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4 21:55: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智能化营销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实现电力资源智能化的营销管理,需要实现电力资源智能化服务和智能化市场管理两方面的内容。而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管理需要实现的这两方面内容,相互依靠,共同促进电力资源的智能化营销管理水平。如果缺少了其中一方面的内容,不仅会影响另一方面的落实效果,还会深刻影响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对于智能化电力营销的内涵,需要把控好对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的理解,所谓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一方面要对电力资源的掌控使用实现智能化,另一方面要根据电力资源的社会具体使用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最大化满足社会发展对电力资源的发展要求。其中,电力资源智能化服务是智能化市场管理的基础,而智能化市场管理中所解决的问题,又能给智能化服务提供相应的参考。
1.2智能化电力营销的相关手段描述
电力资源智能化营销,是电力企业发展必须要重视起来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智能化营销,建立起沟通电力企业和电力用户的桥梁,在发现电力供应问题的同时,充分了解电力用户的需求,帮助电力企业构建更符合客观实际要求的电力输送方案,保证电力质量的同时,做好电力安全稳定的输送。电力智能化营销所包含两方面的内涵,智能化服务与智能化市场管理相互协作,共同促进智能化电力营销的质量,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打好基础。电力资源的智能化服务,是指电力企业根据用户的现实生产状况和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强、科学合理的电力资源输送方案,为用电企业提供不同的电力资源服务。这种服务方式不仅可以实现电力资源服务的定制化,减少电力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大大提高用电企业的满意度。因为电力资源的配送与用电单位实际用电进行了匹配,减少了电力资源的浪费,为社会资源的节约贡献了力量。电力资源的智能化服务,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基础上,还可以充分满足企业的实际要求,加强电力资源提供商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联系,对于电力资源的充分使用起到重要作用。电力资源智能化服务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增加用电企业的市场黏度,电力企业还可以充分根据服务反馈进行自我调整,实现电力企业的良性发展。电力资源的智能化市场管理,需要依靠现代化的数据收集技术和数据分析技术,以计算机为基础平台,根据收集的市场数据,经过科学、严谨的分析,取得市场需求,为电力企业向市场方向更好的改进,打好数据基础。电力企业要想在竞争日益加大的情况下占据市场,实现企业的建设发展,必须对电力使用企业充分重视,对电力市场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进行了解,只有这样,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才能从市场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市场要求的发展规划,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的发展。在电力资源的智能化市场管理中,首先要确定好电力管理地区的电力运行方式、用户数量分布等信息,然后根据相关信息,利用现代科技,制定相应的数据采集手段和方式,完成市场数据采集工作。完成数据采集工作之后,依靠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得出市场的最终需求,并以市场需求为最终导向,对电力企业的未来发展进行调整。
2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的描述
2.1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重要性描述
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电网运行故障,提高了电网运行的质量和效率,对于电力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行中,如果没有安装配备相关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在配电网络出现突发问题时,有可能造成巨大损失。虽然配电网络在建设过程中,对建设质量进行了严格控制,但并不能保证配电网络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当出现突发状况造成配电网络运行故障时,通过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及时发现,并在故障发生第一时间进行解决,把配电网络因故障出现的损失降至最低。目前,智能化配电网的管理包括了配电网的计量管理和可靠管理。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中的计量管理是对电力电网的实时监控和数据收集整理,而配电网络的可靠管理则是对配电网络故障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排除故障,保证电力电网安全稳定的正常运行。
2.2智能化配电网络的计量控制管理
配电网络的计量管理,是根据电力网络的实际运行效果,采用科技含量高、故障率低的现代化设备,完成电力网络运行过程中的所有数据采集工作,包括了配电网络运行数据、用户数据等。根据配电网络运行情况采集回来的数据,经过科学整理分析之后,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实时情况,对电力电网的运行进行调整,以实现电力电网的智能配电管理。电力信息的计量管理采集,包括了电力电网信息的采集、电网设备的远程控制等内容。电力电网的信息采集,是指电力企业使用相关智能化设备,对电力电网的运行数据和用户电力使用情况数据进行全面采集整合,这些数据包含了电力电网故障记录、用户用电量等重要信息,通过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根据数据分析所得出的结果,对电力电网实行适当干预,保证电力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电力电网的智能化计量管理,还包括对用户用电量的准确查询和记录,对电力用户电力使用情况的实时数据,同样可以进行显示。电网的智能化计量管理,不仅提高了用户电力使用情况的准确度,也减少了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用工成本,提高了企业工作质量。对实时电力电网资源的显示,便于统计某个时间段电力用户的电力使用情况,为电力使用者提供正确决策参考。电力电网的计量信息管理,还包含对电力电网的远程控制内容,通过远程控制,能大大降低电力电网的运行成本,同时,降低电力电网发生故障的概率,对电力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力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中,如果发现了电力电网某一偏远地区出现故障,但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等问题,相关技术人员难以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完成电力电网故障排除工作的重任,需要电力电网进行远程控制解决故障。
2.3智能化配电管理系统的可靠性描述
电力电网的可靠性管理,是指对配电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相关手段进行实现,在配电网络的规划管理中,充分依靠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电力电网的稳定运行进行实时监控,如果电力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突发的自然状况、设备问题导致的配电网络不能正常工作,那么监控设备就要及时进行报警,通知相关技术人员尽快对配电网络的问题进行解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配电网络对需要输送的电力资源质量必然有所提高,配电网络的压力也会随着增大,这就对配电网络的监控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配电网络的运行发展情况,提供新的监控设备,并研究新的监控方法和管理手段,以促进配电网络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发展。
一、配电网智能化电力营销的概念分析
所谓的智能配电网就是将先进的测控技术、通信工程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组合在一起,使用智能先进的开关仪器、配电终端等,实现数据的智能化收集、存储、分发、反馈和更新。利用各种高级应用技术的可视化软件的支持,激励各用电客户主动积极的参与电网的互动活动中来,轻松的实现配电网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保护、监测、优化、控制。实现非正常工作情况下的自愈控制,让电客户使用安全、优质、可靠、经济环保的电力供应和其它附加服务。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增强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智能电网建设多赢。
二、智能配电网的特征
智能配电网相对于传统的配电网工程而言,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这些优势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供电质量:采用成熟的电子技术、供电质量补偿和实时检测技术,可以优化控制电压,减少输电损耗,确保电压满足要求,还可以对一些对供电质量反应敏捷的设备的连续性、高质量的供电。
2.提高供电可靠性:智能配电网可以降低由人为因素和自然灾害因素对电网造成破坏的能力,可以对产生的电力故障进行智能化处理,减少故障的发生,防止对电力用户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当主网断电的情况下,马上启用分布式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等组成的微网系统保障如医院这类对电力依赖较为严重的用户的供电,实现供电自愈功能。
3.提高了跟用户的互动能力:通过用户通信网络和智能电表技术,实时反馈用户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可以投入设备让具有分布式发电能力的用户在用电高峰期间对配电网反向供电,这样的用户就可以有许多的附加服务的权利,是电力行业的服务理念从以电力企业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转变。
4.提高了用电的兼容性:智能配电网允许在配电网线路中增加各种储能装置、分布式发电单元、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能够满足与配电网络进行无缝隙连接,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这种技术有效的增加了配电网络工作的灵活性,大大的提高了用电的兼容性。
5.可视化操作平台的应用:这个操作平台可以实时的采集整个配电网络各种电力设备工作数据参数,并将这些数据同离线管理数据进行对比融合、实时查找电力故障发生地点,实现维修管理、设备管理、用电管理以及停电管理的信息化,为工作人员提供辅助决策和高级分析的图形界面。
三 智能配电网的组成及作用
1.分布式发电单元:分布式发电单元能够提高电能使用效率和降低用户成本,节约能源,降低了配电网络的负荷量。
2.能量与通讯网络:这部分有开放性的特点、是基于标准的架构为基础,涵括了数据通讯网络和智能电力仪器,这是将来电力交换系统的必备部分。
3.用户入口:用户入口CP(customer portal)类似于一个使电力用户与整个配电网进行互动的一个通道:(1)共同享有先进的智能电力设备和高级用电服务之间的资源。(2)能够给用户更多的用电选择、相关增值服务。(3)还可以为电力部门的工作人员提供自动读表、远程控制和诊断、用电质量监测等方面的技术革新,可以解决电力行业相关的问题。
四、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基本构成分析
从目前的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来看,主要分成了5个部分,分别为:客户知识管理、客户负荷管控、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资源价值评价。对于这五个部分,我们可以做如下理解:
1.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客户知识管理分析
在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客户管理制度和客户管理程序,能够实现对客户用电量数据的采集、归纳和分析。通过这些技术手段,电力企业能够很好的了解到客户的实际用电量需求,并以此作为电力营销的基础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做出正确的电力营销策略。所以,在当前的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下,客户知识管理非常重要。客户管理主要起到了整个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基础作用,为其余的4个环节提供基础的数据。在目前的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运行过程中,客户知识管理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了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发展。
