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关键技术

关键技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25 00:00:2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关键技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关键技术

篇1

1 桔园栽植密度

桔园养鸡应选择15年生以上的投产园,桔园栽植密度一般为50~60株/667m2,既可以为蛋鸡提供足够的饲料、光照,又可以为蛋鸡提供适当的阴凉环境,避免夏季高温。密植园要因地制宜适当进行隔行(或隔株)间伐后再进行放养。

2 蛋鸡品种选择

桔园养鸡蛋鸡品种选择至关重要,要选择抗病力强、成活率高、采食量低、料蛋比高的蛋鸡品种,尤其要选择性格温顺、不善飞翔鸡品种。2005年第1次尝试在桔园养鸡,因为没有经验,养殖的是南阳土鸡品种蛋鸡,该品种虽然适应性强,但其上树、啄食柑桔果实、喜相互啄斗等特点,均不适合在桔园养殖。2009年,我们选择了北京北农大种禽有限责任公司的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该品种鸡是中国农业大学(原北京农业大学)育种专家经过多年培育成功的优良蛋鸡品种,是世界上第一个“矮小型蛋鸡”商业品种,外貌体型小,比普通蛋鸡矮10cm左右,饲养密度可提高33%,饲料转化率高,产蛋高峰期日采量平均85~90g/只,比普通蛋鸡节粮20%~25%(每只鸡年可节约9~10kg饲料),“农大3号”节粮小型蛋鸡全程料蛋比为2.0~2.2:1。此外,该品种具备抗病力强、适应性好、成活率高、性格温顺、不善飞翔等众多适合桔园养殖的优点。

3 鸡舍建造要相对分散

为了便于管理和防丢失,应在桔园四周围一圈1.8~2m高的尼龙网围栏。鸡舍的建造要选择地势干燥、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无兽害、排水良好的地方,鸡舍不能太大,如果养殖面积较大、鸡较多,可适当分散建造,一般用石膏保温板建造60m2/个,也可根据果园地势建造简易石棉瓦式鸡舍,每个鸡舍投放鸡苗500只左右,围网面积不少于1.3hm2。

4 蛋鸡育雏

蛋鸡育雏是桔园养鸡中比较关键、技术要求较高的一项基础工作,提高育雏阶段饲养管理水平,对于提高经济效益至关重要。育雏阶段的管理关键要把好以下几点:一是要保证鸡舍通风保温,做好鸡舍清洁卫生,及时清扫、冲洗、消毒;二是把好初饮和开食关。进雏1周内需饮用添加有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的温开水,之后再饮用添加抗菌药的自来水,饮水器早晚冲洗,2天消毒1次;三是喂养,饮水2h后,饲喂玉米粉,开食1~2天后喂全价料,喂1次/2h,以后逐渐减少次数,做到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四是鸡舍温度的控制,由高到低逐步调至室温,1~5 日龄育雏舍温度34~35℃,5~10 日龄为32~34℃,10天后为32~28℃,18天后为28~24℃,25天后正常室温;五是鸡舍湿度的控制,第1周相对湿度60%~70%,第2周为55%~60%,第3 周以后为50%~55%;六是雏鸡的光照控制,1~5 日龄全天光照,5~8 日龄每天光照20h,9~20 日龄每天光照16h,3 周后自然光照;七是育雏密度由开始的40只/m2,逐步减少到20只/m2。4~8周后可逐步到桔园放养。

5 放养密度

桔园养鸡蛋鸡放养密度至关重要,要因地、因时制宜,确保最佳的规模与密度,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密度过大,鸡只会因采食不足而加大饲喂量,而增加饲养成本,降低鸡肉及鸡蛋的品质和风味,同时,鸡粪过多会导致土壤呈酸性,从而影响柑桔的正常生长。密度过低,会增加管理成本,起不到桔园除草、增肥的目的。经过多年的摸索,我们认为桔园养鸡的适宜密度为30~50只/667m2。

6 蛋鸡合理营养

放养鸡的食物来源除了桔园中的杂草、昆虫等动植物源饲料外,还应在早晚喂食玉米、小麦等粮食和少量商品饲料混合的辅料,合理的营养搭配,可以显著增加产蛋量。每天要定时放养,定时喂料,在放养区域内放置饮水。同时注意观察鸡群的生长、健康情况,鸡粪是否正常,及时发现病弱鸡,并隔离观察,认真清点鸡数等。

7 交替放养

随着雏鸡的生长,可在鸡舍周边放养让其采食植物籽实和昆虫,雏鸡在40日龄后可在晴天中午将鸡群赶到舍外桔园放养。前10天用吹哨子训练,每次喂料都吹,使鸡形成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鸡群逐步适应外界气候环境,养成了放牧自归的习惯后,可改为全天放养。将放养桔园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交替放养或轮流放养,使桔园中的杂草、昆虫等动植物饲料源能休养生息,从而为放养的鸡提供充足天然有机食物。

8 柑桔病虫害防治

放养蛋鸡的桔园病虫害防治要尽量采用农业措施、物理、生物防治措施,通过改善桔园通风透光、安装杀虫灯、挂黄板、释放捕食螨等方法来控制柑桔病虫害。化学防治要选用低毒高效生物农药,结合交替放养分片喷药,避开蛋鸡直接接触到农药,确保蛋鸡养殖生态安全。

9 桔园施肥

放养蛋鸡的桔园因随时有鸡粪补充,而鸡粪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及氮素,因此桔树的施肥应适当补施磷、钾肥,否则会导致桔树因氮肥过量而引起的果实“贪青”,而推迟上市。

10 桔园土壤管理

放养蛋鸡的桔园因长期遭受鸡群的践踏,土壤容易板结,因此每1~2年要对桔园进行适当翻耕,翻耕一般在开春桔树发芽前进行,为了不影响蛋鸡的放养可以分片交替翻耕,平时采用免耕管理。

11 防疫消毒

搞好防疫消毒工作是养好优质放养鸡的重要保证。每天冲洗饮水槽、料桶等具。病死鸡、防疫用过的疫苗瓶,严禁乱丢,要定点深埋或焚烧(病死鸡)。在桔园出入口处放生石灰消毒,每周更换1次。放养区域尽可能减少外来人员进出。在畜牧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制定鸡病防治技术方案,及时做好鸡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流感、鸡痘、法氏囊病等免疫工作。坚持全进全出制度,以免不同年龄的鸡相互感染疾病。

12 桔园其他管理

桔园水分管理、整形修剪及果实采收等管理不受桔园养鸡的影响,与其他常规桔园管理一致。

13 桔园养鸡增加效益

篇2

2.注意配偶 鸽子是“一夫一妻”制,饲养群中雌雄比例要各占半数。凡不的雌鸽要分离除群,以免雄鸽间发生争斗。还应防止近亲血缘的,以提高鸽的体质。故应注意交换鸽种,或引进新的种鸽,进行血缘更新。

的年龄,以满10~12个月较理想,过早会导致所产卵孵化出来的小鸽先天不足体质衰弱。买鸽时必须选择配对的。

3.场地设备 鸽房应朝南,地势应高燥,房内务必通气适宜。鸽房宽畅能使鸽子安静舒适,管理也方便。若数量较多,应分别建配偶舍、幼鸽舍和中鸽舍等。鸽房不应砌在地上,应离地相当距离。鸽房内应备有配对用的巢箱、抱蛋、抱仔鸽用的石膏盘,或将干草切成16~19厘米长让鸽营巢。鸽还应有运动场,系铺19厘米厚的河沙,每年更换四五次。

4.喂养主要种类和比例是,豌豆25%,玉米30%,高粱20%,糙米25%;或玉米30%,高粱20%,豌豆、糙米、小麦各15%,夏季加10%~20%的绿豆作退火气之用。亲鸽在育雏期间应加10%至20%的葵花子。一般一对肉鸽每日约需饲料75克。此外还应喂一些新鲜洗净的蔬菜。

此外如砂粒、砺粉、炭屑、食盐和红土也可作饲料喂养(保健沙),将这些饲料混合后置浅盘内让鸽自由啄食。

每日早晨首先是清洁水盆,然后喂食。幼鸽在离巢之前的饮食全靠其父母供给,在6天后可混以谷物充食了。喂鸽后的一二小时内不宜去看母鸽喂幼鸽,因有搅扰会使幼鸽生长受影响。

