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语文个人总结

中学语文个人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27 13:02: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学语文个人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学语文个人总结

篇1

(一)积极参与备考,努力开展中考、高考备考工作

中考、高考的备考工作是本学期语文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年伊始本人便开始制作关于备考的文件,并2次带领初三、高三教师到xx参加省级中考高考备考活动,我市xx中学吴xx老师还在高考备考会上做有关作文写作的经验介绍;回到市里,本人还亲自请来省研培院的刘xx教研员和xx中学的王xx老师做有关中考高考的备考指导,让一线的老师有了明确的备考方向。

每一次活动本人都制作简报通报,中考备考现场有113位教师参加,高考有101人参加。

(二)关注教研博客,及时组织教师参加在线研讨

网络教研已成为教研的常态,本人一直关注xx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和xx省中学语文博客,每天都有两次登录博客的痕迹,及时了解最新教研动态,开展相关工作和在线研讨,5月8日组织全市中学语文教师,参加xx省中学语文教研网组织的主题为《记叙文写作指导的有效策略》的在线研讨,参与人数135人,评论条数844条。有简报通报和研讨得失的小结。

(三)关注课题研究进展,及时向省研培院汇报进展情况

我市思源和第二思源实验学校语文组承接《课内拓展阅读课型构建与实施》省级课题研究,本人主动承担课题研究的信息员,负责传递省里的信息并督促两所学校及时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制作简报,收集材料。组织相关教师到xx和xx学习课题研究方法,多次到两所思源学校听课题研究汇报课,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

因为工作进展顺利,研究课型特别,第二思源实验学校课题研究小组还被省研培院课题研究组长刘xx老师推向全省做经验介绍。

参与成员

(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汉字听写大会,为xx赢得好成绩

此次活动我们止步于全省前20名,但是我们的成绩是突出的,我们的选手是优秀的。

(五)积极组织教师参加xx省语言办开展的问卷调研工作

根据xx省教育厅关于《xx省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调研方案》的文件精神,我市共有54所学校457人被抽中参加调研工作,为了配合省调研组在我市的调研,我们于6月27日在铁路中学开展现场问卷调查工作,共有53所学校418人参加调研。

我们的组织工作得到了省语言办领导的肯定。

(六)积极参加常规检查工作,认真梳理存在问题

本次常规检查是覆盖最大的一次检查,本人担任小组组长,负责检查的学校有28所学校,人手少任务重,但是我们每一次都会很有条理完成检查工作,每一次检查结束我们都会认真梳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一一记录向校方反馈。

(七)为提高备考效率,积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为缩小城乡教育差别,我们针对备考过程显得比较薄弱的学校开展送教下乡活动,5月22日我们邀请第二中学的赵xx老师到xx中学上了一节中考作文复习课,针对近几年的作文走势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写作,起到很好示范作用。

(八)服从领导安排,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1、四次下到东河中心校指导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顺利完成所有的监测任务。

2、积极备课,在乡镇教研员培训过程中,本人主讲的《网络教研和如何晒课》获得许多教研员的好评,此次讲课也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存在问题

1、备考工作表面上活动展开得风风火火,但是实际上高一高二和初一初二的老师参加的不多,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2、要想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单单靠送教下乡的途径是不可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乡镇中学的备考工作有待加强。

3、网络教研未见常态化,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没有接纳,在于我们的资源不足于吸引教师,问题在于我们的不改变。

(二)努力方向

1、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教研工作能力。

篇2

二、组织纪律严谨,顾全大局。

在工作上我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我担任三年(2)班的语文教学与二(1)英语教学工作。从开学初我就不辞劳苦地组织一些基础落后或学习懒散的后进生,开展针对性的辅导与沟通。时常是两三小时一直在课室里忙,嗓子不停地在运作,一口水还顾不上喝。即使是女儿生病住院期间,我也协调好工作与照顾孩子,做到不耽误学生一节课程。经过不断的帮扶与激励,之前一些成绩出现红灯的学生,如小婷、小斌、小维、小君、小浩、小波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突破。

三、兢兢业业,教书育人。

教学教育的主体是孩子,我总认为严慈有度,赞扬总比批评好。因此在辛勤培育的同时,我常会以最饱满的激情热爱、赞赏我的学生,让他们在荣誉冲击中保持积极情绪,同时达到自我教育。如经过不断尝试改进,我推行了切实有效的小组竞争互助模式,与个人常规加分升级制度,推行以来,效果显着。如针对学生写字马虎、出错率高的问题,我冠以“大小书法家”的头衔,标记在学生的作业本封面上,这个做法可以说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现在全班学生基本上都克服了马虎粗心的毛病。

又如在写作方面,我冠以“大小作家”头衔,并安排作品欣赏交流时间;还常常挤出时间,与学生笔交心,了解他们所想所忧,激励他们用笔抒心;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学生的写作劲头越来越足了;从之前艰涩的三言两语到现在精彩的洋洋洒洒。

篇3

首先体现在语文课堂上,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内容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如何有效地培养全班课堂安静、专注、整齐的学习习惯。我精心制作了每节课的ppt,设计游戏环节,力争精彩富于童趣。可是,仍感到自己技巧经验不足,要向他人多多学习。下学期,要多请教多听课多交流。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分拼音、识字、课文三部分,小朋友们普遍在拼音部分需要加强,南方孩子由于方言口音的关系,n、l不分,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很难区分,这需要在以后六年的学习中反复练习,时刻关注。写字部分,汉字的笔画、字形、在田字格中的结构等书写,还需要加强。由于一年三班是数学实验班,个别孩子天生对语言不敏感,要很努力才能赶上大部队,这主要体现在识字记忆、和阅读上,进行成篇章的阅读还有一定难度。但总体上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说话写话能力,还是很让人欣慰的。针对个别成绩很差的孩子,我多次找家长沟通,家校配合协调,后来都慢慢赶上了,孩子们是很聪明的,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校互联部分再详细总结。

