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12 16:21: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人防门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施工用电存在潜在性危险的原因分析
由于电力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被人们意识到或能够及时发现,并又有一定危险性的因素,而安全用电知识往往不可能普及到每一个施工人员和每一个管理人员,特别是普工、临时工、农民工等等。随着技术进步,原来手动操作的工机具,都被电动工机具所代替,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大型的起吊机具,到手提式的电动工具,有固定的电动机械和移动的电动机具,电焊、照明等等,处处都要使用电力。如电力使用不当,立即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故,如漏电就可能造成人身触电(电击)伤亡,短路造成设备损坏或火灾等恶性事故。由于施工管理人员对以上潜在性危险认识不足或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等原因是用电事故发生的根源。施工现场的不文明施工,安全资金投入不足和作业人员素质不够是导致用电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施工现场的供用电设施一般比较简陋,使用期限短,而且随施工的进展,供用电设施和用电负荷也在不断的变动,有时因工程需要而经常要搬迁,改变原有接线和供电方式,降低了安全用电的可靠性。
2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交底
2.1 临时用电必须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编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2 临时用电工程图纸必须单独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绘制,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作为临时施工的依据。
2.3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步骤
现场勘探,确定电源进线总配电箱(柜),分配电箱的位置及线路走向。进行负荷计算,选择导线截面和电器的类型、规格。绘制电气平面图,立面图和接线系统图。制定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
2.4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修改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技术交底资料;临时用电工程检查验收表;接地电阻测定记录;定期检(复)查表(工地每月,公司每季进行一次);电工维修工作记录。
2.5 安装、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由电工完成,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
3 用电人员选用
3.1 电工必须经过专业及安全技术培训,经(地)市劳动部门考试合格发给操作证,方准独立操作。
3.2 电工应掌握用电安全基本知识和所有设备性能。
3.3 上岗前按规定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3.4 停用设备应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3.5 负责保护用电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重复接地)和开关箱。
3.6 移动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在一般情况下不许带电作业,带电作业要设监护人。
3.7 按规定定期(工地每月、公司每季)对用电线路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检查和维修记录。
3.8 应懂得触电急救常识和电器灭火常识。
4 做好安全检查
4.1 电缆线路
4.1.1 电线干线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损伤和介质腐蚀。
4.1.2 电缆类型应根据敷设方式、环境条件选择,但必须使用五芯线电缆,电线截面应根据允许载流量和允许电压损失确定。
4.1.3 电线在室外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应不小于 0.6 米,并在是电线上下各均匀铺充不小于 5CM 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砖等硬质保护层。
4.1.4 电缆穿越建筑物、构造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线在地面上2米高到地下0.2米处须加防护套管,防护套管内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4.1.5电缆线路与其附近热力管道的平行间距不得小于2米,交叉间距不得小于1米。
4.1.6埋地敷设电缆的接头应设在地面上的接线盒内,接线盒应能防水、防尘、防机械损伤并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4.1.7橡皮电缆架空敷设时,应沿墙壁或电杆设置,并用绝缘子固定,严禁使用金属裸线作绑线,固定点间距应保证橡皮电线随自重所带来的荷重,橡皮电线的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米。
4.1.8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并应做绝缘包扎,保持绝缘强度不得承受张力。
4.1.9在建高层建筑的临时电缆配电,必须采用电缆埋地引入,严禁穿越脚手架引入。电缆垂直敷设的位置应充分利用在建工程竖井垂直孔洞等,并应靠近负荷中心,固定点每楼层不得少于一处,电缆水平敷设宜沿墙或门口刚性固定,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0米。
4.2 室内配线
