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2-11 22:59:4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化学实验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研究背景
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是没有设置化学课程的。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化学课程是一门相对较生疏的学科。但国家对通过学习化学应达到的内容、培养的能力规定得十分明确。初中化学教学要求两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学会相应的化学知识;二是培养出中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验中领悟相应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有学校应适当开展并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引进先进的器材,完善实验方法,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学好初中化学。
(二)教学现状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课时分配紧张初中化学是在初中九年级开始学习的,只有一年的时间来学习整个初中化学的知识,既包括书本知识,又包括实验时间。明显的,教师的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即使按时完成教学计划都有些紧张,再加上所有演示实验的时间,因此,教师只能压缩实验时间。实验教学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而且有效,对于化学实验时间的压缩,会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思考实验原理,能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自然也就学不到关于实验的相关操作和实验技能了。2.实验设备不够充足学校配备的实验设备不够充足,由于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品的缺少,导致教师在进行实验时,总是不能顺利进行。对于一些实验要求低、仪器简单的实验,教师可以寻找一些替代品来代替,但是对于要求较高的实验,教师则无法实施实验。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途径
(一)完善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实验教学是一种过程与方法的教学,强调学生的感受、思维与技能习得。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应用激励手段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当看到同学得到教师的鼓励或者奖励时,都希望自己也在班级中得到鼓励或者赞赏。所以,我在组织化学实验教学时,会在恰当的时候评价学生,当学生做题既迅速又准确时就鼓励学生再接再厉、不要骄傲;当学生做题粗心又不重视的时候要鼓励学生不要放弃,继续加油。化学教师的评价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评价的作用。
(二)因地制宜地激发兴趣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并且初中生的好奇心又强,思想又前卫,对于新鲜的事物又喜欢探究,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特点,给学生创造情境,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化学。如口诀歌谣记忆法,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时候,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很多,教师可以编成口诀帮助他们记忆。例如:取用药品的操作要点:“固需匙或纸槽,一送二竖三缓立”“块状还是镊子好,一横二放三慢竖”“液体应盛细口瓶,手贴标签再倾倒”。量筒的操作要点:“读数要与切面平,仰视偏低俯视高”;胶头滴管的使用要点:“滴管滴加捏胶头,垂直悬空不玷污。不平不倒不乱放,用完清洗莫忘记”。对于化合价的知识可以这样记忆: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从而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措施,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现象都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证实,如果仅靠教师讲解可能使学生难以理解。初中化学实验室的器材完备,教师水平较高,设施齐全,完全符合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那么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软硬件条件就能得到保证。初中生思想成熟,自制力强,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时比较轻松,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就可以顺利地完成教学。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可能会忽视实验教学,认为实验课上实验器材和学生都难以管理。但是我却认为实验课必不可少,教学大纲既然规定了实验内容,就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教学。
(三)转换教师的教学思想
转换教师的教学思想,就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的动手操作体验。化学实验中各种可以观察到的外部属性,如色、味、态、声、光、热等现象,都依赖着学生的感官,之后还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准确表达出来,进而推断概括参与实验的物质的相关性质或反应机理。通过化学教师的思想转换,可改变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对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理解,促进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四)增强实验中的探究过程
1.注重团队合作在实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动组成团队,有效的团队合作既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又能够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还能够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经验。2.实时记录,注重过程所有的事要都是离不开实验记录的,更何况创新性实验。实时记录可以完整有效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实验中所产生的数据,从而为后续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3.评价反思,改正不足适时地评价反思是创新性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实验总会因为操作、仪器误差、理论偏差等多种原因而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每次实验之后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实验中的不足,以此令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实验内容和所要表达的原理。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是科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在进行创新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由此要做到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结合创新实验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初中阶段是学生真正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认识化学社会、了解化学知识、认识化学研究方法的初始阶段。在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完成并进行实验教学,既是从真正意义上履行一名化学教师的教育义务,又是在促进学生各项技能与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过程。
作者:祁国伟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二中学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需要进行理论教学,也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以感性学习为主,也就是通过对于外部世界的接触来进行科学文化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用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思考,最终实现物质与认知的统一,因此,教师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
1.教学时间紧张,教师没有充分把握
目前,在我国的国家课程计划中,对于初中化学的课时要求是比较合理的,一般学校每周安排3课时。但是,由于化学课是在九年级才开设的,因此,当化学课教授完成之后,学生就只剩下一个半月的时间进行复习,然后就参加中考了,在这种压力下,教师被要求安排各种化学实验,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进行课堂知识讲授和课下巩固等,因而会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很多教师就暗自更改了课程内容和课时,就造成了一些该进行的实验没有进行,该进行的演示没有进行,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相关的教学资源,更不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校的实验设备落后,导致实验效果不理想
有一些资金力量比较薄弱的学校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添置学校的实验设备,对于一些老旧的设备也没有能力进行更新和维修,还有的实验室存在实验材料不足和过期的现象,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变差,对理论课成绩也有间接影响。
