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减肥调查报告

减肥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6 06:08: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减肥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减肥调查报告

篇1

误区一:针灸的减重效果不如药物

减肥方面,针灸一个与众不同之处就是除了减重,还能塑身。其他减肥方式容易出现身体组织松垮的现象,针灸减肥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一点,疗程结束后体围和体重均有双重改善。

误区二:针灸不卫生,易感染

提到针灸,很多人的认识还停留在古代神医随身携带的一把银针,其实,现代针灸所用的针都是一次性合金所制,用完即扔,不存在重复使用、交叉感染的可能。而且针灸对皮肤的创伤极小,洗澡、游泳也不成问题。

误区三:针扎得越多越好

有人认为针扎的越多,减重就越多,于是要求医生给自己多扎几针。这也是一个想当然的错误。针灸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选取最适宜的一些穴位,这点我们稍后还会谈到。因此,选穴的技巧和扎针的手法才是减重效果的决定因素。

误区四:方法越多越好,盲目跟风

不同的人减肥起效的时间不同,针灸减肥初始可能不会有明显的体重降低,减肥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平台期,有些人在这种情况下就失去信心,换其他减肥方法。其实频繁地变换减肥方法,或多种方法同时应用,是不科学的。采取多种途径,如针灸减肥时过度节食,或同时服用药物,可能体重会很快减轻,但减轻的主要是水分,不是脂肪,而且容易反弹。

误区五:期望快速减肥

实际上,科学的减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要2~3 个月。只有经过一个较长的减肥过程,人体的代谢和内分泌功能才能调整到正常水平,并得以维持,也是针灸减肥不易反弹的原由所在。

二、原理篇

针灸减肥等同于抑制食欲?

据研究,针灸可通过调整下丘脑的饥饿信息,抑制饥饿感,减少摄食。另外,针灸还可能通过以下途径达到减肥目的:

①针灸治疗使体内乳酸脱氢酶活性上升,糖分解代谢加速,血糖回降至正常水平,没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②针灸使血中胰岛素回降,使葡萄糖转化为脂肪的速度减缓,脂肪分解加速。

③针灸使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功能增强,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强基础代谢率而加快能量代谢。

篇2

调查执行:北京鹰之健企业形象策划中心

文字整理:刘增禾

调查说明:本次调查使用网上调查、入户访问、媒体问卷回收的方式进行。整个调查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以广大消费者参与调查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本次调查共采集样本245205个,有效样本243260个,问卷来自全国各地,参加活动的包括国家公务员、在校学生、公司员工、个体劳动者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

调查结果:

被调查对象电话费节约方式被调查对象手机更换的频率不知道6.8话费套餐44.7给对方发短信73.3拨打IP电话75.6半年左右3.4半年至一年12.8一年至两年24.4两年以上7.2没有换过52.2

七成多的被调查对象把短信作为节约话费的一种方式;五成多的被调查对象从未换过手机

由于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早期应用的都是GSM网络,联通新建的CDMA网络在20__年1月8日刚刚开始试商用,原电信长城发展的CDMA用户仅为60万用户。因此,现中国大部分手机用户选择的都是GSM制式的手机。本次调查显示,97.4的用户使用GSM手机,1.4的人选择CDMA手机,选择GPRS手机的被调查对象最少,只有1.2。

本次调查中,68.6的用户选择中国移动,31.4的用户选择中国联通。调查显示的用户比例与中国移动与联通的实际用户比例大致相符。

此次调查显示,中国的手机市场仍以国外品牌为主,中国国内品牌手机份额依旧很小,市场占有率不足7,仍无法与国外厂商抗衡。

此次调查中,半年左右换一次手机的用户比例为3.4,这部分基本为高收入或对手机时尚比较敏感的客户;半年至一年换手机的用户比例为12.8,一年至两年换手机的用户比例为24.4,在换手机的用户中,一至两年换一次手机的用户的比例为最高;两年以上换手机的用户比例为7.2。从未换过手机的用户比例为52.2。

为了更好地节约电话费,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方式。IP电话是消费者的首选方式,它被绝大多数手机用户认为是节约长途电话费的最佳方法;其次,短信作为节约话费的一种方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部分比例为73.3;除此之外,44.7的被调查对象认为话费套餐是节约话费的一种方式,这部分用户大体上是一些高端用户群体。

二成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上网价格太高;四成多的人认为如果解决了上网速度、上网资费、网络内容等问题,一定会用手机上网

手机若想在市场上被消费者认可,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功能的实用性,本次调查显示,用户认为最实用的功能是来电/接听时间显示,选择这部分比例的用户占63.9,其次是多种铃声,占50.8,这也反映了用户对手机个性化的要求。同时,选择中文输入的用户比例为47.9,由于短消息方便易用和可以节约话费,42.9的被调查对象认为群发短信也是比较实用的功能。

