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1 11:15: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奥巴马的就职演讲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引言
指示语指的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根据Levinson的研究,指示语可分为五种:人称指示语,处所指示语,时间指示语,话语指示语以及社交指示语。本文主要研究三种人称指示词:直接参与表达的第一人称;间接参与表达的第二人称;以及在表达中会提到的第三人称。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与语境使用不同的人称指示语,正确使用人称也关系到是否能成功的达成说话的目的。
另一方面,王建华在他关于礼貌现象的研究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语用距离,指的是在交谈中亲密的程度。这个新概念的出现把人们的视角又一次引导了交谈中的指示语。本文以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分析对象,那次演说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支持者,毫无疑问,它成为了学者研究奥巴马怎样利用人称指示语拉近他与听众之间的距离的典型案例。本文希望通过分析就职演说中人称指示语,从而来证明正确的使用人称指示语可以有效的达到缩短演说者与听众之间语用距离的目的。
2.三种人称指示语在奥巴马就职演说中的应用
美国总统的演讲一直是演说家和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演讲作为竞选人为其拉票的重要手段,可以让公众直接了解到竞选人的政治立场。美国总统竞选采取民主投票制,所以公众可以用自己的一票来做出这个决定。因此,竞选人必须通过演讲拉近他与投票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说服投票者相信他的治国之道。奥巴马虽然赢得了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但是希望赢得更多的支持者仍然是他就是演说的目的。
2.1 第一人称指示语
第一人称指的是说话者或者也包括与说话者群体或者个人,所以第一人称包括单数形式和复数形式。
2.1.1第一人称单数
第一人称单数一般指代说话人自己,这种人称指示语给听众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所以不容易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因此,在奥巴马的演讲中,第一人称单数“我”(I)仅出现了三次,但每一次都代表了不同的意义。
(1)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2)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3)Today I say to you that the challenges we face are real.
这三个“我”(I)在句中分别表达了奥巴马向公众表明自己的决心,向前总统布什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还有提醒公众时刻注意现在不安的局势。三个“我”都用的恰到好处,不仅没有拉远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反而塑造出有责任心的形象,增加了公众对他的信任度。
2.1.2第一人称复数
第一人称复数“我们”(we)一般有两种用法:包括听话者的“我们”与不包括听话者的“我们”(何自然,2001)。奥巴马在他的就职演讲中大量的使用了包括听话者的“我们”,以此来强调他是大众的一份子,是美国人民利益的代表,从而达到缩短语用距离的目的。
(4)We are in the midst of crisis is now well understood. Our nation is at war, against a far-reaching network of violence and hatred. Our economy is badly weakened, a consequence of greed and irresponsibility on the part of some, but also our collective failure to make hard choices and prepare the nation for a new age.
这段话中的主语是“我们”(we)和“我们的”(our),奥巴马想表达自己不仅仅是美国总统,更是美国人民的一份子,会与他的人民一起并肩作战,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我们”(we)和“我们的”(our)的使用在奥巴马与其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5)To the Muslim world, we seek a new way forward, based on mutual interest and mutual respect.
作为美国的总统,当他面对外交事务时,奥巴马也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形象和利益。在例(5)中,他的听众是穆斯林世界的人民,此处,“我们”(we)包括了那些将穆斯林世界作为友人的国家,奥巴马借此间接地向美国人民表达了他祈求和平的态度。
前言
公共演讲,尤其是政治演讲对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很多学者已对公共演讲进行了广泛研究,如传统语法的研究、演讲内容的研究、与具体语言特征有关的三个元功能的研究,对公共演讲体裁和文本的研究,等等。然而,几乎没有人从语用学的角度对演讲者技巧进行分析过,他们并没有解释演讲者是如何在演讲台上成功的达到交际目的的。
语用学没有独一无二的定义。本文作者引用凯姆普森对语用学的定义:语用学是一种试图发现说话者如何使用句子而达到成功交际目的的理论(Kempson,1975:84)。公共政治演讲是政治家以口头形式向聚集的听众传播信息的活动,在这一交际过程中语言以及元语言是不可缺少的。总统就职演说具有独特目的和显著特征,因此,本文作者以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就职演说为例进行分析。“演讲通常被看做是在特定时限内清楚、有趣、恰当地达到传达信息、劝说等特定效果的一种综合策略”(Wilson, 1994:5-6)。 总统演讲的目的在于让全国观众确信自己的投票是正确的,使民众信服总统能够代表他们的广大利益,并得到最大限度的拥护和支持。
作者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以下问题:为了劝说听众信服毕业论文范文,奥巴马在演讲中使用了何种语用学策略,以及这些策略产生了何种语用效果?作者发现演讲者使用了多种方式使自己与公众靠近,与公众互动,并得到公众的响应。
一 拉近距离的语用策略
在就职演说中,美国总统无一例外地要与全国观众缩小距离。尽管站在高高的演讲台上,可他们都努力让公众感受,虽然身为总统,但他也是民众的一员,是国家的公仆,是兄弟姐妹,而不是拥有至高权力却无法接近的人。他们通常使用三种策略。以奥巴马为例:
1 称呼的方式
在2009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中,奥巴马致意道:“My fellow citizens(我的同胞们)”。此前的总统也不例外,称呼民众“my fellow citizens, mycountrymen, or my fellow Americans(我的同胞们,我的市民们,我的美国同胞们)”。这种方式涵盖了所有美国公民,并赋予平等的地位。奥巴马总统通过表达自己希望成为公众一员的意愿,缩小了与公众的心理距离,使得演讲像兄弟间谈话一样轻松和谐。