2.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客户负荷管控
负荷管理系统在电力营销管理中的应用确保了通信的可靠性,并有着较大的数据存储量,具有实时性,数据采集准确,传输速度高。电力营销管理中负荷管理系统的应用,规范化、高效化和科学化了营销工作,为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系统支持。实践证明,电力负荷控制对于电力生产、电力营销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在电力企业的智能化电力营销中,我们不但要扩大销售额提高销售数量,还要有效监督客户的付款情况,减少因为电费拖欠给电力企业带来的损失。从目前电力营销模式的运行来看,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有必要对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风险管理,保证客户的信用等级维持在良好的范围内,对于客户信用等级低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中,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主要是对客户的电费欠缴情况、偷电和漏电情况,制定具体的监控措施,避免电力企业营销存在较大风险。所以,对于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来讲,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我们应放在重要地位,保证电力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降低,并处于良好的监控之下。
4.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
对于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来讲,和传统的营销模式一样,也需要对客户关系进行维护和管理,保证电力企业的营销部门与客户形成有效的沟通,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和沟通机制,保证电力企业的营销手段能够取得效果,并受到客户的欢迎。从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来看,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客户关系管理主要利用信息技术为支撑,对客户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形成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资料,以备电力企业营销部门查询和使用。在客户关系管理中,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还为客户提供政策参考,帮助客户建立需求模型,分析客户企业的优缺点,实现为客户服务的目的,因此来达到客户至上的服务目标,保证电力营销的有效进行。
5.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客户资源价值评价
在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中,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进行客户资源价值评价的过程中,不但要对电力企业现有的客户群体进行有效评价,还要对电力企业的潜在客户进行评价,以此来保证客户资源价值评价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为了做好客户资源价值评价工作,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重视建立客户资源价值模型,通过对价值模型的分析,可以找出电力企业最大的潜在客户,进而为电力企业营销找到的适合的对象。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客户资源价值评价的作用,积极推动价值评价取得预期效果。
五、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智能化电网的发展下,以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为主的营销方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通过对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中5个部分的分析,我们对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为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化电网的建立,智能化电力营销模式会迎来越来越重要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项目管理的内涵。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PMI在其编写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把项目管理的内容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但其中比较能凸显项目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差异的、也是项目负责人较为重视的是: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2.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优势。(1)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柔性:项目管理提供了临时性动态灵活的组织方式,能够改变其结构和资源来满足不同项目的变化的需要。其面向结果、面向产品、面向顾客的形式较好地适应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有利于企业在有限的资源的约束下,以适当的成本快速抢抓商机或应对危机。(2)项目管理的思维具有系统化: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有利于对复杂问题的集中攻关。面对交叉的综合性质的工作,项目管理能构筑各个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来加速工作和调和各职能部门任务的内在冲突和矛盾,能够对项目中的管理功能及多个组织单元的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3)项目管理的领导方式上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它强调个人责任,项目经理是将所有的工作努力汇集起来并指向单一的项目目标的关键,这种个人责任,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先决条件。(4)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项目管理使得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打破了传统组织架构中的等级观念,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鼓励相互尊重和创新的企业文化,项目成员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协调,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有利于集体决策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工作过程的割裂和各环节信息传递的延误,进行高效衔接、协调、监督和控制,减少管理费用,提高利润率。(5)项目管理具有系统化、程序化、模块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能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尤其管理手段上,它有比较完整的技术方法,而且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开放性。(6)项目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有更好的工作能见度和更注重结果,有利于明确责任,分配资源、激励士气、提升绩效,便于评估、考核、总结、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变化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将企业的各种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诸如IBM、朗讯、AT&T等纷纷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活力。
二、现有的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营销管理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大多数企业营销部门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专业化组织(职能型、产品型、市场型和地理型),即职能化组织结构。按职能专业化设置的组织结构大都是“金字塔式组织”。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1)高度集权。(2)组织各部门形成“仓筒”,协调困难。(3)业务流程支离破碎,整合功能薄弱。
2.营销策略安排缺乏系统性。目前,营销管理的各项决策和操作往往过分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感觉,而缺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主要表现为:(1)策略安排前后缺少衔接。(2)策略之间不能相互呼应。(3)整个营销管理过程缺少连贯性。
3.营销成本管理盲目粗放。现实的营销管理中成本管理上常常缺乏总体考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机性。企业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任务重,往往忽视战略规划,短期行为居多。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营销管理方法偏重定性方法、较少采用定量方法。
三、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
1.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内涵。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是指: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结合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以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为中介,运用项目组管理的方法,分析、识别、评价营销管理中能项目化运作的所有营销活动并实施项目管理。也就是说把营销作为一个系统,在管理层面,应用项目组管理的理念,建立营销项目管理组织,整合企业范围内所有的营销项目管理活动。在实施层面,将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应用到具体的单一营销项目中。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营销管理方式,包括两个层面的管理:营销项目组管理和营销项目管理。(1)营销项目(Marketing Project)。从营销管理的流程角度来看,当前企业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现状使得每一个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营销都具有了一定的独特性和时效性,我们可以将这种日益项目化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营销称之为营销项目。同时,如前所述,若从营销管理的职能角度,也可把每一次市场调研活动、新产品上市活动、营业推广活动和公共关系活动等视为营销项目。(2)营销项目组(Marketing Program)。企业中的营销管理作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职能,将伴随企业的日常运营而长期存在。因此,单一营销活动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企业的营销管理就是成功的,只有当每一次营销活动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才能认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是成功的。营销管理需要通过对相互关联的营销项目的集成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比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组管理的定义:以协调方法管理一批项目,以获得单个管理它们所不能获得的效益。整个营销管理可看做一个大项目组,称之为营销项目组。和项目不同,项目组没有明显的开始或结束,因此,企业中接连不断的营销项目构成了营销项目组。