随着数据业务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服务内容逐多样化,手机传递移动图像或多媒体方面的应用将成为可能。因此,彩屏手机将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本次调查显示,61.4的被调查者认为手机应用彩色显示屏非常有必要,25.3的人认为无所谓手机是否是彩色显示屏,只有13.3的人认为没有必要。这说明在手机的功能性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在色彩方面给人以不同的感受的彩屏手机将更能吸引消费者的目光,获得消费者的喜爱。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程度尚在研究之中,目前尚未有全面、权威的科学结论。但与手机带给人们沟通上的方便相比,大部分用户对手机辐射表现出了较为包容的态度,本次调查显示,28.6的被调查对象能接受手机辐射,48.3的人选择无所谓,不能接受的人相对较少,比例为23.1。

虽然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但至今,手机上网在速度、价格、内容提供、费用等方面仍不能令消费者满意,这其中,上网速度是制约用户上网的最主要因素,没有了速度,手机上网的快捷便无从谈起,其次上网价格太高也是一条重要的原因,手机上网收费包括通信费和信息费,如果按照现行收费标准,手机上网查询一条新闻信息,最少也要支付一分钟四毛钱的话费,因此有25.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这一因素,同时,现在移动互联网内容还不够丰富,同时屏幕太小也是制约用户上网的重要原因,这使得浏览一些内容非常不方便,15.1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此因素,最后一个原因就是现在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运营商、ICP、ISP的价值链体系,许多移动ICP对移动互联网内容建设持谨慎的态度,内容太少,用户自然提不起兴趣。

虽然应用手机上网现在还存在诸多缺点,但它随时随地可以得到有用的资讯这一点仍然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现在消费者对于是否应用手机上网还持观望态度。本次调查中,非常明确表示会用手机上网的人与不会用手机上网的被调查用户比例都是27.2,另外45.6的人说不定,这说明在解决了上网速度、上网资费、网络内容等问题的情况下,手机上网一定会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近四成的消费者认为时尚是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四成多的人选择互联网来了解的手机信息;三成多的被调查对象被价格因素左右。

由于价格的不断下调,手机现已不再是奢侈品,当各个品牌的手机功能相差无几时,手机的外观设计与时尚品位就成为左右人们购买行为的第一要素;同时,品牌对人的影响也深入人心,对购买行为的影响不可小视。本次调查显示,39的消费者认为时尚是影响购买行为的因素,认为品牌是影响购买行为因素的用户比例为30,人们十分看重的价格与功能现已退居其次,分别占被调查者20与11的比例。

生活在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对于手机信息的获取方式人们更倾向于可以全面充分获取信息的媒体。本次调查显示,可以快捷、全面地收集到手机各种信息的互联网在手机 宣传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40.3的人选择互联网来了解的手机信息,这说明互联网正在对传统媒体形成有力的冲击;人们了解手机的第二个途径是报纸,占32.7,选择电视的比例为14.5,仅居第三位这可能是因为电视广告主要是应用于品牌推广或某种型号的广告宣传,它时间较短,不可能全面介绍某种手机价格、性能等诸多方面。其他广告方式,如杂志与广播与它们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选择杂志的被调查比例为10.3,选择广播的被调查者最少,仅为2.1。

为了取得更好的市场占有率,获取更多利润,手机销售商在促销方面煞费苦心,花样繁多。本次调查显示,在所有促销手段中,价格上的实惠仍然是让消费者最为动心的方式,有38.8的被调查对象选择这一方式,在所有促销方式中居于首位;其次送礼品也颇得消费者青睐,35.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这一方式;再次,折价换购这一变相降价方式也得到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欢迎,选择这部分被调查对象的比例为11.1;与运营商捆绑销售的比例为8.4,最后,抽奖的比例最低,为6.4。这说明,越是实实在在的优惠手段,越能打动消费者。

由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移动电话价格不断下调,人们对于手机的价格承受能力逐渐增强。在手机价位方面,人们并非单纯强调低价格手机或追求高档新潮手机。本次调查中,20__至3000元价位占到41.8,居第一位;34.6的人购买1000到20__元价位的手机;除此之外各个价位的被调查者比例都低于10,10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的总和只有23.6。可见,中档手机是未来用户选购的主要对象,1000—3000元是绝大部分消费者比较认可的价位。

半数多的用户认为手机应具备蓝牙功能;四成多的人认为应该单向收费。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用户已不满足于手机现有语音与网络功能,人们希望它能具备更多的功能:51.3的用户认为手机应具备蓝牙功能,希望手机具备即时翻译功能的有50,有37.1和24.7的人认为手机应具备MP3播放功能或收音机功能,认为手机可用来照明的人有20.1,希望手机能玩游戏的人有20.1,看来,消费者要求手机不仅仅是一种通信工具,而应该是一种娱乐工具以作日常消遣。用户新需求的提出,一方面给手机厂家带来了新的商机,另一方面也给厂家的技术革新带来挑战。

