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档案局扶贫工作计划

档案局扶贫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06 17:50: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档案局扶贫工作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档案局扶贫工作计划

篇1

县属深度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5290平方公里,辖2镇15乡,120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8.19万人。全县有贫困村48个,2014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1755户6424人,2018年将完成最后5个贫困村退出、159户538名贫困人口脱贫,实现全县整体脱贫摘帽。县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各级干部群众以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视脱贫攻坚为己任,认真履行职能,集中力量抓精准扶贫工作,尤其重视扶贫档案这一基础性工作,做到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实现了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步进行、整体推进。我们的主要经验和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全面夯实档案工作基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在脱贫攻坚部署大会、脱贫领导小组联席会、工作推进等会上,定期不定期专题听取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专题部署。县档案局与县扶贫移民局及时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对脱贫攻坚档案归档范围、整档规则、部门职责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各级扶贫部门负责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组织实施,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各乡镇、村和各扶贫行业专项部门是脱贫攻坚档案的形成单位,对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一致性负责。各乡镇、村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制度》以及安全管理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规章制度。县财政专项投入200多万元为各乡镇和贫困村增配档案管理所需设施设备。划拨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全县扶贫档案人员专题培训。全县各乡镇、村两级分别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明确专人负责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同时,相关部门也建立相应的扶贫档案工作机制,安排专门经费,推动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和扶贫档案的规范化收集整理,为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有力后勤保障。通过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档案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部署,人员、责任同落实。扶贫档案工作做到了“五有”,即有档案室、有档案柜、有统一的档案盒、有档案人员、有档案管理制度。

二、强化培训,精心指导,全力提升档案工作水平。县档案局通过向外学习取经,内部强化业务培训,主动跟进扶贫工作进程,为扶贫档案规范整理提供技术支撑。组织全县48个贫困村第一书记、乡镇档案专干和22个扶贫专项部门分管领导150余人,开展了脱贫攻坚档案专题培训。重点打造了以陵江乡、勿角乡、安乐乡阳坡村为代表的乡、村两级精准扶贫档案示范点,组织召开全县扶贫档案工作现场会,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档案整理业务技能更加熟练,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扶贫档案规范管理、平衡发展。县档案局牵头成立了脱贫攻坚档案片区工作指导组,局长和副局长分别担任片区指导组组长,档案局全体业务人员全员上阵当指导组成员,深入一线全面指导和推进扶贫档案工作。为了确保全县脱贫攻坚档案规范统一,方便各级检查验收,档案局与脱贫办共同商定,下发了县、乡、村、户四级资料清单,对扶贫档案分类、卷盒封面书写规范、目录格式、照片档案整理等制作了统一样式模板,规范了标准。在脱贫攻坚档案指导检查中,我们秉承尽职不越位,帮忙不添乱,切实不表面的工作作风,采取现场操作、实地培训、电话咨询、QQ微信解答等方式多渠道开展业务指导。在指导中我们重点围绕制度建设、资料收集、分类整理、档案编目、安全保管等方面加强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对策建议,有力提升了基层档案业务水平和规范管理。

三、加强督查,落实责任,着力确保档案规范管理。为确保扶贫数据和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县档案局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纳入档案执法检查具体内容。县督查办成立脱贫攻坚专项督办组,定期对各乡镇、部门精准扶贫档案工作进行督查,对督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经验做法及时予以通报。县档案局会同县扶贫移民局结合精准扶贫工作流程,采取面上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脱贫攻坚工作各阶段产生的文件材料进行检查审核,确保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与精准扶贫工作同部署、同实施、同检查。县委政府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部门的年度考核,确保监管不缺位。在督查中,我们既考虑档案自身整理的需求,更充分尊重扶贫工作迎检的现实要求,积极配合县脱贫办制定相关指导性文件,达到档案规范整理和迎检工作两不误。做到对脱贫攻坚档案事前部署、事中督导、事后收尾,确保实现档案服务扶贫工作,档案助力脱贫攻坚。

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党和国家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脱贫攻坚硬仗正在进行时,大量资料正在陆续形成,档案资料的及时更新、完整度方面还不够完美,基础性工作做得还不够深入。二是扶贫工作中形成的资料多,复印件多,删繁就简成效还不明显。三是工作中普遍重视文字材料的收集,忽视电子文件、音像等方面的材料收集,档案信息化推行还不力。四是基层档案人员普遍身兼数职,变动频繁,影响档案工作的延续性,人员保障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等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打破思维定式,切实转变“档案工作是末位工作”“档案部门是收容队”的观念,树立先行意识,在脱贫攻坚中当先行者、当排头兵、当引领人,更充分地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工作服务脱贫攻坚。

一是进一步加强培训指导。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交流学习、现场推进会等形式,全面提高档案人员业务能力。建立精准扶贫档案人员联系制度,建立扶贫档案人员沟通交流平台,及时掌握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动态,适时解决有关具体问题,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整体推进。

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标准。将扶贫资料收集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大胆创新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归档范围、归档类别、归档要求,一条一条研究、一条一条梳理,逐一拿出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效果明确,使整个工作过程可操作、可检查、可衡量。

篇2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一)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脱贫攻坚档案收集工作是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工作质量的迫切要求

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是实现扶贫对象精细化管理、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贫困户精准化扶持的基础,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号工程”,而建档立卡的工作成效能否不断巩固和深化,脱贫攻坚档案收集、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今天的培训会,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脱贫攻坚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也说明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脱贫攻坚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抓好档案收集、整理和归档。

(二)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是全面真实记录我县脱贫攻坚历程的内在需求

精准扶贫是改善社会民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以坚定的决心、精准的措施、有力的保障、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建立与脱贫攻坚工作相适应的齐全完善、系统规范的脱贫攻坚档案,全面、真实地记录全县脱贫攻坚历程,更好服务的“大扶贫”战略行动和推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把脱贫攻坚档案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在重要位置,与其他重点工作一同部署、重点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要充分认识到做好脱贫攻坚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是全面提升我县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机遇

