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主要工作思路

主要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8-09 07:16: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主要工作思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篇1

(一)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2008年我省就业虽然受到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但就业局势总体保持平稳。一是就业总量继续增长,就业结构有所改善。去年三季度末,全省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653.2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3%。前11个月,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73.68万人,帮助33.73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1.49万人,已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同时,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季度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已经超过第二产业8个多百分点。二是积极贯彻《就业促进法》。认真研究现行就业政策与《就业促进法》的衔接问题,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08〕59号),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三是完善就业援助制度。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就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开展专题调研,结合调研成果,研究起草了《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送审稿)》,已报省政府。四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全省已建立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管理机构106个,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115个,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7975个。五是职业培训有新的进展。去年前三季度,已完成高技能人才培养7.3万人,其中新技师1.5万人;完成再就业培训14.37万人,跨省务工农民技能提升培训23.1万人。

(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推进。一是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抓住《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和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制度全面推行的有利时机,大力推进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二是全力帮助企业解困。针对当前企业经营困难的实际,在确保社会保险事业可持续发展和职工社保待遇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及时出台了相关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缴费负担。三是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省人大修订了《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08〕36号),对我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行了整体的谋划,对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作出了制度安排,在制度上实现了我省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全省各统筹地区全部出台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文件,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运行。出台了《浙江省工伤保险储备金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抗御重特大突发事故的能力。四是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去年年初按月人均130元标准,顺利完成全省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已达1310元,位居各省区第一。最近,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的要求,经省政府同意后,确定了我省2009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已在全省部署调整工作并组织实施。

(三)劳动关系逐步规范。一是全力抓好《劳动合同法》的贯彻实施。全省贯彻《劳动合同法》情况总体平稳,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明显改观,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二是大力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保障维稳力度。开辟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取消了劳动争议案件收费。三是全面构建多层次的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工资支付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和农民工记工考勤卡制度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目前全省共筹集工资支付保证金27亿元,欠薪应急周转金1.5亿元,发放农民工记工考勤卡100万份,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拖欠工资行为的发生。省政府召开了全省防范处置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各设区市政府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采取了5个方面的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工资支付保障的长效机制。

二、2009年工作目标任务及措施

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劳动保障部门将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再创浙江科学发展新优势”这一中心,以实施“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为抓手,把“帮扶企业、保障就业、完善社保、促进和谐”作为工作重点,继续把扩大就业、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做好企业退休人员和参保城镇居民免费健康体检、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等工作列为省政府2009年度十个方面实事内容,加强对企业的扶持、解困和服务,切实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劳动保障工作进一步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就业和扩大就业并举,确保全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1.努力稳定就业岗位。一是切实加强对全社会就业的分析监控。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工作,做好就业失业统计数据的监测、分析和研判,分析就业再就业情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及时掌握企业关闭停产的动向,指导企业稳妥分流安置职工,调控企业规模裁员的数量。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支持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二是加快建立就业相关数据快速调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农民工返乡及外出、企业新的减员和岗位流失、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等方面的数据,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实施失业预防、调节和控制。三是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再就业的功能。对符合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研究制定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政策措施,通过使用一部分失业保险基金结余,鼓励和支持困难企业采取在岗培训、轮班工作、生产自救等办法减少裁员。

2.积极扩大就业容量。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紧紧抓住省政府增加4000亿投资刺激内需、加强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大型民生工程的机会,完善岗位开发机制,增加就业岗位。二是积极拓宽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的空间。在农林水利、国土整治、生态环保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有计划地安排和组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做好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促进就业工作。三是把发展服务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是要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的生产业,大力开发公共服务、生产服务、生活服务等公益性岗位,配合有关部门完善资金支持、金融信贷、社会服务等扶持政策,使之成为扩大就业的新支撑。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做好就业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实施意见》,用好已出台的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切实解决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点问题,确保促进就业再就业资金落实,提高政策实施效果。五是完善就业援助。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意见》出台后,我们将抓紧组织实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解决一户”,全省城市50%以上的社区达到“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加强与教育、人事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失业登记制度,对家庭困难和进行失业登记的大中专毕业生开展一对一的就业援助,通过政策扶持、开展技能培训、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开展专项就业服务等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3.全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切实落实鼓励创业的场地安排、租金补贴、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给创业者予以一次性创业补助,加大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强创业服务,利用现有的基层劳动保障服务工作平台,引进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参与项目开发和后续服务工作,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税费减免、政策咨询、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提升失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加强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制订农民工参加创业培训、从事个体经营相关资金补贴、税收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

(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抓住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造强省的机遇,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一是开展对各类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抓好城镇劳动力的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开展农村新生劳动力、农民工专项能力培训考核,继续加强对被征地农民、转移就业农民、转产转业渔民的技能培训,逐步实现技能就业、素质就业。二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社会保障等各个环节采取有力措施,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推进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统筹协调企业、行业和群众组织开展的各类技能竞赛,开展职业技能大比武、技能大练兵活动。三是加强技工院校建设。进一步突出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的办学特色,改革培养模式,加大实用技能训练的内容,重点培养适应我省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大局。

(三)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以“五费合征”为抓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1.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抓好《关于调整用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有关工作的通知》和《关于临时性下浮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比例的通知》两个文件的贯彻实施,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环境。在此基础上,抓住有利时机,配合地税部门加快推行社会保险费5费合征,确保社会保险覆盖面的持续扩大。

2.组织实施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确保增加的养老金于春节前发放到位。并同步调整精减退职人员、计划外长期临时工、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让他们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3.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一是抓紧研究各类参保人员流动时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畅通省内转移渠道。二是研究制定我省省级统筹的实现形式和具体办法、做实个人账户的具体实施意见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办法。三是全面启动大学生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省属、部属、公办、民办高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四是深入研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之间的政策衔接,确保参保人员可以随着身份变化参加合适的险种。

4.适时出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和我省实施意见的精神,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修改完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指导意见》,适时提交省政府。同时,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先保后征”要求,不断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使被征地农民生活长期有保障。

(四)综合运用监察执法、争议处理和手段,稳定劳动关系。

1.坚持正面宣传引导,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宣传解释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把全社会的思想认识引导到全面准确理解和正确执行法律的轨道上来。认真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结合我省实际,从促进企业发展和劳动者权益保护出发,抓紧制定《关于贯彻劳动合同法及实施条例的若干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做到执法有度、平稳过渡。发挥各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和劳动争议调解机制的作用,化解劳资矛盾,进一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工业园区创建活动。