在移动电话资费的收取方面,40.9的人认为应该单向收费,以秒计费的被调查者比例为41.3,以6秒为时段计费的被调查比例为11.4,认为应该按分钟计费的用户最少,仅占6.5。

移动互联网应用方面使手机的多方面应用成为可能,手机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通话终端,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终端、信用终端、娱乐终端。综合分析,用户希望移动互联网可以带来三方面应用:

首先,可以方便地接收网络信息。一方面是E-MAIL的收发,这或许可以使人们随时随地接收任何图形和文本信息,使人们生活与办公更为轻松,这部分被调查对象的比例为61.7,居于首位,39.4的人们希望手机可以实现增值软件下载,38.3的被调查对象希望手机能查看娱乐新闻;网上购物与生活资讯的比例各为20.6和19.8。

篇3

一、__县非法行医的现状

非法行医是指未取得合法执业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擅自从事医疗诊断和治疗等行为,其表现为无证行医、医疗机构超出登记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个人未取得执业资格或者超出登记核准的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等行为。当前__县非法行医的情况较为突出,全县涉嫌非法行医共107家,其中城关25家,占23%;石花20家,占19%;五山17家,占16%;茨河13家,占12%;冷集12家,占11%;庙滩7家,占7%;盛康6家,占6%;开发区5家,占5%;赵湾2家,占2%;南河镇、紫金镇暂无,城区和交通发达乡镇是非法行医的重灾区。从非法行医的领域来看,涉及按摩理疗5家,占5%;牙科10家,占9%;综合内科92家,占86%,综合内科是非法行医的主要方式。从持证情况来看,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医师执业证 99家,占93%;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有医师执业证 8家,占7%,非法行医的特征明显。从从业人员结构来看,原村医 9人,占8%;退休乡医 7人,占7%;退休医生 2人,占2%;在职医生7 人,占7%;在职乡医1 人,占1%;未注册乡医 5人,占5%;无业人员 76人,占71%,无业人员是非法行医的主力军。从文化程度和职称来看,初中水平及以下文化程度82人,占77%;无职称人员84人,占79%,低学历、无职称者占多数。

二、非法行医的特点

篇4

就您对今年春节消费期间物价水平总体感受这一问题,有9人认为物价平稳,占总人数的18%;有18人认为交错式涨跌,占总人数的36%,有20人认为物价极不平稳,占总人数的40%;有3人选择不知道,占总人数的6%。

就您认为春节期间物价变动最为显著的产业这一问题,有18人选择中国传统食品/年货,占总人数的36%;有8人选择餐饮饮食行业消费,占总人数的16%;有6人选择服饰首饰,占总人数的12%;有1人选择春节家庭装饰品(年花,春联,灯笼等等),占总人数的2%;有1人选择花市,占总人数的2%;有12人选择科技产品和电器,占总人数的24%;有4人选其他,占总人数的8%。

就商家影响您购买的因素这一问题,有12人认为价格合理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24%;有26人认为质量优良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52%;有2人认为地理位置优越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4%,有6人认为品牌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12%,有4人选择良好的售后服务为首选因素,占总人数的8%。其中,价格合理,质量优良,良好的售后服务是人们普遍看重的商品因素,而品牌则着重被年轻人青睐,而地理位置对人们影响不大。

在我所调查的人数当中,他们的家庭月均总收入就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6000元,6000元以上七个标准来讲,各个标准的人数及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000元以下,9人,占总人数的18%,1000—2000元,16人,占总人数的32%,2000—3000元,17人,占总人数的34%,3000—4000元,4人,占总人数的8%,3000—4000元,4人,占总人数的8%,而5000—6000元,6000元以上的人数为0。

篇5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篇6

从二年一月至今年六月份,宝安区检察院共办理非法行医批捕案件共37件44人,其中批准逮捕29件32人,不批准逮捕8件12人,占受理总数的22。其中二年2件4人,占当年受理数的20;二一年3件3人,占当年现数的27,二二年2件2人,占当年受理数的18,二三年一月至六月1件,占受理数的20。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非法行医案件的不捕率保持在20左右,有居高不下之势,明显高于其它案件年均不捕率6。

2、办理非法行医案件的基本情况

从二年一月至今年六月份,宝安区检察院共办理非法行医案件29件32人,依法27件30人,不2件2人,不诉率达6。

此外,在此办理的非法行医案件中,虽没有出现无罪判决,但被告人的行为是否存在“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造成就诊人死亡”加重情节,检察机关的指控与法院的判决认定情况不一致的情况较多,此类案件有9件,占此类案件的33。

