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16 20:19: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经法规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47(2016)01-0045-04 DOI:10.3969/j.issn.1672-1047.2016.01.11
笔者在常州某职业学院从事会计从业资格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但是近几年的考证情况并不理想,尤其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为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将从课程定位、教材分析、教法探索、学法建议、课程展望5个方面来探索该课程的教学策略。
一、课程定位与教材分析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常州某职业学院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法律意识,提高会计道德素养,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学习这门课程之前,学生已经对会计基本技能教育与训练、出纳实训、企业环境与会计认知、基础会计等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学习。后续还将深入学习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法实务等课程。江苏省从2008年开始试行会计从业资格的无纸化考试,第一批试点城市包括常州、扬州、镇江。从无纸化考试以来,考试题型、题量、时长不断变化,考试要求不断在改革。从2014年起,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由每年1次变为每年两次。因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新版)正处于对接和测试阶段,故2015年上半年仍延用旧版的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2015年下半年开始使用新版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库。在教材上,我们使用的是根据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的,于2015年4月出版的教材。这本教材并不适合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作为考试用书过于理论和书面化,没有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运用能力,这是课程团队需要改进的地方,后续会征订适合五年制高职的教材,并配备考试习题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有两大知识体系:一部分为财经法规,包括会计法律制度、结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培养学生的会计法律意识。另一部分为会计职业道德,从道德层面规范会计行为。教学过程中,我们强化每个知识点的训练。除此,学生利用手机也可以进行学习,关注的有关会计类的微信平台,让他们时刻能了解财会动态,也能进行习题的训练。2014级会计专业五年制高职班的学生正备战明年上半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授课过程中也给学生推荐了几本习题集,可以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后的寒假期间作为考前的强化训练。但是,不断变化的考试,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要求比较高。往往教材上新增和变化的内容,还没有配套更新的习题资源。所以课程团队也在自编相关的习题资源,供学生练习。
二、教法探索
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如笔记本电脑、ipad)、实物教具、微课视频等教学工具开展教学。在教学方法中,课程团队主要运用案例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提问答疑等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几种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一)案例分析法例如讲授税收法律制度中的税款优先原则时,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自学后,自行找出案例的结论并总结成表格,如表1所示。(二)任务驱动法在任务驱动方法下,课程团队主要通过“讲解演示、现场实操、检查指导、案例练习、展示点评、学生评价”等过程展开教学,还可以辅助微课等工具,也可与翻转课堂结合在一起运用。(三)翻转课堂在授课过程中,课程团队还会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比如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有组长。由课代表建立“财经法规讨论群”,每个组长都是群里的成员。老师在上课前提前布置下节课的任务,学生在课后准备,组长将组员成果拍摄成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通过QQ汇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展示学习成果,反馈出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控制手机QQ的使用,只有组长才有使用的权利,汇报结束后必须和其他同学一样,将手机放入黑板旁边的手机袋。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例,该项票据是商业往来中一项重要的结算工具,通过支票内容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对票据的填制有了基本的了解,如何举一反三,运用于银行承兑汇票,是课程的主要任务。课程团队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施教学:1.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教材银行承兑汇票的相关内容;(2)模拟银行承兑汇票使用过程中的人员角色,将班级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确定一位组长,组内设立5个角色:银行承兑汇票的出票企业A,承兑银行B、收款企业C和被背书人D及其开户银行E。过程中由出票企业A填写,并交B银行承兑后交由收款人C,C又转让给被背书人D,D最终向自己的基本存款开户银行E提示付款。(3)印制任务材料(案例、空白票样、各类章)2.课中实施(1)提出任务。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通过银行承兑汇票最常见的使用流程,提出本节课的总任务——学会银行承兑汇票的填制与使用,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学习情境。(2)实施任务。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行填制银行承兑汇票。学习小组内分角色相互讨论、分析,尝试根据任务材料互助完成填制和流转银行承兑汇票,教师巡视各学习小组练习情况。(3)反馈任务。在翻转课堂任务驱动教学中,通过组长汇报本组成员完成情况,组长通过QQ把每组填制的银行承兑汇票上传至QQ讨论组,反馈出任务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进行教与学的互动。3.课后反思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理想,个别小组在填制过程中会出现日期没有按照规定的方式填写、金额错误、选错章、印章模糊不清、背书不连续的情况。而部分小组在填制过程中发现自己填制错误后,使用修正液、胶带纸等不正确的修改方式,这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强化和提醒学生注意的。(四)提问答疑最后一个方法也很重要。“提问”其实就是阶段性的考核,比如(1)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舞弊,2年内不得再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2)被依法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自被吊销之日起5年内(含5年)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3)因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做假账,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贪污、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等与会计职务有关的违法行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终身不得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4)对于伪造学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资历证明,或者在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期间有违纪行为的,由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吊销会计专业技术资格,2年内不得参加考试。把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中所有不能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内容归纳在一起,对学生进行阶段性的提问,起到复习和强化的效果。“答疑”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主要解答学生在阶段学习中的疑惑,根据他们反馈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建议
纵观以往考证失败的原因,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准备时间不足是主要原因。建议学生增强信心,课程的难度并不是让人高不可攀的,既然决定了考,就做好吃苦的准备;重视学习资料,教材、习题册、光盘;关注错误,重视弱点,温故而知新;重视学习方法,会看书,带着思考学习,善于归纳总结,利用口诀法和联想法科学记忆。(一)善于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善于归纳总结的能力,把重难点的知识归纳成表格进行记忆,如表2所示。(二)口诀法在掌握会计法律制度中13种违法行为相关责任主体应承担的罚款金额时,可以将其归纳成三大类,第一大类10种,单位三、五(即三千到五万),个人二、二(二千到二万);第二大类2种,单位五、十(即五千到十万),个人三、五(三千到五万);第三大类比第二大类多了五、五(即五千到五万)。通过口诀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联想法在掌握会计人员回避制度的内容时,即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负责人的直系亲属(夫妻、直系血亲、三代以内旁系血亲、近姻亲关系)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担任出纳工作。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直系亲属进行理解和记忆。出纳不能从事的工作以及记账人员不能兼任的工作也可以用相同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方法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简介、考核、教学现状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财经法规的具体规定,扎实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强化“准会计人”在会计工作中依法处理经济业务,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与会计法规,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经营的意识和良好习惯。从近期看,学习此课是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必备的条件;从长远看,此课程将为学生顺利走上会计工作岗位并严格执行会计法律规范和技术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知识面较广,有会计、金融、法律、税收、职业道德等知识,考核的知识点不但全面,而且很细致。比如:除申请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记账机构,必须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记账许可证后,方可从事记账业务。