2 复数人称代词
奥巴马避免使用“I, you”等单数人称代词,而是使用复数人称代词“we, us, our, ourselves”。以下是其就职演说中复数人称代词的出现频率:
we
us
our
ourselves
64
对于名物化的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生成语法,认知语言学以及功能语法都有涉足,但其中影响最大的要属于功能语法。名物化是生成语法隐喻的唯一最强有力的资源,通过这种方式,过程和特性被重新措辞为名词,他们在名词词组中担当事物的角色而不是小句中的过程或属性。在各种语篇类型中,名物化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一般来说,语体正式程度越高,名物化的程度也越高。美国总统就职演讲作为一种正式程度较高的语篇形式,其名物化的分布及功能长期以来受到的关注程度较少。因此,本文将基于功能语法理论,对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名物化分布特征及功能进行分析,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此类政治演讲的意义和功能。
二、英语中名物化现象及分类
功能语法学派用一致式来解释语法隐喻以及名物化现象。根据韩礼德的观点,在一致式中,动作的参与者,过程,属性和环境成分分别由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或介词词组来承担,如:The doctor did not care much about the patient,so the patientdied。该句由两个独立小句组成,包含了两个参与者doctor和patient,两个过程eare和die,分别由名词和动词承担。而在非一致式中,过程和属性都由名词或者名词词组来承担,这样由词汇所表达的句子表层意义就与语义上的深层意义产生了不一致,这就是功能语言学家所说的不同语言层面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的存在,才最终产生了语法隐喻。如果把上面的句子转换成The carelessness of the doctor caused the death 0f the pa-tient,那么它的非一致式就产生了。前句中的参与者变成了后句中的限定性成分,它的两个过程也变成了后句中的参与者。因此,非一致式是一种间接反映现实的语言结构,而名物化则是非一致式,或者说是语法隐喻的体现。Halliday和Matthies-sen把语法隐喻分为13种,表现为4种现象,即名物化,动词化,形容词化和介词化。基于Halliday的研究,朱永生对名物化的分类进行了简化,把它分为三类:动词的名物化,形容词的名物化以及情态词的名物化。朱的分类囊括了词汇和小句层面的名物化,简化了复杂的语言现象,为本文提供了理论支撑。
三、奥巴马就职演讲中名物化的分布及功能分析
基于以上名物化的分类,本文对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名物化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显示,整篇演讲词汇总量2393个,名物化出现76次,频率为3.12%。其中把过程看作事物47次,把评价看作事物28次,把评价看作事物1次。与其他研究者的数据相比,奥巴马就职演讲中的名物化使用频率远低于科技,法律等语体。其主要原因在于,名物化是书面语的主要特征,其频率随着语体的正式程度上升而上升。就职演讲作为一种正式程度很高口头语言形式,其名物化的频率自然要低于书面语体,但要高于一般的口头语形式。那么在此类政治演讲中,名物化又承担了什么样的功能呢?
首先,通过名物化,小句的某些成分,如环境成分,参与者等,成为了预设,即作者知道他自己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他以为读者也知道这个意思,或者认为读者能够通过推理得到这个意思。因此,名物化是实现语用预设的一个手段,通过名物化,小句的环境成分或者参与者被故意省略,使语篇变得更加客观、可信,从而达到演讲者或作者预期的目的。如下面的例子:
a.I thank Present Bush f10r his service t0 our nation.as well as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 this transition.
这句话中的service和transition分别来自于动词serve和transit,因此本来应该用动词表达的两个过程被概念化和静态化,通过这样的处理,演讲者实际上是想把他的思想强加给听众,即:前任总统确实服务了民众,国家的领导权也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交接。这就基本上容不得听众去思考前总统是否真的服务于民,政权是否完全顺利交接这样的问题,这样,演讲者把前总统的贡献和权利的顺利交接作为一个大众已经接受的事实来呈现,从而偷偷地把自己的意图强加到了听众的身上,使得演讲变得无可辩驳。
同样,上句中的另外两个名词generosity和cooperation分别由形容词generous和cooperative转换而来,这样小句中的属性转变成了事物,从而形成了一个概念化的客观事实。正如在本节开头提到的那样,名物化过程中,一些环境成分被省略,从而使小句更加客观、可信,因而也更具有说服力。
其次,名物化结构能够将小句浓缩成名词性短语,从而减少小句的数量,增加小句中的信息密度。小句的信息密度可以通过与词汇密度的对比获得。Halliday提出词汇密度可以通过实词的词项数除以小句数获得,其公式表现为:词汇密度=词项数/小句数量。如They knew that our power grows through itsprudent use和We use our power prudently,thus enabling itgrows.
前者为后者的名物化表达形式,前句包含一个小句,按照上面的计算公式得出其词汇密度为10,而后句中包含两个小句,其词汇密度为4.5。显然,通过名物化,小句的词汇密度明显提升,所包含的信息量也显著提高。在公众演讲中,演讲者的时间以及听众的耐心都是有限的,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地运用名物化,演讲者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
最后,名物化可以使语篇更加权威、严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话语参与者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从而影响交际目的的最终实现。在就职演讲中,演讲者预期他新的政策能为公众所熟知,同时也期待说服公众能够接受和支持这些政策。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演讲者会巧妙地运用名物化,使语言变得更为严谨,庄重,从而达到鼓舞人心的目的。
b.I stand here…,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v our ancestors.
大多数人的失败,是因为演讲的方式有问题。我们可以从奥巴马的演讲中吸取经验——刚好是三条。
奥巴马不使用PPT。在Google上搜索“死于PPT”,你会发现,PPT多年前就开始招人烦了。但几乎所有企业高管讲话时都会带一个U盘,里面存着几十页PPT。
PPT对听众的折磨倒不是最主要的问题。虽然这也够讨厌了:PPT的内容下面的听众一般根本看不清,它的唯一功效只不过是证明演讲者写的东西和说的东西一样枯燥无味。
演讲者需要为PPT额外操心。遥控器没出问题吧?没翻错页吧?要是我点错了、提前点开了下一张幻灯片怎么办?