3、非法行医案件不捕、不诉的主要原因

办理的非法行医案件中,不批准逮捕、不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犯罪主体不符合法律规定而不批准逮捕或不的有件人,占不捕、不诉案件总数的10;〈2〉“情节严重”难以认定而不批准逮捕或者不的有5件7人,占不捕、不诉案件总数的50。〈3〉在存在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案件中,伤亡后果与行为人的行医行为有无因果关系难以认定而不捕、不诉的4件6人,占不捕、不诉案件总数的40%。

二、司法实践中办理非法行医案件争论的主要问题

“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非法行医,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是《刑法》对非法行医罪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司法工作人员对非法行医罪的规定理解不一,争议较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如何合理界定非法行医的犯罪主体

虽然《刑法》明确规定非法行医犯罪的主体是“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但在司法实践中对非法行医罪的主体问题之争纷繁复杂,主要有:

一是何为医生执业资格?

有人认为,所谓医生执业资格就是医师资格,具有医师资格的人行医不应成为非法行医犯罪的主体。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执业医师》第8条,第13条和第14条已有明确规定,“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国家实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以及《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也有类似的规定。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取得了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当然具有医师资格,但取得了医师资格的人不一定具有医生执业资格。也就是说医师资格考试合格,只意味着取得了医师资格,满足了医生执业资格的条件之一。所以,医生执业资格是医师资格和执业证书两者的统一,只要缺少医师资格或者执业证书其中之一的人即可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

二是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人异地执业能否成为非法行医犯罪主体

《刑法》规定非法行医犯罪主体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人”,那么,是否就排除已取得医执业资格的人成为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可能性呢?在实践中不乏具有医生执业资格的个体医生超出执业注册机关的辖区范围进行异地执业,此类人能否成为非法行医犯罪的主体呢?我们认为此类人亦同样可成为非法行医犯罪主体。根据《执业医师法》规定注册医师必须在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更变执业地点的必须办理变更注册手续。所以,对于超出执业机关的辖区范围进行异地执业未重新注册的,应视为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可成为非法行医犯罪主体。

三是集体执业资格的医疗机构中行医的人员,擅自从事个体行医的,是否构成非法行医罪的主体呢?

《执业医师法》第13条,而第14条规定“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可以为本机构中的医师集体办理注册手续。”在这种情形下,是否意味着这些机构中的医师便具有个体执业资格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执业医师法》第19条就规定:“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5年,并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行医。”因此,这些机构的医生未经批准从事个体行医的行为与这些机构无关,属于非法行医,情节严重或造成就诊人死亡的,应以非法行医罪追究刑事责任。

〈二〉:情节严重的标准是什么?

非法行医罪在客观方面的一个特征是该罪属于情节犯,行为人的行为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定罪。但法律对“情节严重”没有明确的规定,成为一直捆扰司法人员的实际问题,也是的非法行医案件不捕、不诉的最主要原因。在宝安区检察院从是二年至今所办理的非法行医不捕、不诉案件中,因“情节严重”难以认定而不捕、不诉的有5件,占全部不捕、不诉案件的50%。

由于“情节严重”这一起刑标准难以把握,一方面公安机关未能主动、有效地对没有导致就诊人伤、残、亡,但长期进行非法行医活动,严重破坏正常的医疗卫生管理秩序的行为人员开展立案侦查工作,导致对非法行医刑事打击不力的局面。另一方面,对于造成就医人员身体严重损害、死亡的案件中,在不能认定行为人行医行为与就医人的身体严重损害、死亡的因果关系的情况下,难以按“情节严重”这一情节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三〉如何确定加重情节的因果关系?

非法行医罪规定“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造成就诊死亡”的属于非法行医罪的加重情节,但非法行医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是否要有刑法的因果关系呢?这是办理非法行医案件中遇到的另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有人认为,非法行医的伤亡结果与医疗行为之间不具备直接的因果关系,即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医疗行为并导致 就诊人死亡的,就要承担“结果加重”的刑事责任。至于是否就诊人自身的身体原因或者其它外界因素导致伤亡发生,不作为非法行医的构成要件,只作为酌情从轻处罚的情节考虑。这种观点的理论支持是认为非法行医罪的行为人的主观意志是间接故意,即在认识因素上行为人对自己缺乏行医技能和控制病情发展的能力是明知的,对病人在得不到有效、及时治疗时会伤残甚至死亡也是明知的;在意志因素上,对病人的伤残、死亡采取了漠然视之、听之任之的放任态度。

我们认为,上述观点是不能成立的,有“客观归罪”之嫌。如果行为人在非法行医过程中,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就诊人重伤或死亡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这完全符合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都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论处。非法行医罪的主观方面故意的内容体现在行为人明知自己无医生执业资格而非法行医。至于行为人在非法行医的过程中造成就诊人身体严重损害或死亡的后果,其主观上只能是过失。所以,我们认为只有对重伤、死亡后果持过失罪过形式,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着必然直接因果关系,才能作为结果情节处罚。

