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14 09:58:5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客房实训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0-0314-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长期以来,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绝大部分都只是在高等教育的花苑中,点缀了职业教育的花朵,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的双重属性。
结合目前高职高专综合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前厅与客房管理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的创新理念,深入研究理论和方法相配套的教学体系,改革原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切实增加对酒店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应用的教学环节前厅与客房管理是高职高专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基础内容和重点环节。国内传统的酒店客房管理与教学模式是课堂理论讲授结合实验实训室的相关练习的仿真式方法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前厅与客房教学基本理论与酒店客房实际问题结合较为松散,技能训练场景缺乏实战和真实性,学生所掌握的管理理论难以在实践工作中有效应用。
近二年,我们在教学中推行了前厅与客房管理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并通过与校内实训酒店和区域内高星级酒店的交流与合作,把学生的教学从课堂和实训室带到具体的经营场所,不断强化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上做积极的改革尝试,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养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树立起标杆,使实训教学将朝着全方位、全过程和全面化的方向发生质的转变,让实训教学更加的直观化、深入化和细致化。
前厅与客房管理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以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改革
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的设计,从课程安排来看,就是真正意义上实践“工学一体”,使教学课程与工作任务于一体,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于一体,即体现为“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长期以来,我们很多学校的工学一体都是在仿真环境中进行,利用实验实训设施,虚构一个工作场景,这种只有形没有神的培养环境,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障碍。长此以往,处理不好,甚至会走入误区,误导学生。
我们认为,真正的“工学一体”,不仅仅表现在软件设计,更重要表现在硬件环境,要从环境上使教学场地与工作现场于一体;从角色转换来看,教师转变成了酒店的管理者,学生则转变为了酒店的员工。《意见》中就指出: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等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推动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鼓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校企联合组织实训,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鼓励将课堂建到产业园区、企业车间等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等方面与企业密切合作,提升教学效果。要加强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确保实习实训安全。我们的教学设计改革就是秉承这样的理念,通过酒店实景和教学结合的模式,既方便了每个学习任务的开展与实施,又方便了学生进行分组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1.教学目标的设计。职业教育,是面向岗位能力、培养高质量应用人才的教育。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改变原有的针对单项技能设计教学目标的做法,转为针对岗位能力设计教学目标。通过课程改革,着重解决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把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通过由学生向员工这一角色的成功转换,提高学生对酒店职业未来的发展认识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完成职业教育的任务。
2.教学时间的安排。根据全真性课程性质需要,我们改变原有的传统授课时间安排,实行集中授课,在两三周内,集中安排学生进入酒店学习,授课时间按照酒店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充分体现教学和工作的合二为一。
3.教学内容的设计。为配合酒店的正常营业,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采取了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模块化相结合的方式。分阶段进行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相结合的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分别为见习、实习、顶岗三个阶段内容;时间是每天上午、下午各半天。上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完成前厅和客房中的具体工作而设计的,地点是酒店工作岗位;下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而设计的,地点是培训室。采取技能与理论课程交替进行的教学安排方式,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不仅仅是单纯的劳动课,而是要让学生亲身感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并在实训操作课程中把理论知识提炼出来。
4.教学方法的设计。《酒店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在新的课程设计中,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采取了多人员、多方法、多场所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内容的顺利实施。在为期六周的教学过程中,四名教师分别对一个班级(两个小组)轮流交替进行教学,并起了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为适应新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进行不同知识模块的教学过程中,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为配合课程改革内容的实施,在教学场地上做了充分的调整。由前厅大堂到楼层客房,从实训室到培训室,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场地的转换。充分利用了前厅、客房的场地、设施与设备,对学生进行实景教学,解决和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在培训室,充分利用了现代化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利用视频、课件等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进行学习;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到学习中,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加以体现,让学生了解学习技能的实现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考核内容及标准的设计。针对全真性教学内容的改革,立足学生岗位能力培养,前厅与客房管理课程考核改变原有的技能考核模式,变为工作任务考核。同时强化过程考核和实践考核,在学科成绩的认定上,从出勤率、实训报告、工作态度、结业考核等多方面、多方式来进行综合考评。具体做法:(1)严格考勤制度。每个班级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各选出两名同学为小组负责人,主要负责学生的考勤,以及与客房领班、授课老师之间的日常联络工作。按楼层人员的分配情况,重新设置考勤表。做到小组负责人、客房领班、授课老师每人各一份,并坚持上、下午各签到一次的纪律。(2)填写实训报告。根据老师讲授课程内容的不同,按老师的要求认真填写实训报告。学生完成实训报告的次数及质量可作为平时成绩。(3)实训课程结业考核标准的设计。
二、基于应用型教学体系的教材建设
为配合课程改革的进程,根据具体学习和工作需要,我们对原有的《前厅与客房管理》教材进行了改革,改变了原有的根据理论框架组织内容的做法,改为根据岗位需求组织内容,减少了说教式的理论阐述,加入了很多直观具体的图片模型,试图让教材既能适用于学生学习,也能适用于企业培训,真正从教材的角度做到“工学一体”。
三、配套的教学管理改革
前厅与客房管理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必然会引起教学管理等层面的连锁反应。为了做好相应的配套工作,确保课程改革内容的顺利实施,系部牵头专门设立了课程改革小组,并向学校申请,设立专项资金和师资队伍构架,单独安排项目课程时间地点,利用企业师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从而保证了课程改革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的连贯持和续性性。
四、校企合作关系的改革
前厅与客房管理应用型全真教学模式改革是校企合作关系的一种更深层次的表现,真正能够体现《“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以强化校企合作的国家制度建设,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国家培养培训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全真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达到教学的理想效果;另一方面,良好的运作模式和安排,可以部分解决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满足和解决企业的用工荒问题;再次,教学参与到酒店经营环境,可以影响和带动企业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共赢,从校企合作变为校企一体,实现“工学一体”的完美演绎。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11.
[2] 王小娟.《前厅与客房服务管理》酒店现场教学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3).