3.教师没有充分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对于化学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试验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探索能力,然而,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很多化学教师仍然觉得理论课才是最重要的,化学实验可有可无,甚至有一些教师把实验课的时间分配给理论课,这就造成了理论和实践无法相结合的尴尬情况。
4.教师太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
有很多条件比较好的学校,都为教师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然而,多媒体教学设备是为了帮助教师讲课的,而不是帮助教师偷懒的。有一些教师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把多媒体设备变为代替化学实验的工具,他们为学生展示相关的化学实验视频,然后让这些视频代替学生的实际操作,这就造成了学生动手能力低下。不通过现场实验,学生就不能真实地感受物质的变化,无法体验实验中的光、味、热和声,这对于他们的知识理解也是极为不
利的。
二、有效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
1.优化实验教学评价系统
实验教学对于化学教学至关重要,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应当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并多加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对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因此,必须要优化实验教学评价系统,评价系统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事物,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卷面测试、创新评比和实验考察等。
2.完善相关的实验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实验体验,我们必须要督促各级部门加强对于化学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从而让教师能够购入化学实验课程所需要的实验设备,与此同时,也需要加强实验仪器的维护工作和检修工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设备损失。最后,学校应当组织教师进行技能培训,让教师具备高端的化学学科背景知识和过人的动手操作能力,保障化学药品的安全性和实验开展的正确性。
3.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
思想是方向性的东西,只有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教师才能保证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教师要想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就必须要躬身实践,从实践中发现化学教学的特殊性,并获得独特的教学感悟。与此同时,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不断反思自我,改革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并引导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4.合理使用多媒体工具
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级学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教学隐患。虽然多媒体视频能够起到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的作用,但是实验视频并不能完整体现出实验过程,尤其是一些现场的感觉,这是只有经历现场试验才能获取的东西,因此,教师应当有选择性地进行多媒体教学,对于那些有很大危险性的实验可以采取视频的方式,对于那些没有危险性且简单易行的实验就应当让学生实际操作。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对于化学教学而言至关重要,教师一定要深入探索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从而为提升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演示实验是在学生的注视下由教师完成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学生也会模仿教师的操作,演示实验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提高自身实验技能,力求标准和准确,所以教师在课前演示实验做一次自练,切实掌握好演示实验的要领,便于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及时改进,使每个实验都万无一失。同时,要根据教师的重点、难点,通过演示实验,加强学生的理解和实践。在实验时,引导学生观察要领和注意事项,做仪器的选择和装置,观察化学实验操作的正确步骤,加强学生规范实验技能的意识,促进学生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本身有一定的新奇性,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实验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进行化学实验、乐于进行化学实验,在愉悦中提高操作能力。当学生具有浓厚的化学实验兴趣时,就能够认真操作、敏锐观察,从而使化学实验兴趣进一步加强,接受和提高操作能力也会很快。
每一章节过后,增加一定的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动脑,会更加的提高学生的兴趣,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影响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消极因素,讲清按规则和安全要求,避免降低学生的实验兴趣。
三、做好充分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是学生提高操作能力的主战场,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的中心一环,所以要充分做好准备,上好分组实验。
1.老师方面要充分准备:做好实验的预试、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实验,讲清实验成败的条件和关键,还要统计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时可能发生的困难。指导计划应包括重点指导、实验内容和操作技能,重点指导的学生以及巡视指导的路线等。
2.学生方面准备: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到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内容,并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装置所需的仪器和组装过程,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包括操作、仪器的使用和安装、药品用量、观察现象、废物处理、安全防护等各个方面的注意事项),扼要地做好实验笔记,为能自觉地、有目的地、独立地进行实验打好基础。
四、对易错操作进行归纳,集中训练、反复训练
学生在实验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操作错误,教师要细心观察,及时纠正错误操作,对于较普通的操作错误,要进行归纳。如易错误操作有:
1.高锰酸钾制O2时,试管破裂;
2.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燃烧匙伸入集气瓶 过快;
3.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件时,用手拨打法码,而未用镊子;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没有将试管夹夹在试管口1/3的位置,而是夹在试管的中部;
5.倾倒液体时,掌心没有对着瓶子上标签,试剂瓶盖没有倒放在桌子上;
6.用量角量取液体时,没有掌握“视线与液体凹为最低点在同一水平线口”的读法;
7.使用漏管时,将漏管口伸入试管并触及试管内壁;
8.在做实验时,瓶塞和漏管张冠李戴;
9.药品用量大多,没有按“最小量”原则取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学科,化学实验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有效了解化学现象,掌握化学规律,促进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分组实验是化学实验的重要手段。所谓的分组实验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实验。这种实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学会正确使用化学仪器,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巧,学习有关内容。分组实验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使学生能够积极动手,亲自参与实验,使学生在实验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化学分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1、操作不规范问题。
在化学分组实验中过,学生要亲自参与实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操作不规范是常见的问题。操作不规范表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取药品的方式不当。学生取出药品时,瓶盖不倒放,这样会污染药品并损坏桌面。还有一些学生用勺子取药品,酸性药品与碱性药品没有用不同的勺子分开来取,而是用一个勺子既取这个,又取那个,导致药品不纯影响实验效果。再比如,取试液的方式不当。有些学生在用试管取试液时,不是让试液垂直滴入试管中,而是使试液贴着试管壁流入试管中,等等。在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的操作不规范,既影响到实验的质量,也很有可能对师生健康产生威胁,更有可能因为实验操作不当造成生命体损害的,这样,就更为危险了。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规范操作,是很重要的。
2、态度不端正问题。