2.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健全劳动争议仲裁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及时处置重大劳动争议和集体劳动争议。充分发挥企业调解、乡镇调解、仲裁调解相结合的调解网络体系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内部调解机制,重在案结事了,重在问题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3.强化劳动保障维稳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的。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要求,提早介入、超前化解,对涉及困难企业特别是关停倒闭企业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建立快速处理通道。切实加强与公安、工会、维稳、法院、工商、财税、银行金融机构等部门的协调沟通,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企业风险预警系统,研究制定相应的防范处置措施,防止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畅通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渠道,做好敏感时期劳动保障工作。

篇2

运管稽征工作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全省交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分解落实市处和县局下达的今年工作目标考核指标,按“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争树一流单位形象,争建一流文明行业”的总体要求,切实完成今年全所确定的“1345”(始终贯串“一条”主线,着力完善“三项”制度,努力落实“四项”重点,进一步加强“五方面”工作)工作任务,努力开创道路运管稽征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二)以“三争”的总体要求贯穿全年的工作的始终

“三争”总体要求,即按“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争树一流单位形象,争建一流行业文明”的总体要求始终贯穿于今年各项工作之中。

争创一流工作业绩:这是全体干部职工在各自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和努力方向,这是我们应坚持围绕经济发展、服务群众、工作为民、改善作风的准则,我们要高标准地对待每一项工作,主动、及时、创造性地完成今年的工作任务,这也是完成今年我所确定的工作任务关键。

争树一流单位形象:形象就是单位的生命,也是单位地位。我所形象要靠全体员工来树立,人人来珍惜,对外形象不在于口号,而在于社会各界和业主对我们运管稽征工作的总体印象,体现在每一名干部职工的学习管理、执法服务和生活之中。我们要共同树立“学习上潜心钻研、工作上勤奋创新、服务上尽心尽责、执法上文明规范、纪律上令行禁止、品德上对单位忠诚”的员工形象,维护单位的形象,要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做起,要精心呵护好单位形象。

争建一流行业文明:建一流行业文明,是我们行业管理机构应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交的满意答卷,我们要真正为政府维护开放、规范、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为社会提供安全、文明的运输环境。

(三)始终贯串“一条”主线

全年道路运输行业要始终贯穿安全工作这一条主线。安全工作是道路运输行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是运输企业的生命,也是我们行业监管工作首要任务,我们要根据各科(室、站、队)的安全工作分工切实履行职责。

1、思想上高度重视,监督检查仔细到位。要根据各科(室、站、队)的工作职责,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严格把好客运车辆“四关一监督”的各个环节,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车辆的动态监督,认真落实安全例会制度,定期开展对企业的安全检查,查找安全问题,切实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认真细致做好检查监督的记录,及时整理归档好基础资料,重大问题必须及时向有关领导报告。

2、加强危化品运输市场的管理。一是要加强危化品运输企业的监督,切实强化企业的安全管理基础,保证危化品运输安全。二是要严厉打击普通运输车辆运载危化品,确保危化品运输市场的正常秩序,为危化品运输安全提供有力的保证。三是加强途经我县危化品运输车辆的检查力度,消除运输安全的严重隐患。

3、加强非法改装车和超载车辆的查处力度。为消除因改装和超载造成的安全隐患,各职能科室要严肃查处违章,加大处罚的力度。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和与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工作。

4、要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车辆。非法营运既扰乱正常运输市场秩序,又危及旅客、货物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常抓不懈,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确保乘客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5、要切实做好重要节假日和“春运”的安全工作。做好春运安全工作是各级政府的政治任务,我们作为政府的行业管理机构,要尽心尽责切实履行监督职责,确保安全。节假日安全工作也十分重要,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做好安全监督的工作。

(四)着力完善“三项”制度

1、着力完善服务质量信用考核制度

实行企业服务质量信用考核制度,是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自律,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促进行业文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各相关科室要根据省局的考核指标,进行认真研究,结合我县的实际,充实考核内容,细化考核指标,运用多种形式,加强考核工作,完善考核制度,探索一条行业监管的有效方法。

2、着力完善行政监督检查执法制度

行政监督、稽查执法,是我们规范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强制手段,是保证国家规费应征不漏的重要保证。今年我们要在加强行政监督检查执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3、着力完善服务窗口规范化管理制度

服务窗口能展示我所的对外形象,是社会各界了解我所员工整体素质的重要渠道。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服务窗口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在最好的服务上订标准,在最快的效能上做文章,在最规范的操作上定要求,在最优的评价上下功夫。

(五)努力完成“四件”重点工作

1、努力完成全县城乡客运公交一体改造的工作重点

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是党的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县委县府今年对交通部门一项具体要求。我们要在去年调研和具体工作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不同层面的意见,争取全县各界的理解支持,稳步推进这一重点工作。

2、努力完成外挂车整治和货运结构调整的工作重点

外挂车逃漏国家税费,严重扰乱我县货运市场秩序,给道路运输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已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要在巩固去年专项整治外挂车既有成绩的基础上,加强营运货车缴费的纳轨管理工作,摸清各类“外挂车”经营范围和经营性质,制定有力的整治措施,开展“外挂车”的全面整顿工作。

同时我们要加强货运结构调整工作,引导货运企业向集约化转变,车辆向大型化、厢式化、专用化的方向转变。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货运站场和联托运企业的管理。

3、努力完成公路规费征收的工作重点。

公路规费征收工作是我所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随着近年来车辆拥有量的持续快速的增长和去年“外挂车”的纳轨缴费,我县的公路规费增速较快,但视线内外的逃漏情况还十分严重,我们要加大稽查执法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力度,确保国家规费的应征不漏。

4、努力完成所办公大楼建设工程的重点工作

所办公楼建设工程列入今年交通系统的工作重点。县分管领导要求我们在6月底前动工建设,春节前竣工,我们要抓紧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为改善我所办公条件,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对外服务水平,提升单位整体形象而努力。

(六)进一步加强“五方面”的管理工作

1、进一步加强出租车的管理工作

出租车的行业形象是我县对外的重要窗口形象,近年来的管理工作,得到了我县各界的充分肯定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表扬。我们要进一步巩固取得的成绩,今年要对4月份投放的车辆进行更新,提高车辆整体车容车貌的形象和安全性。要开展“十佳”出租驾驶员的评选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对全部出租车安装卫星定位设施,提高管理水平和监管力度,推进出租行业上新的阶。

2、进一步加强公交车的管理工作

城市公交车自底行业管理职能划归运管机构后,站点、站亭和车容车貌焕然一新,推行了无人售票和IC卡付费方式,收取票款技术十分先进,硬件设施发生了质的变化,但对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今年上半年我们要进一步理顺与公司的行业管理关系,加强从业人员的管理,加强服务规范的管理,改善乘车环境监督,认真落实县府各项优待政策,提高社会各界的满意度。