〈四〉、如何规范非法行医的司法鉴定

在“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造成就诊人死亡” 的非法行医案件中,司法鉴定显得相当重要,是认定非法行医行为与伤害死亡等后果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据。但目前对非法行医罪的司法鉴定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各行其道、各自为阵的状态。

其一是没有统一的法定鉴定机构。目前,侦查机关办理非法行医案件时,有的案件委托本地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下称鉴定委员会)作鉴定,有的委托法医鉴定中心(下称鉴定中心)作鉴定,还有的既有鉴定委员会的鉴定,又有法医中心的鉴定。但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鉴定委员会是医疗责任事故和医疗技术事故的法定鉴定机构,是本地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唯一合法组织,只有它的鉴定结论才能作为认定和处理医疗事故的依据。换言之,鉴定委员会出具的鉴定意见只是处理医疗事故或认定医疗事故罪的依据,无可争议地具有法律地位。但是,非法行医者未经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的卫生技术人员,不属于《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的医疗事故的行为人的主体,其造成的后果不属于医疗事故。因此,由鉴定委员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认定非法行医的结论目前是缺乏法律依据的。而鉴定中心的法医学鉴定,是指具有法医学鉴定人资格、受司法机关指派、聘请或者委托、就交付的事物进行研究认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鉴定结论。但对非法行医罪的鉴定是否具有权威性,其法律地位也同样是不明确的。因此,在办理非法行医案件过程中,特别是存在两个部门不同鉴定意见的情况,究竟适用哪个部门的鉴定意见就显得无所适从。

其二是没有统一的鉴定标准。目前针对人身伤害案件,有《人身重伤鉴定标准》和,《人身轻伤标准》;针对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伤、残、亡案件,有《道德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鉴定》标准;针对职工工伤及职业病,有《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至残程度鉴定标准》;针对医疗事故,有《医疗事故分级标准》。可见,同样是人身伤、残、亡,发生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伤残的评定标准,这些标准适用范围不同,因此其标准的宽严程度各异。在现有的一系列有关人身伤残鉴定标准中,对于非法行医至伤残亡进行司法鉴定时按何种标准作为依据,目前法律也没有明确规定,一般都是由受委托的鉴定部门根据自己的相关行业确定参照标准来作出鉴定意见。由此作出的鉴定意见由于参照标准的合法性受到怀疑,其作为刑事证据的合法性、合理性也存在疑问。

其三鉴定意见的内容不统一。鉴定中心与鉴定委员会由于各自参照的标准、工作方式等存在差异,因而各自出具的鉴定意见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鉴定中心的意见着重伤亡原因,而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则着重认清责任。即使同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意见,其内容要求和文书格式也有千差万别。例如对徐忠祥、李继容非法行医的鉴定意见,宝安区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徐忠祥、李继容替产妇农海蓬所作的医疗措施与诱发产妇羊水栓塞、胎儿宫内窒息死亡存在直接关系。而中山医科大学法医鉴定中心的法医鉴定却对行为人的行为是否与被害人的死亡存在关系未作判断,其结论是:死者农海蓬系羊水栓塞及大出血致死。对于类似的情况,法院如何来信证据往往涉及到行为人罪与非罪、罪重与罪轻的问题。

三、完善非法行医罪的一些建议

为了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对非法行医罪理解不一、难以操作的问题,改变对非法行医犯罪刑事打击不力的局面,对非法行医罪进行司法解释,明确相关问题是当务之急。我们建议司法解释必须明确如下几点:

一是明确犯罪主体的范围

明确医生执业资格是医师资格和行医行为地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执业许可症两者的统一,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则是指未取得医师资格或者执业许可证之一,或者医师资格和执业许可证均未取得。对于超出核发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的辖区进行行医的,可以成为非法行医的主体。

二是明确情节严重标准

目前理论探讨和实践中一般认为行为人的以下情节之一的,属于“情节严重”:(1)非法行医时间较长的(例如可确定为三个月以上);(2)非法行医获取利益较多的(例如可确定为五千元人民币以上);(3)经行政处罚后不思悔改,仍从事非法行医活动;(4)在非法行医过程中调戏、侮辱、猥亵妇女、儿童的;(5)使用假药、劣药索骗患者的;(6)行医行为造成患者身体损害的,但达到严重伤残标准的;(7)造成患者严重伤残或者死亡,但行医行为不是伤亡后果的直接原因,只是辅助因素或者诱发原因,或者属于延误病情、加速病变的。