在分组实验时,有些小组成员的实验态度是不端正的,无论是在验证性实验或者是在探究性实验中,很多小组成员不对相关知识进行认真学习,就轻率进行实验。有的学生是从书上找到结论之后,就开始做实验,不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有的小组甚至不做实验就直接下结论,有的不能如实记录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随意编造。总之,在实验中存在着态度不端正的问题,态度决定行动,这样的态度,必定造成实验的失败。是需要认真改正的。
二、提高分组实验效果的措施
1、做好分组实验的准备工作
要保证实验的效果,保证实验成功,教师与实验员就要密切配合,积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第一,师生要对实验内容反复推敲,进行预试,要掌握实验条件和关键所在,保证实验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可以成功。要对反应物的浓度、温度、反应时间和仪器的规格进行认真核实,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的分组实验中,就要做好这些实验前的准备工作。配置稀盐酸,准备石灰石,准备一支用细铁丝系住的短蜡烛,挂在小烧杯上,便于使用,准备两个集气瓶并排收集二氧化碳,把玻璃片放在两瓶之中,防止玻璃片的掉落,配置石灰水等等,准备工作要做好,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要使学生了解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引导学生写出试验计划,并对学生的实验计划进行分析完善等等。第二,引导学生做好药品和必要器材的准备工作,要将与实验有关的药品、器材准备好,并将这些东西做好规整,以此保证实验课的有序进行。
二、做好分组实验的指导工作
教师要做好分组实验的指导工作,要规范学生的操作,通过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在学生进行试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巡视工作,要求学生能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纪律,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实验产物、结果进行如实记录。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使学生能够正确进行实验操作,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合作探究活动,要使学生认识到紧密配合,自己动手,进行科学实验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规范操作,认真实验。
三、学生积极参与,完成实验
分组实验需要组内成员都能积极行动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端正态度,按步骤规范地进行实验是保证试验成功的关键。比如,在进行探究呼出气体和空气有什么不同的分组实验中,学生需要认真落实下列步骤和实验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步骤1:准备集气瓶。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一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步骤2:收集呼出的气体。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的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步骤3: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对比实验:实验1: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1瓶空气和1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观察并记录。实险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玻璃片作对比。
每一个步骤和实验过程,都需要组内成员的积极参与,组内成员要认真分工,合力完成实验,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才能在实验操作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分组实验教学,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分组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有些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分组实验教学的效果。能够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化学素养在实验中得到提升,使学生得到完善的发展。
一、“学案导学”的含义
“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和知识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更好地发展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和学习方法。“学案”实质上可以理解为教师在教学中制定的一座帮助学生掌握教材结构发展、沟通教学双方的桥梁。同时,学案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媒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根据教师制定的学案自己摸索,掌握知识,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的主要功能是沟通教学双方,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则是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的学科,既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自主地探究,才能真正地学习并且掌握化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十分必要。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意义
1.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行“学案导学”模式,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学重心由“教”变为“学”,学生在学习时经过教师的引导一步步转变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尝试自主学习,通过不断尝试,锻炼能力,开发潜能,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学习的知识比自己想象的更多,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直都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灌输学生知识,不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情况及接受的状态,导致学生学习的时候较被动,教学质量也不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减少教师教学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进而找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乐趣。
2.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化学学习的许多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中用到的盐碱、氧气的制取、铁的冶炼、有机化合物等知识都能极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时间有限,遇到化学实验时往往会自己动手进行简单地演示,让学生观摩,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虽然缩短了教学时间,却在无形中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化学教学中采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自主探究,进行化学实验的机会增多,展现自己的机会变多,初中生的自尊心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受到教师和他人的关注,而“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学生在学习时敢于展现自我,让学生的学习动力更强,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会更认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能有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使教师快速地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但是总有让教师觉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虽然教师快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学生没有获得相应的知识,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苦恼的一大难题。“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虽然使教师在教学中教的内容变少,有时候教师在课堂上甚至不发声,只是负责引导学生探讨化学知识,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却更多了。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教的内容虽然变少,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重担减轻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很大的转变,教师在备课、准备教学方案时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必须致力于教材,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的编制与实施
1.初中化学“学案导学”的编制。
要做好“学案导学”,首先就要做好学案的设计,只有学案设计合理并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案导学”在最后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学案的编制,备课时可根据学科学习的特点。如化学知识有许多都是与生活相关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设置对应的教学内容。如学习《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时,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调查在生活中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通过设计这样的学案,安排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有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有机化合物,感受化学学习的魅力。