5.管理鸽舍应1~3天清扫一次,7天大扫除一次,15~30天消毒一次。扫后底面上铺1厘米厚的沙,并撒以石灰。夏天应设浴盘,供鸽洗浴。

6.防治疾病

(1)鸽舍及食饮用具用3%高锰酸钾、5%来苏儿溶液定期消毒。

(2)冬季、早春和晚秋昼夜温差大,鸽易患感冒,应服土霉素每次1/2片,扑热息痛1/4片,每天2次,连服3~5天。

篇3

【 中图分类号 】 TP393 【 文献标识码 】 A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越来越多,网络提供给人们的服务也越丰富,而这些网络服务需要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强大计算能力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业务需求,云计算的理念就这样应运而生,它是直接产生于企业计算、互联网领域,它更关心如何扩展系统、如何方便IT管理。

2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提供虚拟化资源的计算方式,用户使用相关资源时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云计算的概念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看。狭义云计算是一种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就是“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像使用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这种服务可以是IT和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也可以是任意其他的服务。

3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非本地或远程服务器(集群)的分布式计算机为互联网用户提供服务(计算、存储、软硬件等服务),这使得用户可以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的资源。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云端用户是提供云用户请求服务的交互界面,也是用户使用云的入口;服务目录是云用户在取得相应权限后可以选择或定制的服务列表;管理系统是提供对用户、资源管理和服务;部署工具是对资源进行智能调度、使用、配置和回收等;资源监控是监控和计量云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服务器集群是虚拟的或物理的服务器,由管理系统管理负责高并发量的用户请求处理、大运算量计算处理、用户Web应用服务,云数据存储时采用相应数据切割算法、采用并行方式上传和下载大容量数据。

4 云计算中的关键技术

按需部署是云计算的核心,要解决按需部署,必须解决资源的动态可重构、监控和自动化部署等,而这些又需要以虚拟化、高性能存储、高效数据处理、高速互联网等技术为基础。所以云计算除了需要仔细研究其体系结构外,还要特别注意研究资源的动态可重构、自动化部署、资源监控、虚拟化、海量数据存储、海量数据管理、编程模式及云平台管理等关键技术。

4.1 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是指计算元件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真实的基础上运行,它可以扩展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减少软件虚拟机相关开销和支持更广泛的操作系统等多个方面;通过虚拟化技术可实现软件应用与底层硬件相隔离,它包括将单个资源划分成多个虚拟资源的裂分模式,也包括将多个资源整合成一个虚拟资源的聚合模式;虚拟化技术根据对象可分成存储虚拟化、计算虚拟化、网络虚拟化等;在云计算实现中,计算系统虚拟化是一切建立在“云”上的服务与应用的基础;虚拟化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CPU、操作系统、服务器等多个方面,是提高服务效率的最佳解决方案。

4.2 分布式海量数据存储技术

云计算系统由大量服务器组成,同时为大量用户服务,因此云计算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存储数据,用冗余存储的方式(集群计算、数据冗余和分布式存储)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冗余的方式通过任务分解和集群,用低配机器替代超级计算机的性能来保证低成本,这种方式保证分布式数据的高可用、高可靠和经济性,云计算系统中广泛使用的数据存储系统是Google的GFS和Hadoop团队开发的GFS的开源实现HDFS。

4.3 海量数据管理技术

云计算需要对分布的、海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因此,数据管理技术必需能够高效的管理大量的数据;计算系统中的数据管理技术主要是Google的BT(BigTable)数据管理技术和Hadoop团队开发的开源数据管理模块HBase;由于云数据存储管理形式不同于传统的RDBMS数据管理方式,如何在规模巨大的分布式数据中找到特定的数据,也是云计算数据管理技术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管理形式的不同造成传统的SQL数据库接口无法直接移植到云管理系统中来,目前一些研究在关注为云数据管理提供RDBMS和SQL的接口,如基于Hadoop 子项目HBase和Hive等。另外,在云数据管理方面,如何保证数据安全性和数据访问高效性也是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4.4 编程方式

云计算提供了分布式的计算模式,客观上要求必须有分布式的编程模式。云计算采用了一种思想简洁的分布式并行编程模型Map―Reduce,Map―Reduce是一种编程模型和任务调度模型,主要用于数据集的并行运算和并行任务的调度处理,在该模式下,用户只需要自行编写Map函数和Reduce函数即可进行并行计算,其中Map 函数中定义各节点上的分块数据的处理方法,而Reduce函数中定义中间结果的保存方法以及最终结果的归纳方法。

4.5 云计算平台管理技术

云计算资源规模庞大,服务器数量众多并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运行着数百种应用,如何有效的管理这些服务器,保证整个系统提供不间断的服务是巨大的挑战,云计算系统的平台管理技术能够使大量的服务器协同工作,方便的进行业务部署和开通,快速发现和恢复系统故障,通过自动化、智能化的手段实现大规模系统的可靠运营。

5 结束语

云计算真正实现了按需计算,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对软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云计算的出现使高性并行计算不再是科学家和专业人士的专利,普通的用户也能通过云计算享受高性能并行计算所带来的便利,使人人都有机会使用并行机,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云计算模式中用户不需要了解服务器在哪里,不用关心内部如何运作,通过高速互联网就可以透明地使用各种资源。

参考文献

[1] 王佳隽,吕智慧,吴杰等.云计算技术发展分析及其应用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20):4404-4408.

[2] 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50(1):146-169.

[3] 王元卓,靳小龙,程学旗.网络大数据:现状与展望[J].计算机学报,2013,36(6):1125-1138.

[4] 张新玲,张东,曹玲玲等.云计算虚拟化平台性能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1-3.

[5] 吴华芹.基于云计算背景下的数据存储技术[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7):28-29.

[6] 宗平,周明.云计算中的数据安全存储和加密模型的设计[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13(10):137-140.

基金项目:

篇4

中图分类号:U6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014-01

船体装配是一项耗时长、系统性强、施工环节多的工作,要求施工人员认真分析船体装配相关流程,从整体上进行把握,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规范流程进行装配作业,尤其把握各装配环节施工细节,以保证船体装配质量。

一、船体结构预装焊

船体结构预装焊是船体装配工作的基础,由大型分段、分段装焊、部组件装焊等,其中分段包括很多种类,依据外形特征可分为总段、立体分段、半立体分段、曲面分段、平面分段等,进行分段装焊施工时应选择合理的装配工艺装备、装配基准面,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装焊顺序及焊接程序,提出相关的施工技术要求。一方面,对肋骨检验线、胎架的中心线进行检查,观察两者是否垂直。另一方面,进行纵横骨架划线操作时应先从肋骨检验线与分段中心线入手,而后进行其他安装线的划线。同时,胎架与板列应拉牢固并紧贴在一起,间隙不能超过3mm。为进一步提高大接头柔度,分段两端大接头位置的焊缝应预留200~300mm不进行焊接。当分段装焊完成后,应将分段检验线和轮廓线划出,为船台总装以及余量切割提供方便。总段装焊由上层建筑总段、首尾总段之分,包括分段建造、整体建造两种制造方法,尤其为保证总段装焊质量,应注重准确定位各分段。

无论分段还是总段,可使用多种装焊方法,尤其应注重从建造周期、制造成本、施工质量、作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制造方法。

二、船体分段制造生产

船体分段制造生产由平面分段生产、曲面分段之分,其中平面分段生产时应保证以下内容的认真落实:首先,对主向构件布置时应保证其相互平行,以直线方式进行连续排列。同时,为保证板列和骨架焊接的连续性,应使用封闭型排水孔。其次,在整体分段内主向构件间距应保持相同,非对称型钢构件翼缘应朝向同一层。最后,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将平面分段数量进行扩大,将甲板梁拱与弦弧设计成折线型,上层建筑围壁与甲板采用平直方式。另外,为防止底部升高,舭部曲线半径不能超过双层低高度。曲面分段制造时可对胎架工作曲面进行数控调节,以及自动焊接外板对接缝等。另外,船体分段制造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移位或翻身操作,给船体装配做好铺垫,其中吊环是移位与翻身的重要附属工具,应保证其安装位置、规格、数量的准确性,一方面,吊环安装应和分段重心保持对称,使得吊环承受的荷载达到均衡,确保移动、调运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为防止吊环出现扭矩,应将吊环安装方向和受力方向保持相同。如采用落地翻身方式时应将吊环位置设置在分段重心的平面中。