4.2.1 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采用瓷瓶、瓷夹等敷设,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2.5 米。
4.2.2 进户线过墙应穿管保护,距地面不得小于 2.5 米,并应采取防雨措施。
4.2.3 进户线的室外端应采用绝缘子固定。
4.2.4 室内配线所用导线截面,应根据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荷确定,但铝线截面应不小于2.5Mm2,铜线截面应不小于1.5Mm2。
4.2.5 潮湿场所或埋地非电缆配线穿管敷设,管口应密封,采用金属管敷设时,必须作保护接零。
5 施工现场用电的安全检测主要内容有哪些
5.1 外电防护
5.1.1 外电高压线下方,无生活设施,作业棚、堆放材料,施工作业区。
5.1.2 起重机或吊物及在建工程(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边线之间,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电压等级、距离)
5.1.3 达不到安全操作距离时要有防护方案,搭设木脚手架,并用绝缘材料进行立面防护,顶部满铺5cm厚的脚手板
5.2 配电线路
5.2.1 架空导线、电杆、横担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与地面距离:施工现场>4m,机动车道>6m。
5.2.2 电缆埋地敷设方式深度符合设计要求,过路及地下 0.2m 至地上2m 穿管保护
5.2.3 架空敷设时,用绝缘子固定,室外高度>2.5m,室内高度>1.8m。
5.2.4 按规定使用五芯电缆
5.2.5 室内配线穿管敷设或用绝缘子配线,距地高度>2.5m,排列整齐。
5.3 保护方式
5.3.1 采用 TN-S 系统。工作接地与重复接地电阻符合要求,PE 线与N线分开不得混接。
5.3.2 高度>32m 的设备构件有防雷接地,且做重复接地,电阻符合要求。
5.4 配电箱
5.4.1 符合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要求
5.4.2 配电箱内有总隔离开关,总空气开关,及分路空气开关
5.4.3 开关箱有隔离开关,30mA 漏电开关,潮湿等特殊场所为15mA,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5.4.4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应用接触器控制
5.4.5 配电箱布置场所符合要求,道路通畅,有足够二人操作的空间,高度1.3-1.5m
5.4.6 箱内电器完好可靠,回路标示明显,采用端子板接线,支鸡爪式接头
5.4.7 箱有门有锁,有防雨措施
6 现场照明
6.1 照明有单独的开关箱,有漏电开关
6.2 灯具金属外壳作保护接零 ,灯具与地面、易燃顶面、电线保持安全距离
6.3 电线无破皮老化现象,用绝缘子固定或穿管保护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的基本特点
1.1 归档内容繁杂,文档数量多
众所周知一个建设项目完整的设计档案包括了六个阶段的档案资料,分别为前期设计阶段、总规设计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施工配合阶段。前期、总规、方案、扩初、施工图阶段需要归档的文件资料分为项目管理文件、设计依据性文件、来往函件、设计文件四大类;其中设计依据性文件就很多,包含建设单位上级机关的任务批准文件、设计任务书或招标书、规划部门批准的用地范围及红线图、规划设计要求通知单、建设单位上级机关的方案批准文件、建设单位对方案的修改意见、初步设计审批意见书、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初设文件、消防、环保、交通、卫生、供电、环卫、水、煤气、电话、人防等部门的有关文件、地质勘察报告等;外加各阶段设计文件电子版及已盖章底图等等。施工配合阶段也不容忽视,也有很多文件资料需要归档,比如技术核定单、建筑工程消防验收证书、试桩、地基验槽记录、沉降观测和建(构)工程测量复核等测试记录等等。总之,文档种类多,归档库藏数量大,为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工作增加了新难度。
1.2 时间跨度较长,材料变更快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形成于工程项目设计技术活动之中,一方面反映了建设项目的设计水平,是建筑工业的重要史料;另一方面许多项目建设时间跨度大,基本是跨年度甚至几个年度,设计归档材料随年度变化不断变更增多。在传统档案管理模式下,项目归档主要由人工操作完成,整理文档的时间精力花费较大,效率低下。特别是一些设计项目面临政府政策调整、源环境变化、资方后续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造成项目负成果或中途停建,作为设计方有必要进行文档保存,一些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甚至还会出现产能的扩大或缩减的调整,需要同步对设计做出相应调整,相应增加了档案整理归档等工作的人力财力成本。
1.3 用户范围广泛,应用程度高
设计档案是设计科技活动的记录,承载着设计专业科学技术知识,体现了现实的长期使用功能和价值,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普遍。设计档案的适用性原则也使得设计成果存在共享可能,也就是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施工、竣工阶段,设计成果必须及时提供给投资方或业主、施工方参考应用。在实践中,还存在项目建设完工之后的后续设计施工,比如一些民用建筑项目需要接受建设方、业主和城建、规划、环保、绿化等政府部门的层层验收,一些商业地产、住宅项目还需要为个体业主的装修、维修等提供咨询服务。
二、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方式的基本趋势
2.1 档案内容由多元化向数字化转变
传统的设计档案主要以工程图纸和技术文件管理为主,内容多数量大,存储与维护较难。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为档案管理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通过利用电子文件、电子图片、技术报告、声像等多种电子信息档案,把内容庞大的纸质形态的档案资料实施电子分类与归并,并形成数字信息储存、查询、修正等各种手段的信息媒体与服务介质,使得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中慢慢解放出来,极大地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革新。