3、进一步加强长途客运和站场管理工作

近年来,长途客运进一步规范,服务质量不断提高,车辆档次不断升级,我们要进一步探索长途客运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的有效方法,加强行业的品牌建设,争创全省一流水平。要进一步加强站场管理,为乘客提供“净化、美化、优化”的乘车环境。

4、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维修行业的管理工作

维修的质量关系到行车安全,维修价格关系到企业的诚信,维修环境关系到行业的整体形象,我们要对整个维修行业进行教育引导和全面整治,提高规范化程度和诚信度。

5、进一步加强驾培行业的管理工作

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驾培学校的监督和指导,协调驾校协会,统一收费标准,杜绝恶性竞争,维护驾培学校经济利益,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要切实保证学员的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要进一步加大对驾培学校和教练员的监督管理,保护学员的合法权益。

二、完成今年主要工作任务的措施

(一)严格实施各项工作制度化的管理,夯实工作任务落实的基础。

要进一步总结近年来制度化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明确各科(室、站、队)的工作职责、办事程序、工作规范和责任追究制度,用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人、管事”,以制度来保证各项的工作的正常运转。全所上下要进一步树立让“制度说了算”的观念,用制度化管理贯穿到全所各项工作之中,为今年主要工作的圆满完成打下基础。

(二)加强职工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自我教育,增强工作任务落实的内动力。

篇3

一是完善新农合相关政策与措施。及时调整统筹补偿方案,提高参合农民的受益水平,扩大受益面,让新农合制度更具吸引力。根据国家最新筹资政策,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完善全市相对统一的补偿方案,防范基金风险。推进定点医疗机构直补工作,保证一次报账率达到90%以上。

二是积极开展农村卫生工作先进县创建活动。以创建活动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农村卫生政策,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建设工作。

三是深化农村卫生体制改革。探索乡镇卫生院财务县管体制改革,实行“乡财县管乡用”,在县(市、区)卫生局设立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管理中心。积极探索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工作,规范村卫生室的设置、功能,鼓励县、乡、村卫生机构开展业务纵向合作,提高农村卫生服务网的整体功能。四是加强城市支援农村卫生工作。深入开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开展二级以上城市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项目,进一步丰富支援工作内涵,探索建立城乡医院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

(二)着力加强公共卫生。

一是继续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与各部门建立卫生应急合作机制;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会诊制度、值班制度、疫情处置制度等各项制度;加强演练和培训,组织临床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专家进行应急知识培训。

二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抓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宣传工作,加强全市预防接种人员培训和疫苗准备,确保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方案能正常实施。继续加强疾控机构体系建设,提高全市疾控机构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结核病、艾滋病、职业病、乙肝防治等10个工作规范。

三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重点抓好产科基本服务标准的贯彻落实,对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的建设进行达标验收;做好“降消”项目工作,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快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步伐,组织一次专题督查;加强儿

童保健工作,逐步在全市推行统一的儿童保健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农村儿童体检率;继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项目。继续开展县级“产科急救中心”规范化建设,推进“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90%开展助产的乡镇卫生院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标准。

四是配合做好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积极开展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加强食品卫生、饮水卫生、公共场所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工作的管理,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特别是章贡区要强化城区小餐饮等整治,规范“六小”行业管理,做好迎接省级考核的准备。以春秋两季公共卫生周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三)着力加强社区卫生。

一是落实政府购买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督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项目要求提供优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逐步推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品政府集中采购。

二是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的准入,加强监管,完善机构职责、工作内容和绩效考核办法,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培训业务骨干12名、社区公共卫生人员7名、全科医师60名、社区护士100名,继续办好社区卫生人员夜校,加强社区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能力。

(四)着力加强医院管理。

一是扎实开展好医院等级评审。全面开展第二周期医院等级评审工作,促进医院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均要积极参与等级评审和达标上等工作,争创高等级医院。

二是落实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相关措施。制定并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继续实施单病种限价与医学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努力降低门诊、住院人均费用和药品占业务总收入的比重。继续实行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全市县级以上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全部参与以省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篇4

新时期新形势下如何认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如何开展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这是当前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我结合工作实践对辅导员工作作初步探讨。

一、主抓学生干部,搞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的基石。如何建立一支合格的班级干部队伍?作为一名新生辅导员,我认为,建立一套科学、完整、可量化的班级干部考核制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对每个班级的干部采用同样的量化考核标准,可以使学生工作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并明确落实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差不一样的组织原则。

二、积极创新制度建设,用制度进行管理

“管理出效益”,而管理得好不好直接由制度决定。因此,要搞好班级管理,必须进行制度建设,而且不能总是拿着老制度进行因循守旧的管理,应该针对新的情况进行制度创新,用新的办法进行管理。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相对较差,诸如爱睡懒觉,随意旷课,教室、寝室卫生状况不好,等等。辅导员老师作为管理者,应该做到“对症下药”。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制定相应的班干部包寝负责制和教室班干部值日制等。相信在这些规章制度的约束下,班级之中的种种不良风气定能有所改观。

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积极平等地与学生交流

思想政治辅导员主要是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信任你,听你的话,所以关心学生是比较重要的。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你找学生谈话的次数是没有要求的,你去十次宿舍和去一次宿舍,在外人看来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区别,但是学生心里却有不同的感受,经常问问学生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和学生一起谈谈理想,等等,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怀的温暖,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有利于更多地了解学生,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做思想工作。所以为了达到预期目的,就需要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当的交流、沟通方法。开学一个多月以来,我参加了我所带的四个班级各自组织的以“筑梦”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谈理想,谈人生。而轻松活泼的游戏环节更是将我与学生们紧紧融合在一起。

四、加强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

1.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首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心理剧,如《大灌篮》、《美丽心灵》等,观看一些具有励志和挫折教育的影片如《阿甘正传》、《当幸福到来时》等,同时,引导他们以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为题材自编心理剧,同时举办一些全体学生都能参与的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印发一些有关如何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心理咨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不是一件丢人或不正常的事情。这样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感到迷茫时,除了想找辅导员和同学倾诉外,还会去心理咨询室求助。比较严重时,要及早求助于心理医生。辅导员和周围同学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同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不可以随便给他们贴上类似精神病和抑郁症的标签。