这句话中注意会计师事务所从事记账业务是不需要经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审查批准,并领取由财政部统一印制的记账许可证。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增大,考试题型中的案例分析题,考核内容的多元化与综合性,需要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对各章节内容的融会贯通。对于案例分析题存在逻辑较混乱、思路不够清晰的问题,所以在案例分析题失分严重。从课程内容定位来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对知识更多的是死记硬背,理解与掌握较差。比如:学习“预算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这些内容的时候,由于内容较为抽象,和学生现实生活相距较远,很难形成感性认识,多数学生虽闻其事,不知其详,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会失望的发现课堂的付出没有得到学生相应的回报,学生的积极性会遭受到很大的打击,最后考试时遇到这些内容仍然会焦头烂额。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案例教学,重视双向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研讨来进行学习的一种的教学方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了达到明确的教学目的,经过周密的策划和准备,使用特定的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经过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采取以下步骤进行: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小组分析讨论—教师点评总结。例如:在讲解企业所得税时,需要先讲授企业所得税的相关知识点,然后笔者选取如下案例:近期,千度公司2014年度实现税前收入总额2000万元,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收入1500万元,国库券利息收入200万元,发生各项成本费用共计1300万元,其中:合理的工资薪金总额175万元,业务招待费100万元,职工福利费45万元,职工教育经费3万元,工会经费10万元,税收滞纳金15万元,提取的各项准备金支出100万元,均未经税务部门批准,其他成本费用支出均符合税法规定。已知: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要求: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①千度公司允许税前业务招待费多少?②千度公司允许税前扣除的职工教育经费是多少?③千度公司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是多少?请计算说明。小组同学通过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在听到不同的意见的时候应给予点评和指导,对正确的观点要肯定,对错误的观点予以纠正,作出归纳和总结,使学生及时获取正确的知识。
(二)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采用情景教学方法中,我们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模拟实训、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应用形式。所谓实物演示就是教师采用有关实物、教具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支付结算法律制度》这一章中,学生会遇到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等票据,结算凭证、印章等这些与课程相关的物品,教师可以把这些物品展示给学生看,并亲身演示如何在票据上签章,通过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理论概念的理解。《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内容多而且较抽象,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将枯燥的内容用图形、影像、视频等形式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得教材中部分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变得生动形象起来。比如:在讲解支票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支票的种类及各自的用途,同时可向学生出示仿真的支票模板,加深学生对各类支票的感官认识。同时,讲授支票票面各项内容设置的理由,把空白支票发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关于支票填写内容视频的指导下完成支票的填写并向同学介绍各项内容的作用,教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填写正确的支票,学生自行检查,从而掌握支票的填写技能及理解支票的作用。
(三)讲练结合,组织学生做习题和进行模拟测试,提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由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内容庞杂,在纵向层次上,每一章的内容各自成为一个结构独立的专题知识,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知识点,学生们只能囫囵吞枣,教师可以根据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结合知识点的内容,布置一定数量的习题。第一,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有助于掌握知识点,可以找出哪些知识真正掌握了,哪些知识还比较模糊,以此调整复习内容和时间。对于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总结,积极思考考核的知识点。第二,能够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和准确度。此外,还可以由学院购买模拟无纸化考试的软件,安装到机房或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定期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模拟测试,提高考试通过率。微信也有类似的模拟题库,可以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行购买安装,引导学生多途径参与学习和模拟考试,有利于学生尽早通过从业考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3802
会计行业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明文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而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强调并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为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能否在毕业后顺利找到会计岗位工作,首要条件必须在校期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然而根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规定第十条和第十一条规定,2013年7月1日起会计从业资格各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题库由财政部统一组织建设,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带给广大考生很大的冲击与难题。肇庆市财政局率先在2013年4月份第一次实行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根据统计考证通过率比较低,考生普遍反映考试题量大时间不够,考试范围广,考试难度大。因此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面对新考试模式会计教师应该研究其变化情况,进而积极探索适合的会计教学模式。
1 新考试模式下的变化情况
1.1 考试模式的两次变革
近几年随着国务院财政部门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中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政策的修订及颁布实施,自2010年1月1日起至2003年1月1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模式发生了两次变革,《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考试科目由以往的有纸化考试模式—2010年起两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广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2013年7月1日起三门考试科目在全国范围内均实行无纸化考试,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的考试模式。这种新考试模式不仅采用随机抽题,而且三科连考且应当一次性通过,难度大大增加。
1.2 考试内容的变化
以往《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采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的第三版教材,《初级会计电化》采用的软件版本是“会计电算化通用教学软件10.0”。现在改为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系列书籍,共四本:《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基础》、《初级会计电算化》(内附考试环境演示光盘)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习题集》。考试教材的变化引起考试内容的变化:变化最大的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新增考点比较多,增加了“现金管理”、“主要税种”、“第四章财政法律制度”等考点;《初级会计电算化》改用新软件版本“用友畅捷通T3”。
1.3 考试题型的变化
与2010年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相比,《会计基础》考试题型未变,依旧是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但各大题的分值变化较大,前面三道客观题由以前的45分增加为80分,计算分析题由55分调整为20分,这种考法考生复习的侧重点应该适当调整。《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题型增加了案例分析题(不定项选择题),这种考法虽然增加了难度,却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级会计电算化》的题型变革最大,以前考试题型是先考操作题,操作题60分以上才可以考理论题,操作题和理论题同时达60分以上方为合格。现在是理论题和操作题同在一份考卷,考试顺序先做理论题(40分)再做操作题(60分),两部分合计算分,此考法注重实操技能。
1.4 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
《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题量合计为70小题,《初级会计电算化》理论题40小题,操作题15题。而每科考试时长均为60分钟,三科连考合计180分钟,中途不设置休息时间。考试题量与考试时长对比分析可知题量大而考试时间紧迫,所以导致很多学生考后抱怨不够时间完成题目。
2 新考试模式下的会计教学改革