2.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特点。(1)战略管理:各个营销项目的开展不仅要符合单个营销项目的目标,而且要符合企业整体的营销管理战略;(2)系统思维:管理企业范围内的所有营销项目,而不是数量有限的个别项目,是涵盖项目、项目组的由点到面的系统管理模式,管理组织;(3)职能整合:是项目管理职能与营销管理职能的有机融合;(4)持续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基准比较,不断提升管理绩效;(5)市场导向:要求企业的所有(营销)职能部门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围着同一目标,协同工作;(6)团队文化:在本质上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强调团队精神,讲求沟通与合作,需要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四、营销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包括两个层面的管理:营销项目组管理和营销项目管理。通过营销项目组管理,分析、识别出单个营销项目。每一个营销项目的管理过程均是项目管理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在分析营销项目的项目周期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交付物、主要项目管理活动、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如下所述。
在营销项目的启动阶段,应注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授权。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营销管理活动包括:分析营销机会,确定市场目标。相应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明确项目需求,获取正式授权,组建项目团队,识别利益相关者。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调查表、SWOT 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性分析、签发项目授权书。
营销管理是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从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到营销策略组合的一个完整的过程。然而,目前的营销职能组织与运作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这种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另外,营销策划、市场调研、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大量的市场营销活动具有目的性、一次性、独特性的特点,具备了项目的特点和项目化的基础。因此,在分析现有营销管理模式问题的基础上,将项目管理的模式引入营销职能活动中,既能很好地解决现存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又能对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一、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的内涵。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PMI在其编写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把项目管理的内容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但其中比较能凸显项目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差异的、也是项目负责人较为重视的是: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2.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优势。(1)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柔性:项目管理提供了临时性动态灵活的组织方式,能够改变其结构和资源来满足不同项目的变化的需要。其面向结果、面向产品、面向顾客的形式较好地适应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有利于企业在有限的资源的约束下,以适当的成本快速抢抓商机或应对危机。(2)项目管理的思维具有系统化: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有利于对复杂问题的集中攻关。面对交叉的综合性质的工作,项目管理能构筑各个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来加速工作和调和各职能部门任务的内在冲突和矛盾,能够对项目中的管理功能及多个组织单元的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3)项目管理的领导方式上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它强调个人责任,项目经理是将所有的工作努力汇集起来并指向单一的项目目标的关键,这种个人责任,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先决条件。(4)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项目管理使得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打破了传统组织架构中的等级观念,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鼓励相互尊重和创新的企业文化,项目成员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协调,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有利于集体决策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工作过程的割裂和各环节信息传递的延误,进行高效衔接、协调、监督和控制,减少管理费用,提高利润率。(5)项目管理具有系统化、程序化、模块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能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尤其管理手段上,它有比较完整的技术方法,而且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开放性。(6)项目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有更好的工作能见度和更注重结果,有利于明确责任,分配资源、激励士气、提升绩效,便于评估、考核、总结、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变化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将企业的各种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诸如IBM、朗讯、AT&T等纷纷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活力。
二、现有的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营销管理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大多数企业营销部门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专业化组织(职能型、产品型、市场型和地理型),即职能化组织结构。按职能专业化设置的组织结构大都是“金字塔式组织”。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1)高度集权。(2)组织各部门形成“仓筒”,协调困难。(3)业务流程支离破碎,整合功能薄弱。
2.营销策略安排缺乏系统性。目前,营销管理的各项决策和操作往往过分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感觉,而缺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主要表现为:(1)策略安排前后缺少衔接。(2)策略之间不能相互呼应。(3)整个营销管理过程缺少连贯性。
3.营销成本管理盲目粗放。现实的营销管理中成本管理上常常缺乏总体考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机性。企业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任务重,往往忽视战略规划,短期行为居多。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营销管理方法偏重定性方法、较少采用定量方法。
三、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
1.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内涵。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是指: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结合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以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为中介,运用项目组管理的方法,分析、识别、评价营销管理中能项目化运作的所有营销活动并实施项目管理。也就是说把营销作为一个系统,在管理层面,应用项目组管理的理念,建立营销项目管理组织,整合企业范围内所有的营销项目管理活动。在实施层面,将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应用到具体的单一营销项目中。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营销管理方式,包括两个层面的管理:营销项目组管理和营销项目管理。(1)营销项目(Marketing Project)。从营销管理的流程角度来看,当前企业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现状使得每一个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营销都具有了一定的独特性和时效性,我们可以将这种日益项目化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营销称之为营销项目。同时,如前所述,若从营销管理的职能角度,也可把每一次市场调研活动、新产品上市活动、营业推广活动和公共关系活动等视为营销项目。(2)营销项目组(Marketing Program)。企业中的营销管理作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职能,将伴随企业的日常运营而长期存在。因此,单一营销活动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企业的营销管理就是成功的,只有当每一次营销活动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才能认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是成功的。营销管理需要通过对相互关联的营销项目的集成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比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组管理的定义:以协调方法管理一批项目,以获得单个管理它们所不能获得的效益。整个营销管理可看做一个大项目组,称之为营销项目组。和项目不同,项目组没有明显的开始或结束,因此,企业中接连不断的营销项目构成了营销项目组。
2.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特点。(1)战略管理:各个营销项目的开展不仅要符合单个营销项目的目标,而且要符合企业整体的营销管理战略;(2)系统思维:管理企业范围内的所有营销项目,而不是数量有限的个别项目,是涵盖项目、项目组的由点到面的系统管理模式,管理组织;(3)职能整合:是项目管理职能与营销管理职能的有机融合;(4)持续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基准比较,不断提升管理绩效;(5)市场导向:要求企业的所有(营销)职能部门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围着同一目标,协同工作;(6)团队文化:在本质上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强调团队精神,讲求沟通与合作,需要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四、营销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包括两个层面的管理:营销项目组管理和营销项目管理。通过营销项目组管理,分析、识别出单个营销项目。每一个营销项目的管理过程均是项目管理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在分析营销项目的项目周期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交付物、主要项目管理活动、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如下所述。
在营销项目的启动阶段,应注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授权。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营销管理活动包括:分析营销机会,确定市场目标。相应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明确项目需求,获取正式授权,组建项目团队,识别利益相关者。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调查表、SWOT 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性分析、签发项目授权书。
