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财务分析实训报告

财务分析实训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9 16:01: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财务分析实训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财务分析实训报告

篇1

全国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基本上都开设有财务分析或类似课程,该课程有其特殊的目标定位,其目标决定了其基本特点以及改革动因和方向,而目前的教学现状如果与其不符或有差距,即是本课程的改革对象,本文着重从目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展开论述。

一、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基本上都开设有财务分析或类似课程,但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不足值得重视,可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安排体系成熟统一,但案例不足的缺点明显

各类院校开发的校本教材沿用了多年来基本成熟的模块化编排体系,在顺序上一般先安排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专题性分析理论方法,后安排综合分析的理论方法,这是很成熟的方法,主张继续沿用。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些教材案例比较单一,从头到尾沿用某特定公司的数据,每个专题理论的举例分析都只有一个,显得不够灵活,学生如果换家公司进行分析,往往很不熟悉,捉襟见肘。甚至有些教材编写的各种案例之间前后不统一,往往给后来综合分析的教学带来不便。要使学生达到较好的把握和熟练运用,单靠教材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线教师认真收集整理一大批案例,于教学时大量使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技能,没有这样的锤炼过程,效果难以显现。一些院校编写了案例与习题册,但遗憾的是,又往往与教材章节模块编排严重不统一,甚至有许多无用或无关的庞大案例,无法真正操作,使学生思路受到干扰,估计编者完全是为了应付项目而草率成就的,其实这类所谓的案例集价值效用非常低。也有一些案例是虚假的数据,属于编者个人闭门杜撰的数据,其与企业实际的情况相差甚远,以这样的假设数字来迎合理论,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二)教学过程重理论兜售而轻实际应用

由于务实观念的缺乏和钻研精神的不足,许多从事财务分析的教学者按教材既定编排讲解,时间过多地耗费在按部就班的理论兜售中,没有“实战训练”的意识,显得理论多却无用武之地,既不去收集整理真正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也不会针对特定的实际公司做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失去了本学科的本来价值和意义。教学者至多是编写或者引用一些选择、判断、问答、计算之类的习题进行训练,即使学生做题能力很高,但这样的美丽形式之后,其实质效果往往很差,也是教学者不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体现。由于不注重本学科本身意义的思考,过于按传统思路设计课堂,导致学生重计算而轻分析,在数字游戏中逐步迷失了课程的真正方向。

(三)课程教具落后、讲解抽象虚幻,学生很难步步跟进

会计报表本身具有矩阵特点,数据复杂多变,数据关系严格统一,分析需要借助于大量计算加工过程和表格进行,如果单纯运用黑板和粉笔的方式,会消耗许多口舌告知学生的数据定位,浪费许多时间描画各类表格,并且还要使用落后的计算器进行运算,使得课堂效率大为降低,分析过程的时间就会被大量挤占。而如果难以调节课堂气氛的话,学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陷入疲倦而放弃了分析环节的听讲。但如果采取多媒体演示(尤其是excel表关系)往往会事半功倍,讲解清晰直观,演示具体快捷,计算迅速准确,使得数据表格计算的时间大为缩短,为分析环节腾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精力,易于师生很好地达成其目标。很可惜,许多学校在会计报表分析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以及office数据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

(四)导学行为缺乏目标驱动,自主探究的潜在动力没有充分调动

兴趣是学习第一动力,任务驱动是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之一,它集中体现在课堂架构的设计思路之中。任务驱动的本质实际上是目标驱动,不仅仅涵盖教学者日常导学的引入上,还应当形成常规,使学生在整个学期整个课程自始至终都明确其骨干任务,并将其作为敦促学习的持久化动力。但从目前情况看,任务驱动还仅仅停留在小打小闹水平上,是教师偶尔的设计,而且设计被看作是件艰辛的工作,往往难以持续。而学生则因教师的偶尔设计被“偶尔驱动”,并没有形成常规自觉的导学模式。由于教学总体思路的滞化,学生的兴趣难以调动,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高职学生潜在品质没有得以充分培养,降低了该课程的学科价值和最终成效。

(五)实训力度相对薄弱,教学成果难以检验,学生写作能力并未持续培养

依据多年来的一贯做法,目前的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日常练习基本上采取选择、判断、问答、计算、小案例分析等形式,而且许多数据是教材编者主观假设的,训练效果与实际工作形式相差甚远,不利于掌握实际技能。其实,本课程具有突出的模块化、专题性特点,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针对特定小型专题形成套路式项目导学、设计固定格式的信息表,要求学生按规范分步骤分析判断,最后形成基本一致的结论是完全可能的。由于各企业财务数据千差万别且容易获取,给同学布置各自不同企业、而操作方法却相对统一的分析任务,既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风气,大幅度消灭抄袭弊病,又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技能和规范写作的习惯,实现本课程的衍生目标。此外,本课程还可以通过大作业形式实现项目考核,给学生布置各自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任务,提交大篇幅综合性的分析报告,作为评定其学习实绩的基本依据,即类似于本科院校实施的课程设计,学生边做边学、学有所得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这无形中又提升了他们敬业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但遗憾的是,目前各院校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项目实训力度严重不足,课程的本质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二、财务分析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依据课程本质目标、特点,针对目前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如下改革思路。

(一)采取差异化的真实公司案例导教导学模式,实现持续驱动

采取的办法是精心设计出固定格式的excel报表分析模板,但要求同学们各自选择不同的上市公司数据展开分析讨论,既可以作为常规实训使用,又为项目考核准备了充分基础,使学生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导学方式贴近工作实际。它包括小型项目驱动和大型项目驱动。小型项目驱动主要针对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商品经营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债务风险、发展能力、财务结构、利润结构、横向趋势分析及各类因素分析等局部专题,按模板指定格式自动生成的数据展开分析,各专题均可形成几十套上市公司分析数据和报告,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这种小性项目驱动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风气,大幅度消灭抄袭弊病,又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技能和规范写作的习惯,实现本课程的衍生目标。大项目驱动主要针对本课程后阶段的学习和考核进行,通过大作业形式提交经过不断完善和规整的大篇幅综合性分析报告实现,必要情况下展开辩论大赛形式展开,并作为评定其学习实绩的基本依据,这十分类似于本科院校实施的课程设计,培养务实的作风。不管是小项目驱动还是大项目驱动,都是导学双方的自觉行为,从课程开课前直至期末考核结束后,项目驱动均能自动实现持续化、常规化,对该课程的改革模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转贴于

(二)开发标准化案例仓库,丰富导学资源,方便全程考核

本课程十分适宜项目教学,且实用丰富,课堂上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传递财务报告等信息的优势,大量引进案例,在同学之间开展辩论,深入把握。同时,在学期后段安排综合分析报告会,交流观点,激发碰撞。要把学生的分析成果适时转化为导学案例、试题资源,日积月累,不断完善。

(三)加大实训力度,以物化成果检验导学绩效,并持续培养其衍生能力

日常练习要尽可能减少选择、判断、问答、计算等形式,训练形式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方式,以利于掌握实际技能。因此,要在学生逐步完成各家上市公司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利用资源适时推出标准化的活页式课堂实训卡、课程成果卡,作为常规实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标准化是指纸张、表格、大体基本思路格式统一,便于规范操作、积分考核、持续登记及资源备份。应当用一年左右时间逐步完成标准化活页式课堂实训卡的制作,并不断完善和丰富。同时,要将实训贯穿于导学全过程,二者不予严格区分,互相借力,实现完全融合。

财务分析重在分析,而分析的物化形式——分析报告需要严谨的思维、恰当的语句、符合规范的文稿写作加以表达,尤其是分析性结论以及为了论证各种结论而引入的各种客观数据都需要认真斟酌,需要用恰当的语言予以串连,封面、目录、正文、附注、参考、后记等页面关系,标题、段落、表格、图形之间的搭配等,以及辩论前的准备和辩论过程的交锋,都会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各种矛盾,需要其不断克服,会计报表分析课程可以有效训练他们的写作与排版技能及应变能力。导学和考核过程应当把这些能力要求纳入打分因素,培养其适应职场文案等工作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不断引入最新研究成果,更新分析方法,课堂设计精炼科学