只在一种情况下使用PPT,那就是你有一张特别能说明问题的幻灯片要展示时。比如一张图表,显示其他所有人的销售额都在急速下滑,而你的公司销售额却在飙升。或者一张地图,显示你的公司销售网点已遍布全市。并且,当你展示完那张幻灯片,就接着凭嘴巴说,不要再借助电子设备。
如果要展示的图片太多,即便是再老练的PPT使用者也必须盯着屏幕看,而这也是演讲者的大忌。这就要说到奥巴马的第二条经验:
看着你的听众。从总统的就职演说视频中你会注意到,奥巴马非常注意这一点:他先深深地注视右侧的听众,然后目光坚定地投向中间的听众,最后凝视左侧听众。注意,他在演讲中不断重复这样做。
所有演讲者都知道要看着听众,但在演讲时他们很容易忘记这一点。你在发表演讲时,往往只能模糊地看到下面的人群。你可能会觉得眼花,演讲台上或许有灯,让你能看清自己的讲稿,但却让你看不清讲台下的听众。
因为你看不到听众,你就很容易忘记他们的存在。但他们能看到你。所以,在演讲中请一直看着听众。做到这一点不容易,因为你还得不时低头看讲稿。与总统不一样,你讲话的地方或许没有配备电子提词机。
1.引言
隐喻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与行动中。Newmark(1988:104)认为:“翻译中最重要的特殊问题是隐喻的本质。”国外不少学者对概念隐喻进行了研究,多集中从认知翻译角度探析,如Shreve和Gutt等。国内主要集中从修辞学、美学等角度研究隐喻的翻译,从认知角度的探讨不多见。本文以奥巴马总统的演讲词及其中国和平音像电子出版社的中译本为语料,分析其中的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有利于英语学习者提高对概念隐喻的翻译能力。
2.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与翻译
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所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正式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使隐喻正式进入了认知语言学的研究领域。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参照具体的、熟悉的概念,表达未知的、抽象的概念的认知方式。根据概念隐喻理论,一个隐喻的形成实际上是两个义域在概念上的“跨域映射”。在隐喻中,被用来描述具体概念的是源域,而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为目标域。
例如“时间就是金钱”运用具体的“金钱”认知抽象的“时间”,这样我们在谈论时间时,就会用“省”、“花”、“投入”、“浪费”等与时间搭配,实际上是把时间当做金钱理解和体验。“金钱”所在的域称为源域,“时间”所在的域称为“目标域”。
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发展壮大,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国外翻译学家在研究认知与翻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隐喻的翻译活动绝不是单一的语言符号转换,它实际上是一个关涉语言与思维、文化与文学、心理与生理等多维的认知活动(肖家燕:2010),译者只有充分理解原文的概念隐喻,采取适当的翻译策略,才能正确传递原文思想。
3.认知视角下演讲词中的隐喻翻译
翻译实践通常以传情达意、再现语义为目的。演讲词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隐喻,概念隐喻的使用可以使演讲词更加生动、更具内涵。因此在翻译概念隐喻时,应在求得神似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形似。Schaffner(2004)将隐喻翻译策略归纳为替代、释意和省略三大类。本文借鉴其观点,将演讲词中的隐喻翻译分为保留原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和放弃概念隐喻三种翻译策略。
3.1保留概念隐喻,以直译为主。
隐喻的产生与人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实践体验密切相关。尽管英汉两个民族使用的语言不同,文化背景迥异,但是由于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感知器官、认知能力及类似的社会实践,使得两个民族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类似的认知。因此,英汉两个民族之间存在众多源域和映射方式相同的概念隐喻。对于此类概念隐喻的翻译,译者可以采取直译法,这样既不会造成文化沟通障碍,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演讲词的意境、形象和喻义。例如:
(1)Where do we direct our efforts:what steps do we take to overcome these barriers?
翻译:我们朝哪个方向去努力?我们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这些障碍?
这是奥巴马总统2009年在有色人种会议上发表的演讲辞,在美国,有色人种仍面对诸多歧视和困难。原句中的“barriers”运用了概念隐喻理论,由“life is a journey”而来,源域是“journey”,目标域是“life”,两个域有许多共同之处,比如源域中的“barrier”对应目标域中的“difficulty”;源域中的“destination”对应目标域中的“aim”,等等。因此可以使用“the barriers of life”。同样,汉语中也有“人生中的障碍”等类似的概念隐喻,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旅途”和“人生”,所以此处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译为“障碍”。
(2)This cooperation is not fixed,but it is a destination that can be reached if we pursue a sustained dialogue.
翻译:尽管合作尚有变数,但是只要我们双方持续进行对话,我们的目标就会实现。
这是中美第一轮经济战略对话中奥巴马发表的演讲词,其中的“destination”使用了概念隐喻理论,由“cooperation is a journey”而来,源域是“journey”,目标域是“cooperation”,因此可以使用“the destination of cooperation”。汉语中也有概念隐喻“合作的目标”这种表达,翻译时,译者可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源域和目标域分别是“旅途”和“合作”。
3.2替换概念隐喻,使之归化。
由于英汉语言有着独特的文化,自然概念隐喻有独特性。当源语中的概念隐喻对应译入语中不同的概念隐喻时,译者应采用替换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策略,不仅可以保持语义不变,而且可以使语言充满特色。例如:
(1)Our campaign was not hatched in the halls of Washington.It began in the backyards of Des Moines and the living room of Concord and the front porches of Charleston.
翻译:我们的竞选不是诞生在华盛顿的议会大厅,而是始于梅因市的后院、康科德市的起居室和查尔斯顿市的门廊。
这是奥巴马总统在2008胜选时的演讲词,主要介绍了竞选时的情况。“hatch”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由“The campaign is a fowl”而来,源域是“fowl”,目标域是“campaign”,因此可以使用“campaign was hatched”。但译者在翻译时,将源域替换为“婴儿”,目标域仍然是“竞选”,因此变为“竞选的诞生”。
(2)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翻译:这些誓词曾在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被诵读。
这是奥巴马2009年就职的演讲词。“rising tides”使用了概念隐喻,由“Prosperity is sea”而来。源域是“sea”,目标域是“prosperity”,可以使用“the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但译者在翻译时替换了概念隐喻,使之归化,将源域替换为“太阳”,目标域仍然是“繁荣时期”,因此译为“蒸蒸日上的繁荣时期”。
3.3放弃概念隐喻,功能对等。
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信仰和文化,因此类似的隐喻表达较少。当一概念隐喻存在于源语中,在译入语中出现空缺时,译者可采用放弃隐喻的翻译策略。虽然源语中的概念隐喻丧失,但是仍能正确传达语义,避免跨文化交际的误区。例如:
(1)To my campaign manager,David Plouffe who built the best political campaign,I think,in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翻译:我竞选的负责人戴维普洛夫,是他组织了我认为美国历史上最完美的政治选战。
这是奥巴马在2008年胜选时的演讲词。“built”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由“Political campaign is a building.”而来,在源域中指“building”,但在目标域中指“campaign”,因此可以使用“build a campaign”。如果翻译时直译成“建造政治竞选”就会令人费解,而汉语中没有对应的概念隐喻,所以此处放弃概念隐喻,采用功能对等的方法表达语义,译成“组织政治竞选”。
(2)We will construct the roads and bridges,the electric girds and digital lines that build our commerce.