脱贫攻坚档案收集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这对大家的一次严峻考验,同时更是一次锻炼和提升。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严格执行流程,更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挖掘现有档案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善和提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以脱贫攻坚档案收集管理作为重要抓手,切实把全县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工作落实要到位

抓好脱贫攻坚档案收集归档工作,既要见思想,更要见行动。要坚持从严从实标准,严格按照“三个有”要求,抓好任务落实。

(一)有方案。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和脱贫办的统一部署,结合各乡镇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将扶贫工作资料收集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计划及目标管理,落实工作经费,明确工作人员,配备必要设施设备。对归档范围、归档要求,要一条一条研究、一条一条梳理,逐一拿出任务书,明确时间表,落实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措施明确、责任明确、效果明确,使整个工作过程可操作、可检查、可衡量。

(二)有标准。扶贫档案收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量大,各乡镇要抓紧部署、认真落实。在时间上,要迅速行动,决不能等、靠、拖。在措施上,要真抓实干,用硬办法解决难问题。各乡镇尤其要抓好村一级的档案收集工作,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整合优势资源力量,帮助村做好收集工作。在质量上,要高标准、严要求,对乡镇、村级召开各类扶贫会议的会议记录、图片、视频、签到册以及贫困户初选、审核、公示等环节的各项证明材料,做到应收尽收、分类合理、齐全完整。县脱贫攻坚督查组,将对各乡镇、部门档案收集工作定期开展督导检查。

(三)有监督。脱贫攻坚归档资料,要建立工作台账,完成一项,销号一项。对工作进度及效果自行组织“回头看”,按照既定标准,不搞变通,不走捷径,对走过场、搞形式的一律推倒重来。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沟通对接,快速解决,确保工作进度。各乡镇、各村都要分别建立完备的贫困户、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

三、责任分解要到位

篇3

一、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档案工作目标任务

20*年全区档案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致力科学发展,档案馆建设取得新成效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区档案馆在晋升三星级档案馆基础上,继续以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一是认真开展档案收集、征集、接收工作,接收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吾来易地扶贫搬迁档案及党委、政府、纪委、财政等机关到期应进馆档案9016卷2513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改善了馆藏结构,同时加大了对民间珍贵档案的收集力度,收集到一批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的珍贵资料,弥补了我馆名人档案的空白;二是加大馆藏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整理和重点档案抢救力度,按标准整理馆藏各乡镇档案15364卷、资料8699册,修裱重点档案4000页,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部分濒危档案寿命;三是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利用工作。为确保档案信息既全面又安全的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一步严格档案查借阅手续,建立专用查档介绍信,做到手续不全不提供,有效杜绝失漏泄密现象,全年提供档案利用582人次1923卷36件,为资政决策、工作查考、解决纠纷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换证起到积极作用。

(二)着力协调发展,机关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0*年是档案工作“六项工程”验收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档案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各单位继续按照《*区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困难,坚持标准不放松,在管理体制、设施设备、业务建设、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全面推进机关档案管理,去年又有14个机关、8个乡镇、21个村委会社区实现了星级管理,目前全区共54个机关、4个事业、18个乡镇、38个村社区综合档案室通过星级验收,分别占总数的96.4%,80%,100%,13%,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20*年10月在市政府对各县区“七项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专项检查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三)奋力解放思想,档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年结合全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组织档案职工紧紧围绕创新服务开展讨论,集思广益,为档案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民生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与新农办协调,在新农办的支持下,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采用在金鸡乡搞试点、开现场会等形式推进新农村家庭档案建设,共建9个新农村试点档案17*户2585盒,使农户家庭中重要证件、珍贵材料等得到集中有效的管理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民主管理、乡风文明”起到积极作用。二是为林改工作服务。全力配合区林改办做好林改档案工作,针对林改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组织各阶段培训,并组成林改档案督察组深入各乡镇、村检查林改档案资料,确保齐全完整,为老百姓存史留证。三是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服务。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补换发证档案整理移交工作,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培训,统一标准、规范业务、实地指导,历经半年艰苦奋战,4102卷档案顺利接收进馆。四是强力推动农户家庭建档。以“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整乡推进”为抓手,深入瓦房乡19个行政村对村级档案实行规范整理的同时帮助其近5000农户建立起家庭档案,深受广大农户好评。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现代化管理又有新进展

为全面提高档案对社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档案馆局域网建设,加强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立共建目录数据166146条,建立馆藏档案全文数据库41152页,进一步推进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速度,为档案资源共享、向全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努力法制建设,依法治档能力明显增强

档案部门始终将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贯彻《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档案干部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定的《云南省档案条例》,做到人手一册,借《云南省档案条例》实施一周年之机,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制发手机短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培养,争取开展档案行政执检查,推动全区依法治档进程。

20*年,在全体档案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全区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但档案工作距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开展档案工作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特别是电脑、扫描仪等或老化或欠缺,阻碍了工作的发展;二是办公条件紧张,区档案馆已经饱和、部分单位无专门档案室,无法依法接收、收集应进馆(室)档案,影响了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三是档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档案工作缺乏连续性,影响了档案工作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

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进全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项事业发展都存在着诸多困难的一年,也是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档案部门将继续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快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再战,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国家档案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形式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建设“两个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区档案工作实际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监管。要在做好常规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新期待,把那些与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所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通通纳入民生档案工作的视野,列入归档和进馆范围,纳入档案资源体系,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保证该类档案应归尽归,齐全完整,抓牢抓实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二是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建设。继续推进村委会、社区星级档案室建设,健全完善村级档案管理体制,形成有人管有人做的工作格局。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让档案有装处有房住,确保档案安全存放。建立档案工作制度,严格依法按时归档案,严格档案整理标准,杜绝档案材料乱堆乱放,随意损毁现象,确保反映基层建设的一手原始资料齐全完整;三是加强家庭建档工作。认真总结瓦渡、瓦房整乡推进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们了解家庭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档案在解决山林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村庄的重要作用,争取各乡镇、有关部门的支持,发挥社区、村(居)委会基层组织作用,为有建档需要和建档条件的家庭提供建档指导,积极推进家庭建档,使这件利国利民、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成为广大百姓的自觉自愿,把档案服务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创新利用服务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人民群众了解与己有关档案的可查阅范围、查阅方法、查阅地点及时间等,加快建立和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