要随时形成新的认识、架构新的体系、拓宽教学内容,务必使理论方法与实务界紧密接轨。要对原课程标准、原教学计划作许多调整,废弃重复、过时和不切实际的理论和项目,经常性地增加新观点、新方法,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报告的撰写,重新组织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科的实用性拓展其内在价值,并且应在电子资源和作业上得以体现。

(五)课程考核重应用检验,将标准化实训、辩论、真实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成果纳入体系综合评价

导学和考核过程应当把写作水平、文档排版、答辩效果等能力要求纳入打分因素,引导其适应办公室职场工作的能力。考试无论采取闭卷或开卷形式,都要基于同一公司案例完整数据形式,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1.题型紧扣学科特点,均采取综合分析的方式,通过给定的数据表格,要求完善有关资料并展开各方面的专题分析,考察其分析与概括能力,集中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有利于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2.数据资料要集中统一,均来自于同一个上市公司,讲求真实和时效,分析结论有价值,先各专题分析,后综合评价,提升辩证思维和提炼能力。

3.内容全面,应涵盖本课程基本知识单元,题量大,且要点要明确,有利于考察同学们的敏感性和操作能力。

总之,当前财务分析或类似课程具有体系成熟但案例不足、教学者重理论兜售而轻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等缺陷,导学过程应予以重大变革,实施差异化的真实公司案例导教导学模式,大量开发与课程标准基本一致的财务分析专题案例和综合案例仓库,推行标准化实训与考核,丰富导学资源,不断引入和探索最新的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并调整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将写作、排版、答辩等要素纳入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篇2

 

全国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基本上都开设有财务分析或类似课程,该课程有其特殊的目标定位,其目标决定了其基本特点以及改革动因和方向,而目前的教学现状如果与其不符或有差距,即是本课程的改革对象,本文着重从目前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入手,围绕这一基本思路展开论述。 

一、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的高职院校财经专业基本上都开设有财务分析或类似课程,但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不足值得重视,可大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材安排体系成熟统一,但案例不足的缺点明显 

各类院校开发的校本教材沿用了多年来基本成熟的模块化编排体系,在顺序上一般先安排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专题性分析理论方法,后安排综合分析的理论方法,这是很成熟的方法,主张继续沿用。但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这些教材案例比较单一,从头到尾沿用某特定公司的数据,每个专题理论的举例分析都只有一个,显得不够灵活,学生如果换家公司进行分析,往往很不熟悉,捉襟见肘。甚至有些教材编写的各种案例之间前后不统一,往往给后来综合分析的教学带来不便。要使学生达到较好的把握和熟练运用,单靠教材的案例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线教师认真收集整理一大批案例,于教学时大量使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技能,没有这样的锤炼过程,效果难以显现。一些院校编写了案例与习题册,但遗憾的是,又往往与教材章节模块编排严重不统一,甚至有许多无用或无关的庞大案例,无法真正操作,使学生思路受到干扰,估计编者完全是为了应付项目而草率成就的,其实这类所谓的案例集价值效用非常低。也有一些案例是虚假的数据,属于编者个人闭门杜撰的数据,其与企业实际的情况相差甚远,以这样的假设数字来迎合理论,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 

(二)教学过程重理论兜售而轻实际应用 

由于务实观念的缺乏和钻研精神的不足,许多从事财务分析的教学者按教材既定编排讲解,时间过多地耗费在按部就班的理论兜售中,没有“实战训练”的意识,显得理论多却无用武之地,既不去收集整理真正企业的各种财务数据,也不会针对特定的实际公司做出有价值的分析结论,失去了本学科的本来价值和意义。教学者至多是编写或者引用一些选择、判断、问答、计算之类的习题进行训练,即使学生做题能力很高,但这样的美丽形式之后,其实质效果往往很差,也是教学者不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提高的重要体现。由于不注重本学科本身意义的思考,过于按传统思路设计课堂,导致学生重计算而轻分析,在数字游戏中逐步迷失了课程的真正方向。 

(三)课程教具落后、讲解抽象虚幻,学生很难步步跟进 

会计报表本身具有矩阵特点,数据复杂多变,数据关系严格统一,分析需要借助于大量计算加工过程和表格进行,如果单纯运用黑板和粉笔的方式,会消耗许多口舌告知学生的数据定位,浪费许多时间描画各类表格,并且还要使用落后的计算器进行运算,使得课堂效率大为降低,分析过程的时间就会被大量挤占。而如果难以调节课堂气氛的话,学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陷入疲倦而放弃了分析环节的听讲。但如果采取多媒体演示(尤其是excel表关系)往往会事半功倍,讲解清晰直观,演示具体快捷,计算迅速准确,使得数据表格计算的时间大为缩短,为分析环节腾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宝贵精力,易于师生很好地达成其目标。很可惜,许多学校在会计报表分析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好多媒体以及office数据处理软件的强大功能。 

(四)导学行为缺乏目标驱动,自主探究的潜在动力没有充分调动 

兴趣是学习第一动力,任务驱动是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之一,它集中体现在课堂架构的设计思路之中。任务驱动的本质实际上是目标驱动,不仅仅涵盖教学者日常导学的引入上,还应当形成常规,使学生在整个学期整个课程自始至终都明确其骨干任务,并将其作为敦促学习的持久化动力。但从目前情况看,任务驱动还仅仅停留在小打小闹水平上,是教师偶尔的设计,而且设计被看作是件艰辛的工作,往往难以持续。而学生则因教师的偶尔设计被“偶尔驱动”,并没有形成常规自觉的导学模式。由于教学总体思路的滞化,学生的兴趣难以调动,自主学习和积极探究的高职学生潜在品质没有得以充分培养,降低了该课程的学科价值和最终成效。 

(五)实训力度相对薄弱,教学成果难以检验,学生写作能力并未持续培养 

依据多年来的一贯做法,目前的会计报表分析课程日常练习基本上采取选择、判断、问答、计算、小案例分析等形式,而且许多数据是教材编者主观假设的,训练效果与实际工作形式相差甚远,不利于掌握实际技能。其实,本课程具有突出的模块化、专题性特点,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针对特定小型专题形成套路式项目导学、设计固定格式的信息表,要求学生按规范分步骤分析判断,最后形成基本一致的结论是完全可能的。由于各企业财务数据千差万别且容易获取,给同学布置各自不同企业、而操作方法却相对统一的分析任务,既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风气,大幅度消灭抄袭弊病,又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技能和规范写作的习惯,实现本课程的衍生目标。此外,本课程还可以通过大作业形式实现项目考核,给学生布置各自不同的企业财务分析任务,提交大篇幅综合性的分析报告,作为评定其学习实绩的基本依据,即类似于本科院校实施的课程设计,学生边做边学、学有所得的成就感会油然而生,这无形中又提升了他们敬业的精神和务实的作风。但遗憾的是,目前各院校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中,项目实训力度严重不足,课程的本质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

二、财务分析课程改革方案设计 

依据课程本质目标、特点,针对目前教学现状中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如下改革思路。 

(一)采取差异化的真实公司案例导教导学模式,实现持续驱动 

采取的办法是精心设计出固定格式的excel报表分析模板,但要求同学们各自选择不同的上市公司数据展开分析讨论,既可以作为常规实训使用,又为项目考核准备了充分基础,使学生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导学方式贴近工作实际。它包括小型项目驱动和大型项目驱动。小型项目驱动主要针对资产经营、资本经营、商品经营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营运能力、债务风险、发展能力、财务结构、利润结构、横向趋势分析及各类因素分析等局部专题,按模板指定格式自动生成的数据展开分析,各专题均可形成几十套上市公司分析数据和报告,也大大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水平。这种小性项目驱动可以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风气,大幅度消灭抄袭弊病,又能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技能和规范写作的习惯,实现本课程的衍生目标。大项目驱动主要针对本课程后阶段的学习和考核进行,通过大作业形式提交经过不断完善和规整的大篇幅综合性分析报告实现,必要情况下展开辩论大赛形式展开,并作为评定其学习实绩的基本依据,这十分类似于本科院校实施的课程设计,培养务实的作风。不管是小项目驱动还是大项目驱动,都是导学双方的自觉行为,从课程开课前直至期末考核结束后,项目驱动均能自动实现持续化、常规化,对该课程的改革模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开发标准化案例仓库,丰富导学资源,方便全程考核 