2.1 调整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考虑,配合学生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提高考试通过率。结合目前无纸化考试变化情况,高职会计专业应该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基础》(每周6节课),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时,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由于本课程新增考点比较多,课时安排由每周2节调为每周3节。《会计电算化》不仅是考证科目,而且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核心课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如果在校期间过分看重考证而忽略了专业综合技能的提高,满足不了职业技能的需求,因此为了协调好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之间关系,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应该使用“双教材双学期”上课,在大一第二学期学习《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每周2或3节课),这样可以及时赶上当年6月份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二第二学期学习《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程-用友ERP-U8.72版》(每周4节课),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提高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争取在大三第一学期获得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书,而且方便学院选拔优秀人才去参加全国大学生用友杯比赛。除此之外,每学期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设会计上岗证选修课,进一步提高考证通过率。
2.2 建立有效的考核体系
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应该根据自身生源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教学考核体系。对于生源质量比较好的高职院校,可以采用严格的考核制度,推行“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获得学历证书而且在职业资格证书上起码要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顺利毕业。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对于生源较差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激励的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课程考核接轨,直接将职业资格证书考核的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成绩;或者对于部分成大学生在中职学校已经获得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可以免休相关课程,把精力放在冲刺全国初级会计师考试上。而对于普通高职学生,如果在大一第二学期顺利通过了考证,可以免考《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与《初级会计电算化》两门科目,并且期末考试成绩为100分,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学生可以优先获得奖学金的资格。这种激励的考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斗志,激发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动力。
2.3 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1)紧扣考试大纲制作优质的课件。任课教师做到心中有大纲,紧扣考试大纲进行精心备课,制作优质实用的课件,方便采用多媒体教学。其中制作实用而又精美的课件适用于《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两门课程的教学。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为例,教材整本书都是文字,枯躁乏味,倘若教师采用以往“黑板+教材”传统模式,迅速划完重点然后完事,学生不仅记不住该记的知识点,而且会增加学生厌学的情绪,为了激发学生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教师应该精心制作课件,课件内容做到以考试大纲为主线,重点突出,课堂练习具有针对性典型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可以做到精讲多练、加快课堂节奏,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2)巧用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运用得恰当,不仅增强课程内容的生动性,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会计基础》是入门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担任该课程的科任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学习专业兴趣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是引路人。在课堂教学在避免满堂灌理论知识,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运用生动鲜活的实例去由浅入深讲解抽象的专业术语,讲完建账—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期末处理—财务会计报告每一个知识点后,可以进行仿真模拟实训,通过实训不仅可以有效解决纯理论教学的枯燥乏味,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的理论知识的巩固。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要注重与考试大纲相联系的知识点讲解透彻,多联系生活实例去讲解重点知识,运用“对比式”“迁移”方法去找出类似知识的异同点,为准确答题做好铺垫,精做习题以巩固课本知识。在《初级会计电算化》教学中,采用理论够用为度,重在实操。由于《初级会计电算化T3版》教材缺少实验操作指导,教师在演示操作步骤时节奏不能太快,提醒学生要对关键步骤做好笔记,多练多思考。另外,课堂教学并不只要求学生听懂所讲知识,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当学生懂得了如何去学习,才能适应三科连考的无纸化考试模式,在考试中做到灵活应变,获取好成绩。
(3)以赛促学。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无纸化考试的考试大纲内容组织有针对性的会计基础知识大奖赛、会计基本技能大奖赛等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加深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赛促训,以训强技,最终能让学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训练全面提高,为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2.4 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面对学生在备考中的盲目性,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优质的考试资源包括从市场择优购买实用的考试资料和在网上建立习题、试题数据库,自动生成电子试卷,学生可以在线进行自我练习和测试的方法。但要建立这样的试题题库,需要投入相应的设备、技术支持以及会计系教师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有效积累相关教学资源,在广泛涉取知识的基础上,提炼出知识的精华展示给学生。学校可先从会计从业资格考证课程开始着手建立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题库,参照考试题型、各考试科目考试大纲、对课程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要求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涵盖在题库中,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知识点各个击破。网上测试平台的建立不仅能很好地与会计从业无纸化考试接轨,而且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双证制“是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取得学校的“学历证书”之外,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书”才能毕业。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程涉及5种不同法律法规,内容多,考点分散,理解难度大,同时受课程教材以及其他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影响,该课程的教学效率较低,却影响会计从业资格证取得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高职院校实行“双证制”又让学生望而生畏,进而影响招生和学生就业。因此提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效率,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能力,满足学生以后岗位需求,已成为职业院校教学关注的重点内容。
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会计专业生源情况分析。高职院校的学生现状是文化基础知识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自控能力不足,本身还具有很多不好的学习习惯,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中包含非常专业的法学知识,较为枯燥,学习难度较大,所以对该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是必然的。目前,会计专业的学生女生占据绝大部分,她们本身对枯燥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条文缺乏兴趣。上述因素都给《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现状分析。虽然2017年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暂停,但是从《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在整个会计专业的作用来讲,它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对于增强会计专业学生法制观念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知识系统化角度讲:它是步入会计行业的基础知识,是衔接初级会计技术资格考试的《经济法基础》基础课程的垫脚石,这也使得该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带有了“应试教育的色彩”。目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主要有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是,课程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在该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还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师生之间缺少交流,课堂氛围较为的压抑。再有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也十分不合理,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度注重法律法规的学习,以教师为主,没有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应试教育色彩突出,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得该课程教学目标存在很大的偏差,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以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取为标准,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对其内容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考试结束后,没有被理解的知识很容易忘记,无法解决以后会计岗位中的问题,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没有真正的提高。
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法分析