三、船舶总装

当船体部件涂装、舾装、部件装焊等工作完成后,在船体上进行船舶的装配,其对保证船舶生产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船舶总装时应对船台类型及所用的工艺装备加以明确,并做好充分的总装准备工作,确定合理的装配方式。当前船体装配船台类型较多,如造船坞、水平船台、纵向倾斜船台,根据船体设计要求以及实际情况加以合理选取。以纵向倾斜船台为例,转配所用的工艺装备包括墩木、脚手架、船台拉桩、高度标杆、船台中心线槽钢等。为保证船体装配工作的顺利进行,尤其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应从船台和船体两方面入手,做好充分准备。其中船台上开展准备工作时,应按照规范及设计绘制船台中心线以及肋骨检验线。同时,做好高度标杆上高度线的绘制。在船体上开展准备工作时将船台安装定位线加以准确的划出;按照设计、规划依次完成吊环的安装工作;准备充分船台装配临时支撑材料。另外,确定合理的船舶总装方式,当前船舶总装方式由岛式建造法、塔式建造法、总段建造法可选,其中岛式建造法主要讲船体分层2~3个建造区,不同岛选择一个基准分段,不同岛之间使用嵌补分段进行连接。塔式建造法将中间偏后的底部分段作为基准分段,将其吊上船台进行固定,而后向两舷与首尾,从下向上进行各个分段的吊装。总段建造法先将船中部总段吊到船台上进行固定,而后进行相邻总段的吊装。以塔式建造法的船台装焊为例,其装焊顺序如下:首先进行基准分段的吊装,而后吊装基准分段前后底部分段以及分段上的舱壁。其次,进行船舷侧分段的吊装,而后进行舱壁分段与底部分段的吊装,尤其针对已经形成船体的部分进行大接缝分段焊接操作。最后,大接缝焊接施焊完成后进行舾装作业。为保证船体装配质量,装配工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密性试验,如气压试验、冲水试验、水压试验等,以及时发现舱壁、外板缝出现的渗漏情况,认真分析渗漏原因,督促装配人员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改进。

四、结论

船体装配质量涉及诸多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往往给装配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装配作业中应加强影响装配质量因素的分析,严格按照规范及转配工艺进行作业。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为保证船体装配质量,防止质量瑕疵的出现,装配作业中应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船体结构预装焊,以及船体分段制造生产工作,保证船w各分段生产质量,为保证装配质量奠定基础。

(2)船体装配中应按照装配流程进行分段吊装、舾装作业,完成后应做相关的密性试验,及时发现与解决装焊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船体装配工作的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P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1-0073-02

0引言

地震勘探是利用岩石的弹性性质研究并解决各类地质问题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综合性高科技系统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为获得高质量的地震剖面,进行精细的地质解释,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地震勘探新方法、新技术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1 地震勘探的几种关键技术

地震勘探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经历了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下面就对其中的资料采集、数据处理和数据解释这三种关键技术进行详细地分析。

1.1地震资料采集技术

这主要是对勘探区进行有效地资料采集,从地震激发条件、接收条件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资料采集。在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可能遇到的影响因素,及时地加以解决,提高资料采集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1.1.1信噪比

原始资料的质量对于勘探精细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而其首要任务就是提高信号噪声比。根据地震有效信号的连贯性的特点和各种原始资料的随机噪声,现场通过多次叠加后,可以大大提高局部的信号噪声比。野外作业,一般沿地震测线间距来安排多个探测器接收地震信号。沿直线测量数据线的常规观测得到的资料是平面内的测线地震资料反映。

1.1.2分辨率

分辨率的大小,通常而言与频率是成正比的,同时也受带宽等因素的一定影响,因此,要求实现高频段噪声的地震资料采集。在具体的资料采集过程中,要选择最佳激发层,充分试验激发药量,除此之外,还要选择合理的仪器,合理组合检波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地震波主频宽度和高度,还能有效衰减低频噪音和压制噪音干扰。

可以说,进行深入细致的资料采集技术研究至关重要,是任何地震勘探过程中必须首先开展的重要工作。目前,地震资料采集技术的应用效果是不错的,但为了确保这项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仍需不断去研究,不断去完善。

1.2地震数据处理技术

地震数据处理技术可以说是地震勘探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项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勘探的成败。其主要任务是在加工处理完??地震原始数据之后,将其变成一种可识别的地质语言或构造图。经过分析和解释,以确定地下岩层的产状和构造的关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震数据处理技术是在与噪声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其基础的技术大致可分为偏移成像、共中心点叠加、转换波多分量处理、小波变换、正交变换、提高分辨率等等。地震资料采集是在测量过程中从反射层逐步到反射波,而地震数据处理则是在计算过程中由反射波到反射层。应该说,地震数据处理的本质是偏移成像处理。下面就对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的偏移成像、共中心点叠加、转换波多分量处理进行详细地分析。

1.2.1偏移成像

偏移成像的概念与反射地震开始的时间一样早。在地震数据处理中,偏移成像占主导地位,对于它的研究也是一个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过程。偏移的作用就是根据地震反射波数据确定层位的分布、幅度、位置以及形态等。对偏移的镜头早期勘探记录下来的是一种历史选择,而现代纪录波动方程偏移则是历史上的一种客观选择,因为它是一个真实的物理实验的反过程。今后对于偏移成像的研究,笔者认为一方面要继续重视改善成像的性能,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强理论研究,提高偏移算法的精确度。

1.2.2共中心点叠加

一般情况下,共中心点叠加要具备两个条件,即相等的反射波时间和相同的反射点位置。在真实的共中心点上,叠加会使振幅得到增强。对于水平的地层或倾斜的地层,与反射波的时间相同的中心位置和偏移的关系,满足双曲线公式,正常时差视速度为每个反射波抵消移动到零偏移反射波,从而实现共中心点叠加。对于多个交叉地层反射波,虽然反射波来水平的动态校正,但具有不同的覆盖抑制反射波视速度的反射波,倾角时差校正的意义是不同地层处理反射波的倾角时差,反射波正常时差校正水平地层的动态校正倾斜。为了实现反射波的同相叠加,需要做反射波偏移成像算法结束以来的自激的速度分析、正常时差校正、倾角时差校正等。

多次覆盖不是一次覆盖的简单扩展,而是勘探技术的重大进步。从多次覆盖的被认可度,直至形成共中心点道集显示出的效果,引起了共中心点叠加及相关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地震勘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因此,今后的任务是继续在此基础上去完善,以达到更突出的效果。

1.2.3转换波多分量处理

在与横向波多分量地震刺激的受震源和传播衰减的限制,而基于纵波激发为基础的转换波多分量,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同时由于上下行波依然是纵波传播,所以对于横波传播衰减快的影响也可以得到有效减小,可以更可靠地预测岩性和油气分布。因此,转换波地震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以数字式传感器为代表的转换波地震被普遍接受。转换波多分量处理,可以说保留了横波在砂页岩识别、流体分布识别以及各向异性分析方面的优点。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三分量勘探中,根据其特性可识别和压制各种噪声,能够提高分辨率,全面保护有效信号。可以预见,相关的技术研究和开发必然引起地震勘探的新一轮技术进步。

1.3地震数据解释技术

篇6

1.引 言

随着因特网不断普及和发展,一方面,因特网上的海量信息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另一方面,面对如此海量的信息,人们往往感到束手无策,力不从心。如何帮助人们有效地选择和利用所感兴趣的信息,尽量剔除人们不感兴趣的信息,使之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的热点问题。

2.信息过滤系统基本原理

一个最简单的过滤系统包括四个基本组成部分:信源、过滤器、用户、用户需求模板。图2.1是信息过滤系统的一个简单结构图。信源向过滤器提供信息,信息过滤器处于信源与用户之间,通过用户需求模板获取用户的兴趣信息,并据此检验信源中的信息,将其中与用户兴趣相关的信息递送给用户。反过来,用户也可以向信息过滤器发送反馈信息以说明哪些信息的确符合他们的信息需求,通过这种交互行为使得过滤器不断进行学习,调整自身的过滤操作,进而能在以后提供更多更好满足用户兴趣的信息。

图2.1信息过滤系统基本原理

3.信息过滤关键技术

3.1文本分类

文本分类是指依据文本的内容,由计算机根据某种自动分类算法,把文本判分为预先定义好的类别。文本分类是信息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信息发现领域中有着重要的用途,特别是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网络上的海量网页文本进行过滤和分类可使用户快速发现真正有用的文本。国外当前流行的文本分类算法有决策树、Rochcoi、K近邻(KNN)、朴素贝叶斯、Bayes法、支持向量机(SVM)等方法。而对中文文本分类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外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英文文本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策略,结合中文文本的特定知识,用于中文之上。