本课程十分适宜项目教学,且实用丰富,课堂上可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传递财务报告等信息的优势,大量引进案例,在同学之间开展辩论,深入把握。同时,在学期后段安排综合分析报告会,交流观点,激发碰撞。要把学生的分析成果适时转化为导学案例、试题资源,日积月累,不断完善。 

(三)加大实训力度,以物化成果检验导学绩效,并持续培养其衍生能力 

日常练习要尽可能减少选择、判断、问答、计算等形式,训练形式尽可能贴近实际工作方式,以利于掌握实际技能。因此,要在学生逐步完成各家上市公司分析报告的基础上,利用资源适时推出标准化的活页式课堂实训卡、课程成果卡,作为常规实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标准化是指纸张、表格、大体基本思路格式统一,便于规范操作、积分考核、持续登记及资源备份。应当用一年左右时间逐步完成标准化活页式课堂实训卡的制作,并不断完善和丰富。同时,要将实训贯穿于导学全过程,二者不予严格区分,互相借力,实现完全融合。 

财务分析重在分析,而分析的物化形式——分析报告需要严谨的思维、恰当的语句、符合规范的文稿写作加以表达,尤其是分析性结论以及为了论证各种结论而引入的各种客观数据都需要认真斟酌,需要用恰当的语言予以串连,封面、目录、正文、附注、参考、后记等页面关系,标题、段落、表格、图形之间的搭配等,以及辩论前的准备和辩论过程的交锋,都会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各种矛盾,需要其不断克服,会计报表分析课程可以有效训练他们的写作与排版技能及应变能力。导学和考核过程应当把这些能力要求纳入打分因素,培养其适应职场文案等工作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不断引入最新研究成果,更新分析方法,课堂设计精炼科学 

要随时形成新的认识、架构新的体系、拓宽教学内容,务必使理论方法与实务界紧密接轨。要对原课程标准、原教学计划作许多调整,废弃重复、过时和不切实际的理论和项目,经常性地增加新观点、新方法,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与报告的撰写,重新组织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科的实用性拓展其内在价值,并且应在电子资源和作业上得以体现。 

(五)课程考核重应用检验,将标准化实训、辩论、真实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成果纳入体系综合评价 

导学和考核过程应当把写作水平、文档排版、答辩效果等能力要求纳入打分因素,引导其适应办公室职场工作的能力。考试无论采取闭卷或开卷形式,都要基于同一公司案例完整数据形式,要求做到以下三点: 

1.题型紧扣学科特点,均采取综合分析的方式,通过给定的数据表格,要求完善有关资料并展开各方面的专题分析,考察其分析与概括能力,集中体现本课程的基本目标,也有利于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 

2.数据资料要集中统一,均来自于同一个上市公司,讲求真实和时效,分析结论有价值,先各专题分析,后综合评价,提升辩证思维和提炼能力。 

3.内容全面,应涵盖本课程基本知识单元,题量大,且要点要明确,有利于考察同学们的敏感性和操作能力。 

总之,当前财务分析或类似课程具有体系成熟但案例不足、教学者重理论兜售而轻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等缺陷,导学过程应予以重大变革,实施差异化的真实公司案例导教导学模式,大量开发与课程标准基本一致的财务分析专题案例和综合案例仓库,推行标准化实训与考核,丰富导学资源,不断引入和探索最新的分析方法研究成果,并调整课程成绩评定方法,将写作、排版、答辩等要素纳入考核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财务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研究

1 财务分析课程特点

《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本科专业为培养财务专业人才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之一,是以会计核算和报表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采用一系列专门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了解企业过去,评价企业现状,预测企业未来,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或依据的经济应用学科。

要求学生系统掌握财务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点,着重把握分析方法,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框架,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在财务分析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分析的素质。

2 财务分析课程改革的目的和目标

本课程考核的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过程的落实,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理解把握课程的内容,引导学生实现各个学习环节,达到学习目标,保证学习质量。

课程考核要实现的目标:通过考核检测学生对财务分析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和学生对财务分析理论的应用程度。通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设计与制作上市公司PPT,使学生掌握财务分析信息基础、财务分析方法、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达到全面训练和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素养的目的。

3 现行财务分析课程考核方式的不足

现行的考试方式为:平时成绩(20%)+ 期末成绩(80%),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出勤率进行考核。期末考试方式为传统的闭卷考试,考试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和案例分析题。

现行考核方式的不足:

①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对财务分析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从考试的题型可以看出考核的内容大部分都是记忆性的知识,只要学生在考试之前背诵一段时间就能拿到好的成绩,至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基本无法在试卷成绩中体现出来。

②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是理论考试,所有的考试内容都是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则无法在试卷中体现出来。

③这种考核方式会导致学生上课缺乏主动性。只要考试之前学生拿出几天的实践突击背诵,即使不听课,也会取得好成绩,所以,有很多学生会对上课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讲。

4 新的考核方式设计

新的考核方式分为三部分:平时成绩(30%)+技能训练(30%)+ 课程设计(40%)。

表1 学生成绩构成和考核形式表

4.1 平时成绩考核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①课堂出勤率。出勤(含平时听课情况)(10 分):随机点名,缺席一次扣1 分(病假和事假除外,以有效的请假条为依据),缺席三次以上不允许参加考试。

②课堂讨论(10 分)。课堂讨论主要是在讲授财务分析理论的同时,为了加强同学们对财务分析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课堂上给出上市公司案例,让同学根据给出的案例结合讲授的理论知识,进行讨论,老师抽查根据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出成绩。

③课后作业完成情况(10 分)。每次作业按完成的质量分为几个等级给分,满分为10 分,多次作业的平均成绩为该项成绩。

4.2 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①软件操作(10 分)。根据财务软件完成数量,计算准确程度,操作步骤为该项成绩。

②系统测试(10 分)。根据电脑自动测试、自动生成的成绩给定。

③实训报告(10 分)。根据每名学生撰写的实训报告给定成绩,包括,操作步骤完整性、数据计算准确性,格式、字体是否工整规范,内容是否完整。

4.3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①PPT(20 分)。要求学生选取一家或几家上市公司,收集、整理其相关信息,并进行财务分析,针对沪深上市公司近5 年相关资料制作PPT,考察财务分析信息的完整性、全面性,财务分析方法计算的合理性,财务报表分析的趋势分析与垂直分析、财务效率分析、财务指标分析及杜邦分析的应用情况,不少于30 页。②分析报告(20 分)。主要是撰写财务分析课程设计报告,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形成分析报告,不少于3000 字,排版、打印,为防止网上抄袭行为,课程组教师组织答辩。

5 新的考核方式取得的成效

5.1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新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分布在整个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打破了沉闷的纯理论教学方式,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5.2 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学生的各项能力如综合运算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财务综合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计算机设计制作能力、总结、概括、写作、创新能力、表达、应变的能力等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并且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也加深了学生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对于未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撰写毕业论文有很大帮助。

5.3 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

这种考核方式的好处是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地投身到技能训练中去。平时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的互动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技能训练主要是采取软件教学方式,让学生人人参与,对各个关键知识点进行强化训练,真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期末课程设计,主要是检查学生对财务分析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本课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素琴.财务分析课程教学与考核方法改革探讨[J].商业会计,2012(04).

[2]张亨明.财务分析应注意事项及对策探讨[J].经济师,2007(06).

[3]刘建勇,朱学义,李文美.《财务分析学》课程建设及创新研究———兼论学生财务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4).