(一)利用任务驱动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它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教学设计时,以“任务”为线索,以“子任务”为模块,根据教学目标,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授新课前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历年考试题在课本中找到题眼,进行归纳总结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在实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例如:在讲授支付结算制度中票据填写内容时,让学生自己将自己填写的票据拿上,相互查看填写是否正确,老师再将长容易出现错误的票据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和自己的票就的填写进行对比,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二)实行情境教学法,提高其实际应用性。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通过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情景表象,老师要当好“领导”、做好“指导”、有效“疏通”和注重“引导”这四个环节,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各个任务,为实现任务,采取模拟实景教学与现场教学为基本模式,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强化学生感知教学内容的亲切感,进而将枯燥、抽象的理念转换成比较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再结合课堂讨论交流与实训形成一定的职业技能。例如:税务登记和纳税程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报税和实操纳税程序的演练,实现税务登记和纳税程序等相关知识的理解,老师结合学生的实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交流,从而实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模拟现实情境来满足教与学的需求,让学生亲身体验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三)引入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要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例如:在讲增值税纳税链条时,将纳税链条过程做成动态图,让学生感知增值税是在商品流通过程征税,是在商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征税的。“启发”的着眼点是教师如何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创造“有思有答”的教授式教学方法。例如:票据的权利,用动态图先演示票据做成过程,会产生哪些基本当事人,最后持票人拥有票据的目的是什么,得出持票人的权利。随着动态图的延伸又引出非基本当事人,最终持票人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行使票据的付款请求权和追索权。这用学生自己动手积极参与思考,老师结合学生的实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进行讨论交流,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教学效果比较好。(四)教学手段的改革,积极学生学习效率。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手段,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全程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量大,能图、文、音等相结合,讲、学、练一体、案例分析、专题视频、图表展示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教学效果非常好。《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专业性的同时也具有学历性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采用现代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王艳 单位: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一、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会计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地更改、完善、创新向市场经济中提供确认、计量标准的方向发展,会计人员也由过去“硬套会计制度执业”向会计职业判断方向迈进。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活动事项,主观上也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职业判断意识,就谈不上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更谈不上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在会计教学中,教师首先在思想意识上应注意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会计职业判断的含义,为什么要进行会计职业判断,它给各相关所有者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职业判断意识的树立可穿插于每一次需要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用事实说话,使学生牢牢树立职业判断意识,时时养成会计职业判断的思维习惯。
二、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基本保证
会计职业判断必须依赖于扎实全面的专业知识,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精湛技能才能做出合规、合理、可靠的会计职业判断。所以,在会计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
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职高会计专业课程须设置基础课程,如基础会计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模拟操作类等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后为学生提供有关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国际会计、审计等资料,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只有各类知识融会贯通,会计职业判断才有全面而扎实的基础。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单向传输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就在于重教轻学,容易使学生对会计学习产生畏惧、厌倦心理。因此,应改进教学方法,可在教学中运用实务演示、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教学,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和独立性得以提高。
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采用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等各种直观教具和现代教学媒体,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增强其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掌握所学内容。
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保证
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实践不仅可以验证所学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获得书本以外的职业经验,增强分析与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多样化的,一方面,可以沿用书本习题和查找资料进行专题实训和简单的综合实训练习,通过手工核算实验可以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通过电算化会计模拟实验则可以掌握电算化核算的操作方法。常规的模拟实训对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应加强与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联系,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地参与社会实践。
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应适当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在实践内容的具体安排上,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会计核算,还要向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延伸;在实践方法的选择上,可采取以师带徒、独立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在实践结束进行总结时,要制定一系列的能力考核制度,以对学生的实践成绩做出真实的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调查,经常了解各行业、各单位会计核算、经济管理的情况和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让学生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磨练,并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使其职业判断能力得到根本性提高。
一、金融专业上班式教学的内涵
金融业工作岗位对人服务的个性化、金融产品的虚拟化,工作业务的多样性,工作任务的虚拟性,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交易规则的严密性和操作程序的复杂性,客观上决定性了金融类课程上班文化、上班业务、上班环境都是岗位工作的核心内容。因此,把与金融企业和学校课堂结合的职业能力实训课程称之为“上班式”课程。
金融专业上班式教学课程它是依据金融专业银行柜员和经纪人岗位工作任务对人服务的复杂性、业务的虚拟性,运用行业企业和岗位元素,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按照实训环境企业化、核心能力任务化、技术训练规范化、师生关系工作化的原则,开展上班式课程,让学生在上班式环境中认知岗位、学习岗位知识和技能,创新性解决工作中的难题。
二、上班式课程设计的理念
“上班式”课程的总体设计理念,是“职业岗位化、工作任务化、学工一体化、素能融合化”,还原工作过程,解析柜员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重构从简单到复杂的职业能力培养过程,在模拟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理财公司的仿真环境下,按照统一的职业着装、标准化的职业礼仪、严格的考勤制度、企业化的业绩考核,实现“教、学、做”一体,学生以一个综合柜员、证券经纪人、理财经理的身份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
1.上班式课程所培养人才的职业规格
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所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城市金融人才,它的职业规格是接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熟悉城市金融,具有“会服务、能营销、善理财”的金融职业能力和“诚信、合规、创新”的金融职业素养。
“会服务”是指将客户放在首位,安全、快捷、高效地为客户提供规范化、人性化、灵活性的服务。“能营销”是指能根据客户需要客观、完整、正确地推介各种金融产品。“善理财”是指能以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身份为客户提供财务分析、产品推介、方案设计等理财服务。在职业素养方面,依据金融机构业务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具备“诚信、合规、创新”的金融职业素养。诚信是指恪守信用、实事求是,不虚假宣传、夸大收益、回避风险。合规是指要遵守国家的各项金融政策、法律法规,依法经营。创新是指主动提供个性化、差异化、高品质的服务。