实训课程是旅游酒店类专业课程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理论学习应用于实践活动,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旅游酒店类专业实践性很强,学生实训技能质量的高低是高校学生培养水平的重要体现。然而与旅游酒店类相关的教材要么缺乏实践教学安排,要么将实训和理论结合在一起,给教学带来很多的不便。《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与行业发展和行业动态的关系非常密切,如何进行课程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培养出酒店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这门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项目开发与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大批的人才。越来越多的旅游酒店院校开始关注对行业人才的实际需要,越来越多的校企对接的实践培训项目在开展。学校针对行业需求进行课程改革更是势在必行,这样可以大大缩短了入职后酒店再培训的时间和成本,对于毕业生而言可以在实习期就实现对职业生涯的规划,实现职业生涯更快更好的提升和发展。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实训课程是一门和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优化必需坚持“必需”、“够用”的原则,重点突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训知识。通过课程实训项目的开发与优化,对教师而言,为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开展课内外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思路,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能积极适应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学生而言,在实训项目的指导下能有效地获得酒店相关技能所具备的的理论和实训知识,并在实训项目的辅导下切实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
2 项目体现式教学法的内涵与特点
项目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一种学生学习由被动转向主动的教学方法,整个实训的项目将由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完成,项目贯穿着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应变能力的考核,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身经历的方式来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了解完整的工作流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性和创造性。
项目体验式教学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一、收益主体的多元性。在教学中既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学生的主动探求学习的兴趣,又能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满足酒店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二、教学过程的高可控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可以做到制定项目、实施项目、评估项目的双向监督。三、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性。学生在了解完制定的项目所需的知识后,直接进行操练,然后根据操练的结果再巩固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四、高效性。项目体验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学习效率得到提升,活跃了课堂气氛。
3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实训项目开发与优化的具体实施方案
3.1 实训项目的选择与设计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应结合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具体岗位项目任务为核心[2],采用任务项目化的方式,每个项目为一个专题,然后根据岗位的职责、岗位的工作流程标准、岗位的工作项目、岗位工作的操作规范等要求,达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的目的。结合笔者的工作和教学的实际,本课程应设置以下项目,如表1。
表1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实训项目
3.2 做好项目的教学准备
做好教学准备,主要是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进行中可能发生的所有的环节,如实训项目的时间要求,实训的安排的人员及任务,讲授完实训项目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注意事项,并在发生的环节上提供必要的知识帮助和物资帮助。比如在前厅预订模块,教师需讲授完前厅预定的概念、意义、岗位职责、工作操作流程和标准以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明确实训时间10分钟左右,对实训要求提出说明,准备好实训物品如电脑预订操作系统、电话、传真预订单(仿)、预订单、纸、笔等,在实训中间学生出现困难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也可以提前让同学准备或者设置一个场景,这样更有针对性。
3.3 实施实训项目的计划
确定好《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的具体实训项目以后,应根据具体的实训项目明确每个项目的实训目标、知识要点、具体实训操作如何完成、遇到突发事情如何处理等等。比如具体实训操作如何完成,尤其是针对前厅部分的实训,可以采取分组的形式,班级的每一个小组大概6-8个人,性别搭配要恰当,分别承担客人、前台接待员、门童、行李员等不同的角色,这样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提高学生对岗位流程和岗位操作规范的认知。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工作轮换”的方式[3],让每位同学可以尝试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角度体验不同的岗位职业的需求。这样,同学学习起来会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3.4 实训项目的总结
在每一个实训项目完成以后,每组同学应根据本组实际完成的情况进行总结。总结可以是本组的经验报告,也可以使本组实训方案的完成情况等等,让学生自己充分发挥。每位组长可以采用PPT的形式汇报,汇报要求有目的、有主题、有过程、有结果。在学生汇报完以后,教师要结合职业技能的标准进行点评,点评出表现好的地方和有待改善的地方。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在项目的完成中有待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和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就更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突出和加强实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都要大胆的创新,制定出适合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的实训项目,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实战技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点突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训项目,通过学生具体实训项目的参与,从实训活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达到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4]。
【参考文献】
[1]沈梅.基于项目教学法的高职前厅课体验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15-16.
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方式
《饭店管理》实训课程采用的是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战略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定期与不定期结合的全方位实训方式。(一)认知性参观实训“认知实训”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饭店企业的一般性知识,充分利用饭店文化氛围、管理理念、管理行为和经营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实际操作中,应主要采取主题参观和和专题报告两种形式。(二)日常模拟实训日常性模拟培训主要利用自身的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环境,通过模拟客房、餐厅、前厅等服务环境,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增进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紧紧突出和围绕着教学的演示及学生的操练来进行,其教学环节是以演示——练习——校正来重复进行的。(三)不定期的顶岗实训不定期的顶岗实训是饭店为学生提供临时的实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进行短期顶岗实训。这种形式的实训对学生实行“零距离”培养,使学生在一种“学校+企业”模式的教育氛围下,直接参与实际岗位工作,熟悉饭店基本运作和对各个部门进行一定的了解,掌握所在实训岗位的操作技能,并逐步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四)研讨性实训这是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有别于职业学校同类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研讨性实训是指在实训过程中,以饭店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某一实际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双方进行的开放性研讨活动。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案例学习、实习报告、情况说明会等;可以是按照实训大纲准备好的专题进行,也可是临时增加的主题活动;实训活动的发起者既可以是教师、学生,也可以是饭店管理人员;试训的场合可以在校内实训课堂上,也可以是在饭店实训现场。(五)毕业实习实训毕业实习实训是指饭店安排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直接参与饭店主要部门的服务或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只要有可能,就应要求学生多接触一些岗位,努力掌握每个具体岗位的技能和工作要领,亲身体会和感受企业文化和精神,运用所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顺利达到直接上岗并且胜任岗位的要求。本科层次的《饭店管理》毕业实习实训往往还跟学生的毕业论文相关联。
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基地建设
(一)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按功能性质,一般可以分为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和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练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为完成基本技能训练任务而设置的,如餐厅实训室、客房实训室、礼仪形体训练室等。模拟性实习实训基地是模仿在职业环境中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而设置的,如模拟客房、模拟中餐厅、模拟西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厨房等让学生进行日常模拟实习,这些基地都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保证。(二)校外实训基地为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不足,本科院校应努力建立起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校企联合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惠互利。选择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是,国际化管理的五星级饭店或一些声誉良好的高星级本土饭店。原因是这些酒店一般管理较为规范,特别是一些世界酒店联号属下的酒店更能让学生学到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也一般具有人才发展战略。随着旅游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旅游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呈现出国际化趋势。为了增强竞争力,顺应旅游业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实训课程还应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习生在国外独立顶岗工作,适应国外竞争环境,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式,可以取得了在国内实训达不到的成效.