三是明确加重情节的因果关系

应明确“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是指非法行医直接造成就诊人的人身损害程度到达了《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的一级乙等至二级丁等(即伤残一级至五级)或者参与程度达到了75以上;或者在导致就诊人死亡的各项原因中,非法行医的参与程度达到50—74。

明确非法行医造成就诊人死亡是指非法行医是导致就诊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或者参与程度达到75以上,作为主要原因的。

篇7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篇8

假日时间更难以确认他们的学生,这项调查是30%的情势发送问卷,而其他70%是通过问题和答案的情势获得的调查对象,通过QQ或MSN的这项调查的对象:街头大一:30,初中学校的学生:40岁,高中学生:30。

调查的内容:

在这个春节时间,收费是否合理安排积累课外大一的调查;遵守的新生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的健康成长;大1是能够适当的消费和正确消费,逐渐认识到,社会紧张局面。

调查方法:

共30份,有效问卷30份,以及通过互联网分发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70名一年级学生的统计数据,并最终作出的图表,以及受访者显示的成果调查。

成果:

在大一的第八天,在问卷的第一种模式,以及通过互联网,50%,问亲戚之间的学生参观,30%的大一学生追随父母去旅行,其余20 %只是停留再从元旦;的第八日至元宵节期间,70%的像前初中和高中学校的学生,一年级的30%团聚大一一年的学生,学生爱好到家里读书留或网上聊天,玩游戏......

在新年的额外耗费大一期间,学生或多或少都收到大批的利润,是对成年人的钱,利润是钱的主人,然后在消费者方面,约20%的学生方面吃,喝,党学生大部分都是奠定在KTV唱沿着k,和一些在肯德基或自助餐,吃饭,聊天时,20%的大一学生爱好扎堆去购物40%的大一学生选择去花卉市场摊位春节期间与他们的利益的钱保存到第一桶金,其余20%的大一学生,用于购置书籍,用来玩游戏或购置他们所需要的物品...... 。

此外,不只是选择的消费至上的原则,也许或多或少的金钱利益,是从原打算的偏差,因为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可以先用钱,所以大部分学生为自己的利益在金钱的应用和不程序的束缚,有钱花的大一一年的学生都像到像,所以在饮食和购物买衣服,已投入更多新的年份是因为的很多商品在打折,大一学生可以购置更多的商品,在新年期间,打扮得更加俏丽。在消费的选择,能够满足各种的第一年,在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相应的消费能力,过一个快活的新年。然而,在第一时间,以断定如何信任自己的钱,消费,部分大一学生的利益是没有足够的钱,家长来接,虽然不理想,但情有可原,因此能够更好地应用资金应用和发展开支打算是非常重要的!

结论和建议:

篇9

在西方国家,对于身体意象及减肥行为的研究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了。研究者们从各个角度如社会学、心理学、媒体研究和临床学等多个学科对减肥的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了相关探索和分析,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而从社会心理学的社会比较理论对女性盲目减肥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

2014年,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全球首个瘦身查询拜访,全球16个国度的1.6万人参与。数据表明,中国人中37%的受访者都暗示曾或正在减肥。《2013年中国网民健康体重调查报告》指出,受调查的中国女性中有38.7%超重,49.3%的女性表示过去五年里体重有增加,72.4%的女性因为肥胖困扰产生体型担忧而有过或正在进行减肥行为。另外,在国内学者2013年的研究中表明,在自我评价时认为自已体型具有肥胖倾向的人中,一半以上的人作了偏重的评价。特别是在对自已体型评价为“稍胖”的人中,91.3%的人本来就属于正常体型的人,而自我评价为“太胖”的人中,66.7%的人本来就具有正常体型。因此,可以这样说:近几年来,虽然中国女性肥胖比例有所增加,但把自已体型评价为具有肥胖倾向的人正在不断地增多,其中多数人具有偏大评价自已体型的错误认识。正是因为女性的心目中形成了“瘦体型”的形象,认为“修长的瘦身材”才是最美丽的,而忽视了人体健康中的合理结构和成分的因素。

女性减肥行为的社会比较心理机制

(一)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和自我满足的社会比较动机

社会比较的类型有三种:上行比较、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上行比较是指个体与优于自己的他人进行比较,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平行比较,当现实生活中没有客观标准,没有直接手段,个体想要了解自己的观点和能力时,会与自己观点和能力相似的他人进行比较,因为相似的他人可以提供更多真实、有效的信息,这种比较就是平行比较。下行比较是指将自己与比自己差的个体进行比较,以此来维护自尊和主观幸福感[2]。

当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价时,一种自我完善的动机促使个体进行上行比较。上行比较有助于个体的自我评价。研究表明,关于身体的社会比较倾向于向上比较而不是向下比较,向上比较会降低个体的自信,从而产生吸引力降低的感觉。上行比较发生时,个人以一定方式与别人比较谁更优或更好。从而,个人得到一个更高标准的评价,自我评价就发生了。当女性在身体意象的上行比较中发现更好更瘦的形象,对自身身材标准要求就提高了,当她为此而产生减肥行为时,自我完善就发生了。