2.界定上班式课程所培养人才的岗位职责
目前,高端技能型城市金融人才主要供职于商业银行综合柜员、证券经纪人、理财经理等一线服务、营销、理财岗位。其中,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应熟悉柜台业务的相关知识;掌握柜台业务操作流程,具备柜台各项业务处理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准确、规范、熟练完成各项柜台业务。综合柜员以“会服务”为典型能力特征,包括最基本的处理对公与对私业务,良好的仪容仪表,语言准确生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为客户提供服务;证券经纪人的岗位职责就是指在证券公司中进行客户开发、客户维护、营销产品、拓展市场、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优质证券服务的证券从业人员。他们以“能营销”为主要岗位职责。理财经理是指以专业理财规划师的身份服务于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营业部、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也可以以第三方的身份为客户提供全方面金融理财服务,能为客户分析财务状况、选择理财产品、设计理财方案,使客户的资产在安全、稳健的基础上保值升值,与客户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信任关系。理财经理以“善理财”为典型基本能力特征。
三、金融专业上班式课程实践探索
上班式课程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大量的金融与证券专业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运用前期所学金融知识及理论的能力进行综合培养,对学生上岗前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系统培养。
1.教学课堂就是工作场所
上班式课程的课堂,就是证券公司营业部或驻点银行。上班式课程的实训环境需要有上班的文化、上班的场景和上班式管理。在实训环境建设中,引进首都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先进理念、业务技术和管理规范,建成银行厅、证券厅、基金厅等实训环境,集中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等行业发展的最新业务、布置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岗位管理制度,管理办法、训练流程等职业氛围,配置商业银行柜员、证券经纪人操作台、服务器、计算机、交易终端、LED显示屏、票据打印机、综合业务系统、凭证、印章等设备,打造仿真模拟实训环境。
2.按照行业发展设计工作任务
金融岗位上班式课程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设计成工作任务。这里就要求教师必须对金融机构相关的岗位和工作任务有深入的了解,按照实践中证券经纪人或银行综合柜员的工作任务,设计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同时必须结合教学规律,注意所设计的工作任务之间知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3.按照岗位要求完成工作任务
学生的学习任务,就是银行综合柜员或证券经纪人的完成工作任务或所要求的训练职业素养。如对商业银行柜员的要求是:标准化、规范化的钱币整理、伪币识别、数字书写、翻打传票、小键盘技能、票据填写、凭证结算;对证券经纪人的要求是,具有丰富的营销经验和推销技巧、善于与客户进行沟通、善于对客户进行心理分析、能够对不同客户进行分类,为不同客户策划不同的营销策略,构筑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桥梁。理财经理的工作任务具体包括:对客户进行需求分析、根据客户的不同风险承受能力设计个性化理财方案,并推荐合适的理财产品。另外,要求学生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必须填写相应的实训报告,包括工作任务、完成时间、工作要点、体会。通过每次实训活动后写实训记录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而且对提高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快速提升职业能力有非常大的帮助。
4.学生上课的形式就是上班
上班式课程要求学生每天用考勤卡实行上下班打卡制度,每天早晨教师对学生不会点名,而是每天一打卡的形式来签到。其实,这并不是记考情如何,而是让大家从学生角度转换到上班族的角度,从学习环境转到上班环境。角色的转换,不仅仅从环境和角色转换,而且是从思想,行为各个方面都有所转换。让学生感觉就是在上班,增强时间观念。此外,还要按照金融机构对员工的标准要求学生穿正装来上班,同时把规范礼仪服务贯穿在每个任务训练中。
5.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主导思想是教师指导和学生训练相结合。学生是主体,学习身份就是客户、客户经理或其他角色。根据每个项目的要求,独自或以团队形式。学习、讨论、制定方案、演练,并做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教师是教练,根据金融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把教学内容按照业务类型分成不同的实训项目,再把每一个实训项目分解成不同的任务,针对完成每一项任务关键知识和操作环节进行指导并提出要求,由学生自主完成实训项目并反复训练,最终使学生准确、熟练、灵活地掌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务。
6.按照企业标准进行考核
上班式课程改变传统的以试卷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以能力培养效果为考核重点,每个工作任务的考核标准基本是按照金融企业的业务标准去要求。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综合考核。过程考核主是针对学生完成的每个任务,从开始资料准备、上机的演练,到最后的接受老师的考核,进行整体评价。综合考核是以技能大赛为主的考核方式,如举办商业银行业务大赛、证券行情辩论赛、模拟投资大赛、理财规划大赛等综合大赛。
四、上班式课程的实践效果
1.提高了个人能力
通过上班式课程的教学,学生普通反映,在个人能力方面有了非常的提高。首先,表现在学生通过通过自我激励、受挫训练或职业认知等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也让别人找出自己的缺点,对自己进行自我激励,认识到自己不了解的一面,对自己的认识有进一步加强。其次,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中不断进行自我表述,或与客户与队员的沟通,语言的表达更加流畅,具有一定的逻辑性。第三,为办理业务或完成的工作任务,而不断收集资料,整理与归纳资料,大大提高了制作文案的能力。第四,个人的职业素养有了较大提高。表现在学生在开展工作时,教师把职业素养与礼仪的工作要求完成容纳在工作任务中,并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使学生时刻把自己融入一个规范的工作状态中。
2.提高了专业能力
在专业能力方面,主要是要求学生把在课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转化成处理业务或完成工作任务的一种工作能力。在金融岗位上班式课程上,教师设计了银行柜台业务,如存贷款业务、结算业务等,证券公司经纪人为客户提供证券投资咨询服务,开立账户服务,证券营销话术技巧。理财经理为客户设计投资方案,提供理财建议等,让学生对商业银行或证券行业有更深的了解。学生以前都是从书面理解这些的,现在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实际操作中,这些都让学生有很大感触,而且还让学生在完成工作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提高了社会能力
在社会能力方面,上班式课程所设计的任务中多数是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在一个小组中学生们会发现每一队员都有他的长处,也会发掘出自己的长处和看到自己的不足,大家取长补短就会有较快的进步。在团队合作中,使学生知道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坚持自己的观点,如何与他人妥协。在所设计的金融机构晨会、模拟股票推荐等任务,一方面,让学生充分了解资本市场现状,了解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另一方面,学生通过个人陈述及互相讨论方式锻炼了语言沟通能力和积极合作能力。这些任务,如果靠一个人来完成这些任务,确实比较难,以团队开展工作,大家有不同的思想,作为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充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能力,为同一个目的而努力。一来可以提高效率,二来团队效果大于单个人的效果之和,团队合作越来越被现代企业视为工人的必备素质。
二、基于应试教育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课程设置建议
(一)建立课外学习社团,完善应试与职业素养的培养目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内容繁杂,包含会计法律制度、支付结算制度、税收法律制度、财政法律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五个方面,尤其是支付结算、税收法律和财政法律制度三个章节知识点零碎而抽象,仅仅依靠课堂的理论讲解对于考证是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于职业素养目标却难以实现。因此,为了加强考证知识点的掌握和巩固,以及实现职业素养的目标,课外学习社团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类学生我们可以进行学习研究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为其职业素养的能力培养打下基础。(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企业实践和社会调查,提升学习兴趣,通过企业实践使学生真正体验如何将课程知识点落实到会计工作中去。(二)开拓有效的教学方法。(1)优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教学中较为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还能与从业资格考试中的案例分析题相结合。分层教学法可以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尽快通过考试,稍差一点的学生逐步进步。合作学习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该课程知识点多,法条多,会计程序复杂的难题。(2)以赛促学。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教学方法的改进似乎还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可以通过在授课或是课余时间进行知识问答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3)有效利用网络课程。目前,多数学校都在进行网络资源库的建设,让学生在课下的学习时有效的进行知识点巩固,同时开展自主学习。(三)加强课程之间的衔接,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需要专业在教学时实现课程的相互沟通,进行一体化教材编制,加强一体化实训,从教学模式、教材、教学环境等方面的转变。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避免上课重理论,改善学生学习枯燥的状况,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会计的实际工作流程。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企合作主要仍然存在题
校企合作真实程度缺失。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专业技能性强,核算方式方法繁多,有几十种的核算和管理方式方法,要求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程度很高,如果不通过真实的业务岗位实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些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的专业技能。现在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多为一些软件公司,只是介绍软件操作之类的所谓仿真实习。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到校外进行“顶岗实习”或者“社会综合实践”,很多工厂、公司企业都没有提供真实的主要的或全面的实习岗位,充其量也只是一些次要的核算,如应收帐款或应付帐款的业务等。校企合作的真实程度缺失。