饭店管理课程实训体系的实训环节与教材建设
基于3A内容和3A循环模式的《饭店管理》实训课程,必须改革传统的实训方式,才能顺利实现预定的课程目标。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系统流程,分为“制定实训大纲(Planning)+实施现场培训(Implementation)+训后总结研究(Research)”。为方便使用,简称为PIR实训环节。其中,实训大纲包括实训整体大纲和单项实训大纲两个种类。实训整体大纲负责描述《饭店管理》实训课程的整体安排,单项实训方案类似实训指导书,侧重单一目的的实训项目的完成。我们的现场实施的方式包括训前提示、现场点评、示范、演练、校正、模拟、讨论、竞赛、游戏、多媒体演示、讲述、情景压力设置、案例讨论、考核和团队项目等。训后总结研究包括现场总结和撰写研究报告两种形式。
[关键词]
饭店管理;实践教学;本科院校;新疆
一、新疆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实践教学概况
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1]。本科旅游管理专业饭店管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能够面向市场、面向未来、懂经营、会管理的饭店经营管理人才。学生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的饭店管理专业知识,同时要掌握饭店行业管理和服务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是应用性较强的饭店管理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巧、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环节。目前,新疆共有六所本科院校(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农垦大学),各大学均设有旅游管理专业,开设“饭店管理原理”“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餐饮娱乐管理”课程。新疆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已设立饭店管理方向,因此还设有“国际饭店管理”“西餐厅管理”“酒水品评”“酒店规划与筹建管理”“酒店运营与督导管理”等课程。针对饭店管理实践性强的特点,可建立起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毕业实习的递进式综合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是利用课堂讲授进行案例教学、模拟训练、辩论会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校内实训在校内实训室或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基本服务流程和操作技能。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主要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深入了解饭店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运作方式、市场营销、成本控制、人力资源管理等,掌握最前沿的经营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方式。
二、实践教学管理中主要问题
(一)实践内容缺乏系统设计,重技能培训轻综合素养养成随着旅游业的逐渐成熟,饭店行业职业能力的着眼点已不仅仅是某种职业技能的训练或是一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完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成为有见解、有情感、有追求、有良好修养的建设型人才。本科实践教育的目标应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而不是局限于某一方面操作技能的训练。饭店管理实践教育内容应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职业行为习惯、语言沟通、礼貌礼仪等行业基本素质;二是前厅服务、餐饮服务、客房服务等服务基本技能;三是独立工作、交际公关、协调管理等综合能力。目前,新疆各本科院校饭店管理相关的操作性课程较少,由于实践条件限制,有限的实训课时内,大多安排客房、餐厅基本服务技能训练,没有顾及学生创新、创业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薄弱,实训环节与实训效果难以保证由于教学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不足,各高校实训条件普遍较差。目前除新大、新财大建有餐厅、客房等模拟实训室外,其他各校均无校内实训室建设,有些早期建设的烹饪实验室和模拟餐厅、客房等实验室也随着实施设备的老化、维护不周而逐渐关闭。现有的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中设施设备陈旧且不齐全,实训效果大打折扣。各校均建有一定数量的校外合作酒店,每年输送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校企合作流于表面,合作关系松散,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学校希望学生能在多个部门实现轮岗实习,不仅服务技能有所提高,同时能进行管理岗位的实习。而酒店大多将实习学生作为企业劳动力的补充,实习只停留在某一部门的一线服务岗位,轮岗及管理层面难以落实。
(三)师资缺乏实践经验,实习指导和管理力不从心专业教师缺少实践经验,直接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水平,也直接关系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塑造。饭店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应有着从事饭店实证问题研究的能力以及丰富的饭店业阅历和实践经验。本科院校强调教师的学历和学术理论研究能力,对实践能力的硬性要求较少。从目前新疆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师资队伍实际情况来看,相当部分专业课教师是由相邻的历史、地理、经济、管理等学科转轨过来的,拥有旅游或者饭店管理专业教育背景和从业经验的教师很少。大部分教师毕业后即从事教学工作,缺乏行业工作经历或业务背景,难以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工作,无法进行全面准确的实践指导。即使个别老师有过从业经验、或接受过短期的培训,也因长期脱离行业,缺乏对行业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最新前沿信息的捕捉。
(四)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实践教学管理水平低首先,课内实践管理死板,管理者对实践课存在偏见。为便于教学秩序的管理,一些学校要求教师带学生外出参观考察时履行复杂的调课手续。不少教师为避免麻烦,实践教学能省就省,参观见习成了资料查询和讨论。更有管理者,对实践教学认识片面、存在偏见,认为实践课老师轻松、工作量小,课时费应低于理论课。殊不知,实践课需要耗费更大的精力,除了讲解、示范以外,还需要进行实验室设备的日常维护,实习基地参观见习的沟通安排、学生在操作训练和前往实习酒店过程中的安全保证等。不但没有激励措施,反而降低其课时费,这不仅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更极大地挫伤了那些积极进行实践教学探索和研究的教师的工作热情。其次,专业实习或毕业实习管理松散。目前,新疆内大多学校采取“自主联系+学校安排”的实习模式,对于选择自主实习的学生缺乏必要的监督,学生或以考研为借口逃避实习,或随便找个单位进行实习成绩认定蒙混过关。实习地点的分散使得学校无法开展有效的指导和管理。虽然学校也委派指导教师,但指导往往成为空谈,实际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实践考核缺乏具体指标,考核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真实能力等问题。长此以往,实习管理无法良好地运行。
三、提高本科院校饭店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的对策
(一)科学设置实践内容,编写实践教学指导教材1.各院系可根据所依托的学科背景、师资状况、就业市场等各方面的特征,依据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渐进提高规律设置实践内容。饭店管理实践教学应由专业认知实践、专业技能实践、研究型综合实践3个层级构成。专业认知实践可设置中西餐餐饮礼仪、前台及客房服务礼仪、酒水品评等内容,加深学生对饭店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专业技能实践可设置饭店信息管理系统,中西餐宴席摆台及服务、酒吧服务与调酒、会展服务与管理、前台综合服务和客房服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研究型综合实践则结合饭店管理和服务项目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综合设计,可设置饭店布置与室内设计、中西餐宴席设计及制作、菜单设计及制作、冷餐会组织与服务、酒吧主题活动策划与服务等内容。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研究能力,可设立相关实践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2.实训指导教材建设应成为实践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积极组织实践教学指导手册或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各层次实践教学的内容、要领、目标、实施方案及逻辑关系的同时,使学生在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有书可依”,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加强校内实训室建设,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合作企业1.本科院校应建设足够的校内实训室,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学生的日常训练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保证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和学生的日常训练,本科院校应建设足够的校内实训室。在实验室建设规划时,对于各个实验场地、设备的利用情况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行统一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训室设计尽可能贴近星级饭店,使教师和学生身临其境,唤起职业感。除了模拟中西式餐厅、模拟客房、模拟前厅,还应设有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礼仪实训室。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酒店或餐厅,交给学生经营和管理。2.应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合作饭店。调整和巩固已建立实习协议的饭店基地,选择社会形象、经济效益好,经营理念先进的高星级饭店进行合作;同时,开拓疆外饭店实习基地,与北京、上海等旅游发达城市的高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拓宽实习渠道,应积极开拓疆外实习基地。