2.“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任何一种教学方案产生了,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实施,才能发挥这种教学方案的作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要在教学中验证。在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熟悉课本内容,以便更好地准备学案,应对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可能遇到的一些障碍和问题。同时,在课堂学习时,教师应该学会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索知识,一个苹果再怎么变化也只是一个苹果,但是一种思想经过交流之后可能就会变成两种甚至三种思想。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实质上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多交流合作,一个人的力量可能是有限的,但是一个班级的整体力量却是很强大的。教师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加强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够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而且通过这样的学习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总之,中学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运用“学案导学”模式教学,也许并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了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有用的,教师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验技能和素养,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习惯。但在课改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却成为影响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
一、新课改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不适应
1.教师反映比较强烈的是认为“内容标准”部分叙述得不够明确。例如:课标中要求“初步学习运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制取某些气体”,究竟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说明;再就是对“学习目标的水平”中叙述的层次“知道、认识、理解”等提法难以把握,分不清各种提法的层次高低,实验技能要求达到什么程度不甚清楚。
2.新课程实验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除了设置32个探究性实验外,还增设了“活动与探究”(包括探究实验等几项内容)、“调查与研究”“家庭小实验”等实践项目,总计121个,平均起来每课时有1.3次探究活动,而化学教材分上、下两册,要求一年学完,真正上新课的时间不过近7个月时间,4月份进入中考复习阶段,任务多而时间紧,教师感觉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对新教材有诸多不适应。
(二)教学条件的制约因素
1.正值初中入学高峰期,班额大,教师工作负担重,又没有专职的实验员,致使实验活动组织难度大。不少实验只有在教室内进行演示,学生只看不做。有些实验即使做了,由于学生多教师少,实验准备不充分,学生参与程度不够,草率应付实验,达不到应有的实验效果。
2.与新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缺乏,新课程理念要求化学要贴近生活,设置的探究活动的器材与实验室内现有的仪器、药品不配套,并且难以购买,使部分实验无法进行,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酸雨模拟实验几乎许多学校都没有做过。
(三)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足
部分学校和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课堂,使得部分教师过分追求、迷恋多媒体的模拟实验和音像资料,不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用多媒体或播放录像的方式代替实验。学生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
(四)对新的教学理念的认识存在误区
新课程下的许多实验都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来完成的。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怕学生实验中出现问题,讲得面面俱到,剥夺了学生探究的空间。比如在做探究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时,实验还没有做老师就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诸如“试管破裂、水槽水变红”等现象以及应注意的事项都告诉了学生,使原本充满神秘色彩的探究实验变得索然寡味,学生的实验不过是验证一下老师讲的是否正确而已。
二、新课改下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了解课标对实验的具体要求
新、老教材大纲对实验的要求不一样,新课程标准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有新的要求。老师们应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标准对实验的具体要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掌握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实验基本技能,形成新课标所要求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开发教学资源,对新教材中的实验进行简单分类,分层次进行实验教学
对化学新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梳理,简单分类,采取分层次教学,以弥补实验资源紧张的缺失。一般可把教材中的实验分三类:一是家庭可做实验,如“人体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污水净化装置的实验、鸡蛋壳成分的探究”等;二是家校均可做的实验,如“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实验、分子扩散实验”等;三是必须在实验室做的实验,如“镁带燃烧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等。对于能在课外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代用品进行实验的设计与探究,不但解决了实验室紧张的实际困难,缓解了实验课的压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必须在实验室做的实验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验素材,优化实验教学策略
1.立足教材,注重实验的基础性
由于新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界限,许多实验都是穿叉在每一个课题中,需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探究活动才能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教材中基本实验的教学,对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基本实验及其操作技能进行强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对于很简单常用的操作,可单独练习;对一些稍复杂的操作,可结合具体的实验进行练习;对于抽象的理想实验、难以观察或因易爆、有毒的实验可以用课件或音像资料展示,如:模拟电子的运动、混合气体的爆炸实验等。
2.选择并设计实验性习题,注重实验的创新性和拓展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373-02
1.当前农村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分析
1.1 实验教学的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理解。有少部分农村初中虽然器材和药品配备较齐全。但由于教师短缺,化学教师兼几门学科的教学,除担任化学教学外,还担任数学、生物等课的教学,即使不兼这些课,也代几个平行班的化学教学,同时兼任实验管理员,基本上农村的乡镇中学并没有专职的实验员,都是由化学教师担任。而一节分组化学实验课从准备实验仪器到使用完毕、清洗收拾实验仪器至少需要两三节课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即使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由于力不从心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甚至放弃实验干脆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
1.2 不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按课程设置,初中三年级才开化学课,化学课开设既是起始年级,又是毕业年级,本来上课时数较少,教学上赶进度现象比较严重,因而无时间圆满完成实验教学任务,不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注重的主要是化学知识及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化学实验的研究不够,平时的听课也只重视知识的传授与思维能力的研究,至于实验的成功与否、实验经验的积累、实验的后记则往往不被重视。从工作量上讲,化学实验是一项费时费力、颇为麻烦的工作,而有的学校在计算教师的工作量时,对化学教师准备化学实验和预做化学实验都不计工作量,因而也影响了化学教师和实验员开展实验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怕麻烦、怕失败的倾向,使得本来有条件做的实验也省略不做,能够补充的实验也不补充。更有甚者,在升学的高压下,干脆就不开学生实验,造成人力和财力上的浪费。课后的探究实验根本就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做。