3.2中文自动分词

中文自动分词方法有多种,一般来说大致可归结为以下三大类: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相结合的分词方法。

1.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事先建立词库,其中包含所有可能出现的词。对于给定的待分词的汉字串S,按照某种确定的原则切取S的子串,若该子串与词库中的某词条相匹配,则该子串是词,继续分割其余的部分,直到剩余部分为空;否则,该子串不是词,转上重新切取S的子串进行匹配。实际使用的分词系统,常常把基于词典的分词方法用于初步切分,配合其他方法的使用提高分词准确性。

2.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

基于统计的分词方法,根据字串出现的频率来判断这个字串是否是词。该方法对于大的语料,分全率还可以,但是对于小的语料分全率就比较低。

3.基于规则和基于统计相结合的分词方法

该方法首先运用最大匹配作初步切分,然后对切分的边界处进行歧义探测,发现歧义。最后运用统计和规则相结合的方法来判断正确的切分,运用不同的规则解决人名、地名、机构名识别,运用词法结构规则来生成复合词和衍生词。目前这种方法可以解决汉语中最常见的歧义类型:单字交集型歧义。并对人名、地名、机构名、后缀、动词/形容词重叠、衍生词等词法结构进行识别处理,基本解决了分词所面临的最关键的问题。

3.3文本预处理

预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网页清洗。过滤系统预处理的第一步是进行网页清洗,去除web页中无用信息,从中抽取出页面文件的主要内容并且将其转化为纯文本。

2.词还原。词还原的主要目的是把一些变形词复原为该词原来的表示形式。

3.词性标注。词性标注是给文档中的每个词选择一个最有可能的词类。

4.去除停用词。停用词是指介词、冠词等语义内容很少的词,也指在文档集中的每个文档中都可能出现的高频词。停用词由于出现在很多文档中,因此对区分文档的内容作用不大,通常在预处理阶段被去掉。

3.4特征选择

特征选择(Feature Selection)的基本思想通常是构造一个评价函数,对特征集的每个特征进行评估。这样每个特征都获得一个评估分,然后对所有的特征按照其评估分的大小进行排序,选取预定数目的最佳特征作为结果的特征子集。选择的准则是经特征选择后能有效提高文本准确率。选择没有改变原始特征空间的性质,组成一个新的低维空间。特征选择具有降低向量空间维数、简化计算、防止过分拟合以及去除噪声等作用,特征提取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文本过滤的准确率。 常用的特征选择方法有:文档频率、信息增益、互信息、χ2统计、交叉熵、期望交叉熵、特征频度、文本证据权和几率比等。

3.5用户需求模板的表示

用户建模方法主要分为显式和隐式两种。显式用户建模是一种简单而直接的做法,由用户提供某些关键字的集合作为其初始兴趣偏好描述。因为一个词往往具备多个含义,反过来同一个概念也可用几个不同的词来描述,依靠这种方法建立用户兴趣模板显然是不可靠的。这就要求系统必须把语义信息和上下文信息考虑进来,比如过去用户读过哪些文章、用户工作在什么组织内、用户订购了哪些书籍等。与前者相比隐式用户建模要实际得多。通过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跟踪,隐式建模推测用户可能的喜好。用户的行为表现为查询、浏览页面和文章、标记书签、点击鼠标、拖动滚动条、前进、后退等。研究表明,简单的动作不能有效揭示用户兴趣,比如点击鼠标,而浏览页面和拖动滚动条的时间以及用户查询页面、访问页面、标记书签等行为则可有效揭示用户兴趣趋向。

3.6特征项权重计算

特征项权重计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专家或用户根据自己的经验与所掌握的领域知识,人为地将特征项赋上权重。这种方法随意性大、效率低,不适于处理大规模真实文本。另一种方法是利用文本的统计信息来计算项的权重,如词频、词之间的同现频率等。面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权重评价函数有布尔函数、开根号函数、TFIDF函数、WIDF函数等。

篇7

关键词:轻轨交通,低地板轻轨车,关键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个大交通系统,应将各种形式的有轨运输方式包括进来,这其中当然包括轻轨系统。轻轨交通单向高峰小时客运能力为1-3万人次,最高时允许达到4万人次。其运输能力介于地铁与道路公共交通之间,尤其适用于50-100万人的中型城市以及一些大型城市中人口相对集中、居住密度不大的区域。我国50-100万的城市有44座,100万以上的大城市已有35座。这些城市的交通方式,除了北京、上海及广州外,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这种结构单一的传统公共交通方式,己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城市民众出行的需要,因此发展多种形式的有轨交通运输已成当务之急[1]。20世纪80年代以来,城市轻轨车辆技术迅速发展,尤其是低地板轻轨交通以其环境污染小、节约能源、投资少、便于乘降及乘坐舒适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低地板轻轨交通的发展优势

(1)环境污染小

城市小汽车与地面公共汽车排放的废气及产生的噪声已经成为城市公害,使城市居住环境越来越恶劣。相反,轻轨交通采用电力牵引,不产生废气污染,车辆和轨道的良好动力性能使运行时的轮轨振动及噪声进一步减弱。另外,轨道两侧的绿化带也有助于美化环境,减少噪声污染。

(2)节约能源

从每人·km能耗看,轨道交通、道路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的能耗比为1:1.8:5.9,可见轨道交通运输方式是最为节能的。而轻轨交通的能耗又低于地铁系统。另外,轻轨等轨道交通的发展,也遏制了由于私人小汽车发展而引起的耗能型分散居住方式的蔓延[2]。

(3)投资少

轻轨与地铁的单位社会成本比汽车低,而轻轨又比地铁低。我国已建、在建、拟建的轻轨交通每公里造价在1.5-3.5亿元人民币,仅为地铁造价的1/4-1/2。如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的单位造价约为北京地铁复入线的1/4。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建设资金普遍不足,因此轻轨交通相对较低的造价为我国城市交通大发展提供了可能[3]。

(4)乘坐舒适

低地板轻轨系统的车辆减振性能和轨道稳定性能,可保证其运行平稳流畅。此外,较低的车辆地板以及无缝登车踏板,使乘客乘坐舒适。目前,低地板轻轨交通前景被看好的关键一点是方便乘客上下车。

(5)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低地板轻轨车辆为乘客提供了足够的座位,有着美观的外形设计。在许多国家,轻轨交通已成为城市的一大景观。国外大量调查资料表明[4.5],人们对于低地板轻轨交通的满意度远高于道路公交系统。在西方某些城市,低地板轻轨车已成了整座城市的象征,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被誉为“城市的宠物”。

2低地板轻轨车辆的主要类型

1984年,Duewag公司为日内瓦制造的低地板车揭开了低地板车发展的序幕上[6]。1986年,法国车辆制造厂商为南特市第2条轻轨线路制造的3节编组的轻轨车辆,由3节铰接车体组成,两端是870mm的高地板面动车,中间为350mm的低地板面拖车。这样,病残人和幼儿可坐在轮椅或小车上从站台直接进人车内。这种结构的车辆问世后,很受用户和乘客的欢迎,标志着轻轨车辆由高、中地板向低地板迈开了关键一步。按技术的复杂程度,现在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三代低地板轻轨车辆:

(1)第一代低地板轻轨车的中间部分有一个低地板进口,低地板大约占车长的10%-15%%;随后该车经过改进可得到占车长50%左右的低地板。这种类型的车辆采用常规转向架、分段式低地板,车内需要台阶过渡。例如,庞巴迪为荷兰阿姆斯特丹制造的轻轨车辆,低地板部分的地板高度为277mm,占整个地板长度的13.5%。

(2)第二代低地板轻轨车辆有较长的低地板部分,约占整车的60%-70%,但车内还需要台阶向高地板区过渡。这种轻轨车辆的中间走行部需要一种全新的安装方式,主要有3种方法:小车轮拖车走行部、独立车轮走行部和独立旋转车轮走行部。例如瑞士Vevey公司为贝尔纳制造的轻轨车就采用了车轮直径为410m。的小车轮拖车走行部,低地板高度为350mm,占整个地板长度的72%。阿尔斯通为法国的格勒诺布尔制造的低地板轻轨车采用独立车轮走行部,345mm高的低地板部分占整个车长的63%o