针对旅游业产业结构复杂、系统性强的特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立足实务,力求使学生熟悉旅游活动的全部流程,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素质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要着眼人才能力的系统性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学生的实践活动不仅在学校实训室,更应在星级酒店、景区、旅行社等与旅游有关的行业。在教学实践中,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课程教学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心。在旅游策划学课程的实践授课中,引导学生对地方的旅游商品进行调研策划,形成调研报告,以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开发。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方景点进行导游词的编撰整理,关注本地会展中心的车展、房地产展、服装展等,鼓励学生参与会展服务与管理等社会活动。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地方本科院校的旅游专业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旅游局、景区组织的导游大赛,通过职业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实践要校内和校外相结合,见习和实习相结合。如餐饮管理实训室的摆台、托盘、餐巾折花、斟酒、席间服务等;客房实训室的客房预订、入住登记、大厅服务、客人离店结帐服务等对客服务技能;星级酒店实习时系统掌握前厅接待服务、客房服务管理等技能,使学生达到中级以上服务员的资格水平。
(二)特色化理念
在实践教学中,不可能让学生成为具备景区开发、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的“超人”。由于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的地域性特点,地方本科旅游专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旅游的地域性特点,有意识地选择乡村旅游、酒店服务、会展等旅游项目,发展特色化实践教学。院校要坚持专业发展与旅游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突出“校、政、企、研”相结合的专业办学特色和地方旅游特色。如2012年国民休闲纲要提出要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地方本科高校可针对本地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策划,让学生到乡村实地考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职场思考问题,作到不唯书,尽量把授课内容问题化。以学生为中心,以服务地方为宗旨,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
(三)多元化理念
采用多元化教学理念,灵活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授课方式,让课堂进企业,实现产学研相结合。把课堂搬进景区,研究地形地貌,对地方资源进行开发策划;将课堂开进酒店,学习客房整理等服务技巧,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课程还要关注本行业最新的案例、旅游焦点热点问题及地方文化,学生自身的分析过程和同学之间的合作讨论是案例教学最有价值之处。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用专业眼光评析旅游行业新闻,用专业理论思考行业现象及存在的问题。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相互探讨,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学生与学习环境的相互影响,使教学共振,取得最佳效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
(一)将实践能力培养融入课程
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以能力为基础”,突出模块教学,注重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6]。澳大利亚的TAFE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国际劳工组织的MES(职业技能模块)等西方各种先进的实践办学理念值得借鉴。根据旅游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导游等职业岗位,进行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将课程体系整合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教学计划要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应用型、地方性办学定位,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删去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增大应用性课程的比重,加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训练,将知识体系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
(二)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
地方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和激励措施,从制度上、政策导向上向积极开展“产学研”活动的“双师型”教师倾斜。一是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分批到旅游企业进修学习,鼓励教师下企业,安排教师到旅行社、景区或饭店研修、实习、顶岗锻炼;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师。借鉴国外旅游高等教育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经验,在聘任上要求教师具有实业或经济部门的任职经历,并且教师不能持续几年一直留在学校,必须每隔几年,再回到企业,以不断丰富实践经验。
(三)工学结合,课证融合
确立“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实习、实训教学活动为载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顶岗实习,强化理论和实践双向教学。教师要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相协调,实现“课证融合”,实行毕业生“双证书”制,鼓励考取导游资格证、大学英语四六级证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学校要健全顶岗实习管理,校企联合开发课程资源,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联合进行教学实训,将课程考核与生产考核相结合,实现实训与就业一体化,构建“课证融合、校企融合的‘3+1’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200-02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内涵完成了由学科专业性向社会职业性的转换,逐渐清晰明确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无外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系统的饭店管理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适应豪华、超豪华酒店的服务及基层管理工作,中档酒店的中层管理工作,经济型酒店的高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水准的对客服务与管理工作,根据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单纯依靠学校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由此,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成了当前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使企业真正承担起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与评价至关重要。现结合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际总结几点体会。
1 影响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主要因素
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第一步,是今后开展深入校企合作的基础,因此,要进行综合考虑,全面考察,循序渐进。影响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1 酒店业态的发展
酒店专业培养的学生将直接服务于各类酒店企业的第一线。通常为高职院校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传统酒店业态,主是商务型、度假型和会议型的高星级酒店。目前这种酒店业态依然是我国酒店业发展的主体。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中国酒店投资展望报告》指出,2000年到2012年间,中国星级酒店客房总量以10%的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其中,五星级酒店的客房供应量发展势头迅猛,复合平均年增长率为20%。截至2012年末,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1706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54家,四星级酒店2201家、三星级酒店5545家及一、二星级酒店3306家,共提供客房超过157万间。除此之外,经济型连锁酒店快速发展,经济型酒店咨询机构盈蝶咨询昨日研究报告称,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已开业经济型酒店总数达到9924家。与2011年底相比增加了2610家,增长幅度为35.68%。统计中的9924家经济型酒店分布于488个连锁品牌,客房总数达到981712间。此外,随着需求的多元化,近几年还出现了各类型的主题酒店、精品酒店、产权式酒店等。面对酒店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应及时调整专业建设思路,不断思考和探索行业变化对专业教学的影响,调整教学重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调整校企合作伙伴,逐步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