翻译:我们将建造道路和桥梁,架设电网和数字电路来发展商业。
这是2009年奥巴马发表的就职演讲词。“build”一词使用了概念隐喻,由“commerce is a building”而来。源域指“building”,目标域指“commerce”,因此可以使用“build our commerce”这种表达。如果直译成“建造商业”会令人费解,此处译者放弃概念隐喻表达语义,译成“发展商业”。
4.结语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人类相似的认知,使不同的语言有相同的或者类似的概念隐喻,但不同的文化又使认知方式存在差异,从而使概念隐喻在不同语言中呈现个性。许均(2009:41)认为翻译是以符号转化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译者要了解源语和译入语文化,这样在翻译演讲辞中的隐喻时,才可以采取保留概念隐喻、替换概念隐喻和放弃概念隐喻等翻译策略,尽量体现源语隐喻的风格和色彩,同时使译文符合译入语读者的认知方式和语言习惯。
对隐喻的翻译不能只停留在修辞角度,应借助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客观系统的研究。本文从认知观的隐喻出发,对奥巴马演讲中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Mandelblit,N.Translation and Meaning[M].Maastricht University Press,1995.
[3]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London Prentice Hall,1988.
[4]Schaffner,C.Metaphor and translation:Some implications of a cognitive approach[J].Journal of /locate/pragma,2004(36).
1.引言
奥巴马是第一位非裔美国总统,2012年又再次击败对手获得连任。美国人甚至世界上更多的人都相信:如果说有一个人的演说艺术可以登峰造极的话,就非他莫属了。他自己写作的演讲更多出于个人思考或解决问题的方案,他更可信、坦白和透明。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的演讲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与说服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奥巴马的成功就是他演讲的成功。正是因为如此,奥巴马当选之后,他在各种场合下的演讲都被作为范例仔细研究。有不少学者用Halliday的语言三大功能对奥巴马就职演讲进行研究分析,特别是语言的人际意义分析(钟丽君,2010;钟声,2009;魏兴顺,2009);或是对其进行语用移情分析(吴兴东,2012);或是对其进行篇章分析;还有对其修辞、主题及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然而,很少有人对奥巴马连任演讲模糊语的使用进行分析,本文拟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奥巴马连任演讲。
2.研究背景及理论基础
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它主要研究语言中的模糊现象。语言既是模糊的,又是精确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内部及本质特征,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模糊现象,但直到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才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论,这一理论提出后,在各个领域引起很大的反响。模糊理论在语言学界的应用便产生了模糊语言学、模糊修辞学等相关的新兴学科。1979年,伍铁平先生的《模糊语言初探》标志着国内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模糊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可以是模糊语音、模糊词语、模糊语法及模糊语义。模糊语音。模糊语言就是指在语义、语音或语法方面存在着界限不清、类属不明,或者在性质状态方面存在亦此亦彼、非此非彼,即中介过渡性的语言。模糊语言有三大主要功能:言语作为传达信息的基本手段,它所执行的功能有两方面,第一,概念功能,即话语的内容;第二,语用功能,言语体现说话者的态度和状态,与情境相融,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动[1]。模糊语言的表达功能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一是模糊语言的人际沟通功能,主要有: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通过赞誉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合理地使用模糊语言,谦虚使对方的心理得到补偿或平衡;正确地运用模糊语言,模糊交际双方的关系,使交际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二是从模糊语言的文学表达功能出发,信息含量丰富,富有弹性和张力的模糊语言是文学美赖以产生的基础,文学离不开模糊语言,文学作品中意境美、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的创造须借助于模糊语言,并依据文本生成后的接受过程提出了意境本体、意境变体与形象本体、形象变体的概念。所谓意境或形象就是意境本体或形象本体产生以后,在听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不断地形成意境变体或形象变体的意境或形象发展史。三是在增强信息传递效果方面,合理使用模糊语言能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灵活性、得体性和表达效率[2]。Joanna Channel将模糊表达的交际效应归纳为以下十种类型:(1)给予适当的信息量;(2)故意隐瞒信息;(3)使用有说服力的语言;(4)词汇鸿沟;(5)缺乏具体信息;(6)位移;(7)自我保护;(8)权力和礼貌;(9)非正式的场合和氛围;(10)女性的语言(Channel,2000)。对奥巴马连任演讲的分析发现:模糊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非常高,除此之外,还大量使用了模糊形容词副词、模糊名词。
3.模糊与语用移情
模糊词汇主要有模糊代词、模糊形容词副词及模糊名词。在奥巴马的连任演讲中,存在大量的语言模糊现象。其中模糊语的使用并非是说话者的错误所致,而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采用的。“移情在语用学上指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的相通,能设想和理解对方用意。它既有语用语言的问题,又有社会语用问题,涉及说话人如何刻意对听话人吐露心声、表达用意,听话人如何设身处地来理解说话人言谈的心态和意图。社会语用问题涉及言语交际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际关系,当然也涉及语境。这种移情主要指言语交际双方都设身处地地尊重对方的思想感情和看法,从而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相互默契,达到预期效果”[3]。在奥巴马的连任演讲中,人称代词we的使用频率相当高,高达50次,它在演讲中存在模糊性,所指不明确。指示语的模糊在于所指不明确,当所指确定,这种模糊性便消失了。Biber指出,在语用学中,we的指示用法分为两种:“包括性的we(inclusive-we)”,即包括听众和“排除性的we”(exclusive-we),“即排除听众”。“我们”就“我”而言,将对方包含在内,会使对方听起来倍感亲切,拉近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距离,还能增强演讲者话语的说服力,增强语用效果,更好地完成交际目的[4]。例如:
(1)We may have battled fiercely,but it’s only because we love this country deeply and we care so strongly about its future.