2.法制教育方面。一般来说,学生做到了知法,就更能约束自己守法,所以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法制教育方面,主要是在定期开班会时穿插一些案例,让他们了解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类型和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引导他们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做这方面工作时,尤其要注意不能存在漏洞,比如那些经常不参加班会和团日活动的学生、性格特别孤僻的学生、由于父母一方经常不在家而家庭教育有疏漏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相对比较容易犯错误。

五、努力提高辅导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新时期对高职院校辅导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具备不同于以往的新的能力与素质。这些新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和政治宣传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有良好而坚定的政治素养,并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善于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在学生中的蔓延,更应具有较强的政治宣传能力,以抵御不良思潮对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不利影响。

2.兼具服务与指导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能从管理越来越明显地转向了服务,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服务,为大学生的人生规划服务,也为大学生的未来铺平道路。然而服务伴随着指导,要使新时期的高职学生接受我们的服务和指导,必然首先要使学生接受我们的引领,这就是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所应兼具的服务与指导能力。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努力将朋友与师长这两种面对学生的身份有效地结合,并真正实现亦师亦友。

3.熟练使用网络交流媒体。网络时代的辅导员不但要以传统的模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且要能够综合利用E-mail、BBS、QQ、BLOG(博客)、微博等网络交流载体。例如,利用QQ建立班级群,可以让班级所有同学在群里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互动交流。这种方式同学们喜欢,同时也能拉近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在BLOG里,辅导员可以写下工作日记和生活感想,可以发表自己对眼下一些时事的看法,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公布奖学金、贫困补助、就业、专转本、自考等相关信息,而同学们可以随时在辅导员的BLOG里留言和咨询。BLOG的最大特点就是隐互,在BLOG中没有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分别,有的只是平等的交流者,同学们也不用担心有人会认出自己,因此他们少了几分顾忌,多了几分坦诚,也会大胆地袒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要。

总之,我们应认识到,新时期高职学生辅导员工作是一项富有战略性和艺术性的工作,既要放眼群体,又要聚焦个体,更要依势以策。为此,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积极实践,善于总结,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相互促进。

篇5

一、提高班主任素质,适应时代要求

班主任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与学生朝夕相处,他们的言行举止无疑会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他们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作为班主任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

正像教育专家卢志文说的,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做到四个“真”,即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这样的教师一定有魅力,这样的班主任,学生也一定喜欢。作为学校也应加强培训,促使班主任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人。一方面组织教师学习全国模范教师的典型事迹,为班主任教师立标打样。另一方面注意发现身边的典型,在先进人物的感召下使班主任看到自身差距,逐步改进方法,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学习工作方法,掌握工作技巧

学校要坚持每学期召开两个会议,一是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二是班主任工作方法研讨会,寻求最佳教育方法。

3.在班级管理中锻炼三种能力

即组织管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协调能力。通过提高这些能力,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主动发展的氛围,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更新教育观念,拓宽教育思路

我们倡导班主任要树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学生观、人才观。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能,作为班主任应该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去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在人才观上,着重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正确做人,班主任不要再做学生的保姆,要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锻炼,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才干。

1.让学生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学校组织的活动最好让学生参与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活动技能。

2.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重视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创新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比如,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每周班会让学生自行组织,制订周工作目标,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并主动解决。

三、摆正师生关系,培养合格人才

班主任扮演着多种角色,既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也是学生的亲人、朋友。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引路人,都需要班主任有一颗慈爱的心。

1.用爱心做好亲人

学生来自不同家庭,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家庭状况对学生性格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单亲家庭,问题相对多一些,班主任只有细心观察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找到正确解决为题的办法。

2.用爱心做好朋友

在与学生交往中,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和学生打成一片。如:双休日与同学一起郊游,组织学生一同晨练,在活动中同学生建立感情,增进友谊。

3.用爱心做好向导

篇6

引言

混凝土工程是土建工程中最主要的一部分,抓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监理,对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来阐述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监理工作的关键之处,从而提高监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1、认真组织项目监理机构内部的图纸会审

监理部总监理工程师应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施工图纸会审,查看设计文件,掌握施工图纸中墙柱梁板等建筑结构的平面布置、标高和结构尺寸,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等级,掌握钢筋的规格、品种与各主要部位的钢筋配置等,同时必须认真复查各专业图纸上的预埋管件、预留孔洞等位置与尺寸,充分掌握设计意图,提前发现图纸中的错漏,并及时反馈设计单位进行修改。从而避免到水电专业安装时才发现,特别是较大的预留孔洞,现在很多采用的是后期开洞,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混凝土结构造成难以弥补的危害。

2、认真审查施工方提交的施工方案

施工前应对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方案进行重点审查,要对施工人员组织、混凝土供应厂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施工方案及其支架设计、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且要重点审查模板稳定性计算书,这关系到施工过程中人员的人身安全问题,关系重大,如果发生安全事故,且监理单位审查不严的话,将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3、认真复验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

这时我们监理工程师应组织施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在混凝土浇筑前认真细致地对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复验。检验的要点包括:①模板及支架的选用必须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支撑系统应稳定、牢固,模板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缝严密、模板内清理干净;②后浇带模板的架设应符合施工技术方案要求;③模板支架的上下层应对准并铺设垫板,跨度大于4M以上的梁板应按设计或规范要求起拱。

4、严把测量放线、钢筋制作安装质量检查验收关

监理人员应及时复核施工单位报送的各层柱网轴线、标高等施工测量放线成果。在混凝土浇筑前,认真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对钢筋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确认。检查的重点是:①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间距和加工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②钢筋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工艺、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③钢筋的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焊接长度和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④钢筋的弯钩和弯折角度、弯弧、弯后的平直长度部分、受力钢筋骨架定位,以及箍筋间距、加密区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⑤钢筋的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见证取样试验是否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5、严格监控商品混凝土的质量

1)严格核查商品混凝土供应商的生产资质、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计量认证和实验室等级证明文件是否有效;核查混凝土生产设备,如自动搅拌站、搅拌运输车的性能和数量、运距、生产状况是否符合要求;核查试验室对砂、石、水泥等原材料,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抗冻及外加剂等试验检测设备是否完善、有效;核查混凝土试件的标准养护是否规范。

2)严格核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资料、混凝土开盘鉴定资料和试件的强度性能试验报告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认真审查原材料的质量控制资料和原始记录,如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复试报告,以及砂子、石子、外加剂、掺合料的质量控制记录是否符合要求,北京地区还要求提供氯碱含量报告书。

3)认真复核商品混凝土的进场收料单据和报验申请表,特别是当搅拌站距离施工工地路程较远时,须仔细查看出厂小票,核对时间。符合要求则及时办理签证手续、签署同意使用意见。超出初凝时间的,应立即指令退场。