篇4

一是基本采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虽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财务管理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但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全面运用财务管理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用不大,而且在《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中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所以在这一门课当中仍然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就没有突出其实践性的目的。

二是教学形式比较陈旧、老套,仍然是为老师为中心,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在上课的时候,首先由老师把财务管理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然后再组织学生对相关的财务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由于学生都已经学过《财务管理》等相关的课程,所以学生往往对这种教学模式兴趣不大。

三是实训课程的考核方式单一,学生之间相互抄袭实训报告,没有达到考核的目标。

四是实训的案例大多都可以在网上查询到相应的资料,导致部分学生直接抄袭网上资料,没有起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

五是《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目前的教学大纲虽然也列出实训内容的七大模块,但只是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没有突出财务管理实践性的特征,而且主要的试验工具是计算器,没有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也不能激发学生的份。根据问卷调查得出的结果,毕业生普遍反映在工作中经常使用Excel,并且感到Excel的相关知识不够。比如,问卷中问到毕业生一天工作中使用Excel的时间大致多长?调查的统计结果显示,100%的财务毕业生在工作中都会使用到Excel,28%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37%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3-6小时,26%的毕业生使用Excel的时间在1~3小时。由此可见,Excel在财务工作中的使用频率是非常高的。问卷还问到毕业生目前Excel的水平级次。3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Excel水平还是入门级,52%的毕业生处在初级水平,只有14%的毕业生处在中高级水平。由此可见,在校期间就加强学生Excel在财务工作中训练非常重要。问卷还问到毕业生觉得Excel对于财务工作的帮助有多大?调查结果显示,全部的毕业生都认为Excel对于财务工作有所帮助,76%的毕业生认为Excel对于财务工作的帮助非常大。很多毕业生都普遍反映在工作中需要从用友、金蝶等ERP系统中取数,而取出来的数据是非常多的,通过需要用到Excel进行汇总整理和财务分析。由此可见,一方面,学生在毕业后从事财务工作需要大量用到Excel,往往由于缺乏Excel的相关操作知识而影响到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学校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又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动手操作能力。所以学校开设的实践课程和工作以后的工作需求脱节了,亟需对《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设计

二、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体系设计

(一)主要目标

针对目前《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以及Excel在企业财务工作中的广泛运用,按照“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思路,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Excel等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模拟实训环节,去解决财务管理中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通过《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达到如下目标:一是通过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基于Excel的财务决策管理等方法,大幅度提高财务管理实务操作技能,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通过实训,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财务管理等主要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和提高其分析解决实际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主要内容

在课程体系设计时,首先结合《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国际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基于Excel的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优化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和财务综合分析等各个教学模块。然后,通过模拟典型企业的财务决策等问题,逐步地给出相应的和现实仿真的环境和条件,使得学生可以运用基于Excel的财务管理模拟实训不同模块,连贯地、持续地及系统地解决相应问题。从具体内容来讲,首先是让学生熟悉实验企业的所在行业、生产经营情况以及一些基础数据。之后分为七大模块进行学习和操作:(1)基于Excel的企业筹资决策,解决企业筹资方式和筹资渠道的选择,资本成本的计算等筹资决策问题;(2)基于Excel的企业投资决策,运用Excel等工具计算净现值、内部报酬率的等投资决策指标,学习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解决企业综合等决策问题;(3)基于Excel的营运资金优化管理,熟悉和掌握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管理模型等;(4)基于Excel的利润的分配管理,掌握利润的分配流程和各种股利分配政策等;(5)基于Excel的企业财务预算编制,掌握财务预算的过程,熟悉销售预算、资金预算和资本预算,编制预期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6)基于Excel的财务分析,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分析等;(7)基于Excel的企业并购和国际投资决策,掌握企业并购的价值评价和国际投资的评价指标等。总之,《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借助于Excel的工具,把Excel等工具引入到《财务管理模拟实训》课程教学中,假设一个模拟的企业,给出相应的模拟数据,去解决这个模拟企业的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操作为主,指导老师辅导为辅。指导老师需要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监督学生要独立完成各个模块的实验。

篇5

一、引言

大学本科财务分析课程是财会类专业核心课程,这门课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务会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设置,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培养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学习财务理论知识同时学生要有财务专业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是培养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实现财务分析教学在企业实际中的运用目标,很多高校教师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张先治(2007)指出保证财务分析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设一个全面的财务分析教学系统。陈卫军、徐文学、陈平(2012)指出财务分析课程采用实训教学时可以选取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作为实践教学的案例材料,培养学生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的能力。财务分析教学方法与模式的创新是为了提高财务分析教学质量,培养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运用所学财务分析知识在实践中的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知识技能专业人才。与此同时,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提高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质量也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授《财务分析》课程中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再将实际案例融合进去,让学生们以学制用,充分理解和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是将一个典型案例并与《财务分析》课程讲授的知识点进行分析的一种案例教学方法。一般会让学生在巨潮资网上选取结合当前经济热点的行业的财务报表,通过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数据为基础,对该企业进行财务分析,这样学生对分析的案例公司较熟知,同时在教授理论知识时更能让学生增加兴趣。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选取某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时要剔除具有复杂业务的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业务太复杂将会影响财务数据准确性;并且不能选取ST公司作为案例公司,该类公司连年亏损,财务数据不稳定且不具有代表性,可能随时退市。在选取的上市公司最好是近几年公司业绩良好并稳定属于具有良好前景的企业;同时最好是成熟的上市公司,上市时间在五年以上的一般财务数据及资料相对比较完善。根据以上要求选取的上市公司作为典型案例来用于《财务分析》课程的讲解具有全面性和可靠性,有利于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知识更加具体。

(二)实践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基于会计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知识要求较高,并且要求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还要具有较强的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财会专业学生要想学好财务分析课程,首先要掌握会计学,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除了需要进行案例教学之外,更需要加入实践环节。实践教学第一是要培养学生通过运用软件直接可以计算财务数据中相关数值的能力,第二是培养学生结合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锻炼自身分析公司财务数据的能力。实践教学一般分成上机操作教学和课堂组织讨论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财务数据的分析以及财务报告的撰写,将应用型财会专业人才今后输送到企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上机操作教学进行上机操作,首先让学生上网,进入上市公司网站,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将选取的公司财务数据导入Excel中。然后通过所学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并运用Excel的计算功能对上市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财务比率分析,最后撰写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报告,报告中说明上市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并提出自己对该公司相对应的财务见解。与此同时在分析上市公司报表时,要求学生了解与该公司同行业情况,并将同行业相关数据导入Excel中对比分析该公司与同行业财务状况。上机操作教学让学生掌握运用Excel如何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各财务指标的分析比如财务比率分析、质量分析和综合分析,更好地让学生将课堂上所学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方法得到实践训练。

2.组织讨论教学组织讨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将班级学生以四五个人为一个小组,组织各组同学对选取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分析出相对应的指标进行分析得出案例上市公司近几年的财务状况,如公司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投资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能力,分析得出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上市公司可能需要完善的意见。组织讨论课时,一般由各组选派代表,并通过制作PPT的形式讲解各组选取上市公司的基本简介、行业基本状况、披露该公司的财务报表以及相对应的财务比率,同时对在分析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提出小组的意见,汇报完毕以后其他组学生对该组同学讲解的内容进行提问或者评价。通过互动学习可以提升学生们对于这门课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了专业知识,对分析案例公司的情况更加了解,拓宽了课本之外的知识。互动学习之后,授课教师对每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给予点评并提出改进的意见。通过组织讨论教学的形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让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各组同学分析上市公司的方法以及针对不同公司财务状况提出的宝贵意见。