在营销项目的计划阶段,应注意工作范围的细化和可执行性。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营销管理活动包括:确定市场营销组合,确定市场营销预算,制定市场营销计划。相应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确定项目范围,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编制项目进度表,确定项目预算,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制定项目沟通管理计划,制定项目采购计划。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WBS、OBS、责任分配矩阵、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甘特图、网络计划技术、关键路径法、估算技术、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技术、合同评审、采购程序。
在营销项目的实施阶段,不仅仅关注传统的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和市场营销审计,还应关注风险控制。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营销管理活动包括:市场营销执行和控制。相应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沟通项目信息,建设高效项目团队,平衡项目冲突,管理项目合同,跟踪项目执行计划,控制项目范围变更,控制进度、成本,控制质量、风险、合同。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激励理论、S曲线、挣值分析、里程碑控制、赶工期法、费用预算法、质量检查表、因果分析图、控制图、流程图、实验设计。
针对目前营销管理现状,还应增加营销项目的收尾阶段,加强项目绩效评估和管理收尾。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项目移交审核,合同收尾,行政收尾。这里指的是单个的营销项目向营销项目组管理移交。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项目总结报告。至此,完成单个营销项目的管理。
参考文献:
营销管理是以需求管理为核心的从市场营销战略规划到营销策略组合的一个完整的过程。然而,目前的营销职能组织与运作模式存在许多问题。因此,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这种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另外,营销策划、市场调研、营业推广和公共关系等大量的市场营销活动具有目的性、一次性、独特性的特点,具备了项目的特点和项目化的基础。因此,在分析现有营销管理模式问题的基础上,将项目管理的模式引入营销职能活动中,既能很好地解决现存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又能对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一、项目管理
1.项目管理的内涵。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以达到人们的需要和期望。pmi在其编写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pmbok)中,把项目管理的内容划分为九个知识领域,即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和整体管理。但其中比较能凸显项目管理与一般企业管理差异的、也是项目负责人较为重视的是:项目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成本控制。
2.项目管理的特点与优势。(1)项目管理的组织具有柔性:项目管理提供了临时性动态灵活的组织方式,能够改变其结构和资源来满足不同项目的变化的需要。其面向结果、面向产品、面向顾客的形式较好地适应了信息技术带来的变化,有利于企业在有限的资源的约束下,以适当的成本快速抢抓商机或应对危机。(2)项目管理的思维具有系统化: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都贯穿着系统工程的思想,有利于对复杂问题的集中攻关。面对交叉的综合性质的工作,项目管理能构筑各个领域之间的横向联系来加速工作和调和各职能部门任务的内在冲突和矛盾,能够对项目中的管理功能及多个组织单元的活动进行整合,从而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3)项目管理的领导方式上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它强调个人责任,项目经理是将所有的工作努力汇集起来并指向单一的项目目标的关键,这种个人责任,是确保任务成功的先决条件。(4)项目管理的要点是创造和保持一种使项目顺利进行的环境;项目管理使得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大为缩短,打破了传统组织架构中的等级观念,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鼓励相互尊重和创新的企业文化,项目成员能够进行全方位的沟通协调,增强了集体凝聚力,有利于集体决策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工作过程的割裂和各环节信息传递的延误,进行高效衔接、协调、监督和控制,减少管理费用,提高利润率。(5)项目管理具有系统化、程序化、模块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特点,能为项目的成功实施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尤其管理手段上,它有比较完整的技术方法,而且项目管理的方法、工具和手段具有先进性、开放性。(6)项目管理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有更好的工作能见度和更注重结果,有利于明确责任,分配资源、激励士气、提升绩效,便于评估、考核、总结、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管理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变化的方法,越来越多的企业引入项目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将企业的各种任务“按项目进行管理”。诸如ibm、朗讯、at&t等纷纷采用项目化的管理模式,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活力。
二、现有的营销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营销管理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大多数企业营销部门的组织结构是一种专业化组织(职能型、产品型、市场型和地理型),即职能化组织结构。按职能专业化设置的组织结构大都是“金字塔式组织”。这种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1)高度集权。(2)组织各部门形成“仓筒”,协调困难。(3)业务流程支离破碎,整合功能薄弱。
2.营销策略安排缺乏系统性。目前,营销管理的各项决策和操作往往过分依靠操作者的经验和感觉,而缺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其主要表现为:(1)策略安排前后缺少衔接。(2)策略之间不能相互呼应。(3)整个营销管理过程缺少连贯性。
3.营销成本管理盲目粗放。现实的营销管理中成本管理上常常缺乏总体考虑,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与随机性。企业在抢占市场份额的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任务重,往往忽视战略规划,短期行为居多。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营销管理方法偏重定性方法、较少采用定量方法。
三、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
1.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的内涵。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是指:站在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角度,结合企业整体营销战略,以市场营销信息系统为中介,运用项目组管理的方法,分析、识别、评价营销管理中能项目化运作的所有营销活动并实施项目管理。也就是说把营销作为一个系统,在管理层面,应用项目组管理的理念,建立营销项目管理组织,整合企业范围内所有的营销项目管理活动。在实施层面,将项目管理的技术、方法和工具应用到具体的单一营销项目中。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营销管理方式,包括两个层面的管理:营销项目组管理和营销项目管理。(1)营销项目(marketing project)。从营销管理的流程角度来看,当前企业中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现状使得每一个特定产品和服务的营销都具有了一定的独特性和时效性,我们可以将这种日益项目化的特定产品或服务的营销称之为营销项目。同时,如前所述,若从营销管理的职能角度,也可把每一次市场调研活动、新产品上市活动、营业推广活动和公共关系活动等视为营销项目。(2)营销项目组(marketing program)。企业中的营销管理作为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核心职能,将伴随企业的日常运营而长期存在。因此,单一营销活动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企业的营销管理就是成功的,只有当每一次营销活动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才能认为企业的营销管理是成功的。营销管理需要通过对相互关联的营销项目的集成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目标。
比照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对项目组管理的定义:以协调方法管理一批项目,以获得单个管理它们所不能获得的效益。整个营销管理可看做一个大项目组,称之为营销项目组。和项目不同,项目组没有明显的开始或结束,因此,企业中接连不断的营销项目构成了营销项目组。
2.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的特点。(1)战略管理:各个营销项目的开展不仅要符合单个营销项目的目标,而且要符合企业整体的营销管理战略;(2)系统思维:管理企业范围内的所有营销项目,而不是数量有限的个别项目,是涵盖项目、项目组的由点到面的系统管理模式,管理组织;(3)职能整合:是项目管理职能与营销管理职能的有机融合;(4)持续改进: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基准比较,不断提升管理绩效;(5)市场导向:要求企业的所有(营销)职能部门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宗旨,围着同一目标,协同工作;(6)团队文化:在本质上需要企业全员参与,强调团队精神,讲求沟通与合作,需要将项目管理的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四、营销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施
营销职能项目化管理模式包括两个层面的管理:营销项目组管理和营销项目管理。通过营销项目组管理,分析、识别出单个营销项目。每一个营销项目的管理过程均是项目管理在营销管理中的应用过程,在分析营销项目的项目周期的基础上,根据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启动阶段、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交付物、主要项目管理活动、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如下所述。
在营销项目的启动阶段,应注重可行性研究和项目授权。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营销管理活动包括:分析营销机会,确定市场目标。相应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明确项目需求,获取正式授权,组建项目团队,识别利益相关者。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调查表、swot 分析、敏感性分析、风险性分析、签发项目授权书。
在营销项目的计划阶段,应注意工作范围的细化和可执行性。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营销管理活动包括:确定市场营销组合,确定市场营销预算,制定市场营销计划。相应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确定项目范围,制定项目风险管理计划,编制项目进度表,确定项目预算,制定项目质量管理计划,制定项目沟通管理计划,制定项目采购计划。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wbs、obs、责任分配矩阵、过程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甘特图、网络计划技术、关键路径法、估算技术、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控制技术、合同评审、采购程序。