班级成绩的特点是:高分不是最多的,低分几乎没有(低于50分),全班步伐一致,共同进步。

从教学上,体现出的班级整体缺点:改正习惯尚未养成,一道题目讲两三遍,最严重时还能错20人左右;考试或完成作业后的检查习惯没有养成,潦草应付,不认真,漏题空题现象普遍。

综上,低年级教学效果的好坏,最重要的方面还是在于学习习惯的培养,下学期我会从这几方面加强,狠抓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多鼓励多表扬,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班主任工作

带领48名孩子共同成长,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件有难度的事。要无微不至、要细心耐心,要面面俱到,几个月来明显感到自己成长不少。因为太忙,剪短了留了八年的齐腰长发,敲弯了一根不锈钢教鞭,感冒发烧的次数超越了以往任何年份,学会了吹口哨、整路队,几乎两个月晚上九点前没下过班……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但需要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就从以下几方面总结班主任工作。

(一)班风班规

一年三班小朋友很宽容、很团结。孩子们是最真诚、最善良的,面对个别调皮捣乱的同学,他们都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只要老师告诉他们:犯了错误不要紧,我们要一同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有些孩子虽然嘴上说着,不喜欢和某某做朋友,但这个小朋友需要关心时,还是会伸出援手。

知错能改。刚开学时,很多男同学爱打架,在老师和家长的反复提醒下,全部改正,再没出现过打架的情况。班里男同学多,很调皮,但他们都在慢慢地进步——不浪费粮食了、不乱喊乱叫了、不扰乱课堂了……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我颇感欣慰。

积极向上,争红花挣积分。阳光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很开心班里的每名小朋友都期待老师的表扬,都有修身上进、见贤思齐的优秀品质,态度决定一切,这是最具潜力、最有后劲的进步心态。

此外,班规的建立目前仅围绕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还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条目条款,下学期会把重点放在班规建立上,整理出完整的章程、奖惩措施,更好地促进班级发展。

(二)小干部选拔

本学期选出了12名小组长、纪律督察组、卫生桌椅督察组、图书管理组、早餐分餐组,以及路队委员一名,电脑管理员一名,铅笔管理员一名。这些孩子都能各司其职,很好地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个别孩子非常有领导能力,做事用心,只要老师交代一遍,就能坚持执行下去,并且越来越尽职。

班级管理仍需完善,1、卫生督察组不够负责,女同学居多,执行力较差;2、早读不能自觉读书,有魄力有威信的领读同学待定。下学期会选出班委,协助老师更好地管理班级。

(三)班级卫生

一年三班卫生较差,桌椅摆放不整齐,作为班主任,我很不满意。整个班集体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原因

1、孩子本身的自理能力、卫生习惯不好。卫生习惯较差的孩子占了一部分,饭盒丢在地上、不刷;食物掉在地上视而不见;抽屉里全是垃圾,凌乱不堪;撕碎纸片丢在地上;看见别人的被子、衣服掉在地上,视而不见用脚踩过去;掉在地上的东西,不知道要帮忙捡起来,毫无意识。当老师提醒时,他/她只会说,“这不是我的”,这些很大部分取决于孩子在家庭中的生活习惯,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这需要家校互联,共同沟通解决。

2、长效表扬激励机制没有建立。孩子在卫生习惯和自理能力方面普遍较差,班级管理方面尚未形成有效的表扬激励设施,零碎的、分散的口头表扬或贴红花、积分等不能形成全班共识,仍需要反复强调,常抓不懈,这也是我下学期的工作重点。

(四)集体生活

班级集体生活包括:在校早餐、早操、眼操、阳光体育、路队等几方面。

在校早餐。早餐是请分餐组同学轮流分餐,这些孩子动手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做得相当不错,难盛的汤粉、炒粉个别孩子分得特别好;全班吃饭时能普遍保持安静,不分心,值得表扬。但想达到鸦雀无声的状态,仍需努力。

早操、眼操、阳光体育。整体上都能认真做操,都很棒,个别做得特别规范的孩子,期末表彰他们为“眼操之星、早操之星”。阳光体育跑操也很整齐,但口号不够响亮,带队的同学表现良好;集合时能保持安静,一年三班由开学初受批评变成了期末受到表扬。同学们基本上懂得了集体活动的规则,除个别同学外,都能认真遵守。

路队。路队是一项很艰巨的工程,自从选出了非常得力的路队委员后,一年三班路队明显进步。放学校门口能整齐出校,排好队再放学。但集合时不够“快静齐”,想达到“前后一条线,左右肩并肩”的效果,仍需要加强训练,路队必须常抓不懈,坚持坚持再坚持。

总体来说,四个多月的班级生活中,大部分孩子已经形成了集体意识,明白了集体活动的规则,并能自觉执行、有效维护。除个别非常特殊的孩子会影响班级纪律,整体上已达到要求,下学期力争——尽善尽美,精益求精。

三、家校互联

只有和家长多联系,多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不是决定性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永远的表率和榜样。

篇4

(1)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的原则①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追求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作文教学,我们都必须抓住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促进学生长远发展一一根本立足点。②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作文是一个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同时更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真善美。③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多元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究,形成创新意识。④整体推进个性化作文教学不是单独的、独立的教学内容,它与中学语文教学甚至其他学科的教学都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要注意结合其他学科内容,整体推进。

(2)个性化作文教学应该具有的特点①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种主体性体现在个性化作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放在首位,推动学生发挥其主体性和能动性。②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要积极引导和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帮助其树立独立的思维。③发扬民主精神体现民主性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注意发扬民主性。④倡导创新意识提倡创造性思维和行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只有使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才能真正完成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任务。