在这个例子中,模糊指示人称代词We既可包括奥巴马及其听众,又可指向部分人,由于其模糊性,指代不明,可使听众直接将自己包含在内,从而拉近了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距离;从交际心理学角度看,说话人在说话时应尽可能注意到听话人的存在和对话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听话人自觉地融入交际情境。使用“包括式”的指称方式通常有利于营造情感相通、亲切融洽的交谈氛围,模糊人称代词We具有移情的语用效果。
4.模糊与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
“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语言哲学家格赖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出的。格赖斯认为在人们交际过程中,对话双方似乎在有意无意地遵循着合作原则,以求有效地配合从而完成交际任务。因此,格赖斯(H.P.Grice)提出了会话中的“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人们用言语交际,其实就是传递信息来影响受话人,实现双方的互动,达到自己言语的目的。在交际过程中,除了合作原则以外,保持双方的友好关系,在言语行为中渗透尊重对方、保护对方自尊心的礼貌信息,是信息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这就要求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遵守社会礼貌规范。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也是对合作原则的完善和补充。这些社会礼貌规范就是礼貌原则的内容。模糊语的使用在满足说话者本身的意图之外,同时也可以符合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例如:
(2)To the best campaign team and volunteers in the history of politics.The best.The best ever.
(3)But despite all our differences,most of us share certain hopes for America’s future.We want our kids to grow up in a country where they have access to the best schools and the best teachers.A country that lives up to its legacy as the global leader in technology and discovery and innovation,with all the good jobs and new businesses that follow.
(4)We may have battled fiercely,but it’s only because we love this country deeply and we care so strongly about its future.
以上三例中的黑斜体均为模糊语,这些词语具有模糊性是由于定义域不同而引起模糊语言语义值的变化。何谓“好”、“最好”、“史上最好”、“激烈地”、“深深地”、“强烈地”及多少为“一些”,这些都会由于标准不同而发生变化,政治演说有明晰的政治目的,演说者等候着引起普遍的支持,政治演说具有强烈的传染力。为了达到目的,演说者的措辞应简洁而准确以获得听众的支持和认可。在以上三例中模糊语的使用,高度赞扬了竞选团队的表现,对于美国未来的描述相当美好,传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对未来的高度关心,将奥巴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必将引起听众的共鸣而获得支持。合作原则中的数量原则规定,所说的话应该满足并不超出交际所需的信息量,而在方式准则中提出了简练的准则;礼貌原则中的赞扬则表示应尽力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力夸张对他人的表扬。例子中模糊语的使用表达了他人的感谢,丰富听者所需的信息,并不纠缠于不必要的细节,以模糊语表达确切的意思。在这里模糊语的使用恰恰符合了格莱斯和里奇所提出的合作原则及礼貌原则。
5.模糊与预设
预设最早由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弗雷格在《意义和所指》中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通过一个句子做出声音时,必然存在显而易见的预设(前提),即在声音中所用的专有名词必有所指,用逻辑公式表述则为:“当且仅当A为真,B也为真;当且仅当A为假,B仍为假,则,A以B为预设。”英国语言学家利奇(Geoffrey Leech)在《语义学》中便把预设定义为:“言者S在讲话语X时认为Y必然是真实的。”[5]
预设可以进一步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从命题或语句的真假角度来定义和考查预设的,主要研究句子本身固有的意义,不考虑说话人或者作者及听众对语言和知识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而语用预设在语义预设的基础上增加了使用语言的人和环境,将预设看成是交际双方预先设定的限制信息。语境中说话的时间、地点、场合,以及说话者的知识状态等因素都和预设有关。预设是理解的前提和推断话语含义的基础,如果说话者故意预设未知或错误信息,话语就取得不同寻常的模糊效果。
(5)And I wouldn’t be the man I am today without the woman who agreed to marry me 20 years ago.Let me say this publicly: Michelle,I have never loved you more.I have never been prouder to watch the rest of America fall in love with you,too,as our nation’s first lady.Sasha and Malia,before our very eyes you’re growing up to become two strong,smart beautiful young women,just like your mom.And I’m so proud of you guys.But I will say that for now one dog’s probably enough.
这一小段语用预设表明,奥巴马所述为真,则他向听众树立了他是一个爱妻子、爱孩子、感恩家人的有情有义有责任的男人的形象,从而提高了听众对他的认可度。然而,此句的预设是否为真,尚不得而知,因而也达到了模糊效果。而此段中大量使用情态模糊词,模糊动词,以及模糊限制词等的目的并非是模糊的,而是明确的,那边是打动美国选民,获得他们的认可,当然是为了得到家人的支持。
6.结语
模糊语言的研究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但就目前的研究状况而言,还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展开。对模糊及模糊语言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客观世界与语言的模糊性,有利于改变人们长期以来片面追求明晰而形成的单向思维,准确有效地使用模糊思维及其相应的语言形式。本文只是对单一语料进行研究分析,使用语料库对模糊语的语用目的和语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研究会有更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凤双.美国国情咨文中模糊语言研究[D],2011.
[2]连文斌.模糊语言的修辞功能研究[D],2008.