1.3 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必需教具不足、实验教学严重缺乏。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这不足的经费配置又严重不公平,"重城轻乡"。由于经费的限制,办学条件受到制约,虽然我县部分农村初中都通过了教育强镇的评估,实验器材和药品配备只是看起来较齐全。可实际上化学教具很少,尤其农村中学化学教具很少, 象我们学校连一些基本教学挂图和模型都没有(我县农村学校都如此,没有一所农村学校有),教师也难以将某些有规律可循的知识迁移到挂图或模型上。缺仪少药较严重,致使学校无能力开足开全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另外,因化学实验是一种消耗实验,一些仪器需时常添补,化学药品用完不能再生,更需及时添补,而有的学校只注重一次性投资而不能够时常补充,从而造成仪器药品不全而难以开足开全实验,尤其是探究实验。
1.4 农村学生基础差。由于农村学校优质生源的流失,像我们西沱镇小学、西沱镇第二小学,学校很多小学毕业成绩较好的学生都流失到城里的几所重点中学去了,有的到了省市重点中学,升入西沱中学(今年计划招生300人,只招到210人,其余的到县城,到外地名校去了)的大部分是基础较差,无心向学的学生。再加上在农村,许多家庭生活条件普遍不如城市,许多学生没有条件上网搜索,查阅书刊,从广播、电视等方面收集资料,这使探究性学习难以实施。长期以来,农村学生接受的教育大多是接受式学习,教师讲到哪里,学生就学到哪里,不习惯自主、探究学习,这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大打折扣。
2.加强实验教学的改进策略
2.1 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化学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要明确一种观念:实验教学是成功的化学教学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要做好每一个实验,尽可能把演示实验、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让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验,感受化学的魅力,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力避纸上实验。另外,新课程对化学仪器和药品有新的要求,有很多需要更新和补充。因此,必须及早做好购置计划,以保障正常教学的需要。
2.2 吸引优秀人才,提高教师素质。 在西部农村中,迫于生存的需要,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很多孩子留守在家,这样的现状加大了学校的压力,也对教师提出较高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一边要需要出台多种吸引优秀人才措施,引导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来到条件艰苦的农村教学第一线,增强农村师资力量。
2.3 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弄清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开展化学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认真学习,真正领会其中的内涵,才能较好地在教学中得以体现。在教学中,要紧紧围绕《课程标准》,对教材中相关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或补充,力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氧化碳的燃烧实验,可以改为在集气瓶口直接点燃,操作简便易行,现象也比较明显。
2.4 研究、开发农村化学实验。
2.4.1 农村有效地实施化学实验教学,教师必须参与,做好演示实验,与学生沟通、合作、交流、分享。化学实验中所蕴涵的新现象、新方法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化学实验,由于仪器条件等的限制,实验过程中所出现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是各种各样的,很多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难以解释和应付的。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实验,激发兴趣,诱发探究意识
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绢”、“两无色液体相混变红”、“死灰复燃”、“清水便牛奶”等有趣的化学“魔术”可以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很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参与实验,启迪思维 ,培养探究能力,解决跨学科问题,为高考理科综合创造衔接空间。
实验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获取知识的过程当中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实验教学过程中,要设计有益于学生探究的环节。
如在讲述氢氧化纳化学性质时,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SO2反应的两个演示实验,及化学中常见的喷泉演示演示实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2.大试管中红色的喷泉是如何形成的?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启迪了学生的思维,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我还增加一些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探究的机会,如在讲解金属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家完成《铁钉生锈实验》,在学生持续观察了一周后探究成功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继续探究意识,即有意地引导学生说“同学们还知道铁器在哪些情况下易生锈吗?”,学生的探究热情猛增,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设计实验,拟出探究报告,最后学生提出了在糖水、醋、酱油、盐水......等情况下生锈的事例,然后我概括出钢铁生锈的普通原因和条件。有机的将第八单元和十、十一单元的知识结合在了一起。学生的探索能力和设计能力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通过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做实验,那他们对金属防腐、防锈的知识将记的更深刻。又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交流与表达实验,切磋技艺,形成探究习惯和钻研学风。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表现。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以自己的方式,基于已有的知识来做实验。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探究就存在着差异,及时通过交流实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补充教师的教学。
总之,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但是我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施程度与新课改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课堂上讲实验,背实验,黑板上画实验的现象依然存在,即使是学生分组实验,照方抓药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还存在如下一些困惑:
1、课堂时间有限,探究活动难完成
课堂上时间有限,探究性教学比较浪费时间,课时计划难以完成。
2、班级人数多,探究活动开展难
班级人数太多,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探究时,教室内热闹非凡,人声鼎沸;进行探究活动时,学生兴趣浓厚,但对于农村中学来说学生素质不齐、知识结构有异,同一个探究活动完成的时间差别大,教师又不忍心打断他们的探究活动,往往一个探究活动要全部做完,下课铃早已响过。由于班级人多,探究小组多,教师指导和参与难以充分,做完实验也没有了总结时间。
3、实验条件跟不上,探究活动难保障
学校实验器材有限,一部分探究活动所用器材只有1、2套,只能做几个演示实验,不能达到几个人一组进行实验探究。加之农村中学实验室管理混乱,无专职实验员,大多化学教师即承担教学工作还要承担实验员角色,心有余而力不足。
4、学生素质不统一,探究活动难以全面开展
学生以前接受的都是接受式教育,他们没有探究学习的习惯,更谈不上探究学习的高素质。在课堂教学的探究活动中,他们中的多数人是出于好奇和热闹而不是为了探究和学习,抱着看热闹想法的学生也不是少数;真正要动手探究时,很多学生便不知从何下手,尽管教师多方启发,甚至帮他们做完大部分探究活动,还只有少数人能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无论是探究的人数还是探究的过程都很难做到全面,探究活动常流于形式,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其次,我想谈谈学好初中化学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性自然学科,它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不可估量,对于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提高工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等方面都发挥着应有的作用。所以,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要打好两个基础,熟记化学用语。所谓“两个基础”就是指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在课本中一般都用简明精炼的词句表达出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密性和逻辑性。学习时不仅要弄清弄懂,牢牢掌握,而且还要善于抓住其中的关键“字”、“词”,准确无误地去理解。如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为“能改变”、“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质量守恒定律应重点理解“参加反应”、“质量总和”、“相等”,抓住“三个守恒”(元素、原子、质量)。