1.2 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水平的考量主要体现在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对外即企业的经营效益、社会声誉。这一点可以通过酒店的星级,集团发展规模,企业的知名度,依托的行业、企业等作为评价依据,这些往往是易于获取、达成共识的。例如:目前知名的世界酒店集团旗下的高星级酒店品牌喜来登、洲际、香格里拉等,企业的名称就可以代表其较高的效益与声誉。对内则是指企业对内部员工的管理水平,具体体现在人文关怀、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一个员工只有在精神状态良好、心理因素稳定、情感态度乐观的情况下,才会有一个好的工作姿态、精神面貌和对待客人的态度。酒店一线的服务岗位大多忙碌、繁琐而枯燥,对于刚刚从事实习实训工作的学生而言,企业管理人员的关心、指导是让学生安心实训的重要保障。而合理有效的职业培训与晋升机制,则是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企业对内的管理水平需要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与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人力资源部深入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目前员工、实训学生的构成、来源情况,同时依靠规范、完善的合同文本进行约束。
1.3 学生个体因素
酒店业具有全球化和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情况与需求。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经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就业,因此,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优势,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实训企业。例如:有的学生不愿意远离自己的家乡外出学习或工作,有的学生希望到国内的一线城市锻炼发展;有的学生英语水平较高希望到外资酒店甚至是到海外酒店实习;有的学生希望到经济型酒店学习经营,有的学生更喜欢高星级酒店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对于新兴的业态,则需要通过针对性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逐步的认识和了解,因为新兴市场空间,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助于学生更快的成长。
2 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实践
综合考虑以上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影响因素,我院酒店管理专业经过20多年的探索,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上,实现了业态多样化、企业高水准、模式多元化。
2.1 业态多样化
目前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海外、国内两大区域。海外地区实习合作企业主要分布在阿联酋、新加坡、法国、日本、澳门;国内实训基地除山东省内酒店外,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三亚等地共计40余家。酒店业态包括了以洲际、喜来登为代表的商务型酒店、以台湾函碧楼为代表的度假酒店,以途家在线为代表的产权式酒店管理公司,以净雅为代表的餐饮连锁企业,以及近两快速发展起来的以北京礼信年年为代表的以团膳管理为主营业务的餐饮管理公司。通过不同区域、不同业态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符合了高职教育服务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宗旨,也最大限度满足了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
2.2 企业高水准
在合作企业类型多元化的前提下,高水准是校外实训基地选择的另一必要准则。海外实训基地以阿联酋为例,我院至今已有40多名学生在七星级的阿拉伯塔酒店实习。国内星级酒店全部为五星级酒店,80%以上为国际品牌酒店。在新兴酒店业态的选择中,以途家在线为例,是一家依托国际分散式酒店管理和业务标准、结合线下旅游地不动产存量、线中呼叫中心、线上度假公寓在线订房交易系统的新型公司,开创了中国在此领域的空白,核心运营团队由来自世界知名的IT技术研发人员、资深酒店管理人员及众多来自世界500强的高阶管理精英组成。
2.3 模式多元化
现有的校外实训基地主要作为学生毕业顶岗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与部分企业实现了订单培养、师资培训、挂职锻炼、输出管理、技术交流、课程共建、短期实训等合作项目。目前酒店管理专业涉及5个订单班,包括了洲际、喜来登、净雅、函碧楼、途家在线,培养定位全部为中基层管理人员。
3 校外实训基地的评价
3.1 评价的意义
酒店类企业的学生实训岗位一般都是对客服务的一线岗位,不同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地点不尽相同,这就很难通过带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同时,酒店企业通常会为实习学生提供宿舍,特别是选择到外地实习的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大部分都需要企业给予安排、协调。这也决定了酒店企业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指导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学生在企业实训实习期间,除了校内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联系、指导外,企业要更多的肩负起对学生的管理与关怀的责任。在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过程中,企业的外部形象较易明确,但对内的管理水平则往往会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通过建立对企业的评价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修正。于评价较高的企业,可以继续深入校企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对于评价较低的企业,应予优化调整。
3.2 三方评价机制的实践
围绕学校与企业有密切联系的三个群体:学生、实习指导教师、院系相关负责人,建立三方评价机制。其内涵为保障学生应有权利,提高学生实训质量,提升校外实训基地整体水平,促进校企深入合作。
评价内容针对不同的群体各有侧重。学生对企业的评价主要测量企业是否按照协议要求给予学生基本工作、生活的保障,岗位培训指导的质量,以及学生对企业文化的综合满意度,具体指标涉及岗位安排、工作环境、薪酬、人文关怀、培训与指导以及食宿条件等方面。校内实习指导教师主要考察校企合作的层次,对学生培训指导、专业建设的支持度,学生流失率及就业结合度。院系相关负责人主要通过实地考察、与学生、企业相关负责人座谈等方式,了解企业的实习生管理、工作环境、利益保障等情况。
在目前酒店业高速发展,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以学生顶岗实习为基础,但长远来看,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发挥科研和培训优势,通过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员工培训、项目开发等服务,使两者的合作更深入、更紧密,使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使高职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造更优良的环境。
近年来,教育部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工作中,明确提出,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以服务当地经济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发展方针。
运用以上指导思想,本校酒店管理专业打破常规、突破局限、准确定位,选择“酒店房务管理”这门课程作为实践教学产教合作模式改革的试验田,探索校企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期待在人才培养和服务当地经济两个方面寻求新的突破。
选择“酒店房务管理”这门课程作为课改突破点,是因为在酒店中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任务型的工作,与客人接触几率小,与餐饮服务质量注重过程不同,客房服务质量比较注重结果,相对来说工作性质更为单一,教改实施难度相对较小。
1.本课程产教合作改革实施的大致模式
1.1实施的前提条件
酒店管理专业成立“酒店房务管理”的教学改革课程组,以有教学和行业经验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承担本课程的教学和教改任务,修订本专业和该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授课计划,报请教务处给予配合,把该课程实施班级的授课时间集中安排,一般为2周,共计3学分,以任务驱动形式完成实践性项目教学。
1.2课程教学实施
1.2.1主要工作任务产教结合的实践教学
课程组专业教师配合酒店房务部门各主要岗位督导人员,安排学生通过以卫生班为主、服务班、PA部、客房服务中心以及礼宾部等各个岗位穿插的跟班实践到顶岗实践,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房务部主要服务工作的标准、规范和流程。
1.2.2学习小结
每天在跟班或顶岗实践学习后由课程组专业教师组织学习小结,纠正岗上不规范和不妥当的行为,进行该课程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并完成实训报告。
1.2.3课程考核
学生在结束该课程学习后,以课程组教师为主,酒店协作的形式完成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考核的原则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平时成绩为参考。平时成绩由顶岗工作表现和实训报告两部分构成,占总评成绩的30%;专业理论知识考核以笔试形式完成,占总评成绩的20%;操作考试以客房清扫和检查为主的项目工作完成情况评分,项目工作考核以量化的考核表为评分标准,占总评成绩的50%。
2.实践教学的产教合作改革中酒店与学校哪些优势可以互补?