6、加强现场旁站监理、严格工序过程质量控制

现场浇筑混凝土时,监理员须按规定进行旁站监理。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旁站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是:

1)监理人员应按审批过的见证取样方案督促施工单位试验人员随机见证取样、制作混凝土试件。其中混凝土构件强度验收用的标准养护试件规定:每拌制100m 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当一次连续浇灌超过1000m 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取样的留置组数应根据质量验收要求和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求确定,特别是冬季施工时每个施工段的混凝土试块必须要留置够足够的组数。

2)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漏振;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发现有模板变形、漏浆、下沉等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混凝土浇筑前要督促施工单位按照要求安排相关工种的专业人员跟班检查,发现偏差问题及时校正、整改处理。

7、加强对混凝土的养护

现在好多施工工地只重视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不注重混凝土的后期养护,这是非常不正确的,特别是是早期养护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混凝土浇筑完后12小时内,应根据气温和混凝土的硬化情况,督促施工方派专人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当日平均气温

8、加强对混凝土的成品保护

1)加强对混凝土模板支架拆除的监控

模板支架的拆除顺序应根据施工技术方案执行;拆模时间应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控制,严禁未达到混凝土强度要求拆除模板和支架。督促施工方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同条件养护,并按规定及时送检、判定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认真对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进行检查和质量缺陷处理

篇7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Guanyun county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in practical work, summed up the county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problem is the main practi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work of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Key words: rural drinking water safety; current situation; major practice; development train of thought.

中图分类号:G812.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富民惠民政策的要求,灌云县围绕规划,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快了农村安全饮水的实施步伐,农村人口安全饮用水质量明显提高,惠及面不断扩大。有效推动了该县农村安全饮水工作的再发展,为该县农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灌云县自然概况及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1.1自然概况

灌云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南与本市灌南县隔新沂河相望,西与宿迁市沭阳县、本市东海县以傍沟河、黑龙河为界,北与本市海州区、连云区毗邻。全县年平均降雨量为938.4 mm,径流总量4.44亿m3,发生径流多集中在7-9月份,因县内无水库蓄水,沟河断面较小,蓄水量不大,正常水位河网蓄水量仅在0.5亿m3左右,按年复蓄水三次计算,年蓄水总量在1.5亿m3左右,其余降水均排入黄海。通过河流过境水对县内的工农业生产是可用而不可靠的水资源。全县东西长约73km、南北宽约28km,行政区域面积1538.95km2,辖7个镇、11个乡、3个农盐场,302个村委会,22个居委会,总人口101.81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135万人、农村人口91.5055万人。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13亿元,财政收入40.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6.47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22元。

1.2灌云县农村饮水安全现状

该县共有农村人口91.5055万人,其中集中式供水人口81.8741万人、无集中式供水人口9.6314万人,自来水普及率89.47%。

农村人口按是否饮水安全分:饮水安全人口48.9617万人,饮不安全人口42.543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率为53.51%。

“十一五”由水利部门牵头实施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部采用地表水源集中式供水方式,新建水厂8座、改造水厂1座,区域供水新建增压站2座、管道延伸5处,共完成规划内15个乡镇153个行政村计36.102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改善饮水条件人口10.3083万人,铺设镇村管道423.98km,村内管道3419.04km,完成总投资17616万元。“十二五”前期完成省下达的31个行政村7.8003万人饮水不安全任务。

2 主要做法

2.1提高认识,强化考核。

一是提高对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认识。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甘泉工程、民生工程。各乡镇及有关部门带着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的真感情,拿出更多精力,想出更多办法,保证质量,加快推进。

二是加强目标考核。在改水工作中县政府增加对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在年度考核中的分值,进一步明确相关乡镇、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切实抓好农村饮用水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服务。

三是广泛开展饮用水安全知识科普宣传。通过宣传教育,普及节水和卫生知识,一方面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意识,支持、配合改水工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疾病传播,提高健康水平;一方面增强农民群众的水源忧患意识和环境意识,做到科学使用农药、化肥,保护水源。

2.2立足长远,科学规划。

制定切实可行的饮用水建设规划是安全供水的基础。县水利局和有关乡镇深入调查研究,完善、健全好全县安全饮用水建设更长远的专项规划,包括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规划具有科学性,既立足当前又放眼长远,既保证供水能达标又确保水质达标,安全饮用水与城市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集镇及新农村建设集中居住点衔接,做好整体推进。确保全县人民用上高质量的安全饮用水。

2.3 正视困难,积极筹资。

针对一些乡镇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产生的群众筹资难问题,水利部门和有关乡镇、村协调一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既保证资金按时落实,又避免干群矛盾。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在不改变公益性质的基础上,从积极减轻群众负担出发,出台政策,鼓励支持民间资本投入改水项目建设,采用市场化运作,股份制经营,筹措改水资金,扩大资金筹集渠道。

2.4加强管理,注重统合

出台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运营管理条例,赋予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中水费收取、管道维修、水质、水量等方面统一的标准,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运作机制,使监管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切实保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得成、用得起、管的好、群众长受益”。建立健全供水安全工作责任制,强化水质监测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对水厂进行水质监测,及时通报水质状况,指导农民安全饮用水。

3发展思路

3.1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设计前期工作方面

为保证农村供水水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尽量结合区域供水规划来建设,对于区域供水达不到的地区,应以建设集中性的大水厂供水为主,避免建设小而散的水厂。

另外,根据近几年的水厂设计来看,各地水厂设计标准不一、水质处理效果参差不齐,建议上级部门能依据成功水厂的设计经验,牵头出台不同规模水厂的标准参考图纸,水厂设计应以降低运行费用、便于乡镇人员管理为主。

3.2农村供水水厂监督管理方面

农村水厂经营带有垄断性,无论是国家投资,还是个人投资,都是政府特许经营,必须对社会承担责任。政府必须指定专门部门,对农村水厂实施监督管理。对不合格的水厂要有相关的处罚及应对措施,防止一些私营水厂“挟水自重”,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安全。

3.3农村供水水厂良性运行方面

目前农村水厂收入只有自来水水费收入,如根据财务效益分析,将大修理提存、折旧费等费用摊入水费,则农村自来水单价较高,农民难以接受。如水价较低,则水厂经多年运行后,无财力对水厂及管网进行更新改造。因此建议上级部门能拨付运行管理补助经费,专项用于饮水工程运行管理。

另外,考虑到农村小水厂规模较小、用水量少、制水成本较高,农村供水水价宜实行“月保底价”收费形式,例如“每月每户收取8元钱,限用5吨水,超出部分另外收费”,这样既可使水厂有长期的稳定收入,又能促使农村居民在改善卫生用水习惯的基础上节约用水。