在营销项目的实施阶段,不仅仅关注传统的年度计划控制、盈利能力控制、效率控制、战略控制和市场营销审计,还应关注风险控制。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营销管理活动包括:市场营销执行和控制。相应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沟通项目信息,建设高效项目团队,平衡项目冲突,管理项目合同,跟踪项目执行计划,控制项目范围变更,控制进度、成本,控制质量、风险、合同。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激励理论、s曲线、挣值分析、里程碑控制、赶工期法、费用预算法、质量检查表、因果分析图、控制图、流程图、实验设计。
针对目前营销管理现状,还应增加营销项目的收尾阶段,加强项目绩效评估和管理收尾。这一阶段涉及的主要项目管理活动及可交付的主要成果包括:项目移交审核,合同收尾,行政收尾。这里指的是单个的营销项目向营销项目组管理移交。使用的主要项目管理工具有:项目总结报告。至此,完成单个营销项目的管理。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5-0003-01
电网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我国的电力企业的生产和管理也实现了现代化和自动化,这种情况下,电网的营销和系统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服务质量的提升才是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1 智能化电力营销与配网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1.1 智能化电力营销系统的基本含义
要想做好电网的智能化的营销和管理,就必须要先了解相关的概念和原理,从目前我国的电力智能营销来看,可以分为智能化的电网市场管理和多元化的电网服务两个方面。
1.1.1 智能化市场管理的含义
所谓智能化市场管理,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对某个地区的电网的运行状况以及用户分布和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和管理的活动,这种管理方式需要通过相关的智能化的设备和数据分析形式来实现,同以往的数据分析的最大的区别和优势在于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因为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通过这种数据分析和管理,企业可以对市场有一个更加全面和详细的了解,也为企业的决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因此不仅可以有效的提供企业的发展和规划方案,还有助于企业调整和完善自身的营销策略。
1.1.2 智能化多元服务的含义
所谓智能化多元服务,就是企业根据电网用户的不同的需求,对客户实行不同的供电服务,不同于以往的单一服务模式,可以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用户的特点来制定新型服务方案。而这种服务的实行也是建立在对客户的需求的智能化的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所以也叫做智能化多元服务,这种服务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增加客户的粘性,也有助于企业根据用户的需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发展方案和营销策略,可以实现良好的企业和客户之间的互动。
1.2 智能化电网配网管理的基本内容
所谓智能化的电网配网管理,就是通过对现有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应用,分析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根据电量电流的特点实现更加优化的配网管理。
1.2.1 智能化的电网配网可靠性管理含义
电网的配网可靠性,指的是在配网的过程中对电网运行的安全和有效供电的管理,而智能化的配网管理则指的是通过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不断的更新配网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更加高效和安全的配网运行。一般来说,配网的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监管来实现:
1)对电网运行状况的实时有效监控。
电网运行中容易受到各种外力和自然环境以及突发状况的影响,所以要想实现对电网配网的安全管理,就必须要运用高新技术,加强对运行中的电网的状况的实时监控,实现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和提取,以此来评估电网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
2)对电网监控的更新和改进。
配网监管是一个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更全面的信息掌握有助于更加准确的分析配网的运行状况。所以有关企业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对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电网监管的水平,并且可以根据不同的地区制定不同的电网监管方案。
1.2.2 对配网智能化实行的计量管理
所谓配网智能化的计量管理,就是可以根据现代电网的运行特点,通过新型的智能技术实时搜集和整理电网运行的数据,并依此为可以提供更加全面和多元化的配网服务,也可以通过对电量的智能化的分析,来实现不同的电网运行方案的调整。一般来说,智能化的计量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电能的信息化采集。所谓信息化采集,就是指电力企业可以根据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对现有的用户的使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搜集和采集,可以将各种管理数据实行整合,有助于各种分析和管理活动的开展,较以往的管理方式,这种智能化信息采集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
2)智能化远程控制。所谓智能化远程控制,就是利用智能化的设备的遥控和远程操作功能,对存在异常运行的电网配网部分进行实时的调整和遥控,这样不仅可以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还能够减少人力的支出,实现了更加优质和高效的人工电网运行状况的干预,是未来电网操作的发展方向。
3)抄表的自动化计费。传统的抄表主要以人工抄表为主,这种方式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还存在较大的误差,而自动化的抄表和计费就克服了这些弊端,可以在高效抄表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源的节约,不仅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也增加了客户的满意度。
4)实时用电情况的显示。用户的基本情况和消费信息的显示,有助于企业的管理部门根据市场情况,制定和调整自己的营销和生产管理策略,可以实现更好的市场调研,所以用户信息的显示也是智能化的电网配网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用户用电情况的显示,不仅要涵盖具体的用电量,还应该对用电增加和减少的趋势进行显著的标示,这样不仅能够使企业掌握总体的用电量,还可以分析阶段性的用电形势的变化。
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化的电力营销以及配网管理是未来电网发展的方向,这些智能设备和管理方式在电网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不仅大大的提高了电网运行和管理的效率,还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用户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可以使企业在完善自身生产和管理行为的同时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因此智能化的电力营销和配网管理系统的应用应该引起企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智能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一直为教育界人士所重视。全国各大高校开始陆续引进智能卡,智能卡的引进有力地促进了高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高校引入的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正是智能卡技术的一种非常典型的应用。在高校中。教职工和学生人手一卡,该卡成为了他们的身份识别标志,其惟一性和卡内信息可修改性使得校园卡能很好地应用在高校的各个管理层面。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信息化的程度不高,高校教育信息化程度也受到限制,智能卡引入高校的时间并不长,从总体看智能卡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还非常有限,目前仅仅应用在某些特殊的部门,比如食堂、图书馆等等。因此,怎样把智能卡强大的功能应用到高校的各个管理层面,发挥出其作用。成为了一个非常热门的研究主题。
1 智能卡简介
所谓智能卡是IC卡(集成电路卡)的一种,其内部嵌有微芯片。按所嵌的芯片类型的不同,IC卡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存储器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是可用电擦除的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它仅具有数据存储功能,没有数据处理能力,存储卡本身无硬件加密功能,只在文件上加密,很容易被破解。第二类是逻辑加密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加密逻辑电路和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加密逻辑电路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卡和卡中数据安全,但只是低层次防护,无法防止恶意攻击。第三类是智能卡(CPU卡),该卡内的集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RAM和固化在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卡内操作系统COS(Chip Operating System),卡中数据分为外部读取和内部处理部分,确保卡中数据安全可靠,而且卡内包含一个RFI芯片,所以它们不需要与读写器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够识别持卡人,有些地方也称之为非接触式IC卡。
2 智能卡在高校中的典型应用
智能卡在高校中的典型应用是校园一卡通系统,其应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消费支付功能。通过校园卡内的电子钱包,持卡人可以在校园内任意一个与系统联网的消费网点以卡结算,实现数字化、电子化货币结算。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高校食堂里教职工和学生的就餐支付系统,一卡通持有者通过专门的充值系统采用预付费的方式将金额存入卡内,然后持卡消费。该应用可以为高校后勤管理解决现金就餐所带来的诸如卫生、腐败问题,更可以提高持卡者的就餐效率。第二是身份识别功能。校园卡表面印有持卡人身份标识,如学号或职工号、姓名、照片以及所属单位等,且教职工、临时工和学生等不同身份卡片的底色也不同,以便于身份识别。校园卡的IC芯片和数据库系统中均存有持卡人的身份信息,实现了校园内的电子身份识别,取消了各种证件。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持卡人持卡进入高校图书馆浏览,只有合法持卡人才允许进入,能通过图书管理系统进行图书的借还操作。如果出现延期借阅,管理系统会扣除卡内金额,完成逾期罚款的功能。另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学生上机操作。当前高校普及了计算机教育,大量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费上机查阅资料和学习,校园卡系统可以自动完成上机身份识别和费用缴纳操作,为高校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效率。
3 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应用面太狭窄的问题。事实上,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功能远比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强大。前面所述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日常生活管理领域。作为一个高校,教学管理始终是教育管理各个层面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涉及教学管理的诸多难题需要解决,比如教学考勤管理,而教学考勤管理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点名方式,其弊端显而易见,效率太过低下,特别是高校教学中普遍采取大课制,显然口头点名方式是不现实的,为此,完全可以利用校园一卡通的身份惟一性特点,实现自动点名。第二个是校园一卡通系统没有和学校已有网络资源紧密连接的问题。在智能卡引入到高校之前,各个高校普遍已经有了计算机网络系统,而且也实现了部分信息化管理,比如学生的学籍管理,考务管理等,但是这些计算机网络资源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是完全独立的。怎样把这些网络资源和校园一卡通系统整合起来,发挥其更大的作用,是当前摆在高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者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4 典型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本文以解决高校教学管理中最棘手的教学考勤问题为例,介绍一种基于智能卡的教学考勤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流程,以此为基础阐述类似问题的解决方案。本系统采用Philips Mifare one$50智能卡,以Visual Basie6,0+SQL SERVER2,000为编程开发平台。