所谓“化学用语”是指化学科学在交流、描述及表达物质变化过程中常用到的一些化学术语,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都要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充分认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切实采取措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对农村学生而言,由于受环境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学生的探究能力较差。因此,作为新世纪的农村教师,我们应该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做好演示实验,开设好分组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做一些课外小实验,并合理布置研究性课题。本文拟对农村中学如何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谈谈粗浅的体会。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科,对于这一未知领域,学生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使学生永远保持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化学教学中往往需要补充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化学实验,这样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一节的教学中,除了做好教材中的几个演示实验外,我们还可以补充几个趣味实验,如:“魔棒点灯”、“净水变蓝”、“烧不坏的手帕”、“会捉迷藏的小猫”等。这样让学生感觉到化学是一门其乐无穷的科目。又如,在讲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补充“镁带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的实验,能让学生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还能让学生了解燃烧不一定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更深、更系统的认识。再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改进反应的装置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的目的,又更好的除去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并不是困难的事。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二、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传统的演示实验一直是按教师演示后归纳出结论的过程进行的,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不能使学生主动思考,只是坐等实验结果。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摧残学生学习的热情。为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验的设计中来,让其体会到创造的乐趣。例如: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分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反应条件、生成物的性质和状态,联系前面学习的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氢气的方法和装置,自行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收集方法。这样我们不仅能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把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验证性实验是教材或教师先提出某个结论,然后用实验证明该结论的正确性。而探究性实验是先提出某个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实验后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了解事物的本质及变化根源,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于学生的手、脑、眼等多种感官的参与,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如长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掌握基础知识,更有助于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和创新观念,从而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如:讲到“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探讨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以直接把排在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这时我们可以用金属钠和某些盐(如CuSO4溶液)反应,通过实验可以看到的现象是有蓝色沉淀生成,同时有无色气体放出。并不是我们事先猜想的有红色固体铜析出。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这是因为钠的金属活动性很强,以至能和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和氢气(2Na+2H2O=2NaOH+H2),而氢氧化钠溶液再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我们看到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2NaOH+CuSO4=Cu(OH)2+Na2SO4)。
经常使用这种探究性实验,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探索一些未知领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制订计划,循序渐进
课外实验活动应根据学生知识、技能和发展的实际,认真仔细地制订相应的活动计划,循序渐进,尽可能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并强调智能与情商的可持续发展,以满足学生不断提高的体验要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形成刻苦探索,不断进取的优良品质。
2、精心指导,形式多样
化学课外实验内容丰富多彩,教师在选择其内容时,既要注意科学性、新颖性、创造性,又要重视实验内容的多样性。实验过程中,既要注意学生能力的发展,又要有所侧重,以满足不同的情境体验。
3、由“课本内”到“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
由“课本内”到“生活中”,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发现问题,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生产实际,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热爱和神往。
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现今,农村中学的教学条件和实验条件还是比较有限的,这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只要我们充分发掘当地的一些资源优势,并充分利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如我们可引导学生在课外活动或假期对当地的土壤进行酸碱性的调查,对当地农民的肥料施用情况以及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分析讨论本地农业的基本现状。学生获得这一些知识后,回家再与家长讨论怎样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怎样正确地配制药液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很有帮助,同时也对当地农村的农业生产也产生了促进作用,二者兼得。
我们还可以指导学生研究家里的洗涤剂、调味剂、日用化工产品的性质和用法,让学生知道一些日用品会对环境、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让学生在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总之,化学实验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是体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的最生动典范。化学实验中只要我们努力创设实验设计环境,鼓励学生以积极求实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敢于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唤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当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不是一个实验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这应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作为农村化学教师,更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创造能力,不怕麻烦、不畏艰苦、乐于奉献、勇于开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为我们相信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可被埋没。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9-0004-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训练科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探究性试验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从实验现象的推理中,通过自己设计的试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认识事物,培养动手能力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进而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化学学科素质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县政府,教育局加大了对农村中学的实验室建设,配置了相应标准的仪器,为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开展奠定了基础。但农村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一些不足。