三、提升财会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的前提是需要专业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财务分析课程教授与学生的掌握,从而影响到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效果。该门课程是与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都有相关性,随着信息时展,固步自封的学习模式早已被淘汰,专业学科知识都在日新月异信息时代中不断更新,专业教师要随时对自己进行充电,学校可以组织同行专家为年轻专业教师进行知识讲座。专业教师要具备教研能力,研究新的教育理念,采用适合财务分析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授课不能采用填鸭式教学,课堂上要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消化本节课的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实训部分自主学习习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专业教师要具备运用先进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提高授课效率并在课堂授课时可以及时补充一些专业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多的接受到专业知识增加专业知识面。专业教师具备运用网络教学模式,网网上的学习资源丰富,巨潮网、上深交易所数据都披露了财务分析所需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数据,这些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可用于财务分析的教学。另外教师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借助qq、微博等沟通工具进行课下答疑。专业教师利用寒暑假深入到企业中锻炼实践技能,结合在企业锻炼中实际发生的事项作为案例进行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大学中专业教师要具备双能型的教学资质,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提高财务分析的教学质量。专业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就财务分析课堂表现进行反思、检查、评价、总结。在总结时,可以向本专业教师探讨教学思路,学习或借鉴同行的教学经验,这样教师教学能力得以螺旋上升,从而财务分析课程质量效果会稳步提高。

四、总结

提高财务分析课程质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生自我能力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方法影响着应用型人才学习这门课自我的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实践技能,从而让学生对该门课深层的理解起到关键作用。与此同时,教师通过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对专业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加全面具体,在学生将来学习专业课程时可以更好地把相关课程衔接在一起,在各门课之间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卫军,徐文学,陈平.基于上市公司网上资源的《财务分析》实训教学探讨[J].财会通讯,2012(1中).

[2]许秀梅,王秀华.基于分析能力培养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环节设计[J].财会通讯,2013(6中).

[3]张莉芳.《财务分析》课程开放式案例教学法[J].财会月刊,2014(1下).

[4]高娟.《财务分析》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J].财会通讯,2015(1).

篇6

基于上述会计专业学生应具有的能力构建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划分为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项技能实训模块及综合实训模块。各模块与能力的对应关系见图1。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主要针对会计基本技能开展,设置实训课程有珠算、点钞、会计书写、计算机应用。这些基本技能都需要具有一定的熟练程度,因此,应在学生入学后即开始安排基本技能的训练课程,珠算、点钞应要求学生在速度上达到一定水平,会计书写应要求学生达到规范要求的标准,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举行珠算点钞技能大赛、会计书法比赛。计算机应用主要是使学生掌握Windows、Of-fice等办公软件及财务软件的基本应用,虽然在专项技能实训模块中,有些课程的实训内容是上机进行的,如《会计电算化》、《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等课程,但学时还是比较有限的,学生要先熟悉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再进行相应的课程训练,这样课程训练的内容会相应地减少,很难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应在基本技能训练模块设置计算机应用实训内容,一方面使学生熟悉Windows、Office等办公软件的应用,另一方面,可了解财务软件,熟悉EX-CEL,作为专项技能训练的辅助训练。在课程设置上,先熟悉Windows及Office的基本应用,在有计算机实训内容的学期,可按课程设置实训内容,辅助专项技能训练。

专项技能实训模块对会计核算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会计监督能力应具备的各项能力进行专项的学习和锻炼,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具体的课程有基础会计、会计电算化、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税法、审计、财务分析,各门课程按各自的特点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注意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融合,而不是仅仅是在实践学时中进行实践教学,例如在理论课讲授时,可同时向学生展示凭证、账簿、报表、纳税申报表、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资料等,使学生对会计工作使用的工具、成果及有关概念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教学,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加深对理论知道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审计、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做出财务决策等。综合实训模块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综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综合模拟实训及毕业实习,综合模拟实训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动态会计模拟环境,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模拟对象所发生的交易事项进行会计处理,做出会计报表并进行分析。综合实训要实现真正的综合,从内容上可划分为会计核算、行业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监督四个子模块,会计核算子模块包括建立会计账簿、记账、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报表及纳税实务,在实训时不只让学生手工建账,还要让学生利用会计软件建立账簿、编制财务报表。

由于会计人才的就业面广,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便于学生对各行业的会计工作进行了解,方便以后从事各种行业的会计工作,在行业会计模块给介绍部分行业会计知识,如小企业会计、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非盈利组织会计、石油企业会计、预算会计等特殊行业的会计。财务管理子模块包括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决策。会计监督子模块包括进行内部审计及外部审计。

毕业实习是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作好过渡。为将学生的毕业实习落到实处,使学生在实习期有所收获,应多选择一些业务全面、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作为院校的专业实训基地,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会计与审计的技能及方法。同时还要做好实习期间的管理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应定期与学生及实习单位指导教师沟通,并定期到实习单位走访,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保证校外实习的质量。

二、建立会计实践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多是在实验室或校外进行,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督与考核,就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应建立全面的会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分别对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项技能实训模块及综合实训模块的实践内容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综合得出学生的实践总成绩。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及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

篇7

随着大学生实践教学课时量的增大,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也开始逐步深入至全国各大院校。而使用得最多的应该属用友新道公司研发的这款VBSE软件,VBSE-VirtualBusinessSocietyEnvi-ronment跨专业实训课程是通过仿真社会中的企事业单位及其相关部门,给予学生高仿真的岗前实习。该款软件不仅设计了制造业、供应商、贸易公司,还设计了与这些企业息息相关的机构,例如: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局、工商局等。如此一来,学生就能够真切地接触到企业的实际业务,还能够了解和掌握该企业所在部门与机构单据传递的流程。但是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的引入到底能够给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带来哪些影响呢?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宗旨都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而结合这一服务宗旨,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普遍开设了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会计综合实训教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手工模拟实训和计算机模拟实训。手工模拟实训是指在老师的带领下,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某个制造业企业一年中的某个月的账目,即:“一套帐”式实训课程。计算机模拟实训是把手工账的内容录入至计算机,完成这个企业总账、固定资产、薪资管理、UFO报表的操作。虽然整个实训过程中会涉及到会计凭证的填制、分类账的登记、科目汇总、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业务。但是整个实训过程几乎没有涉及制造业企业与其机构单据传递的流程,例如:企业在工商局注册公司的流程、纳税申报流程、银行基本账户的开设、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流程等。所以,学生即便完成了整个会计综合实训也很难把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中。

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影响

1.打破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模式的局限

首先,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大多采用“一套帐”的模式进行授课,且实训的教学内容也是固定统一的。其次,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没有对会计职业岗位做出相应的细化,例如:会计主管、出纳、会计人员、审计人员各自的岗位在会计模拟实训过程中并没有做出针对性的训练。另一方面,在企业中会计人员是需要和其他各部门人员有工作上的配合和协作,这样会计人员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其会计岗位的要求。然而,VBSE虚拟仿真实训是一个设置单人单岗、对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会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高仿真模拟平台。它通过搭建仿真的企业实景实现“上学即上班”、“校内实训就等于校外实习”的理念,从而真正的把课堂变成职场。在这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中,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会计职责岗位的分工,熟悉实务操作型会计岗位人员与机构的交涉流程,例如:纳税申报流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签署、银行申请贷款业务的基本流程。

2.转变会计专业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思路

“一套帐”式的会计综合实训主要以专业教师讲授为主,而针对这种VBSE虚拟商业环境实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讲授者,而是作为一个教学顾问来辅助学生。显然,教学思路的创新对会计专业教师就显得格外重要。换而言之,这种教学思路的转变需要授课教师扩宽自身的知识体系,在熟练使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法、财务分析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融合经管类其他专业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实现跨专业的协同性。

3.帮助整合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并发现其内在联系

会计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中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而这些课程都相应地开设了单项专业实训教学环节,比如:基础会计实训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会计凭证的填制及财务报表的编制;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总账、薪资管理、固定资产、供应链等模块的操作业务。但这些单项的专业实训课程不仅形式单一,而且无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会到会计专业整个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但是VBSE虚拟商业环境实训是把零散的专业知识整合,然后以情景案例的形式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会计专业的学生就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把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并且能够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去发现专业知识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就供应商企业而言,其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利润分配活动要求学生在使用VBSE虚拟商业环境软件时整合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课程中所学知识点来为仿真企业的CEO提供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在这个做预算及分析的环节就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熟悉会计各专业知识体系间的关联性。

三、结束语

VBSE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以情景教学作为依托,通过模拟制造业企业、供应商企业、贸易公司的财务业务,打破了传统会计模拟实训教学的局限、转变了会计专业教师固化的教学思路、整合了会计专业知识体系。在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决策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还扩展了教师的知识面,达到互利共赢的局面。因此,笔者认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平台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起到了创新、改革、推动的作用。通过这个平台的搭建,能够更好更多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让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毕业就上岗,迅速完成学生到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1]用友新道“.把企业搬进校园”VBSE引领新航道[EB/OL].2011.