中学语文个性化作文的教学方案在上面已经提到,个性化作文教学涵盖了“作文的个性化”和“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两个层面,而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力点在于通过“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个性化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而言的,它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即通过创新的、个性化的教学过程,建构的一整套符合学科规律和学生特点的,并能在写作活动中充分展现的作文教学系统,形成个性化的作文课堂,为学生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现自我,发展个性,完善人格与多方面能力的平台。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

在内容方面,个性化作文应该着重进行材料、思想和语言等方面的积累。材料是个性化作文形成的丰富血肉,思想是个性化作文的灵魂,语言是个性化作文的支柱和特色,思想、语言和材料的个性化和创新性应该是个性化作文的三个基本要素。在“输入”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系统化的材料、思想和语言的积累,这也要求教师在语文课本内容教学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个性化的材料、思想和语言进行展示和强调,逐步树立学生的模仿和创新意识。在方法上,应该采用“开源”与“导流”相结合的方式。生活是源,阅读是流。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而古人又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个性化作文的教学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活和阅读中学习,注意观察生活,充分挖掘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形成自己的作文“宝库”。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多“读”,将专题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转化”

由输入到转化的枢纽应该是总结和思考。面对“输入”阶段积累下的大量的信息和资料,要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使之为我所用,变成自己的技能。在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和学习到的知识及时地转化为自己的技能,这是形成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化的材料、语言和思想的重要基础,也是防止学生作文时盲从和一味模仿他人的重要保障,更是从“输入”到“输出”,完成个性化作文由“量”到“质”的转变的必要承接。具体来看,要积极倡导学生多“写”,多练笔,在练习的过程中,完成转化。

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出”

无论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输入”还是“转化”,其目的都是为了最终的“输出”,只有较好地完成“输出”才能被视为达成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目标,也只有完成了“输出”,前面的准备也才是有意义的。在这个意义上,才使个性化作文区别于模仿式作文或模式化作文。对应作文的个性化和创新性,个性化作文“输出”的衡量标准也应该是多维度的:题目的个性化、观察的个性化、内容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语言的个性化以及情感的个性化等。还要强调一点,以上三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要纵横交叉进行,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篇5

新的时代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是创新,人才是创新的基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创新性人才。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

1、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学习的过程是学生感悟和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统一性和同步性泯灭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创造的天赋。统一的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目标,得出同样的结论,已经不适合现代社会多元化的个性发展,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教学已迫在眉睫。

所谓学生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个体从书面文章中获得的信息,与非认知因素相互影响的活动,存在个体差异;它是学生借助文本与作者思想对话的心理过程,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造的感受、理解、评价和鉴赏文本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知识水平、审美情趣的千差万别,导致每个学生不同的个性化的行为。

在高中语文创新教学模式中,个性化阅读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载体,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结合的活动教学。具体地说,新课程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是在教学中采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培养目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强调新的学习观,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的个性与共性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个性差异特点而进行的因材施教。

2、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教学原则

2.1民主性教学原则。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一个自由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空间中学习。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或由学生自己制定阅读要求,利用特定的情景语境去了解文章内容的内涵和意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尊重学生说话的权利,尊重学生的意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提问,探索新事物,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创建的疑点问题,让学生质疑,让学生异想天开,充分表达自己的新思路,新理念,充分体现课堂阅读的课堂气氛。

2.2激励性教学原则。个人阅读让学生发表个人的意见,感受和经验的同时,也有学生不尽合理,极端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这时,教师不能任其发展,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表扬积极的想法和良好的意见。让学生感觉到课外阅读之后有一定的收获,体验到文章阅读后的感悟和意义,感受到问与答的快乐过程,使学生不断的进步学习。

3、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

3.1教师的个性化引导

3.1.1指导学生自定目标,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阅读方法或习惯确定学习目标。比如:语文学习需要落实的字、词、句、篇知识,在具体的文章中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强调学生依据自己的确定学习需要。

3.1.2指导学生自选方法,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阅读习惯的前提下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和学习伙伴。比如:喜欢朗读、默读、情景阅读、意想阅读等,带有问题的思考方法,概括段落意思的方法,如何先读什么,后读什么,依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阅读。

3.1.3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养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突破阅读定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和认识,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和体验,教会学生在预习、自读、自学过程中运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3.2 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3.2.1把握阅读的重点,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

3.2.2突破阅读的难点,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学习阅读情况,总结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点,向老师或同学相互讨论交流,认清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突破阅读难点,提高阅读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者。在与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关系中,学生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表述,人云亦云,而是感受和理解他人对阅读内容的感受和理解,敢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在思想的碰撞中产生新的思路,深化自己对文章内容以及文章作者的感受和理解。只有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学生个性化意识的真正觉醒,才能真正有阅读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 赵强丽.探索中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3(13):194-194.

篇6

有人把语文阅读教学称之为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在语文教育的研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关于阅读教学的相关论文数量堪称之多,但大都集中于文本解读、“教什么”、“怎么教”、阅读教学指向和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这五个话题方面。以下是笔者对人大复印资料刊物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这五个话题相关文章观点的基本梳理。

一、关于文本多元解读的热现象与冷思考

从2003年至2012年这十年间人大复印资料刊物中关于文本解读的文章共有17篇,其中重要的有蒋成的《走出阅读教学封闭圈》(2003),王晓红的《新课程下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创新》(2003),王海燕/陈国安的《论多元解读的“陷阱”――对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几点反思》(2007),郑国红的《个性化解读:语文阅读教学的灵魂》(2007),沈静《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概述》(2008),《浅谈文本解读的误区及教学对策》(2011),叶立新的《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逻辑”》2012。其主要观点如下:

1.倡导立足于读者为中心的个性解读,创造性解读和多元解读。随着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强调,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照搬教材或教参的做法人所共知是不可行的,个性化解读、多元化解读、创造性解读等多种解读方法逐渐被引进语文阅读教学中。另外随着接受美学理论的崛起,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读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等对文本意义的理解和接受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各种独特理解,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从中去寻找合理性的内核和多样化的认知。①