2.2 管理手段由手工向计算机操作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从立卷整理、排架到查找利用案卷,档案工作人员都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运用计算机编排,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发图档管理应用系统,实现了工程图纸、设计文件等网上自动归档;完善了图档网络整理、编目、分类、编号等功能;增强了实现建筑设计公司内部局域网在线检索、浏览、申请、审批和下载借阅利用电子文件等功能。
2.3 管理方式由纸质实体向信息媒介为主转变
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是以保管档案案卷、设计蓝图、硫酸底图实体为主。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建筑设计公司档案工作在积极主动做好档案利用服务工作的同时,能够集中精力放在做好工程参考、质量追踪、各类资质申报、职称评聘、质量抽查、财务审计等大量的专题信息查询工作上,这为拓展档案功能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建筑设计公司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3.1大力推进观念创新
一是要主动提高认识。充分认识企业信息化给档案工作的传统理论、方法、手段带来的严峻挑战,进一步深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将档案信息化纳入建筑设计公司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中的观念。二是要注重顺应趋势。准确把握形势变化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从思想和行动上适应当前文件形成电子化、文件管理动态化、图纸归档网络化、图纸储存数字化的新趋势,进一步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文档一体化、信息标准化、服务网络化发展,构建统一的档案管理,利用信息平台,建立与企业信息化相适应的档案管理模式。三是积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信息化要求的规章制度,重点要建立电子文件归档管理系统,强化电子图纸形成、流转、接收、监控、归档、鉴定以及安全责任机制;加强对原有纸质档案的安全保管,确保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
3.2大力推进管理创新
认真执行国家档案局档案信息化建设规范和“十一五”期间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有关规定,坚持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载体,着力推动管理机制和手段创新。一是加强图档资料等的编研应用,紧密结合建筑设计公司的工作实际,探索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有效服务于建筑设计公司工作需求。二是创新管理内容,一方面强化原始档案材料保管;另一方面要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收集国内外核心专业期刊新出现的同类建筑设计公司的设计成果报道、专业研究进展情况等相关信息,特别是与本司业务有直接相关的新颖设计科学技术知识和成果为我司使用。三是加强特色档案信息开发,根据建筑设计公司历年形成的优秀设计成果,重点围绕技术先进、效益显著、适用性强的设计项目,做好编研、推介工作。
3.3大力推进监管创新
高度重视设计成果信息的长久保存,积极采取措施防范档案风险。实行档案备份制制度,建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对建筑设计公司参与的重大建设项目的设计资料、电子图纸、电子文件实行登记备份,避免重要档案的损毁,防患于未然。建立档案主管领导负责制,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举措,强化工作落实。探索多元存储手段应用,综合运用三维设计成果、元数据管理等不同类型的档案登记工具,按照规定格式存储到一次光盘或磁带等脱机载体,保证档案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3.4大力推进技术创新
按照“存储数字化、管理自动化、利用网络化”的发展方向,加快推动档案工作方式和手段由传统向信息化的跨越。一是建立档案信息管理同步系统,即在其他计算机系统升级和功能的扩展中,档案信息系统要同步组织实施。二是要加快纸质档案数字化转换工作,重点突出建筑设计公司历年积累的纸质载体优秀设计成果、典型项目的数字化转换,全力以赴创建名牌信息资源,为有关用户提供特色服务,体现档案室库藏特色与价值,这是建筑设计公司在合作竞争并存的信息时代更好地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三是充分应用局域网和互联网功能。根据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的特点和属性,运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的搜集、加工、整理、排列和组合,开发自动分类,形成主题指南,使之有利于其存储、传播、检索和利用。
3.5大力推进服务创新
创新服务机制,拓展服务领域,把主动服务、规范服务、满意服务贯穿到档案工作全过程。一是建立专业化信息服务模式。按照管理职能和设计专业领域组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保障对用户需求和用户环境的把握,不断提高信息服务对用户需求和用户任务的支持水平。二是树立个性化服务观念。根据档案用户研究课题的特殊需要,以及档案信息用户的个性、使用习惯等,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增强检索工具的功能和性能,提供多种检索途径,整合不同档案资源集成检索系统,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同时开辟设计档案寄存服务、个体业主档案维权服务、建设项目跟踪服务等项目。
四、结束语
以上是本人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