4.1 Philips Mifare one S50智能卡结构
该卡为EEPROM结构,容量为8K,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为4块,每块16个字节,以块为存取单位,每个扇区有独立的一组密码及访问控制。其卡内结构如图1所示。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各自的密码及存取控制。存取控制为4个字节,共32位,扇区中的每个块(包括数据块和控制块)的存取条件是由密码和存取控制共同决定的,在存取控制中每个块都有相应的三个控制位。有关卡的详细存取控制请参阅文献。
4.2 教学考勤系统设计
该系统已经在学校学籍管理系统中注册并写入了校园一卡通中的学生信息(包括学生学号、姓名等基本信息和性别、年级、班级等可选信息)以进行教学考勤操作。本文设计开发的教学考勤系统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考勤软件系统主界面如图3所示。
利用该系统可以实现本地数据库中院系、专业班级的增删、修改,学生信息的增删、修改,并实现课程管理、教室管理以及核心的考勤管理,除此之外还能对考勤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等。系统实现了与远程教务处网络服务器的资源共享。
系统应用框图如图4所示。
4.3 教学考勤系统关键操作
该考勤软件的几个关键操作步骤如下:
(1)管理员对系统进行初始化操作,从教务处网络服务器上下载本次授课的相关信息数据,打开“考勤管理”选项设定诸如授课专业,班级,地点,开课时间等等信息,如图5所示。然后点击“开始考勤”。
(2)学生进入教室后,只需要持IC卡贴近读卡器,听到“嘟”的一声,就完成了考勤签到操作。系统将自动记录该学生考勤的相关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学号、卡号、班级、课程、上课时间、上课地点、签到时间和签到状态。该考勤信息将显示在考勤界面下方并记录在本地数据库中,如图5所示。如果学生在设定的上课时间前持卡主动考勤,则数据库记录的学生签到状态为“正常”;如果学生在开课后15分钟内持卡签到,则数据库里记录为“迟到”;15分钟后持卡签到,则数据库记录为“旷课”。如果已签到学生再持卡签到,系统将发出“已签到”的提示信息。如果出现学生请假情形,则可以由管理员选择“手动考勤”选项进行登记,并注明原因,以备统计。因此数据库中将出现四种类型的学生考勤状态,分别是“正常”、“迟到”、“旷课”、“请假”。一旦出现系统故障或者IC卡故障也可以选择手动考勤。
(3)考勤结束,管理员将考勤结果发送到教务处网络服务器上,供教务处统计。也可以在本地“统计管理”中生成报表并打印统计结果。
项目概况
成都某大型社区占地面积有1811亩,其建筑面积达到120万平方米。社区根据物业管理需要划分为5个组团,可容纳七千多户人居住。在社区设立总的物业管理中心,各组团设立二级管理中心。本次一期工程仅包括A、B、C三个组团,其中A组团包括1、2、3地块,共2152户;B组团包括4、5、6地块,共2040户:C组团包括7、8、9地块,共2090户。
需求分析
合理的需求分析是小区智能化系统成败的关键,智能小区的建设不是智能化系统的简单堆砌,更不是最新、最先进产品和技术的试验,而是适用智能化系统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并综合应用和服务。
在本项目中,系统设计时将可视对讲系统作为各楼栋相对独立管理,中心集中控制管理的系统。访客的呼叫采取二次确认模式,即通过小区总门口的入口机呼叫住户或管理员,一次确认后进入小区。在每单元门口设立单元门口机,访客进入小区后,来到相应的单元时,通过该门口机与住户再次通话,由住户确认后开启单元电控门,此为二次确认。通过二次确认及允许进入,可对小区的访客进行严格有效的出入控制,进一步保障小区的住户安全。
系统主要设备选型:选用福建冠林AH-H3000系统产品;系统是由小区的管理中心机、区梯口主机、家居数据终端、传输总线构成。
系统概述
冠林AH3000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是为了适应越来越多的用户对家居安防管理的高级需求:针对传统对讲系统兼带的报警功能不全面、另行安装一套报警系统成本高、工程量大,不美观等问题:由冠林科技数十名具有十年以上从业经验的工程师在充分考虑了现代居住环境布局的基础上,本着领先创新技术、人性化的精细设计理念,历经两年多的努力,将数字采集控制技术、视频传输处理技术,音频放大控制技术、数字图形处理制作技术以及超高频无线传输技术集成到一个操作控制平台上,成功地研发出能够真正意义上实现专业八防区报警、图文信息传送、可视对讲、高级门禁等功能,并明显有别于传统对讲系统的完整智能化小区管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自主开发技术,实现总线自由拓扑结构,突破传统数据通讯距离限制,采用多级级联技术,无限并联,十几公里的超大社区,一个系统即可实现,大大节省了工程量。系统成功应用了终端设备免调试系统通讯技术,室内机即插即用、自动上报中心签到,不装室内机也能调试系统,室内机更可任意更换:同一系统可连接8台中心管理机,采用真正平级互访技术,共享信息,真正发挥了大社区集中管理的优势。其系统自检和故障自动报警功能的设置,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系统还有夜间免打扰功能、梯口机能为室内机刷卡撤防,充分体现了一切以用户为本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设计说明
该社区占地面积大,并且划分为多个组团进行管理。因此,小区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结构、通讯方式必须满足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其具体设计如下:
1.社区管理中心
各个组团管理工作通过社区局域网与社区总管理中心的管理主机实现通讯。社区总管理中心主机可以查看各个组团报警信息及处警情况、门禁出入口管理信息,并且可集中各种社区短信至各组团住户,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2.组团管理中心
由于各组团的占地面积较大,若采用传统的总线传输方式,势必会影响音视频及数据信号的通讯,且施工难度较大,因此本项目的管理中心与各个单元梯口的通讯采用TCP/IP方式。即每个单元梯口安装一台网络协议转换器,将本单元的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和通讯信号(门禁及报警)压缩打包,并且将打包好的信息以TCP/IP的方式接入局域网;网络协议转换器的另一个功能是接收局域网中管理中心的信号,并进行解压,实现与相应单元的联网。
管理中心由管理PC机、管理软件、对讲管理中心主机、集线器等组成。
・对讲管理中心主机
系统最多支持8台管理中心主机,与小区内任一通用梯口机、室内分机实现呼叫对讲,帮助访客与住户打开梯口及区口的门锁,并监视梯口及区口情况。
・集线器
可实现总线扩展功能,每个集线器最多可扩展4条总线,每条总线通讯距离理论可达3000m,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按每条总线通讯距离1000m考虑。AH3000系统可通过增加集线器的数量来扩展分支数,集线器可以并联也可以级联,级联是指当前集线器除公共通道外四个通道中的任一个通道与下级集线器的公共通道相连。
・管理PC机及软件
中心管理软件能在WlNDOWS98/2000/XP等操作系统中使用,具有人性化易操作的界面。具有密码操作功能、图形功能、报警处理、报警、报表打印、资料处理功能。例如:
・防盗报警
接受住户现场报警、显示及打印报警信息、显示报警现场平面图形。
报警信号通过报警总线上传到管理中心,立即实时在电脑报警软件上弹出电子地图和菜单,显示业主信息,内容包括报警住户户型、业主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居住栋号、单元号、房号、报警探测器名称和防区、报警时间、警情处理后的复位时间、报警记录等。报警系统的控制中心可配置打印机对报警事件报表打印,以确定报警事件的发生和区分报警事故的责任。
业主外出时若忘记布防,可以通过管理中心的计算机对其进行远程布防。中心计算机可实时查看住户布、撤防情况并记录和储存布、撤防时间,以便事后的查询。全中文图形化软件操作界面,操作简单实用。
软件可进行设备的添加、调试,主机的参数设置,自动布撤防时区设置,报警级别定义,用户权限的管理设置等。通过显示板技术,可以显示用户的当前布撤防、报警状态能进行各种事件多条件的查询、统计、报表打印,并支持报表的导出功能。
・在线式门禁管理
单元门禁系统采用联网方式,系统所有参数包括卡添加、删除、下载等都可以直接从管理中心设置行。
3.区口部分
在小区的各入口处各安装一台通用梯口机,小区有多
个出入口时需要配置多台区口机,给每台区口机都得配置一台区口机接入器连接1台通用梯口机,经过转换使之具备区口机的功能。
考虑到通用梯口机是安装在室外,故安装时应注意不要安装在滴水线处,也不要把镜头直接对着太阳,尽量安装在不易被雨水打湿的地方。安装位置以美观,方便操作为主,安装高度一般以门口摄像机镜头中心距地1.45m。根据本方案选择的通用梯口机尺寸,通用梯口机安装高度为底边距离地1.3m。(由于通用梯口机外观有多种,设计时要根据选择的通用梯口机样式计算安装高度量衡)
住户及访客可通过通用梯口机实现呼叫住户、呼叫中心并将图像传到管理中心及住户,并能双向对讲。
通用梯口机摄像机为彩色或者黑白摄像机,具有夜间补光系统,确保图像画面清晰密码及刷卡开锁等功能,且按键带有夜光装置。
4.梯间部分
单元梯间采用总线方式,由梯口机、联网控制器、层分支保护器组成。其中梯口机采用编码式并内置感应读卡器,由用户自行设置密码或通过读卡开门。
梯间部分包括联网控制器、8路梯口机接入器、通用梯口机、门锁及闭门器等。
・联网控制器
在每个单元梯口弱电箱内(或弱电间内)安装一网控制器,其功能包括地址解释、选择当前需要的楼道口、连接一、二级总线、信息缓存和通讯等功能,实现逻辑地址与楼宇门牌编号的统一。
联网控制器本身最多可支持2台通用梯口机。
・8路梯口机接入器
适用于一个单元连接多通用梯口机的工程应用,本身支持8台通用梯口机,配合联网控制器最多实现8台通用梯口机的并机。
・梯口机
在单元门口安装一台梯口机,安装方式参考区口部分的安装方法。住户及访客可通过通用梯口机实现呼叫住户、呼叫中心、密码(感应卡)开锁等功能。
・分支保护器
考虑到住户在装修时,常会移动室内机的位置,极易造成入户线的短路,而影响整个梯位对讲系统的使用。故我们在分支保护器上采取户户隔离的措施:电源线用电热保护装置(PTC)进行隔离,信号线采用光偶隔离,音频线采用继电器隔离。使得某户分机线短路时系统得到隔离和保护,从而不影响整个系统正常工作。
・电源
考虑到通用梯口机要连接电控锁,而电控锁开门时要求的瞬间电压较大,因此为通用梯口机采用单独供电方式进行供电(单独配置一台18V电源),并在电源内配置有18V/4AH蓄电池,在小区停电的情况下,系统仍能保证正常运行。电源安装在梯口弱电箱内(或一层弱电间)。
・闭门器
采用双速调节闭门器,有效控制防盗门关闭时发力的距离及着力力度,避免大力撞击产生太大噪音。
5.户内部分
・室内分机
在小区每户住家设置可视住户室内分机,有访客呼叫时,住户通过室内分机的显示屏对访客进行观察,并决定是否与其通话及允许其进入住宅楼,在确认后,住户通过室内分机上的开锁键控制梯口电控锁的开启,让访客进入。同时室内分机具有信息查询功能。
可视住户室内分机一般安装在起居室、客厅或进户入口的过道等方便住户操作的位置,根据本项目各种户型的特点,住户室内主机放置在客厅入户门侧,考虑到住户家里的老人及小孩,故安装高度不宜过高,室内分机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1,4m同时考虑到用户装修时可能会改变安装位置,-故在布线时需为每户预留1 3米的预留线,以供业主装修时改变线路。
住户室内分机上配有开锁、呼叫、监视等按键,通过相应按键,住户可实现室内分机和管理中心联系,还可以监视本单元楼出入口的人员进出情况,以及开启梯口电控锁等功能。安保型室内分机还具有报警接口,可外接各种类型的报警探测器。
・室内次分机
对于顶层的复式层,为方便住户的使用,避免楼上楼下往来接听可视对讲主机的呼叫信号,在跃式住宅的跃层建议选配一台室内次分机,方便人在跃层时的使用。次分机可先行预留接口,待业主进驻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
・门前机
门前机一般设置在每户的入户大门外,应用在需对访客进行二次确认的场所(如别墅区)。多层及高层住宅如无特殊要求,住户一般无需设置门前机。本系统每户可支持1台门前机。若加门前机接入器,选用优化升级后的室内分机,可接2台门前机。
・报警探测器
本系统采用的室内分机支持八个防区的报警接入(红外、门窗磁、烟感、瓦斯等),并可外接一个紧急呼叫按钮。本小区户内报警探测器设置如下:厨房设置一个煤气探测器,煤气泄漏后,气体会下沉,故煤气探测器采用壁挂安装,安装位置底边距地0.6m。(天然气比重较空气轻,气体发生泄漏后会上升,故气体探测器采用天花板吸顶安装。)
客厅及卧室各安装一个紧急按钮,客厅紧急按钮安装在沙发旁,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0.6m:卧室紧急按钮安装在床头柜旁,安装高度为底边距地0.6m。同时考虑到用户装修时可能会改变安装位置,故在布线时需为每户预留1-3米的预留线,以供业主装修时改变线路。
入户大门安装一个门磁,安装在进户门上。户内的窗户或阳台安装幕帘式被动红外探测器进行防护,幕帘探测一般安装在需防护面(如窗、门)的侧墙上,安装高度为距地2m,形成探测距离为6m,宽度为0.7m左右的一堵红外感应幕墙,在这区域内,只要是带热能的动物从这区域内经过,其散发的红外热能将被吸收。根据这一原理,当人体在其接收范围内活动时,探测器输出报警信号。由于幕帘式探测器防护的是一个面,因此在布防期间,住户仍可在防护区域外的空间内自由活动。
6.传输网络
对于智能住宅系统,系统的线材配置、布线、接线是否合理正确,直接决定工程的质量。
・语音线
为避免数据信号时时通讯带来对通话音质带来的干扰,垂直、总平语音线单独采用一根2芯屏蔽线。
・数据信号传输线
信号包括呼叫选通信号、开锁信号及数据通讯信号等,总线可实现系统呼叫选通,遥控开锁及数据信号传输等。
・视频线
主干视频线路应保证高质量的图像信号,当最远端的住户视频至与其连接的可视对讲主机的传输距离超过视频线所能传输的有效距离时,需要对视频传输信号进行放大、延长传输距离处理。
系统特点
・操作方便
家居数据终端机采用先进的触摸屏技术,输入更为方便、快捷。
・传输距离远