(二)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根据区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档案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研究工作办法、加强指导,将档案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过程,各乡镇档案人员要提前介入,及时将新农村建设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与乡镇其它档案一起保管、一起利用。

二是服务于林改工作。要把林改档案工作当作服务于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各级林改办,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按照《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乡镇、村、组林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移交工作,为全区林改顺利验收扎实工作。

三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克服档案传统方式,转变档案工作后时性为现在进行时,利用档案工作“手脚长”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特点,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参与,及时介入辖区内各项经济建设和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事件、国有和非公企业,切实抓好婚姻户籍、医疗保险、房产土地痕迹管理,把档案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使档案信息既及时、齐全、有现实价值,又有效的围绕党委、政府大局服务。

四是服务于阳光政府建设。档案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在国家档案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规定和云南省建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在区档案馆建立“*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中心”,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各档案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本地、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抓好信息化建设。要把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服务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有关方针政策,在档案数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实施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档案馆要完成馆藏95%的文件目录和5万页全文数据库建立,各综合档案室要从今年起开始全文数据库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与应用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探索电子文件管理等工作,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抓好档案馆建设。根据省档案局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的有关要求,创造条件,积极准备,以评估和测评为动力,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完成对馆藏乡镇3800卷不规范档案系统整理,开展5千页重点档案抢救和政府全宗档案开放、短期档案的鉴定销毁、珍贵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工作,继续做好现行公开文件收集和利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门的支持将档案馆新建纳入计划,改善全区档案安全保管条件。

抓好机关档案工作。各机关综合档案室分管领导要重视和关心档案工作,经常过问,将档案工作纳入本门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经费,进一步改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根据档案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星级建设成果,认真做好年度归档,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全文数字化工作。

抓好档案安全工作。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重中之重,全区档案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或无专人管理、或无专用库房、或无专门设施设备。去年汶川大地震给予了我们许多警示,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保管确保国家宝贵资源不受损失,是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首要责任。今年档案馆、各综合档案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认真执行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实行库房专人管理,要结合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档案工作抗击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紧急情况的能力,对所能设想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保护档案做好准备,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按预案办事,加强必须的安全保管设备设施建设,从制度上、人员上、基础建设上确保档案安全。

抓好队伍建设。有一支稳定、务实、能力强、作风正的队伍,是确保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区档案馆人员难流动和综合档案室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一是认真组织档案局馆职工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扎实工作作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档案工作宣传,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保证专兼职档案人员相对稳定,加强各种方式的档案业务培训,使档案人员及时掌握档案业务知识、专业技术,提高工作水平,保障档案工作连续性。

篇4

一、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档案工作目标任务

20*年全区档案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致力科学发展,档案馆建设取得新成效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区档案馆在晋升三星级档案馆基础上,继续以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一是认真开展档案收集、征集、接收工作,接收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吾来易地扶贫搬迁档案及党委、政府、纪委、财政等机关到期应进馆档案9016卷2513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改善了馆藏结构,同时加大了对民间珍贵档案的收集力度,收集到一批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的珍贵资料,弥补了我馆名人档案的空白;二是加大馆藏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整理和重点档案抢救力度,按标准整理馆藏各乡镇档案15364卷、资料8699册,修裱重点档案4000页,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部分濒危档案寿命;三是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利用工作。为确保档案信息既全面又安全的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一步严格档案查借阅手续,建立专用查档介绍信,做到手续不全不提供,有效杜绝失漏泄密现象,全年提供档案利用582人次1923卷36件,为资政决策、工作查考、解决纠纷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换证起到积极作用。

(二)着力协调发展,机关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0*年是档案工作“六项工程”验收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档案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各单位继续按照《*区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困难,坚持标准不放松,在管理体制、设施设备、业务建设、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全面推进机关档案管理,去年又有14个机关、8个乡镇、21个村委会社区实现了星级管理,目前全区共54个机关、4个事业、18个乡镇、38个村社区综合档案室通过星级验收,分别占总数的96.4%,80%,100%,13%,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20*年10月在市政府对各县区“七项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专项检查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三)奋力解放思想,档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年结合全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组织档案职工紧紧围绕创新服务开展讨论,集思广益,为档案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民生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与新农办协调,在新农办的支持下,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采用在金鸡乡搞试点、开现场会等形式推进新农村家庭档案建设,共建9个新农村试点档案17*户2585盒,使农户家庭中重要证件、珍贵材料等得到集中有效的管理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民主管理、乡风文明”起到积极作用。二是为林改工作服务。全力配合区林改办做好林改档案工作,针对林改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组织各阶段培训,并组成林改档案督察组深入各乡镇、村检查林改档案资料,确保齐全完整,为老百姓存史留证。三是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服务。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补换发证档案整理移交工作,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培训,统一标准、规范业务、实地指导,历经半年艰苦奋战,4102卷档案顺利接收进馆。四是强力推动农户家庭建档。以“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整乡推进”为抓手,深入瓦房乡19个行政村对村级档案实行规范整理的同时帮助其近5000农户建立起家庭档案,深受广大农户好评。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现代化管理又有新进展

为全面提高档案对社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档案馆局域网建设,加强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立共建目录数据166146条,建立馆藏档案全文数据库41152页,进一步推进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速度,为档案资源共享、向全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努力法制建设,依法治档能力明显增强

档案部门始终将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贯彻《档案法》、《*省档案条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档案干部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定的《*省档案条例》,做到人手一册,借《*省档案条例》实施一周年之机,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制发手机短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培养,争取开展档案行政执检查,推动全区依法治档进程。