2.文本解读应多元有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避免对文本多元解读走向文本的阅读,遵循一般文学作品阅读的规律。如果说文本多元解读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推行的结果,“多元有界”的提出恰是对新课改的自觉修正。赖瑞云的《多元解读应为多元有界》运用混沌学理论,描述分析了阅读理解的规律,提出了“多元有界”的概念,并例举了“界内”和“越界”的教学案例。“‘有界’说”应该是蒋成的“尺度标准”说的延续。赖文对于文章主题理解的描述比起蒋文更加细致,说明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文本本身的意义②。

新课标的修订和接受美学理论的倡导为文本多元解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03年搜索的资料看出我们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力求打破文本一元解读的局面,突破教参的禁锢,践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从06年关于文本多元解读的文章中看出人们开始对阅读教学过程中文本解读走向误区和偏颇这一现象进行冷静思考,提出了“多元有界”的观点修正之前出现的问题,对“多元”进行“界”的定位即立足于文本之上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解读。

二、教学过程中关注视野的转变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达到其有效性主要是处理好“怎么教”和“教什么”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关于“怎么教”的话题研究

关于怎么教这一话题的探讨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头戏,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从2002年到2013年在人大复印资料刊物上搜索到相关文章92篇,其中关于阅读教学方式的有28篇,课堂教学环节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37篇,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8篇,网络媒体的阅读教学有14篇,引进国外教学对我国阅读教学的启示有5篇。具体分析如下:

关于教学方式探讨的文章主要有:何莉莉的《中学语文语感教学方法初探》(2004),王宪廷的《语文新课程体悟式阅读教学》(2004),孙叶花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实践探索》(2004),廖军辉的《开展专题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素养》(2007),罗菊友的《语境再现式阅读教学初探》(2008),林润生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初探》(2008),余映潮的《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初探》(2008),盛新凤的《“和美语文”不同题材文章的融通方式》(2009),茹红忠的《整体感知阅读教学的特征及范式研究》(2011)。其涉及的方面主要有以下两点:

1.多样的教学方式。对话阅读,互文阅读,体悟式阅读教学、专题阅读教学,语感教学、语境再现式阅读教学、个性化阅读和整体感知阅读教学、评点式阅读、探究性教学方法等等多样的教学方式进性探讨。对各类体裁的阅读教学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溯古”和“西学东渐”的精华。追溯传统阅读教学对我们当前教学方法的启示。同时又注意从国外借鉴他们的阅读教学方法给我们的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介绍引进美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给国内的阅读教学打开了新的窗户,介绍新西兰小学的阅读教学方法给我们的启示,加拿大契约学习对我国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启示和文化圈及其日本的语文阅读教学给我国语文阅读教学的新启发等等。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关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的研究文章主要有:吴立岗的《简论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2005),周跃德《课堂阅读教学“先学后教”方法探究》(2007)章林华的《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与思考》(2008),汪玉清的《探寻语文阅读教学的“支点”》(2009),郑建周的《提问管理教学法“初探”》(2011),张娟的《感情朗读:热现象与冷思考》(2012),戴贤泽的《让“静”成为课堂永不消失的风景》(2012)。其观点有如下几点:从学生的初读感悟入手进行阅读教学,对主问题的设计和思考,对话题导入的精心编排,对教师备课的反思,和教学效果的预设和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空白艺术,采用导学案,批注阅读教学法,对教师主导作用对阅读教学发挥的作用等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文章有:杨益民的《语文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2007),李蓉的《语文阅读教学精英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8)李琳/钟菊莲的《语文阅读教学助读资料筛选策略例谈》(2009)金复耕的《阅读教学中写作背景资料的巧妙运用》(2011),嵇春明的《应正视教材中名著的选编问题》(2012)。这启发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选择教学资源、筛选助读教学资料、巧妙运用写作背景资料以辅助教师更好的展开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对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辅助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文章有:刘珍芳的《论对话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合理运用》(2006),陈丽珍/张志民的《以学为主,媒体为辅,以媒促学――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交互式阅读教学新尝试》(2006),莫永玲的《在网络环境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初探》(2010)。网络教学和计算机等媒体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整合,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利用多媒体素材和课件营造学习情境、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协作学习。从这些既有思路中,可以看到一些细微的进步。从关注资源的广度、丰富性向关注资源使用的有效性转变。③也为我们开发了新的阅读教学方式和方法。如读图、超文本阅读等新兴阅读教学方式的出现为我们阅读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关于“教什么”的话题研究

新世纪的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的重心,现在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也就是“教什么”的问题。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的文章在人大复印资料刊物上搜索近十年有15篇。主要有纪勇的《阅读教学要给予学生什么?》(2006),沈坤林的《阅读教学如何确定探究的基本内容》(2010),吴中豪的《教课文?教语文?》(2010),李海林的《如何建构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2011),蔡正栋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技能培养体系的建构》(2012)。

从时间上可以看出对阅读教学内容的关注是从06年逐渐被关注的。关于教学内容的确定的标准,沈文欲从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学生发展的视角这三个角度确定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中学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再思考》一文提醒要关注文本本身,同时《阅读教学不应该忽视语言表现形式》也提醒我们关注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建构一个可用的阅读教学内容体系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三)“怎么教”到“教什么”这一转向的思考

对于具体的教学方式的探讨众多,每一种教学模式的构建都有其理论支撑。教学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但都是针对具体的某一方面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

关注教什么的过程中,关注教学内容才能让教学手段有依附,有根有据。形式依附于内容,在确定“教什么”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做到“怎么教”,即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恰当的教学方式。另外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力图建构一个系统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体系,同时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提醒得到关注。