挑战一是增长压力长期化。根据2013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公布的最新预测数据,2013年美国经济有望增长2%,这一水平较2012年低0.3个百分点,并且较2012年10月的预测数据下调了0.1个百分点。这种相对弱势可能还将在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内延续,2013~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预估值的平均水平为2.9%,低于危机前1980~2007年3%的历史平均水平。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不仅是短期现象,可能还将是长期趋势。
增长压力长期化的原因主要是潜在增长中枢的下移,根据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计算,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实际GDP相对于基于“经济基本面”估算的均衡水平低4.2%,却比线性趋势线低13%,这粗略表明,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均衡水平造成了接近8个百分点的长期增长损伤。均衡增长中枢下降一方面将加快宽松货币政策从产出效应向通胀效应的转移,加大“滞胀”可能性,另一方面将降低社会就业创造和吸纳能力,加大社会动荡与经济停滞并存的“滞乱”可能性。
挑战二是国家信用缺失长期化。2013年初,“财政悬崖”短期协议达成后,债务触顶、自动减支机制启动和临时预算案到期的压力已经排上日程表,在短时间内同时化解三方面的压力难度较大。更重要的是,短期困难虽然可以拖延式应对,但国家信用缺失却存在长期化的不利趋向。
根据IMF的预测,2013~2016年,美国赤字率和负债率均值分别为5.47%和113.48%,大幅高于1980~2007年危机爆发前3.06%和61.03%的历史平均水平。除了长期透支增长的路径依赖,信用缺失长期化一定程度上还归因于财政、债务和增长的“负面三角效应”:高负债导致债务触顶成为常态,当前16.4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可能在未来几年被逐级提升至超过20万亿美元,债务上限常态化的调升不仅将伴随政治上的剧烈博弈,还将引致对财政巩固的相应要求,而财政巩固本身又将对增长产生拖累,增长压力长期化则将进一步加剧债务方面的偿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恶性循环之下,国家信用基础不断受损,最终将对美国经济领头羊和资金避风港的地位造成深层冲击。
挑战三是就业高压长期化。尽管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2月,美国失业率已从危机高峰期的10%渐进降至7.8%,但就业市场在长期内依旧明显承压。根据IMF的预测,2013~2016年,美国失业率均值为7.33%,高于1980~2007年危机爆发前6.1%的历史均值。值得注意的是,失业率本身可能还低估了美国就业市场长期羸弱的程度。截至2012年底,美国就业不足率(即失业、准待业和兼职的占比)的阶段水平已经从危机前的10%以下上升并稳定至14%以上。美国平均失业持续时间的阶段水平也从危机前的20周以下上升并稳定至40周左右。
这潜在表明,在失业率高企的同时,美国劳动者获取和维持工作的信心显著下降,而失业本身对家庭和个人的直接伤害则悄然上升。
就业高压长期化,一方面将降低家庭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进而对美国经济增长主引擎带来深层打击;另一方面则将削弱劳动力市场乃至整个美国经济社会的“机会均等”,进而深层动摇美国经济的增长精神。
挑战四是创新缺失长期化。创新不仅是“美国梦”的影射,也给美国全要素生产力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深层助力,但金融危机对美国创新精神的损伤恐将长期延续。
具体表现在:一是金融体系的创新速度恐将放缓。根据彭博数据,2008~2012年,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给全球金融机构造成了2.077万亿美元的损失。其中,美国金融机构受损高达1.326万亿美元,在缓慢恢复过程中,美国金融机构的创新行为更趋谨慎;二是美国制造企业的创新速度恐将放缓。2013年1月末,受平庸财报的影响,美国苹果公司股价大幅下挫,并丢掉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宝座,以苹果为代表的美国企业创新能力正悄然下降。
创新缺失长期化,不仅是受到危机直接冲击的影响,还与冲击引发的美国保护主义抬头有关。尽管保护主义能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经济提振,但却会在长期内抑制资本、科技和人力资源等要素的国际流动,进而给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以及创新的传播、激励、普及和应用形成桎梏。美国作为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在这股由其主导的逆流中将受到明显的长期负面影响。
流传在网上的照片显示,阿纳斯身穿黑色西装站在几名印尼年轻人中间,脸上露出奥巴马式的招牌微笑,就仿佛是真正的奥巴马在访问印尼期间与粉丝合影一般。
据悉,阿纳斯目前已经拍摄了一个在菲律宾播出的医药品广告,广告中他装扮成奥巴马的模样向观众推荐药品。
2010年6月奥巴马总统出访印尼,因为阿纳斯在当地很有名气,印尼政府灵机一动特意为他安排了一项“秘密工作”—当奥巴马到印尼访问之后,阿纳斯作为他的“冒牌替身”出现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场合,从而保证奥巴马的安全!不过他扮演的还真像,多个镜头在电视上播出后,大家硬是没认出来他是假的。
除阿纳斯外,洛杉矶也冒出了一个“奥巴马”?——黑人演员罗恩·巴特勒。他曾在多部电视剧、电影、广告和音乐剧中出演过跑龙套的配角。他的容貌极像奥巴马,乍一看简直就是奥巴马的双胞胎兄弟。“去年夏天,我正在一个片场参加试镜,两名女子走到我身边对我说:‘你有没有想过当奥巴马的冒牌替身呢?你长得实在太像他了。你应该把你的照片发给《吉米·吉美尔现场》节目的导演试一下!’”巴特勒接受了她们的建议,没想到一个月之后,他真的扮演奥巴马上了全国电视。
为了能模仿得更加惟妙惟肖,目前巴特勒已经与美国加州塔普雷娱乐公司签订了合约,接受全方位的培训和打造。在参加一些活动时,公司还为巴特勒安排多名冒牌的“白宫密勤局特工”护驾,并让他乘坐一辆总统级别的豪华防弹车抵达现场,甚至还安排一帮冒牌记者和狗仔队围着他“采访”。许多专业人士对巴特勒的演技赞不绝口。
“英国王妃”日赚2000英镑
凯特·贝文被拿来跟英国王妃凯特·米德尔顿作比较,已经有些年头了,但她感觉自己真正成为名人,甚至上街都能被惊奇的路人拦下来,还是在凯特手戴戴安娜的戒指与威廉王子一起在媒体面前宣布订婚以后。
一样的褐色长发,一样的高挺鼻梁,一样的下巴,甚至是相同的身高和魔鬼般的身材。“几乎每个进入药店的顾客都会对我的长相评论一番并表示震惊,我就像是个明星。有一次中午去买三明治,我在街上被人拦停过四次。”
21岁的贝文辞去了药剂师助理工作,正式签约经纪公司,将模仿米德尔顿进行到底。而她的薪酬,则是每天2000英镑。但相貌相似并不能让贝文有足够的资本成为合格的“模仿者”,她必须摆脱自己浓重的西米德兰口音,同时不断练习凯特的贝克郡口音。而贝文在这条职业道路上的偶像,则是自己的前辈、著名职业“山寨威廉王子”马克·拉提根。
马克不但长相酷似威廉王子,还能模仿他上流社会的语气和口音。他时刻关注威廉王子的动向,以保持与其完全一致的生活状态,精心的准备和出色的演技能为马克带来一周3000英镑的收入。而做足功课的马克还常常把各路媒体骗得晕头转向。最出名的一次,是他被拍到与一名年轻女子一块儿外出,被出版社误认为是威廉王子,偷拍的这张照片直接上了封面头条。
模仿克林顿,希拉里竟然认错人
十几年来,蒂姆就靠他与克林顿总统酷似的相貌,每年都能赚上百万美元,这可比克林顿当总统时的薪水25万美元翻了四五倍。1992年的一天,当时还是一个小房地产商的蒂姆正在伏案工作。办公室里的电视机正在现场直播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蒂姆的同事突然发现,屏幕上,一个与蒂姆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男子正在慷慨激昂地演讲。连他两岁的儿子也冲着电视上的克林顿大喊:“爸爸!爸爸!”这让从事房地产业的蒂姆·沃特斯决心放弃老本行,干起了克林顿的“替身”。
此后,蒂姆经常作为重要角色出席世界各地的各种庆典活动。最得意的是在一个政治集会上,克林顿因故没能按时赶到现场,希拉里只好出来和现场公众见面,当她走到沃特斯面前时,一下子愣住了。幸亏克林顿身边的一名工作人员立即冲上来解了围,他握着沃特斯的手大声说,“总算认识到大名鼎鼎的‘克隆版总统’了”!