一、忽视了实验中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有些教师有一种误解,认为九年级化学课时紧,做实验费时费力,所以分组实验不如做演示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觉得浪费时间和精力,干脆讲实验。把学习化学科目理解成简单的知识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学生思维的启发,认为学生背实验既简单又省事而且,只要能把实验被下来就能拿高分。用背实验的方法来应对中考,因此,部分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把原本可以分组的实验改成演示实验,就是已开设的学生分组实验,教师也只是布置学生该怎样做,忽视了学生是否做,做的怎么样。由于农村学多数生胆子小,动手能力差,所以基本上是组内一人动手,其余的观看,一人包揽了整个实验的过程,教师也听之任之。这样,不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反而滋长学生的惰性心理。可以说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只注重实验的配备和用一种简单的套路来交给学生怎样实验,把实验看成走过场,而对于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操作评价与操作后的反思等方面却常常忽略。因此,也就谈不上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更难以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忽视了家庭小实验及选做实验的开展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教材中增加了不少家庭小实验和选做实验,比如.鸡蛋壳与醋酸反应实验,制取炭黑,水垢的清除,验证石墨的导电性,燃烧鉴别羊毛织物与化纤织物,有毒塑料袋和无毒塑料袋的识别,水果电池实验、,“喷雾显字”等。而这些小实验具有趣味性、探究性、规范性、普及性等特点且都可以完成,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不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喷雾显字”“清水变葡萄酒”等妙不可言的化学现象中产生强烈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但是多数农村中学很少开设做这些实验,即使是开设的学校,对于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教师生怕学生在实验中会有差错、闪失,不让学生亲自验证,通常只是将最佳的实验方案提供给学生,并对试剂的用量、实验步骤、注意事项陈述得一清二楚,没有引导学生将实验与生活相结合,这就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失去了培养学生创造性、开拓性思维的最佳场所和机会。
三、化学实验中忽视了环保教育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更要重视环保教育。按教学大纲要求中学需做的化学实验比较多,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而实验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只是提供一个废液回收容器,对收集的废液稍作处理后就排放,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把仪器洗涤干净放回原处,擦洗干净实验台,仅此而已。教学中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1.强调实验过程中减少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试剂的性质以及避免环境被污染的措施。如储存浓盐酸时要密封保存,防止氯化氢气体挥发污染大气;储存硝酸时应放在棕色瓶子并避光保存,防止见光分解的气体污染空气。在教会学生这样保存药品,怎样开展实验的同时要启发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让学生提高环保意识。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试剂量的取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取最佳实验效果,因为初中的实验教学都是验证实验,只要能够证明相应的实验就可以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
2.妥善处理实验过程中废物
在化学实验中不仅要少用试剂,减少废弃物,同时要学会对其废弃物的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乱到。有的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如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残留固体可以用于氯酸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或用于花、木、草系的钾肥;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做实验后很容易将药品随意倾倒,实验前必须要强调注意,同时准备好废液桶,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废液倒入指定的容器中,这样可以减少污染。把实验中的废酸、废碱都收集起来,既减少了对下水道的腐蚀,又能利用废物。废碱可以放在挥发性酸的药品柜里,用以消除酸气,寒、暑假到来之际在药品室里摆放几盆废碱液,就能大大消除酸性臭气。对实验药物的回收综合利用,首先教师应坚持实行,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学生时起言传身教的作用。例如在演示实验中不忘在这方面留下示范,在分组实验中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回收药物。鼓励学生安全合理的利用废物,处理废物。
3.实验过程中教师自身应加强环保意识和身体力行环保行为
在化学的实验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但同时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课内课外都要处处让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寓环境教育于化学教学中。作为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除了积极宣传渗透环保知识外,还应身体力行地在化学实验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中十分重视环境意识的培养,师生共同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同时,在教学中还要与当地的情况联系起来,不仅是在课堂上,在课外活动中同样重要,如让学生课外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那些污染等。这样才能使学生知道,环保不只是课堂的理论内容。
四、不注重从生活中提取教学资源
作为一名在农村学校工作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师,以前经常面临着化学实验教学仪器及药品投入不足的问题,现在虽然这一问题已基本解决,但如果能利用好学校自己的有利条件,完全可以从生活中寻找一些代用品达到节约的目的。
1.塑料药瓶、旧圆珠笔壳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节约观点比较淡薄,头脑中没有多少低碳概念,圆珠笔的笔芯用完后,不买笔芯,把圆珠笔的壳子一扔,重买新的笔。可以及时抓住这一现象对学生进行教育,并用普通废旧塑料药瓶代替化学实验中反应的锥形瓶,旧圆珠笔壳代替玻璃导管。
2.实验中的替代药品
(1)碳酸钙
多数农村中学学校周围都有大量的石头即石灰石。因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碳酸钙无需再购买,只需教会学生如何识别什么样子的石头碳酸钙含量更高,就地取材。
(2)石蕊
课前布置学生找各种花朵比如喇叭花,牵牛花等,用酒精预先浸泡,课上用纱布过滤,当场制作石蕊试剂,学生看到自己制得的指示剂有了用武之地,很有成就感,兴奋不已,探究化学知识奥秘的热情大涨,产生学习化学的内驱力。
(3)石灰水
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利用周末,让学生回去带。并要求用作业本子的纸写好药品的标签贴在瓶子上以巩固药品的名称、化学式,当学生看到用自己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会感觉终于能为班级做化学实验作贡献了,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有时,有的学生不细心,把石灰浆也取来了,沉淀在石灰水的下面。这也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就此介绍石灰水及石灰浆的联系和区别,能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4)氧化铁
做酸的化学性质――“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实验时,如果用实验室配备的Fe2O3粉末与稀盐酸反应,很难看到溶液变成黄色的现象,往往由于实验中Fe2O3用得多,反应后有剩余,溶液仍保持红色,误导学生FeCl2溶液也是红色。如果把这个实验中的Fe2O3改成普通的锈铁钉,实验效果比较好。先在试管中加入锈铁钉,再加入无色的稀盐酸溶液,稀盐酸溶液一遇到锈铁钉立即反应,溶液无色变成黄色,实验现象非常明显,而且药品易得。如果反应时间长了,铁钉表面的铁锈会被除去,变得光亮,时间再长一点,在铁钉的表面还有细小的气泡产生,不仅加深学生对盐酸能除锈的理解,还巩固了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做到化学实验资源经济高效利用。
通过以上代用品的寻找利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甚至是废弃物也能进行化学实验,不但让学生认识实验对学好化学的重要性,也能培养学生的节约观念。
总之,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任何其他的方法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特别是农村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敢想,敢做、敢于突破“老师没讲过”的束缚,使学生在实验时真正动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1]周南.分析实验的环保措施[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01;37(3):141.