工学结合流于表面形式。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法律规范性高。整个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过程需要运用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几十个,会计的日常资金及账簿的核算与管理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财经法规进行的,财会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真实会计核算岗位实习实践,是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当前很多企业虽然接收一些财会专业的学生实习,但企业会计部门大都不愿意安排实习学生接触真实会计核算岗位实习,常常只让实习学生做一些零工杂活,所谓的“工学结合”只是流于表面的形式。
顶岗实习实际效率不高。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财务会计核算程序复杂,运用与涉及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繁多。当前高职财会专业学生毕业多是到小企业就业,特别是珠江三角地区.长江三角等地区,纺织服装等行业小企业的众多的产业集群,一般就只要一个会计人员,需要学生能独挡一面进行一整套的财务会计核算。而现在财会专业学生很少能到真实的岗位实习,未涉及财经法规及一套完整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学生很少能接触到公司企业的实际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业务。“顶岗实习”缺乏实质与深度合作,效率不尽人意。
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校企合作实质性较强程度较高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应该着力构建一个财会专业大学生教育教学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实质性比较强、程度比较高且具有比较好的实践性、应用性、长效性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到社会就业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学生。
本文以广东省珠江三角区域(以下简称“珠三角地区”)的众多的产业集群为依托的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作为案例,探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专业的实训、实习为基础,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抓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与企业工厂公司研讨、资料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对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并通过本院校的校内外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操作,总结经验,创新思维理念,着力构建一个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育教学的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实质性较强、程度较高且具有较好的实践性、应用性、长效性的创新模式,以期弥补相关专业方面的研究不足、流于表面形式、缺乏实质的模式,促进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向更务实、更深入、更与社会实际融合的方向发展。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较好、动手能力较强的到社会就业能够独挡一面的大学生。构建真正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创新机制和模式,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较高的专业技能、较强的动手能力的高职院校大学生。
构建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着力研究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突破如何构建一个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大学生教育教学的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实质性比较强、程度比较高而且具有比较好的实践性、应用性、长效性的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实际操作在工商企业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即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在学校学习,比如“会计基础摸拟实训”、“会计实务模拟实训”、“毕业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都有组织统一安排在工商企业训练实际操作。使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学与生产合一,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提升学生岗位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 模拟实训 实训教学
key word: Case teaching Simulates really teaches The reality teaches teaching
作者简介:罗立立(1973-5),女,壮族,广西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
吴奇峰(1973-1 ),男,汉族,广西合浦人,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财经系讲师,主要研究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
开展审计模拟实训教学,是提高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进行审计模拟实训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如何解决审什么的问题,即审计对象的问题。对此,我们的做法是用“虚拟被审计单位”解决审计对象这一问题。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要求学生深入到企业开展审计业务,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们精选历年来学生校内会计模拟实习的典型资料,作为审计模拟实训的“审计对象”,进行审计模拟实训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被审计资料缺失的问题。其次是如何对被审计对象实施审计程序,这是审计模拟实训的核心。
一、 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对于审计实训课程,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在每一章的审计都设计一个实地情景案例,以便使学生身临其境,易学、易会,让学生有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案例教学作为主要授课方式已经成为审计课程的一大特点。
1. 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
课堂讲授方式案例的教学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一是审计案例教学与审计理论教学相结合,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如在讲述审计证据这节课时,一方面从理论上讲清审计证据的定义及特征、审计证据具备的条件、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的获取与评价分析等内容;另一方面从审计案例中找出典型的审计证据事例,这样对照起来,学习效果十分明显。二是仍以审计理论讲述为主,结合审计理论讲解并分析审计案例,但要大量引入课堂审计案例的讨论,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三是以审计案例讲授为主,将审计理论融人审计案例之中,通过审计案例讲授、分析和讨论,总结归纳审计理论。
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判断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满足审计教学对案例的需要,教师要深入审计实践或通过其他渠道收集大量真实案例,并根据案例案情及教学要求筛选、改编使之典型化,提高了教师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2. 案例实训模拟教学的形式
本课程采用模拟案例实训教学模式,操作办法是:利用一周时间,将学生带入审计实训模拟教室,将既定的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料交给学生,对照实训模拟教室里的相关法规、合同、凭证、业务流程等审计标准去检查、分析、发现错误,然后定性进行账项调整和发表审计意见。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综合应用所学的审计学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解决审计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通过模拟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承接审计业务到出具审计报告的全过程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填写,强化学生审计职业能力培养。
在组织审计实训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按照班级和专业,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归纳课堂理论,引导学生实践,总结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成绩。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分组,鼓励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案例教学法方式的培训,更加准确地掌握了知识,并学会了应用。
二、 案例教学中审计实训教学课程
1.在审计实训教学课程中,做到以案例教学与模拟实验教学为主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针对教学内容中确定的单项实训,可以采用以案例法为主的结合课堂训练、分组讨论、课后自测等方法开展教学。案例内容丰富多样,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分析透彻,能引导学生比较深入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后自测则为巩固所学知识,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2. 在实训教学课程上,做到课堂、实验室与实践基地的有机结合
实训教学的组织,也就是教学在什么环境下开展。我们将审计实践内容分为两部分,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对于单项实训,可以与理论教学齐头并进,按教学单元内容组织训练,主要采用案例法、讨论法或自测法来实现,所以,通常可以在多媒体教室就行。对于综合实训,是一个完整的实践过程,工作量比较大,为确保其效果,必须独立(停课)安排实践,主要采用模拟实验法或顶岗实践的形式,所以,必须在模拟实验室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或实践基地来完成。
三、 结语