长相似普京处处受礼遇
安纳托利·戈尔巴诺夫第一次见到普京是在电视上,当时普京被任命为俄罗斯总理。他看到屏幕中的英俊男人如此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是谁。不一会,街坊邻居们蜂拥而至,来给戈尔巴诺夫的父母道喜:“你们家安纳托利当大官了!”
正因为长着一张“万人迷”的普京脸,戈尔巴诺夫走到哪儿都会受到贵宾般的礼遇。一次,戈尔巴诺夫与几位朋友去了旅游圣地彼得帕夫洛夫斯基堡垒,他的出现让一位售票老太太受宠若惊。她一下子扔掉了手中的钱箱,从售票室冲了出来,嘴里还嘟嘟囔囔地低声抱怨说:“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尔维奇(普京的尊称),您为什么不提前让人通知一下呢?我们会为您派出一名导游……”
“山寨版普京”可不只一个。俄南部城市伏尔加顿斯克当地电视台有一位名叫阿纳托利·戈尔布诺夫的工作人员,据见过他的人说,这位老兄跟普京简直就是“双胞胎”。当这位假普京在温泉进行泥浴疗法时,身边的游客喜出望外,以为自己“鸿运当头”,能荣幸地与大名鼎鼎的普京并排躺在泥浆里“放松放松”。
“山寨名人”共进晚餐
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仿佛死而复生,竟与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坐在一起吃饭?诡异的是,同时出现的还有小甜甜布兰妮、足球明星小贝、埃尔顿·约翰、憨豆先生、《美国偶像》评委西蒙·考威尔等14位名人,这些人横看竖看也不像是一个圈子的。原来,这些都是名人替身!这是英国山寨明星界的年度聚餐,2012年3月6日他们相约在英国斯塔福德郡的一家印度餐馆吃饭,这么多名人脸同时出现,惊呆了不少前来觅食的民众。
妈妈说我们应该开始写自传,因为爸爸45岁时,已经写完了两部自传。妈妈认为,如果我们现在不立刻行动起来,可能到40岁也不能成为议员。我们对布什家人并不了解,爸爸说,他们都是愚蠢的可怜人,只知道用枪炮和宗教来摆脱绝望。
周二(1月20日):火车太神奇了,还想坐一次
今天是个大日子,一早我们收到各式各样的衣服,并且一一试穿。当我们早上穿上漂亮衣服时,爸爸大呼:“女儿们变了,好漂亮!”他希望我们能够喜欢这些一直要穿着的衣服,他相信这是一个改变。妈妈说,爸爸需要开始练习演讲致辞。我们以前从来没有乘过火车。火车太神奇了,我们还想再坐一次。妈妈说,我们今天将看到很多人,我们必须对每个人都有礼貌。但我们最感兴趣的是,他们答应的小狗就要送来了。
周三(1月21日):布什偷捏了我们鼻子
我们都生爸爸的气了,不敢相信他竟然说错话,还不告诉我们将参加化装舞会。我们不得不穿上正式礼服,规规矩矩地呆着。我们见到了布什及其家人,他看起来不像照片中的那个人,尽管脸一样,但没有金色假发。他叫我们Salia和Masha(实际上是萨莎Sasha和玛利亚Malia),假装偷捏了我们的鼻子。我们要求保镖们把他扔到大街上,狠狠揍他一顿,但是妈妈过来了,不允许我们做出这么出格的事情。
周四(1月22日):将流行乐团关进关塔那摩
妈妈说,我们现在要对全世界负责。爸爸说:“我们依然是一个正常家庭。”妈妈回答说,当然。妈妈说,我们将来可能成为国务卿。我们观看上周儿童就职舞会录像,见到了我们最喜欢的当红流行乐团――新泽西的兄弟组合JonasBrothers,他们还答应专门为我们俩写一首歌。我们说:“你们真是太好了,否则我们就把你们关进关塔那摩监狱。”他们都笑了,我们就这样一直盯着偶像。
学习语言,最难的就是词汇积累与语法变化。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如果没有一定的词汇量,根本不能听懂几个句子。虽然初中英语听力作为入门阶段的训练,内容都比较简单,多短句与容易的词汇,但仍然会出现整个片段的描述与简单故事情节的发展,要讲清楚一件事情,必须应用到一定量的词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熟读、听写、默写等手段,让学生慢慢积累并扩大词库,这样可以增加学生反应速度,减少出现生词卡壳现象。其次,英语作为一门西方国家的代表性语言,有着与我们汉语言不同的语法语句结构。倒装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句式变化、动词的时态变式、形容词的比较级变形都要清楚,如果基本语法都不熟悉,那么在听对话与语段时,就不容易捕捉到正确的语意,造成听力信息提取障碍。因此,英语教师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时要注意打好基础,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与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
二、介绍英语社会环境,了解不同社会文化
英语的魅力就在于它为我们打开了认识异域文化的大门,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了解英语国家的民风民俗、日常起居、餐饮文化、工作生活、人际交往等等内容,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在英语学习中更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如果运用汉语思维习惯生搬硬套,就会在英语使用过程中闹出笑话,严重的甚至导致交往误会与矛盾。例如,把“How are you”理解成“怎么是你”;“How old are you”理解成“怎么老是你”。学生会得出与原意完全不符的错误信息,造成沟通不畅。听力练习中会接触到更多的口语与俚语,英语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约定俗成的固定搭配,因此学英语不能死记单词与语法,还应该学习语言的文化环境,开阔视野,多接触原汁原味的真实语境,才能更好地接受和表达出真实的语意,减少交流沟通误会发生。
三、创设多样语言环境,逐步提高听说能力
一部分学困生看到英语就头痛,家长对英语学习也是如临大敌。其实是因为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学生不是在应用中学习。英语运用只限于课堂,这就使得真正学英语、用英语的时间非常有限,学到的知识总是遗忘,难以巩固。要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必须让他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运用,只有不断地听说读写,才能熟练掌握一门语言。例如,在闲暇时光,组织学生观看奥斯卡金奖影片《雨人》、《阿甘正传》等。这些影片语言简单,语速缓慢,内容健康向上,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很好的训练听力的辅助教材;在早读时间段,可以穿插收听一些著名的英语演讲,如林肯的就职演讲、奥巴马的开学演讲,这些演讲尽量使用了简单的单词与平缓的语速;演讲者有娴熟的演讲技巧,对语音语调运用的非常的熟练。通过收听演讲,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增强英语学习信心。我们还可以组织同学们在英语的学习中,把学生日常生活中能用英语表达的,尽量运用英语。例如提问题、讨论读书、请假、作业、吃饭就餐、运动、回家等,英语教师事先与同学们一起编好一段段场景对话,让学生熟读套用,还可以每周一个主题,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口语与听力训练。只要学生能张开嘴巴说,就能竖起耳朵听,学生的听力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
四、加强有针对性的听力训练,总结并提高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43-02