篇8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的培养方案都将会计课程列入其中,就其实施教学的效果来看,尚未能达到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会计课程的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二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三是教材体系不完善,四是教学过程重理论完整性,轻实践应用性,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过程存在的诸多问题,对其开设的相关会计课程进行适当的整合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针对专业特点,明确会计课程能力培养目标

专业特点的差异决定了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学目标决定培养人才的类型与方向,并直接地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教学过程中。从培养目标和就业去向看,高职院校非会计专业不是培养会计专业人员,而是培养懂会计、会用会计经贸管理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会计的核算职能就是为经济管理搜集,处理、存储和输送各种会计信息,这需要的是学生把握会计核算能力。会计监督是指通过调节、指导、控制等方式,对客观经济活动的合理、合法有效地进行考核与评价,并采取措施施加一定的影响,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这需要学生具备会计信息的使用能力。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培养他们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培养他们产生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是看懂企业财务报表,利用会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全面看懂财务分析报告,能理解和应用(而不是提供)会计信息,理解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影响,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针对各专业特点组织实施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

二、实施课程整合,有效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在明确了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从课程整合出发,合理传授会计理论与实践知识,过去很多高职院校中的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往往都是分别开设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与《财务管理》三门课程,或者由于课时的限制只开设其中的两门甚至一门,教师授课基本按照会计专业的大纲、教案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其结果不是课时不足,就是囫囵吞枣,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根本无法实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实施对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通过我们对非会计专业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确定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整合

在高职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中,相关的会计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将其相关的课程知识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调整教学内容,形成适合各专业特点的《会计技能教程》。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认识会计。本章主要从会计信息对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出发,导出会计的概念、特点、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应遵循的会计原则和会计规范等基本知识。第二章会计循环,从经济活动出发,对会计等式、会计循环的基本程序、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与账簿、试算平衡、结帐等进行介绍,第三章借贷记账法。从各专业特点出发,介绍应用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的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的各种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使学生能对借贷记账方法有深入的理解,同时能对基本的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第四章财务会计报告。向学生介绍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使学生认识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理解会计报表对企业经营管理管理的独特作用,为学生能够进行综合财务分析打好基础。第五章会计实践。从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产生的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的编制,进行一个会计循环的模拟实践教学,使学生对企业会计实务有一个全面真实、形象具体的认识,从而加深会计技能在所学专业中的作用。第六章企业会计报表综合分析。本章是非会计专业学习会计课程最终目标的综合体现,从企业会计报表实例出发,向学生介绍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树立会计报表分析整体性、综合性的观念,在理解会计报表编制的基础上,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分析方法。第七章企业业绩评价与管理。本章主要介绍筹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成本费用、收入与利润的管理,掌握财务控制、企业业绩与财务分析的技能,本章技能重点放在企业业绩与财务分析上,使学生学会通过财务分析全面做好企业业绩分析。

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帮助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树立会计思维方式,了解会计工作实践,掌握基本的会计工作技能,从而全面认识会计与其专业的关系,实现经贸管理类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

2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

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除了在教学内容上实施有效的整合之外,在教学环节上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改变过去一贯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环节设置。在每章节理论教学中,设置单项技能实训,在一个会计循环的理论教学结束后,给学生以两周的综合技能实训。在综合技能实训结束后再向学生介绍会计报表分析与企业业绩评价与管理,在全部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综合实训,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

实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会计技能的核心教学过程。在设计会计实训实践教学环节时要注重针对性,采取循序渐进、综合强化、不断提高的原则。整个实训实践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单项模拟实训、学生分组进行自主会计模拟练习、院外实训基地综合实训演练。

知识模块单项实训,在这一环节,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实施相应的实训项目,并对学生的实训成果加以评价。这一过程与理论教学穿插实施,每完成一个环节的理论教学,即安排学生进行实践训练。

分组自主会计实战演练。在实训教学中将3—5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在教学中由老师安排学生的会计角色进行单项技能联合实战演练,完成相应的会计岗位任务。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随时与各小组学生保持联系并做现场的岗位实战指导。

院外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阶段,学生被安排到学院的实训基地或其它企业进行综合实训,一般以小组的形式独立顶岗。对于这样的顶岗综合实训一般时间的安排跟相关专业的毕业实习相结合,所有开设会计课程的非会计专业,在其顶岗实习期间,要求进行至少两周以上的会计岗位综合实训。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各班级安排两周的综合会计岗位模拟实战实训。对于顶岗实训的效果评价由企业管理人员与学校教师共同评判,对于综合会计岗位模拟实战实训效果由学院老师进行评判。

三、稳定师资队伍,强化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教材建设

篇9

二、改进建议

1.围绕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会计实训的质量和水平。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基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框架,我们已初步建立起了会计实训平台,并已将部分08级、09级学生送往实训基地进行会计实训。实践证明,会计实训是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目前会计实训的档次还不高,实训的重点是在会计账务处理等层面,这仅仅提高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对能进行财务分析、税务处理等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因此,应提高会计实训的目标与要求,比如在学生完成现行会计实训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实训单位的情况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企业经营管理出谋划策的能力。目前,合作双方正在探索延长实训时间、增加实训内容和实训科目等措施,全力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2.拓宽会计实训的内容。会计实训的内容不能仅仅局限于制造型企业,应进一步拓宽到其他类型的企业,使学生在毕业后能适应多种类型企业的要求。在进行会计实训时,可以一个跨行业的企业集团为蓝本,例如一些大型的综合股份制企业,以其下属不同类型的子公司,如制造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金融企业等作为一个个模块分别进行模拟,再给出一些母公司(企业集团)本部的经济业务(这算一个样本企业),同时要准备多个样本,让学生实训后进行横向比较。这样进行实训,可以使学生分别就不同类型企业的会计核算进行实训,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此外,还要适当增加一些后续课程的模拟实训,例如财务分析、审计等。现在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而作为高校的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应包含培养高级会计人才的任务。

3.专项模拟实训与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对于会计实训课程的具体安排,笔者认为应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在学完《会计学》后或者在学习中间,安排一周的时间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操作,实训课配合理论课进行,相关理论讲完后,紧跟实训。其次,在学习完《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主干课程以后,安排两周左右的时间进行以制造型企业为对象的会计实训,要求学生对制造型企业的会计核算、成本核算进行仿真操作,初步完成培养报账型会计人才的目标。最后,在所有的课程教学计划完成后,进行综合模拟实训,让学生有一个理论和实践全面结合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在专项模拟实训的基础上,将以前几次的实验资料加上新的母公司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的模拟实训,还可以做一些跨专业的、跨学科的创新性大型综合实验。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校外实训基地,让学校与一线工作岗位直接连接,并进一步探索“带薪实习”(已经开始探索),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专项模拟实训与综合模拟实训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做到实训与理论同步,用理论指导实训,为实训服务,同时循序渐进的实训过程也有利于学生稳步地掌握相关知识。

4.延长会计实训时间,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现行教学计划中实验教学课时数一般偏少,部分主干课程的教学缺少实验环节;有的课程虽设置了实验课时,但是往往因理论课时紧张而被挤掉。大多数学校只在第六、第七学期设置几周的实验课程,不仅时间短而且内容也不够全面,导致效果不理想。笔者主张从会计基础课程到主干课程都要设置实践环节,即实验教学的安排要与专业理论课同步,或安排在对应的理论课之后。在教师教授完相应理论课程后,实践环节应尽量将学生送往实习基地,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延长会计实训时间,每学期至少有一到两门课程中要设置实践环节,让学生每学期都有机会到实际工作单位实训,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会计实训的时间,两者并行授课,让学生一边学一边做,从理论到实践,实践到理论,多次反复循环,使学生在牢固掌握会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大幅度地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5.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基于以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应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检验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从而进一步改善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为避免有些学生出现只把实训当做任务、消极偷懒等情况,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竞争考核机制,根据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相应的激励,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和实训效果;还应对学生在实训期间的工作表现、业务操作能力、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实训总结等的成绩进行评定。