篇8

《意见》指出,“中小学实验室数量和面积要基本达到《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要求,以满足学校实验教学需要。”“仪器设备的配置要以《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为基础,以满足学校实际需要为原则,采取必配、选配、定制、自制等方式实现。”

办学条件标准、教师基本功标准、学科学业质量标准是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保障。办学条件标准是市区两级教育装备部门的核心工作。2005年,市教委等部门了《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2007年,出台实施细则,进一步细化各项指标体系,对“什么样的学校是一所硬件达标的学校”作了明确回答。2009年,对小学和初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作了修订,主要在大量调研,广泛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将部分必配调整为选配。《标准》不是封闭的,是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按北京市教委要求,今后每隔3年左右要调整一次。

1.基本思路

一方面按照新课程标准,认真分析教材和课程对教学仪器设备的需求,加强标准细则的基础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加强新技术新设备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论证工作,分步骤调整现行的办学条件标准细则。

2.主要举措

(1)2011~2012年完成小学、初中、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工作。目前,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已经与市教研中心、首都师范大学相关院系共同完成了高中和初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研究与修订,形成了研究成果。2011年,将在市教委的领导下,以研究稿为基础,完成高中办学条件标准细则的正式稿,满足高中课程改革对新仪器新设备配置的需求。初中和小学标准细则将适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将以项目形式加强中小学实验室、专用教室配置研究,从专用教室环境设置,实验室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师生使用的便捷性等方面研究配置规范,丰富和补充学校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内容,满足教育教学的不同需求。

(3)开展新技术新设备对教育适切性的研究论证工作,开展标准内设备和标准外设备的调查研究,在市区两级建立新设备的使用与论证联动机制,对教育效果好、广受欢迎的新设备适时引入标准。尽管这项工作做起来有难度,但非常有必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又指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这就是技术革新教育问题,信息化的物质基础是大量装备工作,装备战线上的同志肩负的担子更重了。未来10年,北京市将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探索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装备如何引入教育教学中,如何贴近一线用户,加强对需求、供给和要素配置的研究,2011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将启动这项工作,形成北京市教育装备研究论证专家团队,尽快形成目前学校、区县配置许多“标准外”新设备的较强的指导力。

二、制定实验室管理规范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完善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实验室是学校基本的办学条件之一,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实验室应成为学校进行素质教育、开展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和科学启蒙园地。

实验室建设工作,指实验室建设、配置、管理、使用以及论证实验室能获得有效利用的相关研究、培训和评价工作。

《意见》指出,“市教委将组织相关部门,结合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的发展特点,制定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规范。”《意见》还指出,“市教委将在全市建设一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的先进校,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整体提高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北京市中小学实验室管理自从20世纪90年代开展全市实验教学普及县活动以来,一直没有正式出台制度,可以说北京市实验室管理长期以来无章可循,不能适应新课程要求。

1.基本思路

广泛调研,形成项目推动。结合学校视导工作,吸取鲜活经验,分别形成制度规范送审稿和管理评价标准送审稿,批准后实施。

2.主要举措

(1)制定“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制度”。这项工作2010年已经立项,将从实验室仪器存放管理、账目管理、教学流程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管理要求。这个项目现在处于研究阶段,2011年6月底将完成项目研究工作;从下半年开始,在基教二处的组织下,联合教研部门,在全市开展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视导工作,总结、分析学校的做法及经验,结合项目研究成果,形成切合实际的规范制度,使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

(2)2010年将立项申请中小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评价标准;2013~2015年,在全市开展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先进校评比工作,引导和促进全市中小学实验室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网络版研究推广问题。《意见》指出:“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要及时向学校反馈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

按市教委的要求,网络版的完善及功能技术改造正在进行中。我们与教研部门教学活动模块的具体细化研究,希望在2011年完成。我们一定千方百计为学校教师简捷操作提供客观条件,最终达到使学校、区县和市里通过网络版及时了解掌握资产的入口、过程和出口情况,了解掌握实验室以及仪器设备使用状况,了解掌握仪器设备质量的反映。

三、建立市区培训机制,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配合师训部门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促进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学内容的了解、对实验操作技能及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技能和管理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纳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逐步实现实验室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应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之中,每年应接受不少于40学时的市、区两级业务必修培训;有实验教学任务的学科教师在每年的继续教育学时中要有一定时数的实验操作和实验室管理的业务培训。”

经过前几年的努力,北京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达到标准化,初中建设工程已于2009年完成,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计划也将于2012年完成。现在最核心的问题是使用问题。“建配管用”,前面3个字做得再好,“用”得不好,一切白搭。

用得不好,原因有许多。抓实验室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是应用的关键所在。市教委已明确将实验室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培训责任交给市区两级装备部门了。全市中小学有10万名左右的教师,其中有3000多名专兼职实验室管理人员(过去称为实验教师)。这支队伍的素质如何非常关键。可以说,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实验功能的发挥和建设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实验室管理人员作为学校的教辅人员,不受重视,许多学校将老弱病残或不能胜任教学任务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无形中导致了恶性循环,管理水平不高,使用效益得不到发挥。实验室管理人员又是一个特别的群体,既要懂教学,又要懂技术,还要懂管理,并不是有的同志印象中的什么人都能胜任。而这类人员,几乎没有对口的专业毕业生,大多数是在岗位中学习锻炼成长起来的。

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与各区县装备部门联动,依托北京市教育学院、首都师范大学,自2006~2008年以来开展对2650名学科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就新仪器新设备使用技能进行了培训,覆盖了900余所中小学校(重点是农村学校教师)。自2009年以来,每年又对小学科学教师实施了技能培训,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2011年以及今后几年,仍应加大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1.基本思路

注重抓住4个环节:一是合理的课程设置;二是富有经验的教师团队;三是“实践教师”务实指导与沟通交流;四是市、区两级的科学分工。总结经验,探索路径,建立市区培训模式。

2.主要举措

2011年将全市中学理化生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疑难实验、效果不明显的替代实验、仪器设备维修和维护、实验室管理等内容开展培训,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的协助和支持水平。计划培训360人。并以这次培训为试点,探索市区两级开展培训的模式,形成市区两级不同的培训对象、内容及模式。

今后几年,将针对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中存在的仪器设备、各学校都已配置但未使用、未开展教学活动的仪器设备展开技能培训。如音乐、美术、劳技、地理历史、通用技术等课程存在大量未使用的设备展开培训。