社会比较过程是个自动化过程,十分普遍,而且难以引起人们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将自己与媒体中的理想形象进行比较时绝大多数没有意识到这个过程的发生。此外,即使有所意识,也可能由于社会期望效应而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暴露出来。很多女性的减肥动机,并不是因为自己身体肥胖而必须得减肥,只是因为身边人身材都消瘦但还都在减肥产生的一种从众心理,迫于不想成为唯一那个与众不同的而和她们保持一致。特别是大众媒体的介入,在主流媒体铺天盖地宣传标准美人身材的同时,较强的社会比较动机越来越根深蒂固,对“理想”身材的向往,产生了盲目减肥的行为。

(二)社会比较的人格倾向

Gibbons 和Buunk(1999)首先提出了社会比较倾向(social comparison orientation)的概念,即个体进行社会比较的人格倾向。社会比较倾向性高的个体经常将自己和他人做比较,容易受到社会比较的消极影响。

社会比较倾向性高的女性容易受到社会比较的影响,也更容易受到社会比较的负面影响。在与理想身材女性进行比较后,社会比较高的女性身体意象更消极,这可能是因为发现自己的体型和理想身材女性的差距后,社会比较高的女性更容易激活糟糕的自我。

有研究者认为,自卑因素是减肥者的深层动机之一。如姚学进的研究结果显示,减肥经历对女性心理健康有着不良的影响,其中减肥群体心理健康因子中强迫症状、焦虑、敌对、人际关系敏感4个因子均高于普通女性心理健康水平。此外研究结果显示减肥者敌对因子心理问题发生率最高,为25.5%;其次为抑郁因子(22.8%)、躯体化因子(18.8%)。这可能跟减肥者过度关注自己的体型,认为他人也不满意甚至嘲弄自己的体型,从而对他人产生敌对心理;此外,对自身的不满也增强了他们的自卑心理,导致了心情抑郁。为了减少情绪上的痛苦,取得自我满足和认知协调统一,盲目减肥行为也就产生了。

关于盲目减肥的建议

(一)改变对减肥的态度

改变女性对减肥的态度,对于确有体型偏胖客观现象的女性,要科学引导其正视肥胖的客观存在,多渠道了解肥胖的有关知识,培养良好的自我认知。对于体型正常却盲目跟风减肥的女性,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呼吁社会媒体等不要助长减肥之风,对瘦的把握有度,认识到“我很健康,我不需要减肥”。

(二)调适自己的心理情绪

减肥者心理情绪的稳定程度是减肥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减肥者需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绪。首先需要了解减肥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它可以让人变美,可以让心情更加健康愉快,并且坚持减肥是对人强大意志力的一种考验,是令人敬佩的行为。其次减肥并不完全都是痛苦的情绪,它也可以使人在完成阶段目标时体验到成就感,以及在减肥成功时可能会感受到自我实现层次的体验。

(三)改变行为

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减肥效果与持续的时间存在着高相关,研究中50%以上的被试减肥持续时间都少于两周,这导致了采取运动法和节食法减肥均未收到显著的效果。这些都表明减肥要想取得好的效果,不仅要有减肥的毅力,还需要制定一个减肥计划表,科学的、合理的实施减肥计划,并不断地坚持。

总结

由于社会文化影响,女性盲目减肥行为影响因素中有一些非理性减肥心理,本文试图向她们宣扬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减肥方法,以帮助那些深受“骨感美”毒害的女性的走出“骨感”的误区,正确看待身体意象,还她们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及心理。

参考文献

[1]周晓虹主编:现代社会心理学[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1.

[2]刘郁.年轻女性:疯狂减肥的深层心理因素探析[J].成都大学学报,2009.

[3]高德顺,陈海涛,丁洪祥.关于青春期女性减肥的调查研究[J].学园,2014.

篇10

1 调查与分析

1.1 膳食结构与平衡膳食的比较 调查人群中,膳食结构中大豆类及坚果的摄入量符合该人群平衡膳食宝塔的推荐量;谷类薯类及杂豆、奶类及制品、水果低于推荐量;蔬菜、鱼虾、畜禽肉、蛋类、油脂均高于推荐量。

1.2 热能和主要营养素摄入情况比较 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量稍高于推荐摄入量(RNI),脂肪摄入过高;根据我国制定的每人每日膳食中胆固醇的适宜摄入量(AI)应小于300 mg,调查人群胆固醇的摄入量为580 mg,远远超过此值。多种维生素摄入量明显不足,尤其维生素B1和B2摄入量均低于我国制定的标准量,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要;钙、锌摄入缺乏,钠的摄入明显偏高;铁的摄入量符合要求,达到AI的106.7%。