2.1从酒店角度
2.1.1可在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保障人力资源
近年来,各地的“用工荒”越发严重,当然,该合作酒店也不例外。自此课改实施后,酒店房务部只需保留领班和数量不多的熟练工即可,不断批次的顶岗学生使房务部的人力资源源源不断,显著地降低了人力成本;同时,酒店房务部就像一直运转的生产线,不断培养出熟悉企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酒店并享有优先录用优秀毕业生的权利,此举可缓解企业及行业实用人才紧张的局面。
2.1.2可提高和保持酒店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
虽然酒店非常注重标准化和规范化,但把工作当成谋生手段的酒店员工,很难自觉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凡事勉强合格即可,久而久之,标准与规范不断弱化。而顶岗学生则不同,由于顶岗学习时间很短,有新鲜感,所以大部分学生都会按照标准和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保持,潜移默化中对酒店员工是一种督促,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提高显著且能持之以恒。
2.1.3可帮助合作酒店提高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
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院校与酒店合作,成为该院校的挂牌实验实训基地,以及学术成果的宣传作用,都可提高该酒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1.4可帮助酒店改良管理方法和提高管理水平
产、学、研的结合就是要把旅游院校专家和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和先进理念在结合酒店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付诸实施并进行总结推广;学校要根据酒店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这有助于改良酒店现有管理中的弊端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2.2从学校角度
2.2.1可为学生提供全真性的生产性实训平台
与酒店合作,建立稳定的实验实训基地,不为所有,但为所用。酒店必然比实训室设施设备更加齐全,经营管理和对客服务场景完全真实,为实现从消耗性实训到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方式转变搭建了全真性的实践教学平台。
2.2.2可为学校提供便利的科研平台
酒店实际的经营环境,真实的营业数据,为学校的科研提供的便利是不言而喻的。
2.2.3可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
学校通过与酒店合作,可以了解酒店的岗位需求情况,了解酒店就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技能和知识要求,了解相关行业产业最新的发展趋势。这样学校才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活动,为酒店提供更实用的培训服务,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践教学,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句话,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要由企业说了算。
2.2.4可使学生知行结合、手脑并用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重点解决学生能干、会干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实践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习惯,具备较强的工作技能,使学生知行结合、手脑并用,显著提升学校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
2.2.5可提高师资水平
课程组教师与酒店紧密协作,使专业教师有更多地机会接触工作一线,在校与店的协调工作中有机会涉足酒店的具体管理事宜,此举可增强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学校师资力量。
当然,在产教合作的教改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学校的利益目标重点在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而企业的利益目标重点在于经营指标的完成,两者核心利益存在分歧与博弈。但是产教合作与校企一体的办学指导思想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在合作中出现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分歧是可以调和的,只要就合作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找准核心关切,尽量均衡是可以解决的。
课改一年,本课程组已通过产教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完成了14个班的“饭店房务管理”课程的教学任务,学生反响良好,酒店评价颇高,取得了不错的教改和教学效果。
事实证明,无论从酒店角度还是从学校角度,“产教合作与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是能够取得双赢的。校企之间共同培养学生,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共建产品设计、研发中心和工艺技术服务平台,使专业和课程资本化,以促进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实践教学人才培养和服务当地经济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教育部校企合作签约仪式上的讲话,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发表日期:2011-2-23
[3]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纲要文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主要著作:
主编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饭店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参编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饭店客房管理》
参编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餐饮服务技能训练》
文章编号:1007-1423(2013)04-0042-03
0 引言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当前旅游企业对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对于人才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是整个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不但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业的接待水平,同时也能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旅游院校在旅游专业的学科培养结构中均开设了实验课,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所需的、具备旅游业从业基本素质与操作能力的旅游管理专门人才。就目前而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1.1旅游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不但能够进一步巩固深化理论教学内容,还可以检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旅游教学实习层次包括教育实习以及专业实习。教育实习主要包括校内试讲和校外实习两个阶段。在教育实习的整个过程中,旅游院校要安排经验丰富的带队教师跟随实习的学生长驻实习基地,以便对学生的教育实习活动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指导。旅游专业实习是指通过专业见习、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和综合实践等模式获取旅游专业技能和培养从业素质的实践教学方式。目前专业实习项目一般包括基础性的旅游认知实习和综合性生产实习(例如饭店综合实习、导游综合实习、旅行社综合实习、旅游景区实习等)两大类。此外还有各具特色的各类专业课程实习,例如旅游地理实习、旅游文化实习、旅游历史实习、旅游市场营销实习、旅游规划实习、旅游策划实习,等等,不一而足。
1.2旅游教学实训
旅游教学实训是另一种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实验室层级的基础技能训练、模拟中心层级的模拟操作训练和岗位层级的基地实训等,按照主要实训课程门类可分为餐饮、客房、前厅、烹饪、导游、专业外语实训课程等。实训方式既可以在校内实验室、实验基地进行(例如摆台实训、模拟导游实训等),也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学生通过亲身接触旅行社和旅游景点、主题公园及各大宾馆酒店可获得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在实训中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旅游知识,不仅开拓了视野,而且拓展了知识面。
2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教育观念、理论研究及投入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目前的实践教学已经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步伐。所使用的教材多年不变,某些已经随着科技的发展失去原有价值的内容。仍然在我们旅游实践教材中占有一席之地,而某些正在转化为新的知识体系的科学前沿的知识,却不能进入实践课堂。规划型、探索型课程设计比例较低,综合型、应用型训练偏少,知识应用的功效比较差。在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造成实践设备陈旧、落后,功能单一,这种情况远不能满足当今飞速发展的旅游业的需求。