三、阅读教学指向渐趋于能力的培养

关于阅读教学指向的相关文章在人大复印资料刊物上搜索近十年的数据结果显示有28篇,其中主要的有孔凡华《阅读教学归宿的思考》(2003),才嘉红《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2004),潘林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2005),汪晓静的《突出探究――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2006),彭静《重视技能训练 提高阅读能力》(2008)程祖进的《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向》(2008),郎明仙的《基于能力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2010),王东的《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能力》(2011),陈淑容的《从搜索表层信息到截获深层信息――高中阅读教学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探究》(2012)。其主要观点如下:

1.阅读兴趣的培养。这主要是小学低年级阶段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教会学生怎样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以积累语感为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调动》一文中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优化教学过程旨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阅读能力的提高。小学的阅读教学正在向这一取向转变,另外相关文章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如《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向》一文中提到我们所理解的语文阅读教学指向――“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在质疑思辨的基础上清楚第表达(包括口头和书面)自己的看法和能力”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一文中提出从教师自己对文本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自觉地培养学生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⑤《从搜索表层信息到截获深层信息――高中阅读教学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养探究》中提到围绕教学内容选择运用网络搜索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在进行网络阅读时的信息加工能力。《语文要怎么“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启示》这一重要的教学思想,提倡教育者要善于诱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主动境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3.阅读思维的培养。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已经愈来愈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批判性思维成为了各领域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素养。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也逐渐注重阅读理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高中语文应重视“理性思维”教育》中从高考作文逻辑混乱的现象出发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启发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思辨、批判性理性思维的培养。

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语文阅读教学注重知识的掌握。事实上,死记硬背那些所谓的语文知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意义并不大。反思这种现象之后,80年代中期人们提出“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目标,重视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追求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讲究程序化、科学化的阅读训练。但是后来受中考、高考的制约和对训练的误解、扭曲,阅读训练走向了脱离课文思想内容大搞“题海战术”的死胡同,致使阅读教学出现了危机。2001年颁布的新课程标准总结了历史教训,提出了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目标观的一种根本性的变革和突破。

阅读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文化素养的重要尺度,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关涉学生的现实学业状况,而且对培养孩子们终身学习的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搜索近十年的资料看来,阅读教学趋向于学生质疑探究等具体适应以后工作能力的培养。这体现了学为所用的观点。

四、语文阅读教学评价日益受到重视

语文阅读教学评价这是一个较新的话题,在人大复印资料刊物上搜索到的文章并不多,从2003年至2012年共有6篇,虽然篇幅不多,但是每篇文章都是如此的闪耀。它们分别是广州市沙面小学语文组的《阅读课堂教学“四状态”的发展性评价的研究》,魏晓琳的《真自主,语味浓,情趣足,效度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2字诀》(2010),陆《PISA如何测评阅读素养》(2011),杨丽/张泽科的《“教学评一体化”开启语文教育新境界――成都高新区“小学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改革观察》(2012)。胡芳娇的《语文阅读增值评价的目标构架和方法选择》。

从评价这一角度来观察审视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这是一个新的视角。我们曾惯用考试和写作的方式来测试语文阅读教学的水平。近些年来才有了新的进展:如“教学评一体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性评价的改革观察;语文阅读增值评价的目标构架和方法选择的探析;结合阅读课堂教学的操作状态、思维状态、交往状态和情感状态的具体特点,分别制定了“四状态”的发展性评价指标,每一状态的指标又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分为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三个层次。另外PISA对阅读素养的测评的引进,对比分析PISA和我国语文阅读测试性质和内容等方面的差异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五、现有研究文献的不足及问题

从阅读教学的研究资料搜集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研究的方向和阅读教学改革的大致进程,有助于我们从中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学。但是纵观这300多篇关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文章看出,都是对阅读教学具体过程的探讨和分析,很少有从对语文阅读教学价值的定位这一上位概念来看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这一点还有待商榷和探讨。

注解及参考文献:

① 冯为民:《文化自觉与语文文本解读》[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第6期第36~38页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于2010年第12期。

② 沈静:《语文教学中的文学作品多元解读的概述》[J].《中国教师》2008年第一期第35~37页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于2008年第5期。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4-0243-02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它几乎占据了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究其原因,是目前的阅读教学仍沿袭教师讲解为主的做法,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有的甚至把阅读课上成了习题课,把鲜活的文本解读成僵化的标准答案,阅读的自主性、灵活性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要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我们的阅读教学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通过优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心灵对话,逐步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和能力,真正让自主阅读个性绽放。

一、优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具有强烈的人文精神,所以教师不要一味照搬教学参考书上的主题解读、人物分析,并用这个“权威”去规范学生的理解,遇到不一致的看法就想方设法“纠偏”,这样就扼杀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限制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思路。我们要注重人文关怀,把学生作为具有文化个性的人,尊重其自身的体验和个性心理特征,构建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由单向传授、被动低效的“接受性教学”向多维互动、主动高效的“自主性阅读”转变。教师通过精心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营造自主阅读的氛围,让学生把阅读的过程当成自己生命体验的过程,入情入境,仔细体会文中的滋味,真正融入作者的感情世界,进行彼此的心灵沟通和生命对话,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深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

例如在《孤独之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播放古琴曲《平沙落雁》,营造四野空旷、孤寂无人的氛围,让学生默读文本,进入情境。基于学生和主人公杜小康是同龄人这一点,我设计了“角色置换”这一环节,让学生化身杜小康,思人物之所思,念人物之所念,情人物之所情,来体会杜小康的孤独之旅。通过置换阅读,学生感受最深的是杜小康的“哭”和暴风雨中找鸭子的情节,并且感同身受读懂了暴风雨前后杜小康的变化:暴风雨前的杜小康是带着哭腔请求回家,他是胆小幼稚的;暴风雨后的杜小康找到鸭子后哭起来,是经历风雨、替父分忧后的喜悦激动;暴风雨前他夜里做梦,梦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他还是个软弱的孩子;后来,杜小康想起母亲和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已成长为成熟、坚强的男子汉。学生通过解读文本中自我体验最深刻的“哭”的变化过程,懂得了人物的成长历程,体悟到“孤独之旅就是成长之旅”的主题。在教学中,我们通过优化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为学生个性化的自主阅读打开一条通道。