1.3 膳食中抗氧化营养素摄入情况 膳食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情况来看,除维生素A(女)的摄入符合RNI,其余抗氧化营养素硒、维生素E(VE)、维生素C(VC)及维生素A(VA)(男)的摄入量均不能满足需要,尤其维生素E的摄入明显不足,均低于标准量。

1.4 体格、体质状况 上臂围(MAC)、上臂肌围(M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测量值与标准值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调查显示人群体脂含量超出正常值较多。肥胖是高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与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他慢性病密切相关。调查发现人群中超重的发生率为30%,肥胖的发生率为25.2%。第四次中国居民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超重的发生率为24.3%,肥胖的发生率为8.9%。两次调查报告相比,肥胖和超重的发生率均高于全国水平[1]。

1.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肥胖的关系 据2004年10月由国务院新闻办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18.8%、5.6%、18.6%[2]。由此可见,除血脂异常率低于全国水平外,其余两项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全国水平。

2 讨论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但仍存在膳食营养不平衡的现象,且营养过剩与营养不足又往往同时并存,多为营养搭配不平衡、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等问题。如:肉类、油脂和盐消费过高,谷类、水果消费偏低,奶类及其制品摄入不足等问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合理膳食哪?

老年人想要避免肥胖,保持理想的体重,首先需要合理的饮食营养,改变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良好的饮食原则。热能总摄入量不宜过多,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每日摄入的热能随年龄的增长而相应减少。具体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 保证蛋白质摄入的质和量 老年人在控制热能减肥时,每日应至少供给1 g蛋白质/公斤体重,尤其要供给充分的优质蛋白质,如瘦肉、蛋类、鱼虾、脱脂奶、豆制品、禽类等。以素食为主的老年人,因植物性蛋白利用率相对较低,则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应增至1.3 g左右。总体来说减肥膳食中蛋白质的供能比应为16%~25%。充足的蛋白质供给,可避免老年人出现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等问题发生。

2.2 控制脂肪摄入的质和量 每日膳食脂肪摄入量以不超过60 g为宜。脂肪的热能比低于30%,烹调用油以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为好,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应尽量减少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如肥肉、奶油、动物油脂等。另外老年人还应少吃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卵等,每日胆固醇摄入量不应超过300 mg。

2.3 低盐膳食 每日盐摄入3~5 g,有利于减少水潴留,使体重下降,且对防治肥胖并发症有利。

2.4 高纤维膳食 老年人由于肠壁肌肉的紧张性降低,消化道运动能力减弱,容易发生便秘。

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和藻类等,不仅有利于通便,而且具有防止老年人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的作用。高纤维膳食可减少热能摄入并产生饱腹感。

其他保证膳食中维生素的充分供应,控制饮酒,长期坚持合理的饮食制度,少量多餐,特别是避免晚餐过于丰盛。

篇11

一天当中,有N个会要开,哪里有时间安静下来享受美味。

一般中午的时候,我都会在麦当劳、肯德基买个汉堡充饥。晚上,下班都很晚,路上包里随时准备的小零食已经把我喂个半饱。回到家,丰盛的晚餐让我食欲大开。这些天,我发现我的体重明显上涨了,腰部赘肉已经现身了。我是该减肥了。

老公:任珂29岁部门主管老婆差不多,早餐对我来说就是一大杯果汁和一杯黑咖啡就OK了。办公室的抽屉里的糖,饼干随时防止肚子唱空城计。纯净水是我平时主要的饮料。

中午,我几乎都是在写字楼下的餐厅吃点快餐,无非都是米饭炒菜之类的东西,比较油腻。

由于老婆下班比较晚,为了等她共进晚餐,我通常在晚饭前会先吃点饼干或火腿肠,再喝点威士忌,以抚慰我的“五脏庙”。我们的晚餐是比较丰盛的,都是我们爱吃的红烧排骨、水煮牛肉之类的菜。饭后,我俩还会边看电视,边吃点小零食。

常会喝一杯鲜果汁或者豆浆

由于中午时间比较紧张,午餐基本都是在饭馆吃。那里的饭菜比较油腻,好像都是从油里泡出来似的。尽管我知道这对减肥很不利,可美味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我很喜欢吃水果,也喜欢吃零食,饼干、蜜饯、薯片……来者不拒。

我们俩决定一起减肥。等到目标一达成,我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不敢穿的紧身衣服一次买齐,出门秀身材。

这已经养成习惯了。

中午,会去同一家餐馆用餐,吃一些蔬菜、肉类搭配均匀的工作餐。我不太喜欢吃水果。为了自己的健康,我打算减重5公斤。

双人健身一起变瘦

两个人一起健身,给你带来的收获远远超出你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