包括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 第二模块是税法、税务实务等; 第三模块是会计电算化模块,包括会计电算化、 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 第四个模块包括:审计、 经济法、统计学原理和证券投资学等。
在课程改革上, 为了强调学生的税务处理能力,将“税务实务”课程改为“企业税收申报实务”课程;为满足中小企业对会计核算数据统计分析的要求,将“EXCEL在会计实务中的应用”课程改为“EXCEL在财务数据统计中的应用”;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初级会计师考试需要,在专业课中强化经济法、财务会计实务和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整合财务管理、审计学和财务会计的部分教学内容,将中小型企业常规业务类型作为课程重点内容。
其次对不必要开设的课程调查中发现证券投资基础知识占调查人数40.58%,会计英语占23.19%,会计制度设计占10.14%,因此对于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证券投资基础知识、会计英语和会计制度设计可以改为选修课。
3.对实训课程建议
第一,新增企业经营模拟实训、内部会计控制实务实训和银行会计业务实训,实现理论与企业经营实务的对接;
第二,实训内容应增加对各类企业工作环境的认知。目前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包括日常业务会计核算, 涵盖了财务管理、税务、工商年检等工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的核算特点,设计适当的实训内容。
第三,开设纳税实训处理企业报税实务能力是中小型企业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为要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办税能力的需求,财会专业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开设纳税实务实训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议
开设会计类专业,应确保有一支符合要求的师资队伍,尤其是专业师资队伍。会计专业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风尚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参与会计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与实践活动;具备现代职教理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
一、加强模拟实习教学 强化技能训练
模拟实习课是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形式来开展的,教师是起指导、示范作用,学生的主动参与是课堂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师更要重视实习课堂教学的组织,使教学活动能按计划实施。
在模拟实习中,首先进行就是专项训练:专项训练分为分岗实习和轮岗实习。分岗实习是将实习内容按岗位分:出纳岗位、材料会计岗位、职工薪酬岗位、收入利润会计岗位等工作岗位。教师针对各种岗位类型的实习资料,提出具体岗位的实习要求和实习目标,明确通过该项训练学生要掌握什么技能,采用什么办法,要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对实习的内容和要求心中有数。然后按岗位分小组进行实习,这里关键是一定要做好分组工作,分组的原则是按成绩优劣搭配5-6人一组,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组合,再做适当调整,一定要选好班级中知识技能强、协调能力好、主动积极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明确他们的指责,协助进行分岗实习:实习中各小组成员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实习内容,遇到问题时可以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难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解决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习结束后各岗位要进行小组总结,要求小组长向教师和全班同学进行总结汇报,谈谈小组在完成该岗位工作时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便交流和学习。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做好检查监督工作和小组工作汇报的情况的记录。实践证明,这种分岗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训方式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的能力。
分岗实习后进行轮岗实习。各小组按设置好的各个岗位进行轮换,轮岗实了包括会计的岗位轮流核算训练,还包括纳税申报训练和银行结算业务的训练。轮岗实习仍然采用分小组的方式进行实习。每5-6人为一组,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每小组内的成员按照岗位的分工,分岗位进行操作实习后再轮换。比如:银行结算业务训练中,可以把小组成员轮流分为收款方、收款方开户银行、付款方、付款方开户银行和被背书人来操作。各小组成员通过轮换的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学会各环节正确操作方法。更容易掌握各环节操作技巧与流程。这样学生逐项训练,逐项操作,培养了学生熟练的实务操作技能。轮岗实习的配合性能够让小组成员充分进行沟通与合作,能够极大地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轮岗结束后,学生对各岗位工作的要求和完成有了较深的认识。对岗位实习的心得体会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学生就可进入综合模拟实训。
二、组织综合模拟实训,提升就业能力
综合模拟实训是将相互关联的各专项训练融和在一起。是整个中职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实际演练,综合实训的重点是提高学生独立处理全盘账务的综合能力。为了提高实训效果,加强实训课的仿真性,专业组的老师利用本地企业丰富的资源优势,在课余时间(主要是寒暑假)到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实践,收集到大量的本地中小企业的各种类型的经济业务。结合综合模拟教材,自编适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切合学生实际的实训教材。并将企业日常管理发生的大量的真实信息带入实习课,丰富完善实训教学内容,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在这阶段的教学中更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学生始终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则处于辅助地位,要注意发挥优秀学生的激励作用,尽量缩短学生间差距,对不同能力的学生给予不同目的的培养。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学习、讨论、交流和创新实践的机会,激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在实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讨论和交流中,培养学生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提高实训效果,弥补顶岗实习不足的一个很有效的手段。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师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三、强化评价体系,发挥激励作用
1、围绕教学目标来评价:评价过程要依教学目标的要求来进行,除了要评价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操作规范要求和掌握专业能力的情况,应对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基本技能的运用程度、学生的职业规范、职业态度、学习能力、道德素养等方面做出评价。
2、注重实习过程的行为评价:评价过程不但要对实习结果进行观察,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在实习过程中结合各个实习阶段进行评价,防止学生用实习结果替代实习过程的做法,所以教师在在评价时不能只评价结果,更要着重评价全过程,不只是评出分数,更应指出问题所在,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法。
3、评价形式应多元化:过程评价应针对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内容来进行,可以采用个人自评价、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个人自评的作用主要是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反思,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互评有利于学生分享学习成果,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学习。教师的总评非常重要,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学生间差距,同时指出实训过程中的问题所在,给出具体的改进方法及修改建议。让实训效果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评价结果的方式可以采用弟等式,也可采用分数制,必要时采用教师评语来进行。评价方式应尽量多元化,改变教师单一评价学生的模式。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财会实践教学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为主线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逐步靠近培养目标的实践体系。 作为一名职校教师,为培养出适合时展需要的与企业实际要求一致的技能型应用人才,今后还要从方方面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勤于思考,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更有效的实践教学,使实训教学的效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