20*年,在全体档案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全区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但档案工作距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开展档案工作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特别是电脑、扫描仪等或老化或欠缺,阻碍了工作的发展;二是办公条件紧张,区档案馆已经饱和、部分单位无专门档案室,无法依法接收、收集应进馆(室)档案,影响了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三是档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档案工作缺乏连续性,影响了档案工作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

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进全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项事业发展都存在着诸多困难的一年,也是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档案部门将继续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快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再战,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国家档案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形式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建设“两个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区档案工作实际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监管。要在做好常规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新期待,把那些与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所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通通纳入民生档案工作的视野,列入归档和进馆范围,纳入档案资源体系,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保证该类档案应归尽归,齐全完整,抓牢抓实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二是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建设。继续推进村委会、社区星级档案室建设,健全完善村级档案管理体制,形成有人管有人做的工作格局。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让档案有装处有房住,确保档案安全存放。建立档案工作制度,严格依法按时归档案,严格档案整理标准,杜绝档案材料乱堆乱放,随意损毁现象,确保反映基层建设的一手原始资料齐全完整;三是加强家庭建档工作。认真总结瓦渡、瓦房整乡推进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们了解家庭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档案在解决山林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村庄的重要作用,争取各乡镇、有关部门的支持,发挥社区、村(居)委会基层组织作用,为有建档需要和建档条件的家庭提供建档指导,积极推进家庭建档,使这件利国利民、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成为广大百姓的自觉自愿,把档案服务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创新利用服务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人民群众了解与己有关档案的可查阅范围、查阅方法、查阅地点及时间等,加快建立和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

(二)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根据区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档案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研究工作办法、加强指导,将档案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过程,各乡镇档案人员要提前介入,及时将新农村建设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与乡镇其它档案一起保管、一起利用。

二是服务于林改工作。要把林改档案工作当作服务于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各级林改办,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按照《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乡镇、村、组林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移交工作,为全区林改顺利验收扎实工作。

三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克服档案传统方式,转变档案工作后时性为现在进行时,利用档案工作“手脚长”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特点,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参与,及时介入辖区内各项经济建设和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事件、国有和非公企业,切实抓好婚姻户籍、医疗保险、房产土地痕迹管理,把档案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使档案信息既及时、齐全、有现实价值,又有效的围绕党委、政府大局服务。

四是服务于阳光政府建设。档案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在国家档案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规定和*省建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在区档案馆建立“*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中心”,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各档案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本地、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抓好信息化建设。要把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服务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有关方针政策,在档案数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实施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档案馆要完成馆藏95%的文件目录和5万页全文数据库建立,各综合档案室要从今年起开始全文数据库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与应用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探索电子文件管理等工作,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抓好档案馆建设。根据省档案局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的有关要求,创造条件,积极准备,以评估和测评为动力,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完成对馆藏乡镇3800卷不规范档案系统整理,开展5千页重点档案抢救和政府全宗档案开放、短期档案的鉴定销毁、珍贵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工作,继续做好现行公开文件收集和利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门的支持将档案馆新建纳入计划,改善全区档案安全保管条件。

抓好机关档案工作。各机关综合档案室分管领导要重视和关心档案工作,经常过问,将档案工作纳入本门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经费,进一步改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根据档案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星级建设成果,认真做好年度归档,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全文数字化工作。

抓好档案安全工作。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重中之重,全区档案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或无专人管理、或无专用库房、或无专门设施设备。去年汶川大地震给予了我们许多警示,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保管确保国家宝贵资源不受损失,是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首要责任。今年档案馆、各综合档案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认真执行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实行库房专人管理,要结合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档案工作抗击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紧急情况的能力,对所能设想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保护档案做好准备,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按预案办事,加强必须的安全保管设备设施建设,从制度上、人员上、基础建设上确保档案安全。

抓好队伍建设。有一支稳定、务实、能力强、作风正的队伍,是确保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区档案馆人员难流动和综合档案室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一是认真组织档案局馆职工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扎实工作作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档案工作宣传,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保证专兼职档案人员相对稳定,加强各种方式的档案业务培训,使档案人员及时掌握档案业务知识、专业技术,提高工作水平,保障档案工作连续性。

篇5

一、创新思路,攻坚克难,全面完成档案工作目标任务

2008年全区档案工作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推进全区档案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致力科学发展,档案馆建设取得新成效

档案资源建设是档案工作服务于科学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区档案馆在晋升三星级档案馆基础上,继续以加强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为重点,一是认真开展档案收集、征集、接收工作,接收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档案、吾来易地扶贫搬迁档案及党委、政府、纪委、财政等机关到期应进馆档案9016卷2513件,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改善了馆藏结构,同时加大了对民间珍贵档案的收集力度,收集到一批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的珍贵资料,弥补了我馆名人档案的空白;二是加大馆藏档案、资料的规范化整理和重点档案抢救力度,按标准整理馆藏各乡镇档案15364卷、资料8699册,修裱重点档案4000页,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部分濒危档案寿命;三是切实做好档案信息利用工作。为确保档案信息既全面又安全的为社会各界提供利用,进一步严格档案查借阅手续,建立专用查档介绍信,做到手续不全不提供,有效杜绝失漏泄密现象,全年提供档案利用582人次1923卷36件,为资政决策、工作查考、解决纠纷特别是林权制度改革和农村土地经营确权换证起到积极作用。