高职层次的审计实训课程通常是以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为主线,并兼顾政府审计和内部审计。在审计理论方面,力求反映审计领域的新成果;在高职审计实训方面,紧紧围绕高职高专实践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总之,要提高审计课程教学效果,关键是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只有实践教学抓出成效,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审计理沦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应岗应职能力。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各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和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高职教育建设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服务社会特定需要为价值取向,在一定教育理论和有关哲学、心理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相应的教育教学保障设施、监控评价方式的实践操作体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解决高职教育“培养什么样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样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并规定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的方向,同时也制约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用。
高职财经类专业涵盖了商贸、管理、金融、财会等各类专业, 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和规律,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教学管理等方面应具有鲜明的财经特色。
一、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虽然各高职院校基于自身情况构建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作为同一类型的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其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徐挺在分析部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总结出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即基于职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开发、基于“素能本位”的工作与学习过程相结合机制、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基于“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基于能力培养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基于数据采集平台的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和基于“总分式”框架的多种模式探索。
区别于其它高职专业、尤其是工科类专业,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岗位指向性特点。高职财经类专业面向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生产和市场服务业。作为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通过专业服务与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打交道,除了要求日常事务处理和基本管理能力外, 更要求具有服务行业所必须的良好情感与态度、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和应变能力。
职业智能性特点。高职财经类专业培养的是以管理和专业服务为特征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其工作对象的多变性和工作要求的综合性,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应用活动不是机械地模仿和简单的劳动,而是在“应知”基础上“应会”的智能行为。
实践社会性特点。高职财经类专业不仅与其它高职专业一样具有实践性特点,而且更具有实践社会性特点。这是由于“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体系是关于人际关系和基于这种关系而建立的各种社会机制架构的,而基于人际关系而建立的社会机制是无法人为复制的。因此,要培养能‘零距离’就业的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直接进入管理、服务一线工作岗位进行现场实习是必由之路”。基于财经类专业的社会性特征,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除了校内实践教学,更必须包括深入社会、深入企业的社会实践教学。
二、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1.人格本位的目标体系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体系必须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坚持能力为重,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能力本位的目标体系
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确立能力本位的目标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包括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是每一种职业自身特有的能力,它只适用于这个职业的工作岗位;行业通用能力是以社会各大类行业为基础,从一般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可通用的基本能力,财经大类的行业通用能力包括财经基本理论、经济法规的应用能力、会计信息的解读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具有普适性的特点,是承载其他能力的基础。职业核心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又可分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两大类:方法能力是指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8项,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创新革新、外语应用等。
3.就业导向的目标体系
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需要,强化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适应产业发展和岗位迁移的基本能力。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积极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通的双证书制度,使之成为高职教育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制度性保障。
三、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1.基于专业群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高职财经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是基于专业群的“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所谓专业群,“就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按专业群划分进行财经类专业的设置与布局,并着力打造各专业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各专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也有利于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财经类专业群的“平台”课程既包括对高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设置的课程,也包括针对财经类专业群的共性发展和专业特征要求而设置的专业大类课程。前者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后者(包括经济学基础、经济法基础、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基础等课程)则为学生构筑一个财经基础理论较为扎实、行业通用能力要求明确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必要的准备。
财经类专业群的“模块”课程是根据不同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而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是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模块课程可以分为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模块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体系。就是要在课程建设中以财经类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提炼出岗位工作对应的行动领域,进而整合转化为学习领域,并进行具体的学习情境设计。根据高职财经类专业的特点,采用理论内容实务化、实务内容实践化、综合实训整合化的专业课程开发原则,以业务流程为主线、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案例、实务、问题、流程等为主选取和序化课程内容。
2.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高职财经类专业要改变传统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以学生为主体、实践教学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同时构建企业岗位认知、专项技能训练、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项岗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专项技能训练涵盖在相关课程之中,专业综合实训则通过专门的综合实训课程来完成。要实行课堂内与课堂外、校内与校外、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相结合,把校园文化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
四、高职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体系
1.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实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条件。要改变财经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相对薄弱的状况,根据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切实加强仿真实训与生产性实训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由于财经类专业学生到实际业务部门实训和实习存在诸多限制,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校内实训基地要满足专项技能训练和专业综合实训的需要,以仿真实训为主,努力营造仿真环境,模拟真实的业务流程,开发基于企业业务过程的训练项目,建立业务管理信息系统,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与此同时,提倡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在校内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进而把实践教学提高到新的层次,使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财经类专业还要切实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要以现代产业体系为依托,坚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充分发挥企业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2.基于“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