2.2实践层次较低,学生能力培养受限
实践内容不能紧跟社会发展,创新动力不足。学生按教师给出的题目和布置的任务去完成没有任何创意的实践课程,忽略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2.3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
学生在短期实习过程中,有许多东西要学,在主导目标明确的基础上,应把具体内容细化,使学生实习更有针对性。例如在饭店实习,由于实习饭店不希望学生常换岗,学生在一个岗位上往往一干就是4~5个月,缺少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实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3 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策
3.1充实校内实训基地,培养创新应用能力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主要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和仿真实训教学。可以设立模拟客房、模拟餐厅、模拟导游等实训室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能够完成中餐实训项目、西餐实训项目、调酒实训项目、客房实训项目、模拟导游实训项目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训项目等。
3.2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创业精神
校企合作教育是旅游专业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极具活力的手段,而且可以实现校企双赢。进行校企合作教育,一是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旅游公司的管理和运作,从而不断地用实践来充实教学;二是让学生参与旅游企业(饭店、旅行社和风景区等)运营管理服务的具体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开辟产、学、研相结合的新途径:三是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聘请企事业专家和行业成功高级管理人才走向讲台,参与校内教学。通过企业优秀管理人员和基层服务人员向学生介绍旅游企业员工的职业要求和在旅游企业中的成长过程等,塑造坚实的专业思想。
3.3加强实践教学评价,确保实践质量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而实践教学正是实现此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缺少职业意识。有的学生在上实践课时缺少职业意识,没有按照酒店员工的岗位职责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们认为上实践课就是来动动手,其他的行为可以很随便,可以聊聊天,玩玩手机,行为相对自由。在实训室实践比在教室上理论课轻松多了,这也是好多学生喜欢上实践课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第二,现有的师资状况限制实践教学发展,部分教师指导专业实践的能力相对较差。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师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较低的现状,尤其是“双师素质”的教师严重匮乏,究其原因,主要如下:师资队伍中有许多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系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更谈不上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实践经验。讲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老师没有酒店管理的经验,无法将一些技能亲自演示给学生,对于教学的过程仅仅是从书本到书本。学生只能通过教学光盘获取直观认识,而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并获得教师的指导。
第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落后。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一般都是设置模拟客房,模拟餐厅。但在运作规模和部门系统性、软硬件更新速度等方面都无法与真正的酒店相比,根本无法营造出逼真的教学情境。同时,实训室的开出率也相对较低,只是在有相应实践课程教学期间才开放,因此使用率非常低。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对策
第一,让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新生入校后,就组织学生对当地酒店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资料的收集和社会调查;聘请校外酒店管理专业人士到学校为学生详细介绍和客观分析目前酒店市场情况;组织酒店管理专业优秀的毕业生为新生作报告,讲解自己成功的心得。使学生加深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了解目前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使学生明白将来自己要做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员工,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职业观念。在对酒店行业有了正确客观认知的基础上,帮助新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这对学生将来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采取情境教学。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情境教学就是使学生融入到职业角色中。如在上中西餐实践课时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组推选出一名领班,其他学生则是普通员工,老师就成了主管(部门经理)。学生们严格按照岗位职责来要求自己,如大家的仪容、仪表要符合行业要求,从头到脚进行全面包装,领班则每天开餐前会,协助主管的工作。
笔者做过一个实验,同一个班的学生在上餐饮实践课程时采取情境教学法,而客房实践课则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实验结果是学生上餐饮实践课程时的自律性、学习的主动性、团队意识、职业意识都明显好于客房实践课程。所以,情境教学是酒店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法宝。
第三,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师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要求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教师不但要有广博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由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相对缺乏,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增加他们的实践经验,以提升实践教学水平,主要有以下途径:首先,提高教师经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有计划地派教师外出进修,到当地、到全国知名的酒店实地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服务规程和服务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水平和实践能力。其次,可以聘请酒店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组成实践性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一些有经验的酒店管理人员任实践指导教师,定期来学校现场指导和授课,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断加强和壮大“双师素质”教师的队伍。
第四,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加大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争取打校内“仿真实训室”或“校内实习酒店”。在这样一种硬件设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才能为实践课程情境教学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尽快进入角色。通过实训基地的训练,使学生的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第五,把实践课搬到校外实训基地。虽然大部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内实训基地,但硬件设施及软件管理、服务等毕竟跟不上外面酒店的发展。所以,我们应该在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把部分实践环节安排到酒店去,充分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综上所述,只有加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才能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事酒店一线工作的高级技能性人才。
参考文献:
1、董慧.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校报,2007(38).
2、陈江.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
3、谌莲莲,齐炜.浅议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J].池州学院报,2008(12).