引言: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圣经一直以宗教经典的身份流传于世。到了20世纪下半叶,圣经的文学价值开始受到肯定,甚至被作为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一。圣经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广为流传,其文体特点也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经的文体是西方文学、艺术、哲学的综合体验,反映了西方民族的审美情操、价值观念、宗教情绪、思维方式等等。了解了圣经的文体特点,可以帮助我们对西方文化的认识更进一步,找到开启西方文化的钥匙。
1 圣经简约而繁复的文风
圣经在叙事上常有省略和不写明的部分,造成叙事空白,读者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补充感悟。这是因为,圣经是一部意识形态著作,其叙事需要符合其内涵的意识形态体系和目的。圣经的叙述者不能取代上帝知晓一切,他们含蓄而简约,需要人们反复阅读、仔细琢磨才能体味其深意与奥妙。圣经这种维护上帝权威的考虑使得其不同于说教文风的美学追求。
另一方面,圣经也存在许多重复的地方。例如词根的重复,模式的重复,主体的重复、情节的重复等等。正是通过这种重复,使得圣经故事与故事之间、章与章、卷与卷之间存在着一种隐性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圣经表面上的繁复无章变得有迹可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圣经的重复往往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通过反复叙述来刻画人物,承上启下,设计不可谓不匠心独运。
圣经这一看似矛盾却又和谐统一的文风特点,实际上都是为其意识形态而服务。它不仅为文学家提供了需要精心研究的文本,还为初级读者所爱好和追捧,其丰富、博大、深奥不能不令人嗟叹。
2 圣经文体的诗歌形式
箴言是不仅体现了西方哲理,也是圣经最优美灿烂的文学杰作。圣经箴言的诗歌由韵步、行、节、哥四个基本单位构成。英文诗文体主要通过韵律和节律来达到强烈的效果。但是圣经箴言虽然主要以诗歌形式来体现,却有极少系统化使用韵、律。
圣经的作者主要通过语音所产生的节奏和重复的语音,来展现诗歌韵律与格律所产生的美感,使读者得到美的感受与体验。这是因为箴言原文是从希伯来诗文翻译过来的,而希伯来诗文体则具有简明扼要的。
3 圣经文体的句法结构
圣经文体的句子结构是句子短小、结构简单,但是又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如钦定本首卷首章首节则短小精干,为其简洁的文体特征奠定基础。圣经多以短小精干的句型结构来营造恢弘的气势,表现不同的内容,体现对于上帝的敬畏与热爱。
圣经的句子类型主要有陈述句、祈使句和疑问句。圣经选用陈述句多用于叙事,叙述事件或者表达看法。而祈使句的使用则多用于表达上帝的权威,在描述上帝的话语时多用祈使句。这样不仅强调了上帝的真实性,也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使得语境显得严肃威仪。疑问句的使用也是圣经主要的句法结构特点。使用疑问句可以使语气更为逼真,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
圣经中动词使用也颇有特点。一方面,动词词组的结构很简单,变化也比较少。当然,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也会有不同的语法架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圣经中动词词组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圣经中动词否定式的构成形式出现得也较多,不仅能起到强调语气的作用,还能使读者对上帝、对文章产生敬畏。
4 圣经文体的修辞手法
圣经文学价值的另一重重要体现就是其修辞手法不仅奇特,而且富于变化,使得其文体新颖而且多样化。圣经的修辞手法使得其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英文的美丽与力量,体现了英语的魅力。
从词的曾面上来看,圣经的遣词符合当时当地情境的需求,不仅符合所要讨论话题与目的,也能为读者或者听众提供如临其境的感觉,使得圣经的译码与解码、再编码变得更加容易。从句子的层面上来看,圣经的句
子短小多变,多种修辞手法穿插其中,使得其表述生动、准确、形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圣经的句子更加深刻,感情表达更为真挚,作者立场更为明确,上帝形象更为伟大。从篇的结构上来看,圣经里的叙事体、律法体、诗歌体和书信体,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完好和谐的整体,文章的排比与对仗给人整齐而且匀称的感觉,更加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例如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的意义得到强化,文字也更加栩栩如生,发人深省。圣经主要运用的比喻首打油明喻、暗喻、转喻、拟人等等。通过比喻手法的运用,加强所描述物的意义,或者赋予无生命的东西以人的情感,这样就使得读者更能体味圣经的韵味,了悟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
5 圣经文体对后世的影响
圣经文体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其对后世文学作品的影响,也体现在后世人们的语言风格上,例如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中。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或引用圣经词语,或化用圣经文体结构,使得演说更加贴近民众,也更加具有说服力与号召力。
如奥巴马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就运用了一些古词,使得其演讲高雅而且神圣。而圣经文体的句法结构,如多种句式、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也广为总统所采用。排比句式就是一直受欢迎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增强语势,还能营造强烈的气氛,提高演讲的感染力。
总统巧用圣经文体特点来进行就职演说,不仅能够拉近与民众的距离,而且更容易受到民众的信任,获得其支持。最重要的是,基督教是美国政治中的精神砥柱,政治家将其化用成政治文本就是不可避免的。
6 结语
圣经文体具有简约又繁复的文风,其箴言的诗歌形式、句法结构、修辞手法都别具一格,因而其不仅具有重要的宗教价值、哲学价值,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圣经的文体特点不仅对后世文学作品产生重大影响,甚至成为政治家实现其政治目的的手段。由此可见,圣经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的表现,其文体特点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唯此,我们才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打开西方文化的大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