(二)着力协调发展,机关工作水平全面提高

2008年是档案工作“六项工程”验收的关键时期,为确保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取得实效,档案部门加强指导力度,各单位继续按照《××区档案工作六项工程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千方百计克服人财物等困难,坚持标准不放松,在管理体制、设施设备、业务建设、开发利用、信息化建设上下工夫,全面推进机关档案管理,去年又有14个机关、8个乡镇、21个村委会社区实现了星级管理,目前全区共54个机关、4个事业、18个乡镇、38个村社区综合档案室通过星级验收,分别占总数的96.4%,80%,100%,13%,顺利完成了各项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2008年10月在市政府对各县区“七项工程”建设实施情况专项检查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标志着我区档案工作管理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三)奋力解放思想,档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2008年结合全区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积极组织档案职工紧紧围绕创新服务开展讨论,集思广益,为档案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民生建设上取得显著成效。一是为全区新农村建设服务。积极与新农办协调,在新农办的支持下,结合新农村试点建设,采用在金鸡乡搞试点、开现场会等形式推进新农村家庭档案建设,共建9个新农村试点档案1708户2585盒,使农户家庭中重要证件、珍贵材料等得到集中有效的管理为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民主管理、乡风文明”起到积极作用。二是为林改工作服务。全力配合区林改办做好林改档案工作,针对林改工作的特点和实际,认真组织各阶段培训,并组成林改档案督察组深入各乡镇、村检查林改档案资料,确保齐全完整,为老百姓存史留证。三是为农村土地经营权证补换发服务。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经营权补换发证档案整理移交工作,认真开展调研,确定工作方案,组织专业培训,统一标准、规范业务、实地指导,历经半年艰苦奋战,4102卷档案顺利接收进馆。四是强力推动农户家庭建档。以“档案六项工程”建设为契机,以“整乡推进”为抓手,深入瓦房乡19个行政村对村级档案实行规范整理的同时帮助其近5000农户建立起家庭档案,深受广大农户好评。

(四)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档案现代化管理又有新进展

为全面提高档案对社会的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档案馆局域网建设,加强馆藏档案目录数据库建立共建目录数据166146条,建立馆藏档案全文数据库41152页,进一步推进了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速度,为档案资源共享、向全社会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努力法制建设,依法治档能力明显增强

档案部门始终将认真组织学习、深入宣传贯彻《档案法》、《云南省档案条例》摆到重要议事日程,组织档案干部学习档案法律法规特别是新修定的《云南省档案条例》,做到人手一册,借《云南省档案条例》实施一周年之机,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标语、制发手机短信,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档案法制意识。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行政执法人员培养,争取开展档案行政执检查,推动全区依法治档进程。

2008年,在全体档案人员的辛勤努力下,全区档案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推进档案事业持续发展,但档案工作距离科学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单位档案经费投入不足,开展档案工作所必须的设施设备特别是电脑、扫描仪等或老化或欠缺,阻碍了工作的发展;二是办公条件紧张,区档案馆已经饱和、部分单位无专门档案室,无法依法接收、收集应进馆(室)档案,影响了档案资源整合和共享;三是档案人员流动性大,导致档案工作缺乏连续性,影响了档案工作持续快速发展。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中解决。

二、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推进全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09年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项事业发展都存在着诸多困难的一年,也是各级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重要一年,档案部门将继续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上级档案业务部门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两个体系”建设,提升档案工作为科学发展服务的能力,加快档案事业自身科学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迎难再战,全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两个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强民生档案资源建设

“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立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是国家档案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新形式对档案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把建设“两个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结合我区档案工作实际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对民生档案资源监管。要在做好常规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档案工作的新期待,把那些与改善民生、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所有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档案通通纳入民生档案工作的视野,列入归档和进馆范围,纳入档案资源体系,科学整合民生档案资源,保证该类档案应归尽归,齐全完整,抓牢抓实民生档案工作的基础;二是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建设。继续推进村委会、社区星级档案室建设,健全完善村级档案管理体制,形成有人管有人做的工作格局。加强档案基础设施建设,让档案有装处有房住,确保档案安全存放。建立档案工作制度,严格依法按时归档案,严格档案整理标准,杜绝档案材料乱堆乱放,随意损毁现象,确保反映基层建设的一手原始资料齐全完整;三是加强家庭建档工作。认真总结瓦渡、瓦房整乡推进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们了解家庭档案的意义和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档案在解决山林土地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构建和谐村庄的重要作用,争取各乡镇、有关部门的支持,发挥社区、村(居)委会基层组织作用,为有建档需要和建档条件的家庭提供建档指导,积极推进家庭建档,使这件利国利民、造福人民群众的好事成为广大百姓的自觉自愿,把档案服务工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创新利用服务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人民群众了解与己有关档案的可查阅范围、查阅方法、查阅地点及时间等,加快建立和完善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为人民群众利用档案提供更多的方便。

(二)以强化服务为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一是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根据区委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安排部署,档案部门要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制定方案、研究工作办法、加强指导,将档案贯穿于新农村建设过程,各乡镇档案人员要提前介入,及时将新农村建设各种资料收集整理与乡镇其它档案一起保管、一起利用。

二是服务于林改工作。要把林改档案工作当作服务于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各级林改办,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按照《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完成乡镇、村、组林改档案资料收集、整理、移交工作,为全区林改顺利验收扎实工作。

三是服务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要进一步转换观念,克服档案传统方式,转变档案工作后时性为现在进行时,利用档案工作“手脚长”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特点,变事后管理为事前参与,及时介入辖区内各项经济建设和重大活动、重点项目、重大事件、国有和非公企业,切实抓好婚姻户籍、医疗保险、房产土地痕迹管理,把档案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使档案信息既及时、齐全、有现实价值,又有效的围绕党委、政府大局服务。

四是服务于阳光政府建设。档案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关于在国家档案馆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的规定和云南省建立阳光政府四项制度的要求,抓住时机积极争取在区档案馆建立“××区政府公开信息查询中心”,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体制,推进政府工作透明度,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各档案人员要主动配合做好本地、本部门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三)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抓好各项业务工作