二、优化问题设计,打开学生自主阅读的思路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样的文本,每个学生的兴趣、目的、情感、素养不同,对文本的理解也是多角度、多侧面的。教师要通过优化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联想、阅读思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展开思维的翅膀,多元解读文本,从而获得多角度、多层面的收获,真正实现自主阅读的个性绽放。

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寻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作为剖析全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思索探究问题,理解整篇文章。例如在《春酒》一课的教学中,我从结尾入手,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知道琦君泡这坛八宝酒时身处何方吗?学生很容易答出时身处美国,且人近老年;二是琦君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那么她该到哪里去寻找呢?此问题一经抛出,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故乡、童年、回到妈妈身边、心里、记忆中……学生说出了不同的答案,并能各自讲明缘由。学生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明白了这篇文章借春酒表达了对记忆中美好的童年、热情的乡亲、贤惠的母亲的深深眷恋。这样的问题设计,学生不仅能理清文章内容,还能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解读得很透彻。

设计问题时还可以利用矛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例如在学习《曹刿论战》一课时,我设计的问题是如何评价鲁庄公这一人物,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极易引爆学生的思维。有的同学认为鲁庄公目光短浅,缺乏军事指挥才能。但也有的同学提出了不同意见,鲁庄公虽腹无良谋,但能知人善任,仍不失为一代名君,接着还举出刘备三顾茅庐、善待人才终成霸业的例子来证明。教师在肯定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见解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联想,启发学生探究在古代战争中克敌制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哪一个更有优势。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主动查阅历史资料,有的甚至搬出《孙子兵法》、《左传》来研读,这一问题的设置,加深了对上一个问题的理解,使学生对鲁庄公的评价更客观,更全面,会有助于学生对问题形成辩证的认识。教学中教师抓住这些看似矛盾的问题巧妙设问,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自主阅读个性的精彩绽放。

三、优化阅读路径,拓宽学生自主阅读的视野

阅读,是知识的储备和内化,是情感的体验和积累的过程,如果只局限于每学期学三十几篇课文,没有对大量文学作品内质的阅读以及由阅读获取的情感体验而形成的深沉积淀,很难达到阅读的深度,个性化的阅读,必须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当这些不同的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时候,我们还要通过铺展优化阅读的路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阅读的实效。教师立足课内文本,找到几篇典型文章,以课内带课外,通过比较对照总结出这一类文章所隐含的共同特征,然后以这些特征为线索,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的方式,总结出阅读这一类文章的普遍适用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获得解决疑难问题的灵感,形成新的认识,新的体验有效地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效地提升学生的阅读个性体验。

例如,在学习《行道树》一文时,我为学生选择了《峭壁上的树》和《白杨礼赞》作为比较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拓展迁移训练。三篇文章题材、体裁相同,都是写树的散文;写作手法相同,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语言风格上“异”,《行道树》含蓄隽永,后两者明白畅达。通过对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文章相比较,优化了阅读的路径,让学生学会同种求异,异中求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写作的技法,品味不同的语言风格,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四、优化探究体悟,拓展学生自主阅读的深度

在当下,有一些学校和地区推广模块式教学,把阅读教学过分程式化,使语文课堂变成了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的舞台,以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以教师提醒打断学生的感悟思考,这样过于热闹的“展示课”,破坏了深层阅读的氛围,降低了学生个人体悟的深度。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努力优化探究体悟这一教学环节设计,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质疑能力和积极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课堂拓展的深度、广度才能适宜而有效。

例如在学习《云南的歌会》“山路漫歌”这一节时,学生对作者的写法产生了质疑,为什么不重点写歌会,而花费许多笔墨写了由呈贡进城时一路的景色?这些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的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讨论、比较,得出结论:作者描画一幅充满自然情趣的山野风光,再写赶马女孩的歌唱,这样就为其出场创设了一个动人的场景,山鸟或悠扬或质朴的鸣叫,与赶马女孩的歌唱交相应和,互为辉映,这是一种“以景衬人”的写法。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对话文本,质疑思考,再通过交流、讨论,生成新的观点,这样才能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五、优化层次设计,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质效

孙绍棠教授曾指出,经典文本的结构并不是单层次的,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显性的,是外在的感知,第二个层次是隐性的,是作者的思想在流动,第三个层次是文体风格,有着更为深邃的内涵。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再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层次设定阅读教学的目标,引导学生由最浅表的文章内容的阅读,到品味作者的情感、赏析写作的技法,最后综合概括提炼抽象出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将教学目标的层次性与阅读理解的层次性结合起来进行实施,从而提升自主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在阅读《变色龙》这篇文章时,学生很容易就读出了第一个层次,即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一起狗咬人的案件过程及其表现出来的多变的性格;第二个隐性的层次,表现为变色龙是一个群体,除了奥楚蔑洛夫,还有巡警、赫留金和围观的人;第三个层次是隐性的深层,表现为作者以什么样的语言刻画人物,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刻画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感知、体会、思考文本,领悟到作者塑造一群荒唐可笑、近乎病态癫狂的人物的目的是为了批判沙皇专制统治。学生分层次完成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深入探究、整体把握文本的过程,优化层次设计,使学生在充分完成阅读理解的第一层次的基础上,努力达到第二层次,追求第三层次,这样就能逐步实现学生和文本的深层对话,从而有效提升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

阅读就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要彻底更新观念,优化设计,为学生构建文本多元解读的平台,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让自主阅读的个性精彩绽放。

参考文献:

篇8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

1、以《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__年中考说明》为指导,紧扣初三语文学科特点和课本单元重点进行教学。