通过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陈述,可以尝试分析该体系当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合酒店实践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处于该实践体系的中心地位的只能是目标体系,其直接决定了余下子体系的构建,是该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三大体系都是围绕着目标体系来具体实施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分析
1)工学交替。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尽量以实习为主线,上课来深。通过课程教学,安排与高职酒店管理相关的理论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通过实习,借助理论指引,必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相关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
2)岗位轮换。学校要在实习之前与酒店进行相应的沟通,确保高职学生在实习期能够进行一次或几次岗位轮换,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运作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轮换,可以使学生增强实习效果,增加实践的接触面。
3)专人监控。要设立一个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及时的与酒店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的生活、思想、工作等进行帮助和指导。
4)动态多元评价。在学生的整个实习结束后,其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指导教师、酒店方、学生三者要有机结合,形成多远的评价主体,评出优秀实习生,得出实习鉴定。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具体方法分析
1)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方式。我国高职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情况下无法与实际相联系,学校及专业负责人必须要顺应酒店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目标设定必须以能力为本质,即实行能力本位教育。本着尽早安排,多用途使用的原则,使得实践教学能够真正的在全真环境中实行。此外,在顶岗实习之初,学校要做好联络相关酒店的工作,尽量寻找不同类型的酒店,如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等都可以参考。同时,最好允许学生自己联系酒店,给与其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改善高职校内实践设施设备。要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消费者的流行趋势,增加更新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如前厅模拟大堂吧的构建、酒窖的构建以及餐厅等相关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派上日程,并做到与时俱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起期间,酒店专业教师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要尽量多安排一些与酒店行业直接接触的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对周边的各类型酒店进行调查、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由教师带队去相关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交流考察,让学生切身感受酒店的真实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酒店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新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立起三级体系:第一级为基础体系层,第二级为提高体系层,第三级为发展体系层。
1)基础体系层。基础体系层主要是包含了高职酒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校内实训等。其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了酒店相关知识如旅游行业知识、外语、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等。使学生对整个旅游大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从而为第二层体系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专业知识是通过组织学生考察学校周边的酒店等,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酒店的运营、制度管理、人事体系等。
2)提高层次。提高层次是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目标,一般而言,随着就酒店业在中国的发展,现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使得学生最终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能够胜任中高级管理岗位。据此,应该开设的基础课程的实训项目有:礼仪训练、前厅技能实训、客房技能实训、前厅相关软件的使用、客房服务能力实训、餐饮技能实训等,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发展层次。发展层次主要是指为了最终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而制定的具体计划和目标。它对于整个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起到了具体的导向作用。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顶岗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部分。专业顶岗实践、毕业实习环节是在学校、学生和酒店沟通后由酒店统一安排实习岗位,主要集中的酒店的三大部门即:前厅、客房和餐饮。学生进入酒店后各方面都与在职员工相同,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践,从而充分锻炼工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适应力,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通过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概念陈述,可以尝试分析该体系当中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结合酒店实践教学的特点,可以看出,处于该实践体系的中心地位的只能是目标体系,其直接决定了余下子体系的构建,是该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他三大体系都是围绕着目标体系来具体实施的。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的原则分析
1)工学交替。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尽量以实习为主线,上课来深。通过课程教学,安排与高职酒店管理相关的理论课程,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通过实习,借助理论指引,必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相关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
2)岗位轮换。学校要在实习之前与酒店进行相应的沟通,确保高职学生在实习期能够进行一次或几次岗位轮换,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酒店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运作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轮换,可以使学生增强实习效果,增加实践的接触面。
3)专人监控。要设立一个专职的实习指导教师及时的与酒店的管理人员进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对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后的生活、思想、工作等进行帮助和指导。
4)动态多元评价。在学生的整个实习结束后,其评价主体必须多元化,指导教师、酒店方、学生三者要有机结合,形成多远的评价主体,评出优秀实习生,得出实习鉴定。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的具体方法分析
1)改革现有实践教学方式。我国高职酒店专业的实践教学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情况下无法与实际相联系,学校及专业负责人必须要顺应酒店行业的发展及时更新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目标设定必须以能力为本质,即实行能力本位教育。本着尽早安排,多用途使用的原则,使得实践教学能够真正的在全真环境中实行。此外,在顶岗实习之初,学校要做好联络相关酒店的工作,尽量寻找不同类型的酒店,如星级酒店、经济型酒店、青年旅社等都可以参考。同时,最好允许学生自己联系酒店,给与其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利,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改善高职校内实践设施设备。要根据酒店行业的发展趋势及消费者的流行趋势,增加更新目前校内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如前厅模拟大堂吧的构建、酒窖的构建以及餐厅等相关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派上日程,并做到与时俱进,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学校起期间,酒店专业教师在条件许可的基础上要尽量多安排一些与酒店行业直接接触的实践性任务。如让学生对周边的各类型酒店进行调查、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由教师带队去相关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交流考察,让学生切身感受酒店的真实环境。从而调动学生参与酒店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尝试构建新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立起三级体系:第一级为基础体系层,第二级为提高体系层,第三级为发展体系层。
1)基础体系层。基础体系层主要是包含了高职酒店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校内实训等。其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了酒店相关知识如旅游行业知识、外语、管理知识、计算机操作等。使学生对整个旅游大环境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从而为第二层体系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专业知识是通过组织学生考察学校周边的酒店等,使学生初步了解酒店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包括酒店的运营、制度管理、人事体系等。
2)提高层次。提高层次是根据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点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教学教育目标,一般而言,随着就酒店业在中国的发展,现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教育目标应该是使得学生最终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能够胜任中高级管理岗位。据此,应该开设的基础课程的实训项目有:礼仪训练、前厅技能实训、客房技能实训、前厅相关软件的使用、客房服务能力实训、餐饮技能实训等,让学生在学校中就能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3)发展层次。发展层次主要是指为了最终能够将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酒店职业经理人而制定的具体计划和目标。它对于整个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起到了具体的导向作用。这一层次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专业顶岗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部分。专业顶岗实践、毕业实习环节是在学校、学生和酒店沟通后由酒店统一安排实习岗位,主要集中的酒店的三大部门即:前厅、客房和餐饮。学生进入酒店后各方面都与在职员工相同,进行为期6个月的顶岗实践,从而充分锻炼工作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以及适应力,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