(3)第三代低地板轻轨车辆为全低地板式。如果动力转向架也采用独立车轮,取消车轴,则动力转向架上方的中间通道也可以做成低地板,两侧车轮突起部分可设置座椅,从而实现100%低地板,地板面距轨面通常仅为350mm。如西门子公司研制的Combino模块组合式轻轨车辆,就属于全低地板轻轨车辆。

3低地板轻轨交通的关键技术

现代低地板轻轨交通是在继承了传统有轨电车和地下铁道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基础工程、车辆类型、行车控制以及列车保护、运行管理等一系列技术,都充分体现了上述两者的完美结合。低地板轻轨交通的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车辆及控制上。对于其线路形态,由于直接影响城市景观,应布局得当,构思精巧,塑造出一条亮丽的现代化都市流动风景线。

低地板轻轨车是20世纪90年代随着机车车辆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转变,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7],包含了转向架技术发展的一系列新成果,如各种轮对径向调整技术、独立车轮技术、独立车轮驱动技术等。这些技术的运用,使得低地板轻轨车走行部分的动力学行为较常规转向架远为复杂[8]。

(1)独立旋转车轮

要想使轻轨车辆的地板面距离轨面小于400mm,采用常规整体轮对转向架几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人们自然想到了采用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并开始逐步认识到低地板轻轨车辆采用独立旋转车轮转向架的优越性和必要性[9]。

当然,独立旋转车轮不产生常规轮对的纵向蠕滑力,因而不具备常规轮对的优点而成为独立车轮的缺点。如:直道上不能自动对中;通过曲线时,若轮轨关系匹配不好,轮缘磨耗较严重;低速时可能产生明显的摇头振动。如果加强踏面及一系悬挂水平刚度的设计,可以避免这些缺点。

(2)弹性车轮

为了降低轮轨滚动噪声,国外轻轨车广泛应用弹性车轮。这种车轮在轮心与轮箍之间加一圈橡胶块(或复合材料),使之具有缓冲减振、消声、改善轮轨动作用力、延长轮轨使用寿命等功能。采用弹性车轮后,只有轮箍是簧下质量,轮轨冲击和振动大为减轻。国外30年来对弹性车轮的设计和运用经验表明,对轻轨车辆,轴重在15t以下的弹性车轮是成功的。

(3)消声车轮

消声车轮是在刚性车轮上施加各种消声措施,以达到降低轮轨噪声的目的。其优点是消除了弹性车轮采用轮箍、轮心结构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现在许多发达国家运用轮轨动力学及声学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声学车轮的优化设计,使车轮本身具有消声功能。

(4)制动装置

低地板轻轨车辆的制动通常采用动力制动、盘形制动和磁轨制动。动力制动又分为再生制动和电阻制动。再生制动优先,辅以电阻制动。德国轻轨车盘形制动采用弹簧油压方式,液缸装在主电动机旁,制动盘装在主电动机轴端。另外,每个转向架设有磁轨制动装置,用于紧急制动。磁轨制动的特点是所产生的制动力不受轮轨粘着条件的限制。

(5)牵引电动机驱动及冷却方式

低地板轻轨车电机布置方式主要有纵向和横向两种。①纵向布置:很多低地板轻轨车采用纵向布置,有万向轴传动的,也有齿轮箱传动的,都为交流异步电机。例如Comino轻轨车,将电机纵向布置在车轮的外侧,通过螺旋圆锥齿轮驱动与车轮固结的端轴。②横向布置:很明显,如将电机放置在转向架内部,无法满足低地板要求。所以,有些低地板轻轨车转向架将电机横向布置在转向架的外侧,出现了轮毅电机。如阿尔斯通的Citadis模块化轻轨车就采用轮毅电机。

为了满足空间上布置需要及增加牵引电机装设在簧下时的抗冲击性,低地板轻轨车的牵引电动机应尽量小型化、轻量化,因此广泛采用水冷方式,改善其可操作性和提高可靠性。

(6)电气控制部分

到了90年代,电机控制已发展到直接转矩控制阶段,列车总线通信系统微机控制已发展到32位高速处理器,变频器和电机已发展到水冷。新的传动系统把输入的直流电经过L一C滤波装置,由VVVF逆变器变成三相交流电,驱动异步电机。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开发后,又进展到性能优越的智能功率模块(IPM)、轻轨交通行车密度小,时间不需太精确,因此其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不像地铁那样要求严格。轻轨车辆发展到现在,基本上是有司机驾驶,全自动的轻轨系统比较少。但通常轻轨系统也都装有ATC。

4对低地板轻轨交通的设想与建议

(1)线路走向及车站布局应合理

现代低地板轻轨交通的线路形态和走向,主要沿城市街道布局来定线,多数情况下不能随意拆迁障碍物,因而小半径曲线(≥25m)和大坡度(≤7%)现象较多。低地板轻轨交通主要采取专用轨道线路方式,其线路形态以地面线或高架线为主;在条件特别困难时,可以采用地下线路,但应尽量避免设置地下车站,最好将区间线路布设在地下,用浅埋隧道方式通过;在城市的特殊地段,必要时也可将轻轨线路铺设在市区道路上,与其它交通共用路面和混合运行,其站台应因地制宜设置,可利用路边人行道或道路分隔带设施,作为旅客乘降用。低地板轻轨车辆的运行速度一般可达25-40km/h,可根据线路每天客运量的疏密规律,采用单节车或多节联挂的方式满足客运要求。以上这些特征,体现了低地板轻轨交通的机动性与灵活性。

(2)车辆应易于制造、维修方便

低地板轻轨车技术比较复杂,其价格相对高地板车要高出15%-20%。低地板轻轨车辆若要得到广泛应用,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来获得合理的车辆价格,因此现在几乎所有的低地板轻轨车辆都引入了模块化制造技术。所谓模块化,是指在车辆设计过程中,对整车结构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分系统,即模块。模块的形式可以是车辆的某一大部件,也可以是整个车辆的一部分,还可以是车辆的某些附属设备。如今,轻轨车辆采用模块化设计后,车辆长短、编组方式、载客人数都可根据需要灵活调整。

现代轻轨车辆都装有故障诊断与显示系统,维护十分简便。必须培养能维护和管理新型轻轨车辆的技术人员。低损耗、低磨耗及低运营费用的运营技术,是低地板轻轨车辆维护的重要方面之一。

(3)低地板轻轨车产业应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资源及环境保护问题将日益受到关注。当前,我国大、中城市要求改善公共交通的压力很大,使经济实用的中运量轻轨交通系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建设我国低地板轻轨交通,既要向国际先进技术靠近,又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科技能力,使低地板轻轨产业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沈钢.发展中的轻轨车辆走行部.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3):31-35

2周栩民.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1,(2):1-4

3甄静,金辰虎.我国轻轨交通的发展战略.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1):18-20

4DekkerNMJ.Low-floorpresentstatusandfuturedevelopments.Design,Reliability,andMaintenanceforRailways.BuryStEdmuds;ImecheSeminarPublication,1996,11-19

5ToppHH.Innovationsintramanlightrailsystems.Proc.theInstn.ofMechEngrs,1999,213(F3):133-141

6李莆,黄运华.独立旋转车轮的发展及其在轻轨车辆上的应用.国外铁道车辆,2002,(1):1-5

7罗世辉.大连低地板有轨电车的动力学性能.机车电传动,2001,(3);28-31

8EickhoffBM,HarveyRR.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evaluationofindependentlyrotatingwheelsforrailwayvehciles.11thIAVSDSymposiumontheDynamicsonRoadsandTracks,1989

9鲍维千.独立车轮在低地板轻轨车辆上的应用.内燃机车,2001,(1);12-17

篇8

幼龄林抚育技术是营林共性技术,在森林培育和经营中占有重要的作用。森林抚育是培育森林的一项重要手段【1】,幼林抚育可提高幼林生长的速度,优化林分的结构,最终提高森林数量和质量,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森林的科学、可持续经营。南方林区的新造幼林前3―5年,一般植株较矮,根系不发达且入土不深,幼林地杂草生长快、草量多,易受杂草灌木等非目的树种的影响,不良环境因子容易侵害幼林,常常影响幼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速度和林分质量。适时、适地开展幼林抚育,对提高造林质量、达到造林目的、巩固造林成果、非常必要。幼林集约抚育技术应该针对造林地的环境条件、造林树种生物学特性和造林方法等特点,开展针对性的除草技术、土壤管理和幼树管理,达到抚育技术的因地制宜和最佳成效。应用幼林抚育新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林地化学除草、保水技术、专用肥施用、修枝及其他抚育新技术),能加快调整现有的低效林业产业模式,使其从数量型向质量、安全、效益型调整,稳定并增加林业产值,推动林业科技与现实生产力相结合。