篇10

随着我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目前大学教育从早期的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大众化的教育让众多学生享受到大学资源的同时,也带来了就业难的问题。特别是会计专业,更是面临着招生过多,供过于求的困境,在会计专业本科生都面临就业难的情况下,职业学院要想学生在就业中占优势,就要提供差异化、优质化服务,目前高校实行学科型教学方式,培养的是知识型人才,而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而职业学院的学生在职业技能、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上有自己的很大优势,相对于企业来说,更实用。而要突出这一点,我们就要将实践教学当作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对高职会计专业而言,达到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途径主要有两个: 一是参加社会实习; 二是学校开设实践教学。

会计社会实习本来是会计专业学生增强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会计工作岗位是企业单位的特殊岗位。该岗位责任重大,会计岗位这种特殊性决定了企业往往不欢迎学生到企业实践,何况某一会计个体的实际经济业务很少能涵盖理论教学上所讲授的各要素各环节各方面的内容。加之学生忙于找工作,毕业生的实习环节显得十分薄弱,绝大多数学生的实习效果不佳,往往流于形式,这样,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要多想办法,可以通过和企业联合办学,来培养学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建立会计实训室,通过会计实训室来进行会计实践教学。

一、实践教学模式

(一)和企业联合办学

这种方法是找一些当地的企业进行调查了解,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学生以企业的学徒角色一边参加企业的劳动,一边在学校学习职业课和基础课,学校针对企业的实际问题开展教学和研究。比如有的企业上了ERP,而各个企业的ERP是针对这个企业自己的特点设计的,这样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就要增加相应的内容,保证学生在工作后可以直接上岗,为企业省却了培训职员的时间和精力。

(二)建立实训室

首先要在学校专用实训楼里面建会计实训室,将实训室划分为几个区域,区域之间用材料隔开,每一个区域为一个企业的仿真财务室,设立财务科长、出纳、会计、业务员各一名,可以模拟公司财务部实际工作环境及业务,开展会计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以及仿真实训教学。还要设立两家银行。每家银行也用材料隔开,进行银行业务往来,然后还要设置一个发原始凭证的柜台,柜台里面要设置专门放原始凭证的装置。

其次要编制或者购买系统的实验教材或实验指导书。针对几家企业,每一个企业有一套财务数据,很多企业之间会发生一些业务往来,针对这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习手段, 并将其紧密结合,即将手工会计下的财务会计实训和电算化条件的会计信息化实训合并,这样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实训时间, 培养学生的岗位协同能力, 综合业务处理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再次,不仅要注意单方面的动手能力锻炼,还要注意管理能力、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立即投入工作,无需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二、实践教学内容

(一)会计实践内容

其教学实践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入门,具体来说包括熟悉会计工作环境、熟悉实训指导书、熟悉操作流程,建立会计账簿,填制各种原始凭证,审核各种外部和内部原始凭证,编制有关工资、固定资产、存货及成本核算计算表,编制及审核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算账,银行对账、财产清查、往来账管理,期末账项调整,期末对账、结账,编制纳税申报表,编制财务报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实结,整理会计资料,装订存档。

(二)考核方法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评。

2、考评分两个方面:一是实训过程考评,二是实训结果考评。实训过程考评占40%,实训结果考评占60%。

3、考勤占实训过程考评的50%,迟到达6次或缺课达4节,考勤成绩不及格,缺课达实训课时的10%,考勤成绩记零分。缺课达实训课时的10%以上,实训成绩不合格。

3、实训过程考评注重实训小组的组织管理、全部工作过程及其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实训学生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岗位操作要求及业务流程完成实训内容,考核合格。不按照岗位操作程序及业务流程的要求进行操作,每发现一次扣10分,达到4次以上则该小组考核全不合格。

4、实训结果考评主要看提交的实训资料和实训报告。评分标准如下:

(1)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占30%。

(2)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占30%。

(3)账簿登记、报表编制占20%。

(4)会计档案装订占10%。

(5)财务分析报告、实习报告编写占10%。

(三)实训安排

大一上学期学习初级会计,每周理论课8个课时,包括两节单项实训课,共80个课时(包括27节单项实训课),学期的最后三周开始综合实训,此时的综合实训是10月份的业务,开始进行综合实训的时候,学生还没有学习报表部分的内容,所以综合实训不做报表部分的训练,等讲完报表后,再做报表部分的训练。综合实训和我们学校的实训一样,一个学生自己从头到尾做完所有的会计业务,做出报表。综合实训课3周×每天6节课=90个课时。

大一下学期学习中级会计,每周理论课8-10个课时,包括2个单项实训课时,最后三周开始综合实训,此时的综合实训是11月份的业务。

大二上学期学习成本会计,每周理论课8,包括两节单项实训课,最后三周开始综合实训,此时训练12月份的业务。

大二下学期开始进行仿真实训,做12月份的业务,从开学第二周开始,每班轮换进行。

这种实训方式能让学生基本上熟练掌握会计操作的全部技能,培养分工协作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提高手工操作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处在一个发展、变革的时期,这个时候谁做的好,谁就走在了前面,我们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和人们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努力创立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思路,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改变目前高职会计教育的现状,为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顺利就业创设条件。

参考文献:

[1] 张银兰. 加强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8, (04):138-139

[2] 董春丽. 关于开放教育会计实践教学的思考[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01):30-32

[3] 贺珍瑞. 关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08, (08):94-95

[4] 杨泉良. 对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室建设与管理的探索[J]. 成人教育, 2008,(01):28-29

篇11

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会计行业结构的重大变革,财务机器人取代了大量会计从业人员,大大提升了财会工作效率,却也使行业人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并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业务与能力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是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智能财务”时代的会计课程体系突出的特征就是跨界、融合。因此,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使知识不再禁锢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传统课程内,而是借助新技术,积极推进会计专业的“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实现会计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迫切需要重新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智能财务”时代复杂问题的能力。

1“智能财务”模式下重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财务机器人”进入会计行业,人工智能对会计专业的冲击掀起了巨大风浪,会计专业也重新定位为“大数据与会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考核评价方式、实习实训内容、师资队伍培养等诸多方面。其中,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直接载体,重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1.1“智能财务”需要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智能财务”时代,不是单纯的使用财务软件来完成会计的部分工作,而是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规格,是一种更前瞻、更优化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面对人工智能的挑战,传统的会计专业也迎来了发展的瓶颈。业财一体化、财务数字化、大数据财务分析等和智能会计相关的字眼扑面而来,让人应接不暇。重新定位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梳理会计专业课程、重新构建会计课程体系,是培养现代会计人才的重要前提。

1.2“智能财务”有更广阔的课程选择空间

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往往只重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旨在培养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而忽略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专业知识的拓展;“智能财务”模式下,要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人的能力培养是全方位的、立体的,不仅要跨越行业职业,而且还要跨越职业的不同层次。面对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专业课程的内容选择更加广阔,既可以选择关联专业的课程,也可以对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不同程度的深化、融合[1]。此外,“智能财务”时代还可以引入企业行业参与课程建设,共同开发财务平台,并将其运用到人才培养中。

2现有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质上依然是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具体包括:1)公共基础课程;2)专业技能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3)选修课程:限选课程、任选课程。设置的课程依然是传统会计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