还将同时开展部分学校校长参加的以实验室建设为主题的考察交流活动。

四、加强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实验仪器安全、有效

《意见》指出,“装备部门要进一步加强仪器设备的研制开发、产品选型和质量监督检查的工作力度,对集中采购的仪器设备实施抽查检验,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仪器设备,要进行信息通报,保证性能优异和质量优良的仪器设备进入学校。”

实验仪器设备是教学资源、是以实物方式呈现的教材,不同于通用的办公设备和工具,具有特殊的教育属性,所以,实验仪器设备质量的安全性、科学性和耐用性尤为重要。但实验仪器设备品种繁多,价值相对低廉,市场准入门槛低,质量检验难度较大,从而增加了政府采购难度。根据教育部教育仪器研究所不完全统计和分析,全国部分传统的实验仪器质量在2000年以后开始有些下滑,存在质量低的原因,有教育技术装备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的经营思想和质量意识问题,有标准不完善和执行不力问题,也有采购渠道及评标专家专业水平问题,还有质量监督体系不完善问题。

实验室仪器设备质量事关师生生命安全,事关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重大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各级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和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长期以来,北京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还缺少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等在内的教育产品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装备部门应当履行职能、积极作为,落实好企业引导鉴定、标准制度执行、政策保证招标和验收、完善质量监督体制等各项工作,教育装备质量才有保障,教学质量才有保障。

1.基本思路

深入调研,摸清情况,向财政部门汇报,落实质量监督各项工作。

2.主要举措

2011年工作重点是以质量安全为主题的调查摸底。今后几年,继续开展对直接影响师生人身安全及健康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梳理,送检测机构检测,通报检测结果;继续开展由教学仪器相关企业相关人员及装备部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参加的质量安全培训会;研究制定我市教育产品质量检测实施办法等质量监督规范性要求。

五、关注实验室建设改革的种种探索,搭建信息共享相互借鉴平台

《意见》对实验室建设改革方面的种种探索,采取包容和鼓励态度,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探索建设特色实验室”;再比如“实验教学有特殊需求的学校可以根据学校教学和研究的实际需求进行特殊配置。”等。关于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谈到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丰富的数字资源,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时强调,“鼓励师生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开展网络调研,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近几年,市教育技术设备中心采取项目推动方式,先后就“高中通用技术、心理咨询室、历史、地理、语文、小学科学专用教室配置研究”做了一系列研究项目,选择不同类型学校建立样板间,验证配置研究的适用性,再信息。

2011年主要对学校教室产品环境设备、手写平板电视,小学静电仪器进行试点配置并评估。

再有,近几年,学校出现了许多实验室建设改革的探索,比如北京市十一学校,将实验室与教室融为一体、在校内统筹管理使用的尝试;北京市京源学校的“尽”实验室、“进”实验室、“泡”实验室、“出”实验室策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附属中学开放实验室、一室多用以及开展领导和教师的装备培训等鲜活的做法值得借鉴,再比如通州区教育技术设备中心开展的“新技术进课堂课题研讨”等系列活动的做法也值得相互借鉴。

1.基本思路

鉴于北京市基础教育装备事业仍处于改革发展之中,装备部门的同志应强调包容意识、少些评头品足。相反,需要有宽容心态、鼓励学校大胆探索,并且自身也应当主动作为,积极融入学校主流业务之中。

2.主要举措

篇9

中层干部是国税工作发展的中坚。中层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国税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党组决策的正确贯彻,决定着国税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多年来,我局中层干部爱岗敬业,踏实做事,作风务实,以较高的个人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国税工作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层干部队伍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在工作方法上,有的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朝气和活力;有的工作思路不清,对国税业务缺乏积极有效地指导;有的创新能力不强,对上级和局里的工作思路照抄照转,没有结合本部门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去大胆地创造;有的缺乏全局观念,只强调部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考虑问题比较偏激;有的工作不懂规矩,工作上讨价还价,甚至跟领导唱对台戏。在领导能力上,有的抓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工作缺少抓落实的措施和办法;有的只注重干好业务,不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有的不讲究领导方法和语言艺术,影响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有的不善于在部门班子中做到优势互补,影响整体合力的发挥等等。要实现今年的国税工作在高起点上的进一步突破、发展和创新,必须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如何才能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以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力争做到“有所为”

“无为便是过”,“有为才有位”说的是任何人要赢得人们的认可,就必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不管哪一项工作,只要围绕“实、细、精、深”去做文章,就一定能抓出成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是我们确保今年工作落实大力提倡的作风、反复强调的要求、始终坚持的标准。联系到各位中层干部的工作,就是要做到四点:有思路,抓得实,求深入,做精品。

首先是“有思路”。思路在于定方向、定目标、定路线。只有有了明确的总体发展思路,才能协调、调动干部队伍整体的合力,否则将难于统一思想,以致散沙一盘。因此,思路的确定至关重要。确定工作思路一是要吃透“上情”。就是要吃透省局和南方市局和我局党组的工作部署和工作重点。在《近两年工作规划》上,我们已对国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省局、南方市局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国税工作实际确定的,是今后较长时期内国税工作的重点。各位中层干部要认真学习,消化吸收,掌握精神实质,努力使本部门的工作思路紧扣上级要求,保持步调一致。二是要熟悉“下情”。在一项工作开始之前,要扑下身子,到基层走一走,搞一些调查研究,认真解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准工作的突破口。要在熟悉下情的基础上,努力使业务工作思路符合基层实际,有利于促进工作全面发展。三是要了解“外情”。要有开放意识、学习意识,多了解和关注一下兄弟分局本项业务开展情况,凡是对我们工作有利的,都可以借鉴、吸收,为我所用。

 

篇10

教育发展新思路与新格局的形成,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人文化发展。它已经成为高校行政工作开展的重要原则之一。那么何谓人文化呢?所谓的“人文化”,就是在管理工作中注重人本主义精神,注重管理工作的人文性,这是高校行政管理的主要原则。

2.提升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

从高校行政管理的人文视角出发,管理人员人文素质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具体的人文素质主要体现于管理人员的职业责任意识、基本道德素养两个方面。职业责任意识是管理人员对工作的责任感,基本道德素质主要包含了基本道德、工作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有效强化这两个方面,可进一步提升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对“人文”的认知,带动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满足高校发展的切实需要。

3.以人文关怀为切入点,强调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人文关怀的价值主要在于,能够渗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立足于“人”的内心需求进行有效关怀,从而实现工作的转变与突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能够促进管理者统筹协调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突破高校行政管理的难点,形成人性化行政管理新思路。这是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行政管理内在本质进行有效扩充的关键因素,为工作思路的有效转型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理性心理辅导为主体的高校行政管理新思路