1 除草技术

除草技术应该根据目的树种情况、地形状况和其他相关因子,科学采用人工除草、化学除草和地膜覆盖除草。

1.1 人工除草技术

人工除草就是通过人工形式,对影响目的树种生长的杂草、杂灌及藤本通过人工的形式进行清理,使幼树生长有个良好的环境。人工除草要根据不同的地形及相关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有全铲、穴铲、带铲和劈草等。全铲就是全面铲除林地中的杂草,一般适宜目的树种生长较慢、经济价值较高的幼林。要求抚育地全面铲草,铲草须铲到土层不留草头。由于人工成本高,一般采用穴铲替代全铲。穴铲一般以目的树种为中心,在其四周1平方米范围内的杂草灌木用人工的方法清除,一般还要求适当松土和培土。带铲就是对目的树种的种植带内的杂草灌藤进行铲除,注意针对种植带规整的情况进行。由于铲草费时费工,现有对于许多幼林都采用劈草的形式进行,要求是将杂草、灌木及萌条全部劈落,草头离地面应控制在5cm以下,并将劈下的杂草归带,不伤苗,不压苗。

1.2 化学除草技术

化学除草比人工除草的无草期长、人工少和效果好。由于除草剂种类较多,根据不同的树种、植被类型、立地条件、地形坡度、取水难度、施工难度和杂草所处的生长阶段等综合考虑后选用不同的药剂和配比。以林业常见树种杉木化学除草为例,要选择风力3级以下的晴、阴天气,每亩用草甘膦和2,4-D按要求兑水32kg。选用喷口适中且根据情况装置定向喷雾罩,均匀适中喷施,避免药害保护好幼树。为加强药效和减少药害,幼树要高于杂草,一般选择在杂草生长旺季春夏季4―7月实施。此外,根据需要可选择助剂(增效展着剂、微肥或其他药剂);在作业林地提前挖蓄水穴(根据情况铺上塑料薄膜)贮存雨水,避免远距离背水。

1.3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

地膜覆盖除草技术主要针对坡度较小的林地或平地进行,一般选用除草地膜(药膜)或黑膜,将需要除草部分在人工除草完成后马上进行覆盖。黑膜主要通过其遮光功能导致被覆盖杂草不能光合作用而枯死,新草也不能长出。药膜除遮光外,由于地膜本身含有除草药剂,药膜覆盖后经水药剂溶出达到除草的效果。

2 土壤管理技术

2.1改土技术

土壤改土技术就是在林地立地情况基础上,对林地土壤板结、土层贫瘠浅薄或土壤的酸碱度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般常用的改土技术主要是整地技术、回填肥沃表土、施有机肥、采用菌根微生物肥等改善土壤肥力、酸碱性和土壤结构。整地一般用打大穴、通带和全面整地的方法,使土壤疏松,增加土壤透水性、透气性,使目的树种生长时根系易于穿透。由于改土后土壤结构的改变,土壤的保水能力及增强树盘吸水能力都会增强。

2.2 施肥技术

主要包括常规施肥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林木专用肥技术、缓释肥技术,除因土壤情况选择肥料种类配方外,也要根据施用难度、施用季节和气候条件等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常规情况一般采用中心培土施肥法,即在幼树植株中心的1m2范围内铲除杂草,在周边松土5-10cm、扩穴10cm,完成铲草松土、培土后,沿树冠垂直投影线方向挖深5-10cm的环形浅沟,按一定的施肥标准量,将肥料均匀地施放于沟内并盖土,防止流失肥料,提高肥料的使用效率。由于施肥的人工成本高,一般要选用高含量肥,有条件时选用缓释肥、长效肥,降低施肥成本。

2.3 保水技术

对于缺水干旱、不能满足目的树种对水的需求量的情况下,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的保水技术。在种植的时候用保水剂、黄泥浆对裸根苗进行根系处理。在种植穴采用保水剂技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水凝胶、混剂(吸水剂与土壤混匀(0.1%-1%))或吸水剂直施技术。对幼树除施保水剂外,还要进行树盘覆盖(将所铲除的杂草和松泥等覆盖在幼树树盘上),这样可以使地表温度降低、水分蒸发减少(斩断了土壤的毛细传输)和蓄水能力增强。

3 幼树管理技术

3.1 修枝

对于一些干性不强、易分枝的树种和密度大的林分要适度修枝。一般根据情况对干性不强的侧枝进行剪除以培育主干。对密度大的林分的枯死枝、不良生长侧枝和部分密枝进行去除。

3.2 除萌技术

许多树种如杉木、桉树和阔叶树在砍除后萌芽力很强,不及时处理会影响林分成林及其生长。如果是砍除后需要培育二代林的如杉木,一般根据其萌芽的生长情况,采用密度合适、去弱留强的原则,在原树根上留1―2枝粗壮萌芽。对非二代林地,要根据新的目的树种的需要进行除萌芽,一般要求将不需要保留的萌芽在保护好目的树种幼树的基础上清除干净。另外,对于新植的目的树种在根部长出的萌芽,也要除去,并且尽量培土覆盖,避免后续萌芽生长旺盛。除萌芽尽量做到除早,避免其消耗太多的林地养分。除萌要根据情况保护好需要保留的幼树,避免造成幼树的损伤。

3.3 修剪技术

对于部分药用林、经济林需要按要求进行整形修剪,以达到丰产、优质的目的。对于许多药用林,也要根据其取枝叶、取果还是取花的要求具体修剪。以蜜桃为例,每年都要进行冬季修剪和生长期修剪,修剪后树形为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体结构科学,成年树高度保持在2.5~3米左右。结果树修剪后要科学培养结果枝组,要求上下平衡适度修剪。常用的修剪方法包括短截、疏删、回缩、摘心、长放、圈枝和剪梢等。

3.4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包括检疫技术措施、营林技术措施、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措施。有害生物防治重点在防而不在于治,要严格落实执行国有相关的监测、调查、预测预报和检疫等相关规定。一是做好检疫,对检疫对象要明确,做好苗木检疫工作。二是采用综合的营林技术措施,以仿自然的方式营建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并维持它们的复杂性、多样性、稳定性和效益性。三是化学防治。但化学防治方法会导致环境污染、天敌减少、有害生物的抗(耐)药性不断地提高和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因此,主要在病虫害局部爆期采用。四是生物防治,如采用绿僵菌剂、白僵菌剂和蚜小蜂等。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病虫害,营造有利于有益生物(虫、菌、鸟、病毒等)生长的良好环境,运用生物调控病虫害的能力,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3.5 其他技术措施

为确保幼林抚育效果,还要做好林道维护、防火和防止人为破坏等。森林保护落实到人,加强护林和宣传工作,防止乱砍乱伐及有害林木培育行为的发生,并定期检查火灾隐患,做好林分病虫害的预测预报。

小结

幼林集约抚育关键技术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在实施前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好设计工作,按工序制订施工计划,并对计划执行进行严格管理。对于立项的幼林抚育项目要实行项目法人负责项目、招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规范项目的质量、进度、资金、安全生产等管理。在幼林抚育过程中,要做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加强领导,落实管理责任。按要求进行施工检查、竣工验收、成效监测和绩效评价工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篇9

生猪全身都是宝,其中猪肉可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猪皮可供人们用于制造皮鞋;猪毛可供人们用于制造洗衣用的毛刷,在现代高科技十分发达的今天,猪毛还可用于制造人们穿的毛衣;猪粪尿可供广大农民作肥料用,用于改良已硬化板结的土壤,减少化肥的使用,进一步节约经费,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在农村,猪粪尿还可作生产能源,用于制造沼气,以解决广大农村的燃料问题,减少污染,节约煤炭能源。为了增加农民养猪的经济效益,减少因动物疫病、饲料成本、猪种等因素造成的损失,现结合安龙县实际就如何养好生猪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仁参考。