抓好信息化建设。要把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创新服务方式的战略举措来抓,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有关方针政策,在档案数目录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展实施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档案馆要完成馆藏95%的文件目录和5万页全文数据库建立,各综合档案室要从今年起开始全文数据库建立工作。进一步加强档案网站建设与应用以及档案信息资源社会化服务、探索电子文件管理等工作,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抓好档案馆建设。根据省档案局开展市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测评工作的有关要求,创造条件,积极准备,以评估和测评为动力,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完成对馆藏乡镇3800卷不规范档案系统整理,开展5千页重点档案抢救和政府全宗档案开放、短期档案的鉴定销毁、珍贵档案资料的收集、征集工作,继续做好现行公开文件收集和利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上级业务门的支持将档案馆新建纳入计划,改善全区档案安全保管条件。

抓好机关档案工作。各机关综合档案室分管领导要重视和关心档案工作,经常过问,将档案工作纳入本门工作计划与其它工作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经费,进一步改善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工作稳步推进。各档案人员要主动向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根据档案工作总体要求,进一步巩固星级建设成果,认真做好年度归档,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开展全文数字化工作。

抓好档案安全工作。安全保管是档案工作重中之重,全区档案工作存在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或无专人管理、或无专用库房、或无专门设施设备。去年汶川大地震给予了我们许多警示,如何加强档案安全保管确保国家宝贵资源不受损失,是我们每一个档案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首要责任。今年档案馆、各综合档案室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并认真执行档案安全管理规章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设备、实行库房专人管理,要结合实际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提高档案工作抗击各种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紧急情况的能力,对所能设想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到来时怎样抢救、保护档案做好准备,以便紧急情况发生时按预案办事,加强必须的安全保管设备设施建设,从制度上、人员上、基础建设上确保档案安全。

抓好队伍建设。有一支稳定、务实、能力强、作风正的队伍,是确保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根据区档案馆人员难流动和综合档案室人员流动大的特点,一是认真组织档案局馆职工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提高全体职工政治思想素质、扎实工作作风、推动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二是加强档案工作宣传,争取各级各部门支持保证专兼职档案人员相对稳定,加强各种方式的档案业务培训,使档案人员及时掌握档案业务知识、专业技术,提高工作水平,保障档案工作连续性。

篇6

1、区委“610”办公室作为区委、区政府处理问题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的简称,也是区政府防范和处理问题办公室,挂靠区委政法委员会机关。

2、区广播电视局保留不变,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3、区体育事业发展局保留不变,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4、区档案局(档案馆),为区委、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由区委办公室管理。

5、组建区级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

6、区经济协作办公室为科级事业单位,归口区发展计划局管理。

7、区移民办公室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区民政局管理。

8、区委办公室对外挂区扶贫老区办公室牌子。

9、区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对外挂区外事办公室牌子。

10、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区老龄委员会办公室,挂靠区委老干部局不变。

11、区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作为区住房制度改革委员会的常设办事机构,挂靠区政府办公室。

二、关于非独立机构的设置形式及班子配备

1、合署办公机构

(1)一套班子,一个党组(党委)两块牌子,两个印章。

(2)合署机构的行政正职配备一名领导。任命两个合署机构名称的职务(不含纪委机关与监察局),副职领导互不交叉兼职,分别按两个不同机构名称配备。

(3)综合性、公共性科室(办公室、纪监、政工、财务、后勤等)不重复设置,相关事务统一管理,业务科室可合设,也可分设。

2、挂靠机构

(1)有牌子,有印章。

(2)挂靠机构的正职领导由主体机构的正职领导兼任,专职副职领导可按主体单位副职规格配备,专职副职领导可参加主体机构的行政、党委(党组)班子,挂靠机构不另设党委(党组)。

(3)综合科室不重复设置,相关事务由主体机构统一管理,挂靠机构业务工作相对独立,根据任务轻重设置相应科室。

3、对外挂牌机构

(1)有牌子,有印章。

(2)其牌子名称上的正职领导原则上由实体机构的副职领导兼任,不再配备副职领导。挂牌机构不定级别。

(3)职能并入实体机构后,一般不单独设置专门职能科室,如业务特殊,也可设置专门科室。

4、议事协调机构的实体办事机构

按规定程序批准设立的议事协调机构的实体办事机构,其规格与政府工作部门相同。

三、关于部门机构改革的组织实施

1、保留机构和变更机构名称的部门

由新任领导班子负责本部门机构改革“三定”意见的研究制订和上报工作,并组织实施本部门人员的定岗分流工作。

在“三定”意见研究起草过程中,涉及部门之间重要的管理职能需要转移调整的,由区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协调。

2、合署办公部门

由区分管领导召集合署办公的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机构合署办公的具体工作方案。由新任领导班子负责制订和上报“三定”意见。

3、挂靠实体机构的部门

由主体机构的班子研究制定“三定”意见,以主体机构的名义,上报“三定”意见。

4、相关机构合并共同组建新机构的部门

组建新机构的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区分管领导召集下共同研究新机构的组建方案,并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由新组建部门的领导班子负责组织实施,统一制订和上报新机构的“三定”意见。

5、并入实体机构对外挂牌或并入实体机构作内设机构对外挂牌的部门

由区分管领导召集接收部门、并入部门共同研究制定机构整体并入的具体工作方案。按照工作方案,以接收部门为主,并入部门配合,共同作好并入交接工作。由新任领导班子结合划入的行政职能,统一制订和上报新的“三定”意见(挂牌机构不另制定“三定”意见)。

6、由原事业单位直接转为行政机构或由行政机构直接转为事业机构的部门

由新任领导班子具体负责制订本单位新的“三定”意见,并按规定程序上报。同时,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做好资产的清理和交接工作。

7、议事协调机构的实体办事机构

由新任领导班子研究起草部门的“三定”意见,提交议事协调机构讨论通过,以办事机构的名义上报“三定”方案。

8、部门管理机构

部门管理机构在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实施“三定”和人员定岗分流工作,“三定”意见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再予上报。