作为实施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个关键,加强基于“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师资队伍建设首要的是师德建设。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双师型”教师评价、聘用制度,促进职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制度,针对现有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普遍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的实际状况,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专业教师深入到企业中去,落实专业教师每年不少于两个月到企业参加实践的制度,努力改变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要深化学校人员聘用制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员聘用制,形成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新型用人机制。建立完善教师转岗、退出机制。探索建立以能力为基础、以绩效为核心、以贡献为目标的科学合理、分类量化的学校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要采取实际步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如在专业教师中开展“5个1”活动,即每个教师都要建设一门课程,开发一个教学项目,指导一个学生团体,联系一家企业,开展一项社会服务。要做到主讲课程要建成精品,开发教学项目要推进教学资源建设,指导学生团体要有实践成果,联系企业要成为校企合作资源,开展社会服务要取得实效。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
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高职教学管理体系包括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当前应重点加强课程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在课程管理方面要重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标准的制定,重视体现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课程(包括综合实训课程)开发,重视精品课程的建设。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要重视实践性教学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制定实践教学的评价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制度建设,鼓励教师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要完善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改革考核和评价方法,努力实现评价成绩过程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闵建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内涵分析[J].武汉职业技术院学报,2005(6):17-20
和其他专业不同,会计专业有其特殊性。以货币为计量单位是会计最本质的特征。其是通过专门方法对发生或尚未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综合核算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能够提供会计信息,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职业方向上来说,会计职业方向主要包括做狭义意义上的会计人员,即做会计的、进行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的、注册会计师和负责审计的,此外还有管会计和研究会计的。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就业领域主要是内资企业、外资企业、社会中介机构、银行等金融机构和一些行政部门及学校等。会计职业能力由会计基本职业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大方面构成。前者指的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具所必须要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会计基础理论知识和财务管理知识等,如会计电算化能力和成本核算能力等。会计综合能力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观和一些软性技能等。
(二)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会计职业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中职教育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中职教育要办出特色,要提高竞争力,必须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其次,是社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会计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将走向不同的岗位,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差,将会影响他们的岗位表现,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发挥人才的价值。再次,是学生就业的现实需要。当前,随着大学毕业人数的不断增多,大学生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岗位竞争,具备较高的职业能力能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保障,更有利于其就业。
二、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瓶颈
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前还面临诸多困境,培养理念的欠缺,培养方式的不系统,培养目标的不明确,都直接制约了职业能力培养的效果。概括来说,会计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瓶颈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课程体系低效。当前中职院校会计课程体系偏理论化,无法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素材;校内实践环节薄弱。学校实训场所缺乏,实践环节不完善;合作培养模式欠缺。合作培养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培养更适应岗位需要的会计人才,也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中职院校都没有认真落实好这种培养模式。
三、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构建有力的课程体系,为职业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这个有力的课程体系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构建,课程体系应该包含几个大的系统。首先,要包含基本能力培养的课程系统。该课程系统中应该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类课程、大学语文、英语和数学课程、计算机应用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等。这些课程可以让中职院校的学生掌握一些一般性知识,让他们了解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同时,可以强化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的基本能力。其次,要包含会计专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课程系统。如包含会计学原理课程,让学生掌握会计实务操作技能,掌握基本核算技能,包含经济学和统计学课程,让学生具备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统计分析能力,包含财经法规课程、中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审计实务课程、税收实务课程、行业会计核算课程等,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再次,要包含职业价值观培养的课程系统。包括财经法规课程,职业道德课程等,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树立积极的工作态度,具备该有的职业谨慎。此外,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还要充分考虑各会计课程之间的联系,加强学科内各个分支课程的交流,让学生能够连贯的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想恶习,避免各自为政互相剥离。
(二)重视校内实践,夯实职业能力培养根基
中职院校必须要高度重视实践对于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性,要改变过去偏重理论灌输的课堂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的强化。具体要从两方面做起:
1、完善课堂实践。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会计专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将职业能力培养渗透到课堂实践教学环节。首先,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根据课堂理论内容组织学生实践。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理论知识,从而熟练掌握理论知识。例如在《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涉及到会计专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的融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财务报表的绘制和成本分析等工作。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让学生更深刻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课堂实践环节主要采用单项实验的方式进行,通过与理论知识紧密相关的单项活动,让学生熟悉不同的会计岗位,工作对象,不同会计问题的处理方式,掌握岗位能力。其次,采用多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方面作用突出。以项目教学法威力,教师在课堂上完成一个系统的会计知识点教学之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实践。如在成本费用核算知识教学之后,教师就可以准备项目,围绕项目搜集相关的数据资料,然后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给各小组发放项目指导书,让学生围绕项目进行成本费用归集分配方法及成本核算的项目研究。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巩固课堂理论知识。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职院校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位会计专业的学生打造实训基地,如模拟职场、多媒体仿真实训教室等。给学生提供实训场所,让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动手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是夯实学生职业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
(三)加强校企联合,提升职业能力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