1选好品种是关键

生猪成长速度的快慢,品种起着关键性作用[1]。在实践中因选种不当存在的例子很多,以兴隆镇红星村农户曾某家为例,该户2009年8月购进4头由纯种内江母猪与纯种苏白公猪进行,产下的“子一代苏内杂”仔猪断奶时体重20~24 kg/头,用兴义饲料公司生产的“大北农”牌饲料按10%进行配料饲喂育肥,90 d后这4头猪体重达120~130 kg/头,可出售。同样以该村农户黄某家为例,该户在2009年9月购进6头由纯种长白公猪与苏白母猪进行,产下的“子一代长苏杂”仔猪体重19~22 kg/头,用同种品牌饲料、同样饲料配方及同样饲养时间,这6头猪体重仅有68~74 kg/头,不能出售。实践证明,选种不同品种在同等条件下,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要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必须选好猪种;只有把选种工作放在关键的位置上,才能缩短养猪饲养周期,进一步降低饲养成本和节约劳力。

2合理配料是重点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所需的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哺乳仔猪的养育,是养猪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发展猪只数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关键。要进一步稳定仔猪的最高成活率和最大的断奶窝重,需对仔猪进行补铁,因铁是造血原料,仔猪正常生长每天需铁7~8 mg,若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储备铁将在7 d内耗尽,仔猪就会患贫血症而影响其正常生长[2]。另外,因仔猪饲养时生长发育迅速,对营养物质需要量增长较快,故对仔猪要提早开食和适时补给全价混合饲料和添加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生长刺激剂及抑菌药剂,既能刺激生长又能防治仔猪白痢,可实现仔猪获得高能量、高蛋白,从而达到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消化,进一步防止“僵猪”的产生。仔猪生长成为架子猪后逐渐育肥,饲料配方将发生改变,饲料配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育肥猪的增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经济效益,要饲养育肥猪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合理掌握适当能量水平,其饲粮合理的能量浓度控制在以1 kg饲粮含消化能11.925~12.552 MJ为宜,同时补给必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主要是赖氨酸),饲粮中粗蛋白水平和赖氨酸分别控制在约16.0%和6.2%较为合理;合理控制矿物质和维生素水平,矿物质以钙、磷为主,并按2%补给食盐,进一步控制粗纤维水平,保持在6%~8%最为合理[3]。实践证明,按上述要求进行配料较为合理,既可以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又可以降低饲养成本。

3饲养方式为主导

育肥猪饲养方式正确与否对其增重速度、料肉比和胴体品质都有着重要影响,采用“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配合最佳,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直线饲养是根据育肥猪饲养标准饲喂全价饲料,不限量饲喂,一竿子养到底能缩短育肥期,减少维持消耗而节省饲料,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前高后低饲养是使育肥猪全期保持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的氨基酸水平,以促进体蛋白的沉积,降低后期日粮的能量水平,限制脂肪的沉积。把直线饲养与前高后低饲养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好最佳饲养方式,既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又能提高经济效益[4]。

4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

人们常说“养殖要稳当,防疫驱虫是保障”,搞好养殖离不开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适时搞好猪预防注射和驱虫工作是增强生猪免疫力、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育成率的重要一环,是保证整个猪群健康无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必须搞好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W、猪蓝耳、仔猪副伤寒及猪水肿病等疫病的预防和猪体内体表寄生虫的防治等工作,若正在成长的生猪被上述疫病或其他动物疫病、体表体内寄生虫侵害,轻则带来一般经济损失,重则造成所养生猪“全军覆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导致整个养猪产业彻底失败;若搞好了生猪疫病预防和驱虫等工作,即使感染普通病也能治愈,只造成轻微的经济损失,养猪经济效益基本不受影响。因此,动物防疫和驱虫工作能为养猪业保驾护航,真正体现“养殖要稳当,动物防疫驱虫是保障”的道理。

5参考文献

[1] 随祥恩,各修俊,王学增.农村规模化猪场种公猪的饲养与管理[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40,153.

篇10

①分株法。通常在秋季进行,黄河流域多在9月下旬至10月下旬结合栽植进行分株,在栽植前一星期,将3年生以上准备分株繁殖的牡丹整株挖出,去掉泥土,剪去叶片,放在阴凉处晾2~3天,待根系变软后,顺其根系的自然情况,用手掰开。必要时用剪刀剪开,不要用手硬掰,以免伤枝条或根系,分后每株应带有2~3个枝条,3~5条根。然后剪去老根、病根、伤根、死根。为了防治病虫害,用500~700倍的甲基托布津和800~1000倍的甲基乙硫磷混合液整株浸蘸30秒,可防治根腐病、茎腐病、线虫、地下虫、天牛等。

②嫁接法。剪取大株牡丹发出的土芽或一年生的短枝将其基部2~3厘米削成楔形嵌接于15~20厘米长的芍药根或牡丹根上,用麻皮缠紧,抹上泥巴或液体石蜡进行栽植即可。嫁接时间为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3.追肥。牡丹花大叶茂,生长过程要消耗大量养分,适时追肥非常重要。通常每年三次。第一次:每年解冻后于花前追施一次花前肥,目的是补充越冬植株体内营养,满足枝叶生长,特别是花蕾发育和开花的大量养分需要,花前肥以饼肥、鸡粪为宜。第二次:在花后5月份要追施芽肥,由于开花结实,体内养分消耗甚多,同时花后即进入花芽分化阶段,急需补充营养,追肥目的是恢复植株生长势,促进花芽分化。芽肥以复合肥为宜。第三次:冬季11月份要追冬肥,目的是补充土壤养分,利于安全越冬,并为翌春的萌芽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冬肥以厩肥,人粪尿为宜。追肥方法可以结合深中耕撒施,也可穴施。注意穴施应距牡丹30厘米以上为宜,不可过近。

4.浇水和排涝。牡丹喜燥恶湿,洛阳地区每年浇水4~5次即可。2月份浇一次萌动水,三四月份各浇一次花前水,5月份浇一次花后水,夏季炎热多雨可不浇水或少浇水,如遇干旱年份要及时浇水。秋季少浇水,以免秋发,冬季11月份后浇一次封冻水。注意如遇暴雨时要及时排水,防止田间积水引起死亡。

5.中耕锄草。中耕一般结合施肥浇水进行,每浇一次水后,在适耕期进行中耕、松土保墒。锄草应视田间杂草量及时清除,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6.整形修剪。牡丹的整枝方式通常是顺其自然生长,整剪成多丛枝自然圆头形。

①牡丹定植后,头1~2年首先要根据枝条的长势,自基部选留5~8个向四周均匀分部的枝条作为主枝,以后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在主枝上逐年选留合适的侧枝,选留侧枝时注意侧枝之间不能相互重叠,更不能交叉,这样才能为形成饱满匀称的株丛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每年在萌芽前要进行修剪,首先将枯死枝、病虫枝疏除,同时将内向的冗长枝、交叉枝及并行枝剪去。然后每个枝条在其饱满芽上方短截,截留长度以2~4个芽为宜,最后根据植株的强弱和分枝情况确定留芽量,如果有足够的花枝,则每枝留一芽即可,如果株丛不够整齐,需多留分枝,每枝留2个芽。

如果花枝还密,应将低矮的花枝疏剪掉,使花枝稠稀适度。否则留枝过多,既破坏株形,又分散营养,使花朵变小,较弱的枝条,可不让其开花,摘除所有的花芽,以待植株强壮后开出硕大美丽的花朵。

篇11

花椰菜又名菜花,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地中海及北海沿岸,19世纪中叶传入我国。但是,制种技术是确保种子质量的关键,现将花椰菜制种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作以下探索。

1花椰菜繁种的生物学基础特性

1.1植物学特征

1.1.1花椰菜为1年或2年蔬菜,它的根系较强大,须根发达,多集中于土壤表层中,根系受伤后不易恢复。茎较结球甘蓝长而粗。叶狭长,有蜡粉,在将现花球时,心叶自然向中心弯曲或扭转,可保护花球免受阳光而变色或免受霜害。花球是营养贮藏器官,由主花茎、肉质花梗及绒球状花枝顶端聚合而成。当温度等条件适宜时,花球逐渐松散,花茎、花梗迅速发育而伸长,花枝顶端继续分化形成正常花蕾,继而开花坚固,由于花球是畸形发育,又加上组织致密,只有一部分花能正常开花。