1.倡导理性探究与心理引导相结合的全新行政管理工作理念

理性探究作为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进行客观认识与研究的基本思想,对于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涉及领域的深入研究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方面也是造成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压力的根本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心理疏导,促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不断提升,体现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开展思路的创新性。

2.针对行政管理工作特点做出相应的个性化工作要求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特点表现为涉及范围较广,要求存在差异,这也导致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心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行政管理工作思路逐步向个性化方向发展,应针对行政管理人员的不同工作心态,及时、有效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其对工作特点与发展方向都有更好的认识,以缓解工作压力与思想压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立足客观工作规律,强调高校行政管理心理疏导工作

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较为复杂,对行政管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工作压力。对此,在进行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思路的探索中,学校应强调客观工作规律对工作方法的影响,研究客观工作规律,简化工作程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减压与疏导,从而推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以及职业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这样,心理辅导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

篇11

一、研究背景

随着农电专业化、一体化创先管理的深入推进,网省公司对农电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和要求,在农电管理上确定了“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农电发展思路,部署开展了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推进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向县级供电企业延伸,出台了促进农电发展的多项措施,并实施全口径指标对农电业绩绩效考核,农电管理已经步入了创先攻坚阶段。

基于以上农电管理要求,河池供电局不等不靠,积极应对,落实举措,立足供电所、台区、变电站规范化管理,深入推进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2013年,河池供电局通过对网区各县级供电企业现状调研、分析,确定了加强农电管理“3+9+9”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2014年,为更深入探索农电专业一体化管理,进一步加快推动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与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接轨,加速一体化管理进程,提升县级供电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河池供电局结合当前农电全新的管理思路和管理要求,进一步开展了基于“3+9+9”模式下农电管控研究和实践。

二、研究思路

基于“3+9+9”模式下的农电管控研究和实践,是把实现“进一步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作为县级供电企业规范化建设的切入点和工作目标。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根据网省公司一体化农电管理的要求,结合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控现状分析,提出当前基于“3+9+9”模式下持续开展农电管控研究的思路。

三、农电管控研究推进历程

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控研究推进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3年),确定了县级供电企业加强农电“3+9+9”工作思路和方法,把基础管理提升作为农电管理的首要任务。第二阶段(2014年),基于“3+9+9”模式下“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进一步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第三阶段(2015年),进一步推进农电管理创先落地,一体化专业管理在基层落地取得实效,基本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融合。

四、农电管控阶段性研究

1、加强农电管理“3+9+9”的工作思路

2013年,在全面承接网省公司一体化专业管理要求的基础上,县级供电企业根据现状,通过对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基础工作、专业管理、业绩指标进行全面梳理,研究理清加强农电管理工作思路,找出重点需要提升的三个重要的基础工作、九项核心的专业管理、九个关键的业绩指标(简称“3+9+9”),集中精力来重点规范和提升。

2013年加强农电管理“3+9+9”工作成效:一是抓住了农电管理的核心和短板。通过对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领域的基础工作、专业管理、业绩指标进行全面梳理,确立以“三大基础+九项管理”为核心,聚焦九个关键指标(简称“399”),集中力量来重点规范和提升。以做实“根基”、做强“支柱”、做好“绩效”为目标,夯实农电管理基础,弥补农电短板,推进农电一体化管理。二是加强了农电管理工作的过程管控。确定年度关键指标目标值,并将指标目标值分解到月度,开展重点核心业务,即2014年工作措施及实施计划编制,按照PDCA原则将其分解到月度,加强农电管理“399”工作的过程管控,把管理责任真正传递到局各专业部门、各县公司。三是突出了农电管理的绩效与闭环。依托地市供电局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和绩效管理系统,加强农电管理工作实施过程的管控、考核,特别要对地市供电局各部门、各县公司按时间节点、任务工作计划以及关键指标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月度过程监控,月度组织绩效考核,强化责任落实,突出绩效闭环,促进工作成效。

2、基于“3+9+9”模式下“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

2014年,按照县级供电企业强管控、转作风、补短板的工作要求,农电管理以抓好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专业一体化管理为切入点,深入推动创先“管理提升三年规划”以及县级供电企业加强“3+9+9”农电工作计划实施,重点推进供电所管理提升工作,通过强化过程管控和PDCA绩效考核闭环,弥补农电工作短板,农电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延伸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以进一步提升县级供电企业管理水平为总目标,以做实“根基”、做强“支柱”、做好“绩效”为具体目标,从组织、职能、业务、基础四个维度开展管控实践,推进农电创先管控工作思路,丰富了农电管控思路。二是“指标+任务”的农电管控机制得到进一步建立。通过围绕农电目标,设定农电管理目标和实施计划,并月度分解,过程管控,做到县公司的工作与网局同步策划、同步开展、同步检查、同步指导、同步考核。三是“月度过程+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闭环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出台绩效考核制度,明确了考核指标、任务,明确了月度考核权重占全年绩效的50%,并依托统一的绩效考核系统对指标、任务进行PDCA闭环考核,促进一体化管理延伸工作开展。

“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以战略型管控为核心理念,主要围绕组织、职能、业务、基础四个维度展开,以达到平衡县级供电企业的资源需求、协调矛盾、推行“无边界”管理文化为目的。

3、农电创先落地管控工作思路

2015年,以“看得清”、“管得住”、“管得好”为目标,将进一步明晰县级供电企业作为“战略中心、协调中心、控制中心、资源中心、服务中心”的农电工作定位。进一步推进农电管理创先落地,一体化专业管理在基层落地并取得实效,基本实现县级供电企业一体化管理融合。

五、研究的创新价值与亮点

1、管控模式的可落地性

“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工作思路的落地性主要体现在该管控模式以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为根基,承接了“3+9+9”工作思路。在2015年,会继续进一步更新优化,最终完成农电管控模式的优化设计,并且在具体操作上初步形成部分指导文件,使该模式的推广落地化、操作清晰简便。

2、管控模式的可推广性

本研究课题选择县级供电企业农电管理作为样本研究产生的一系列成果,进一步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四维度”推进农电创先管控工作思路。不仅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农电管理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而且能横向拓宽到县级供电企业其他业务领域的管理工作中。当然,在横向拓宽的时候,要考虑到各业务线条的工作特性和差异性。同时,课题是在网公司“城乡电网统筹发展、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的大背景下开展的,具有可以平移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晋生、许玉红:农电企业现代管理[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2] 国家电网公司农电工作部:县供电企业线损规范管理辅导[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