2、体现学校教研思想,积极改进并实施“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

3、立足教情学情,和其他学科通力合作,有针对性的进行语文学科培尖推中补差,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二、学情教情:

本届初三学生基础不怎么扎实,一部分学生认识肤浅,重理轻文,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浓,学科成绩差;一部分学生不注重学科知识积累,知识面窄,思维呆板,学法单一,学科成绩滞步不前;一部分学生学业底子不错,但学习习惯不好,作业不耐心,读书缺乏思考,敷衍了事,盲目自信。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看来,优秀率虽有提高,但仍需要继续奋进。及格人数下降,急需要找对症结,迎头赶上。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课内阅读丢分严重,课内知识巩固差。这种现象的形成应引起本学期的反思和重视。

三、教学内容:

1、本学期新课有三个单元,六篇课文,两个专题,一部名著推荐,四个综合实践活动和诵读欣赏。

每个单元的读书方法指导是本单元训练的重点。

2、本学期全面复习分三个阶段:分册复习、专题复习及套题训练。

解读《__中考说明》是前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从课文的学习中,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格魅力。

2、能力目标

掌握阅读题的审题答题技巧,学会准确的表达自己的阅读理解;掌握一般记叙文和议论文、散文的写作思路及创新构思模式,学习从不同角度变换写法;学会读书,懂得鉴赏文学作品方法。

3、情感目标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的感情,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4、中考目标

学科平均成绩名列全县第一,优秀率提高20%,及格率达到90%以上。尖子生的总分最次不低于100分。

五、教学设想:

1、宏观上要活

要始终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宗旨,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着眼点,强调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实用性。

2、微观上要实

就是具体到每节语文课,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认真安心读书,深入探讨问题,进行扎实有效的基础训练。

3、重点放在阅读能力的提高和作文水平的提高上,力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提高语文素养,中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六、教学措施

1、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语文个体差异大,分析摸透学情,分层次进行因材施教,个别辅导。

2、分析历年中考试题,研读《中考说明》,摸清考题导向。

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辅导资料精心筛选。

3、采用“整体规划教学法”,“单元训练法”,“重点、难点错题回测法”进行基础夯实。

4、抓好听说读写基本能力训练,尽心设计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名著导读训练,重视语文知识的全面积累。

5、加强写作训练,培养学生观察描绘身边事物的习惯,根据课文特点安排一些小练笔,引导学生训练合适于自己的一种作文风格,定期推荐一些美文佳句、名言警句。

6、以课文教学为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多交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和表达技巧。

课内阅读训练和课外阅读训练相结合,总结出一些规律供学生参考使用。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2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学习的成效如何,往往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如何搞好初三语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九个多月学有所获,在中考考场上交一份令学生、家长满意的语文答卷,这是摆在初三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和研究课题。为此我对照新课标,冷静反思、深入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得与失,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估价,进而对整个初三语文教学作出前瞻性的筹划,以便努力践行新课程理念,从而决胜中考。因此,特制定初三语文学年度教学计划。

一、教学管理原则

因刚接本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一切情况不了解,为了使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在教学中我将一边教学一边了解,遵循“抓两头,带中间”的科学方法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及中间生的促进工作,力争使每一位学生有进步,从而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我们采用人教版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让学生感悟人生,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关于人与自然。第四单元关于民俗文化,第五单元、第六单元古文阅读。这套教材的主要特点,我觉得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比较全面的体现了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各项要求;二是建立了具有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新的语文教材编排体系;三是设计了比较完备的助学系统,利教便学;四是坚持了教学内容的质和量的统一,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初三语文的学习,是初中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第五、六学期),也即最后阶段。教学重点上升为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语文对生活的服务关系,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1、积极学习“诗意语文”的研究成果,教学中努力探求“诗意语文如何是”的有效教学策略,升华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2、领会课标内涵,钻究《考试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达到的能力与目标,领会了课程标准的内涵,才能了解学生知识与能力,语文素养等方面的不足;它是开展语文教学要重依据和指导性纲要,教学的理念、情景的创设,互动的教学平台的搭建,都离不开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同时它又是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外在体现;它是中考命题的指思想与基本理念,是中考命题方向的源泉所在。吃透标准才有可吃透语文中考评价的方向、方式、方法,才有可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考试说明》是课标的具体化和进一步的精细化,它根据课标,结合考试实际,以中考的范围和要求及主要题型示例甚至试卷的长度,难度,各部分大致的分值等都作了十分具体的说明。因此,必须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让复习能做到低时高效。

3、依据学生实际,探寻语文差异。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估计学生语文能力差异大,有必要研究现阶段学生最缺什么知识与能力,最需要提高哪些方面的语文素养,区分出主要差异与次要差异,有选择、有重点地突破性地分层教学。

4、选好、用好有关资料,追踪中考考点趋向。

领悟了课标的内涵,钻研了《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生最需要突破的重点难点,仅仅是开展本学年教学与复习工作的前提,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高效复习,还需要选好、用好资料,把握中考动态、追踪中考考点趋向。资料的准备,是自己精心筛选,不用外面的资料。根据学生实际自己出一些资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不搞提海战术,下拦河网。

5、精心备课,上好课。

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得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每一节课,老师必须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要求。并且要择其重点进行教学,不能面面俱到。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教读课文的学习,自读课文完全放手学生自己学习。

6、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是考试的“半壁河山”,也是社会生活中常运用到的,最接近人们生活的语文知识。抓好阅读训练,一方面在讲课时认真分析,多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多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总之,尽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看一些课外书。看了课外文章要求学生做到三个方面:一是摘抄一些好的词语和名言警句,注意归类收集,如写人的和写物的分开等等;二是体会文章的时代意义、作者思想感情,好的文章往往反映时代的精神,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教育意义,文章是作者心灵世界的反映,从文章内容也可以分析出人物的精神世界。阅读文章,一定要求学生能体会出这些内容;三是注意学习各篇的写作技巧,好文章不但有好的思想内容,而且运用了较好的表达技巧,阅读文章要求学生注意吸取这些好处,以便“迁移默化”到自己的文章中来。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语文教研组将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现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如下计划:

二、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的观念。

2、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三、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教育理论。

各年级备课组要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本年级的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采用集体读和个人读相结合的办法,注意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注意学习、实践与经验总结相结合,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切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2、科学规范常规教学,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1)抓好常规教学。本学期教学常规将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抓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活动为出发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为宗旨,以抓学生的"双基"和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立足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坚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和实施分层分类教学;努力促使课堂教学结构的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学习研究新课标、新教材仍然是本学期教研工作重点之一。教研组每位成员应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把握教学内容的变化,探讨新教材的新教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师慧杯”竞赛及新课程改革实验为契机,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投入到课改实验中去,使课改实验真正做到“边实验,边小结,边提高”。

(3)教研组活动的常规要求。教研组活动每二周一次,教研组成员可自主报名参加主持工作,形式多样,并用统一的记录本做好记录,记录时要书写规范、整齐、详实。

(4)抓好集体备课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为教师创造自主发展的条件,备课前要组织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认真分析教材,统一认识,并做好讨论记录,然后分工备课,认真修改,直至将它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备课质量,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5)任课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在教研的基础上积极撰写论文并争取教学或获奖。

(6)加强常规调研,确保减负增效。本学期,教研组将配合学校通过听课、检查教案、作业批改等多种方式,检查常规落实情况。

(7)组织小型多样、讲究实效的研究活动和竞赛活动,组织语文优秀课评比活动。

3、坚持正确导向,对备课组备课环节进行指导和督察。

七年级、抓基础,抓规范,培养能力,教学形式多样。

初三语文老师要注意资料信息的收集、筛选,共同研讨复习工作。争取中考语文成绩再创佳绩。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4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依据,切实提高自身的业务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落实常规工作,扎实基础。对于九年级学生一方面继续坚持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一方面增加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地进行写作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内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六个单元的专题分别是:一自然之音、二砥砺思想、三游目骋怀、四青春年少、五理想信念、六人物百态,第一单元是学习诗歌,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第二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能够区分观点和材料,把握议论的中心;第三单元是诵读古诗文,把握作者的情感,能联系时代谈感受;第四单元是阅读小说,梳理小说的情节,理解小说的主题;第五单元是阅读议论性文章,分析材料,把握论据,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第六单元是阅读古白话小说,把握情节和结构,揣摩小说的语言。

本册教材中写作有六个单元安排,体现出新版教材对写作的重视,并结合本单元课文文体特点进行写作;使学生能做到学以致用,并加强了议论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个单元,在第五单元;综合性学习安排了二个单元,分别是第二、四单元。活动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九__班语文教学工作。从学生的基础来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很不乐观。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都不高,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不行,大多学生在以前都是接受式学习,所以,九年级语文教学的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本学期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认真工作,着眼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有用的人才。

四、教学目标

(一)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的目标:

1、掌握九年级上册语文所要识记的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

2、学习朗读方法,尤其是诗歌的朗读,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3、了解议论文写作的知识,学习缩写和改写,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并且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字敏感度和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体会其情感。

4、培养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

养成边读书边圈点,敢于提问,敢于发言。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九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章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语文老师新阶段工作计划5一、班情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九一班,从上学年的教学和测试情况来看,学生存在两大共性问题:一是审题不细心,二是思维定势不懂变通;这两点也就是以后工作中我需要着重去纠正的学生学习陋习。作为老师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知道答案,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去做,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怎么会想到应该这么去做。

再有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参差不齐的状况明显,关键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还不是十分自觉,此类学生平时能够配合老师的教学,但自觉性和定性不足,需要老师的督促才会有所作为;还有个别学生存在偏科现象,不理语文,有时不能完成老师的要求。因此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对于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的,需要重点教育和督促。

二、教材分析

近两年我省中考试题,在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没有变化。试卷分为“积累”、“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还有附加题)。试题内容也保持相对的稳定,测试目的明确:从课内外名言名句的积累运用,到综合性学习的考查,到课内外文言文的阅读,再到课外现代文的阅读,最后是作文的写作。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尤其是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重难点、关键点

复习重点:

1、基础知识的系统化及其运用。

2、文言诗文的默写、理解。

3、现代文阅读的思路及其语言表述。

4、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复习难点:

1、现代文的阅读方法及其语言表述。

2、作文中的无话可说。

3、复习关键点:在阅读复习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写作意图,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首先弄清“写了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两个问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

四、教学内容分析

(一)积累部分。

考试的范围基本是初中教读篇目中要求背诵的名篇名句。近年来,随着中考命题改革的不断深入,记诵名句名篇等文化材料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作用。背诵复习不但要强化记忆还要理解记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一种考查综合性较强的命题越来越受命题者青睐。因此,我们在指导复习时不但要求学生能篇篇背诵,字字落实,还要“会理解、能运用、善归纳、懂迁移”。

(二)文言文部分。

课内文言文考试的范围是初中教读篇目。复习时一要抓好重点,拨正方向。一般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对句子的考查则侧重于关键句子的句式和句意;对内容考查就与现代文基本相似。从字、词、句到文学常识以至思想感情、表现手法等,都要拎出要点,总结规律。二要选好篇目。选取教读篇目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往往也是文言文中最典型的、知识的覆盖面最广的文章,这样复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现代文阅读部分。

要把握“考点”,掌握答题技。做此类题,先观察句子的特点及位置,分析其在表意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抓住句子表达时最关键的词语,指出其语境意。此类题目考查的大多是那些在文章表达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或是一些运用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所以分析把握句子的特点是做好此类题目的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