1.1.2花椰菜的花为完全花,花萼4枚,绿色或黄绿色。花瓣4枚,黄色或乳黄色,“十”字形排列,雄蕊6枚,花丝4长2短,花丝顶端着生花药,成熟时纵裂散出花粉,雌蕊1枚,由柱头、花柱和子房构成,子房有2个心室。

1.1.3果实为长角果,成熟后易爆裂,每个角果含种子10余粒,千粒重3~3.50g。

1.2阶段发育和开花授粉习性

1.2.1阶段发育特性。花椰菜属于低温长日照和绿体春化植物。完成春化阶段发育的植株大小以及对温度的要求,因品种不同而不同。早熟品种需6~7片叶,中熟品种需11片叶,晚熟品种需14片叶,才能感受低温影响而通过春化阶段。对低温的要求是摘要:极早熟品种为20~23℃、早熟品种为17~20℃、中熟品种为12~15℃、晚熟品种为25℃左右。在上述温度条件下,一般经15~30d可完成春化的阶段发育。春化阶段完成后植株才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花球形成后,在适暖和长日照下,花枝开始伸长。

1.2.2开花授粉习性。花椰菜从花芽分化到花球充分长成,约需20~25d,从花球边缘松散到花茎伸长,约需10d左右;从花茎伸长到开花,在适温下需20d左右。复总状花序,各级花枝上的花由下而上陆续开放,整个花期大约1个月左右,从谢花到角果成熟,约需20~40d。

1.2.3花椰菜具有雌蕊先熟的特性,其雌蕊柱头在开花前4~5d至开花后2~3d都有接受花粉而受精的能力,开花前2d和开花后1d的花粉均有较强的生活力。

1.3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3.1温度花椰菜喜冷凉,属半耐寒性蔬菜,怕热又不耐霜冻。生育适温范围比较窄,栽培季节和品种选择比较严格。种子在2~3℃就能发芽,但以25℃发芽最快。营养生长适温为8~24℃,花球生育适温为15~18℃,低于8℃生长缓慢,高于25℃花球小而松散。在采种生产中导致发育不正常,花粉失去发芽力。适宜的开花坚固温度为15~19℃。

1.3.2光照花椰菜对光照长短要求不太严格,但喜光,少耐阴。

1.3.3水分花椰菜喜湿润,耐旱,耐涝能力较差。在整个生育期中要求充足的水分,尤其是在叶片旺盛生长和花瓣形成期需水更多。如水分不足,导致叶片少而小,提前形成小花球,降低产量和品质。如土壤水过多,会造成花球松散,花枝霉烂。

1.3.4土壤花椰菜喜肥沃疏松、土层深厚的壤土。全生育期都需要充足的氮肥,而在花球生长和抽薹开花期、坚固期需要大量的磷钾元素。适宜的土壤pH为5.50~6.50。

2常规品种种子生产

一般采用日光温室播种育苗,露地定植、采种的方法。

2.1隔离区的选择因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隔离应选择四周没有同科类作物(如芥蓝、甘蓝、甘蓝型白菜等作物)的地块。距离必须达到1000m以上。

2.2育苗在日光温室内进行。

2.2.1播种播种期一般1月5~10日。育苗地要选前茬没种过“十”字花科蔬菜及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的地块。播种前先把配制好的营养土(优质农家肥、磷酸二铵、细砂掺匀)施入苗床,将苗床整平,浇透水。2d后,用耙子将苗床耙壤,把种子均匀地撒在苗床上,盖1cm厚的细土温度保持在15~25℃。

2.2.2分苗播种后根据气温的高低,25~30d后,即二叶一芯至三叶一芯时及时分苗。分苗时最好在阴天或傍晚进行,苗距0.10m见方。尽量减少对根系的损伤,将杂苗、病苗、过弱的小苗及时拔除。分苗后立即浇水,并遮阴4~5d,湿度保持在80%,温度保持在18~25℃,5~7d后再浇一次缓苗水。缓苗后,注重蹲苗。根据气温逐渐降低温度,加大通风量,温室白天温度控制在15~20℃,以提高幼苗的抗寒、抗旱及免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春化。

2.3定植移栽

2.3.1地块选择在隔离区内,应选择地力均匀、土层深厚、前茬没有种过“十”字花科的蔬菜作物,土质疏松、土壤肥沃、排灌良好、地势平坦的壤土或沙壤土地块作为制种田,前茬作物以小麦或未种过蔬菜的地块为宜。

2.3.2整地整地时,要施足基肥,一般每亩地施入优质农家肥5000kg,过磷酸钙30kg,N、P、K复合肥15kg。深耕后,整平、耙耱、镇压,然后起垄摘要:垄距1m,垄宽0.65m,垄高0.25~0.30m,平整垄面,拍实后铺农用地膜,一定要将地膜压实,以防止地膜被风吹掉。

2.3.3定植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1~10日。带土移栽要注重保护根系,尽量减少或避免机械损伤,对种株要进行严格选择,选用叶片厚而深绿,茎粗壮,根系发达的健壮苗,再次淘汰病苗、杂苗及弱苗。定植株距,根据不同品种,保持在0.60~0.70m。定植后立即灌水,3~4d后将倒伏的幼苗扶正。缓苗6~7d后灌水,并进行中耕,以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2.4去杂、去花枝、消毒、防虫

2.4.1去杂在去花枝前,再次拔除僵苗、叶色、叶形、花球外形不同的和花球夹叶的植株。尽量做到逐株检查,确保种子纯度。

2.4.2去花枝去花枝时,花球大小把握在适合商品性采收的3~5d后。必须用手先将花枝的5个花枝掰掉,留第2层的花枝,呈三角外形,中间留一小主枝,其余全部掰除,所留花球大小直径不得超过1.50cm。

2.4.3消毒去除花枝后,进行消毒。以农用链霉素为主,其它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也可使用。浓度把握在50%~60%,一般用药量在10~15kg/亩左右。然后灌水,同时追施N、P、K复合肥15kg/亩。

2.4.4防虫花期要加强田间管理,防止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的危害,一般每隔7d,喷施敌杀死、蚜虱净等防虫农药。盛花期适当降低用药浓度,以减少药剂对花粉的危害。

2.5收获晾晒

2.5.1收获收获期在9月15日左右,依蜡黄期的迟早分期采收。

2.5.2晾晒收获后,集中堆放5~7d再摊开晾晒,根据气温晾晒3~4d后,用木棍将种子敲落,筛选干净,用布袋装起来。放在通风干燥处,待收。

3杂交一代种子的生产

目前,花椰菜杂交制种,主要是通过自交不亲和系来进行繁育的。不同生态类型亲本系的种株培育及定植管理和常规种繁殖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摘要:

3.1如双亲亲和指数有较大差异时,可将亲和指数低的亲本系加大栽植比例,栽植行比为2摘要:1,如双亲生长势有较大差异时,也可按2摘要:1或2摘要:2栽植。

3.2双亲的花期要相遇,假如双亲花期不一致,可通过分期播种、分期定植、控制水肥等办法,使双亲花期相遇。

3.3为提高制种田的产量及杂交率,花期要采用放蜂等昆虫进行传粉、必要时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3.4要有良好的隔离条件。杂交制种田要和花椰菜不同品种的采种田及甘蓝、芥蓝等“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田空间隔离2000m以上,以确保一代杂交种子的纯度。

3.5常用品种种子的提纯复壮。花椰菜是常异花作物,靠昆虫、风等媒介授粉,在制种过程中,一旦品种间互相杂交及采种方法不当,就会导致品种混杂退化。为保持品种的原有种性,既要保证不同品种间有良好的隔离条件,又要选择适宜的制种方法。对混杂退化的品种要进行提纯复壮,花椰菜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混合选择法和改良混合选择法。

4病虫害的防治

危害花椰菜的主要病害有黑胫病、黑根病和霜霉病;主要虫害有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等。

4.1黑胫病也叫根朽病。苗期受害后,子叶、真叶及幼茎上出现黑灰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上散生很多小黑点,稍凹陷。严重时主侧根全部腐朽死亡,植株萎蔫,成株和种株受害后,多在较老的叶片上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病斑,种荚病斑多发生在荚的尖端。潮湿多雨或雨后高温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摘要:

种子消毒用50℃的温水浸种20min,其次收获种子时,选择无病的植株进行采种,从而减少病菌的传播。轮作倒茬在育苗和定植时,一定要选择好地块。前茬作物以带田、大田玉米或小麦为宜。一般情况下,不能重茬。药物防治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叶面喷雾或进行灌根。