系统采用了二级总线架构,一级控制总线采用CAN总线,它的信息传输是双向的、高速的、支持远距离的(最远可传输3km)。所以能支持信息、报警信息上传下达、门禁等。楼道内的总线为二级总线,它采用RS485总线。视频采用逐级传送视频传输技术,放大后的视频可以实现>3000米传输距离。
・施工方便
室内机支持“即插即用”的功能,当室内机接入后能自动到中心“签到”。
系统有良好的隔离保护,设备故障自动识别和隔离保护。
・系统容量大
系统最大可扩容为100×128×4=51200(户)。
系统功能
系统集对讲、报警、门禁、信息、远程抄表及家电控制等功能为一体。包括访客呼叫功能、住户呼叫功能、视频兼容功能、分级管理功能、门禁功能、备电应急功能、通讯秘密功能、信息、触摸屏操作、开锁功能,并可扩展家庭住宅防盗报警系统、家电智能遥控系统、智能远程抄表系统等先进功能。其具体功能如下:
1.可视对讲、开锁
・区口机、单元梯口机与住户的可视对讲:
・区口机、单元梯口机与管理中心的可视对讲:
・住户与管理中心实现对讲。
2.定时功能
・当梯口机、区口机与室内分机通话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通话自动切断。
・当室内分机监视梯口机、区口机图像,监视时间达到设定时间,系统自动切断。
・当室内分机与管理中心通话时间达到设定时间,通话自动切断。
3.可设置时段用于来访呼叫住户转移到中心代接的免打扰功能
4.家庭联网报警
・中心可对住户的报警主机及探测器运行状态进行时时检测,一旦设备发生故障中心即可知道。
・报警信号具有优先传输,即使住户在使用对讲机,报警信号仍可快速到达管理中心。
・主机提供8个防区的报警接口,用户可自定义各个防区的性质。
・报警系统信息集中管理,分类统计。
・友好的用户界面,住户地图管理,防区图形描述,警情提示图标闪烁。
・支持每个住户的远程布撤防(管理中心布撤防)。
5.短信
・社区管理中心、组团管理中心均可向住户发送各种通知等电子公告。可实现对单户、多户、单栋、整个小区进行信息管理。
・对每次发送的信息均可保存,并能按照发送人、发送目标、发送时间、信息类型、信息内容等方式进行查询。
・室内机可进行信息存储和查阅,有信息未读指示。
6.门禁管理
・单元梯口机支持密码开锁功能。
・梯口机内置EM卡读头,支持ID卡刷卡开门。
・单元门禁系统应采用联网方式,系统所有参数包括卡添加、删除、下载等都可以直接从管理中心设置行。
・支持卡类型有住户卡、管理卡、巡更卡和可进门巡更卡。
・梯口机支持卡容量>1 000张,支持刷卡进门及进门流水上报功能,其刷卡记录能通过管理中心查询。
・具有在梯口机刷卡同时完成带报警室内机的撤防联动操作。
1.1一般资料 本组43例患者,均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其中男31例,女12例,年龄32~73岁,平均(59±2.7)岁,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症状,实验室检查WBC
1.2方法 设备采用德国西门子ArtisVB11操作系统,材料使用日本泰尔茂公司产品5FCobra或Yashiro、SP导管,栓塞材料为聚乙烯醇(PVA)颗粒、庆大霉素、利多卡因、碘海醇的混悬剂。本组病例均采用 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在DSA血管机监视下置入5FCobra导管或Yashiro导管(必要时使用SP导管)超选择置入脾脏下极血管,经造影确定靶血管后进行栓塞,将型号为500~700μm的聚乙烯醇(PVA)颗粒1支、庆大霉素8万单位、利多卡因2ml、碘海醇20ml混合后缓慢经导管注入脾动脉进行栓塞,在栓塞过程中进行造影检查,直至脾动脉血流明显减慢为止,栓塞范围控制在全脾的60%左右,术毕拔管,穿刺点按压15min后加压包扎。术中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必要时给予镇痛剂,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出现发热、左上腹疼痛、恶心等症状时及时对症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
2 结果
2.1术后外周血象变化 术后2w外周血WBC及PLT计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脾动脉血流量和门静脉管径变化及脾脏大小 术后2w复查B超、CT,脾栓塞后脾动脉血流量下降30%~40%,门静脉管径有意义地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并发症 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疼痛和发热,体温一般为38.5℃以下,可持续3~7d,最长可达21d。术后3h出现左上腹痛,一般可持续10d,最长可达24d。脾脓肿是严重并发症,应积极预防。
3 护理
3.1术前护理 首先向患者说明手术的意义和操作方法、术中配合以及术后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使患者积极配合手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术前24h内做碘过敏试验、备皮、训练床上大小便,情绪紧张患者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20mg以镇静。
3.2术中护理 因手术在局麻下进行,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会注意倾听手术进展情况,故工作人员在操作时需注意保护性医疗,医护之间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交谈[3]。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主动了解患者情况。如患者有恶心、呕吐、左上腹痛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并遵医嘱对症处理,术毕协助医师加压包扎穿刺点并护送患者回病房。
3.3术后护理
3.3.1病情观察 术后6h内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一次,密切观察精神意识状态,以便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等病症。
3.3.2穿刺部位的护理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等情况发生,嘱患者在咳嗽时用手压迫穿刺部位,密切观察患者穿刺侧下肢皮肤颜色、温度、感觉等情况,同时监测足背动脉搏动情况,防止动脉血栓的形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4并发症的护理
3.4.1发热 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考虑为脾部分栓塞后脾组织发生坏死、吸收所致的吸收热,若体温低于38.5℃时可不做特殊处理,若体温持续超过38.5℃时,可给予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
3.4.2左上腹疼痛 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上腹疼痛,是由于脾部分栓塞后,组织缺血、肿胀、变性、坏死所致,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患者不能耐受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一、智能化电力营销基本理念
在现代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推进环境下,转变电力营销服务观念、创新营销服务策略、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构建新形势下全面的、系统的、面向需求侧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是电网企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集约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推动力。为充分发挥未来智能能源供应体系的作用,优化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系统,提高电力市场运行效率,实现客户与电网企业高度信息化的实时互动,本文提出并构建了面向电力需求侧的双向互动智能化营销模式。该模式包含客户知识管理、客户负荷管控、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客户资源价值评价5个子模块,并以智能控制中心、智能交互终端、通信网络、数据挖掘等智能设备为硬件支持,以期实现供电企业与客户能量流、信息流、业务流实时互动,满足智能电网下智能用电对技术先进、经济高效、服务多样、灵活互动和友好开放的要求。本文构建的智能化营销体系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以客户知识管理子模块为中心,客户负荷管控子模块、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子模块、客户关系管理子模块、客户资源价值评价子模块通过与客户知识管理子模块相连构成完整的智能化营销系统,所有信息均通过客户知识子模块自动流转交换,实现数据的智能化收集、存储、分发、反馈和更新。同时,整个过程实现了供电企业与用户的双向实时互动和能源供需平衡,优化了供电企业组织结构,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市场运营效率、以及客户满意度,增强了公司获益能力,达到智能电网建设多赢的目的。
二、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
1.电力营销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
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即是在供电企业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终端计量装置和相关统计、分析技术手段,自动实现客户知识的采集、归档、更新和共享。在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中,客户知识管理模块以其信息中枢的地位处理来自其它相连模块的信息,实现信息的归档、管理和调用,是其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因此,实现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是实现其他4个子体系智能化的前提和基本要求。本文提出的智能化客户知识管理体系构架如图2所示。
在电力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的运行过程中,客户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和客户资源价值评价体系根据各自体系中对客户知识的需求,从电力客户知识库中自动提取相应数据,通过各智能化体系的评价与运算,生成测评报告,经相关部门审核通过后产生相应的营销决策,对用户实施激励措施,同时所生成的测评结果再次输回客户操作知识与隐藏知识库中,进行历史数据归档并更新相应数据。整个过程形成4个高效闭合回路,实现了4个子体系数据的共享,并从完善客户知识内容和实现客户知识的动态管理两个方面优化了传统的电力营销客户知识管理工作。
2.电力营销客户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
智能化的负荷管理与控制可以理想地完成自动计量、电力制定、分布式上网监控等实时应用功能,为客户知识的交互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双向通信,供电企业可以自动采集用户数据,掌握用户负荷需求情况,深入挖掘用户用电模式,预测销售市场未来的发展态势,同时制定多样化的可选用电服务方案,并将信息传达给用户,激励用户主动参与到需求响应中来,平衡电力供需;用户则可通过在负荷终端设置参数选择最优用电方案,整合信息化家电使用时间和频率,积极响应售电市场的变化,使互动营销成为可能。本文提出的智能化客户负荷管控体系构架如图3所示。
智能化负荷管控体系,起始于用户数据收集,经过对数据的传输以及整理分析,制定相应措施并实施,然后进行控制效果反馈,最终实现用户与供电企业的双向互动。该体系中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负荷控制、需求响应4个子模块,各模块在功能上独立,通过信息流动相互支持,以实现用户与供电企业的双向互动为目标。
从其功能的实现方式及其功能效果上看,相比于传统的负荷控制系统,智能化负荷管控体系在以下4个方面实现了优化:(1)智能化用电监测。智能监测功能不同于传统的人工用电检测,其有效地将用户与供电企业通过终端智能设备和软件系统联系起来,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支出,实现了电网运行过程中负荷管控的智能化,提高了用户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2)智能化数据通信。借助智能通信系统,供电企业可及时了解到用户用电信息(实际用电量、预测电量、电价政策、用电建议等),并将相关用电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通信方式传达给用户。同时,用户也能够利用通信网络随时查询历史用电数据(包括数据形式、负荷曲线形式等)。该项功能充分体现了用户与供电企业的信息交互,相比于传统管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直接改善了负控措施实施的效率。(3)智能化数据处理。智能化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甄别和数据管理两方面主要功能。从数据甄别到数据管理都是在智能电网环境下进行,借助电子智能设备进行自动处理,不再是传统人工数据分析,数据的准确性更高,逻辑性更强,整体性更完备,为智能负荷管控系统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4)智能化负荷控制。作为负荷管控智能化体系的核心部分,智能负控功能的实现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核实上报的各种用电信息,利用智能分析(主要是功能性软件),自动控制技术,并借助智能通信,将有效信息传达给负控终端,来达到改善负荷质量的目的,极大地缩短了传统负控方式所产生的负控时间延迟,降低了控制误差。
3.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