上述机构的人员定岗分流工作,均在组织实施“三定”方案时,由新班子统一组织进行。

四、关于部分委、局更改名称、撤并、行政职能划转后,原归口单位的隶属关系问题

1、部分委、局仅更改名称的,原隶属或归口的企事业单位其隶属或归口的关系不变。

2、合并组建或机构并入的部门,合并前或机构并入前的原隶属或归口的企事业单位统一划归合并组建的新部门或并入后的新部门。

3、部门行政职能划转到其他部门的,原与其职能相关联的隶属或归口的企事业单位,原则上也随之归口到职能接收的部门。

五、关于机构改革后印章使用问题

篇7

一、分解原则

(一)合理定位。对涉及政府履行职责、合理配置公共资源、调控引导社会资源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主要依靠市场主体自主行为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突出重点。对《纲要》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实施“三大战略”总体部署、促进和谐建设等战略重点以及各项任务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分解落实。

(三)操作可行。对《纲要》中主要指标、重大举措、重大工程和项目、重大改革任务等要求明确、操作性强、有利于评价考核的内容进行分解落实。

二、任务分解

(一)约束性指标。

《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是对各地、各有关部门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必须确保完成。

1.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以上。

——由市教育局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耕地保有量保持15.58万公顷。

——由市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下降13%。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五年下降17%。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化学需氧量排放五年下降7.4%;二氧化硫排放五年下降8.3%;氨氮化物排放五年下降10.2%;氮氧化物排放五年下降7.5%。

——由市环保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6.森林蓄积量达到280万立方米。

——由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7.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五年下降10%。

——由市水利局、市经信委、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8.全市总人口控制在166.2万人以内。

——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9.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万人,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

——由市人社局、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二)加快产业发展。

1.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

突出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壮大产业规模与结构优化升级并重,做大做强骨干企业与培育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并举,促进技术创新与品牌经营相结合,大力推进“321产业工程”,即打造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加工三个产值过100亿的产业,壮大机电汽配、化工两个产值过50亿的优势产业,积极培育一个以生物产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工业整体素质,努力塑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力争工业经济成为跨越发展的核心支撑。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450家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50亿元。

——由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以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加强高标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农业规模经济,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动农业向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休闲农业方向转型升级。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大幅提升,将建成为湖北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基地、武汉城市圈的菜篮子基地和生态农业基地,实现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到2015年,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12%以上。

——由市农办、市农业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适度超前发展现代服务业。

以“增加供给、完善功能、服务发展、提高生活品质”为目标,大力发展生产业和生活业,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的融合,不断拓展服务新领域,积极引进服务新业态,促进服务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构建“功能完备、业态多样、主体多元、模式先进”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由市商务局、市住建委、市人行、市外侨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三)统筹城乡发展。

1.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加快形成以城区为核心,菏沙公路、皂岳公路为两条城镇化发展主轴线,工业园(多祥滨江新区)、镇为副中心的城镇发展总体格局,建设5个区域中心镇、14个特色镇和200个中心村,构建吸纳百万城镇人口规模的复合型城镇化发展体系。建立城乡一体规划编制体制,完成城乡一体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到2015年,城镇人口突破9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

——由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快推进城区建设。

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建设与管理并重,高起点规划,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布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服务功能。到201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人,形成大城市框架,宜居城市品质初步显现,市民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由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落实。

3.加强小城镇建设。

推进荷沙公路、皂岳公路沿线城镇带建设,推进镇级市建设,加强重点镇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

——由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以产业集中、人口集聚为基本方向,加强岳口、马湾等试点镇和其他各乡镇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由市新农办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构建一体化机制。

大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

——由市农办、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统筹建设各种交通基础设施,以交通主骨架、枢纽节点、农村和偏远地区交通建设为重点,增加出口,完善网络,形成比较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把建设成为江汉平原北部、武汉城市圈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由市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构建水利保障体系。

实施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生态与环境生态保护三大保障工程,构建较为完备的防洪减灾体系、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体系、持续有效的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稳定健康的农村水利发展体系。

——由市水利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坚持节能优先,市内开发与市外合作相结合,统筹煤、电、气、油等能源建设,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供电公司、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建设“数字”。

加强骨干网络建设,构建城市管理、应急响应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由市政府办、市住建委、市城乡规划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五)建设“两型社会”。

1.强力推进节能减排。

实施节能工程和污染治理工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力争2015年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日以上,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明显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减少。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贯彻落实《武汉城市圈碧水工程规划》,加强重点流域污染治理。建设宜居生态环境。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城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城乡生态家园。倡导生态文明观念。

——由市环保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局、市文明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大力引导工业企业及企业之间提高对生产资料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实行清洁生产。着力发展种植、养殖、加工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重点推进“生态产业园”建设,力争建成武汉城市圈特色明显的“两型”产业示范区。

——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农业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十二五”期间,耕地保有量控制在15.58万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12.9万公顷;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补充耕地7.2万亩。

节约利用水资源。加强饮用水源的地下水源的保护,加快城市供水工程建设,推进城乡集中供水,推广农业节水灌溉。

——由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利局、市住建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六)推进人才建设与科技创新。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遵循人才发展规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由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全面落实湖北省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切实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

——由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到2015年,力争新建和改扩建89个公办幼儿园,创办2所以上省级示范幼儿园,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65%,学前一年入园率达100%,入园儿童3.45万人以上。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15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99%以上,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8%以上,残障适龄儿童的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5%以上。

稳定发展高中教育。到2015年,建成3所省级示范高中,高中阶段教育(含中职教育)入学率达98%。

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突破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由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积极促进创业就业。

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创业培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就业总量。“十二五”期间力争各类培训15万人,其中再就业培训1.5万人、就业前培训1万人、创业培训0.5万人、农村劳动力培训12万人;5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9.5万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