2.1学科体系设置的专业课程,没有体现“智能财务”的岗位能力培养

目前,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仍然是支撑传统会计教学的课程体系,如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完成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也只能从事编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工作,而目前这些工作已经被财务机器人所替代,“智能财务”时代需要的是具有业财一体化处理、大数据财务分析等管理型财务人员。目前所设置的课程,既没有结合“智能财务”的发展现状,也没有深入研究“智能财务”时代企业岗位需求的变化、需要具备的岗位能力,更没有体现会计岗位能力的培养方向。课程设置没有深入探究目前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内容设计没有深入分析研究相关会计岗位的技能需要,没有融合“智能财务”的内容,致使教学与实际脱节,与工作岗位脱离。

2.2教学内容传统单一,缺乏特色培养

当前,大多数学校对业财一体化、财务数字化、大数据财务分析、会计沙盘模拟经营、财务共享等现代企业所需要的会计相关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前瞻性,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与企业实际所需要的业务能力相互脱节。在数字财务时代,财务基础信息和会计报告已经可以由计算机进行处理了,越来越多的会计从业人员更多地是从事管理会计、资本运营管理分析、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工作。目前很多学校会计专业并没有设置相关对应课程,所以大多数学生没有扎实的智能财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智能财务对会计人才的要求差距很大。

2.3会计实践教学注重形式,不能与企业“智能财务”对接

“智能财务”时代,更需要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更要借助于实践教学。从目前来看,学校的实践教学各个项目是割裂开来的,依然侧重于单个项目的操作实训,这是最基础的实训。校内实训没有形成递进式实训体系,更没有深入研究要通过哪些实训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智能财务”时代,实践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增加几个基础实训的层面,是满足不了企业对新型会计人才的需求的,如果实践教学没有放在真实的公司情境中,就无法达到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目的。

3重构“智能财务”课程体系的建议

从会计专业名称的改变也可以看出智能时代对传统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的课程体系对于“智能财务”的实施带来两个方面的阻碍:1)专业课程自成体系,无法加入更多的“智能财务”的相关内容;2)现有的课程设置对于培养学生多方位职业能力的作用有限,不能实现传统课程与“智能财务”需求的有机融合。重构课程体系势在必行,一方面要系统化地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梳理,优化科目,将人工智能在会计中应用的内容整合到课程体系之中,另一方面要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构建,优先选择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需求的课程。智能财务背景下,需要的是具有专业融合、学科交叉的学生。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时,要考虑多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2]。财务知识是一个知识体系,未来所需要的复合型财务人员,要有宽广的知识面、跨专业的能力,进行大数据处理的能力。

3.1对接“智能财务”下企业人才需求,增设相关课程

3.1.1增设“人工智能类”专业课程面对人工智能的影响,学校应当面向企业的需求,对传统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创新会计课程设置,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纳入学习范围,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互联网思维,将先进的技术融合到学习任务中。会计理论内容应当结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保持理论内容与实践工作的紧密结合。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应增加业财一体信息化、大数据财务分析、财务共享等方面的课程,适当学习计算机相关技术,以配合计算机专业人员设计、开发财务核算及管理软件,培养学生大数据分析与财务管理的能力,具体的可以在专业平台课中增设大数据基础课程;在专业核心课中增设python在财税中的应用、财务共享与智能服务、RPA财务机器人应用与开发、智能财税等课程;在任意选修课中增设区块链技术基础、互联网金融、物联网技术概论等课程。3.1.2增设智能管理类综合实践课程校内实践课程是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岗位技能要求的载体,职业学校要特别重视理实一体教学和专业实践课程实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勤于思考的能力。在专业课体系中要构建完整的递进式实践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结合智能财务时代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形成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会计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可以保留一些基础性实训课程,如:企业与会计环境认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应用技术实训等课程;另外可以增设更高层次的综合实训课程,如:企业经营与流程实训、智能财税综合实训、大数据财务综合实训、智能管理会计综合实训、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实训等课程[2]。3.1.3增设“1+X”证书模块课程会计专业的“1+X”证书试点工作充分体现了“智能财务”时代,企业对会计岗位技能的更高要求。由企业遴选的“X”个最具代表性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也充分体现了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会计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要求,因此学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重点选择部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行课证融合,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入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中,其余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以有选择地在专业拓展课程(选修课)中进行设置。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财务分析能力是现阶段会计专业的核心能力,因此专业系部可以选择“大数据财务分析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核心证书融入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信息技术的进步,促使业财深度融合;财务机器人的应用,让业务流程的节点更加自动化;财务共享服务的普及,让业务流程更加标准化。因此,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业财一体信息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财务数字化应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作为主要证书融入专业基础课程模块;财务共享服务、大数据财务管理、大数据财务分析等证书可以融入拓展课程模块。3.1.4增设跨专业模块课程“智能财务”时代需要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在校期间,学校要鼓励学生多专业发展,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未来职业迁移能力,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考虑增加跨专业模块课程,如:网络信息安全、证券投资分析、计算机审计、人力资源会计等课程。学校开发跨专业课程,有机融合会计专业和其他智能财务相关专业的课程,解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关键技术应用能力,开发技能训练模块,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选择不同模块进行专项强化学习。比如在动态财务管理课程中,设置初级、中级两个模块,初级模块中包含业财一体信息化平台的基础设置与维护、期初数据录入、业财协同基础业务处理、增值税业务处理及电子档案管理等单元[4];中级模块包含了财务基础业务智能处理、税务基础业务智能处理、资金基础业务智能处理及电子档案管理等单元,形成跨专业的拓展课程模块。3.1.5重构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企业不断深入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而学校却一直将传统的财务会计内容作为主要课程进行日常教学。为了适应“智能财务”的时展,专业负责人要带领课程团队成员仔细分析管理会计的七大领域内容,找准切入点,将管理会计的重点内容融入财务会计,重构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在成本会计课程中融入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的内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加大投融资管理、预算与绩效管理、营运管理等管理会计的内容[3]。学校应充分融合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学生对财务数据的评估能力、预测能力以及财务决策能力,培养出兼有业务处理和财务决策能力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3.2依托现有课程体系,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

随着会计信息化发展、财务软件的应用,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已经设置了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在“智能财务”的新时代,更有必要对会计信息类课程进行完善。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优化传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类课程、会计电算化课程,形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基础等全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类课程,为今后的人机协同工作打下基础。

3.3适应“以人为本”理念,拓展管理沟通类课程

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应根据重新定位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系部应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即会计职业素养模块、专业综合能力模块、专业职业技能模块。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不断创新的精神,会计职业素养模块可考虑开设会计情商类课程,拓展职业素养、管理咨询、社交礼仪、商业伦理等课程,从课程思政角度结合地区文化特色设置文学欣赏类课程,培养学生爱国家、爱家乡、爱职业、爱岗位、终身学习等方面的素质。

3.4对接职业标准,制订“智能财务”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

习专业发展对接职业标准、职业素养,在职业标准框架下,对接职业岗位,制定“智能财务”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课程内容有机渗透技能大赛标准、智能财务需求,与行业企业联合完成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和修订,以适应“智能财务”模式下产业结构调整、跨越式发展。教学模式以企业大数据财务分析为主要任务,实现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的改革[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中,广泛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基于财务终身学习平台,组织线上线下教学,制订出完善的“智能财务”产教融合的课程标准。

3.5整合“智能财务”相关课程,确定递进式课程内容

整合相关课程,融入人工智能、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计算等内容,实现由低到高的阶梯化培养。在课程体系运行过程中,学校将相关课程的考核要点整合为一个个实践项目,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操技能训练同步化、一致化,真正促进教学内容与实践项目之间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智能财务”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财务。“智能财务”模式下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依托人工智能,融合“1+X”证书课程,对接技能大赛标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结合行业企业要求与专业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模块化、递进式课程体系,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多门课程与多种技术相融合。学校对接职业标准,开发融合“智能财务”的项目课程,以产教融合的方式,补充、改造、升级相关实验、实训课程;建立财务智能实训室,将数字技术应用到财会专业教学中去,实现课程融合的教学与应用,真正实现学历与能力、学习与素养的有效融合,为“智能财务”模式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曾惠芬.“互联网+”时代财务共享服务趋势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18(1):101-102.

[2]郭晓玲.财务机器人背景下财会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统计经纬,2019(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