电力营销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通过对客户知识中相关数据的综合分析,评估客户信用水平,预测用户欠费、偷漏电风险,辅助制定激励手段,引导用户不断改善自身的信用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电力公司的经营风险,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为电力事业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提出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构架见图4。
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主要包括客户信用风险预警、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和客户信用风险决策 3 个子模块,采用一体化企业信息集成平台技术,通过与客户知识管理智能化体系的数据共享,提高了供电侧用电营销辅助决策水平,引导需求侧客户改善自身的信用水平。
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从以下3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的优化:
(1)客户信用风险预警。传统的电力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中通常缺少风险预警环节,主要是通过事后处理,被动地做出响应,采取必要的追缴和惩罚措施。在智能电网环境下,客户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通过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准确地预测客户风险发生的概率,在减少供电企业因客户拖欠电费、偷漏电造成的损失同时,极大削减因追缴电费等增加的额外开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电力公司的经济利益。
(2)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传统的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主要采用定性评级方法,缺乏“人机结合”,存在涉及信息量大、效率低下等问题,同时由于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使信用评价工作更加困难。信用风险管理智能化体系中客户信用等级评价通过对客户的信用水平进行量化,评定客户的信用水平,极大地完善了供电企业客户信用评价方法,为改善客户信用水平提供坚强支撑。
(3)客户信用风险决策。客户信用风险决策是供电企业根据本期缴费周期客户信用等级、客户信用等级历史数据和本期缴费周期客户信用风险预警情况,针对不同信用水平的客户采取差异化服务措施,同时建立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制度,逐渐引导用户积极改善自身信用,实现用户自觉、自发、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信用水平,从而不断推动供电企业的良好、高效运行。
4.电力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
电力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环境,通过对客户数据的有效采集,在知识挖掘与发现、人工智能等工具的帮助下,充分实现企业市场运营、销售管理、客户服务和支持等经营流程信息化,并借助客户关系管理各环节的分析、建模及评估,洞察企业内部的优势和不足,觉察外部风险,抓住市场契机,实现客户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企业决策能力、决策效率以及决策的正确性,并保持企业和客户间的良好关系,实现企业利润和客户利益最大化的新型营销理念、管理机制和工作体系。其核心思想是以“客户为中心”,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客户关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提出的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构架如图5所示。
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包含客户满意度评价和智能化响应两个模块,仍以客户为中心,有效整合企业内外部信息,加快供电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变,并通过量化客户关系管理的效果,为企业提供决策依据,优化和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提高电力客户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实现企业和客户的双赢。与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相比,智能化客户关系管理从服务层面上实现了2方面的功能优化:
(1)客户满意度测评功能。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通常孤立的评价各影响因素,缺乏数据乃至模块间的互联,且数据收集不甚全面,评价过程主观性较强,尤其是在对客户抱怨的处理过程中,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往往采取被动的、没有固定章程的处理措施。客户关系管理智能化体系依托智能电网采取主动有序的处理,主动收集信息,处理过程程序化,处理原则明确化,处理措施战略化,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事件信息收集、传递、处理的数据化运行以及企业和客户的互动。
(2)智能化响应功能。传统的客户响应管理,以人工服务为主,通常也辅以半自动化工作系统,往往造成信息传达慢、客户响应不及时、客户关怀策略针对性差、客服人员较多且利用效率低等问题,不利于客户关系的维护,同时也降低了客户响应管理的价值。在构建的智能化响应模块中,包含有销售自动化、营销自动化、服务自动化3个子模块,实现了中心主控、自助服务、交互响应的智能化全面客户关系管理。
5.电力营销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智能化体系
电力客户资源价值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电力客户当前价值和电力客户潜在价值两个方面。合理的电力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是供电企业实施营销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电力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智能化体系根据客户知识管理数据中心存储的相关数据,通过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模型对电力客户进行价值分析,明确哪些客户具有更大的潜在价值,能够使供电企业有效地整合现有服务资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匹配的差异化服务和增值服务的新型客户资源价值管理理念。本文提出的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智能化体系构架如图6所示。
电力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智能化体系是在客户资源价值评估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根据客户价值分析结果,对不同价值客户实施个性化的客户关怀,优化服务资源投入。相比于传统的电力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模式,智能化的电力客户资源价值评价不仅要参照客户当前的价值表现,更重要的依据其潜在价值表现,对客户在未来生命周期中给企业带来利润贡献的预测判断。具体来说,实现了3个方面的优化:
(1)客户资源价值评估。传统的客户资源价值的评估工作往往不够健全,获取的客户数据有局限性,对客户的评价也主要基于售电量、售电收入等直观数据,因而不能构建系统科学的客户综合价值评估体系,无法有效地识别客户潜在价值。智能化客户资源价值评价基于对客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识别影响客户当前和潜在价值的影响因素,建立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客户资源价值,并给出排序,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合理分配服务资源提供了完备的依据。
(2)基于客户价值细分客户群体。传统供电企业因客户资源价值评估方面的不完善导致客户群体的划分不够科学,细分维度单一。在智能化客户资源价值评价体系中,在客户价值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基于客户价值细分客户群体划分出价值相似的客户,主要分为较高价值客户、价值水平居中客户和低价值客户,分析客户需求特征,提供具有不同侧重点的差异化服务。
(3)基于群体的客户价值分析。传统的客户资源价值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比较简单,营销管理决策主要依靠管理者的经验,缺乏对群体客户价值的深度分析,难以挖掘大客户的价值,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客户资源价值评价智能化体系中基于群体的客户价值分析将目标客户群进行细分,识别不同客户群的需求特征,并结合电力营销力度和实际贡献率推出富有特色的营销增值服务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断完善的电力营销智能化体系将在推动智能电网建设、构建新型电力营销理念、实现供电企业与客户双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建立在高度信息化平台上的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不仅需要先进硬件基础设施的支撑,以实现客户知识的实时分析、数据挖掘、智能响应以及数据库更新,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客户知识管理模式、客户负荷管控策略、客户信用评价标准、客户关系管理策略以及客户资源价值评价准则,以确保电力营销智能化系统的有效落地和高效执行。
参考文献
[1]霍颖.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构建[J].经营管理者, 2012(1):165.
2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中智能化立体仓库的应用流程及建议
2.1电力计量设备管理中智能化立体仓库的应用流程
1)智能化立体仓库出入库流程。智能化立体仓库入库流程:将新购置的资产导入资产报盘并建立资产信息,生成入库指令后进入智能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检测条码及外形是否符合入库要求,如果符合立即入库并记录到库存帐目中,如果不符合则须调整条码和外形直到符合要求为止;经过检测或者轮换的退回资产也进入立体仓库监控系统,其后步骤与上述一致。智能化立体仓库出库流程:首先将出库单写入到系统中,然后提取出系统的出库单后输入资产数量和规格,生成出库指令并进入智能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取出方式分为全盘和非全盘,如果全盘取出需要确认出库资产同时将相关信息和数据传送给系统出库单后,修改对应的库存帐目;如果是非全盘取出,也需要将出库资产进行确认,然后发送相关信息至系统出库单,将剩余资产发回到原来库存位置后修改想要的库存帐目。
2)智能化立体仓库管理及监控系统。首先是堆垛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要相连,这样能够保证对堆垛机、物流信息和故障进行实时性的监控,堆垛机控制系统将各自信息、状态、故障以及作业完成情况发送给监控计算机,并作出快速判断从而实现统一的监控和调度;输送系统和监控系统相连,监控系统及子系统对设备运行、故障等进行全面及时的监控,然后对监控到的信息和状态进行分析并处理,再发送给监控机实现全自动的监控体系。上述所有的故障报告或状态报告都会向监控机发送出入库信息、流向及出入库托盘位置等,监控机就能根据实时信息对设备进行调度,实现高效率的输送货物,也能对入库资产的库存、货位等信息进行管理,真正实现了设备运行、监控和管理的统一;仓库管理系统和营销管理系统计量管理相连,营销管理信息提供将计量数据、出入库信息等发送给仓库管理系统。
2.2智能化立体仓库的建议
新购入的资产入库要采取报盘方式,一次性完成装箱和入库以避免重复录入;订货要根据存储单元大小,包装尺寸也要符合要求;消防系统要充分考虑库房容量、资产价值和建库投资等情况考虑;尘土会影响智能化立体仓库的正常作业,因此要配置相应的除尘设备;智能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中,不仅能利用多种颜色对货架位置的状态进行区分,同时对资产的状态进行区分,也采取不同颜色表示资产的多种状态,包括待修状态、待返厂状态、新购状态、合格状态等;智能化立体仓库管理系统的设计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设计,要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实际操作性以及盘点特性等;结合电力计量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以及智能化立体仓库的特点,对系统的出库管理、入库管理、运输以及拆装箱等模块的功能进行优化和完善;运输箱如果有过多尘土,在进入到仓库中时会或多或少的带入一些尘土,而尘土会影响智能化立体仓库的正常作业,因此运输箱应该配置相应的防尘盖板,从而确保智能化立体仓库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来自于《民营科技》杂志。《民营科技》杂志简介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