——由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到2015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达到6.3万人、6.2万人、4.5万人;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力争参保人数达80万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2015年全体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由市人社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体系建设,提高救灾应急保障能力。规范城乡“低保”制度,到2015年,城市“低保”规模达到3万人,占城镇总人口的4.7%,人均补差150元以上;农村“低保”规模达到4万人,占农村人口的3.86%,人均补差55元。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多方筹资兴办农村福利院,使全市供养率达到80%以上。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扩大救助对象,提高救助的封顶线,提高救助时效和资金使用率。发展社会慈善事业。以教育援助、生活救助、灾害救助为重点,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规范社会募捐活动,精心打造“慈善阳光班”、“温暖工程”等慈善品牌。

——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强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改造各类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完成河城区段两岸棚户区改造一期工程,在江家河小区建设安置房1018套;启动河区段两岸棚户区改造二期工程。“十二五”时期,建设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等城市保障性住房8000套。

——由市住建委、市房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中低收入家庭受益面,解决职工“住有所居”问题,到“十二五”末年归集公积金达到1.1亿元,归集总额突破8亿元,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达到85%,提供廉租房建设补助资金总额达到1200万元,提高公积金使用率,扩大贷款面,贷款额度提高到20万元,贷款年限延长到20年,推进信息化建设,实行武汉城市圈住房公积金信息共享,开通异地办理业务。

——由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社会化养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中心,兴办居家养老院,拓展寄养式社会养老业务,提高集中养老供养率。

——由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到2015年,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机制基本完善。

建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进市一医院按三甲医院标准的建设与申报,市中医院按县级医院标准建设,完成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成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改革,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建立比较完善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面开展门诊统筹,提高政策服务可及面和农民受益水平。

——由市卫生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繁荣文化体育事业。

加大文化事业投入。新建工人文化宫(老年活动中心)、青少年宫、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扩建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市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中心、老年大学。稳步推进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和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到2015年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由市住建委、市妇联、市档案局、市文广新局、市老干部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繁荣文化事业。继续开展文化“三下乡”活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组织好陆羽广场文化活动和节假日文化活动。实施文艺精品工程,唱响“中国曲艺之乡”品牌,充分挖掘花鼓戏、渔鼓、说唱等民间特色文化资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佳作。进一步加大地域文化、民间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树立文化品牌,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争取举办第二届湖北()国家陆羽茶文化艺术节和地方戏曲艺术节。

——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文化产业。以石家河遗址、佛祖山圣地、陆羽故里等文化资源为依托,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使文化产业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增长点。

——由市文广新局、市外侨旅游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发展体育事业。规划建设市体育活动中心,改扩建全民体育健身中心,发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人均体育设施面积达到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达到50%以上,人均体育健身消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国民体质监测指标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建设乒乓球运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打造全国乒乓球之乡。

——由市体育局、市教育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八)提高改革开放水平。

1.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培育发展各类投融资主体。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加快培育各类中小金融机构。发展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提高城市生产要素集散功能。加强市场监管,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由市政府金融办、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推进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继续简化审批程序,积极探索下放审批权限,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理顺部门协调服务工作机制,推进形成审批信息共享共认机制,逐步推行审批管理“零收费”制度。完善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增加政府工作透明度。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完善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增强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完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由市政府办、市监察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物价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加快农村综合改革。

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健全农村公益“以钱养事”机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和小农水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理和养护机制。健全农业农村投入保障制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保证财政对农业农村投入不断增长,保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兑现执行到位。支持鼓励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进农村政策性保险试点。推进科学规范的为民服务全程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农民向城镇转移的门槛,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向城镇转移。深入推进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由市财政局、市新农办、市民政局、市公安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积极对接大武汉。融入武汉、依托武汉、服务武汉,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五个一体化”和九个联合体建设,加深与武汉市及圈域其他城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联系,搭建合作平台,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互动,加快融合步伐,切实发挥同城效应。

——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区域间经济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方法,重点以“一区三园”为承接平台,实行集群式、链条式招商,加大对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台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主动承接国内外资本和产业转移,积极引进更多的大企业、大集团、大财团等战略投资者。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合作,做好援疆工作。

——由市招商局、市商务局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努力扩大出口。坚持出口型与内需型产业并重,进一步支持医药、汽车及零部件、精细化工等高附加值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纺织服装等传统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扶持本地企业一般贸易出口,支持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建设出口加工基地,推动出口商品的多样化和出口市场的多元化。积极申报设立棉花保税仓库。“十二五”期间,全市外贸出口年均增长35%以上。

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增强外资企业在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溢出效应。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支持基础设施、环境保护、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发展。以全国开展的“万侨助万乡”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我市侨乡优势,实现侨资规模的新突破。

——由市商务局、市招商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九)建设和谐。

1.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法律援助、司法监督制度,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化解社会矛盾的调解合力。做好工作,继续开展领导干部开门大接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活动,注重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妥善处理好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严格执行维稳领导责任制和查究制度,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由市综治办、市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公共安全的重大事故预防与隐患治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应急救援体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重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形成完善的安全生产监管、监察、宣传教育和应急救援体系,全市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2人以内。

——由市安监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构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杜绝发生重大恶性治安案件;坚持不懈开展集中打击和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积极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

——由市综治办、市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2.加强人口计生工作。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到2015年,全面完成稳定低生育水平、降低出生人口性别比、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发生率的基本任务,实现人口出生率8.5‰、自然增长率2.5‰、出生人口性别比100:120、出生缺陷发生率9‰的目标,以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市人口计生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3.强化城乡社区管理。

完善社区功能,优化社区环境,增加社区投入,力争到2015年,在全市建4所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80%的城镇社区建成不低于3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站。加强扶贫搬迁住宅小区建设。完成蒋湖农场和三江、四海棚户房扶贫搬迁,新建8个住宅小区,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3个搬迁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达80万平方米。

——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4.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开展“六五”普法工作,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由市文明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5.扎实开展双拥工作。

认真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切实解决优抚对象生活难、就医难等问题,重点解决在乡老年复员军人的生活困难;继续推行以自谋职业为主的安置改革办法,大力开展城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和推荐就业工作;建立国家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军休干部服务管理新模式;建立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增长机制,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由市委宣传部、市人武部、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办场区园组织落实。

三、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