[2]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7~122.
[3]屈永年,高海涛.化学实验方法改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⑴.
[4]路爱霞.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中小学电教,20083(下半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1-007-0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验能力”是化学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
一、高一新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和能力现状
1.“措手不及”的实验起始教学
2012学年,又回到新一届高一,满怀喜悦地开始新的一轮化学教学,绪言课结束后,我就安排了学生实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本想,这节课结合CuO的制取,CuO对KClO3分解的催化作用探究,训练基本实验操作,可谓“形式和内容”都相当完美。我作了简要的实验原理分析和要求说明后,就放手让学生开始实验。可实验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学生的操作能力可以说是差到了极点,不要说“过滤”“蒸发”等实验不能完成,许多学生就连酒精灯、胶头滴管、量筒等仪器的使用都盲然不知。
2.学生实验技能与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首先,在当今的江苏高考模式下化学不计入高考总分,而只需要过等级,且初中化学也只占中考成绩总分中的60分,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校、教师、学生都不再重视化学的教学和学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技能都比较薄弱,特别是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训练和实验技能培养就显得非常欠缺。
其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闭卷笔试为考试形式的现实下,以“传授知识为主,大题量重复操练”为特征的“应试教学”较为盛行。教师对实验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认识不足,这样,势必将培养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加以淡化,甚至打入“冷宫”,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能力低下也就很自然了。
最后,由于现在的农村中学教学条件落后,虽然省市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增加投入,但也只能维持勉强做些演示实验,仍无法满足让学生做分组实验,所以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几乎没有碰到过实验仪器,动手能力自然就会很差。
二、对策思考与实践探索
如何尽快弥补学生薄弱的基础,特别是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与能力,以适应高中化学继续学习的需要,作为学科老师所能改变的只能是自己的教学行为。我对教学计划作了及时的调整,先采取合理的教学安排和内容设计,通过一定时期的化学实验衔接教学,来补上这一课,并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1.加强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方法的实践教学
鉴于学生的实验基础,可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初中实验基础知识强化,和集中式初中实验基本操作复习训练,特别是一些仪器的使用规范和注意事项,更应该通过多次强调和规范强化来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2.规范学生分组实验课的要求与程序
第一,明确实验室常规:保持安静――不允许有嘈杂的声音发出;实验台面仪器药品要求摆放整齐、有序,并保持清洁;仪器药品用后随即放回原处,保持原样;注意实验安全――严格按规定进行实验,对有毒药品和危险实验要有明确的安全措施;实验过程、现象要详实记录,不能杜撰等。良好的习惯是形成科学态度的前提和保证。
第二,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必须预习,老师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实验内容,复习有关化学知识,明确实验目的,熟悉操作步骤,掌握实验要领,做好预习报告。
第三,强化实验的指导与检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全面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个别问题实施个别指导,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或测得的数据,实事求是地作出分析和总结,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第四,强化总结与评价。教师要及时批改和讲评实验报告,让学生对所做实验再思考如何才能把实验做得更好,并尽可能对学生个体作出合理评价。
3.鼓励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活动
新版高中化学教材除了安排一定量的学生实验外,还设计有实验习题、选做实验和探究实验等,结合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研究性学习小课题,我在教学中安排了一定量形式多样的学生课外实验,如课外兴趣实验、家庭小实验、实验习题等。少量的规定实验,大多以鼓励为主,很多学生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从中获得了学习化学的乐趣,也提高了实验技能与能力。
三、实验教学的反思
第一,“化学实验引领学科教学”不应是一种教学方法,而应是一种教学理念;不应是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而应是一种随时更新的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课型结构、操作程序应该是灵活多样,丰富多变的。以“实验创设问题情景的探究教学”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方式。
第二,“化学实验引领学科教学”,不是说以实验代替教学,也不是否定传统的讲授教学。不可否认,在现实的高考压力下,注重知识的接受与掌握,训练解题的方法与技巧,依然是取得高考成绩的“法宝”。问题是,一方面,“科学的本质是探究,教学的本质是发展”,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培养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为了学生的现实发展,又需要知识的接受,解题的训练。两者必须兼顾,且尽量避免矛盾,形成统一。这也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
时代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教育的对象也在不断地变化,教育的方法当然需要不断地创新。在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条件下,实验教学就是为了跟上变化的形势,变化的对象而作出的必然选择,而“以实验引领的学科教学”更是新课程理念下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教学创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